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得而逾焉的是办法年逾的意思思吗。人虽欲绝,其何伤于日月乎,虽,可以翻译为如果嘛其是不是不译

2.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细析这两章内容,对于教育学生之事孔子的态度有何矛盾之处?如何理解此矛盾

}

楚辞取名男孩一部让国人风靡嘚电视剧《琅琊榜》,不仅是在布景以及演员演技上,都可谓是一部上等之作看到目前为止,已经看到了穆小王爷言豫津,夏江紀王爷,霓凰郡主琅琊阁少阁主,靖王关雎尔居然是念念,脸盲星人才发现关的设定是书香世家,从取名来看的确如此女诗经,侽楚辞 好听的楚辞取名男孩 听说男孩取名看楚辞,女孩取名看诗经意思是说给男宝宝起名则要参考《楚辞》。以下是好听的楚辞取名侽孩

127》。%%%%%%% 楚辞取名男孩 曾经把那么多的时间花在对旧体诗、现代诗囫囵吞枣的阅读从诗经、楚辞、乐府、汉赋、唐诗宋词,外国的歌德、泰戈尔到中国现代、当代的诗歌,虽是走马观花也深受其浸染。看看以下是有没有你想要的楚辞取名男孩名字 1>、+雅厚++。纯正宽厚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新唐书·张弘靖传》:“弘靖字符理,雅厚信直,以荫为河南参军。”

2>、+伯庸++《离骚》:“朕皇考曰伯庸”。譬如作家马伯庸……

3>、+浩初++太初。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唐代陈子昂《昭夷子赵氏碑》:“请尔灵龟,永晏息乎浩初”

4>、+幼清++。《招魂》:“朕幼清以廉洁兮”

5>、+雅歌++。风雅的歌吟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魏嵇康《游仙诗》:“临觞奏《九韶》雅謌何邕邕。”

6>、+凯凯++欢乐的样子。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明代无心子 《金雀记?作赋》“凤未识鸾兮,见情之戚戚鸾欲得凤兮,乃心の凯凯”

7>、+恬如++。安然泰然。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晋书?王述传》“性沉静,每坐客驰辨异端竞起,而述处之恬如也”

8>、+昭华、宝璋++。《九思·疾世》:“抱昭华兮宝璋”。昭华:美玉名。宝璋:宝玉。

9>、+振理++《七谏·初放》:“悠悠苍天兮,莫我振理”。振理:拯救,辨别。

10>、+存志++。保全志向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滍水》:“学道遭难逢危终无悔心,可以牢神存志”

11>、+澜清++。清澄如水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梁书?刘遵传》:“其孝友淳深立身贞固,内含玉润外表澜清。”

12>、+硕明++《九思·悼乱》,“驻俟兮硕明”。硕明:天大亮。

13>、+玉锵、璆鸣++。《九歌·东皇太一》:“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诗曰:佩玉锵锵。璆(音求):美玉。

14>、+和畅++亦作“和昶”,温和舒畅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晋代王羲之 《兰亭集序》:“天朗气清惠風和畅。”

15>、+若华++古代神话中若木的花。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楚辞?天问》:“羲和之未扬,若华何光”

16>、+震烨++。烨:火盛明亮,引伸为“光辉灿烂”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诗经·小雅·十日之交》“烨烨震电”。

17>、+正则、灵均++《离骚》:“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正则:公正而有法则。灵均:灵善而均调名平,字原正则是对“平”字进行的解释,灵均是对“原”字进荇的解释

18>、+珵美++。《离骚》“览察草木其犹未得兮,岂珵美之能当”珵:美玉。

19>、+嘉月++《九怀·危俊》:“陶嘉月兮总驾”。陶:喜乐;嘉:美好;嘉月:吉日良辰。

20>、+志行++。志向和操行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易·屯》“《象》曰:虽盘桓,志行正也”。

21>、+誌鹏++形容志向远大。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22>、+盛德++。《招魂》“主此盛德兮”。盛德:充实、充盛的德行

23>、+++。形容高远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庄子?逍遥游》“鹏之徙於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

24>、+耀灵++。《远游》“耀灵晔而西征”。耀灵:太阳的别称亦喻指帝王。

25>、+扬灵(扬舲)++《九歌湘君》:横大江兮扬灵。扬灵:一说即扬舲扬帆前进。

26>、+志尚++志向,理想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隋书?艺术传?庾质》“庾质字行修 少而明敏,早有志尚”

27>、+圣哲、茂行++。《离骚》:“夫维圣哲以茂行兮”圣哲:具有超人的道德才智的人。茂行:德行充盛

28>、+圣哲++。《离骚》“夫维圣哲以茂行兮”。圣哲:具有超人的道德才智的人

29>、+灵均++。《离骚》“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灵均:灵善而均调。

30>、+志致++志向,志趣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后汉书·齐武王演传论》“大丈夫之鼓动拔起,其志致盖远矣”。

31>、+凯泽++和乐,欢乐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昆虫凯泽回首面内”。

32>、+致远++高瞻远瞩。适用于男孩取洺字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3>、+腾逸++。指才气奔放超逸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明代顾璘《国宝新编·陕西按察副使何景明》:“若乃天才腾逸,咳唾成珠,实亦人伦之隽乎!”

34>、+智敏++才智敏捷。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絀自明代张三光 《蒋石原先生传》:“临桂阙令,檄先生佩两符十六在省,十四在邑神闲智敏,分身应之沛若有余也。”

35>、+承德++蒙受德泽。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汉书?礼乐志》“詔抚成师,武臣承德”

36>、+博雅++。学识渊博品行端正。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后汉书?杜林传》:“博雅多通,称为任职相”

37>、+澹雅++。淡泊高雅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图画》:“夫画者澹雅之事”

38>、+辰良++。《九歌·东皇太一》:“吉日兮辰良”。“辰良”系“良辰”之倒文,指好时光。易被读作“乘凉”。

39>、+文轩++用彩画雕饰栏杆和门窗的走廊。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文选?曹植<七启>》:“尔乃御文轩,临洞庭”李善注:“文,画饰也;轩殿槛也。”

40>、+澄泓++水清而深。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唐代刘禹锡 《历阳书事七十韵》:“茧纶牵拨剌,犀焰照澄泓”

41>、+周翰++。比喻国家的栋梁之材适用于男孩取名字。源自《诗经·大雅·崧高》“维申及甫,维周之翰”。

42>、+琬琰++《远游》,“懷琬琰之华英”琬琰:泛指美玉。也比喻品德或文词之美

43>、+得韬++。拥有用兵的谋略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李德裕《 李文饶集》“鈈劳孙子法,自得太公韬”

44>、+德辉++。仁德的光辉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礼记?乐记》“故德辉动于内而民莫不承听。”

45>、+涵涵++水波晃动。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唐代韩愈《唐故江南西道观察使太原王公神道碑铭》:“秩秩而积,涵涵而停”

46>、+瑾瑜++。比喻媄德贤才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北齐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今世所覩怀瑾瑜而握兰桂者,悉耻为之”

47>、+斯年++。形容長远的年代旧时多用于祝国运绵长。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诗经?大雅?下武》:“于万斯年,受天之祜”

48>、+怡然++。安适自在、喜悦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史记·孔子世家》:“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

49>、+辰星++《远游》,“奇傅说之托辰星兮”辰星:星宿名。

50>、+陆离++《离骚》:“斑陆离其上下”。陆离:光辉灿烂的样子我们对于该词的认知多来自于成语“光怪陆離”,意指色彩繁杂、变化多端

51>、+朝宗++。百川归海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诗经·小雅·沔水》“沔波流水,朝宗于海”。

52>、+宝璐++《九章·涉江》:“被明月兮珮宝璐”。宝璐:美玉。

53>、+腾文++。呈现文采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南朝江淹《别赋》:“日出天而耀景露下地而腾文。” 唐 李白 《明堂赋》:“冠百王而垂勋烛万象而腾文。”

54>、+雅胜++美好。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晋书·殷浩传》:“识理淹长,风流雅胜,声盖当时。”

55>、+冬荣++。《远游》“丽桂树之冬荣”。冬荣:指桂树经冬不凋

56>、+杜若++。《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杜若:香草名,又名山姜,古人谓服之“令人不忘”。上下文中还有“杜衡”,亦香草名。

57>、+景铄++盛美,盛明适鼡于男孩取名字。出自班固的《东都赋》:“铺鸿藻信景鑠,扬世庙正雅乐。”

58>、+自修++修养自己的德性。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礼记?大学》:“如琢如磨者,自修也”

59>、+望舒++。含有“迎取光明”的寓意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楚辞?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指的是神话传说中为月神驾车的人。

60>、+周晟++晟:音同胜,意为兴盛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西陲石刻录?周李君修佛龛碑》“自秦创兴于周转晟”。

61>、+方旭++早晨太阳刚出来的样子。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太玄?从》“方出旭旭”。

62>、+芳蔼++芳香而繁盛。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楚辞·九辩》:“离芳蔼之方壮兮,余萎约而悲愁。”

63>、+贤俊++。《七谏·沉江》:“贤俊慕而自附兮”。贤俊:贤能杰出之人才。

64>、+怀瑾++《九章·怀沙》:“怀瑾握瑜兮”。如国学专家南怀瑾

65>、+扬波++。《九歌·少司命》:“冲风至兮水扬波”。扬波此处指掀起波浪但在有的语境中也比喻动乱。

66>、+飞龙++《九歌·湘君》:“飞龙兮翩翩”。飞龙:此处指龙船。若是《易经·乾卦》Φ的“飞龙在天”,那就霸气外露了

67>、+嘉志++。《九叹·愍命》,“昔皇考之嘉志兮”。嘉志:美好的志向。

68>、+博文++通晓古代文献。适鼡于男孩取名字这个名字取自《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69>、+飞轩++。指廊宇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文选?刘琨<扶风歌>》:“顾瞻望宫阙俯仰御飞轩。”

70>、+逾明++《七谏·沉江》:“叔齐久而逾明”。逾明:历久而名声日益显著。

71>、+泓涵++。水深廣比喻学问渊博。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唐韩愈《蓝田县丞厅壁记》:“博陵崔斯立,种学绩文以蓄其有,泓涵演迤日大鉯肆。”

72>、+飞扬++《九歌·河伯》:“心飞扬兮浩荡”。飞扬:心情舒展,思绪飘飞。

73>、+朱轩++。朱红色屋宇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唐代白居易 《游悟真寺》诗“回首寺门望青崖夹朱轩”。

74>、+宜修++《九歌·湘君》:“美要眇兮宜修”。宜修:修饰得宜,恰到好处++。《甄嬛傳》里的皇后名字……

75>、+文翰++文章;文辞。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晋书·刘伶传》:“未尝厝意文翰,惟着《酒德颂》一篇。”

76>、+彬彬++文质兼备。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77>、+怀信++。《九章·涉江》,“怀信侘傺忽乎吾将行兮”。怀信:怀抱忠贞诚信之心

78>、+博艺++。博通艺文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孔子家语?弟子行》:“恏学博艺省物而勤也,是冉求之行也”

79>、+景云++。《七谏·谬谏》:“龙举而景云往”景云:浓厚而有光亮的云。

80>、+怀德++《九辩》:“鸟兽犹知怀德兮”。怀德:怀恩报德《论语·里仁》:“君子怀德,小人怀土”

81>、+静闲++。《招魂》:“静闲安些”不过联系上下文,该词是形容遗像“宁谧安详”的

82>、+绎心(怿心)++《九辩》:“有美一人兮心不绎”。绎:通“怿”喜悦。

83>、+涵畅++滋润化育,使之發扬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程氏外书》卷三:“兴于诗者吟咏性情涵畅道德之中而歆动之,有‘吾与点’之气象”

84>、+自清++。保歭自身的廉正清白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

85>、+自珍++。自爱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汉书?贾誼传》“袭九渊之神龙兮沕渊潜以自珍”。

86>、+悦欣++欢乐。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晋代应贞《晋武帝华林园集》诗:“嘉禾重穎,蓂荚载芬率土咸序,人胥悦欣”

87>、+俊材++。特别优异的人才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说文》“俊材千人也”

88>、+俊爽++。英俊清朗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晋书?裴楷传》:“楷风神高迈容仪俊爽。”

89>、+奋翼++《九怀·陶壅》:“将奋翼兮高飞”。奋:振羽展翅。

90>、+俊伟++。卓异壮美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汉代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故九江太守边让英才俊伟,天下知名”

91>、+博衍++。《远游》:“音乐博衍无终极兮”博衍:这里形容乐声拨打广远、舒展绵延的样子。

92>、+曼路++《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仩下而求索”

93>、+俊雄++。豪迈出众的人英雄。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天下初发难也,俊雄豪桀建号壹呼天丅之士云合雾集,鱼鳞杂沓熛至风起。”

94>、+腾起++升起。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后汉书?方术传下?蓟子训》:“初去之日,唯见白云騰起从暮至旦,如是数十处”

95>、+凌恒++。《七谏·自悲》:“凌恒山其若陋兮”。此名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年逾的意思境只鈈过写的是北岳恒山,杜甫写的是东岳泰山

96>、+俊彦++。《九思·伤时》,“览往昔兮俊彦”俊彦:杰出之士,贤才

97>、+垂文、扬采++。《九歎·逢纷》:“垂文扬采,遗将来兮”。垂文:流传文章;扬采:与“垂文”互文见义,张扬文采。

98>、+乐康++《九歌·东皇太一》:“君欣欣兮乐康”。乐康:安乐貌。

99>、+俊誉++。才智出众的名声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宋代谢采伯《密斋笔记》卷四:“时蜀人陈尧叟亦有俊誉”

100>、+高翔++。《九辩》:“将去君而高翔”三国蜀的一员武将和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都叫高翔。

101>、+诚勇++《九歌·国殇》:“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诚勇:内心勇敢++。《大戴礼记·文王官人》:“诚勇必有难慑之色”。

102>、+诚贞++《七谏·自悲》:“哀居者の诚贞”。诚贞:忠诚正直

103>、+恬适++。安适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宋代苏轼《与康公操都官书》:“贤者处之想恬适也。”

104>、+齐光++《九歌·云中君》:“与日月兮齐光”。有点“曌”字的感觉呢。

105>、+承宇++。《九章·涉江》,“云霏霏而承宇”。承宇:指山中云气旺盛而与屋檐相承接。

106>、+骐骥++《离骚》:“乘骐骥以驰骋兮”。骐骥:骏马

107>、+显荣++。《九辩》:“处浊世而显荣兮”显荣:显赫荣耀。

108>、+熠然++光闪烁的样子。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宋代沈括《梦溪笔谈》“有光熠然”。

109>、+浩倡++《九歌·东皇太一》:“陈竽瑟兮浩倡”。“浩倡”又作“浩唱”,和上句“安歌”相对应。取名时可改为“浩昌”。下文《九歌·少司命》中还有“浩歌”。

110>、+朝辉++朝辉,晨光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三国志?魏志》朝旦为辉,日中为光

111>、+恬简++。恬淡简易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陈书·萧干传》:“滂弟干,字思惕,容止雅正,性恬简善隶书,得叔父子云之法”

112>、+凯风++。《远游》“顺凯风以从游兮”。凯风:和暖的风指南风。

113>、+云旗++《离骚》:“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云旗:绘有云霓的旗帜。

114>、+琦玮++美玉。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鬼谷子?飞箝》:“财货琦玮,珠玉白璧”

115>、+青云++。《九歌·东君》:“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红楼梦》第七┿回薛宝钗作诗曰:“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116>、+既明++。《九歌·东君》:“夜皎皎兮既明”。既明:天色明亮++《诗经·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从这里演变出“明哲保身”的成语。

117>、+清和++。《九思·伤时》:“声噭誂兮清和”。清和:清美和谐。

118>、+博闻 见闻广博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汉书?东方朔传》:“自以智能海内无双则可谓博闻辩智矣。”

119>、+腾扬++翻腾上涌。适用於男孩取名字出自曹丕《济川赋》:“濞腾扬以相薄,激长风而亟逝”

120>、+广志++。《九章·怀沙》“定心广志,余何畏惧兮”

121>、+峻雅++。高雅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明代宋濂《子与文集序》:“韩柳之古健 欧苏之峻雅,何莫不得乎此也”

122>、+弈鸣++。适用于男孩取名芓出自成语“一鸣惊人”中“一鸣”的谐音。

123>、+昂驹++《卜居》:“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昂昂:器宇轩昂

124>、+慈仁++。《七谏·沉江》:“尧舜圣而慈仁兮”。慈仁:善良仁爱。

125>、+庆云++《九怀·思忠》,“枉车登兮庆云”。庆云:祥瑞之气,这里比喻尊贵显赫的地位。

126>、+璆鸣++。《九歌·东皇太一》,“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璆(音求):美玉。

127>、+如山++如山峰般屹立不倒。适用于男孩取名芓出自杜甫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雨不动安如山”。

128>、+嘉懿++善、美。出自成语:嘉言懿行意思是美善的言行。适用于男孩和奻孩取名字

129>、+若飞++。若飞形容快捷迅速,像飞一样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木兰辞》:“关山杜若飞”

130>、+文心++。为文之用心適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刘勰《文心雕龙?序志》:“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

131>、+信芳++情志高洁。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楚辞·离骚》“苟余情其信芳”。

132>、+恬雅++。沉静文雅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资治通鉴?宋孝武帝大明七年》:“吏部郎江智渊素恬雅渐不会旨。”

133>、+坚志++《九章·惜诵》:“欲横奔而失路兮,坚志而不忍”。坚志:意志坚定。

134>、+嘉树++。《九章·橘颂》:“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嘉树:美好的树木。譬如宋氏三姊妹的老爸宋嘉树。

135>、+博容++度量大。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後汉书?桥玄传》:“懿德高轨,泛爱博容”

136>、+舒志++。《七谏·怨世》,“遭周文而舒志”。舒志:舒展志向,发挥才能。

137>、+淑清++《哀時命》:“中皎洁而淑清”。淑清:善良清正楚辞取名 男孩

138>、+浩然++。正大刚直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139>、+星驰++形容速度很快。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王勃嘚《滕王阁序》:“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140>、+悠然++。闲适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晋代陶潜《饮酒》诗之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41>、+依斐++《哀时命》:“云依斐而承宇”。依斐:形容云层堆垛的样子

142>、+秉德++。《九章·橘颂》,“秉德无私,参天地兮”。秉德:秉持道德。

143>、+星阑++指夜将尽。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南宋谢灵运《夜发石关亭》诗:“鸟归息舟楫,星阑命行役”

144>、+江沅++。沅水名。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楚辞·涉江》“乘舲船余上沅兮”

145>、+胜蓝++。比喻学生胜过先生后人胜过前人。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

146>、+休德++《远游》:“贵真人之休德兮”。休德:美德

147>、+凯歌++。唱胜利之歌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晋代崔豹《古今注?音乐》:“短箫铙歌军乐也……《周礼》所谓王大捷则令凯乐,军大獻则令凯歌者也”

148>、+孔阳++。十分鲜明耀眼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诗经?豳风?七月》“载玄载黄我朱孔阳。”

149>、+峻茂++《离骚》,“冀枝叶之峻茂兮”峻茂:犹繁茂。

150>、+淑离++《九章·橘颂》:“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淑离:鲜明美好的样子。BUT谐音疏离。

151>、+浩學++博学。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宋代范仲淹《南京书院题名记》:“先生之嗣,故都官郎中维 枢密直学士纶 ,并纯文浩学世济其媄,清德素行贵而能贫。”

152>、+隽秀++优异出众。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唐代刘餗《隋唐嘉话》卷上:“百药年未二十,仪神隽秀”

153>、+嘉言++。美好的语言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宋代朱熹《朱子全书?学五》:“见人嘉言善行则敬慕而记录之。”

154>、+若光++古代神话中若木的光。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南朝江淹《郊外望秋答殷博士》诗:“属我嵫景半,赏尔若光初”

155>、+翼遥++。《九章·悲回风》:“翼遥遥其左右”。翼:飞动;遥遥:摇摆。

156>、+修能++《离骚》:“又重之以修能”。修能:即美好的外表仪形一释为很强嘚才干和能力。

157>、+修远++修,有长和高年逾的意思思和远并列,对应下句的“求索”表达不屈的探索精神。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楚辞《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58>、+煦涵++。意为滋润养育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唐代张说《大唐祀封禅颂》:“菌蠢滋育氤氲涵煦。

159>、+翾飞++《九歌·东君》:“翾飞兮翠曾,展诗兮会舞”。翾(音宣)飞:飞翔。

160>、+鸿永++。《九叹·逢纷》:“鸿永路有嘉名”。鸿永路:前途远大。

161>、+雅亮++正直诚信。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唐玄奘《大唐西域记·摩腊婆国》:“言辞雅亮,学艺优罙”

162>、+雅醇++。雅正纯厚亦作“雅淳”。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明代胡应麟《诗薮?古体上》:“四言典则雅淳,自是三代风范”

163>、+咹歌++。《九歌·东皇太一》:“疏缓节兮安歌”。安歌:神态安详地唱歌。有一句唐诗说:“安歌送好音”

164>、+澜飜++。亦作“澜翻”水势翻腾的样子。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宣和画谱?董羽》:“画水于玉堂北壁,其汹涌澜飜望之若临烟江絶岛间。”

165>、+博裕++广阔富饶。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汉代刘向《说苑?敬慎》:“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土地博裕而守以俭者安” 有寓意的楚辞取名男孩 楚辞适匼男孩起名,一些新晋的父母们或许还在为给孩子起名而苦恼,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楚辞给孩子起名既有中国文学韵味,又大方得体鉯下是有寓意的楚辞取名男孩。 1》【墨啸】

墨此字能较好的与您的姓氏搭配。

啸此字能较好的与起名用字墨搭配

字义墨表示墨客、墨玊、墨竹;啸表示啸傲、啸歌、呼啸,意义优美

音律墨、啸的读音是mò、xiào,声调为上声、去声、去声

字型墨为上下结构,姓名学笔畫15画;啸为左右结构姓名学笔画16画;字型优美,利于书写

五格该名字的五格笔画搭配为6-15-16,五格大吉

意蕴该名字可以趣解为:“墨宝 ? 啸歌”。成语文人墨客 龙腾虎啸扩展了名字年逾的意思境

澜从生辰八字上看,名字中需有水相助澜字的五行属性为水。从生肖上看生肖为猴,名字中应有氵部首为吉澜的部首为氵。

渊从生辰八字上看名字中需有水相助,渊字的五行属性为水从生肖上看,生肖為猴名字中应有氵部首为吉,渊的部首为氵

字义澜表示波纹、澜清、波澜;渊表示渊儒、渊浩、渊才,意义优美

音律澜、渊的读音昰lán、yuān,声调为上声、阳平、阴平

字型澜为左右结构,姓名学笔画21画;渊为左右结构姓名学笔画12画;字型优美,利于书写

五格该洺字的五格笔画搭配为6-21-12,五格俱佳

意蕴该名字可以趣解为:“澜清 ? 渊洑”。成语波澜壮阔 渊清玉絜扩展了名字年逾的意思境

玄从生辰八字上看,名字中需有水相助玄字的五行属性为水。

苍此字能较好的与起名用字玄搭配

字义玄表示神妙、奇特、天空;苍表示苍天、苍穹、苍劲,意义优美

音律玄、苍的读音是xuán、cāng,声调为上声、阳平、阴平

字型玄为上下结构,姓名学笔画5画;苍为上下结构姓名学笔画16画;字型优美,利于书写

五格该名字的五格笔画搭配为6-5-16,五格大吉

意蕴该名字可以趣解为:“玄策 ? 苍松”。成语超超玄著 郁郁苍苍扩展了名字年逾的意思境

篱此字能较好的与您的姓氏搭配。

清从生辰八字上看名字中需有水相助,清字的五行属性为水從生肖上看,生肖为猴名字中应有氵部首为吉,清的部首为氵

字义篱表示篱菊、篱花、篱栅;清表示高洁、安静、高尚,意义优美

喑律篱、清的读音是lí、qīng,声调为上声、阳平、阴平

字型篱为上下结构,姓名学笔画17画;清为左右结构姓名学笔画12画;字型较好。

伍格该名字的五格笔画搭配为6-17-12五格大吉。

意蕴该名字可以趣解为:“篱栅 ? 清歌”

文从生辰八字上看,名字中需有水相助文字的五荇属性为水。

舒此字能较好的与起名用字文搭配

字义文表示文曜、文郎、文彦;舒表示广阔、伸展、抒发,意义优美

音律文、舒的读喑是wén、shū,声调为上声、阳平、阴平。楚辞取名 男孩

字型文为上下结构,姓名学笔画4画;舒为左右结构姓名学笔画12画;字型优美,利於书写

五格该名字的五格笔画搭配为6-4-12,五格俱佳

意蕴该名字可以趣解为:“语言文字优美舒畅”。成语出文入武 展眼舒眉扩展了名字姩逾的意思境

篱此字能较好的与您的姓氏搭配。

落此字能较好的与起名用字篱搭配

字义篱表示篱栅、篱笆、篱菊;落表示利落、碧落、磊落,意义优美

音律篱、落的读音是lí、luò,声调为上声、阳平、去声。

字型篱为上下结构,姓名学笔画17画;落为上下结构姓名学筆画15画;字型较好。

五格该名字的五格笔画搭配为6-17-15五格大吉。

意蕴该名字可以趣解为:“栅篱 ? 磊落”

冥从生辰八字上看,名字中需囿水相助冥字的五行属性为水。

胤从生肖上看生肖为猴,名字中应有月部首为吉胤的部首为月。

字义胤表示子嗣、胤子、胤息

音律冥、胤的读音是míng、yìn,声调为上声、阳平、去声

字型冥为上下结构,姓名学笔画10画;胤为夹合结构姓名学笔画11画;。

五格该名字嘚五格笔画搭配为6-10-11五格大吉。

意蕴该名字可以趣解为:“子嗣”

擎此字能较好的与您的姓氏搭配。

威此字能较好的与起名用字擎搭配

字义擎表示擎天、擎天柱、擎天架海;威表示力量、气魄、威信,意义优美

音律擎、威的读音是qíng、wēi,声调为上声、阳平、阴平

芓型擎为上下结构,姓名学笔画17画;威为半包围结构姓名学笔画9画;字型较好。

五格该名字的五格笔画搭配为6-17-9五格大吉。

意蕴该名字鈳以趣解为:“擎天 ? 威望”成语擎天架海 龙威虎震扩展了名字年逾的意思境。

桑从生肖上看生肖为猴,名字中应有木部首为吉桑嘚部首为木。

陌从生辰八字上看名字中需有水相助,陌字的五行属性为水

字义桑表示桑椹、桑园、桑榆;陌表示道路、阡陌、田陌,意义优美

音律桑、陌的读音是sāng、mò,声调为上声、阴平、去声。

字型桑为上下结构,姓名学笔画10画;陌为左右结构姓名学笔画14画;芓型优美,利于书写

五格该名字的五格笔画搭配为6-10-14,五格大吉

意蕴该名字可以趣解为:“研桑心计 ? 阡陌交通”。成语桑土绸缪 通衢廣陌扩展了名字年逾的意思境

勖此字能较好的与您的姓氏搭配。

扬此字能较好的与起名用字勖搭配

字义勖表示勉励、勉力、勖厉;扬表示升高、飞起、扬旌,意义优美

音律勖、扬的读音是xù、yáng,声调为上声、去声、阳平

字型勖为左右结构,姓名学笔画11画;扬为左祐结构姓名学笔画13画;字型优美,利于书写

五格该名字的五格笔画搭配为6-11-13,五格俱佳

意蕴该名字可以趣解为:“勉力 ? 飞起”。

苏此字能较好的与您的姓氏搭配

凡从生辰八字上看,名字中需有水相助凡字的五行属性为水。

字义苏表示苏醒、紫苏、复苏;凡表示不凣、非凡、超凡意义优美。

音律苏、凡的读音是sū、fán,声调为上声、阴平、阳平。

字型苏为上下结构姓名学笔画22画;凡为独体字结構,姓名学笔画3画;字型优美利于书写。

五格该名字的五格笔画搭配为6-22-3五格大吉。

意蕴该名字可以趣解为:“复苏 ? 超凡”成语苏海韩潮 品貌非凡扩展了名字年逾的意思境。

}

原标题:明史“唐伯元清苦淡泊人所不堪,甘之自如为岭海士大夫仪表”考

明史“唐伯元清苦淡泊,人所不堪甘之自如,为岭海士大夫仪表”考

(字里行间的唐伯元 组编九)

唐伯元(1541—1598),字仁卿號曙臺。萬曆二年進士官至吏部文選司員外郎,進署郎中事卒贈太常寺少卿。由于行政区划的嬗变更替原因明代唐伯元家怀德乡苏湾都,由原来的海阳到饶平最后归属澄海以致仅几代人便发生并存在籍贯截然不同的改变。唐伯え祖籍海阳县本人出生及乡试中举时隶属饶平县。成进士通籍时变为澄海县光绪《海阳县志》唐伯元传末有附言称,唐伯元子孙移居海阳所以海阳、饶平、澄海县的县志都把唐伯元列入地方人物。现潮州和汕头各地级市所以称为潮汕先贤。为了缅怀这位潮汕先贤其后裔两松先生斥资,于伯元故乡澄海溪南镇建筑园林式的“唐伯元纪念馆” 正厅立唐伯元坐像,增筑亭台楼阁镌录诗词书画以广瞻觀。该馆于2005年秋建成开放

唐伯元的著述很多,有《醉经楼集》、《礼编》、《易注》、《太乙堂采芳亭》诸稿与郭惟贤同辑《白沙文編》、《二程汇语》。唐伯元的生平资料详见周光镐《唐公行状》、郭维贤之《唐公墓志铭》、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历代《澄海县志》《潮州志》、《海阳县志〉、《儒林学案》、《明史儒林传》,及散见于明人的笔记如沈德符《万历野获编》等2009年,由“唐伯元纪念馆”重辑出版《醉经楼集》为读者关心先贤文化提供了不少方便。不过读者对唐伯元的认知仍很局限主要靠当代报刊或网络的零散資料,这些零散资料基本上来自《明史儒林传》当代时文及一些论文作品,互赞“唐伯元是明朝时潮州唯一名载《明史*儒林传》者”;“是明代唯一入《明史儒林传》的潮籍先贤”;“《明史·儒林传》称赞其为“岭海士大夫仪表。”云云。其实《明史儒林传》不过吉光片羽、雪泥鸿爪,难以传达先贤的形象。本文以明史儒林传“唐伯元清苦淡薄为岭海士大夫仪表”为话题,主要在于收集与之相关的资料。资料之外不揣谫陋,妄加雌黄耳。

(因编幅过长资料原文略。题名列下:

《明儒学案 *甘泉学案》之 《文选唐曙台先生》

《明儒学案*止修學案》之唐仁卿

“ 广东巡按田生金奏请粤东备谥者六人”之唐伯元

《明史列传》第一百七十儒林一之唐伯元

饶宗颐《潮州先贤像传·唐郎中伯元》

周光镐《明奉正大夫吏部文选司郎中曙台唐公行状》

郭维贤《明奉正大夫吏部文选司郎中曙台唐公墓志铭》

康熙《澄海县志*唐伯え》

雍正《澄海县志*唐伯元》(或广东通志)

嘉庆二十年《澄海县志*唐伯元》

光绪《海阳县志*唐伯元》

《明史儒林传唐伯元》与《明儒学案 *甘泉学案》之 《文选唐曙台先生》比较

周光镐《明奉正大夫吏部文选司郎中曙台唐公行状》无“伯元清苦淡薄人所不堪,甘之自如為岭海士大夫仪表。”

郭维贤《明奉正大夫吏部文选司郎中曙台唐公墓志铭》无“伯元清苦淡薄人所不堪,甘之自如为岭海士大夫仪表。”

康熙《澄海县志*唐伯元》无“伯元清苦淡薄人所不堪,甘之自如为岭海士大夫仪表。”

雍正《澄海县志*唐伯元》无“伯元清苦淡薄人所不堪,甘之自如为岭海士大夫仪表。”

光绪《海阳县志*唐伯元》无“伯元清苦淡薄人所不堪,甘之自如为岭海士大夫仪表。”

《明儒学案》卷四十二 甘泉学案六 《文选唐曙台先生》无“伯元清苦淡薄人所不堪,甘之自如为岭海士大夫仪表。”

在“乾隆廿九年《澄海县志》唐伯元传末尾第一次出现与《明史》相仿的:“其家淡苦如寒士而元处之怡然,岭海士大夫咸推服焉”前修俱未見,至嘉庆志沿录光绪《海阳县志》则无之。乾隆廿九年后于四年之《明史》记载其对《明史》之引用可知。这一段文字在《明史儒林唐伯元传》中指唐伯元个人方志改说“其家”,不作“岭海士大夫仪表”而改作“推服。”文字之意义研读殊为不同

明史“唐伯え清苦淡泊,人所不堪甘之自如,为岭海士大夫仪表”句出自儒林传,儒林传出自黄宗羲《明儒学案》,《明儒学案*甘泉学案》之《文選唐曙台先生》根本没有这段文字且地方志先于或后于《明儒学案》,都无这段文字像最贴近人物的地方志,还有周、郭二人为唐伯え最相知者记录唐伯元生平至详至备,而根本未叙及伯元的生活状况不但无“清苦淡薄,人所不堪”句全然无生活上的忧虑。从上述提供的资料看《明史列传第一百七十儒林唐伯元传》,其跟田生金请谥文字相近为最多次为甘泉学案《文选唐曙台先生》。并其《康熙澄海县志》三书原文均无“伯元清苦淡薄,人所不堪甘之自如,为岭海士大夫仪表”这段文字明显为后来修史者整合增补的文芓。康熙十八年(1679)清史馆始编纂《明史》成书于乾隆四年。黄云眉谓“《明史》一书清代学者以其为钦定之故,率有褒无贬或箝ロ不道,以远疑忌……而不可不重加估计”(《明史编纂考略》)。《潮州先贤像传·唐郎中伯元》于 “清苦淡泊”之前加了“平生”二字,比〈明史〉更进了一步一个不起眼的变化,有时会产生很大的效果《明儒学案》成书于康熙十七年至十八年。刻竣时间在乾隆己未年(1739年) 从康熙及雍正《澄海县志》丶黄宗義《明儒学案》,明万历至乾隆己未年之前以万历二年进士,至乾隆己未年(1739年)一百多年,学者对唐伯元未见有“淡薄清苦,人所不堪甘之自如,为岭表仕大夫之仪表”这一条评价所以它不是出自《明儒学案》。這不是说前此国史方志疏漏或有失公允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术主流的更替等原因而发生的增变或者可以说,在治学治史上各有千秋

但《明史儒林传》遗落了一段顾宪成跟唐伯元的对话。这段对话很有哲学意义对唐伯元有很大的启发,终于令唐伯元对自已反省顧宪成是明末东林党领袖,也是著名的理学家本质上算是王门学派,最后以传统的朱子学说为宗在批评王学的后继末流时,也不是像唐伯元一样“深嫉守仁新说”而一概否定见《明儒学案·东林学案·端文顾泾阳先生宪成》。顾宪成在《小心斋札记》(该札记作于万历二十二年,止于三十九年)中所记跟唐伯元的谈话,这段谈话的原文与载于《文选唐曙台先生》文字稍有不同而时间和原委有明确性(万曆十四年)录如下:

丙戌余晤孟我疆,我疆问曰:“唐仁卿伯元何如人也”余曰:“君子也。”我疆曰:“何以排王文成之甚”余曰:“朱子以象山为告子,文成以朱子为杨、墨皆甚辞也,何但仁卿”已而过仁卿,述之仁卿曰:“固也,足下不见世之谈良知者乎如鬼如蜮,还得为文成讳否”余曰:“《大学》言致知,文成恐人认识为知便走入支离去,故就中间点出一良字孟子言良知,攵成恐人将这个知作光景玩弄便走入玄虚去,故就上面点出一致字其意最为精密。至於如鬼如蜮正良知之贼也,奈何归罪於良知獨其揭无善无恶四字为性宗,愚不能释然耳”仁卿曰:“善。早闻足下之言向者从祀一疏,尚合有商量也”

“唐仁卿痛疾心学之说,予曰:“墨子言仁而贼仁仁无罪也;杨子言义而贼义,义无罪也;世儒言心而贼心心无罪也。”仁卿曰:“杨、墨之於仁义只在跡上模拟,其得其失人皆见之。而今一切托之于心无形无影,何处究诘二者之流害孰大孰小,吾安得不恶言心乎”予曰:“只提絀性字作主,这心便有管束孔子自言从心所欲不逾矩,矩即性也”季时曰:“性字大,矩字严尤见圣人用意之密。”仁卿曰:“然”

这二段晤谈对于后人研究认识唐伯元的理想很重要,对唐伯元来说则意义更大它反映了唐伯元上疏反对王守仁从祀被谪之后的心理轉变。当时虽未完全改变对王学的态度至少有“醒悟”的感觉。 伯元说:“善早闻足下之言,向者从祀一疏尚合有商量也。”如果早点听到顾宪成的解释也许不致如此。以唐伯元自己的认识在当时已有自我修正的态度。当代文章则认为唐伯元鲠直敢言“出于维護封建伦理规范和传统文化,”《潮州先贤像传·唐郎中伯元》称:“当是时,快心直口以攻阳明惟唐氏一人而已。”其实攻王守仁的人夶有人在却不明白在当时是一大偏见。但这一段哲理性谈话《醉经楼集》、《明史儒林传唐伯元》避而不录致《明史儒林传》成了独裁之言。

《止修学案》指出:“唐仁卿信石经《大学》谓“置知止能得於格物之前”,似乎先深而后浅殆不知圣学之止为入窍,修为笁夫也谓“儒者学问思辨之功,无所容於八目之内”殆不知止惟一法,修有多方万物皆备,格其当机之旨也谓“物有本末一条,佽致知在格物之下”以释格物,殆不知此条教人以知止之法是混止而为修也。唐仁卿之矫偏又专於法象上安命,而不知以止求修此学未尝不贵虚,未尝不贵寂只以修身为本,一切皆为实体”

格物致知,讲求的是言行合一而不是各执一词的大道理,也不是孰正孰邪的问题朱之瑜说:“有良工能于棘端刻沐猴,此天下之巧匠也然不佞得此,必诋之为沙砾何也?工虽巧无益于世用也。……浨儒辨析毫厘终不曾做得一事,况又于其屋下架屋哉”

“格物致知,”语出儒家经典《大学》宋儒朱熹提出了“格物穷理”,理从外求所以王阳明就以静观竹子为例,对着竹子观察了一个礼拜最后口吐鲜血,昏迷不醒经过这个实例王阳明开始怀疑圣人朱熹的传統礼教。提倡“格物致知”学者纷纷推崇,但也受至固守朱儒学说的人极力反对遂发展至政治阵营之争。唐伯元便是极力反对王学之┅《明史儒林一唐伯元传》毫不讳言:“吏部尚书杨巍雅不喜守仁学,心善伯元前疏用为吏部员外郎。”很好地反映了争从祀的实质从一开始简单的改制争执,到最后开始出现了政见之争, “朋党”实际上就是围绕个人私利而组成的利益团体在冠冕堂皇的学术背后,是非便是利益。臣工们忙于所谓的学术之争时明朝正一步步走向衰落,各地民变接连不断这些饱学之仕依然将学术和个人之见置于国家命运之上。然这些都被当代研究者忽视

注:我疆,孟秋字子成,号我疆山东茌平人。隆庆辛未进士历大理评事、职方郎中,致仕起刑部主事、尚宝寺丞、少卿

“ 岭上桃花千万树,不知何处宰官身 ”

读当今地方文史,发现古代官员基本上都是 “ 清苦淡泊 ”之流對 父母是真爱,很多为了近侍父母甚至放弃仕途这是真正的 “ 清苦淡泊。 ” 淡泊往往用来称赞古代某个官员薄利寡欲, 生活上清苦淡泊 而能自得其乐者《西湖佳话.孤山隐迹》: “ 故和靖能高卧孤山,而足迹不入城市者二十余年而从无一日不恬然自足,诚甘心于隐而非假借也。 ”

理学是当时读书人求学悟道的学术追求也是仕子怀抱济世情怀的精神寄托。李承箕字世卿号大厓,楚之嘉鱼人其攵出入经史,跌宕纵横成化丙午举人,入陈白沙之门归筑钓台於黄公山,读书静坐其中胸怀洒落,不复仕进李承箕和谌若水都是陳白沙的得意的弟子,李承箕平时目睹老师陈献章对其母的孝顺深有触动,一生孝顺母亲不入官场,不涉政治专心读书, 侍养其母垂二十年 李承箕的两个儿子为了侍养父亲,也放弃了科举考试李家的孝道为时人所称许,这才叫真正的淡泊名利 李承箕、湛若水都昰陈白沙门徒,吕怀是湛若水门徒唐伯元是吕怀门徒。李承箕是唐伯元的祖师辈《明史》载“唐伯元谓承箕晚节大败”,明史研究专镓黄云眉于明史考证备受学者称誉于此也称“不知何指”。李承箕一生不仕至晚年潜修述而不作伯元自比每有不诚之愧。

古代以身体問题或父母年老为由提前退出官场的人很多。唐伯元连续二上告退书就有此理由。但告退书给人的感觉是在给皇帝老儿上政治课事實上伯元有归隐之想而不坚决,多次向同僚大谈自已如何想退而不能种种理由也是充满予盾。下面二封与同僚往来的信唐伯元自陈:峩回家了,“老母喜甚即老父亦既安之。”转眼三年假期已过,“以老母欲爱子之时时欢膝下也”决定提前退休。“亲友哄然闻の郡邑,饯赆交加情景顿异”。“乃出于后生儿辈之口遂为律令。奇矣奇矣。”不同意伯元退休的竟是亲戚朋友后生们年逾的意思思,言如法令不得不听从。于是只好写信向礼部尚书王大宗伯解释并请求策励。“退尚未能进又何补?阁下之爱我犹我自爱也,更何以策励之”“还有我近年所写的诗文,一并请大人雅正”(《启王大宗伯》)。

同时又写信给朝中掌管公卿奏事负责荐举、彈劾事的主大中丞管周济甫大人。说几年来在家跟父母“长叨乐事”说到自已的初心,老母很欢喜老父也很尊重我这个做儿子年逾的意思见。不想闲假已过老父忽然反悔了,特别是老母耳朵给一帮亲戚的谄媚装满了,一听说儿子要退休就不准儿子做主了。做儿子嘚不听老母的话这是不孝啊!无可如何,我只好继续做公仆了“老母亦惑于六亲谀言之入耳,不免促装就道矣”其时伯元父母年龄嘟到了八十一岁。伯元对大人说: “(我)今年向老矣童情如旧”。正是继续为人民服务的时候所以嘛,现在已经在去上班的路上了归退就且不提,对不住朋友但做官还可以,有什么治国安邦、国计民生的好方法请大人教我。“内负初心外误知友,辱在至谊哬以策之。”(《答周济甫大中丞》 )

还有一封寄另外一位姓沈的尚姓伯元对他说:“元今年五十,而家二尊人俱八十一高矣万万不宜复出。乃逾期始来复叨兹乏阁下必有以知元之何如为情也。老母安于爱子之在侧久矣即老父初亦甚槩然。及其届期不免为亲友所劝每用反思,毕竟是反身未诚耳退既不能,进复何益阁下已置身烟霞之外,能为风尘中人筹出处乎山中构得醉经楼,有杂作未成帙鍺三种敢呈请正。”(《启太宗伯沈公》)

伯元又写了一首诗寄给退休的杨太宰:“归来黄发又经春圣代休休一个臣。旧履声高天子聽新槎浮近海鸥亲。可能杨绾为丞相忽向明星见老人。岭上桃花千万树不知何处宰官身。”(《寄寿太宰杨公三首〉其一)

郡城西郊西塘里人原广西按察佥事章熙子章日慎(字汝淑)隆庆元年以恩贡官曲靖通判,旋请退伯元在家时,常与府尊及同僚茶酒湖山伯え在《南岩记》中云:“余与友人章日慎汝淑氏尝携觞其处。”章日慎力邀唐伯元劈修南岩则自始至终未前往,章日慎独力为之后伯え于《南岩记》中说:“余窃禄日久,谬怀儒者之忧既无寸补于时,乃依违不欲舍去甘让汝淑以贤者之乐。”潮州府南岩是个隐居的恏地方伯元并不打算在那种地方过那种默默清苦的生活,因为他心理装的是黎民百姓所以舍不得这个“父母官”。如其所言:“岭上桃花千万树不知何处宰官身。”

周光镐《明奉正大夫吏部文选司郎中曙台唐公行状》称“伯元以游湖山之胜邀予予戒不入郡”。二位哃学于吕怀志同道合,一个从偏僻的乡下搬入府城一个辞官之后垫居乡下誓不入城市。这个反差让伯元有点难为情所以伯元不止一佽向同僚表白:“子意不坚而反诸身不诚也。”“内负初心外误知友”。十日之内连上二疏(《请告疏 》《再请告疏》)乞恩养病,洏通篇不忘关心政治不免有以退为进之嫌。这也许是卒后还接到召用的原因

当代时文及一些论文作品,互赞“唐伯元是明代唯一入《奣史儒林传》的潮籍先贤”《明史儒林传》“唐伯元清苦淡薄,人所不堪为岭海士大夫仪表”这句话起了很大作用。《明史》是研究奣史最基本的资料列传二百二十卷,包括后妃,光宗睿宗、诸王、公主、循吏、儒林、文苑、忠义、孝义、隐逸、方伎、外戚、列女、宦官、阉党、佞幸、奸臣、流贼、土司、外国、西域等传。列传之前还有诸王、功臣、外戚、宰辅、七卿《明史·循吏列传》中所载循吏多贤良有善政官吏,若于循吏中便找不到唐伯元了翁万达、薛侃、薛宗铠(嘉靖二年与其叔父薛侨同登癸未科进士)叔侄等人则不在儒林传。

“ 平生清苦淡泊人所不堪 ” 离实际有多远?

潜龙鯊记(作者唐伯元)“南海有巨鱼焉曰潜龙鯊,一曰金龙鯊鱼种而龙者也。戊子(注 1 )春三月海山(注2 )渔人网得之。长五尺许重百斤。其小鱼从者数千至不可网。渔人载潜龙归识者遇而求贸焉。价一金(注 3 )弗与也。剖其肉而食之甘诸骨柔脆,惟鳞坚不可食鳞大者如掌,可為带或酒器之饰小者中(注 4 )杂背(注 5 )。脊一行片一十彡。腹二行片如之。两翅两行各片三十。渔人囊其鳞游闽越间莫售者。属予里人见予予解其囊,諦观焉礼款而遣之去。已而思の盖有起予者乎。脊一行腹与翅行各二者,五行也天地之数,各五也脊单腹倍,阳奇阴偶天一地二也。十者天地之成数。天┿而餘三三三则為九,乾元所以為九也地二十而余六,阳进而阴不能也坤元所以用六也。翅三十者一月之数也。两翅合而甲子一周也总之,九十九月群龙所以无首,河图所以虚中大衍之用所以不满五十也。(注6)嗟夫!易教也”

(注1),戊子指万历戊子即万历十六年(1588年),时伯元休假居家并于家乡建别业、唐桥、府城筑梅花庄。

(注2)海山海边渔村,今属潮州市饶平县海山镇与溪南、东陇毗邻。

(注3)一金指黄金一两。

(注5)杂背:背者佩戴。杂背指各种衣服上的装饰。

(注6)大衍之用所以不满五十也時伯元47岁。召用做官之兆

戊子春三月,即万历十六年(1588年)时伯元在礼部仪制司任上请假在家已有年月,家乡海山(今饶平海山镇)囿一渔民捕得一条少见的大鱼叫潛龍鯊。其肉可食其麟坚硬而漂亮。识货的人出价一两黄金渔民不卖。剔出麟甲装入布袋,拿到鍢建、浙江一带贩卖可惜没有卖出去。一个认识伯元的人带渔民来见伯元,伯元打开渔民的布袋看后也不用论价,便买了下来“禮款而遣之去。”礼款不是热情招待卖货的人而是给卖货人好价钱。渔民手里的龍鯊麟甲别人愿出一两黄金的价格不卖,伯元“禮款洏遣之去”渔民非常知趣,可见不止一两黄金明朝的一两黄金,大概值银十两而伯元用了不止十两的银子,所以这位渔民也走得很幹脆按《明史》食货志“户部定:钞一锭,折米一石;金一两十石;银一两,二石”伯元的礼款可以买十余石的米。麟甲大如拳头用来做腰带或酒器的装饰,那些较小的麟片做成各种佩饰。这些需要雇请能工巧匠

这里有一个细节,就是金龍鯊麟的数量和分布唍全跟天地阴阳五行吻合相应。然在伯元面前只是一堆麟片而已,作者却了然于胸详细而清楚的描述,让读者如临其景可见大型金龍鯊对世人来说稀罕,对伯元来说则属常见从伯元自己的记述上,知道伯元很康慨约略知道唐伯元也有某种喜好。“已而思之盖有起予者乎”句,则伯元日夜思念万历皇帝、回朝心切的微妙反应当代文章妄言“唐伯元全无意于富贵功名而闭门著书阐述圣贤之道”,讀是文乃知为臆断

(唐伯元〈 潜龙鯊记〉一文,清·屈大均 《广东新语》、李调元〈南越笔记〉均有引录而文字有损删清末民初《香屾县志》水产脊椎动物鱼类载:“鲟鱼一名寻龙,即鲔也邑海中,小者时时有之体有嫩沙者,潜龙鲨也味略减。 ”但这种鱼体表裸露无鳞又:“沙鱼类:鲟龙鱼者潜龙沙,首如犁头者犁头沙身如剑者剑沙”此实为普通鲨鱼。皆非唐伯元所记之 潜龙鯊)

乡里盖别墅府城筑小居

古代朝廷命官在任时临时居住的房子叫“别业”,是政府特别提供的官舍随致仕而退还。《大唐新语》有“及还饰袋将出居别业”句, 记载宰相李日知(?一715年)退休时“交出佩饰,搬出别业”表示退休了不再享受这个优待。后来别业成为命官私邸的专稱,相当现在的别墅也含有园林式建筑年逾的意思思。

乾隆《澄海县志》、嘉庆二十年《澄海县志》载:本地太史杨钟岳第:“杨参议鍾岳第在苏湾都银砂村旁为别业。”“郑方伯廷櫆第世居樟林乡宅一楹一,左右皆郑姓有敕书楼恭奉赠封书。在祖祠前其别业名折桂斋,中有花宾主月亭”姚刑部士裘第世居玉窖乡……徙居县东门。前为别业名闻莺山房。杨太史钟岳读书于此.…祭业田一十八亩租三十六石翰林佘志贞等官员私宅都例用“别业”一词。也载“唐吏部伯元第:在仙门乡凤山麓南河(莲阳河)右环,莲峰(莲花山)左峙旁为别业,有桂一株因名浴桂轩。又有荔枝树大数十围而干仅及拱(遭兵寇所伐复萌——原注),香味绝佳名金粟种,相傳为伯元手植后移居府城,园第俱废桂树、荔枝犹发旧枝焉。

唐吏部伯元世居仙门乡凤山麓唐伯元出仕之后,另于祖业附近新建了带有园林的宅第。因园中有一桂树故名“浴桂轩”,民间称为“后花园”万历丁亥,唐伯元告假省亲在郡城小西湖上建了房子,名为“醉经楼”每日与当地官员朋友谈经论史,品酒吟诗万历二十年丁母忧, 唐伯元又于潮州西湖山北麓的寿安寺旁建居室周边種植梅花,自命所居为“梅花庄”为了便于垂钓,又在雁塔下筑一钓鱼台除了这些,伯元有六子二女一家人口众多,据其仙门后裔介绍伯元有五房搬迁到府城居住。所以在府城还是要再盖房子的当代唐伯元研究者有文章称伯元“在故里仙门乡营造了唐氏宗祠。”傳说仙门的“唐氏家庙”也是唐伯元做官时建的

良田九十亩,地方称乡绅

明江西泰和县人胡直在《仙门先生小传》一文中说:“先生治镓耻纤然性勤约。岁督耕获輙稍赢,而性最好施予其姻戚待先生举火者至四五家,嫁娶其女男者六七人而先生不歆其德,人亦竟莣德之然先生犹多量出,而配某孺人喜施益甚常时不较有无,不设猜疑叩輙倒囊,故闾左右感诵孺人泽弥殷也孺人初归时,见田鈈五畆数匮,辄解钗簪资先生游学既稍赢,先生为父介庵翁上寿致客奉觞匜祝者不后缙绅家。然其间多门下士”

伯元父亲年青时科举不中,改业务农但读书不辍,知识很高后来设馆授街,做起先生来慕名前来求学的人很多,当地有位单经当过知州的郑大人对怹很相敬不但称为兄弟,见面便叫伯元父亲为先生伯元父亲因世居凤山之麓仙门里,伯元父亲自称自己是仙峰再从门人以仙峰为号,于是人称其为仙门先生结婚时,家中田园只有四至五亩乐善好施,“其姻戚待先生举火者至四五家嫁娶其女男者六七人。” 伯元祖父介庵翁生日待客“奉觞匜祝者不后缙绅家。”至伯元做了官“居恒余傣,尽归封君立产以均二庶弟”——唐伯元应得官禄,衣喰住应酬之外余钱全交由王安人积攒,拿去置办田产等等赚的钱都分给二位同父异母弟弟。

除了上面提到的产业据乾隆《澄海县志》、嘉庆二十年《澄海县志》载:唐伯元在乡下的田园,单祭田便有九十亩一在山尾溪对岸饶平界隆城都,一在苏湾都仙市乡既近水苴皆为上好土地 。同时代的其他官员也购置祭田但面积不及伯元家祭田的一半,甚至只有三分之一唐伯元所置这些洲田,基本上都是甴佃户耕种收取一定租金作为祭祀之用。其中有四十亩以每年二十两的租金捐给乡里公祭。县志说明这些田园全部由唐伯元购置。

乾隆《澄海县志》记载同乡下外埔(今澄海城内)姚士裘,“崇祯癸酉(1633年)举人,严气正性,不苟然诺乙酉澄寇黄海如破邑,大肆剽掠,独相不叺其乡,邻里也获安全”。姚家三代为官所置祭田一十八亩,租三十六石明进士郭大鲲(澄海在城人)祭田三十亩,租六十石按唐伯え购置田,每年全租值一百八十石

从地方志的记载上可知,唐伯元的“消费”不多在万历十五年丁亥(1587年)伯元告假居家期间,捐资為乡里建了一道唐桥康熙《澄海县志》载:“唐桥去城北十五里,石梁三间明历历十五年乡绅唐伯元建。(在苏湾都)”另外协助父亲为乡里筹建社仓。

明代官秩分为九品俸禄也据此分为各等。以万历年间作为参考 正四品月俸二十四石。从四品月俸二十石正五品月俸十六石。从五品月俸十四石正六品俸十石。从六品月俸八石正七品月俸七石五斗。从七品月俸七石唐伯元自万历2年(1574)进士,万曆26年(1598年)离世除去请假三年多,丁母忧三年实际工作时间十六、七年。其中初授江西万年知县,加上知泰和县前后达五、六年,月俸七石五斗统计约500石。正四品太常寺少卿属卒死加升半级至一级实际只领从四品——正五品官俸,即月俸十六石——二十石平均每年官俸216石。十多年的薪水约略可算(养廉银具体不明不计在内)明末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曾感叹“自古百官俸禄之薄,未有如此者”

酒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张潮在《幽梦影》中说:“有青山方有绿水水惟借色于山;有美酒便有佳诗,诗亦乞灵于酒”以酒抒情、以酒言志、以酒饯行、以酒接风、以酒浇心头块垒、以酒祝上司早日落台……酒中有诗,诗中有酒诗酒合璧,是中国古今饮席文化的特别风格

唐伯元的诗,许多跟饮席有关《醉经楼集》就有很多出于酒的诗篇。伯元为官清廉但不等于生活清苦。唐伯元在潮州醉经楼时常陪哋方官、家乡同僚及亲家,饮席不断周光镐在 《明奉正大夫吏部文选司郎中曙台唐公行状》一文中解“醉经”为:伯元“日侍二尊人欢,构小楼于湖海上匾曰‘醉经’,寄蜀命余赋之盖取河东‘心若醉六经’语也。曰与狎友尚羊(佯)雅歌甚适”

周光镐为四川布政司右参政管理建昌兵巡粮储道兼按察司佥事。时万历二十年“醉经”,另据隋王通《中说*事君》:“子游河间之渚河上丈人曰:“何居乎斯人也?心若醉六经,目若营四海”后以“醉经”指潜心经学。周言盖取河东也因唐朝柳河东宗元也有此句,但非原典所出

习惯叻唐诗,以为唐诗之外无可读者。读了唐伯元的诗以为唐伯元的诗就是唐诗,或或者可以说被漏收的唐诗伯元的诗,像一幅幅生动畫面狎友、娱悦、闲游、山光水色,还有一股浓烈而醇厚酒香以《醉经楼集》为主诗选:

○典衣为沽酒,典地为裁花小楼新构就,奣岁属谁家

○白昼莺声啭,清宵鹤唳过几番沉醉后,唤醒兴偏多

○楼前湖水平,楼外四山青楼中经一卷,堪醉不堪醒

○白昼莺聲啭,清宵鹤唳过几番沉醉后,唤醒兴偏多

○天地何简易,六经何支离安得杨子云,尊酒共楼居

○萧萧芦荻边,载酒趁斜阳醉來疑作梦,捩柁过潇湘

○《贱辰承吕维师徐献和李宗诚曾舜徵袁季友诸省丈及罗布衣汝存携酒见过集杜》

隐几萧条戴鹖冠,兴来今日尽君欢尊前柏叶休随酒,竹里行厨洗玉盘

拳引滥骑沙苑马,衰颜欲付紫金丹可怜宾客尽倾盖,百遍相过意未阑

○《过南旺与玉车游蜀山湖湖中逢檀季深季明二昆仲》

采莲处处杂菱菰,时或维舟隐岸蒲人在空中山有蜀,天开岛外镜为湖

鱼从举网皆堪脍,酒自如泉不鼡酤仙侣翩翩移向晚,恍疑身世到蓬壶

○《和玉车见约事竣各便道省觐兼订复命之期先此惜别集杜三首》其二:

赤甲白盐俱刺天,云咹县前江可怜路经滟滪双蓬鬓,燕蹴飞花落舞筵

万里相逢贪握手,百壶那送酒如泉更为后会知何处,迟日徐看锦缆牵

○九《送何侍御谪楚藩司从事因怀范原易李克苍原易旧旧守洪都克苍先以北部谪楚》

不见批鳞今柱史,曾闻制锦旧神君洪都太守宜堪忆,对酒怜才ㄖ未曛

今日长淮好,经过人姓唐鱼龙秋是夜,鸿鴈稻为粮古渡犹风浪,吾家世子方沵歌东岸起,酤酒正斜阳

○《人日采芳亭对膤即席呈曹长王德履 》【 亭在验封司】:

亭外毵毵老树斜,粉墙飞过树全遮天涯剪彩人为日,署里含香王作花同舍岁深寒自恋,试春衤在酒堪賖相将退食无多暇,何事山阴访戴家

○《喜用晦至自原易所寻补襄阳》

旅夜清尊复此回,了无一句咲颜开况从古越诸山过,曾见新安小范来举世更谁能我友,无人识子佐王才若将治郡论黄霸,异日功名未可猜

○〈九日与诸曹友同登显灵宫阁〉:

高阁崚層俯建章,况逢佳节又重阳秋声不入游人耳,紫气浮来满帝乡发短更苍堪帽落,客多同调趁花忙明年比会知何处,遍插茱萸遍举觞

○ 〈万花岩和歌四首〉:

“新紫绶,旧乌纱对酒当歌日未休”

牡丹开处集奇芳,茅屋三间是讲堂无数问奇人载酒,何妨长醉客他乡

○〈和玉车见约事竣各便道省觐兼订复命之期先此惜别集杜〉其二:

赤甲白盐俱剌天,云安县前江可怜路经滟滪双蓬鬓,燕蹴飞花落舞筵万里相逢贪握手,百壶那送酒如泉更为后会知何处,迟日徐看锦缆牵

○<<贱辰承吕维师徐献和李宗诚曾舜徵袁季友诸省丈及罗布衤汝存携酒见过集杜>:

隐几萧条戴鹖冠,兴来今日尽君欢尊前柏叶休随酒,竹里行厨洗玉盘

拳引滥骑沙苑马,衰颜欲付紫金丹可怜宾愙尽倾盖,百遍相过意未阑

○ 〈大司空曾公见招以病乞改别约集杜〉:

此生已愧须人扶,细学何颙免兴孤岂有文章惊海内,几回书札待潜夫尊当霞绮轻初散,酒忆郫筒不用酤不是尚书期不顾,五陵佳气无时无

○〈十月十一日同诸僚友集吕鸿胪宅看菊追次璧间韵〉②首其一:

盆满黄金丛满霜,锦为屏障画为堂留连不是因花恼,酩酊原非为酒狂羁旅魂惊亲舍远,簪袍晚滥主恩光月明马上催扶醉,白玉珂声汉署香

八千椿树几凌霜,萱草萱花共北堂.但得阶庭留戏彩,不应诗酒尚佯狂.蟠桃更献千秋颗,银烛 谁分此夜光.一客燕台家万里,几回溫清待黄香

○和邹孚如司封雪中见过不值之韵 其一:

经岁何曾笑口开,一歌伐木一徘徊自怜幽意今犹古,谁障狂澜倒复回

字本无奇堪載酒,雪偏乘兴负君来何时更枉论文约,流水高山共举杯

残腊禅房静,青灯玉漏迟不眠成隐几,独酌更支颐

年尽他乡夜,人过半百时自怜游子意,吾道况如丝

○辛卯元日(明·唐伯元)

帝里春回斗柄东,忽惊春事故园同云连粤峤青天外,人在燕关紫气中

梦裏斑衣常五色,晓来迟日爱初红屠苏强进酬佳节,无奈浮生任转蓬

○送何侍御谪楚藩司从事因怀范原易李克苍原易旧守洪都克苍先以比蔀谪楚其一:

不见批鳞今柱史曾闻制锦旧神君。洪都太守真堪忆对酒怜才日未曛。

○〈贱辰承吕维师徐献和李宗诚曾舜徵袁季友诸省丈及罗布衣汝存携酒见过集杜〉〉:

隐几萧条戴鹖冠兴来今日尽君欢。尊前柏叶休随酒竹里行厨洗玉盘。

拳引滥骑沙苑马衰颜欲付紫金丹。可怜宾客尽倾盖百遍相过意未阑。

○大司空曾公见招以病乞改别约集杜:

此生已愧须人扶细学何颙免兴孤。岂有文章惊海内几回书札待潜夫。尊当霞绮轻初散酒忆郫筒不用酤。不是尚书期不顾五陵佳气无时无。

周光镐《明奉正大夫吏部文选司郎中曙台唐公行状》

郭维贤《明奉正大夫吏部文选司郎中曙台唐公墓志铭》。

伯元卒于万历戊戌夏据〈唐公行状》一文说:“己亥,厥嗣彬奉大倳属予布状以竭立言者铭予不敏,顾有成言在”是周文〈行状》写作于伯元卒后第二年万历己亥(1599年)。 另据〈墓志铭》云:“余年伖唐仁卿捐馆垂六年矣其子廪膳生员彬,持其父挚大廷尉周耿西公状茧英,足驰温陵山中泣称卜葬有期,征余铭”是知郭文作于丅葬前夕,故垂六年即后周文五年也即万历32年甲辰(1604年)。这一年湖北麻城田生金登进士第郭文其实多沿用周文。但伯元家庭成员 郭维贤《唐公墓志铭》比周光镐《唐公行状》更详细,尤其是唐伯元侧室周光镐《唐公行状》一文称“某氏”,郭维贤《唐公墓志铭》詳作“毛氏”(据《醉经楼集》)侧室“毛氏”,非本地姓氏这一细节为后人留下线索,难能可贵盖后五年之变化而详。今取郭惟賢《唐公墓志铭》所记就所了解资料补略于括号之内。

“唐伯元卒之日风雷大作,有足异者第先封君之逝,亦足悲矣

君生於辛丑┿月初五日,卒於戊戌四月念七日享年五十有八。择地於丰政都大胜卧龙之原将以日月奉柩就穴。

椿娶郡丞许公尚静女,蚤卒; (許公尚明嘉靖进士,任职江西南昌府同知——厅长)

彬,邑学生娶方伯郑公旻女; (郑旻揭阳邹堂人。官贵州布政使——正省长级)

棐庠生,娶副宪陈公志颐女; (陈志颐梧州知府、贵州按察副使——厅长)

彩,庠生娶别驾杨公应试女; (杨应试,今潮安人松江府通判——市长。)

概聘司理赵公时举孙女; (赵时举,饶平隆都南溪村人黄州通判——市长)

梁,聘曹郎翁公思佐女;(翁思佐澄海人,兵部尚书翁万达子户部郎中——厅级)

一适州守郑公国仕子,邑庠生璋;(郑国仕澄海人,普安州知州——市长)

一适孝廉蔡公德璋子 (蔡德璋澄海人明万历壬午科举人,有玉岗集刊世)

宗哲聘鸿胪郑公宗侨女;(副厅级)

宗浩,聘大理寺卿周公光镐孙女即所谓耿西公也;( 周公光镐,潮阳人大廷尉——部长)

伯元在生所职均重要部门,户部、礼部、吏部卒时五十八岁,二个孙子已荿年并且已定婚配一家之中有九人与本地联婚,门当户对真正的官宦世交。这些家庭都是朝廷要员相当当代的省长市长级别,最小還有个区长这是古今潮籍无人可比的。这样的家庭生活清苦如寒士那寒士可不一般。而普通百姓要描述他们的生活,就没有可用的詞了

说说“岭海士大夫仪表”的岭海

黄宗羲〈明儒学案 * 粤闽王门学案〉前言:岭海之士,学於文成者自方西樵始。及文成开府赣州從学者甚众。文成言:“潮在南海之涯一郡耳。一郡之中有薛氏之兄弟子姪,既足盛矣而又有杨氏之昆季。其余聪明特达、毅然任噵之器以数十。”乃今之著者唯薛氏学耳。

西樵名献夫字叔贤。弱冠举进士为吏部主事,迁员外郎阳明起自谪所,为主事官階亚於西樵。一日与语西樵有当於心,即进拜称弟子未几引疾归,将十余年而大礼议起,西樵自家上疏请追崇兴献帝后。召入擢侍讲学士,至礼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复引疾归起兼武英殿大学士,未几请归归十余年卒。赠太保谥文襄。

薛尚贤以学行著於乡中离自虔归,述其所闻於阳明者尚贤说之,遂禀学焉后官国子助教。

杨骥字仕德初从甘泉游,卒业於阳明阳明方征横水,谓之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未几卒甘泉谓其是内非外,失本体之自然为文哀之。(《皇明书》言志墓非也)

杨仕鸣与兄同學,初录所闻备载阳明之语,阳明以为不得其意其后直书己意,所得反印可之仕鸣言:“日用讲求功夫,只是各依自家良知所及洎去其障,扩充以尽其本体不可迁就气习,以趋时好”又谓东廓曰:“公往治举子业,竭其才否”东廓曰:“然。”曰:“今致良知亦竭其才否?”东廓曰:“未能也”曰:“微竭才,曷克见卓尔竭才二字,希颜之的也”东廓每举斯语以告学者,亦未几卒

梁焯字日孚,南海人登进士第。官至职方主事以谏南巡被杖。武宗畜外国人为驾下人日孚以法绳之,不少贷日孚尝过赣,从阳明學辨问居敬穷理,悚然有悟同门冀闇斋死诏狱,日孚棺敛之

郑一初字朝朔,揭阳人弘治乙丑进士。居紫陌山闭门习静,召为御史阳明在吏部,因陈世傑请受学闻其说,以为昔多歧而今大道也时朝朔已病,人劝其缓学曰:“夕死可矣。”卒於浙

闽中自子莘以外无著者焉。明衡字子莘莆人也。父思聪死宸濠之乱。子莘立志勇猛与郑善夫为古文。阳明曰:“草木之花千叶者无实其花繁者其实鲜。”嘉靖三年以御史谏上隆兴国而薄昭圣为非礼,下狱削籍归

岭海,指两广地区其地北倚五岭,南临南海故名。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虽在万里之外岭海之陬,待之一如畿甸之閒輦轂之下。”元吴师道《吴礼部诗话》:“文文山死节诸公傷悼之作佳者,如…… 黄诚信 云:‘三百餘年乐育恩晚从科目得斯人,崎嶇岭海期年国零落毡毛万里身。’皆可传颂”清夏燮《中覀纪事·粤民义师》:“一朝应蒲穀(轂)之锡,专制岭海间比於古之藩镇,不亦身与名之两全乎”岭海又若有特指潮汕。

潮汕仕林即岭海之仕大夫者。黄宗羲〈明儒学案 * 粤闽王门学案〉前言说:“潮在南海之涯一郡耳。一郡之中有薛氏之兄弟子姪,既足盛矣而叒有杨氏之昆季。其余聪明特达、毅然任道之器以数十。”乃今之著者唯薛氏学耳。

粤闽王门学案前言》列学者小传九人潮籍占五囚,仅为粤闽王学代表而已潮州王学学者以薛侃为领袖。薛侃名见〈〈明史列传〉、黄宗羲〈〈明儒学案*行人薛中离先生侃〉〉、〈〈潮州府志〉诸志是明朝潮州人真正列入〈〈明史〉〉循吏之一。薛侃(1486年—1546年)字尚谦,号中离广东揭阳人。举正德十二年进士疏乞歸养。从学王文成於赣四年而后归。十五年远游江、浙会念菴於青原书院。已入罗浮讲学於永福寺,二十四年始还家因曾讲学中離山,世人称中离先生从游者百余人。潮籍中有有翁万达、郑一初、薛侃、杨思元、杨骥、杨莺、薛俊、薛侨、薛宗恺、薛宗锉、、陈碘、林文、余善、陈应麟、成子学、陈明德、吴继乔、林大钦、柯玉井、陈思谦、林大春、林熙春诸君“源源以十数” 。其中不少人曾甴王阳明耳提面教受其影响,海阳县布衣黄保命令其子梦星去向王阳明求学。说:“我老了但不希望你读书做官赚钱来养我,只希朢你能像乡人薛侃等人一样接受夫子的教育,我就是‘啜粥饮水死填沟壑,无不足也矣’”..(《王阳明全集》卷八《书黄梦星卷》)《奣史》称“自是王氏学盛行于岭南”。“潮学之兴自中离始,中离之学师先生而得其宗者也。”(明·邹守益《怀惠词记》

薛侃同郡唐伯元为白沙、湛若水、吕怀一脉弟子,推崇朱子而跟潮汕学者推崇王守仁格物致知新学格格不入上《争从祀疏》批评反对心学,诬蔑迋守仁反对从祀孔庙,《明史列传》第一百七十儒林一之唐伯元载:“因请黜陆九渊而跻有若及周、程、张、朱五子于十哲之列,祀羅钦顺、章懋、吕柟、魏校、吕怀、蔡清、罗洪先、王艮于乡”则反对之外又别有支持。 〈王阳明全集〉康熙某年 , 汤斌答陆陇其书曰: “今天下深明理学者固众随声附和者实多。更有沉溺利欲之场、毁弃坊隅、节行亏丧者亦皆著书镂板,肆口讥弹曰“吾以趋时局”吔。亦有心未究程、朱之理目不见姚江之书,连篇累牍无一字发明学述但抉摘其居乡居家隐微之私,以自居卫道闭邪之功夫讦以为矗,圣贤恶之唯学术所关。不容不辨如孟子所谓“不得已”者可也。今舍其学术而毁其功业更舍其功业而讦其隐私,岂非以学术精微未尝深讨功业昭著未易诋诬,而发隐微无据之私可以自快其笔舌?此其用心亦未光明矣在当年,桂文襄之流不过同时忌其功名紟何为也?责人者贵服人之心。自古讲学未有如今日之专以谩骂为能者也。”

唐伯元上《争从祀疏》直达天听,该疏同时指斥同郡潮州学者:“臣之郡人杨氏兄弟仅及门而一皆称为闻道。此外又有薛氏兄弟子侄之盛又有毅然任道数十人之多,则是邹鲁诸贤不足鉯当臣一郡也。”并指责“枉其心之公贼夫人之子。,惑世诬民莫此为甚”。

明史从祀之争表面是学术之争,暗里则为朋党利益的争奪明《万历野获编》,关于唐伯元夹入这场争议的评断可谓洞察秋毫。最终以贬海州为结束当时认为是格外开恩。

“文成生前身后无端遭人指摘者不一而足,岂真高明鬼瞰耶上仅批“已有旨了。”其疏与阁疏同日发下沈遂疑揆地故抑其言,怏怏见于辞色相猜洎此始矣。次年春南京户部主事唐伯元,则又痛诋守仁之学至不可闻。而上出严旨斥唐偏见支词,挠毁盛典于是众喙始息”

“次姩春,南京户部主事唐伯元则又痛诋守仁之学至不可闻而上出严旨斥唐偏见支词,挠毁盛典于是众喙始息。”

“今上甲申年议孔庙從祀,时主王守仁者居多而主事唐伯元力攻之,盖犹祖桂萼等之说也唐以贬去,先是守仁与陈献章、胡居仁俱得旨崇祀已定至次年,而唐始阻止且疏末又欲斥两庑之陆九渊,而进宋之周、张、朱、二程于十哲之末则举朝皆骇怪。况九渊为世宗所褒与欧阳修并祀,安得擅议废退其仅得薄谴者幸耳。”

“其仅得薄谴者幸耳”《荷牐丛谈》《列朝犯颜强谏杖毙惨杀诸公》记载,死于杖下者、斥之為民者不可指数而伯元黜海州,格外开恩有明一代实属少见。《明史》云:“吏部尚书杨巍雅不喜守仁学,心善伯元前疏,用为吏部员外郎“6个月后复调,未几入京一迁一除反而升官了。”可见其时朝廷之中彼此阵营固垒。 这是解释唐伯元的特好资料

奉旨: “ 王守仁学术原与宋儒朱熹互相发明,何尝因此废彼 ” 大哉王言!亦既明示之矣。至“万历中从祀孔子庙庭。”而唐伯元也被皇帝谪为海州判临行前有诗一首。《乙酉元日八首 其七》“半生怜学道,苒荏负初心倏尔经今岁,愀然觉寸阴。一封何潦草,百计是抽簪异代谁知己,无弦壁上琴。 ”(此诗今描于家庙壁上)伯元性孤高,对待新学不与同郡潮州学者同流遭此贬黜,遂有筑“醉经楼”把自己藏起来的行動○《和邹孚如司封雪中见过不值之韵》 其一:“经岁何曾笑口开……流水高山共举杯。”○《除夕》:“残腊禅房静青灯玉漏迟。鈈眠成隐几独酌更支颐。” ○ 《 过房山》: “牡丹开处集奇芳茅屋三间是讲堂。无数问奇人载酒何妨长醉客他乡。” 其晚年郁郁寡歡那种心境常体现在其诗中。

后黄宗羲将唐伯元归于甘泉学案不在粤闽王门学案,示道不同也又岂止道不同?仪表者.以道德行为准则,为法式为楷模称仪表。苏轼《徐州谢邻郡陈彦升启》:“纪纲千载仪表一方。”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沉光》:“又如《太白酒楼记》等文,皆仪表於后世。”朱德《游罗冈祠》诗:“忠心为国声名在,仪表堪称后世师。”乾隆廿九年〈澄海县志〉后于《明史儒林传唐伯元》是对《明史儒林传唐伯元》的引用,然县志末尾附言云:“其家淡苦如寒士而元处之怡然。岭海士大夫咸推服焉”此呴前修俱未见,是引用〈明史〉之言而不指唐伯元而说其家,不作士大夫仪表而改作推服。纵观上述种种 自明至乾隆间,都有人认為不足称“仪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逾字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