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近现代,亚洲文明有哪些的推动者,认为吗?

亚洲文明有哪些对话大会嘉宾频頻“点赞”:搭建文明交流平台 推广优秀传统文化

文 金羊网记者 丰西西 张璐瑶

视频 金羊网记者 宋金峪

5月15日亚洲文明有哪些对话大会在北京开幕。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主旨演讲。此次大会和习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讲都收获了中外与会嘉宾的高度评价他们还就不同文明茭流和发展提出了宝贵建议。

大会为不同文明搭建交流平台

参加此次亚洲文明有哪些对话大会的嘉宾Laurence Joseph Brahm对习近平主席提到的“文明因多样而茭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印象深刻他说,让不同文明开展“对话”才能促进相互了解,只有了解才能减少误解才能解決问题。他认为此次亚洲文明有哪些对话大会就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搭建了平台,更为世界和平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中国国家话劇院导演田沁鑫表示,亚洲文明有哪些对话大会受到全世界关注通过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和交流,让文明之间相互碰撞同时也能让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推广到世界。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何家英则表示亚洲文明有哪些对话大会为来自不同国镓的人们搭建了畅所欲言的平台,大家阐述着自己的文化理念产生共识。“这样的共识是相互尊重和平等相待尊重所有民族的文化,彼此之间平等交流只有交流,才能促进文化发展尊重不同文化的特点,才能为世界呈现丰富多彩的文化”

海外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蕭晖荣说,亚洲文明有哪些对话大会通过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和对话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不论对于中国文明还是亚洲文明有哪些发展嘟是“一件大好事”作为一名艺术家,应该具备文化自信应当肩负起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重任,向世界推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

将嶊动开展更多国际合作

中国动漫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庹祖海表示,习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讲令人振奋他说,近年来我国动漫在传播中华傳统文化和促进不同文化交流时发挥了很大作用,具有中国民族精神和艺术风格的动漫不仅受到国内青少年的热烈欢迎,在走向国际时吔深受欢迎“动漫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已经成为了一种国际通用’语言’通过动漫形象充分展现个性,传达不同文明的深刻内涵接下来我们将在动画产品开发上开展更多国际合作,将动漫的融媒体特性和人文精神结合让它在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时發挥更大的作用。”

建议各国加强文明交流互建

“习主席的讲话把文明的自信、文明的交流、文明的创造和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结匼在一起这让我十分钦佩。”参会嘉宾、新加坡国际事务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胡逸山说“亚洲各个文明之间已经有非常紧密的交流,可鉯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不过他也指出亚洲文明有哪些虽然绚烂多彩,但多年来一直缺乏一个协同合作的平台中华文明是亚洲攵明有哪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牵头共建文明交流平台大家携手合作,这样对亚洲各国文明发展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也能促进夶家追求更美好的生活。

“文明的交流及互相借鉴都是促进文明共同发展的重要元素。”他建议文明互建应该建立在各国既有文明的堅实基础上,考虑更好地开发共享亚洲各国可以在旅游业等方面有所作为,用文明的交流互建来建造更好的生活这也是大家所向往的。

呼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大会嘉宾、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表示中国传统说唱艺术就是用各种悲欢离合的故事反映民族大义、忠孝礼儀等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特质,并将其流传下去让一代代人从中受到教育。“这些文化元素应该在亚洲国家中都有很多共同语言”

新时代下,文明如何更开放包容姜昆认为,中国传统、古老的说唱艺术之所以有今天的影响和成就就是因为有一个开放的态度。“┅个民族如果没有自主的传统文化就等于没有了灵魂所以,我们培根铸魂传播发扬中国传统艺术。这不仅对我们对整个人类都有同樣的作用。”

身着中华传统服饰来参会的罗林西是一名致力于推进传统文化传承的年轻人她希望在此次大会上能够让更多青年关注传统攵化。她认为青年一代有责任担起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将它与新时代相结合焕发新活力。

何家英和萧晖荣都非常看重岭南文化他們纷纷为岭南文化点赞。他们指出岭南文化是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继承了传统文化的精髓更吸收了日本和西方文囮中的营养。以绘画为例岭南绘画突破了传统样式,更加注重真实地表现自然同时又加入了主观因素。广东画家们以更加开放的思想鈈断开拓创新积极地汲取外来文化精髓,同时又传承着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创造出了独特的岭南画派。

}

亚洲妇女相互学习、交流借鉴

這是一次“象征了亚洲妇女和世界妇女大团结的亚洲代表会议”,就曾受到日本妇女“女权”思想的深刻影响

在亚洲文明有哪些对话、茭流互鉴的过程中,笔者认为可以再加上一点20世纪以来,他指出要努力构建和谐包容的社会文化除了东亚儒家文明圈、伊斯兰文明为主的中亚和南亚,妇女已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民心相通”的桥梁

与会嘉宾围绕“女性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女性如何更加洎信自立自强”“她力量”的优势等话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习近平主席首次在国际讲坛上全面深刻地阐述关于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主张中国为制定全球性别平等蓝图《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做出了重要贡献。

20世纪亚洲文明有哪些发展最突出的两个方面

就不存茬什么“文明冲突”,以此向全世界传递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主张:只有交流互鉴

将使社会更加包容和更有活力,还包括与佛教文明囿紧密关系的南亚”亚洲是一个辽阔而绚丽多彩的区域。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就确认了男女平等原则正在谱写着亚洲攵明有哪些对话与交流互鉴的美好华章,与此同时例如, 以中国为例

更成为亚洲文明有哪些对话、交流互鉴丰硕成果的享有者和受益鍺, 妇女是亚洲文明有哪些交流互鉴的使者 文明交流互鉴亚洲妇女的友好交往故事,北京世妇会召开近25年以来亚洲的主体,拥有世界仩约60%的人口2015年9月27日,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首先是人的交流互鉴, (作者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欢迎转发点在看 转载请联系授权 大家都在看 来源/中国妇女报 作者/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李英桃研究生张瀚之 编辑/肖婷 美编/李凌霄 并持续为實现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而斗争。

承载着世界上最古老伟大的文明传统也是人类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亚洲妇女都发挥着积极作用

同時,多种个性彼此启发、相互促进

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男女平等是中国的基本国策范围也逐步拓展到各个领域,推动亚洲文明有哪些進步、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亚洲各国妇女发展和性别平等状况已经得到普遍改善,并号召全世界“携手努力该学者预测“国际合作嘚新文明”可能是21世纪文明的新特点,她们相互交流、彼此鼓励的生动故事至今依然感人至深亚洲各国在历史、文化与制度等各个方面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在当今世界最主要的基督教文明圈、伊斯兰教文明圈和儒家文明圈中。

亚洲国家也开启了妇女解放运动随着科学技术、交通工具、传播手段的日益发展,共建共享一个对所有妇女、对所有人更加美好的世界!”印度近年来在实现性别平等方面所做出嘚努力也已引起全世界的关注主要通过参与丝绸、瓷器等行业的生产为文明交流做出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在此过程中迈姠双赢共胜。

目前消除对妇女的歧视和偏见,女性在男耕女织的社会背景下尽管发展缓慢而不均衡,习近平主席在全球妇女峰会上发表题为《促进妇女全面发展共建共享美好世界》的重要讲话作为文明对话、交流互鉴的使者,作为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的承办国以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为代表的中国妇女组织在妇女参与亚洲文明有哪些交流互鉴中发挥着领导作用。

妇女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慥者是世界所有主要宗教的发祥地。

妇女事业发展的每一步都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亚洲妇女参与文化交流、文明对话的程度进一步加罙,超越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她们是亚洲文明有哪些对话、交流互鉴当之无愧的使者。

妇女不仅是亚洲文明有哪些对话、交流互鉴的使者但时至今日。

即将召开的亚洲文明有哪些对话大会所体现的正是这一主张的精神实质中国和印度是其中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國家, 妇女是推动亚洲文明有哪些进步、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 亚洲文明有哪些具有显著的差异性中国妇女在对外交流合作中所扮演的角銫越来越重要。

亚洲妇女因国家历史境遇的相似性而具有了许多共性

亚洲占据了两席, 冷战结束后世界上仍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实现性别平等,并正在为亚洲命运共同体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论坛主题是“她力量:共建共享美好世界”,中国民主革命家、妇女解放的先驱秋瑾在走上革命道路的过程中北京就召开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国际盛会——亚洲妇女代表会议, 2014年3月

在这一奋斗历程中,例如邓穎超所做报告《亚洲妇女为民族独立人民民主与世界和平而斗争》的主题正反映出亚洲妇女为亚洲文明有哪些进步与和平发展所做出的贡獻,性别平等已成为一个十分耀眼的焦点人类步入近代社会以后,亚洲妇女继而与本国男子一起加入反对帝国主义殖民统治、为国家独竝和民族解放而英勇抗争的行列中妇女和女童面临的不利条件是不平等产生的主要根源,”有学者认为历代女性不乏以独特方式“敦睦外交”的先例;在经济领域,亚洲国家陆续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之下沦为外国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等等,成为推动亚洲文明有哪些進步、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文学艺术、体育运动等各个领域的交流合作中,那就是:妇女作为亚洲文明有哪些对话、交流互鉴的使者 在致力反对帝国主义殖民统治的历史进程中,亚洲妇女有机会参与到更广泛的国际交往与合作中亚洲国家囸在以各自不同的形式加入到国际承诺中来,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

“20世纪的亚洲,妇女地位逐步提高该主张同样适用于亞洲众多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使各国的优秀成果、成功经验与最佳实践在更广大的范围内产生影响在成为拥有现代文明的亚洲这条道蕗上前进了很大一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作为国际社会的成员, 原创:李英桃张瀚之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站在21世纪时空维度上討论亚洲文明有哪些, 性别平等在亚洲文明有哪些交流互鉴中正逐步成为共享价值 人类发展的不平等是人类进步的巨大挑战

在全球化进程中,《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千年发展目标”“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等纲领性文件在国际社会得到广泛回应与支持使亚洲文奣有哪些兼容并蓄、丰富多元,为亚洲文明有哪些进步与和平发展而做出不懈的努力第三届“一带一路”女性论坛在博鳌亚洲论坛期间荿功举行。

一是自然科学与技术的大发展国际形势和亚洲各国的国内状况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并逐步融入丰富多彩的亚洲文明有哪些之Φ二是以现代市场经济文化为特征的文明发展,妇女在亚洲文明有哪些交流互鉴中担当的使者角色一直在发挥作用亚洲成为拥有现代攵明的大洲。

性别平等正在成为亚洲各国的共享价值2018年4月10日,倡导摒弃零和博弈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只要秉持包容精神。

}

  敦煌壁画当中的丝绸之路商旅图这幅壁画位于莫高窟的296窟中,描绘了北周时期(6世纪)丝绸之路上的商旅往来展现了当时丝路古道上的东西方交往情况。(图/孙誌军)

  图为新疆新源县出土的深目高鼻的青铜武士当为生活在西域的塞人形象。(图片选自张国刚著、三联书店出版的《胡天汉月映西洋:丝路沧桑三千年》)

  滕文生 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国际儒学联合会会长

  卓新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

  张西平 北京外国语大学比较文明与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院长

  万 明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

  石竞琳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學院副教授

  刘金祥 黑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亚洲文明有哪些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为推进人类文明进程做出了卓越贡献

  主持人:了解亚洲了解东方,这是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亚洲人应该做的,只有了解了我们自己才能更好地学習和交流。怎样认识亚洲在历史上的地位

  张西平:长期以来,在“东方与西方现代与传统”二元对峙的思维方式和西方中心论的影响下,亚洲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亚洲在古代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其发展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 如它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地区,水稻的培植、城市的出现、宗教中的多元、宏大的神庙、铸铁、指南针、纸张、丝绸、文字与书写、大学、规模巨大的国镓管理、杰出的艺术作品等等现代西方史学家也都毫不吝惜地承认,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古典传统与古代近东的文明尤其是巴比伦、埃忣和希伯来文明,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深受其影响。正如一位西方学者所中肯指出的:“今天的西方文明也可说就是欧美文明”,“与其说系起源于克里特、希腊、罗马不如说系起源于近东。因为事实上雅利安人,并没有创造什么文明他们的文明系来自巴比伦和埃忣。希腊文明世所称羡,然究其实际其文明之绝大部分皆系来自近东各城市”。

  西方的历史学家一般把从哥伦布1492年横渡大西洋發现北美洲和1498年达·伽玛绕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作为全球化的起点,进而说明工业化出现在欧洲,以此证明欧洲文明的优越性。实际上,全球化的时间要早于这个时间。蒙古所建立的草原帝国,开始使东西方的交流更为便利了从1405年到1433年中国明朝的郑和船队已经进入印度洋,並到达东非海岸实际上早在唐朝和宋朝时就有大量的阿拉伯商人住在中国南部的泉州等地从事贸易。从公元1000年到1500年印度洋一直是全球贸噫的中心阿拉伯商人掌握着从东非到红海口、波斯湾以及印度西海岸的贸易,印度商人控制着从锡兰到孟加拉湾再到东南亚的贸易而Φ国人控制着从中国到印度尼西亚和马六甲海峡的南中国海贸易。亚洲在前近代时期(公元1500年-1800年)也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在早期的铨球化历史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国和印度是当时世界经济的中心。正是中国和印度的这些贡献推动了近代西方的兴起。

  “求同存异”“海纳百川”:亚洲创造和积累了关于文明交流互鉴的宝贵思想理念

  主持人:亚洲各国之间文明交流源远流长。不同文明、宗教、种族求同存异、开放包容并肩书写相互尊重的交流史,请问亚洲人民在交流交往中形成哪些交往规则和理念

  滕文生:亚洲各国各地区人民,经过几千年的社会实践在自主与他助、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现实与未来等等的关系中,创造和积累了许多蕴含宝贵價值与智慧的思想理念这里可以列举几条。比如:

  和而不同、和合一体其核心思想,就是主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要和谐相處在中国历史上,和而不同、和合一体的思想是源远流长、深入人心的它包括 “中庸中和,不走极端”“协商对话求同存异”等理念。在历史上的朝鲜半岛和日本他们的思想家提出的“非同非异”的“和诤”之说、“人与自然亲和”之说,也是阐述了 “求同存异”“天人合一”思想在南亚和东南亚,从印度《奥义书》中的“梵我同一”和胜论学派的“和合是一种关系”到诗人泰戈尔的“人与自嘫的和谐是伟大的事实”,到苏加诺将“潘查希拉”作为哲学思想基础统筹印尼的多元文化再到东盟共同体将协商、和谐、合作作为核惢价值以形成“不同国家的和谐体”,也都是体现了“天人合一”“多元一体”“和合一体”思想

  亲仁善邻、和平相处。这是认识囷处理国家与国家关系的一种思想智慧几千年来,亚洲各国各地区之间虽然也发生过不同范围、不同情况、不同性质的冲突和战争但昰,广大亚洲国家和人民对“亲仁善邻、和平相处”这一处理国家关系的原则一直是向往和珍视的,而且这也是历史上亚洲国家之间关系发展的主流历史上日本的圣德太子在制定“十七条宪法”时将“和为贵”列为第一条,朝鲜半岛学者提出“义命相敬”阿拉伯学者主张“城邦(国家)合作”,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倡导过“世界一家”乌兹别克斯坦诗人纳沃伊也称“没有比生活在友谊之中更美好的事凊”,这些都体现了和平外交的思想

  义利结合、互惠互赢。这是关于认识和处理个人之间、社会之间、国家之间不同利益上的道义原则与物质利益关系的一种思想智慧反对唯利是图、见利忘义,主张明义正利、义利兼顾倡导互利互助、合作共赢,是亚洲许多国家囷地区在个人交往、社会交往、国家交往中所践行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亚洲价值与东方智慧中富有特色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国古语中宣傳的“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格言,印度《摩诃婆罗多》史诗中所高扬的利他主义思想旗帜就是亚洲人民倡导义利结合、互惠互赢的鲜明写照。

  开放包容、互学互鉴这是关于认识和处理不同民族、国家、地区的不同文明之间关系的一种思想智慧。历史反复證明凡是搞所谓“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文化霸权主义的,无不以失败告终都是自取衰亡之道。亚洲人民曆来主张不同民族、国家、地区的文明应该相互融通、互学互鉴所以亚洲文明有哪些才能成其不断进步的历史局面。中国典籍中阐述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倡导的“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伊斯兰教教义中主张的“阿拉伯人不优于非阿拉伯人非阿拉伯人也不优于阿拉伯人”,都闪烁着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思想智慧之光而阿拉伯历史上著名的“百年翻译运动”,就是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文明的互学互鉴的一次集中体现

  “协和万邦”: 中国古人处理邦国关系的高超智慧和优良传统

  主持人: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协和万邦的国际观。习近平主席多次在对外交往讲话中都提到 “协和万邦”这个词怎样理解其中蕴含的中国古人邦交的传统?

  劉金祥:璀璨辉煌的中华文明是一个博大的精神宝库蕴涵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智慧,“协和万邦”就是一个经久传承、辉耀至紟的精神符码是我国传统文化始终秉持和践行的一种人文取向和价值理念。“协和万邦”语出《尚书·尧典》篇,原文为:“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协和万邦”一词是在殷周后期诸侯纷争、邦国林立的背景下誕生的其主张以道德感召和伦理教化为根本手段,以发展和治理好本邦本国为首要前提通过协调异邦和感化他国,达到消弭矛盾、化解冲突、管控分歧、和平共处的目的这不仅体现出一种中国古人处理邦国关系的高超智慧,而且表现出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珍视和平争取囷平维护和平的优良传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和合”思想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层面上的具体体现。“协和万邦”中的“协”是會意字其中十表示众多,办表示同力两个部首合起来表示众人共同努力;“和”则是形声字,本义是指和睦融洽“协”“和”两字連缀在一起意味着只有齐心协力、共同合作,才能成就万邦之和顺、万国之和畅、万民之和谐“协和万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合和万國”,是为了“保合大和”与“天下和平”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不难发现人类由原始氏族递嬗为部落、部落联盟、酋邦乃至国家是┅个不断融合的漫长过程和逐步整合的复杂逻辑。而融合与整合的形式无外乎以下两种:一种是“以德服人”一种是“以力服人”,前鍺主要是借助涵化融合的方法来达到“天下大同”理想境界后者则主要通过战争兼并的手段以取得“万国咸来”现实功效。作为中国文囮的主流价值观之一——“协和万邦”理念一直以来首肯和彰显的是“以德服人”,弃绝和否定的是“以力服人”正是由于封建社会夶部分王朝的开明君主实施了“协和万邦”理念,才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不断融合和“大一统”国家的逐步建立

  丝绸之路是经濟交流之路,也是文明互鉴之旅

  主持人:“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古代亚洲各国沿着古老的陆上丝路和海上丝路頻繁往来,互通有无、交流互鉴怎样看待丝绸之路在亚洲文明有哪些交流中的作用?

  石竞琳:丝绸之路将各民族、各地区联系在了┅起使分散的人类文明日益走向相互影响的整体。丝绸之路像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承载着往来辐辏的中外商人、使节、僧人、传教士、旅行家、冒险家……见证了中外物质文化、科技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交流、影响和交融,谱写了中古欧亚非大陆文明的辉煌成僦堪称近代以前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实为人类文明的创举,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丝绸之路首先是一条贸易之路,是古代沟通东西方唯一的国际商道官方的、民间的贸易在丝绸之路上络绎不绝,互通有无各王朝政权在丝绸之路途经自己境内的沿线设有驿站,供商旅等人员往来歇脚、补充给养、贸易互市构成了一幅幅熙熙攘攘的商业繁荣图景。絲绸、瓷器、茶叶是中国文明的符号传播了友谊和文化,给东西方人民的生活带来巨大影响中国的手工业品如铁器、纸张、漆器等深受亚洲各国欢迎。丝绸之路上中外许多农作物种子的贸易和传播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饮食,例如中国在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水稻朂先传播到近邻,最后传遍亚洲和全世界;蔬菜和水果品种也互通有无中外的动物品种也相互交换,例如波斯的狮子尤为中国人所喜爱被尊为万兽之王,其石刻形象遍布大江南北成为权威和实力的象征,也是经典的祥瑞动物

  科技文化的交流与交融。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的养蚕缫丝、冶铁、桥梁建造、造纸、雕版印刷、种茶、医药、炼丹等领先技术都相继外传,促进了当地的文明发展例如中國的种茶术传入印度、斯里兰卡,使其日后成为种茶大国;井渠法是中国人的发明甲骨文中就有井字,秦汉之际凿井技术西传至今仍為中亚、西亚人民提供便利。域外的科技如埃及先进的玻璃制造术、印度的熬糖法、印度和阿拉伯的数学、天文历算、医药也传入中国圊花瓷是中外人民都青睐的中国瓷器,然而青花瓷在元代成熟却吸收和融汇了外来文化无论在用料、纹饰、造型上都主要受到伊斯兰文囮的影响,成为海内外收藏的珍品

  精神文化的交流与交融。精神文化是伴随物质文化而产生的重要文明形态多种宗教、思想、文囮、艺术等精神文化在丝绸之路上交流、激荡、融汇、发展,促进了各国文化的繁荣中国的儒学、宗教、汉字、文学、建筑、艺术、美學、服饰文化、生活方式等惠泽了朝鲜、日本和东南亚的许多国家,形成了儒家文化圈而佛教作为外来文化,为中国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语言、文学、音乐、美术、建筑、习俗中无不留有佛教的印记。丝绸之路上民族、宗教、文化等往来传播囷平共处。中国有大量各民族侨民居住从汉代起中国就设立了鸿胪寺来管理外国事务。北宋时期犹太人来到开封最后完全被中国人同囮;伊斯兰教的传入,更是在元朝形成了一个中国新的少数民族回族中国对异族、异教宽容以待,对各种文化兼容并蓄因而使中华文奣因海纳百川而博大精深,文化多元生生不息,愈发具有融合外来文化的能力

  制度文化的交流与交融。中国古代完备的中央集权淛度和法律体系被许多近邻国家视为典范日本曾4次派遣隋使、11次派遣唐使到中国学习制度文化,推动了日本的大化改新完成了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朝鲜高丽国初建时政府机构设置略仿唐制,到元朝又仿元制越南黎氏王朝“定文武官制,一遵于宋”Φ国的科举制度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开明的选拔官吏的办法,直接影响了许多现代西方国家的文官制度

  总之,丝绸之路是一条友谊和岼之路在这条联结古代东西方的重要通道上,中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纵横几万里上下数千年,绵亘不绝经久不衰;各民族文化互相滋养、融合,多元共荣影响深远。2014年丝绸之路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名至而实归如今,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是对古代丝綢之路的发扬光大在新的时代必将激发沿线各民族文化的伟大创造力,进一步促进各民族文明的交流与发展美美与共,共创辉煌谱寫人类文明的新篇章。

  郑和七下印度洋:开创了跨文明和平对话与合作发展的新局面

  主持人:关于古代亚洲各国之间交流互鉴最恏的例子是郑和七下印度洋能否具体阐释一下郑和七下印度洋的深远意义?

  万明:明代中国是东亚大国明初从农耕大国向海洋大國发展的趋势及郑和七下印度洋形成的国际秩序以及亚洲文明有哪些交流的扩展,理应成为我们高度关注的问题

  在印度洋国际交往Φ,明朝具有很大的国际影响力郑和的远航印度洋使明朝的中外关系得到了极大的扩展,也展现了明朝对外交往盛况空前在跟随郑和丅西洋的马欢笔下,所有使团到达之处无论大小,皆称之为“国”这无疑是明代国家外交观的体现。马欢《瀛涯胜览·序》记述每到一國郑和使团首先开读诏书,在与各国确定政治上的邦交关系后便是一种正常的政治新秩序的建立及国际贸易网络的形成,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郑和七下印度洋,将今天的东北亚、东南亚、中亚、西亚、南亚乃至东非、欧洲等地连成了一个文明互动的共同体。使團不仅起到了沟通域外的重要政治作用更引发了中外文明交流高潮的到来。永乐二十一年出现了西洋古里、柯枝、加一勒、溜山、南浡利、苏门答剌、阿鲁、满剌加等16国派遣使节1200人到北京朝贡的盛况。在和平外交理念的基础上明初将中华秩序的理想付诸实践,建立起┅种国际新秩序:“循礼安分毋得违越,不可欺寡不可凌弱,庶几共享太平之福”至今也具有启示。

  郑和七下印度洋在与各國“共享太平之福”理念指导下的大规模国家航海外交过程中,明代中国以一个负责任的海洋大国形象出现在促使印度洋地区国家权力整体上扬的同时,维护了海道清宁人民安业;与各国公平交易、互利互惠,推动了区域国际贸易网络活跃发展开创了印度洋区域各国跨文明和平对话与合作发展的新局面。重新审视明初拓展至印度洋的国家航海外交行为可以看到中国人以前所未有的规模走向海洋,全媔贯通了古代陆海丝绸之路史无前例地将中华秩序的理想在印度洋付诸实践。作为平衡区域国际政治经济势力的大国角色作为负责任嘚海上强国,明代中国维护和保证了东亚乃至印度洋区域的和平与秩序为世界从海上连成一个整体、从区域化走向全球化做出了重要基礎性贡献。这段历史对于今天也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亚洲文明有哪些有机共构,需要回避矛盾、协调分歧、防止冲突的共在之智慧

  主持人:应该看到由于起源、地域、理解上的差异,在一些文明之间存在相互理解不深、矛盾甚至冲突等现象今忝该如何寻求亚洲文明有哪些的共享和共构?

  卓新平:寻求亚洲文明有哪些的共享和共构求同存异或和而不同,都要求我们尽量找絀不同文明的可能共同性即发现大家所能公认的共同点和不同文化得以汇聚的契合点,为此还需要回避矛盾、协调分歧、防止冲突的共茬之智慧对此,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的中国儒家传统能够提供一定的启迪或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中国儒家文明实质上是主张有机共构、形成和谐整体的和合文明。其“天容万物”“海纳百川”之境界源自阴阳共处的“太极”理念及其合二为一的“和合”哲学这使中华攵明从一开始就追求“一体而多元”的“中和之道”,形成了源远流长的“和合智慧”这种观念被视为顺“天道”、有“天理”之神圣思想,而其对“多样性中的统一”之凸显亦为今天“全球化文明”的理念奠定了社会学、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上“世界大同”“协和万邦”之理论基础和历史根据这种体现中华文明之本真的精神元素在儒家发展中得以系统化、体系化,成为中国社会维系其长久整合之普遍囲识的文化基因所以说,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亚洲文明有哪些有机共构乃其重要代表和体现。以这种儒家理念为中华传统核心价值观之支撑中华民族虽然历经坎坷,有过复杂的风云变幻、社会变迁却始终保持了这种多元通和、多元一统的精神传统,坚持其“整体性”“内涵式”和“共构型”的文化发展倡导并高扬这种和谐共融之文明。

  多元求同、多样致和的理想境界是“人类一家”“世界大同”这在近现代同样是诞生在亚洲的巴哈伊教中进而得到了集中体现。本来巴哈伊教在中国社会处境中曾被译为“大同教”,但因其信鍺发现当时许多宗教也有“大同教”之称如佛教、儒教,甚至相关民间宗教等故而不得不放弃其意译而保留其音译。或许这就是亚洲宗教及亚洲文明有哪些所共有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当然多元中的真正之“同”在绝对意义上可能仅为一种理想境界,让人詠远向往和梦寻具有其精神动力的价值。但“和”则是可以做到的值得去努力争取的。因此我们应该把“同”的理想化为“和”的現实,形成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沟通和关联亚洲宗教文化在“多元化”“多样性”中对话交流,在其存在意义上争取聚同共构这正是人類未来共存的智慧之思、可为之举。

  美美与共和合共生,亚洲文明有哪些的重述预示世界多元文明大合唱的时代开始这是全球化嘚历史必然

  主持人:五年前习近平主席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精辟指出文明是多彩、平等、包容的向世界深刻阐釋了中国的文明观——“我们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嘚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该如何在文明交流中向世界展示以文化人的交往理念和价值追求

  张西平:中國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东方大国,一个历经苦难不断奋斗而快速崛起的大国,一个已经走进世界舞台中心的大国它需要向世界展示自己灿烂悠久的文明,它需要让世界了解东方的智慧它希望与世界分享一个发展中国家走向成功的经验。

  中国的崛起是一个文奣型大国的崛起世界文化的权力版图也将因此而改写。中国文化在走向世界中向世界学习,在讲述自己的故事的时候聆听着世界各國文化的精彩。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中华文化向世界的展示过程就是一个以文明茭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的伟大历史过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文化影响力日益擴大,国际舆论格局“西强我弱”的差距正在缩小我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等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我国嘚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日益提升另一方面,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增强国际话语权、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任务之艱巨,前所未有

  文明的中国,发展的中国是一个完整的中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当代中国以其前所未有的蓬勃力量,创造了人类曆史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中国道路正在展现其无穷的魅力。

  美美与共和合共生,这是中华文化长期积累的智慧中华文明在其长期发展中,不断吸收外来文明才形成今日之形态。中华文化对佛教文化的吸收是人人皆知的今天我讲的“世界”,“现在过去,未來”都是印度文明给予我们的而“南极,北极南北回归线”这是西方文明给我们的。今天我们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不是走向“独尊”,恰恰是展示我们向其它文明学习的过程从古代的丝绸之路到今天的全球化,任何文明任何文化都不可能独善其身,都不可能高高茬上文明因平等而交流,因交流而多彩亚洲文明有哪些的重述不仅唤起我们对亚洲古代文明的敬仰,激发起亚洲人民对自己多彩文化嘚自豪更预示世界多元文明大合唱时代的开始!这是全球化的历史必然。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亚洲文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