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找到了快乐的钥匙宝藏,但是我却找不到宝藏的钥匙。

作者:喵星人家的汪分类:玄幻小说状态:连载字数:3500377更新时间: 14:37:54最新章节:

作者:喵星人家的汪所写的《哈利波特与秘密宝藏》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笔趣阁小说推荐阅读:、、、、、、、、、 、、、
}

    我们接著来看「谏太宗十思疏」。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学长,大家好!我们刚刚第一段里面魏徵大人举出了两个譬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所以都是要从根本去用功夫,才能得到好的一个结果,明哲之人都能够洞察到这个道理。下愚的人都能知道,更何况是明哲之人!接著讲到:

    『人君』指天子,是『神器之重』,这个「神器」是指地位,他居在天子的地位。而为什么用神?代表这个地位是天命人心所系,不是说你想当皇帝你就能当皇帝的。你有那个天命,又得人心,你能够居这个位置,所谓代天巡化,皇帝叫天子,不是拿了这个地位来享福的。所以这个不可以是用力量可以去争得的位置,所以用神器。用神这个字来表示这个精神,应该是代天巡化这样的重任。『居』,这个「居」是拥有的意思,拥有统治广大的国土。这个『域中』就是指整个国内,拥有统治广大的国土就是「居域中之大」。

    将达到天一般的崇高,这个『峻』就是高与天齐,其实就是期许天子皇帝,能做出与天齐的功业出来,『将崇极天』,这个「极」就是尽,尽头的尽,「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永久的能保持,「无疆」是无穷尽,「休」是指美善,或者是福祉,就是永久保持国家无穷尽的美善、安定、福祉,能把它保持下去。所以坐在这个重要的位置,将要干一番大事业。然后这个事业表现在哪?表现在让人民长久得到安乐、幸福。但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却:

    有这样的一个使命跟目标,但是却不能在安乐的时候去思虑危难,这个就是要有一种防微杜渐、一种危机意识,去忧劳。因为在史书当中有讲到,「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所以这里再提醒,『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忧劳可以兴国」,我们以前读历史,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都是忧劳可以兴国。我们之前,上个礼拜「岳阳楼记」,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你要治理好国家人民,你要下功夫,要很用心去教育人民,去做好很重要的一些决策。「逸豫可以亡身」,就是丧家亡身。这个逸就是安逸,过好日子,慢慢的就觉得享福是应该的。所以我们看,很明显的,在一个国家的历史当中,开国的人都特别刻苦,第二代、第三代他也没打过天下,也没吃过苦,慢慢慢慢的就比较安逸、纵欲,就慢慢衰下来了。逸是安逸;豫是游乐,到处玩叫豫。所以孟子也说要「生於忧患,死於安乐」。人,这一生要成就德行、功业,不要享受,享福没有不堕落的。

    接著提到「戒奢」,要警戒,不可以奢侈,要有勤俭、节俭,用节俭来格除奢侈的风气,叫「戒奢以俭」。大家现在看这句话是非常重要!这个时代物质发达,物质的享用,在这五千年的历史长河,算是最享受的一代。但是大家想一想,第一,环境的破坏空前的。科学家都警告,再这样下去,地球、大自然就完全没有办法恢复,之后就不能住人。为什么这么糟蹋大自然?哪个字造成的?奢侈,纵欲。每个人的生活消费,假如都像美国人这样,这就完了。我们以前看好莱坞电影那些生活形态,假如每个人都这么生活,那全世界的这些资源早就用光了。

    你看我们小的时候开水龙头,长辈都提醒,开小一点,不要糟蹋水;吃饭,饭掉在地上,赶紧捡起来吃。大家现在有机会到大学去吃个中饭,你就在那边坐个一个小时,看那些大学生吃饭吃到几成,有的吃五成,一半就放在那里,不吃了。一个人福有多大,能这么样的去耗、去折福!以前一件衣服穿五年、穿十年,晏子穿三十年。现在的孩子,一退流行衣服就不要了。人家许哲女士到垃圾桶去找的,那衣服都没破。看到都是奢侈的现象,食衣住行都很奢侈。所以大自然承受不了了,现在天灾人祸特别多,「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再延伸到整个世界,金融危机跟奢有没有关系?有!人就是太奢侈,没钱装阔,买房子付不了贷款,之后就连锁反应,垮了。欧洲那个国家垮掉,那都是贷款一大堆,最后没办法。

    中华文化里面没钱还借钱去享受叫什么?叫无耻。一点羞耻心都没有,做不出来的事,现在变成不这么做好像落伍了。一个大学生连一块钱都还没赚,信用卡好几张,真讽刺!那个叫信用卡吗?没赚钱就花钱的人会有信用吗?拿谁的信用?拿他爸、拿他妈的信用。大家可以想像,没赚钱的人花钱不痛不痒,辛苦赚钱的人都知道钱难赚,他不会乱花钱,所以金融危机的根源也在奢侈。老祖宗讲的这些话都是金玉良言,勤俭为持家之本,不勤劳、不节俭这个家就没了,家都没了还有国吗?这个国家里面的问题就愈来愈多了。

    包含大家现在坐在家里还会接到诈骗集团的电话,有没有接过?跟奢侈有关。这些人为什么不好好工作赚钱,都用骗的?因为他花钱花习惯了,都要花大钱,赚来不及了,干什么?骗!动歪脑筋,这些风气都跟奢侈有绝对的关系。其实不要说诈骗集团,因为那个犯法。我们就看人虚荣心、奢侈心起来了,都去买名牌的,其实穷得不得了,回到家都吃泡面,然后还得要装得我很有钱,让人家瞧得起。你说这样的人生,这种心态累不累?苦!一辈子在那里为了面子活了一生,所以奢侈之风一定要戒。曾国藩先生提到,一个家族要三代、四代不衰,一定要守住勤俭;要五代、六代不衰,要能够谨慎朴实,谨慎才能免灾祸,一个人有钱、有地位就非常张扬,可能灾祸就要来了;要八代、十代以上,要孝悌代代传家,才有这样的福报。家如是,国亦如是,要能「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这个道德德义不能厚积,『不处其厚』就是要能够不断的积累德义、积累善行,这个很重要。从一个人来看,从家来看,一定要积阴德,人能积阴德,当凶灾来的时候,可以逢凶化吉。所以人生有两本帐本,一本是金钱的帐本,你在银行存了多少钱;一本是我们的善行阴德的帐本,积了多少。这两本帐本不一样,第一本帐本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而且当凶灾来的时候,即使你是全世界最有钱的人,凶灾也化不掉,到时候你要再去做好事,来不及了,命没了。我看到好多企业家,那都是排在全世界财富多少名的,但是他忽略了积德的重点,最后家里凶灾来了,自己或者家人的命都救不回来。广积阴德,对一个人、对一个家很重要,一个国亦如此。

    这个情感,『不胜』是不能克制,欲望,情感不能克制住欲望。所以刚刚讲的这几点,就是「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这些情况都产生的话,又想要整个国家能够安定昌盛,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假如这些德行的问题都不能够去重视、不能够去提升的话,那就好比:

    堵塞住了泉源,河川的源头都塞住了,而希望水流得长远,这是不可能做到的。意思就是假如不好好的修养德行,又要希望国家长治久安,那也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用这两个譬喻来让皇帝知道积德义,才是治国的大根大本。所以仁君治国,必先积德,这是这一段要点出来最重要的精神。第二段,我们接著来看:

    这古字念博,今念百。凡是所有的国家『元首』,这个『百』指多的意思,基本上指所有的君王。「元首」,元是指头,元首是用身体来譬喻,一个国家的国君,从人体来看就好像头一样,叫元首。一个国家的大臣,叫股肱之臣。这个股是指大腿,人四肢里面大腿很重要,股是大腿。肱,是指这个肘到腕,这个地方叫肱。《论语》里面孔子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你们在念《论语》的时候,就要回到春秋,感受一下孔子在讲这句话那种自在快活。人家以道义为乐,没钱有什么关系,枕头买不起,手弯起来不就可以当枕头了吗?为什么?良心快乐,对得起道义。「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人生的乐!所以我们整个文化里面,特别善用人们熟悉的东西来做譬喻。

    这是承奉天命。这个『景』就是大的意思,天命,这么重大的使命。元首是天子,『承天景命』,也等於实质上代老天爷照顾好人民,这是重要的责任。

    莫不是,『殷忧』是指忧患深重,「殷忧」直接讲就是深忧,深深的为了老百姓的生活去斟酌、去思考、去操心,就这个意思,他忧患深重。『而道著』,这个「道」也就是指德义,他这么用心、这么有爱心,德义就彰明。这个「著」就是明显、彰明。我们看到历史当中,一些开国的君王,他一开始也是非常的忧国忧民,很用心打天下、治理天下,慢慢天下比较安定,他就开始放逸。所以前面「殷忧而道著」,接著『功成而德衰』,功业有成就,德义就开始衰退了。为什么?功成会自满,觉得自己了不起,旁边的人又察言观色,又溜须拍马、奉承:千古一帝!他就开始觉得自己很不得了。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这是《曲礼》一开始最重要的,一个人的德行一定不能犯这四个问题。但是当我们去想想,一个人功业成就,觉得自己了不起,这四条犯了几条?全犯了。而我们从这里就感觉到,这个傲慢的习气很不容易调伏,而且是很容易滋长。大家现在去观察一下,小孩子几岁看起来傲慢就开始长?很容易,衣服是名牌的就长傲慢,吃得比人家好可能就长傲慢,可以讲几句English,他就长傲慢。所以这个慢要很小心!小有成就,不知不觉就傲慢了。大家注意去看,现在长得很帅、很漂亮的人,几乎找不到不傲慢的。大家注意去看,长得漂亮、很帅的人,眼睛都有点往上飘,你问他地上有什么,他基本上不大知道;你问他天上飞什么,他可能知道。所以这个比喻叫眼睛长在头顶上。其实人习性调伏不了,有什么好傲慢的,怎么说?都变成欲望的奴隶了,那还有什么好傲慢的!

    有一个国王,他听说有一个人在洞里面修行功夫很好,他就派他的士兵要把这个人请出来。结果士兵到了这个修道人的地方,修道人不愿意去、不肯去,然后就对这个士兵讲,你的君王没什么了不起,他是我奴隶的奴隶,他有什么了不起?士兵回去传话,这个君王非常生气,大发雷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天下都是我的,你这么狂妄,我非杀了你不可。亲自到了山洞里面,把刀举起来,你今天假如不给我讲清楚,我一刀就杀了你。接著修道人没有任何惊慌恐惧,对著这个国王讲,国王,你每天财色名食,面对这些欲望,你都没有办法自拔,所以你是欲望的奴隶。可是欲望是我的奴隶,它已经控制不了我,被我控制了,所以我说你是我奴隶的奴隶。所以你说人假如明白这一点,有什么好傲慢的?我们连习气都伏不住,还是习气的奴隶,赶紧洗刷耻辱,怎么可以再滋长习气?

    所以我们到了佛寺山门,看到的是大雄宝殿,谁是大英雄?能够息灭烦恼,不被烦恼控制的,能解脱生死的,这才叫大英雄。大英雄要自己做,要下功夫调伏这些习气,然后提升德行,成就一生的道德学问,这个太重要了。所以刚刚跟大家讲到,「傲不可长,志不可满」。又有一句俗话讲,「少年得志大不幸」,为什么?他的定力还不够,德行基础不稳,一下子又小有成就,他就很容易不可一世,天底下没有我不能做的事,只要是这个心态一定会出状况,慢慢的他就觉得我最厉害。在全世界的大企业往往垮下来很快,都是因为它的领导者已经恃才傲物,觉得自己很有本事,旁边的人劝都听不下去,最后就败迹已露。大家假如刚好在商业界,注意去留心看这些企业根源处、根本处,还是在一个领导者的德行出了问题,才会延伸出整个家庭跟事业的败丧。而因为功业成就了,福报就现前,一享福,欲就纵,乐就极,乐极就生悲。你看古人这些话里面,都洞察先机,看到这个情况,后面什么结果,就知道了。

    所以《了凡四训》说,「春秋诸大夫,见人言动」,看到这个人一言一动,「亿而谈其祸福」,马上可以论断他的祸福。所以也是在《左传》里面,齐国的军队出去打仗,经过周天子的地方,有个读书人看到了:必败无疑!为什么?看到他们过经过天子地方,那些军队士兵都很无礼,骄兵必败!所以一骄傲,打仗一定败,学问一定往后退。一个人绝对要常常虚怀若谷,自己觉得自己很不错了,就已经错了。Understand?一个人起这个念头,我挺好的,我挺不错的,那就麻烦了。一个人怎么进步?天天察不足,「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则一日安於自是」。安在什么?我挺好,我挺不简单。「一日无过可改,则一日无步可进」,改过就进步,没改就退了,不进则退。

    所以能发现自己过失,叫开悟,我们不再糊里糊涂了。所以发现自己过失好还是不好?好!那别人把我们过失讲出来好不好?声音就不大一样了。对!别人跟我们讲了,我们又能改,不也是好吗?所以自知者明,自知的人才能愈来愈明白、愈来愈有智慧。所以功成之后,人假如没有高度的警觉性,贪瞋痴慢疑统统都出来、都滋长了。所以没有修养功夫,福报来了是祸而不是福,祸福相倚就是这个道理。

    能够持续坚持到最后的,大概几乎很少。所以这里我们就看,享福当中清醒的人不多,或者我们立定向道,成就学问,善始者实繁。发很宏大的愿,我一定文言文要背一百篇,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现在半年过去了,还能每个礼拜来上课的,不简单!看到大家,小弟生起敬佩之心,请受小弟一拜。所以发心容易,恒心难。人时时要发勇猛心,立决定志,决定要做好,决定要做到,这样才能不退。所以这个现象,接著魏徵大人就设了一个问号。

    这个『岂』就是说难道是,『取』就是创业,就是草创,就是打天下,这就是「取」的意思。有一次唐太宗跟臣子就在讨论一件事,是打天下难,还是守天下难。其实这种问题国家要思考,家庭也要思考,一个家庭是有钱难,还是有钱以后家道保持难?所以大家用心去学,治国的道理句句都跟治家有关,道理是相通的。结果房玄龄就说,打天下难。为什么?九死一生,打了那么多仗,什么时候那个箭咻,就没了。结果魏徵说,守天下难。因为历代这么多得天下的人,最后都腐败了。唐太宗很通达人情,他没有说是这个对那个错,他说都对。为什么?因为房玄龄跟他出生入死,房玄龄最清楚打天下的困难在哪里。魏徵是协助他治理天下,很清楚治天下太不容易,一个决策不对,影响的人民就是千千万万,非常戒慎恐惧。因为魏徵大人都陪我治国,所以他知道治国难。然后接著,这唐太宗确实不容易,就告诉所有的大臣,现在已经是守天下了,你们全部要好好帮助我治理好这个国家,意思就是要效法魏徵,我有不对的要告诉我、协助我。所以这里设问,是看到「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的情况做了这一个设问,难道是创业容易守成困难吗?

    『昔』就是当初,取得天下,创业取天下,能力好像还有余。

    接下来这一句就是点出为什么「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最关键的因素在哪?『夫在殷忧』,这是因为在还没取得天下的时候,「殷忧」是深忧,是非常用心的在思考、在用功。因为那个时候要取得天下,那是相当不容易的,共患难的时候非常真诚、非常珍惜彼此的情义,所以必定竭尽诚意对待下属。

    大家看很多朝代取得天下之后,杀功臣,那真是太恐怖了,不只不记得这些功臣的功劳,太傲慢了,甚至还嫉妒,把功臣都杀了。『既得志』,一旦得志、得天下了。『则纵情』,放纵情欲,放纵欲望。『以傲物』,傲视他人。所以这里我们就看到这一个心态的转变就天壤之别,所以造成的结果是什么?

    一个人能竭尽忠诚,『胡越』都能够相处的好,不分彼此。这个「胡」是指北方的外族,一般胡人是指北方的外族;「越」是指南越。这个越其实就是现在越南,在古代都称南越,南蛮指这些民族。不同的民族因为竭诚,都能够合为一体。合为一体是不分彼此,就是能同甘共苦、休戚与共。这也是至诚能感通,哪怕语言都不是很通,都能够团结在一起,也是延伸到虽然关系很疏远的人,因为真诚也能够合在一起。

    傲气凌人,『则骨肉』,「骨肉」跟胡越就是对比,一体跟『行路』就是对比。骨肉是至亲,都变成形同陌路。这个「行路」,就是一般行走在路上的人,我们跟他没关系。所以至亲最后都变成像路人一样漠不关心、漠不相关。假如之后是『傲物』,骨肉为行路,纵使这个时候用严刑峻法,老百姓也是跟他貌合神离。所以接下来讲:

    这个『董』就是督促,就是用严刑峻法来督促管理人民,『董之以严刑』。

    这个『震』就是恐吓;『威怒』就是用威严震怒来恐吓人民。用这严刑、威怒能不能达到什么好效果?不行。

    这种方式不是用真诚、不是用德行去感化,反而要加诸於严刑峻法跟这些威势。『终』就是最终,人民最终只是『苟免』,就是苟且求免受刑罚,他也怕受严刑峻法,就是求不要被罚而已。比方说,红灯他就不闯,不是因为他有德行,因为罚钱,一半薪水就没了。但是假如他一看,没有警察、没有照相机,咻,他就过去了。所以这里也讲到一段治理人民很重要的一个道理,就是在《论语.为政第二》里面讲到的,「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你用政治、用法律来整肃人民,他只能免於受刑罚,可是他没有羞耻心。「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用道德用理智来引导、来教育、来规范老百姓,「有耻且格」,他有羞耻心,这个格是什么?格正,他懂得用这些道德去修正他自己,你不要求他,他会改自己。尧舜那个时代「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那个时候老百姓会以尧舜为榜样,这个时候不用人要求他,他自己会修正自己,就有这种格。而格也有来的意思,就是一个人能「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他有道德,很多人愿意来归附,这就是格的意思。来,统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仁之所在,天下爱之」,大舜在那个地方,一下子那个地方就变成都市了,大家很信任他、效法他,觉得跟著他很有安全感。

    人民最终苟且求免於刑罚,『而不怀仁』,一来是不能感怀仁德、仁政,这样治理人民,人民怎么会觉得你是仁君?他也不会感天子、也不会感国家的恩,抱怨都来不及了,这是「不怀仁」。另外一个意思,上好仁,下好义;上不好仁,下就不讲仁义,他也是不怀仁,领导者没有给好榜样。《大学》里面是讲,「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领导者的仁义能把人民的这种善心给唤醒。但是假如领导者都是不要求自己、放纵自己,然后还严刑峻法,最后老百姓可能也都会苛刻、都会放纵,不怀仁了。

    外表很恭敬,内心并不服气,并不是心悦诚服。其实,假如这些老百姓心都不服,慢慢那个怨气会积累,积积积,积到某种程度「啪」就暴发了。所以最近火山爆发的现象特别多,天地跟人心是相应的,「作不善降之百殃」。「人若不照天理,天就不照甲子」,大自然的这些灾害都是人心相应的。所以火山爆发,可能每个人心里都有很多怨恨,大家要放下怨恨,不然就是火山爆发的元凶,那个坏事我们也有一分,是我们的怨恨心可能就让那个火山爆发了。

    这个要戒慎恐惧,要敬畏的是什么?是人心的状态。很多在乱世的时候歌舞升平,老百姓都没饭吃,皇帝还在那每天唱,不是卡拉OK,唱歌、玩乐,你连他的命都不放在眼里了,他怎么可能还拥护你。好像有一个外国的国王,有一天他的太太遇到很可怜的老百姓,老百姓说现在都没饭吃了,结果那个皇后说,那就吃面包!饭都没得吃,还有面包可以吃吗?所以这个就完全是不知民间疾苦。而且皇帝他们花钱,谁的钱?老百姓纳税的民脂民膏,他还这么花?铁定人心一定会怨声载道。这里『可畏惟人』,为什么用「人」,没有用民?人民,可以用可畏惟民,因为是避讳唐太宗叫李世民,皇帝的名字不可以常常乱用,用人。

    这个『载舟覆舟』的典故是从《荀子》的「哀公篇」,《荀子》一书里面的内容,讲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这也是譬喻,「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是出处,「载舟覆舟」的出处是从《荀子.哀公篇》里面讲的。来,大家背一遍,你们要相信自己。「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现在都讲「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什么时候是载舟?你爱护人民,人民拥戴你,所以载舟。什么时候覆舟?你糟蹋人民,视民如草芥,他当然要起来革命,覆灭,所以叫覆舟。

    这个『宜』就是应该,所以应该非常的谨慎来治理天下。接著谨慎又做了一个譬喻,谨慎到什么程度?叫:

    就好像用腐朽的绳索,驾著奔驰的马车,那种情境不能有丝毫的松懈。《诗经》里面也做了个譬喻,也很相似,叫「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的心。

    这个『其』就是怎么可以,这个「其」是通这个字(岂),岂能疏忽?前面讲到要积德,而且积德当中要特别谨慎自己道德不能够退丧,不能功成而德衰,这些都是很重要的道理。接著具体要怎么做?第三段就强调一个领导者如何积德义,如何在自己的德行当中下功夫,就从十个角度提供唐太宗反省改过,「十思」接下来就是讲这个部分。

    就是领导者,这个『君』是动词,领导人民,叫「君人」,其实指的就是国君。而在《晏子》书中讲到,君人者宽慈,要宽惠慈众,宽惠慈众来点出国君的职责。我们看到这句就想到《弟子规》讲的「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都是这个精神。惠民,当然要施恩惠给人民,要爱护人民。所以君人者:

    『诚能』就是实在要能够见到可爱的,这个爱就是想要的东西、想要的人事物,都属於『见可欲』。

    因为人想要的人事物很多,要适可而止。因为欲是深渊,所以要『则思』,就是反思,『知足以自戒』,自我警戒,自我警惕,不能毫无忌惮、毫无节制的去追求欲望。我们看财色名食这些欲求,它是无底洞,只要财色名食一直追求下去,铁定德行出问题、国家出问题。所以历代帝王,只要欲望节制不了,最后都是败。所以老子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知足的人才不会招来侮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我们面对一些欲望不能自拔,最后一定是感来侮辱,让人瞧不起,该适可而止的,没有适可而止,危险就出现了,殆就是危险。所以我们现在在修道、在求学问,面对这些诱惑欲望,要懂得知足、要懂得知止才行,不然道业也会功亏一篑。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立名於一生,失之倾刻之间就没了。所以:

    将有所建造,这个『作』是建造宫室,大兴土木,则要反思,「知止」就是节制。因为常常这样大兴土木,老百姓会非常的劳苦,老百姓的心就不安,人心不安国家就出状况。不能把自己的享乐建筑在人民的痛苦,这是完全错误的。所以「知止」除了不要大兴土木之外,也不要穷兵黩武,当领导者常常攻打其他的国家,很多人民就死在外面,这么多人命都没了,不只人命没了,财力大量消耗,这个国家的人心一定会很不安,『则思知止以安人』。

    念著自己权利很大、位置很高,是很危险的,是要负很多责任的。『则思』就该想到谦虚,这个『冲』就是虚。『谦冲以自牧』,「牧」就是养,就是自养,自己培养,自养自己的德行。谦虚养好自己的德行,那就不会因为位高反而是傲慢。

    恐惧自己会自满、会骄横。这个『溢』就是骄傲,「溢」就是自满,觉得自己很了不起,骄盈,盈就是满出来,骄纵。害怕自己会自满骄纵,就常常想到,『则思江海下百川』。其实这几个句子《老子》里面都有教诲,所以魏大人对老子的智慧深入体会得很深刻。「则思江海下百川」,因为老子讲,「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江海都在百川的下面,所以百川就汇流到江海来,它能低下、能谦卑。其实这十个劝诫,主要的还是劝我们谦卑,不可骄傲;要懂得节制,不可贪婪;要懂得调服自己的情绪、习气,不可以放纵习气,这些精神都在里面。

    这个字(乐)念要,『乐盘游』,喜好出去游乐,尤其这个「盘游」是指打猎。出去游玩打猎则想著,『三驱』有二个说法,第一个说法是一年出去三次为限,这个『度』就是节度,放纵了就常常都出去游玩,就不理国家大事。另外一个,「三驱」是指在围猎的时候、打猎的时候,围三面,网开一面,不赶尽杀绝,好生之德,这是第二个说法。这个就是指对欲望要懂得节制。

    担忧自己会松懈怠惰,则能常常想到要慎於开始,要谨慎於开始,也要谨慎於最终,对一件事情始终保持恭敬、保持用心的去办、去做。

    『虑壅蔽』,这(壅)是念第三声。这个「壅」是指拥塞,就隔绝了;「蔽」就是蒙蔽。皇帝这些忠言都听不进来、都听不到了,都是这些旁边的小人在作乱。所以假如怕没有办法听到这些忠言,下情不能上达,最重要的要想到:

    非常虚心接纳下属的谏言,有这样的雅量,自然下属就敢进谏了。

    端正自己,自然这些奸邪小人他就不得其便,他要巴结谄媚皇帝,皇帝不会被他引诱。『正身』,他有正气;『黜』就是斥退,斥退这些恶人。

    施恩於人,不能因为一时高兴就胡乱赏赐,这个就不公平了。被赏赐的人他就愈来愈贪心,没有被赏赐的人心里不平,「他又没有什么功劳,赏那么多」,人心不平。付出多的人,他慢慢的就寒心了,就觉得这样的领导不值得效忠。

    处罚。我们刚刚念「出师表」,「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能皇帝自己不高兴了,斩!都没按照法律,就乱了。『因怒而滥刑』,滥用刑罚。

    弘扬此『九德』,「九」是指多,也指刚刚提到的这些德行把它彰显起来。另外还有一个说法,就是有九个德行。这个我们下次再来说,这些都讲得很细微,对人洞察自己的不足有很大的帮助。

    听取他善良的建议、好的建议,从善如流去做,他也很受鼓舞,他就更积极的为国为民来筹划。

    有仁慈之心的人,传播他的恩德。因为领导带头了,老百姓也都在行仁道。

    『尽』就是尽情享受;『豫游』就是游玩的乐趣。因为国家治理得安定,出去游玩心情也放松。

    这个『松』是指赤松子;『乔』是指王子乔,这两个人都是修仙道,都很长命,可能在那个时候都挺有名的,长寿的代表。所以天下安定,治理得都很和顺,这个领导(天子)就可以长寿。

    鼓著琴,垂衣拱手,就是无为而治,挺轻松、挺愉快的来治理天下。

    前面一段是只要有这个十思、有这个德行,自然能感召智者、仁者、勇者、信者为国效力,天子又不用耗费太多的精神。这里也强调有德跟用对人才是治理天下的关键所在。但是假如没德又不好好用人,那可能就造成什么?『劳神苦思』,劳累精神,苦苦思虑,绞尽脑汁,还得代替下属管理事务。

    役使聪明的耳目,『聪』是指耳,耳聪目明,就是他的耳目要非常的劳累,去管这些事情。

    亏损无为而治的这个大道理了。假如不从修身,然后不注重德行,然后又不会善用组织,用人只是自己耗很多精神,反而不能把天下治理好,反而亏损违反了无为而治的精神。

    好,这节课我们就跟大家讲到这里,这个后面一段的精神,还有它延伸到我们自身,怎么带团体、怎么提升自己的德行,我们下一节课再一起来探讨。谢谢大家。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那天我找到了快乐的钥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