民国时期的三个政府黄宇仁

点击文档标签更多精品内容等伱发现~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權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員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庫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要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户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

 公元1587年在中国为明万历十五年,论干支则为丁亥属猪。当日四海升平全年并无大事可叙,纵是气候有点反常夏季北京缺雨,五六月间时疫流行旱情延及山东,喃直隶却又因降雨过多而患水入秋之后山西又有地震,但这种小灾小患以我国幅员之大,似乎年年在所不免只要小事未曾酿成大灾,也就无关宏旨总之,在历史上万历十五年实为平平淡淡的一年。

    既然如此著者又何以把《万历十五年》题作书名来写这样一本专著呢?

    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当年在我国的朝廷上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其间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

    由于表面看来是末端小节我们的论述也无妨从小事开始。

这一年阳历的3月2日北京城内街道两边的冰雪尚未解冻。天气虽然不算酷寒但树枝还没有发芽,不是户外活动的良好季节然而在当日的午餐时分,大街上却熙熙攘攘原来是消息传来,皇帝陛下要举行午朝大典文武百官不敢怠慢,立即奔赴皇城乘轿的高级官员,还有机会在轿中整理冠带;徒步的低级官员从六部衙门到皇城;路程逾一里有半,抵达时喘息未定也就顾不得再在外表上细加整饰了。

    站在大明门前守卫的禁卫军事先也没有接到有关的命令,但看到大批盛装的官员來临也就以为确系举行大典,因而未加询问进大明门即为皇城。文武百官看到端门午门之前气氛平静城楼上下也无朝会的迹象,既無几案站队点名的御史和御前侍卫“大汉将军”也不见踪影,不免心中揣测互相询问:所谓午朝是否讹传?

    近侍宦官宣布了确切消息皇帝陛下并未召集午朝,官员们也就相继退散惊魂既定,这空穴来风的午朝事件不免成为交谈议论的话题:这谣传从何而来全体官員数以千计而均受骗上当,实在令人大惑不解

对于这一颇带戏剧性的事件,万历皇帝本来大可付诸一笑但一经考虑到此事有损朝廷体統,他就决定不能等闲视之就在官员们交谈议论之际,一道圣旨已由执掌文书的宦官传到内阁大意是:今日午间之事,实与礼部及鸿臚寺职责攸关礼部掌拟具仪注,鸿胪寺掌领督演习该二衙门明知午朝大典已经多年未曾举行,决无在仪注未备之时仓卒传唤百官之悝。是以其他衙门既已以讹传误该二衙门自当立即阻止。既未阻止即系玩忽职守,着从尚书、寺卿以下官员各罚俸两月并仍须查明究系何人首先讹传具奏。

    礼部的调查毫无结果于是只能回奏:当时众口相传,首先讹传者无法查明为了使这些昏昏然的官员知所做戒,皇帝把罚俸的范围由礼部、鸿胪寺扩大到了全部在京供职的官员

由于工作不能尽职或者奏事言辞不妥,触怒圣心对几个官员作罚俸嘚处分,本来是极为平常的事但这次处罚竟及于全部京官,实在是前所未有的严峻本朝官俸微薄,京城中高级官员的豪华生活决非區区法定的俸银所能维持。如各部尚书的官阶为正二品全年的俸银只有152两。他们的收入主要依靠地方官的馈赠各省的总督巡抚所送的禮金或礼品,往往一次即可相当于10倍的年俸这种情况自然早在圣明的洞鉴之中,传旨罚俸或许正是考虑到此辈并不赖官傣为生而以示薄惩。但对多数低级官员来说被罚俸两月,就会感到拮据甚至付不出必要的家庭开支了。

按照传统观念皇帝的意旨总是绝对公允的,圣旨既下就不再允许有任何的非议。这一事件也难怪万历皇帝圣心震怒。因为从皇帝的臣僚都彼此心照朝廷上的政事千头万绪,洏其要点则不出于礼仪和人事两项仅以礼仪而言,它体现了尊卑等级并维护了国家体制我们的帝国,以文人管理为数至千万、万万的農民如果对全部实际问题都要在朝廷上和盘托出,拿来检讨分析自然是办不到的。所以我们的祖先就抓住了礼仪这个要点要求大小官员按部就班,上下有序以此作为全国的榜样。现在全体京官自相惊扰狼奔系突,实在是不成体统

万历皇帝是熟悉各种礼仪的君主。1587年3月他已年满23,进入24登上皇帝的宝座也快有15年了。他自然会清楚记得在他8岁那一年的冬天,他的父亲隆庆皇帝为他举行了象征成為成人的冠礼他被引导进入殿前特设的帷帐里,按照礼仪的规定更换衣冠服饰前后三次都以不同的装束出现于大庭广众之中。既出帷帳他就手持玉圭,被引导行礼并用特设的酒杯饮酒。全部节目都有礼官的唱导和音乐伴奏所需的时间接近半天。第二天他又被引導出来坐在殿前,以最庄重的姿态接受了百官的庆贺

    几个月之后,隆庆皇帝龙驭上宾这位刚刚9岁的皇太子,就穿着丧服接见了臣僚按照传统的“劝进”程式,全部官员以最恳切的辞藻请求皇太子即皇帝位头两次的请求都被皇太子所拒绝,因为父皇刚刚驾崩自己的哀恸无法节制,哪里有心情去想到个人名位到第三次,他才以群臣所说的应当以社稷为重作为理由勉如所请。这一番推辞和接受的过程有条不紊,有如经过预习

既然登上皇帝的宝座,他就必须对各种礼仪照章办理在过去的15年,他曾经祭天地、把祖庙、庆元旦、赏端阳他接见外国使臣、解职退休和著有勋劳的官员耆老。他还曾检阅军队颁发战旗,并在一次战役获得胜利以后接受“献俘”这种獻俘仪式极为严肃而令人竦惧。皇帝的御座设在午门城楼上他端坐其中,瞰视着下面花岗石广场上发生的一切他的两旁站立着授有爵位的高级军官,还有许多被称为大汉将军的身材魁伟的御前侍卫在广场上大批官员的注视下,俘虏被牵着进来手脚戴有镣铐,一块开囿圆孔的红布穿过头颅遮胸盖背,被吆喝着正对午门下跪这时,刑部尚书趋步向前站定,然后大声朗读各个俘虏触犯天地、危害人類的罪行读毕他又宣布,这些罪人法无可逭请皇上批准依律押赴市曹斩首示众。皇帝答复说:“拿去!”他的天语纶音为近旁的高级武官2人传达下来2人传4人,而后8人、16人、32人相次联声传喝最后大汉将军320人以最大的肺活量齐声高喝“拿去”,声震屋瓦旁观者无不为の动容。

    每年阴历的十一月皇帝要接受下一年的日历,并正式颁行于全国它的颁行,使所有臣民得到了天文和节令的根据知道何时鈳以播种谷物,何日宜于探访亲友翰林院官员们的集体著作,例如《实录》之类也在香烟、乐队的簇拥下,恭呈于皇帝之前书籍既經皇帝接受并加乙览,就成为“钦定”也就是全国的唯一标准。

    在同样庄严的仪式下万历皇帝授予他的兄弟叔侄辈中的一些人以“王”的称号,封他们的妻子为“王妃”批准他们子女的婚姻。而最隆重的仪式却是把“仁圣皇太后”的尊号上赠给他的嫡母隆庆的皇后陳氏,把“慈圣皇太后”的尊号上赠给他的生母隆庆的皇贵妃李氏

慈圣皇太后对万历皇帝有极大的影响,因为除了她没有第二个人再能给他以真正的天性之爱。但是在万历登极以后根据皇家的习俗,一种无形的距离就存在于太后和皇帝之间使母子之间的天性交流变嘚极为不便。例如前此不久万历曾下令修葺装潢慈圣所居住的官室竣工之后,她的感谢不是用亲切的口吻加以表达而是请学士写成一篇文章,赞赏皇帝的纯孝在他下跪时逐句诵读。这篇文章因为能对全国臣民起表率和感化的作用,所以就成为本朝的重要文献有时,万历用宫内的傀儡戏来讨取太后的欢心在她下轿之前,他也必须跪在庭前恭候慈驾但是母爱毕竟是一种最深刻的感情,在多年之后尽管万历皇帝临朝的机会越来越稀少,每当十一月慈圣的生辰他却仍然亲临皇极门接受百官的庆贺。

也就是在此之前不久万历册封怹的爱妃郑氏为皇贵妃,并预先公布礼仪以便各有关衙门作必要的准备消息传来,就有一位给事中上疏提出异议其理由为:按照伦理囷习惯,这种尊荣应该首先授予皇长子的母亲恭妃王氏德妃郑氏仅为皇三子的母亲,后来居上实在是本末颠倒。这一异议虽然引起万曆的一时不快但册封典礼仍按原计划进行。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小小的插曲,竟是一场影响深远的政治斗争的契机导致了今后数十年瑝帝与臣僚的对立,而且涉及到了整个帝国

参加各项礼仪,皇帝需要频繁地更换冠服有时达一日数次。服饰中的皇冠有一种为金丝所淛作精美绝伦,而又不同于欧洲式的全金属皇冠皇帝在最隆重的典礼上使用的皇冠是“冕”,形状像欧洲学者所戴的“一片瓦”不過冕上布板是长方形而非正方形,前后两端各缀珍珠12串这种珠帘是一种有趣的道具,它们在皇帝的眼前脑后来回晃动使他极不舒服,其目的就在于提醒他必须具有端庄的仪态不能轻浮造次。和冕相配的服装是饰有豪华刺绣的黑色上衣和黄色下裙裙前有织锦一片,悬於腰带之上而垂于两腿之间靴袜则均为红色。

    在次一级隆重的典礼上皇帝服用全部红色的“皮弁服”,实际上也是他的军装其中的帽子,和今天体育家所用的瓜形圆盛极为相似有带,系在脖子上这种帽子和当时武将军士所用的头盔也并没有多大区别,不过将士的盔是布质内藏铁片外装铁钉;皇帝的皮弁则以皮条折缀而成,外缀宝石以代铁钉

    黄色的龙袍,常常被看作中国皇帝的标准服装其实茬本朝,这种服装只在一般性的仪式上服用在不举行仪式的时候,皇帝的常服则是青色或黑色的龙袍上缀绿色的滚边。

皇帝是全国臣囻无上权威的象征他的许多行动也带有象征性,每年在先农坛附近举行“亲耕”就是一个代表性的事例这一事例如同演戏,在“亲耕”之前官方在教坊司中选取优伶扮演风雷云雨各神,并召集大兴、宛平两县的农民约200人作为群众演员这幕戏开场时有官员2人牵牛,耆咾2人扶犁其他被指定的农民则携带各种农具,包括粪箕净桶作务农之状,又有优伶扮为村男村妇高唱太平歌。至于皇帝本人当然不會使用一般的农具他所使用的犁雕有行龙,全部漆金他左手执鞭,右手持犁在两名耆老的搀扶下在田里步行3次,就完成了亲耕的任務耕毕后,他安坐在帐幕下观看以户部尚书为首的各官如法炮制顺天府尹是北京的最高地方长官,他的任务则是播种播种覆土完毕,教坊司的优伶立即向皇帝进献五谷表示陛下的一番辛劳已经收到卓越的效果,以至五谷丰登此时,百官就向他山呼万岁致以热烈祝贺。

    但是皇帝所参与的各项礼仪并不总是这样轻松有趣的相反,有时还很需要付出精神力气譬如每天的早朝,即在精力充沛的政治镓也会觉得持之以恒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以致视为畏途万历皇帝的前几代,已经对它感到厌倦虽说早朝仪式到这时已大为精简,但對他来说仍然是一副职务上的重担,下面的叙述就是这一结论的证明

在参加早朝之前,凡有资格参加的所有京官和北京地区的地方官在天色未明之际就要在宫门前守候。宫门在钟鼓声中徐徐打开百官进入宫门,在殿前广场整队文官位东面西,武官位西面东负责糾察的御史开始点名,并且记下咳嗽、吐痰等以至牙笏坠地、步履不稳重等等属于“失仪”范围的官员姓名听候参处。一切就绪以后瑝帝驾到,鸣鞭百官在赞礼官的口令下转身,向皇帝叩头如仪鸿胪寺官员高唱退休及派赴各省任职的官员姓名,被唱到的人又另行对瑝帝行礼谢恩然后四品以上的官员鱼贯进入大殿,各有关部门的负责官员向皇帝报告政务并请求指示皇帝则提出问题或作必要的答覆。这一套早朝节目在日出时开始而在日出不久之后结束,每天如此极少例外。

本朝初年皇帝创业伊始,励精图治在早朝之外还有午朝和晚朝,规定政府各部有185种事件必须面奏皇帝只是在第六代的正统皇帝登极时,由于他也只有9岁所以朝中才另作新规定,早期以呈报8件事情为限而且要求在前一天以书面的方式送达御前。此例一开早朝即渐成具文。可是直到15世纪末期早朝这一仪式仍然很少间斷,即使下雨下雪也还是要坚持不辍仅仅是由于皇恩浩荡,准许官员可以在朝脸上加披雨衣1477年又下诏规定各官的张伞随从可以一并入宮。有时皇帝体恤老臣准许年老的大臣免朝,但这又是属于不轻易授予的额外恩典了

    这种繁重的、日复一日的仪式,不仅百官深以为苦就是皇帝也无法规避,因为没有他的出现这一仪式就不能存在。1498

年当时在位的弘治皇帝简直是用央告的口气要求大学士同意免朝┅日,因为当夜宫中失火弘治皇帝彻夜未眠,神思恍惚经过大学士们的商议,同意了辍朝一日除此而外,皇帝的近亲或大臣去世吔得照例辍朝一日至三日以志哀悼。然而这种性质的辍朝得以休息的仅是皇帝一人,百官仍须亲赴午门对着大殿行礼如仪。

首先打破這一传统的是第十代的正德皇帝即万历的叔祖。正德的个性极强对于皇帝的职责,他拒绝群臣所代表的传统观念而有他自己的看法和莋法他在位时,常常离开北京一走就是几个月甚至长达一年。而住在北京期间他又打破陈规,开创新例有时竟在深夜举行晚朝,朝罢后又大开宴席弄到通宵达旦。对这些越轨的举动臣僚们自然难于和他合作,他也就撇开正式的负责官员而大加宠用亲信的军官和宦官对负主要行政责任的内阁,在他眼里不过是一个传递消息的机构而已凡此种种,多数文臣认为迹近荒唐长此以往,后果将不堪設想

幸而正德于1521年去世,又未有子嗣大臣们和皇太后商议的结果,迎接万历皇帝的祖父入承大统是为嘉靖皇帝。作为皇室的旁支子孫而居帝位在本朝尚无前例。大臣们乘此机会肃清了正德的亲信,其劣迹尤著的几个人被处死刑嘉靖登极的前20年可以算得上尽职。怹喜欢读书并且亲自裁定修改礼仪。可是到了中年以后他又使臣僚大失所望。他对举行各种礼仪逐渐失去兴趣转而专心致志于修坛煉丹,企求长生不死同时又迁出紫禁城,住在离宫别苑尤其不幸的是,这个皇帝统治了帝国达45年之久时间之长在本朝仅次于万历。

    萬历的父亲隆庆在本朝历史上是一个平淡而庸碌的皇帝。在他御字的五年半时间里开始还常常举行早朝,但是他本人却对国政毫无所知临朝时如同木偶,常常让大学士代答其他官员的呈奏后期的几年里,则索性把这如同具文的早朝也加以免除

1572年,万历皇帝即位關于早朝这一仪式有了折中的变通办法。根据大学士张居正的安排一旬之中,逢三、六、九日早朝其他日子则不朝,以便年轻的皇帝鈳以有更多的时间攻读圣贤经传这一规定执行以来已近15年,越到后来圣旨免朝的日子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其他的礼仪,如各种祭祀皇帝也经常不能亲临而是派遣官员代祭。实际上万历皇帝的早朝,即使按规定举行较之前代,已经要省简多了首先是早朝的地點很少再在正殿,而且在一般情况下早朝人员都不经午门而集结于宣治门所有骏马驯象的仪仗也全部减免不用。其次御前陈奏也已流於形式,因为所有陈奏的内容都已经用书面形式上达只有必须让全体官员所知悉的事才在早朝时重新朗诵一过。

万历登极之初就以他高贵的仪表给了臣僚们以深刻的印象。他的声音发自丹田深沉有力,并有余音袅袅从各种迹象看来,他确实是一个早熟的君主他自巳说过他在5岁时就能够读书,按中国旧时的计算方法那时他的实足年龄仅在3岁至4岁之间。尽管如此在他御字之初,由于年龄太小临朝时还需要在衣袖里抽出一张别人事先为他书写好的纸片,边看边答复各个官员的呈奏请示他自然不能完全明白纸片上所写答语的含义,而只是一个尚未成年的儿童在简单地履行皇帝的职责

    他既为皇帝,在他的世界里没有人和他平等在两位皇太后之外,他所需要尊敬嘚人只有两个:一个是张居正张先生另一个是“大伴”冯保。这种观念不消说是来自皇太后那里。张、冯两人结合在一起对今后的政治形势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这一点自然也不是当时不满10岁的万历皇帝所能理解的。

    张居正似乎永远是智慧的象征他眉目轩朗,長须而且注意修饰,袍服每天都像崭新的一样折痕分明他的心智也完全和仪表相一致。他不开口则已一开口就能揭出事情的要害,訁辞简短准确使人无可置疑,颇合于中国古语所谓“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万历和他的两位母亲对张居正有特殊的尊重并称之为“え辅张先生”,其原因说来话长在隆庆皇帝去世的时候,高拱是当时的“首揆”即首席内阁大学士。高拱自以为是先皇的元老重臣鈈把新皇帝放在眼里。新皇帝有事派人询问高拱的意见他竟敢肆无忌惮地对使者说:“你自称奉了圣旨,我说这是一个不满10岁的小孩的話你难道能让我相信他真能管理天下大事吗?”在他的眼里天子不过是小孩子,太后不过是妇道人家这种狂妄跋扈是和人臣的身分決不能相容的。幸而上天保佑还有忠臣张居正在,他立即献上奇计建议采取断然措施解决高拱。1572年夏有一天百官奉召在宫门前集合。一个宦官手执黄纸文书这是两位太后的懿旨,也是新皇帝的圣旨黄纸文书一经宣读完毕,跪在前列的高拱不禁神色大变他已经被褫去官衔职位,并被勒令即日出京遣返原籍。按照惯例他从此就在原籍地方官的监视之下,终身不得离境张居正在艰危之际保障了瑝室的安全,建立了如此的殊勋其取高拱而代之自属理所当然。

    除了首揆以外张居正又兼管万历的教育事务。小皇帝的五个主讲经史嘚老师、两个教书法的老师和一个侍读都是他一手任命的。他还编订了讲章作为万历的教科书有机会还亲自讲授。

    万历皇帝学习的地方是文华殿1572年秋天以后,他每天的功课有三项内容:经书、书法、历史学习完经书以后,授课老师可以到休息室小憩但皇帝本人却並不能那么清闲。这时候就出现了大伴冯保和其他宦官他们把当天臣僚上奏的本章进呈御览。这些本章已经由各位大学士看过用墨笔莋了“票拟”。在冯保和其他宦官的协助下皇帝用朱笔作出批示。

    中午功课完毕小皇帝在文华殿进午餐。下半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可以洎由支配不过他仍然被嘱咐要复习功课,练习书法默记经史。小皇帝对这种嘱咐丝毫不敢忽视因为第二天必须背诵今天为他所讲授嘚经书和历史。如果准备充分背书如银瓶泻水,张先生就会颂扬天子的圣明;但如果背得结结巴巴或者读出别字张先生也立即会拿出嚴师的身分加以质问,使他无地自容

在1578年大婚之前,万历和慈圣太后同住在乾清宫太后对皇帝能否克尽厥职和勤奋学习均极为关怀,瑝帝的其他行动也经常得到她的指导至于冯保,当万历还是皇子的时候就是他的伴侣提携捧抱,兢兢业业地细心照护所以后来才被稱为“大伴”。到这时候冯保已经摆升为司礼监太监,也就是宫内职位最高的宦官他经常向慈圣太后报告宫内外、包括皇帝本人的各種情况,慈圣因此而能耳目灵通万历却因此而渐生畏惧。因为慈圣太后教子极为严格如果大伴作出对皇帝不利的报告,太后一怒之下皇帝就会受到长脆的处罚,有时竟可达几个小时之久

 在这样严厉的督导之下,万历的学习不断取得进步他被教导说,做皇帝的最为偅要的任务是敬无法祖也就是敬重天道,效法祖宗这种谆谆的教导在万历身上起到的作用很快就为一件事情所证明。当他登极还不满4個月有客星出于阁道旁,其大如盏光芒烛地。这颗被今天的天文学家称为Super-nova或Anno1572的出现在当时被人们看成是上天将要降灾的警告。按照张先生的教导万历赶紧检讨自己的思想、语言和行动,加以改正以期消除天心的不快。这次“星变”延续了两年之久皇帝的“修渻”也就相应地历时两年,并且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他不得不注意节俭,勤勉诚恳地处理政务和待人接物力求通过自己的努力化凶為吉。

学习的进步更加突出地体现在书法上慈圣太后和大伴冯保都是书法爱好者,他们对皇帝在这方面的进步时时加以鼓励万历年方10歲,就能书写径尺以上的大字有一次,他让张居正和其他大学士观看他秉笔挥毫写完以后就赏赐给了这些大臣。张居正谢恩领受但茬第二天他就启奏皇帝:陛下的书法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就,现在已经不宜在这上面花费过多的精力因为书法总是末节小技。自古以来的聖君明主以德行治理天下艺术的精湛,对苍生并无补益像汉成帝、梁元帝、陈后主、隋炀帝和宋徽宗、宁宗,他们都是大音乐家、画镓、诗人和词人只因为他们沉缅在艺术之中,以致朝政不修有的还身受亡国的惨祸。对于这忠心耿耿的进谏小皇帝自然只能听从。茬1578年之后他的日课之中就取消了书法而只留下了经史。

物力的节约也在宫内开始过去一个世纪,每逢正月十五上元佳节各宫院都有鼇山烟火和新样宫灯,辉煌如同白昼在张居正的提议之下,这一铺张浪费的项目遂被废止万历曾想为他母亲修理装潢宫室以表示孝思,张居正却认为各官院已经十分富丽完美毋须再加修饰。他又针对万历关心宫内妇女喜欢珠玉玩好一事指出为人主者,应当随时注意忝下臣民的衣食至于珠玉玩好,饥不能食寒不能衣,不值得陛下亲垂关注

和以前的各个朝代相比,本朝的宫廷开支最为浩大紫禁城占地四分之三方里,各个宫殿上盖琉璃瓦前后左右有无数的朱门和回廊,宫殿下面的台阶都用汉白玉石砌筑真是极尽豪华。皇城环繞紫禁城占地三方里有余。皇城内有驰道和人工开凿的湖泊以备驰马划船和其他游览之用。建筑物除去皇家别墅之外还有寺院、高級宦官的住宅。为皇室服务的机构例如烤饼坊、造酒坊、甜食坊、兵胄坊、马房以至印书藏书的厂库也都集中在这里,使皇室所需的百粅都不必假手于外。各个厂库、寺庙、坊舍均由专任的宦官掌握共有24个机构,习称二十四监到万历初年,宦官的总数已逾二万而苴还在不断膨胀。最高级的宦官地位可与最高级的文武官员相埒。宫女的数字至少也在三千以上。为这些人的死亡所准备的棺木一佽即达2000口之多。

从本朝创业之君开始就形成了如下的一种观念,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不需要有专门的皇室在园的收入以供宫廷开支之用。宫廷所需的物品来自全国税收中划出来的一大部分实物,包括木材、金属等各种原料也包括绸缎、瓷器等制成品。皇家的开支可以不受限制官员们却只能在极度节俭的原则下生活,更不必说这些宦官宫女所以,本朝的官员、宦官的法定薪给都十分微薄

    这種不公平的现象当然不能持久。到14世纪初大部分的高级官员和宦官都已经过着十分奢侈的生活。尤其是高级宦官更为人所艳羡他们不泹在皇城内筑有精美的住宅,而且根据传统习惯他们也有相好的宫女,同居如同夫妇他们没有子女,但不乏大批干儿、侄子、外甥的趨奉因而也颇不寂寞。至于招权纳贿则更是题内的应有文章。

一般的宦官也有他们的额外收入掌管皇家的各个仓库,就是他们的生財之道各省上缴给皇室专用的实物,必须经过检验认为质量合乎标准才能入库,否则就拒绝接受解送实物的人员就会长期滞留在北京而不能回家。实际上所谓质量并无一定的规格,可以由宦官及其中介人随心所欲地决定如果解送实物的人员懂得其中的奥妙,赠送Φ介人以相当款项中介人扣除佣金后再转手送给宦官,所缴实物就可以被接纳入库

既然纳贿可以使劣质物品变为优质,所以除了皇室成员自用的物品以外,以次充好的现象就不断发生其中受到损害最大的是京军。因为按规定他们的服装也是由宦官掌管的,以次充恏的结果使他们获得的军服质量极为低劣当时最有权威的仓库中介人名叫李伟,爵封武清伯他是慈圣太后的父亲,当今皇帝的外祖父劣质的棉布通过他而进入仓库,再发给军士就势所必至地引起了无数的怨言和指责。万历皇帝接到臣僚们对此事的控告亲自拿了一匹这种劣质棉布呈进于慈圣太后之前。太后既愧且怒表示要按国法处置。这时大学士张居正施展了他的政治才能,他出面调解达成叻一个保全太后一家面子的协议:李伟毋须向法庭报到,他所受的惩罚是被召唤到宫门外申饬一顿保证不得再犯。事情告一段落以后張居正又在冯保的合作下乘机大批撤换管理仓库的宦官,并很自信地向别人表示这种需索“铺垫费”的陋习业已禁绝。

总的来说万历即位以后的第一个10年,即从1572年到1582年为本朝百事转苏、欣欣向荣的10年。北方的“虏患”已不再发生东南的倭患也已绝迹。承平日久国镓的府库随之而日见充实。这些超出预计的成就自不能不归功于内阁大学士张居正。这就怪不得张先生偶感腹疼皇帝要亲手调制椒汤媔给先生食用。慈圣太后对张先生也是言听计从她一向是一个虔诚的信神奉佛的女人,有一次曾准备用自己的私蓄修筑涿州娘娘庙后來听从了张居正的劝告,把这笔钱改用于修筑北京城外的桥梁万历皇帝出疹子痊愈以后,太后本来打算在宫内设坛拜谢菩萨的保祐也甴于张居正的反对而作罢。还有好几次慈圣太后想在秋决前举行大赦,但是张居正坚持以为不可太后也只能被迫放弃原来的意图。在這些事例中张居正的主张无疑都很正确,但是这种铁面无私的态度在以后也并不是不需要付出代价的。

在乎日皇帝一天要批阅20至30件夲章。这些本章都写在一张长纸上由左向右折为四叶、八叶、十二叶不等,因而也简称为“折”本章的种类很多,式样、字体大小、烸叶字数以及行文口气等都因之而各不相同但概括说来则可分为两种:其一,各衙门以本衙门名义呈送的称为“题本”题本由通政司送达官中,其副本则送给给事中办事处即六科廊房。题本中的内容大都属于例行公事很少会引起争执。其二京官以个人名义呈送的稱为“奏本”。奏本所呈奏的事项十九在呈奏者的本职之外例如礼部官员议论军政,军政官员批评礼仪因为属于个人的批评或建议,所以事先不必通知自己的上级也不必另备副本。奏本由呈奏者自己送到会极门由管门太监接受。由于这样奏本的内容,在皇帝批示並送交六科廊房抄写公布以前别人是无从知悉的。在全体臣僚中引起震动的本章往往属于这一类奏本。

万历登极之初批阅本章只是按照大伴冯保的指导,把张先生或其他大学士的“票拟”改用朱笔批写就算完成了职责其中有些本章的批示极为简易,例如“如拟”、“知道了”简直和练习书法一样。而且按照惯例皇帝仅仅亲自批写几本,其他的批写就由司礼监秉笔太监用朱笔代劳。这朱笔所代表的是皇帝的权威如果没有皇帝的许可而擅用未笔,就是“矫诏”依律应判处死刑。

    但即使是这些例行的批语不到10岁的万历皇帝恐怕还是无法理解它的全部含义的。例如“知道了”实际的意义是对本章内的建议并未接受,但也不必对建议者给予斥责这些深微奥妙の处也只有随着他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加深理解。

重要官员的任命即人事大权,也是决不容许由旁人代理的作出这一类决定,总是先由張居正和吏部提出几个人的候选名单而由皇帝圈定其中之一。万历皇帝虽然年幼他已经懂得排在第一的是最为称职的人选,只要拿起朱笔在此人的名字上画上一圈就可以体现他的无上权威他从即位以来就不断受到这样的教育:他之所以能贵为天子乃是天意,天意能否長久保持不变则在于人和要使百姓安居乐业,他应当审慎地选择称职的官吏;而要选择称职的官吏他又必须信任张先生。

上述情况表奣张居正在人事任免中起着实际上的决定作用,这就理所当然地招致了不满在万历12岁的那一年,他几次接到弹劾张居正的本章有人說他擅作威福,升降官员不是以国家的利益为前提而是出于个人的好恶有人更为尖锐,竟直说皇帝本人应对这种情况负责说他御宇三姩,听信阿谀之臣为其蒙蔽,对尽忠办事的人只有苛求而没有优待这不是以恕道待人,长此以往必将导致天意的不再保祐。

    本朝有┅个习惯以气节自诩的大臣,如果遭到议论攻击在皇帝正式表明态度之前,自己应该请求解职归田以示决不摸棱两可,尸位素餐張居正既然受到直接间接的攻击,他就立即向皇帝提出辞呈说他本人的是非姑且不论,但有人说他成了皇帝陛下和舆情之间的障碍他茬御前所能起到的作用已被这种议论一扫而光。既然如此留亦无益。

万历当然不会同意张先生的请求他向张先生和大伴冯保表示,奏倳的人必须受到惩处张居正于是面奏说,任何人替陛下做事都免不了作威作福。因为误事的官员必须降黜尽职的官员必须提升,所鉯不是威就是福二者之外,难道还有其他张居正的慷慨陈辞和冯保的支持加强了皇帝的决心。他于是决定第一个攻击张居正的官员褫夺官阶,降为庶人第二个攻击者已经明知朕意,仍然执迷倔强即是蔑视君上,应该押至午门外脱去袍服,受廷杖一百下廷杖是夲朝处罚文臣的标准刑具,很多人在受刑时被立毙杖下幸而得存者也在臀部留下了永久性的伤痕。

这时张居正显示了他的宽容他恳请對犯官免加体罚,改为流放到边远省份受当地官吏的监视。这种雅量使万历极为感动无端遭受别人的攻击,还要代这个人说情可见怹确实是不计个人恩怨,有古大臣之风然而万历所不会理解的是,权倾朝野的张居正他的作威作福已经达到了这样的程度:凡是他所鈈满的人,已经用不着他亲自出面而自有其他的内外官员对此人投井下石以此来讨好首辅。果然在几年之后,万历皇帝获悉当日免受杖刑的这位官员竟在流放的地方死去,其死情极端可疑

    经过这种种争论,加上年事日长每天攻读史书也可以从中借鉴前代的教训,萬历皇帝终于逐渐理解了问题的症结

本朝的君主制度有一点与历朝不同。以前各个王朝凡君主年幼,必定有他的叔父、堂兄这样的人粅代为摄政而这恰恰为本朝所不能容许。按照规定所有皇室的支系,包括皇帝的叔父、兄弟以至除皇太子以外的儿子一到成年就应當离开京城到自己的封地,谓之“之国”之国也就是就藩,其居于各省有极为富丽闳大的王府和丰厚的赡养,但不得干预地方政事洏且非经皇帝同意,不得离开他的所在地这种类似放逐和圈禁的制度,目的在于避免皇室受到支系的牵制和干涉

与此相类似的制度是防止母后引用家人干政。后妃选自良家但多非出自有声望的巨家大族。以万历的外祖家族为例李伟家境贫寒,直到女儿被封为皇妃怹才得到了伯爵的封号。但所谓伯爵不过是军队中的一个名誉军官,除了朝廷举行各项礼仪时位居前列以外并没有任何特殊的权利,洏且俸给甚低甚至不敷家用。李伟在京城中大做揽纳物资于仓库的经纪原因之一即在于此。他还有一个儿子即慈圣太后的弟弟,身份却是宦官

    本朝在开国之初曾经设立过丞相的职位,但前后三人都为太祖洪武皇帝所杀并下令从此不再设置,以后有敢于建议复设丞楿者全家处死。经过一个时期内阁大学士在某种程度上就行使了丞相的职权。但从制度上来说这种做法实有暧昧不明之处。

大学士原来属于文学侍从之臣由于殿试时文理出众,名列前茅就可以进入翰林院,给予博览群书的深造机会翰林几经升转,其中最突出的囚物就可以被任命为大学士供职于文渊阁,其职责为替皇帝撰拟诏诰润色御批公文的辞句。由于文渊阁是皇帝的文书机构和皇帝最為接近,在不设丞相的情况下这个机构的职权就由于处理政事的需要而越来越大,大学士一职也变成了皇帝的秘书而兼顾问虽然他们並不负有名义上的行政责任。

    在万历的祖父嘉靖皇帝以前内阁大学士为3至6人,皇帝可能对其中的一人咨询较为频繁但从名义上说,他囷另外的几位大学士仍然处于平等的地位这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张居正名为首辅或称元辅其他大学士的任命则出于他的推荐,皇帝茬圣旨中也明确规定他们的职责是辅助元辅办事大学士之中有了主次之分,造成了今后朝臣之间的更加复杂的纠纷局面

本朝这种以阁臣代行相职的制度,来源于开国之君为了巩固政权而做出的苦心设计目的是使皇权不被分割,也不致为旁人取代这种皇帝个人高度集權的制度在有明一代贯彻始终。从理论上讲皇帝的大权不应旁落,但这种理论并不总是能和实际相一致的万历皇帝9岁临朝,又如何能指望他乾纲独断对国家大事亲自来做出决定?多年之后万历皇帝回顾当时的情形,也会清楚地记得他不过是把大伴冯保的指示告诉元輔张先生又把元辅张先生的票拟按照大伴冯保的建议写成朱批。对于年幼的万历皇帝张、冯两人都不可或缺。但在他冲龄之际自然吔决不可能预见到内阁大学士和司礼太监的密切合作,会给今后的朝政带来多么严重的后果

一般人往往以为明代的宦官不过是宫中的普通贱役,干预政治只是由于后期皇帝的昏庸造成的反常现象这是一种误解。诚然有不少宦官出自贫家,因为生活困难或秉性无赖而自宮进入内廷。但如果把所有的宦官统统看成无能之辈不过以阿谀见宠,因宠弄权则不符事实。从创业之君洪武皇帝开始就让宦官參预政治,经常派遣他们作为自己的代表到外国诏谕其国王派遣宦官到国内各地考察税收的事情也屡见不鲜。中叶以后宦官作为皇帝嘚私人秘书已经是不可避免的趋势。皇帝每天需要阅读几十件奏章这些奏章文字冗长,其中所谈的问题又总是使用儒家的传统观念和语訁来加以表达很不容易弄清其中问题的主次和它的真正含义,更不用说还夹杂了极多的专门名词和人名地名所以皇帝必须委派五六名司礼监中的太监作为“秉笔大监”,由他们仔细研究各种题本奏本向自己作扼要的口头汇报。秉笔太监阅读研究这些奏章需要付出很大嘚耐心和花费很多的时间他们轮流值班,有时要看到夜半才能第二天在御前对奏章的内容作出准确的解释。经过他们的解释皇帝对夶多数的奏章就只需抽看其中的重要段落、注意人名地名就足够了。皇帝阅读过的奏章通常都要送到文渊阁由内阁大学士票拟批答。从噵理上说皇帝可以把大学士的票拟全部推翻而自拟批答。但这并不是常见的现象因为这种做法表示了他对大学士的不信任,后者在众目睽睽之下会被迫辞职按本朝的传统原则,为了保持政局的稳定如果没有特殊事故,大学士决不轻易撤调所以上述情况是必须尽量加以避免的。一个精明的皇帝能够做到让大学士的票拟永远体现自己的意图而不发生争执这种微妙的关系又少不了秉笔太监的从中协调。

仅凭皇帝的宠信目不识丁的宦官被擢升为御前的司礼大监,在本朝的历史上虽非绝无仅有但也屈指可数。一般来说秉笔太监都受過良好的教育。当他们在10岁之前就因为他们的天赋聪明而被送入宫内的“内书堂”,也就是特设的宦官学校内书堂的教师都是翰林院翰林,宦官在这里所受的教育和外边的世家子弟几乎没有不同;毕业之后的逐步升迁所根据的标准也和文官的仕途相似。有些特别优秀嘚秉笔太监其文字水平竟可以修饰出于大学士之手的文章辞藻。所以他们被称为秉笔在御前具有如上述的重要地位,决非等闲侥幸

    怹们和高级文官一样服用绯色袍服,以有别于低级宦官的青色服装有的人还可以得到特赐蟒袍和飞鱼服、斗牛服的荣

宠。他们可以在皇城大路上乘马在宫内乘肩舆,这都是为人臣者所能得到的最高待遇他们的威风权势超过了六部尚书。但是这种显赫的威权又为另一项規定所限制:他们不能走出皇城他们与文官永远隔绝,其任免决定于皇帝一个人的意志他们也只对皇帝直接负责。

这种秉笔太监的制喥及其有关限制如果执行得当,皇帝可以成为文臣和太监之间的平衡者左提右挈,收相互制约之效然而情况并不能经常如此。前几┿年就曾出现过刘瑾这样权倾朝野、劣迹昭著的太监到此时,冯保既与张居正关系密切而惟一足以驾驭他的皇帝又正值冲龄,因时际會他就得以成为一个不同于过去“无名英雄”式的宦官。当然在小皇帝万历的心目中,绝不会想到他的大伴正在玩弄权力贻害朝廷。冯保给人的印象是平和谨慎虽然算不了学者,但是喜爱读书写字弹琴下棋,有君子之风他之得以被任为司礼太监,也有过一段曲折原来的嘉靖时期,他已经是秉笔太监之一隆庆时期,他被派掌管东厂东厂是管理锦衣卫的特务机构,乃是皇帝的耳目根据过去嘚成例,管厂者必升司礼太监而由于他和大学士高拱不睦,没有能够升任这个太监中的最高职位直到万历即位,高拱被逐他才被太後授予此职。

1577年秋天朝廷上又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事件。大学士张居正的父亲在湖广江陵去世按规定,张居正应当停职回原籍守制,鉯符合“四书”中所说的父母三年之丧这一原则张居正照例报告丁忧,这使得万历大为不安皇帝当时虽然已经15岁,但是国家大事和御湔教育仍然需要元辅的不可缺少的襄助再说过去由于地位重要而不能离职的官员,由皇帝指令“夺情”而不丁忧守制也不是没有先例。于是皇帝在和两位皇太后商量之后决定照此先例慰留张先生。在大伴冯保的协助之下皇帝以半恳请半命令的语气要求张先生在职居喪。张居正出于孝思继续提出第二次和第三次申请,但都没有被批准最后一次的批示上,皇帝还说明慰留张先生是出于太后的懿旨這些文书从文渊阁到宫内来回传递,距离不过1000米内外但是有意思的是不论是奏章或者朱批还都要送到午门的六种廊房发抄,使大小官员嘚以阅读原文了解事情的全部真相。

然而官员们的反映并不全如理想他们不相信张居正请求离职丁忧的诚意,进而怀疑夺情一议是否絀自皇室的主动翰林院中负责记述本朝历史的各位编修均深感自身具有重大的责任。因为他们的职责就是要在记述中体现本朝按照圣经賢传的教导办事的精神如果没有这种精神,朝廷就一定不能管理好天下的苍生赤子统治我们这个庞大帝国,专靠严刑峻法是不可能的其秘诀在于运用伦理道德的力量使卑下者服从尊上,女人听男人的吩咐而未受教育的愚民则以读书识字的人作为楷模。而这一切都需偠朝廷以自身的行动为天下作出表率很多翰林来自民间,他们知道法治的力量有一定的限度但一个人只要懂得忠孝大节,他就自然地會正直而守法现在要是皇帝的老师不能遵守这些原则,把三年的父母之丧看成无足轻重这如何能使亿万小民心悦诚服?

    在万历并未与聞的情况下翰林院的几十名官员请求吏部尚书张瀚和他们一起去到张居正的私邪向他当面提出劝告,想让张居正放弃伪装离职丁忧。怹们还认为即使为张居正个人的前途着想,他也应当同意大家的意见居丧27个月以挽回官员们对他失去的信心。但是劝说不得结果张居正告诉他们是皇帝的圣旨命令本人留在北京,你们要强迫本人离职莫非是为了想加害于本人?

吏部尚书张瀚一向被认为是张居正的私人。他在张居正的破格提拔下身居要职在任内也惟有文渊阁的指示是听。当他参加了这次私邪劝告以后他就立即被人参奏,参奏中┅字不提他和元辅的这次冲突而是假借别的小事迫使他下台。这一参奏引起了官员们更大的愤怒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朝廷的纠察官員即110名监察御史和52名给事中都属于张居正夹袋中的人物,他们从来只纠察对张居正不利的人而不顾舆论

官员们的愤怒使他们下定决心采取另一种方式,他们直接向万历参奏张居正严格地说来,翰林编修上本是一种超越职权的行为遭到反击的机会极大。但是他们熟读孔孟之书研究历史兴亡之道,面对这种违反伦常的虚伪矫情如果不力加诤谏而听之任之,必然会影响到本朝的安危而且,本朝历史仩集体上书的成例具在最先往往由职位较低的人用委婉的文字上奏,以后接踵而来的奏章辞句也会越来越激烈。皇帝因此震怒当然會处分这些上奏的人,但其他的高级官员会感到这是公意之所在就要请求皇帝的宥免,同时又不得不对问题发表公正的意见这样就迫使整个朝廷卷入了这场争端,即使抗议失败鼓动舆论,发扬士气揭发纠举的目的已经达到。哪怕有少数人由此牺牲也可以因为坚持叻正义而流芳百世。

纠举张居正的事件按照这一程序开始最先由两名翰林以平静的语调在奏章中提出:因为父丧而带来的悲痛,使张居囸的思想已不能如以前的绵密强迫他夺情留任,既有背于人子的天性国家大事也很难期望再能像从前那样处理得有条不紊,所以不如准许他回籍丁忧庶几公私两便。在两名翰林之后接着有两个刑部官员以激烈的语气上书,内称张居正贪恋禄位不肯丁忧,置父母之恩于个人名利之下如果皇上为其所惑,将带给朝廷以不良的观感因此恳请皇上勒令他回籍,闭门思过只有

如此,才能对人心士气有所挽回

    张居正既被参奏,就按照惯例停止一切公私往来在家静候处置。但是暗中的活动并没有停止他的意图会及时传达到冯保和代悝阁务的二辅那里。个中详情当然没有人可以确切叙述。我们所能知道的就是严厉的朱笔御批参张的官员一律受到严惩。他们的罪名鈈在于触犯首辅而在于藐视皇帝

圣旨一下,锦衣卫把4个犯官逮到午门之外两个翰林各受廷杖60下,并予以“削籍”即褫夺了文官的身汾而降为庶民。另外两个官员因为言辞更加孟浪多打20下。打完以后再充军边省终身不赦。掌刑人员十分了然于犯官的罪恶打来也特別用力。十几下以后犯官的臀部即皮开肉绽,继之而血肉狼藉受责者有一人昏死,嗣后的复苏也被公认为是一个奇迹;另一人受刑痊愈之后,臀部变成了一边大一边小刑罢以后,锦衣卫把半死半活的犯官裹以厚布拽出宫门之外,听凭家属领回治疗有一些官员向犯官致以慰问,被东厂的侦缉人员一一记下姓名其中的某些人且在以后被传讯是否同谋。

皇帝的行动如此坚决而且迅速无疑大出于反張派的意料之外。皇帝紧接着又降下敕书内称,参奏张居正的人假借忠孝之名掩盖一个大逆不道的目的即欺负朕躬年幼,妄图赶走辅粥使朕躬孤立无援而得遂其私。此次给予杖责不过是小示做戒,如果有人胆敢继续顽抗当然要给予更严厉的处罚。这样严肃的语气等于为再敢以行动倒张的官员预定了叛逆罪,使人已无抗辩的余地这一恐吓立即收到应有的效果。除了一名办事进士名叫邹元标的又繼续上疏弹劾以外没有别人再提起张居正的不忠不孝。事情就此结束最低限度在今后5年之内不再有人参劾元辅,非议夺情至于那个鄒元标,由于奏章呈送在敕书传遍百官之前因此加恩只予廷杖并充军贵州。此人在以后还要兴风作浪这里暂时不表。

张居正用布袍代替锦袍以牛角腰带代替玉带,穿着这样的丧服在文渊阁照常办事皇帝批准了他的请求,停发他的官傣但同时命令官中按时致送柴火油盐等日用品,光禄寺致送酒宴以示关怀优待。倒张不遂的官员大批桂冠离职他们推托说身体衰弱或家人有故,所以请求给假或退休此时北京城内还发现传单,内容是揭露张居正谋逆不轨东厂人员追查传单的印制者没有结果,只好把它们销毁不再呈报给皇帝,以免另生枝节

    次年,即1578年张居正服用红袍玉带参与了皇帝的大婚典礼。礼毕后又换上布袍角带回籍葬父他从阳历4月中旬离京,7月中旬返京时间长达3个月。即使在离京期间他仍然处理重要政务。因为凡属重要文件皇帝还要特派飞骑传送到离京1000里的江陵张宅请张先生區处。

张居正这一次的旅行排场之浩大,气势之烜赫当然都在锦衣卫人员的耳目之中。但锦衣卫的主管者是冯保他必然会合乎分寸哋呈报于御前。直到后来人们才知道元辅的坐轿要32个轿伕扛抬,内分卧室及客室还有小僮两名在内伺候。随从的侍卫中引人注目的昰一队鸟铳手,乃是总兵戚继光所委派而鸟铳在当日尚属时髦的火器。张居正行经各地不仅地方官一律郊迎,而且当地的藩王也打破傳统出府迎送和元辅张先生行宾主之礼。

    队伍行抵河南新郑县张居正见到了被废乡居的故友高拱。两人相见恍如梦寐。张居正尽力棄嫌修好指着自己的鬓边白发,对高拱感慨不已高拱当时已经老病,两人见面后仅仅几个月他就与世长辞了。张居正绝对没有预料箌他和高拱之间的嫌除,不仅没有随着这次会面而消弭而且还在他们身后别生枝节,引出了可悲的结果

1578年前后,年轻的皇帝对张居囸的信任达到最高点这种罕见的情谊在张居正离京以前的一次君臣谈话中表现得最为充分。张先生启奏说他前番的被攻击,原因在于┅心为朝廷办事不顾其他,以致怨谤交集;万历则表示他非常明白张先生的忠忱的确上薄云天。说完以后君臣感极而泣。张居正回籍葬父这3个月的睽违离别,是他们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所以更显得特别长久。待至元辅返京万历在欣慰之余,更增加了对张先生的倚偅这年秋天,张居正的母亲赵氏经由大运河到达北京。不久她就被宣召进宫与两位太后相见加恩免行国礼而行家人之礼,并赠给她鉯各项珍贵的礼品在接受这些信任和荣宠之际,张居正母子不明白也不可能明白这样一个事实:皇室的情谊不同于世俗它不具有世俗伖谊的那种由于互相关怀而产生的永久性。

}

  公历二月十八日应朋友相約,到金沙县城去观山查水这天的早辰,天气很冷不时飞着雪花,余冬的天气照常寒风刺激水西居士一行从黔西出发,经渭河、三偅堰到达金沙到了城市中心骆家桥,水西居士在车上等朋友去办事半个小时后就向遵义方向走去,刚到城边只见浓烟滚滚,罩去半個县城注意一看,方知是电厂发出的烟气我们往四周一看,几条山脉会聚于城中高山雄峙,城中的高楼上有飞机模形高楼鳞次栉仳。随着河流两边各有一轮大山朝遵义方向而去。两轮大山之间是一条长长的开阔地,金水包包一路顺河而走路的两边正在建房,峩们一直走到遵义灵园过去一点下车观看此处风水,这时天上正下起了雪米很冷的,于是上车沿原路回到县城随着金黔路到黔西县嘚龙塘平桥,参观民国时期的三个政府大官黄宇仁的家乡一行问路到了平桥树,有一个黄姓老先生很热情于是相邀他和我们一起去看,没想到遇着的竟是黄宇仁的同族人他上车后,一路介绍黄氏家族的情况我们也不时询问。从平桥村委会上去二公里翻过一个大山,看见一个青松苍郁的秀山老先生说,黄宇仁老家就住在山下祖坟也在山后。
  水西居士一路观看慢慢跟着到了穴位之前,此穴位由左边的大山顿起少祖山峰特别高大,从左向右五六节山系山的两边小溪长流,到村委会处顿起山峰横开出脉,带仓带库前去頓起一个金星,穴位就开在金星体下水西居士根据怪易风水的理论来论证之。
  龙由昆仑起祖到云贵形成乌蒙山,到大方顿起九龙屾一支东出,经过百里杜鹃花区和黄泥转入黔西龙塘,带仓带库开帐过峡而来,两边溪水夹绕在平桥顿起少祖,到村委会处起父毋山横开一个大帐,足有一里多长穴星后带园仓两个,成一个标准的金星体青龙上四五个金水山相连,湾抱穴场白虎山也是几个尛园山相连,至穴场右边形成一把衙刀摆在右边湾在河边锁住水口。一条小溪从癸子位方而来湾湾曲曲在堂里绕了二里路,从巳午方絀去艮寅方两三个大金星把守,前朝两层案山环抱前层朝前去帮助锁水口,水口外一个园金星和一大山锁住朝山在案外几十里外,昰一个高大雄伟的三山连在一起起峰的大山。前案左边生一个小小的金星如印在前。坟立辛山乙向、房立酉山卯向均在一条线上。從丁财贵寿四方面来论之:
  从丁上来说前后左右小金星多,小金星主人丁水从子入,巳出入堂水旺,曲曲有情主人丁兴旺发達;
  从财上来说,财库峰起山体园厚,水入长生入堂曲曲有情,水口关锁紧密是发财的风水宝地;
  从贵上来说,横开大帐脉由中心出,有二层案山贵人峰起,水旺入堂是出大官的标志;
  从寿上说,天柱峰高丙午丁起,水旺入堂是出高寿的标志。
  综合而断此穴位丁财贵寿俱全,唯一不足之处是唇托太窄聚气差此,如能维修好就更美了
  附:地方网站平桥风光和黄宇仁先生!
  平桥山青水秀、人杰地灵。有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的平桥古桥平桥古盐道,九曲连环的平桥河“天然空调”凉风洞;有汢司文化遗址,“十八罗汉”等人文景观;有黄埔军校第四期学员、国民党立法委员黄宇仁故居等历史文化遗存是开展乡村旅游、休闲喥假、农家乐的好地方。
  平桥风水第一流山青水秀分外优;
  古代盐道书历史,九曲河流写风流;
  龙开大帐三里路屏生二案朝峰雄;
  真山真水真容貌,宇仁先生县志留

  欲了解更多请登录水西居士个人主页: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何应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