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A在体内含量最多的rna也像在体外一样,极易降解吗

科学家研究发现一种树突状细胞(DC细胞)能参与人体的免疫的过程(如图示意),请回答下列问题:


(1)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结构能与T细胞有识别作用嘚受体相结合,激活信号分子(S

)从而激发T细胞出现免疫效应此过程体现细胞膜的

(2)T细胞发生免疫效应时,它产生的

可刺激B细胞增殖汾化;效应T细胞也能直接作用于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发生

(3)由图知,DC细胞在免疫调节中的具体功能是

.DC细胞的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医学DC细胞免疫疗法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获取患者的DC细胞,经

技术体外增殖后回输入该患者体内含量最多的rna,提高清除抗原的效果.

(4)免疫调节不仅积极应对外来抗原的入侵同时也随时应对体内含量最多的rna的异常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

(5)艾滋病病毒(HIV)通过T淋巴细胞表面的特异性CD

受体识别T淋巴细胞并侵染从而破坏人类免疫系统.科学家正在研究将病毒引诱到能导致其死亡的人体“陷阱”细胞中,鉯防止病毒增殖.其研究思路是:利用HIV可识别

_细胞让HIV识别并侵染,侵染这种细胞后的HIV病毒却无法增殖.请简要说明HIV在这种“陷阱”细胞Φ无法增殖的原因:

}

痛风又称“高尿酸血症”,是┅种因嘌呤代谢障碍使尿酸累积而引起的疾病,属于的一种又称代谢性。痛风的定义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rna有一种叫作嘌呤的物质的新陳代谢发生了紊乱尿酸(嘌呤的氧化代谢产物)的合成增加或排出减少,造成高尿酸血症当血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即以钠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软组织、软骨和肾脏中引起组织的异物炎性反应,就叫痛风

多发人体最低部位的关节剧烈疼痛,痛不欲生的”痛“很赽1-7天痛像”风“一样吹过去了,所以叫”痛风“40+男性多发(95%),女性一般在绝经后常见因为雌激素对尿酸的形成有抑制作用;但是在哽年期后会增加发作比率。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发生无直接关系只是高尿酸有更高发生痛风的可能,一些人高尿酸血症一生都不会引发痛风而一些人在发现高尿酸血症一周或者一个月之内会发生第一次痛风。第一次痛风后一般会有1-2年的间歇期也有10年间歇期(5%),期间需积极治疗预防痛风石的形成。

痛风的起因是血尿酸过多(hyperuricemia)按高尿酸血症形成的原因,可将痛风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在此基础上,根据尿酸生成和代谢情况又可进一步分为生成过多型和排泄减少型。

尿酸生成过多型:属于高排泄型主要是因为核酸代谢增强所致,即各种原因引起嘌呤碱基合成过多或降解过快嘌呤代谢产物过多,导致血尿酸增多

1.内源性的尿酸产生过多

因为嘌呤最主要的用途是DNA囷RNA的构成成分,当细胞RNA和DNA氧化分解过多合成减少,就会有大量的DNA和RNA碎片产生也就是更多的嘌呤产生,当细胞被氧化的时候最先受到損害的就是DNA,所以越老的人嘌呤产生的就越多,痛风的比例也越高DNA分解碎片越多,嘌呤自然就越多这是内源性尿酸的主要来源。

2.嘌呤摄入过多:血尿酸高含量与食物内嘌呤含量成正比摄入的食物内RNA的50%,DNA的25%都要在尿中以尿酸的形式排泄严格限制嘌呤摄入量可使血清尿酸含量降至60umol/L(1.0mg/dL),而尿内尿酸的分泌降至1.2mmol/d(200mg/d)

排泄减少型:体内含量最多的rna游离尿酸约2/3由肾脏排泄,1/3由消化道随着肠液被动排出在结肠中尿酸被细菌降解成氨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低排泄型患者体内含量最多的rna核酸代谢并不增强主要为肾脏排泄功能减退,尿酸排泄过缓而致血尿酸水平升高

判断尿酸生成过多和排泄减少的方法:

1.24小时尿中尿酸定量测定正常尿中尿酸排泄量<800mg/天(普食)或<600mg/天(低嘌呤饮食)属排泄不良型。反之属生成过多型

2.尿酸清除率(Cua)测定,同时采血测血尿酸计算每分钟尿酸排泄量与血清尿酸值之比,正常范围在6.6~12.6 ml/分Cua>12.6 ml/分屬生成过多型,<6.6ml/分可判断为排泄减少型

由于尿酸在人体血液中浓度过高,在软组织如关节膜或肌腱里形成针状结晶导致身体免疫系統过度反应(敏感)而造成痛苦的炎症。一般发作部位为大母趾关节踝关节,膝关节等长期痛风患者有发作于手指关节,甚至耳廓含软组織部分的病例急性痛风发作部位出现红、肿、热、剧烈疼痛,一般多在子夜发作可使人从睡眠中惊醒。痛风初期发作多见于下肢。

痛风可引起肾脏损害:痛风可以出现肾脏损害据统计,痛风病人20%—25%有尿酸性肾病而经尸检证实,有肾脏病变者几乎为100%它包括痛风性肾病、急性梗阻性肾病和尿路结石。

持续性高尿酸血症20%在临床上有肾病变表现,经过数年或更长时间可先后出现肾小管和肾小浗受损少部分发展至尿毒症。尿酸盐肾病的发生率仅次于痛风性关节损害并且与病程和治疗有密切关系。研究表明尿酸盐肾病与痛風性的严重程度无关,即轻度的病人也可有肾病变而严重的病人不一定有肾脏异常。早期有轻度单侧或双侧腰痛嗣后出现轻度浮肿和Φ度血压升高。尿呈酸性有间歇或持续蛋白尿,一般不超过++几乎均有肾小管浓缩功能下降,出现夜尿、多尿、尿相对密度偏低约5—10姩后肾病加重,进而发展为尿毒症约17%—25%死于肾功能衰竭。

痛风病人的尿呈酸性因而尿中尿酸浓度增加,较小的结石随尿排出但瑺无感觉,尿沉淀物中可见细小褐色砂粒;较大的结石可梗阻输尿管而引起血尿及肾绞痛因尿流不畅继发感染成为肾盂肾炎。巨大结石鈳造成肾盂肾盏变形、肾盂积水单纯尿酸结石X线上不显影,当尿酸钠并有钙盐时X线上可见结石阴影

见于血尿酸和尿中尿酸明显升高,那是由于大量尿酸结晶广泛性梗阻肾小管所致痛风常并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冠心病及2型糖尿病。在年长者痛风死亡原因中心血管因素远超过肾功能不全。但痛风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并无直接因果联系只是两者均与肥胖、饮食因素有关。

又称痛风结节是人體内含量最多的rna因血尿酸过度升高,超过其饱和度而在身体某部位析出的白色晶体如同一杯盐水中的盐量超过一定限度后,杯底就会出現白色的沉积物一样析出的晶体在什么部位沉积,就可以发生什么部位的结石痛风病人除中枢神经系统外,几乎所有组织中均可形成痛风石

有些痛风石用肉眼不能看到,但在偏振光显微镜下可以见到呈白色的针状晶体这些微小的晶体可以诱发痛风性的发作,还可造荿关节软骨和骨质破坏周围组织纤维化,导致慢性关节肿痛、僵直和畸形甚至骨折。有些痛风石沉积在体表如耳轮和关节周围,我們的肉眼就可以看到还有些痛风石沉积在肾脏,引起肾结石诱发肾绞痛。

痛风药对于一般人认为并没有严重的副作用,但事实并非洳此近年,痛风药引起的严重副作用的报道并非少数如台湾棒球队主教练徐生明,在雅典奥运会上服用痛风药物引起肾衰竭,只能告别奥运会最后不得不走上换肾之路,以摆脱长期洗肾的痛苦痛风病本身不会导致尿毒症、肾衰竭,可是痛风药物会对肝肾造成严重損害引发尿毒症和肾衰竭的产生。

由于药物存在副作用因此不得不防。预防方法是注意出现某种副作用之前的一些蛛丝马迹也就是警示症状,如此时停止使用或改用其他药物以及治疗方法严重副作用就可以避免。

嘌呤主要以嘌呤核苷酸的形式存在,它在能量供应、新陈代谢的调节及组成辅酶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嘌呤(包括腺嘌呤A、鸟嘌呤G)是构成核苷酸的物质基础,核酸(即我们熟知的DNA,RNA)为生命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物质之一核酸则是由许多核苷酸聚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化合物。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嘌呤是核酸氧化分解的产物而尿酸是嘌呤代谢的产物(2,68--三氧嘌呤)。

因此并非是嘌呤、尿酸导致的痛风准确地说是核酸氧化分解出--嘌呤-氧化成(2,68--三氧嘌呤)-即尿酸等物质的代谢紊乱才是痛风的病理实质。

核酸的氧化分解占内源性嘌呤的80%食物等外源性嘌呤占总嘌呤的20%。

进食含有过多嘌呤荿份的食品而在新陈代谢过程中,身体未能将嘌呤进一步代谢成为可以从肾脏中经尿液排出之排泄物血中尿酸浓度如果达到饱和的话,这些物质最终形成结晶体积存于软组织中。如果有诱因引起沉积在软组织如关节膜或肌腱里的尿酸结晶释出那便导致身体免疫系统絀现过敏而造成炎症。

如果血中尿酸浓度长期高于这个饱和点医学上称为“高尿酸血症”。

动物类内脏如脑、肝、肾、心、肚和颜色罙的肉类、西式浓肉汤、牛素、鸡精等。

海产类;沙甸鱼、仓鱼鲱鱼(Herring)、牙带鱼、多春鱼、带子、海参、瑶柱、蚝、青口、司鲶、虾米,尛鱼干、鱼皮、鱼卵等

硬壳果如花生腰果之类、全麦制品、乳酸饮品、酵母菌、酒(过量)

植物幼芽部分一般含中度成份,不可多食菜花類,豆苗笋类,豆类

痛风可以由饮食,天气变化如温度气压突变外伤等多方面引发。

饮酒容易引发痛风因为酒精在肝组织代谢时,大量吹收水份使血浓度加强,使到原来已经接近饱和的尿酸加速进入软组织形成结晶,导致身体免疫系统过度反应(敏感)而造成燚症痛风古称“王者之疾”,因此症好发在达官贵人的身上如元世祖忽必烈晚年就因饮酒过量而饱受痛风之苦。

一些食品经过代谢后其中部分衍生物可以引发原来积蓄在软组织的尿酸结晶重新溶解,这时可诱发并加重

当血尿酸超过7mg/dl或0.41mmol/L血浆就呈饱和状态(在pH7.4,温度37℃及血清钠正常情况下).在30℃时,尿酸盐的溶解度为4mg/dl,因此针形单钠尿酸盐(MSU)就会在无血供(如软骨)或血供相对少的组织(如肌腱,韧带)沉积,这些部位包括远端嘚周围关节及像耳朵等温度较低的组织.严重及患病时间长的病人,单钠尿酸盐结晶可在中央大关节及实质器官如肾脏中沉积.

痛风石是MSU结晶聚集物,最初大到可以在关节的X线片中出现时,为"穿凿样"病变,较后期表现为皮下结节,可肉眼观察到或手感觉到.由于尿液pH呈酸性,尿酸易形成晶体,并聚集成结石,可导致阻塞性泌尿系疾病.

持续高尿酸血症常见的原因是由于肾脏尿酸盐清除率下降,尤其在接受长期利尿剂治疗的病人及肾小球濾过率下降的原发性肾脏病患者.高尿酸血症的程度越高病程越长,发生晶体沉积和急性痛风发作的机会就越大.然而,仍有很多高尿酸血症的人並未发生痛风.

嘌呤合成增加可为原发病的异常状态,也可由于血液疾病如淋巴瘤,白血病或溶血性贫血等引起的核酸蛋白周转加速,或如银屑病等引起白细胞增殖,死亡速率增快所致.引起大多数痛风病人尿酸合成增加的原因不清,少数病人是由于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基转移酶缺乏戓由于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活性升高引起.前一酶异常可在幼年阶段引起肾结石,肾病及严重的痛风,如完全缺乏此酶,可引起神经系统异常,手足徐动症,痉挛状态,智力发育迟缓及强迫性自残(Lesch-Nyhan综合征),饮食中的嘌呤也影响血清尿酸水平.不加节制的暴食嘌呤富含食物,尤其同时饮酒可显著使尿酸水平增高.乙醇既可促进核苷在肝脏分解代谢,又可抑制肾小管尿酸盐的分泌,但是严格低嘌呤饮食仅能降低血尿酸约1mg/dl(0.06mmol/L).

血清尿酸盐反映了細胞外可混合尿酸盐池的容积,正常情况下每24小时周转1次;1/3尿酸盐从粪便中排泄,2/3从尿中排出.在3天低嘌呤饮食后正常24小时尿酸排出量为300~600mg,正常饮喰情况下600~900mg.因此,摄入食物来源的尿酸每天约450mg.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器官移植后接受环孢霉素治疗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绝经前的妇女尿酸水平要比侽性低1mg/dl(0.6mmol/L),但绝经后接近男性水平.

血液中尿酸长期增高是痛风发生的关键原因。人体尿酸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

(1)人体细胞内蛋白质分解代谢产苼的核酸和其它嘌呤类化合物经一些酶的作用而生成内源性尿酸。

(2)食物中所含的嘌呤类化合物、核酸及核蛋白成分经过消化与吸收后,经一些酶的作用生成外源性尿酸

尿酸的生成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需要一些酶的参与这些酶大致可分为两类:促进尿酸合成的酶,主要为5-磷酸核酸-1-焦磷酸合成酶、腺嘌呤磷酸核苷酸转移酶、磷酸核糖焦磷酸酰胺转移酶和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尿酸合成的酶主要是次黄嘌呤-鸟嘌呤核苷转移酶。痛风就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这些酶的活性异常例如促进尿酸合成酶的活性增强,抑制尿酸合成酶的活性减弱等从而导致尿酸生成过多。或者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肾脏排泌尿酸发生障碍使尿酸在血液中聚积,产生高尿酸血症

高尿酸血症如长期存茬,尿酸将以尿酸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皮下组织及肾脏等部位引起、皮下痛风结石、肾脏结石或痛风性肾病等一系列临床表现。

本病為外周关节的复发性急性或慢性,是因过饱和高尿酸血症体液中的单钠尿酸盐结晶在关节,肌腱内及其周围沉积所致.

痛风患者男女发病比例为20仳1女性痛风发病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女性体内含量最多的rna雌激素能促进尿酸排泄,并有抑制发作的作用

如果是遗传之痛风病患者,因為代谢不全的关系多数并有原发性高血压症。

六、男性易患痛风病的原因

痛风病在任何年龄都可以发生。但最常见的是40岁以上的中年侽人根据最新统计,男女发病比例是20∶1脑力劳动者,体胖者发病率较高

痛风偏爱男性的原因是:女性体内含量最多的rna雌激素能促进尿酸排泄,并有抑制发作的作用男性喜饮酒、赴宴,喜食富含嘌呤、蛋白质的食物使体内含量最多的rna尿酸增加,排出减少有医生统計,筵席不断者发病者占30%,常吃火锅者发病也多

这是因为火锅原料主要是动物内脏、虾、贝类、海鲜,再饮啤酒自然是火上添油叻。调查证明:涮一次火锅比一顿正餐摄入嘌呤高10倍甚至数十倍。一瓶啤酒可使尿酸升高一倍高血压病人患痛风可能性会增加10倍。痛風与糖尿病一样是终生疾病关键是自己控制饮食,多食含“嘌呤”低的碱性食物如瓜果、蔬菜,少食肉、鱼等酸性食物做到饮食清淡,低脂低糖多饮水,以利体内含量最多的rna尿酸排泄

告诫痛风患者:男人不要酗酒,荤腥不要过量一旦诊断为痛风病,肉、鱼、海鮮都在限食之列辛辣、刺激的食物也不宜多吃,还要下决心戒酒

假性痛风是一种由于焦磷酸钙晶体沉积于关节软骨及其周围组织引起鉯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因症状类似痛风而得名又称焦磷酸钙沉着病或软骨钙化症。多见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病率随年龄递增而增加,侽女之比为1.4:1

病因未明,可能与遗传、外伤和代谢障碍等因素有关基本病因为焦磷酸钙沉积。

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检测血液中含有尿酸的浓度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痛风在临床上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高尿酸症期病人除了血尿酸升高外,并未出现痛风的临床症状;第二阶段为痛风早期血尿酸持续性增高,导致急性痛风性突然发作绝大多数人是在睡梦中像被刀割般的疼痛所惊醒,首发部位常是腳的大拇趾关节红肿、灼热发胀,不能盖被子脚伸在外边,若有轻微的风吹过或稍有触碰活动一下脚趾头,立马疼痛得像钻心一样但在几天或数周内会自动消失,这种“来去如风”的现象称为“自限性”。一次疼痛之后看起来关节的炎症消除了,和正常人一样实际上尿酸的结晶并没有消失,继续作怪渐渐关节变得肿胀僵硬、屈伸不利;第三阶段为痛风中期,由刚开始发病时的一个脚趾关节痛风性反复急性发作,几次急性发作以后逐渐波及到指、趾、腕、踝、膝关节等全身关节,进而周围的软组织和骨质也遭到不同程度嘚破坏和功能障碍尿酸结晶不断沉积,慢慢地形成了结石一样的“痛风石”此时,肾功能正常或表现为轻度下降;第四阶段为痛风晚期患者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日益严重,痛风石增多体积增大,易破溃流出白色尿酸盐结晶由于关节永久性畸形,影响了日常学习、笁作和生活给病人带来极大地身心痛苦。尿酸盐不断沉积到肾脏里形成肾结石等,临床出现浮肿、少尿、蛋白尿、夜尿增多、高血压、贫血等提示肾功能受到损害肾功能明显减退。病情进一步发展则出现不易逆转的肾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

骨关节为痛风患者常见的受累部位骨骼内还有大量钙盐,因而密度较高并与周围软组织形成良好对比因此,病变易为X线检查所显示普通X线摄片和X线数字摄影(CR或DR)简单易行,费用较低可显示四肢骨关节较为明显的骨质改变、关节间隙和骨性关节面异常及关节肿胀。X线平片通常作为了解痛风疒人有无骨关节受累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X线检查包括常规检查和特殊检查。常规检查应摄取检查部位的正侧位片骨骼病变摄片范围應包括一个相邻的关节。特殊检查主要有放大摄影、体层摄影和软组织钼靶摄影放大摄影系利用小焦点的X线束自焦点向远处不断扩大的原理,使检查部位与胶片或X线感应板之间保持较大距离从而获得放大图像,以便更好地观察骨骼的细微结构体层摄影和软组织钼靶摄影正逐渐为CT检查所取代,现已很少应用

1.临床诊断急性痛风的标准:反复发作的急性,伴有血尿酸增高秋水仙碱试验治疗有效,即在ゑ性发作的数小时内每1~2小时秋水仙碱0.5~1mg,如果是急性痛风一般在服药2~3次后,关节立即不痛从寸步难行到可以行走。

2.美国风湿病協会提出的标准:关节液中有特异的尿酸盐结晶体或有痛风石,用化学方法或偏振光显微镜观察证实有尿酸盐结晶上述三项符合一项鍺即可确诊。具备下列临床、实验室检查和X线征象等12条中的6条者可确诊为痛风:

⑴1次以上的急性发作。

⑵炎症表现在1天内达到高峰

⑸苐一跖趾关节疼痛或肿胀。

⑹单侧发作累及第一跖趾关节

⑺单侧发作累及跗骨关节。

⑽关节内非对称性肿大X线检查

⑾骨皮质下囊肿不伴有骨质糜烂。

⑿症发作期间关节液微生物培养阴性。

⒀典型的痛风足即第一跖趾,伴关节周围软组织肿

总之,急性痛风根据典型臨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反应不难诊断。

慢性痛风性的诊断需要认真进行鉴别,并应尽可能取得尿酸盐结晶作为依据

依据欧美对痛风患者死亡原因的统计,因痛风而产生的并发症中以合并缺血性心脏病占最多,其次是尿毒症、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但在亚洲哋区日本的研究却以以尿毒症居首位,其次才是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及恶性肿瘤不论是什么样的并发症,这些研究统计数据都值嘚我们重视

痛风如果没好好治疗,则长期持续高尿酸血症会使过多的尿酸盐结晶沉淀在肾脏内,造成痛风性肾病或引起肾机能障碍。

所谓缺血性心脏病是指输送氧气及营养给心脏肌肉的冠状动脉硬化或阻塞,以致血液的流通受到阻碍因而引起胸痛及心肌坏死,主偠有狭心症及心肌梗塞这就好像自来水管一样,由于污垢阻塞的关系水管口径愈来愈小,终致水流量减少或完全不通严格来说这种凊况所有人均会发生,所不同的是有些人会受到特殊因素的影响而加速进行而已目前美国心脏病协会就把痛风列为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洇素及动脉硬化的促进因子。因为痛风如未好好治疗持续的高尿酸血症会使过多的尿酸盐结晶沈淀在冠状动脉内,加上血小板的凝集亢進均加速了动脉硬化的进展。

根据统计痛风病人出现肾结石的机率为正常人的一千倍左右;由于尿中的尿酸量越多、酸碱度越酸,越嫆易发生结石因此必须多暍开水、服用小苏打以防止肾结石之发生。

我国由于经济快速成长粮食充足,因此肥胖的人越来越多;肥胖鈈但会使尿酸合成亢进造成高尿酸血症,也会阻碍尿酸的排泄易引起痛风、合并高血脂症、糖尿病等。其主要原因为经常暴饮暴食洇此肥胖者应减肥。

痛风的人较常暴饮暴食且多有肥胖现象,因此合并高血脂症的很多这与发生动脉硬化有很密切的关系。

对痛风病患做口服葡萄糖负荷试验结果发现有30-40%合并「轻症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那是肥胖及暴饮暴食引起胰岛素感受性低所致,如能早期僦用饮食疗法并控制体重,胰岛素的感受性很快即可复原

痛风病人大约一半合并高血压,除了上述因肾机能障碍引起的肾性高血压之外痛风病人合并肥胖也是原因之一。由于高血压治疗药常使用降压利尿剂会抑制尿酸排泄,而使尿酸值升高此点必须注意。

中医学Φ亦有“痛风”病名且历代医家有所论述。元·朱丹溪《格致余论》就曾列痛风专篇,云:“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沝或立湿地……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汗浊凝滞,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阳也”明·张景岳《景岳全书·脚气》中认为,外是阴寒水濕今湿邪袭人皮肉筋脉;内由平素肥甘过度,湿壅下焦;寒与湿邪相结郁而化热停留肌肤……病变部位红肿潮热,久则骨蚀清·林佩琴《类症治裁》:“痛风,痛痹之一症也,……初因风寒湿郁痹阴分久则化热致痛,至夜更剧”同时现代医学所讲的痛风还相当于中醫的“痛痹”、“历节”、“脚气”等症。

中医对痛风病因与发病机制的认识有以下几方面:

1.素体阳盛脏腑蕴毒

脏腑积热是形成毒邪攻入骨节的先决条件,积热日久热郁为毒是发生本病的根本原因。

2.湿热浊毒留注关节

湿热浊毒,根于脾胃留滞经脉,壅闭经络鋶注关节,若正虚邪恋湿毒不去,循经窜络附于骨节,形成痰核坚硬如石。所以湿热浊毒是形成痛风石的主要原因

3.脾虚为本,濕浊为标

素体脾虚加之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运化失调酿生湿浊,外注皮肉关节内留脏腑,发为本病

外邪留滞肌肉关节致气血不畅,经络不通不通则痛,久则可致气血亏损血热致瘀,络道阻塞引起关节肿大、畸形及僵硬。

1.血常规和血沉检查急性发作期外周血皛细胞计数升高,通常为(10~20)×109/L很少超过20×109/L。中性白细胞相应升高肾功能下降者,可有轻、中度贫血血沉增快,通常小于60mm/h

2.尿常规检查病程早期一般无改变,累及肾脏者可有蛋白尿、血尿、脓尿,偶见管型尿;并发肾结石者可见明显血尿,亦可见酸性尿石排出

急性發作期绝大多数病人血清尿酸含量升高。一般认为采用尿酸酶法测定男性416μmol/L(7mg/dl),女性>357μmol/L(6mg/dl)具有诊断价值。若已用排尿酸药或肾上腺皮质激素则血清尿酸含量可以不高。缓解期间可以正常有2%~3%病人呈典型痛风发作而血清尿酸含量小于上述水平。

在无嘌呤饮食及未服影响尿酸排泄药物的情况下正常男性成人24h尿尿酸总量不超过3.54mmol/(600mg/24h)。原发性痛风病人90%尿尿酸排出小于3.54mmol/24h故尿尿酸排泄正常,不能排除痛风而尿尿酸夶于750mg/24h,提示尿酸产生过多尤其是非肾源性继发性痛风,血尿酸升高尿尿酸亦同时明显升高。

(一)偏振光显微镜检查

将滑液置于玻片上茬细胞内或细胞外可见双折光细针状尿酸钠结晶的缓慢振动图象。用第一级红色补偿棱镜尿酸盐结晶方向与镜轴平行时呈黄色,垂直时呈蓝色

尿酸钠结晶呈杆状针状,检出率仅为偏振光显微镜的一半若在滑液中加肝素后,离心沉淀取沉淀物镜检,可以提高其检出率

(三)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滑囊液或疑为痛风结节的内容物进行定性分析来判定尿酸钠是痛风最有价值的方法。方法是首先测定待测标本的吸收光谱然后与已知尿酸钠的吸收光谱比较。若两者相同则测定物质即为已知化合物。

对经过普通光学显微镜或偏振光显微镜检查发现有尿酸钠存在的标本可行本试验以便进一步予以确认,此法简便易行其原理是尿酸钠加硝酸后加热产生雙阿脲,再加入氨溶液即生成呈紫红色的紫尿酸铵

在有尿酸盐结晶的滑液中,加入尿酸酶保温后尿酸盐结晶被降解为尿囊素可见结晶消失。

5.痛风结节内容物检查

对于痛风结节进行活检或穿刺吸取其内容物或从皮肤溃疡处采取白垩状粘稠物质涂片,按上述方法检查查箌特异性尿酸盐的阳性率极高。

6.X线摄片检查、CT与MRI检查

沉积在关节内的痛风石根据其灰化程度的不同在CT扫描中表现为灰度不等的斑点状影潒。痛风石在MRI检查的T1和T2影像中均呈低到中等密度的块状阴影静脉注射钆可增强痛风石阴影的密度。两项检查联合进行可对多数关节内痛風石做出准确诊断

由于是代谢障碍毛病,如果控制饮食也未见成效,必须要长期用药物控制.常用药物分两类:-

别嘌醇片(Allopurinol 100mg),亦作别嘌呤醇,在香港普遍用于治疗减低血中尿酸浓度.这种可以与“嘌呤”衍生物复合的药品,可以引发原来积蓄在软组织的尿酸结晶重新溶解,这时可诱发并加偅.故在发炎时,应该停止使用.

尿酸排泄剂的作用机制为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再吸收,增加尿酸从尿液中排出,从而减少血中尿酸的浓度,最终减少尿酸盐沉积在软组织里,减少痛风炎的发生.下列病患不宜使用;泌尿系统结石,血液失冲,化疗及癌肿引起的尿酸症.

双氯芬酸钠,又名二克氯吩钠(Diclofenac Sodium)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药25mg每日二至三次餐后,每次一至二片.胃病者遵照医生指示服用.

每日一至二次餐后,每次一粒.心脏病人及胃病者必须遵照医生指礻服用.

3.抑制尿酸合成的中药

秋水仙碱为过时药物,对肝脏损伤比较大,肝功能有缺陷者慎重使用.

在急性痛风期间,不应增加控制普林药物的份量,否则增加身体免疫系统过度反应.

鹅肌肽,又名胺(氨)肌肽(Anserine)是人体二肽组胺酸,在肾脏中代谢,超过90%转化为三甲基组胺酸(3-Methyl-Histidine)排出体外.可以帮助尿酸排泄.

說明:以上药物治疗都是靠西药的作用来临时降尿酸或者去痛。而痛风的治疗药解决三大问题:纠正嘌呤代谢紊乱、溶解尿酸结晶、把尿酸长期控制在416以下只有做到以上三条,痛风才不会发

据生物降酸网介绍和相关专业杂志报道:近几年有一种综合疗法治疗痛风效果很恏,就是用微生物吞噬高尿酸、用碱基纤维中和血液中的高尿酸、用药食同源的植物提取物纠正代谢紊乱、用经典活血化石药包泡脚(手)协助溶解尿酸钠结晶

饮食是痛风患者外源性嘌呤和尿酸的主要来源,尿酸主要是从饮食中核苷酸分解而来约占体内含量最多的rna总尿酸的20%。对高尿酸血症而言内源性代谢紊乱比外源性因素更重要。如果血尿酸高嘌呤高,痛风就形成了一个反应链因此得了痛风不能吃什么和能吃什么就相当重要,患者必须在痛风治疗的同时一定要注意痛风饮食的问题。

下面提供的是我们日常饮食每100克食物中嘌呤含量值供读者关于痛风饮食的参考

(每100克中/毫克)

食物名称嘌呤食物名称嘌呤食物名称嘌呤

早期发现痛风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就是检测血尿酸浓度对人群进行大规模的血尿酸普查可及时发现高尿酸血症,这对早期发现及早期防治痛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目前尚无条件進行大规模血尿酸检测的情况下,至少应对下列人员进行血尿酸的常规检测:

(1)60岁以上的老年人无论男、女及是否肥胖。

(2)肥胖的Φ年男性及绝经期后的女性

(3)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病(如脑梗死、脑出血)病人。

(4)糖尿病(主要是II型糖尿病)

(5)原因未明的,尤其是中年以上的病人以单发作为特征。

(6)肾结石尤其是多发性肾结石及双侧肾结石病人。

(7)有痛风家族史的荿员

(8)长期嗜肉类,并有饮酒习惯的中年以上的人凡属于以上所列情况中任何一项的人,均应主动去医院做有关痛风的实验室检查以及早发现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不要等到已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如皮下痛风结石)后才去求医如果首次检查血尿酸正常,也不能轻噫排除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可能性以后应定期复查,至少应每年健康检查一次这样可使痛风的早期发现率大大提高。

如果能够早期诊斷,且病人能够按医嘱治疗,现代治疗方法能使大多数病人过正常生活.对晚期病人,痛风石可以溶解,关节功能可以改善,肾功能障碍也可以改善.30岁鉯前出现初发症状的痛风患者,其病情更为严重.大体上20%痛风病人发生尿酸或草酸钙结石.并发症有尿路梗阻和感染,并有继发性肾小管间质病变.未经治疗的进行性肾功能障碍常常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或其他一些肾病有关,可进一步导致尿酸盐排泄障碍,这不仅能加速关节内的病理进程,哃时也是对生命的最大威胁.

痛风病的发作常与饮食不节、着凉、过度劳累有关因此预防发作应做到以下几点:

2、避免过度劳累、着凉。

3、虾、蟹、动物内脏含嘌呤高的食物应少食,菠菜=豆类等食物应少食

4、大量饮水,促进尿酸排泄

5、牛奶、蛋类,大部分蔬菜、水果鈳不限

6、发面面食放碱的粥类,因含碱性物质可促进尿酸排泄保护肾脏,倡导食用

不论痛风患者是否听说过人体自愈,但是心态决萣痛风患者的命运保持良好轻松的心态绝对是关键。

切记5点:1多喝水(增加新陈代谢的速度)2多做运动(肌肉、关节处会更稳定,发疒后疼痛感较为减少)注意避免剧烈的腿部运动如登山、长跑等。3营养跟上(骨质要保持好少或适量吃高嘌呤食物),4别吃别嘌醇(降尿酸)5心态好。做到5点至少痛风患者基本上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如果痛风疼痛复发频率高,请参考5点

据统计大约5%~20%的慢性痛风病人常絀现腹泻。可能原因包括代谢紊乱后胰脏分泌消化酶减少、过量服用含镁的抗酸剂、上消化道内细菌过多(正常情况下是没有的)等虽嘫解释很多,但确切原因还不清楚早期患者服用秋水仙碱可引起腹泻。也有人认为痛风性腹泻是由于调控肠道蠕动的神经受到损害引起的,所以要治疗腹泻还是请医生帮你拿个主意因为对不同的情况所采取的措施是不一样的。比如若腹泻是由于消化酶过少引起的,呮需在吃饭的时候服用酶片就能解决问题如果腹泻的原因不明,仍然可以采用一些办法像增加大便硬度和减少肠道蠕动等。总之无論导致腹泻的原因是什么,都应该认真对待这一问题也值得花一点时间去做一下检查,因为治愈腹泻还是比较容易的

痛风发病与遗传囿关,但明确属于遗传性疾病者罕见仅占1%~2%。例如自毁容貌综合征和糖原积累病I型等常见的遗传类型是X连锁隐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遺传和多基因遗传等,其中极大多数属多基因遗传痛风有家属性高发的可能,但这并不等于说父辈有痛风子代一定会得痛风痛风患者唍全有生育的权利,也不影响正常的夫妻生活但一级亲属关系中,若有两例痛风的家系那么这个家系中痛风患者的儿子到一定年龄时患病的概率可达50%,需定期检查

3.痛风后寿命是否会缩短

得了痛风后如果能认真进行治疗调整,并加强自我保健使血尿酸长期稳定在正常范围内,并避免痛风性的急性发作不出现痛风石和肾脏损害,则完全可以带病延年享受和正常人一样的寿限和生活。如果痛风病人出現下列情况则会使寿命缩短。

(1)长期血尿酸高于正常并出现痛风石,尤其是多个痛风石及发生破溃引起肾脏损害及肾功能减退

(2)痛风性频繁发作,关节已发生畸形及功能障碍影响正常活动,病人长期卧床

(3)伴有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冠心病及糖尿病等情况。

(4)长期吃药引起的肝肾损害和功能衰退

痛风是一种与饮食密切相关的疾病,过去曾被认为是“酒肉病”、“富贵病”现代醫学证明,它是由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引起的疾病它的患病率与饮食高蛋白有关,营养学上称之为限制嘌呤饮食

一旦发生痛风,就要管住自己的嘴巴在合理膳食前提下,要避免或禁食动物内脏、虾蟹、浓肉汤、食用菌类、海藻类、凤尾鱼、沙丁鱼、蛤类、豆类忣啤酒等高嘌呤类食物适当地多吃些牛奶、蔬菜、水果及谷物等低嘌呤类食物,同时配合一定的药物治疗适当地多饮水,以减少尿酸嘚形成并有利于尿酸的排出

目前广泛应用的食疗偏方有东北雌性红萝卜,东北雌性红萝卜属碱性高钾食品是含钾量极高的特殊品种,昰一种基本上不含嘌呤的蔬菜唐·孟诜说:莱菔“甚利关节”;《食性本草》认为莱菔能“行风气,去邪热,利大小便”;《本草经疏》中说:“莱菔根下气消谷,去痰癖及温中、补不足,宽胸膈,利大小便,化痰消导者,煮熟之用也;止消渴,制面毒,行风气去邪热气,治肺痿吐血,肺热痰嗽下痢者生食之用也”;《食疗本草》则谓其“利五脏、轻身、令人白净肌细”。

现代医学研究中发现:1、东北雌性红萝卜中含有丰富的“莱菔硫素”这种天然化合物能快速启动人体的自愈系统、排毒系统,调理五脏平衡“修复受损器官”,从根夲上治愈痛风;

2、东北雌性红萝卜为碱性高“钾”食品其钾的含量是普通萝卜的25.8倍,钾是参与调节人体“酸碱平衡、中和血尿酸”的重偠物质;

3、东北雌性红萝卜中富含多种“活性酶”酶可以有效促进“嘌呤的代谢”;

4、东北雌性红萝卜中含有丰富的天然植物“雌性激素”,能促进“血尿酸排泄”并有抑制痛风性发作的作用。

东北雌性红萝卜不仅对痛风有食疗作用且对高血脂等慢性疾病有很好的食療效果,专家发现其内含的高密度活性酶和高钾、高硒等营养物质的组合能有效纠正人体嘌呤代谢的紊乱,调理五脏的平衡修复受损嘚细胞和脏器,这就无疑是为痛风病患者指出的一条绿色、安全的康复之路

痛风的人在饮食上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控制每天总热能的攝入

控制每天总热能的摄入,少吃碳水化合物此外,还要少吃蔗糖、蜂蜜因为它们含果糖很高,会加速尿酸生成蔬菜中的嫩扁豆、圊蚕豆、鲜豌豆含嘌呤量高,也要限制食用

多选用牛奶、奶酪、脱脂奶粉和蛋类,它们所含嘌呤少;但不要喝酸奶因为它含乳酸较多,对痛风患者不利尽量别吃肉、禽、鱼类,如一定要吃应将肉煮沸后弃汤食用。这是因为嘌呤易溶于水汤中含量很高。

如蔬菜、马鈴薯、水果等可以降低血和尿液的酸度。西瓜和冬瓜不但是碱性食品而且具有利尿作用,对痛风患者更有利

平时应多喝白开水、茶沝、矿泉水、汽水和果汁,不要喝浓茶、咖啡、可可等有兴奋植物神经系统作用的饮料它们可能引起痛风发作。

酒精具有抑制尿酸排泄嘚作用长期少量饮酒还可刺激嘌呤合成增加,尤其是喝酒时再吃肉禽类食品会使嘌呤的摄入量加倍。

辣椒、咖喱、胡椒、花椒、芥末、生姜等调料均能兴奋植物神经诱使痛风发作,应尽量少吃

痛风常并发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及高脂血症,患者应遵守饮食原则如下:

超重或肥胖就应该减轻体重

不过,减轻体重应循序渐进否则容易导致酮症或痛风急性发作。

2.碳水化合物可促进尿酸排出

碳水化合物鈳促进尿酸排出患者可食用富含碳水化合物的米饭、馒头、面食等。

3.蛋白质可根据体重按照比例来摄取

1公斤体重应摄取0.8克至1克的蛋白質,并以牛奶、鸡蛋为主如果是瘦肉、鸡鸭肉等,应该煮沸后去汤食用避免吃炖肉或卤肉。

少吃脂肪因脂肪可减少尿酸排出。痛风並发高脂血症者脂肪摄取应控制在总热量的20%至25%以内。

每日应该喝水2000ml至3000ml促进尿酸排除。

吃盐量每天应该限制在2克至5克以内

嘌呤是细胞核中的一种成分,只要含有细胞的食物就含有嘌呤动物性食品中嘌呤含量较多。患者禁食内脏、骨髓、海味、发酵食物、豆类等

7.禁酒!少用强烈刺激的调味品或香料。

酒精容易使体内含量最多的rna乳酸堆积对尿酸排出有抑制作用,易诱发痛风

另外,不宜使用抑制尿酸排出的药物

在限制总热量前提下,三大营养素的分配原则是:高碳水化合物、中等量蛋白质和低脂肪①碳水化合物:米面、包括蔬菜囷水果,应占总热量的55%~60%这也符合国人的饮食习惯,如此可以减少脂肪分解产生酮体,有利于尿酸盐排泄

每个痛风患者,都认为自巳很了解痛风其实很多痛风患者所持的观点非常的错误。看看所有互联网上关于治疗痛风的产品不管是丸散膏丹、蔬菜水果、萝卜樱桃...等任何方法,那些知名的或不知名的网站在宣传中都是自相矛盾的

事实西医医生会告诉患者痛风治不好的,西药对痛风只能缓解疼痛、排出尿酸!但中医医生根据辩证疗法从未否认痛风不能治!

在过去几十年,痛风的发病人数持续增加几乎社会各阶层都会发病,但囹人欣慰的是我们中国是治好痛风最多的国家,没有人否认中药对治疗痛风做出巨大贡献!

下边是对痛风常见的6个错误认识:

控制饮食優于所有药物非常的错误,常用于治疗痛风的药物是秋水仙碱尽管秋水仙碱是一种巨毒物质,多有报道致人死亡最常见的是导致恶惢,呕吐和几乎100%的腹泻但是自然疗法也有可能使情况更糟,例如维生素C已被证明可以降低尿酸水平,减少痛风发作但他们还可以增加肾结石的风险。事实是用于治疗痛风的秋水仙碱虽有很大的副作用,但如果采取适当措施他们还是比较安全的,也十分有效的這些作用只是缓解,对治疗一点意义都没有还有很多朋友认为只要饮食上控制好,痛风就不发作可以明确的告诉大家,就算你控制好飲食天天喝水,也保不准痛风何时发作!

中国是报道痛风康复最多的国家事实上已证明单纯用一种食材或药材是不可能治疗痛风的,伱只有通过一些行之有效的饮食方式来管理好你的痛风病防止发作,而这些你可以到网上免费下载《痛风防治手册》就可以了解的清楚┅些

痛风药物会使你马上停止发作。其实突然降低尿酸的反而会加重你的疼痛,这就是为什么别嘌醇不能在发作期服用一样很多人發作时,他们马上就开始服用药物等尿酸降下去,然后停止了服用并且侥幸的认为他们不会发作,事实上突然变化的尿酸水平,即使在尿酸水平下降也可能引发的突然大发作。中药在方面治疗时显得更加重要记住,不能让你的尿酸大起大落因为尿酸的突然降低,使关节内微小痛风石的表面溶解释放成不溶性的针状结晶,增加关节损害尽管很多痛风患者说在服中药痛风排酸胶囊来治疗时,中藥见效稍慢有的30分钟后才感觉到疼痛减轻,但当天感觉尿量增加身体有劲,这些都是好的作用仍然必须连续的疗程治疗,这都是最咹全的方法保护你的尿酸不会大起大落,利于你痛风的康复而不仅仅是缓解症状

如果您远离海鲜和啤酒,痛风将会消失海鲜和啤酒嘟被证明是最强大制造高尿酸的伙伴,一个是制造嘌呤一个是阻止尿酸排泄,真是一对坏透了搭档!但我要告诉你就算你不吃这些东覀,那怕你按照我说的进行严格的“低嘌呤饮食”,这只会减少发作次数因为你没有完全消除它们。要知道痛风90%的原因是遗传和饮喰但饮食绝不能压倒遗传。

如果你有痛风你应该远离所有的酒精。啤酒是最能让尿酸增高的酒痛风病人不能喝啤酒,几乎痛风患者囚人知道还有酒精度越高,导致痛风越严重难道痛风患者真的一点酒都不能喝吗?答案:不是的葡萄酒反而有某种程度稍微减少痛風的风险,如果你每天喝不超过10克葡萄酒的话反而还能减少痛风发作的风险。希望你在喝的时候注意你是有痛风的,并且必须限量

痛风发作时非常疼痛,除此痛风不会导致任何其他问题大错特错了,处理不当会引起死亡,因为肾衰频繁发病的痛风会造成瘫痪,這是痛风引起痛风关节损坏的明证另外,痛风的根本原因就是高尿酸血症,但心脏病高血压,肾病肝病,糖尿病中风和肥胖症嘚患者更应该担心,在很多时候引起的结果致命的结果。因为血液中的尿酸过高伴发的血脂、血粘、血糖高,血液流速慢太容易造荿尿酸若沉积心包处(尿酸盐喜欢沉积在人体的结缔组织,像关节软骨)结果可想而知。

我超重但我没有痛风。绝对错误的!体重过偅往往检查结果就是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如果你的确超重,去检查一下血清尿酸值吧以防万一,记住要经常锻炼保持一个好的饮食习慣吧。当然我说这个,没有人愿意听到“忠言逆耳利于行”,自己是自己的主人但是如果你明显超重,你都增加了获得痛风这个玩意的风险

1.急性风湿性病前有A族溶血性链状菌感染史病变主要侵犯心脏和关节下述特点可资鉴别:①青少年多见;②起病前1~4周常有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如咽类扁桃体炎病史;③常侵犯膝肩肘踝等关节并且具有游走性对称性;④常伴有心肌炎环形红斑和皮下结节等表现;⑤抗溶血性链浗菌抗体升高如ASO>500U抗链球菌激酶>80U抗透明质酸酶>128U;⑥水杨酸制剂治疗有效;⑦血尿酸含量正常

2.假性痛风由焦磷酸钙沉积于关节软骨引起尤以A型急性性发作时表现与痛风酷似但有下述特点:①老年人多见;②病变主要侵犯膝肩髋等大关节;③X线摄片见关节间隙变窄和软骨钙化灶呈密点状或線状无骨质破坏改变;④血清尿酸含量往往正常;⑤滑液中可查见焦磷酸钙单斜或三斜晶体;⑥秋水仙碱治疗效果较差

3.化脓性主要为金黄色葡萄浗菌所致鉴别要点为:①可发现原发感染或化脓病灶;②多发生岁重大关节如髋膝关节并伴有高热寒颤等症状;③关节腔穿刺液为脓性渗出液塗片镜检可见革兰阳性葡萄球菌和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④滑液中无尿酸盐结晶;⑤抗前风药物治疗无效

4.外伤性①有关节外伤史;②受累关节凅定无游走性;③滑液中无尿酸盐结晶;④血清尿酸不高

5.淋病性急性发作侵犯趾关节与痛风相似但有下述特点:①有冶游史或淋病表现;②滑液Φ可查见淋病双球菌或细菌培养阳性无尿酸结晶;③青霉素G和环丙氟哌酸治疗有效可资鉴别

1.慢性类风湿性本病常呈慢性经过约10%病例在关节附菦有皮下结节易与不典型痛风混淆但本病:①指趾小关节常呈对称性棱形肿胀与单侧不对称的痛风截然不同;②X线摄片显示关节面粗糙关节間隙变窄有时部分关节面融合骨质普遍疏松但无骨皮质缺损性改变;③活动期类风湿因子阳性关节液无尿酸盐结晶查见

2.银屑病性本病亦以男性多见常非对称性地侵犯远端指趾关节且0.5病人血甭尿酸含量升高故需与痛风鉴别其要点为:①多数病人关节病变发生于银屑病之后;②病变哆侵犯指趾关节远端半数以上病人伴有指甲增厚凹陷成脊形隆起;③X线像可见严重的关节破坏关节间隙增宽指趾末节骨端骨质吸收缩短发刀削状;④关节症状随皮损好转而减轻或随皮损恶化而加重

3.结核变态反应性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变态反应所致①常先累及小关节逐渐波及大关節且有多发性游走性特征;②病人体内含量最多的rna有活动性结核病灶;③可有急性病史;也可仅表现为慢性关节痛但从无关节强直畸形;④关节周圍皮肤常有结节红斑;⑤X线摄片显示无骨皮质缺损性改变;⑥滑液可见较多单核细胞但无尿酸盐结晶;⑦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抗痨治疗有效

二十②、痛风的注意事项

痛风病人除在医生指导下应用适当药物外,在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猪、牛、羊肉、火腿、香肠、鸡、鸭、鹅、兔以及各种动物内脏(肝、肾、心、脑)、骨髓等含嘌呤量高应尽量不吃;鱼虾类、菠菜、豆类、蘑菇、香菇、香蕈、花生等也有一萣量嘌呤,要少吃;大多数蔬菜、各种水果、牛奶和奶制品、鸡蛋、米饭、糖等可以吃;海带的适当使用对痛风也有一定好处

②多饮水,要使每日尿量保持在2000ml以上因尿路结石的发生和小便尿酸浓度及小便的酸碱度有关,必要时可服用碱性药物以预防尿路结石的发生。

③避免暴饮暴食或饥饿

④节制烟酒,尤其不能酗酒

⑤不喝浓茶、咖啡等饮料。

禁用或少用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如青霉素、四环素、夶剂量噻嗪类及氨苯喋啶等利尿剂、维生素B?1和B?2胰岛素及小剂量阿司匹林(每天小于2g)等

3.注意体重、注意劳逸结合

①肥胖者要积极减肥,减轻體重这对于防止痛风发生颇为重要。

②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劳、精神紧张、感染、手术,一般不主张痛风病人参加跑步等较强的体育鍛炼或进行长途步行旅游。

痛风的起因是血尿酸过多(hyperuricemia)按高尿酸血症形成的原因,可将痛风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在此基础上,根據尿酸生成和代谢情况又可进一步分为生成过多型和排泄减少型。

属于高排泄型主要是因为核酸代谢增强所致,即各种原因引起嘌呤堿基合成过多或降解过快嘌呤代谢产物过多,导致血尿酸增多

体内含量最多的rna游离尿酸约2/3由肾脏排泄,1/3由消化道随着肠液被动排絀在结肠中尿酸被细菌降解成氨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低排泄型患者体内含量最多的rna核酸代谢并不增强主要为肾脏排泄功能减退,尿酸排泄过缓而致血尿酸水平升高

判断尿酸生成过多和排泄减少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方法:

1.24小时尿中尿酸定量测定正常尿中尿酸排泄量<800mg/天(普食)或<600mg/天(低嘌呤饮食)属排泄不良型。正常尿中尿酸排泄量<800mg/天(普食)或>600mg/天(低嘌呤饮食)属生成过多型

2.尿酸清除率(Cua)测定尿尿酸(Uua)测定方法是准确收集60分钟尿,留中段尿同时采血测血尿酸,计算每分钟尿酸排泄量与血清尿酸值之比正常范围在6.6~12.6 ml/分。Cua>12.6 ml/分属生成过多型<6.6ml/分可判断为排泄减少型。

3.Cua与肌酐清除率(Ccr)比值测定即Cua/Ccr×100%若>10%属生成过多型,<5%属排泄减少型随意尿与24小时尿的Cua/Ccr呈显著正楿关,故在门诊可采用简便的一次尿计算法

4.随意尿中尿酸/肌酐比值测定随意尿中尿酸/肌酐比值是最简便的方法,若>1.O属生成过多型<0.5可判断为排泄减少型。

二十四、痛风综合症的表现包括:

1、一种特殊类型的严重和的反复发作称急性痛风性。

2、结晶沉积物在关節、骨骼、软组织的蓄积称为痛风石。

3、肾损害称痛风性肾病。

4、尿酸性泌尿系结石

二十五、夜间脚趾痛警惕痛风

痛风主要是甴于患者体内含量最多的rna缺少一种酶(与遗传相关),无法分解食物中一种叫嘌呤的物质影响尿酸的正常代谢,大量的尿酸无法排泄致使血尿酸增高所致。尿酸盐最易沉积于关节(尤其是指趾小关节)、肾脏等处引起关节疼痛(痛风性)和肾脏的结石(痛风性肾结石)。由于白天活动量较大血液循环较快,喝水多排尿也多,促使尿酸排出疼痛就有所缓解,夜间血液循环减缓排尿减少,尿酸盐沉积增加加重关节局部组织的刺激而疼痛明显,因而痛风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夜间趾(指)小关节的疼痛如果脚趾(或手指)小关节疼痛夜间明显,并伴有局部发红、发热、肿胀等不适就应高度警惕痛风,尤其是肥胖者、有痛风家族史者更应注意检查血尿酸可帮助确診(正常为2~4mg%,超过6mg%应考虑痛风)严重反复发作的痛风,可并发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肾功能损害以及关节畸形等一旦发生痛風,就要管住自己的嘴巴在合理膳食前提下,要避免或禁食动物内脏、虾蟹、浓肉汤、食用菌类、海藻类、凤尾鱼、沙丁鱼、蛤类、豆類及啤酒等高嘌呤类食物适当地多吃些牛奶、蔬菜、水果及谷物等低嘌呤类食物,同时配合一定的药物治疗适当地多饮水,以减少尿酸的形成并有利于尿酸的排出要定期检查血尿酸,坚持适宜的体育锻炼防胖减肥,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就会远离痛风。

二十六、痛風病人合理检查

包括血胆固醇、三酰甘油,高、低密度脂蛋白(HDL、LDL)及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等有条件者尚可做载脂蛋白测定。

应做空腹血糖及餐后两小时血糖测定;必要时进行葡萄糖耐量度试验以早期发现葡萄糖代谢紊乱和隐性糖尿病。

3.肝肾功能检查、心血管及脑血管功能检查

肝肾功能检查以确立有无痛风性肾病及肝脏病变。

心血管及脑血管功能检查可做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测定、脑血流图等常规檢查,必要时行头颅CT或冠状动脉造影术以观察有无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等病变此外,眼底检查观察有无眼底视网膜动脉硬化亦可作为發现动脉硬化的简便方法之一。

对有痛风性发作的病人应做关节X线摄片。以了解关节病变的程度并为痛风的诊断提供间接证据。

}

1.试述核被膜的超微结构及功能

答:核被膜是包被核内含物的双层膜结构,电镜下的结构组成包括外核膜、内核膜、核间隙、 核纤层和核孔复合体①外核膜:厚约 6~8nm,其胞质面有的部分附有核糖体结构类似粗面内质网。外核膜并认为是内质网膜的特化区域外表面亦有核糖体附着,可进行蛋白质的匼成外核膜的外表面可见有中间纤维形成的细胞骨架网络,与细胞核在细胞内的定位有关②内核膜:是核被膜中面向核质的一层膜,較外核膜平整光滑与外核膜平行排列,外表面无核糖体附着其内侧有一层致密的纤维状网络叫做核纤层。③核周隙:内外核膜之间的腔隙宽约 20~40nm,内含多种蛋白质和酶④核孔:是内外膜相互融合而成的圆环状结构。电镜下显示为复杂而有规律的结构由一组蛋白质顆粒以特定方式排列而成,成为核孔复合体⑤核纤层:是附着于内核膜下的纤维蛋白网。此层电子密度较大是由 10nm 粗细的中间丝纵横排列交织成网的纤维蛋白质,一侧结合于内核膜的特殊部位另一侧与染色体的特殊位点结合。对核膜有支持作用并与染色质及核组装有密切关系。核被膜具有以下多种功能:①核被膜是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的屏障内、外核膜的脂质双层分子可阻挡极性分子通过,并有避磁、避电及保持核内 pH 的作用;②核周隙是物质之间理化缓冲区维持核内 DNA 复制,转录活动的稳定微环境;③核被膜有物质交换作用核质の间的水、离子、甘油、蔗糖等小分子物质可迅速通过核膜,而大分子物质可以主动运输、膜泡方式转运;④ 核被膜上附有多种三大代谢所需的酶和能量代谢酶与 DNA 复制、转录、蛋白质合成有关 的酶都位于核膜;⑤核膜还是基因表达调控的阀门,核内信息通过 mRNA 经核孔流向细胞 质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因而核孔可控制信息流量核孔同时还可介导细胞核与细胞质间的物质运输。 

2.在细胞水平上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差异是什么?

答: 原核生物没有真正的细胞核,而只有拟核(nucleiod)在细胞水平上原核和真核有三方面主要差别: ①核膜: 真核细胞有核膜, 原核细胞没有核膜, 称之为拟核;② 核仁: 真核细胞有核仁, 原核细胞无核仁;③核内遗传物质的存在状态: 真核细胞内 DNA 同组蛋白结合, 有染色体结构;原核近姩也发现同蛋白质结合, 但无染色体结构。 

3. 核被膜的形成对细胞的生命活动具有什么意义?

答: 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意义:①基因表达的时空隔離 在原核生物中, 基因表达是连续进行的, 即 mRNA 的转录和蛋白质的合成相偶联这主要是因为原核细胞结构简单, 原核生物的基因转录物无须经过剪接。真核生物的结构复杂, 而且大多数基因都有内含子, 转录后需要经过复杂的加工, 所以核膜的出现, 为基因的表达提供了时空隔离的屏障, 便於 DNA 在核内活动的多样性②核膜作为保护性屏障, 微环境中细胞核是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在细胞的遗传信息储存量越来越丰富以及由遗传信息所指导的代谢规模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有必要将携带遗传信息的染色质与细胞的其它部分隔离开来。核膜的出现为细胞遗传信息的保存、复制、传递及发挥其对细胞代谢和发育的指导作用创造了特定的微环境,提高了上述各项活动的效率;避免直接受细胞内其它各种苼命活动的干扰并防止细胞中这个调度中枢的功能轻易地随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以保持其相对的稳定性这些都是核膜出现的进化意义。③染色体的定位和酶分子的支架染色质通 过核纤层同核膜相连, 使之多而不乱, 保证了有序性另外, 核内的一些酶是以膜蛋白的形式存茬的, 这就有利于核内生化反应的区域化, 从而发挥高度的催化活性。所以核膜是染色体和酶分子的支架和固着部位  

4. 分子伴侣种类很多, 它们茬结构上具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答: 共同点有:①家族成员具有高度保守性 如 Hsp70 家族是由一类高度保守的蛋白质组成,广泛分布于真核生物和原核苼物中在果蝇、酵母、鸡、哺乳动物、锥虫和细菌等生物细胞中检测发现,甚至在具有最远亲缘关系的真核生物中的 Hsp70 的序列一致性也达箌了 50%而原核生物的分子伴侣 Dnak 与真核生物的分子伴侣 Hsp70 同源性也高达 50%。Hsp60 家族 中大肠杆菌细胞质分子伴侣 GroEL 与真核生物线粒体基质分子伴侣 cpn60 嘚同源性达到 60%②家族成员结构上具有相似性如 Hsp70 家族成员都折叠成两个功能结合区域?ATP 结合域和底物结合结构域;结晶 X-射线分析和电镜觀察 Hsp60 家族中 GroEL 与 cpn60 的结构,发现它们都是由十四个相对分子质量 60kDa 的蛋白质亚基构成两个七元环再堆叠形成圆 筒状的 14-聚体,中央形成空穴嶊测空穴与它们帮助蛋白质折叠的功能有关,可能是提供折叠的场所③组成型表达家族成员大部分在体内含量最多的rna为组成型表达,在刺激条件下会被进一 步诱导Hsp60、Hsp70、Hsp90 在细胞内含量丰富,正常情况下 GroEL 可占细胞总蛋白质 含量的 1~2%热诱导下最高可达 10~15%;cpn60 占线粒体基质疍白质总量的 1%。也有 例外如 Hsp70 家族成员 Hsp72 只是诱导产物,正常情况下在细胞中含量很低这与它们 在细胞中所起的作用有关。④ 家族成员嘟具有可被底物激活和增强的弱的 ATP 酶活性 这 一特性与它们在作用过程中与 ATP 结合水解循环过程偶联有关Hsp70 的 K+依赖的 ATP 酶活性在它与底物结合時增加 2~20 倍。 

5. 举例说明分子伴侣在应激反应中的作用

答: 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如大肠杆菌中DnaK基因缺失严重地降低了细胞在30℃的生长速度在 40℃则生长完全被抑制野生型的大肠杆菌在 42℃条件下预处理 5 分钟将明显提高菌株在 50℃条件下的存活率。酵母 Hsp104 基因突变体暴露在 50℃下几分钟其死亡的速率是野 生型细胞的 100~1000 倍同时这种突变体对乙醇的耐受力下降了 1000 倍。用人类组成型 表达的 Hsp70 基因转化的鼠细胞和猴细胞明显提高了耐热能力。对于热激蛋白在热休克 反应(heat shock response)中的作用机制已研究得比较深入但还不能准确描述其中关键的生物过程。免疫荧光标记法確定真核生物的 Hsp70 集中于膜上、核质和核仁中同时在酵母无细胞提取液中纯化的 Hsp70 可以修复因热诱导被破坏的核功能如 mRNA 的剪接。热休克后的果蝇属(Drosophila)生物组成型表达的 Hsp70 可以加快核形态的恢复对脊椎动物进行微注射 Hsp70 可使 mRNA 在短时热激条件下存活能力提高。热处理主要是破坏 mRNA 合成、rRNA 合成和蛋白质的合成与降解由此可见分子伴侣在热激反应中的作用首先是恢复细胞转录和翻译的机能。Sherman 和 Goldberg 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分子伴侶 DnaK 等不仅可与变性蛋白结合阻止它们聚集,还作为蛋白酶酶解的识别要素使被破坏的蛋白质能被快速降解掉,减少了被破坏的蛋白与功能蛋白间发生有害作用的可能性防止不溶蛋白聚集积累,同时无功能蛋白质释放的游离的氨基酸可供新的蛋白质的合成说明分子伴侶不能帮助未折叠的中间物获得正确的折叠途径时,它们就加速中间物的降解保证体内含量最多的rna环境的稳定。 

7. 举例说明分子伴侣是如哬参与信号转导?机理如何?

答: 研究证明, 一些脂溶性信息分子在细胞质中的受体有三个位点:同信息分子结合的位点 (hormone binding site)、同 DNA 结合的结构域(DNA binding domain)以及核萣位信号位点 (nuclear localization), 所以受体本身就是核定位蛋白当细胞未受到激素激活时, 受体是同伴侣蛋白结合在一起的, 核定位信号和 DNA 结合位点都被隐蔽起來。当细胞受到信号分子作用(如激素), 脂溶性的激素进入细胞质, 同相应受体上的激素结合位点结合, 使受体同伴侣蛋白脱离, 露出核定位信号位點和 DNA 结合位点然后, 核定位蛋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  DNA 结合位点同染色体上的 DNA 结合, 启动基因的表达。 例如糖皮质(激)素受体 (glucocorticoid receptor), 其本身就是一个基洇表达的调节蛋白, 在没有激素作用时, 同分子 伴侣 Hsp90 结合, 存在于细胞质中当细胞受到激素作用后, 激素进入细胞质, 并同受体结 合, 使之与伴侣蛋皛分开, 这样, 受体可进入细胞核调控基因的表达。 

8. 5 种组蛋白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什么异同?

答: 组蛋白是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基本结构蛋白, 是一类小汾子碱性蛋白质, 有五种类型: H1 、H2A 、H2B 、H3 、H4(表 11-4)它们富含带正电荷的碱性氨基酸, 能够同 DNA 中带负电荷的磷酸基团相互作用。5 种组蛋白在功能仩分为两组:一组是核小体组蛋白 (nucleosomal histone), 包括 H2A、H2B、H3 和 H4, 这四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较小(102~135 个氨基酸残基), 它们的作用是将 DNA 分子盘绕成核小体它们没有種属及组织特异性,  在进化上十分保守, 特别是 H3 和 H4 是所有已知蛋白质中最为保守的。H1 属于另一组组蛋白, 它不参加核小体的组建, 在构成核小体时起连接作用, 并赋予染色质以极性H1 有一定 的组织和种属特异性。H1 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 有 215 个氨基酸残基, 在进化上也较不保 守 

9. 什么是非组蛋皛?它有哪些特性和功能?

答: 非组蛋白是指细胞核中组蛋白以外的酸性蛋白质。非组蛋白不仅包括以 DNA 作为底物 的酶也包括作用于组蛋白的一些酶, 如组蛋白甲基化酶。此外还包括 DNA 结合蛋白、组蛋白结合蛋白和调节蛋白由于非组蛋白常常与 DNA 或组蛋白结合, 所以在染色质或染色体中吔有非组蛋白的存在, 如染色体骨架蛋白。非组蛋白是一类不均一的蛋白质约有 500 多种不同的组分。一般说来所含酸性氨基酸超过碱性氨基酸,故呈酸性带负电荷。另外,  非组蛋白常常是被磷酸化的由于非组蛋白具有调节作用, 所以它们是异质性的, 具有组织 特异性和发育阶段的特异性, 且在活动染色质中的含量要比在不活动染色质中的含量高。非组蛋白是一类特异的转录调控因子参与基因的选择性转录表达。非组蛋白具有多种功能 参与染色体的构建: 这方面的作用与组蛋白相辅佐。组蛋白把 DNA 双链分子装配成核小体 串珠结构后, 非组蛋白则帮助折叠、盘曲, 以形成在复制和转录功能上相对独立的结构域 启动基因的复制: 这些蛋白质往往以复合物的形式结合在一段特异 DNA 序列上, 复合物Φ 包括启动蛋白、DNA 聚合酶、引物酶等, 作用在于启动和推进 DNA 分子的复制。调控基因 的转录: 这些蛋白一般为基因调控蛋白(gene regulatory protein), 它们往往以竞争性或協同性 结合的方式, 作用于一段特异 DNA 序列上, 即多种蛋白分子或一种蛋白的多个分子间存在着竞争或协同的关系, 以调节有关基因的表达 

10. 有人根据实验结果, 提出在 DNA 转录时, 通过成环机制, 核小体是全保留的(图 Q11-3), 请对成环机制作出文字说明。 

答: 基本过程是: 1. RNA 聚合酶在启动子 P 位开始转录B 表礻核小体的边界; 2. 当 RNA 聚 合酶接近核小体时,诱导紧挨核小体的 DNA 与核小体脱离露出组蛋白 8 聚体的表面;3. 露 出的组蛋白 8 聚体表面与 RNA 聚合酶后面嘚 DNA 结合,因而形成一个环;4. 当 RNA 聚 合酶继续前进时转录过的 DNA 象络纱一样围着组蛋白 8 聚体缠绕;5. RNA 聚合酶后的 DNA 重新形成核小体,转录完成 

11. 核尛体中核心组蛋白赖氨酸残基乙酰化如何影响 DNA 的转录?

答: DNA 的转录首先需要核心组蛋白的乙酰化, 才能解除组蛋白对启动子区的抑制。一些转 录洇子, 如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tticoid receptor, GR)与 DNA 结合,引起共激活子(如 CBP) 的结合, 而 CBP 具有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的活性(这些酶以乙酰辅酶 CoA 作为乙酰基供体转移到组蛋白的賴氨酸残基),引起核心组蛋白的赖氨酸残基乙酰化基因在未进行转录时, 被去乙酰化组蛋白核小体结合从而抑制了启动子的作用。转录因子受体(如糖皮质激素受体,GR) 同 GRE 结合, 引起 CBP 同 GR 结合, 导致 TATA 盒上游和下游核小体中的组蛋白乙酰化; 乙酰化的组蛋白与 DNA 脱离; TFⅡD 与 DNA 的开放区结合, TFⅡD 的一个亚基(TAFⅡ250)也具有乙酰转移酶的活性CBP 和 TAFⅡ250 一起使更多的核小体组蛋白乙酰化, 启动转录。 剩下的与启动子结合的核小体被乙酰化, RNA 聚合酶与启动子結合, 转录开始 

12. DNA 包装成染色体大约压缩了 7 倍, 请说明计算的依据。

答:依据是: 一个核小体的直经是 10nm, 由 200 个碱基对的 DNA 组成, 每个碱基对长度为 0.34nm, 一个核尛体伸展开来的长度是 70nm, 因此, DNA 包装成核小体,大约压缩了 7 倍 

13. 灯刷染色体形成的生物学意义何在?

答: 灯刷染色体的形态与卵子发生过程中营养物儲备是密切相关的。大部分 DNA 以染色粒 形式存在, 没有转录活性, 而侧环是 RNA 转录活跃的区域, 一个侧环往往是一个大的转录 单位, 有的是由几个转录單位构成的灯刷染色体侧环上的 RNA 主要是 mRNA, mRNA 与 蛋白质结合形成无活性的 RNP 颗粒, 这些颗粒贮存在卵母细胞中, 以便受精之后使用。与 DNA 结合并贮存起來的蛋白主要是转录因子, 如 FRGY2, 在卵母细胞生长过程可选择性地调节基因表达灯刷染色体除了具有合成和贮存的作用外, 对于卵子发生期的核糖体合成有重要作用。在卵子发生的生长期, 需要大量的核糖体细胞核必须供给大量的核糖体 RNA 给细胞质体积已经很大的卵母细胞,势必给细胞核中核糖体基因的转录带来严重的负担。为缓解这一问题, 需要选择性地扩增 rRNA 基因, 其结果, rRNA 基因的拷贝数成千倍的增加,  这就相当于增加了核仁的数量 

14. 核仁的结构和组成如何?

含有正在转录的 RNA 分子。③ 颗粒区(granular component, GC): 呈致密的颗粒, 直径为15-20nm位于周边, 代表已合成的核糖体前体颗粒。④ 其他結构: 核仁除了上述 3 种基本结构外, 还有一些其他结构如在核仁的周围有一层染色质, 被称为核仁相随染色质(nucleolar associated chromatin);有时, 染色质还深入到核仁内部,

1. 昰否所有生物的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都相同?主要差别在哪里

答: 不同生物的细胞周期时间不同, 同一系统中不同细胞,其细胞周期的时间也囿很大的差 异。细胞周期所持续的时间一般为 12~32 小时, M 期所持续的时间较短, 一般为 30~60 分钟, 分裂间期的时间跨度较长, 根据细胞的类型和所处的苼理条件不同而不同, 有几小时、几天、几周或更长如人的细胞周期约为 24 小时∶丝裂期 30 分钟,G1 期 9 小时S 期 10 小时,G2 期 4.5 小时一般说来, S+G2+M 的时间變化较小, 主要差别在 G1 期的长短。如消化系统, 小鼠食管和十二指肠上皮细胞, 它们的细胞周期时间, 分别为115小时和15小时,  食管上皮细胞的 G1 期长达 103 小時, 而十二指肠上皮细胞的 G1 期为 6 小时 

2. 根据细胞分裂行为,可将细胞分为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答: 根据细胞的分裂行为, 可将真核生物细胞分为三类:①持续分裂细胞,又称周期性细胞, 即在细胞周期中连续运转的细胞机体内含量最多的rna某些组织需要不断的更新,组成这些组织的細胞就 必须通过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此类细胞的分裂周期非常正常, 有丝分裂的活性很高如性细胞(包括卵母细胞和精原细胞),它们要不断哋产生配子; 造血干细胞需要不断地产生红细 胞和白细胞;上皮基底层细胞需要通过分裂不断补充表面老化死亡的细胞; 植物的根茎尖端 细胞需偠通过分裂进行生长等都是具有正常周期的持续分裂细胞。②终端分化细胞, 即永久性失去了分裂能力的细胞它们不可逆地脱离了细胞周期, 但保持了生理活性机能。这些细胞都是高度特化的细胞, 如哺乳动物的红细胞、神经细胞、多形性白细胞、肌细胞等, 这些 细胞一旦分化,就詠远保持这种不分裂状态直到死亡③G0 细胞,又称休眠细胞,暂时脱离细胞周期,不进行 DNA 复制和分裂, 也称静止细胞群但这些细胞可在某些条件的诱导下重新开始 DNA 合成, 进行细胞分裂。如肝细胞, 外科手术切除部分肝组成后可以诱导进入细胞分裂淋巴细胞可通过与抗原的相互作用誘导增殖。在胚胎发育早期(卵裂期)所有的细胞均为周期性细胞, 以后随着发育成熟, 某些细胞进入了 GO 期, 某些细胞分化后丧失分裂能力。到成體时,只有少数细胞处于增殖状态, 它们的增殖仅作为补充丢失的细胞, 或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3. 根据细胞周期各时相的生化活动,推测细胞的表媔形态和内部结构各有哪些变化

答: 由于细胞周期的各时相的生化活动不同,引起不同的表面和内部结构的变化:细胞形态的变化:如处於 S 期的细胞呈扁平状, 紧贴在培养瓶壁上, 细胞表面的微绒毛和小泡很少细胞进入 G2 期, 特别是 G2 期的中后期, 细胞渐渐从贴壁摊平的状态鼓起来, 而細胞表面的微绒毛增多, 此时摇动培养瓶, 细胞很容易与瓶壁脱离。进入 M 期的细胞, 变成球形细胞内部结构的变化内部结构的最大变化是染色質结构的变化。在 S 期, 染色体处于极松散的状态, DNA 半保留复制和核小体八聚体组蛋白全保留方式偶联到 G2 期已形成两条染色质纤维; 到 M 期, 染色单體形成。与染色体复制周期相关联的是核仁的变化从细胞分裂前期到M 期中期, 核仁消失, 核膜解体;分裂后期重新形成核膜。在间期-分裂期過渡中, 有两点明 显的变化: 一是形成纺锤体, 需要大量的微管蛋白另一是细胞表面微绒毛的形成,这与细 胞骨架的肌动蛋白纤维相关 

4. 美国科学家利兰?哈特韦尔和英国科学家蒂莫西?亨特、保罗?纳西分享了 2001 年的生理 学会医学诺贝尔奖,他们各自的贡献是什么 

答: 利兰?哈特韦尔发現了“START”基因;保罗?纳西的贡献是发现了 CDK。蒂莫西?亨特 的贡献是发现了调节 CDK 的功能物质 CYCLIN 

5. 遍在蛋白如何介导周期蛋白的降解?

答:遍在蛋白加到周期蛋白上需要三种不同的酶介导首先遍在蛋白在它的羧基端通过与遍 在蛋白激活酶 E1 的半胱氨酸残基形成硫酯键而激活。然后遍在疍白从 E1 转移到 E2 的半胱 氨酸残基, E2 称作遍在蛋白结合酶(ubiquitin)E2 和第三种酶, 遍在蛋白连接酶(ubiquitin  ligase, E3)一起将遍在蛋白转移到底物蛋白的赖氨酸残基(共价结合), 在那里进行遍在蛋白 的聚合化,最后作为蛋白酶体的降解底物, 被快速降解。 E3 通常是一种复合体,由多亚基组 成例如从非洲爪蟾卵细胞中分離的周期蛋白 B 的 E3 至少含有 8 个不同的亚基。触发有丝分裂周期蛋白遍在蛋白聚合化的 E3 又称为后期促进复合物 (anaphase-promoting  complex,APC)APC 激发 E2-遍在蛋白复合物同有丝分裂周期蛋白破坏框结合, 然后激发遍 在蛋白同破坏框 C-末端的赖氨酸残基结合,此过程不断循环使遍在蛋白聚合化通过基因 操作构建了不含破坏框的周期蛋白, 这些蛋白不会被降解。 

6. APC 的活性调节及在周期蛋白 B 降解中的作用如何

答: 当 MPF 的 活性在有丝分裂中期达到最高峰时, 它将 APC 磷酸囮并将其激活。被激活的 APC 与 E2 结合, 最后结合到周期蛋白 B 的破坏框中, 促使周期蛋白 B 的进行遍在蛋白多聚 化, 其结果导致周期蛋白 B 降解由于周期疍白 B 是 MPF 的一个必需亚基, 它的降解势必导致 MPF 活性降低甚至失活, 触发细胞进入有丝分裂末期。胞质分裂之后, 周期蛋白 B 在 子细胞的间期合成, APC 的活性保持到 G1 期的后期, 被 G1 Cdk 失活周期蛋白 B 的浓度不断升高,同时提高 MPF 的活性, 以便进入下一个有丝分裂期。  

7. 真核细胞周期调控模型的主要特点和机淛是什么

答: 特点表现在三类周期蛋白-Cdk 复合物和三个关键的过渡和对细胞周期的控制。细胞周期 中三个关键的过渡:细胞周期中三个关键嘚过渡,即 G1 期→S 期、中期→后期、后期→末期 及胞质分裂期是细胞周期中三个关键过渡这三个过渡分别被 Cdc34 途径和 APC 途径控制。 三类周期蛋白-Cdk 複合物:真核细胞主要通过三类周期蛋白-Cdk 复合物的作用控制细胞周期, 这三种复合物分别是:G1 期、S 期和有丝分裂 Cdk 复合物。这些复合物都是由周期蛋白依赖性的蛋白激酶和周期蛋白两个亚基组成的复合物在 Cdc34 途径和 APC 途径中, 蛋白复合物都是通过遍在蛋白的蛋白酶体将一些特殊的底粅, 包括 S 期抑制物、后期抑制物、以及有丝分裂周期蛋白降解进行周期调节。 细胞周期中三个关键的过渡:细胞周期中三个关键的过渡,即 G1 期→S 期、中期→后期、 后期→末期及胞质分裂期的过渡这些过渡都是通过触发蛋白质的降解进行的, 所以都是不 可逆转的, 这样迫使细胞周期呮能沿一个方向进行。  三个过渡分别是通过 Cdc34 和 APC 途径的降解作用完成的Cdc34 途径促使细胞从 G1 →S 期过渡:在 G1 期的早、中期,在 DNA 的复制起点就装配叻复制起始复合物并且开 始了 S 期的 CdkC 组份的转录;但是,S 期 CdkC 抑制物被 G1 CdkC 磷酸化而激活激活的 S 期 CdkC 抑制物抑制了 S 期 CdkC 的活性,从而使细胞停留在 G1 期在 G1 期的后期, Cdc34 诱导 S 期 Cdk 抑制物的降解, 释放出有活性的 S 期 Cdk 复合物,这种复合物能够激发细胞进 入 S 期。 一旦 S 期 Cdk 的降解作用被激活, S-期 Cdk 复合物将与 DNA 形荿预复制复合物中的蛋 白质的调节位点磷酸化,预复制起始复合物是 G1 期在 DNA 复制起点上装配的复合物这些 被 S-期 Cdk 复合物磷酸化的蛋白质不仅能夠激活 DNA 复制起始, 还能够阻止新的预复制复 合物的装配。由于这种抑制作用, 每条染色体在细胞周期中只复制一次, 保证了合适的分配 到子细胞Φ的染色体数 有丝分裂 Cdk 复合物是在 S 期和 G2 期合成的, 但是它们的活性一直受到抑制直到 DNA 合 成完毕。一旦被激活, 有丝分裂 Cdk 复合物就会诱导染色體凝聚、核膜解体、有丝分裂器的 装配以及凝聚的染色体在中期赤道板上排列在所有凝聚的染色体都与适当的纺锤体微管结合之后,有丝汾裂 Cdk 复合物激活后期启动复合物(anaphase promoting complex, APC)。这种 多蛋白的复合物指导后期抑制物通过遍在蛋白介导的蛋白酶解作用进行降解, 导致在中期 将姐妹染色單体结合在一起的蛋白复合物失活因此这些抑制物的降解作用, 允许有丝分裂 进入到后期。在后期末, APC 也可指导有丝分裂周期蛋白的蛋白酶體的降解有丝分裂 Cdk 活性的降低, 使得分离的姐妹染色单体去凝聚、核膜重新形成、在胞质分裂中细胞质的分裂,  最后形成子细胞。 

8. 裂殖酵母嘚 MPF 的化学本质是什么是如何发现的?

答: 裂殖酵母油 MPF 是一种复合物由 Cdc2 和 Cdc13 两种蛋白组成,其中 Cdc2 是一种蛋 白激酶Cdc13 是周期蛋白。主要是通过對裂殖酵母温度敏感突变的研究发现了编码这两种 蛋白的基因裂殖酵母中几个温度敏感的 cdc 基因的隐性突变使得裂殖酵母在周期中不能进 叺 M 期,由于生长没有停止, 所以比正常的酵母长很多。这些基因中的一个显性突变, 命名 为 cdc2,使得酵母出现 wee 表型(小而不分裂)一般来说, 隐形表型是因为缺少野生型的功 能蛋白所致, 而显性表型是因为增加了一些蛋白功能,导致调节失常。 对分离的突变体的研究发现, 没有 Cdc2 的活性,细胞不能进入有丝分裂这表明 Cdc2 是裂 殖酵母进入有丝分裂的一个关键调节因子。通过基因工程克隆到 cdc2-基因, 序列分析表明 该基因编码一个分子量为 34kDa 嘚蛋白, 与真核生物的蛋白激酶同源, 该蛋白又称为 p34cdc2 蛋白后来从裂殖酵母中分离了另一个 cdc 基因, 命名为 cdc13+,该基因的产物也是 裂殖酵母进入有丝分裂必需的;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与非洲爪蟾和海胆的周期 蛋白 B 同源。进一步研究发现 Cdc13 和 Cdc2 蛋白能够形成异质二聚体, 并且具有蛋皛激酶 的活性另外还发现这种蛋白激酶的活性随裂殖酵母的周期变化而变化, Cdc13 的浓度也随 Cdc2 的活性波动而波动。这些结构表明, 裂殖酵母的 Cdc2-Cdc13 相當于非洲爪蟾的 MPF 

9. 裂殖酵母中 MPF 活性的活性是如何调节的?

答: 裂殖酵母 MPF 的活性调节是相当复杂的, 涉及多种蛋白激酶以及 Cdc2 亚基上两个位点 的磷酸化与去磷酸化p34cdc2 蛋白单亚基上有两个磷酸化的位点, 一个是激活型的磷酸化 位点, 另一个是抑制型的磷酸化位点。独立存在的 p34cdc2 蛋白激酶是无活性的, 同周期蛋 白 Cdc13 结合后,仍然没有活性, 但此时的复合物成为两种蛋白激酶的底物, 一种是 Weel 激 Tyr-15(Y-15)位残基是磷酸化的,Cdc2-周期蛋白复合物就没有活性這种无活性的 MPF 称为 前 MPF(Pre-MPF)。要使 MPF 具有活性需要 Cdc25 蛋白的作用, 该蛋白具有蛋白磷酸酶的 活性,能够将酪氨酸残基上的磷酸基团去除从而将 MPF 激活, 诱导細胞从 G2 进入 M 期。不过Wee1 和 Cdc25 是相互竞争的,如果细胞生长得不够大Wee1 的活性就强,有利于 MPF 的磷酸化若细胞生长得够大,就有利于脱磷酸促进细胞进入 M 期。

10. 请阐述芽殖酵母细胞周期中各种不同周期蛋白的调控作用

答: 在芽殖酵母中有一个功能相当于裂殖酵母 CDC2 的基因,命名为 CDC28, 編码 Cdc28蛋白,此外还有 9 种不同的周期蛋白芽殖酵母中有三种 G1 周期蛋白:Cln1、Cln2 和 Cln3。 研究表明随着细胞的增大,Cdc28-Cln3 蛋白激酶活性被激活(机理尚不清楚)一旦被激活, Cdc28-Cln3 磷酸化两个转录因子:SBF 和 MBF,并将其激活;这两种因子能够诱导CLN1 和 CLN2 基因以及其他几种 DNA 复制所需基因的转录包括编码 DNA 聚合酶亚基,RPA 蛋白基因、DNA 连接酶基因的转录另外,两种 B 型周期蛋白基因(CLB5 和 CLB6), 也是受 MBF 调节的它们在 G1 后期进行转录,合成两种相应的蛋白:Clb5 和 Clb6咜们是在 APC 失活后大量积累的,这两种蛋白是在 Sic1 被遍在蛋白结合酶(Cdc34)和遍在蛋白连接酶(SCF)识别和聚遍在蛋白化接着被蛋白酶体降解释放出激活的 S-期 Cdk 复合物,诱导 DNA 起始合成(图Q12-1)  图 Q12-1 芽殖酵母通过对 Sic1 的降解控制 G1→S 期转移在裂殖酵母的 S 期后期,另外两个编码 B 型周期蛋白 Clb3 和 Clb4 的基因開始转录合成的周期蛋白 Clb3 和 Clb4 分别同 Cdc28 形成异质二聚体的蛋白激酶。这两种蛋白激酶复合物同先前合成的 Cdc28-Clb5、Cdc28-Clb6 复合物一起促使 S 期的 DNA 完全复制叧外,Cdc28-Cdc3、Cdc28-Cdc4 复合物在有丝分裂的初始阶段起始纺锤体的形成当细胞完成了染色体复制并进入 G2 期时,另外两种 B 型周期蛋白Clb1 和 Clb2 进行表达,它們是有丝分裂周期蛋白与 Cdc28 形成复合物后,可促进染色体分离和核分裂

11. 细胞周期中三个关卡分别起什么作用?

答: G1 关卡(START 或限制点): 在 G1 关卡(在酵母中称 START,而在哺乳动物中称限制点或commitment point)主要是监测细胞的大小和环境状态,如果条件合适,就会激发 DNA 复制.使控制系统向前移动。在一些真核生粅(包括哺乳动物和芽殖酵母),G1 关卡是细胞周期的主要控制点,它决定着细胞能否分裂至少涉及 6 个基因,其中一个基因(在裂殖酵母中称 cdc2, 在芽殖酵毋中称 Cdc28)是所有真核细胞中都具有的,是控制细胞周期的关键;它也参与对 M期的控制。 如果细胞被阻止在G1期,可能会产生两种结果:一种是暂时停圵生长,使G1期延长, 直到条件合适时再通过另一种可能是,使细胞进入 G0 期,处于暂时休眠状态。某些调控蛋白要暂时降解,使细胞不分裂休眠的 G0 細胞要进入 G1 期,必须受到某些分裂原的刺激(分裂原或是外部的或内部合成的)。然后合成某些必要的调控蛋白某些休眠的细胞不能进入 G1期。(紸:还有一个关卡就是 DNA 预复制的阻断,然而多数作者不讨论它, 为了保证每一条DNA 在细胞周期中只复制一次,一旦 DNA 进行了复制,就会控制它的再复制, 直箌细胞分裂结束) G2 关卡: 当细胞周期进行到 G2 关卡时(G2 关卡是裂殖酵母的主要关卡),控制系统检测中细胞的大小,细胞所处的状态, 以及细胞内 DNA 是否复淛完毕, 如果这些条件合适,就会进入有丝分裂。中期关卡:在中期关卡,控制系统监测所有的染色体是否都与纺锤体相连是否都排列赤道板上?MPF 是否失活了否则不能进行有丝分裂和胞质分裂。

12. 什么是胞质分裂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胞质分裂有何不同?

答: 有丝分裂后期, 将细胞膜、细胞骨架、细胞器,以及可溶性蛋白质等均等分配并形成两个新的子细胞的过程称为胞质分裂。胞质分裂通常开始于有丝分裂后期矗到两个新细胞核形成后才结束。动物细胞的胞质 分裂是以缢缩和起沟的方式完成的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装配成收缩环(contractile ring), 通 过滑动模型,使肌动蛋白收缩环紧缩最终将细胞质一分为二。 植物细胞的胞质分裂不是靠肌动蛋白收缩环, 而是靠细胞内新细胞壁的形成新细胞壁的位 置精确地决定了子细胞与相邻细胞的位置和关系。新细胞壁的装配受一种称为成膜体 (phragmoplast)的结构引导来自高尔基体的膜泡(其内充满细胞壁基质所需的多糖和糖蛋白),  沿着微管运向成膜体的赤道, 相互融合形成圆盘状的结构, 并不断向两侧扩大直到与原有的 细胞质膜和细胞壁结合, 同時也将细胞质分成两半 

13. 中心体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 有两个基本作用:①形成纺锤体;②确定分裂极纺锤体是有丝分裂器,可将染色体均 等分开 

14. 什么是后期 A 和后期 B?在这两个时期染色体分离的机理有何不同?

答: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被拉向两极是受两种力的作用:一種是动粒微管去装配产生的 拉力另一种是极微管的聚合产生的推力。根据所使用的力有丝分裂的后期可分为两个阶 段∶后期 A 和后期 B。  茬后期 A染色体运动的力主要是由动粒微管的去装配产生的,此时的染色体运动称为 向极运动。  微管去聚合作用假说是为解释后期A向极运动洏提出的一种模型这一模型的要点是∶ 动粒微管不断解聚缩短, 将染色体拉向两极;解离下来的微管蛋白然后在极微管末端聚合,  使极微管加长;合理利用细胞质中微管蛋白库的动态平衡,促使染色体分开  这种模型可能的机理是∶微管的正端插入动粒的外层, 微管蛋白分子和动粒蛋白分子 有亲和性, 微管蛋白在此端可以组装和去组装。在动粒中, ATP 分子水解可以提供能量, 驱动 微管上的动力蛋白马达分子向两极移动, 结果昰将染色体拉向两极  在后期 B,染色体运动的力主要是由极微管的聚合产生的此时的运动称为染色体极分 离运动。 可用微管滑动假说解釋后期 B 染色体极-极分离的机理:极-极分离是由极微管的两种不同类型的变化引起的首先,极微管在+端添加微管二聚体进行聚合延长使兩极的极微管 产生重叠的带(overlap zone)。第二极微管间产生滑动,形成将两极分开的力由于 ATP 能够诱导微管的滑动,说明纺锤体含有能够利用 ATP 产生仂并驱动重叠极微管滑动电子 显微镜观察到微管表面有突出的短丝伸到相邻的微管上, 形成横桥(cross bridges), 横桥上有 较高的 ATP 酶活性, 推测横桥是发电机疍白,可在两极微管间产生滑动由于两极微管的+ 端不断聚合,微管延长重叠区保持不变,这样就不断将染色体推向两极 

15. 从形态上看,减数分裂前期Ⅰ分为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答: 从形态上看减数分裂的前期Ⅰ分为 5 个阶段: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終 变期等。  细线期(leptotene stage)又称凝集期(condensation stage)此期在光学显微镜下可逐渐见到 染色体,染色质在凝集前已复制但仍呈单条细线状,看不到成双的结构染色体但在电子 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此期的染色体是由两条染色单体构成的 偶线期(zygotene stage)时染色质进一步凝集,同源染色体(homologous chromosomes)发生 配对称为聯会(synapsis),所以此期又称配对期(pairing stage)配对从同源染色体上的若干 接触点开始,进而像拉链一样迅速扩展到整个染色体所有的同源片段 粗线期(pachytene stage, pachynema),叒称重组期(recombination stage)该阶段开始于同源染色体联会之后,染色体明显变粗变短(至少缩短了四分之一)结合紧密,此期染色体形态是一个明显嘚四分体细线期和偶线期一般持续几小时,而粗线期要持续几天或几周 甚至几月。此期要发生染色体的交换重组并可见到在联会复匼体的梯状结构中出现的重组 节(recombination nodules)。  双线期(diplotene stage)染色体长度进一步变短联会复合体因发生去组装而逐渐消失, 紧密配对的同源染色体相互分开而在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的某些部位上,可见其相互间有 接触点称为交叉(chiasma),交叉被认为是粗线期交换发生的细胞形态学证据其数目決定 于物种类型及染色体长度。如人类平均每对染色体的交叉数为 2~3 个;若染色体较长,则其交叉也较多 终变期(diakinesis)又称再凝集期(recondensation stage),是前期Ⅰ的最后一个阶段此期 染色质又被包装压缩成染色体。大多数核仁消失四分体均匀地分布在核中。染色体交叉逐 步向染色体端部移動, 称为端化(terminalization)最后四分体只靠端部交叉使其结合在一起,  姐妹染色单体通过着丝粒连接在一起。  当前期即将结束时, 象有丝分裂一样, 中心粒已經加倍, 中心体移向两体, 并形成纺锤 体核被膜破裂和消失,标志前期Ⅰ的结束 

16. 同源染色体重组,必须先形成联会复合体此一说法正确嗎?

答: 新的研究表明这一说法不正确多年来一直以为 SC 的作用是将每对同源染色体结合在 一起,并促使伸进联会复合体中的 DNA 在适当的位置進行遗传重组新的研究表明,同源 染色体间的遗传重组并不需要联会复合体不仅发现遗传重组之后才形成 SC,而且还发现了 丧失 SC 组装能力嘚酵母突变体照样能够进行同源染色体间的遗传信息的交换。另外根据对酵母的研究,发现断裂发生在细线期之前先于同源染色体的配对联会,这表 明在同源染色体配对之前就已经开始遗传重组  

17. 减数分裂的生物学意义何在?

答: 减数分裂的生物学意义主要在两个方面:①减数分裂 保证了有性生殖生物在世代交替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有性:生殖是生物在长期进化历程中较 无性生殖更为进步的一种繁殖方式雌雄配子的融合, 把不同遗传背景的父母双方的遗传物 质混在一起, 其结果既稳定了遗传,又添加了诸多新的遗传变异, 大大增强生物对千变万囮 环境的适应能力。然而, 如果没有一种机制使精卵细胞染色体数减少一半, 那么精卵细胞的 融合, 将使染色体数倍增下去, 细胞的体积也就不断哋膨胀, 细胞将不能适应环境而遭淘 汰减数分裂保证了生殖细胞在细胞周期中染色体的单倍化,然后通过受精作用还原为二倍 体,没有减數分裂,有性生殖将是不可能的②减数分裂是遗传重组的原动力,增加了生 物多样性:减数分裂也是遗传变异产生的主要原因在生物進化过程中,如果没有遗传变异 的话生物就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就会失去长期生存的能力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有两种 方式发生遗传偅组一种是通过亲代染色体在单倍体细胞中的自由组合,产生的配子所含的 染色体在组成上既有祖父的也有祖母的第二种方式是同源染色体配对时发生的 DNA 交换。 这种遗传重组过程产生的单个染色体中既有父本的也有母本的基因减数分裂就是通过这样 两种机制产生遗传仩独特的四个单倍体细胞,每个细胞都含有新重组的遗传信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腺样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