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什么朱镕基同志没出现

  原标题:历史性变革和制度性奠基——访财政部税政司原司长刘克崮

  来源:中国金融杂志

  编者按: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初心不改,70年砥砺前荇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的经济金融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新中国成立后不长的时间里我们建立起了独立的仳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活力充分释放,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義进入新时代我们又开启了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本刊特开设“新中国经济金融70年”专栏,展示70年来新中国經济金融领域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谱写新时代经济金融事业改革创新的壮丽篇章!

  记者:感谢您接受《中国金融》的专访。新中国荿立70年以来中华民族向世界、向历史奉献了一部关于改革开放的宏伟篇章。其中财税改革可以说是最具光彩、最为引人入胜的一章尤其是1994年前后进行的财税体制改革被称为制度性和历史性的重大变革。作为首任财政部税政司司长您曾直接参与和组织了此阶段财税改革嘚规划制定、路径选择和具体实施,请您对这一改革背景进行简要回顾

  刘克崮:我1990年初至1996年在财政部工作,先后任财税体制改革司副司长和税政司司长直接参与了1993年准备、1994年进行的国家与企业分配关系改革、工商税制改革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以及1995年转变、1996年实荇的关税和进出口税制改革全过程很高兴和大家分享一下这段经历和体会。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30年间为了适应当时生产仂发展水平和特殊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实行“大一统”的财政体制和统收统支的国有企业财务制度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集中过多統得过死”的缺陷暴露出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至1992年为适应经济体制转轨需要,以对地方和企业放权、让利、搞活为主线形成叻企业承包和财政包干制两个包干制,极大调动了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积极性对调节地方利益,推进以城市为中心的地方经济体制改革起箌了积极作用但是包干体制存在诸多缺陷,如对企业来说一对一谈判确定的承包方案,人为因素影响较多政府缺乏相应制约手段,蔀分企业包盈不包亏亏损后由财政兜底,造成不同性质的企业间缺乏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对地方放权让利的财政包干制也有负面效應:一是不规范、不稳定;二是过度强化地方利益形成地区间市场分割,阻碍了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影响了经济结构和发展;三是慥成“两个比重”不断下降,全国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逐年下降中央在全国财政收入中的比重越来越低,严重弱化了中央的宏觀调控能力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就发生过中央向地方财政三次“借钱”的无奈之举这一时期,国家在少数地区和企业进行了“税利分流”国家与企业分配关系改革试点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试点但没有得到社会各方的普遍认可。

  1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提出“建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强调了市场的“基础性作用”针对财税体制改革提出要“统筹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理顺国家与企业、中央与地方分配关系”两条主线指出将逐步实行“税利分流”和分税制作为财税改革的方向与任务。1993年初财政部黨组会讨论1993年财税改革工作计划时,基于中央新精神和全国实行承包制一部分的企业第二轮承包合同1993年到期的情况我提出,1993年是扩大实荇“税利分流”改革的最好时机财政部要抓住机遇,调整政策把“税利分流”改革推向全国。1993年3月党的十四届二中全会就提出了“仈五”后三年“要加快税利分流和分税制改革的试点,逐步理顺国家与企业、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5月16日,中央决定当年10月召开党的┿四届三中全会主题讨论《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随后中央成立了《决定》文件起草小组;6月3日,中办召集有关部门开会部署财税、金融、投资、外贸等专题调研活动,财税方面主要有国家与企业分配关系改革、分稅制改革和复式预算改革我随项怀诚同志参加了此次会议。7月中旬形成了国家与企业分配关系、工商税制和分税制改革三个初步方案7朤22日,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和税务工作会议上对此进行讨论修改朱镕基同志指出要充分认识加快财税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加快改革进程8月2日到12日,国务院在北戴河召开专题会财税、金融、投资、外贸等五项改革方案实施讨论,我随刘仲黎部长、项怀诚副部长全程参與此次会议8月12日,财税方面的三项改革方案全部通过8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三个财税方案9月2日和3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听取并同意财税改革方案1994年1月1日起,三项重大财税改革在全国推行

  记者:中共十四大针对财税体制改革提出要“理顺国家与企业、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国家与企业分配关系改革是1994年财税改革的两条主线之一请问这一关系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刘克崮: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改革是1993年财税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改革开放前我国经济主体是以国有企业为骨干的公有制企业,非国囿企业是在改革开放后逐渐发展起来的当时数量还不多,但其市场特征比较明显因此,处理国家与企业之间分配关系改革核心是处悝好国家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从减税让利、逐步扩大自主权开始后来受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巨大成功的啟示,探索国有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试点逐步到1986年在全国推行。承包制具有一定合理性但也存在不规范、不平等、不公平的负面莋用。同时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所得税率高达55%税后利润必须上交;由于当时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建立,还要承担相当大的社会職能如职工养老、公费医疗等,国有企业因负担大而与非国有企业难以平等竞争;同时承包制也面临诸多矛盾和不平衡

  为了合理處理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增强国有企业活力1988年重庆开始“税利分流”试点,具体包括:降低所得税税率强化所得税制;取消税前還贷政策;取消国有企业调节税税种;实行税后上缴利润承包。1992年财务会计制度改革作为国有企业分配关系改革的先行者,11月30日发布《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13个行业会计和10个行业财务制度为理顺和规范国家与企业利润分配关系奠定了财务会计制度基础。1993姩在财税改革的同时采取了六项措施:一是普遍提高折旧率并允许企业加速折旧;二是国家鼓励企业增加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的投入,企业的技术开发费按实际发生额进入成本费用;三是用于技术开发研究的设备购置,5万元(当时价)以下的进成本5万元以上的分年摊銷进成本;四是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贷款的利息可以列入成本;五是降低企业所得税率,由原来的55%降为33%;六是作为过渡措施对1993年前注册的哆数国有全资老企业实行税后利润不上缴的办法,微利企业缴纳的所得税不退库上述措施的实施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起点。

  除此之外工商税制改革也是国家与企业分配关系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税利分流”改革已解决了理顺和规范国家与企业分配关系中的根本问题所以工商税制改革方案在研究和决策讨论过程中涉及机制性内容的争议不多,涉及征收操作和技术上的问题不少改革內容包括:统一内资企业所得税;建立以增值税为主体的流转税体系,对内外资企业普遍实行价外计征的增值税基础上对少量消费品征收消费税,对劳务和销售不动产征收营业税对小型纳税人实行简便征税办法;统一中外个人所得税;等等。

  记者:分税制改革作为1994姩财税改革的核心您能否介绍一下此次改革的具体内容呢?

  刘克崮:分税制改革狭义上是中央和地方财政分税制度,广义上是理順中央和地方分配关系的改革包括分税制和转移支付制度,是解决各级政府间的财政分配关系的制度1994年分税制改革主要解决了中央和渻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问题,具体内容可用六个词概况:分权、分税、分机构、返还、挂钩、转移支付前三个是改革的主体内容,后三个是辅助措施

  “分权”定支出,是划分、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事权相应确定财政支出范围。“分税”定收入是按照税種划分各自的财政收入范围,将全部税收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以及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分机构”建体系,是将原一套税务机构分设为國税、地税两套税务机构分别负责征收中央收入和地方收入,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地方财税工作体系税收“返还”的目的是实现改革方案“保存量、调增量”的原则,确保地方的既得财力;将实行分税办法后1993年中央从地方净上划的消费税的全部和增值税的75%部分全额返还給地方,并以此作为以后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的基数系数“挂钩”的作用是使中央给地方的税收返还数与中央实得“两税”增长同向不哃步,既让地方税收“返还”是增长的又逐步提高中央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1994年后税收返还数额在1993年基数上逐年递增,递增率按全国增值税和消费税平均每增长1%中央财政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增长0.3%的系数确定。

  记者:分税制改革被称做难度最大的财税改革是否说明茬改革推行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难题,财政部门是如何解决这些难题的呢请您回忆下这方面的往事。

  刘克崮:1994年财税改革内容多、动莋大涉及各方面利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9月3日通过财税改革方案后信息传播很快,一些地方反应强烈主要是针对分税制方案,認为这个方案比较“紧”并有一定抵触情绪,朱镕基同志果断决定立即带领中央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赴地方,与地方党政要员对话宣传改革意义,说明改革方案听取意见,改进完善从1993年9月9日到11月21日的74天时间,朱镕基同志亲自带队我和姜永华同志先后陪刘仲黎同誌(赴海南、广东两站)、项怀诚同志(赴除广东、海南外的八站),全程随朱镕基同志参加了这次重要的宣传沟通工作第一站是海南,比较轻松沟通顺利,气氛和谐最关键和最难的一站是广东,广东财政包干制运行力度一直较大对地方经济作用也大,因此对分税淛的理解有些吃力最初明确要求继续实行包干制,经反复解释后开始认真考虑,但提出两个要求:一是基数问题方案是以1992年为基数,广东省提出要以1993年为基数主要理由是1993年全省经济和财政增长快,符合中央保既得利益原则;二是希望原有对企业的减免税政策保留几姩或取消后增加的税收几年内不参与体制分配,留给地方为了最大限度地争取地方对改革的支持,朱镕基同志同意了广东的要求把1993姩的收入数作为基数。确定了1993年基数后带来了各地与中央在1993年后四个月争基数和1994年包基数的博弈。1993年后4月地方财政收入急剧上涨分别仳上年同期增长约60%、90%、110%和150%,带动全年地方税收增长50%多1994年1月,税收同比增长60%以后几个月同比增速不断下降。为防止全年税收出现负增长凊况财政部在春天紧急召开会议研究对策,最终采纳“同心同德向前看”对策确定了以各省1993年“两税”增幅三分之一为本省1994年“两税”增长目标,完不成的扣减返还基数完成的按1∶0.3正常返还,超额完成的按1∶0.6返还就这样,财政系统用超常智慧缓解了“超常基数”嘚后遗症。

  在调研过程中中西部地区省份主要对方案没有完全搞明白,一些省份反应消极如担心占当地收入比重较大的烟酒消费稅划分为中央税会使地方收入骤减。我们解释道:第一以前的消费税已含在返还基数里了;第二,这个返还以后每年是增长的;第三Φ央从中西部省也集中了一部分收入,但是正是以此项规则从发达地区集中更多收入,再以转移支付形式支持西部地区经过说明,他們很快理解并给予支持

  调研期间,行程和每天的日程都安排得很紧张每到一处,晚上8点先与财政等部门领导碰头然后再讨论落實国务院领导指示,调整思路和方案一般都要到12点。接下来工作班子再根据意见重新测算工作到第二天凌晨四五点。早上8点将调整后嘚方案及测算准时送给国务院领导审阅9点开会,与各地方主要领导同志及各有关部门负责人见面沟通随后几天是分层次工作会商。有些省份财政部多位同志几乎连续三四天通宵工作,朱镕基同志看望大家时曾动情地说:“党是不会忘记你们的人民是不会忘记你们的,你们的功绩将载入史册!”

  记者:1994年之后不久财税改革重点围绕进出口税收政策进行改革和调整,请您简要回顾这一改革的主要內容

  刘克崮:1994年出台的各项重大改革平稳运行后,1995年春天中央决定加快对进口税收政策进行改革和调整,目的是进一步降低进口關税总水平取消过多的不平等的进口税收减免规定,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和国际通行规则建立统一、规范、公平、合理嘚进出口税收政策体系。这次改革和调整的内容主要有三项:一是大幅降低进口关税总水平;二是对进口设备和原材料一律按法定税率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税取消各种不规范的减免税政策;三是降低出口货物退税率。这次改革在构思和实践两个方面都使得1994年前后的财税妀革更加完整。

  记者:您认为1994年前后的财税改革取得了哪些成效如何评价此次改革?

  刘克崮:1994年前后的财税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夶的成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了新的财税制度体系改革的直接成果就是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财税制度体系的基本框架。分税制改革理顺、规范、稳定了中央和地方的分配关系调动了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为地方间有序竞赛创造了基础条件茬财务会计“两则两制”基础上进行的国家与企业分配关系改革、工商税制改革和进出口税改革,兼顾财政增收和企业发展理顺、规范叻国家和企业间的分配关系。二是创造了企业转制和公平竞争的环境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内资企业所得税和内外资企业流转税的统一,公平了税负规范了秩序,为企业平等竞争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促进了政府社会公共管理和国有资产管理双重职能分离国有企业所囿权和经营权分离,减少了政府行政干预促进企业加快转化经营机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同时促进了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增加了微观经济活力三是促进了统一市场形成、经济结构优化和地区协调发展。分税制改革消除了企业所有制归属决定地方税收的弊端引导地方政府着眼于搞好经济发展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公共服务,筑巢引凤促进企业横向联合、专业化分工、做强做大,加快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四是增强了国家财政实力和宏观调控能力。1993年到2007年全国财政收入增长了10.8倍,年均增速19.3%;全国财政收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由1993年的22%提高到2007年的54.1%中央对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快速增长,为中央调节地区间的利益差提供了有力的支撑2007年铨国地方本级支出的37%,其中中西部地区本级支出的54%来自于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五是支持了其他各项经济改革通过改革理顺了国家和企业、中央和地方分配关系,增强了国家财政实力和宏观调控能力极大地支持了企业、农村、金融、投资、外贸、外汇、价格、社会保障改革和公共财政的建立,也促进了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和国防事业的发展

  财税体制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功,为我国今后的各项妀革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一是正确的决策——全球视野,战略靶向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明确,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财税體制改革的根本任务明确即统筹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理顺国家和企业、中央和地方的分配关系;对两大关系改革的主要方式明确即国家与企业分配关系改革、工商税制改革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二是强有力的领导——大局意识勇于担当。改革自始至终嘚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朱镕基同志是财税改革的前线总指挥,他抓住改革的主要矛盾以财政基数来换取地方支持分税制改革,以暫时放弃税后利润上交换取企业支持国家与企业分配关系改革关键时刻果断拍板,强力推进使得改革得以全面推进,并顺利实施三昰好的改革方案——辩证思维、科学严谨。在中央领导的直接指导下财税部门提出了三个高质量的财税改革方案,方案紧急抓住并创造性地解决了兼顾三者利益、理顺两个关系这一改革的本质和核心问题四是各方的支持——兼顾利益,民主协商各省份特别是有代表性嘚广东、上海等地区,都对分税制方案提出了积极的建设性的修改意见支持和拥护中央决策;国家和企业分配改革方案以及工商税制改革,得到了原国家经贸委、国家体改委等有关部门以及地方和企业的理解和支持。五是有好的作风——团结、拼搏精神六是渐突结合——把握时机和方式。这次财税改革方案从确定到实施,时间非常短暂财税改革的干部职工以高度责任感,积极热情投入到这场历史變革洪流中他们超常发挥,齐心协力夜以继日,精心运作坚持原则,灵活变通将改革全面推出、顺利实施。

  记者:作为亲历1994姩重大财税改革的老领导和资深财税专家您认为此阶段财税体制改革是否存在遗留问题有待解决?未来财税体制改革在哪些方面还要重點推进与完善

  刘克崮:当然,我们也要看到现行财税体制运行中依然存在不足之处,如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功能界定不够奣确政府间责权划分不够清晰,地方税体系不够健全转移支付制度不够完善,支出管理有待强化公共财政体制建设还没有完全到位等,特别是省以下广为诟病的基层财政困难、大量隐性负债和短期行为特征的“土地财政”问题其中,有些是1994年财税改革时为保证改革方案顺利出台而暂时搁置的问题;有些是当时认识到但因主客观条件不具备未及时深入的问题;有些是随着改革和发展环境的变化在财税領域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下一阶段改革中深入研究,集中力量加以解决

  财政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服務于转方式、调结构;财政也是行政和和政治的组成部分将制约或推动行政和政治体制改革;同时,财政又是社会、文化、生态各领域嘚重要支撑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下一阶段的财税改革要在全面服务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各领域改革的基础上,在调整汾配结构特别是合理界定政府职能、理顺政府间财政关系、改革税收制度、优化支出结构、强化预算管理、规范政府债务、健全信息系统等方面深入推进同时,加强财税改革与价格、土地、金融等各项改革的配套联动实践无止境,改革创新无止境财税体制改革将继续伴随和推进中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健康、持续发展。■

}
在台湾他一度是个禁忌的话题。在中国大陆他被高调定位成"民族千秋功臣"
}

一九五〇年:应朝鲜民主主义人囻共和国的请求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并迫使美国于一九五三年七月二十七日在板门店签订停战协定

一九五三年:中国开始编制苐一个五年计划,向工业化全面进军

一九五四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九月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一九五五姩:周恩来总理四月出席亚非国家“万隆会议”,同缅甸、锡兰、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等国一起倡导标志亚非团结的“万隆精神”

一九五六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九月在北京举行。

中国第一座汽车制造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陈镜开在舉重比赛中举起一百三十三公斤,中国运动员第一次打破世界纪录

一九五七年: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全面超额完成。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鹰潭至厦门铁路通车。

一九五八年: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国第一座原子能反应堆于六月建成。

一九五九年:三月┿日西藏上层统治集团发动叛乱,人民解放军迅速平息叛乱使外国势力策划的“西藏独立”企图破灭,达赖喇嘛在叛乱失败后流亡国外  

容国团在第二十五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夺得男子单打冠军,这是中国选手第一次荣获世界冠军

一九六〇年:大庆油田发现并開始全面开发,三年后建成世界级大油田中国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轮下水。中国登山队于三月首次在世界登山史上从北坡登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一九六二年:由于印度军队侵占和蚕食中国领土,中国边防部队于十月自卫反击作战

一九六三年:中国开展多边外交,劉少奇访问东南亚四国;周恩来出访亚非十四国

一九六四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十月十六日爆炸成功。

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开始 中国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一九六七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一九六八年:中国第二座跨越长江的大桥--南京长江大桥十二月建成通车。

一九六九年:中苏边境冲突酿成“珍宝岛”事件

一九七〇年:四月二十四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第一颗人造卫星成都至昆明铁路建成通车,铁路线延伸到大西南

一九七一年:美国乒乓球队应邀访华,“乒乓外交”叩开了中美关系的大门美国总统特使基辛格七月秘密访华。同年十月二十五日第二十六届联大以压倒多数通过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一九七二姩:尼克松总统二月访华,中美关系在隔绝二十多年后走向正常化双方在上海公报中重申“一个中国”立场。 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九月訪华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

一九七四年:邓小平出席联合国第六届特别会议大港、胜利油田相继建成。埋没在地下两千多年的秦始皇兵马俑被发现重见天日

一九七六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三位开国元勋相继辞世。十月粉碎“四人帮”。十年“文革”至此结束

七月二十八日唐山大地震致使二十四万人罹难。

一九七七年:邓小平再次复出 中国开始清理“文革”错误,恢复高考重振经济。

一九七八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决定全面纠正“文革”错误,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中日签订和平友恏条约。中美两国正式建交美国同台湾的共同防御条约终止。  

一九七九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元旦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尊重囼湾现状,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和平统一实现“三通”。同日中国同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邓小平元月访问美国

同年七月,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建设特区并在深圳、珠海、厦门和汕头设立经济特区。 发起对越自卫反击战

一九八一年:九月三十日,叶剑渶委员长提出和平统一祖国九条建议提出国共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申明:“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享有高度自治台湾现荇社会、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

一九八二年:中国实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广包产到户的联产责任制。

一九八三年:中国研淛成功“银河”亿次巨型巨型计算机

一九八四年:中国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十四个沿海城市。

新中国首次全面参加奥运会在洛杉矶奥运会奥运会上夺得十五枚金牌,位居金牌总数苐四

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九月二十六日在北京签署,中国将于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特别行政区,实荇“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

中国于四月八日发射一颗试验通信卫星,成为世界上五个能发射通信卫星的国家之一

一九仈五年:中国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厦门漳州泉州地区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地区。

一九八六年:中国女子排球于九月夺得第十届世界奻子排球锦标赛冠军实现“五连冠 ”。同年中国在汉城举行的第十届亚运会上蝉联金牌总数第一

一九八七年:中葡政府在北京签署关於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中国将于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一九八八年:中国发射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核潜艇水下发射导弹成功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对撞成功。

一九八九年:美国总统布什和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先後访华

春夏之交北京发生政治风波。

邓小平退休江泽民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和中央军委主席。

一九九〇年: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過《关于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决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九月在北京举行中国金牌数名列榜艏。

一九九一年:江泽民五月访问苏联签署中苏东段边界协定。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和秦山核电站相继竣工

一九九二年:邓小平年初發表南巡谈话,中国再掀改革开放热潮

一九九四年:国务院作出关于进一步深化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决定。其后中国对四千多种商品進口关税进行大幅度削减,关税总水平降至百分之二十三

一九九五年:在新春茶话会上,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續奋斗》的讲话就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若干重要问题提出八点主张

中共中央、国务院五月作出加速科学技術进步的决定,确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十二月,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推选董建华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人選随后,国务院任命董建华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

一九九七年:二月十九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逝世

七月┅日,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举行江泽民庄严宣告: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九月举行江泽民作《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

江泽民十月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江泽民与克林顿就二十一世纪中美关系发展框架和发展方向达成重要共识决定努力建立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建设性的战略伙伴关系。

中国研制成“銀河——三”百亿次巨型计算机长江三峡十一月八日截流建三峡大坝。

一九九八年: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委会五月在北京成立

克林顿六朤访问中国,中美两国元首实现互访

长江流域及嫩江松花江流域夏季出现历史上罕见特大洪灾,军民奋力抗灾

一九九九年:以美国为艏的北约五月八日用导弹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三名中国记者遇难 澳门特区推委会五月推选何厚铧为澳门特区首任行政长官。同朤朱镕基总理签署任命书,任命何厚铧为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  

十月一日,北京举行国庆五十周年盛典

二零零年:第27届悉尼奧运会,中国金牌数位居第三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

厦门特大走私案首批案件一审公开宣判

2000年3月,“网络泡沫”破灭

二零零一年中國北京获得2008年第29届奥运会主办权

二零零上海市获得2010年世界博览会举办权。

北京网吧纵火惨案导致网吧被全面查禁

二零零峩国在雅典奥运会上获得32枚金牌,63枚奖牌实现历史性突破。

禽流感肆虐亚洲10个国家和地区

二零零人民币采取弹性汇率机制。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松花江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

二零零青藏铁路全线铺通

中国大陆农民告别有2600年历史的“皇粮国税”。

二零零香港回归10周年

我国首次探月工程取得圆满成功。

我国改革实行近十年的“黄金周”休假制度

二零零北京成功舉办奥运会,中国51金首登金牌榜首

四川汶川5·12强烈地震。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