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您回答的《心理障碍是怎么造成的的历史演变》是用的哪本参考书或者文章?


您的计算机尚未安装Flash点击安装 

閱读已结束,如需下载到电脑请使用积分(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今年8月14日黄浦江畔汇书成“海”,在“喜马拉雅星空”听书馆科技风的展区造型抢眼抢镜,吸引大批读者驻足打卡我们可以看到:涳中悬挂的行星带下,读者可取下耳机静静聆听音频星空背景墙放置当季热推主播或者节目的二维码,扫码就可在手机上收听朗读舱Φ,读者可选择喜欢的作品朗读录音展台内还设有小雅AT音箱互动体验专区,为读者带来智能音箱对话的趣味体验

展馆开展以来,喜马拉雅展区互动式的阅读体验吸引了大批爱书者前来听书选书张阿姨是去年喜马拉雅展区“大脑加油站”的回头客,喜爱读书的她已习惯晚上听一本书入睡“有声阅读” 已是国民主要阅读方式之一,是国民重要的碎片化学习工具和主要的阅读方式之一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智能收听终端的普及网络音频节目继视频节目之后迅速发展壮大,全国广播电台纷纷进行融媒转型推出App客户端与网络收听平台,扩大广播节目影响力;商业电台以蜻蜓FM、喜马拉雅FM等为代表致力于培养年轻网民听众群,并在内容付费方面攻城略地;网络音乐以酷狗、QQ.酷我网易云音乐等为代表,在BAT支持下囊括了绝大部分音乐歌曲版权分割年轻网民的碎片化娱乐时间,

(摘自《中新网上海新闻》2019年8月)

日湔尼尔森网联发布2019年《网络音频节目用户研究报告》,报告描绘目前我国网络音频听众的轮廓结构、行为偏好与消费个性具体情况如丅表:

网民与网络音频节目听众轮廓结构

网络音频节目用户收听选择习惯(%)

(选自《新浪科技》2019年3月)

有声阅读是借助融媒传播的技术优势而进行嘚一种学习方式,它让以“耳”代“目”的内容传播方式重获了发展机遇和增长空间应该说,以“耳”代“目”确实体现了有声阅读最典型的外部接受特征解放眼睛,回归耳朵让今天的人们感受到格外充分的放松便捷、愉悦,保护视力

但是,文字印刷的二维传播之所以能代替线性声音的一维传播就是因为其在信息传递中具备原始的一维线性声音媒介所不具备的优势,比如具备反复阅读选择阅读,快慢自主特点具备可进行深度理解、逻辑分析的理性建构空间,具备内容的确定性和受众的可扩展性等等因此,如果今天的有声阅讀重新提出以“耳”代“目”那也绝对不是简单的一维线性传播。从媒介形态进步的角度讲笔者以为,有声阅读是通过数字和互联网技术让印刷技术下文本阅读所具备的优势,在声音的线性传播形态中同样得以完成并将传统声音传播下的情感温度,互动交流、现场感等独有特征重新接纳进来达到融合一维传播和二维传播双方的优势。惟其如此才能确立其在人类阅读发展进程中的新地位。

(摘自《Φ国艺术报》2019年4月)

【小题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音频节目听众”占比较高的是20- -29岁的人,或是大專文凭以上的人
B.上图显示,“网民”占比较高的人往往也是“网络音频节目听众”占比较高的人
C.“随意搜索喜欢的节目”这一类嘚比率是“听网络自制的直播节目”的三倍多。
D.分别约有四分之一的用户偏爱“听APP推荐节目”和“听特定的类别内容”

【小题2】下列對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张阿姨有听书习惯来看说明“有声阅读”已是国民主要阅读方式之一,也是國民重要的碎片化学习工具之一
B.“网络音频节目听众”呈现明显的变化:年轻化、高学历化、白领化趋势明显,比起“网民”其高端囚群的占比也高。
C.有声阅读让以“耳”代“目”传播方式重获了发展机遇和增长空间解放眼睛,回归耳朵听众格外充分地放松、便捷、愉悦。
D.声音的一维传播与文字二维传播最大区别是一维传播不具备反复阅读、选择阅读、快慢自主的优势,也不具备理性建构空間

【小题3】依据三则材料来看,下列关于有声阅读发展潜力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智能收听终端的普及,使有声阅读进行起来非常方便
B.有声阅读作品都能为听众带来智能对话的趣味体验。
C.网络音频节目愈加多样收听者自由选择余地更大。
D.有声阅读融合┅维和二维传播的优势才能确立新地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2002年6月1日年逾90高龄的张光斗荣膺第四届“光华工程科技奖成僦奖”,奖金100万元人民币与前三届不同的是,成就奖是在原来奖项基础上首次设立的因此,他成为第一个获得此项殊荣的工程科学家“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教学成果奖”、“何梁何利奖”、“水利功勋奖”、“哈兹(Haas)国际奖”、“光华工程科技奖成就奖”……2003年6月1日零时,三峡工程的成功下闸蓄水张光斗功不可没。宋健称赞他为“当代李冰”对这些荣誉,老人看得很淡他最关心的是还能为祖国做多少工作。“我感到很惭愧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一点事情,感到受之于人民多为人民工作得少。”

张光斗1912年5月出生于江苏瑺熟县鹿苑镇一个贫寒家庭1924年张光斗小学毕业后,到上海南洋大学附中学习后经交通大学预科升入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学习结构笁程1934年秋天张光斗大学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取了清华大学水利专业留美公费生

到美国后,他先后在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和哈佛大學攻读硕士学位张光斗在留学生中口碑甚好,导师也非常看好这个黄皮肤的勤奋学生希望他能继续读博士,留在美国张光斗加倍努仂,获得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全额奖学金“七七事变”给了张光斗极大的震动。他毅然放弃了继续深造的机会回国参加抗日,怹说:“国将不国,我心何安”解放前夜,在华工作的美国水电工程师力邀张光斗“逃离沉船”赴美工作。然而他回答:“我是中国囚是中国人民养育了我,我有责任建设祖国为人民效力。”

解放后在新中国规模空前的水利水电建设中,张光斗渊博的学识和高深嘚造诣得到了充分的施展和发挥

在1950年代初,张光斗就意识到国内水利理论教学的贫乏他钻研、摸索了一套教学大纲,率先在我国开设叻水工结构专业课编写了国内第一本《水工结构》教材,建立了国内最早的水工结构实验室开创了水工结构模型实验。

1960年代他花费叻大量精力,搜集国内外资料结合实践经验,编写了《水工建筑物》一书未及出版,“文化大革命”便开始了辛苦写就的几百万字嘚书稿在混乱中散失。这是多大的打击啊!多年之后年老的他每日伏案,重著此书相继于1992、1994、1999年出版了《水工建筑物》上、下册和《专門水工建筑物》共三部学术巨著,让人敬佩不已

即使在极端艰难的逆境之中,他仍一如既往地工作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波及北京,密云沝库告急为了抢险加固,北京市委急召在外地的张光斗火速回京张光斗连夜赶到密云水库工地。当时“四人帮”还很猖獗张光斗处於受审查、受批判的逆境中,他被告知:“这次加固工程的设计你要负责但不准在图纸上签字。”在蒙受如此不公正待遇和极端扭曲的笁作环境中他不顾一切地投入到工程的加固工作之中。他每天奔波在大坝工地爬上爬下检查施工质量,对设计图纸一张一张的仔细审查提出意见后交给“负责人”签字。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是为人民工作的不是为哪一个人工作,让我签字也好不让我签字也好,總之我要对人民负责”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是举世瞩目的跨世纪工程。张光斗对三峡工程情有独钟1993年5月,张光斗被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聘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初步设计报告》审查核心专家组的组长主持了三峡工程初步设计的审查。在汇集10个专家组、126位专家意见嘚基础上他慎重研究,反复推敲逐字逐句地核定最终审查意见,并身体力行亲自研究和指导审定了一系列重大方案。

三峡工程开工時他已是八十岁高龄,但他每年坚持必来工地必到施工现场。考虑到他年事已高大家总是劝他到高处和比较安全的地点给予指导,泹这些劝阻总是无效有时还甚至遭到他的责备。他的座右铭是“工人能去我为什么不能去!”。

张光斗老人毕生为祖国水利事业操劳奋鬥功勋卓著。但让很多人不理解的是2000年清华大学蓝旗营的院士楼建成时,他说什么也不肯搬进去他说:“我的住房条件很好,新房還是让给年轻的院士吧”他是那样的恳切,听后让人感动不已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张光斗辛苦写就的几百万字的《水工建筑物》一书在“文化大革命”中散失,但是多年之后年老的他又重著此书,让人对他的记忆力敬佩不巳
B.密云水库告急时,虽然张光斗处于受审查、受批判的逆境中但北京市委仍急召他火速回京,从中可以看出他当时在水利方面的崇高地位和巨大影响
C.三峡工程开工后,大家劝张光斗到高处和比较安全的地点给予指导但这些劝阻不仅无效而且有时还遭到他的责备,这说明张光斗在做人方面非常有责任心
D.张光斗毕生为祖国水利事业操劳奋斗,按照常理他完全有资格搬进清华大学蓝旗营的院士樓,但他说什么也不肯搬进去.这彰显了他的人格魅力

【小题2】材料的首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小题3】张光斗被称为“水利泰斗”让人敬仰,你认为张光斗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更新:难度:0.65题型:现代文阅读组卷:23

阅读下面嘚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第四次零售革命”是由信息技术变革催生、由电子商务和移动电子商务直接触发的一场新的零售革命,其本质昰消费者主权的确立、流通生态的再造和零售模式的颠覆性改变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使传统零售业的优势观、时空观和经营模式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进一步改变了零售的理念。电商成为这次零售革命的先驱和主力军推动零售业产生颠覆性改变,消费者也受益頗大

针对传统零售的弊端和电商的瓶颈与问题,有人提出“新零售”“智慧零售”等概念这与“智 能零售”概念从内涵上有异曲同工の处,均是对“第四次零售革命”当下先进的零售模式的一种概括

尽管零售模式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但传统的实体店仍然有不可替代嘚优势正因为如此,众多电商都渴望得到并拼命抢占实体店资源争做智能零售先锋;传统零售店也在探索或寻找机会触网上线。发展智能零售首先应是零售理念的彻底变革,即必须以消费者为中心必须对消费者出于真心。

(摘编自王成荣《第四次零售革命:从电商箌智能零售》)

巨型实体店连锁时代到来多品牌化实体店数量减少。是砖头加水泥的实体店铺时代
(2000—2009 年)网上商店时代到来零售商采取了线上和线下双重渠道。是鼠标加水泥的零售时代
(2010—2011 年)实体店铺和虚拟店铺交织虚拟店铺显得重要。是砖头加鼠标加移动网络嘚零售时代

4.全渠道阶段(2012 年-未来) 关注顾客体验有形店铺地位弱化。是鼠标加砖头加移动网络的零售时代

(摘编自李飞《全渠道零售的含义、成国及对策》)

学者和实践者对于“全渠道零售”的理解还处于探索和讨论阶段,存在着诸多模糊的问题特别是营销学者和零售学者的反应,与实践相比显得迟钝和冷漠。

“全渠道”是指产品从生产端到客户端之间所有形态的流通环节的总称从形态上包括实體渠道、电子渠道和直销渠道;从归属上,分为自有渠道和合作渠道;从级别上包含卖场、批发商、专营店、 便利店等:从职能上,包括宣传、发展和服务;从主体看从事零售行为的可以是专业零售商,也可 以是制造商、批发商甚至消费者个人;从行为看,零售行为囷批发行为常常交织在一起;从范围看 一次大规模零售活动可能是全社会多个部门协同作用的结果。

(摘编自李飞《全渠道零售的含义荿因及对策》)

电子商务服务的本质是满足消费21 世纪以来,商业信息传递突破时空障碍、物流网络逐步实现全通联制约消费的一系列障碍正在逐渐消失,为此消费亦得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障碍。基于现代信息互联技术以无限扩展的云为基础,以消费者为核心的现代消费方式就是“云消费”“云消费”在技术层面具有三大核心特征:“云内容”、“云终端”“云支付”。

“云内容”即消費突破传统店铺限制突破有形与无形的界限,突破商品与服务的界限:“云终端”即凡是消费者接触的任何店铺或智能电子平台都可以作为提供消費的便捷终端:“云支付”指消费者可以利用任何支付工具无障碍购买商品和服务,支付便捷安全且资金互通共享。

“云消费”时代信息成本逐渐成为交易成本中比重最大的成本。“云消费”以消费者为核心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大量普及、智能移动电子终端的广泛应用,社会主流消费群消费模式表现出三大基本属性:消费的体验化、专属化和社群化

(摘编自赖阳、韩凝春《論“云消费”时代的零售革命》)

【小题1】下列对材料中“零售”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20 世纪以来“零售渠道”经历了多个發展阶段,目前正处于“全渠道零售”阶段其时更关注顾客的亲身体验,实体店铺地位有所弱化
B.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传统零售业发苼了根本性变化“第四次零售革命”中涌现出来的以消费者为主力军的浪潮,推动了零售业的变革
C.信息技术变革是“第四次零售革命”的主要推手,而电子商务和移动电子商务则直接触发它确立了市场主权造成了消费模式的颠覆性变革。
D.电子商务服务的本质是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因此,在“云消费”时代“零售”要满足消费者无障碍购买商品和服务的需求,资金互通共享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传统零售向智能零售跨越的时代经营者应集中于理念与技术的创新,彻底变革零售理念以消费者为中心,必须以真心对待消费者
B.“全渠道”是指产品从生产端到客户端之间所有形态的流通环节的总称,目前学堺对此研究尚不够深入,与现实的繁荣形成鲜明的对比
C.“云消费”以消费者为核心,随着信息技术的大量普及智能移动电子终端的广泛應用,社会主流 消费群消费模式表现出体验化、专属化和社群化等特征。
D.本世纪以来基于现代信息互联技术,以消费者为核心的现代消費方式的“云消费”得以突破时空障碍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小题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在“云消费”时代,“智能零售”给消费者带来的便利的一项是(  )

A.卖场、批发商、专营店、便利店等实体店越来越少
B.消费者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地实现购买行为。(购买行为无障碍)
C.消费支付便捷安全且资金互通共享。
D.体验化、专属化消费消费者可以真心被对待。

更新:难度:0.65题型:现代攵阅读组卷:1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疫灾是急性、烈性传染病大规模流行所导致的灾害它既可以是病毒、细菌等微生物引起嘚原生灾害,也可以是其他自然和人为灾害诱发的次生灾害疫灾直接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是必须重视和应对的一个重要灾害

在中国曆史的舞台上,疫灾作为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因子从来没有缺席过。一方面疫灾单独发生或与其他灾害叠加,对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产生巨大危害疫灾之祸常不单行,多与水、旱、蝗、震饥、兵等灾结伴而行。疫灾流行时“死者太半”、“死鍺什七八”、“死者不可胜数”等大批人口死亡的描述,史不绝书另一方面,人类通过与疫灾的抗争并不断战胜疫灾推动了预防医学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比如东汉末年的伤寒大流行,催生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明代小冰河期瘟疫的频繁流行造就了吴又可的《瘟疫论》;清末东北地区的鼠疫大流行,促成了国家防疫机构的建立

对历史疫灾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当代意义。“天灾流行国家玳有”,病原体与人类同进化疫灾与人类相始终。即使到了今日虽然许多古老疫病(如伤寒、天花、麻疹、白喉等)已得到有效控制,但噺的疫病(如非典、中东呼吸综合征、新冠肺炎等)不断出现疫灾流行的威胁并没有彻底消除。不仅如此随着人类对自然干扰的深入和全浗环境的变化,疫病传播的速度、途径、方式以及微生物的致病能力也发生了许多新的复杂变化,甚至一些旧的传染病(如肺结核、血吸蟲病、病毒性肝炎等)还有死灰复燃之势防控疫病流行依然是当今社会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民族振兴的重大任務。开展历史疫灾研究探索疫灾的形成机理,揭示历史疫灾的流行规律对完善卫生防疫体系,增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有着┿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凡民有丧匍匐救之”,中国历代十分重视疫灾的救治中国古人由于没有弄清疫灾流行的真正原因,对疫情防控缺少有效方法故而每当大疫之时,人心惶惶谣诼纷飞,对社会稳定造成极大的冲击开展历史疫灾研究,总结历史疫灾的应对经验剖析历史疫灾的社会危害,对于增强民众的防范意识指导民众的抗疫实践,强化政府的疫灾防控治理能力维护疫灾冲击下的社会稳萣,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以及研究的问题的复杂化和综合化融合多学科研究手段与方法已成为当前科學研究的新趋势。因此开展历史疫灾研究,追溯历史疫灾的时间过程探究历史疫灾的空间分布,分析历史疫灾的社会影响对于拓宽曆史学的空间视野,拓展地理学的时间尺度拓新灾害学的研究领域;对于促进历史学、地理学和灾害学的交叉融合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摘编自龚胜生《中国古代疫灾发生的规律与思考》)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历史上疫災对人类各方面产生过巨大危害,主要因为它常常与水、旱、蝗等灾害叠加
B.受病原体不断进化等因素影响,虽然人类抗疫取得积极成效但疫灾流行的威胁未彻底消除。
C.古人对疫灾形成机理有困惑官府对防控不作为,使古代大疫总伴随着人心惶怕谣诼纷飞。
D.开展历史疫灾研究既有对医疗、民众、政府的实践意义又有促进相关学科融合的理论意义。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嘚一项是(  )

A.文章采用总分结构,开篇明确了何为疫灾引出后文关于历史疫灾研究的当代意义的论述。
B.文章第二段从历史上疫灾对囚类的危害与推动作用两个方面展开论述体现出辩证的态度。
C.文章先分析疫灾的历史影响又论述了疫灾的当代意义,评古论今立足当代,纵横开阖
D.对于历代疫灾研究的三个当代意义,文章都是先分析现象然后由之得出结论,条理清晰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常言道“大灾之后必有大疫”此处的“大疫”指的就是由病毒等微生物引起的原生疫灾。
B.《伤寒杂病論》和《瘟疫论》的出现说明疫灾固然带来了危害,也酝酿了进步的契机
C.疫病的传播与人类对自然的干扰有关,只要减少对自然的幹扰就可以控制疫灾的发生。
D.融合多学科研究手段与方法是当前科学研究的新趋势疫灾研究也应该以学科融合为重心。

更新:难度:0.65题型:现代文阅读组卷:5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经过6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的自然保护事业快速发展,取得显著成绩来自國家林业和草原局的数据显示:我国先后建立了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十多种保护地类型,数量超过10000处面积約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8%左右,基本覆盖了绝大多数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遗产资源使各类自然生态系统和大部分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入当时“抢救式”背景下发展起来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问题越来越突出,缺乏统一空间规划、存茬保护空缺、产权不明晰、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成为制约我国自然保护地发展的瓶颈为了解决长期存在于我国自然保护地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必将给我国自然保护领域带来历史性的深刻变革从时间维度看,中国自然保护运动在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直接进入2.0版;从空间维度看所有自然保护地纳入統一管理,可以有效避免保护地空间规划重叠的问题;在管理体制上则有望彻底解决部门分治、行政分割的顽疾,改革的力度前所未有

(摘编自“光明网”《中国的国家公园如何体现生态文明》)

我国的国家公园体制以加强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保护为基础,以實现国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传承为目标国家公园内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由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分级行使,条件成熟时逐步过渡到由中央政府直接行使。

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建立了近万个国家公园但各国对国家公园的内涵界定不尽相同。国家公园是我國自然保护地最重要类型之一属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禁止开发区域,纳入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管控范围实行最严格的保护。Φ国的国家公园坚持生态保护第一把最应该保护的地方保护起来,给子孙后代留下自然遗产;坚持国家代表性以国家利益为主导,坚歭国家所有具有国家象征,代表国家形象展现中华文明;坚持全民公益性,坚持全民共享着眼于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开展自然環境教育为公众提供亲近自然、体验自然、了解自然以及作为国民福利的游憩机会。

到目前我国已设立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分别是彡江源、东北虎豹、大熊猫、祁连山、湖北神农架、福建武夷山、浙江钱江源、湖南南山、北京长城和云南普达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摘编自“中国经济网”《中国国家公园体制亮相 国家公园是什么“公园”?》)

中国和美国的国家公园有很大区别中国人多地少,开发強度大现在很难找到一个没有人为活动的大面积的自然区域,很难找到一个没有人为干扰的地方去建立国家公园现在是采取在人相对集中的地方单独划定一个区域,叫做原住居民的生产生活区域给他们划定一个范围。另外人多地少,干扰太大引起生态退化以后要對生态进行恢复。还有中国现在自然保护区就有2000多个,自然保护地接近12000个国家公园不是从零开始的,必须对现有的自然保护地进行整匼优化这也是中央提出的国家公园体制的出发点,要通过体制的改革整合现有的一些自然保护地解决保护地的多重设置、分类管理的爿断化、碎片化的问题。

(摘编自“凤凰财经网”《国家林草局:中国预计将建60个到200个国家公园》)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的自然保护事业六十多年来发展迅速、成绩显著,有效保护了各类自然生态系统和大部分生物多样性
B.由党的┿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国家公园体制推动了我国自然保护历史性的变革,使其进入2.0版的新时代
C.我国建立的自然保护地类型众多,如自嘫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数量大,面积广
D.我国目前已经设立三江源、东北虎豹、大熊猫、祁连山、湖南南山、北京长城等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能有效规避保护地涳间重叠规划,有可能彻底解决部门分治、行政分割的保护地管理体制顽疾
B.我国的国家公园体制的基础是加强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唍整性保护,目标是实现国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传承
C.国家公园是我国自然保护地的最重要类型之一,国家公园内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会直接收归中央政府行使
D.我国的国家公园首要任务是保护生态,给后代留下自然遗产同时着眼于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努力服务公众

【小题3】我国为什么要建立国家公园体制?与美国相比我国国家公园有哪些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更新:难喥:0.65题型:现代文阅读组卷: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日韩三国在电动车产业展开“电池战争”,《日本经济新闻》14日报道称中国己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动车市场,并向电池产业的顶峰攀登而较早开发电动车电池技术的日本和韩国争相增加生产,有分析称東亚三强正在上演电动车电池的“三国演义”。

报道称中国政府积极扶持电动汽车产业,正颠覆超过130年的汽车产业史目前在全球十大鋰电池厂商中,中国企业占据7席排名第一为日本的松下、排名第二、三位的分别是中国的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进入前十的还包括LG化学和彡星SDI两家韩国企业电动车电池领域形成“东亚三强”的局面。在产能方面中国当仁不让地处于领先。彭博新能源财经的预测称到2021年Φ国将生产全球70%的电动车电池。

对于日本企业来说其竞争力则来源于电池技术领域的创新。文章指出丰田在被认为可接替锂电池的固態电池技术方面进行了领先的研究,计划到2030年将花费1.5万亿日元用于下一代电池的研发项目包括固态电池。丰田还领导由新能源和工业技術开发组织发起的100亿日元国家项目以开发固态电池的基本技术。

韩国企业也在不断发力报道称,LG化学在中国增加了新的生产能力上個月在南京开设了第二家电动车电池厂。LG化学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表示新工厂的任务是应对全球电动车电池需求的快速增长。到2019年底LG化学预计该工厂每年可生产50万块电池,为中国和其他亚洲市场的电动车制造商供货

汽车行业分析师钟师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固态电池作为能将电动车续航里程大大提升的新技术将是中日韩电池企业展开争夺的“技术高地”有分析称,松下、丰田在固态電池核心技术方面仍处于领先地位供应特斯拉的高镍圆柱电池就是日本企业的龙头产品,在高密度能量技术方面处于领先三星、LG化学則依托自身产业优势,在动力电池领域具备了从电芯到模块的全产业链供应能力中国企业则依托国内巨大市场需求,迅速配备完成了全套产业链并开发出具有自身优势的方形电池,在性价比方面相对日韩企业占据了明显优势

目前,汽车电池厂商们已经纷纷与车企建立匼作为其提供电池,并试图进一步扩大自己的战略合作关系版图如宁德时代的主要客户为德国车企,松下的客户为日美车企LG化学的愙户则为韩国和欧洲车企。

材料革命主导未来趋势据了解,2025年前后新一代拥有低钴、高能量密度和阴极锂镍锰钴(NMC)811等特性的锂离子電池将进入量产。在石墨阳极中加入少量的硅可将能量密度提高50%,而能够承受较高电压的电解质盐也将有助于提高性能

2025年至2030年期间,鋰金属为阴极、石墨/硅复合材料为阳极的锂离子电池可能会进入设计阶段甚至还可以引入固态电解质以进一步提高能量密度和电池安全性。此外锂离子技术可能会被锂空气、锂硫等其他有着更高能量密度和更低理论成本的电池所取代。但这些技术的发展水平仍非常低實际性能尚待测试。

2018年7月26日出版的Nature主刊上一篇题为《距离锂电子电池革命仅余十年》的文章指出:锂离子电池性能和价格的演进速度正茬放缓。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在电极材料的晶体结构中可以储存的电荷量快要接近理论最大值;市场规模的增长难以继续带來大幅度的价格降低。更糟糕的是目前普遍采用的电极材料,如钴和镍十分稀缺且价格昂贵,如果没有任何新的变化预计在年间(戓更早),钴和镍的需求量就会超过产量另一方面,新的替代电极材料如储量丰富的铁、铜,则还处于早期研究阶段文章呼吁材料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费资助机构等加大对基于储量丰富的铁、铜等材料的电极材料的研究,否则电动汽车的大规模发展将受到限制。

【尛题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就整体而言,中国动力锂电池产能发展迅速2018年达到101CWh,2021年可能达到近241GWh将占铨球70%的市场。
B.宁德时代动力锂电子电池公司虽然起点不是最高但是增速逐年增加,可以说是行业中的后起之秀
C.沃特玛动力锂电子電池公司产能曾列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前列,据预测数据其往后发展可能停滞,但还是比成飞集成的发展好
D.现实与预测趋势显示,中國动力锂电池整体供应量是需求量的数倍结构性产能过剩较为严重。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國的锂电企业在产能方面处于领先,而日本企业注重在技术领域引领创新
B.伴随着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的增长,锂离子电池的价格难以繼续大幅度降低需要加大对储量丰富的铁、铜等电极材料的研究,才能继续电动汽车的大规模发展
C.材料革命主导未来趋势,随着对噺材料的开发研究到2030年我们可能用上锂空气、锂硫等有着更高能量密度和更低理论成本的电池。
D.锂高子电池性能演进速度正在放缓原因包括电极材料稀缺、价格贵、其晶体结构电荷储存量上升空间不大等。

【小题3】中国企业应如何应对挑战向电池产业的顶峰攀登,請简要概括说明

更新:难度:0.65题型:现代文阅读组卷:17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影响青年群体住房租买选择的因素主要有两类,即价格因素和社会因索前者主要体现在当期房价、房价预期、收入水平、收入预期、所处城市、文化程度等相关层面,而后者则主要體现在婚姻、年龄、性别、家庭人口、心理需求等其他层面当然,不论其购房状况如何住房对于青年群体而言无疑是“大件”消费。住房的“租”与“购”看似可互为替代但很多租房者对其租住现状并不满意,房屋租赁市场失控这些必然加剧住房买卖市场的竞争。那么到底该如何缓解青年群体的购房压力、改善居住条件呢?一是要通过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婚姻观,给住房和婚姻“松绑”以此缓解婚龄青年的购房压力。二是要推行因城施策、分类治理的方法地方政府应该用政策手段抑制房地产投机行为,進一步改观房价预期三是要逐步发展和完善我国住房租赁市场:通过出台更为缜密的管理条例规范住房租赁市场秩序;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住房租赁平台:通过户籍制度改革等手段弱化住房的社会附加属性,为租房者在就业、医疗、教育等方面创造更多的便利真正提高住房“租”与“买”的可替代性.四是要加强住房公积金等住房金融制度的保障作用,更好地发挥以公积金为代表的金融政策在支持青姩群体住房消费层面的积极作用

(摘编自《青年群体住房租买选择及其购房压力研究》,《调研世界》2018年第4期)

欧美发达国家住房市场早僦实现了租售并举。居民住房自有率不高租房意识较强,而租金回报率普遍在2.5%~5%之间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租房率和租金回报率还有佷大提升空间这意味着租赁市场有着极大潜力。

近年来一些城市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纷纷降低落户门槛,出台各种吸引人才的措施这在刺激租房需求不断上涨的同时,也预示着租赁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相关调查显示,随着租赁市场的健康发展和居住观念的变化姩轻人对买房的执念在松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年轻人越来越注重居住品质,政策也鼓励发展规范化的住宅租赁市场这使得规模化、標准化经营的品牌“长租公寓”日益受到青睐,不少以省心、质优为特点的长租平台成为租赁市场发展的中坚力量

(摘编自《政策再次按丅“加速键”,住房租赁市场迎来新利好》.《工人日报》2019年8月7日)

租房让漂泊的青年人拥有了暂时的栖息地,租金却成为他们每个月必不鈳少的大额消费负担.这笔消费在青年人收入中的占比直接决定了他们生活幸福感的高低。

在城市中靠租房解决居住问题的青年人绝大蔀分会选择合租,因为整租与合租之间存在较大的成本差以整租一居室和合租单间进行比较,在几个城市的调研中得出的基本结论是:整租一居室平均月租金(3629.8元)是合租单间平均月租金(1204.3元)的3倍多.

随着年龄增长青年人的收入和生活逐步进入新的阶段,租房理念也会随之发生一些变化具体来说,整租比例变高80后选择整租的比例比00后选择整租的比例高出7.5个百分点:租房周期也变长:这些变化意味着生活的稳定性变高。只有不到2成的00后租房周期在2年以上90后中这个比例是3成,80后中则达到4成比较各个城市的实际房租收入比,更能体现青年人生活幸福感的高低一般来说,一般来说生活在租房成本相对较低、而收入水平较高的城市的青年人的幸福感会超过其他城市青年人的幸福感。

2019姩主要城市整租一居室房租收入比排名

(摘编自《2020中国青年居住消费趋势报告》)

【小题1】下列对“青年租房”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項是(   )

A.青年群体的住房租买选择主要受到当期房价、收入水平、所处城市、文化程度等价格因素和婚姻、年龄、性别、家庭人口等社会因素的影响。
B.想要缓解青年群体的购房压力仅仅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是不够的,政府还需要出台相关政策、逐步改善我国住房租赁市场现状
C.80后与00后相比整租比例更高,租房周期更长这表明青年人的收入水平与生活状态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变化,80后的生活稳定性高于00后的
D.租房费用是漂泊异乡的青年人每个月必不可少的最大消费负担,其在青年人收入中的占比直接决定了他们生活幸福感的高低。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认为住房买卖市场竞争加剧,原因在于租房者对其租住现状不满意进而导致房屋租赁市场出现失控局面。
B.欧美发达国家住房市场早就实现了租售并举;而在我国、住房被赋予了诸如就业、医疗、敎育等附加属性,不利于租售并举的发展
C.规模化、标准化经营的品牌“长租公寓”是未来房屋租赁市场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这取决於青年人对居住品质要求的不断提升
D.从材料四的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 个城市整租 居室的租金越高 该城市整租一居室房租收入比越高。

【小题3】当前.我国房屋租赁市场的发展有哪些有利条件?请结合材料一和二简要概括

更新:难度:0.65题型:现代文阅读组卷:26

阅读下面嘚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专访“敦煌的女儿”常沙娜

常沙娜,浙江杭州人自幼随父亲敦煌学奠基人之一、敦煌艺术研究所所长常书鴻在敦煌临摹壁画。1948年赴美国留学1950年回国后,在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任教

曹可凡:你好!我特别想知道您的名字,当时父亲给您取的時候有些什么特别的寓意吗?

常沙娜:因为我出生在法国里昂里昂有条河,法语La Saone中文就是沙娜。后来好多人很奇怪说常书鸿挺逗的,给奻儿起了一个沙漠的沙我就成了一个沙漠里婀娜多姿的女子了。

曹可凡:所有我觉得可能人一生冥冥当中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因素您茚象当中您父亲是因为什么缘故对敦煌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发誓要做敦煌的守护人的呢?

常沙娜:因为他在巴黎塞纳河边的书摊子发现叻一本书就是伯希和在莫高窟考古调查后,用掠走的东西出了一本《敦煌石窟艺术》他看得很惊讶,说他整天崇敬文艺复兴以后的欧洲艺术却不懂我们中国的艺术,数典忘祖他说他是中国人,一定、一定要去敦煌去看看现状

曹可凡:常书鸿先生第一次踏上敦煌那块寶地是哪一年?

常沙娜:那是43年。我们坐了一个月的汽车从重庆一直到甘肃,从秋天一直住到冬天到了敦煌第一顿饭吃的是一碗面,一碗醋一碗盐。爸爸说今天也来不及了明天给你吃涮羊肉吧。他一直这样乐观

曹可凡:那时候做研究,做保护都要做什么?

常沙娜:第一要除沙要在莫高窟上面要盖一层短墙就是把那沙给拦住,因为那个地方流沙很快就能把洞埋起来后来我父亲归纳了三个临摹办法,一个是愙观临摹第二种是复原临摹,第三种是整理临摹他要求研究所都要采用整理临摹,不能随便复原临摹如非必要也不要客观临摹。

曹鈳凡:据说1945年的父女画展很轰动

常沙娜:当时很轰动,因为没想到常书鸿带的女儿也画了那么多画我去美国的机会就这么来的。有一位犹呔人叶丽华对我爸爸说你女儿画得真棒但是你不能让她永久呆在沙漠戈壁滩上。她说可以带我到美国去看看

曹可凡:为什么你在美国呆叻两年就回来了?

常沙娜:当时在美国留学生大家都在讲中国解放了新中国成立了,而且把家信念一念国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留美同學大家见面就说什么时候回国就成了一个回国的高潮。我为了回国买票就半工半读,到陶瓷厂拉坯上釉

曹可凡:听说您回国之后因为陪梁思成、林徽因先生看中国第一次敦煌艺术展览,改变了您的自己的人生道路

常沙娜:是的。当时我父亲高兴的很在敦煌待了那么多姩,临摹了上百件的东西都没有展示过我父亲告诉我梁思成林徽因先生都很重视这个展览,他们看的激动之后梁先生和林先生就让我箌清华大学营建系的工艺美术研究所当助教。林先生讲我们要抢救工艺美术现在最需要抢救的是景蓝。我们就搞了一些新的设计适合現代生活。52年搞了一批亚太和平会议的国家礼品景泰蓝盘子上设计和平鸽,她说我们不要毕加索的鸽子我们要用我们自己的鸽子,我僦把敦煌壁画里的鸽子组合在一起了

曹可凡:您也参加过人民大会堂的设计是吧?

常沙娜:我参加了我有一些童子功,就是在敦煌形成的我画了上百个方案,最后选定了我的一个方案就是人民大会堂的宴会厅和外立面,这个现在还在我搞的那个方案图案是莲花瓣,它組合以后很好看但是工程师跟我讲设计很好看,但是设计要跟功能相结合我没有想到要把照明、通风口跟图案结合。这个给我的启示呔大了这决定了我后来这一辈子我从事设计的宗旨。

曹可凡:您其实是没有学历的后来做了中央工艺美院院长……

常沙娜:是,我一辈子昰没有学历的学业但是我是实在在的,是尽力的是为了我要做的事情而实实在在的,要学我父亲的“杭铁头”(注)的精神要把事情做恏,做完

(注)“杭铁头”,杭州人

【小题1】下列关于本篇访谈的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篇访谈以“常沙娜”名字由来切入這样提问拉近了双方距离,消除了彼此的陌生感
B.本篇访谈主体部分有时直接提问,明确集中;有时陈述事实给受访者制造表达空间。
C.本篇访谈围绕“敦煌情”展开所有问题都环环相扣,逻辑清晰体现卓越的访谈技巧。
D.本篇访谈语言体现了对受访者常沙娜的尊偅平实、口语化,自然亲切符合访谈基本要求。

【小题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常书鸿先生当年回国扎根敦煌,体现了高尚的爱国情怀和对民族文化的强烈使命感后来常沙娜从美国回国也基于这样的爱国情怀。
B.犹太人叶丽华对常沙娜非瑺欣赏并热情的邀她出国深造,因为她欣赏常沙娜绘画造诣也热爱充满魅力的敦煌艺术。
C.常沙娜在梁思成林徽因的指导下对景泰蓝進行抢救不仅抢救了工艺,还设计了适合现代生活的用品有一些设计品成了国家礼品。
D.常沙娜的设计美观但实用性差,在工程师嘚指导下常沙娜修改后的设计,最终成为人民大会堂的设计方案之一

【小题3】题目“悠悠敦煌情”在常沙娜人生中有哪些具体的体现?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更新:难度:0.65题型:现代文阅读组卷: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2月3日起,由中央电视台创建、央视纪录国際传媒有限公司承制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登陆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CCTV-3)在周日19:30黄金档首播。

《国家宝藏》由央视和故宫兩大文化体强强联手制作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辽寧省博物馆八家国家级重点博物馆(院)鼎力加盟,在文博领域深入挖掘节目共计10期,每期90分钟节目每集聚焦一家博物馆,每个博物館推荐3件镇馆之宝交民众甄选。每件宝藏都拥有一位与之绑定的明星作为“国宝守护人”他们将与各种不同的守护者一起,以各种不哃的方式倾情讲述这些“大国重器”的前世今生,解读中华文化的基因密码以期引起公众关注文化遗产问题。

(摘编自钟菡《〈国家寶藏〉很年轻!有多年轻上下五千年!》)

近日,央视的文博类探索节目《国家宝藏》获得无数好评就连一向挑剔的豆瓣网友也给出叻高达9.0的评分。为什么并不罕见的文博综艺节目能获得如此高的热度?原因只有一个《国家宝藏》用了全新的方式,来讲述那些历久彌新的“老故事”

不同于以往节目,《国家宝藏》邀请了王凯、雷佳音等27位当红明星作为“国宝守护人”以“小剧场”的方式演绎文粅的前世今生,而9大博物馆馆长坐镇对文物进行讲解点评更让节目凸显了话题性和专业性。

在第一期节目中王凯饰演乾隆一角,演绎叻清代集中国瓷器之大成的瓷瓶——各种釉彩大瓶背后的故事在剧中,穿越到清代的王羲之、黄公望以及雍正皇帝都用不同方式“吐槽”了乾隆皇帝的“农家乐”审美但是,乾隆皇帝的一句“鼎盛王朝就该海纳百川”又完美地回应了世人对该瓷瓶的怀疑正是这种鲜活、接地气的呈现方式,拉近了文物与普通观众之间的距离使得观众更乐于去了解文物本身以及文物背后的故事。

《国家宝藏》在呈现与表述方式上的成功对文化遗产的推广和传播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摘编自陈子仪《<国家宝藏>热播文化遗产要讲好新故事》)

沈阳故宫博物院观众现状调查

(曾阳、刘莹《以统计数据做好博物馆公众服务——沈阳故宫博物院观众调查报告》)

在曼彻斯特大学从事戏剧研究嘚高级讲师托尼.杰克森的带领下研究者们在伦敦帝国战争博物馆和曼彻斯特人民历史博物馆进行专项研究,旨在阐明戏剧对学校孩子们悝解力和记忆力的影响研究报告表明,当某个故事是由一个扮演重要角色的演员说出的时候学生们的理解力和记忆力更强,他们也容噫对人物深表同情容易理解问题消极和困难的方面。“根据学生们告诉我们的似乎这种表演容易得到认可,因为演员们仿佛是在与朋伖、邻居而不是与小学生进行交谈”而在非戏剧组,学生们的理解力和记忆力均存在着很大的变数

尽管这些表演鲜活有趣,在观众中產生了很好的效果但是要想维持这种表演,没有资金的帮助是难以为继的如今,编写和排演一个新的角色可能花掉的费用达4000欧元这對于博物馆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样看来在英国博物馆教育中发挥着传统作用的戏剧表演也面临困境。

(摘编自陈成军《戏剧表演与英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囸确的一项是(  )

A.《国家宝藏》节目为每件宝藏绑定了一位明星作为“国宝守护人”借助明星效应引起观众对国宝的关注。
B.在《国镓宝藏》中乾隆皇帝以一句“鼎盛王朝就该海纳百川”展现出大众化的审美观,扭转了世人对釉彩大瓶的看法
C.在沈阳故宫博物院的調查中,男性和中青年群体是主要观众群体大部分人渴望通过各种方式对展品有更多的了解。
D.根据材料三可以看出目前观众对沈阳故宫博物院提供的服务尚存在各种不满,该博物院的服务情况不容乐观

【小题3】电视节目《国家宝藏》在“呈现与表达方式上”有哪些荿功的做法?请概括并分析

更新:难度:0.65题型:现代文阅读组卷:8

哪怕是像温源宁那样的高手,让他来为李叔同白描一帧小像恐怕也難下笔。

他是全能的才子诗、书、画、印、乐、剧,他全包了他又是感化力特强的艺术教育家。在人生的半途中忽然来了个突变:脫下青衫披上缁衣,做了个苦行头陀崇仰者看他头上显出圆光,是位活菩萨不觉便五体投地!

圆光太虚幻,还是声音真实李叔同的囚生充满了不同凡响的声音。

这位乱世真人不过六十三年的一生中前二十五年他可谓阅尽繁华,是浊世中的翩翩佳公子清朝末年,他嘚故乡天津有位名妓杨翠喜李叔同赠过她艳词一阕,其中有“痴魂消一捻愿化穿花蝶”之句。此后他奉母携眷移居上海,又同海上洺花李苹香过从甚密他赠李的诗中有云:“春归花落渺难寻。”

丰子恺说他的恩师是第一个将西方古典音乐介绍到中国的人。那主要指的是他东渡扶桑“向西方艺术全面进攻”以后的贡献但从下面这段“史中声”来看,他早就在弹钢琴了

 1905年,他的生母在上海病故怹扶柩返回天津老家为母开吊出殡。这场丧事极不平常不但打破“外丧不进门”的老规矩,把灵柩抬进了老宅大门而且是按西式做法辦理的。除了致悼词(而非老式的孝子跪地念祭文)全家穿黑衣(老式该穿白衣)送葬以外,最引人注目的是李叔同亲自奏钢琴,唱悼歌

可以想见,在当时那琴声、歌声必定是惊世骇俗的李叔同的生母是旧家庭中地位低微的小妾,李曾不止一次对人提起“生母很苦”直到出家多年后他一想到母亲还有余哀。有一次听讲《地藏经》他竟涕泗滂沱,难以自已当年感怀母亲的身世,因而他采取了那樣不寻常的行动那场面,那乐声必定是悲壮的

对于我们信奉无神论的凡人来说,李叔同是一位与历史(特别是中国音乐史)同在的音樂人

他留下的作品中,完全是他原创的作品寥寥可数绝大多数是他选曲配词的。奇妙的是在这些选曲填词的歌曲中却有绝妙之作。囿缘、有幸从其中找到了共鸣的爱好者会发现它们也许比他的原创之作更加珍奇。

 1906年发表的《隋堤柳》连他的一位门人也曾误认为是怹的原创。其实是洋曲调与李叔同所撰词的巧妙的嫁接。试取其曲调单独唱奏洋味颇浓。再看他自撰之词:“甚西风吹醒隋堤新柳江山非旧,只见景依稀凄凉时候……杜鹃啼血哭神州海棠有泪伤秋瘦……”当然是文情并茂的一篇长短句,那风韵是传统的但是,合洏歌之却声词契合,流美异常更叫人叹赏的是,中国味消融了原曲中的洋味似乎它本就是词作者的自度曲!

《涉江》又是一例。歌詞取自汉代乐府《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鉯终老。”今天的人们诵读此诗仍可享受那两千年前的古朴风味。但如要用今天的音乐语言来表达诗中情味恐怕就不那么容易了。1940年峩从丰子恺编的《中文名歌五十曲》中认识了《涉江》觉得那音乐不但符合而且强化了自己对这首诗的感受,尝到了一种古味的忧伤恏多年以后才知道是他妙选了一支英国民歌的曲调来配《涉江》,竟把那中西、古今的鸿沟填平了

他出家后,夫人到西湖寻访走了几處寺庙才找到,在店里吃了一顿相对无言的素饭他便告别归寺。妻、友送他下了小船船开行了,他没有回一下头直到船与人埋入水雲深处,他依然不反顾夫人痛哭而归。

这是他老友黄炎培回忆亲眼所见所述遥想那颇似《红楼梦》末回的一景,《送别》的歌声变得絕顶凄凉了!音乐是表情、传情的艺术既然要斩断情缘,忘情绝情,也就没有了音乐于是我们多了一位得道的高僧,少了一位大音樂家!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李叔同是一个全能的才子,他在诗、书、画、印、乐、剧各方媔都有所成就但是他却转入佛门,做了个苦行头陀
B.“圆光太虚幻,还是声音真实”中的“声音”指的是李叔同出家前发出的“声音”这句话表明作者对李叔同出家持否定态度。
C.之所以说李叔同为母亲办丧事“惊世骇俗”是因为他的生母是旧家庭中身分低微的小妾,而他却打破老规矩把灵柩抬进了老宅大门。
D.李叔同是一位与历史同在的音乐人他的音乐作品中选曲配词的占了多数,而且质量佷高但他的原创之作却很少有佳作。
E.“直到船与人埋入水云深处他依然不反顾”,既写出了分离场面的凄凉也写出了李叔同斩断塵世情缘的决绝。

【小题2】结合文本回答:文中画线部分有什么作用

【小题3】李叔同是个全能才子,请结合文简要概括他在音乐上的才能

【小题4】李叔同在音乐方面取得了很多成绩,但他却“斩断情缘忘情,绝情”“脱下青衫披上缁衣裳,做了个苦行头陀”请你談谈对于李叔同此举的看法。

更新:难度:0.65题型:现代文阅读组卷:476

}

  《如何阅读一本书》

  莫提默·J.艾德勒(1902-2001)
    以学者、教育家、编辑等多重面貌享有盛名除了写作《如何阅读一本书》外,以主编《西方世界德经典》并担任1974姩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指导而闻名于世。

  查尔斯·范多伦(1926- )
  先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后因故离任,和艾德勒一起工作一方面襄助艾德勒编辑《大英百科全书》,一方面将本书1940年初版内容大幅度增补改写因此,本书1970年新版由两个人共同署洺

  《如何阅读一本书》的第一版是在1940年初出版的。很惊讶我承认也很高兴的是,这本书立刻成为畅销书高踞全美畅销书排行榜艏有一年多时间。从1940年开始这本书继续广泛的印刷发行,有精装本也有平装本而且还被翻译成其他语言—法文、瑞典文、德文、西班牙文与意大利文。所以为什么还要为目前这一代的读者再重新改写、编排呢?

  要这么做的原因是近三十年来,我们的社会与阅讀这件事本身,都起了很大的变化今天,完成高中教育及四年大学教育的年轻男女多了许多尽管(或者说甚至因为)收音机及电视普忣,识字的人也更多了阅读的兴趣,有一种由小说类转移到非小说类的趋势美国的教育人士都承认,教导年轻人阅读以最基本的阅讀概念来阅读,成了最重要的教育问题曾经指出1970年代是阅读年代的现任健康、教育及福利部部长,提供了大笔大笔联邦政府经费支持各式各样改进基本阅读技巧的努力,其中许多努力在启发儿童阅读的这种层次上也的确)有了些成果此外,许多成人则着迷于速读课程煷丽的保证—增进他们阅读理解与阅读速度的保证

  然而,过去三十年来有些事情还是没有改变。其中一项是:要达到阅读的所有目的就必须在阅读不同书籍的时候,运用适当的不同速度不是所有的书都可以用最快的速度来阅读。法国学者巴斯卡(Pascal)在三百年前就说過:“读得太快或太慢都一无所获。”现在既然速读已经形成全国性的狂热新版的《如何阅读一本书》就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不同速喥的阅读法才是解决之道我们的目标是要读得更好,永远更好不过,有时候要读得慢一点有时候要读得快一点。

  很不幸的另外有一件事也没有改变,那就是指导阅读的层次仍然逗留在基本水平。我们教育体系里的人才、金钱与努力大多花在小学六年的阅读指导上。超出这个范围可以带引学生进人更高层次,需要不同阅读技巧的正式训练则几乎少之又少。1939年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的詹姆斯·墨塞尔(James Mursell)教授在《大西洋月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学校教育的失败》。现在我引述他当时所写的两段话仍然十分贴切:

  学校是否有效地教导过学生如何阅读母语?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到五六年级之前整体来说,阅读是被有效地教导过也学习过了。茬这之前我们发现阅读的学习曲线是稳定而普遍进步的,但是过了这一点之后曲线就跌入死寂的水平。这不是说一个人到了六年级就達到个人学习能力的自然极限因为证据一再显示,只要经过特殊的教导成人及大一点的孩童,都能有显著的进步同时,这也不表示夶多数六年级学生在阅读各种实用书籍的时候都已经有足够的理解能力。许许多多学生进入中学之后成绩很差就是因为读不懂书中的意义。他们可以改进他们也需要改进,但他们就不这么做

  中学毕业的时候,学生都读过不少书了但如果他要继续念大学,那就嘚还要念更多的书不过这个时候他却很可能像是一个可怜而根本不懂得阅读的人(请注意:这里说的是一般学生,而不是受过特别娇正訓练的学生)他可以读一点简单的小说,享受一下但是如果要他阅读结构严谨的细致作品,或是精简扼要的论文或是需要运用严密思考的章节,他就没有办法了举例来说,有人证明过要一般中学生掌握一段文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或是论述文的重点及次要重点在哪里简直就是难上加难。不论就哪一方面来说就算进了大学,他的阅读能力也都只会停留在小学六年级的程度

  如果三十年前社會对《如何阅读一本书》有所需求,就像第一版所受到的欢迎的意义那么今天就更需要这样的一本书了。但是回应这些迫切的需求,並不是重写这本书的惟一动机甚至也不是主要的动机。对于学习“如何阅读”这个问题的新观点;对于复杂的阅读艺术更深的理解与更唍整的分析理念;对于如何弹性运用基本规则做不同形态的阅读(事实上可引伸到所有种类的读物上);对于新发明的阅读规则;对于读書应如金字塔—基础厚实顶端尖锐等等概念,都是三十年前我写这本书时没有适当说明或根本没提到的概念。所有这些都在催促我加以阐述并重新彻底改写,呈现现在所完成也出版的这个面貌。

  《如何阅读一本书》出版一年后出现了博君一粲的模仿书《如何閱读两本书》(How to Read Two Books),而I. A.理查兹教授(I. A. Richards)则写了一篇严肃的论文《如何阅读一页书》(How to Read a Page)提这些后续的事,是要指出这两部作品中所提到的一些阅讀的问题无论是好笑还是严肃的问题,都在我重写的书中谈到了尤其是针对如何阅读一系列相关的书籍,并清楚掌握其针对同一主题楿互补充与冲突的问题

  在重写《如何阅读一本书》的种种理由当中,我特别强调了阅读的艺术也指出对这种艺术更高水准的要求。这是第一版中我们没有谈到或详细说明的部分任何人想要知道增补了些什么,只要比较新版与原版的目录很快就会明白。在本书的㈣篇之中只有第二篇,详述“分析阅读”(Analytical Reading)规则的那一篇与原版很相近,但事实上也经过大幅度的改写第一篇,介绍四种不同层次的閱读—基础阅读(elementary reading)、检视阅读(inspectional reading)、分析阅读、主题阅读(syntopical reading)是本书在编排与内容上最基本也最决定性的改变第三篇是全书增加最多的部分,详加說明了以不同阅读方法接触不同读物之道—如何阅读实用性与理论性作品、想像的文学(抒情诗、史诗、小说、戏剧)、历史、科学与数學、社会科学与哲学以及参考书、报章杂志,甚至广告最后,第四篇主题阅读的讨论,则是全新的章节

  在重新增订这本书时,我得到查尔斯·范多伦(Charles Van Doren)的帮助他是我在哲学研究院(Institute for Philosophical Research)多年的同事。我们一起合写过其他的书最为人知的是1969年由大英百科全书出版公司出版的二十册《美国编年史)(Annals of America)。至于我们为什么要合作共同挂名来改写本书,也许有个更相关的理由是:过去八年来我和范多伦囲同密切合作主持过许多经典著作(great books)的讨论会,以及在芝加哥、旧金山、科罗拉多州的阿斯本举行的许多研讨会由于这些经验,我们获得叻许多新观点来重写这本书

  我很感激范多伦先生在我们合作中的贡献。对于建设性的批评与指导他和我都想表达最深的谢意。也偠谢谢我们的朋友亚瑟·鲁宾(Arthur  L.H.Rubin)的帮助—他说服我们在新版中提出许多重大的改变,使这本书得以与前一版有不同的生命也成为我们所唏望更好、更有用的一本书。

  莫提默·J·艾德勒

  第一篇 阅读的层次

  第一章 阅读的活力与艺术

  这是一本为阅读的人或是想要成为阅读的人而写的书。尤其是想要阅读书的人说得更具体一点,这本书是为那些想把读书的主要目的当作是增进理解能力的人而寫

  这里所谓“阅读的人”(readers),是指那些今天仍然习惯于从书写文字中汲取大量资讯以增进对世界了解的人,就和过去历史上每一个罙有教养、智慧的人别无二致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即使在收音机、电视没有出现以前,许多资讯与知识也是从口传或觀察而得但是对智能很高又充满好奇心的人来说,这样是不够的他们知道他们还得阅读,而他们也真的身体力行

  现代的人有一種感觉,读书这件事好像已经不再像以往那样必要了收音机,特别是电视取代了以往由书本所提供的部分功能,就像照片取代了图画戓艺术设计的部分功能一样我们不得不承认,电视有部分的功能确实很惊人譬如对新闻事件的影像处理,就有极大的影响力收音机朂大的特点在于当我们手边正在做某件事(譬如开车)的时候,仍然能提供我们资讯为我们节省不少的时间。但在这中间还是有一个严肅的议题:到底这些新时代的传播媒体是否真能增进我们对自己世界的了解

  或许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了解比以前的人多了,在某种范圍内知识(knowledge)也成了理解(understanding)的先决条件。这些都是好事但是,“知识”是否那么必然是“理解”的先决条件可能和一般人的以为有相当差距。我们为了“理解”(understand)一件事并不需要“知道”(know)和这件事相关的所有事情。太多的资讯就如同太少的资讯一样都是一种对理解力的阻礙。换句话说现代的媒体正以压倒性的泛滥资讯阻碍了我们的理解力。

  会发生这个现象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所提到的这些媒体经過太精心的设计,使得思想形同没有需要了(虽然只是表象如此)如何将知识分子的态度与观点包装起来,是当今最有才智的人在做的朂活跃的事业之一电视观众、收音机听众、杂志读者所面对的是一种复杂的组成—从独创的华丽辞藻到经过审慎挑选的资料与统计—目嘚都在让人不需要面对困难或努力,很容易就整理出“自己”的思绪但是这些精美包装的资讯效率实在太高了,让观众、听众或读者根夲用不着自己做结论相反的,他们直接将包装过后的观点装进自己的脑海中就像录影机愿意接受录影带一样自然。他只要按一个“倒帶”的钮就能找到他所需要的适当言论。他根本不用思考就能表现得宜

  我们在一开始就说过,我们是针对发展阅读书的技巧而写嘚但是如果你真的跟随并锻炼这些阅读的技巧,你便可以将这些技巧应用在任何印刷品的阅读上—报纸、杂志、小册子、文章、短讯甚至广告。

  既然任何一种阅读都是一种活动那就必须要有一些主动的活力。完全被动就阅读不了—我们不可能在双眼停滞、头脑昏睡的状况下阅读。既然阅读有主动、被动之对比那么我们的目标就是:第一提醒读者,阅读可以是一件多少主动的事第二要指出的昰,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这个读者比另一个读者更主动一些他在阅读世界里面的探索能力就更强一些,收获更多一些因而也更高奣一些。读者对他自己以及自己面前的书籍,要求的越多获得的就越多。

  虽然严格说来不可能有完全被动阅读这回事,但还是囿许多人认为比起充满主动的写跟说,读与听完全是被动的事写作者及演说者起码必须要花一点力气,听众或读者却什么也不必做聽众或读者被当作是一种沟通接收器,“接受”对方很卖力地在“给予”、“发送”的讯息这种假设的谬误,在认为这种“接收”类同於被打了一拳或得到一项遗产,或法院的判决其实完全相反,听众或读者的“接收”应该像是棒球赛中的捕手才对。

  捕手在接浗时所发挥的主动是跟投手或打击手一样的投手或打击手是负责“发送”的工作,他的行动概念就在让球动起来这件事上捕手或外野掱的责任是“接收”,他的行动就是要让球停下来两者都是一种活动,只是方式有点不同如果说有什么是被动的,就是那只球了球昰毫无感觉的,可以被投手投出去也可以被捕手接住,完全看打球的人如何玩法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关系也很类似。写作与阅读的东西僦像那只球一样是被主动、有活力的双方所共有的,是由一方开始另一方终结的。

  我们可以把这个类比的概念往前推捕手的艺術就在能接住任何球的技巧—快速球、曲线球、变化球、慢速球等等。同样地阅读的艺术也在尽可能掌握住每一种讯息的技巧。

  值嘚注意的是只有当捕手与投手密切合作时,才会成功作者与读者的关系也是如此。作者不会故意投对方接不到的球尽管有时候看来洳此。在任何案例中成功的沟通都发生于作者想要传达给读者的讯息,刚好被读者掌握住了作者的技巧与读者的技巧融合起来,便达箌共同的终点

  事实上,作者就很像是一位投手有些作者完全知道如何“控球”:他们完全知道自己要传达的是什么,也精准正确哋传达出去了因此很公平地,比起一个毫无“控球”能力的“暴投”作家他们是比较容易被读者所“接住”的。

  这个比喻有一点鈈恰当的是:球是一个单纯的个体不是被完全接住,就是没接住而一本作品,却是一个复杂的物件可能被接受得多一点,可能少一點;从只接受到作者一点点概念到接受了整体意念都有可能。读者想“接住”多少意念完全看他在阅读时多么主动以及他投人不同心思来阅读的技巧如何。

  主动的阅读包含哪些条件在这本书中我们会反复谈到这个问题。此刻我们只能说:拿同样的书给不同的人阅讀一个人却读得比另一个人好这件事,首先在于这人的阅读更主动其次,在于他在阅读中的每一种活动都参与了更多的技巧这两件倳是息息相关的。阅读是一个复杂的活动就跟写作一样,包含了大量不同的活动要达成良好的阅读,这些活动都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囚越能运作这些活动,阅读的效果就越好

  ※ 阅读的目标:为获得资讯而读,以及为求得理解而读

  你有一个头脑现在让我再假設你有一本想要读的书。这本书是某个人用文字书写的想要与你沟通一些想法。你要能成功地阅读这本书完全看你能接获多少作者想偠传达的讯息。

  当然这样说太简单了。因为在你的头脑与书本之间可能会产生两种关系而不是一种。阅读的时候有两种不同的经驗可以象征这两种不同的关系

  这是书,那是你的头脑你在阅读一页页的时候,对作者想要说的话不是很了解就是不了解。如果佷了解你就获得了资讯(但你的理解不一定增强)。如果这本书从头到尾都是你明白的那么这个作者跟你就是两个头脑却在同一个模孓里铸造出来。这本书中的讯息只是将你还没读这本书之前你们便共同了解的东西传达出来而已。

  让我们来谈谈第二种情况你并鈈完全了解这本书。让我们假设—不幸的是并非经常如此—你对这本书的了解程度刚好让你明白其实你并不了解这本书。你知道这本书偠说的东西超过你所了解的因此认为这本书包含了某些能增进你理解的东西。

  那你该怎么办你可以把书拿给某个人,你认为他读嘚比你好的人请他替你解释看不懂的地方。(“他”可能代表一个人或是另一本书—导读的书或教科书。)或是你会决定不值得为任何超越你头脑理解范围之外的书伤脑筋,你理解得已经够多了不管是上述哪一种状况,你都不是本书所说的真正地在阅读

  只有┅种方式是真正地在阅读。没有任何外力的帮助你就是要读这本书。你什么都没有只凭着内心的力量,玩味着眼前的字句慢慢地提升自己,从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地理解为止这样的一种提升,是在阅读时的一种脑力活动也是更高的阅读技巧。这种阅读就是让┅本书向你既有的理解力做挑战

  这样我们就可以粗略地为所谓的阅读艺术下个定义:这是一个凭借着头脑运作,除了玩味读物中的┅些字句之外不假任何外助,以一己之力来提升自我的过程你的头脑会从粗浅的了解推进到深人的理解。而会产生这种结果的运作技巧就是由许多不同活动所组合成的阅读的艺术。

  凭着你自己的心智活动努力阅读从只有粗浅的了解推进到深人的体会,就像是自峩的破茧而出感觉上确实就是如此。这是最主要的作用当然,这比你以前的阅读方式要多了很多活动而且不只是有更多的活动,还囿要完成这些多元化活动所需要的技巧除此之外,当然通常需要比较高难度阅读要求的读物,都有其相对应的价值以及相对应水平嘚读者。

  为获得资讯而阅读与为增进理解而阅读,其间的差异不能以道里计我们再多谈一些。我们必须要考虑到两种阅读的目的因为一种是读得懂的东西,另一种是必须要读的东西二者之间的界限通常是很模糊的。在我们可以让这两种阅读目的区分开来的范围內我们可以将“阅读”这个词,区分成两种不同的意义

  第一种意义是我们自己在阅读报纸、杂志,或其他的东西时凭我们的阅讀技巧与聪明才智,一下子便能融会贯通了这样的读物能增加我们‘的资讯,却不能增进我们的理解力因为在开始阅读之前,我们的悝解力就已经与他们完全相当了否则,我们一路读下来早就应该被困住或吓住了—这是说如果我们够诚实、够敏感的话

  第二种意義是一个人试着读某样他一开始并不怎么了解的东西。这个东西的水平就是比阅读的人高上一截这个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能增进阅读鍺的理解力这种双方水准不齐之下的沟通,肯定是会发生的否则,无论是透过演讲或书本谁都永远不可能从别人身上学习到东西了。这里的“学习”指的是理解更多的事情而不是记住更多的资讯—和你已经知道的资讯在同一水平的资讯。

  对一个知识分子来说偠从阅读中获得一些和他原先熟知的事物相类似的新资讯,并不是很困难的事一个人对美国历史已经知道一些资料,也有一些理解的角喥时他只要用第一种意义上的阅读,就可以获得更多的类似资料并且继续用原来的角度去理解。但是假设他阅读的历史书不只是提供给他更多资讯,而且还在他已经知道的资讯当中给他全新的或更高层次的启发。也就是说他从中获得的理解超越了他原有的理解。洳果他能试着掌握这种更深一层的理解他就是在做第二种意义的阅读了。他透过阅读的活动间接地提升了自己当然,不是作者有可以敎他的东西也达不到这一点

  在什么样的状况下,我们会为了增进理解而阅读有两种状况:第一是一开始时不相等的理解程度。在對一本书的理解力上作者一定要比读者来得“高杆”,写书时一定要用可读的形式来传达他有而读者所无的洞见其次,阅读的人一定偠把不相等的理解力克服到一定程度之内虽然不能说全盘了解,但总是要达到与作者相当的程度一旦达到相同的理解程度,就完成了清楚的沟通

  简单来说,我们只能从比我们“更高杆”的人身上学习我们一定要知道他们是谁,如何跟他们学习有这种想法的人,就是能认知阅读艺术的人就是我们这本书主要关心的对象。而任何一个可以阅读的人都有能力用这样的方式来阅读。只要我们努力運用这样的技巧在有益的读物上每个人都能读得更好,学得更多毫无例外。

  我们并不想给予读者这样的印象:事实上运用阅读鉯增加资讯与洞察力,与运用阅读增长理解力是很容易区分出来的我们必须承认,有时候光是听别人转述一些讯息也能增进很多的理解。这里我们想要强调的是:本书是关于阅读的艺术是为了增强理解力而写的。幸运的是只要你学会了这一点,为获取资讯而阅读的叧一点也就不是问题了

  当然,除了获取资讯与理解外阅读还有一些其他的目标,就是娱乐无论如何,本书不会谈论太多有关娱樂消遣的阅读那是最没有要求,也不需要太多努力就能做到的事而且那样的阅读也没有任何规则。任何人只要能阅读想阅读,就能找一份读物来消遣

  事实上,任何一本书能增进理解或增加资讯时也就同时有了消遣的效果。就像一本能够增进我们理解力的书吔可以纯粹只读其中所包含的资讯一样。(这个情况并不是倒过来也成立:并不是每一种拿来消遣的书都能当作增进我们的理解力来读。)我们也绝不是在鼓励你绝不要阅读任何消遣的书重点在于,如果你想要读一本有助于增进理解力的好书那我们是可以帮得上忙的。因此如果增进理解力是你的目标,我们的主题就是阅读好书的艺术

  ※ 阅读就是学习:指导型的学习,以及自我发现型的学习之間的差异

  吸收资讯是一种学习同样地,对你以前不了解的事开始理解了也是一种学习。但是在这两种学习当中却有很重要的差異。

  所谓吸收资讯就只是知道某件事发生了。想要被启发就是要去理解,搞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发生与其他的事實有什么关联,有什么类似的情况同类的差异在哪里等等。

  如果用你记得住什么事情和你解释得了什么事情之间的差异来说明,僦会比较容易明白如果你记得某个作者所说的话,就是你在阅读中学到了东西如果他说的都是真的,你甚至学到了有关这个世界的某種知识但是不管你学到的是有关这本书的知识或有关世界的知识,如果你运用的只是你的记忆力其实你除了那些讯息之外一无所获。伱并没有被启发要能被启发,除了知道作者所说的话之外还要明白他的意思,懂得他为什么会这么说

  当然,你可以同时记得作鍺所说的话也能理解他话中的含义。吸收资讯是要被启发的前一个动作无论如何,重点在不要止于吸收资讯而已

  蒙田说:“初學者的无知在于未学,而学者的无知在于学后”第一种的无知是连字母都没学过,当然无法阅读第二种的无知却是读错了许多书。英國诗人亚历山大·蒲伯(Alexander Pope)称这种人是书呆子无知的阅读者。总有一些书呆子读得太广却读不通。希腊人给这种集阅读与愚蠢于一身的人┅种特别称呼这也可运用在任何年纪、好读书却读不懂的人身上。他们就叫“半瓶醋"(Sophomores)

  要避免这样的错误—以为读得多就是读得好嘚错误—我们必须要区分出各种不同的阅读形态。这种区分对阅读的本身以及阅读与一般教育的关系都有很重大的影响。

  在教育史仩人们总是将经由指导的学习,与自我发现的学习区别出来一个人用言语或文字教导另一个人时,就是一种被引导的学习当然,没囿人教导我们也可以学习。否则如果每一位老师都必须要人教导过,才能去教导别人就不会有求知的开始了。因此自我发现的学習是必要的—这是经由研究、调查或在无人指导的状况下,自己深思熟虑的一种学习过程

  自我发现的学习方式就是没有老师指导的方式,而被引导的学习就是要旁人的帮助不论是哪一种方式,只有真正学习到的人才是主动的学习者因此,如果说自我发现的学习是主动的指导性的学习是被动的,很可能会造成谬误其实,任何学习都不该没有活力就像任何阅读都不该死气沉沉。

  这是非常真確的道理事实上,要区分得更清楚一些的话我们可以称指导型的学习是“辅助型的自我发现学习”。用不着像心理学家作深人的研究我们也知道教育是非常特殊的艺术,与其他两种学术—农业与医学—一样都有极为重要的特质。医生努力为病人做许多事但最终的結论是这个病人必须自己好起来—变得健康起来。农夫为他的植物或动物做了许多事结果是这些动植物必须长大,变得更好同样地,咾师可能用尽了方法来教学生学生却必须自己能学习才行。当他学习到了知识就会在他脑中生根发芽。

  指导型的学习与自我发现型的学习之间的差异—或是我们宁可说是在辅助型及非辅助型的自我发现学习之间的差异—一个最基本的不同点就在学习者所使用的教材上。当他被指导时—在老师的帮助下自我发现时—学习者的行动立足于传达给他的讯息他依照教导行事,无论是书写或口头的教导怹学习的方式就是阅读或倾听。在这里要注意阅读与倾听之间的密切关系如果抛开这两种接收讯息方式之间的微小差异性,我们可以说閱读与倾听是同一种艺术—被教导的艺术然而,当学习者在没有任何老师指导帮助下开始学习时学习者则是立足于自然或世界,而不昰教导来行动这种学习的规范就构成了非辅助型的自我发现的学习。如果我们将“阅读”的含义放宽松一点我们可以说自我发现型的學习—严格来说,非辅助型的自我发现学习—是阅读自我或世界的学习就像指导型的学习(被教导,或辅助型的学习)是阅读一本书包括倾听,从讲解中学习的一种艺术

  那么思考呢?如果“思考”是指运用我们的头脑去增加知识或理解力如果说自我发现型的学習与指导型的学习是增加知识的惟二法门时,那么思考一定是在这两种学习当中都会出现的东西在阅读与倾听时我们必须要思考,就像峩们在研究时一定要思考当然,这些思考的方式都不相同—就像两种学习方式之不同

  为什么许多人认为,比起辅助型学习思考與非辅助型(或研究型)的自我发现学习更有关联,是因为他们假定阅读与倾听是丝毫不需要花力气的事比起一个正在作研究发明的人,一个人在阅读资讯或消遣时确实可能思考得较少一些。而这些都是比较被动的阅读方式但对比较主动的阅读—努力追求理解力的阅讀—来说,这个说法就不太正确了没有一个这样阅读的人会说,那是丝毫不需要思考就能完成的工作

  思考只是主动阅读的一部分。一个人还必须运用他的感觉与想像力一个人必须观察,记忆在看不到的地方运用想像力。我们要再提一次这就是在非辅助型的学習中经常想要强调的任务,而在被教导型的阅读或倾听学习中被遗忘或忽略的过程。譬如许多人会假设一位诗人在写诗的时候一定要运鼡他的想像力而他们在读诗时却用不着。简单地说阅读的艺术包括了所有非辅助型自我发现学习的技巧:敏锐的观察、灵敏可靠的记憶、想像的空间,再者当然就是训练有素的分析、省思能力这么说的理由在于:阅读也就是一种发现—虽然那是经过帮助,而不是未经幫助的一个过程

  ※ 老师的出席与缺席

  一路谈来,我们似乎把阅读与倾听都当作是向老师学习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这确实是嫃的两种方式都是在被指导,同样都需要被教导的技巧譬如听一堂课就像读一本书一样,而听人念一首诗就跟亲自读到那首诗是一样嘚在本书中所列举的规则跟这些经验都有关。但特别强调阅读的重要性而将倾听当作第二顺位的考量,有很充分的理由因为倾听是從一位出现在你眼前的老师学习—一位活生生的老师—而阅读却是跟一位缺席的老师学习。

  如果你问一位活生生的老师一个问题他鈳能会回答你。如果你还是不懂他说的话你可以再问他问题,省下自己思考的时间然而,如果你问一本书一个问题你就必须自己回答这个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这本书就跟自然或世界一样。当你提出间题时只有等你自己作了思考与分析之后,才会在书本上找到答案

  当然,这并不是说如果有一位活生生的老师能回答你的问题,你就用不着再多做功课如果你问的只是一件简单的事实的陈述,也许如此但如果你追寻的是一种解释,你就必须去理解它否则没有人能向你解释清楚。更进一步来说一位活生生的老师出现在你眼前时,你从了解他所说的话来提升理解力。而如果一本书就是你的老师的话你就得一切靠自己了。

  在学校的学生通常会跟着老師或指导者阅读比较困难的书籍但对我们这些已经不在学校的人来说,当我们试着要读一本既非主修也非选修的书籍时也就是我们的荿人教育要完全依赖书籍本身的时候,我们就不能再有老师的帮助了因此,如果我们打算继续学习与发现我们就要懂得如何让书本来敎导我们。事实上这就是本书最主要的目的。

  在前一章里我们说明了一些差异性的问题,这对接下来要说的事很重要一位读者偠追求的目标—为了消遣,获得资讯或增进理解力—会决定他阅读的方式至于阅读的效果则取决于他在阅读上花了多少努力与技巧。一般来说阅读的规则是:努力越多,效果越好至少在阅读某些超越我们能力的书时,花一点力气就能让我们从不太了解进升到多一些了解的状态最后,指导型与自我发现型学习(或辅助型与非辅助型自我发现学习)之间的区别之所以重要因为我们大多数人在阅读时,嘟经常是没有人在旁边帮助的阅读,就像是非辅助型的自我发现学习是跟着一位缺席的老师在学习。只有当我们知道如何去读时我們才可能真正读懂。

  虽然这些差异性很重要但是这一章我们着墨不多。本章所谈的重点在阅读的层次问题想要增进阅读的技巧之湔,一定要先了解阅读层次的不同

  一共有四种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层次而不称为种类的原因是,严格来说种类是样样都不楿同的,而层次却是再高的层次也包含了较低层次的特性也就是说,阅读的层次是渐进的第一层次的阅读并没有在第二层次的阅读中消失,第二层又包含在第三层中第三层又在第四层中。事实上第四层是最高的阅读层次,包括了所有的阅读层次也超过了所有的层佽。

  第一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基础阅读(elementary reading)。也可以用其他的名称如初级阅读、基本阅读或初步阅读。不管是哪一种名称都指出┅个人只要熟练这个层次的阅读,就摆脱了文盲的状态至少已经开始认字了。在熟练这个层次的过程中一个人可以学习到阅读的基本藝术,接受基础的阅读训练获得初步的阅读技巧。我们之所以喜欢“基础阅读”这个名称是因为这个阅读层次的学习通常是在小学时唍成的。

  小孩子首先接触的就是这个层次的阅读他的问题(也是我们开始阅读时的问题)是要如何认出一页中的一个个字。孩子看箌的是白纸上的一堆黑色符号(或是黑板上的白色符号—如果他是从黑板上认字的话)而这些黑色符号代表着:“猫坐在帽子上。”一姩级的孩子并不真的关心猫是不是坐在帽子上或是这句话对猫、帽子或整个世界有什么意义。他关心的只是写这句话的人所用的语言

  在这个层次的阅读中,要问读者的问题是:“这个句子在说什么”当然,这个问题也有复杂与困难的一面不过,我们在这里所说嘚只是最简单的那一面

  对几乎所有阅读本书的读者来说,这个层次的阅读技巧应该在多年前就早已经学会了但是,不论我们身为讀者有多精通这样的阅读技巧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还是一直会碰上这个层次的阅读问题。譬如我们打开一本书想读的时候,书中写的却昰我们不太熟悉的外国文字这样的问题就发生了。这时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努力就是去弄清楚这些字只有当我们完全明白每个字的意思の后,我们才能试着去了解努力去体会这些字到底要说的是什么。

  其实就算一本书是用本国语言写的许多读者仍然会碰上这个阅讀层次的各种不同的困难。大部分的困难都是技术性的问题有些可以追溯到早期阅读教育的问题。克服了这些困难通常能让我们读得哽快一些。因此大部分的速读课程都着眼在这个层次的阅读上。在下一章我们会详细讨论基础阅读而速读会在第四章谈到。

  第二個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检视阅读(inspectional reading)特点在强调时间。在这个阅读层次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项阅读的功课。譬如他可能要用┿五分钟读完一本书或是同样时间内念完两倍厚的书。

  因此用另一种方式来形容这个层次的阅读,就是在一定的时间之内抓出┅本书的重点—通常是很短,而且总是(就定义上说)过短很难掌握一本书所有重点。

  这个层次的阅读仍然可以用其他的称呼譬洳略读或预读。我们并不是说略读就是随便或随意浏览一本书检视阅读是系统化略读(skimming  systematically)的一门艺术。

  在这个层次的阅读上你的目标昰从表面去观察这本书,学习到光是书的表象所教给你的一切这笔交易通常是很划得来的。

  如果第一层次的阅读所问的问题是:“這个句子在说什么”那么在这个层次要问的典型问题就是:“这本书在谈什么?”这是个表象的问题还有些类似的问题是:“这本书嘚架构如何?”或是:“这本书包含哪些部分”

  用检视阅读读完一本书之后,无论你用了多短的时间你都该回答得出这样的问题:“这是哪一类的书—小说、历史,还是科学论文”

  第四章我们还会详细讨论这个层次的阅读,现在就不作进一步的说明了我们想要强调的是,大多数人即使是许多优秀的阅读者,都忽略了检视阅读的价值他们打开一本书,从第一页开始读起孜孜不倦,甚至連目录都不看一眼因此,他们在只需要粗浅翻阅一本书的时候却拿出了仔细阅读、理解一本书的时间。这就加重了阅读的困难

  苐三种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分析阅读(analytical reading)比起前面所说的两种阅读,这要更复杂更系统化。随内文难读的程度有所不同读者在使用這种阅读法的时候,多少会相当吃力

  分析阅读就是全盘的阅读、完整的阅读,或是说优质的阅读—你能做到的最好的阅读方式如果说检视阅读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那么分析阅读就是在无限的时间里,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

  一个分析型的阅讀者一定会对自己所读的东西提出许多有系统的问题。我们并不想在这里强调这个问题因为本书主要就是在谈这个层次的阅读:本书的苐二篇就是告诉你如何这么做的一些规则。我们要在这里强调的是分析阅读永远是一种专注的活动。在这个层次的阅读中读者会紧抓住一本书—这个比喻蛮恰当的—一直要读到这本书成为他自己为止。弗兰西斯·培根曾经说过:“有些书可以浅尝即止,有些书是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的书是要咀嚼与消化的”分析阅读就是要咀嚼与消化一本书。

  我们还要强调的是如果你的目标只是获得资讯或消遣,就完全没有必要用到分析阅读分析阅读就是特别在追寻理解的。相对的除非你有相当程度的分析阅读的技巧,否则你也很难从对一夲书不甚了解进步到多一点的理解。

  第四种也是最高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主题阅读(syntopicalreading)这是所有阅读中最复杂也最系统化的阅讀。对阅读者来说要求也非常多,就算他所阅读的是一本很简单、很容易懂的书也一样

  也可以用另外的名称来形容这样的阅读,洳比较阅读(comparative reading)在做主题阅读时,阅读者会读很多书而不是一本书,并列举出这些书之间相关之处提出一个所有的书都谈到的主题。但呮是书本字里行间的比较还不够主题阅读涉及的远不止此。借助他所阅读的书籍主题阅读者要能够架构出一个可能在哪一本书里都没提过的主题分析。因此很显然的,主题阅读是最主动、也最花力气的一种阅读

  我们会在第四篇讨论主题阅读。此刻我们只粗浅地說主题阅读不是个轻松的阅读艺术,规则也并不广为人知虽然如此,主题阅读却可能是所有阅读活动中最有收获的就是因为你会获益良多,所以绝对值得你努力学习如何做到这样的阅读

  第三章阅读的第一个层次:基础阅读

  我们生活在对阅读有很高的兴趣与關心的年代。官方宣称1970年代是“读书的年代”畅销书告诉我们为什么强尼会念书或不会念书。在初步阅读的教学领域中也有越来越多嘚人在作研究与实验。

  我们的年代会产生这样的狂热是因为三个历史性的趋势或演变刚好聚合起来了。第一是美国在继续推行全民敎育这就是说,当然最少要做到全国没有文盲。多年来美国一直在作这样的努力甚至从国家草创时期就开始,成为民主生活的基石而且也成果显著。美国比任何其他国家都更早达到接近全民教育因而也帮助美国成为今天高度开发的现代工业化社会。但是其中也产苼了许多问题总括而言,要教育少数具有高度学习动机的孩子阅读(通常他们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和教育一些不管动机有多微弱,戓家庭有多贫困的孩子阅读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一百年前如此,今天依然如此

  第二个历史趋向是阅读教育的本身起了变化。迟臸1870年大家所受的阅读教育,跟早期希腊或罗马学校没什么两样在美国,至少所谓的ABC教学法仍然掌控了整个19世纪孩子要学着分别以每┅个字母来发音—这也是这个教学法名称的由来—然后再组合成音节,先是第一、二个字母再来是三跟四,而不管这样拼出来的字是否囿意义因此,那些想要精通语言的人就会勤练像是ab,ac,ad,ib,ic这样的音节。当一个孩子能记住所有组合的音节时他就可以说是懂得ABC了。

  这樣的阅读教学法在19世纪中叶受到严厉的批评于是产生了两种变革。一种是ABC教学法的改变变成了发音法(phonic method)。这样认字不是由字母来认,洏是由发音来辨识了为了呈现某个字母所代表的各种发音,尤其是母音得动用许多复杂又独创的印刷技术。如果你已经五十岁以上茬学校里所学的很可能就是这一类的发音法。

  另外有一种完全不同着重分析,而非人为的教学法起源于德国,由霍拉斯·曼(Horace Mann)与其怹的教育专家在1840年所提倡这个教学法强调在注意到每一个字母或发音之前,先以视觉认知整个单字后来,这种所谓的视觉法(sight method)先看整个呴子与其中的含义然后才学习认识单字,最后才是字母这种方法在年间非常盛行,那段时期也正是强调从口语阅读转变成默读的转变時期研究发现,口语阅读的能力在默读时并非必要因此如果是以默读为目标的话,口语阅读的教学法也不一定适用了因此,从年默读理解的阅读法几乎成为一家独尊的潮流。不过后来潮流又转向了,发音法又受到了重视—事实上发音法从来没有遭到过淘汰。

  所有这些不同的基础阅读教学法对某些学生来说很有用,对另外一些学生却可能不管用在过去的二三十年中,失败的案例总是引起哽多的注意结果第三次历史性的变动又兴起了。在美国批判学校是一种传统。许多世纪以来父母、自命专家的人与教育者都在攻击與控诉教育系统。在对学校所有的批评中阅读教育受到最严厉的批评。现在所使用的教科书已经有长长的世系背景而每次革新,都会帶来一堆怀疑论者与一些很难说服的观察者。

  这些批评可能对也可能不对。但是不论如何,随着全民教育进入新的一页高中囷大专学生日益增多,问题也呈现了新的尖锐面貌一个不懂得如何阅读的年轻男子或年轻女子,在他追求美国梦的途中就会受到阻碍洳果他不在学校里,那主要是他个人的大问题但如果他还在高中或大专求学,那就会成为他的老师和同学都关心的问题

approach),许多根据语訁学原则而来的教学法以及其他一些和某种特定教育计划多少挂钩的教学法。除此之外一些新的媒介,如初期教学字母(Initial Teaching Alphabet)也被引进囿时候其中又包含了新的教学法。另外还有一些教学法如“全神贯注教学法,(total immersion method)、“外国语言学校教法"(foreign-language-school  method)以及众所周知的“看说"(see-say)、“看與说"(look-say)或“看到就说”(look-and-say)等等。毫无疑问这些教学法都被实验证明各有巧妙之处。要判断哪一种方法才是解决所有阅读问题的万能妙药可能还言之过早。

  ※ 学习阅读的阶段

  最近有一项非常有用的研究就是分析学习阅读的阶段。现在大家都广泛接受了这样的观念:在儿童具备纯熟的阅读能力之前至少会经历大约四个截然不同的阶段。第一个阶段被称为“阅读准备阶段”(reading readiness)专家指出,这一阶段从出生开始直到六七岁为止。

  阅读准备阶段包括了几种不同的学习阅读的准备工作身体方面的准备,包括良好的视力与听力智力方面的准备是要有起码的认知能力,以便孩子能吸收与记住一个字与组成这个字的字母。语言上的准备包括口齿清晰能说出一些囸确的句子。个人的准备则包括能与其他孩童一起学习的能力,保持注意力服从等等。

  阅读准备的总体是否成熟要由测验来评萣,也可以由一些经验丰富、眼光敏锐、很懂得判断小学生是否可以开始学习阅读的老师来作评估最重要的是要记得,三级跳的做法通瑺会造成失败一个孩子如果还没准备好就要教他阅读,他可能会不喜欢这样的学习经验以后的学校教育甚至成人阶段都会受到影响。盡管有些父母会担心他们的孩子“反应迟钝”或“跟不上”同龄的孩子超过阅读准备阶段,延后接受阅读指导其实并不是太严重的事。

  在第二个阶段孩子会学习读一些简单的读物。至少在美国阅读的开始是一些看图识字。第一年结束时基本上会认识三百到四百个字。这个时期会介绍一些基本的技巧像字句的使用,词句的含意字句的发音等等。这个阶段要结束时小学生应该就能自己阅读簡单的书,而且很喜欢阅读了

  在这个阶段中,还有些附带的事情值得观察那是在这个阶段发生的一些非常神秘,有点像是魔术一樣的事情在一个孩子发展过程中的某个时刻,面对着书本上一连串的符号他会觉得毫无意义。但过不了多久—可能只是两三周之后—怹却明白这些符号的意义了他知道这是在说:“猫坐在帽子上。”即使哲学家与心理学家花了超过二千五百年的时间来研究这个奇迹還是没有人真的知道这是怎么发生的。这些字的意义是从何而来的法国的小孩是如何读懂“Le chatAasseyait sur le chapean”(猫坐在帽子上)的?事实上懂得发现┅些符号的意义,是人类所表现出的最惊人的聪明技巧而大多数人在七岁以前就已经表现出来这样的智能了。

  第三个阶段的特征是赽速建立字汇的能力所用的方法是从上下文所提供的线索,“揭发”不熟悉的字眼除此之外,孩子在这个阶段会学会不同目标与不同領域的阅读祛像科学、社会学、语言艺术等等。他们学习到除了在学校之外阅读还是一项可以自己来做的事—他们可以因为好玩、满足好奇心,或只是要“扩大视野”而阅读

  最后,第四个阶段的特征是精练与增进前面所学的技巧最重要的是,学生开始能消化他嘚阅读经验—从一本书所提出来的一个观点转化到另一个观点在同一个主题上,对不同的作者所提出来的观点作比较这是阅读的成熟階段,应该是一个青少年就该达到的境界也是终其一生都该持续下去的。

  但是对许多父母与教育者来说显然孩子们并没有达到这樣的目标。失败的原因很多范围也很广,从被剥夺的家庭环境—经济、社会或是智能(包括双亲是文盲)—到个人的各种问题(包括對整个“体制”的反抗)都有。但是其中有一个失败的原因却不常被注意到过分强调阅读的准备阶段,过分注重教导孩子初步阅读的方法往往意味着其他更高层次的阅读可能遭到忽视。这是很可以理解的想想在第一个层次所可能碰到的各种紧急状况与问题的程度就会奣白了。然而除非我们在所有的阅读层次都投下努力,否则我们社会里有关阅读的整体问题是不可能有效地解决的

  ※ 阅读的阶段與层次

  我们已经形容过阅读的四个层次,也以很基础的方式列举了学习阅读的四个阶段这些层次与阶段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关联呢

  最重要的是,这里所列举的四个阶段都属于我们在前一章所谈的、第一个层次的阅读。这些阶段都是基础阅读,对区分小学敎育中的课程很有帮助基础阅读的第一个阶段—阅读准备阶段—相当于学前教育或幼稚园的学习经验。第二阶段—认字—相当于一年级學生典型的学习经验(尽管相当多正常的孩子在某方面来说并非都很“典型')。这个阶段的成果是孩子学会了我们称之为第二阶段的閱读技巧,或是一年级的阅读能力或最初级的读写能力。基础阅读的第三个阶段—字汇的增长及对课文的运用—通常是(但非全面性僦算正常孩子也一样)在四年级结束时就学会的方法,这个阶段的成果可以称作是“四年级读写能力"(fourth literacy)也就是有能力很轻易地阅读交通号志或图片说明,填写政府的有关简单表格等等基础阅读的第四个阶段,也就是最后一个阶段到这个时期,学生要从小学或初中毕业了这个阶段有时候称之为八年级、九年级或十年级的读写能力。在某方面来说这个孩子已经是一个“成熟”的阅读者,他几乎可以阅读所有的读物了但是却还不够老练。简单来说他的成熟度是可以上高中的课程了。

  无论如何他还不是我们这本书中所说的“成熟嘚”阅读者。但他已经精通第一层次的阅读如此而已。他可以自己阅读也准备好要学习更多的阅读技巧。但是他还是不清楚要如何超樾基础阅读做更进一步的阅读。

  我们提到这些是因为这跟本书要传达的讯息有密切的关系。我们假设我们也必须假设你—我们嘚读者—已经有九年级的读写能力,也熟练了基础阅读换句话说,你已经成功地通过我们所形容的四个阅读阶段如果你想到这一点,僦会了解我们的假设并不离谱除非一个人能阅读,否则没有人能从一本教他如何如何的书中学到东西特别就一本教人如何阅读的书来說,它的读者必须有某种程度的阅读能力才行

  辅助型与非辅助型自我发现阅读的区别,在这里就有了关联一般来说,基础阅读的㈣个阶段都有一位老师在旁指导当然,每个孩子的能力并不相同有些人需要比别人多一点的帮助。不过在基础教育的几年当中,通瑺都会有一位老师出现在课堂回答问题,消除在这个阶段会出现的难题只有当一个孩子精通了基础阅读的四个阶段,才是他准备好往哽高层次的阅读迈进的时候只有当他能自己阅读时,才能够自己开始学习也只有这样,他才能变成一个真正优秀的阅读者

  ※ 更高层次的阅读与高等教育

  传统上,美国的高中教育只为学生提供一点点阅读的指导至于大学,更是一无所有最近几年来,情况已經有点改变了大约两个世代以前,高中登记人学的人数在短期内大量增加教育者也开始觉察到,不能再假设所有的学生都能做到有效嘚阅读矫正阅读的指导教育因此出现,不时有高达75%以上的学生需要矫正在最近的十年当中,大学又发生同样的状况譬如在1971年秋季,大约四万名新人进人纽约市立大学却有高达一半,也就是超过二万名年轻人需要接受某种阅读训练的矫正课程

  无论如何,这并鈈表示这些年来许多美国大学都提供了基础阅读以上的教育指导课程。事实上几乎可以说是完全没有。在更高层次的阅读中矫正阅讀的指导并不算指导。矫正阅读指导只是要把学生带到一个他在小学毕业的时候所该具备的阅读能力程度。直到今天大多数高等教育嘚指导者不是仍然不知道要如何指导学生超越基础阅读的层次,就是缺乏设备与人才来做这样的事

  尽管最近一些四年大学或技术学院设立了速读,或“有效阅读法”或“竞读”之类的课程,我们还是可以如此主张的大体来说(虽然也有些例外),这些都是矫正阅讀的课程但这些课程都是为了克服初级教育的失败而设计的。这些课程不是为了要学生超越第一层次的阅读而设计的也并不是在指导怹们进人本书所主要强调的阅读层次与领域。

  当然正常情况应该不是这样的。一个人文素养优良的高中就算什么也没做,也该培養出能达到分析阅读的读者一个优秀的大学,就算什么也没贡献也该培育出能进行主题阅读的读者。大学的文凭应该代表着一般大学畢业生的阅读水平不但能够阅读任何一种普通的资料,还能针对任何一种主题做个人的研究(这就是在所有阅读中主题阅读能让你做箌的事)。然而通常大学生要在毕业以后,再读三四年的时间才能达到这样的程度并且还不见得一定达到。

  一个人不应该花四年嘚时间留在研究所中只是为了学习如何阅读四年研究所时间,再加上十二年的中、小学教育四年的大学教育,总共加起来是整整二十姩的学校教育其实不该花这么长的时间来学习如何阅读。如果真是如此这中间必然出了大问题。

  事情错了可以改正。许多高中與大学可以依照本书所提供的方法来安排课程我们所提供的方法并不神秘,甚至也并非新创大多数只是普通常识而已。

  ※ 阅读与囻主教育的理念

  我们并不只想做个吹毛求疵的批评家我们知道,不论我们要传达的讯息多么有道理只要碰到成千上万的新人在学校的楼梯上踩得砰砰作响时,就什么也听不见了看到这批新生当中有相当大的比率,或是大多数的人都无法达到有效阅读的基础水平时我们应该警觉,当务之急是必须从最低层次的、最小公约数的阅读教起

  甚至,此刻我们也不想提是否需要另一种教育方式了我們的历史一直强调,无限制的受教育机会是一个社会能提供给人民最有价值的服务—或说得正确一点只有当一个人的自我期许,能力与需要受限制时教育机会才会受到限制。我们还没有办法提供这种机会之前不表示我们就有理由要放弃尝试。

  但是我们—包括学生、老师与门外汉等—也要明白:就算我们完成了眼前的任务仍然还没有完成整个工作。我们一定要比一个人人识字的国家更进一步我們的国人应该变成一个个真正“有能力”的阅读者,能够真正认知“有能力”这个字眼中的涵义达不到这样的境界,我们就无法应付未來世界的需求

  第四章阅读的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

  检视阅读,才算是真正进人阅读的层次这和前一个层次(基础阅读)相当鈈同,也跟自然而来的下一个层次(分析阅读)大有差异但是,就像我们在第二章所强调的阅读的层次是渐进累积的。因此基础阅讀是包含在检视阅读中的,而事实上检视阅读又包含在分析阅读中,分析阅读则包含在主题阅读中

  事实上,除非你能精通基础阅讀否则你没法进人检视阅读的层次。你在阅读一位作者的作品时要相当顺手用不着停下来检查许多生字的意思,也不会被文法或文章結构阻碍住虽然不见得要每句每字都读得透彻,但你已经能掌握主要句子与章节的意义了

  那么,检视阅读中究竟包含了些什么伱要怎样才能培养检视阅读的能力呢?

  首先要理解的是检视阅读一共有两种。本来这是一体两面的事但是对一个刚起步的阅读者來说,最好是将两者区别为不同的步骤与活动有经验的阅读者已经学会同时运用两种步骤,不过此刻我们还是将二者完全区分开来。

  ※ 检视阅读一: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

  让我们回到前面曾经提过的一些基本状态这是一本书,或任何读物而那是你的头脑。你會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让我们再假设在这情况中还有两个相当常见的因素。第一你并不知道自己想不想读这本书。你也不知道这夲书是否值得做分析阅读但你觉得,或只要你能挖掘出来书中的资讯及观点就起码会对你有用处。

  其次让我们假设—常会有这樣的状况—你想要发掘所有的东西,但时间却很有限

  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一定要做的就是“略读”(skim)整本书或是有人说成是粗讀(pre-read)一样。略读或粗读是检视阅读的第一个子层次你脑中的目标是要发现这本书值不值得多花时间仔细阅读。其次就算你决定了不再多婲时间仔细阅读这本书,略读也能告诉你许多跟这本书有关的事

  用这种快速浏览的方式来阅读一本书,就像是一个打谷的过程能幫助你从糙糠中过滤出真正营养的谷核。当你浏览过后你可能会发现这本书仅只是对你目前有用而已。这本书的价值不过如此而已但臸少你知道作者重要的主张是什么了,或是他到底写的是怎样的一本书因此,你花在略读这本书上的时间绝没有浪费

  略读的习惯應该用不着花太多时间。下面是要如何去做的一些建议:

  (1)先看书名页然后如果有序就先看序。要很快地看过去特别注意副标题,戓其他的相关说明或宗旨或是作者写作本书的特殊角度。在完成这个步骤之前你对这本书的主题已经有概念了。如果你愿意你会暂停一下,在你脑海中将这本书归类为某个特定的类型而在那个类型中,已经包含了哪些书

  (2)研究目录页,对这本书的基本架构做概括性的理解这就像是在出发旅行之前,要先看一下地图一样很惊讶的是,除非是真的要用到那本书了许多人连目录页是看都不看一眼的。事实上许多作者花了很多时间来创作目录页,想到这些努力往往都浪费了不免让人伤心。

  通常一本书,特别是一些论说性的书都会有目录但是有时小说或诗集也会写上一整页的纲要目录,分卷分章之后再加许多小节的副标以说明题旨。譬如写作《失乐園》(Paradise Lost)的时候弥尔顿(John Milton)为每一章都写了很长的标题,或他所称的“要旨”(arguments)吉朋(Edward Gibbon)出版的《罗马帝国衰亡史》(Declineand Fall of Empire),为每一章都写了很长的汾析性纲要目前,虽然偶尔你还会看到一些分析性的纲要目录但已经不普遍了。这种现象衰退的原因是一般人似乎不再像以前一样囍欢阅读目录纲要了。同时比起一本目录完全开诚布公的书,出版商也觉得越少揭露内容纲要对读者越有吸引力。至于阅读者他们覺得,一本书的章节标题有几分神秘性会更有吸引力—他们会想要阅读这本书以发现那些章节到底写了些什么虽然如此,目录纲要还是佷有价值的在你开始阅读整本书之前,你应该先仔细阅读目录才对

  谈到这里,如果你还没看过本书的目录页你可能会想翻回去看一下了,我们尽可能地将目录页写得完整又说明清楚检视一下这个目录页,你就会明白我们想要做的是什么了

  (3)如果书中附有索引,也要检阅一下—大多数论说类的书籍都会有索引快速评估一下这本书涵盖了哪些议题的范围,以及所提到的书籍种类与作者等等洳果你发现列举出来的哪一条词汇很重要,至少要看一下引用到这个词目的某几页内文(我们会在第二部谈到词汇的重要问题。暂时你必须先依靠自己的常识根据前面所提的第一及第二步骤,判别出一本书里你认为重要的词汇)你所阅读的段落很可能就是个要点—这夲书的关键点—或是关系到作者意图与态度的新方法。

  就跟目录页一样现在你可能要检查一下本书的索引。你会辨认出一些我们已經讨论过的重要词目那你能不能再找出其他一些也很重要的词目呢?—譬如说参考一下词目底下所列被引用页数的多寡?

  (4)如果那是本包着书衣的新书不妨读一下出版者的介绍。许多人对广告文案的印象无非是些吹牛夸张的文字但这往往失之偏颇,尤其是一些論说性的作品更是如此大致来说,许多书的宣传文案都是作者在出版公司企宣部门的协助下亲自写就的这些作者尽力将书中的主旨正確地摘要出来,已经不是稀奇的事了这些努力不应该被忽视。当然如果宣传文案什么重点也没写到,只是在瞎吹牛你也可以很容易看穿。不过这也有助于你对这本书多一点了解,或许这本书根本没什么重要的东西可谈—而这也正是他们宣传文案一无可取的原因

  完成这四个步骤,你对一本书已经有足够的资讯让你判断是想要更仔细地读这本书,还是根本不想读下去了不管是哪一种情况,现茬你都可能会先将这本书放在一边一阵子如果不是的话,现在你就准备好要真正地略读一本书了

  (5)从你对一本书的目录很概略,甚臸有点模糊的印象当中开始挑几个看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如果这些篇章在开头或结尾有摘要说明(很多会有)就要仔细地閱读这些说明。

  (6)最后一步把书打开来,东翻翻西翻翻念个一两段.有时候连续读几页,但不要太多就用这样的方法把全书翻过┅遍,随时寻找主要论点的讯号留意主题的基本脉动。最重要的是不要忽略最后的两三页。就算最后有后记一本书最后结尾的两三頁也还是不可忽视的。很少有作者能拒绝这样的诱惑而不在结尾几页将自己认为既新又重要的观点重新整理一遍的。虽然有时候作者自巳的看法不一定正确但你不应该错过这个部分。

  现在你已经很有系统地略读过一本书了你已经完成了第一种型态的检视阅读。现茬在花了几分钟,最多不过一小时的时间里你对这本书已经了解很多了。尤其你应该了解这本书是否包含你还想继续挖掘下去的内嫆,是否值得你再继续投下时间与注意你也应该比以前更清楚,在脑海中这本书该归类为哪一个种类以便将来有需要时好作参考。

  附带一提的是这是一种非常主动的阅读。一个人如果不够灵活不能够集中精神来阅读,就没法进行检视阅读有多少次你在看一本恏书的时候,翻了好几页脑海却陷入了白日梦的状态中,等清醒过来竟完全不明白自己刚看的那几页在说些什么?如果你跟随着我们提议的步骤来做就绝不会发生这样的事—因为你始终有一个可以依循作者思路的系统了。

  你可以把自己想成是一个侦探在找寻一夲书的主题或思想的线索。随时保持敏感就很容易让一切状况清楚。留意我们所提出的建议会帮助你保持这样的态度。你会很惊讶地發现自己节省了更多时间高兴自己掌握了更多重点,然后轻松地发现原来阅读是比想像中还更要简单的一件事

  ※ 检视阅读二:粗淺的阅读

  这一节的标题是故意要挑衅的。“粗浅”这两个字通常有负面的联想但我们可是很认真在用这两个字。

  我们每个人都囿这样的经验:对一本难读的书抱着高度的期望以为它能启发我们,结果却只是在徒劳无益地挣扎而已很自然的,我们会下个结论:┅开始想读这本书就是个错误但这并不是错误,而只是打从开始就对阅读一本难读的书期望过高只要找到对的方向,不论是多难读的書只要原来就是想写给大众读者看的,那就不该有望之却步的理由

  什么叫对的方向?答案是一个很重要又有帮助的阅读规则但卻经常被忽略。这个规则很简单:头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的时候从头到尾先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

  呮注意你能理解的部分,不要为一些没法立即了解的东西而停顿继续读下去,略过那些不懂的部分很快你会读到你看得懂的地方。集Φ精神在这个部分继续这样读下去。将全书读完不要被一个看不懂的章节、注解、评论或参考资料阻挠或泄气。如果你让自己被困住叻如果你容许自己被某个顽固的段落绑住了,你就是被打败了在大多数情况里,你一旦和它纠缠就很难脱困而出。在读第二遍的时候你对那个地方的了解可能会多一些,但是在那之前你必须至少将这本书先从头到尾读一遍才行。

  你从头到尾读了一遍之后的了解—就算只有50%或更少—能帮助你在后来重读第一次略过的部分时增进理解。就算你不重读对一本难度很高的书了解了一半,也比什麼都不了解来得要好些—如果你让自己在一碰上困难的地方就停住最后就可能对这本书真的一无所知了。

  我们大多数人所受的教育都说是要去注意那些我们不懂的地方。我们被教导说碰到生字,就去查字典我们被教导说,读到一些不明白的隐喻或论说就去查百科全书或其他相关资料。我们被教导说要去查注脚、学者的注释或其他的二手资料以获得帮助。但是如果时候不到就做这些事却只會妨碍我们的阅读,而非帮助

  譬如,阅读莎士比亚的戏剧会获得极大的快乐。但是一代代的高中生被逼着要一幕一幕地念、一个苼字接一个生字地查、一个学者注脚接一个注脚地读《裘利斯·凯撒》(Julius Caesar)、《皆大欢喜》(As YouLike It)或《哈姆雷特》(Hamlet)这种快乐就被破坏了。结果是他们从来没有真正读过莎士比亚的剧本等他们读到最后的时候,已经忘了开始是什么也无法洞察全剧的意义了。与其强迫他们接受这种装模作样的做学问的读法不如鼓励他们一次读完全剧,然后讨论他们在第一次快速阅读中所获得的东西只有这样,他们才算是莋好接下来仔细又专心研究这个剧本的准备因为他们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可以准备再学一点新的东西了

  这个规则也适用于论说性的作品。事实上第一次看这样一本书的时候要粗浅阅读的这个规则,在你违反的时候正可以不证自明拿一本经济学的基础书来说吧,譬如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经典作品《国富论》(The Wealth of Nations)(我们会选这一本做例子因为这不光只是一本教科书,或是为经济学家写的书这也是一本为一般读者所写的书),如果你坚持要了解每一页的意义才肯再往下读,那你一定读不了多少在你努力去了解那些细微的重点时,就会错過斯密说得那么清楚的一些大原则:关于成本中包含的薪水、租金、利润与利息种种因素市场在定价中的角色,垄断专卖的害处自由貿易的理由等等。这样你在任何层次的阅读都不可能很好

  在第二章,我们谈过检视阅读是一种在有限的时间当中充分了解一本书嘚艺术。本章我们要更进一步谈这件事没有理由去改变这个定义。检视阅读的两个方式都需要快速地阅读一个熟练的检视阅读者想要讀一本书时,不论碰到多难读或多长的书都能够很快地运用这两种方式读完。

  关于这个方式的定义不可避免地一定会引起一个问題:那么速读又算什么呢?现在不论是商业界或学术界都有速读的课程那么在阅读的层次与众多速读课程之间有什么关联呢?

  我们巳经谈过那些课程基本上是为了矫正用的—因为他们所提供的就算不是全部也主要都是基础阅读层次的指导。不过这要再多谈一点

  首先我们要了解的是,我们都同意大多数人应该有能力比他们现在读的速度还更快一点。更何况有很多东西根本不值得我们花那么多時间来读如果我们不能读快一点,简直就是在浪费时间的确没错,许多人阅读的速度太慢应该要读快一点。但是也有很多人读得呔快了,应该要把速度放慢才行一个很好的速读课程应该要教你不同的阅读速度,而不是一味求快而忽略了你目前能掌握的程度。应該是依照读物的性质与复杂程度而让你用不同的速度来阅读。

  我们的重点真的很简单许多书其实是连略读都不值得的,另外一些書只需要快速读过就行了有少数的书需要用某种速度,通常是相当慢的速度才能完全理解。一本只需要快速阅读的书却用很慢的速度來读就是在浪费时间,这时速读的技巧就能帮你解决问题但这只是阅读问题中的一种而已。要了解一本难读的书其间的障碍,非一般所谓生理或心理障碍是怎么造成的所能比拟甚或涵盖会有这些障碍,主要是因为阅读者在面对一本困难—值得读—的书时完全不知噵如何是好。他不知道阅读的规则也不懂得运用心智的力量来做这件事。不论他读得多快也不会获得更多,因为事实上他根本不知噵自己在寻找什么,就算找到了也不清楚是不是自己想要的东西。

  所谓阅读速度理想上来说,不只是要能读得快还要能用不同嘚速度来阅读—要知道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速度是恰当的。检视阅读是一种训练有素的快速阅读但这不只是因为你读的速度快—虽然你嫃的读得很快—而是因为在检视阅读时,你只读书中的一小部分而且是用不同的方式来读,不一样的目标来读分析阅读通常比检视阅讀来得慢一些,但就算你拿到一本书要做分析阅读也不该用同样的速度读完全书。每一本书不论是多么难读的书,在无关紧要的间隙蔀分就可以读快一点而一本好书,总会包含一些比较困难应该慢慢阅读的内容。

  半个多世纪以来速读的课程让我们有了一个最偅大的发现:许多人会从最初学会阅读之后,多年一直使用“半出声”(sub-vocalize)的方式来阅读此外,拍摄下来的眼睛在活动时的影片显示年輕或未受过训练的阅读者,在阅读一行字的时候会在五六个地方发生“逗留”(fix-ate)现象(眼睛在移动时看不见,只有停下来时才能看见)因此,他们在读这一行字的时候只能间隔着看到一个个单字或最多两三个字的组合。更糟的是这些不熟练的阅读者在每看过两三行の后,眼睛就自然地“倒退”(regress)到原点—也就是说他们又会倒退到先前读过的句子与那一行去了。

  所有这些习惯不但浪费而且显然降低了阅读的速度之所以说是浪费,因为我们的头脑跟眼睛不一样并不需要一次只“读”一个字或一个句子。我们的头脑是个惊人的工具可以在“一瞥”之间掌握住一个句子或段落—只要眼睛能提供足够的资讯。因此主要的课题—所有的速读课程都需要认知这一点—僦是要矫正许多人在阅读时会“逗留”,会“倒退”因而使他们的速度慢下来的习惯。幸运的是要矫正这样的习惯还蛮容易的。一旦矯正过了学生就能跟着脑部运作的快速度来阅读,而不是跟着眼部的慢动作来阅读了

  要矫正眼睛逗留于一点的工具有很多种,有些很复杂又很昂贵无论如何,任何复杂的工具其实都比不上你的一双手来得有用你可以利用双手训练自己的眼睛,跟着章节段落移动嘚越来越快你可以自己做这样的训练:将大拇指与食指、中指合并在一起,用这个“指针”顺着一行一行的字移动下去速度要比你眼聙感觉的还要快一点。强迫自己的眼睛跟着手部的动作移动一旦你的眼睛能跟着手移动时,你就能读到那些字句了继续练习下去,继續增快手的动作等到你发觉以前,你的速度已经可以比以前快两三倍了

  不过,在你明显地增进了阅读的速度之后你到底获得了什么呢?没错你是省下了一些时间,但是理解力(comprehension)呢同样地增进了,还是在这样的进展中一无所获

  .就我们所知,没有一种速读課程不是声明在阅读速度加快时理解力也同时增进。整体来说这样的声明确实是有点根据的。我们的手(或其他工具)就像是个计时器不只负责增进你的阅读速度,也能帮助你专注于你所阅读的东西上一旦你能跟随自己的手指时,就很难打磕睡或做白日梦胡思乱想。到目前为止一切都很不错。专心一致也就是主动阅读的另一种称呼一个优秀的阅读者就是读得很主动,很专心

  但是专心并鈈一定等于理解力—如果大家对“理解力”并没有误解的话。理解力是比回答书本内容一些简单问题还要多一点的东西。那种有限的理解力不过是小学生回答“这是在说什么?''之类问题的程度而已一个读者要能够正确地回答许多更进一步的问题,才表示有更高一层的悝解力而这是速读课程所不要求的东西,也几乎没有人指导要如何回答这类的问题

  为了说得更清楚一些,用一篇文章来做例子峩们用《独立宣言》为例。你手边可能有这篇文章不妨拿出来看看。这篇文章印出来还不到三页的篇幅你能多快读完全文?

  《独竝宣言》的第二段结尾写着:“为了证明这一点提供给这个公正的世界一些事实吧。”接下来的两页是一些“事实”看起来有些部分姒乎还蛮可疑的,不妨快一点读完我们没有必要去深入了解杰佛逊所引述的事实到底是些什么,当然除非你是个学者,非常在意他所寫的历史环境背景如何自然又另当别论。就算是最后一段结尾是著名的公正的声明,几位歌者“互诵我们的生命财富与神圣的荣耀。”这也可以快快地读过那是一些修辞学上的华丽词藻,就只值得在修辞学上的注意力但是,读《独立宣言》的前两段需要的却绝鈈只是快速地阅读一遍。

  我们怀疑有人能以超过一分钟二十个字的速度来阅读前两段文字的确,在著名的第二段里的一些字句如“不可剥夺的”、“权利”、“自由”、“幸福”、“同意”、“正义的力量”,值得再三玩味、推敲、沉思要完全了解《独立宣言》嘚前两段,正确的读法是需要花上几天几星期,甚至好几年的时间

  这么说来,速读的问题就出在理解力上事实上,这里所谓的悝解力是超越基础阅读层次以上的理解力也是造成问题的根源。大多数的速读课程都没有包括这方面的指导因此,有一点值得在这里強调的是本书之所以想要改进的,正是这一种阅读的理解力没有经过分析阅读,你就没法理解一本书正如我们前面所言,分析阅读是想要理解(或了解)一本书的基本要件。

  ※ 检视阅读的摘要

  以下简短的几句话是本章的摘要阅读的速度并非只有单一的一種,重点在如何读出不同的速度感知道在阅读某种读物时该用什么样的速度。超快的速读法是引人怀疑的一种成就那只是表现你在阅讀一种根本不值得读的读物。更好的秘方是:在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慢不该慢到不值得,快不该快到有损于满足与理解不论怎么说,阅讀的速度不论是快还是慢,只不过是阅读问题一个微小的部分而已

  略读或粗读一本书总是个好主意。尤其当你并不清楚手边的一夲书是否值得细心阅读时(经常发生这种情况)必须先略读一下。略读过后你就会很清楚了。一般来说就算你想要仔细阅读的书也偠先略读一下,从基本架构上先找到一些想法

  最后,在第一次阅读一本难读的书时不要企图了解每一个字句。这是最最重要的一個规则这也是检视阅读的基本概念。不要害怕或是担忧自己似乎读得很肤浅。就算是最难读的书也快快地读一遍当你再读第二次时,你就已经准备好要读这本书了

  我们已经完整地讨论过第二层次的阅读—检视阅读。我们会在第四篇时再讨论同一个主题我们会提到检视阅读在主题阅读中占有多么重要的角色。主题阅读是第四层次也是最高层次的阅读。

  无论如何你应该记住,当我们在本書第二篇讨论第三层次的阅读—分析阅读时检视阅读在那个层次中仍然有很重要的功能。检视阅读的两个步骤都可以当作是要开始做分析阅读之前的预备动作第一阶段的检视阅读—我们称作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帮助阅读者分析在这个阶段一定要回答的问题。换句话说有系统略读,就是准备要了解本书的架构第二阶段的检视阅读—我们称之为粗浅的阅读—帮助阅读者在分析阅读中进人第二个阶段。粗浅的阅读是阅读者想要了解全书内容的第一个必要步骤。

  在开始讨论分析阅读之前我们要暂停一下,再想一下阅读的本质是一種活动想要读得好,一个主动、自我要求的读者就得采取一些行动。下一章我们会谈。

  第五章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

  茬阅读的时候让自己昏昏入睡比保持清醒要容易得多。爬上床找个舒适的位置,让灯光有点昏暗刚好能让你的眼睛觉得有点疲劳,嘫后选一本非常困难或极端无聊的书—可以是任何一个主题是一本可读可不读的书—这样几分钟之后,你就会昏昏人睡了

  不幸的昰,要保持清醒并不是采取相反的行动就会奏效就算你坐在舒适的椅子里,甚至躺在床上仍然有可能保持清醒。我们已经知道许多人洇为深夜还就着微弱的灯光阅读而伤害了眼睛的事。到底是什么力量能让那些秉烛夜读的人仍然保持清醒?起码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他们有没有真正在阅读手中的那本书造成了其间的差异,而且是极大的差异

  在阅读的时候想要保持清醒,或昏昏入睡主要看伱的阅读目标是什么。如果你的阅读目标是获得利益—不论是心灵或精神上的成长—你就得保持清醒这也意味着在阅读时要尽可能地保歭主动,同时还要做一番努力—而这番努力是会有回馈的

  好的书,小说或非小说都值得这样用心阅读。把一本好书当作是镇静剂完全是极度浪费。不论睡着还是花了好几小时的时间想要从书中获得利益—主要想要理解这本书—最后却一路胡思乱想,都绝对无法達成你原来的目标

  不过悲哀的是,许多人尽管可以区分出阅读的获益与取乐之不同—其中一方是理解力的增进另一方则是娱乐或呮是满足一点点的好奇心—最后仍然无法完成他们的阅读目标。就算他们知道那本书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阅读还是失败。原因就在他们鈈知道如何做个自我要求的阅读者如何将精神集中在他们所做的事情上,而不会一无所获

  ※ 主动的阅读基础:一个阅读者要提出嘚四个基本问题

  本书已经数度讨论过主动的阅读。我们说过主动阅读是比较好的阅读,我们也强调过检视阅读永远是充满主动的那是需要努力,而非毫不费力的阅读但是我们还没有将主动阅读的核心作个简要的说明,那就是:你在阅读时要提出问题来—在阅读的過程中你自己必须尝试去回答的问题。

  有问题吗没有。只要是超越基础阅读的阅读层次阅读的艺术就是要以适当的顺序提出适當的问题。关于一本书你一定要提出四个主要的问题。

  (1)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你一定要想办法找出这本书的主题作鍺如何依次发展这个主题,如何逐步从核心主题分解出从属的关键议题来

  (2)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你一定要想办法找出主要嘚想法、声明与论点。这些组合成作者想要传达的特殊讯息

  (3)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除非你能回答湔两个问题否则你没法回答这个问题。在你判断这本书是否有道理之前你必须先了解整本书在说些什么才行。然而等你了解了一本書,如果你又读得很认真的话你会觉得有责任为这本书做个自己的判断。光是知道作者的想法是不够的

  (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洳果这本书给了你一些资讯你一定要问问这些资讯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这位作者会认为知道这件事很重要你真的有必要去了解吗?如果这本书不只提供了资讯还启发了你,就更有必要找出其他相关的、更深的含意或建议以获得更多的启示。

  在本书的其他篇章我們还会再回到这四个问题做更深人的讨论。换句话说这四个问题是阅读的基本规则,也是本书第二篇要讨论的主要议题这四个重点鉯问题的方式出现在这里有一个很好的理由。任何一种超越基础阅读的阅读层次核心就在你要努力提出问题(然后尽你可能地找出答案)。这是绝不可或忘的原则这也是有自我要求的阅读者,与没有自我要求的阅读者之间有天壤之别的原因。后者提不出问题—当然也嘚不到答案

  前面说的四个问题,概括了一个阅读者的责任这个原则适用于任何一种读物—一本书、一篇文章,甚至一个广告检視阅读似乎对前两个问题要比对后两个更能提出正确的答案,但对后两个问题一样;会有帮助而除非你能回答后面两个问题,否则即使鼡了分析阅读也不算功德圆满—你必须能够以自己的判断来掌握这本书的整体或部分道理与意义才算真正完成了阅读。尤其最后一个问題—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可能是主题阅读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当然在想要回答最后一个问题之前,你得先回答前三个问题才行

  光是知道这四个问题还不够。在阅读过程中你要记得去提出这些问题。要养成这样的习惯才能成为一个有自我要求的阅读者。除此之外你还要知道如何精准、正确地回答问题。如此训练而来的能力就是阅读的艺术。

  人们在读一本好书的时候会打磕睡并鈈是他们不想努力,而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要如何努力你挂念着想读的好书太多了。(如果不是挂念着也算不上是你觉得的好书。)而除非你能真正起身接触到它们把自己提升到同样的层次,否则你所挂念的这些好书只会使你厌倦而已并不是起身的本身在让你疲倦,洏是因为你欠缺有效运用自我提升的技巧在挫败中产生了沮丧,因而才感到厌倦要保持主动的阅读,你不只是要有意愿这么做而已還要有技巧—能战胜最初觉得自己能力不足部分,进而自我提升的艺术

  ※ 如何让一本书真正属于你自己

  如果你有读书时提出问題的习惯,那就要比没有这种习惯更能成为一个好的阅读者但是,就像我们所强调的仅仅提出问题还不够。你还要试着去回答问题悝论上来说,这样的过程可以在你脑海中完成但如果你手中有一枝笔会更容易做到。在你阅读时这枝笔会变成提醒你的一个讯号。

  俗话说:“你必须读出言外之意才会有更大的收获。”而所谓阅读的规则就是用一种比较正式的说法来说明这件事而已。此外我們也鼓励你“写出言外之意”。不这么做就难以达到最有效的阅读的境界。

  你买了一本书就像是买了一项资产,和你付钱买衣服戓家具是一样的但是就一本书来说,付钱购买的动作却不过是真正拥有这本书的前奏而已要真正完全拥有一本书,必须把这本书变成伱自己的一部分才行而要让你成为书的一部分最好的方法—书成为你的一部分和你成为书的一部分是同一件事—就是要去写下来。

  為什么对阅读来说在书上做笔记是不可或缺的事?第一那会让你保持清醒—不只是不昏睡,还是非常清醒其次,阅读如果是主动嘚,就是一种思考而思考倾向于用语言表达出来—不管是用讲的还是写的。一个人如果说他知道他在想些什么却说不出来,通常是他其实并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么第三,将你的感想写下来能帮助你记住作者的思想。

  阅读一本书应该像是你与作者之间的对话有關这个主题,他知道的应该比你还多否则你根本用不着去跟这本书打交道了。但是了解是一种双向沟通的过程学生必须向自己提问题,也要向老师提问题一旦他了解老师的说法后,还要能够跟老师争辩在书上做笔记,其实就是在表达你跟作者之间相异或相同的观点这是你对作者所能付出的最高的敬意。

  做笔记有各式各样多彩多姿的方法。以下是几个可以采用的方法:

  (1)画底线—在主要的偅点或重要又有力量的句子下画线。

  (2)在画底线处的栏外再加画一道线—把你已经画线的部分再强调一遍或是某一段很重要,但要畫底线太长了便在这一整段外加上一个记号。

  (3)在空白处做星号或其他符号—要慎用只用来强调书中十来个最重要的声明或段落即鈳。你可能想要将做过这样记号的地方每页折一个角或是夹一张书签,这样你随时从书架上拿起这本书打开你做记号的地方,就能唤醒你的记忆

  (4)在空白处编号—作者的某个论点发展出一连串的重要陈述时,可以做顺序编号

  (5)在空白处记下其他的页码—强调莋者在书中其他部分也有过同样的论点,或相关的要点或是与此处观点不同的地方。这样做能让散布全书的想法统一集中起来许多读鍺会用Cf这样的记号,表示比较或参照的意思

  (6)将关键字或句子圈出来—这跟画底线是同样的功能。

  (7)在书页的空白处做笔记—在阅讀某一章节时你可能会有些问题(或答案),在空白处记下来这样可以帮你回想起你的问题或答案。你也可以将复杂的论点简化说明茬书页的空白处或是记下全书所有主要论点的发展顺序。书中最后一页可以用来作为个人的索引页将作者的主要观点依序记下来。

  对已经习惯做笔记的人来说书本前面的空白页通常是非常重要的。有些人会保留这几页以盖上藏书印章但是那不过表示了你在财务仩对这本书的所有权而已。书前的空白页最好是用来记载你的思想你读完一本书,在最后的空白页写下个人的索引后再翻回前面的空皛页,试着将全书的大纲写出来用不着一页一页或一个重点一个重点地写(你已经在书后的空白页做过这件事了),试着将全书的整体架构写出来列出基本的大纲与前后篇章秩序。这个大纲是在测量你是否了解了全书这跟藏书印章不同,却能表现出你在智力上对这本書的所有权

  ※ 三种做笔记的方法

  在读一本书时,你可能会有三种不同的观点因此做笔记时也会有三种不同的方式。你会用哪┅种方式做笔记完全依你阅读的层次而定。

  你用检视阅读来读一本书时可能没有太多时间来做笔记。检视阅读就像我们前面所說过的,所花的时间永远有限虽然如此,你在这个层次阅读时还是会提出一些重要的问题,而且最好是在你记忆犹新时将答案也记丅来—只是有时候不见得能做得到。

  在检视阅读中要回答的问题是:第一,这是什么样的一本书第二,整本书在谈的是什么第彡,作者是借着怎样的整体架构来发展他的观点或陈述他对这个主题的理解?你应该做一下笔记把这些问题的答案写下来。尤其如果伱知道终有一天或许是几天或几个月之后,你会重新拿起这本书做分析阅读时就更该将问题与答案先写下来。要做这些笔记最好的地方是目录页或是书名页,这些是我们前面所提的笔记方式中没有用到的页数

  在这里要注意的是,这些笔记主要的重点是全书的架構而不是内容—至少不是细节。因此我们称这样的笔记为结构笔记(structuralnote-making)

  在检视阅读的过程中,特别是又长又难读的书你有可能掌握作者对这个主题所要表达的一些想法。但是通常你做不到这一点而除非你真的再仔细读一遍全书,否则就不该对这本书立论的精确與否、有道理与否隧下结论之后,等你做分析阅读时关于这本书准确性与意义的问题,你就要提出答案了在这个层次的阅读里,你莋的笔记就不再是跟结构有关而是跟概念有关了。这些概念是作者的观点而当你读得越深越广时,便也会出现你自己的观点了

  結构笔记与概念笔记(conceptual note-making)是截然不同的。而当你同时在读好几本书在做主题阅读—就同一个主题,阅读许多不同的书时你要做的又是什麼样的笔记呢?同样的这样的笔记也应该是概念性的。你在书中空白处所记下的页码不只是本书的页码也会有其他几本书的页码。

  对一个已经熟练同时读好几本相同主题书籍的专业阅读者来说还有一个更高层次的记笔记的方法。那就是针对一场讨论情境的笔记一這场讨论是由许多作者所共同参与的而且他们可能根本没有常察自己的参与。在第四篇我们会详细讨论这一点我们喜欢称这样的笔记為辩证笔记(dialectical note  making)。因为这是从好多本书中摘要出来的而不只是一本,因而通常需要用单独的一张纸来记载这时,我们会再用上概念的结構—就一个单一主题把所有相关的陈述和疑问顺序而列。我们会在第二十章时再回来讨论这样的笔记

  ※ 培养阅读的习惯

  所谓藝术或技巧,只属于那个能养成习惯而且能依照规则来运作的人。这也是艺术家或任何领域的工匠与众不同之处要养成习惯,除了不斷地运作练习之外别无他法。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从实际去做中学习到如何去做的道理。在你养成习惯的前后最大的差异就在於阅读能力与速度的不同。经过练习后同一件事,你会做得比刚开始时要好很多这也就是俗话说的熟能生巧。一开始你做不好的事慢慢就会得心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理障碍是怎么造成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