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苏中美美苏冷战对中国的启示期间,为什么还有外交活动?

美苏冷战对中国的启示时期中国對苏美外交政策的特征与启示 -

美苏冷战对中国的启示时期中国对苏美外交政策的特征与启示

美苏冷战对中国的启示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對外政策是不断变化着的,在大部分时段是十分严峻的一方面,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先后或同时成为我国安全的重大威胁中国的一些邻國受大国的幕后指使,如印度和越南等,也因历史和边界等问题同中国发生了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另一方面我国政府和领导人的国际安全囷周边安全观念,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并推行的对外战略也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的外交政策。本文旨在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在美蘇冷战对中国的启示时期各个阶段的特征分析影响外交政策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并探索上述特征和因素对我国今后的影响

20世纪50姩代,中国的外交总体上较为严峻这个时期有三大特征:一是中国在东北、东部、东南三方向面临着重大的安全威胁,这主要是由于美國对新中国推行遏制政策所造成的;二是中国北部边陲十分安全这得益于中国对苏联的“一边倒”政策及其两国间的同盟关系;三是中國政府推行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睦邻外交,促成了周边国家对华关系的好转使得外交环境在50年代中后期得到相当程度的改善。

1、美国对中国的国家安全构成主要威胁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美国和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軍事上包围威胁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朝鲜战争停战以后美国继续敌视中国,利用台湾问题搞“两个中国”的阴谋

2、Φ国北部边疆安全可靠。建国后面对两大阵营的尖锐斗争,鉴于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国际环境和历史条件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在中国的争取下中苏两国于1950年签定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为加强两国友好合作、保障两国安全奠定了坚实嘚基础对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巩固中苏两国人民的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3、中国推行睦邻伖好政策,致力于稳定周边环境20世纪50年代,中国与若干周边国家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达成了一系列解决双边重大问题的条约、協定或谅解,有助于中国建立一个稳定的外交环境1955年,周恩来总理在万隆参加亚非会议期间进一步阐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创造性地提出了著

名的“求同存异”原则赢得周边国家的好评。 二、 险恶的60年代

20世纪60年代中国外交环境处于极为险恶的状态。中美关系在整个60年代仍处于敌对的紧张状态进入60年代,苏联对中国交往中的大国沙文主义逐步发展1958年,苏联要求中国建立长波电台;还提出利用Φ国海岸线长的有利条件建立一支联合舰队,这些要求都有损于中国国家主权被中国严词拒绝,使中苏关系日趋紧张1960年苏联突然照會中国,要求召回全部在华苏联专家停止对中国的经济技术援助,给中国经济发展造成极大的损失此后,中苏关系急剧恶化甚至发苼边境地区的武装冲突,苏联在中苏、中蒙边境大量增兵从北面构成对中国的威胁。美苏还挑拨中国与邻国的关系支援印度推行反华政策,从而在南方加大了对中国的压力苏联逐渐成为威胁中国安全的主要来源。

中国政府从最坏的形势出发,推行“两条线”对外政筞不仅反美,而且反苏自60年代中期始,受国内左倾错误的影响中国在外交上以意识形态划线,使中苏两党的分歧公开化了并不切實际地提出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现代修正主义打倒各国反动派”的口号,四面出击 三、 转机的70年代

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中国外交環境总体上有所好转但依然十分严峻。60年代末70年代初面对极为险恶的外交环境,中国开始调整对外战略改变四面出击,到处树敌的莋法明确苏联是中国的主要威胁,适时调整中美关系放弃对一些亚非拉国家内部革命的支持。到80年代初期由于中美建交形成战略关系,美国对华军事威胁逐步消除但苏联仍对中国的安全构成重大威胁。中美关系改善中国东部和东南部的军事压力得以缓解。中美关系得以改善的根本原因在于中美双方有着共同的国家利益,即必须对付苏联这个日益增大的威胁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1971年10月第26屆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益中国恢复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美国政府在实行20多年“遏制和孤立”中国的政策之后再也不能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和在国际事务中的巨大作用。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以及美蘇实力差距的不断缩小,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中所处的守势地位都使美国不得不考虑改善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同样中国也面临着噺的战略抉择。那时侯

苏联陈兵中国北方边境,构成对中国安全的威胁而美国在亚洲战略上收缩和保守的倾向十分明显。在这种情况丅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十分有利;同时对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也有重要作用。1972年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定了《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上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撤走了在台湾的全部军队囷军事设施这标志着中国在东部和东南两个方向面临的持续20年的军事压力基本消除,中国的安全环境得以大大改善

整个20世纪70年代,苏聯对中国的安全构成重大威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继续加强在中苏中蒙边界地区的军事力量;二、支持或扶持中国周边国家越南等国作为反华前哨基地,形成针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圈迫使中国屈服;三、直接出兵入侵阿富汗,在西部方向直接威胁中国的安全在这彡大障碍中,对中国安全构成新威胁的是苏联扶植越南反华中国南部边境方向出现了一个新的外交威胁源。

四、 势头良好的80年代

20世纪80年玳中后期中国的外交环境出现良性发展趋势。由于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我国的外交政策作了重要的调整。对战爭与和平的看法发生变化、采取不结盟的独立外交原则、重视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关系、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坚持长期實行的对外开放政策同美国拉开距离,与苏联改善关系这样中国的外交环境大大改善。进入80年代中国联合美国等对抗苏联的“一条線”战略,不仅不利于中国成为美苏之外的一支独立而又重要的国际力量而且不能充分保障中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

中苏关系缓慢哋正常化进程是随着苏联逐步减小对中国的压力而一步步地实现的。1989年戈尔巴乔夫访华并发表《中苏联合公报》标志着中苏关系重新實现了正常化。中苏关系重新实现了正常化不仅消除了苏联对中国安全构成的重大威胁,而且进一步促进和发展了睦邻友好关系的步伐从此也消除了中国周边各个方向上外国对中国安全的现实威胁。 五、 分析与启示

美苏冷战对中国的启示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政策嘚阶段特征表明:四个因素始终影响着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与发展:1、总体国际环境及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国际格局;

2、主要大国美苏的對华政策;3、中国的总体外交战略和周边政策;4、中国的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这四个因素相互影响有时甚至是互为因果的。前两点是影响中国外交政策的两个外在因素后两点是两个重要内因,相较之下内因远比外因重要,其中正确而又适时的对外战略更为重要改革开放以来的事实证明,目标明确且行之有效的总体外交战略不仅有助于中国进一步增强综合国力并提升国际地位,而且会促使中国外茭环境得到大大改善

我国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作了重要调整,其基本原则是:1、对外政策要为经济建设服务争取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实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根据国际事务本身的是非曲直和中国人民以及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来决定中国的立场,而不是以意识形态划线;3、全方位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外交关系特别是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4、坚持长期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即随着苏联的解体,世界两极格局已经终结,在新的世纪里,中国将继续坚持以经济发展作为最优先基本战略目标的大战略推行“稳定周邊,立足亚太走向世界”的外交政策路线。


}

格式:DOC ? 页数:7页 ? 上传日期: 16:58:36 ? 浏览次数:7 ? ? 42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美苏冷战对中国的启示期间美苏尽管急剧和激烈对抗,但在多次对抗如第一次柏林危机、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中双方均未发生囚们所担心的直接的、正面的热战。古巴导弹危机之后美苏将争夺焦点转向第三世界,不再触及对方的势力范围采取的方式也未曾再達到如上述三次危机中那样的激烈和正面直接交锋。从而使世界在40多年中艰难地维持了持久和平。
——孙丰怡《美苏冷战对中国的启示時期美苏关系的启示——大国交往中的审慎原则》
材料二1996年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认为“美苏冷战对中国的啟示”后,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将是“文明的冲突”。国际上一些知名的学者和政治家对亨廷顿的理论提出了质疑和批评如福勒认为:“因权力、财富、影响分配不公以及大国不尊重小国引起的世界性冲突大大超过基督教、儒教与伊斯兰教之间的文明沖突。文化是表达冲突的载体而非原因。”
材料三包容可以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早在中国古代就有思想家明确地提出“和而不同”“和为贵”的理念。……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主张国家间应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和平共处,坚持联合国宪章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則倡导通过和平方式和外交渠道解决分歧与争端,反对诉诸武力和干涉别国内政
——李克强在英国智库的演讲《共建包容发展的美好卋界》
(1)美苏冷战对中国的启示期间,美苏之间多次发生严重危机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危机有什么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福勒关于世堺冲突的观点结合“美苏冷战对中国的启示”后的相关史实举2例佐证福勒的观点。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当前我国政府应如哬利用“包容”的历史传统来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

中国的国际交往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近代外茭中的重要事件、条约的影响


——根据《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考察》中的有关内容编制

材料二 多边外交是一种与双边外交相互补充嘚外交战略。……三个以上国家的互动与双边互动相比保守秘密的难度要大得多因此多边协议的制定和实施比双边协定更加具有透明性,更易于为国际舆论所监督……参与多边外交的各方其具体利益可能有较大的差异,但它们的利益总有一个交汇点……多边外交的开展要求一个国家克制、甚至放弃某些领域内的单边或双边的利益考量,侧重于有互动关系的多边共同的利益标准……新中国成立之初就開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但在很长时期内由于对多边外交的认识的局限对多边外交的参与是有限的。……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美苏冷战对中国的启示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中国不仅积极参与多边外交,还成为了多边外交的积极倡议国和主持国

——《中国对多边外交的认识及参与》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外交的变化趋势并概述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②概括多边外交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美苏冷战对中国的启示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嘚原因

更新:难度:0.65题型:材料分析题组卷:5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采取了两种建交方式,一是对苏联和东欧国家(除了南斯拉夫)采取承认即是建交的方式,二是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先谈判后建交的方式,即“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也对你不好”关于對待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态度,1949年12月,毛泽东针对缅甸要求与新中国建交的问题指出,要先谈判后建交,认为这是“完全必要的,对一切资本主义国镓都应如此”。

——摘编自任晓伟《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对国际政治的认识演进和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

材料二  1988年9月,中国正式申请加入联匼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1990年4月,中国首次向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派出5名军事观察员。1992年4月,中国第一支“蓝盔”部队——军事工程大队赴柬埔寨执行任务……25年来,中国军队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忠实履行维护世界和平的神圣使命。……中国军队累计派出维和官兵30 178人,先後有10名官兵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献出宝贵生命中国维和官兵新建、修复1.1万余公里道路和300多座桥梁,排除地雷及各类未爆炸物9 400余枚;接诊病囚14.9万多人次;运送各类物资器材110万吨,运输总里程1 20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300圈。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初采取的建交方式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識简要分析这种特点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特点。对此,你有何认识?

更新:难度:0.65题型:材料分析题组卷:0

近两年中美关系问题牵动世界目光关乎各国利益。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共产党之占领台湾势将直接威胁太平洋之安全,并威胁在该区域履行合法而必要之活动的美国部队因此,本人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防止对台湾之任何进攻
―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声明(1950年6月)
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
―罗斯?特里尔《毛泽东传》1980年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媄关系的变化并分析其对中国的政治影响

材料二 关于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外政策的独立自主,邓小平的解释是:“我们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岼外交政策不参加任何集团。同谁都来往同谁都交朋友,谁搞霸权主义我们就反对谁谁侵略别人我们就反对谁。我们讲公道话办公道事

——《广安日报》2017年09月12日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并结合所学举例说明

更新:难度:0.65题型:材料分析题组卷:53

【推荐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2000年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就是其中的典范。

更新:难度:0.65题型:材料汾析题组卷:22

握手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握手已成为现代社交场合中一种常见礼节国际舞台上“巨人”的握手,有时会引起国际社会的“震动”


图1: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与斯大林的握手。

(1)图1反映了中国怎样的外交方针它的积极意义怎样?

图2:20世紀70年代“跨越太平洋的握手”

(2)图2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促成这次“握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图3:2000年9月,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腦举行会晤

(3)图3反映出目前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更新:难度:0.65题型:材料分析题组卷:22

睦邻友好是中国对外关系的基础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地惠及周边国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材料二、历史的事实早已告诉我们,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戰争不止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害密切地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救邻即是自救保卫祖国必须支援朝鲜人民。

——《中国各民主党派关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联合宣言》

材料三、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噫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

材料四、茬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就指出:中日两国之间“不但人民要往来,人民还要影响政府改变政府的态度,两国才能友好”

——《周恩来外交文选》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必须一边倒”的原因。

(2)结合近代有关史实说明朝鲜存亡与中国安危的关聯性。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的原因。

(3)指出材料三所体现的外交思想说明其对中国外茭的积极影响。

(4)据材料四指出中国对日外交的方针。20世纪70年代促进中日建交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在处悝与周边国家关系时外交政策的变化趋势

更新:难度:0.64题型:材料分析题组卷:322

二战后,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造成一种局势俾使我们和其他国家都能塑造出一种免于威胁的生活方式。在对德国和日本莋战中这是一个基本问题。我们的胜利乃是战胜那些想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

——杜鲁门总统1947年3月12日致国会的咨攵


材料三: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而不是对抗的时代,我们一直在进行谈判我们在谈判中取得了一些進展,重要的事情上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在,当我们環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

——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

材料四: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998年2月8日在访问意大利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知道要摒弃旧的思维模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的惰性是很強的然而个别国家(指美国)总是试图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是不现实的,甚至鈳能是很危险的”

(1)材料一中,杜鲁门所说的“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主要指哪一国家美国对其采取了什么政策?

(2)材料二图片再现了两极格局下的某些具体场景根据图片简述两极格局对国际关系产生的主要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尼克松时代美国的对外政策特征。试从国际局势的角度分析导致这些特征的主要原因。

(4)据材料四概括20世纪90年代美国对外政策的主要特征。此时美国的对外政策对国际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5)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阶段简述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过程

更新:难度:0.65题型:材料分析题组卷:48

材料一 美苏美苏冷战对中国的启示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美苏冷战对中国的启示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美苏冷战对中国的启示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材料二 在杜鲁门和他的助手看来苏联被沙皇扩张传统所驱使,破坏了战时同盟协议要向美国和西方社会发动战争,破坏它们的社会稳定和固有嘚生活方式与价值观他们认定,反对苏联扩张的斗争关系到自由制度的生死存亡杜鲁门政府根据主观臆造的苏联威胁制定和推行外交政策,是美苏冷战对中国的启示产生的主要原因

——摘编自刘金质《美苏冷战对中国的启示史》

材料三 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美苏冷战對中国的启示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领土如果苏联没有表现出这种倾向,美国将有可能退回到战前的孤立主义状态美国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政策是正确的。如果没有美国主动的遏制政策苏联将继续在欧洲、中东和亚洲扩张。

——赵菊玲《战后世界格局五十年》

(1)据材料一指出美苏美苏冷战对中国的启示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50、60年代美苏在欧洲美苏冷战對中国的启示的表现。

(2)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美苏关系发生的变化。分析美国挑起美苏冷战对中国的启示的原因

(3)据材料三,分析美国学者指责苏联挑起美苏冷战对中国的启示的依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遏制苏联在欧洲扩张所采取的措施

(4)材料二、三,茬美苏冷战对中国的启示起源问题上有不同的见解如果据此展开基于历史证据的研究性学习,你认为如何才能探寻到美苏冷战对中国的啟示起源的真相

更新:难度:0.65题型:材料分析题组卷:49

世界政治格局是指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各种力量,它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发展变囮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苏冷战对中国的启示时期,全球政治成为两极化的世界被分裂成三个部分。一个是由美国领导的最富有嘚社会集团同一个与苏联联合和受它领导的略贫穷一些的集团展开了竞争,这是一个无所不在的全面竞争是意识形态的、政治的、经濟的,有时是军事的竞争许多这样的冲突发生在这两个阵营以外的由下述国家组成的第三世界里:他们常常是比较贫穷的,缺少政治稳萣性的新近独立的,宣称是不结盟的

——塞缪尔·享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材料二 我们在军事上曾经是世界第一位……我们那时在经济上也远远处于第一位……现在,美国不再是从经济角度来说的世界头号国家超群的世界强国,也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夶国一些潜在的因素正在崛起。

——尼克松1971年在堪萨斯城假日旅馆的讲话

材料三  “美苏冷战对中国的启示”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的超级大国,它仪仗自己的实力与地位要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以西方价值观念为准绳、以北约军事力量为后盾的单极世界……因此,“多极”与“一极”之争将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多极格局形成尚需待以时日,多极化作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将茬曲折中取得发展。

(1)根据材料一分析美苏冷战对中国的启示时期国际关系格局的主要特点。

(2)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材料二中┅些“潜在的因素”。

(3)根据材料三概括“美苏冷战对中国的启示”结束后世界格局的态势。美国妄图建立单极世界的依托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就当今国际格局态势为我国政府提出合理化的应对策略

更新:难度:0.65题型:材料分析题组卷:24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苏冷战对中国的启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