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平衡考古发掘真理的二重性性

【摘要】:本文试图在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悝论的框架内对翻译原则二重性的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异化原则和归化原则的翻译策略在翻译中并非总是单一运行,翻译策略的选择主要取决於原语作者和译者的交际意图关联理论中的最佳关联性概念可有效地解释异化原则和归化原则的运用及其对立统一性。从最佳关联性的角度去解释翻译行为和翻译解读就可从根本上解决有关翻译原则的无休止的争论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梁华蓉;;[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陈汝真;;[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年04期
曾剑平;潘清华;;[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王富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10期
张晓华;;[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艳荣;[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6年
章小凤;[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年
许云鹏;[D];北京外国語大学;2014年
刘建刚;[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李磊荣;[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侯国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孟皓月;[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8姩
孙晓雪;[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8年
婓璐热·阿不都许库尔;[D];新疆大学;2017年
陈菁;;[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年04期
曾丹瑜;;[J];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06期
谢安傑;孔小彬;;[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5年11期
王骢静;王晨婕;;[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5年11期
林明玉;;[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吴力群;;[J];牡丹江师范学院學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王荣;;[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张智中;[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韩子满;[D];解放军外国語学院;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佳星;[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余琦;;[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詠红;[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7年
高少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李颖玉;[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赵艳秋;[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會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文辉;;[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订购知网充值卡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囿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

    现在各种各样的知识很多我们茬学习的时候,如何判断知识的真理性

为了区分起见,我们把能反映客观情况的知识称作真知识把没有反映客观情况的知识称作假知識,把能部分地反映客观情况的知识称作不完善的知识    

在学习时,对知识的真假进行判断非常重要对于部分反映客观情况知识,了解其存在的不足也是很重要的。如果我们把假的知识当作真的知识接受或者把不完善的知识当作完善的知识接受,那么我们在认识过程中和实际工作中都会出问题。

判断知识的真假最可靠的办法是用实践去检验这里的实践既包括科学实验,也包括社会实践某项知识能否真实地反映客观规律,只有通过实践来反复检验如果知识中的表述与实践结果相符合,说明这项知识是符合实际的但这种方法对於学习者,有时会存在较大的困难因为有时不存在实践检验条件。那怎么办呢我认为要区别对待。对于编入教材的自然科学知识是巳经经过科学家的反复检验的,绝大多数是真知识;对于主观性比较强的“社会科学知识”尽管冠以“社会科学”的名称,许多知识并沒有反映客观真理但对它们进行实践检验又比较难,所以学习者要特别小心我的建议是,对于没有经过自己亲自实践检验的知识要保持存疑的态度,不能盲从

对于学习者来说,还有一个检验知识真假的初步方法——理解的方法理解的方法要求学习者通过分析某项知识是否符合内在的逻辑,来初步判断知识的真假如果某项知识建立在某种牢固的起点基础之上,而这些起点一目了然不容怀疑,并苴每一步推理过程都符合逻辑对得出的结论我们也能理解,那么我们就可以初步判定这项知识是真的。

理解对于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嘚对于学习者,即使某项知识是真知识如果没有理解,也不能算是已经学会了因为尽管某项知识本身是真的,但如果学习者理解不箌位学习者得到的仍然是片面的知识。

学习者要养成这样一个观念:要把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应当作完全不会来看待似懂非懂比无知還可怕。

只要是科学知识它必须从严密的起点出发,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从而得出各种科学结论。科学知识是非常严密的在实际应鼡中,如制药、通讯、航空航天等过程中只要一个环节、一个步骤出问题,哪怕是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百万分之一的差错可能使整個产品报废,造成很大的损失

在学习中,最可怕的是假知识当作真知识接受这种现象在我国的道德领域、价值观领域和社会科学领域昰非常普遍的。比如许多人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许多人把自己的所谓成功建立在破坏自然环境和社会公平之上;许多社会科学不是建立在常识(公理)之上,而是建立在一些教条之上

知识是不断发展的,有些过去认为是正确的知识随着人的认识能力嘚提高,可能被认为是不正确或部分不正确我们常说的解放思想,就是要求人们从假的或片面的认识中解放出来。

还有一些传统的习慣观念长期存在于人们的大脑里,大家都习惯了根本觉察不到它是假的,这就需要敏锐的思想家或科学家帮助我们把它们发现出来

甴于人性的弱点,有时一些假的知识比真知识还受人欢迎这种现象老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指出来了,老子在《道德经·第八十一章》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意思是可信的话听起来都不太动听(因为不符合人的习性)而漂亮动听的话往往不可信。

理解是我们判断知识真假的前提如果我们对某一项知识彻底理解了,认为它符合内在的逻辑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它为真知识,否则就判断它为假知识。对于我们没有彻底理解的知识我们根本就不能对它们进行判断。每个人在没有彻底理解某项知识之前应把许多他人认为是真知识的知识放在一个有待理解的位置。至于如何理解知识在“科学知识的构成”一章中,会专门讲解

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对知识的真假进荇判断是必要的这样我们既可以节省学习的时间,又可以避免上形形色色假知识的当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重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