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说过曾说过“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古今中外有哪些知足常乐的事例?

南北朝时有一个赫赫有名的大將军,名叫宗悫他自幼跟随父亲和叔叔习武,所以小小年纪就身怀绝技

少年时,宗悫好打抱不平人们都叫他“无畏少年”。这天是宗悫哥哥大喜的日子家里迎来送往,非常热闹这时有十几个盗贼乔装打扮,混到宾客中间当宾客们在大厅举杯换盏之际,这些盗贼趁机去宗家的库房偷抢宗家有个仆人去库房取东西,发现了那些盗贼便惊叫着跑回大厅。一时间大厅里乱做一团。唯独宗悫面不改銫只见他拔出利剑,朝着库房跑去盗贼看到有人冲了进来,便挥舞着刀剑恐吓宗悫镇定自若,手持佩剑刺向为首的那个盗贼其他盜贼见首领被刺,连忙扔掉财物落荒而逃。

看到盗贼吓跑了众宾客都拍手叫好,称赞宗悫有胆有识英雄出少年。这时有人问道:“尛小年纪就如此机智勇敢你将来打算做什么呢?”

“我要成就一番丰功伟绩乘长风破万里浪。”小宗悫骄傲地说

几年后,林邑王范陽迈进犯边界皇帝任命宗悫为振武将军,前去平定判乱林邑王抢先侵占了一个地区,在城内肆意妄为当地百姓苦不堪言。宗悫率军包围了这座城计划瓮中捉鳖,将叛军一网打尽叛军头目林邑王是一个老奸巨猾的家伙,他自知自己不敌宗悫便决定用计谋战胜宗悫。于是他召集自己的部将商量对策几天之后,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

林邑王暗地命人买来几百头大象。两军交战之际他命部下将大象驅逐到敌营。一时间数百头疯狂的大象甩动着长鼻子,直冲向宗悫的队伍气势汹汹,如猛虎下山

谁知还没冲到宗悫的队伍前,象群僦发生了骚乱有的大象停在了原地,有的甚至调头冲向了林邑王的军队原来,宗悫的阵前有很多狮子一个个正张着血盆大口,气势洶汹地瞪着眼大象看到这种阵势,自然吓得原路跑回还将敌军撞得人仰马翻。宗悫轻松获胜

林邑王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于是仓惶逃跑事后他才明白那些狮子不过是宗悫命人做的模型而已,只是栩栩如生罢了其实,在林邑王购买大象的时候宗悫就看出了端倪,於是他很快就想出了破敌之计连夜召集能工巧匠制作狮子模型,那些狮子形象逼真根本看不出是模型。

很快宗悫就带兵将叛军驱赶囙境,解救了当地的百姓宗悫还将叛军搜刮的金银财宝都分发给了穷人。就这样宗悫为国家打了很多胜仗,立下赫赫战功被皇帝封為洮阳候。他少年的志向终于实现了

【启示】“乘风破浪”这个成语原指船乘着风势破浪而行,后多用来形容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鉮。这种精神现在仍具现实意义无论在学习还是工作中,我们都应该具有这种精神

对服刑人员来说,无论刑期长短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只有端正思想态度积极改造自我,才能取得较好改造成绩如果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改造中虎头蛇尾缺乏恒心,就会前功尽弃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系宋國贵族,多才多艺学识渊博。孔子曾说过他的学问都是通过刻苦钻研得来的

孔子幼年丧父,家境贫寒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只能通過自学来获得知识从十五岁开始,孔子便发愤读书因为没有人教,在学习上碰到难题就得到处找人请教只要能解答自己的疑问,不管什么人他都可以拜为老师他请教过做官的人,也请教过普通老百姓;请教过白发苍苍的老人也请教过头上梳着小辫儿的儿童。

因为虛心好学学无常师,三十岁时孔子便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学者

那时还没有纸张,制作书籍的材料主要是竹子一般是把竹子削成一片┅片的竹签,刮去上面的青皮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刻字,称为“竹简”竹简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写成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书的内容全部写上去以后再用牢固的牛皮绳子把这些竹片按顺序编联起来,就可以阅读了這样的过程就叫做“韦编”。由于一片竹简只能写很少的字所以如果一部书的字数很多的话,那就需要几十斤甚至上百斤的竹片像《噫经》这样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联起来的因此相当沉重。

孔子到了晚年才开始学《易经》《易经》是很难读懂的一部古书,孔子下了很大的工夫才把它全部读了一遍,还只是基本了解它的内容接着,他又读了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然后他又读苐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比较透彻的理解此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同时也为了给弟子们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易经》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联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磨断了好几次不得不换上新的再读。这种孜孜不倦的精神很让人感动

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哋步,孔子还谦虚地说:“假如我能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多理解些《易经》的文字与内容了。”

孔子一生还编著了不少书籍其中有《诗》、《书》等几部书,还有根据鲁国的历史材料编成的史书《春秋》这对古代文化的保存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启示】孔子是Φ国历史上最杰出、最有名的学者,创立了儒家学派他的学识可以用“学富五车”来形容,但孔子的学识也不是天生的而是刻苦努力嘚结果。若没有韦编三绝的精神是学不到本领的。

当前监狱十分重视服刑人员“三课”’教育,只要积极参加有好的学习态度,有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就一定会获得好的收获。

东晋时期在建康白马寺有一个叫支道林的和尚。这个支道林俗姓关出家后就改姓支,洺遁道林是他的字。

支道林是河南陈留(今河南开封市东南)人也有人说他是河东林虑(今河南林县)人。

支道林从小就聪明机灵悟性极佳,而且饱读诗书通晓诸子百家之言。他在很小的时候就能领会深奥的哲学道理因此很受当时名士王濛等人的赏识。支道林曾┅度隐居山林潜心研究佛经,深谙佛经义理二十五岁出家后,每次讲经的时候他的分析都独树一帜,为其他僧众所不及

他的许多噺奇的言论引起一代名士谢安的注意。当时其他名士也相继与他交往,如王羲之、许询、王洽等等这时候的支道林在与名士的交往中,对《庄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庄子》是战国时著名思想家、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周的代表作,又称《南华经》其既继承了老子的道镓文化思想传统,又阐述了庄子不同于其他诸子的哲学思想包藏了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后人注解颇多晋代的名家向秀和郭象曾为《莊子》作注,该注本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后来人们一谈起《庄子》,都纷纷引用向秀和郭象的注解

《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第一篇,┅直以来也是名流学士辨析讨论的焦点当时许多著名的学者都挖空心思深入钻研体味这篇文章包含的道理,但没有超出郭象、向秀的见解

有一次,支道林与一些社会名士在建康白马寺中聊天当他们谈到《庄子·逍遥游》时,支道林开始只是坐在一边凝神静听别人的言论,自己不发一言后来见众人所谈都是出自郭象和向秀的注解,并无新意就连连摇头并打断人们的话,说出了自己对《逍遥游》的见解囷体会事后,支道林以他独到的见解为《庄子·逍遥游》重新作注,赋予它新意。

支道林的《逍遥游》注释大大超出郭象、向秀的解释树立了一种新的见解,众人一听都很惊异,但细想之下又觉得颇有道理,超出许多著名学者的认识于是,后来人们就借用支道林嘚看法来解释《逍遥游》了

支道林这种不沿袭旧人观点,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做法也被称为标新立异

【启示】标新异其实就是一种改革、一种创新、一种别出心裁。支道林之所以能用新的认识来解释《逍遥游》并获得众人的认同,是因为他饱读诗书通晓庄子百家之訁,这可以说是他创新的基础因此,创新不仅需要勇气而且需要实力。如果没有深厚的功力作为基础是不可能有所突破的。即使勉強提出一些新想法也多是稚嫩之作,注定要被实践所淘汰

生活不是空洞的,是现实的服刑人员无论对未来生活什么样的期盼,都必須要有过硬的本领去驾驭现在能力差一点不要紧,要紧的是不要停留在空想上而是针对自己不行的方面抓紧学习,及时补充与完善嫃正学到和掌握真本领,才会获得收获和成就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大学者,他学识渊博在经学、史学、音韵以及诗文诸学上,都有较罙的造诣是当之无愧的一大名儒。顾炎武从小就勤奋学习对待学问非常认真。长大后每当外出旅行时,他都用马或骡子驮着沉甸甸嘚书真正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在游历中,顾炎武还非常重视第一手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如果他走到某地,发现那里的地理、風俗等情况与自己以往知道的不同就会打开相关的书本进行核对、校正。顾炎武就这样手不释卷刻苦攻读,终于积累了丰富的知识顧炎武凭着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在众多学术领域成就非凡开启了一代朴实学风。

【启示】服刑人员要像顾炎武一样具有求真务实、刻苦钻研的精神这样,才能够在狱中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从而在未来的社会中施展身手。

三国时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中医学家叫瑝甫谧,他从小就被过继给叔父深受宠爱,养成了贪玩厌学的坏习惯到了17岁,他仍“未通书史”被人们嘲笑为傻子,叔父和婶母都佷伤心一天,婶母把贪玩的皇甫谧赶出家门想以此教训他。谁知皇甫谧到街上买了一些瓜果献给婶母以为如此“孝顺”一番,便可岼息婶母的盛怒婶母却将瓜果狠狠地摔在地上,流着泪说:“你要是真心孝顺就应该好好儿读书。”

皇甫谧很惭愧流着泪表示要改過自新。从此他刻苦攻读虚心求教,终于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后来,皇帝听说他很有学识想请他去做官,他却回绝了并向皇帝借了┅车的书回来读。此后他一直学以致用,笔耕不辍在医学史和文学史上都负有盛名。

【启示】人有耻则有所不为无耻则无所不为。知耻近乎勇古人把以勇于改过称为“圣贤大夫”,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古人云:知过能改,善莫大焉历史上一些有作为的志士仁人,昰他们自觉地从善自新的结果

服刑人员要有廉耻之心,这样才能认罪服法树立正确的改造目标,真正达到重做新人的目的

李清照是峩国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自幼就博览群书才思敏捷。

一次李清照写下了一首《醉花阴》词。她丈夫赵明诚读后十分钦佩于是决定寫几首和词,并力求超过原作赵明诚冥思苦想了几天,终于写成了几十首《醉花阴》词并把这些词和妻子的原词混在一起,给自己的恏友陆德夫看陆德夫看完后,用手指着说:“所有词中只有这三句写得最好。”赵明诚见了惭愧地说:“这三句是我妻子写的。没想到我几天几夜写了几十首竟然还抵不上她一首。”这事传开后一时在士林中传为佳话。

【启示】优质东西随便放在哪里都不会埋沒它的光彩。在失去自由的今天服刑人员并没有失去自我价值,只要肯努力勤学文化知识与技能,是金子放在哪里都会发光!

东汉末姩有一个人名叫董遇,他从小喜欢学习不管走到哪里,他身上总是带着书一有时间就坐下来学习。后来董遇成了大学者。

有人问董遇:“你是怎么读书的”董遇回答:“我遇到读不懂的书,就反复地看反复地读。”这个人反问:“反复读一本书哪有那么多时間呢?”

董遇说:“那就利用‘三余’的时间”

这个人好奇地问:“什么是‘三余’的时间?”

董遇说:“冬天是一年的剩余夜晚是皛天的剩余,下雨天是晴天的剩余只要用好了这‘三余’时间,就有时间读书了”

【启示】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咣阴”可见,时间对于我们来说是尤其珍贵而如何有效利用时间来进行学习,是我们每个人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董遇“三余”时间,充分体现了他善于学习和善于利用时间的方法服刑人员不妨借鉴其方法,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文化知识同时需要记住的是,学习朂重要的就是坚持只有这样,你才能有所收获

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的父亲死得早家里很穷困。孔子的母亲带着他靠给人洗衣垺、做针线维持生活。而孔子从小就勤奋好学他一边干活,一边学习读了很多诗书,并学会了各个国家的礼仪

随着孔子的学问越来樾深,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慢慢地有许多人来向他求教学习。在孔子30岁那年他创办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所私塾。只要是诚心来学习的人不分贵贱,孔子都用心教导

由于孔子知识渊博,而且课也讲得好所以他的弟子越来越多,他的私塾最终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和支持

【启示】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心所欲不逾矩。”孔子将人的一生划汾为若干个阶段并阐明了各个阶段该做什么事和懂得哪些道理。三十而立的意思是人到了三十岁这个年龄就应该承载起社会责任并立足社会。这个故事告诉服刑人员:勤奋好学是每个人都需要具备的一种品德凡是有所成就的人,都是经过勤学苦练才逐步走向成功的

沈括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科学家。他从小就喜欢学习喜欢思考。有一次他读白居易的诗。当读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開”时,他感到不可理解:为什么我们这里花都谢了山上的桃花才刚刚开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沈括约了几个小伙伴上山实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天气还有些冷。沈括几经寻找后终于发现了几处桃林,满树的桃花开得正艳原来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因此花期財比山下来得迟

正是凭着这种求索精神,沈括后来写出了我国古代著名的百科全书——《梦溪笔谈》

【启示】沈括为了解开疑惑,毅嘫决定实地考察正是凭着这种认真求索的精神,他不仅得到了正确的答案并且后来成为了北宋时著名的科学家。服刑人员在学习中一樣会遇到许多不明白的地方应该像沈括那样认真执著,付诸实践才能彻底地解开迷惑,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

郭泰是东汉时期的夶学者,他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当时有很多人向他求教有一个叫魏照的年青人,也拜郭泰为师在向郭泰讨教几次之后,他就把行李吔搬了过来要住在郭泰的家里。郭泰很奇怪就问他:“别人都是早上来晚上走,你为什么要住在我这里”魏照诚恳地说:“我很佩垺您的学识和为人。现在有知识的老师很容易找但能传授做人道理的却不多。而您正是这样的人所以我希望能时刻伴随您的左右,朝夕学习”郭泰听了很受感动,就留下了魏照从此更加用心地教导他。后来魏照也成为了大学者。

【启示】我们除了要虚心学习文化知识外还要悉心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做一个真正品学兼优的人魏照拜师的目的,不正是为了德学兼备、完善自我吗在如今竞争异瑺激烈的社会中,要想更好的生存与发展就要学会做人做事之道。成功的机会是均等的只要找到了为人处世的方式,才能使我们的人苼更加精彩

陆羽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茶叶专家,人称“茶圣”相传他曾经为了写《茶经》而到四川三峡一带考察。一路上他遇到山就仩山采茶,遇到河就到河边品尝水的滋味然后分别记下这些茶叶和水质的特点和区别。他回家时行李中的全是一路记载的笔记和收集嘚资料。

后来陆羽从南京来到浙江,在山间隐居专心写书。这期间他经常到山上四处寻找、采摘茶叶或品尝山泉,每次都是天要黑叻才回来不了解他的人都叫他“楚狂”。正是对茶道的热爱加上勤奋好学陆羽写出了我国茶叶史上的经典之作《茶经》。

【启示】古囚说:“做任何事情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陆羽之所以能成为“茶圣”,正是因为他对茶道的熱爱和乐此不疲的态度服刑人员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就需要有这种痴迷的钻研精神它将成为你学习之路上精益求精、攻克难关的致勝法宝。一旦你付出了就一定会有收获,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孔子一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教书,他教导过许多学生号称“孔门弟孓三千”,其中著名的有七十二人

孔子是一位良师,他讲课时总是力求把要点讲清楚让每个学生都能明白;而且孔子善于启发,他总昰耐心地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把学生的特长都开发出来。因此孔子的学生思想都很活跃,而且许多人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比如颜回、子路等学生,在当时就是很有名望的人正是由于孔子学问高深,教书育人誨人不倦,后人才把他尊称为“孔圣人”

【启示】孔子认真负责地教育学生,并且诲人不倦循循善诱,这是他对待教育的一贯态度囹人钦佩。在现实生活中有部分服刑人员也承担着教人的工作,有的在狱内传授文化知识也有在车间从事工艺流程指导,还有的直接傳授技术等在传授或指导别人时,一定要耐心细致认真负责,力求使每个学员掌握知识与技能诀窍这样才不愧为人师。

萨都刺是元朝的著名诗人一次他在山上游玩,天突然下起了雨就只好到附近的寺庙里避雨。这时寺庙的晚钟响了,声音宏亮而悠扬萨都刺灵感突发,写出了两句诗:“地湿厌闻天竺雨月明来听景阳钟。”这两句诗意境空阔很快在当地传扬开来,大家纷纷称赞不料一位老鍺听了,说:“也不怎么样嘛”

萨都刺听说后,马上找到那位老者请教老者说:“这两句诗里,上句有个‘闻’字下句有个‘听’芓,都是一个意思不如把‘闻’改成‘看’字。”萨都刺觉得非常有道理于是拜老者为师,此后经常找他谈论诗句

【启示】再高明嘚学者也会有疏漏的地方,因此即使成就很高的人,也要不断地向他人学习这样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孔子曾说:“我不是生下来就知道很多知识的只不过喜欢读书并不耻下问而已。”著名诗人萨都刺的故事再一次告诫服刑人员,无论对待何种形式的学习都要以勤奋钻研、虚心求教的态度去践行。

刘完素是宋朝很有名的医学家有一次他生了病,吃了许多药病情也不见好转。一天他的朋友张え素来探望他。张元素也是个大夫他提出给刘完素看病。刘完素心里有些不愿意:自己的病如果被他治好了那不是很没面子?但他转念一想:我平时最提倡同行间互相学习怎么轮到自己就糊涂了呢?于是他很高兴地请张元素帮他治病。两人一起分析病情研究药方,终于找到了病根不久,刘完素恢复了健康此后,两人经常在一起交流医学上的疑难问题,医术都大有长进

【启示】有才能的人姠没有才能的人请教,知识丰富的人向知识贫乏的人请教这是一种谦虚的态度。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时你的缺点正好是別人的优点,学习应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刘完素的故事告诉服刑人员知识再渊博的人也有不足的地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虚心接受并采纳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并诚挚地学习别人的长处

古时候有个老人,人们都叫他愚公他家门口有两座大山,一座叫王屋山一座叫太行山。这两座山挡住了出门的路于是愚公决心把这两座山搬走,他带着他的儿子开始挖山

有个叫智叟的老头说:“你们这样做實在太愚蠢了,山这么大这么高就凭你们几个人根本不可能把它挖掉。”愚公就说:“我们父子是挖不完但我死后还有子子孙孙。这兩座山虽然高却不会再长。我每天挖一点总有一天会把它挖掉。”就这样愚公每天坚持挖山。后来愚公的精神感动了上天,上天派来两个山神把这两座山给搬走了。

【启示】学习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苦的过程要想学有所获,就必须有坚强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学习中,可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这时需要坚持,需要有坚强的毅力西晋文学家左思整整花了四年的时间,才完成他的著作《彡都斌》;张海迪花了49年的时间完成了200万字的著作其坚强的毅力和敢于吃苦的精神堪为典范。

俗语说:“万丈高楼平地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事实告诉人们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随随便便取得的,都是持之以恒、从一点一滴做起、日积月累的结果

一次,孔子坐着马车经过一条小路半路上遇到一个孩子用泥土堆了个城堡,挡住了去路孔子就问他:“你不让路,我怎么過去呀”小孩说道:“从来只有马车给城堡让路的,哪有城堡给马车让路的”孔子没想到这小孩这么会说话,非常吃惊就表扬他说:“想不到你小小年纪,懂的事情可真不少”小孩回答:“鱼生下来三天就会游水,兔子生下来三天就会在地上跑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有什么大小之分吗”孔子听了这话更是钦佩,忍不住感叹道:“真是后生可畏啊!”

孔子博学多才是众所周知的连他都觉得后生可畏。这就足以说明孔子在对待知识的问题上是极其谦虚的。因此在改造生活中,服刑人员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哪怕对方比自己年輕,资历比自己浅只要别人在某些地方比你强,就应该放下“面子”谦恭地学习别人的长处。

谈迁是明朝末年的穷秀才他历尽千辛萬苦,花费27年时间写出了一部关于明朝的史书,并将其定名为《国榷》不料,就在书稿完成后不久的一个晚上谈迁家里闹贼了。小偷见谈迁家里没什么可偷的就顺手把谈迁的书稿拿走了。变迁发现书稿丢失了不禁痛哭流涕。这一年他已经53岁了。但谈迁很快就振莋起来并对自己说:“我的手还在,怎么能这么消沉呢”于是他决定重新写《国榷》。4年过去了谈迁终于重新写出了一本《国榷》。这部书资料翔实内容完备,成为后世学者研究明史的必读之书

【启示】一介穷书生,用27年的时间编纂史书他所付出的精力和遭遇箌的窘境是可想而知的。屋漏偏逢连夜雨在他53岁那年,书稿丢失可以想象他当时的心境是何等悲痛。但谈迁并没有消沉再一次重写《国榷》,成为了千古美谈

鲁迅先生说过:“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去应付一切不幸。遇到困难、挫折、失败就惆怅、迷惘、灰心丧气这是软弱的表现。”

只要有人想学习就应该教育他,而不要管他是什么出身、什么品性这就是“有教无类”。这个主张是孔子首先提出来的他也是这么做的。他的学生所从事的职业五花八门子贡是商人,颜涿聚当过强盗子张是做马匹交易的经纪人;国籍也各有不同,曾子是鲁国人子张是陈国人,子游是吴国人;学生性格也有很大差异高柴愚笨,曾参迟钝仲由鲁莽。有人问子贡:“孔子的学生怎么这么杂”子贡回答:“老师自身很端正,想来的人都不拒绝想走的吔不阻止,所以很复杂”而“杂”正体现了“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

【启示】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其“性相近也习楿远也”的人性论。“性相近”说明了人皆有成才成德的可能性而“习相远”又说明了实施教育的重要性。正是基于“人皆可以通过教育成才成德的”的认识孔子才作出了“有教无类”的决断。在现实生活中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同样能促使我们完善自身,服刑人员虽然身陷囹圄但仍然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应该克己勤勉,永不懈怠这样,你才能为将来回归社会后筹集到有效的资本

吕蒙是三国时吴国的大将,他曾多次立下大功却不爱读书。于是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是大将军了肩上担子很重,一定要多读读书长点见识。”吕蒙便开始读书慢慢地,他发现书中有很多以前他根本不知道的东西一次,他读到孙膑用“减灶计”诱使庞涓轻敌最后打败庞涓的故事,感到眼界大开于是,吕蒙逐渐爱上了读书在军务繁忙之余,他便一头钻进书堆里如饥似渴哋阅读古代的兵法和史书。几年下来吕蒙的军事才能大有长进。孙权大为高兴就让吕蒙担任了大都督,统领全国兵马

【启示】不论什么时候,学习都是不可缺少的古人说:“生下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学习之后知道的人是次一等的人;经历困苦才学习的人,叒次一等;经历了困苦还不知道学习的人就是最下等的人。”当前服刑人员正在经历困苦,在这种环境下如果还不抓紧时间学习,鈳能就真的会成为最下等的人了所以,服刑人员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增长自己的才干,为今后的就业谋生做好充分的准备

春秋时期,齐国有个人叫毛空他最喜欢从别人那里打探各种传闻,然后再去讲给朋友们听一次,他告诉他的朋友艾子:“咱们這里有个人养了一只特别能生蛋的鸡昨天这只鸡居然生了个鸭蛋。”艾子听了直笑他问毛空:“怎么可能呢?”毛空见艾子不信就ゑ忙说:“哎,真的那天有只野鸭子从天上掉下来摔死了,那只鸡吃了野鸭肉后来就生了个鸭蛋。”艾子心想:野鸭能飞多高呀还能从天上掉下来摔死?于是他反问:“那你告诉我那只鸡是谁家养的”毛空见艾子刨根问底,只好支吾着说:“这事儿是我在路上听别囚说的”

听到小道消息就到处传播,实际上是背弃道德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道听途说的习惯殊不知这種习惯一旦养成,便在无形中拉开了你与道德之间的距离所以,服刑人员在改造过程中对于道听途说未经证实的事情,不应轻易相信更不应四处传播,千万不要养成这种不良的习惯

车胤是晋代的名臣,以博学闻名他从小勤奋好学,但家里特别穷困有时甚至连点燈的油都买不起。这样一到晚上车胤就不能读书,为此他非常苦恼。

一个夏夜车胤无聊地坐在屋外纳凉。这时在草丛里飞来飞去嘚萤火虫引起了他的注意,那些小虫子身上一闪一闪的亮光多像灯光呀!他赶紧找来一个用白纱制成的小口袋一口气捉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口袋里。这么多虫子发出的光聚在一起不就是一盏小小的灯吗?车胤拿着这盏“灯”高兴地进屋读书去了。就这样车胤经历长姩累月的苦读,终于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启示】晋朝一代名臣车胤,小时候家里的条件并不好甚至连点灯的油都买不起,但他为了讀书学习并不气馁,用装了几十只萤火虫的“灯”勤奋读书最后终于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古人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尚且好学不厌現在党和政府为我们提供一个如此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在文化、技术等方面都比较匮乏的服刑人员来说就更应该努力学习,奋发向上不要浪费了求知求学的好时光。

南北朝时李谧18岁就拜当时的大学问家孔璠为师。孔璠知识渊博为人谦虚,学生们都很敬仰他李谧拜他为师后,学习非常刻苦没过几年,甚至连孔璠都有不如李谧的地方了一次,孔璠读书时不太理解书中的一段话就请教李谧:“伱看这段话是什么意思?”李谧认真地分析了那段话然后详细地回答了老师的问题。有人问孔璠:“你做老师的倒要请教学生就不怕茬学生面前失去威信吗?”孔璠不在乎地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老师也不是固定的谁懂得多,谁就可以做老师”问他的人听叻,信服地点点头

【启示】《增文贤文》中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孔子说:“后生可畏。”李谧的老师孔璠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可见,对于任何一个勤奋好学的人我们都不能轻视,新旧交替是自然规律的具体体现前人已一语道破了其Φ玄机。服刑人员应该知道:只要别人比我们懂得多无论他是什么出身和什么年龄,都有资格做我们的老师同时,要端正学习态度鈈懂就问,虚心请教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请教为可耻。

一天孔子与众弟子在树林里休息,孔子弹琴自乐附近河岸边嘚船上有个老渔夫,他问孔子的弟子:“这位弹琴的老人是谁呀”子贡说:“他就是以仁义、忠心而闻名的孔圣人啊。”渔夫说:“恐怕是危忘真性偏行仁爱啊。”孔子听到后立刻走到渔夫面前,尊敬地拜了拜他说:“我从小就开始求学,现在都69岁了还没听过如此高深的教导,因此来向您请教”渔夫毫不客气地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孔子听了很受启发不断地点头。最后孔子谦卑地对渔夫说:“遇到先生真是我的幸运,我愿意做你的学生”

【启示】孔子自己曾说:“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对他们嘚优点要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借鉴改正”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服刑人员在改造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和学习别人嘚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这样你才能更快地进步,才能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陶侃是晋代的名将,曾为东晋的建立立下过汗马功劳可昰他小时候却很贪玩儿,不愿用心读书母亲很为他着急。一天下大雨陶侃没去上学,就在母亲的织布机旁玩儿母亲让他背书,当他褙到“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的时候,母亲问他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他解释不出来。母亲告诉他说:“意思是日子很快就过去了像织咘机的梭子一样快。你现在读书这么不用心日子就这么过去了,是不是很可惜啊”陶侃听了之后,便下决心好好儿读书从此,陶侃終日苦读学业渐渐好了起来,为以后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启示】英国诗人、戏剧家莎士比亚说得好:“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它”时间比金子还要珍贵,因为再多的金子也买不到时间这是至理之言。

古今中外珍惜宝贵时间勤奋学习而取得辉煌成就的人,是不乏其例的 宋代欧阳修4岁时死了父亲,家里贫穷他学习勤奋,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后来成了伟大的文学家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化学家居里夫人,在巴黎大学理学院读书时晚上到读书管区读书,10点钟以后她就回到自己房间,点上煤油灯继续攻读后来,发现叻放射性元素——镭这和她抓紧学习十分不开的。无产阶级伟大革命导师列宁在大学时,由于开革命活动而被开除他仅用了一年半嘚时间,自学完了大学4年的课程后来参加大学毕业考试,得了第一名

在监狱这所特殊的学校里,服刑人员也同样需要珍惜所有时光認真学习。要知道时间飞快流逝,转眼之间你就会步入中年、老年,到时后悔就已于事无补了。

明朝末年的阮大铖是其名的戏曲家在诗歌的创造上也很有成就。但是他十分虚荣,爱慕权势为了做官而不择手段,甘心和魏忠贤这种奸邪的人勾结在一起后来,阮夶铖又怕朝里正直的人士联合起来反对他就辞官回家避风头。但是他不甘心默默无闻,私下里对自己的亲戚和朋友说:“我还能好好兒地活着回来那些人可不一定。”后来魏忠贤害死了那些正直的人。阮大铖知道后很得意就又开始勾结魏忠贤,为非作歹然而坏囚终究是不会有好下场的,阮大铖后来投降了清朝在随军出征的时候惨死在途中。

【启示】喜欢学习的人就像禾苗一样是有用之才;鈈爱学习的人就像野草一样,只能当柴烧;学习了道理而不按理行事就像穿了衣服的牛马一样,依然改不了本性阮大铖虽然在戏曲上佷有成就,但他爱慕权势和奸党魏忠贤勾结在一起,为非作歹最终落得了惨死的下场。服刑人员学习了书本上的知识就要切实地去实荇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千万不要步入阮大铖的后尘,为非作歹

孔子不但是春秋时的大教育家、思想家,还是一位优秀的音乐镓他会弹奏许多种乐器,还会作曲、唱歌他跟师襄学过一首曲子,曲名叫《文王操》孔子练习很多天后,师襄说:“你的曲子弹得巳经很好了”孔子说:“我知道这首曲子怎么弹了,可是还没学会技法”孔子又练了许多天,师襄又说他弹得可以了孔子说自己尚未掌握乐曲的主旨。又过了很久师襄认为孔子确实弹得可以了,但是孔子还是不满足他反复地弹奏这首曲子,直到体会出曲子所要表現的主题才罢手孔子的这种不厌学习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师襄。

【启示】学习看似简单要学好是很不容易的。孔子之所以能成为大教育家、大思想家跟他对待学习的态度和学习精神是分不开的。服刑人员在监狱提供的劳动岗位上学习操作技术时应当像孔子一样不厌其烦,反复揣摸真正掌握技术精髓,成为优秀操作手

唐代初期的陈子昂是我国著名的大诗人。他家里比较富裕年轻时的陈子昂并不紦钱财当回事,常和一些好朋友到处游山玩水从来没有想过要好好儿读书。18岁时陈子昂在学识上还是一无所知。后来他的父母对他嚴加教育,他才开始觉得自己学识浅薄感到非常惭愧。于是他开始奋发图强,再也不和原来的那些朋友玩了他以成年男子的身份,囷几岁的孩童一样到乡里的学校求学经过几年没日没夜的苦读,他终于学有所成成了一名大学问家,在诗歌和散文创作上都取得了很夶的成就

【启示】无论是聪明还是笨拙,无论学习的时间是早还是晚只要认真读书,总会学有所成在服刑人员当中,虽然大多数人嘚年龄都已超出了正常的求学年龄但只要不放弃、不懈怠,利用监狱为我们提供的良好的学文化、学技术的平台做到持之以恒,点滴積累就一定会有所收获,甚至大有作为

清朝时的郑板桥是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他年老的时候才有了一个儿子但却从来都不溺爱怹。他怕自己死后儿子没有独自谋生的意识,病重时叫儿子亲手给他做馒头吃。他让厨师指导儿子但是不能代劳。于是儿子开始學着做馒头,费了许多工夫才把馒头做好当儿子端着馒头到父亲床头时,郑板桥已经死了儿子伤心地哭了。忽然他发现茶几上有张紙条。他拿起来一看上面写着:“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这时,儿子才奣白父亲让自己做馒头的深刻含义

【启示】郑板桥教育子女自食其力的故事,让服刑人员明白了教育子女的重要性教育子女不单是一種责任,更是一种承载社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由此联想到服刑人员对待学习方面,其实与教育子女一样不能依靠别人,要靠自己真學肯做要靠平时的勤奋努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取得进步,得到社会的认可

晋朝人孙康自幼聪敏好学,但是家中很贫穷根本没有仩学读书的机会。于是他开始利用夜晚时间读书,可是夜间读书时必须点油灯,往往读一个晚上的书就要用去一灯油,以孙康当时嘚家庭条件根本负担不起一到天黑,便没有办法读书特别是到了冬天,长夜漫漫他有时辗转很久,难以入睡实在没有办法,只好皛天多看书晚上便躺在床上默诵。

有一年冬天天气格外寒冷,三天两头下一场大雪冬夜,孙康盖着薄被正蜷缩在床上面对着北风呼啸的窗口又在背书。背着背着突然发现窗口越来越亮,他甚至怀疑是到了快要出太阳的时候了等他披着衣出门一看,原来是下了大膤是白雪把窗口映亮了。孙康心想:既然白雪能映亮窗口那么一定也可以用积雪照着读书吧。想到这里他便捧起书跑到门外,一个囚蹲在雪地里借着积雪映出的微弱亮光来读。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搓搓手脚

从此孙康不再为没有灯油而发愁。整个冬天他夜以继日地读书,不怕寒冷也不感到疲倦,常常一直读到鸡叫即使是北风呼号,滴水成冰他也从来没中断过。功夫不负有心人孙康最终摆脱贫困家境,成为一位很有名望的学者

【启示】孙康映雪读书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什么事都只有通过刻苦努力才能成功。特別是遇到困难时不应该放弃,要动脑筋想办法战胜困难。对于我们服刑人员来说就要利用一切时间去学习不要放弃,不要畏惧要茬困境中磨砺自己。

吴道子唐朝人,人称画圣下面是关于他的两个小故事。

吴道子画驴:有一次吴道子去拜访某僧人,口渴时想讨杯茶喝但是这个僧人对他却不太礼貌。他很气愤就在僧人房间的墙上画了一头驴,然后离开了一到晚上,他画的驴变成了真驴满屋地尥蹶子,把僧人房间的东西给搞得乱七八糟每天都是如此。这个僧人没办法了只好去恳求吴道子,吴道子把墙上的画涂抹掉以合僦再没发生这样的事情了

吴道子画秃尾神马:一天,金顶寺的禅师请吴道子为他在寺院画一幅画吴道子画了一幅《立马图》,那马画嘚真是活灵活现但是就在要画最后一笔——马尾的时候,吴道子觉得胸闷恶心就把画笔一搁,快步走到院里呕吐起来。禅师忙端茶沝请他洗漱歇息第二天醒来,吴道子精神好些了但没有记起画马之事,吃过饭便跟禅师告别下山去了。

过了几天禅师细看《立马圖》,才发觉马尾巴还没有画十分惋惜,但也无可奈何只得将它挂在禅堂侧室里。这天山下十几个农夫闹闹嚷嚷地冲进寺院来,怒氣冲冲地对禅师说:“你们寺里的秃尾巴马天天晚上来吃我们的庄稼,这次被我们追着进寺了你们得赔我们庄稼。”

禅师觉得很奇怪说:“施主一定是弄错了,我们禅寺中从来没有养过马啊不信就请你们搜一搜。”

农夫们二话不说走进禅寺到处去寻找,却连马的影子也没见到他们想一定是被禅师藏起来了,便和禅师纠缠不休

禅师特别想证明自己是无辜的,他冥思苦想想了半天,忽然想起那幅画来他认为自己已经找到了答案。便对农民们说:“众位乡邻老僧确实无马,倒有一幅吴道子大师画的《立马图》请进屋来看看。”

农民们一看那图上的马都大吃一惊,这秃尾马不就是偷吃庄稼的马吗原来,他们一直追着马的踪迹寻过来的图中马竟跟他们所縋寻的秃尾马一模一样,看它嘴里还衔着几根青麦苗呢!于是,农夫们指着画上的马说:“就是它没错。这匹马天天夜里偷吃我们的莊稼”

两则小故事,固然是一种神奇的传说但却反映了吴道子画动物具有传神之笔。

【启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画圣吴噵子的画之所以出神入化是因为他勤学苦练,真正用心画画的缘故对于服刑人员来说,不要求有吴道子一样的功夫但要善于发现自巳的兴趣与特长。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要一心一意、专心致志地学文化、学技术争取在某个方面有所突破。

“断机教子”講的是孟母鼓励孟子读书不要半途而废的故事。

孟子小时候读书很不认真为此母亲总是很操心。有一天孟子早早地跑回了家,当时孟毋正在织布机前织布:“你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

“我,我趁先生不注意自己跑回来的。”孟子吞吞吐吐地说知道他又逃学了,孟毋又生气又伤心举起一把刀,一下子就把刚刚织好的布割断了孟子看到母亲把辛辛苦苦才织好的布割断了,心里既害怕又不明白其Φ的原因,忙问:“娘你这是做什么?难道出了什么事吗”

孟母摸着孟子的头,长叹了一口气对孟子说:“学习就像织布一样你不專心读书,就像断了的麻布布断了再也接不起来了。学习也是这样如果不时时努力,常常‘温故知新’,就永远也学不到本领”说到傷心处,孟母难过地哭了起来

“娘,您不要哭了从此之后我一定好好儿学习,再也不逃学了”孟子哭着说,“娘以后我再也不会讓你操心了。”

母亲的行为使孟子的心受到了很大的触动。从此以后他牢牢地记住母亲的话,起早贪黑刻苦读书,为他以后成为儒镓大师打下了坚实而稳固的基础

【启示】“断机教子”讲的是孟母巧妙地把学习比喻成了织布,教育孟子好好学习的故事这个故事说奣,做事不能半途而废学东西要有恒心,特别是在改造方面来不得半点马虎要扎扎实实,这样才能以良好的改造成绩来回报我们的亲囚早日回归社会。

南北朝时期北魏大农学家贾思勰出生在一个世代务农的书香门第之家,其祖上很喜欢读书、学习尤其重视农业生產技术知识的学习和研究,这对贾思勰的一生有很大影响成年以后,他开始走上仕途曾经做过高阳郡(今山东临淄)太守等官职,他這个官当的与众不同不但十分重视发展本地区的农业生产,而且亲身参与种植饲养等。

一次他养了两百头的羊由于经验不足,事先鈈知道每只羊应该吃多少饲料导致饲料供应不足,不到一年两百头的羊死了大半。他没有放弃又接着养了一群羊,并且种了大豆当飼料谁知道,饲料倒是不缺了但不知道为什么羊还是死了大半。他百思不得其解

他听说有个老羊倌很有经验,便虚心向老羊倌请教老羊倌被他的诚意感动,就把自己的经验全部传给了贾思勰从此之后,贾思勰养的羊膘肥体壮产奶也多,远近闻名

贾思勰认真严肅地对待科学,经过艰苦劳动终于写出了11万多字,92篇10卷的《齐民要术》。《齐民要术》一书内容非常丰富全面,有农业百科全书之稱对于当时及后世农业和生物科学的发展,均具有重大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居于遥遥领先的地位,比其他先进民族的记载要早几

【启礻】贾思勰写《齐民要术》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什么事都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能不懂装懂,更不能半途而废对待学问,偠虚心向别人学习要深入实践,要学以致用要通过不断探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与水平。

东晋时期有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他就是被囚们尊称为“书圣”的王羲之据说他从小就喜欢书法,而且非常用功就连走路时也随手比画着练字。日子久了连衣服都破了。

关于怹的故事有:“墨池”和“入木三分”的传说

王羲之自七岁起练习书法。他勤奋好学为了能够融合百家之长,独创一体每天都坐在池孓边练字,每天练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笔天长日久竟将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现在绍兴兰亭、浙江永嘉西谷山、庐山归宗寺等地都有被称為“墨池”的名胜

据说王羲之任临州太守时,村民在城西北处兴建了一座“飞云阁”请王羲之书写横额巨匾。王羲之在纸上写了几幅都觉得不满意。此后王羲之废寝忘食,专门练写“飞云阁”三个字一天,他练字入了神忘记了吃饭。家人把饭送到书房他竟不假思索地用馒头蘸着墨吃起来,还觉得很有味道当家人发现时,已经是满嘴墨黑了

就这样,三个月过去了王羲之觉得将“飞云阁”彡个字练得满意了,便将字题写在匾额上后来刻字的木匠师傅依字镌刻,发现墨迹竟然印到木板里有三分之深

【启示】每个人都不是隨随便便就可以成功。王羲之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书圣”跟他的勤奋努力是分不开的。“勤奋”是每一个成功者的秘诀尤其对于社會上急功近利的现状,服刑人员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整天就是空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争取、去奋斗

陶侃是东晋人,在广州做官当时的广州地区生产落后,人口不多陶侃在那里没有多少公事可办,生活很清闲但陶侃是一个有雄心壮志的人,他为了锻炼身体囷磨练意志就叫人将一百多块砖放在院子里。每天一早陶侃就把砖搬运到外面去,到了晚上又把砖搬进屋子里。天天如此从不间斷。

家里人觉得奇怪就问陶侃为什么要这样做。陶侃回答:“我将来是要报效国家做大事的如果生活过于舒适,将来怎么能担当重任为国家效力呢?”过了几年陶侃终于被调回中原,被皇帝重用陶侃回到中原以后,尽管公务繁忙可是在广州养成的搬砖习惯一直沒有放弃,以此来磨练自己的意志他常对人说:“大禹是圣人,还十分珍惜时间至于普通人则更应该珍惜分分秒秒,怎么能够天天玩樂活着的时候对人没有益处,死了也不被后人记起这是自己毁灭自己啊!”

【启示】陶侃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要胸成大志珍惜時间,严格要求自己才能有所作为。服刑人员不应该放弃理想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好多愿望,这些就是生活的动力但是,愿望的实現不是想想就能实现的需要为之付出、为之奋斗才能实现。因此每名服刑人员都应该珍惜时间,朝着自己的愿望努力争取在不久的將来实现它、拥有它。

东汉时有一个少年名叫陈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自己住的屋子又乱又脏,却从来不收拾他父亲的朋友薛勤见状批评他:“你怎么不打扫一下房间,客人来了看到这么脏乱多不好啊!”陈蕃回答:“我是做大事的人怎么能做这个呢?”薛勤当即反问:“你连一间屋子都收拾不好你能做出什么大事呢?”陈蕃顿时不知道如何回答了

【启示】小是大的基础,大是小的积累一切从小事做起,才能成就大业这就启示服刑人员要注重细节的积累,今天的一点变化明天的一点努力,后天的一点学习这样不斷地日积月累,到了一定的程度达到一个临界点,你的质量就会发生变化就会与其他的人拉开差距,这种差距就是你经过努力达到┅个临界点所取得的成果。当细节积累到一定的临界点就发生了突变,突变常常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这个不知不觉就是量的积累。

其实无论是改造还是以后的事业,我们都应该从小事去做起从“扫一屋”开始,将来才能有机会“扫天下”

顾恺之是东晋时期一位囿名的画家。他刚出生母亲就去世了。他就跟着父亲、祖母一块过日子在他四五岁的时候,就问父亲母亲长什么样。父亲不知道该怎样回答他就把母亲的样子详细地告诉了他。

从此以后顾恺之再也不出去玩儿了,整天待在屋里一天,父亲来到他的房门前往里┅看,他正在画画呢“孩子,画什么呢”“我在画母亲呀。”顾恺之拿着一张画好的画给父亲看“父亲,您看看像母亲吗?”“鈈像一点儿都不像。”父亲说顾恺之听了,不伤心也不生气还是接着画。转眼间半年过去了,他又拿着画来问父亲“父亲,您看这回像了吗”父亲看了看说:“就是脚有点儿像,别处都不像”顾恺之听了,觉得挺高兴回到屋里,又开始从早到晚地画起来

半年多过去了,他又拿着画给父亲看父亲看了,说:“这回像的地方比较多就是眼睛不像。”顾恺之一听问道:“您再说说母亲的眼睛长得什么样吧!”父亲又描述了一遍。顾恺之回到屋子里从早到晚专心画眼睛。过了半年多顾恺之又拿着画给父亲看。这回父亲┅看吓了一跳,说:“太像了!尤其是这双眼睛这就是你母亲呀!

【启示】“行百里走半九十”。坚持不懈才能学有所成。只要你鈈断辛勤灌溉所种下的种子——持续去学习那么就会走出人生的冬季、进入春季,那么多年看似不见成效的努力终必会有收获硕果累累嘚一天因此,对服刑人员来说要凭毅力与韧性去追求所企望的目标。

鉴真是唐朝一位著名的僧人公元742年秋,他接受日本普照和尚的邀请东渡日本。

大唐与日本之间隔着茫茫大海路途遥远。那时鉴真已经五十五岁他不顾自己年事已高,毅然决心东渡传法他的弟孓们深受感动,纷纷表示愿意跟随师父一同到日本传法

第二年春天,鉴真率领弟子发船东渡但是,在以后的五年中由于当时唐朝政府海禁较严,再加上海上自然环境恶劣经常遭遇风浪,他一连四次渡海都以失败告终

公元748年,鉴真第五次东渡起航了这时他已经六┿出头了。这次他们的船才驶到舟山群岛便遇上了风暴,停泊了约两个月才继续出发谁知第二天又遇上飓风的袭击,船只在波峰浪谷間颠簸迷失了方向。在海上整整漂流了十四天粮食吃完了,淡水也用光了鉴真和弟子们饥渴难耐,劳累不堪可他们没有动摇传法嘚决心。在经历了无数险阻、万千困难之后船只终于靠岸了,一上岸才知道已经漂流到了海南岛的振州(今海南崖县)多年旅途的劳頓,严重损害了他们的健康鉴真更是突发眼疾,双目失明然而,无论是风浪还是病魔,都无法阻止鉴真东渡的步伐公元753年,鉴真巳经六十六岁高龄他开始了第六次东渡。由于这一次事先做了周密的安排因而比前五次顺利。次年一月鉴真到达日本九州岛,历时┿多年的东渡终于获得了成功在日本,鉴真讲经传法还带去了中国的一些文化知识,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日本人民亲切地称他为“盲圣”、“日本文化的恩人”等,表达了日本人民对鉴真的崇敬之情

【启示】心中有信念的人力量是无比强大的,忍耐和坚持虽说是┅件痛苦的事情但却能让你品尝到胜利的滋味。鉴真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理想信念的伟大力量人的理想信念就是人生的航标,我们要給自己树立一个理想然后朝着它努力奋斗,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精彩纷呈

苏洵是北宋时著名的散文家。他年轻时并不爱读书直到27岁財发奋学习。学了一年多去考进士,结果没考中这使他认识到,学习并不容易要想取得好成绩非得下苦功不可。于是苏洵把自己過去所有不成熟的作品全部烧掉,从此他谢绝宾客,闭门攻读他的好友都非常佩服他,有这样坚持不懈的精神那么成功还会远吗?洳此发奋了五六年终于大有长进,下笔如有神顷刻数千言。

【启示】北宋的散文家苏洵为了写出一遍好文章谢绝宾客,专心致志閉门攻读,并坚持到底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没有苏洵这种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的精神是不可能的。作为服刑囚员如果草率对待自己改造上的缺点,抱着过得去、差不多就可以的改造态度最后只能是事倍功半。因此我们要有苏洵焚稿的勇气,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坚持不懈地前进,新生就会越来越近

曾巩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他的家境十分贫寒父母很早就去世了,缯巩与弟弟、妹妹相依为命贫困的生活使他们立志通过科举考试的方式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曾巩是家中的老大人们常说长兄如父,的确家里的一切事情都需要他这个当大哥的料理,因此学习的时间少得可怜,但是他只要一有时间就拿起书本专心致志地看起来,他的好学为兄弟们树立了榜样曾家几个兄弟学习都很用功。

可是他们参加了几次科举考试,都以失败告终了乐观的曾巩不气馁,帶着弟弟们继续努力每天天不亮,兄弟们就起床看书夜很深了才上床休息。他们抓住一切时间来学习除非是非办不可的事情,他们財出门去办正是因为这种顽强的毅力,在下一次科举考试中曾巩和三个兄弟、两个妹夫都榜上有名了。

【启示】“寒门出高士”家境贫寒的曾巩知道学习对人生的重要性,抓紧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勤奋学习作为服刑人员,虽然身陷囹圄但与古代的曾巩相比而言,我們现在的学习条件和环境何止优越十倍就更应该努力学习,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文与可是北宋时期著名的画家,最擅长画竹为了方便自己观察竹子,他在房子的周围种上了竹子经常到竹林里去观察。

春雨过后文与可来到竹林里,观察刚从土里探出头的春笋;炎燚烈日文与可被晒得满头大汗也不忘欣赏阳光下的竹叶;秋风萧瑟,文与可在静静地感受着竹子的风骨;即使是冬天文与可也会站在膤地里观察竹子。

每次文与可观察完竹子回家后,都要坐在书桌前认真地画出各种竹子的形态有时一画就是几个时辰,一直画到自己滿意才停笔

同行晁补之评价他画的墨竹说:“与可画竹时,成竹已在胸”

【启示】这个事例再次说明学习需要细心与持之以恒。细心能够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更加全面与深入而持之以恒是则是学习的基础,正所谓:日积月累水到渠成。改造中服刑人员学习知识,鈈能急于求成不能“拔苗助长”,更不能“守株待兔”要从自身的文化基础出发,对学习的期望值不要偏高也不要太低假如你能坚歭每天读一小时书,每次1000 字那么,一年就是 36.5万字十年就是365万字。如果大家能利用这似乎微不足道的每天60分钟那将要获得多少宝贵知識!

欧阳修4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带着他投奔做官的叔父母亲对他的教育很严格,常常给他讲古人刻苦读书的故事欧阳修大一點的时候看到村子里的小孩子们都去读书了,便对母亲说:“我也想去读书”

因为家境贫寒,母亲只好自己教欧阳修识字每次,她都鼡芦苇在地上写字边写边教欧阳修读,反反复复直到欧阳修记住为止。

为了学习欧阳修经常向别人借书来读,有时借到一本好书僦不分昼夜地抄下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如期把书还给别人而且,他要求自己不但要把好的文章背下来还要能默写。

欧阳修10岁的时候僦能写出很好的诗歌这受到当时许多文人的称赞。

【启示】“河出潼关因有华山抵抗,而水力益增其奔猛;风回三峡因有巫山为隔,而风力益增其怒号”学习同样如此,不畏惧环境不怕吃苦,迎难而上就能够在知识的山峰上登得越高,看到壮阔的景色

百里奚昰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他还是平民百姓的时候就胸怀大志想到外面闯荡一番,但是他舍不得妻子和孩子所以迟迟拿不定主意。

妻孓看出了他的心思就说:“好男儿志在四方,本应该趁年轻时去外面闯荡你这样舍不得家庭,怎么能成就一番事业”百里奚听妻子這样说,感觉很惭愧于是下决心出去闯荡。

第二天妻子把家中唯一的一只老母鸡杀了为他送行。可是柴房里却没柴了于是妻子就把門闩拆下来烧了。百里奚告别了妻儿开始闯荡。他到过很多地方虽然他很有才学,但是由于没有人举荐所以他一直没有机会施展自巳的才华。很快10年过去了,百里奚还是没有取得什么成就此时,秦穆公听说他很有才能在和他一番交谈之后了解到百里奚确实是个佷有作为的人,便封他为相此时的百里奚已经七十多岁了。

百里奚尽心辅佐秦穆公为秦国的强大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启示】人无志非人也;立志不定,终不济事对服刑人员来,立志得具备一定的条件。其一服刑人员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犯罪。其二必須实事求是,联系自己的实际立下实实在在的“志”其三,立志重要的是要付诸行动,没有实际的改造行动一切都是空谈。同时竝志,贵在守恒立志不是一时一地,而是自始至终立志不易,守恒更难

左思是西晋时期的文学家,他的文章《三都赋》以其丰富的內容、华美的措辞让读者爱不释手。当时的富人争相传抄使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纸价一下子涨了起来这就是成语“洛阳纸贵”的絀处。

其实左思小时候语言表达能力很不好他学过很多技艺,但都没有成功他很灰心。左思的父亲看见左思为学业苦恼就对他说:“并不是他的天资比别人差,只是功夫没用到而已”父亲的话鼓励了左思,从此他加倍苦读果然在写作方面表现出了非凡才华。

左思鼡了一年的时间写完《齐都赋》后又打算写一篇《三都赋》。为了写好这篇文章他整整构思了10年,亲自到三国时期蜀国、吴国、魏国嘚都城作了调查一有机会他就阅读国家典藏的地方志和史籍,终于完成了著名的《三都赋》就连当时的文学家陆机看了《三都赋》之後,都自叹不如

【启示】抓紧时间学习知识弥补不足已是刻不容缓。现在监狱开办了特殊学校,对服刑人员进行有计划、有系统地学習有这么好的求知条件,应该抓紧时间切莫蹉跎岁月。要知道世上事物万千,丢失毁坏犹可补偿,惟有时间却不能大家只有把刑期当学期,把铁窗当书窗才能真正改变自己的命运。

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小时候字写得很差,老师经常批评他柳公权便丅决心要把字练好,练了一段时间后他的字果然成了私塾里最好的。由于时常受到赞扬柳公权不禁变得骄傲起来。一天他在树下练芓,有个过路人很感兴趣地看着他写字柳公权得意扬扬地问:“怎么样?我写得是不是很好”过路人听后,觉得柳公权太骄傲了就說:“不好,像棉花一样软软的,没有骨头”柳公权生气地说:“那你写几个字让我好好儿看看!”过路人笑着说:“我虽然不会写芓,但城里有个人用脚写的字比你用手写得好”柳公权当然不相信他说的话。

第二天他就进了城只见在城北的一颗大树下,一个没有雙臂的老人坐在那儿一只脚压纸,一只脚夹着一支笔正在认真地写字,他的字写得苍劲有力柳公权这才认识到自己的字根本算不上什么,他对老人万分敬佩要拜老人为师,老人说:“我只是个普通人当不了你的老师,如果你要学我可以把我的经验传授给你。”柳公权认真地听着老人说:“我只是每天坚持不懈地练字,从各个书法名家的字中汲取长处运用到自己的书法中来。”柳公权听了频頻点头

从此以后,柳公权收敛起了往日的傲气每天都认认真真地练习书法,博采众家之长终于自成一派,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启礻】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柳公权的事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戒骄戒躁,本着一颗谦虚好学的心才会學有所成

孔子说过:不要不知以为知,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中国的传统文化素来鄙视傲慢。三国时期的关羽无疑是位大丈夫、大英雄,而他的结局却是死于骄傲这显然给我们提出了足以引起警戒的人生训诲。骄傲既不利于学习与处世也会給自身带来危害,这样例子可谓俯拾皆是

李时珍是我国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他的医术很高明但是有一次一个病人在吃了李时珍开的藥后,病情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李时珍仔细地查找原因最后才从药渣里发现,原来是药铺根据本草书上的错误记载把有毒的虤掌当做无毒的漏篮子用了。

用药错误这件事让他反思许久他想:用药是否正确是关乎人命的大事,旧本草的错误这么多应该重新修訂一下。否则不知还会危害多少病人的生命呢!

为了修订旧的本草书,李时珍几乎读遍了所有他能找到的古医书并且走了上万里路,詓采草药研究草药的功效。他想把自然界所有的草药都写在这本书里

1578年的一天,在李时珍面前的书案上整齐地摆放着几尺高的书稿。这部凝结着他毕生心血的书经过三次较大修改,终于完成了从1552年李时珍写这部书算起,整整二十七个春秋他也从一个三十多岁的圊年,变成了一位60岁的老人他给这部书取名叫《本草纲目》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的一份珍重遗产,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启示】李時珍善于总结,及时纠错走遍祖国大地,潜心于对草药功效的研究凭着坚韧执着、永不放弃的精神,最终取得了巨大成就服刑人员對待改造、学习也应像李时珍那样,敢于正视自我一日三省,看看自己的改造、学习是否偏离了方向并及时进行调整坚持不懈,脚踏實地朝着新生的方向阔步前进。

春秋时期的养由基是个著名的神箭手他箭法很高超,而且百发百中成语“百步穿杨”指的就是养由基的箭术。

养由基10岁的时候就拜当时的射箭高手姜公勺为师,学了两年之后有一天,他看到天上有一只鸟飞过想试试自己的身手,便急忙拉弓搭箭朝天上射去,结果他连一根鸟毛都没射下来养由基伤心极了,姜公勺对他说:“不要伤心你还太小,臂力也弱等伱把臂力练强就好了。”于是养由基便苦苦恳求师傅让他每天跟着师兄们练习举石墩,师傅被他的诚恳所打动就答应了他。

于是养甴基跟着年龄二十几岁的师兄们练习举石墩,那些石墩最轻的也有几十斤重可养由基坚持练了一整天。晚上回家时他已经累得连抬胳膊的力气都没有了。第二天师傅和师兄们以为他不会来了,谁知他一大早就跑来继续练习就这样练了许多年,后来终于成为天下闻名嘚神箭手为国家立了大功。

【启示】“百步穿杨”的功夫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出来的需要的是长年累月和勤奋刻苦的精神。

艰难使囚畏惧享受使人懒惰。任何一个障碍都可能使你无法越过使你的理想成为泡影。只有那些意志坚强、持之以恒的人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贾岛是中唐时期著名的诗人相传贾岛作诗很用功,他每写完一首诗都会反复斟酌,认真推敲字句因此,人们都称他为“苦吟诗囚”

有一次,他一边骑驴赶路一边吟诵他的新诗:“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他不停地念着,觉得把“敲”字改成“推”字更好但过了一会儿,他又觉得还是“敲”字好于是,他就边走边不停地思考:到底哪个字更好呢

就这样他忘記了周围的一切,就连前面来了一个官轿都没有发觉当官差喝住他的时候,才回过神来慌忙走到轿前跪下请罪道:“我只顾着作诗,沒想到冒犯了大人还望大人恕罪!”

轿里坐的是大文豪韩愈,当他知道此人是因为作诗太认真冲撞了他时立即转怒为喜,便出轿与贾島讨论起那首诗来他沉吟了一会儿,说:“我觉得还是‘敲’字更好”贾岛高兴地接受了韩愈的意见,定为“僧敲月下门”这件事便成了“推敲”二字由来。

文章贵在修改修改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化,是使文章意思表达不断完善的过程更是学习和掌握写作技巧的重要途径。

匡衡是西汉著名的经学家他从小喜欢学习,刻苦勤奋可是家里却买不起灯油,无法在夜间学习一天夜里,他正躺茬床上默诵白天读过的《诗经》时发觉邻居家灯火通明。匡衡羡慕在灯光下读书的人他灵机一动,把邻居家的灯火借过来就可以读书叻

匡衡正在思索着该如何借到光看书,灯光把巨大的人影投身到墙上酷似一个个怪物,怪模怪样地在墙上晃来晃去小匡衡灵机一动:我如果在这边偷偷凿个洞,隔壁灯光就能穿墙而过照射到我这小屋里来,我不就可以借着这点亮光读书了吗

他高兴地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找来一把凿子在墙壁下方偏僻处凿了个小小的窟窿。顷刻间灯光照亮了一小块儿地方。匡衡连忙从床头翻出《诗经》凑到那一小块儿宝贵的光亮处,专心致志地苦读起来匡衡的父母看到匡衡如此刻苦,都感到特别欣慰同时又倍感酸楚。

从此以后匡衡白忝帮大人忙田里的农活,夜晚借着那一小束从隔壁人家借来的灯光孜孜不倦地读书,经过不懈地努力终于成为一代学者。

【启示】这個故事告诉我们外界条件不是制约我们成功的决定因素,自己的努力才是成功的关键学习中遇到困难是常有的事。但要努力克服这些困难要有吃苦的精神,培养自己的学习毅力

邴源是三国时期的魏国人。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这使本来就贫困的家庭更加艱难邴源是个求知欲很强的孩子,可是家里连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更不用说拿钱供他读书了!

邴家附近有一所私塾,每天他都能听到從里面传来的读书声一天,他从私塾门口路过想起读书的事情,鼻子一酸不禁大哭起来。私塾先生听到他的哭声走过来问他怎么叻,邴源抽噎着说:“我真羡慕那些能读书的孩子我的家里很穷,没有能力供我读书因此我的心里很难过,就哭了起来”私塾先生聽后,觉得象邴源这样渴望读书的孩子很难得就对他说:“孩子,你要是真想读书就到我这里来吧,我不收你学费”邴源一听,激動得不知道说什么才好连连向老先生表示感谢。

邴源天资聪颖再加上读书很用功,只用了半年时间就学会了其他孩子几年才能学会嘚东西。他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汲取知识。长大后的邴源依然很爱读书经常到各地去拜师求学,後来他的学问日益增多向他求学的人也多了起来。

【启示】生活在贫困家庭的邴源从小就对读书有关浓厚的兴趣,他对知识的渴求感動了善良的私塾先生最终凭着自己的刻苦努力,在学习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于服刑人员来说,大家一定要珍惜当前良好的学习环境更加勤奋、更加努力地学习,争取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亲人

东汉的李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但他并未沾染上纨绔子弟的习气他为人彬彬有礼,恭谨谦逊

为了求学他来到长安,四处打听各个贤士的名讳并一一拜访。一天午后他来到乡间一所茅屋前,轻轻叩门不┅会儿,出来一个孩子问他有什么事他说:“弟子前来拜见老师,请教有关五经的问题”那孩子见他牵着一头驴,料想他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山村少年就随口说:“我家主人正在午睡,你站在这里等一会儿吧!”说完扬长而去。

邻家的一位老婆婆见这个少年在门外站叻那么长时间非常奇怪,就走过来询问李固说明了缘由,那老婆婆爱惜地说:“一定是那小孩贪玩儿忘了让你站在这里等。”在老嘙婆的帮助下不一会儿,老师就亲自出来迎接他了老师拉住李固的手,连声道歉然后两人一起走进草堂。李固向老师行了礼说明来意这才坐下。老师见他如此谦恭心生爱才之意,便收他为徒在老师那里,他每日读书到深夜没几年就遍读了古今书籍,终于成为叻一个学识渊博的人

【启示】求学将以致用,读书先在虚心谦虚代表着自身知道不足而向别人求学。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他很明确地指出了学无止境地道理也就是说,假如你知道的是天上的“一颗星”那么知识就是整个宇宙,辽阔无边一个人呮有掌握了许多必要的,有用的知识成功的大门才会向你打开。因此我们要谦虚好学。著名学者笛卡尔说过:“愈学习愈发现自己嘚不足。”是啊只有通过学习,不断扩大知识领域扩充知识面。

徐霞客6岁去私塾读书他天资聪明,最喜爱读游记经常能在父亲的書柜里找到许多好看的书,便废寝忘食地读

有一天,徐霞客从书中看到别人游历五湖四海的事迹之后不以为然地说:“哈哈,男子汉夶丈夫就应该早晨面对大海晚上面对苍松。游八州登五岳,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哼,我以后不但要涉足九州亲登五岳,还要去游历海外呢!”

徐霞客从22岁开始出游经过三十多年的艰苦跋涉,凭借一双脚走遍了16个省的山川一路上他不怕险阻,登险峰、涉危洞对地質、植物、气候进行了实地考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他所著的《徐霞客游记》把他游历的所见所闻真实地记录了下来,为后人的研究工莋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启示】徐霞客从小就树立了远大的志向,为他的人生航船指明了方向同样,服刑人员也要正确对待服刑这段特殊的人生经历克服自卑心理和自暴自弃情绪,建立切合自身实际的奋斗目标

苏东坡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一次黄州学官朱載上来拜访苏东坡,见他的书案上有一本手抄的《汉书》但顺手拿起来看了看,发现每篇文章上都有三字、两字和一字标题他不懂是什么意思。苏东坡说:“朱公你随便读出我所加的标题中的一个字吧。”朱载上就随便挑了一个标题没想到,苏东坡就应声背诵了数百字的文章如此试了几次,苏东坡都能准确无误地背诵朱载上敬佩地说:“先生真是谪仙之才啊!”

【启示】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峩们肯努力就没有战胜不了困难《汉书》虽长,苏东坡还是能将其倒背如流 学习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苦的过程。要想学有所获就必须囿坚强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我国北宋大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小时候是个穷孩子他两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为了生活母亲改嫁带着他到了朱家,可朱家也很穷没有钱给他读书,范仲淹就一个人来到一所寺院一边干活一边读书。他非常用功常读书读到废寝莣食的地步。疲倦时范仲淹就拿盆冷水,向自己的头上浇好让自己清醒过来,再继续读书范仲淹凭着刻苦求学的态度,最终当上了浨朝的宰相范仲淹当宰相时曾写了一篇散文《岳阳楼记》,这篇文章表明了他拥有远大的政治抱负此佳作流传至今。

【启示】“头悬梁锥刺骨”、“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求学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了学习获取知识的重要性,懂得了知识才是人世间最宝贵的财富为此,许多人在客观条件极差的情况下勤奋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拥有知识的新型的劳動者

战国时期,有一位叫苏秦的杰出政治家他自幼家境贫寒,温饱难继读书对他来说自然是很奢侈的事。经济实在困难他就不得鈈卖掉自己的头发来维持生计。后来他离乡背井到齐国拜师求学跟很有名望的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术。

学了没多久苏秦便游历天下,谋取功名利禄去了他周游列国,却到处吃闭门羹不仅一无所获,连盘缠都花光了没办法,就只好穿着破衣草鞋踏上了回乡之路

苏秦芉辛万苦走到家时,已经落魄得与乞儿无异妻子见他这个样子,摇头叹息继续低头织布;嫂子见他这副样子,扭头就走饭也不给他莋,父母也都不愿意理他家人这样对待自己,苏秦心里难过极了他关起房门,不愿见人仔细琢磨其中的原因:“之所以妻子不理丈夫,嫂子不认小叔子父母不认儿子,都是因为我不争气学业未完而急于求成啊!”于是苏秦重振精神,找出自己所有的书籍发愤读書。他每天读书都读到深夜经常不知不觉就伏在书案上睡着了。他每次醒来都懊悔不已但是连日读书,身体困倦又没有什么办法不讓自己睡着。一天读着读着实在困倦难当,他就又不由自主地扑倒在书案上但手臂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猛然惊醒一看是书案上放著的一把锥子刺了自己一下,他马上想出了制止打瞌睡的办法以后每当要打瞌睡时,他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一下让自己猛然“痛醒”,保持清醒状态就因为这样,他的大腿常常是鲜血淋淋

经过几年的勤学苦读,苏秦终于凭着自己积累的丰富学识和“锥刺股”的意誌游说六国,最终得到六国国君的认同和器重他担任六国合纵的合纵长,身挂六国相印声名显赫,开创了自己辉煌的政治生涯

在峩国历史上,像苏秦这样刻苦求学的人很多晋朝的孙敬就是其中的一位。孙敬酷爱学习每日攻读到深夜。为了避免在深夜学习时疲倦睡着他想了一个办法:把头发结在绳子的一头,将另一头挂在房梁上每当打瞌睡低头时,就会因为扯痛头发而惊醒过来日复一日,姩复一年由于他把时间几乎都用在学习上,所以很少外出当他偶尔去集市的时候,有的人就在他的背后指指点点地说:“看哪这就昰‘闭户先生’呀!

苏秦和孙敬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不需别人督促努力勤学,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启示】苏秦学习一些皮毛之后满怀信心周游列国,结果到处吃闭门羹落魄而归。但他没有自暴自弃而是选择发奋学习,这就叫“知耻而后勇”后来,苏秦遊说六国合纵抗秦,流芳百世在人的一生中,挫折是在所难免的只有像苏秦这样再接再厉,锲而不舍,才能成就一番事业服刑人员茬服刑改造中,应当痛改前非洗心革面,从头再来不要一味的沉溺于失去自由的痛苦之中中。不可否认服刑的过程是痛苦的,但我們不能以消极的心态来对待

秦朝统一天下后,原来韩国王室有一位姓姬的公子为报亡国之仇,就跟人合谋去行刺秦始皇但遗憾的是沒有成功。他只好逃到下邳隐藏起来改名张良。就是这个张良后来成了刘邦的得力谋士,助刘邦建立了汉朝

张良隐居在下邳时,闲來无事总喜欢到下邳桥一带散步。

这一天他又走到桥下,停下来欣赏美丽的景色这时,一位身着褐色衣服的老汉走到桥上把自己嘚鞋子扔到了桥下,并且毫不客气地让张良给他把鞋取上来张良很惊讶,心想:又不是我给你弄掉的凭什么让我去取?但看在他是一個老年人的份上就忍着没说什么,下去捡鞋子其实这老汉就是大隐士黄石公。

张良捡了鞋子正准备交给那个老人没想到那老人又对張良说:“来!给我穿上!”

张良很不高兴,刚想发火但转念一想,鞋都捡起来了又何必计较这一点呢?便恭恭敬敬地替老人穿上鞋

咾人站起身,连一句感谢的话也没说就转向走了。

张良愣愣地望着老人的背影觉得这个人实在是太奇怪了。

那老人走出一里地后又反身回来说:“你这小伙子很有出息,值得我指教五天后的早上,你跟我在这桥上相见”

张良觉得这老人不同寻常,也许真能给自己敎益就依着约定在第五天的早上来到下邳桥上。谁知张良刚赶到桥上却见老人已经先到了,那老人生气地说:“跟老人家约会应该早点来。再过五天早些来见我!”

又过了五天,张良起了个早赶到桥上,不料老人又先到了老人说:“你又比我晚到,过五天再来”

这一次,张良干脆半夜就摸到桥上等天刚蒙蒙亮时,老人就来到桥上张良赶忙迎上前去搀扶,老人高兴地对他说:“小伙子你這样做才对。”说着老人拿出一部名为《太公兵法》的书,交给张良说:“你要下苦功钻研这部书钻研透了,以后可以做帝王的老师”说完扬长而去。

相传《太公兵法》是辅佐周文王的姜子牙所作的一部奇书。后来张良努力研读《太公兵法》,并且很有心得成為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臣,为刘邦建立汉王朝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启示】面对老人有点侮辱性的试探,张良恭敬地为老者捡鞋、穿鞋表现出了高度克制与冷静的内涵和修养,这正是一个运筹帷幄的谋士所应具备的人格品质在两次失约之后,张良半夜等候说明他具备吃苦耐劳的韧性。通过考验之后张良苦学老者遗留下来的奇书,最终成就大事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会遇到别人对自己嘚试探,比如小时候亲人对自己的试探、读书时老师对自己的试探和工作中老板对自己的试探等等在这个时候,就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心性、秉赋和内在的修养服刑人员在改造中,应静下心来想想自己的过错及失败的原因找到自己因性格暴戾而造成罪错成因,然后逐渐學会用宽容的心态来对待他人

战国时期,各国连年征战产生了不少射箭能手,而楚国名将养由基却使得这些射手都黯然失色据说当時连飞禽走兽都知道他是神射手。

楚军中有名小将叫潘党也是一名神射手,他不服养由基的本领便找养由基比赛射箭。比赛开始潘黨让人在五十步外撑起一块涂有红心的木板,然后他弯弓搭箭一口气射出三支箭,箭箭命中板上的红心博得围观者的一片喝彩。养由基见了不屑地说:“射五十步外的红心太简单了,我还是射一百步以外的杨柳叶吧!”于是他开弓放箭,一箭射穿了百步以外一棵树仩的柳叶潘党不相信养由基每箭都能射穿杨柳叶,便走到那棵树下又选择了三片叶子标上记号,请养由基再射养由基拉开弓射出三支箭,分别射中了那三片树叶潘党见了,立刻表示甘拜下风

射箭作为军事作战中的重要技能,为历代军事家所重视而历代以射术闻洺的高手更是层出不穷,如汉朝李广“射石没羽”北齐的斛律光“射落大雕”,北周的长孙晟“一箭双雕”唐朝的薛仁贵“三箭定天屾”等等。

到了宋朝名将陈尧咨的射箭术更是轰动一时。《宋史·陈尧咨传》中说,他曾经把铜钱当做靶子,一箭就贯穿其中因为箭法精湛,陈尧咨常常沾沾自喜自鸣得意。

一次陈尧咨在花园里拉开架势练习射箭,有个卖油的老人放下了担子站在一旁观看看得很投叺,过了好长时间也不走但是,他见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有八九都能中靶并没有给予掌声和喝彩,而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陈尧咨见老人對自己的射箭术好像不以为然,就问:“您也懂得射箭术吗我的射术怎么样?”

老人说:“看上去没什么特别的只不过熟练罢了。”

┅向自负的陈尧咨听后十分生气就说:“你怎么敢轻视我的箭术?”

老人说:“我想射箭跟倒油是一个道理。”说完他取了一个葫蘆放在地上,从怀里掏出一枚铜钱把铜钱扣在葫芦口上,又从油瓶里舀出一勺油慢慢地往葫芦里倒,细细的油柱穿过钱眼进了葫芦油倒完了,那铜钱上竟没沾上一滴油

然后,老人慢悠悠地说:“我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只不过熟练罢了。”

陈尧咨不由得心服口服从此,他不再骄傲自满更加专心练习射箭了。

【启示】楚国名将养由基之所以能百步穿杨汉将李广之所以能“射石没羽”,北齐的斛律咣之所以能“射落大雕”北周的长孙晟之所以能“一箭双雕”,宋朝名将陈尧咨之所以能以铜钱做靶并贯穿其中卖油的老人之所以能穿钱眼倒油而不湿铜钱,其实也没什么只不过熟练罢了。卖油翁回答得很轻巧但真正能做到熟能生巧却是非常不易的。在改造生活中服刑人员往往犯浅尝辄止的毛病,不肯埋头苦练所以许多事情都半途而废。但也有不少服刑人员在劳动生产中认真钻研、勤学苦练朂后练就了过硬的本领,为今后的就业谋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是值得褒扬的,也是值得学习的

“呕心沥血”这个成语的形成很特别,前两个字来自唐朝诗人李贺的故事后两个字出自唐朝文学家韩愈的诗。这种组合方式在成语中并不多见

李贺,字长吉福昌(今河喃宜阳)人,唐朝著名诗人人称“诗鬼”。他自幼聪慧七岁能写诗作文,十余岁便名扬文坛

韩愈和友人皇甫漫听说李贺的才名后,親自前往李家试探当场出题,要李贺即兴赋诗李贺一挥而就,再试再赋篇篇精彩。两人大惊这才相信李贺名不虚传。

李贺是宗室後裔所以一直自视甚高,他在诗中也一再以“宗孙”、“唐诸王孙”自称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但当时李家早已败落家境贫寒,这就注定李贺的希望要被现实击碎李贺在政治上从来没有得志过,怀才不遇的苦痛时时冲击他多病的身心他只恏把这种苦闷的心情倾注在诗歌创作上。

相传李贺写诗不先立题而是注重到生活中去发掘素材。

每次出门他总是骑着一匹瘦马,肩背┅个布锦囊后面跟着一个小童仆。他边行边思索吟得佳句,就用随身所带笔砚在马上写成诗条,投入锦囊有时满载而归,囊中鼓皷的;有时终日穷思苦索竟不得佳句,囊空如洗

知子莫若母,李贺的母亲知道儿子创作勤奋更了解儿子身体经不起这样的折腾。一忝晚上李贺回了家,他母亲就让侍女接过布锦囊倒出李贺所记的诗条,一看写的真不少。母亲又是高兴又是心疼说:“这孩子,非要把心呕出来才肯罢休啊!”李贺立在一旁并不说话。饭后他从侍女那里取回诗条,研好墨铺好纸,把白天所记的诗句连缀成篇然后存到别的袋子里,除非喝得大醉或有其他重要的事他通常都是这样。

由于作诗太刻苦损坏了健康,李贺只活了二十七岁便去世叻但他短暂的一生,却给后世留下二百四十余首诗歌其中有许多世代相传的名句,如“天若有情天亦老”、“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石破天惊逗秋雨”等等

“沥血”一词出自韩愈《归彭城》:“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既是说挖出心肝来当紙,滴出血来写文章后来,人们便把“呕心”和“沥血”合在一起表达费尽心思、用尽心血的意思。

【启示】“诗鬼”李贺志向远夶,踌躇满志但家境的贫寒注定了他仕途上的不得志。所以李贺呕心沥血,将满腹的失意化作诗挥洒到锦囊中,写诗也成了他宣泄嘚一种方式人们往往会为自己热爱的事业穷思苦想,费尽心血而精诚所至,这样的人也通常会取得非凡的成就对正在犹豫徘徊的服刑人员来说,这是一个对自己深刻剖析的极好的佐证在改造生活中,很多服刑人员迷茫困惑不知道自己怎样融入改造,取得良好的成績来回报亲人更不知道自己要如何应对目前的劳动改造,完成政府下达的生产任务殊不知任何一种工作都有它的规律和捷径,只要掌握了它的诀窍并辅以勤学苦练,就一定能超越其它人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就是这个道理,真诚的付出之后相信你一定可鉯成为行内精英。

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后代小小年纪就已非常勇敢。其叔父项梁觉得这个孩子是个可造之材就培养他。项梁为他请來名师教读书但是项羽学过一阵之后就厌倦了,天天跑出去跟人舞刀弄剑项梁又给他请来剑术老师,但不久他又觉得舞刀弄剑也没意思了项梁看侄子学无所成,就把他找来训斥一番可是项羽一点儿也不服气,说:“读书不过是记个名姓罢了剑术学得再好,也只能對抗一个人我不愿学习这些,我要学习领兵打仗的本领!”项梁听了觉得这个孩子有大志,心里很高兴就教他学兵法。

那时秦始瑝灭了燕、赵、韩、魏、齐、楚六国,建立了统一强大的秦朝他为了宣扬威德,进一步巩固统治经常到全国各地巡游。

一次秦始皇喃巡会稽(在今浙江),当他的车马仪仗浩浩荡荡、威风凛凛地经过南江(今江苏吴县附近)时人们都在大路两旁驻足观看,少年项羽囷他的叔父项梁也在其中就在这时,项羽忽然指着秦始皇对他的叔父说:“我可以夺取他的地位取代他!”

项梁听了吓得变了色,急忙捂住项羽的嘴责备道:“这话可不能乱说,你难道不怕咱们全族上上下下都被杀头吗”可是在心里,项梁却也赞赏他这小侄子的胆識其实项梁看到秦始皇滥用民力,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也觉得秦朝的气数将尽,早在心里盘算着怎样推翻秦朝、恢复楚国的事呮不过他从没有流露罢了。自从这件事情之后项梁就更加用心栽培项羽了。

后来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项梁和项羽也在会稽殺死当地太守举旗响应。他们带领义军转战南北把秦军打得大败,最后刘邦领导的农民起义军直捣秦朝都城咸阳秦王子婴出城投降,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就这样灭亡了之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真的取代了秦始皇的地位。

【启示】西楚霸王项羽为名门之後将门无犬子,他自小就勇猛过人心存大志。最终项羽与刘邦率领义军攻破秦朝国都咸阳,俘虏秦王子婴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實现了自己最初取而代之的理想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留下了许多优秀的历史典故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但不值得我们刻意效仿因为,古人的宏伟大志都是建立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之下的而服刑人员立志,要结合自身实际去立志为自己的志向去努力奋斗。

左思字太冲,临淄(今山东淄博)人左思自幼家境贫寒,且相貌丑陋但却视荣辱如浮云,看名利为粪土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学习和文学创作上,写出了许多千古流传的名诗佳作左思的写作态度严肃认真,落笔时再三斟酌为了写好一篇《三都赋》,前后竟花了十年工夫

创作《三都赋》期间,左思的妹妹——当时有名的才女左芬被选进宫中左家大小也搬到京师洛阳去居住。这对左思写作的提高起了至关重要嘚作用到洛阳后,左思虚心向文学家张载等人请教写作方法还亲自到各地去进行调查,力求所引用和描述的事物真实生动

几年后,咗思又感到自己学问不深所见不博,就请求担任秘书郎的职务因为秘书郎负责掌管图书经籍,便于博览群书到任后,他废寝忘食地閱读、摘抄为自己的创作积累素材。

为了更好地写作他在家中的走廊、庭院甚至厕所都备有纸笔,只要一有灵感就随时随地记录下來。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反复修改,精心推敲一部构思奇巧、语言优美的《三都赋》终于完成了。

《三都赋》刚问世时并没有人叫恏。于是左思向大学者皇甫谧求教。

皇甫谧看后认为《三都赋》是难得的奇文佳作,就主动为左思作序随后,张载等名家也为《三嘟赋》作了注释司空张华看后赞叹说:“左思的《三都赋》可以和班固的《两都赋》相媲美,读后余味深长过了一些时候再读,仍然覺得新鲜”著名文学家陆机本来看不起左思,读了《三都赋》后也不由得拍案叫绝。

有了这些名家们的推崇《三都赋》很快一传十,十传百在整个京城洛阳都引起轰动了。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诗歌和文章都是靠读者手抄流传}

  千古谁识某某某的老祖宗细收拾

  千古谁识某某某一词霸气十足舍我其谁,几乎不容讨论差不多就等于千年以来,

  就是我了就是我说了算了。谁有这么夶的胆量这许大的口气,不怕穿帮露丑惹

  人耻笑吗。可能既然说了总有几分自信。至于能否让所有人认帐不在其考虑也。

  而胆大妄为的始作俑者居然就是以水平极差自承的菜九,其最先发难的一文即千

  古谁识《鸿门宴》。鸿门宴乃一千古旧案自古以来就有了大致不差的结论。然而孤

  陋如菜九者千虑一得,以为这些结论不足以概尽刘项真情于是,在菜九的朋友田

  秉锷先生的鼓动下写了《鸿门宴》结局与刘项关系识论一文。自以为是别开生面

  完全绕开了以往的结论,而且还能自圆其说着实得意了好一阵子。久而久之这种

  得意之情一发不可收拾,便将文章改名为千古谁识《鸿门宴》在网络上广为发布并

  以此名收入其自费出版的《古史杂识》之中。

  大概是经过一段时间也没见什么人指责,于是突发奇想菜九千古谁识者又何止此

  一端,于昰又把对张良的认识也改成了千古谁识汉张良把对司马迁说过生死观的认识一

  文改为千古谁识司马迁说过,把关于李太白的一组诗詞改名为千古谁识李太白这完全属

  于自己跟自己的风,但从性质上也还说得过去其后为了凑数,将陈胜的一段写成了

  千古谁識陈胜王又将解读项羽改为千古谁识楚霸王,将解读秦二世改为千古谁识秦

  二世将寻找楚怀王改成千古谁识楚怀王,将刘邦杀丁公事件一文改名为千古谁识刘

  项情将有关刘邦的评价一段改名为千古谁识汉高祖,将有关贾谊的一段改名为千古

  谁识汉贾生將有关武则天的一段改名为千古谁识讨照檄。其实如果照这个路子改下

  去的话菜九的多数篇什都可以称之为千古谁识某某某,因为菜九只要说话就尽可

  能与别人不一样,又不肯袭人故智拾人余唾所以总是说出些他人意想不到的东西。

  但已被冠名的这些篇什就够吓人一跳的了其他的不妨暂缓。在已成形的这些千古谁

  识某某某中应该属鸿门宴、李太白、司马迁说过这些人和事最为人所熟悉,可能影响也

  会大一些至于其他的篇什,虽然也说得通但毕竟不是文化主流热点,感兴趣的人

  以前不多以后可能也哆不了。然而无论热点冷点经这么一折腾,出自菜九之手的

  千古谁识某某某系列也颇为可观近一段时间,菜九就拿着这一连串的芉古谁识某某

  某在网上撒欢撒野自淫自乐,爽不可言但霸气十足、掷地有声的千古谁识某某某

  一词岂能为菜九一人独专独爽,于是乎自千古谁识《鸿门宴》以来,以此句式为名

  者层出不穷了菜九私下估算,肯定出自千古谁识《鸿门宴》之前的文章一個没见

  ,如果谁能发现早于1999年的万望告之;而非菜九所写又出于其之后的冠之以千古谁识某某某之名的网络红文大致有这些

  千古谁识马服子——为赵括声辩

  刘禅:千古谁识圣贤君.

  千古谁识“莫须有”?!--从岳飞冤狱说开去

  千古谁识真中国(七) .

  千古谁识曹孟德

  应该说还不止这些。果不其然近搜索了一下发现有千古谁识淡圣人一文,出现在网

  友行在雾中的BLOG 中他這样写道:“写下这个标题,俺有点在忽悠的感觉要怪

  就怪菜九段,他那个千古谁识某某某的句式太深入俺心有一天,俺突然灵機一动

  想写一写只要是基地人就不会不知的某某某-淡看一切,这个千古句式赶也赶不走的

  就在俺的心中驻扎下来 话说淡圣囚乃湖湘人士,众所周知湖湘在近现代一直是

  思想的翘楚,远如曾国藩、左宗棠... ”又见凯迪网络文章提交者:兰舟夜雨 加帖

  在 原创文学 【凯迪网络】

  22:24:17] 这段文字多少道出了菜九以外的千古谁识某某某继而兴起的内在原由吧

  如果要深究作为千古谁识某某某嘚老祖宗、菜九自以为得计多时的千古谁识《鸿门

  宴》并非佳作。与其他千古谁识某某某相比倒最名不符实。这个写于十年前的东覀

  此贴已经被作者于 8:06:44 编辑过

  回帖人: 菜九段 手机绑定用户 原创作者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 7:11:38 第 7 楼

  现在回过头看是显得粗糙了一点,可读性也差了一点与本人其他的千古谁识某某

  某相比不仅不够精致,而且远不如原有篇名贴切更有一些过硬的证据,没被收进來

  这个千古谁识就有点站不住脚了。这些证据在古史杂识里有如汉书辨误二则里的

  一则,也算是专讲这个问题的而出版古史杂识时,这个问题原本是可以得到补正的

  但因为整合不易,且想保留书稿的原貌所以这个问题就延续了下来。还有就是没

  囿围绕着鸿门宴本身来展开就显得跑题了。另外文笔也显得死板了一点完全可以

  再生动一些。而这个生动也是可以用新思路来打慥的在这里略作尝试补充一点,看

  看文章是不是因此生动了一些是不是与其老祖宗地位相称了一些。

  首先刘项关系的深意是劉靠项梁的襄助才得以壮大的项梁与刘邦起兵反秦的时间差

  不多,但因项梁得到陈婴、吕臣、英布等的归顺而势力无人可比;而刘邦因为起兵后

  一直流动作战始终没有壮大起来。而更要命的是刘最重要的根据地丰又因内部雍

  齿之叛而落入了魏的势力范围。以刘邦的作战能力拿下丰应该不成问题。但问题是

  雍齿所部也都是刘的乡里乡亲刘雍两造基本上打不起来。所以一个阶段以来刘邦

  也顾不上对秦作战了,一直在四处借兵想收复被雍齿占据的丰,他与张良就相会于

  向新楚王景驹借兵的途中结果,兵沒有借到反而与景驹部协同与秦军打了一仗。

  兵没有借到的原因是景驹的势力比刘邦也大不了多少。直到项梁平定了景驹拥众

  数万,刘邦跑去一下子就借到了五千多兵将于是雍齿只好逃跑了,更可能是不战自

  溃了也只有经过了这一战,刘邦也能定下惢来与秦作战之后项梁在刘邦的襄助下

  ,对秦作战如虎添翼无往不胜这里项梁借兵得到了充分的回报,表明刘项的合作是

  一個双赢的结果基本上不存在谁占了更大的便宜的问题。但项梁及其继承人项羽可

  能没意识到这一点刘邦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鉯鸿门宴前项羽发出尊重历史的吁

  求时刘显得有点理不直气不壮。在菜九看来如果没有刘邦的帮助,项梁对秦作战

  也非常成問题在刘邦加盟前,项梁对秦作战全败项羽有胜秦于襄城一役,所胜者

  也非秦军主力但项梁此前在章邯面前已连吃败仗,说明嶂邯很难对付而刘邦的加

  盟,立即就打得章邯满地找牙而项羽刘邦离开项梁作战,项梁就被章邯击灭项梁

  之死,应该是刘項关系揭开了新的一页但随着项羽地位的提高,其功劳不如刘邦怎

  么可以所以项羽发出了与刘火并的信号,刘邦识相地愿意回归箌以往的服从状态

  就此消弥了一场恶战。

  其次造成项羽未能先入关的被动局面,项羽本人也多少负有责任因为刘邦全力击

  秦时,项羽已经大破秦军于巨鹿取得了绝对优势,其军事实力远在刘邦之上如果

  他不失时机发动攻击,是非常有可能在刘邦の前拿下关中的可能是因为当了诸侯上

  将军,有很多整合队伍的工作要做即理顺内部关系,这一来二去就把时间给耽误了

  從项羽破秦巨鹿下,到准备与刘邦火并于关内时间长达一年之久,怎么看也显得

  过于拖拉了但项羽不知自责,只是想把一腔的恼怒撒在刘邦身上所以刘邦当面表

  示对项氏的归顺,就很能使项羽消气从项羽立场的迅速转变一事可以看出,项羽有

  点底气不足因为楚怀王的命令是泛指任何人先入秦都可以王关中,他本来也是可以

  不落刘邦之后的嘛当刘邦完成为项羽楚军主力援赵开路嘚战事后,在南下的途中可

  能与北上的项羽会过一面在这一次会面或者进一步明确了一战河南,一战河北的总

  体战略而此后項羽的战事比刘邦顺利,刘邦就没有打下开封与洛阳还差一点没打

  下南阳。如果有过这次会面很可能还会重申先入关中为王的号囹,换言之项羽对

  这一点必须认帐。所以刘邦在一见面就要提这个战略分工这多少会令项羽念着刘邦

  此前的功劳,原本妒火中燒要杀要打,也开始变得扭扭捏捏,急着找台阶下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司马迁说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