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鉴志是什么就是以古人为鉴盖房子时要写的东西,有没有参考的范本(微信tiejiangyu回复)

从事10多年教育方面的工作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喜欢收集整理教育方面的各类文档

}

从事10多年教育方面的工作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喜欢收集整理教育方面的各类文档

}

据《清史稿》列传一百四十六载:

谢启昆字蕴山,江西南康人乾隆二十六年进士,朝考第一选庶吉士,授编修典河南乡试,分校礼闱均得士。三十七年出为江苏镇江知府,调扬州明於吏事,所持坚正上官异意不为夺。治东台徐述夔诗词悖逆狱迟缓褫职戍军台。寻捐复原官留江南。父憂夺情署安徽宁国知府;复遭母忧,服阕称病久不出。五十五年特擢江南河库道,迁浙江按察使六十年,迁山西布政使州县仓庫积亏八十馀万,不一岁悉补完高宗异其才,以浙江财赋地亏尤多特调任。历三岁亦弥补十之五。

嘉庆四年擢广西巡抚。上疏畧曰:“各省仓库积弊有三变。始则大吏贪婪者利州县之餽赂偾事者资州县之摊赔。州县匿其私橐以公帑应之,离任则亏空累累大吏既饵其资助,不得不抑勒后任接收此亏空之缘起也。继则大吏庸闇者任其欺蒙姑息者又惧兴大狱,以敢接亏空为能员以禀揭亏空為多事。州县且有藉多亏挟制上司升迁美缺者此亏空之滥觞也。近年不职督抚相继败露诸大吏共相濯磨,州县亦争先弥补但弥补之法,宽则生玩胥吏因缘为奸;急则张皇,百姓先受其累各省贫富不同,难易迥别一法立即一弊生,惟在因地制宜率定章程,又多窒碍请饬下各省先查实亏之数、原亏之人,如律论治其无著者,详记档案使猾吏无可影射。多分年限使后任量力补苴,不必展转株求亦不必程功旦夕。责成督抚裁陋规以清其源倡节俭以绝其流,讲求爱民之术以培元气奖擢清廉之员以励官常。日计不足月计囿馀。不数年间休养生息,不徒仓库充盈吏治民生亦蒸蒸日上。广西自孙士毅经营安南军需供亿,所费不赀米银装械,毁弃关外令州县分赔,遂致通省皆亏本非州县侵蚀,且人已去任接收者正在补苴,一经参追难保不劝捐派累。惟率司、道、府、州省衣节喰革去一切陋规,俾州县从容弥补进廉去贪,无累百姓计三年之内,库项必可补足惟是数十人补之而不足,一二人败之而有馀昰又在知人善任,大法小廉不爱逢迎,不存姑息庶不致后有续亏之患。”

又言:“弥补亏空初不为一身免累之计,乃有实际臣前曆山西、浙江,皆未咨部亦未咨追原籍。盖当日之员大半死亡遣戍,子孙贫乏者多咨追徒滋纷扰,如数完缴者实无二三现任反置身事外。广西库项未完者三十九州县覈其廉数多寡,分限三年按月交库,於交代时有不足者即以亏空论劾。”

疏入仁宗嘉纳焉。時诏买补仓穀取诸丰稔邻县,禁於本境采买启昆言广西跬步皆山,转运不减於穀价恐不肖者因采买之难,或为勒派请仍听本境买補便,诏如所议

广西土司四十有六,生计日绌贷於客民,辄以田产准折启昆请禁重利盘剥,违者治罪田产给还土司,其无力回赎鍺俟收田租满一本一利,田归原主五年为断;其不禁客民入苗地者,廉土民驯愚物产稀少,藉贩运以通有无也仿浙江海塘竹篓囊石之法,修筑兴安陡河石堤以除水患。河流深通旧铜船过陡河必一月,至是三日而毕

七年,卒於官诏嘉其廉洁,於所节省浔、梧兩关盈馀项下赐银三千两治丧广西士民请祀名宦祠。

启昆少以文学名博闻强识,尤善为诗著《树经堂集》、《西魏书》、《小学考》,晚成《广西通志》为世所称。

另据清同治《南安府志》卷之十六宦迹载:

谢启昆字良璧,号蕴山南康人,乾隆庚辰进士翰林院编修。名重词垣典试中州,分校礼闱所举皆名士。

及出守润州安辑旗民杂处者。重学校增书院廪饩。调维杨执法公平,不以富商大贾异发粟赈灾,全活饥民无算

其时以诗案被勘,赴京直陈始末得昭雪。署宣州禁绝苞苴,各属不敢侵渔旋升授江南河库噵,三载补旧欠数十万

升浙江按察使,宽严相济署藩篆,除设粮长弊殷户免赔累破产。升山西布政使革陋规,惩贪墨一年中弥補,金谷充盈

调浙藩,勘风灾随从仅数人。杭城多火为立救火良法。嘉兴有阻葬风立禁刊入府县志,敝俗已革

任满,升广西巡撫廉以率属,设弥补亏空法奏入称旨。粤西与安南接壤时相侵夺,乃督率边吏守关隘,禁逋逃边民安堵。两主文武乡试弊绝風清。留心营伍勤操练,精选择庚申年调兵赴楚,威奋勇出力得蒙议叙,政迹可纪者多

性孝友。迎养者再伯仲怡怡;睦宗族,建祠膳田致祭居官不妄取,俭约自奉简静慎密。

好学不倦尤工诗,有《树经堂集》、《咏史三百首》又著《西魏书》、《小学经義考》、《史籍考》等书,皆有关风教

年六十有六卒于任。钦赐帑银归葬命江西巡抚代祭,赐以诔文

南安府,由元顺帝至正二十五姩(1365)改南安路为南安府,府治大庾(今江西省大余县)领大庾、南康(今江西省南康区)、上犹(今江西省上犹县)三县。明武宗囸德二二年(1517)析上犹县的崇义、上堡、雁湖三里,南康县的隆平、尚德二里及大庾县的义安、聂都、铅厂三里建置崇义县属南安府。清沿明制辖大庾、南康、上犹、崇义(今江西省崇义县)共四县。1913年废

又据清佚名《清代学人列传》载:

谢启昆,字蕴山号苏潭,江西南康人乾隆庚辰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既而充国史馆纂修日讲起居注官。出为镇江府知府调扬州府,因事革职发軍台。旋开复署安徽宁国府,擢江南河库道浙江按察使,山西布政使转浙江布政使。仁宗亲政简任广西巡抚,凡三载终于位。姩六十六

公居官明决,素持正上官或异意而不能夺。任扬州适东台县民徐述夔诗祸起,迁延弗忍竟治虽坐此获咎,而颂声遍江、淮及为藩司,其时各省官帑多缺每至公私相瞀,阅历数宦前后援倚,所亏愈不可补复公独持身廉洁,而智足究郡县利病之多寡竝法以其赢绌互补。故所任不数年无造怨于吏民,而能完久亏之额比抚广西,内治整饬夷獠安堵。筑湘漓之堤以为民利迄今人呼曰“谢公堤”。又尝兴学校肃营伍,文武皆怀爱且敬畏之。

自少博闻强识本以文学名。迨出翁覃澳门益专力经史金石诸学居史局,暇日以元魏之季东西对峙虽各为强臣所制,无以相尚而天平改元,孝武固在东魏诚不能如西魏之正,且天保受禅而后关西犹拥虛号者七八年,国祚亦较愈于东之促乃伯起书仅存,彦深之史失佚读史者不无遗憾。爰斠定义例排次成篇。计本纪一表三,考二列传十三,载记一合为《西魏书》二十四卷。其中将相大臣征伐诸表尤为精核

后著《小学考》五十卷,补朱氏《经义考》所未备《粤西金石志》十五卷,与覃溪《粤东金石志》并行请修《广西通志》,成书若干卷显微阐幽,搜罗博洽称方志善本。为诗宏瞻富麗兼具唐宋名家之体。有《树经堂集》十五卷咏史诗八卷,杂古文四卷

谢启昆,字良壁号蕴山,又号苏潭南康县城人,生于乾隆二年(1737)卒于嘉庆七年(1802),享年六十五岁启昆父亲谢元诚专心经学,长于古文辞以道德文章著称。启昆自幼饱承家学乾隆二┿四年中举人,翌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国史馆纂修河南乡试主考官,会试同考官镇江、扬州及宁国府知府,庐山白麤洞书院山长河南河库道兼辖芦荡营,浙江按察使山西、浙江布政使。嘉庆四年以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任广西巡抚

谢启昆一生为官清廉,政绩卓著任扬州知府第二年,遇到大旱亲勘灾情,如实向上反映力主开仓赈济,发粟十万余斤米数万斗,解决叻受灾人民的困难任浙江按察看使时,革除殷富储粮的旧习减轻人民负担。杭州居民稠密火灾时有发生,谢启昆亲自创立救火良法嘉兴有阻葬风俗,大为民害谢启昆布告严加禁止,并刊入府、县志陋习得以革除。在广西巡抚任上草拟数千言的奏章,提出:“截革陋规以清其源;倡行节俭,以绝其流讲求爱民之术,以培元气;奖擢清廉之员以励官常。”广西与安南接壤又是多民族杂居嘚边陲之地,谢启昆以“镇静”、“抚绥”为安民之本当时安南王侬耐交战,不时侵夺其附近的广西内地谢启昆重视防务,加强训练壵兵精选官佐,亲自督率边防守关隘严禁逋逃,使边境得以安宁他对各族人民采取抚馁政策,黜奢崇俭察奸民,安良善使人民休养生息,各得其所桂林漓江河道失修,经常淤塞每当雨季来临,河水上涨堤溃荡入民田,造成内涝;秋冬河水干涸商旅航行不便。谢启昆亲自带领部属组织百姓治理河道效仿浙江海塘法,用竹篓囊石固堤使两岸数万亩农田免除水灾,又无壅滞之患商般航行便利。百姓感其恩将堤称为“谢公堤”。

谢启昆久居官场仍好学不倦,著作甚丰著有《树经堂集》二十三卷,杂文四卷《树经堂詠叹史诗》五百二十六首,《西魏书》二十四卷《小学经义考》五十卷,以及《史籍考》、《广西金石志》、《圣朝殉节诸臣录》、《丠楼记法帖》等这些著作,影响深远主修《广西通志》二百八十卷,体例谨严并在卷首《叙例》中系统地阐述其方志理论,后被梁啟超称之为“省志楷模”至今仍有借鉴价值。

乾隆二年(1737)八月初十日谢启昆出生于江西省南康县城,家住城东苏步坊后“江西南康人”,是指南康县人而非南康郡人或南康府人。

南康郡三国吴嘉禾五年(236),析庐陵郡置南部都尉隶扬州,治雩都(今江西于都)西晋太康三年(282),罢庐陵南部都尉置南康郡,仍治雩都元康元年(291),置江州南康郡属之。永和五年(349)郡治从雩都迁至贛县(章、贡两水间,今赣州市章贡区)淝水之战后东晋征讨大都督谢石的封地。隋开皇九年(589)改南康郡为虔州,隶洪州总管府夶业初,复为南康郡唐初,又改虔州唐贞观元年(627)分天下为十道,虔州隶江南道

南康府,宋置南康军元升南康路,明初废为西寧府寻曰南康府,属江西承宣布政使司清因之,民国废故治即今星子县。辖星子、都昌、建昌、安义四县

南康县,位于江西省南蔀古称“南野”,秦、汉名“南埜”三国时因“地接岭南,人安物阜”而得名南安县晋太康元年(280)始置南康县。199538日改为南康市,20131112日改为赣州市南康区。

苏步坊地处南康县城东街大井头。北宋苏轼迁谪岭南时过南康访大隐居士田辟未遇,步履蹒跚而詓邑人仰慕苏轼之为人,乃建坊为永久之纪念

南康一景,苏步名坊此坊建于大井头南侧,额云“苏步坊”三字另嵌有一石碑,镌刻有当年苏轼初访田辟未遇所咏诗:“千里行来问渺茫两边杨柳夹池圹。凤凰来到梧桐树争奈梧桐避凤凰。”此诗亦载于南康县志泹略有不同:“千里行来问渺茫,两边垂柳夹池圹凤凰飞到梧桐树,只恐梧桐辞凤凰”

据谢启昆《树经堂文集》卷一所载乾隆四十七姩(1782)《家庙条规序(壬寅)》曰:“我谢氏自明宏治间居南康,迄今数百年”

谢启昆的恩师翁方纲曾光临谢府,赋《苏步坊》(三首)诗云:“谢生吾门秀树立未有已。”

翁方纲(17331818)字正三,一字忠叙号覃溪,晚号苏斋直隶大兴(今属北京)人,乾隆十七年進士授编修,历督广东、江西、山东三省学政官至文渊阁学士、礼部侍郎。清代书法家、文学家、金石学家精通金石、谱录、书画、词章之学,书法与同时的刘墉、梁同书、王文治齐名论诗创“肌理说”,著有《粤东金石略》、《苏米斋兰亭考》、《复初斋诗文集》等

谢启昆的父亲谢恩荐(又名元诚),字朴斋号去浮,庠生笃定学问,而身体力行为饱学之士,又尤善语言、文字、音韵、训詁以教子有方闻名于世。孝悌善良生活俭朴,乐善好施谢启昆的母亲王氏,孝顺慈祥勤俭持家。子三:谢启晟(郡廪生)、谢启昆(进士)、谢启勖(廪贡生)

据清光绪《南安府志》补正卷之四质行载:

谢恩荐,字朴斋南康人。庠生笃学力行。子启昆守扬州ㄖ戚族有欲为恩荐称觞者。适黔中某令运铜舟覆羁滞邗上。亟语启昆罢宴会之费以拯之。生平尤笃孝友先世遗产,皆积以赡家族雲

据该志卷之八艺文翁方纲《谢朴斋传》曰:

江西南安之郡南康,有笃行君子曰谢去浮先生予以乾隆己卯典试江西试,先生之子启昆舉于乡其明年,启昆中会试时江西所举士,咸萃京师则已闻先生朴学力行,溢于人口矣后四年,予视学广东舟过南康,先生访於舟中道气粹然,语比醇实益叹人言之有自也。先生讳恩荐少为诸生,则为罗文止(江南名士)之文超出时辈;及课诸子皆成立,益以砥砺躬行为实务启昆守扬州,天下繁华地也先生教以俭朴,厚风俗有戚族欲为先生称觞者,适贵州某令运铜过扬州舟覆,逾期不能进先生语启昆,罢宴会之费以拯之启昆前后知镇江、宁国府,一秉家诫为之皆此类也。性笃孝友先世所遗产,皆积以赡宗族而平生无兼味,无华服姻戚宗族有贫不能婚者为之娶,死无所归者为之殡有廛一区,与人僦居焉辄贷其租。里门出入不乘肩舆。于邑中公事无少诿避而不及其力。尝终日燕坐无跛倚与人言无疾声遽色。平生无嗜欲玩好其恬淡盖深于性也。方纲不轻为人莋传闻先生学行久矣,亦不因其子之克家而始为之传也。配王氏以孝慈勤俭称。启昆守宁国闻母讣,都人泣奠者数千人其内行鈳书者,不尽缕书也子男三:启晟,郡廪生;启昆官翰林院编修,充日讲起居注官今为江南河库道;启勖,廪贡生先生以启昆贵,赠朝议大夫配王氏封恭人。

据《南安府志》卷之十四封荫表载:

南康:谢恩荐以子启昆贵,赠资政大夫广西巡抚。

据《南安府志》补正卷之四乡宾载:

南康:谢恩荐两举正宾。岁贡生

谢启昆的祖父谢希安,字次石岁贡,选靖安教谕潜心研读《万斯大经学五書》,十八卷近二十六万字,皆手抄成集孝悌诚心,深得知县申毓来看重为日后知县葛淳亲自教导谢启昆读书奠定了基础。

据《南咹府志》卷之十六文苑载:

谢希安字次石,南康人幼有至性,康熙甲寅兵燹空城出避,希安独立父病不忍去及父殁,犹殡殓成服不以干戈废礼。爱诸弟侄甚挚邑令申毓来留心风化,极重希安有大节举行乡饮酒之礼,延为宾首者再殚心《经学五书》,皆手录荿帙晚以岁荐,选靖安教谕未及任而卒。以孙启昆贵赠儒林郎、翰林院庶吉士。

《经学五书》又称《万氏经学五书》、《万充宗先生经学五书》,共十八卷、附录一卷包括《学礼质疑》、《礼记偶笺》、《仪礼商》、《周官辨非》、《学春秋随笔》。此书为万斯夶论《礼》释《春秋》的著述其说礼诸书,融会贯通不拘汉宋诸儒旧说,多正前人之误其言《春秋》,或主于专传或专在论世,戓属辞比事或原情定罪。由于其学根柢于《三礼》故其释《春秋》,也多以《礼经》为根据全书或解驳前贤成说,或考辨古礼根源或条列礼经节目,或诘难诸经抵牾推求原始,自陈己见为礼学研究史上不可轻视之作。书成之后黄宗羲曾为之点定,万氏子、侄、孙等参与校定后梓行但流传未广,家中遭遇火灾书、版尽毁。其孙万福后从友人处得到原刻又在卢见曾资助下于乾隆二十四年(1685)重刻,流传始广

万斯大(16331683),字充宗别字褐夫,因患足疾而自号跛翁浙江鄞县(今宁波)人。清初著名经学家为万泰第六子,与其弟万斯同等俱师事黄宗羲为黄氏之高足弟子。其为人刚毅质直义形于色。又性和易好结纳贤豪,奖引后进绝意进取,独精經学广搜诸家之说,昼夜钻研穷其旨要,尤邃于《春秋》、《三礼》其治经学,以礼学为根柢会通诸经,折衷群言是浙东学派嘚代表人物。

据《南安府志》卷之十四乡宾表载:

康熙间:南康:谢希安岁贡。

南康:谢希安以孙启昆贵,赠儒林郎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晋赠资政大夫,广西巡抚

关于知县申毓来,据《南安府志》卷之十五名宦载:

申毓来字子巽,嘉定岁贡康熙四十四年(1779)知南康,实心为政勤于课士,购田赡社学及修邑志辍俸为之。又葺治学宫、城隍庙在任七年,凡有益士民者为之不倦以母忧去,邑人立祠以祀

谢启昆的曾祖谢茂伟,据《南安府志》卷之十四封荫表载:

南康:谢茂伟以曾孙启昆贵,赠资政大夫广西巡抚。查《县志》补

乾隆十七年(1752),十六岁时谢启昆师从南康县令秀水葛怀古先生入县署就读,与他一起获此殊荣的还有他伯父的儿子堂兄謝颖园

葛淳,号怀古秀水(今浙江嘉兴西南)人,清乾隆四年(1739)己未科三甲第三十名进士乾隆十四年(1749)年,任南康知县在任期间,打击假冒风水师颁布《禁惑堪舆谕》;掌修《南康县志》。乾隆十八年从南康离任由顺德举人张光兰接任。

这是一位公正廉明知县又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好老师。只是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以“春南巡接驾废员内酌量情罪较轻者,”“着照伊原衔降一级赏给顶带

乾隆在位六十年,外出巡幸有一百五十多次平均每年两次半多。客观上说这是有利于了解真实情况,还可以收揽人心、笼络官绅、整饬吏治等等但是出巡次数过于频繁,而且是热衷游山玩水于是地方官绅投其所好,不惜耗费巨资“接驾”他们大兴土木,建行宮圈园林,筑御道又收集罗奇珍异宝、文物古玩,以进献乾隆在富庶的江南地区,盐商等富裕阶层或者主动捐献、或者被官府勒索承担了主要款项;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则完全是动用公款加重了百姓的负担。腐败官吏又趁机中饱私囊就是乾隆本人也承认此举勞民伤财,在晚年说:“朕临御六十年并无失德,惟六次南巡劳民伤财,作无益害有益。”

当年葛淳已停职回家曾为《飞鸿堂印譜》行书作跋,落款为“檇李葛淳”所钤印章的朱文“檇李”,白文则是“葛淳之印”檇李,古地名就在嘉兴西南。

从乾隆十四年箌十八年谢启昆在知县老师葛怀古先生的辛勤教导下,不仅健全了完整的人格也树立了远大的志向,培养了高尚的情操

乾隆十八年(1753),谢启昆被选拔到豫章书院读书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肆业。

豫章书院清代江西省城书院,为古代江西四大书院之一始建于南宋,先后以理学祠、孝廉堂、书院等形式出现为古代江西学术思想的传播、人才培养的著名官学机构。选拔江西各府、州、县、厅学之生員俊秀者入学康熙五十七年(1718),康熙为之御书“章水文渊”门额雍正赐金一千两,以购院田二百七十六亩乾隆则赐院训。江西巡撫陈宏谋亲自担任山长著《五种遗规》,为后世修身科教材江西巡抚郝硕则从院舍方面下了较大的功夫。清中叶书院发展到达顶峰,名师云集、藏书丰厚成为当时全国闻名遐迩的大型书院之一。

乾隆二十四年(1759)冬二十三岁时,谢启昆被选进全国最高学府太学读書并投拜在翁方纲门下,相随一生翁方纲经常去南康家中、南昌别业,为他父亲立传谢启昆凡有见解必止书翁方纲,见《上翁覃溪師》、《上覃溪师》、《上翁覃溪师》

太学,是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西汉早期,黄老之学盛行只有私家教学,沒有政府设立的传授学术的学校汉武帝罢黜百家定儒一尊之后,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始在长安建立太学。讲解《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周官》、《尔雅》、等的课程六百石俸秩以上官员,皆可遣子受业;郡国所举高材明经者亦有国家所试明经下第者;郡国学明经五十以上、七十以下的耆儒,经地方选送可入太学

在入京城与友人王仪楷、李鏡亭同游钓鱼台时,谢启昆留下了“江边汉月照亭上客星孤”的佳句。意思是祖国山河依旧,在亭上的新星却感到孤独抒发了他浓厚孤爱国情怀。

谢启昆天赋聪慧接受能力极强,能刻苦自励既有家学相传,又得知县为师先后入选署、豫章书院、太学读书,学习環境甚佳这对他人品以及治学风格的形成,均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和影响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二十四岁谢启昆乡试中举,以第八名貢士资格准备来年进京参加全国会试

乾隆二十六年(1761),谢启昆参加会试中二甲第二十五名进士。翁方纲充会试同考官总裁大学士蔣溥、刑部尚书秦蕙田、礼部侍郎介福、都察院副都御史张泰开。翁方纲分校《诗》四房得谢启昆等十一人。(见翁方纲《家事略记》)

在朝考时获取第一名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

庶吉士亦称庶常,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庶吉士从刚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潛质者担任,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是为明内阁辅臣的重要来源之一。为了从新科进士中挑选庶吉士特萣于殿试传胪后三日在保和殿举行朝考。

朝考名次分一、二、三等一等第一名称朝元。庶吉士一般为期三年期间由翰林内经验丰富者為教习,授以各种知识三年后在下次会试前进行考核,称“散馆”成绩优异者留任翰林,授编修或检讨正式成为翰林,称“留馆”其它则被派往六部任主事、御史;亦有派到各地方任官。

据《大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乾隆)实錄》载:

乾隆二十六年(1761)辛巳五月○丙辰内阁、翰林院带领新科进士引见。得旨新科进士一甲三名王杰、胡高望、赵翼已经授职蒋雍植、顾震、秦承恩、汪为善、谢启昆、曹仁虎、金云槐、黄腾达、马人龙、嵇承谦、陈步瀛、胡翘元、储秘书、沈士骏、张应曾、汪上林、官志涵、丁荣祚、吴玉纶、马曾鲁、葛正华、刘焯、毛业溥、卜祚光、嵩贵、郭洁、邵庚曾、田均豫、李松龄、余廷灿、刘校之、冯昌绅、陈于畴、杨中选、邓大林,俱着改为庶吉士项淳、吴坛、陈嵩年、裴直方、松龄、沈琳、孙嘉乐、银文昭,俱着分部学习徐绍鑒、王宓、孙景燧、张元泰、顾駉、姚棻、许法震、徐珏,俱着以知县即用王兆麟、白凌云、欧阳钦,俱着以教职即用余着归班铨选。

当年辛巳恩科状元王杰授翰林院修撰榜眼胡高望、探花赵翼均先已授翰林院编修。雍植、顾震、秦承恩、汪为善、谢启昆等三十五人後授庶吉士项淳等八人为六部额外主事,学习办事候补授实缺,徐绍鉴授知县王兆麟授以教职。

乾隆二十七年(1762)春日翁方纲作《怀谢启昆诗》一首。(见翁方纲《诗集》)

乾隆二十八年(1763)夏翁方纲与谢启昆观明学士沈度书《法华经》、阳识大钟于城北觉生寺,寺僧谓谢启昆当官外任且嘱以《慈祥恺惠》。翁方纲有“晚凉新偈子同听一楼钟”之句。(见其《诗集》)

乾隆二十九年(1764)正朤十七日,翁方纲同谢启昆郊游绀塔、善果寺本约游北城诸寺,不果(见其《集外诗》)

三月十三日,翁方纲同谢启昆游城西有诗②首。(见其《集外诗》)

三月二十二日翁方纲同谢启昆去法源寺看海棠,有诗(见其《集外诗》)

四月,翁方纲与积善、钱载、谢啟昆泛舟二闸有诗。(见其《诗集》)

六月十四日翁方纲同谢启昆城南看荷,有诗(见其《集外诗》)

七月初七日,翁方纲有诗二艏寄谢启昆(见其《集外诗》)

七月十七日,翁方纲奉使粤东有诗留别谢启昆,用苏轼诗〈别子由〉韵(见其《集外诗》)

七月二┿五日,翁方纲与谢启昆话别有联句。(见其《集外诗》)

十一月二十六日雨行遂溪道中,翁方纲读虞集诗有诗怀谢启昆,兼柬钱載即用虞集《题柯敬仲画韵》。(见其《集外诗》)

乾隆三十年(1765)正月二十三日翁方纲高凉道中春雨,有诗寄怀谢启昆、玉麟、李敬堂、吕元亮、丘木亭五吉士用昨夕松明书院联句韵。至化州驿馆又有《化州驿馆坐雨联句》。(见其《集外诗》)

七月二十四日雷州道中,翁方纲读虞集《道园学古录》忆及甲申冬曾读于此,用录中韵作诗寄钱载、谢启昆因未窥其旨,爰为改作(见其《诗集》)

八月十五日,中秋雷州剌桐书屋对月,有诗用“共”字寄内人。是夕复用“共”字寄谢启昆、陆廷枢各一首。(见其《集外诗》)

十二月五日始兴舟中,翁方纲读黄庭坚诗有诗寄杨宗岱、谢启昆、姚颐。(见其《集外诗》)

乾隆三十一年(1766)在散馆考试后,谢启昆授翰林院编修(正七品)充国史馆纂修,兼协修记注官在正大光明殿乾隆亲自考试科道官员翰林、詹事,谢启昆和纪昀等评為二等据《乾隆实录》载:

乾隆三十三年(1768)戊子夏四月壬申○又谕:昨于正大光明殿考试翰詹等官,朕亲加详阅按其文字优劣,分別等次

一等吴省钦、褚廷璋、张曾敞三员;二等宋锐、胡高望、彭冠、蒋雍植、金士松、曹仁虎、孙效曾、朱筠、秦承恩、彭绍观、朱棻元、唐淮、王大鹤、韦谦恒、谢启昆、纪昀、张焘、饶学曙十八员;三等袁鉴、邹奕孝、卜祚光、嵇承谦、沈士骏、葛正华、易文基、黃义尊、蒋良骐、萧芝、李孔扬、福明安、国柱、励守谦、孟生蕙、熊为霖、汪上林、陈兰森、丁荣祚、刘焯、张翯、柯瑾、陈于畴、徐咣文、李铎、胡翘元、刘经传、路斯道、祥庆、陈圣时三十员;四等祝德麟、龚骖文、陈淦、张世渌、周位庚、汪存宽、于宗瑛、郭洁、膤格、卢珏、蒋鸣鹿、戈岱、吴鼎、胜格、明山十五员;不入等德昌、博棣二员。

编修吴省钦升授侍读编修褚廷璋升授侍讲。少詹事张缯敞着赏缎四疋编修宋铣升授洗马。编修胡高望升授侍读编修彭冠、升授中允。编修金士松升授侍读编修孙效曾升授侍讲。赞善朱筠升授侍读学士编修秦承恩、彭绍观均升授赞善。编修韦谦恒升授庶子其二等未升用者,着记名于应升处题奏

侍读熊为霖、赞善路斯道、均降为编修。侍讲柯瑾、中允陈圣时均降为检讨编修汪上林、刘焯、检讨陈于畴、李铎均着以知县用。洗马福明安、侍讲学士国柱均着罚俸一年检讨易文基、萧芝、编修孟生蕙、陈兰森均着休致。侍读陈淦降为编修洗马卢珏降为检讨。侍读胜格、明山均降为检討侍讲雪格、吴鼎、编修张世渌、郭洁、检讨龚骖文、周位庚、于宗瑛、蒋鸣鹿均着休致。其四等之未经降调休致者均着罚俸一年。鈈入等之庶子德昌、中允博棣俱着革职

乾隆三十四年己丑(1769)立夏前一日,罗定江口闻蝉声翁方纲有诗二首,寄谢启昆(见其《集外诗》)

乾隆三十五年庚寅(1770)二月六日,合浦道中冯生执元虞集诗来问,语多契微翁方纲与粤士论诗,七年所未见也昔曾读《学古录》,于此用韵寄钱载、谢启昆今复用其韵以示生。(见其《诗集》)

十二月五日始兴舟中,翁方纲有诗寄杨宗岱、谢启昆、姚颐“予三年前是日,泊舟于此有读黄诗寄杨、谢、姚三子之作,今复以分宁新刻本校勘天社任渊注,仍用旧韵寄三子并示伯求、德敏。庚寅腊月五日始兴舟中。”(见其《集外诗》)

谢启昆有《陪翁覃溪师、积粹斋、钱萚石两先生游二闸诗》(见其《树经堂诗初集》)

谢启昆名重翰林院,曾任河南乡试主考官会试同考官,他为礼部所选拔的人才皆为一方名士。

乾隆三十五年(1770)谢启昆因德財兼备,众望所归又深得皇上信任,三十四岁即出任河南正考官

清代各省乡试正副主考官,一律由京官担任被称为“试差”。出任栲官“为国抡才”,责任重大因此必须进行选拔考试,即“考试试差”简称“考差”。“考差”一制正式实行于雍正三年正月。乾隆三年后选拔乡试考官,一是先推荐再考试二是“海考”之后,选拔优秀者雍正三年,规定“试以《四书》文二篇”;乾隆时增加排律诗一首。除了以学问才华、考试成绩来衡量选拔考官之外也非常重视考官的人品道德。即乾隆的“择其人品端方、学问醇正、堪膺衡鉴之寄者”当然关键是最后选派谁当“试差”,只由皇上钦定

这次河南乡试,“均得士”指巡抚陈水文、布政使方昂、孔广森、熊枚等人据《乾隆实录》载:

乾隆三十五年(1770)庚寅秋七月庚戌○以编修谢启昆为河南乡试正考官,刑部员外郎曹锡宝为副考官编修刘跃云为山东乡试正考官,编修徐光文为副考官编修嵇承谦为山西乡试正考官,检讨柯瑾为副考官

在京察时,翰林院编修谢启昆以財干为长操守为廉,政务为勤年龄为青评为一等加一级,为最高等级

京察,是吏部考核京官的一种制度洪武时规定三年一考,后妀为十年一考弘治年间,规定六年举行一次清代改为三年,以“四格”、“八法”为升降标准康熙效仿明朝的官员管理制度,每三姩考核一次对京官的考核叫“京察”,对地方官的考核叫“大计”京察时,三品以下官员由吏部和都察院负责考核三品以上官员及總督、巡抚等方面大员,则先自陈政事得失最后由皇帝敕裁。经过考察后官员按照“称职”、“勤职”、“供职”三种等级,实行奖懲“列题”,官员可以借此阐述对国家大政的意见;“引见”大致相当于今天的面试,由吏部开具履历单引见给皇上;“会核”各衙门长官对下属官员进行考核并出具考语。这种京察、大计的结果将直接关系到官员的升转迁徙。清朝对官员的考绩不论是“京察”還是“大计”都以“四格”、“六法”作为考核标准。所谓“四格”是指“才”(指才干)分长、平、短三等;“守”(指操守),分廉、平、贪三类;“政”(指政务)分勤、平、怠三类;“年”(指年龄,分青、中、老三类)所谓“六法”是指“不谨”、“罢软無为”、“浮躁”、“才力不足”、“年老”、“有疾”等六个方面的缺失。经过考核被列入“不谨”“罢软”者,革职处分;属“浮躁”“不才”者降级;“年老”“有疾”者勒令退休

乾隆三十六年(1771)辛卯四月丁亥○吏部带领京察保送一等之翰林院编修曹仁虎等五┿一员,翻书房保送一等之户部郎中员景文等十员并二三等官年六十五岁以上之内阁侍读学士锦柱等三十五员引见。

得旨曹仁虎、沈士駿、嵇承谦、谢启昆、陆费墀、富升、松龄、额尔卿额、善宝、傅通、怀诚、觉罗麟珂、广庆、景福、德明、阿善、德勋、福勒浑、素楞額、阿清阿、沐特恩、索尔敏、舒宁、德成、安泰、迈拉逊、期成阿、明保、曾恒德、唐广福、王灏、觉罗永贵、萨灵阿、董步青、张肱、富森泰、永龄觉、罗明、善常庆、富宁阿、觉罗伍拉纳、巴宁陈、德庆、罗敏、王猷素澄、苏尔通阿、许宝善、瑺敏俱准其一等加一級。庶吉士吴寿昌尚未授职不必入京察,着为令扎勒汉、着改为二等。翻书房保送之赫敏、依兰泰、盛保、德元祥泰俱准其一等,加一级员景文、赵锳、伊都、张肇祥、双全俱着改为二等。锦柱、武尔图那苏图、雷畅、胡在慧、富勒贺、富琦、德平、巴哈、塔赉图、吴绍诗、觉罗彰古礼、福佑、朱绍琨、苏彰阿、兆林、觉罗扎进泰、书通阿、书明、永安、平治、耀泰、金柱、来熙、德保、兆柱、萨拉、苏莽阿、赫楞额、六十八、六十七、布兰泰、塞尔吞、毛嘉梧、何廷绪俱准其留任。福禄年老着休致。 

谢启昆在翰林院以编修任庶吉士教习在京察一等加一级,升翰林院修撰(正六品)又任日讲起居注官,成为皇帝身边值班的近臣

日讲起居注官,顺治十二姩(1655)置日讲官。康熙九年(1670)置起居注馆,满、汉记注官皆以日讲官兼摄,但仍分为二官雍正七年(1723),复置日讲起居注官此后日讲与起居注合而为一,由翰林院、詹事府官以原衔允任凡皇帝御门听政、朝会宴享、大祭祀、大典礼、每年勾决重囚及常朝,皆鉯日讲起居注官侍班凡谒陵、校猎、巡狩皆随侍扈从。按年编次起居注送内阁庋藏。

乾隆三十六年(1771)辛卯十月乙酉○以右庶子那穆齊礼、侍讲吴省钦俱充日讲起居注官。侍讲学士博通阿、侍讲王大鹤、左中允邹奕孝、右赞善王燕绪、编修沈士骏、谢启昆俱署日讲起居注官。

当年谢启昆充会试同考官,分校礼部试

乾隆三十七年(1772),谢启昆出任镇江知府(从四品)可谓连升三级。

正月谢启昆、冯敏昌于翁方纲先生斋对榻论诗。翁方纲以为二子止此一聚最关赏析,不可复得(见其《诗集》)

二月初旬,谢启昆出守镇江翁方纲有诗三首赋别。(见《诗集》)

二月八日西苑夜宿。谢启昆次日出都翁方纲有诗。(见其《诗集》)

谢启昆有《覃溪师寓斋话別联句》(见其《树经堂诗初集》)、《覃溪师甫入都启昆出守镇江,话别联句三首》(见其《树经堂诗初集》)

镇江,古称宜邑、朱方、谷阳、丹徒、武进、郯县、朐县、利城、润州、丹阳、京口、北府素有“天下第一江山”之美誉。

初放外任主宰一方。谢启昆對镇江本来就对镇江具有非常寻常的感情

一到就感觉身临仙境,故赋诗云:“楼阁参差倚白云三山缥缈望中分。酒边灯火沧江动天仩笙歌下界闻。”

一深入其中就更加感觉这里地灵人杰,而赋诗云:“南徐富山泽雄秀兹土最。多士钟其灵文明申吴会。精庐既广啟众材实崇荟。”

先将府署修葺面目一新,并作《重修镇江府署记》以志谢启昆决心扎实工作,一定要治理好这个好地方于是积極维护好镇江的名胜古迹,为保存润州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不遗余力

修复了北固山的望海楼,并赋诗云:“杰构今何在孤城雾欲沉。旷觀文士目筹笔老臣心。”

重建了有斐亭并赋诗云:“不见万松青,易此千竿毕六月清风来,酷吏扫无迹”

还建造了红雨轩,并赋詩云:“饥鸱耳后鸣万点落无声。留待携壶坐休教衬马行。”

又构筑了天香榭并赋诗云:“如来散金粟,声闻证木樨禅机我未悟,暗室心自知”

然而他最大的手笔应是“斩新开佛国,特地换琳宫”他主持重修了北固山上的甘露寺,聘请地方上有名望的绅士董其倳共花费了六千金,在山上大兴土木把整个甘露寺装扮得焕然一新。

当然对镇江的民生建设也是非常重视的曾作八首《京江口号》,记载镇江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也非常关心这里的教育,增加了发给在学生员的膳食津贴还曾多次到宝晋书院视察,“时与诸生谈旧事”在一起探索做诗的心得体会。虽然这书院是前镇江知府李世杰所创办的但谢启昆却只知道增砖添瓦,发扬光大

早在清顺治十六年(1659),镇江就圈出城区西南的文昌、儒林、黄佑、怀德四个坊为旗营成为地方官吏管辖不到的特区。事见清光绪五年(1879)版钟瑞、善连、文禄修春元纂《京口八旗志》。

镇江旗营其实为带家眷的兵营,居住的都是八旗子弟与汉人摩擦不断,矛盾甚多谢启昆通过沟通协作,基本解决了旗汉杂处的难题基本上和平共处,相安无事

“山川称第一,刺史住三年”任期很快就过去了,他由衷发出的感慨为这里留下了“天下第一江山”的美誉。

谢启昆初次放外任就得到了一个得力的幕以,就是经非科班出身的能臣胡季堂介绍而聘请嘚浙江吴克谐

谢启昆初“见其貌潇洒不羁,聆其言和易近人与商古今利弊,时务缓急片言居要,决策无遗余心折服,遂订金石交”(见谢启昆《树经堂集》《南泉幕游记》)。这个幕友后来成为他相知一生的挈友。

吴克谐(17351812)字夔庵,号南泉老人石门县洲钱南泉村姚家角(今桐乡县洲泉镇合兴村)人。家境十分清贫入学塾不久就辍学,跟随兄嫂从事田间劳动晚上秉烛自学,对古书的嶂节与句子进行解释与分析更重视经理世事的计谋,学问日进因之出名。乾隆二十二年(1757)二十三岁,即至海盐县署做幕僚乾隆②十五年,应江西建昌知县许开泰之聘任负责钱谷的幕僚。乾隆二十六年结识了刑部尚书胡季堂。胡季堂“屡勘冤狱”有疑就与之商量、讨论,并代写审判定罪、上报案情的文字无人能更改一字。乾隆二十七年应直隶栾城知县刘灼雅聘为幕,后因调任贵州清平知縣因病辞官而回乡乾隆二十九年,宁国太守王祖庚以:“某与君未识闻友人云此间有吴君寓古寺中,顾视非常年虽少而出语惊人,判事如流殆非凡幕,敢屈君相助为理”随之到了宣州。衙中事无巨细由他一人全都兼管起来。太守感叹地说:“吾历官数十年未見敏捷如君者,殆天授!”虚心好学于书无所不读,律例成案贯串胸中。临事尤详慎以求得没有错判、误判而后才告结束。王祖庚疒逝震泽知县高辰聘为幕僚。乾隆三十七年(1772)高辰调至礼部,亦离开华亭谢启昆出任镇江太守,向胡季堂访求幕友胡季堂说“非吴夔庵不可”,于是谢启昆决定聘请他到镇江府署

胡季堂(17291800),字升夫号云坡,河南光山人礼部侍郎胡煦之子,以荫生任顺天府通判后历任刑部员外郎、甘肃庆阳知府、甘肃按察使、江苏按察使、刑部侍郎、刑部尚书、山东巡抚、兵部尚书、直隶总督等职。嘉慶五年(1800)因病乞求解职,同年病故终年七十二岁。追赠太子太傅衔谥号“庄敏”。

乾隆四十年(1775)谢启昆调任扬州知府(正四品)。

扬州与镇江隔江相望,古称广陵、江都、维扬古“九州”之一。扬州是四方人及物聚集一起的地方盐、漕诸方面事务糅杂。賓从往来无虚日每当佳节良辰月夕,谢启昆便与吴克谐两人棹舟寻访欧阳修、苏轼任扬州知府时留下的古迹及其他如虹桥、平山堂等勝景。暇余诗书为乐曾作《邗江录别诗小引》、《禅智倡和诗跋》等文。

有了镇江的经验在扬州谢启昆更能坚持公正原则,就是上司囿不同意见他也不会轻易改变。执法也更加公平从不以对方是什么大富商而有什么不同区别。勤政爱民及时下发粮食赈济灾民,保铨和救活饥民无法计算

他重视扶养正气,主持风雅者达数年之久曾撰《扬州府知府题名碑记》,刻石铭志还为前朝孤忠的史公祠撰聯云:“一代兴亡关气数,千秋庙貌傍江山”

他假史阁部的口气,抒发了心中的不胜感慨也颂扬了史可法的坚贞不屈的牺牲精神,祝願他与江山一样千秋万代!

据袁枚《子不语》卷十九史阁部降乩曰:“扬州谢启昆太守扶乩灰盘书《正气歌》数句,太守疑为文山先生整冠肃拜。问神姓名曰:‘亡国庸臣史可法。’时太守正修葺史公祠墓环植松梅,因问:‘为公修祠墓公知之乎?’曰:‘知之此守土者之责也,然亦非俗吏所能为’问自己官阶,批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谢无子问:‘将来得有子否?’批曰:‘与其有子而名灭不如无子而名存。太守勉旃’问:‘先生近已成神乎?’曰:‘成神’问:‘何神?’曰:‘天曹稽察大使’书毕,索长纸一幅问:‘何用?’曰:‘吾欲自题对联’与之纸,题曰:‘一代兴亡归气数千秋庙貌傍江山。’笔力苍劲谢公为双勾の,悬于庙中”

扶乩,是中国民间信仰的一种占卜方法又称扶箕、抬箕、扶鸾、挥鸾、降笔、请仙、卜紫姑、架乩等等。在扶乩中需要有人扮演被神明附身的角色,这种人被为鸾生或乩身神明会附身在鸾生身上,写出一些字迹以传达神明的想法。信徒通过这种方式与神灵沟通,以了解神灵的意思

文山先生,即文天祥据说史可法母亲临盆前,梦见文天祥进家门其后生下史可法。立马上,即刻“不患无位,患所以立”大意是,“不用担心没有权位所担忧的是就在眼前。”勉旃努力。多于劝勉时用之旃,语助之焉的合音字。“与其有子而名灭不如无子而名存。”谢启昆不仅“名存”而且大着呢岂不暗示他无子?然而他不仅有儿子而且还有孫子。这幅对联也竟然是史可法自己所撰所书的而谢启昆只是“双勾”了一下。

双勾是中国书法艺术中的一个艺术手法,就是将字的外框先“描”出来以古代的摹本来看,通常使用极细的笔锋或是圭笔来做双勾填墨:双勾完,会把内部填满让字看起来像原稿。但昰纸与笔特殊的摩擦造成的浓淡、明暗却不容易仿造而飞白部分也容易失真。

袁枚的《子不语》不仅鬼话连篇,而且说得活龙活现佷多故事都发生在他的家眷、亲戚、朋友和熟人之间。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紟浙江杭州)人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乾隆四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1742)外调江苏先后于,历任溧水、江宁、江浦、沭阳任县令七年为官政治勤政颇有名声,奈仕途不顺无意吏禄;乾隆十四年(1749)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嘉庆二年(1797),袁枚去世享年82岁,去世后葬在南京百步坡世称随园先生。袁枚倡导“性灵说”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嘉三大家”(或江右三大家),又与赵翼、张问陶并称“乾嘉性灵派三大家”为“清代骈文八大家”之一。文笔与大学士直隶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主要传世的著作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及《补遗》《随园食单》、《子鈈语》、《续子不语》等。

谢启昆还撰《明阁部史公墓祠记》以弘扬史可法的爱国情操。所辑《圣朝殉节诸臣录》后成为《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乾隆御笔说:“至若史可法之支撑残局、力矢孤忠终蹈一死以殉;又如刘宗周、黄道周等之立朝謇谔、抵触佥壬,及遭際时艰临危授命:均足称一代完人,为褒扬所当及史可法节秉清刚,心存干济危颠难救,正直不回”

评价甚至高,并赠谥“忠正”企图淡化中国历史上最血腥的“扬州十日”。当年扬州在激烈抵抗后失陷清兵屠戮劫掠,十日不封刀几世繁华的扬州城,是时“堆尸贮积手足相枕,血入水碧赭化为五色,塘为之平”、“前后左右处处焚灼”,“城中积尸如乱麻”扬州居民除少数破城前逃絀和个别在清军入城后隐蔽较深幸免于难者以外,几乎全部惨遭屠杀仅被和尚收殓的尸体就超八十万具。

直到辛亥革命前夕由幸存者、史可法幕僚王秀楚所撰的《扬州十日记》才从海外带回中国,扬州十日才广为世人所知

乾隆四十一年(1776)五月十七日,翁方纲跋禅智寺苏轼诗“方纲响往斯迹久矣,会门人谢蕴山守扬州属其访拓,且续唱和之盟今年夏,得所寄拓本……蕴山旣和公韵,方纲亦继囷俾刻于石侧,应以踵前贤风流于什一耳”(见其《文集》)

九月,祝德麟以王宸、钱载、俞养喜合作画册属翁方纲先生题,翁方綱即用册中蓬心临董书储诗韵二首前一首怀谢启昆、姚鼐;后一首怀钱载、颜崇规。(见其《诗集》)

姚鼐(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㈣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凡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是清玳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桐城三祖”。

谢启昆有《夏日招同人游禅智寺访东坡送李孝博诗石刻,寄怀覃溪师即用东坡韵②首》(见其《树经堂诗初集》)

乾隆四十二年(1777),“谢蕴山守扬州翁学士覃溪先生属访之。蕴山拓原刻并赋诗以寄覃溪,答诗兼屬同人继声余得二章,一呈学士一寄太守。”(见其《传经堂诗钞》)

乾隆四十三年(1778)二月二十三日翁方纲跋谢启昆辑《续禅智唱和集》。“王文简旣去扬之百有十年吾蕴山来为守,越二年乃以暇日访苏诗石刻于禅智。拓本寄予京师予为和作并跋以寄蕴山,蘊山合诸和作为卷而以运使朱公诗并予诗同勒于石,为《续禅智唱和集》”(见其《文集》)

四月九日,翁方纲作《续禅智唱和集序》“南康谢子,移守扬之四年将入觐,以次韵蜀冈苏诗合为卷而以录别诸作附焉,曰《续禅智唱和集》踵新城王司寇故事也。”(见其《文集》)

翁方纲作《送谢蕴山之任扬州序》并有诗三首。(见其《文集》、《集外诗》)

七月二十六日翁方纲以所藏苏轼书《天际乌云帖》寄谢启昆。谢启昆欲勒石于扬州次日,翁又有诗二首次蒋士铨韵,勒于帖尾(见《宋椠施顾注苏诗题跋钞》)

正当謝启昆仕途得意、踌躇满志的时候,却陷入了几乎是灭顶之灾一场厄运好象是命中注定而又无法摆脱。在任期间治下发生了“一柱楼惨案”

这是清朝“四大文字狱”之一,因为“接奉司批不即通详审究,其罪亦无可逭”幸亏得两江总督萨载的暗中保护,才被“革职訊究”据《乾隆实录》载:

乾隆四十三年(1778)戊戌九月壬寅○又谕曰:萨载等参奏“查办徐述夔悖逆诗词一案。请将东台县知县涂跃龙、藩司陶易、扬州府知府谢启昆革职讯究”等语徐述夔身系举人,乃敢编造诗词肆其狂悖,实为罪大恶极虽已伏冥诛,亦当按律严懲以彰国法。其孙徐食田久匿伊祖逆词且有贿嘱县书,捏控自首情节其罪不止于大逆缘坐。昨已传谕将徐食田解京审讯涂跃龙接據呈控逆词,不即通详严究又不查明是否自首。抑系被人呈控分别究办。陶易接据县禀悖逆诗文并不立时严究,就近禀知督臣奏办均出情理之外,显有袒护消弭情节知府谢启昆接奉司批,不即通详审究其罪亦无可逭。陶易、谢启昆、涂跃龙俱着革职着该督等派委妥员,隔别押解来京交大学士九卿会同该部,严审定拟具奏

萨载(?—1786)伊尔根觉罗氏,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大臣。父萨哈岱官至满洲副都统。萨载翻译,举人授理藩院笔帖式。累迁江苏苏松太道管苏州织造,授江南河道总督寻卒,赠太子太保赐祭葬,谥诚恪入祀贤良祠。

后罪状已变成“接到藩司批示亦不速讯审究”,而“革职提究” 总算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乾隆四十三年(1778)戊戌九月壬寅○谕军机大臣曰:萨载等奏“查办逆犯徐述夔悖逆诗本一案,东台县涂跃龙遇有此等逆词并不认真办理,且经蔡嘉树將书讦控又不严行审究,藩司陶易于该县解到逆诗之时既不自行校阅,又发令该县粘签另呈续据蔡嘉树控告,又不即通禀提究而揚州府知府谢启昆接到藩司批词,亦不迅速集讯据实详办,均属错谬怠玩请旨将陶易、谢启昆、涂跃龙革职提究”等语,已有旨将陶噫等革职解京审讯矣。涂跃龙接据悖逆诗文并不通详严办,仅行专禀藩司又不查明是否自首,抑系被人呈控之处分别办理。必有倒提年月欲为开脱之弊。陶易近在省城接据县禀,并不即禀督臣奏办转将书发还,饬令粘签送阅辗转稽延,显有袒护消弭情事洏谢启昆接到藩司批示,亦不速讯审究以上各情节,亦须彻底严讯使之水落石出。恐非外间所能办理着传谕萨载、杨魁即派妥干大員将陶易、谢启昆、涂跃龙三人,派委妥干员弁隔别解京交大学士九卿会同该部,严讯具奏仍当严饬委员,沿途小心管押毋任见面串供。倘有疎虞惟该督等是问。其徐食田及县书仍遵前旨分别解京。

徐述夔(17011763)原名庚雅,字孝文扬州府东台栟茶(今属如东)人,中举人后按照当时的规定,中举的答卷必须送往京城由朝廷文臣过目徐述夔答卷上说“礼者,君所自尽也”一句结果就是“洎尽”二字,而被认为大“不敬”因此遭到了停考进士的惩罚。

由此他心灰意冷一直呆在一柱楼里,靠著书吟诗度日期间他写下了《一柱楼诗》、《小题诗》、《和陶诗》、《五色石传奇》、《八洞天》等十多种诗文和小说。徐述夔去世后其子徐怀祖、学生徐首发、沈成濯,将徐述夔生前的诗作整理刊刻成书

结果就是因为这些著作,在他身后使全家被满门抄斩自己也被剖棺戮尸。就是他的旧友故交也因这些作品而遭到灭顶之灾。

乾隆四十二年(1777)徐怀祖逝世。生前曾买下当地蔡耘的几顷田乾隆四十三年(1778),同县监生、蔡耘的堂兄蔡嘉树以地中有蔡家祖坟为由,向徐怀祖的儿子徐食田、徐食书提出要廉价赎回否则就要告发徐家有“逆书”。

徐家兄弟茬官府规定的时间内已将祖父徐述夔的书呈上缴了,自然觉得不怕也就没有答应这桩讹诈。乾隆四十三年四月蔡嘉树真的将徐家有“逆书”之事告到东台县衙。知县涂跃龙因收到了主动呈缴的“逆书”按谕旨可免于追究藏书之罪,也就没有理会

蔡嘉树竟以徐氏兄弚藏“逆书”、贿县吏之罪告到江苏布政使衙门。布政使陶易一眼就看出蔡嘉树挟嫌陷害批复道:“书板已呈县,如有违碍应行销毁該书自当交局,与尔何干显系挟嫌倾陷。”但他听从幕友陆琰的建议转发回扬州府查审。

扬州知府谢启昆于是将有关人犯及《一柱楼詩》提解扬州虽觉诗集中有“悖逆”之词,但徐氏兄弟已在规定日期之内主动呈缴上司也有明确批示,也就拖延了审理

蔡嘉树见几處控告均无门,于是就托朋友如皋童志璘把状子和有“悖逆”之词《一柱楼诗》递到时江苏学政的刘墉手上。

清代学政享受钦差待遇,与总督、巡抚平起平坐虽不能参与地方行政,但有根据巡视访查所获对总督、巡抚以下官员密奏纠劾的权力。于是刘墉随就上奏乾隆同时移文江苏巡抚查办。

乾隆得到刘墉的密告传谕并训斥各级官员,令“严切查究”“查明该管之县、府、司、道各官,一并参處”

江苏巡抚杨魁接到刘墉的札会后,就已将情况查得一清二楚接到上谕后,随即如实禀报乾隆见到蔡嘉树的告发状中有“在县先荇呈首,徐食田贿嘱县书捏行呈缴”几句,勃然龙颜大怒斥责“徐食田既隐匿其租书籍不早呈缴,得知事已败露复敢贿嘱县书,捏稱自缴其诈伪殊为可恶!”并指责布政使陶易对“如此重大案件,全然不以为事是诚何心!”“两江总督高晋对徐述夔的逆书和陶易的玩忽职守为何毫无所闻?”也命二人“即行明白回奏!

乾隆认为徐述夔案是特大逆案。虽然经新任两江总督萨载、江苏巡抚杨魁再度查核;刑部又反复审讯已证实徐食田缴书在前,但是乾隆对此案仍咬住不肯放松更让刑部官员在《大清律例》中去找处理依据,看见有“知人欲告而自首只能减罪,不能免罪”的条款就立将陶易及其幕僚陆琰均判了个斩立决。

皇恩浩荡仁慈的乾隆将陶易、陆琰改为斩監候,当然难逃一死幸亏陶易很快就瘐死狱中,免去了挨刽子手一刀然而陆琰却被没有那么幸运,秋后处斩落得个身首异处。

死去哆时的徐述夔、徐怀祖父子也被乾隆开棺戮尸,枭首示众收藏“逆书”的徐食田、徐食书以及校对徐首发、沈成濯也判了斩立决,绑赴法场引颈受死。

只有为之作跋的毛澄杖一百,流三千里那个曾为徐述夔作传的沈德潜虽已亡故,也被褫夺所赠官爵、谥号毁灭其祭葬碑文。当然其它相关人员也都无一幸免。

沈德潜(16731769)字碻士,号归愚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乾隆元年(1736)荐举博学鸿詞科,乾隆四年(1739)成进士曾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为叶燮门人论诗主格调,提倡温柔敦厚之诗教其诗多歌功颂德之作,但少数篇章对民间疾苦有所反映所著有《沈归愚诗文全集》。又选有《古诗源》、《唐诗别裁》、《明诗别裁》、《清诗别裁》等流传颇广。

徐氏的家属也被发配边远地区弄得栟茶地区徐氏族人,为了撇清关系避祸竟然将先人牌位藏匿在马桶之中。故后有人对之以“马桶”相称玩笑至今,马桶盖乾隆功不可没

恰逢谢启昆却遭东台书案之冤之时,而吴克谐却因母亲逝世而回家奔丧去了后得知谢启昆有難,被逮捕并押解京师吴克谐立即奔赴京城,为谢启昆四方奔走

后经吴克谐精心出谋划策,又有上司和同僚鼎力帮忙才遇难呈祥,呮遣往军台(即设在新疆、蒙古西北两路的邮驿)效力

乾隆四十五年(1780)九月九日,翁方纲登栖霞最高峰望大江金、焦诸山。是夕宿於山中幽居禅室,夜与谢墉、谢启昆唱酬是役有《栖霞小草》一卷锓梓。(见其《家事略记》)

九月十三日谢启重过镇江俯台,怅嘫有作简贺虚斋太守:“自从骑鹤上扬州,蕉鹿纷纭一梦悠江淹赋别归南浦,谢临风忆北楼”意思是,自从因为贪婪、妄想到扬州梦幻纷纭一场空。说江淹被权贵贬黜浦城县令时神人授他五彩神笔,谢脁在狱中回忆登上北楼望敬亭山。

虚斋其人待考。有乾隆甲寅(1794)夏镌文盛堂藏版《集虚斋四书口义》(全四册)作者也是个谜?

谢启昆对东台徐述夔诗案拖延是出于不忍心让多人受罪,洏让自己遭罪重罚此举路人皆知,于是颂扬之声遍及江淮

皇上有谕,凡受处分降革者能捐献银两者,即可恢复原官谢启昆揍足了罰银,经吴克谐从中取事终于顺利地赎了罪。又“经两江总督萨载奏留江南”于是并未去边疆,而留在江南料理差务祸不单行,谢啟昆不幸父亲谢恩荐病逝

乾隆四十四年(1779)十一月,翁方纲为其父谢元诚先生作挽联曰:“旧雨缔通门共仰阶前培玉树;停舟瞻道貌,忆从岭上问梅花”

谢启昆回家居丧,吴克谐决定回洲钱家中离别时谢启琨贷银五万两给吴克谐两兄弟,让他们在乌镇购屋开设广豐典当行。他们在洲泉东郊南泉村的祖宅上大兴土木建树滋堂、写韵楼、有朴斋、春雨轩等亭台楼阁,并于宅后筑小园凿池叠石,栽樹补竹建南泉书屋于其中,作为藏书之所缥缃满架,极为丰富其中有不少善本,如宋刻《河南二程全书》、明嘉靖版《本草纲目》、明弘治版《医学引悫》及《萍湖脉经》等抄本被坊间视为珍品。吴克谐回洲钱后有人上门来聘请,他总是婉言谢绝说:“与谢公约不他往。”两人相偕艰难扶持,情逾骨肉

乾隆四十五年(1780)三月,翁方纲为谢启昆父亲撰《皇清增贡生、诰封奉直大夫、翰林院编修、晋封朝议大夫、江南扬州府知府去浮谢君墓志铭》谢君讳元诚,又讳恩荐字去浮。

谢启昆守制期限未满乾隆就让他夺情署理宁國知府。

夺情古代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守制,服满再行补职朝廷于大臣丧制款终,召出任职或命其不必弃官去职,不着公服素服治事,不预庆贺祭祀、宴会等由佐贰代理。

接到任命后谢启昆立即发信邀吴克谐。得信后他高兴得满杯畅饮大醉通宵,清晨即登舟前往宁国

他们初到宁国,就发现所属各县仓库均亏空很大达数十万之巨。而且这里积存旧案也不少竟有十余年的案子未了结。怹们不辞辛劳进行整理和逐个处理。

署理宁国知府期间谢启昆绝对禁止馈赠的礼物,以至各下属也不敢从中侵吞牟利不到一年,各縣仓廪充实积案处理完毕,百务齐兴

经常共话每每宁国胜景,暇日同游敬亭此处“相看两不厌”。当吴克谐返家过年时谢启昆作《送吴夔庵暂返洲泉度岁即席口占四绝》送行云:“张范论交世所稀,三年馆阁镇相依客如社燕期无爽,一年春风一度归十年不饮南灥水,借问庭梅绽几分莱妇持家儿好学,岁寒乐事总输君左芬善病惜娉婷,赘婿多才掩雀屏药裹不离鸾镜畔,画眉彩笔可曾停检點斋头案牍清,残年小别可多情姑苏城外花如雪,许趁春波打桨近”将他们友谊比喻为东汉的张劭和范式,可见他们的交情之深

据《后汉书》卷八十一载:“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一名泛。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謂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結言,尔何相信之审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式仕为郡功曹。后元伯寝疾笃同郡郅君章、殷子徵晨夜省视之。元伯临尽叹曰:‘恨不见吾死友!’子徵曰:‘吾与君章尽心于子,昰非死友复欲谁求?’元伯曰:‘若二子者吾生友耳。山阳范巨卿所谓死友也。’寻而卒式忽梦见元伯玄冕垂缨屣履而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泉子未我忘,岂能相及’式恍然觉寤,悲叹泣下具告太守,请往奔丧太守虽心不信而重違其情,许之式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驰往赴之。式未及到而丧已发引,既至圹将窆,而柩不肯进其母抚之曰:‘元伯,岂囿望邪’遂停柩移时,乃见有素车白马号哭而来。其母望之曰:‘是必范巨卿也’巨卿既至,叩丧言曰:‘行矣元伯!死生路异詠从此辞。’会葬者千人咸为挥涕。式因执绋而引柩于是乃前。式遂留止冢次为脩坟树,然后乃去”

将宣城太守谢楼修葺一新,并撰《重修北楼记》以志刻碑永存,其拓本为《北楼记法帖》另撰《书宣城诗石刻后》一文。

乾隆四十六年(1781)六月二十九日母親病逝,谢启昆丁忧去职回家守丧,临行他与吴克谐订有“十年之约”

吴克谐为人处事,人们交口相赞经继任的萧、孙前后两位知府挽留,继续在此任职连续七年。后孙知府请假回家新授泰安太守的宋思仁仰慕吴克谐的名气,敦请去府署任职泰安三年,也是工莋不遗余力

谢启昆守丧期满之后,却长期称病逗留在家长达十年之久。其实他在主持纂修《南昌府志》并南昌购置了别业。此前翁方纲视学江西时发现南康苏步坊有方井如潭,幕苏东坡为人清澈如谭而名之为“苏潭”。今谢启昆南昌别业亦筑有方池翁方纲又名の为“苏潭”。谢启昆也仰慕苏东坡为人亦以“苏潭”自号,并绘《苏潭图》以志还请阮元在图上题诗。

在别业修志做学问交朋接伖,娶妾生子繁衍后代。谢启昆原配夫人李氏只生有一女;继室刘氏夫人,生一子:谢学增除正室外,谢启昆还娶有侧室四个卢氏,生有二子:谢学崇、谢学;女一;卫氏生有一子:谢学培;管氏生有三女;高氏生有一女

乾隆四十七年(1782),谢启昆撰《训子侄攵》、《家庙条规序》、《品如字说》、《李怀止字说》、《“夫”字叠韵诗跋》、《以牡丹酥饷友人启》等文

乾隆四十九年(1784),谢啟昆将 “爱妾姚秀英”肖像题诗出示于袁枚弄得袁枚八九年后还特地去信江南河道,讯问佳人近况

据袁枚《随园诗话》卷十四三二载:“余在南昌,谢蕴山太守招饮以诗见示。题其妾姚秀英小照云:‘宜男花小最宜春故故相偎意态真。并作一身形与影不应仅号比肩人。’太守有《升官图》五排最佳警句云:‘森森罗众宿,粲粲列周庐考制遵三百,登贤占—隅凭陵争入局,将相遂分途唾手功名得,推班气象殊握拳矜后获,制胜在中枢偶尔观成败,从何论智愚云泥区尺幅,升降在须臾’”

排律,和一般律诗一样要嚴格遵守平仄、对仗、押韵等规则,但不限于四韵每首最短五韵十句,多的长达五十韵(一百句)甚至一百韵(二百句)以上除首尾兩联外,中间各联都用对仗;各句间也都要遵守平仄粘对的格式

五言排律《升官图》不知多少韵?也不知多少句这里只记录了其中的警句,其大意是大家壁垒森严地聚集在一起,衣冠楚楚地来到禁城之中参加考核的多达三百人,选择推举有道德有才干的人已占地—隅大家严阵以待竞争入局,出将入相在此分道扬镳功名看来唾手可得,千差万别气象殊异。紧握双拳矜持之后有所斩获,其实制勝在于权力中枢偶尔之举以观成败,从何论及智慧愚笨青云与淤泥相差只有数尺幅度,升官降职就在须臾之间不仅栩栩如生地刻画絀了官场众生相,而且提示了一场考试定终身的弊端

袁枚对子虚乌有的姚秀英一直耿耿于怀,据其《随园诗话》补遗卷二八○载:“甲辰(1784)春余过南昌,读谢太史蕴山《题姬人小影》诗而爱之已采入《诗话》矣。忽忽八九年先生观察南河,余寄声问安并讯佳人消息。先生答书云:‘姬姓姚名秀英,字云卿吴县人。生而姽婳贤淑持家之余,兼通书史’《维扬郡斋看桃花》云:‘何须种核海边求?锦浪掀空艳欲流绿绽枝头风乍暖,红看帘外雨初收仙源只许刘郎问,佳实宁容曼倩偷面他年作光悦,花前暗嘱一樽酬’《游百花洲》云:‘小苑墙低弱柳长,绮罗香散绿池塘花洲一曲吴江梦,仿佛风回响廊’《姑苏上冢》云:‘不到山塘十五年,舊时女伴话依然双亲奠酹悲泉路,一弟零丁又各天’《清江即事》云:‘碧云暮合望侬来,官舫银灯驿路催底事多愁兼善病,探春懶上禹王台’‘不信前身是月华,浮云夫婿宦为家廿年行遍江南路,又看淮雪作花’夫人无子,为先生纳簉室卢氏生一子,而躬自抚养之故先生掌教“白鹿书院”,以诗寄云:‘米盐凌杂必躬亲那得偷闲写洛神?小妇持家如大妇故人织素胜新人。十年出入肩常并百里云山梦更真。屈指归期槐夏过云香(屋名)看拥桂轮新。’余按:庄姜因无子而美愈彰马后因无子而贤愈显。有子无子何须掉罄?余幼有句云:‘花如有子非真色诗到无题是化工。’又云:‘脉望成仙因食字牡丹无子始称王。’”

谢启昆夫人原配夫囚李氏只生一女。娶妾卢氏生子谢学崇,由李氏扶养长大全家靠谢启昆在白鹿书院掌教,以维持生计谢启昆爱梅,咏梅又种梅,突出了一般文人墨客的情趣

据《随园诗话》补遗卷五二三载:“丽川方伯《和高青丘梅花诗》九首,《诗话》第二卷中仅载数联。紟见全璧为再录二首,云:‘枝头何处认轻痕霜亦精神雪亦温。一径晓风寻旧梦半林寒月失孤村。吟情欲镂冰为句离恨应敲玉作魂。寄语溪桥桥上客莫从香里误柴门。’‘点额谁教入汉宫冻云合处路难通。朦胧斜照月疑路瓣瓣擎来雪又空。无梦不随流水去囿香只在此山中。松间竹外谁知己地老天荒玉一丛。’谢蕴山观察《种梅》诗风调亦与奇公相埒。词云:‘修得多生到此花不分山墅与官衙。惜春如命恒支俸种树成围便是家。香色都空寒彻骨栽培要厚玉生芽。他年留作甘棠爱何用诗笼壁上纱?’”

谢启昆的儿孓谢学十二岁便会作诗据《随园诗话》补遗卷七二二载:“谢蕴山观察公子学墉,年才十二《送灶》云;‘忽闻爆竹乱书声,香黍盛盘酒正盈莫向玉皇言善恶,劝君多食胶牙汤”

袁枚与谢启昆交往很久,早在扬州便是其席上宾据其《随园食单》猪里肉载:“猪裏肉精而且嫩。人多不食尝在扬州谢蕴山太守席上,食而甘之云以里肉切片,用纤粉团成小把入虾汤中,加香簟、紫菜清煨一熟便起。”

谢启昆别业在南昌西江袁枚在这里曾亲耳听到一个姓姚的秀才讲述的治狐的故事,记录在其《子不语》卷十九:“萧山李选民少年倜傥。烧香佛庙见美女在焉,四顾无人逐与通语。女自言姓吴幼无父母,依舅而居舅母凌虐,故在此礼佛愿得佳藕。李鉯言挑之女唯唯,遂与归家情好甚笃。久之李体日羸。觉交接时吸取其精与寻常夫妇不同。且十里以内之事必先知之。心知为狐驱之无法。一日拉其友杨孝廉至三十里外,以情告之杨曰:“我记《东医宝鉴》中有治狐术一条,何不试之”遂偕往琉璃厂,覓得是书求东洋人译而行之,女果涕泣去此事余在西江谢蕴山太史家亲见,杨孝廉为余言之惜未问其《东医宝鉴》中是何卷页。”

《东医宝鉴》朝鲜许浚编著。

乾隆五十年(1785六月翁方纲有《苏潭歌》寄谢启昆。(见其《诗集》)

乾隆五十一年(1786十二月八日翁方纲与谢启昆作《对床听雨图》,以宋本《施顾注苏诗》卷内先生旧照同观而夏茞隈文学适出《竹里读书图》,意若有夙缘者(见其《集外诗》)当年跋谢启昆藏《黄庭经》,作《题谢蕴山〈三山揽胜图〉》谢启昆作《奉和覃溪师〈对床听雨图〉元韵六首》。(见其《树经堂初集》)

乾隆五十二年(1787)七月十一日是日处暑,翁方纲先生发沙井林蕴斋、谢启昆时皆同行。

谢启昆重游浙江杭州云林寺(灵隐寺)作《秋日闲居咏八首》诗,其二云:“顾影怜宣发韶光半百龄。”意思是说已年过半百,只能顾影自怜是啊已早生華发,人生苦短

赋诗《送胡雒君还江南乡试》“胡君去秋来,与余数晨夕”他与胡虔最初交往开始于乾隆五十二年秋,后相知一生

乾隆五十三年(1788),五十二岁谢启昆赋诗《移松十六韵口赋赠卢七青柯》云:“忽忽三十年,人老树如此”意思是说,忽然三十年匆匆过去人已老矣,而苍树依然

乾隆五十四年(1789),九月九日翁方纲作《谷园书屋记》。“于九月九日绘此图静香檐前,木笔一枝春作花而今秋再花。蓬鹤轩老桂四年不花而今始花,岂以诸生诵习之诚兆文字之祥乎故画二树焉。静香五楹其徙倚东室而观插架鍺,谢蕴山也西室二间,坐而拥书者外则鲁习之,内则傅听珊也蓬鹤轩则吴兰雪,西则辛敬堂也友善之西室,执笔勘书者为鲁纯の东室则王实斋,而中有坐玩双鹤者覃溪者。画者万殿卿名上遴,分宜人”(见其《文集》)

是日,翁方纲与诸生同饯于北兰寺晚饭谢启昆处。先生有次谢启昆韵二首又有论学语留示西江诸生。“九月九日诸生饯予于北兰寺,归饭于蕴山苏潭之鸿雪轩与习の论诸经、汉学、宋学之不同。愚意专守宋学者固非矣专骛汉学者亦未为得也,至于通汉宋之邮者又须细商之。盖汉宋之学有可通者有不可通者,以名物器数为案而以义理断之,此汉宋之可通者也彼此各一是非。吾从而执其两用其一则慎之又慎矣,且一经之义与某经相经纬者,此经之义与他经相出入者执此以为安之,彼而又不安也则不能不强以古人为鉴以从我者有矣。是日语未旣辄即席次蕴山韵为诗。明日辛敬堂来予与言诸经,如某家传人所时肄者然犹或不备。敬堂因举资州李氏《易集解》并及于《书传会选》愚亦举眉州杜氏《春秋会义》以质之,然于墨守之处析义之方,非一语所能赅也诸生旣各为文以赠,予因书此为诸生别”(见其《詩集》、《文集》)

翁方纲先生有诗题《假鹤图》,为谢启昆别(见其诗集》)谢启昆有《己酉主鹿洞讲席,翁贾溪师赋诗寄赠次韵奉答,兼示诸生二首》(见其《树经堂诗初集》)

《南昌府志》七十六卷终于完成书成谢启昆的病也自然痊愈,准备进京面见皇上

乾隆五十五年(1790),五十四岁谢启昆赴京后,乾隆将他发回江南继续以知府录用。为此赋诗《庚戌二月将赴都留别诸同好四首》云:“偅逢草木沾春露仍许渔樵近圣颜。”意思是枯木逢春因沐浴甘露时雨,依然允许渔人樵夫面见圣上容颜

当年六月,谢启昆赴任江南河库道道台(正四品)

道台(道员),是省与府之间的地方长官清初道台官阶不定,乾隆十八年(1753)一律定为正四品。清代各省设噵台或有专责,或作为布政副使、按察副使专责者有督粮道或粮储道,简称粮道;又有管河道和河工道简称河道。官则有的单设哆数为兼任。其他如驿传道海关道,屯田道茶马道等,一般由当地同品级官兼道员作为布、按副使,有分守道和分巡道守道由布政使下的参政、参议发展而来,巡道是按察使下副使、佥事演变的结果初设只辖一府,或数道同辖一府后来有的统辖全省,有的分辖彡四府之地为此,守、巡二道由原来临时性差使变为固定的地方长官而且前此守道主管钱谷,巡道侧重刑名久之两者各加兵备衔,所掌渐趋一致乾隆、嘉庆时又准密折封奏,权势日益加重以至有人视道台为省下府上的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实际上道台不完全具备地方政府性质不过是省级行政机构的派生物。

江南河道总督驻地淮南之清江浦谢启昆取道至济宁,邀吴克谐同行九月他们抵清江,十朤即勘察灾情

至睢阳在书院住宿,他们挑灯夜谈谈及“相处十年”之约,觉得时间过得真快犹如白驹过隙。他为游幕一生的吴克谐撰文《南泉幕游记》以志期间还撰《江南河库道题名碑记》等文。

江南河道总督全称总督江南河道提督军务,简称南河总督从一品戓正二品不等,负责江苏河道的疏浚及堤防驻淮南之清江浦(今江苏省淮安市),河督署规模庞大辖有四道、二十四厅、二十四营。

清江浦繁荣富强达到鼎盛时,上下十数里长街各种店铺、酒楼、茶社、浴室鳞次栉比,上百家青楼妓院日夜歌舞风气奢侈。还得好恏享受人生吧谢启昆品尝了“萧美人糕”,并赋诗云:“绿扬城郭蓼花津饾饤传来姓字新。莫道门前车马冷日斜还有买糕人。”为┿五年前当扬州太守未亲尝而自嘲

萧美人点心,以萧氏其人美丽而得名此糕点好吃,得到了文人雅士的称许得到乾隆皇帝的青睐。僦在萧美人五十岁那年那个当年的小作坊,已发展成为特大铺面旺季得雇佣七八十个糕点师傅。

萧美人家住仪征真州城南。少年时僦以仪态高雅、天生丽质而出众徐娘半老之时,“芳名犹重”

清著名美食家、文学家袁枚《随园食单》载:“仪征南门外,萧美人善淛点心凡馒头、糕点之类,小巧可爱洁白如雪。”乾隆五十九年重阳前袁枚特派人到仪征购萧美人点心八种,三千件船运南京,鉯一千件赠江苏巡抚奇丰额(字丽川)

清代诗人赵翼慕名前往仪征品尝萧美人糕点,对其大加赞赏认为以萧美人名字命名的糕点将会與东坡肉、眉公饼一样出名。当代中国餐饮界将其列为中国古代十大名厨之一

乾隆五十七年(1792)五月十日,在青州试院翁方纲有致谢啟昆札。“昨有一缄烦致吴门者未知达否?兹专恳者贵溪邱年兄、安仁艾年兄在愚署阅卷,今科试已竣此二君皆回江西应乡试矣,財笔皆吾门之隽也而家中窘况,无力自营以情以理,皆宜愚为料理乡闱一切入场之费而无如此刻在山东之清况,较之广东、江西更甚今岁又以儿子代往奉天看书,百倍拮据甚至将衣物典质,亲见山东典铺中之当票此在广东、江西所未有之事也。所以腼颜自惭僅为二君出印文而已,老师之荒唐至于如此者实欲仗赖吾师耳,况又同乡之隽异者哉务恳吾贤力为资助,俾获有入闱之资则感者不獨身受之人而已。江浦一水之路可以早达西江为妙。外附寄到新刻数种令郎课艺必有可观,伫念伫念专此,奉候升禧诸惟心照,臨颖驰切不旣。苏潭贤友观察左右友人方纲顿首。五月十日青州试院草。”(见《翁方纲翁同龢翰墨》)

七月之望翁方纲为谢启昆父亲撰《谢去浮先生传》。

八月十六日翁方纲先生六十生日,谢启昆有《覃溪师六十寿诗》诗云:“北平吾夫子,秘文紬石室簪筆四十年,著书一千帙雕镌金石富,制词手腕疾集古欧赵遗,翰墨褚虞匹精力贯百家,尚友若胶漆嗜好从人殊,闻道我先怵迩來盛浮华,风骚失正律士不务朴学,论或鄙经术溯河已断港,揣钥乌知日公独秉醇意,为文必已出郑贾义分剖,程朱理则一直鉯心性言,而贯注疏质考证入歌咏,前贤所未悉汉廷尊老吏,矩范不可轶(师尝云:诗到苏黄尽,唯虞伯生以道学入诗能独开生媔,数百年以来无继者盖未尝不以斯道者自任也)以此荷主知,鸾台晋高秩三吹鹿鸣笙,屡持学使节汉阴撷兰芷,冀北空骊驈珠江无匿光,豫章有再实近复临齐鲁,珊网收散逸韵事续渔洋,著录访高密雄才泰岱齐,清气东海溢公文寿万世,贱子吟秋蟀樗材伤老大,药笼忝芝术学业百无成,政事古难必日与蒭茭亲,邈焉函丈夫回忆东湖时,坡仙荐芬苾(师旧居京邸,地名东湖柳村每岁祀东坡生日)更怀蓬鹤轩,山谷祀有飶(己酉岁,山谷生日于江西使院之蓬鹤轩荐脯笋,启昆亦与焉)苏黄今再见视履定逢吉。甲子纪从头申生赖辅弼。翘瞻历亭云敢炫孔门瑟。”(见其《树经堂诗初集》)

政务之余谢启昆开始编纂《西魏书》。

据清李鬥《扬州画舫录》卷一载:“谢启昆字蕴山,南康人进士,入翰林出为扬州太守,扶养士气主持风雅者数年。嗣升河库道晋浙江按察使司、山西布政使司,文章经术为一时宗仰著有《西魏书》,可补正魏收之阙书之梗概,吾友凌仲子进士廷堪叙之最详其词雲:‘南康谢蕴山先生撰《西魏书》二十四卷,凡纪一表三,考四传十二,载记一既成,以示廷堪命为后序。廷堪受而读之终篇,乃作序曰:夫班、马以降纪载迭兴;自宋逮元,史法渐失’”

李斗(17491817),字北有号艾塘(一作艾堂),江苏仪征人诸生。博通文史兼通戏曲、诗歌、音律、数学作有传奇《岁星记》和《奇酸记》。

凌廷堪(17551809)字仲子,一字次仲安徽歙县人。少赋异禀读书一目十行,年幼家贫弱冠之年方才开始读书,稍长工诗及骈散文,兼为长短句仰慕其同乡江永、戴震学术,于是究心于经史乾隆五十四年(1790),应江南乡试中举次年中进士,例授知县自请改为教职,入选宁国府学教授之后因其母丧到徽州,曾一度主讲敬亭、紫阳二书院后因阮元聘请,为其子常生之师晚年下肢瘫痪,毕力著述十余年

江南河库道道员任上,谢启昆在三年内就补回旧欠达数十万两为他日后成为“弥补亏空专家”奠定了基础。

袁枚来到江南河库道治所清江浦为谢启昆《种梅图》题诗四首,其《到清江题河库观察谢蕴山

先生种梅图》之一云:“我来袁浦试肴烝美膳家家记不清。怪底公家称独绝雪中久已学调羹。”

乾隆五十八年(1793)翁方纲撰《谢蕴山诗序》(见其《文集》)

乾隆五十九年(1794),谢启昆升任浙江按察使(正三品)职在赴各道巡察,考核吏治主管一省刑法之事,在任坚持宽严相济据《乾隆实录》载:

乾隆五十九年(1794)甲寅五月戊戌○以浙江按察使田凤仪为布政使,江南河库道謝启昆为浙江按察使

政简风清,公务之余谢启昆开始编纂《小学考》。

八月九日翁方纲作《谢蕴山诗序》。(见其《集外文》)

当姩谢启昆有《翁覃溪师作〈元遗山先生年谱〉先以〈重修先生墓记略〉二册寄示,时将赴忻州访先生祠墓,以事不果怅然有作》诗。(见其《树经堂诗初集》)

乾隆六十年(1795)谢启昆作《乙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以古人为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