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坊解密:古代人是如何看待日常生活中的错别字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如果是竹简木牍,就用刀把错字刮掉重写;如果是写在纸张上,则用雌黄来涂改..

}

原标题:【学·趣谈篇】什么?这是中国最明目张胆的“错别字”?

在我国许多著名景区的牌匾上都看到过“错别字”,例如承德避暑山庄,杭州花港观鱼。其实写错字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没文化,一种是太有文化。

有些“错别字”后面隐含着非同一般的历史典故,有些错得恰到好处,反成一段佳话。

今天,小编综合各种历史、民间流传、网上流传各种说法来论述一下所谓的“错别字”真相,将所有说法呈现给大家,让大家来评定,如果大家找到了更多真相,还请一定,一定要微信留言告诉小编!

疑似错字:“避”右边的“辛”多了一横

“避暑山庄”四个镏金大字,为康熙皇帝的御笔,字体浑厚、有力,虽历经几百年仍熠熠生辉。

所谓“避暑山庄”的错别字“避”,其实是并非错别字。而是在清代两个“避”字同时使用,无论哪一种写法都是正确的,是一种异体字现象。

一种说法是康熙皇帝为了追求书法美才这样写的。

而从史料记载来看,康熙皇帝特意加了一笔,是他认为:“此是避暑之避,不是避难之避”。原来,皇上是忌讳“避”字有“逃避”的意思,不吉利,所以大笔一挥加上一横,这样就没有“逃避”之意了。

网上流传还有另一种说法,说是单纯地因为康熙黄帝当时多写一横,臣僚应该当即看出来了,但皇帝是金口玉言,谁也不敢提醒皇帝写错了,所以“避”字成错别字。(最后一种真实性全看大家判断)

疑似错字:“鱼”字少一点

资料显示花港观鱼的石碑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花港观鱼四字是乾隆皇帝当时下江南时所题,其中的"鱼"字,繁体写法是四点,代表火,乾隆改为三点,代表水,寓意百姓生活风调雨顺,江山稳固太平。

第二种:花港观鱼四字为清康熙皇帝手迹。康熙一生崇信佛教,向有"佛爷"、"善人"之称。然而,在汉字里,三点为水,四点为火。繁体"鱼"字底部的四点,本为火字,鱼遇水而生,遇火必死。皇帝不忍见鱼死,便将碑文中"鱼"字底部的四点改写成了三点,意在让鱼永远欢快地生活在水里,以示皇恩浩荡,泽被万物之意。这也给后人留下了一段有趣的典故。

疑似错字:“牌”字中“卑”上的一撇没了

在唐代以前,写“卑”字是无一撇的。

一来唐前印刷术所限,多了一撇会“出格”不好看,也难刻;二来书法家们也以“卑”字无撇为习。

唐前的《说文解字》析义等古籍有相应解释。至宋代开始,由于印刷术、文字内含意思的增多及书写习惯的变化,“卑”、“碑”、“牌”等字才有了一撇。无撇的“卑”字逐渐成为异体字。所以牌坊公园的“牌”字是书法家取唐代以前的古风写法,并无错误。

疑似错字:“碑”字少一撇

此匾出自清代著名爱国将领、禁烟英雄林则徐之手。

林则徐成名于禁烟,也因禁烟而惹祸,遭到了怕战派的诬陷,结果被道光皇帝革职,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七月,林则徐在赴伊犁、途经西安时,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诗句。

就在写下这诗句前,林则徐来到碑林,希望从前人的墨迹中寻找点人生的安慰和前进的动力,并认真写下了“碑林”二字。

有人认为这是他当时心境的自然流露:“碑”字头上的一撇没有了,寓意自己丢了乌纱帽。林则徐当时到底是不是这样想的,已无从考证。

疑似错字:“院”字中“元”上的一横没了

据说,当年咸丰驾临独乐寺,为寺内四合院题写院名,即兴写下了“报恩院”三个字。但写好后,最后一个“院"少写了一橫。

咸丰开口说人要知恩图报,佛家说要报四重恩:佛恩、父母恩、众生恩、国土恩,太多了,这恩一生是报不完的,所以“完”字的笔画不能写全。

天下第一关疑似错字:“第”字纳写成“苐”

此匾乃明代著名书法家箫显所书。

每个字都是1米多长,它从东向西逐渐增大,在笔划的处理上,把第一的“第”字改写成草字头的“苐”,使笔划减少,从而减轻视觉上的分量,使之更有美感。

疑似错字:“明孝陵”写成了“眀孝陵”

在清代把“明"写成“眀”的现象很多。 “目月”是国内景点出现最多的错字之一。除上面提到的外,在成都武侯祠内也有,有块匾额叫“明良千古”,其中的“明”就写成“目月”;新都的宝光寺有“光明世界”匾,上面的“明”字也写成“目月”;济南市大明湖的门牌上“明”字,同样写成“目月”。

说法一:清代文字狱很厉害,当时文人不敢直书大明王朝中的“明”,但又不能绕过此字,于是 把“日”易为“目”。

说法二:用“目”代替“日”是种智慧,代表一双慧眼。如武侯祠的“眀良千古”,“明君之明”重在能识人、识势”,所以重“目”,而诸葛亮正是这样有眼光的人。

疑似错字:上联“富”少一点

下联“章” 一竖直通上面

对于孔府这两个错字的来历,也有传说。相传在孔子第42代孙孔光嗣成亲那一天,恰有神仙路过,碰到了府前影壁上写的“富”字。神仙把“富”字上的一点抹去了,孔家怪之,神仙道出了玄机,称孔家不宜过富,要“去一点”。据说这以后孔府凡书写“富”上面皆无点。

在这里,这两“错别字”特意为寓意而写:“富”不出头,意思是“富贵无头”;“章”字下的一竖出头,则表示“文章通天”。两个错字,一下子就体现出孔府这个非常门第的身份,不只没有人说它是错字,游人明白后反而连连叫绝。

江苏杨州 大明寺平山堂

疑似错字:“流”字少一点,“在”字多一点

“风流宛在”匾额出自清光绪初年两江总督刘坤一之手,据说刘坤一是为追念曾在扬州主政的欧阳修所作。

原来,历史大名人欧阳修在扬州时是个“风流太守”,在多而善风情、色艺双绝的扬州美女石榴裙下曾生出不少韵事。刘坤一把“风流宛在”中的“流”有意少写一点,“在”字多一点,意思不言而喻,希望少点风流,多点实在,极富哲理。

疑似错字:“风月”二字变“虫二”

杭州西湖湖心亭有一石碑,即是清乾隆手书之"虫二"。

湖心亭在西湖中,初名振鹭亭,又称清喜阁。初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明万历后才称湖心亭。

传说当年乾隆下江南,夜游湖心亭,被美景吸引,便题下了"虫二"二字,寓意"风月无边"。这两个字取自繁体字"风月"二字的中间部分,把外框去掉,变成"虫二"。

各位看完了以上说法,都信服了哪些呢?还有什么更多真相或者想法想要留言告诉小编呢?还有,是不是又对老祖宗的超高智慧和幽默感产生敬佩之情呢?

下次再去旅游景区,大家可得放大眼睛,看看还有没有更多类似的错别字哦~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历史趣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