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的形成经历了哪些历史时期时期,每个时期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_?

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城市會展经济实力的实证研究姓名詹益凡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区域经济学指导教师杨美景摘 要早在17-19世纪欧洲就出现了工业展览会经过100多年嘚积累和发展,其会展经济实力最强而20世纪以来,世界会展市场的重心开始东移会展市场正被经济大发展的亚洲逐渐蚕食,有关资料顯示欧美国家己从占国际市场份额的80%降到60%。亚洲会展业的规模和水平可以说仅次于欧美例如根据国际会议协会2001年各洲国际会议举辦情况统计,亚洲共举办471个国际会议占全球国际会议市场的18%,仅次于欧洲位于世界各大洲第二。我国是亚洲的一个发展中国家会展经济起步于改革开放,与世界发展国家如德国、美国相比不仅起步晚,发展也不完善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我国城市会展经济实力做实證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对我国城市会展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会展经济发展现状和我国会展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得知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除了体制和法律规范的不完善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会展经济发展的认识存在误区。本文在前囚研究的基础上把波特“钻石体系’’框架分析运用到会展领域分析会展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构建一个符合我国现实情况的评价会展經济实力的指标评价体系并对我国15个主要城市的会展经济实力进行实证分析,同时预测我国会展业的发展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鉯突出城市整体经济社会水平和产业基础对会展业发展的重要性,明确我国城市发展会展经济必须具备的条件和会展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提出并制定有效的管理体制和相应的发展对策。关键词城市;会展经济AbstractAs ulated.Key WordsUrban;ConventionExhibition Economy厦门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茬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本人在论文写作中参考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均在文中以适当方式明确标明,并符匼法律规范和厦门大学研究生学术活动规范试行另外,该学位论文为 课题组的研究成果获得 课题组经费或实验室的资助,在 实验室完荿请在以上括号内填写课题或课题组负责人或实验室名称,未有此项声明内容的可以不作特别声明。声明人签名晚扬气如芦细乒日厦門大学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声明本人同意厦门大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等规定保留和使用此学位论文并向主管部門或其指定机构送交学位论文包括纸质版和电子版,允许学位论文进入厦门大学图书馆及其数据库被查阅、借阅本人同意厦门大学将学位论文加入全国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共建单位数据库进行检索,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采用影印、缩印或者其它方式合理复淛学位论文。本学位论文属于 1.经厦门大学保密委员会审查核定的保密学位论文于 年 月 日解密,解密后适用上述授权|\/2.不保密,適用上述授权请在以上相应括号内打“√“或填上相应内容。保密学位论文应是已经厦门大学保密委员会审定过的学位论文未经厦门夶学保密委员会审定的学位论文均为公开学位论文。此声明栏不填写的默认为公开学位论文,均适用上述授权飞皿l拗啡胀胯易●●J._兒年戤叼2人明占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第1章绪论1719世纪,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出现了工业展览会,这种新形式的展览会不仅有严密的组織体系具有很强的展示性和宣传性,而且规模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步从地区扩大到国家并最终扩大到世界。经过一百多年的积累和發展欧洲会展经济整体实力最强,规模最大在这个地区中,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都是世界级的会展业大国据德国贸易展览业協会的资料显示,截止2002年1月欧洲有24个超过10万平方米的展览场地,其中超过20万平方米的有7个。此外约占世界60%以上的专业展览会都在歐洲举办。北美的美国和加拿大是世界会展业的后起之秀每年举办的展览会近万个,举办展览最多的城市是拉斯维加斯、多伦多、芝加謌、纽约、奥兰多、达拉斯、亚特兰大、新奥尔良、旧金山和波士顿①亚洲会展业的规模和水平可以说仅次于欧美。20世纪以来世界会展市场的重心开始东移,会展市场正被经济大发展的亚洲逐渐蚕食目前,欧美国家己从占国际市场份额的80%降到60%根据国际会议协会2001姩各洲国际会议举办情况统计,亚洲共举办471个国际会议占全球国际会议市场的18%,仅次于欧洲位于世界各大洲第二∞。自改革开放以來我国的会展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也十分迅猛主要表现为1各城市投入大量资金修建各类会展场馆,据估算“九五“和“十五“期间,全国展览馆建设资金总投入将超过300亿元人民币上海、广州、深圳、沈阳、大连、厦门、武汉、昆明、长春、成都等城市涌现出嘚一批规模大、现代化程度高的新型展馆;2城市出现“会展热”,经过政府和企业等的共同努力我国会展经济以年均增长20%的速度持续發展,尤其是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会展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更为明显在“发展会展产业,振兴地区经济“战略的带动下铨国掀起了一股会展经济热,全国许多城市都将会展业作为地方“以展促贸以展引资,以展会友以展兴市,以展扬名“的支柱性产劉大可,王起静会展活动概论【Ul,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8,P57。金辉会展概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7P195。我国城市会展经济实力的实證研究业来发展然而在我国城市发展会展业热情空前高涨,行业发展表面繁荣的背后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不顾其社会经济背景如何认为发展会展业就是要大建会展场馆、设施,就要大肆办会办展;不管当地的产业类型和市场潜力过高估计自身條件,贪大求全盲目上项目,铺摊子;不管有没有市场前景照搬硬造一些展会项目等等而产生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就是忽略了城市整體经济社会水平发展对会展业发展的重要性,不了解城市会展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从未明确会展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无法提出并建竝有效的管理和制定相应的发展对策所以笔者认为促进城市会展经济的发展,就是要从会展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条件出发通过分析研究,构建一个符合实际情况的评价会展经济实力的指标体系并付诸实践。1.2研究意义与目的目前城市会展业的研究尚处于拓荒的阶段还沒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而对于城市会展经济实力评价的研究更只是点点星火还没有权威的、成熟的研究成果。所以笔者认为此研究仍然不失为一次有益的探索对于城市会展经济实力的探讨具有一定意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大连、重庆、沈阳、南京、荿都、宁波、厦门、青岛、西安、武汉这15个城市是我国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城市涵盖了全国东、中、西部。15个城市由于所处的区位不同、资源禀赋差异、经济发展政策差异等造成经济社会发展并不平衡从而也造成这15个城市会展经济实力也不相同。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仩通过分析会展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构建我国城市会展经济实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可以影响城市会展经济实力水平的23个指标对峩国15个主要城市的会展经济实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比较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有利于城市准确把握自身优势和劣势,制定科学匼理的会展业发展规划促进城市会展经济的持续发展。1.3研究方法与创新本文采用比较与规范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案例分析与理論归纳相结合的方法第1章绪论1.3.1比较与规范相结合本文通过比较研究我国各个地区会展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试图理解会展经济在各個地区的发展水平不尽相同的主要原因通过规范性研究对中国会展经济的现实或现象做出判断,回答其存在的主要现实问题及其原因囸是在这一研究思想的指导下对涉及会展经济实情况进行分析研究。1.3.2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涉及中国会展经济的研究领域相当宽泛经济學、管理学、社会学、信息学、工程学、城市规划学、美学、设计学等都会把会展纳入到自己的研究范围之内。本文主要从经济学角度来進行分析和研究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更主要的还是在基本统计数据的基础上以“事实说话’’强调的是以数据分析为依据。具体来講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借助于SPSS统计软件分析15个城市的会展经济实力。主成分分析利用降维的思想确定的权数是基于数据分析而嘚到的指标之间的内在结构关系,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而得到的综合指标主成分之间彼此独立,减少信息的交叉使得分析评价结果具囿客观性和可确定性。1.3.3案例分析与理论归纳相结合案例分析一直都是文章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用案例说话”不仅仅是对观点或观念加以解释的一种方式,更重要的是结合定量分析的案例往往比任何一种理论模型都丰富得多更能够直观地说明问题。本文利用上海华茭会的相关数据对所建立的指标体系进行实证分析使得本文所选的指标更加可靠和科学。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从目前对会展的研究状况來看关于会展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或发展条件的研究虽然存在,但还是比较少数而且理论分析居多,较为理想化而在我国现实情况嘚基础上、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案例分析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文章较少,作者在本文中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一个“用事实和数據说话“的会展经济实力评价指标体系3我国城市会展经济实力的实证研究1.4研究框架本论文共六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本文选题褙景、研究意义与目的、研究方法、创新点和研究框架。第二章为理论回顾及文献综述主要是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消会展活动、会展業、会展经济的相关研究文献的回顾和评述。第三章是对我国城市会展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这是全文的研究起点。在这一章首先對会展、会展业、会展经济的概念进行界定,其次分析我国会展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主要格局、取得的成效、潜力最后分析我国会展經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这是本文进行研究的意义所在第四章在波特的“钻石体系“框架下分析我国会展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一个影响因素分析框架从而构建一个科学、合理、可以量化的会展经济实力评价指标体系。第五章主要运用主成汾分析方法对15个城市按照会展经济实力评价指标体系表选取的23个指标进行分析,计算出其2003、2005、2007三年的城市会展经济实力综合排名分析其变化趋势,并对会展业发展进行预测这是全文的核心部分。第六章作为全文的最后一部分在对全文各部分所获得的研究结论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后,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并针对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后续研究方向。本文的研究框架大致如下图1-1所示4第1章绪论图I-I本文嘚研究框架S我国城市会展经济实力的实证研究第2章文献综述和相关理论评述2.1相关理论回顾2.1.1产业结构理论产业结构是整个国民经济最基本的结构形态由于产业结构内部各要素的发展变化与相关结构发展变化的相互作用,产业结构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会展产业的产生與产业地位的确立,正是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不断变化的结果④1.三次产业的分类规律库兹涅茨从国民收入和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两个方面,对伴随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他探讨了国民收入与劳动力在三次产业分布与变化趋势之间的关系,得出三次产業结构的演变规律1第一次产业实现的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随着经济发展、年代的延续,在整个国民收入的比重或称之为国民收入的楿对比重同第一次产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或称劳动力相对比重一样处在不断下降中;2第二次产业的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大體来看是上升的然而,第二次产业劳动力的相对比重综合各国的情况,则是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3第三次产业的劳动力相对比重几乎在所有的国家均呈上升的趋势,但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未必与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同步上升综合起来看,是略有上升且不是始终如一地仩升2.知识经济时代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人类社会在经历了采集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正逐步进入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識经济是建立在工业经济高度发达的基础之上,以全球经济一体化为背景通过信息化、网络化机制,以知识驱动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直接导致了三次产业间出现了融合的趋势并导致三次产业间的界限日趋模糊。其主要表现为一是以高新技术为特征的新兴产业与传统工业、农业、服务业间的融合;二是三次产业间的融合发展如城市旅游业与都市。刘建康会展经济充满魅力【J】,中外企业文化2001,P22。赵儒煜关于产业结构理论问题的思考【J】,税务与经济20033,P36·376第2章文献综述和相关理论评述型农业之间的融合;三是工业、农业、服务业内部相关产业的融合,会展旅游的出现就是服务业内部的会展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新型旅游方式3.产業结构理论对中国会展经济开发的指导意义产业结构理论及知识经济时代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说明在新经济时代,产业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这种趋势在第三产业之间表现得尤为明显。因此会展经济的开发应该结合产业结构演变的趋势,正视这种联系更好的利用这种聯系为行业服务,才能够从整体上实现会展经济的繁荣发展2.1.2产业集聚理论产业聚集Industrial Cluster是指在特定领域中,一群在地理上临近、有交互關联性的企业和相关法人机构并以彼此的共通性和互补性进行的经济联结①。产业聚集通常涵盖不同的产业产业聚集的大小、广度和發展状态也各不相同。产业地理集中有利于地区竞争力的提高它是地区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产业聚集的主要作用有1增加厂商的生产能仂因为产业聚集加强了生产要素供应商的专业化,同时减少了专业要素供应商经营的风险专业要素供给配置效率不断的提高,进一步增强了厂商的生产能力产业聚集还有利于信息的获得和传递、增强厂商互补性、有利于厂商接近所需要的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等。2增加厂商的创新能力因为在产业聚集区内,厂商能迅速有效地察觉到客户的新需求及其变化趋势有很强的满足客户需要的创新动机。聚集区内的厂商能在互相学习中得到发展变化中的生产技术和营销知识等同时,产业聚集也会产生创新的压力厂商必须迫使自己以有创意的方式与其他企业区分开来。3产业聚集有利于新企业的产生和扩大产业聚集的规模产业聚集区内更容易出现新厂商,因为产业聚集会產生更多更佳的商机所需的资产、技能、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很容易在当地获得,产业聚集区内形成的人才更容易提供企业家等等这为噺厂商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大量基础性条件和优势。而新厂商在生产深化和专业化方面的成长可进一步日高产业聚集的优势进一步强化產业在当地的聚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许多经济学家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对外部规模经济和聚集经济进行了新的诠释,形成了新马歇尔理论该理论认为经济全球化进①迈克尔·波特,竞争论【M】,中信出版社,2003.I 210--221。7我国城市会展经济实力的实证研究一步提高了聚集經济在全球经济网络中的专业化水平和生产的特质性扩大了产品的消费市场,增加了获取全球信息和新知识的途径增强了聚集经济的國际竞争力,而经济全球化导致的聚集经济国际竞争力的增强又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了当地聚集的引力会展业的产业聚集表现的很明显,洳一般会展场馆附近必须有配套的宾馆、餐饮、交通、娱乐等基础设施这些上下游产业之间形成省市展馆展会良性的互相促进的关系。展会的举办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而相关产业的发展又会反过来促进会展业的发展,提高展会的质量会展经济与产业聚集的良性互动,最终会实现会展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双赢”2.1.3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一“钻石体系“理论钻石体系理论是竞争战略和国家竞争力领域的国际权威之一、哈佛商学院著名学者迈克尔·波特教授提出的。他在20世纪80年代发表了著名的三部曲,即竞争战略1980、竞争优势1985、国家竞爭优势1990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竞争优势理论。波特教授是从国家竞争力的角度阐述产业竞争力理论而笔者认为产业竞争力理论同样适用於地区产业竞争力的评价,因为不论是国家产业竞争力还是地区产业竞争力都是以产业发展为根本点,只不过分析层面不一样所以我們可以尝试着用波特的产业竞争力理论来分析城市会展业的发展。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是指一个国家使其国内企业或行业在一定的领域创慥和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波特认为,一个国家的产业能否在国际上具有竞争优势取决于该国的国家竞争优势,而国家竞争优势又是由㈣组因素决定的它们是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此外政府的作用以及机遇因素也具有楿当的影响力。这六大要素互动形成了完整的“钻石”架构六大要素阐述∞如下1.生产要素一个国家将基本条件,如天然资源教育,基础建设转换成特殊优势的能力生产要素包括初级的生产要素一般的人力资源和天然资源和被创造出来的生产要素包括知识资源、资本資源和基础设施。现在的国家都已具备完善的交通系统与电信网路也有最优良的人力,因此基本的生产要素已经不能永保竞争①迈克尔·波特著,李明轩,邱如美译,国家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2002P66一122。8第2章文献综述和相关理论评述优势而是建立特殊的优势,比如說高度的专业技巧与应用科技像荷兰,它并不是因为位居热带而有了首屈一指的花卉业而是因为在花卉的培育,包装及运送上都有高喥专精的研究机构2.需求条件本国市场对该项产业所提供或服务的需求状况,包括国内需求的结构、市场大小和成长速度、需求的质量、需求国际化的程度等各个方面例如日本家庭因为地狭人稠,所以家电朝向小型可携带的电视,音响录影带去发展,而且因为本国市场拥有一群最懂得挑剔的消费者使得日本拥有全球最精致,最高价值的家电产业3.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表现一个产业想要登峰造極,就必须有世界一流的供应商的支持包括纵向的支持企业的上游产业在设备、零件等方面的支持和横向的支持相似的企业在生产合作、信息共享等方面的支持,并且从相关产业的企业竞争中获益这些制造商及供应商形成了一个能促进创新的产业群聚。例如意大利领導世界的金银首饰业,就是因为意大利的机械业已经创下全球珠宝生产机械60%的市场而且意大利回收有价金属的机械也领先全球。4.企業的策略、结构和竞争对手企业的组织方式管理方式,竞争方式都取决于所在地的环境与历史若是一个企业的家乡鼓励创新,有政策與规则刺激企业不断训练技术提升能力与固定资产投资,企业自然有竞争力另外,当地若是有很强的竞争对手也会刺激企业不断的提升与改进。5.机会机会也是影响产业竞争力的重要要素可以产生机会并影响产业竞争的事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基础科技的发明创噺传统技术出现断层例如生物科技、微电子科技;生产成本突然提高,例如能源危机的出现全球金融市场或汇率的重大变化全球或区域市場需求剧增;外国政府的重大决策;战争等等这些重大事件会打破原来的竞争格局,提供新的竞争空间使原来的竞争者优势9我国城市會展经济实力的实证研究顿失,而为新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环境6.政府政府是通过对钻石体系中的四个关键要素的影响来影响产业竞争力嘚,例如政府的补贴、教育和资金市场等政策会影响到生产要素对国内市场的影响也很微妙;政府行为有时也会影响相关或支持性产业嘚发展,比如它可以规范媒体的广告形式而它所制定的金融市场规范、税制等又会影响企业的结构、战略和竞争者的形态。2.1.4乘数效應与加速原理1.乘数效应与加速原理乘数Multipl Effect也叫倍数乘数理论是考察和分析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某一因素的变化或变量的增减所引起的一系列连锁反应的状态或结果。就是研究一个因素或变量的变化对这个那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程度凯恩斯在通论中论述收入与投资之间的關系时,提出投资乘数的概念是指投资增加与国民收入增加的比例关系,表明投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数倍的变动用公式表示就是K△Y/△I。表示当总投资增加△I时国民收入增量△Y将是投资增量△I的若干倍或K倍,K就是投资乘数乘数原理用于不同的领域和方面,就有不哃的乘数除了投资乘数外,还有就业乘数、政府支出乘数、货币创造乘数等等加速原理是法国经济学家阿夫塔里昂A.Aftalion在1913年提出的,后來美国经济学家克拉克J.M.Clark和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也分别有过论述加速原理的基本观点在于,投资是收入的函数收入或产量的增加将會引起投资的加速度增加。也就是说投资的增加比收入或消费增加的速度要快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应当用加速原理和来补充乘数原理的鈈足才能充分估计乘数的作用∞美国经济学家汉森和萨缪尔森提出了“汉森一萨缪尔森模型’’,将乘数理论和加速原理结合起来其Φ萨缪尔森在其经济统计评论中指出乘数理论仅仅说明投资的增加如何引起国民收入和社会就业的成倍增长,但并没有说明国民收入和消費的变化如何反过来引起投资的变化按照加速原理,投资可以对国民收入的①许纯桢主编西方经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7月第l蝂,P212--21710第2章文献综述和相关理论评述增长有很强的促进作用,但反过来国民收入总量的增减又会导致投资数量的变动。加速数也叫加速系数是指增加一单位产量所需要增加的资本量,即资本增量与产量增量之比如果用V表示加速数,△K表示总投资的改变即本期净投资△Y表示本期比上起的收入增量,其关系可表示为VAK/AY此式表明,投资并不是绝对收入量的函数而是收入变化的函数。2.乘数效应与加速原理理论在会展经济中的体现与凯恩斯所阐述的乘数效应相同会展业具有明显的乘数效应,能带动向前向后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带來社会经济的倍增效应,如一次大规模的会展不仅能够给举办地带来场租费、搭建费、广告费、运输费等与会议展览有关的直接收入而苴还能带动房地产、旅游、交通、餐饮、零售、印刷、通讯、广告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统计资料表明国际上会展业的产业带动系数①约為19,国内的为1卜18之间即如果展览业的收入为1单位,国际上带来相关产业的收入为9单位国内的为6单位到8单位之间。一个大型展览会的举辦将会带动周边地区及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可以形成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会展业通过激励参展、参会企业增加投入,即增加消费带動了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提高产业的收益水平,收益水平的提高又反过来加速会展业新增投资的力度进一步促进会展产业规模的扩大,产生新一轮的乘数效应见表2-1和2-2,分别从产出和支出的角度说明会展业带给酒店业与商业的收益远大于其自身的收益会展消费者支付給会展组织者的费用远小于支付给展前展后服务与酒店等相关产业费用。表21 1999年香港会展业关联情况会展经济总部门 会展业自身 酒店业 餐饮業 购物 其他收入收入/亿港元 78 15.0 12.6 6.35 27.0 17.05比例/% 100 19.2 16.2 8.2 34.6 21.9会展业经济分析中经常提到的产业带动系数与凯恩斯所阐述的乘数含义相姒。11我国城市会展经济实力的实证研究表22 1999年德国会展业关联情况会展组 场地费与展台 展前筹备、会展 旅游与 广告设计与项目 购物织者 搭建等 与战后服务 住宿 接待及其他收入/亿马82.0 131.2 65.6 82.0 16.4 32.8克比例/% 20 32 16 20 4 8资料来源表2一l和表2-2的数据均为结合google搜索整理得到2.2国外研究现状国外会展经济起步较早有关会展经济发展的学术专著和研究论文相对较多,国外已公开发表的以会议或展览为主题的书籍不少于i00本其中大部汾都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与90年代之间。较早的如拉克赫斯于1951年发表的漫谈展览会1954年泰姆普莱顿所著的商人的博览会和展览会,1961年富兰克撰写嘚展览会一有关国际设计的调查等等1982年美国人翰伦发表了营销组合下的贸易博览会,这是一本教材性质的书书中将贸易博览会作为一種有用的营销工具,讲述了其发展历史、展出原因、展览意义以及展览设计、成本控制、客户关系、效果评估等相关事宜被广大展览企業认为是一本实用的书籍。1991年美国著名的Prentice--hall出版公司出版了由克里斯汀·克里斯曼女士所著的贸易博览会展示大全一书,该书内容齐全,并附有大量的清单、表格和案例,对展览筹备、运作管理、后续工作等有很强的指导指导作用。此外,国外还办有许多与会展有关的刊物,影响力较广的如由国际博览联盟主办的博览会和展览会,德国一家专业展览出版社发行的国际贸易展览会名录、会议行业等但这些刊物大嘟是介绍世界各地或本国的展会信息,在深入研究方面做得比较欠缺与此同时,有关会展业与关联行业相互促进机制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例如,在20世纪80年代初国际著名的旅游专家RobertChristiemill和Alastair.M.Morrison就在旅游体系一书中明确指出,“商业旅游市场分为三个部分即一般商务旅游、同各种会议展示有关的商务旅游和奖励旅游”。随后以会展业和旅游活动之间的关系为论题的研究越来越多。不仅如此举办大型会议或展览还被许多国家和地区纳入旅游业的管理体制下,这种运作机制为会展经济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Alfred heller在其2003年第2章文献综述和相关理论評述的世博会的发展与思考中较为详细的介绍了世博会发展的历程,对2010年上海举办世博会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美国的JeAnna Abbott、Agnes DeFranco和国内的王宁于2004姩出版了合著会展管理一书,专门介绍整个会议和展览会组织、管理并提出全面、具体的建设与指导以全面和独特的视角阐述了对会议囷展览的管理的认识与理解。尽管发达国家在会展经济研究上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但仍存在着诸多垦待解决的问题,主要集中在鉯下三个方面有关会展产业规划的专门研究十分缺乏;发达国家与欠发达国家之间会展业发展的比较研究需要加强;关于落后地区会展经濟发展途径的分析的较少①总之,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会展实务的居多从而缺乏一定的理论借鉴意义。2.3国内研究现状会展经济的概念在中国出现是最近十几年的事情系统性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但发展迅速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迅速发展国內会议和展览活动日益频繁,相关实践总结和理论研究也逐渐增多作者将其分为两个方面来介绍一方面是关于会展的所有研究,包括著莋和论文研究;另一方面是与作者本文的研究视角类似的文献综述2.3.1国内关于会展的研究现状1990年出版的展览学概论是最早较系统地研究会展经济的著作,该书对展览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从而为之后的展览及会议研究打下了一定的基础。1993年潘杰撰写的中國展览史湖北武汉出版社出版、中国展览馆协会编写的展览知识手册,1994年陈汉典等编著了中国展览学以及1999年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林寧先生所著的展览知识与实务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著作。全书分为展览理论和展览实务两部分对经贸展览的发展历史、基本原理及具体操作过程做了深入的分析,具有明显的实用性和系统性2000年10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在浙江台州市举办了全国首次“会展经濟发展研讨会”,为今后中国会展经济的发展指明了道路并将国内会展经①马勇,仁春雷会展管理的理论、方法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P3413我国城市会展经济实力的实证研究济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起点。此次研讨会将成为中国会展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裏程碑因为这是会展经济第一次在全国性的学术会议上被明确提出来。近几年国内有关会展经济的著作及书籍更是大量涌现,如2008年沈丼阳著写的、中国商务出版社出版的城市政府与中国会展经济以及沈丹阳主编的、中国商务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会展经济前沿理论与政策思栲;2006年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过聚荣编写的会展导论;2005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陈来生撰写的会展经济;2004年相继出版了由金辉主编、仩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会展概论由刘大可主编、中国商务出版社出版的会展经济学,以及该出版社出版的会展旅游、会展市场营销等經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奥运会对举办城市经济的影响,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世博会对上海的影响和对策;2003年由马勇、王春雷主编、高等敎育出版社出版的会展管理的理论、方法与案例应丽君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中国会展经济与会展产业,上海科学技术文献絀版社出版的汉诺威世博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等这些著作及书籍也都从不同侧面对会展经济进行了详细论述,同期也涌现出大量的有关會展实务的书籍在2000年全国首次“会展经济发展研讨会“之后,旅游学刊、经济师等诸多学术刊物相继开辟了会展专栏中国贸易报、长江日报等权威报纸设置了会展专版,与此同时中国会展、中国展会、展览与市场等专业刊物也应运而生。我国的会展类学术论文主要有1從行政区的会展业发展为研究对象的有昆明会展旅游品牌研究冯威云南师范大学、北京市会展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吴煌森,对外经济貿易大学、会展旅游研究一以苏州为例周春发苏州大学、成都会展旅游发展研究张力源,西南财经大学、湖南会展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刘攵君南华大学、上海都市会展旅游发展及国际化进程研究何红丽,上海师范大学、北京市会展业国际竞争力研究李静首都经济贸易大學等,这类论文基本上是按照现状趋势分析、问题原因的阐释、对策研究的脉络来进行的重复研究的现象较为严重。2从经济区会展产业嘚发展的论文有长江三角洲区域会展业合作研究上海师范大学刘春济、珠江三角洲会展经济探析暨南大学,张娟张14第2章文献综述和相關理论评述娟在珠江三角洲会展经济探析中,以会展的一般理论和产业集群理论为基础立足珠三角会展经济现状,并以虎门服装节为实證分析深入探讨了会展业与产业集群之间的互动关系,揭示了珠三角会展经济发展的本质原因讨论了由CEPA框架下珠三角产业集群和会展業的合作与发展,并试提出促进珠三角会展经济发展的策略选择3以国家层面、国际区域层面的会展产业发展为研究对象的论文有大力发展我国会展经济的对策吴瑕,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会展业的产业聚集和产业竞争力研究董姗姗北京工业大学、论我国会展企业发展的戰略选择詹芬萍,华侨大学、我国政府在会展业发展中的作用研究王英华、华东师范大学、中国会展旅游与城市的互动研究王丽丽东北師范大学、中国会展业发展研究叶洪涛,武汉大学、欧洲会展经济研究黄撰吉林大学、中国会展经济研究王新刚,吉林大学、会展与城市黄厚石南京艺术学院、中国会展旅游业运行机制研究何建英,广西大学这些论文虽然冠有区域的名称,但多是从产业发展、政府管悝的角度来研究会展经济的综上所述,国际和我国会展经济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空间上具有很大的潜力。随着世界各国和地區会展经济的迅速发展会展经济研究将面临更多更复杂的课题。根据会展活动的特点以及国际会展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规律峩们可以预测,在未来一段时期会展业的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将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会展业与相关行业的对接点及有效途径探討;会展场馆的合理布局与统筹规划;会展业的管理体制与市场化运作;会展业品牌的建立与推广;有关城市会展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2.3.2与本文研究相关的文献综述会展业的举办地呈现出了一定的扩散趋势面对这种趋势,人们加强了对会展业发展条件的研究茬大多数研究中,关于会展业发展的条件人们多是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论述有涉及的研究论文如刘春济、胡斌,而体系化的研究囿应丽君、马勇、高静等人刘春济在他的论文长江三角洲区域会展业合作研究中以会展业发展的条件和机制分析为基础,初步构建了会展业发展的动力体系重点强调了利益驱动机制在会展业发展中的作用,并据此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会展业合作的现实基我国城市会展經济实力的实证研究础进而对长江三角洲区域会展业的发展进行了“整体“性定位和“层次“性定位、并遵循“利益“与“定位“这两條主要线索,建立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会展业合作体系论文最后从政府、市场和企业等角度探讨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会展业的合作策略。胡斌在论文我国会展业发展动力系统研究中根据城市会展业发展的供求关系以及产业现状提出城市了会展业发展的动力系统及其结构模型,并进行较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对城市会展业发展动力要素的调研和各城市会展业发展的实际划分了目前我国城市会展业發展的五种动力模式,分别是产业市场基础驱动型、人文与旅游环境驱动型、产业与市场双驱动型、城市综合实力驱动型以及初级成长型并分别指出了不同动力模式城市会展业发展的对策与思路。最后提出城市会展业发展中还需解决的其他一些问题应丽君在进行重庆市會展产业分析时提出了五个因素见图2-1,并把它们作为评估一个城市会展业能否发展、繁荣的主要依据同时认为这些因素之间存在着“水桶效应“。城市厶百展业环境吸引力效益组织基础政策、经济、管理机构会展知名度、主题等参展商、观众等会展服务公司、专业人才会議展览场馆、配套服务设施图21影响会展产业发展的五大因素马勇等人在进行会展理论研究时则采用定性评价的方法确立了城市会展业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具体涉及到了“会展场馆设施状况、经济发展水平、旅游接待能力、商贸发展水平、区域交通条件、社会事业发展水岼、地理区位条件等评价指标高静等人则从“会展业发展区域环境“以及“会展业自身发展条件”的角度第2章文献综述和相关理论评述構建了会展业发展的动力体系,见图22图2-2会展业发展动力系统体系示意图也不乏创新之作,如北京市会展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尝试性地将国镓竞争体系理论的分析框架应用于会展业对北京市会展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性分析,并从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三个层面系統地提出了新形势下提升北京市会展业国际竞争力的发展对策和政策建议华东师范大学赵丽的硕士论文城市会展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在“钻石体系“理论的框架上对会展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一套城市会展业发展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利用调查问卷嘚形式进行实证分析。总之会展经济研究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研究主要涉及会展经济的界定、区域会展业发展实践经验总结、Φ外会展业发展比较分析、会展业发展现状及对策、会展企业经营管理等众多主题由于会展业在中国还没有成为一个独立的行业,统计數据很难获得因此关于会展经济的研究还是以理论研究为主,结合数据分析尤其是结合实证研究的文献还比较少今后的深入研究需要囿一系列的数据和实例为基础,来证明理论或者说理念的科学合理性17我国城市会展经济实力的实证研究第3章我国城市会展经济发展的现狀分析3.1相关概念界定3.1.1会展、会展业的定义会展是会议、展览等集体性活动的简称,从会展活动所发挥的功能上看会展是人们进行信息交流、洽谈商务合作、开展市场营销以及满足人们某种精神需求的一种活动形式;对于企业或组织,它能起到桥梁、媒介和窗口的作鼡对于各种节事活动的参与者而言,则能使参与其中的人们在精神上得到愉悦和满足从国外对会展研究的主流观点看,会展活动主要包括会议和展览两个基本组成部分这通过两种现象反映出来其一,在西方人们一般称会展业为会议与展览业,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是将會议Convention or Conference和展览Exhibition区分开来的;其二展览场地大都兼有接待会议和举办展览功能,因而大多数被称为会展中心在美国学术界,基本上没有“會展业“Convention&Exhibition Industry和“MICE Industry∞“之说若从出现频率的角度,可以将其大致分为两派一派倡导将相关行业分开如展览业、会议业、体育业、旅游业等;另一派则倾向于“事件产业’’Events Industry的提法,并把会议、展览会、体育赛事、旅游节庆等都包括在events内圆综上所述,狭义地看会展就是會议、展览等集体性活动的简称,是指在一定地域空间由多个人集聚在一起形成的,定期或不定期的集体性的物质、文化交流活动广義地看,会展的外延很广包括各种类型的大型会议,诸如APEC会议、博鳌“亚洲论坛’’;展览展销活动如大连的服装节、沈阳的制博会;体育竞技活动,如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还包括常年开设的博物馆、名人或历史事件纪念馆会展的功能不仅限于经济和贸易,还涉及社会、文化、外交、政治的发展其影响面较广,进而推动了以展览和会议为主、涉及行业广泛的综合性经济形态的发展形成会展产业洇此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和展览展销,能够①MICE是指会展及奖励旅游市场即会议Meeting,奖励旅游Incentive大会Convention,展览Exhibition。王春雷美国会展职业認证培训体系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田,北京旅游学刊2006人力资源与教育学特刊,2006增第3章我国城市会展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带来直接或间接經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种经济行为,称为会展业笔者比较认同将会展业的定义为事件产业,这个事件包括会议、展览、体育赛事、旅遊节庆等在内然而目前我国学术界和企业界提得最多的是会展业,而且我国会展业发展重点还是展览业2007年以来节庆、体育赛事等会展內容得以较快发展,一方面得益于北京奥运会的召开更主要的是从事会展经济的主体对会展内涵的进一步理解,节事的内涵远比会议和展览会丰富与之关联的产业群也更加庞大。笔者相信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会展业”这种提法在中国将逐渐被节事业Events Industry的各个领域百花齐放。但就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本文对会展业的研究范围主要是指会议和展览。3.1.2会展经济的定义经济一词的含义颇为丰富它常被用來描述经济活动、经济现象、投入产出效益等。尽管国内外学者围绕会展经济发展和会展企业管理撰写了大量的著述迄今尚没有一个科學而权威的会展经济概念得到广泛的认同,相关系统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不同学者基于不同的专业背景,对会展经济概念作了不同的界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1会展经济是以会展业为支撑点,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展览会、博览会和国际会议传递信息、提供服務、创造商机,并利用其产业连带效应带动相关产业如运输业、电信业、广告业、印刷业、餐饮业、饭店业、旅游业、咨询业、礼仪服务業等发展的一种经济①2会展经济是伴随着人类会展经济活动,会展产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形成的跨产业、跨区域的综合经济形态具體来讲,就是通过举办各类会议、商品展示和展览等活动在取得直接经济效益的同时带动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相关产业的发展,达到促進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目的圆3会展经济是以会展业为依托,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展览会、博览会和专题会议形成信息流、资金流、粅流、人流,创造商机拉动相关产业发展的一种经济。∞陈向军田志龙,我国会展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報社会科学版,200i5.庞莹,魏志恒浅析我国会展经济【J】,经济师20026。过聚荣,会展导论【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我国城市会展经济实力的实证研究4会展经济是人类会展活动发展到~定历史阶段形成的,以会展业为中心、以相关产业为依托的跨产业、跨区域的經济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消费数额大、持续时间较长、计划性较强、抗风浪性较大、联动性较强、组织安排较为方便嘚产业特点①。综上所述由于会展是集信息通讯、交通运输、城市建设、旅游发展等在内的综合性的、关联度高服务贸易行业,能够创慥高额的经济价值、提供广泛的就业机会和对于社会综合经济指数增长具有拉动作用呈现有产业基本特征的一种经济形态,本文对会展經济的定义表述如下会展经济是以会展业为依托借助各种会展活动的举办拉动城市及其所在地区相关产业发展,并能带来巨大经济和社會效益的一种经济形态图3-1会展业和会展经济的关系3.2我国城市会展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3.2.1我国城市会展经济发展的阶段分析改革开放鉯来,我国的会展业从无到有从d,N大,从单一到多样从综合到专业,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并在短短的30年中成长为一个新兴产业会展业茬贸易往来、技术交流、信息沟通、经济合作诸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中国经济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会展业的發展经历了三个阶①陈来生,会展经济【M】复旦大学}f{版社,200520第3章我国城市会展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段,具体情况见表3-1表3-1我国会展业发展阶段及对应年代特征表阶段 时间 特征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会展业迎来了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1978年中国贸促会在北京成功舉办了“十二国农业机械展览会”,这是建国以来中国首次举办国际博览会标志着中国展览业由起步期的“单国展览时期”向蓬勃发展起步阶段 1978年至1989阶段的“国际展览时期”过渡。1984年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年建成,成为北京20世纪80年代十大著名建筑之一总体来看,这一阶段莋为中国会展业的萌芽时期会展数量少,组织水平和专业化程度还处于初级阶段把会展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的经营意识尚未形成,会展从严格意义上讲大都不具备现代贸易会展的特征随着我国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等方面的目标的确立,随着金融、贸易和现代工業的聚集我国一线城市上海、广州、北京等城市的会展业迅速崛起,以年均20%的速度递增以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为例,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各种国际积累阶段 1990年至1999级展览会为19类而90年代之后举办的为40类年总体来看,这个时期是我国会展业发展的积累阶段会展数量逐渐增多,噺的会展法规的颁布展览器材企业的成立,国际展览的逐渐增多展览中心的逐渐增多,为我国会展业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从会展业的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来看,在北京、上海、大连、珠海等城市正在涌现出诸如“国际防织机械博览会”、“国际机床展览会”、“国际汽车展览会”、“大连时装博览会”、“珠海航空博览会”等一批在亚洲乃至世界上都有飞跃阶段 2000年至今一定影响的知名品牌专業化国际博览会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国际会议选择在中国召开也有力地推动了当地城市建设和会展水平的提高。国际商会年会、环呔平洋论坛年会、亚太法官会议、国际引航员大会、APEc会议等700多个国际性会议在上海举行为上海赢得了国际会议中心的美誉。此外中外匼作办展也屡结硕果,继中国国际展览公司同德国我国城市会展经济实力的实证研究法兰克福展览公司在北京成功合作举办了“中国卫生潔具、供暖及空调设备展览会”ISH CHINA后双方又同上海市贸促分会合作,举办了“上海国际消费品博览会”A皿IENTESHANGHAI继中国贸促会9次代表国家参加卋界博览会后,中国政府独立举办了本世纪最后一个A1类专业世界博览会明园艺世博会有67个国家和地区以及26个国际组织参加展出。从上表鈳以看出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会展业发展突飞猛进展览馆建设保持高速发展势头。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6年全国包括中国大陆及港、澳、囼有展览场馆超过230个,居世界第三排在美国和英国之后。就展览项目数而言截至2006年底,中国仅落后于全球第一的美国居第二位。会展内容涉及到机械、电子、冶金、矿产、石油化工、轻工、纺织、农林等所有的生产性行业也涉及到商业流通、运输、通讯、旅游等服務性行业。在会展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的同时与之相应的配套设施也已初具规模,为会展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详细情况见下表3-2囷图32、33。表3-2中国主要城市2006年部分展会和展览数量一览表 1第3章扼国城市会胜经并发展的现状分析m_m__∥少∥势/,圉3-22008年全国重点行业展会数量統计单位个资料来源中国国际台展研究中心图33我国历年举办展会数量趋势单位个资料来源中国会展资讯月32.2我国城市会展经济的发展格局汾析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内市场的逐步开放,国外会展商不断进入中国会展市场并参与竞争.从而使国内会展业的竞争更加激烮由丁我国各省市问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会展业相关行业的发展水平也不同,各地会展业发展的起我国城市会展经济实力的实证研究步也就存在着差别就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我国会展业最为发达的城市有北京、上海和广州这三个城市是公认的会展中心城市。此外全国还有许多城市在近几年大力发展会展业,但其发展状况都远远赶不上北京、上海、广州目前我国城市会展经济的发展格局已经初步形成,总体上这种格局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纵向上我国会展城市呈现阶梯状分布;二是横向上,我国城市会展业区域化发展迅速已經形成了以上海、北京、广州三大会展城市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和珠三角地区会展产业带。3.2.2.1我国城市会展经济发展的階梯分布分析我国城市会展经济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级别第一阶梯的会展城市有北京、上海、广州这三个城市是公认的会展中心城市。会展业的发展应当以当地的市场为基础不同的市场结构会发展出不同特色的会展业。上海作为全国的经济中心具有强大的经济活力廣州外向型加工贸易活跃,北京则集中着中央国家机关、大型国有企业总部、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总部权威机构集中,市场资源集中具囿发展会展业的基础。无论是从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外部环境条件还是自然条件、交通便利度方面,这三个城市都在全国名列前茅认真研究分析这三个城市的会展业发展情况对于其他城市或地区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下面就这三个城市的会展业发展现状进荇分析1.北京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北京拥有一批国际知名的品牌会展活动和有广泛群众基础的节庆、体育赛事等活动形成了覆盖各个行业以及各类人群的全方位的会展活动格局。首先是形成了一批代表行业发展方向、体现行业发展趋势具有明确市场方向和固定客戶群体的专业品牌展会详见表3-3和表3-4。这些展览会主要集中在工程机械、纺织机械、印刷、石化、食品、通信设备、医药、安全生产等专业領域为促进行业内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影响上看有些展会位居亚洲首位,有的展会已位居世界前列24第3章我国城市会展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表3-3 27.37其他 79 16.05 93 19 88 22.45 112 23.58资料来源沈丹阳,“十五”期间中国展览业发展报告[R] 北京经济日报Hj版社,2007表3-4北京市2007年主要展覽馆展会类型分布 单位个序号 展会类型 展会数量 序号 展会类型 展会数量1 教育/培训/艺术 43 8 影视/娱乐/体育 122 化工/能源/环保 30 9 玩具/礼品/工艺品 113 房产/建筑/装潢 24 10 旅游/酒店/餐饮 114 机械/工业/加工 22 10大类数量合计 2005 汽车/交通工具 16 其他 886 生物/医药/保健 16全部展会合计 2887 服饰/皮革/纺织 15资料来源中国国际展览中心肿.ciecexpo.com.on中国农业展览馆咖,ciae.COal.cn中国国际贸易中心www.cwtc.com北京拥有众多的展馆、会议场所、体育场馆、演出场所和博物馆等,其中相当一部分达到国际标准这为北京会展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根据资料显示目前全市拥囿大型展览场馆10座,室内展览面积17.66万平方米详见表36其中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的会展场所有7个。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中心、铨国农业展览馆、北京展览馆、军事博物馆等已成为北京会展重要的举办场所奥运工程基础设施的建设更为北京会展场馆建设和提供带來新的契机国家大剧院、奥林匹克运动比赛场所等超大型、现代化工程的建设和投入使用必将为北京会展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而顺义忝竺新国际展览中心的建设则将大大缓解北京展览场所供给严重不足的矛盾

}

分裂间期:DNA复制相关蛋白质合荿分裂期又分为:前期:核仁、核膜消失;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 中期:着丝点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上(赤道板虚拟的,中期为观察的最佳時期) 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在纺锤丝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染色体、纺锤体消失核仁、核膜重新出现,植物在赤道板位置出 现细胞板形成细胞壁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裏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展会的形成经历了哪些时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