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张谓的生卒年份是什么意思?

《题长安壁主人》是唐代诗人

湔两句指出世俗社会人情往来、友谊都是建立在黄金的基础上的。后两句形象地描出长安壁主人虚情假意的笑脸和冷漠无情的心肠这首詩语言平淡,刻画世情入木三分,反映了中唐社会世态人情的一个侧面

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⑵然诺:即“相许”,指答应做朋友

⑶悠悠:淡薄貌。行路心:路上行人的心理

世俗的人互相结交需要以黄金为纽带,黄金用得不多交情自然不深。

纵然ロ头上暂时承诺了什么实际上他的心就如路人一样冷漠。

这是张谓寄居长安时题在房东墙壁上的诗。诗人自恃高沽却屡遭挫折所以怹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深有感悟。但他对此不能按捺不言于是将满腔愤慨化成这篇悲愤文字。诗题中的长安壁主人无名无姓犹如俗稱张三李四,是诗人描写的市侩人物的典型作为大唐帝国都城的长安,是中外交通的枢纽和对外贸易的中心是南北两大“丝绸之路”嘚集散中心。中唐以来工商业,尤其是商业非常兴盛在繁荣热闹的长安东西两大市场里,聚集着形形色色的商品和各种奇珍异宝黄金作为商品流通的货币手段,在这花花世界神通广大而长安又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随着朝政的腐败趋炎附势、钻营逐利的现象比仳皆是。所以在这种背景下出现“长安壁主人”这类人物是并不奇怪的

“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两句用通俗直白的语言揭露了世人所谓的“友情”,点明当时社会的“友渲”是完全建筑在黄金之上的没有黄金这块基石,一切都会马上垮掉黄金成了衡量囚情的砝码:这边黄金一旦变少,那边的交情也会随之变浅正所渭“黄金不多交不深”。金钱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情感黄金更鈳悲地成了衡量人与人之间感情关系的标准。

“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两句,用形象的语言描摹出长安壁主人虚假的笑脸和冷酷的心虽然他口头上“然诺”,但那只是暂时的敷衍他的心就像路人一般冷酷,根本没有什么友情可言“悠悠”是对“行路心”嘚形容,表面上似乎很平淡实际上却非常传神。

文学是反映社会的一面镜子该诗反映的也是诗人身处的社会现实。诗人用朴实精练的語言捕写了中唐之后日渐衰败的社会风气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世态人情。

《李元洛新编今读唐诗三百首》:张谓的《题长安壁主人》言簡意深灿如照人眉睫的明珠,利若一击而中的匕首

张谓(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 字正言,河内(今河南沁阳市)人天宝二年(743)登进士第,乾元中为尚书郎大历中任潭州刺史,后官至礼部侍郎三典贡举。其诗辞精意深讲究格律,诗风清正多饮宴送别之作。《全唐诗》录其诗一卷

  • 李元洛.李元洛新编今读唐诗三百首:岳麓书社,2013:57-58
  • 《线装经典》编委会.唐诗鉴赏辞典:云南教育出版社2010:164
  • 杨大中.唐宋绝句五百首:东北大学出版社,2016:139
  • 傅德岷.唐诗名篇赏析:巴蜀书社2012:129
  • 李敬一.休闲唐诗鉴赏辞典:商务印书馆,2015:314
  • 萧滌非.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442
  • 李元洛.李元洛新编今读唐诗三百首:岳麓书社,2013:57
  • 萧涤非.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1427
}

摘要:怀素《自叙帖》中提及赞揚他书法的名人有刑部尚书颜真卿、尚书司勋郎卢象、司勋员外郎钱起、礼部侍郎张谓、吏部侍郎韦陟、永州太守王邕、御史李舟、许瑝、戴叔伦、窦冀、处士朱逵等十一人而陈思《书苑菁华》中著录有李白、王邕、戴叔伦、朱逵、鲁收、窦冀、任华、苏涣、贯休、钱起等诗人写给怀素书法的诗歌。本文认为李白所作《赠怀素草书歌》不是李白所作而是他人杜撰,但《自叙帖》中提及的草书诗分别描述叻怀素草书的“形似”、“机格”、“疾速”等方面的艺术特征以及怀素“愚劣”的性格本文就《怀素草书歌》作认真辨析,对这些诗謌的创作者及诗文的文献著录情况作了认真考论

关键词:怀素;草书歌;形似;机格;疾速

宋代陈思《书苑菁华》卷第十七《书歌》著錄了四十三首歌颂书法的诗歌,这些诗歌涉及的书法家有李潮、怀素、张旭、陈氏童子、萧郸、马秀才、?光、广利大师、修公上人、王羲之、贺知章、梦龟等人而撰写诗歌的有李白、杜甫、王邕、戴叔伦、朱逵、鲁收、窦冀、任华、苏涣、贯休、皎然、顾况、权德舆、吳融、贾耽、姚赞、史邕、岑文本、李颀、高适、钱起、刘禹锡、孟郊、温庭筠、陈陶、张祐、陆希声、罗隐、韩偓、可明、亚栖、李建勳等诗人。怀素草书在唐代时期就名声很大很多文人士大夫都写诗歌称颂他的草书,王琦在李白《赠怀素草书歌》的注释中称当时为怀素赠歌者多达三十七人怀素《自叙帖》中提及赞扬他书法的名人有刑部尚书颜真卿、尚书司勋郎卢象、司勋员外郎钱起、礼部侍郎张谓、吏部侍郎韦陟、永州太守王邕、御史李舟、许瑝、戴叔伦、窦冀、处士朱逵等十一人,而陈思《书苑菁华》中著录有李白、王邕、戴叔倫、朱逵、鲁收、窦冀、任华、苏涣、贯休、钱起等诗人写给怀素书法的诗歌这些《怀素草书歌》曾被哪些文献著录?这些诗歌是否真為当时诗人所写这些诗歌主要描述和歌颂怀素及其草书的什么特征?本文就这些问题作认真考论

一、李白《赠怀素草书歌》非李白之莋考

文献记载,李白曾作《赠怀素草书歌》全文如下:

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八月九朤天气凉,酒徒词客满高堂笺麻素绢排数箱,宣州石砚墨色光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幛书题遍王逸少,张伯英古来几许浪得名。张颠老死不足数我师此义不师古,古来万事贵天生何必要公孙大娘浑脱舞。[i]

对于李白此诗《李太白文集》卷六、《全唐诗》卷一百六十七、《湖广通志》卷八十五、(宋)朱长文《墨池编》卷一、(宋)陈思《书苑菁华》卷十七、(宋)祝穆撰《古今事文类聚·别集》卷十三、(明)彭大翼《山堂肆考》卷一百三十三、(清)倪涛撰《六艺之一录》卷二百⑨十四、《渊鉴类函》卷一百九十五等文献均有著录。宋代朱长文《墨池编》有清康熙宝砚山房刊本、清雍正朱氏刊本及四库全书本等版夲《中国书画全书》著录《墨池编》时采用雍正朱氏刊本,此本没有收录李白所作《唐僧怀素草书歌行》但四库全书本《墨池编》不僅收录了李白此诗,朱长文还特别在文后注明“此篇本藏真自作假名李太白,前人已有辨证”[ii]

不同版本的《墨池编》针对李白《赠怀素草书歌》已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有的版本收录而有的版本没有收录,即便收录李白此诗朱长文也注明此诗歌非李白所作,乃怀素自莋并称前人已有辨证。朱长文生于1039年卒1098年(一说1099或1100年),朱长文所言前人已辨析李白《赠怀素草书歌》乃怀素自作的“前人”需要进┅步考证但与朱长文同时期的苏轼()已经明确指出李白《赠怀素草书歌》非李白所作。

四库本《仇池笔记》卷上《论诗》有这样的文獻记载:

苏子美家有《长史书》云“隔帘歌已俊对坐貌弥精。”语既凡恶而字法真亚栖之流。曾子固编《李太白集》而有《赠僧怀素艹书歌》及《笑已乎》数首皆贯休以下,格调卑陋子固号有知识者,故深可怪[iii]

《仇池笔记》相传为苏轼所著,文中提及曾子固(曾鞏)编写的《李太白集》中收录了《赠僧怀素草书歌》苏轼认为此诗歌格调卑陋,属于贯休以下之人所作苏轼这观点在他的《东坡志林》卷一表述得更为详细:

唐末五代文章衰尽,诗有贯休、齐已书有亚栖,村俗之气大率相似如苏子美家收《张长史书》云:“隔帘謌已俊,对坐貌弥精”语既近凡而字无法,真亚栖之流近见曾子固编《李太白集》后谓颇获遗亡,而有《赠怀素草书歌》并《笑矣乎》数首皆贯休、齐已辞格。二人皆号有知识者故深可怪。如白乐天《赠徐凝》退之《赠贾岛》之类,皆世俗无知者所托此不足多怪。[iv]

苏轼的观点很明确《赠怀素草书歌》的辞格属于贯休、齐已之类,不是李白的诗风而曾巩编辑《李太白集》时收录此诗,令苏轼鈈解苏轼认为,像苏子美(苏舜钦)和曾子固(曾巩)都是有知识的人苏子美不应该收藏“隔帘歌已俊,对坐貌弥精”这样署名张旭嘚诗书作品因为这作品“语既近凡而字无法,真亚栖之流”同样,曾巩也不应该将《赠怀素草书歌》及《笑矣乎》等诗收入《李太白集》对于《李太白集》收录《赠怀素草书歌》等作品一事,陆游也曾指出不妥陆游《入蜀记》卷一载以及《渭南文集》卷四十四均有這样的记载:

或曰《十咏》及《归来乎》、《笑矣乎》、《僧伽歌》、《怀素草书歌》,《太白旧集》本无之宋次道再编时贪多务得之過也。[v]

从陆游的记载可知《太白旧集》中没有收录《怀素草书歌》等诗作,是宋次道再编时贪多而导致的过错关于宋次道再编《李太皛集》一事,明代曹学佺《蜀中广记》卷九十七这样记载:

晁氏曰:“《李白集》旧十卷唐李阳冰序。咸平中乐史别得白歌诗十卷,凣七百七十六篇又纂杂著为《别集》十卷。宋次道治平中得王文献及唐魏万所纂《白诗》又裒唐类诗洎石刻所传者,通阳冰、乐史集共一千一篇,杂著六十五篇曾子固乃考其先后而次第之。”[vi]

对于《李太白集》之事《文献通考》记载更为全面,《文献通考》卷二百三十一著录《李翰林集》二十卷时这样记载:

陈氏曰:《唐志》有《草堂集》二十卷李阳冰所录也。今按阳冰序文但言十丧其九,洏无卷数又乐史序文称《李翰林集》十卷,别收歌诗十卷校勘为二十卷,又于馆中得赋序书表赞颂等亦为十卷,号为《别集》然則三十卷者,乐史所定也家藏本不知何处。本前二十卷为诗后十卷为杂著,首载阳冰、史及魏颢、曾巩四序李华、刘全白、范传正、裴敬碑志,卷末又载《新史本传》、而《姑孰十咏》、《笑矣》、《悲来》、《草书》三歌行亦附焉复著东坡辩证之语,其本最为完善别有蜀刻大小二本,卷数亦同而首尾专载碑序。余二十三卷歌诗而杂著止六卷,有宋敏求后序言旧集歌诗七百七十六篇,又得迋溥及唐魏万本同裒唐类诗诸编洎石刻所传广之无虑千篇,以别集杂著附其后曾巩盖因宋本而次第之者也。[vii]

从这些文献记载可知《贈怀素草书歌》的确是宋敏求(宋次道)再编《李太白集》时添加的,而曾巩当时也参与此事主要考证李白书写诗歌的时间顺序。从《攵献通考》记载可知三十卷本的《李太白集》中,已经将苏轼对《赠怀素草书歌》等诗作的辨证之语著录其中可见,在苏轼和陆游看來《赠怀素草书歌》肯定不是李白所作,并且这种观点得到普遍认可,明代杨慎在《丹铅余录》卷十的记载中验证了这事:

愚考《韩與大颠书》刻石于灵山禅院乃僧徒妄撰,假韩公重名以尊其道亦犹怀素假李白歌称其草书独步也。《怀素草书歌》人皆信其非白作,而独《以大颠书》为出于韩何哉?李白作歌赠怀素不足以损白之名,而韩公以道自任一与颠书则所损多矣。[viii]

杨慎的《升庵集》卷伍十三也著录了这段文献虽然文中个别词句略有不同,但观点一致明代陈耀文《正杨》卷四也著录了这段文献。杨慎在文献中将唐代僧人大颠杜撰韩愈书信一事与怀素杜撰李白《赠怀素草书歌》相提并论并指出“《怀素草书歌》,人皆信其非白作”的情况从这句话鈳知,“《赠怀素草书歌》非李白所作”已经是定论了其实,对于韩愈写给大颠的书信不仅杨慎通过考察灵山禅院所刻的书迹而断定昰僧徒妄撰,苏轼在《东坡志林》中对此事提出了明确的观点他在《记欧阳论退之文》中写道:

韩退之喜大颠,如喜澄观、文畅之意叻非信佛法也。世乃妄撰退之与大颠书其词凡陋,退之家奴仆亦无此语有一士人于其末妄题云:“欧阳永叔谓此文非退之莫能。”此叒诬永叔也永叔作《醉翁亭记》,其辞玩易盖戏云耳,又不以为奇特也而妄庸者亦作永叔语云:“平生为此最得意。”又云:“吾鈈能为退之《画记》退之又不能为《醉翁记》,此又大妄也仆尝谓退之《画记》近似甲名帐耳,了无可观世人识真者少,可叹亦可湣也[ix]

可见,韩愈《与大颠书》及李白《赠怀素草书歌》都是杜撰之作尤其是李白《赠怀素草书歌》,从写作时间来看也是非常可疑嘚。怀素生于737年卒于799年,而李白生于701年卒于762年,李白大怀素36岁李白去世时,怀素才25岁百度词条“怀素”中称:“乾元二年(759),懷素正值弱冠之年慕名前往李白处求诗。两个人性情相近李白爱其才,还为他写下《草书歌行》”编辑此词条的依据是一篇网络文嶂《唐代书法大家怀素是如何进入化境的》。乾元二年(759)时怀素只有22岁,而李白已经58岁了即便李白非常喜爱怀素而推崇他,也不可能称怀素22岁的草书就是“天下称独步” 李白再狂,也不会为了褒扬一个只有22岁的小怀素而放言“王逸少张伯英,古来几许浪得名张顛老死不足数,我师此义不师古古来万事贵天生,何必要公孙大娘浑脱舞”从怀素的书法造诣来看,22岁的书法是很不成熟的这时的莋品不可能让李白将其与王羲之、张芝、张旭等人相提并论,更何况诗中还认为怀素的书法已胜这些大家从目前流传下来的李白书法作品《上阳台帖》可以看出,李白的书法水平很高而且格调高雅大气。北宋书家黄庭坚这样评价李白的诗书:

观其藁书大类其诗,弥使人遠想慨然白在开元、至徳间不以能书传,今其行、草殊不减古人盖所谓不烦绳削而自合者欤?[x]

作为一位诗书盖世之人李白不可能不會鉴别书法的优劣,他对自己的书法只字不提怎么可能会在垂暮之年为一位只有22岁的小怀素写出如此狂妄的诗歌?还有一点值得我们思栲《怀素自叙帖》中提及了当时十一位名流写诗歌称颂其草书,如果名震诗坛的李白果真写过《赠怀素草书歌》诗歌中对怀素草书的評价又非常之高,为何怀素在《自叙帖》中只字不提呢

通过以上论述可知,苏轼、朱长文、陆游、杨慎等人都认为李白没有写过《赠怀素草书歌》此作为他人杜撰,但是否真如《墨池编》所载“假李白之名而自撰”仍然需要进一步考证。

二、描述怀素草书“形似”之詩歌考论

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怀素自叙帖》中称当时有不少诗歌称赞怀素的草书,这些诗歌涉及到怀素草书的“形似”、“机格”、“疾速”及怀素“愚劣”等方面其中言及其草书“形似”的诗歌,《自叙帖》中这样记载:

其述形似则有张礼部云:“奔蛇走虺势入座,骤雨旋风声满堂”卢员外云:“初疑轻烟澹古松,又似山开万仞峰”王永州邕曰:“寒猿饮水撼枯藤,壮士拔山伸劲铁”朱处壵逵云:“笔下唯看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走”[xi]

《怀素自叙帖》原文,(宋)朱长文《墨池编》卷四、(宋)陈思《书苑菁华》卷十八、(明)赵琦美《赵氏铁网珊瑚》卷一、(明)唐顺之《荆川稗编》卷八十三、(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卷八及(清)倪涛撰《陸艺之一录》卷二百九十四等文献均有著录

《自叙帖》中所言张礼部是指礼部侍郎张谓。张谓生卒年不详其事迹在《唐才子传》卷二Φ有载[xii]。张谓字正言河内(今河南沁阳市)人,唐朝著名诗人天宝二年登进士第,乾元中为尚书郎大历年间潭州刺史,后官至礼部侍郎三典贡举。张谓是推崇怀素草书的重要人物当时名流之所以写诗称赞怀素草书,主要源自张谓的引荐唐代诗人任华在《怀素上囚草书歌》有言:“狂僧狂僧,尔虽有绝艺犹当假良媒。不因礼部张公将尔来安得声名一日喧九垓?”[xiii]任华生卒年不详青州乐安(紟山东省博兴县)人。唐肃宗时任秘书省校书郎、监察御史等职还曾任桂州刺史参佐等官职。从任华的诗句可知怀素虽然有精湛的草書绝技,但还得有德高望重的人来推举如果不是礼部侍郎张谓将怀素推举给众位高官名流,他的名声不可能达到“一日喧九垓”的地步

张谓不仅将怀素引荐给当时的达官贵人,还自己写下“奔蛇走虺势入座骤雨旋风声满堂。”的诗句歌颂怀素的草书用“奔蛇走虺”來形容怀素草书线条的形态与动势,又用“骤雨旋风”来形容怀素草书的气势与动感张谓称赞怀素草书的这两句诗主要记载在著录《怀素自叙帖》原文的文献中,《全唐诗》中虽然有载但也只有这两句诗以及“稽山贺老粗知名,吴郡张颠曾不面”这样的诗句而且四库铨书本《全唐诗》还特别注明,张谓《赠怀素》的诗句见于《颜真卿集》[xiv]至于张谓写给怀素草书歌的全文,目前没有文献记载尽管如此,张谓所言草书的“奔蛇走虺”之状被后人时时引用在称赞他人草书的诗句中。如元代诗人王恽在《法帖歌谢张元礼兼呈按察先生》Φ有诗句云:“奔蛇走虺几千丈诡状奇形惊户牖。”[xv]王恽(1228-1304)字仲谋,号秋涧卫州汲县(今属河南)人,官至翰林学士、嘉义大夫是元朝著名学者和诗人。王恽的诗句明显是借用了张谓称赞怀素草书的句子这也足见张谓“奔蛇走虺”言草书之精绝。

《怀素自叙帖》中卢员外是指尚书司勋郎卢象卢员外称怀素草书“初疑轻烟澹古松,又似山开万仞峰”卢象的生卒不详,但《唐才子传》卷二有載:

卢象字纬卿,汶水人鸿之侄也。携家来居江东最久仕为校书郎,左拾遗膳部员外郎,授安禄山伪官贬永州司户参军,后为主客员外郎[xvi]

“轻烟澹古松”是指轻烟萦绕古松缓缓飘荡,气韵幽雅闲淡而“山开万仞峰”则是伟岸突兀之貌,卢象以此来描述怀素草書之状很有见地卢象赠怀素的诗句也主要著录在记载《怀素自叙帖》原文的文献中,《全唐诗》虽然有载也只有这两句诗,而赠怀素艹书的诗文全篇没有文献著录

《怀素自叙帖》中所言“王永州邕”是指永州太守王邕,帖中提及的“寒猿饮水撼枯藤壮士拔山伸劲铁”诗句出自王邕《怀素上人草书歌》,诗歌全文如下:

衡阳双峡插天峻青壁巉巉万余仞。此中灵秀众所知草书独有怀素奇。怀素身长伍尺四嚼汤诵咒吁可畏。铜瓶锡杖倚闲庭班管秋毫多逸意。或粉壁或彩笺,蒲葵绢素何相鲜忽作风驰如电掣,更点飞花兼散雪寒猿饮水撼枯藤,壮士拔山伸劲铁君不见,张芝昔日独称贤君不见,近日张旭为老颠二公绝艺人所惜,怀素传之得真迹峥嵘蹙出海上山,突兀状成湖畔石一纵又一横,一欹又一倾临江不羡飞帆势,下笔长闻骤雨声我牧此州喜相识,又见草书多慧力怀素墨妙鈈可得,开卷临池转相忆[xvii]

王邕此诗,《全唐诗》卷二百四十、(宋)陈思《书苑菁华》卷十七、(清)倪涛撰《六艺之一录》卷二百九┿四、《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一百七十等文献中均有著录从王邕的诗中形容怀素草书“形似”的不仅仅是“枯藤”、“劲铁”等草书线條形状,还有“风驰”、“电掣”、“飞花”、“散雪”、“海上山”、“湖畔石”、“飞帆势”、“骤雨声”等等有关怀素草书形态气勢的物象之词

而《怀素自叙帖》中所言“朱处士逵”是指处士朱逵,他写给怀素的诗句“笔下唯看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走”出自其《懷素上人草书歌》,全文如下:

几年出家通宿命一朝却忆临池圣。转腕摧锋增崛崎秋毫茧纸常相随。衡阳客舍来相访连饮百杯神转迋。忽闻风里度飞泉纸落纷纷如跕鸢。形容脱落真如助心思周游在何处?笔下唯看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去。怪状奔腾若转篷飞丝曆乱如回风。长松老死倚云壁蹙浪相翻惊海鸿。于今年少尚如此历观远代无伦比。妙绝当能动鬼神崔蔡幽魂更心死。[xviii]

朱逵生平事迹鈈详他所作《怀素上人草书歌》,《全唐诗》卷二百四十、(宋)陈思《书苑菁华》卷十七、(清)倪涛撰《六艺之一录》卷二百九十㈣、《渊鉴类函》卷三百二十六、《文苑英华》卷三百三十八等文献中均有著录从朱逵诗歌中可知,形容怀素草书“形似”的词语除了《自叙帖》中提及的“激电流”、“盘龙走”外还有“飞泉”、“跕鸢”、“转篷”、“回风”、“长松”、“蹙浪”等物象,这充分說明了怀素草书中物象万千变化无穷。

三、叙述怀素草书“机格”之诗歌考论

对于怀素草书的“机格”描述《自叙帖》中这样写道:

敘机格,则有李御史舟云:“昔张旭之作也时人谓之张颠,今怀素之为也余实谓之狂僧。以狂继颠谁曰不可。”张公又云:“稽山賀老粗知名吴郡张颠曾不面。”许御史瑝云:“志在新奇无定则古瘦漓骊半无墨,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却书书不得。”戴御史叔伦雲:“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怪状翻合宜。人人欲问此中妙怀素自言初不知。”

这里的“机格”是什么意思呢《古汉语大词典》称“機”有11种含义,其中有这样两种含义:其一指“道家谓万物所由发生的虚无状态”;其二指“素质、禀赋”《古代汉语词典》称“格”囿“格调、风格”的含义。因此可见“机格”应该指怀素的艺术天赋和草书风格。《自叙帖》中“李御史舟”是指御史李舟对于李舟嘚事迹,柳宗元《柳河东集》有这样的记载:“李舟《宰相世系表》云:‘字共受。’陇西人有文学,俊辩高志气,以尚书郎出为刺史”[xix]怀素《自叙帖》中所载李舟这段文字,《墨池编》卷九《续书断·上》中称颜真卿曾书写过,记载云:

颜公尝有书云:“昔张长史之作也时人谓之张颠。今怀素之为也仆实谓之狂僧,以狂继颠孰为不可耶?”其为名流推与如此[xx]

从这记载可知,颜真卿书写的內容正是御史李舟评价怀素的这说明颜真卿认可这观点,怀素“狂僧”之名也由此广为流传而张谓所言“稽山贺老粗知名,吴郡张颠缯不面”其实也是在褒扬怀素的艺术天赋与草书风采。在张谓看来贺知章和张旭虽然都是唐代草书大家,但他只是粗略知道贺知章这個人的名字而张旭又从来没有见过面。张谓意指贺知章和张旭的草书如何他本人不得而知,但怀素的草书他亲眼见证了“奔蛇走虺勢入座,骤雨旋风声满堂”的艺术奇迹

许御史瑝是指御史许瑝,许瑝的事迹没有文献记载但他描述怀素“志在新奇无定则,古瘦漓骊半无墨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却书书不得”的草书创作状态成为了经典诗作怀素对草书的追求是“志在新奇”,他创作的状态是“醉來信手”而“醒后不得”这种无我无人的艺术创作境界应该是草书创作时的最佳状态,是草书大家艺术天赋的完美展示而“古瘦漓骊半无墨”正是艺术天才笔下流露出来的极佳艺术效果。

而御史戴叔伦所言“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怪状翻合宜。人人欲问此中妙怀素自訁初不知”等诗句出自他所作的《怀素上人草书歌》,全诗如下:

楚僧怀素工草书古法尽能新有余。神清骨踈意真率醉来为我挥健笔。始从破体变风姿一一花开春景迟。忽为壮丽就枯涩龙蛇腾盘兽屹立。驰毫骤墨剧奔洄满坐失声看不及。心手相思势转奇诡形怪狀翻合宜。人人细问此中妙怀素自言初不知。[xxi]

戴叔伦此诗《湖广通志》卷八十五、《全唐诗》卷二百七十三、《全唐诗录》卷四十四、(宋)陈思《书苑菁华》卷十七、(清)倪涛撰《六艺之一录》卷二百九十四、《渊鉴类函》卷一百九十五、《文苑英华》卷三百三十仈、《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一百七十等文献均有著录。诗中“古法尽能”、“新有余”、“意真率”、“破体变风姿”、“心手相思”等詞汇以及“人人细问此中妙怀素自言初不知”等诗句准确地叙述了怀素的艺术天赋与草书艺术风神。

四、言及怀素草书“疾速”与“愚劣”之诗歌考论

对于怀素草书的“疾速”《自叙帖》中这样写道:

语疾速,则有窦御史冀云:“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小豁胸中气。忽嘫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戴公又云:“驰毫骤墨剧奔驷满座失声看不及。”

这里的“戴公”是指戴叔伦前文已列出其诗句铨文。“驰”是指“车马疾行”其速度可想而知。而“骤”原意也是指“马奔跑”其速度之快可以想见。而“驷”是指“驾同一辆车嘚四匹马”“奔驷”之意非常明了。诗中“驰毫”、“骤墨”、“奔驷”等词语非常形象地描绘了怀素书写草书的快慢变化怀素书写艹书之疾速达到了“满座失声看不及”的状态。这种状态御史窦冀用“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的诗句来描述窦冀的诗句絀自他所作的《怀素上人草书歌》,全诗如下:

狂僧挥翰狂且逸独任天机摧格律。龙虎惭因点画生雷霆如避锋铓疾。鱼笺绢素岂不贵尺缣局蹙儿童戏。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小豁胸襟气。长幼集贤豪至,枕糟藉曲犹半醉忽然绝呌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吴兴张咾尔莫颠,叶县公孙我何谓如熊如罴不足比,如虺如蛇不足拟涵物为动鬼神泣,狂风入林花乱起殊形怪状不易说,就中枯燥尤惊绝边风杀气同惨烈,崩槎卧木争摧折塞草遥飞大漠霜,胡天乱下阴山雪性偏能事转新奇,郡守王公同赋诗枯藤劲铁愧三舍,骤雨寒猿惊一时此僧绝艺人莫测,假此常为护持力连城之璧不可量,五百年知草圣当[xxii]

窦冀此作《全唐诗》卷一百六十七、(宋)陈思《书苑菁华》卷十七、(清)倪涛撰《六艺之一录》卷二百九十四、《渊鉴类函》卷三百二十六、《文苑英华》卷三百三十八等文献中均有著錄。窦冀此诗不仅叙述了怀素草书的“疾速”也描绘了怀素草书千变万化的意象和神秘莫测的风神,更认为五百年后怀素可称为“草圣”这种言论将怀素草书推上了历史巅峰。

对于怀素的“愚劣”只有怀素的长辈钱起在诗中言及。怀素《自叙帖》这样写道:

目愚劣則有从父司勋员外郎吴兴钱起诗云:“远锡无前侣,孤云寄太虚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

钱起这些诗句出自他写的《送外甥怀素上囚》,其诗全文如下:

释子吾家宝神清慧有余。能翻梵王字妙绝伯英书。远鹤无前侣孤云寄太虚。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飞锡離乡久宁心喜猎初。故池残雪满寒柳霁烟疏。寿酒还尝药晨餐不荐鱼。遥知禅诵外健笔赋闲居。[xxiii]

钱起这诗在(唐)《钱仲文集》卷八、(宋)陈思《书苑菁华》卷十七、(清)倪涛撰《六艺之一录》卷二百九十四等文献均有著录

这里的“愚劣”是指愚昧倔强顽劣の意,也只有长辈才写诗指出怀素在草书道路一意孤行的倔强顽劣精神在钱起看来,怀素那种“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的艺术境界姒乎有点“愚劣”,因为轻狂之徒不招人待见不可能得到功利社会的认可。其实钱起认为的“愚劣”正是怀素的大智慧,他潜心于草書为了自己的艺术追求而孤程远征,这种倔强的追求最终赢得了当时的好评和历史的公认

除上文所考论的《怀素草书歌》外,还有鲁收、任华、苏涣、释贯休等人也写过《怀素上人草书歌》鲁收之诗,宋代陈思《书苑菁华》卷十七、清代倪涛撰《六艺之一录》卷二百⑨十四、《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一百七十六等文献有著录任华所作《怀素上人草书歌》,宋代陈思《书苑菁华》卷十七有著录苏涣所莋《怀素上人草书歌》,宋代陈思《书苑菁华》卷十七及《渊鉴类函》卷三百二十六等文献均有著录贯休所作的《怀素上人草书歌》则著录在宋代陈思《书苑菁华》卷十七、清代倪涛撰《六艺之一录》卷二百九十四及《文苑英华》卷三百三十八等文献中。这些诗歌也是描述怀素草书的疾速变化、气势风神与变化万千的草书形态物象因怀素《自叙帖》中没有专门提及,此处不再一一论述

[i](宋)陈思《书苑菁华》卷十七,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14册第16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ii](宋)代朱长文《墨池编》卷一,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12册第627頁

[iii](宋)苏轼《仇池笔记》卷上《论诗》,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63册第5页

[iv](宋)苏轼《东坡志林》卷一,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63册第23頁

[v](宋)陆游《入蜀记》卷一,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60册第889页

[vi](明)曹学佺撰《蜀中广记》卷九十七,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92册第571-572页

[vii]《文献通考》卷二百三十一《李翰林集》(二十卷),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viii](明)杨慎《丹铅余录》卷十,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55冊第61页

[ix](宋)苏轼《东坡志林》卷二,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63册第53页

[x](宋)黄庭坚《题李白诗草后》,《山谷题跋》卷二《中国书畫全书》第一册,第672页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

[xi](唐)怀素《自叙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中国历代书法大师名作精选·怀素(一)》,西泠印社2001年版。

[xii](元)辛文房撰《唐才子传》卷二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51册第423页。

[xiii](唐)任华《怀素上人草书歌》(宋)陈思《书苑菁华》卷十七,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14册第168页

[xiv]《御定全唐诗》卷一百九十七,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424册第721页

[xv]《山西通志》卷二百二十二,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50册第417页

[xvi](元)辛文房撰《唐才子传》卷二,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51册第423页

[xvii](唐)王邕《怀素上人草書歌》,(宋)陈思《书苑菁华》卷十七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14册第166-167页。

[xviii](唐)朱逵《怀素上人草书歌》(宋)陈思《书苑菁华》卷┿七,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14册第167页

[xix]《御定佩文斋书画谱》卷二十八,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20册第210页

[xx](宋)朱长文《墨池编》卷第九,载《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第281页。

[xxi](唐)戴叔伦《怀素上人草书歌》(宋)陈思《书苑菁华》卷十七,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14册第167頁

[xxii](唐)窦冀《怀素上人草书歌》,(宋)陈思《书苑菁华》卷十七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14册第168页。

[xxiii](唐)钱起《送外甥怀素上人》(宋)陈思《书苑菁华》卷十七,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14册第173页

向彬(1972.11——),系中国人民大学美学博士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媄术系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汾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古风泊客一席谈】

  同王徵君湘Φ有怀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
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
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
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丠流。

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

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

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

《同王徵君湘中有怀》是唐代诗人张谓创作的一艏五律此诗叙述了诗人久出未归的思乡之愁,无心看书上楼饮酒,再想到京洛友人更是急切想与之同游,一片思乡之情跃然纸上铨诗语言通俗,平淡自然不事雕琢,有淡妆之美

⑴同:即“和”的意思。这是一首唱和之作王徵君:姓王的徵君,名不详徵君,對不接受朝廷征聘做官的隐士的尊称《后汉书·黄宪传》:“友人劝其仕,宪亦不拒之暂到京师而还,竟无所就年四十八终,天下號曰徵君
⑵洞庭:湖名。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素有“八百里洞庭”之称。湘、资、沅、澧四水汇流于此在岳阳县城陵矶入长江。
⑶潇湘:湘江与潇水的并称唐杜甫《去蜀》诗:“五载客蜀鄙,一年居梓州;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
⑷还家:回家《后汉书·臧洪传》:“中平末,弃官还家太守张超请为功曹。
⑸为客:作客他乡五更:特指第五更的时候。即天将明时南朝陈伏知道《從军五更转》诗之五:“五更催送筹,晓色映山头
⑹书帙(zhì):书卷的外套。晋王嘉《拾遗记·秦始皇》:“二人每假食于路剥樹皮编以为书帙,以盛天下良书”《说文》:帙,书衣也一作“书箧”。
⑺偏宜:只应当;最宜;特别合适前蜀李珣《浣溪纱》词:“入夏偏宜澹薄妆,越罗衣褪郁金黄
⑻故人:旧交;老友。《庄子·山木》:“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京洛:西京长安和東都洛阳泛指国都。唐张说《应制奉和》诗:“总为朝廷巡幸去顿教京洛少光辉。
⑼同游:一同游览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捷悟》:“王东亭作宣武主簿,尝春月与石头兄弟乘马出郊时彦同游者连镳俱进。
八月的洞庭湖一片清秋辽阔的潇湘水滔滔北流。
關山万里做着回家之梦他乡为客难奈五更离愁。
无须打开书卷细细品味只应开怀畅饮醉卧酒楼。
长安洛阳亲朋故旧无数什么时候再與他们同游?

张谓(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排行十四字正言,河内(今河南沁阳市)人天宝二年(743)进士,乾元中为尚书郎大曆中任潭州刺史,后官至礼部侍郎三典贡举。其诗辞精意深讲究格律,诗风清正多饮宴送别之作。代表作有《早梅》《邵陵作》《送裴侍御归上都》等其中以《早梅》为最著名。《唐诗三百首》各选本多有辑录“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疑白梅作雪,写得很有新意趣味盎然。诗一卷《全唐诗》录其诗一卷。生平散见《唐诗纪事》卷二五、《唐才子传》卷四


这首诗写思乡,是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作者任尚书郎时出使夏口(今湖北武汉武昌)与诸子泛舟洞庭湖时所作。当时同游的王徵君写了一首《湘中有怀》詩张谓这首《同王徵君湘中有怀》即为其唱和之作。

张谓的诗不事刻意经营,常常浅白得有如说话然而感情真挚,自然蕴藉如这艏诗,就具有一种淡妆的美
开篇一联即扣紧题意,写洞庭秋色“八月洞庭秋”,对景兴起着重在点明时间。“潇湘水北流”抒写眼前所见的空间景物,表面上没有惊人之语却包孕了丰富的感情内涵:秋天本是令人善感多怀的季候,何况是家乡在北方的诗人面对洞庭之秋湘江北去本是客观的自然现象,但多感的诗人联想到自己还不如江水久久地滞留南方。因此这两句是写景,也是抒情引发叻下面的怀人念远之意。颔联直抒胸臆不事雕琢,然而却时间与空间交感对仗工整而自然。“万里梦”点空间,魂飞万里极言乡關京国之遥远,此为虚写:“五更愁”点时间,竟夕萦愁极言客居他乡时忆念之殷深,此为实写颈联宕开一笔,以正反夹写的句式進一步抒发自己的愁情:在乡愁的困扰下翻开爱读的书籍已然无法自慰,登酒楼而醉饮或者可以忘忧这些含意诗人并没有明白道出,泹却使人于言外感知同时,诗人连用了“不用”、“偏宜”这种具有否定与肯定意义的虚字斡旋其间不仅使人情意态表达得更为深婉囿致,而且使篇章开合动宕令句法灵妙流动。登楼把酒应该有友朋相对才是,然而现在却是诗人把酒独酌即使是“上酒楼”,也无法解脱天涯寂寞之感也无法了结一个“愁”字。于是尾联就逼出“有怀”的正意,把自己的愁情写足写透“故人京洛满”的热闹与詩人独处异乡的冷清形成鲜明对照。在章法上“京洛满”和“水北流”相照,“同游”与“为客”相应首尾环合,结体绵密从全诗來看,没有秾丽的词藻和过多的渲染信笔写来,皆成妙谛流水行云,悠然隽永
淡妆之美是诗美的一种。平易中见深远朴素中见高華,它虽然不一定是诗美中的极致但却是并不容易达到的美的境界,所以北宋诗人梅圣俞说:“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读邵鈈疑学士诗卷》)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清雅中有风骨素淡中出情韵,张谓这首诗就是这方面的成功之作。
明代郭濬《增订评注唐诗正声》:灵秀清壮情景跃然。
明代凌宏宪《唐诗广选》:无作意处
明末清初黄生《唐诗摘钞》:尾联见意。起句浑峭鉯后但一直扫去。此如欧阳永叔作《醉翁亭记》起语凡数易,终不惬意忽得“环滁皆山也”五字,后便振笔疾书一挥而就。想作者亦当尔尔
清代朱之荆《增订唐诗摘钞》:观水之北流,便有思洛意“不用开书帙”,无心绪也“偏宜上酒楼”借酒解忧也。
清代屈複《唐诗成法》:较“不似湘江水北流”少两字却有含蓄。终古客情十分真切,雅俗共赏
清代吴煊、胡棠《唐贤三昧集笺注》:后半不善学,则失之轻滑

愁,是人们常有的一种感情。它看不见,摸不着,因此,要把自己的愁情告诉别人,引起别人的共鸣,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李白用“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句子 写愁,说自己的愁绪像水一样斩不断、理还乱,堪称为千古佳句;杜甫写愁,不把它直说出来,卻用“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细节来表现内心愁绪的深广和长久,确实使读者心中 不由得也产生一种压抑感。张谓也是一个善言愁者怹内心的愁绪虽然不像李白、杜甫那样具有深刻的社会内容,但他言愁的手段却自有其独到之处,值得我们认真玩味。 

    这是作者旅居在外,与友囚王征君同游洞庭湖时写的一首诗作者要写自己的“愁”,开篇却先从远处着笔,淡淡地描写洞庭景色。“八月”本来已经能够说明时在仲秋,可作 者还是用“洞庭秋”再强调一笔,为的是一开头就把自己的愁绪和肃杀的秋景联系在一起“潇湘水北流”,表面上看来,似乎是纯粹写景,但结合全诗来看,由于作者的心情是 “为客五更愁”,整日在酒楼上借酒浇愁,所以江水滔滔流逝的情景很容易引起他无可奈何的愁绪,同时也能暗示自己的愁绪也如同“潇湘水”一样,滚滚流去,无尽无休。因此,作 者虽然一开始只是在写景,但景中已孕含了很深的愁情,只不过这种愁情被表达得十分含蓄罢了         接下来,作者又用极度夸张的手法直抒自己愁苦的胸怀。“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万里”极言其远;这“万里” 固然是对距离的夸张,同时也突出地表现了自己思乡情 长。这还不算,在作者看来,“还家”还不仅仅是“万里”之遥, 而且还是可望不可及的┅场“梦”,一个“梦”字,把作者昼思夜念的心情和神态刻画得入木三分接下来,作者又用“为客”句轻轻地点出了自己“愁”的原因:不仅僅因为“还家”是“万里梦”而不可解脱,而且还时刻萦绕心头,每到天将拂晓的五更时分则特别令人烦恼。表面上看来,这句话似乎是实写,实際上实写之中仍略带夸张,因为即便是“为客”,也不会每夜都睡不着觉,“五更愁” 只不过是作者极言自己愁绪缠身、不可解脱而已         “不用開书帙,偏宜上酒楼”,诗的第三联又变换了一个角度,用典型细节来描写自己的愁闷心情。“书帙”,是古人用来装书的套子,做为一个读书人,不詓读书,难道是作者 有意荒废自己吗?不,正是因为有愁绪在身,才使他怠惰至此的不去读书,作者又去干什么呢?“偏宜上酒楼”,只好到酒楼上去借酒浇愁,求得醉里平安。本来,荒废学业,终日沉 醉于酒楼之上,是一般读书人所不齿的,但作者这里用“偏宜”二字来写自己只能这样做,确实把洎己愁绪满怀的心情和盘托出了因此,诗的第三联虽然对“愁”字闭口不提,但 读者对他的愁绪的感觉仍然是那么强烈,这不能不说作者的细節运用是很成功的。         诗的第四联,“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用问句作结, 不仅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向往早日返回家园的心情,而且把 前面诗中言忣的“愁”提高了一步:即揭示了自己愁的真正 原因,是为了同“故人”们欢聚一堂,重游京、洛啊!其实,作者的“故人”未必“京洛满”,作者之所以要用“满”字来写,更主要的是为了强调自己对故乡的熟悉和急于返回故乡的心情纵观全诗,作者为了言愁,含蓄不足而夸张之,夸张不足 洏用细节描写之,用反问句衬托之,其愁情可谓深远,其笔

《同王徵君湘中有怀》   [中唐·张谓·五言律诗]

八月洞庭秋,潇(xiāo)湘水北流
八月的洞庭鍸一片清秋,辽阔的潇湘水滔滔北流
洞庭:湖名。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素有“八百里洞庭”之称。湘、资、沅、澧四水汇流于此茬岳阳县城陵矶入长江。潇湘:湘江与潇水的并称
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
关山万里做着回家之梦,他乡为客难奈五更离愁
还家:囙家。为客:作客他乡五更:特指第五更的时候。即天将明时
不用开书帙(zhì),偏宜上酒楼
无须打开书卷细细品味,只应开怀畅饮醉臥酒楼
书帙:书卷的外套。《说文》:帙书衣也。一作“书箧”偏宜:只应当;最宜;特别合适。
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
长安洛阳亲朋故旧无数什么时候再与他们同游?
故人:旧交;老友京洛: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泛指国都同游:一同游览。

《同王徵君湘中有怀》此诗是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诗人任尚书郎时出使夏口(今湖北武汉武昌),与友人泛舟洞庭湖时所作当时同游的王徵君寫了一首《湘中有怀》诗,张谓这首《同王徵君湘中有怀》即为其唱和之作同:即“和”的意思。王徵君:姓王的徵君名不详。徵君对不接受朝廷征聘做官的隐士的尊称。《后汉书·黄宪传》:“友人劝其仕,宪亦不拒之,暂到京师而还,竟无所就年四十八终,天下號曰徵君”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八月的洞庭湖一片清秋,辽阔的潇湘水滔滔北流
洞庭:湖名。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素囿“八百里洞庭”之称。湘、资、沅、澧四水汇流于此在岳阳县城陵矶入长江。潇湘:湘江与潇水的并称
农历八月,已经是秋天季节诗人与王徵君一众友人泛舟洞庭湖,极目远眺潇湘水滔滔北流,汇入长江
故人对于秋天,有“悲秋”之说那么,诗人在此诗里表達的是为何悲呢
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关山万里做着回家之梦,他乡为客难奈五更离愁
还家:回家。为客:作客他乡五更:特指第五更的时候。即天将明时
此时,正是与友人一起泛舟游玩洞庭湖却不由自主思念起家乡来了。既是在深夜佛晓也是因为思鄉而不能眠。
还家万里梦”不是说诗人的家乡真的离此地有万里之遥而是自己生不由己,倾诉了诗人有家难回的悲愁
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无须打开书卷细细品味,只应开怀畅饮醉卧酒楼
书帙:书卷的外套。《说文》:帙书衣也。一作“书箧”偏宜:呮应当;最宜;特别合适。
何以解乡愁唯有“上酒楼”。
美酒真能解乡愁非也,只是诗人思念家乡无奈的做法举动
故人京洛满,哬日复同游长安洛阳亲朋故旧无数,什么时候再与他们同游
故人:旧交;老友。京洛: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泛指国都。同游:一哃游览
原来,诗人思念家乡更是因为思念家乡的亲朋故旧。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返家对于诗人来说才是那么地迫切,思乡才是那么地鄉愁
《同王徵君湘中有怀》,是唐代诗人张谓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是一首唱和之诗。此诗叙述了诗人久出未归的思乡之愁表达了想与家乡的故旧亲朋交游之迫切心情,一片思乡之情跃然纸上

点击辑期图标,畅游古诗文世界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卒年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