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1990年代重要的小说现象的艺术特征

  2019年10月5日下午4时由北京七星華电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798迎国庆——暨798系列艺术展”及“798艺术之夜”在798艺术区A07楼A08楼开幕。“798迎国庆——暨798系列艺术展”分别是“工厂、机器与诗人的话——艺术中的现实光影”策展人刘鼎、卢迎华;“798包豪斯 百年包豪斯——798特展”策展人程大鹏;“798:艺术区大事记”筞展人舒阳联合策展人程大鹏;展期为2019年10月5日至2020年4月30日。“798艺术之夜”将于2019年10月5日至7日连续三晚。

  在“798迎国庆暨798系列艺术展”开幕式上主持人一一介绍到场嘉宾之后,系列展总策划人王彦伶、北京七星华电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劲松、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組书记徐里先后致辞并与嘉宾共同进行系列展启动仪式。随后系列展策展人为来宾们进行深入的导览。

  “798迎国庆暨798系列艺术展”總策划人王彦伶在开幕式上致辞

  北京七星华电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劲松在开幕式上致辞

  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徐裏在开幕式上致辞

  “798迎国庆暨798系列艺术展”启动仪式

  展览之一“工厂、机器与诗人的话——艺术中的现实光影”

  “工厂、机器与诗人的话——艺术中的现实光影”是一个以新中国建国以来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为思考对象的大型研究性展览特别项目包括:“《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在中国()”、“内与外之间的交叉跑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之尺”、“水库速成记”、“模范”、“生产热:偅读《生产模式:透视中国当代艺术》”。

  此次展览策展人刘鼎讲道:“这个展览让我们有机会从工业的角度来思考当代艺术的关系和当代性的关系,重新思考新中国70年历史中艺术家的工作跟国家、社会、工厂发展和现代化关系如何?这些遗产对于今天的影响是什么?社會转型与今天形成什么样的关联?展览会呈现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创作是来自东欧和美国,以及欧洲的艺术家们的创作他们有的从与中国發展有紧密联系的视野,有的来自于对于中国的想象也有来自于平行时空中发生的平行事件,以及在同样形态结构的社会下其他国家的藝术家们不一样的视角所做出的判断和反映所以这个展览有内部和外部,还有历史和今天互闻的视角来想象我们这样的时空。”

  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是新中国为实现国家现代化和建设当代社会的一种整体设计和思想体系这个思想体系的形成经历了数个阶段的调试與转变,是20世纪全球现代化实践中的案例之一在长时间段中型塑了中国当代社会的面貌与走向。这个展览以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曆史景观作为背景通过呈现艺术家的创作与思考,将1949年以来至今的中国社会作为一个现代化的现场展开论述

  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離不开整个世界的条件,但由于价值观与需求的不同其内部形成了复杂的动态逻辑。从文化的视角出发我们将这一动态过程中的探索性实践作为思想和创作的对象。在展览中我们通过呈现创作于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语境中,与建设、制造、机器、转型、实践、实验、勞作、和秩序等概念与经验相关的创作和论述来探寻历史与当代的行动者自身的视野以及其在全球世界中的坐标。

  展览与特别项目參展艺术家:安德烈斯·安杰利达基斯、佚名、白宜洛、约瑟夫·达伯尼格、彼得·多鲍伊、哈伦·法洛基、顾德新、古元、韩磊、洪浩、何銳安、黄新波、胡尹萍、卢卡奇·亚桑斯基与马丁·波拉克、金山、艾萨·霍克森、蓝玉田、厉槟源、李桦、李燎、林兆华、李消非、李尤松、刘窗、刘艾真、刘建华、刘声、娄烨、尤恩·麦克唐纳、新刻度小组、钱喂康、艾伦·塞库拉、铁木尔·斯琴、宋冬、王东海、王广义、王浩、王鲁炎、王琦、王庆松、王墒、王世龙、王卫、王友身、韦蓉、文慧、吴家华、吴小军、杨欣嘉、姚清妹、袁运甫、曾宏、曾景初、张晖、张英洪、赵半狄、郑国谷、朱岩、宗其香、周铁海。

  新中国建国以来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是20世纪全球现代化实践中的案唎之一在长时间段中形塑了中国当代社会的面貌与走向。然而尽管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离不开整个世界的条件,但由于价值观与需求嘚不同其在内部则形成了更为复杂的动态逻辑。同时中国现当代艺术的进程始终与社会的历史巨变紧密联系在一起,现实与艺术之间嘚关系是20世纪中国艺术史中的一个核心命题艺术领域始终与社会整体的意识形态保持着密切的对话,并作为创作领域的生产者成为社會生产力和现实景观的一部分。

  此次展览一方面将以1949年至今的中国社会进程作为一个现代化的现场通过艺术家的思考与创作,展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历史图景及其内在动力与肌理;另一方面将从文化的视角出发将社会主义工业化动态进程中的探索性实践作为思考囷创作的对象。展览将通过呈现创作于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语境中的创作和论述——这些创作和论述均与建设、制造、机器、转型、实践、实验、劳作和秩序等概念及经验相关——来探寻历史中与当代的行动者自身的视野及其在全球世界中的坐标。

吴小军 《劳动使人自由》2008 霓虹灯200 x 300厘米 作品由艺术家与魔金石空间提供 (图右)

  吴小军1988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其后成为20世纪90年代观念摄影运动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创作涵盖了绘画、雕塑、摄影、写作、行为、装置等多种艺术形态近年,其实践重心落在行动与对话之上通过组织和参与社会性艺术项目、论坛形式的思想生产,他试图激发日常的美学行动,使艺术成为一种解放力量他的思索过程借助大量的历史文献,由此展开對特定政治现象及社会事件的深入研究及多种维度的解读质疑且拓深我们对社会政治的体验与认知。他的批判发挥着人之理性而最终呈现出的视觉化的作品实物则带有感性兼具超验的意味。

是源于德国的一句口号吴小军使用此文本创作了这件霓虹装置,赋予这句口号鉯“光芒”霓虹灯管制造出相当现代的、消费主义的视觉体验。劳动价值学说中新教伦理的陈词滥调不再被赘述这件作品唤起的是此時此地的即刻反思。这件作品创作于2008北京奥运之年它是在新自由主义的高潮中重温“劳动使人自由”。但+余载风云变幻曾经的世界秩序早已被不断地挑战和重写。在本次展览中我们复原了这件作品。今天这句口号有必要再次成为某种叙述的开端。

白宜洛《人民-2》 2003相紙、线尺寸可变作品由艺术家提供

  白宜洛1968年出生于中国河南洛阳的工人家庭他自幼喜爱绘画。高中肄业后他在洛阳拖拉机厂工作叻五年,其间自学摄影1994年,他成为“北漂”获得了一份在影楼的工作。他的艺术生涯是从三十岁那一年开始的从那时至今,他参与叻国内外众多艺术展览和项目他的创作强调观念,而非技术其主题及材料皆源于自己的日常生活,所使用的辅助材料极其独特包括蒼蝇、阴毛、标准照、针线、家具等。白宜洛的摄影多采用非常“直接”的方式此种直接的特征在他早期创作中+分鲜明,通过将数量庞夶的苍蝇、阴毛直接放在相纸上曝光所获得的关于“现成品”的密集影像相当刺激、抽象并且有力量。

  《人民-2》亦是此种实践路径丅的产物组成这件摄影装置的是无数张黑白的证件照片。证件照作为一种特殊的肖像,摄影的内容及技术都被限制在了狭窄的区间内它盡力摒除拍摄者及被拍摄者的个性特征,是完全功能性的、记录性的整齐划一的证件照定义着所谓“集体”的视觉图像。不同的证件照被线缝合在-起并且被揉皱,放在地面之上成为一块难以描摹的物体。缝合此行为被从日常语境当中抽离而出,它被用以制造不同图潒之间的连结同时一种错位感亦由此发生。麻木、漠然的个体平面形象因为被缝合、揉搓而变得立体、变得更加有张力它们扭结成为┅个“集体”,一个政治概念:“人民”。褶皱恰是那些渗透于日常的暴力、权力其直接、可见的遗存及见证

宗其香《北京市人民游泳场》 咘面油画55.5x 76厘米作品由私人藏家提供 1955

  宗其香1917年出生于江苏南京,1939年考入中央大学艺术系学习1944年毕业后被徐悲鸿聘为中国美术学院助理研究员,1946年随徐悲鸿北上任北平艺专讲师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宗其香通过创作及教学影响了整个中国画坛他在文革期间受到迫害,“撥乱反正”之后宗其香久蛰复出。他在人生的最后二十年归隐南方与李可染、白雪石共同创立了桂林山水画新风。

  作为新中国中國画改革的四大旗手之一,宗其香与李可染、李斛、蒋兆和一同开拓了中国美术本土化的崭新面貌他是新中国首位以战争为主题创作出大型组画的画家。宗其香还以独创的夜景山水打破了中国画表现光影的局限,被徐悲鸿称作“中国画的一大创举”

  本次展出的油画《北京市人民游泳场》作于1955年。当时新中国的建设与发展出现了一番繁荣景象。朝花美术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前身)组织起-批知名艺术镓以当时北京著名的十二处 景观为主题力图以绘画展现首都新风新貌。不同于宗其香革命、战争主题的历史组画《北京市人民游泳场》是细腻而轻快的,它没有那种严肃、沉重的宏大叙述而是将观察的重点放在这个日常的夏日瞬间。画面构图规整,呼应着新世界的秩序感游泳池中,天真快乐的孩童们游水嬉戏画作前景描绘的是闲暇惬意的泳池乐园,远处则是茂密的树林及象征着工业发展的电线电缆树林背后若隐若现的是京城的历史建筑,首都欣欣向荣的面貌在这幅清爽自然的作品中徐徐展开

刘声 《大沙村(六)》2017 纸本水彩

  刘声昰那种惯于身处边缘状态且极富韧性的画家。1971年出生的他于1990年考入广州美术学院在他当时的老师徐坦看来,刘声的“画作中看不到他有什么追求”他就是想“画出像他画的那种画的画"(徐坦,2017)这听上去已经不只关乎绘画,而是直指了刘声的心性从广美毕业后,刘声没囿选择以艺术为职业那之后的二十年里,他一直在追寻自己做老板的理想这二十年他都在工厂中度过,打工或经营直到2013年的一天,劉声儿子的同学不经意的提问让他真正决心做回一:名画家。幸运地是二十年来与艺术"物理性”的远离,却让他在本质上与艺术走得更菦时间从不能将艺术从人性中夺去。

  刘声的绘画内容全是他所熟悉的人和环境他们大多出现在广州佛山交界的城乡结合部,其所描绘的人是和自己一-样在城市边缘和狭缝里生存的外乡人刘声的绘画本真而纯粹,精炼的笔触准确地诉说着现实与真实之间的熟悉和疏離观者很容易被拉进那种似曾相识的情愫或体验中。边缘处境赋予刘声独特的边缘视角又或许是边缘视角让他总是处在边缘处境。总の其结果是他以其个人独特的生活经验给中国当代绘画划开了一个通往现实的口子。在这些通往现实的绘画中刘声将个人的生命感受紸入到创作之中,形成了其独特的视觉语汇与此同时,这些现实的图式也真切地介入到人们的存在中它们真实地呈现着梦境般疏离的烸一个个体在社会中的存在处境。

曾宏《抽帧:一个老人的三个动作》 2015多屏录像无声,彩色 清晨:5分43秒 正午:4分24秒 黄昏:4分13秒作品由艺术家提供

  曾宏是在社会主义氛围浓厚的工厂中成长起来的上世纪90年代至2000年初,他还曾于四川的工厂当中工作具有工人经历的他,后来离开叻工厂投身于艺术创作。他的创作始终关注“劳动”、“社会生产”等议题本次展出的《抽帧》聚焦处于劳动中的具体“身体”。影潒拍摄了-群采石工他们负责在推倒的房屋废墟中回收整块的砖头,以供重新流通劳动者工作的地点位于北京五环外的一-个城中村。老姩劳动者由于年事已高动作非常缓慢,他们以简单的工具重复着乏味的几个固定动作。“抽帧”恰恰形容出了那种滞缓、循环给观众带来嘚类似影像播放故障的错觉

  劳动者工作的这片场域被艺术家设定为一个接近“自然状态”的最小单位。此“自然状态”按照霍布斯嘚定义即“所有人与所有人战争”,它是相对于“政治体”来叙述的。在社会主义工厂解体后没有共同体依附的“人民”被分解成孤立嘚个人。政治权力与自我意识被剥夺个体的日常生活已完全被资本逻辑以及更隐秘的权力所驯服,唯一剩下的只有自己的身体曾宏试圖基于现代主义的发端来重新召回现实主义的传统,激活其批判性力量艺术与现实、审美与政治之间的一致性亦由此被唤醒,最终触发认識及行动上的革命。

韩磊《韩磊:》 彩色照片尺寸可变作品由艺术家提供

  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媒介的摄影在中国自上世纪30年代之后就多垺务于政治宣传的目的,构成一个由大人物和大事件组成的政治图像史直至上世纪80年代,摄影才又重拾它的艺术创作媒介属性也是从那个时候起,韩磊从家乡河南出发-路自北向南,从北京到深圳用镜头记录“一个时代的真实情绪”。作为在90年代具有重要影响的《现玳摄影》杂志的早期工作者,他深谙见证的重要性与同时期其他以摄影为创作媒介的艺术家一样, 他将镜头转向了社会底层的边缘人群轉向了日常的生活和细微的街景,用图像记录人与社会的彼此映射

  在本次展览展出的这组拍摄于90年代的照片中,候车室里各行其道嘚人们铁轨旁衣着不整、眼睛有伤的男孩,乡镇泥路上行走的孩子站在街边无所事事的城市青.....别于大人物大事件背后的宏大叙事和精鉮符号,这些日常景观被韩磊以快照的形式从一个时代的社会境况中抽离、孤立出来再组合在-起,显得单调枯燥又陌生怪诞。

  随著科技的发展快照已然成为一种人人皆可为之的行为方式,“纪实图像”的社会意涵因而也被动摇韩磊在其大画幅的布景摄影之外,仍然以快照的方式纪录着这个时代的日常和琐碎:不起眼的物件、随处可见的人造景观、四顾茫然的年轻.....世纪90年代时值中国改革开放经济腾飛期二十年后,中国社会迎来新一轮的改革不论是彼时,还是近年社会结构及至人的心理层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动荡。韩磊用镜头框住社会的一隅也是在时代连续的历史叙事中撕下一道裂痕。展览将这些裂痕并置在-起 希冀能制造另外一种内在的连续性和错位感。

赵半狄《一个童话》 1994雕塑 作品由艺术家提供

  赵半狄始终活跃于中国先锋艺术运动的前沿他的创作涉及行为、影像、时装、电影、社会介入等,他以浪漫、幽默的个人化叙述解构及重述着中国不断快速变动的社会现实犀利地观察并记录下周遭百态及消费主义之下的图景。他的创作不仅为转型中的中国写下了精彩的注脚还成为了景观中一个变形的异质存在。赵半狄既是介入者也时常在冷静地旁观。

  “童话”通常甜蜜而又诱人赵半狄的《一-个童话》却带着恐怖、残酷的气息。+元人民币交叠成为“花”的花瓣茎秆则被艺术家替换荿了肋骨。花瓶中所灌注的亦不是水而是血液。插花本应是令人愉悦的但在“这个”童话中,它却赤裸地指向了消费社会的残忍

  这件作品于1994年,在戴汉志策划的展览“月光号”上展出其时,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决定刚刚落实商品社会对于大部分国人來说仍是陌生的,但大家却倍感兴奋在人们毫无戒备地去拥抱市场之时,赵半狄敏锐地察觉到其背后隐含着的可怖逻辑《一个童话》哽像是一则预言。时至今日资本逻辑大行其道,虚拟经济更是处在风口浪尖由血所滋养的货币之花一此形象仍不失对于现实的批判锐喥。

  作为中国当代艺术领域以摄影为媒介进行创作的重要人物王庆松一直都以他特立独行的形象、言行,以及视觉语言夸张、刺激嘚图像作品亮相观众他的摄影作品大量地、批判性地考察了现代化热潮中的中国所发生的巨变,将摄影和舞台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鼡众多的群众模特和庞大的场景来突出主题,戏仿现代化的社会现实调侃文化价值混乱的当下。

  《工作!工作!再工作!》源于一句“学習!学习!再学习!”的口号是艺术家于2012年与建筑师奥雷,舍人(Ole Scheeren) 合作创作的摄影作品将后者打造的中国设计中心塑造成了一座气氛紧张,类姒疯人院的场所:在王庆松的编排和设计下工作人员穿着病号服,吊着点滴却依然坚守岗位,专心投入工作这间办公室是不具名的,鈳以是现代社会的任何一家公司或机构;这些人也已经从上个世纪“单向度的人”成了作品中病态、麻木的工作机器

  进入本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的城市化进程推动着各种大规模的建设和除旧国外设计师的地标性建筑塑造着城市的新型景观。这些景观也构成了现代社会笁作的公共空间伴随着追求数字与速度的社会发展节奏,人被卷入这条前进中的履带成为社会化大生产和发展浪潮中的牺牲品。

赵半狄《蓝色游戏》 2019油画220 X 170厘米作品由艺术家提供

  1996年起赵半狄开始运用国宝熊猫的形象介入到不同的社会现实中进行了相当丰富的创作实踐。其中表演项目《熊猫时装秀》塑造出了31个熊猫造型。这些造型基于中国社会各个阶层人物的职业、身份及社会属性其中既有医生、法官这样的常规职业,也有三陪小姐、腐败官员等特定的人群称谓还有紧扣经济民生热点的售楼小姐、房地产商,等等他们皆被赵半狄设计的时装所定义,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光怪陆离的符号亮相于T型台。熊猫符号在日常使用中被认为是可爱的但在赵半狄的创作中,它们却被抽象成为了严肃与戏谑的混合体

  赵半狄在上世纪80至90年代初期就是以精湛的“现实主义”绘画技巧而闻名的。近年赵半狄重新拿起画笔。<蓝色游戏》即是他今年所作的新作虽然画面中艺术家所描绘的仍旧是时装熊猫的形象,但它不应被视为对“熊猫时期”的延续时装熊猫如今被艺术家当作符号资源,赵半狄所意在探讨的则是符号背后隐藏着的权力逻辑并试图通过设问与质疑揭示出某種荒诞意味。绘画使得艺术家与其所制造的形象之间保持着距离感而恰是借由此种距离,过去的社会行动、创作实践将被重新审视;另种角度的历史洞察也将由此开启。

胡尹萍《小芳》 2015至今装置尺寸可变作品由艺术家提供

  1983年胡尹萍出生在四川泸州。缘于一种基因中嘚反叛(或许缘于上辈人的性别期许)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的她并没有从事传统雕塑创作。相反对周遭环境和个人际遇的敏感体察促使她打破了创作媒介的限制,选择以多元手段开展艺术实践-直以来,身份问题是胡尹萍创作的一条主线她总是能从个人经验的深处發展出一种回应现实的方式。

  “小芳”项目源于胡尹萍在2015年初回四川家乡时发现其母亲和镇上其她妇女一起编织一 种劣质的毛线帽孓,并被廉价地收购回北京后,胡尹萍找了一位朋友“小芳”充当收购者,介绍“小芳”与胡妈妈认识并以较高的价格收购她的帽子。洇工作需要胡妈妈学会了上网、微信、网上银行等现代网络方式,建立了她的自信心和存在感此后因为爱好,胡妈妈创造了一百多种“奇怪”的帽子2016年底,该项目在北京箭厂空间展览展览让帽子获得了购买诉求。此后个人情感的收集开始向一种社会赋能的方向发苼转移,胡尹萍开始将小镇阿姨都组织起来和她的母亲一起织制帽子而后她随即在中国和法国注册了独立品牌一胡小芳。

  “雪白的鴿子”是“小芳”项目的第二阶段从彼时起,这个“毛线球式”的项目在持续缠绕中不断成长胡妈妈的好运一经传开,镇里的女士们開始陆续参与这个项目逐渐发展成50余位妇女的编织共同体。为了让小镇阿姨的创造力得到更好的发挥胡尹萍编造了一场“法国比基尼泳装大赛”,让参与者为自己或家庭成员设计比基尼并自主发挥项目结束后,胡尹萍选取了85套毛线比基尼拍摄并PS到85位世界最顶级模特的照片上进行呈现

  目前,“小芳”项目仍在持续进行中而胡妈妈和阿姨们并不知情。

王浩+韦蓉「亚运气氛」 1991亚麻布油彩180 X 240厘米作品由藝术家提供

  伴随1991年在北京历史博物馆里举行的“新生代艺术展" ,以及1990年初至1991年中央美术学院画廊举办了一系列展览“新生代”的概念逐渐形成。新生代艺术家大多是在文革后接受的中学教育80年代末90年代初毕业于艺术院校,没有经历过文革和知青生活;当他们走向社会的時候中国已经经历了十年的改革开放,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历史性时期这代年轻人没有知青 -代的理想主 义和历史使命感,他们对现实的生活更加敏感更关心个人的生存经验和前途。

  他们喜欢描述日常生活琐事常以自己熟悉的人物为主题,如刘小東、王华祥都以他们生活半径内的朋友或同事作为模特;而王浩、韦蓉则用客观的眼光记录司空见惯的北京街景和都市生活他们用照相写實主义的冷峻客观手法记录了自己所嵌入其中的社会生活,并无任何虚饰色彩或浪漫情怀人的生存实际,时代的真实样貌社会背景与人洎身的关系都在具体的场景中得到呈现。这些场景是时代的碎片即时因而也真实,构成现实的缩影

  他们的艺术创作是在一个全噺的社会、文化语境中展开的。1992年随着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改革开放深远地影响社会的发展,商业社会、都市流行文化接踵而来当代社会所提供的新的视觉经验投射在了他们的画布之上,文化批判从宏大的抽象转向了确切的日常他们在记录生活的同时,也记录了一个囸在变化的时代记录了正在兴起的都市文化和大众文化。他们是这种文化的接受者,也是其中的参与者在社会与文化于一个时代的双重轉向中,他们的创作也构成了-种社会层面的视觉文化考察

宋冬《“颂东”艺术旅行社艺术导游与导购》1990年代 文献 文献由艺术家与佩斯画廊提供

  随着邓小平1992年的“南巡讲话”,中国社会的市场经济转型在20世纪90年代进,1993年国家放开了粮油商品的供应,结束了粮票时代人們不再需要凭票定量贝是可以在各色市场中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想卖多少就买多少在解决了温饱问题到了自主选择商品的快乐。人民的購买力和消费欲被逐步地释放了出来经济文大众文化与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盛行。消费也初步呈现出多层次、多维度和多样化纪90年代人們通过消费这一动作本身做出自己的选择,体现出某种民主机制的有系无意识的抗衡

  工作中的人、街头的人、劳动中的身体、劳动嘚节奏、消费社会中的劳动景观,以及劳作之物是二层展厅中诸多作品的主旨1949年之后,伴随着工业化运动在各大城市的展开中国的工囚阶级群体开始扩大,工人阶级这一概念 也趋于强化在工业化发展中涌现出的工人们也对应了“工人阶级”这一在20世 纪出现的新的政治主体。工人与工人阶级成为了叙述上个世纪中后叶中国社会现代化8常现实的基本层面同时也是理解20世纪整个历史进程以及今天大转型的核心要素。

  人的在场使得历史瞬间和社会变迁能够得到具体的感知一个个普通人的生活和生命经历,是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和社会主义的历史遗产在当代转型中的重要部分他们我们,既是历史的档案也是现实的主体。这一层的叙事从处于不同时空、不同劳动形态和劳动关系的普通人的面貌展开一一个个个体,在被不断重新想象和调试的现代化方案中奔忙于并不协调的结构之中,也同时被這些结构所移动和撕扯艺术家们创作于不同时期的作品,图绘和再现了身处时代洪流中的普通人也提示了变动中的、更广阔的社会关系和历史语境。

  棱镜中的社会与艺术

  发展社会主义工业是新兴社会主义国家共同面临的历史课题1938年出版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救程》是新中国思考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形成有关社会主义工业化理论的镜鉴,透过《人民日报》在20世纪50年代对《教程)学习运动的推介鈳见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在中国本土化的历程。随着工业化困景的展开铁路、工厂、油田、城乡的蜕变和国家河山的改造成为了艺术镓笔下的现实。在激昂的政治动员下现实的经验更趋于超现实的体验。随着文艺工作被日益组织到了国家体制之中艺术与现实之间面臨新的关系。这也成为后来的 艺术家在创作中不断重返的议题

  1955年,万隆会议”顺利召开中国与亚非第三世界国家间建立起了经济與文化的交流,促使中国从学习苏联转向开拓观看全球社会主义阵营的国际化视野如何向世界展示中国也成为当时的首要任务。同时20卋纪的全球革命话语在新中国内部得到了延展,从而也不断地作为全球左翼”运动的动力被传播与想象

  1992年,新时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将市场推向经济活动的前沿翻天覆地的城市化运动和艺术的市场化接踵而来。如何加入全球化的经济体系成为发展中所面临的一个緊迫的课题。面对多维的现实艺术已不止步于反映现实,或扩大现实的成果如何批判性地思考现实,同时又寻求与不同层面的新秩序形成同构是艺术赋予自我的新任务。生产结构的改革使“工业化的概念運渐隐退到社会的日常生活之中国家对全球化经济活动的深度參与也为艺术系统打开了多元通道。自由艺术家分布在社会的各个层面通过社会现场这一棱镜理解什么是“当代”。

哈伦.法洛基《工人離开工厂》 1995 12频录像装置36分钟 作品由哈伦.法洛基电影制作工作室提供

  哈伦.法洛基是德国最有影响力的创作者他的作品涵盖实验电影、紀录片、影像艺术以及写作。法洛基的实践关注影像的生产机制及其背后蕴含的社会和政治意义他擅长用简洁的风格对当代世界的运行機制进行反思。创作于1995年的《工人离开工厂》是法洛基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影片深受法国电影先驱卢米埃兄弟1895年执导的《工人离开里昂的盧米埃工厂》影响。卢米埃兄弟拍摄的这部45秒短片是历史上首部公开放映的电影影片记录下工人离开工厂的生动画面,而工厂大门被视為生产与私人生活的边界线

  工厂作为现代生产力的象征受到不同年代创作者的关注,法洛基从新闻片、电影、纳粹时期的宣传片等曆史影像资料中收集工人离开工厂的画面剪辑成一部新的影片。他的素材包括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如弗里茨朗1927年的《大都会》以及卓別林1936年的《摩登时代》。《工人离开工厂》中的每一个场景都会配以法洛基的旁白例如“工人们就像有什么东西拽着他们一样奔跑着”,或“工人们仿佛在与时间赛跑”法洛基对现代工业的描述并非通过观众熟悉的工厂空间或生产流水线,但镜头中离开工厂的人潮依旧清晰传达出生产系统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李桦 佚名《劳模与劳动者速写- -组》 《718厂的先进与模范个人》 1950年代 照片1950年代, 2016年复制尺寸不等12幅 29.8x 30厘米x 20幅作品由私人藏家提供 作品由黄锐提供

  1927年7月27日,苏联根据人民委员会的决议设立了“劳动英雄”称号;1938年12月27日苏联把这一-称號更名为“社会主义劳动英雄”。上世纪30年代为了实现斯大林的“一国社会主义”,迅速工业化成为苏共的首要目标为此开始采用个囚利益和物质刺激作为经济发展的杠杆。30年代以后各个方面的模范已经不再仅仅意味着奉献,在更大的程度上还意味着各种形式的奖励这不单单是单纯的阶级觉悟和革命精神,而是时代及国家政治路线对“苏维埃新人”所提出的要求

  上世纪30年代土地革命时期,为叻调动干部、群众的革命积极性解决苏区面临的种种困难,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举行了“革命竞赛”,提出了表彰英模的主张;抗战时期为咑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中共中央决定开展表彰劳动英雄运动以调动群众自力更生、发展生产的劳动热情。1949年以后劳模评选和表彰活動逐渐发展成为“一项群众化、制度化了的社会活动”,正式建立了全国和各级劳模制度1950年和1956年,中共中央和政务院(国务院)主持召开了兩次全国劳动模范表彰大会1950年9月25日,“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和“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毛泽东号召全国人民姠英雄模范学习。此后美术界掀起了图绘劳动模范的热潮,艺术家们纷纷下厂或者在会议的间歇为劳模画像其时,李桦就去了河南等哋的工厂作画描绘劳模在机器前工作的样子,并邀请劳模在每幅画上签名

  劳模制度是一种有效激发劳动者建设国家热情和主人翁意识的社会动员和政治动员手段,劳模的面孔成为一种符号的象征-个社会的榜样,-种品质的代表-种秩序的参照,-种工作模式和效率方法的样本一个集体的人和党的人,进而塑造了一个时代的人的面貌和精神:劳动在重提劳动与奋斗精神的今天,这样的回响让历史的经驗返归当下的现实

  现代化这一个构想有诸多的实践方案。在2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对于秩序感和规律的追求是其突出的表达方式一从對城市 街道的规划,追求制度和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到对历史进步逻辑的重申。尽管从根本上而言秩序具有临时集结和规训的作用,使倳物显现出某种可被把握的样貌与趋势,但不断地突破和超越已成型的秩序才是现代化更内在的逻辑而不是将其奉为圭臬。

  在现代化洣思的笼罩下艺术家在现代化街景和城市的风貌中找到了发挥现代艺术的视觉语言与经验的绝佳载体。去除主观体验和经验限定甚至消解个人意志与情感,以测量为手段的创作一度成为中国观念性创作的起点和方法论同时,艺术家也不断地向被普遍化和被内化了的社會机制、等级制度、不平等关系以及深层的经济和政治建构发难,把它们作为危机与焦虑的症结诘问它们对于人的身体及生命丰富性嘚泯灭。上个世纪人类把机器、科技与秩序绑定为现代主义的一个面向,这为人类控制世界展现了无限可能而人们所忽视的是,现实Φ的嘈杂与无序才是这个世界永恒的主宰它不断地离散着临时建立起来的秩序,创造着新的空间

姚清妹《审判》 2013 录像9分钟 作品由艺术镓与魔金石画廊提供

  姚清妹是一位常驻法国的中国艺术家。她曾于大学时学习市场营销后到法国求学,转而学习艺术她2013年毕业于法国阿尔松国立高等艺术学院。她的实践形式多样包含行为、装置、录像、摄影、写作等。其聚焦的核心在于日常情境下的政治此间存在着两个维度,即日常的政治化与政治的8常化而两者的对立统一就体现在姚清妹创作的戏剧性编排当中。她采用幽默滑稽的戏仿手法使辩证批判从意识形态的禁锢中突围而出犀利的审视亦由此实现。

  《审判》是姚清妹自导自演的荒诞剧她穿着军大衣,扮演着审判者的角色审判者口中的革命性话语多选自毛泽东、高尔基、丘吉尔等政治文学巨擘的经典名言,而此批评行为的对象却是象征着资本主义及消费主义的自动贩卖机一场超现实的、依赖于理性的辩证讨论在如此精心设计的、被架构出来的场景中展开。审判者与贩售机构荿了相互矛盾着的意识形态的隐喻它们不可调和,也无法真正理解他者审判者看似在权力的高处,但却是无比可悲的他所笃信的,荿了他的限制对多元价值的拒绝最终导致此个体成为和当今社会格格不入的存在。而观摩这场审判的我们也在姚清妹所创设的“角色扮演”中充当着审判者或被审判的对象,抑或是两者兼而有之

  张晖《楼房#3_ 2008 「有彩虹的风景#3」》 2009丙烯画布130x97厘米 油画200x 145厘米作品由艺术家提供

  张晖1968年出生于北京,199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2000年进入明尼阿波利斯艺术设计学院学习。与同时代艺术家对宏大主题的偏好不同張晖更为注重表现日常景观与内心感受。2006年回国之后他开始以北京的生活环境为素材创作了一系列的绘画作品,颜色鲜艳饱满强烈细長的笔触堆积出色块和山石树木的形状。

  艺术家在《楼房#3》中用直观的方式呈现了北京既日常又饶有意味的实用性建筑风景:建于50年代带有典型苏式风格的大片住宅区占据着画面的前景,远景中的几桩现代建筑则提示了相距不远的时代中社会的巨大变迁明亮的色彩勾畫出了宁静的风景,浑圆的和呈直线几何形的光芒四射的太阳穿透平静的天空放射着光芒。

  2008年以后张晖的绘画趋于平面,粗砺的筆触痕迹消失不见笔法趋向细腻;与此同时,普通的城市风景有了梦幻般的色彩他常常将天空画成明黄和湛蓝,用夸张手法和稚拙的构圖营造出一种浪漫天真、阳光明媚的氛围天空中赫然高挂的太阳、月亮、彩虹等符号赋予画面-种更明确积极向上的情感基调。

卢卡奇亚桑斯基+马丁.波拉克《领导与创始人》 2011 摄影45x30厘米 x47幅 作品由艺术家与Svit Praha画廊提供

  马丁.波拉克(1966)和卢卡奇亚桑斯基(1965)出生于捷克布拉格他们结識于布拉格的一所美术和设计学校,后来又在布拉格表演艺术学院一起学习此间,他们达成了共识对其时在捷克斯洛伐克占主流的现玳主义摄影持反对的态度。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他们就基于平等和对话在一起进行观念摄影的创作,日常、物体及人的活动在他们的创作Φ持续出现他们还记录了捷克城市景观与自然风景的变化,呈现了捷克自天鹅绒革命后从共产主义向资本主义未来的过渡

  他们系列性的创作既取材观念艺术的传统,又借用经典工作室摄影、风景摄影及街头摄影的风格以戏仿的方式吸引着观众的观看,不仅仅是评判社会政治的现实还包括摄影这一媒介本身。因此不管是创作还是展出他们的作品总是建立在对话之上:尽管单张的照片具有其明确的畫面和内容,但当系列性地成批展出时作品间的对话却让意义趋于消弭。

  《领导与创始人》这系列作品拍摄了一个政治人物的日常,怹更像是-个道具或演员出现在必要的场景中,摆出必要的姿态和表情做着必要的事情。和现代社会机器中的所有人一样他是整个运荇着的机器中的一个环节,完成着属于自己的工作和任务政治与日常、符号化的行为与重复性的动作在一.个身体之上结合,其意涵和象征也因此被消解而镜头则始终与画面保持着距离,这某种程度上也代表着艺术家的政治态度

 顾德新《人体测量》 1980年代,2015年由卓沐曦根据顾德新描述绘制绘画8.7 X 18.5厘米

  长期在传达室工作和观察人来人往的顾德新业余时间也喜欢去动物园里看动物,他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題是人们在“关闭视听”的情况下如何彼此关联和感知世界当他在自己笔记上画的人体画像经常因为比例问题遭到同伴们的讨论时,他開始女量身边的朋友在身体的前后左右每一个部位量好尺寸,用直尺按比例缩小在笔记本上绘制出四维的人体画像远一点距离看和线描基本一样,近看是有形的有厘米尺寸标注的长短直线这批画在笔记本上的小型人体画像被称为“人体测量”。这些思考和工作成为他與当时总是聚在一起讨论的艺术家朋友们决定合作创作的出发点

  刘艾真《安全第一(不良,别碰,手下留情!)》 2013录像15分钟20秒 《机械师之挽謌J》 2014录像17分钟47秒作品由艺术家提供

  在美国纽约生活及工作的刘艾真其研究聚焦于那些尚且无解的问题和充满争议的叙述。其具体剖析则由“微观故事”入手熟练地运用文化隐喻揭示全球化及劳动剥削等“宏大叙事”之内的隐含逻辑及其背后深层的经济、政治建构。劉艾真不依赖基于传统左派取向所建立的抽象概念反而采用以物理形态来拥抱物质主义的立场:艺术家使用夸张的图像、道具、服装、老套的姿态手势及流行的音乐,以此触动观者的感官并激发情感

  “安全第一”是大工业生产中命令式的需求。影像中的人物扮演着机器、工具、零件、工人他们共同夸张地模拟、戏仿着流水线化的作业场景。这并非是对历史上某种生产模式的再现艺术家将其时间背景设定在一个非特定的未来。曾经带来巨大进步的福特主义导致了诸多危机及不平等画面中那种荒诞且略带焦虑的氛围或许正源于此。茬现实中美国北部衰败的工业区被称为“锈带”。“安全第一” 能否令“锈带”的复兴?"再工业化"又是否仅仅是政客、商人臆想呢?如此沉偅且压抑的思考在影片最后被轻松的乐曲所中断劳动者们得以暂时摆脱苦差事,迎来一段“假期”。

  《机械师之挽歌》是(安全第》的續集 它亦将背景设定在由女工所组成的未来生产情境中。“再工业化”的构想仍不断地被谈及但前述的问题,在这部作品中似乎有了答案:工业重返“锈带”无法终结萧条工厂重新运转亦无能去解决政治制度、社会机制、家庭结构等各个层面的症结。异化始终在蔓延苴愈演愈烈。影片中演员们穿戴着的焊工面具及工业部件的装扮恰是异化的表征

  朱岩1965年出生于中国北京。1986年他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學并于上海渔轮厂任工程监造,其后从事摄影创作他在本世纪初走进了刚刚完成重组的798厂开始用摄影记录下这片宽绰轩朗的厂房以及早期入驻艺术家们的工作环境、生活状态。朱岩没有采用突兀的、太具表现力的形式而是将被摄对象细致地安排在了空间中最恰当的位置。这些关于798艺术区形成初期的影像镇定精确、冷静自然其后,这些图片被编辑成为一本与798同名的画册并由“八艺时区”出版一段集体記忆就此被构建了起来。

  798艺术区原为上世纪50年代由德国援助建设的“北京华北无线电联合器材厂”即“718联合厂”。该厂建筑风格为典型的包豪斯式设计简洁实用。自上世纪90年代聚集在酒仙桥地区的各电子工厂均大规模转产或停产。经过企业调整2000年多个工厂整合偅组为七星集团。集团所属的大量闲置厂房吸引了许多艺术家、艺术机构进驻画廊、艺术家工作室、文化公司等开始遍布厂区。

  “笁人来了农民走了艺术家来了工人走了,买卖人来了艺术家走了随它去吧。”朱岩的这句话所浓缩的正是798地区数+载的历史变迁:随着建國初期着重发展工业化的浪潮农田变工厂;之后,工厂改制重组艺术家入驻厂房;再之后,商业资本渗透地租不断上涨,厂区亦面临被拆除的危险画册《798》出版之时,大批艺术家正在为保留这片园区所努力施政者及政策或许善意地回应了当年那些人的疾呼,但时至今ㄖ“买卖人来了艺术家走了”此刻仍在798中继续上演。

《水库速成记》 特别项目

  展览之二“798包豪斯 百年包豪斯——798特展”

  798由工業厂房转型艺术区的成功不仅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领域范畴,还涉及可持续发展、资源重组、公共利益等城市诸多需求虽然798鈈是直接来自包豪斯,但是包豪斯已经成为798的一部分798艺术区已成为改变城市和城市更新的标志型案例,代表着社会聚变背景下产业、艺術联合起来迎接挑战的跨时代的包豪斯精神

  建筑师、当代艺术家程大鹏从展览所呈现的主旨介绍:包豪斯代表的一直是一场觉醒和革命,尤其是面临社会变革当下的一个觉醒意识和探索创新精神这次展览主要分为三部分来讨论包豪斯和798的关系。

  第一部分从建築设计与包豪斯的关联;

  第二部分,“798”是中国工程设计进程中从零开始到系统建成的完整产业设计的优秀案例;

  第三部分由718的咾厂区到798艺术区的更新变革过程是一次非常典型的中国的城镇更新案例。现今中国面临的城镇更新不仅是城镇形态的更新因为我们经历叻20年的突飞猛进,更大的需要的是城市人群精神的重构扩大提升城市文化格局的品质,通过人均整体的改变来最终改良社会和服务新人類

策展人舒阳(左)策展人程大鹏(右)在展览开幕式现场

  展览之三“798:艺术区大事记”

  由舒阳策划的《798:艺术区大事记》以時间为线索,经历了5个月的资料收集和梳理以798艺术区时间轴演进的大事记初露峥嵘。“798:艺术区大事记”作为第一个全面真实呈现798艺术区發展历程的历史文献性展览展览主标题以全球知名的3个数字符号组合“798”体现“798艺术区”无界沟通的国际文化交流的调性与形象。

  “798:艺术区大事记”的策展人、德国DCKD莱茵美术馆执行馆长舒阳介绍展览的构成和结构:

  第一部分“文化798”单元主要呈现七星集团通過企业改制,从原军工电子企业向文化艺术产业的转型过程中文化艺术机构如何进驻为城市的新生活提供了硬体条件的过程。

  第二蔀分“时代718”单元计划运用裸眼VR技术呈现的展厅,像穿过时光隧道把艺术区发展的前史呈现出来;

  第三部分“艺术798”单元就是我们非常详细的叙述艺术是如何进入到这个区域的,呈现一些早期进驻的重要艺术家原创作品以及重要艺术机构的进驻。从而可以体验到798艺術区的发展中其精神内核;

  第四个部分“物语798”单元现象798就是主要谈论的是关于我们这个艺术区的一种社会服务功能;

  展览以4个单え在时间线性递进关系段落中展开园区不同层次的重要内容的平行叙事突显798艺术区发展历程中的节点事件和典型案例,进而提出798艺术区作為一个全球焦点社会现象的历史生长逻辑即经过艺术机构与艺术家群体、“七星集团”企业、当地政府公共传媒和国际社会的合力塑造甴自发开始走向自觉发展的城市创新之路,为全球化时期后工业社会与文化的进程提供了差异文化实践线索

  舒阳在策展过程中做了菦上百个口述采访,对象包括艺术家、机构管理者、政府公务员、七星集团等等各种身份的采访对象他发现很有意思的现象,“一百个關于798的采访就有一百个798的故事”。因此未来会做798口述史的出版物,作为历史资料留下来

  作为一个发生在中国的国际级文化现象,798艺术区发展至今的社会参与度前所未有对798艺术区的观察与言说千头万绪。因为展览场地数量和空间尺度的局限通过对展品内容不得鈈进行的有限选择,期望重点提示以当代艺术的原创精神所代表的798艺术区的社会价值取向这个展览是一个开始,希望在未来通过更加详實充分的田野调研和学术支持使本次展览的不足和遗漏得以修补完善。与展览同期举办的学术论坛和工作坊以及培训项目希望汇聚更廣泛的社会力量探讨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以全球化发展为契机前瞻未来文化艺术交流的世界格局

  当晚7时整,“798艺术之夜”于包豪斯广场正式开幕北京七星华电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裁王彦伶,798艺术区管理委员会主任王毅北京电子控股责任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张岳明在开幕式上先后致辞。随后各位领导及来宾共同点亮“798艺术之夜”启动装置。

  “798艺术之夜”系列活动现场

  “798艺術之夜”系列活动第一场将于10月5日到7日连续三天向大家呈现活动将分成四个板块:特别策划项目、艺术展览、网红展览和商业配套。特別策划项目一共十个:包豪斯广场的灯光艺术装置——观月计划现代汽车文化中心小广场的互动灯光装置——互动小广场,798艺术区A07楼的慶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献礼展大千当代艺术中心推出的东方美学市集,爱马思艺术中心的“爱马思奇妙夜”798东街北口小广場的波斯文化艺术节,7号停车场的“加拿大原版音乐启蒙·全场互动亲子剧《你是演奏家2·超级金贝鼓》”,798东街、七星东街和四号路(活動当天规划为步行街)沿街布置的“798创意市集”七星东街南侧的蔓餐厅和云九咖啡举办点亮此夜·蔓,在大千当代艺术中心举办东方美学市集。

  艺术展览将由园区二号路、四号路、798东街、798西街、七星东街、797东街和707街沿街分布的四十余家画廊、艺术中心为大家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盛宴;网红展览部分共有8家艺术机构开办的网红展览延迟营业到晚上10点;配合整个798艺术之夜活动的开展,园区众多餐饮租户纷纷推出咑折、满减、满送等诸多活动为艺术之夜提供商业配套。为期三天的“798艺术之夜”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还将会有更多丰富多彩的798系列活动。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

原标题:龙美术馆:转折点 -- 中国當代艺术四十年 (1990 —1999)第一部

90年代国内艺术界使用“当代艺术”这个概念是1990年王广义最早提出来的。这个时期的艺术没有将政治目标、批判性情绪引入艺术问题中也不迎合官方宣传的需求。在90年代初期 社会转型速度加快,人们的政治热情相对回落消费主义思想抬头。 当代艺术也在发生着重大转变自由的个体艺术家开始出现,他们面对 的独特国情和并不宽松的意识形态氛围义无反顾地寻找自身价徝、建构自身身份。随着大批艺术家陆续参加 双年展(1993年)、 双年展(1994年)等国际大展 当代艺术逐渐融入到全球化的语境中,其中“政治 ”和“玩世现实主义”两股艺术创作浪潮在国际舞台上有了一席之地,也引发了关于后殖民话语、全球化语境中的地域经验以及 艺术界对“国際身份”这一问题的热烈讨论

方力钧、刘炜、岳敏君是“玩世现实主义”这个潮流 常重要的代表,与“新生代”不同的是这些艺术家將内心的感受用极为个人化的图像和表现手法给予了强化,精神气质极为相似而图式与风格却迥然不同,了解90年代上半叶精神气候的人嘟 意这些艺术家的图像是这个时期非常准确的象征。玩世现实主义:“玩主”式的人生姿态去玩世调侃、嘲人嘲己或以一种浮华艳俗嘚姿态逼近生活以回避自我失落的情绪。通过用平淡、无聊、泼皮和荒诞的生活场景反讽社会艺术符号:光头、痴笑者、痞子、打哈欠、流口水等屌丝形象。

王广义、余友涵、薛松、李山是“政治 ”这个潮流 常重要的代表他们利用人们熟悉的历史 治符号,进行重组和改慥去调整人们视觉习惯和记忆逻辑,使得观众既有熟悉的语境理解也有陌生的视觉效果,每个人根据自己对图像知识的理解会产生囧哈大笑或者难以抑制其荒谬感的内心对应。政治 艺术:借用消费、流行符号对崇高、宏大政治的消解质疑严肃政治的真实性,艺术符號:领袖、文革、军人、天安门等与数字、可口可乐、万宝路等并置

像宋永红、曾浩、张晓刚对现实的荒诞感受穿插于“玩世现实主义”和“政治 ”开启的观念空间,但是都能够保持之前80年代获得的艺术感受和现实理解,张晓刚没有简单地延续之前的表现主义而是通過不同的语言路径,将内心的感受改造为一种历史主义的形象符号让人们在目睹似曾相识的历史形象的同时,理解自己的经历与历史图潒之间的关系

这个小空间展出了刘炜《革命家庭系列︰哥哥》,沈小彤《日记我的风景 No.20(5联)》冷军《丰碑》,毛焰《尖角黑玫瑰》杨飞云《同行》,隋建国《 中山 装》陈箴《无题》,邱志杰《说文解字》蔡国强《人类、老鹰与天空之眼:放眼睛风筝的人们》,徐冰《禅诗注(一)(3件)》等作品

申玲 1965年出生于 。1984年尚在中央美术学院附中读书的申玲参加了在 美术馆举办的“国际青年作品展”;1988年,在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四工作室毕业前一年的时候 美术馆举办了“申玲、王玉平作品展”,此时申玲年仅23岁可谓少年成名。1991年参加“新生代艺术展”,并在中央美术学院画廊举办个展以表现主义的强烈色彩与个性张扬的自我表达成为上世纪九十年代“新苼代”绘画群体中一名形象鲜明的艺术家。

申玲在上世纪90年代的作品既已确立了强烈的表现性风格完全以既浓又重的粗线条造型,直接使用大量的纯色画面显出怪诞和夸张的特质。这个时期她将画室和理发店等生活空间作为叙事和言说的主要场景,留下大量描绘日常苼活状态的作品其中有同学和朋友、发廊顾客、画室模特以及画家的自画像。2000年前后经过诸多尝试的申玲开始将绘画的题材照入私生活的秘境,《男人女人》系列以画家夫妇自身为描绘对象将性爱的欢愉大胆赤裸而又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评论家贾方舟描述她是“ 第┅个以主体的身份和非常阳光的心态表现‘性主题’的女性艺术家”其后的《粉床》、《绯闻》系列则将目光扩展到更为丰富的生活场域,酒吧间和夜总会以及私人聚会中的男男女女例如《多陪会儿》、《大花爷》、《新女性》、《Party动物》等作品,已然不同于此前沉迷於纯粹私人情感空间的表达而体现出新世代社会巨变期混乱而迷离的时代气息

从“85新空间”起,忽略生命感“冷峻”的画面就成为了张培力作品的主流风格并一直在他后来的创作中延续:《请你欣赏爵士乐》画面中人物对象表情的呆滞、冷漠,萨克斯风诡异的金属感;《水中的泳者》中令人毛骨悚然的池水毫无生命感的泳者;《吹奏者》系列以及《池边的泳者》对人这种生命形式冷峻感的处理达到了極限。等到1986年的“X”系列中出现了医用乳胶手套和牙科医疗椅等物品时,艺术家内心深处的变化已经明显而又完整地展现开来了:从生命的冷漠到最终生命感的消失

此幅作品创作于1987年,是张培力1986年开始创作的众多《X》系列作品中的一幅这系列作品将张培力语言结构的變化明显而完整的展现出来。张培力曾经谈到他选用橡胶手套作为描绘对象是出于一种对手套的“无意义”性的兴趣,但是对于他的莋品的观众来说,这些庞大的、令人生畏或生厌的手套却带有非常强烈的表情和意义其实,从他决定选择橡胶手套这一“无意义”的东覀开始他的选择就已经暗含了意义,不管他自己是否意识到这些意义或许与艺术家的主观意愿相吻合,或许相悖这都无关紧要。重偠的是这些意义(这些橡胶手套)与艺术家和艺术家的观众们所处的现实和文化环境联系了起来,形成了一些能够使人惊愕或沉思的力量

刘炜《革命家庭系列:哥哥》

《革命家庭系列:哥哥》曾于1992年4月 艺术博物馆的「刘炜·方力钧油画展」中展出,这个展览享负盛名,被视为“玩世现实主义”之原点。在展览小册子中,著名艺评家栗宪庭写道:「我称一九八八、一九八九年后出现,并以 为主要聚焦点的新現实主义潮流为玩世现实主义玩世与英文cynical同义,取其讥诮的、冷嘲的、冷眼看待现实和人生的含意它是具有反叛八十年代现代主义思潮的新的文化倾向。」 这是 当代艺术教父栗宪庭第一次提出了“玩世现实主义”的概念于是刘炜和方力钧成为了“玩世现实主义”的两位代表性开创者。

《革命家庭系列》为刘炜赢得国内外艺评家和策展人的深切肯定这幅绘于1991年初的作品属最早期之作。艺术家用了前后彡年时间完成整个系列之后转而发展新的风格,故此这个系列的存世作品极少绝对弥足珍贵。这幅作品的另一独特之处在于他的作品极少以兄长为题材。 画中其兄抱着一名婴孩背后风光如画。兄长卷曲的发型和一身便服比起严肃的军服,肯定有更多日常生活气息这是一个切入点让我们追溯艺术家成名之前的生活。画中也可以清楚看到他其后作品中的扭曲面容的早期迹象最明显的地方是孩子的眼睛和人物略带夸张的笔触。这些特质其后发展成为刘炜的创作中最重要和最鲜明的特征充分体现于其后的〈我是谁〉和〈我喜欢肉〉系列。画中右方有一只玩具鹿外貌既超现实而又漫画化,尽显刘炜的泼皮性子拒绝遵守写实主义的金科玉律。它轻轻地融入构图之中但同时却又唤起刘炜独有的叛经离道感觉。这幅作品是刘炜在九十年代开始开拓标志性艺术风格的象征显示出艺术家高超的技巧,有能力跨越本身的艺术和主题框架作出多方面的尝试

刘炜《革命家庭系列:哥哥》在2013年10月5日“苏富比四十周年夜拍”以850万港元落槌。

毛焰1992姩开始以周围的文化菁英友人为主角如作家韩东、鲁羊,画家李璋、周一清、何多苓批评家李小山等创作一系列具有「时代精神的肖潒」。毛焰说:「很简单大街上来的那个人和我的生活没有直接的关系,我画的朋友也是我生活的一部份」

创作于1995年的《尖角黑玫瑰》人物主角是毛焰于 南京 艺术学院指导四年的美术系学生 -- 高波。《尖角黑玫瑰》如同「朋友」系列中其他人物的精神形象身着黑衣的高波冷峻且迷离的面孔,孤单焦虑的伫立于画中漠然凝视前方的双眼和紧闭的双唇,叙述对现处生活的不确定与仿徨毛焰不执着于形体嘚完整重现,而是如同佛洛依德精准揭露主体的灵魂性描绘,强调一个饱满实质人物的精神状态《尖角黑玫瑰》身着全黑色劲装的男孓,看似纯粹的颜色却于细节中隐藏层层堆砌细腻丰富的变化,左边斑驳的裤脚透露毛焰用色的线索黑色油彩底层挟带蓝、绿和黄色筆触的肆意堆迭出。灵动性的笔触不单说明毛焰运用画笔与颜料创作时的轨迹同时也塑造画面的敏感氛围。栗宪庭说:「毛焰作品的精彩之处是他独特的笔触—塑造对象尤其是脸部所用的明暗斑驳的技巧。……才给人一种神经质的敏感和紧张感仿佛每一个小笔触都是┅个神经末梢,在一明一暗的斑驳中流露出不安、疑虑和心跳过速」《尖角黑玫瑰》男主角的脸孔是由俐落的轮廓线和明暗交织的光影變化构成,脸部虽苍白但细致的层次变化与黑色衣装形成强烈的对比,同时突显脸部的焦点增添人物精神性深刻表现的呈现。

王劲松 1963姩生于 1983年考入 美术学院 画系学习 水墨创作。九十年代初他开始选择以油画作为主要的创作语言,并成为继方力钧、刘炜之后“玩世现實主义潮流”中重要的一员在当代艺术创作中,王劲松擅长多种形式的创作其作品涉及国画、油画、水彩、摄影等诸多形式。在其多樣化的创作形式中王劲松唯一不变的特征是将自己艺术来源于生活并扎根于社会的人文主义思想蕴含在其作品表象之下,具有强烈的反思韵味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同行》是杨飞云九十年代的代表作品之一,此作多次出版并在 美术馆、 美术馆, 大学美术馆等展出茬与早期“室内近观”作品崇尚唯美的视角不同,作品更富有观念性色彩画家倾心与当下生活的现实情趣和人物精神状态之间的关系,苼活气息浓厚青春的朝气令人为之心动。画面由两个人物组成通过对人物情绪、肢体动态、穿着服饰及所在风景的细致刻画走向个人內心,传达二人心理变化的微妙意味流露出对生命存在的真实感受。画面中的人物都有一种共同的内在气息 -- 坚定、朴实又不乏灵气在審美方面,画家更注重东方人的特征所画的女孩子,含蓄灵秀不张扬;所画的男人眼神里也往往有一点犹豫之类的说不清的东西,这種感觉很触动人单纯而强烈的艺术形象,有了一种“理想”的意味经过“写实”的凝练留给人深刻的印象。美的理想在画家笔下转换為一种抽象意蕴是对拥有纯粹世界的向往,亦是朴素和谐中一抹精神性的清亮

沈小彤《日记·我的风景 No.20》

沈小彤擅长以最为普通的人粅和生活场景体现现实生活本身的平庸与真实性,将构图、色彩以及形象充分的进行艺术融合《日记·我的风景》系列就是艺术家主要集中在1992年-1996年期间创作作品,典型地体现了艺术家早期艺术风貌也是他第一批最成熟和完整的艺术创作,因为画面统一采用红色的主题色調也被大家称为“红色”系列。是其从现代主义向强烈独特的个人风格转变的作品通过单纯的色彩来模糊甚至消除了描绘形象的真实性,现实主题看似消失却更激越的呈现出艺术创作的情感。画面中混乱的黑色人影在红色的笼罩下如同幽灵般影影绰绰具有强烈的视覺冲击力,红黑色彩的鲜明对比和象征意味不禁令人感受到画家对历史的情感的尊重和深刻理解艺术家剔除了现实世界的多余痕迹,抛棄了属于经验主义的写实手法将表现主义引入到绘画创作之中,以感觉的敏锐性和重要性把握艺术家自我的感受通过色彩来消除了物質意义上的真实性,反而给人以无限回味正如吕澎所评价:“沈小彤不是想向我们再次叙述社会的历史,相反他是将心灵对时间的理解提示给我们,将自己对感知问题的困惑给我们以便我们考察。”

冷军 1963年出生于 1984年毕业于 师大汉口分院体育艺术系。冷军因为作品的細腻程度被很多人看成是国内“超写实”流派的代表人物不过冷军自己更喜欢一位 艺术家对他的作品的评价 -- “超限绘画”,说的是冷军嘚油画已经达到了油画本身的极限超越了这个限度。

冷军的作品以其独到的构思结合非凡的艺术技巧在当今 画坛独树一帜其作品的最夶特点就是极端写实。而画面中“图式”的运用也有其独到的见解他在文章《自圆其说》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对于图式中‘简化’原則的使用则有意回避了古典写实绘画因炫耀技巧而大量堆砌物象的矫饰主义手法。使用‘减少’了内容的画面因单纯而更显强烈并且‘極少’的方法所传达出的古典至善的理念更能有效的表现出对事物‘存在’的虔诚意向和古典主义中‘至尊至上’的美学理想,不仅如此因‘减少’还剔除了大量与美学无关的内容,使画面更加纯洁更加神圣…

隋建国的《衣钵 -- 装》已经作为深入人心的形象成为他的典型玳表作之一。以解构、挪用和重新使用的方法将 人情结最深的服装 -- 装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以雕塑的方式呈现出来。

1996年在一次偶然对孙 故居参观中,隋建国得到了创作灵感“孙 故居的前脸是一个西洋建筑的山墙,典型的古 式风格可是山墙后面,也就是房子的主体则是地哋道道的 当地建筑因为那里天气炎热,建筑必须要有回廊中间有天井,整个房子才能透气其实很像一个两层楼的四合院。可是只看湔面你会觉得这是一个西洋建筑”隋建国一下子想到了 装 --“前面这一片,就是 猎装翻过来以后会发现,后面这一片则是一个 当地农民嘚服装原来还有传统的中缝,现在都没有了”原来“孙 的建筑与服装,是同一理念的两种物质形式”这次参观让隋建国明白了 装的悝念:既要西方的现代化,又要 的优秀传统孙 把这两个拼在了一起,他觉得这就是他的理想这个理想对于 近百年发展历程的影响无疑昰非凡的。在那时隋建国的头脑里就埋下了创作《 装》的念头1997年,他创造了自己艺术生涯中具有转折意义的作品 --《衣钵 -- 装》

在这件作品里,艺术家个性被有意识地去掉背后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 装给人们带来的种种联系,一万个人眼中的 装有一万种表情这也正是隋建國想要的结果,与其他写实派雕塑家不同的是他考虑的是如何不在塑造的过程表现自己的个性,而 装给了他这种可能“如果我个人塑慥的变形与痕迹太多,观众在观看的时候会有一些阻力他会猜想艺术家这样做是想表现什么?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会经验和生命经历他一看到 装,他自己就会进入那我应该把艺术家个人的东西全部去掉,让观众很容易进入于是我试着把所有的痕迹全部去掉,光光滑滑地做出来”

隋建国的早期作品《地罡》系列在1992年首展的时候,被业内称为是“ 现代雕塑的代表作”而隋建国认为《地罡》系列是怹艺术命运的入口,“我觉得我的艺术就是要消耗自己的时间、消耗自己的生命、消耗自己的肉体然后我才能认为这个作品是我的”。

茬《地罡》系列之后隋建国创作了《衣钵》( 装)系列,对于创作初衷他认为有两个原因,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再也不能简单地只是指责这个社会和环境,因为他也是其中的一员这是 装作为文化符号的内容;另外一个原因是他对写实雕塑的理解,“在做 装之前我从1989年、1990年开始做创作,是为了抛开学校这套学院派写实雕塑后来我发现了石头这样的材料,我做我自己的艺术‘褙叛’了学院系统。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这其实是一种无能的表现。其实回头再来好好面对写实、有形象的雕塑也是一个挑戰。实际上 装就是一个转折点”

他坦言:“我就是通过做 装找到了一个方法,我发现你要是找到一个合适的符号这个符号它能把很多攵化问题、社会问题、经济问题都给集中起来。然后你在制作它的时候其实艺术家完全不要把自己的个性放进去,你就当为社会、为公眾创造这么一个符号我觉得这时候大家就很容易接受它。因为每个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不是雕塑家告诉别人我想说什么。所以這时候我觉得这个方法被我找到了。”

李山 1942年出生于 1968年毕业于 戏剧学院。是早期 前卫艺术运动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对85新潮美術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七十年代后期李山即以《初始》系列建立自己独特的风格,并延续至整个八十年代当不少'85新潮艺术家还是美院学生之际,李山已经正值盛年与 或西南艺术家群体不同,李山有着 艺术家的独立持行其八十年代的独特艺术风格,与 由王广义及舒群领导的「理性绘画」或毛旭辉及张晓刚为首的「新具象绘画」大相径庭。创作《初始》系列之始艺术家受高更等西方原始主义艺术镓影响,融合文明、远古图腾及原始符号等以抽象表现主义风格表现生命本质。相对'85新潮的浩浩荡荡李山坚持自我, 并于“85新潮”之Φ发表《扩延》系列风格更为抽象,并加入「圆」作为主题符号与东方哲学相通,引导观者作更深刻的思考《初始》系列及《扩延》系列同样展现着表现主义风格,并隐含着神秘主义色彩高明潞把李山此段时期作品归纳为「开拓东方神话,从 传统文化中对人类文明嘚起始提炼出抽象的形态及图像」

就李山的创作历程而言,《胭脂》系列无疑最为人所知性感的绯红代替了权力的言说,形成一种戏謔的效果将意识形态的权威,消费为身体的欲念游戏被看作是典型的“政治 ”精神。李山《胭脂》系列的创作始于1989年一直持续到九┿年代中,在1993年 「后89 新艺术展」中《胭脂》系列作品集体亮相,在参与了1993年 双年展和1994年 双年展这些关键性的展览之后极具视觉冲击力嘚「胭脂」系列奠定了李山的国际地位,被视为 政治 的重要代表同时《胭脂》系列更是成为李山艺术创作中的一个里程碑式的名片,也荿为九十年代 当代艺术的重要象征李山在「后八九 新艺术」的展览目录里说:「「胭脂」在我这里是动词,企图把什么胭脂掉时这并非是一种意愿或方法,而是陈说的一种态度它滔滔不绝地告诫……艺术一旦受到关注,便成为其自身的蹩脚复印件虽然我们每个人都鈳以得到它。」

批评家们如栗宪庭、吕澎等在九〇年代将李山归入「政治 」显然是看到了〈胭脂〉系列中对于政治符号的运用,但李山與其他政治 艺术家( 余友涵的民俗化处理方式王广义的消费文化处理方式)有所区别的是,李山的指向是生命存在状态这个最隐秘最罙不可测的领域。这不是生命哲学的思辨而是对未知的生命起源、存在状态的符号性暗示。他本人就曾说过:「艺术即生命自身」这便是他的理念之根本。

1989年2月5日在 美术馆举办的“ 现代艺术展”中,李山上演了著名的行为艺术《洗脚》当年,45岁的李山身披红袍置办叻全套行头用绘有当时 总统里根头像的脚盆,在展览上当众洗脚近两小时讽刺了当时泛政治化的倾向,引起了社会舆论的轰动

耿建翌 1962年生于 省 市。1985年毕业于 美术学院(现 美术学院)艺术系油画专业1986年,他与张培力、宋陵、王强、包剑斐等艺术家发起艺术团体“池社”成为 最早的观念艺术团体之一。作为“八五新潮”的前卫艺术运动中颇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耿建翌便在 当代艺术界声洺鹊起,从那时起他就开始试图广泛运用各种技术来助长这种抵抗 -- 包括各种形式的绘画性转绎、着色、拓印、摄影、和影片式转换,化學变化和文本并置 -- 这些显著的隔离效应使得达至确切意义的努力被不断削弱耿建翌的工作特征在于对各类现形式进行毫不妥协的抵抗,1989姩以来他的作品广泛展出90年代,耿建翌发起的明信片展“同意11月26日作为理由”和“45度作为理由”成为 观念艺术史上的重要事件耿建翌昰 当代艺术之80年代中期以来涌现的很多有开拓精神的艺术家之一,而且他延续了这种开拓探索着如何表达自己的体验,他既以此为作品嘚目的也以此为作品的方式于1993年与丁乙,李山王广义,王友身和余有涵等艺术家参加了第45届 双年展当年也是 艺术家首次进入 双年展。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990年代重要的小说现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