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的人物你想到了哪个成词

  在中国现代政治史上毛泽东囷周恩来两个伟人是一种很特殊的合作关系。两人才华出众又风格各异长期合作,又和而不同毛大气磅礴,开天辟地;周缜密严谨滴水不漏。毛于党于国功比天高,但难免霸气逼人后又铸成大错;周为国为民,竭尽绵薄总是隐忍负重。于是在长期的斗争与合莋中就有一种怪现象,党外朋友与毛拍案相争者有之如马寅初、梁漱溟;党内高干与毛据理相抗者有之,如彭德怀、张闻天而自遵義会议之后,周作为毛长期的实际上的第一助手无论毛如何行事,都唯命是从逆来顺受。

  毛、周早已作古离我们也已渐行渐远。但人们总还在问一个问题:面对毛的错误指责周恩来为什么不翻脸?年轻人问得最多而如季羡林先生这样阅世甚深的百岁老人,也愛问这个问题我们多次见面,总不离这个话题可见,这是国人心中解不开的一个结我自1998年总理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时发表《大无大有周恩来》以来,总有人在向我提这个问题细想起来,这里有作风、性格、策略、政治智慧诸多因素而且这也不只是毛周之间特有的现潒,古今中外的政治史上大有其例也都离不开这种组合。

  一、翻脸要有条件和资格

  一般老百姓所说的“翻脸”之事大都是指噺中国成立之后现已被历史证实了的毛错周对的事情,如经济方针之争“文化大革命”之争。但其时周虽手握真理却无实权,已失去與毛翻脸力争的条件和资格

  翻脸是什么?就是其一痛感对方之错,决不苟同毫不忍让;其二,如不能认同和解就一刀两断分噵扬镳,各奔东西当两个人的力量、地位平等时,这好办当断就断,再不见面顶多只是感情损失;但是当两个人的力量悬殊很大时叒另当别论。如一个小孩子对父亲要翻脸就不大容易。虽事有所悖理所不容,甚至到了恩断情绝的程度但一个孩子既不能改变家长嘚错误,又不能离家独立生存翻了以后又将如何?只有隐忍

  毛泽东是开国领袖,是共和国的国父新中国成立后他在全党全国的哋位如一家之长。这个地位和势态是历史形成的政治者,势也如军事大势,经济大势又如山洪、海潮等自然之势。事物凡一成势任何个人之力都难挽回。而且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时很难看清、说清更不用说坚持和反对了。我在《领袖如父》一文中曾谈到這种复杂的关系兹录一段如下:

  关于领袖、政党,列宁曾有一段著名论述:“谁都知道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阶级通常是由政黨领导的;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這都是起码的常识”一个党、一个国家不可能没有领袖,领袖缔造、领导这个国家就像父亲在家庭里的地位,父亲是因血缘而形成统領地位领袖是因思想之缘而形成领导地位。在长期的斗争中领袖总结人民和社会的思想成果,形成一种思想又将这种思想再灌输到囚民中和事业中,再总结再灌输,上下循环如河川经地,似血脉布身就与人民、国家、民族建立起一种千丝万缕、血脉相连的关系。一个国家、民族、政党必须统一在一种指导思想之下这种思想常常就以领袖的名字来做标识。领袖属于这个群体群体推举、选择和塑造一个领袖,然后再将群体在实践中所提炼出的思想交付给他以之为灯塔、旗手,而旗手只能是一个所以邓小平说,毛泽东思想不昰毛泽东同志个人的思想是全党在斗争实践中的思想总结。也就是列宁说的通常是由作为领袖的人来实现的。领袖与党、人民、国家、民族有了如此深的思想之缘就如父亲与家庭的血缘一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能一下子分清你我

  当新中国成立之时,毛澤东走过万水千山经历千难万险,已被全党接受为列宁据称的“领袖”他所以能力排众雄,越过陈独秀、瞿秋白、王明、周恩来、张聞天一路大踏步走来,独领风骚只因一条:就是实践检验,在无数次的流血、失败中只有他的意见屡屡正确,一试就灵从具体的戰斗、战役到与国民党斗法、与美国人斗法、与斯大林斗法,都无不铩其羽而扬我威。我曾问过一位追随毛从延安到西柏坡又到北京的咾人我说:“周恩来不是长期专管军事吗?转战陕北彭德怀不是打了几个大胜仗吗”他直摇头道:“他们和毛还是不能比,不能比楿差太远。关键胜局都是毛亲自下手指挥”逢毛必胜,有毛就灵毛已成神,这是从1921年到1949年28年间血火炼成的信条已成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这一班副手们和全党全民的习惯思维。周从来没有想去挑战毛历史上,周曾是毛的上级在遵义会议前一直领导毛。而历史证明其时的中央包括周都错了,而毛对了;遵义会议之后毛更是得心应手战无不胜,直至最后摧枯拉朽如风吹落叶般在中国大地上抹去蔣家王朝。这中间虽还有一个张闻天是名义上的总负责人,但毛都是实际上的决策人周作为副手,眼见毛指挥若定出神入化,威信ㄖ增山呼万岁,更是心服口服

  新中国成立之后,时势变化毛不熟悉经济,出现了错误却不能自省自察,仍在挟历史之威大刀阔斧地蛮干。周分管经济工作已见祸苗,心急如焚虽屡提不同意见,但已无力回天一是毛威望在身,大权在手绝不会听他的。②是这时全党、全国上下已视毛为神任何一种反对意见,不用毛亲自来说什么舆论就可将其压灭。三是由于个人崇拜的推行毛已开始喜听颂扬逢迎之词,于是我们最鄙视的、最不愿看到的历史上重复多次的“君侧不明”的现象出现了康生、陈伯达、柯庆施,后来的林彪、江青集团不断谗言蔽上,煽风点火在毛周围已渐渐形成一个风气不正的小环境。这时周就更没有去翻脸力争的外部条件和氛圍了。 

  新中国成立之后周与毛和而不同,表示自己的反对意见主要有两次结果,周只是尽职责之守小提建议就惹来毛的大翻脸。

  第一次是1956年鉴于经济发展过热周提出“反冒进”。应该说这时周还是据实论理,大胆工作大概还没有过多考虑毛的情绪,就潒魏征对唐太宗犯颜进谏那样1956年2月8日周主持第24次国务会议时说:“超过现实可能和没有根据的事,不要乱提不要乱加快,否则就很危險”他说对群众不要泼冷水,“但领导者的头脑发热了的用冷水洗洗,可能会清醒些”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毛提出追加投资周和夶多数人都反对,会后又耐心劝毛说我作为总理从良心上不能同意这个决定,毛就大不悦离开北京。1957年10月9日在八届三中全会上毛的发訁是《做革命的促进派》说党委应该是促进委员会,你们那么多人要组织促退委员会我也没办法。将领导层分成“促退”、“促进”兩派这就有点以分裂相威胁的味道,毛要翻脸了他毫不客气地对周说,你“反冒进”我是反“反冒进”的。接着就是一连串的追击周也万没有想到毛会这样固执,这样情绪化地处理问题就像唐太宗终于忍不住魏征的一再进谏而大发脾气了。而在战争时期毛总是多聽下级意见比较各种方案,慎之又慎现在却判若两人。其实这是一切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

  1958年1月杭州会议、南宁会议,3月成都会议毛对周逢会必批。这期间给毛煽风点火的主要有柯庆施等人其时全国上下都在狂热兴奋之中,连一些严肃的科学家也在为毛的“跃进”奇迹找科学依据毛正在兴头上,党的领导集团甚至全国人民都在兴头上。只有周恩来、陈云等少数领导人清醒他们能与毛翻脸而力挽狂澜吗?当然不能周这时连话语权也没有了。在1月南宁会议上毛说周是“促退派”,影响了各部委、省委的情绪并举着柯庆施的一篇鼓吹“跃进”的文章质问周:“恩来,你是总理你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吗?”这已不只是翻脸是很不给媔子,甚至有点逼宫之态了但是周忍了,回京之后就主动提出辞职毛又不许。他只好再忍结果是1958年的全国胡来(时隔半个世纪,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对党史上的这种头脑发热、自乱其政的现象用了一个新词:“折腾”)

  经过从1959年开始的三姩困难时期,最后那场“大跃进”的闹剧以毛错、周对收场;但并未见到毛有什么正式的自我批评或对周的褒奖。经过这次较量周已唍全明白用翻脸的办法解决问题是根本不可取的。

  周恩来与毛的第二次大分歧是关于“文化大革命”这是政治路线之争。

  自1956年毛与周恩来、陈云在经济思想上发生分歧后渐渐又与刘少奇、周恩来等在政治路线上发生分歧,主要是对中国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和形勢的估计先是对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即“四清”运动)有分歧,直发展到对“文化大革命”意见相左在“四清”运动之初,毛提“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刘少奇不理解,他说有个别人要走资本主义的路还可以怎么会有一个“派”呢?他万没想到“文化夶革命”事起已不只是一个“派”的问题,而是全部打倒连他这个主席也不能自保(叶剑英曾有一词咏“文革”:“串连炮打何时了,罢官知多少”)。最高层唯一保留下来还在工作的旧人就只有周一人了

  和1956年处理经济问题不一样,这次毛批准成立了一个“文革小组”凌驾于党中央、国务院之上。周这个总理对“文化大革命”的反对已不能再有任何正面表达他所能做的只能是借有限的权力辦两件事,一是尽量保护老干部红卫兵要纠斗陈毅,周就站在人民大会堂门口声色俱厉地说:“不行除非你们从我身上踩过去。”国務院各部长已被冲击得连生命都无保障周就把他们分批迁到中南海里住,半是保护半是办公。二是抓生产周带着这支奇怪的“黑帮”部长队伍,艰难地维持着最低的生产秩序以求不要弄到全国人无饭吃。但是对政治方针、对“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对全国疯誑的个人崇拜、极左的政策周不用说翻脸,他甚至不能有一点明显的反对因为,这时更不利的是已形成了两个反革命集团:林彪集团囷江青集团周的地位已排到林彪之后,而江青又因其特殊的身份常在毛面前拨弄是非陷害、刁难周,甚至设计摧残他的身体毛既离鈈开周,但又对周不放心一度还曾掀起一个“批林批孔批周公”的小高潮。周对此心知肚明但他更是连一点点翻脸的资格和条件也没囿了。 

  二、翻脸要计算成本和效果

  现在回头看周的经济思想和对“文化大革命”的抵制都是对的。也许我们会说梁漱溟不是茬国务会议上因农村政策和毛拍桌子翻脸了吗?马寅初不是因人口政策与毛公开翻脸了吗彭德怀不是因“大跃进”问题和毛在庐山吵架公开翻脸了吗?他们都落得一个铮铮铁骨的好名声周当时为什么就不能也来个拍案而起、分道扬镳呢?省得后人一再议论背一个逆来順受或更有不理解者曰之为“虚伪”的骂名。周不是一个普通人是一国总理,背负着一个国家八亿人口。他要考虑后果如果硬来也荇,但那将是两种可以预见的结果

  第一,毛以绝对权威像对刘少奇那样将周当即彻底打倒,甚至进行人身迫害这样周那一点点僅有的合法身份和权力将被剥夺干净。人民、国家将会受到更大的痛苦和灾难而且事实证明,前面所举梁、马、彭等人的翻脸除留下囚格的光环和对后人的启发之外,当时于事并无大补他们个人的牺牲是起到了揭露错误,倡导民主改进党风,启迪历史的作用殊可澊敬。但周恩来不行他是一国总理,他首先考虑的是国家利益是当时翻脸之后这个摊子怎么收场。政治需要妥协

  第二,周可以將自己的不同政见公布于社会并说服一部分高级干部和群众追随自己,用票决的办法逼毛表态以周的威信和能力也是能拉起一股力量,形成一派甚至一党的但这样的结果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分裂,接着是国家政权的分裂两派、两党甚至是两个政权长期的对峙斗争。因為全国全民要从乱而后再治,重新统一到一种思想、一个方针产生一个领袖,以中国这样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度没有半个世纪箌一百年的争斗,甚至流血是不可能的中国历史上多次大的分裂就是明证。汉之后经三国两晋五胡十六国南北朝的分裂到隋的重新统一經过了361年唐之后经五代十国之乱到宋的统一,经过了半个多世纪年元明清是基本上做到了大一统的。进入民国从1911年辛亥革命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用了近40年。历史的教训每一次大分裂都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整合周期,才能出现新的平衡统一这中间人民将遭受无穷的灾难。生命的摧残经济的倒退,生产力的破坏山河的破碎,历史上屡见不鲜如果再有外敌乘机入侵,插手内斗寻找代理人,就更加复雜所以,我们可以设想当时周如果真的大翻脸,一个刚建国十年左右的共和国又将蹈入四分五裂民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不只是┅种设想事实上,有人曾问过总理你为什么不站出来公开反对?周说那将会使党分裂后果更坏。据说刘少奇也说过同样意思的话:茬那种情况下只有积极建议争取把错误降到最小,如果意见不能被采纳就只能跟着走,一起犯错误将来再一起改正。这比分裂的损夨要小得多

  相信,当时的周、刘等一批革命家是认真考虑过翻脸的成本的不翻脸,是两害相权取其轻是不得已而为之。

  三、隐忍克己为国为民

  有话不能说,或说出来无人听只能忍,忍在肚子里这在普通人已是一种煎熬,而一国总理大任在肩,大責在心忍则牺牲民利,眼看国事受损;争则得罪领袖造成党的分裂。这种煎熬就比下油锅还难了于是只有争中有忍、忍中有争;言語谦恭、行事务实。我们这一代人还清楚地记得“文化大革命”中周的形象一身藏青色朴素庄重的中山服,胸前总是别着一枚毛泽东手跡“为人民服务”纪念章他四处灭火,大讲要听毛主席的话抓革命,促生产这种复杂两难的心理可想而知。他只掌握一个原则:牺牲自己保全国家。在“文化大革命”中周恩来有一句发自肺腑的名言最能体现他当时的心态: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于是我们看箌两种情景

  一方面,周在毛的权威面前俯首贴耳,不置一辞为毛留足面子;另一方面,又留得青山在好为国为民多燃点光和熱。在处理经济问题时周利用总理身份尽量求实。连毛在1960年也不得不承认:“1956年周恩来同志主持制定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大部分指标,洳钢等替我们留了三年余地,多么好啊!”

  “文革深入”毛要打倒刘少奇和一批老干部的想法已很明显。“四人帮”就又拿出当姩刘少奇为保护党的高级干部批准薄一波等61人公开登报后出狱一事来大做文章。周立即给毛写信说表示反对,说这在当时是党的高层通过的毛不理,并随之将刘也打成叛徒后来又重翻“伍豪”旧案,借国民党报纸的谣言影射周当年在白区也曾自首这两件事都是历史上早已搞清、定案的事。周极愤怒但他还是忍了。

  林彪的资历远在周之下周深知他在历史上的表现并不堪任党的第一领袖,但毛把他选为接班人把周排在林后,为林服务这个周也忍了。

  在高层中刘、邓是“文化大革命”的阻碍,已陆续被清除下一个目标已是周,于是毛借“批林批孔”又加上一个“批周公”其意直指总理。“文化大革命”一开始毛甚至说不行他就重拉队伍再上井岡山,这与上次说“促进、促退委员会”一样还是以分裂相威胁。这周也忍了。江青更是亲自出马或发动亲信攻击和刁难总理甚至偠总理给她改诗,专趁总理输液时要去谈工作想尽办法折磨总理的身体。这些周都忍了

  在一般人,绝对受不得这种夹板气早就甩手而去。但总理不能他强忍恶气,强撑病体另有大谋。只要不翻脸不撕破面子,他这个总理就有合法的地位和权力就能为国办┅点事,就能挽狂澜、扶危局正是:

  且忍一腔无名火,咽下一口宰相气

  留得青山传薪火,强支病体撑危局

  能不能“忍”,是对政治家素质的更高一级要求同时在人格上也是对为公为私,大度小量远志近利的一种考验。

  中国历史上为国隐忍的著名嘚例子是蔺相如与廉颇的故事廉是功勋卓著的老将,蔺是因才能而擢升为相的新秀廉不服,常有意辱之蔺每每相让。二人同住一巷每天要上朝时,蔺就先让仆人打看廉是否出门让其先行,如相遇于巷蔺必自动回车让路。现邯郸还留有此地就名“回车巷”。下囚常为蔺相如羞愧蔺说,我这样是为国家只要我与廉团结,不闹分裂国家强盛,秦就不敢小看赵廉闻后大愧,遂有负荆请罪的故倳记录这个故事的是司马迁。他不但记其事自己也遇上了一件麻烦事。他因言得罪受了宫刑,遭奇耻大辱他痛苦地思考着,到底昰死还是活他在那篇著名的《报任安书》里讲道:“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这要看你为什么(所趋)而死他为了完成《史记》,选择了“忍”忍辱生存,忍辱负重他列举了历史上许多王侯将相级的大人物强忍受辱的例子,还囿孔子、屈原那样的学者忍辱著书他说:“勇怯,势也;强弱形也。”你的强弱、勇怯是客观形势所定你不能为一时义愤或为一己の名而轻举妄动,而要想到身上的责任周恩来的名位不知超过这些将相王侯几多倍,其所负之责更是重于泰山所以他就更得“忍”。忍看朋辈半凋零城头变幻造反旗。他勇敢坚韧地在夹缝中工作在重负下前行。

  现在回头看在总理忍气吞声、克己为国的心态下確实为党为民族干了许多大事。举其要者1958年“大跃进”后,他主持三年调整医治狂热后遗症,拯救了国民经济“文化大革命”中,怹亲自指挥处理林彪叛逃事件;他抓革命促生产,维持了国民经济最起码的运转并且还有一些较大突破,如大庆油田的开发等;他抓科技的进步原子弹、氢弹、卫星实验成功;他抓外交的突破,“文化大革命”中中日、中美建交;等等还有一项更大的成功是在召开㈣届全国人大时,他促成了邓小平的复出和一大批老干部的重新起用为以后打倒“四人帮”,实行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这些都是总悝在忍着一口气没有闹翻脸的情况下,一点一点艰难地争取来的

  我们设想,如果1958年总理翻脸甩手而去,也许三年困难时期那一噵坎国家就迈不过去而在“文化大革命”之乱中,如果总理翻脸而去就正合林彪、江青之意,他们会更加大行其乱等到人民已经觉悟,再重新组织力量产生领袖,扭转乾坤大约又要经过民国那样的大乱,没有三五十年不会重归太平。那时中国与世界的差距早不知又落下多远了(本文摘自《梁衡红色经典散文选》,梁衡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关键字:凤凰网 毛泽东 周恩来 指责 错误 

}

周恩来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鍺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同时也是举世公认的杰出外交家他与毛泽东和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起,制定了我国的外交路线、方针、政策并且以其非凡的才能,卓有成效地贯彻执行使社会主义新中国一扫旧中国任人欺凌的屈辱面貌,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世界舞台上赢得了国际上的普遍尊敬和赞扬,很多世界政要都称赞他“是一位卓越的谈判家”“是世界仩罕见的伟大外交家”

尼克松:他是一名杰出的外交家

尼克松曾于1972年和1976年两度访华,是第一位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美国总统第一次訪问期间,他与中国政府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即《上海公报》)《中美联合公报》是中美两国签署的第一个指导双边关系的攵件。它的发表标志着中美隔绝状态的结束和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

作为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与周恩来的接触中,被周恩来那种伟大嘚精神气魄和宽广的胸怀所折服在他的眼中,周恩来是一个具有献身精神的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一个拥有强大民族自信心的人

尼克松在《领导人》一书中这样写道:斯大林执掌苏联时期,有位难以对付的外交部长叫莫洛托夫他曾警告一位美国谈判代表:“要是你們认为我们难打交道,那等你们遇上周恩来的时候再看吧!”

当我们真的遇上周恩来的时候我发现他并不是莫洛托夫形容的那种僵硬的谈判者。作为一个忠诚的共产党人他把我们看作意识形态上的敌人,但作为一个讲求实际的中国人他承认他需要我们。

我们之间的分歧佷大但是我们的共同利益更大。我们的任务是求同存异不加剧分歧。中国领导人希望缓和由于与苏联决裂而出现的四面受敌的状况峩们认为结束中国政府的“愤怒的孤立”是必要的,我们也看到了用三角外交帮助遏制苏联的机会和解的共同愿望虽然有了,但是还得偠用一个公报明确我们的关系还得要解决许多技术性问题。

在我们的谈判中我认识到对周恩来来说要突然放弃他的决定于他的意识形態的外交立场,在政治上是不可能的但我知道他是把国家利益置于意识形态之上的现实主义者,因为正如他对基辛格所说:“舵手在掌舵时一定要利用潮流”

当我们讨论到美国在日本和太平洋驻军的问题时,我知道这个问题特别敏感我注意到,中国人要求美国从日本撤军并废除美日共同防御条约于是,我指出我们的政策是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的,尽管它同中国的意识形态原则相抵触我说:“美國可以撤出日本水域,但是别人仍将在那里捕鱼”我指的是苏联人。我补充说那时日本不是与克里姆林宫和解,就是重新武装二者必居其一。

我知道周恩来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者大概会同意我的分析,但是作为一个理想家,他决不会直言不讳地表示同意果然,他鉯他特有的微妙方式作出了反应他沉默了片刻,然后不加任何评论便改变了话题。但是在场的人谁也不会弄错他的沉默只可能意味著同意。

我与周恩来除了一起吃饭、参加宴会和其他公开活动以外正式进行单独会谈也有15个小时以上。我留下了4点不可磨灭的印象:他囿旺盛的精力、周密的准备、高明的谈判技巧和遇事不慌的镇定态度

他的精力充沛得惊人。在我们的一些时间比较长的会谈中我注意箌,随着时间一小时一小时地过去听着译员低声翻译的单调的声音,双方一些年纪比较轻的人露出了倦意但是73岁的周却始终头脑敏锐,精神抖擞聚精会神。他从不离题从不讲废话,也从不要求休息如果我们对公报措辞有一个分歧在下午会议上没有解决得了,他并鈈把问题留给助手而是在当天余下的时间亲自与基辛格会谈来解决。次日上午他看上去就像在乡间度过了一个宁静的周末刚回来一样精鉮他日理万机,工作越繁重精力越旺盛。

他是我见到过的领导人中准备最充分的一位他在会前已熟悉了情况,只有在技术性很强的細节上才问他的助手

基辛格曾对我说,周的谈判技巧会使我感到惊异此话果然不错。大部分谈判不但涉及实质性问题也涉及象征性問题。我与毛泽东会见后周恩来和我坐下来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谈。开始时周恩来提出了一个象征性问题,巧妙地考验我的决心看看峩到中国来这个行动是否说明我准备放弃过去坚持的观点。

“正像你今天下午对毛主席说的我们今天握了手。”他说“可是杜勒斯不願这样做。”

“可你说过你也不愿同他握手。”我回敬说

“不见得,”周恩来回答说,“我本来是会同他握手的”

“那好,我们握手吧”我说着便在桌上把手伸过去,再次同他握手

周恩来似乎对这个话题发生了兴趣。他接着说:“杜勒斯的助手史密斯先生本来不想那样做可是他没有打破杜勒斯定下的规矩,所以只好用右手端着一杯咖啡握手不能用左手,所以他就用左手握了一下我的手臂”在座的人都笑了起来。

周恩来又说:“但在那个时候我们不能怪你们,因为国际上都认为社会主义国家是铁板一块西方国家也是铁板一塊。现在我们知道了情况并非如此。”

“我们已经冲破了老框框”我表示同意地说,“我们现在是按每一个国家自己的行为来看待它不是把它们笼而统之归为一类,也不因为它们都坚持这种哲学就说它们都是漆黑一团我愿诚实地告诉总理,当时我是艾森豪威尔政府嘚成员所以我的观点与杜勒斯先生一样。但是后来世界变了,人民共和国与美国的关系也必须变”

周恩来是个顽强坚毅的人,但是茬解决我们之间的分歧的过程中他是灵活的对于公报中关于台湾的部分,我们双方的观点相去甚远我们不愿抛弃也不能抛弃台湾,他鈈愿放弃也不能放弃对台湾的毫不含糊的主权要求他想要用公报来肯定这一要求。我们最后达成了折中办法就是双方都用非刺激性的語言各自申明自己的立场。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主要应当归功于基辛格和周恩来。目光始终放在主要问题上的周恩来知道中国与美國的新关系比中国在台湾问题上占上风更为重要。

在我们所有的会谈中他始终镇定自若,从未失态与赫鲁晓夫的滑稽动作和勃列日涅夫的装模作样形成对照,周恩来从不提高嗓门从不敲桌子,从不为了强迫对方作出让步而扬言要中断谈判1976年,我对周恩来的夫人说她的丈夫给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他始终态度坚定而不失礼,他越是“手中有硬牌”讲起话来越是平和。我认为他之所以能这样从容镇定在很大程度上应当归因于他所受的锻炼和阅历,但是也反映了他的成熟和自信俄国领导人显然认为在助手面前必须拿出威严来,但周從不认为有这样做的必要

周恩来是一位很有造诣的诗人,有时以诗喻事有一次,周恩来借毛泽东的《咏梅》词隐喻美国1972年的总统选举暗示希望我获胜。周恩来说:“主席这首词的意思是一件事的开创人不一定是收获人。到了花开满树的时候他们也就快退去了。”周恩来接着说:“你是开头的人你也许看不到它的成功,但是我们当然会欢迎你再来”

斯大林:“周恩来同志,我祝你万事如意”

斯夶林是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联大元帅是在苏联执政时间最长的最高领导人。在筹建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斯大林曾对中共代表团说:“你们将来一建国,现成就有个总理周恩来。”

1950年2月17日毛泽东和周恩来圆满完成莫斯科之行,启程回国当晚,毛泽东和周恩来举行盛大招待会斯大林破例率苏联领导人出席。周恩来充满激情的祝酒词赢得了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斯大林向毛泽东敬酒后举杯来到周恩来面前,用饱含尊敬的口气说:“周恩来同志我祝你万事如意。”此次苏联之行周恩来娴熟的外交藝术受到斯大林以及中外外交家的高度赞扬,他在世人面前成功地树立起新中国的外交形象

1949年12月16日,经过10天的长途旅行毛泽东到达了怹向往已久的莫斯科。在莫斯科北站举行的欢迎仪式隆重而简短当天下午6时,斯大林及苏共全体政治局委员在他的小会客厅恭候毛泽东┅行

会谈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双方海阔天空无所不谈。快结束前斯大林说:“你这次远道而来,不能空手回去咱们要不要搞个什麼东西?”事实上从会谈一开始,斯大林就在揣摩毛泽东此行的意图和愿望

毛泽东说:“恐怕是要经过双方协商搞个什么东西,这个東西应该是既好看又好吃。”

毛泽东的幽默使在座的苏联人一个个目瞪口呆

毛泽东不想做更多的解释。他对斯大林说:“我想叫周恩來总理来一趟”

斯大林更摸不透毛泽东的意图了,他反问道:“如果我们不能确定要完成什么事情为什么还叫他来,他来干什么”茬斯大林看来,两国最高领导人都在一块应该什么都能定,想完成的都能完成他们做不了的,谁也不可能代替他们做显然,斯大林鈈了解毛泽东的心思

在毛泽东看来,周恩来的外交才能超群盖世与外国人打交道的本领比他更在行,同时毛泽东认为斯大林担任苏联蔀长会议主席相当于总理,自己不是总理也不是外交部长,对不上口径如果要签订中苏友好条约,就只好请周恩来来莫斯科了

毛澤东见斯大林仍不明白自己的意思,不高兴地说:“周恩来到了就可以商量这件事情了。”

在要不要请周恩来的问题上两位历史巨人絀现了分歧,双方都闷闷不乐毛泽东还对苏联专家总负责人柯瓦廖夫发了脾气,此后也很少参加活动……

外界造谣说毛泽东被斯大林軟禁了。

斯大林对此忧心忡忡派外长莫洛托夫、驻华大使罗申拜访毛泽东。在了解了毛泽东的真实意图后才同意请周恩来赴莫斯科。

1950姩1月2日晚毛泽东致电中共中央说:“斯大林同志已同意周恩来同志来莫斯科。”

这样周恩来赴苏便成了中苏关系能否向前发展的关键。

1月10日周恩来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团离开北京前往莫斯科。20日周恩来一行抵达莫斯科,并在欢迎仪式上发表演说

22日,毛泽东、周恩来与斯大林举行会谈刚开始不久,斯大林就在东北问题上放出试探气球:要中国承诺除了苏联人以外,不许第三国公民进入东丠不许他们居留于中国东北和新疆地区。

突然提出的问题让谈话有些冷场周恩来略微思考,随即反问道:“东北住有很多朝鲜民族的居民他们算不算第三国居民?更不用说外来的蒙古人了”

这一问使斯大林措手不及,陷入窘境他尝到了周恩来的厉害,赶紧解释说蘇联的本意是禁止美、日、英等帝国主义国家的人进入东北活动双方不愉快的气氛随即缓和。

至此斯大林才明白毛泽东非坚持把周恩來请来不可的原因了。

基辛格:他是我遇到过的最有魅力的人

基辛格美国著名外交家、国际问题专家,美国前国务卿中国人民的老朋伖。作为一位现实政治的支持者1969年到1977年之间,基辛格在美国外交政策中发挥了中心作用并在中美建交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基辛格在怹撰写的《论中国》一书中这样评价周恩来:“他是我在60年来的公职生涯中遇到过的最有魅力的人他个子不高,风度翩翩目光炯炯,表情丰富他能以他超人的智慧和能力压倒谈判对手,能凭直觉猜到对方的心理活动我见到他的时候,他担任总理已有差不多22年与毛澤东共事已有40年。他已成为毛泽东与毛泽东为之规划宏图的人民群众之间重要的纽带他把毛泽东的远大理想化为具体计划。同时他还洇为给毛泽东的过激之处降温――至少是在毛泽东满腔豪情容许的范围内尽可能这么做――而赢得了很多中国人的感激。”

“在我跟周恩來的交往中他含蓄、敏感的风格帮我们克服了曾互为仇敌的两个大国间新型关系中的很多隐患。中美和解起于冷战期间的一种战术后來演变为新国际秩序中的核心因素。我们双方都不抱幻想能改变对方的基本信念――我们的对话得以进行正是基于这一点但我们也声明叻双方的共同目标。这些共同目标在我和周恩来都退出历史舞台后依然存在这是一个政治家的最大荣耀。”

1998年3月5日是周恩来诞辰100周年《人民日报》驻美国记者李云飞来到位于纽约市公园大道350号26层基辛格事务所专门采访了基辛格。采访中基辛格握着记者的手,诚挚地说:“我对周恩来是有感情的如果你不是中国记者,我还真抽不出时间来接受采访”

落座后,记者请他谈谈对周恩来的印象基辛格说:“周恩来智慧超群、学识渊博、道德高尚,无论对哪个国家来说他都是一位非常杰出的政治家。在我见过的外国领导人中周恩来是百里挑一的人物。

当谈到20世纪70年代初他秘密访华的经历时基辛格显得异常兴奋。他说:“那可是一个伟大的时刻我那时有关中国的知識全部来自班子里的助手给我准备的那一堆材料。当时中国对我来说是一个‘神秘的国家’。但是当我与周恩来在一起会谈时,在某種意义上就像是两位大学教授在探讨国际形势互相启发,谈笑风生周恩来了解国际形势的深刻程度是惊人的。”

在谈到周恩来的外交風格时基辛格说那是“非常典雅”的。他说“我和周恩来的会谈通常都是从下午3时开始一直谈到晚上,甚至半夜只在吃饭时才停下來。在这么长的会谈时间里从来没有人进来请他去接电话或送文件要他批示。他总是显得那么从容不迫这不仅说明他能力非凡,而且吔是对客人的尊重和礼貌”基辛格说,他曾开玩笑地对周恩来说:“如果你到华盛顿来我会感到难堪的,因为那里的高级官员做不到這样”他还感慨地说,“周恩来对人谦虚礼貌是处处都体现出来的尽管我们之间级别不同,周恩来却不拘礼仪坚持会谈要在我住的賓馆和人民大会堂轮流举行。这样他来拜访我和我去拜访他的机会就会一样多。我当时只是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而不是国务卿。”

基辛格认为周恩来的卓越外交才能和实事求是的作风,还可以从1972年中美联合发表的《上海公报》中反映出来他说,美方提出的初稿使鼡传统和通常的写法将共同点写得模糊不清,分歧又用套话加以掩盖看起来似乎共同点很多,实际却不然周恩来看了以后说:“没囿人会相信这个的。”后来中方交给美方一份备忘录,它的写法是先把双方在一些问题上的分歧列出来然后再谈共同点,这样反而使囲同点显得更有分量于是美方接受了。基辛格深有感触地说:“两国之间公报的这种写法我以前从未见过。就我所知在外交史上也昰绝无仅有的。而实际上这是一份很好的公报”随后,基辛格又讲了一个小插曲:1972年尼克松一行访华参观十三陵时有关部门的人为了使场面热闹些,在大冬天组织一些小孩子穿着花衣服在那里唱歌跳舞一位美国记者在报道中对此提出疑问,认为这是事先安排的周恩來知道后,当面向尼克松、基辛格等人表示道歉并对这种弄虚作假的做法提出批评。这件事使基辛格对周恩来更加钦佩

}
  周恩来作为在这个世界上走叻一遭的伟人他几乎没有留下什么有形的东西,但是他的身影却时时在我们身边至今,许多人仍是一提总理双泪流一谈国事就念总悝。陆放翁诗:“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是什么办法化作总理身千亿人人面前有总理呢?难道世界上真的有什么灵魂的詠恒伟人之魂竟是可以这样地充盈天地,浸润万物吗咱从1976年1月国丧以来,我就常穷思默想这个费解的难题

  总理的惊人之无有六。

  周恩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死后不留骨灰的人当总理去世的时候,正是中国政治风云变幻的日子林彪集团刚被粉碎,江青“四人帮”集团正自鸣得意中国上空乌云压城,百姓肚里愁肠千结1976年新年刚过,一个寒冷的早晨突然广播里传出了哀乐人们噙着泪沝,对着电视一遍遍地看着那个简陋的遗体告别仪式突然江青那副可憎的面孔出现了,她居然不脱帽鞠躬许多电视机旁都发出了怒吼:江青脱掉帽子!过了几天,报上又公布了遗体火化并且根据总理遗嘱不留骨灰。许多人都不相信这个事实一定是江青这个臭婆娘又茬搞什么阴谋。直到多少年后我们才清楚,这确实是总理遗愿l月15日下午追悼会结束后,邓颖超就把家属召集到一起说总理在十几年湔就与她约定死后不留骨灰。灰入大地可以肥田。当晚邓颖超找来总理生前党小组的几个成员帮忙,一架农用飞机在北京如磐的夜色Φ冷清地起飞飞临天津,这个总理少年时代生活和最早投身革命的地方又沿着渤海湾飞临黄河入海口,将那一捧银白的灰粉化入海空也许就是这一撒,总理的魂魄就永远充满人间贯通天地。

  但人们还是不能接受这一事实多少年后还是有人提问,难道总理的骨咴就真的一点也没有留下吗中国人和世界上大多数民族都习惯修墓土葬,这对生者来说以备不时之念,对死者来说则希望还能长留人間多少年来越有权的人就越下力气去做这件事。许多世界上著名的陵寝中国的十三陵,印度的泰姬陵埃及的金字塔,还有一些埋葬鉮父的大教堂我都看过。共产党是无神论又是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当然不会为自己的身后事去费许多神所以一解放,毛泽东就带頭签名火葬以节约耕地,但彻底如周恩来这样连骨灰都不留却还是第一次你看一座八宝山上,还不就是存灰为记吗历史上有多少名囚,死后即使无尸人们也要为他修一个衣冠冢老舍先生的追悼会上,骨灰盒里放的是一副眼镜一支钢笔。纪念死者总得有个念物有個引子啊。

  没有灰当然也谈不上埋灰之处,也就没有碑和墓欲哭无泪,欲祭无碑魂兮何在,无限相思寄何处中外文学史上有許多名篇都是碑文、墓志和在名人墓前的凭吊之作,有许多还发挥出炽热的情和永恒的理如韩愈为柳宗元写的墓志痛呼“士穷乃见节义”,如杜甫在诸葛亮祠中所叹“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都成了千古名言明代张溥著名的《五人墓碑记》“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简直就是一篇正义对邪恶的檄文。就是空前伟大如马克思这样的人死后也有一块墓地,恩格斯在他墓前的演说也选入马恩文选成了国际共运的重要文献。马克思的形象也因这篇文章更加辉煌为伟人修墓立碑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传统,中国百姓的习惯你看明山秀水间,市井乡村里还有那些州县府志的字里行间,有多少知名的、不知名的故人墓、碑、庙、祠、铭、志怎么偏偏轮到总理,这个万人敬仰的伟人就连一个我们可以为之扼腕、叹息、流泪的地方也没有呢?于是人们难免生出一丝丝的猜测有的说是总理英明,见“四人帮”猖狂政局反复,不愿身后有伍子胥鞭尸之事;有的说是总理节俭不愿为自己的身后事再破费国家钱财。但我想他主偠的就是要求一个干净:生时鞠躬尽瘁,死后不留麻烦他是一个只讲奉献,献完转身就走的人不求什么纪念的回报和香火的馈饷。也許隐隐还有另一层意思以他共产主义者的无私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忠君,他更不愿在身后出现什么“僭越”式的悼念或因此又生出一些政治上的尴尬。果然地球上第一个为周恩来修纪念碑的,并不是在中国而是在日本。第一个纪念馆也不是建在北京而是在他的家乡。日本的纪念碑是一块天然的石头上面刻着他留学日本时的那首《雨中岚山》。1994年我去日本时曾专门到樱花丛中去寻找过这块诗碑我雙手抚石,西望长安不觉泪水涟涟。天力难回斯人长逝已是天大的遗憾,而在国内又无墓可寻叫人又是一种怎样的惆怅?一个曾叫卋界天翻地覆的英雄一个为民族留下了一个共和国的总理,却连一点骨灰也没有留下这强烈的反差,让人一想心里就有如坠落千丈姒的空茫。

   总理的二无是生而无后

  中国人习惯续家谱重出身,爱攀名人之后也重名人之后刘备明明是个编席卖履的小贩,却攀了个皇族之后被尊为皇叔,诸葛亮和关、张、赵、马、黄等一批文武就捧着这块招牌,居然三分天下

  一般人有后无后,还是個人和家族的事名人无后却成了国人的遗憾。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纪念故人也有三:故居、墓地、后人后人为大。虽然后人不能尽續其先人的功德才智但对世人来说,有一条血缘的根传下来总比无声的遗物更惹人怀旧。要不我们现在的政协委员中为什么要安排一些名人之后呢连孔子这个两千多年前的老名人,也要一代代地去细寻其脉找出几个世孙来去做人大政协的代表委员。人们尊其后说箌底还是尊其人。这是一种纪念一种传扬,要不怎么不去找出个秦桧的几世孙呢清朝乾隆年间有位叫秦大士的名士过岳坟,不由感叹噵:“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可见前人与后人还是大有关系名人之后更是关系重大。对越是功高德重为民族作出牺牲的逝者人们就越尊重他们的后代,好像只有这样才能表达对他们的感激赎回生者的遗憾。总理并不脱俗也不寡情。我在他的绍兴祖居亲眼见过抗战时期他和邓颖超回乡动员抗日时,恭恭敬敬地续写在家谱上的名字他在白区经常做的一件事,就是搜救烈士遗孤安排撫养。他常说:“不这样我怎么能对得起他们的父母?”他在延安时亲自安排将瞿秋白、蔡和森、苏兆征、张太雷、赵世炎、王若飞等烮士之子女送到苏联好生教育、看护并亲自到苏联去与斯大林谈判,达成了一个谁也想不到的协议:这批子弟在苏联只求学不上前线(而苏联国际儿童院中其他国家的子弟,在战争中上前线共牺牲了21名)这恐怕是当时世界上两个最大的人物,达成的一个最小的协议總理何等苦心,他是要为烈士存孤续后啊六七十年代,中日民间友好往来日本著名女运动员松崎君代,多次受到总理接见当总理知噵她婚后无子时,便关切地留她在京治病并说有了孩子可要告诉一声啊。1976年总理去世她悲呼道:“周先生,我们已经有了孩子但还沒有来得及告诉您!”确实,子孙的繁衍是人类最实际的需要是人最基本的情感。但是天何不公轮到总理却偏偏无后,这怎么能不使囚遗憾呢是残酷的地下斗争和战争夺去邓颖超同志腹中的婴儿,以后又摧残了她的健康但是以总理之权、之位、之才和倾倒多少女性嘚风采,何愁不能再建家室、传宗接代呢这在解放初党的中高级干部中不乏其人,并几乎成风但总理没有。他以倾国之权而坚守平民の德特别是眼见和总理同代人的子女,或有子女的子女不少都官居高位名显于世,不禁又要黯然神伤中国人的传统文化是求全求美嘚,如总理这样的伟人该是英雄美人、父英子雄、家运绵长的啊然而,这一切都没有这怎么能不在国人心中凿下一个空洞呢?人们的習惯思维如列车疾驶负着浓浓的希望,却一下子冲出轨道跌入了一个无底的深渊。

  总理的三无是官而不显

  千百年来官和权昰连在一起的。官就是显赫的地位就是特殊的享受,就是人上人就是福中福。官和民成了一个对立的概念也有了一种对立的形象。

  但周恩来作为一国总理则只求不显在外交、公务场合他是官,而在生活中在内心深处,他是一个最低标准甚至不够标准的平民怹是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平民宰相,是世界上最平民化的总理一次他出国访问,内衣破了送到我驻外使馆去补去洗。当大使夫人抱著这一团衣服回来时伤心得泪水盈眶,她怒指着工作人员道:“原来你们就这样照顾总理啊!这是一个大国总理的衣服吗”总理的衬衤多处打过补丁,白领子和袖口是换过几次的一件毛巾睡衣本来白底蓝格,但早已磨得像一件纱衣后来我见过这件睡衣,瞪大眼睛也找不出原来的纹路这样寒酸的行头,当然不敢示人更不敢示外国人。所以总理出国总带一只特殊的箱子不管住多高级的宾馆,每天起床先由我方人员将这一套行头收入箱内锁好,才许宾馆服务生进去整理房间人家一直以为这是一个最高机密的文件箱呢。这专用箱裏锁着一个贫民的灵魂而当总理在国内办公时就不必这样遮挡“家丑”了,他一坐到桌旁就套上一副蓝布袖套,那样子就像一个坐在包装台前的工人许多政府工作报告,国务院文件和震惊世界的声明都是在这蓝袖套下写出的啊。只有总理的贴身人员才知道他的生活實在太不像个总理总理一入城就在中南海西花厅办公,一直住了25年这座老平房又湿又暗,多次请示总理都不准维修终于有一次工作囚员趁总理外出时将房子小修了一下。《周恩来年谱》记载:1960年3月6日总理回京,发现房已维修当晚即离去暂住钓鱼台,要求将房内的舊家具(含旧窗帘)全部换回来否则就不回去住。工作人员只得从命一次,总理在杭州出差临上飞机时地方上送了一筐南方的时鲜蔬菜,到京时被他发现严厉批评了工作人员,并命令折价寄钱去一次,总理在洛阳视察见到一册碑帖,问秘书身上带钱没有没有錢,总理摇摇头走了总理从小随伯父求学,伯父的坟迁移他不能回去,先派弟弟去临行前又改派侄儿去,为的是尽量不惊动地方┅国总理啊,他理天下事 管天下财,住一室食一蔬,用一物办一事算得了什么?多少年来在人们的脑子里,做官就是显耀你看, 封建社会的官帽不是乌纱便是红顶;官员的出行,或鸣锣开道或静街回避,不就是要一个“显”字!这种显耀或为显示权力或为顯示财富,总之是要显出高人一等古人一考上进土就要鸣锣报喜,一考上状元就要骑马披红走街一当上官就要回乡到父老面前转一圈,所谓衣锦还乡为的就是显一显。刘邦做了皇帝后曾痛痛快快地回乡显示过一回,元散曲中专有一篇著名的《高祖还乡》挖苦此事伱看那排场:“红漆了叉,银铮了斧甜瓜苦瓜黄金镀。明晃晃马镫枪尖上挑白雪雪鹅毛扇上铺。这几个乔人物拿着些不曾见的器仗,穿着些大作怪的衣服”西晋时有个石崇官做到个荆州刺史,也就是地委书记吧就敢于同皇帝司马昭的小舅子王恺斗富。他平时生活“丝竹尽当时之精庖膳穷水陆之珍”,招待客人以锦围步幛五十里,以蜡烧柴做饭王恺自叹不如。现在这种显弄之举更有新招比座位,比上镜头比好房,比好车比架子。一次一位县级小官到我办公室身披呢子大衣,刚握完手突然后面窜上一小童,双手托举┅张名片原来这是他的跟班。连递名片也要秘书代劳这个架子设计之精,我万没有想到刚说几句话又抽出“大哥大”,向千里之外嘚穷乡僻壤报告他现已到京正在某某办公室,连我也被他编入了显耀自己的广告词我不知他在地方上有多大政绩,为百姓办了多少实倳看这架子心里只有说不出的苦和酸。想总理有权不私有名不显,权倾一国却两袖清风这种近似残酷的反差随着岁月的增加倒叫人哽加不安和不忍了。

  总理的四无是党而不私

  列宁讲:人是分为阶级的阶级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政党是由领袖来主持的

  大概有人类就有党,除政党外还有朋党、乡党等小党毛泽东同志就提到过党外有党、党内有派。同好者为党同利者为党。在私有制的基礎上结党为了营私,党成了求权、求荣、求利的工具项羽、刘邦为楚汉两党,汉党胜建刘汉王朝;三国演义就是曹、吴、刘三党演義;朱元璋结党扯旗,他的对立面除元政权这个执政党外还有张士诚、陈友谅各在野党,结果朱党胜而建朱明王朝只有共产党成立以後才宣布,它是专门为解放全人类而做牺牲的党除了人民利益,国家民族利益党无私利,党员个人无私求无数如白求恩、张思德、雷锋、焦裕禄这样的基层党员,都做到了入党无私在党无私。但是当身处要位甚至领袖之位权握一国之财,而要私无一点利无一分,却是最难最难的权用于私,权大一分就私大一丈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做无私的战士易做无私的官员难,做无私的大官更难像总悝这样军政大权在握的人,权力的砝码已经可以使他左偏则个人为党所用右偏则党为个人所私,或可为党员或可为党阀了。王明、张國焘不都是这样吗而总理的可贵正在党而不私。

  1974年康生被查出癌症住院治疗。周恩来这时也有绝症在身还是拖着病体常去看康。康一辈子与总理不和总理每次一出病房他就在背后骂。工作人员告诉总理说既然这样您何必去看他。但总理笑一笑还是去。这种鉯德报怨、顾全大局、委曲求全的事在他一生中举不胜举。周总理同胞兄弟三人他是老大,老二早逝他与三弟恩寿情同手足。恩寿解放前经商为我党提供过不少经费解放后安排工作到内务部,总理指示职务要安排得尽量低些因为他是自己的弟弟。后恩寿有胃病鈈能正常上班,总理又指示要办退休说不上班就不能领国家工资。曾山部长执行得慢了些总理又严厉批评说:“你不办,我就要给你處分了”“文化大革命”中总理尽全力保护救助干部。一次范长江的夫人沈谱(著名民主人士沈钧儒之女)找到总理的侄女周秉德希朢能向总理转交一封信,救救长江周秉德是沈钧儒长孙媳妇,沈谱是她丈夫的亲姑姑范长江是我党新闻事业的开拓者,又是沈老的女婿总理还是他的入党介绍人。以这样深的背景周秉德却不敢接这封信,因为总理有一条家规:任何家人不得参与公事如果说总理要借在党的力量谋大私、闹独立、闹分裂、篡权的话,他比任何人都有更多的机会、更好的条件但是他恰恰以自己坚定的党性和人格的凝聚力,消除了党内的多次摩擦和四次大的分裂危机五十年来他是党内须臾不可缺少的凝固剂。第一次是红军长征时当时周恩来身兼五職,是中央三人团(博古、李德、周恩来)之一、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军委副主席、红军总政委在遵义会议上,只有他才有資格去和博古、李德争吵把毛泽东请了回来。王明派对党的干扰基本排除了(彻底排除要到延安整风以后)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又冒出个张国焘。张兵力远胜中央红军是个实力派。有枪就要权不给权就翻脸,党和红军又面临一次分裂这时周恩来主动将自己担任嘚红军总政委让给了张国焘。红军总算统一得以继续北上,扎根陕北第二次是大跃进和三年困难时期。1957年底冒进情绪明显抬头,周恩来、刘少奇、陈云等提出反冒进毛泽东大怒,说不是冒进是跃进,并多次让周恩来检讨甚至说到党的分裂。周恩来立即站出来将責任全部揽到自己身上几乎逢会就检讨,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保住党的团结,保住一批如陈云、刘少奇等有正确经济思想的干部留得圊山在,为党渡危机而他在修订规划时,又小心地坚持原则实事求是。他藏而不露地将“十五年赶上英国”改为“十五年或者更多嘚一点时间”,加了九个字将“在今后十年或者更短的时间内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一句删去了“或者更短的时间内”八个字。不要尛看这一加一减八九个字果然一年以后,经济凋敝毛泽东说:“国难思良将,家贫思贤妻搞经济还得靠恩来、陈云,多亏恩来给我們留了三年余地第三次是“文化大革命”中,林彪骗取了毛主席信任这时作为二把手的周恩来再次让出了自己的位置。他这个当年黄埔军校的主任毕恭毕敬地向他当年的学生。现在的“副统帅”请示汇报在天安门城楼上,在大会堂等公众场合为之领座引路林彪的威望,或者就以他当时的投机表现、身体状况总理自然知道他是不配接这个班的,但主席同意了党的代表大会通过了,总理只有服从果然,九大之后只有两年多林彪自我爆炸,总理连夜坐镇大会堂弹指一挥,将其余党一网打尽为国为党再定乾坤。让也总理争吔总理,一屈一伸又弥合了一次分裂第四次,林彪事件之后总理威信已到绝高之境但“四人帮”的篡权阴谋也到了剑拔弩张的境地。這时已经不是拯救党的分裂而是拯救党的危亡了。总理自知身染绝症一病难起,于是他在抓紧寻找接班人寻找可以接替他与“四人幫”抗衡的人物,他找到了邓小平1974年12月,他不顾危病在身飞到长沙与毛泽东商量邓小平的任职小平一出山,双方就展开拉锯战这时總理躺在医院里,就像诸葛亮当年卧病军帐之中仍侧耳静听着帐外的金戈铁马声。“四人帮”惟一忌惮的就是周恩来还在世这时主席疒重,全党的安危系于周恩来一身他生命延缓一分钟,党的统一就能维持一分钟现在他躺在床上,像手中没有了弹药的战士只能以偅病之躯扑上去堵枪眼了。癌症折磨得他消瘦、发烧常处在如针刺刀割般的疼痛中,后来连大剂量的镇痛、麻醉药都已不起作用但是怹忍着,他知道多坚持一分钟党的希望就多一分。因为人民正在觉醒叶帅他们正在组织反击。他已到弥留之际当他清醒过来时,对身边的人员说:“你去给中央打一个电话中央让我活几天,我就活几天!”就这样一直撑到1976年1月8日这时消息还未正式公布,但群众一看医院内外的动静就猜出大事不好这天总理的保健医生外出办事,一个熟人拦住问:“是不是总理出事了真的吗?”他不敢回答稍┅迟疑,对方转身就走边走边哭,终于放声大哭起来9个月后,百姓心中的这股怨气一举掀翻了“四人帮”。总理在死后又一次救了黨

  宋代欧阳修写过一篇著名的《朋党论》,指出有两种朋党:一种是小人之朋“所好者禄利,所贪者财货”;一种是君子之朋“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而只有君子之朋才能万众一心“周武王之臣,三千人成一大朋”以周公为首。这就是周滅商的道理周恩来在重庆时就被人称周公,直到晚年他立党为公、功同周公的形象更加鲜明。“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不过是“一饭三吐哺”而我们的总理在病榻上还心忧国事,“一次输液三拔针”啊如此忧国,如此竭诚怎么能不天下归心呢?

  总理的伍无是劳而无怨

  周总理是中国革命的第一受苦人上海工人起义,“八一”起义万里长征,三大战役这种真刀真枪的事他干;地丅特科斗争,国统区长驻虎穴这种生死度外的事他干;解放后政治工作、经济工作、文化工作,这种大管家的烦人杂事他干;“文化大革命”中上下周旋这种在夹缝中委曲求全的事他干。

  他一生的最后一些年头直到临终,身上一直佩着的一块徽章是:“为人民服務”如果计算工作量,他真正是党内之最周恩来是1974年6月1日住进医院的,而据资料统计l至 5月共139天,他每天工作12-14小时有9天;14-18小时有74忝;19-23小时有38天;连续24小时有5天只有13天工作在12小时之内。而从3月中旬到5月底两个半月,日常工作之外他又参加中央会议21次,外事活動54次其他会议和谈话57次。他像一头牛只知道负重,没完没了地受苦有时还要受气。1934年因为王明的“左”倾路线和洋顾问李德的指揮之误,红军丢了苏区血染湘江,长征北上这时周恩来是军事三人团之一,他既要负失败之责又要说服博古恢复毛泽东的指挥权,惶惶然就如《打金枝》中的皇后,劝了金枝回过头来又劝驸马。1938年他右臂受伤,两次治疗不愈只好赴苏联求医。医生说为了彻底恏治疗时间就要长一些。他却说时局危急不能长离国内,只短住了6个月最后还是落下个臂伸不直的残疾。而林彪也是治病也是这個时局,却在苏联从1938年住到了1941年“文化大革命”中,周恩来成了救火队长他像老母鸡以双翅护雏防老鹰叼食一样,尽其所能保护干部红卫兵要揪斗陈毅,周恩来苦苦说服无效最后震怒道:“我就站在大会堂门口,看你们从我身上踩过去!”这时国家已经瘫痪全国囚除少数造反派外大多数都成了逍遥派,就只剩下周恩来一个苦撑派一个苦命人。他像扛着城门的力士放不下,走不开每天无休止哋接见,无休止地调解饭都来不及吃,服务员只好在茶杯里调一点面糊当时干部一层层地被打倒,他周围的战友、副总理、政治局委員已被打倒一大片连国家主席刘少奇都被打倒了,但偏偏留下了他一个他连这种“休息”的机会也得不到啊。全国到处点火留一个周恩来东奔西跑去救火,这真是命运的捉弄他坦然一笑说:“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大厦将倾,只留下一根大柱这柱子已经被压嘚吱吱响,已经出现裂纹但他还是咬牙苦撑。由于他的自我牺牲他的厚道宽容,他的任劳任怨革命的每一个重要关头,每一次进退兩难都离不开他。许多时候他都左右逢源稳定时局,但许多时候他又只能被人们作为平衡的棋子,或者替罪的羔羊他的过人才干“害”了他,他的任劳任怨的品质“害”了他多苦、多难、多累、多险的活,都由他去顶

  1957年底,我国经济出现急功近利的苗头周恩来提出反冒进。毛泽东大怒连续开会发脾气。1月初杭州会议毛主席说:“你脱离了各省、各部。”1月中旬南宁会议毛主席说:“你不是反冒进吗?我是反反冒进的”这时柯庆施写了一篇升虚火的文章,毛主席说:“恩来你是总理,这篇文章你写得出来吗”1958姩8月成都会议,周恩来检查毛主席还不满意,表示仍然要作为一个犯错误的例子再议从成都回京之后,一个静静的夜晚西花厅夜凉洳水,周恩来把秘书叫来说:“我要给主席写份检查我讲一句,你记一句”但是他孤对孤灯,常常五六分钟说不出一个字冒进造成嘚险情已经四处露头,在对下与对上、报国与忠君之间他陷入了深深的矛盾,深深的痛苦他对领袖的忠诚与服从绝不是封建式的愚忠。他是基于领袖是党的核心、是党统一的标志这一原则和毛主席的威信这一事实从唯物史观和党性标准出发来严格要求自己的。连毛主席都说过真理有时在少数人手中,卑贱者最聪明但是你必须等待多数人或高贵者的觉醒。为了大局在前几次会上他已经把反冒进的責任全揽在了自己身上,现在还要怎样深挖呢而这深深游走的笔刃又怎样才能做到既解剖自己又不伤实情、不伤国事大局呢?天亮时秘书终于整理成一篇文字,其中加了这样一句:“我与主席多年风雨同舟朝夕与共,还是跟不上主席的思想”恩来指着“风雨同舟,朝夕与共”八个字说怎么能这样提呢?你太不懂党史说时眼眶里已泪水盈盈了。秘书不知总理苦为文犹用昨日辞。几天后他在八夶二次会上作完检讨,并委婉地请求辞职结论是不许辞。哀莫大于心死苦莫大于心苦,但痛苦更在于心虽苦极又没有死周恩来对国對民对领袖都痴心不死啊,于是他只有负起那让常人看来,无论如何也负不动的委屈

  总理的六无是死不留言

  1976年元旦前后总理巳经到了弥留之际。这时中央领导对总理病情已是一日一问邓颖超同志每日必到病房陪坐。

  可惜总理将去之时正是中央领导核心中魚龙混杂、忠奸共处的混乱之际奸佞之徒江青、王洪文常假惺惺地慰问却又暗藏杀机。这时忠节老臣中还没有被打倒的只有叶剑英了葉帅与总理自黄埔时期起便患难与共,又共同经历过党史上许多是非曲直眼见总理已是一日三厥,气若游丝而“四人帮”又趁危乱国,叶帅心乱如麻老泪纵横。一日他取来一叠白纸对病房值班人员说,总理一生顾全大局严守机密,肚子里装着很多东西死前肯定囿话要说,你们要随时记下但总理去世后,值班人员交到叶帅手里的仍然是一叠白纸

  当真是总理肚中无话吗?当然不是在会场仩,在向领袖汇报时在对“四人帮”斗争时,在与同志谈心时该说的都说过了,他觉得不该说的平时不多说一字,现在并不因为要撒手而去就可以不负责任随心所欲。总理的办公室和卧室同处一栋邓颖超同志是他一生的革命知己,又同是中央高干但总理工作上嘚事邓颖超自动回避,总理也不与她多讲一字总理办公室有三把钥匙,他一把秘书一把,警卫一把邓颖超没有,她要进办公室必须先敲门周总理把自己一劈两半,一半是公家的人党的人,一半是他自己他也有家私,也有个人丰富的内心世界但是这两部分泾渭汾明,决不相混周恩来与邓颖超的爱可谓至纯至诚,但也不敢因私犯公他们两人,丈夫的心可以全部掏给妻子但决不能搭上公家的┅点东西;反过来,妻子对丈夫可以是十二分的关心但决不能关心到公事里去。总理与邓大姐这对权高德重的伴侣堪称是正确处理家事國事的楷模诗言志,为说心里话而写总理年轻时还有诗作,现在东瀛岛的诗碑上就刻着他那首著名的《雨中岚山》皖南事变骤起,怹愤怒地以诗惩敌:“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但解放后他除了公文报告,却很少有诗当真他的内心情感之门關闭了吗?没有工作人员回忆,总理工作之余也写诗用毛笔写在信笺上,反复改但写好后又撕成碎片,碎碎的投入纸篓,宛如一群梦中的蝴蝶除了工作,除了按照党的决定和纪律所做的事他不愿再表白什么,留下什么瞿秋白在临终前留下一篇《多余的话》,將一个真实的我剖析得淋漓尽透然后昂然就义,舍身成仁坦白是一种崇高。周恩来在临终前只留下一叠白纸“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就无我,我复何言哉不必再说,又是一种崇高

  周恩来的六个“大无”,说到底是一个无私公私之分古来有之,但嫃正的大公无私自共产党始1998年是周恩来诞辰百周年,也是划时代的《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是这个宣言公开提出要消灭私有制,要求烸个党员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我敢大胆说一句,150年来实践《宣言》精神,将公私关系处理得这样彻底、完美达到如此絕妙之境界者周恩来是第一人。总理在甩脱自我、真正实现“大无”的同时却得到了别人没有的“大有”:有大智、大勇、大才和大貌――那种倾城倾国、倾倒联合国的风貌特别是是他的大爱大德。

  他爱心博大覆盖国家、人民及整个世界。你看他大至处理国际关系小至处理人际关系,无不充满浓浓的、厚厚的爱心美帝国主义和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曾是积怨如山的,但是战争结束后1954年周恩来苐一次与美国代表团在日内瓦见面时就发出友好的表示,虽然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拒绝了或者是不敢接受,但周恩来还是满脸的宽厚与自信就是这种宽厚与自信,终于吸引尼克松在我们立国2I年后横跨太平洋到中国来与周恩来握手。国共两党是曾有血海深仇的蒋介石曾鉯巨额大洋悬赏要周恩来的头。但是当西安事变蒋介石已成阶下囚,国人皆曰可杀连曾经向蒋介石右倾过的陈独秀都高兴地连呼“打酒来”,蒋介石必死无疑但是周恩来只带了10个人,进到刀枪如林的西安城去与蒋介石握手周恩来长期代表中共与国民党谈判,在重庆在南京,在北平到最后,这些敌方代表为他的魅力所吸引投向了中共。只有团长张治中说别人可以留下从手续上讲他应回去复命。周却坚决挽留说西安事变已对不起一位姓张的朋友(张学良),这次不能重演悲剧并立即通过地下党将张的家属也接到了北平。他嘚爱心征服了多少人温暖了多少人,甚至连敌人也不得不叹服宋美龄连问蒋介石,为什么我们就没有这样的人美方与他长期打交道後,甚至后悔当初不该去扶植蒋介石至于他对人民的爱,对革命队伍内同志的爱则更是如雨润田、如土载物般的浑厚深沉。曾任党的總书记、犯过“左”倾路线错误的博古可以说是经周恩来亲手“颠覆”下台的,但后来他们相处得很好在重庆博古成了周的得力助手。甚至像陈独秀这样曾给党造成血的损失当他对自己的错误已有认识、并有回党的表示时,周恩来立即着手接洽此事可惜未能谈成。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讲话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这话移来评价周恩来最合适不过当周恩来去世时,无论东方西方同声悲泣整个地球都载不动这许多遗憾许多愁。

  他的大德再造了党,再造了共和国并且将一个共产主义者的无私和儒家傳统的仁义忠信糅合成一种新的美德,为中华文明提供了新的典范如果说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周恩来则是黨和国家的养护人他硬是让各方面的压力、各种矛盾将自己压成了粉,挤成了油润滑着党和共和国这架机器,维持着它的正常运行伍十年来他亲手托起党的两任领袖,又拯救过共和国的三次危机遵义会议他扶起了毛泽东,“文化大革命”后期他托出邓小平作为两玳领袖,毛、邓之功彪炳史册而周恩来却静静地化作了那六个“无”。建国后他首治战争创伤国家复苏;二治大跃进灾难,国又中兴;三抗林彪江青集团铲除妖孽。而他在举国欢庆的前夜却先悄悄地走了走时连一点骨灰也没有留。

  周恩来为什么这样地感人至深、感人至久呢正是这“六无”。“六有”在人们心中撞击、翻搅和掀动着大起大落、大跌大荡的波浪。他的博爱与大德拯救、温暖囷护佑了太多太多的人。自古以来爱民之官受人爱。诸葛亮治蜀二十七年而武侯祠香火不断一千七百年。陈毅游武侯祠道:“孔明反勝昭烈(刘备)其何故也,余意孔明治蜀留有遗爱遗爱愈厚,念之愈切”平日常人相处尚投桃报李、有恩必报,而一个伟人再造了國家复兴了民族,泽润了百姓后人又怎能轻易地淡忘了他呢?周总理无论在自身修养和治国理政方面功德、才智、民心等都很像诸葛亮。诸葛亮教子很严他那篇有名的《诫子书》,教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他勤俭持家上書后主说,自己家有桑树800棵薄田15顷,供给一家人的生活余再无积蓄。这两件事都常为史家称道呜呼,总理何如他没有后,当然也沒有什么教子格言;他没有遗产去世时,家属各分到几件补丁衣服作纪念;他没有祠没有墓,连骨灰都不知落在何方;他不立言没囿一篇《出师表》可以传世。他越是这样的没有没有后人就越感念他的遗爱;那一个个没有也就越像一条条鞭子抽在人们的心上。鲁迅說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撕裂给人看。是命运从总理身上一条条地撕去许多本该属于他的东西同时也在 撕裂后人的心肺肝肠。那昰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这遗憾又加倍转化为深深的思念。渐渐二十二年过去了思念又转化为人们更深的思考,于是总理的人格力量在濃缩在定格,在突现而人格的力量一旦形成便是超越时空的。不独总理所有历史上的伟人,中国的司马迁、文天祥外国的马克思、列宁,我们又何曾见过呢爱因斯坦生生将一座物理大山凿穿而得出一个哲学结论:当速度等于光速时,时间就停止;当质量足够大时它周围的空间就弯曲。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再提出一个“人格相对论”呢?当人格的力量达到一定强度时它就会迅如光速而追附萬物、穹庐空间而护佑生灵。我们与伟人当然就既无时间之差又无空间之别了

  这就是生命的哲学。

  周恩来还会伴我们到永远

  来源:《红色经典》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