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与破坏破坏论为什么不能充钱

  创造性破坏理论概述

  美籍奥地利(, 1883~1950年)对研究最有,他发展了的理论。熊彼特在1912年出版的一书中指出,企业家就是“经济发展的带头人”, 也是能够“实现的重新组合”的创新者。熊彼特将企业家视为创新的主体,其作用在于创造性地破坏市场的均衡(他称之为“创造性破坏”)。他认为,动态失衡是的“常态”(而非古典经济学家所主张的均衡和资源的最佳配置),而企业家正是这一创新过程的组织者和始作俑者。通过地打破,才会出现企业家获取的机会。

  熊彼特首次突出企业家的创新性,但是他认定企业家是一种很不稳定的状态。他认为, 一个人由于“实现新的组合”而成为企业家,“而当他一旦建立起企业,并像其他人一样开始经营这个企业时,这一特征就马上消失”。因此,企业家是一种稍纵即逝的状态。按照他的定义,一个人在他几十年的活动生涯中不可能总是企业家,除非他不断“实现新的组合”,即:不断创新。简言之,创新是判断企业家的唯一标准。

  “创造性破坏”是伟大的经济学家熊彼特最有名的观点,这是其和的基础。在熊彼特(1934)看来,“创造性破坏”是的本质性事实,重要的问题是研究资本主义如何创造并进而破坏,而这种结构的创造和破坏主要不是通过而是依靠创新的竞争实现的。每一次大规模的创新都淘汰旧的技术和生产体系,并建立起新的生产体系。

  熊彼特认为,创新就是不断地从内部革新经济结构,即不断破坏旧的,创造新的结构。而与是当前世界范围内文化发展中的一对突出矛盾。

  五六十年前,“创造性破坏”这一颇具颠覆性的概念提出之时,人们为之震惊。如今,全球经济所破坏和创造的巨大价值完美地印证了这一前瞻性论断。可以说,创造性破坏的力量还在不断增强,业已成为主流经济论述中的重要核心概念。

  创造性破坏理论的精髓

  创造性破坏理论指出:当到谷底的同时,也是某些企业家不得不考虑退出市场或是另一些企业家必须要“创新”以求生存的时候。只要将多余的竞争者筛除或是有一些成功的“创新”产生,便会使景气提升、提高,但是当某一产业又重新是有利可图的时候,它又会吸引新的竞争者投入,然后又是一次利润递减的过程,回到之前的状态....。所以说每一次的萧条都包括著一次技术革新的可能,这句话也可以反过来陈述为:技术革新的结果便是可预期的下一次萧条。在熊彼特看来,资本主义的创造性与毁灭性因此是同源的。但熊彼特并不认为资本主义的优越性便是由于其自己产生的动力将而不停地推动自身发展,他相信资本主义经济最终将因为无法承受其快速膨胀带来的能量而崩溃于其自身的规模。

  熊彼特指出过程是改变经济结构的“创造性破坏过程”。经济创新不断地从内部使这个经济结构革命化,不断地破坏旧结构,不断地创造新结构。这个创造性破坏的过程就是资本主义的本质性事实。有价值的竞争不是价格竞争,而是新商品、新技术、新供应来源、新组合形式的竞争,也就是占有成本上或质量上决定性优势的竞争,这种竞争打击的不是现有企业的利润边际和产量,而是它们的基础和它们的生命。

  资本主义的创造性破坏

democracy)一书中,熊彼特(1942)对经济变化采用了一种更为广阔的观察方法。他不是检验资本主义经济所经历过的周期变化,而是考察资本主义的未来。他提出的一个大问题是:“资本主义能生存下去吗?”他给出的答案是:“不,我认为它无法生存下去。”在根本上,他认为相信社会主义将取代资本主义是正确的。但熊彼特认为资本主义并不是像马克思预测的那样被自己的失败毁灭,而是将被自己的诸多成功所毁灭。

  熊彼特认为资本主义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即创造性破坏(creative destruction)。资本主义不仅包括成功的创新,也包括打破旧的、低效的工艺与产品。这种替代过程使资本主义处于动态过程,并刺激收入迅速增长。然而问题出现了,因为较小的企业经常被较大的企业所替代。在此过程中,是的在经营企业,而不是创新的企业家。这些管理者不像主人而更像雇员。他们偏好稳定的收入和工作保障甚于创新和冒险,结果,资本主义就失去了倾向创新的动态趋势以及不断进取与变化的精神。

  熊彼特(1942)还看到了一个潜在的问题,这个问题是植根于资本主义需要理性的思考以及需要在所有参与者中作出合理选择这样一个事实中的。这将促使人们在思想中形成怀疑性和批判性的框架。此外,由于资本主义在收入增长方面如此成功,它能够支撑大量的知识分子。这些拥有大量时间的知识分子,将批判资本主义体系,竭力推行增强政府官僚的经济作用的措施。对资本主义赖以生存的收入不平等的怨恨也将在知识分子中间愈演愈烈,他们将竭力采取保持收入平等的措施。这些活动将减少冒险与创新的动力。

  最后,熊彼特认为资本主义破坏了家庭。资本主义的目的是满足个人需求,而家庭需要升华个人的欲望和妥协。可是,家庭对于资本主义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家庭是的主要来源。是—种在赖以养家的主要劳动力发生意外时,其他家庭成员能被供养的措施。资本主义通过破坏,从而摧毁了自己的基础——未来发展所需要的资本。

  长期一直是关注的中心。和大多数家将资本主义视为获得迅速增长的最佳途径。然而到了19世纪末,经济学家们开始更多地关注的问题,而对增长问题失去了兴趣。熊彼特的主要贡献即把经济学家的注意力调整到长期经济增长的问题上来。在进行这项研究的过程中,他强调了创新、企业家等非经济因素对于资本主义健康、繁荣和发展的重要性。

  运用创造性破坏理论分析

  新总裁中钵良治公开表示,“索尼在众多领域都落后于,索尼未能吸引的主要原因是工程师在某些时候未能把握市场潮流。”从领先到落后,索尼的命运何以如此反差?市场潮流对索尼究竟意味着什么?

  对上述问题,(简称:)全球董事会主席(卡尔·施德恩)有其独到的见解。他引入熊彼德“创造性破坏”理论对索尼进行分析,同时提醒中国的优秀企业必须重视“创造性破坏”这一已经越转越快的潮流,否则随时可能要退出游戏。

  索尼等一批上世纪非常优秀的大型综合类电子企业如今遭遇的经营困境,是否可以被看作因为不重视“创造性破坏”而造成的不良结果?

  卡尔·施德恩:谈到索尼,这其实是一个没有正视到变化所带来的威胁的这样一个案例。它曾经拥有世界上质量最好的电视(特丽珑),他们(索尼的管理层)不认为索尼的电视会被“纯平”电视所取代,因此没有投资在这种电视的技术上(纯平电视)。现在为了迎合消费者的需要,索尼不得已只能从韩国来购买技术。这是一个没有正确意识到创新所带来的威胁的例子。

  与索尼相反的一个例子,同样也是在日本的,就是.在这种变化过程,它是大赢家,是一个正确认识到变化所带来的机会的公司。它通过对移动电话服务上做出的一些革命性的改变,加入了一些新的功能,它现在在这方面处于一个领先的地位。

  因此,很难把一个国家的某一类行业用一个统一的理由去概括,说成功也好、失败也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看具体的公司是否能够意识到这种变化所带来的威胁,是否能够调动公司所有的员工去应对这样的变化。

  二、“破坏”在中国

  中国企业如何地“创造性破坏”,特别是那些著名的企业他们的表现,比如,,包括?

  卡尔·施德恩:从经济发展的阶段来看,转换,中国的公司确实是有优势的,同时中国也是一个重塑的好地方。

  从一些生产行业来说,中国企业在这方面还是非常成功的。对全世界来讲,有很多企业把生产放到中国来做,而且中国的企业能够很快地探索出一个方式,怎样在这个环境中成功生存,怎样在这个环境当中去竞争。在我们进行这个讨论之前,其实已经有大量的生产性的企业都是“全球性破坏”的很大的受益者。具体来说,海尔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公司,在外面也做得非常好;至于联想,现在做出评论可能太早,我们还需要时间来看一看。但同时,在中国还有许多其他的企业需要做更多的工作去更好的适应这个新的环境。例如中国的还有许多的工作需要做;还有大型的工业,比如说汽车制造业。

  所以以中国企业来分析,也是各有不同。有些企业已经很好,还有许多企业还有一定的工作需要做。那么这些企业就是我们所谓的沉睡中的狮子或者恐龙。它们需要苏醒起来,并作出及时的改变,否则会像恐龙一样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

》的原型,意大利史上最令人恐惧的野心家、强权者和完美的阴谋制造家。14、15世纪的欧洲历史上,再没有第二个像他那样背负如此之多恶名却又为同时代人所同情并毫不吝惜地给予赞美的统治者,他是

中最恶名昭彰同时也是最具魅力的一个。《凯撒·破坏与创造者》,以其少年求学时期的故事展开,把15世纪意大利历史风貌完美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距今2000多年以前,古罗马帝国的奠基者恺撒大帝,相信许多人都已经耳熟能详。但是历史上曾经出现的另外一位恺撒,又有多少人知道呢?

在古罗马帝国诞生1500年之后出现的那位男性,意大利语称西泽尔,即拉丁语之恺撒,他与古代英雄抱有同样的野心,那就是全欧洲的统一。而此书,真是描写为使分裂的意大利恢复古代罗马帝国的和平与荣耀而战的

《凯撒·破坏与创造者》第3部封面

1491年,意大利,阿尔诺(アルノ)河静静流淌,比萨共和国的晨钟开启了故事的序幕。

舞台是萨比恩契萨大学比萨校区,即现今的比萨大学法学部。作为中世纪欧洲史上最有名的法律大学,比萨大学迎来了几个身份特殊的学生——

凯撒·破坏与创造者主要角色

安杰洛·达·卡诺隆(アンジエロ·ダ·カノツサ),一个在做石匠的爷爷身边长大,自觉“能被昂扬的艺术世界所包围,很幸运”,拥有艺术天赋的少年;

乔万尼·德·美帝奇(メ·デイチ),一个抱着支持家族的觉悟步入教会的少年。他的父亲是闻名世界的“奢华王”罗伦佐·德·美帝奇,而他本人后来也成为了教皇利奥十世;

尼可洛·马基雅维利,一个抱持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想法,却在为罗伦佐卖命,还以神学部学生的名义潜入美帝奇家族的敌对势力——多明尼克修会打探情报的青年。后来,他的《

(チェーザレ·ボルジヤ),这个《

》的原型,也是意大利史上最为恶名昭著的人物,此刻却还是个童心尚存的少年;与其亲信,米凯洛特·达·柯瑞拉(ミケロツト·ダ·コレツラ,即传说中的“暗杀者米凯尔”),苦苦地寻求着创造新世界的方法。

故事以1492年的教皇竞选战为主线,恺撒为了父亲能当上教皇,五个人的命运相互交错,意大利乃至整个地中海的错综复杂的历史展现于读者眼前,进而演出了一幕名为《恺撒·破坏与创造者》的精彩好戏。同时,也让人得到观察到一部有资格成为漫画金字塔顶端的优秀之作的“建设过程”。

凯撒·破坏与创造者故事背景

曾经支配全欧洲的罗马帝国,曾经征服北起英吉利,南至非洲的大帝国衰退后。罗马皇帝为了巩固统治,放弃了一直信仰的诸神,并把曾经冠以邪教之名迫害的基督教誉为国教。至此,圣都罗马的主教们相继获得了特别的权力。全基督教会的统治者,【教皇】由此诞生。

帝国瓦解之后,欧洲失去了其政治方面的支柱。在战乱与分裂的时代,信仰成为了缓和与凝聚,并进一步支配欧洲的力量。而宗教上被誉为最高权力者的教皇,也渐渐拥有了超越国王的权力。

但解决战争必须使用武力,政治与经济两者世俗的经营缺一不可。因此当时的世界便把精神统治归为“教会的工作”,现实的肉体统治成为“世俗的工作”。世间万物以此【圣与俗】二重构造区别,就连法律也以《教会法》与世俗的《市民法》两者归类。

教皇与国王,当两者关系友好之时,帝国的再生出现曙光,但要维持两者均衡却非常困难。

当教皇把关心由清贫的理想转移至对世俗世界的支配之时,信仰开始腐败,人们失去了精神支柱。而此时,世俗的人们也因接踵而来的战乱疲于奔命,能够统一欧洲的君主迟迟未出现。欧洲杯进一步分裂、细化,各地持续着永无止境的斗争。

教皇、国王以及对权力虎视眈眈的诸国王公贵族,在那充满野心争端的中世纪,尤其以中心地【意大利】的斗争最为混乱。

含有再生之意的【文艺复兴】一词所追求的正式那些为了在这毫无理性的战乱世界中得以残存,替代古旧基督教被人们所苛求的古代罗马帝国的智慧。即人类自身能力的再生。被神所爱戴,富含理性、知性,才华横溢的能人,是文艺复兴中理想的天才形象。而就在这时代的转换期,意大利出现了能够与艺术天才相匹敌的全新政治天才,压倒性的力量。

惣领冬実(1959年1月6日-),日本漫画家。

从小喜欢漫画,出道前以笔名“惣领冬弥”投稿作品。1985年后陆续出版了总数30多册的单行本,正式成为职业漫画家是在1996年推出受欢迎的短篇佳作《DOLL》。然后就是《MARS.战神》这部人气作品;在连载《MARS.战神》的同时,物领老师也完成了一本随笔集《恋爱型录》,其内容是按照不同的类型与模式,收录了她出道以来笔下所有的主角,彻底的对他们的恋爱进行分析。

她的第一部作品是《向阳处的访客》(刊载于1982年别册少女comics),并以《神采飞扬》获第33届小学馆漫画奖。

物领冬实是个完美主义者,这样的性格也注定了其作品要走唯美靓丽这一路线。在这种“宗旨”的影响下,物领笔下的人物造型优美,简直是个完美的职业模特,加之以清细的线条勾勒,给人一种超现实的美感。她深入人心的笔触描画在现实社会中,在这个现实沉闷灰暗凄美晦涩社会中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中某些亮点——某些人与生俱来无法磨灭的真挚与深情,从而让读者感受到感情的珍贵和来之不易,并且为之欢欣鼓舞。

正如物领在《MARS战神》中写道“真正能撼动人心的并不是美丽或温柔,虽然它们的确能让人感动,但这样的感情不会持久。然而,悲伤或愤怒就不一样了,它会在人的内心留下不可磨灭的爪痕,将来就算伤痊愈了,却无法让人痛苦完全忘怀。”

顶端的风景】——惣领冬实的《凯撒——破坏与创造者》

凯撒·破坏与创造者所谓顶端

的故事向来为人所津津乐道,日本人尤其喜爱他们,相关书籍出了一本又一本。自然,他们在漫画作品中的登场频率也颇高。

但讽刺的是,以恺撒·波吉亚为主角的漫画却只有两部:一部是斋藤千绘女士的《花冠安琪儿》,另一部则是冰栗优的《坎特蕊拉》(《禁断毒天使》),它们一个是少女漫一个是BL漫,里面恺撒忙着跟亲妹子或与亲妹子很像的少女或身边的亲信谈恋爱,统一意大利反倒成了次要的事……于是,恺撒这个人给读者造成了“恋爱大过天,只爱美人不爱江山”的既定印象,就连作品考察颇为详实的秋乃茉莉女士,也在《贤者之石》(《石榴迷宫》)的《死都之圣女》章节中,将恺撒刻画为多少有点恋妹倾向的青年。

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

恺撒·波吉亚这个如旋风般席卷意大利的男人,在短暂的31年生命中,所信奉的座右铭是“不为恺撒,宁为虚无”,就连死,都是死在战场上。漫画中的形象与之相去甚远,实在令人难以接受。

因此,《恺撒·破坏与创造者》的出现有点让人意外,因为它确实是一本正经地在讲述恺撒的少年时代——惣领冬实老师认真地核对资料、认真地还原时代建筑、认真地展现15世纪末的地中海风情,光看画面就知道她下了大力气。况且,这部作品里恺撒忙着拉拢美第奇家族,以便给他的父亲罗德里戈(ロドーリゴ,即后来的亚历山大六世)在教皇竞选战中增加选票,终于没空谈恋爱了~继续读下去,发现书中的考证实在是非常厉害,已经不再是“一个半调子的

爱好者出于爱而画的YY故事”的地步。作品中涉及到的许多背景、事件、细节是那些恺撒的FANS都不知道的。

尤其值得称赞的一点是:由于意大利的地理位置和政治制度很特殊,以前的漫画作品乃至通俗作品中,都把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看作一个独立于欧洲体制外的特殊国家,读者们所能感受到的只有“贯穿东西的地中海风情”,而忽略了它在欧洲中世纪史上的地位。然而,《恺撒·破坏与创造者》却切实地把故事舞台放置到了“中世纪欧洲”这个大背景中——漫画里比萨大学的学生们,来自欧洲各国,拥有不同的信念,也背负着自己国家的历史,所以他们之间产生了碰撞,甚至还彼此争斗,就像欧洲国家的缩影。然后,他们仰望同一片天空,相互感叹: “同为欧罗巴人,为什么要彼此谴责呢?”

正是因为这仅出现过几次的“欧罗巴”(拉丁语Europe的音译,指欧洲。)一词,把

与整个欧洲串联了起来。同时也让人得以窥见,恺撒的野心并不仅止于意大利,他所考虑的是欧洲的统一与融合。这份气魄和对于整个欧洲的关怀,让作品的层次提升不少,拥有了成为金字塔顶端之作的资质。

凯撒·破坏与创造者团队的顶端

但是,这部优秀作品的诞生,并不是惣领冬实老师一个人的功劳。作品中所涉及到详实、细致并且鲜为人知的史料,用脚指头想也知道仅凭漫画家的一己之力是查找不到的……实际上,在惣领老师背后,有一个以新锐学者原基晶为核心的小组,负责为她提供料。

专业为研究意大利文学,著有《伊斯兰与但丁》(《イスラムとダンテ》)等作的原基晶,名义上是《恺撒·破坏与创造者》的监修者,但所做的并非是坐着等惣领老师画完漫画,然后核对里面的史实资料那么悠闲的工作。其实,他还发挥专长,担负起了惣领老师的责任编辑与助手的工作,不但为她精查了意大利原语版的《恺撒·波吉亚》(《Cesare Borgia》)、比萨大学的学员名册、资料集;为她寻找当时的建筑物、服饰样图;还与她聊天,告诉她应该怎样复原15世纪末的梵蒂冈西斯庭教堂和比萨大教堂(这些建筑都因为后来的改建而被改变了风格,如果仅是一个人看资料,惣领老师很难抓住它们的神韵,所以需要一个比较了解的人在一旁不时提醒惣领冬实)。甚至于,原基晶有切实地参与到讨论中,策划剧情,就算要说他是《恺撒·破坏与创造者》的创作人员之一也不足为过。(就因为他和惣领老师的YY,漫画中的米凯尔(米克洛茨德)被设定成了犹太人……)除了原基晶之外,这部作品还有三位作画协力与两位文献查找协力。再加上惣领老师自带的助手、相关编辑等人员,确实组成了一个颇为庞大的创作团队。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有这么一个团队为支撑,使得惣领老师连“虽说‘波吉亚’的日文俗称是‘ボルジア’,但按照原音来译,则应该是‘ボルジヤ’”这种细节都知道了,其他部分有自然也做得很出色。

这里得重点说,他们考证出了几个相当有意思的历史细节:

一是比萨大学的“学团”制度。15世纪的欧洲,仅有几所知名大学,各地的学生聚集在学校内,他们按照国家划分派系,然后冠上国家名,组成名为“XX(国家名)团”的团体。学团之间彼此竞争,显现出浓厚的地域主义,而校方则默认了学生间的明争暗斗。

那时比萨大学中,由三个学团最显眼:以乔万尼为首,崇尚艺术、喜欢高谈阔论的弗罗伦萨团,主人公安杰洛也被划分到这个学团;以恺撒为首,团结而强悍、行动谨慎的西班牙学团(西班牙团的人全部是黑色卷发的美男,统一穿黑色制服,很帅);以及以安里(アンリ)为首、尚武又蛮横,总是与其他学团打架的法兰西团。(说实话,看到法兰西团把拿波里团揍得半死时我心想:“拿波里的王子你怎么那么倒霉,不管在哪部漫画里都是挨打的份~”)三个学团的关系实际上影射了当时地中海欧洲沿岸的政治格局。他们的争斗也并非单纯的学业竞争。那个时代的人早熟,贵族家的孩子很早就担任了职务,比萨大学的学生们看似年轻,其实却是以成年人的身份在接受教育。因而,大学并不是象牙塔,学团背后也有后家族、国家或者是宗教的势力在支持,他们的举动有可能是出于国家意志甚至是政治上的意图——这就好比,安里对意大利和西班牙抱有纠结心理,因为意大利是从法兰克帝国分裂出去的,而对安里认为只有法兰西人才是查理(シャルル,法兰克帝国的开创者)大帝的子孙,意大利人则只是软弱的背叛者,而西班牙则因为被伊斯兰统治过,则是软弱的异教徒。因此,民族情绪与政治利益绞缠,学团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一个小小的比萨大学,竟成了欧洲社会的缩影。

与美第奇家族的联合。波吉亚和美第奇都是15世纪意大利盛极一时的家族,家族里都分别出过两任教皇(美第奇家还出过一任皇后),他们处于同一时代、同一国家,不可能没有互动。但历史上却很少提及这点,可能是乔万尼当上教皇后迅速与波吉亚划清界限的缘故(据说他还因为讨厌罗德里戈而废弃了梵蒂冈原有的休息室,修建了“拉斐尔厅”)。

漫画中却指出:波吉亚与美帝奇同样是商业世家,同样控制着地中海与东方世界的贸易权,相同的境地与危急的现状迫使他们不得不联合。一方是罗伦佐深知自己死后美帝奇所以将乔万尼送进教会,准备用教会的势力支撑家族;一方是罗德里戈要竞选教皇,波几亚家族出身西班牙(传说罗德里戈有非洲血统),他们的血统引人争议,所以需要几个忠实的支持者。于是,漫画出现了恺撒暗中活动,在比萨设置纺织工厂,解决比萨码头区贫民的失业问题,然后将功绩让给乔万尼,还为乔万尼与比萨大主教拉华艾尔·利亚里奥(ラフアエレ·リア-リオ)安排和谈,使美帝奇和利亚里奥这两个家族的世仇得以和解的情节。他所做的一切,则是为了扶持乔万尼坐上

(枢机卿)的宝座。这样一来,美帝奇家稳固了地位,是罗德里格得到美第奇和利亚里奥家族的支持,确保了两任选票,两相得益。而美第奇和波吉亚这两个当时意大利最有魅力的家族的联合,也会让读者感到兴奋。(不过,得顺带说下:由于那时西欧纺织工业的兴起,恺撒让渡给美第奇的那座纺织工厂赔得血本无归,重创了罗伦佐,估计美第奇和波吉亚家的梁子就是这么结下的。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三是马基雅维利与美第奇家族的关系。历史上的马基雅维利于1494年以美第奇家的反对者姿态登场于政治舞台,后来他却因为“与美第奇家族有联系”而遭到放逐,可见他曾经效命于美第奇家。但这一段资料也很少被提及——马基雅维利的个性成谜,至今仍有众多学者在研究。漫画中则大胆设定为“马基雅维利讨厌平庸的贵族,但不讨厌有能力的贵族”,因此他才先后被罗伦佐和恺撒的魅力所吸引,为他们效力。

实际上,关于马基雅维利的细节处理得相当不错,就连前东京大学校长(退休后在学习院大学担任教),有“马基雅维利研究者第一人”之称的佐佐木毅看了漫画之后都赞不绝口,认为很合适作品对马基雅维利的描述比较贴合实际。

除此之外,作品中关于“西班牙国土收复运动”、“波吉亚父子初入梵蒂冈的杰出表现”、“欧洲大学的晚餐状况”、“意大利领土上各小国称呼的区别标准”这些有趣的细节都考证出来了,令我读得异常愉快。总之,《恺撒——破坏与创造者》既然拥有这个数量颇庞大,质量也可靠的创作团队,起点自然远远高于其他漫画,可以说是“一出生就几乎位于顶端”,它不成为顶端之作反到是浪费了……

凯撒·破坏与创造者作者的顶端

其实《恺撒——破坏与创造者》这类漫画就像20世纪欧洲的历史小说,重要的是故事表现的背景,情节、内涵什么的反倒退居次。

初看漫画时,我也觉得这部作品带着考证部分的附录,已经很超值了。有原基晶团队的扎实考证垫底,接下来,惣领老师只需发挥她高超的绘画技术,将故事构架起来就算功德圆满。没想到,惣领老师不但绘画技巧高超,分镜近乎完美,连编剧能力、对于人物的刻画也十分出色。

要刻画好恺撒这个历史上最有魅力的恶棍,没有爱是不行的。然而,仅有爱没有实力,不去做足功课好好发挥也不行。幸好惣领老师有爱又有实力(反面教材:冰栗优的《坎特瑞拉》……),她曾在官方主页的日志上自爆:2004年,她到比萨去取材。而作品正式开始连载是2005年4月,中间相差了大半年,可见她为连载做了充足的准备。

而描写恺撒的作品都要遭遇三大难题:

1、如何判断并描述恺撒的个性?

2、如何处理恺撒与罗德里戈的关系?

3、如何处理恺撒与妹妹卢克雷齐娅的关系?

惣领老师是这样处理的:

1、她判断16岁的恺撒是一个童心未泯的少年。尽管他从8岁起就登上了政治舞台,但他并没有一头深陷政治泥潭,对世事仍然抱有好奇和探索的态度。第二卷里,惣领老师让

提早三年与恺撒相遇。恺撒被达芬奇独特的思维方式吸引,缠着他传授学问。然后,惣领老师借由

之口,说出台词“孩子的脸”,点出恺撒孩子气的特质。而在安里侮辱米凯尔是异教徒,还跑去追杀出言相劝的安杰洛时,恺撒也一违不制造纠纷的行事准则,不惜得罪法兰西团,将安里揍到重伤。表面上是帮助安杰洛,实际上却是帮米凯尔出气。

他是学术的天才。他从7岁开始接受精英教育,8月就凭借一口连大人都比不上的流利拉丁文为罗德里戈和自己赢得梵蒂冈的一席之地。1491年是恺撒毕业前夜,据记载他次年取得了市民法与教会法的双重学位,那个时候的大学生只要取得学位就等于拥有教授资格,所以要取得学位是很困难的,可见恺撒的资质出色。

但是,惣领老师更认为,他是政治和表演的天才。漫画中,他介入于乔万尼和拉华

之间,在乔万尼面前扮演带点任性的爽朗兄弟,在拉华艾尔扮演对方所中意的沉稳美少年(其实拉华

这个BL男垂涎着恺撒的美色……),巧舌如簧、八面玲珑,取得了两方的信任,硬是让这对相互仇恨了几十年的家族和解。由此,历史爱好者所津津乐道(却从来没被漫画家描述过)的“恺撒最厉害的甜言蜜语”第一次出现在漫画中,被刻意、详细地表现出来。完全扭转了以往漫画中恺撒谈恋爱谈到口痴,不善表达的即定印象。

恺撒的政治观念比较激烈——15世纪的欧洲腐败又荒唐,恺撒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他将欧洲形容为:“熟透的果实,稍微施加外力就会堕地、坏掉”。在比萨的码头区,街道肮脏,无家可归的人席地而睡,母亲因为养不起孩子只好把刚生下孩子丢弃在阿尔诺河里,多明尼克修会的教士用剩饭周济贫民,让他们感受到生活在地狱中的痛苦,以便敬畏神。恺撒目睹这一切,感到愤怒,感到不公平,也不认为宗教信仰能带来平等,反而说梵蒂冈是世界上最污秽的地方。

漫画的副标题命名为《破坏与创造者》,即暗指恺撒想打破旧世界,创造理想中的新天地。而这个“新天地”,也是漫画中的人们所寻求的东西。故事中跑龙套的哥伦布(汗……)认为美洲就是新天地,想带米凯尔一起去美洲,米凯尔却察觉到恺撒想在欧洲创造新天地的念头,留下来继续扶持恺撒,进而更坚定了恺撒改变世界的决心。出发点是很好,惣领老师也借由安杰洛那句“人的心是自由的,新天地就在我们心中”表达了对恺撒的肯定。

然而,这个时期的恺撒,又已经偶露“暴君”言行。这也许是因为他长久浸淫于政治的世界,过早见识了政治的黑暗,导致他不相信家族以外的人,坚信法制建立人们的畏惧心之上,把但丁《神曲》中比萨伯爵的罪行比喻为“比萨的戒律”。对于和他动机相同,思考方式、行为方式乃至性格却完全相反的安杰洛,他嘲笑“人是自由的”的信念是“用错了才能与行动力”,坚信安杰洛会在无意识中背叛他,甚至早就把猜想中的背叛当作棋子,策划着如何利用不存在的背叛行为。

同情与公正的想法、暴虐心与不信任感,构成了恺撒复杂的人格。尽管历史资料中多次提到了他这些性格特点,却没有漫画肯认真描绘。说到底,这些性格是恋爱漫画里不需要的,好在惣领老师不是画少女漫,才能够尽情地描绘恺撒的各种特点~

2、至于恺撒与罗德里戈的关系,其实历史资料上记载得相当明确,罗德里戈以疼爱私生子出名,恺撒是他最骄傲的孩子,恺撒则要依附罗德里戈的权力才能实现改变世界的梦想,父子关系不可谓不好。但不知怎地,《花冠安琪儿》和《坎特蕊拉》里都说他与罗德里戈关系很差,恺撒他舅舅不疼姥姥不爱怪可怜一孩子……我说,就算想给恺撒拉同情票也不能这样啊。

惣领老师则是按照资料,归归矩矩地去刻画两人的关系——罗德里戈这个人其实相当有魅力,据说年轻的时候异常英俊,女人缘一直很好,精明、舍得花钱,实际上因为有他扶持恺撒才建立了功绩,他一死恺撒再没有作为。但很多通俗作品都不约而同选择弱化或漠视罗德里戈,只描写恺撒,这是本末倒置。惣领老师却没有弱化他,而是对他疼爱孩子的一面、被政敌侮辱时反映敏捷绝不退让的一面、策划事件运筹帷幄的一面以及在信任的女人面前向小毛头一样苯手苯脚偷腥不成的一面(汗)都有所描绘。并且,还让恺撒说出这样的台词:“我的母亲是娼妇,父亲是怪物。他是伟大的俗物,而我的存在,正是由那个俗念中产生的。”这些台词点出了恺撒尊敬、欣赏并且畏惧罗德里戈的心情,很好地深化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而我也是罗德里戈的FANS,看到罗德里戈被正确对待也是很高兴的。

3、恺撒与卢克雷齐娅的关系则不好说。无论他们恋爱与否,传说中卢克雷齐娅生的那孩子绝不是他的,当然也不是罗德里戈的。推算时间,那时候罗德里戈在国外而恺撒在打仗,都没空去帮卢克雷齐娅制造孩子……

的人很团结,彼此扶持,感情很好”的说法,因为一个西班牙的家族初到意大利,肯定会被当地社会排斥,只有家人可依靠。但日本人似乎更热衷于把兄妹两人给配对……

《恺撒——破坏与创造者》中也描写到卢克丽佳有很严重的恋兄情节,但她只是单恋(弟弟胡安似乎也有恋兄倾向……)。惣领老师将之解释为卢克丽佳是个聪明、爱读书和思考的女性。她了解到古代王朝通过兄妹结合来保持王族血统的纯洁,便想效仿古制,这至少比其他漫画里卢克丽佳无端端狗血一把进而少女情怀地爱上恺撒要好一点。而恺撒的心思并没有表露,故事尚在连载,兄妹俩会不会发展恋爱关系还很难说。

处理好这三个要点,漫画之神已经在向惣领老师点头微笑。惣领老师却还没有松懈,绘制各种场景时毫不含糊,不管背景还是人物都美得泪流满面,我花痴的口水流了一箩筐~看着不掺一点水分的华丽丽画面,看着细腻精彩考证详实的画面,我大概知道讲谈社为什么会无条件地支持惣领老师了。

这里再特别谈下惣领老师。

她出道25年,从最初的少女漫画家发展为青年漫画家,从《神采飞扬》到《摇滚玫瑰》到《战神》(《MARS》)再到《入侵》(《E`S》),作品的水准是一部高过一部。论资历,她25年的创作生涯足以藐视现在的少女漫画家;论成功,她的《战神》已经被奉为经典,她却从来没有停止过向着更高的阶段攀爬,每一部作品都带给我们无尽的惊喜。

也许这是和她出身于能乐师(关世流)世家,接受过父亲的独特教育有关;又也许是因为她为了画漫画而与最爱的父亲决裂,后来还没来得及与父亲和解,她的父亲猝死,使她下定决心一定要在漫画界做出一番大成绩。她的创作一丝不苟,就连写日志也写得有条有理文笔流畅,似乎冥冥之中,她的父亲和她的信念一直鞭策着她前进,使她不敢殆倦。

因此,和成田美名子出生于同一年的惣领老师,在对方已经到了要回望创作生涯,要被人尊称一声“某世代的大师”时,她还在勇往直前。她给人的印象是年轻又充满热情,从她的作品中感受不到岁月的改变——《战神》似乎还是不久前的动人故事,《入侵》又突然出现在人们眼前,令人惊艳,接着《恺撒——破坏与创造者》又一次超越了以前的作品,给人更大的震撼。

这样的作者,实在难得,难怪讲谈社会抓住不放,一次次为她提供更便利的创作条件。而我作为读者,也有兴趣一直关注惣领老师,看她究竟能羽化到什么地步。

凯撒·破坏与创造者讲谈社的顶端

一部漫画,有优秀的主笔、有可靠的创作团队,已经可以说是成功了。如果BOSS方还对作者和作品有爱,肯花心思去帮忙,那么,这部作品就不仅是成功,而是“大成功”。

讲谈社显然是好BOSS。创作方面,它为惣领老师无限制地放宽条件。首先前面所说的惣领老师从比萨取材之旅到作品正式刊载时间都跨年了,讲谈社没有因此催促惣领老师,而是静静地等她交出稿子;其次,它不像其他出版社那样要先看过作品的市场反应才决定是不是捧作品,而是一开始就为惣领老师组织了创作团队,决心要把作品打造成金字塔顶端之作;最重要的一点是,《恺撒破坏与创造者》是在《周刊早安》上刊载,而惣领老师没办法每周交稿,于是《周刊早安》创造特例,允许惣领老师进行不定期连载,每隔数月交一次稿,然后再集中连载可以得知《周刊早安》对作品的重视。

推广方面,讲谈社花费的力气更大。它将单行本设计成小说本的样式,每本都收录了名词解释、资料出处、历史讲座,还有惣领老师与原基晶的对谈录等等,厚厚的三卷书,摆出来极有气势,让人看了就有买的欲望,与之相比,大部分小说本反倒显得寒酸。(当然,价格也很……有气势……就是了T。T。)不止如此,讲谈社用了无数硬式炒作,把《恺撒·破坏与创造者》推上了顶峰。宣传时铺天盖地的软文让国内一位研究现代传媒的学者都注意到了,还特地写了一篇名为《日本漫画杂志题材新动向》的文章介绍作品(可以翻译上的错误太多,不值得动漫FANS参考),可以想象日本方面宣传盛势。接着,是讲谈社将漫画推上了电视节目。当年4月17日,NHK电视台在“漫画的现场”(マンガノゲンバ)节目中介绍了这部作品,使之一下子受到广泛关注。

第三卷出版时,讲谈社则书腰上打上了“佐佐木毅氏、推荐。”的宣传语,也许,一位前东京大学校长的称赞比上节目更有宣传效果。前面说过的佐佐木毅喜欢这部漫画,但以他的社会地位来说,没必要因为喜欢就为作品大声宣传。他肯露面,主要还是出于讲谈社的台面下的活动吧。

强项为青年漫的讲谈社,在国内的知名度虽然不比白泉社集英社高,但它对作品的培育是其他出版社难以望其项背的——记得2006年9月,白泉社的树夏实老师在《午安》杂志上刊登了名为《Vampir》的短篇,仅49页篇幅,因为里面涉及到心理学方面的内容,讲谈社便联系了心理学研究者负责监修。他们对待外社作者的短篇就如此认真,对自家作品的细心更不在话下。

讲谈社选择《恺撒·破坏与创造者》作为《午安》历史部门的主推篇目,肯定不是因为这部作品能大红大紫,而是作好了服务小众读者的意识。当他们在为爱好历史作品的小众读者制造精致作品的同时,也打造出了自己的精品品牌,顺带培养了优秀的作者——《周刊早安》的编辑在谈到《恺撒——破坏与创造者》以及另一部历史类作品时,说道:“这两部作品都是那些专注于时代考证的作者们开出的鲜艳之花。两部作品大受欢迎,说明我们的读者求知欲旺盛,即使是高雅的东西也感兴趣。”

其实,正是读者渴望着漫画金字塔顶端之作的出现,《恺撒·破坏与创造者》才会顺应人们的期望攀上“顶端”。套用CLAMP大婶的台词,它的出现是偶然也是必然。那么,就让我们静心投入漫画世界,享受这道由惣领老师、惣领老师身后的人们、以及讲谈社联袂制作的美味大餐吧!

日版10卷连载中,汉化版已出1-10卷。

}

原标题:从熊彼特到福斯特: 创造性破坏理论的潮涨潮落

【创造性破坏并不是一个无情而不断加速的过程,而是不断起伏波动的过程】

1987年7月13日的《福布斯》杂志封面上画着一个巨大的海浪,下面是大写的语句:资本主义在本质上是不断变革的,它从来不是、未来也不可能是静止的。这句话出自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于1942年撰写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一书,“创造性破坏”一词就来源于此。

2017年9月,《福布斯》迎来了100周年庆,并刊发了一篇回首过去百年美国大型企业的文章,反思它们为美国资本主义带来的“创造性破坏”。图1是1917年按总资产排名的前15家公司。

当我看见这个榜单时,我不知道是应该为有多少企业仍然存在而感到讶异,还是为多少企业已经消失感到惆怅。前3家公司仍旧存在。虽然美国钢铁公司江河日下,但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和现如今的埃克森美孚集团(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在1972年更名为埃克森公司,而第15名的纽约标准石油公司则于1966年更名为美孚公司,二者于1999年合并)却依然是2017年榜单上最大也最有价值的美国企业。排名第8位的杜邦在近几年和竞争对手陶氏公司合并之后更名为陶氏杜邦公司,排名第11位的通用电气也依然存在。

但是前15名中余下的公司都不能免于被兼并或者破产的命运,有的在被兼并后仍未免于破产。当前市场上最有价值的前5家企业(按市值而非总资产排名)均成立于1975年以后,3家成立于1994年以后。所以,创造性破坏确实在发生。

当前面临的问题是:创造性破坏相较于以往是更多还是更少?在商界尤其是硅谷周围的科技公司中有一种共识:我们正生活在一个让人不得要领的经济增长与社会变革共存的时代。但是近些年经济学家们却说每一个衡量商业活力的指标都指向同一个事实——经济增速连续十来年持续降低。

对于经济增长与社会变革的共存,我很多年前就多次写过,我也不会在这篇文章中给出一个解决办法。但是我想为读者呈现一个经济增长的历史,再解释几个在这一问题上常常被引用的图表,从而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一个思路。

我要从1987年《福布斯》70周年纪念日开始,这代表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幕。一页一页的散页上展示了年美国最大的100家公司的起伏涨落。后来成为《福布斯》杂志编辑的威廉·巴尔德温写了一篇关于创造性破坏的文章,其中提到:“痛苦改变的企业家们成了英雄,官僚和不思进取的经理却成了嫌犯。”

不只是《福布斯》刊登这样的文章。1986年,麦肯锡咨询公司的理查德·福斯特也撰写了《创新:进攻者的优势》一书。书中描述了出色的大公司因为管理僵化被“技术的非连续性”打倒。1990年,麻省理工学院管理学教授里贝卡·亨德森和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金·克拉克发表了一篇经典论文,描述“看似微小的技术进步如何对行业巨头带来毁灭性影响”。1995年,哈佛商学院教授克里斯滕森详细介绍了这种现象的历史,并引入了一个著名的概念:破坏式创新。

这些关于技术性破坏的理论并不能解释当今“加速”破坏的进程。福斯特和莎拉·卡普兰在2001年的畅销书《创造性破坏》中估计,标普500指数上市公司持续列入该指数覆盖范围的平均年限,从1930年前后的超过75年跌落到年的25-35年,再到2000年的15年。他们取流动率的倒数(每年进入和退出标普500指数的企业数量的百分比)以估计出平均年限。这种估计方法是完全可靠的,不过考虑到在标普500的前身——标准统计组合指数公司里,企业总数未达到500家,我怀疑他们可能会勤快而系统地增加或减少指数中的公司。

上述平均年限下降的趋势早已显露端倪。但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2000年伊始,上市公司持续列入标普500指数的平均年限整体趋势并没有大的变化,甚至稍稍变长了(图2)

在这过去的十来年间,即便(创造性)破坏的呼声愈发高涨,公司持续列入标普500指数的时间有所增加。

除了标普500指数以外,《财富》杂志发布的美国500强排行榜的流动率,也体现了类似的趋势(图3)。公司流动率从20世纪60年代到2000年前后断断续续地上升,2000年后开始下滑。中间的断层是因为1994年以前《财富》500强中只包含工业企业,而1994年后加入了服务业企业。

此外,杜克大学商学院教授维克多·本内特和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教授克劳丁·加藤堡根据营收情况制作了美国50强企业排行榜。图4同样体现了这种趋势。

这些图表,尤其是后两张图表,很容易体现出一个时代的终结。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增长大潮已经被一个企业逐渐合并且保持相对稳定的时代取代了。

这不是解读这些图表的唯一角度。Innosight的管理合伙人斯科特·安东尼把过去10-15年描绘成下一次科技风暴前的平静期,这次风暴的前兆正是硅谷数以亿计的创业企业投资和并购活动的不断兴起。他指出:“这些企业希望通过扩大规模、兼并等活动获得安全感,但往往爬得越高摔得越惨。”

作为“创造性破坏”理论权威的福斯特认为,这次标普500指数上市公司持续列入该指数覆盖范围的平均年限的延长只是发展的逗号而非句号。他表示,“这一年限并不会一直下降,我们不可能发展到每日流动率达到100%的程度。”年间15年的平均年限或许就是公司变动最为剧烈的程度了。企业离开和加入这些排行榜的主要原因是兼并和重组,这些都无关创造或者破坏的行为。流动率与其说是一个大的经济趋势,毋宁说是分散的、暂时的和单一领域内的现象。

所以,现代资本主义既导致创造性破坏,或许也离不开创造性破坏。但创造性破坏并不是一个无情而不断加速的过程,而是不断起伏波动的过程。在过去的15年间,我们只是暂时经历着风平浪静的岁月,这段平静期何时结束尚无定论。

(作者为《哈佛商业评论》前编辑主任。翟雨实译)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创造破坏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