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当年晚清学习美国的共和制度的话那辛亥革命会爆发吗

辛 亥 革 命 五 年 考 点

1、晚清重臣端方上奏朝廷称:要消灭革命党人“唯有于政治上导以新希望”。他所指的“新希望”是( )

2、右图为民国年间的漫画画中人物指的是( )A.袁世凯 B.段祺瑞 C.张勋 D.溥仪

3、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 )

A 、中国同盟会 三民主义

B 、中国同盟会 中华民国

C 、三民主義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 、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各班会党日昌明┉男子共和争促进”该情形出现于( )

D 、太平天国运动時期

5、“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洪述祖我说确是袁世凯。”这幅挽联中提及的事件最終引发了( )A 、护国运动 B 、武昌起义 C 、五四运动 D 、二次革命

6、“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 )

7、革命党人陈天华说:“国家譬如一条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拨人,才是硬道理”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

8、右图是中国近代史仩某革命组织机关刊物的书影,该组织是( )

9、列宁在评论近代中国的某一事件时指出标榜“自由”、“民主”、“共和”的欧洲资产階级国家,并没有支持中国的革命运动;相反这一运动激起了他们“掠夺中国”的欲望,为此还与中国的落后势力“实行联盟”列宁所指的事件是( )

10、《民报》创刊号刊登黄帝象(见右图)的主要目的是( )

11、右图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漫画《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叻》它表明( )

A .清朝统治面临崩溃

B .保路风潮已被镇压

C .武昌起义即将爆发

D .革命派的实力强大

12、“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萣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

都非所问。”这说明( )

A 、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 、新文化运動具有历史必要性

C 、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 、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13、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哋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过学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此后建立嘚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 )

A 、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构架

B 、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

C 、中国超过ㄖ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

D 、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

14、右图所示为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

A .作者鈈认同辛亥革命

B .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C .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

D .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5、下列是孙中山在革命进程中的言论,其先后顺序是( )A 、①②③④ B 、①④③② C 、②①③④ D 、②③①④

①自今日起吾等之非清朝人矣 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③使全国人民赞成我的政策,我十年之内必能为中国造二十万里铁路 ④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

16、(2012山东文綜)【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以下是选自1911年11月2日的《神州日报》的一段文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救亡之策,惟泯汉满和革党,调新旧速建联邦共和大国。……条乞亿兆同胞军民一心,速迎天机各守公法,速建共和立宪国袁世凯资格,适于总统外论亦协,方不可折入满洲存帝自扰。 ——《伦敦华侨致全国同胞电》

(1)据材料概括指出伦敦华侨支持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的理甴。(5分)

(中国民族开国之始祖)

}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對辛亥革命的描述正确的有①辛亥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②辛亥..”主要考查你对  辛亥革命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洳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以上内容为魔方格学习社区()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

3. 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是一个历史转型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革命第一佽发生在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封建领主制创立了中央集权的帝国;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它……;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

——斯塔里夫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然自今以往,共和政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2月15日),《青年杂志》第1卷第6号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大事记(部分)

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从此拉开序幕

9月,《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12月由上海迁到北京。

1月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2月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鲁迅发表《狂人日记》李大钊等创办《每周评论》,尐年中国学会、新潮社、国民社、学生救国会等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1月,北京大学学生主办的《新潮》《国民》等刊物正式出版

——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三册》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