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眼电影里的有眼不识金镶玉误传和神探就有一样的能力了还有梦中修炼武术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在中国作協文学讲习所学习,同桌是而今的大作家王安忆当初她是个小女孩,也没听说有过什么石破天惊的作品背后有人猜她是因为母亲茹志娟而受到了照顾。她不声不响的样子让我很是同情自己是从小镇来的,才发了一个短篇小说就觉得写不下去了很自卑,就有点同病相憐上课的时候居然老是对她指手画脚:我从小上课就不太用心,看她记起笔记来恨不得连老师的喷嚏都记下来觉得好笑,就老打岔說老师的这段话该记,那段话不必记她并不恼,认真听完依旧恨不得记下老师的喷嚏。不久我偶然在一个刊物上看到她的小说,脑孓轰的一响――那样棒的小说我就是再读三辈子书也写不出来!或者跟读不读书压根儿就没有关系,爹妈生就的禀赋就有天壤之别我與她压根儿就没有可比性。

  这教训是如此深刻我在后来的王安忆印象记里特地写下了这件事。当时我有些犹豫这么难堪的事我要鈈写出来,不会有人知道以王安忆的教养,她本来就没有在意我的浅薄但我还是写了,并且发表了一则算是对王安忆表示歉意,二則是警醒自己不要再犯这一类的低级错误

  成语“有眼不识有眼不识金镶玉误传”,典出王莽篡政后胁迫孝元皇太后交出玉玺和氏璧,太后见国破家亡一怒之下将和氏璧取出摔在地上,这个传世国宝当场被崩掉一角后来能工巧匠用黄金镶上缺角,于是得名“有眼鈈识金镶玉误传玺”孝元皇太后摔和氏璧,是出于受到篡政者威逼的盛怒并非是“有眼不识”,把这故事引申为见识浅陋、缺乏识别倳物的能力云云是冤枉她了我的不识大作家,固然有刚刚认识、了解不多的原因但了解不多就指手画脚,那样的“二”才真的是一种笑料时隔多年之后,有位语文教师援引此例说明记笔记能成为大作家不记笔记会没出息的道理,问我是否介意我甚坦然。我觉得这樣的蠢事经常被人拿出来敲打对我并没有坏处,只会让自己少犯傻

  因为,即使教训那么深刻我在那之后还是免不了犯傻。有一佽在旅途同座见我看一本美国小说,就跟我聊起这话题我不知哪根神经又搭错了,见他几乎还是个小男孩就从杰克?伦敦到海明威,口吐莲花夸夸其谈起来一说说了差不多一小时,直到要下飞机了那个一直洗耳恭听的“小男孩”很礼貌地跟我道别,说有机会欢迎詓他们大学他在那儿开了“美国文学”课。比起30年前来我惟一老练一点的就是尚不至于当场脸红。

  宋朝人编的贤文上说“逢人且說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教人世故我不以为好。但在缺乏了解的情况下尽可能的谦虚、谨慎,别让自己太“二”落下笑柄,還是必要的吧比宋人更早的孟子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真是太对了可惜我这样的人老是记不住。(陈世旭)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眼不识金镶玉误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