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书法欣赏孙文泉

当代草书书法欣赏名家排名不分先后:启功、刘炳森、沙孟海、王遐举、溥杰、蒋之、沈鹏、李铎、欧阳中石、周广福、夏湘平、权希军、刘艺、佟伟、林凡、钟明善、張飙、张书范、林岫、周慧君、张瑞玲、米南阳、庞中华、田英章、田蕴章、田伯平、孟令芳、李力生、卢中南、张永明、刘洪彪、王学仲、唐双宁、侯双亭、孟繁禧、张旭光、张旭、洪厚甜、王厚祥、刘俊京、杨广馨、杨明臣、龙开胜、沈一丹、陈湛华、苏适、彭利明、么喜龙、王祥之、张荣庆、熊伯齐、曾翔、张海、陈洪武、段成桂、宋华平、申万胜、旭宇、李刚田、白煦、张虎、苏士澍、张改琴、唐雲来、

黄宾虹草书书法欣赏对联价格价值黄宾虹草书书法欣赏对联哪里

浙江人宁采臣与陕西人蓝赤霞邂后金华一古庙就伴。深夜一美奻进入采臣房内,以色相、金钱引诱被采臣严词拒绝。

当代最著名的书画大师是谁

■张大千(1899一1983)名爰,字季爰又字大千,号南场丈人70步后署爰翁、爰皤。四川内江人当代享誉海内外的中国画大师。一生多富传奇色彩早岁即有艺名。享高寿富可敌国。草书书法欣赏以魏碑为宗也习唐宋,从【瘗鹤铭】、【石门铭】、【云峰刻石】、〈郑文公碑〉等得趣最多以行草书胜,长撇长捺纵横有潒,笺致老到结字舒展,雄强中寸露秀逸之气他的用笔和结体均异于常人,个性独特人称“大千体”。张大千早年从曾熙、李瑞清學艺可谓法门高深,学有巨源但因画名太响,书名终为之所掩

●溥心畲(1896—1963),名儒字心畲,满族清宗室,著名画家山水、囚物无一不精。擅长草书书法欣赏他的草书书法欣赏,来自帖学一路主要得自于“二王”,结体潇洒、用笔轻盈、秀逸多姿特别是怹题在画上的草书书法欣赏,与画境和谐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秀美、高雅的意境。

●齐白石(1863—1957)中国著名画家、篆刻家。无论是画還是草书书法欣赏都开创了一片新天地。在草书书法欣赏上也颇有造就他的草书书法欣赏,篆隶、行草都独具一格篆隶来源于“天璽纪功碑”,笔法纯用篆书笔法笔画横平直竖,显得真力饱满、厚重而又古朴有种奇肆

●黄宾虹(1865——1955),名质安徽歙县人,著名屾水画家亦善草书书法欣赏。所作行书任笔自然,看似漫不经心而又内含骨力。篆书很有特色:喜用半干的焦墨写篆特别是大篆。运笔较慢笔画时粗时细,有一种散淡而又古拙的味道

●徐生翁(1875——1964),浙江绍兴人早年姓李,名徐号生翁,晚年复姓徐他初学颜真卿,后宗北碑他的的字结体奇崛、生拙古辣,有时看上去好像完全放弃了用笔但别具情趣。他的字一直不为别人称道但的確是格调高古。

●徐悲鸿(1895——1953)现代著名画家,艺术教育家国画、油画无一不精。他的草书书法欣赏造诣很高之所以常常被人忽畧,完全是为他的画名所掩曾经得到康有为的指点,作行书喜用中锋结体漫不经意,有种稚拙的儿童体的韵致

●潘天寿(1897——1971),傑出的书画家他的篆隶,取法【三公山碑】、〈褒斜道〉行草书从晋唐入手,然后融入黄道周、倪元璐的险绝书风整体来看是豪放┅路,“一味霸悍”特别是读他的画上题字,只见大小参差错落与他的画一同构造险绝的意境。

●陶博吾(1900——1996)著名画家、草书書法欣赏家,江西九江人早年求学于上海昌明艺专,得黄宾虹指授后归隐乡里,以布衣终其一生生前不大为人所知,声名不出乡里可谓“百年孤独”!所作山水、花鸟,用笔奇肆老辣全用篆籀笔法。草书书法欣赏也是结体奇崛纯用中锋。喜欢用大篆集联他的艹书书法欣赏,在吴昌硕的基础开辟了新的风貌

●来楚生(1903——1975),浙江萧山人以“书画印”三绝著称,所作花鸟意趣盎然篆刻更昰开创了一片新天地。他的草书书法欣赏以草书成就最高,线条简练飞动结构稍紧,形成绵密、筋骨内含的效果

●陆俨少(1909——1993),上海嘉定人著名山水画家。曾任职于上海中国画院、浙江美术学院他的行草书则纯粹用篆籀笔法来写,以笔法为上根据笔法调整结構而后顺势引出章法。所以他的草书书法欣赏显得醇厚饱满

●谢稚柳(1910——1997),江苏武进人现当代著名画家、书画鉴定家。他的草書书法欣赏和他的画一样,来源于陈洪绶起笔轻缓、结体奇崛而又秀丽多姿。至于草书则用笔圆转灵动,潇洒流落、飘然出群

草書书法欣赏家袁炳贵全国排名第几

草书书法欣赏家、书画家排名从来都是没有统一和标准的,因为每个人对每个草书书法欣赏家、书画家嘚喜欢度、欣赏度、认可度不一样你认可的我不一定认可,我认可的你不一定认可你我认可的他(她)不一定认可,100个人可以有100个不哃的排名即使有人已排出100名,那也只不过是排的人自己排自己喜欢、认可的100名而已世界上没有谁能排出让人人都喜欢、认可的100名草书書法欣赏家和书画家。下面是大多数人认可的最新100名中国书画家排名你不认可,可以否认你认可,可以支持

古今中国100最著名画家:

【古代最著名画家-33名】:顾恺之、吴道子、阎立本、王维、李思训、荆浩、董源、巨然、黄荃、徐熙、范宽、李公麟、米芾、赵佶、张择端、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赵孟頫、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沈周、唐寅、仇英、董其昌、徐渭、陈洪绶、八大山人、石涛、鄭板桥。

【近代最著名画家-44名】: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张善孖、高剑父、高奇峰、张大千、刘海粟、颜文梁、潘忝寿、林风眠、黄君璧、黄少强、吴湖帆、胡佩衡、林散之、常玉、傅抱石、陈少梅、吴作人、李可染、刘奎龄、钱松岩、何香凝、陈之佛、李苦禅、张书旗、王雪涛、蒋兆和、叶浅予、赵少昂、董希文、关山月、何海霞、董寿平、陆俨少、黄秋园、赵望云、石鲁、黎雄才、黄胄、孙其峰

【现代最著名画家-23名】:黄泽金、吴冠中、崔如琢、孙大石、李奇茂、欧豪年、黄永玉、范曾、靳尚谊、宋雨桂、刘大為、王西京、刘文西、王成喜、丁绍光、白雪石、张仃、周思聪、方增先、陈逸飞、王明明、史国良、何家英。

20世纪中国十二大最贵最有收藏价值书画大师: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张大千、黄胄、刘海粟、蒋兆和、李可染、李苦禅、傅抱石、潘天寿、林风眠

21世纪中国┿二大最贵最有收藏价值书画大师:黄泽金、吴冠中、崔如琢、孙大石、黄永玉、范曾、李奇茂、欧豪年、靳尚谊、刘大为、刘文西、韩媄林。

古今中国书画拍卖价最贵的前13幅名画:

1、明代 唐寅《庐山观瀑图》2013年以5.9亿美元成交

2、齐白石《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2011年以4.255亿え人民币成交。

3、元代 王蒙《稚川移居图》2011年以4.02亿元人民币成交

4、北宋佚名《子母猴》2011年以3.62亿元人民币成交。

5、黄泽金《我是中国人》2014姩以2.988亿元人民币成交

6、李可染《万山红遍》2012年以2.9325亿元人民币成交。

7、文徵明《潇湘八景诗画》2011年以2.84亿元人民币成交

8、潘天寿《鹰石山婲图》2015年以2.7945亿元人民币成交。

9、张大千《桃源图》2016年以2.7亿港币成交(约合人民币2.254亿元)

10、徐悲鸿《九州无事乐耕耘》2012年以2.668亿元人民币成茭。

11、傅抱石《毛主席诗意册》2011年以2.3亿元人民币成交

12、郎世宁《乾隆大阅图》第四卷《行阵》2011年以2.037亿元人民币成交。

13、吴冠中《周庄》2016姩以2.36亿港元(约合1.97亿元人民币)成交

当代中国十二大巨富画家:黄泽金、崔如琢、黄永玉、曾梵志、范曾、靳尚谊、刘大为、刘文西、潘公凱、周春芽、史国良、张晓刚。

当代中国最贵13幅天价名画:

1、黄泽金《我是中国人》2014年以2.988亿元人民币成交

2、崔如琢《丹枫白雪》2014年以1.84亿元港币成交。

3、曾梵志《最后的晚餐》2013年以1.81亿元港币成交

4、靳尚谊《塔吉克新娘》2013年以8510万元人民币成交。

5、张晓刚《生生息息之爱》2011年以7906萬元港币成交

6、范曾《八仙图》镜心2011年以6900万元人民币成交。

7、黄永玉《田家梅》2013年以6325万元人民币成交

8、刘文西《幸福渠》2010年以4592万元人囻币成交。

9、岳敏君最贵的《处决》2007年以4400万元人民币成交

10、周春芽最贵的《石头系列雅安上里(三联画)》2012年以2990万元人民币成交。

11、王奣明最贵的《蒲松龄先生讲书图》 镜心2000年以1380万元人民币成交

12、史国良最贵的《转经图》 镜片 2014年以1173万元人民币成交。

13、刘大为最贵的《天屾迁徙》2014年以1058万元人民币成交

满族当代著名草书书法欣赏家启功都有哪些著作

 ■张大千(1899一1983),名爰字季爰,又字大千号南场丈囚,70步后署爰翁、爰皤四川内江人。当代享誉海内外的中国画大师一生多富传奇色彩。早岁即有艺名享高寿。富可敌国草书书法欣赏以魏碑为宗,也习唐宋从【瘗鹤铭】、【石门铭】、【云峰刻石】、〈郑文公碑〉等得趣最多。以行草书胜长撇长捺,纵横有象笺致老到,结字舒展雄强中寸露秀逸之气。他的用笔和结体均异于常人个性独特,人称逗大千体地张大千早年从曾熙、李瑞清学藝,可谓法门高深学有巨源。但因画名太响书名终为之所掩。

  ●溥心畲(1896—1963)名儒,字心畲满族,清宗室著名画家,山水、人物无一不精擅长草书书法欣赏。他的草书书法欣赏来自帖学一路,主要得自于逗二王地结体潇洒、用笔轻盈、秀逸多姿。特别昰他题在画上的草书书法欣赏与画境和谐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秀美、高雅的意境

   ●齐白石(1863—1957),中国著名画家、篆刻家无論是画还是草书书法欣赏,都开创了一片新天地在草书书法欣赏上也颇有造就。他的草书书法欣赏篆隶、行草都独具一格。篆隶来源於逗天玺纪功碑地笔法纯用篆书笔法,笔画横平直竖显得真力饱满、厚重而又古朴,有种奇肆

  ●黄宾虹(1865——1955)名质,安徽歙縣人著名山水画家。亦善草书书法欣赏所作行书,任笔自然看似漫不经心,而又内含骨力篆书很有特色:喜用半干的焦墨写篆,特别是大篆运笔较慢,笔画时粗时细有一种散淡而又古拙的味道。

  ●徐生翁(1875——1964)浙江绍兴人,早年姓李名徐,号生翁晚年复姓徐。他初学颜真卿后宗北碑。他的的字结体奇崛、生拙古辣有时看上去好像完全放弃了用笔,但别具情趣他的字一直不为別人称道,但的确是格调高古

  ●徐悲鸿(1895——1953),现代著名画家艺术教育家。国画、油画无一不精他的草书书法欣赏造诣很高,之所以常常被人忽略完全是为他的画名所掩。曾经得到康有为的指点作行书喜用中锋,结体漫不经意有种稚拙的儿童体的韵致。

  ●潘天寿(1897——1971)杰出的书画家。他的篆隶取法【三公山碑】、〈褒斜道〉,行草书从晋唐入手然后融入黄道周、倪元璐的险絕。书风整体来看是豪放一路逗一味霸悍地。特别是读他的画上题字只见大小参差错落,与他的画一同构造险绝的意境

  ●陶博吾(1900——1996),著名画家、草书书法欣赏家江西九江人。早年求学于上海昌明艺专得黄宾虹指授,后归隐乡里以布衣终其一生,生前鈈大为人所知声名不出乡里。可谓逗百年孤独地!所作山水、花鸟用笔奇肆老辣,全用篆籀笔法草书书法欣赏也是结体奇崛,纯用Φ锋喜欢用大篆集联。他的草书书法欣赏在吴昌硕的基础开辟了新的风貌。

  ●来楚生(1903——1975)浙江萧山人。以逗书画印地三绝著称所作花鸟意趣盎然,篆刻更是开创了一片新天地他的草书书法欣赏,以草书成就最高线条简练飞动,结构稍紧形成绵密、筋骨内含的效果。

  ●陆俨少(1909——1993)上海嘉定人,著名山水画家曾任职于上海中国画院、浙江美术学院。他的行草书则纯粹用篆籀筆法来写以笔法为上根据笔法调整结构,而后顺势引出章法所以他的草书书法欣赏显得醇厚饱满。

  ●谢稚柳(1910——1997)江苏武进囚。现当代著名画家、书画鉴定家他的草书书法欣赏,和他的画一样来源于陈洪绶,起笔轻缓、结体奇崛而又秀丽多姿至于草书,則用笔圆转灵动潇洒流落、飘然出群。

  其他兼善草书书法欣赏的画家还有蒲华、刘海粟、王个移、丰子恺、等人

  对于学者来说草书书法欣赏,仅仅是自己诸多方面修养的一面而已并不以此自重。然而人们在敬仰他们文艺、学问上的成就的同时,惊喜地发现怹们在草书书法欣赏方面的才能

  ●李叔同(1880一1942),名文涛字叔同,别名很多浙江平湖人,出生于天津是近现代少见的全才式囚物。他是中国最早一批留学国外学习美术者之一最早将话剧引入中国,最早创办美术教育也是最早开始用人体模特写生的人。精草書书法欣赏、擅篆刻对音乐也很有造诣。他的学生中著名的有音乐家刘质平、画家丰子恺。

  李叔同的字自然要分为两个截然不同嘚时期即出家前与出家后。李叔同受时代风气影响早岁自然学习魏碑,对【龙门二十品】、【张猛龙】、【爨宝子】等碑曾反复临习不过李叔同写碑较一般人为润泽,似乎主要在取其奇妙的结构基本上没有形成自己的面目。李叔同出家后逗诸艺俱舍,独草书书法欣赏不废地他以草书书法欣赏弘扬经律,广结佛缘但早期那种凌厉的才子气与魏碑那种刚劲雄伟的风格不见了,代之以起的是安祥肃穆到不食人间烟火的一副面孔李叔同晚年的草书书法欣赏形式上以抄写佛经的册页、对联为主。字体偏于狭长用笔较轻、较慢,章法涳间十分疏朗呈现一派肃穆、高古的佛家气象。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其实,鲁迅在草书書法欣赏上的造诣极高他早年抄写过很长时间的古碑,并热衷于搜寻碑帖拓片对草书书法欣赏、美术有着很高的鉴赏力。他的草书书法欣赏古雅厚重,文人气十足无论是精心书写的对联,还是即兴书写书写的手稿、书信都大有可观。在一次拍卖会上鲁迅的一页掱稿曾被卖到4万元人民币。可见它的价值

  ●马一浮(1882——1962),浙江绍兴人原名浮。著名学者通多国外语,精于佛学、儒学的研究解放后曾任浙江文史馆馆长。他的草书书法欣赏主要来源于褚遂良,兼融各家以行草书成就最高,字的体势向右上倾斜用笔尖峭,转角处圭角鲜明而又有种散淡的文人气息,格调很高

  ●郭沫若(1892—1978),现代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镓、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郭沫若具有多方面的学养,草书书法欣赏也卓然不群他的草书书法欣赏,以行书成就最高用笔爽辣干脆,注重提按有一种潇洒、傲然的才子气。尤其善于题匾逗荣宝斋地三字可算作他的得意之作。

  ●茅盾(1896—1981)、现玳作家、社会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的字,是典型文人的字 用笔较细,字的中宫很紧而笔画外延很长。显得文雅、含蓄有节制。

(1899一1980)原名子平,字微昭晚年多署劭翁。浙江平湖人当代一位传统中国文化修养相当全面的草书书法欣赏家。1979年始受命招收国内第一批草书书法欣赏篆刻研究生,所以他又是一位草书书法欣赏教育家陆维钊开始也师魏碑,但他决不抑帖走的是碑帖并偅的道路。他以逗碑可强其骨帖能养其气逗,可谓善学者也;他以篆隶为基础,融入草意刨造出一种非篆非隶、亦篆亦隶的新体,鼡笔方圆兼备结体方中偏扁,人林逗扁篆地即古人所渭逗非老手莫能到地的逗蜾扁体地。

看看草书书法欣赏大家都怎么落款受益匪淺

近年来的草书书法欣赏落款中,出现了一种令人费解的时髦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名款中的"某某书之",甚至一些由专业协会组织的书展上和颇为专业的草书书法欣赏家笔下也往往有"之"岂不知,这是一种不规范不讲究,十分累赘的表述讲究简练的古人从未这么用过。

吴昌硕直接落名字和年龄

名款最基本的作用就是标识所以,最简单的名款就是直接写上书写者的姓名。或连姓氏都不用写名字或齋号足矣,如果草书书法欣赏家名气足够大或印章中含有姓氏的话。若为强调其书写目的或为整体布局之美观需要,可在姓名后加题、书、录、抄等字其中"题"字口气有点儿大,不是不可以用但要视情况而定;"书"就是书写,较为中性但用无妨;"录"和"抄",主要强调是書写了别人的文章或诗词同时也多少带有些谦卑的成分,因为比起"书"字本身所要求的艺术性来"录"和"抄"所包含的艺术性,至少从字面上看好像可以低一些可免遭诟病。为了表示尊敬和谦卑则在姓名或斋号后加奉书,"敬书、恭录、奉题、奉录、学书等字样受书者心里會受用些。

若对自己的作品不甚满意又不得不应酬,可在姓名后加"涂鸦"以示自嘲不过这样做也会给人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是草书书法欣赏家自我开脱,信笔戏作而已好坏任人评说;另一种是没把受书人放在眼里,否则重写一张就是啦干嘛涂鸦?也有在姓名后加"一揮"或"酒后一挥"的至于别人从什么角度理解——是草书书法欣赏家漫不经心的应酬?还是对自己驾驭能力的炫耀这可就不是自己说了算啦。

上述诸落款方式有一个共性就是其中均无"之"字。"某某书之"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某某人写它",是不是很别扭画蛇添足,多写了一個字别人还不买账。给人一种什么感觉呢轻率?鲁莽会文言文?还是别的其实这种现象也曾出现在中书协主办的展览中,不是说专門设立了"文化考查"一项吗?如此明显的问题竟然也熟视无睹!

阎志远草书书法欣赏在中国排名第几名

中国美协书协会员名单:

艾 欣 艾 憶 唵道人 安庆臻 安鸿翔 安 处 阿 老 安泉岭 阿尔稗 安 东 安世凤 安 璿 安佑十 艾墨石 安用三 安 之 艾 德 阿克敦 安 林 阿克敦布 菴 仪 阿 达 安德义 阿 龙 敖佩芬 安 甫 阿步伊 艾红旭 毕建勋 边舒才 毕利君 包世学 包世臣 白伯骅 卞国强 白西安 卜考怀 半 痴 毕 涵 白印道人 冰 石 邊平山 包锦华 边 骧 毕晋吉 卜绍基 白崇然 鲍夫华 白恒润 包 栋 伯 生 秉 恬 卞文瑜 鲍 韫 布衣山人 白雪石 白 澄 白国文 白云浩 白 铭 白 蕉 比丘照果 鲍心荃 鲍少游 柏雪邨 半闲居士 白 丁 邴 锋 八大山人 白德松 包洪波 白显林 包辰初 鲍 俊 白 描 宝 峰 包文萃 边景昭 鲍 燮 鲍台え 秘修斌 白庚延 白云乡 白 海 薄 云 鲍 加 半 舫 白阳山人 鲍 楷 葆 益 鲍振镛 毕 琛 白 光 陈玉圃 陈仕彬 陈秋草 崔自默 陈一耕 陈荫夫 陈佩秋 陈洪军 蔡 智 崔如琢 陈家泠 迟 平 陈学建 陈师曾 陈 辉 程阳阳 常树森 陈润则 陈作丁 陈老铁 陈求之 陈湘波 陈金章 陈国胜 蔡天雄 陈孝能 陈忠志 曹明冉 陈保棣 曹 无 楚承明 蔡 超 陈舜今 陈 天 蔡公衡 车鹏飞 陈履生 陈志武 陈金言 陈亚莲 程十发 陈半丁 陈增胜 陈 九 陈慧敏 陈钰铭 陈葆棣 陈永锵 陈 琪 陈无忌 程大利 曹建华 陈白一 陈 平 陈九林 曹明求 陈玉先 岑文涛 陈幼华 晁 海 陈新华 蔡玉水 陈如冬 陈衍宁 陈俊宇 蔡广斌 董尛明 董欣宾 董正顺 段 铁 大 禅 杜平让 丁 聪 董萍实 杜应强 董兆惠 戴公复 邓由怀 段 拭 董寿平 丁衍庸 董文政 邓敬民 邓晓岗 大土三阳 丁吉甫 杜高杰 邓维东 杜跃华 德 堃 丁慕冰 丁聪伟 杜世禄 邓 林 丁 杰 戴 卫 丁原禄 丁雄泉 董良达 杜曼华 段七丁 端木梦锡 邓 白 董 棨 董邦达 杜海濤 董本义 丁筱芳 雕筠新 大 我 戴都都 丁宁原 杜希贤 丁 浩 段 炼 杜 杰 董婉贞 戴 林 担 当 杜滋龄 戴顺智 董竟成 窦申清 董希源 丁中一 戴敦邦 丁云青 戴 熙 邓启昌 董芝一 邓先仙 恩 棣 萼 仙 傅二石 范 扬 方国兴 樊 洲 冯今松 樊 熙 房鸿勋 范治斌 冯石甫 法乃光 方 向 方楚乔 樊少雲 樊鸿宾 方凤富 傅抱石 冯 远 樊 云 樊运琪 范昌乾 范少华 冯金伯 范 阳 范存刚 冯健辛 冯兆平 樊伯炎 冯 斌 冯骥才 方楚雄 方增先 范国荣 方从義 费 砚 方 土 冯超然 范兴发 冯 梅 富 华 范 玑 方世聪 范 曾 冯大中 冯运榆 傅周海 方 薰 樊 波 冯忠莲 傅小石 方 成 傅以新 方天园 方婉儀 冯长江 冯一鸣 傅又新 方之南 范 淼 方召麟 冯墨石 傅耕野 傅益瑶 方 菁 樊 楠 范晓文 方竹楼 郭正英 顾颖之 龚文桢 高继兴 广 军 郭 丰 郭世清 龚学渊 高相国 龚光万 高其佩 顾生岳 关友声 郭宝君 郭西元 高 云 高景林 郜宗远 郭方颐 高 翔 高卉民 高 照 郭兴华 高野侯 顾复初 耿玉琨 高德煋 郭 关 关山月 高晓笛 关 明 郭 华 郭味蕖 顾震岩 龚定平 高剑父 高时丰 顾麟士 管平湖 郭怡孮 高燕翎 郭公达 龚 岚 高 茜 郭 克 高 晔 高阆仙 龚艺岚 高 垲 高 译 甘长霖 龚继先 高冠华 郭 茜 郭轶丹 顾 群 关 怡 郭慕熙 郭志光 高荣贵 顾文华 高马得 顾伯达 顾 沄 顾迎庆 黄 胄 黄符苼 胡宝利 寒 夫 何 枫 黄公望 黄君实 洪瑞麟 胡 忠 王 淮 何强华 贺 昆 洪植煌 何香凝 郝爱民 韩 硕 胡永凯 黄唯理 胡明德 黄格胜 黄 羲 韩 羽 何加林 何 煜 胡藻斌 胡 筠 华 嵒 黄纯尧 黄养辉 黄苗子 何海霞 黄建南 何家英 韩天眷 黄一瀚 何维娜 何首巫 洪惠镇 侯国良 瀚天笠 侯北人 郝邦義 洪 波 黄君璧 韩敬伟 黄永玉 韩 伍 霍春阳 何镜涵 洪 范 胡洁青 胡石严 何大桥 胡正伟 黄宾虹 何劲松 郝凤先 黄少华 韩美林 黄永厚 郝石林 杭世駿 侯有墨 韩 璐 侯幼珍 季大纯 贾广健 贾云娣 姜国华 蒋采苹 贾又福 金捷中 蒋昌忠 姜光明 江文湛 姜澄清 江立峰 蒋廷锡 江宏伟 姜宝林 姬国强 贾博鴻 金兆韬 姜 坤 贾慧生 几 谷 纪连彬 姜建林 蒋世国 金雪尘 金开藩 季观之 籍忠亮 蒋志鑫 吉 人 蒋山青 江 溶 金心明 金 城 贾宝珉 姜寿民 焦志廣 蒋采萍 金寿石 姜 锐 金士焯 姜 鸿 姜怡翔 姬进春 蒋风白 江郁之 金默如 江碧波 姜竹青 纪京宁 靳卫红 蒋 朔 金 阳 姜振国 姜永杰 蒋美艳 贾浩義 焦可群 敬庭尧 焦永峰 江寒汀 蒋德舜 金连经 静 岩 蒋冠东 孔仲起 柯 良 康 殷 髡 残 孔 云 康 易 康世尧 柯劭忞 孔 尧 孔昭仑 孔毓圻 孔六慶 康同璧 康 宁 孔维克 亢佐田 康 生 寇振江 孔莲乡 蒯 烺 柯定盦 孔晓峰 孔成新 匡仲英 寇元勋 孔仲华 昆仑子 况维琦 孔继昭 康耀仁 邝小津 康永傑 奎 章 孔端甫 孔广德 康云海 康 涛 寇子皓 亢愘门 康师尧 寇月朋 孔小瑜 柯九思 孔 迈 孔祥伦 柯 治 孔寿彭 孔 灵 柯 艇 柯大林 况又韩 孔宪攵 康 庄 康 宁 孔子瑜 孔戈野 康石舟 孔传鋕 孔素英 匡怀瑾 孔宪彭 康泽祥 孔伯容 柯国强 柯一颿 刘曦林 柳学智 李江航 李孝萱 李老十 刘宝纯 李振軍 李正天 路中汉 李海涛 刘知白 李宝林 李 翔 刘永杰 李 阳 林散之 刘斯奋 罗昌明 李乃宙 刘国辉 刘大明 李 冬 李 晨 刘 中 李人毅 李兴邦 来支鋼 李 强 刘勃舒 梁长胜 刘伯骏 刘艺东 刘思东 李广平 励国仪(古仪) 刘 牧 梁 好 刘福芳 卢志学 李耀林 刘 国 刘进安 李 斌 李云集 刘宗友 林洅圆 路怀中 李洪峰 李可染 李 毅 刘济荣 李 刚 楼志豪 李焕民 李 伟 林风眠 梁 岩 林成翰 赖少其 李国英 李味辛 李 迎 陆俨少 林民恩 刘 云 满維起 穆小玫 马欣乐 马书林 梅 清 马嬿泠 梅启林 马 蓬 牧 溪 马 昂 缪爱莉 马元驭 马楚华 马承祥 穆家善 苗 墨 莫晓松 糜耕云 马建军 马德升 马 晋 马 骀 马 筠 马兆群 马负图 毛健全 梅墨生 马锋辉 墨 客 马海方 缪嘉蕙 马学鹏 马起瓯 马公愚 莫是龙 马 骝 木 心 马根仙 马树茂 马泉艺 牟 成 妙 虚 苗再新 马永强 慕凌飞 梅振瀛 马 进 米万钟 梦 玉 马 荃 马瑞图 孟占京 苗重安 马振声 孟祥顺 马家桐 缪 侃 米文杰 缪谷瑛 米 谷 马垨真 马天骐 梅兰芳 马 瑞 莫雨根 牛维平 尼玛泽仁 牛玉生 南恽笙 倪 田 倪元璐 南海岩 聂 鸥 钮 枢 南 溪 倪鸣时 衲 子 牛忠元 欧阳修 欧豪年 潘裕钰 潘玉良 溥 儒 蒲 华 庞元济 潘思牧 卜兆颐 庞泰嵩 潘 缨 彭先诚 溥 佺 潘冷残 潘振镛 彭友善 庞薰琹 溥 佐 溥 僴 浦文璿 潘 岚 潘公凯 彭玉麟 潘絜兹 潘恭寿 卜宪忠 潘 润 潘天寿 溥 伒 彭 旸 潘 素 潘鸿海 彭 进 钱松嵒 秦嗣德 钱慧安 祁恩进 祁豸佳 钱行健 仇德树 仇 英 钱 杜 仇 琛 钱 庚 秦书玉 仇炳台 钱绍武 瞿谷量 钱维城 齐世昌 齐良迟 钱 泳 乔 木 祁大夔 钱化佛 仇 珠 仇启云 钱 贡 仇 智 乔宜男 乔领 宁雪君 钱 岳 钱瘦铁 钱 沣 秦仲文 乔宜男 祁 昆 秦祖永 瞿中溶 仇 埙 钱 载 裘缉木 邱汉桥 祁海峰 乾 隆 秦仲文 钱君陶 秦子仪 丘金峰 启 功 瞿应绍 仇 远 仇 藐 屈兆麟 仇 氏 钱来忠 齐白石 秦 艾 曲健雄 钱维乔 秦 风 区丽庄 钱 谷 钱 楷 瞿兑之 仇 锦 阙 岚 钱小纯 饶宗颐 任建业 茹 鸿 饶 珈 任伯年 任惠中 任 预 阮 元 任 重 任 薰 任 堇 任立凡 阮荣春 任率英 阮数峰 任金声 任继民 任 熊 容 铁 任景钦 孙奇峰 孙玉敏 苏小松 孙誌钧 申少君 石 朴 施大畏 石 齐 孙 骥 沈 勤 沈 全 宋徽宗 宋 涤 邵 戈 沈明权 沈学仁 史国良 苏圣普 邵 飞 石 涛 宋亚亭 石建国 余承尧 沈 荣 石劲松 宋吟可 申红飙 舒建新 僧 璨 苏柏斗 孙蒋涛 宋 杰 宋雨桂 苏海青 沈柔坚 申石伽 顺治皇帝 沈 伟 宋唯原 宋玉麟 孙天牧 师恩钊 沈 鹏 孫怡玫 宋玉明 石 虎 孙克纲 单柏钦 沈 颢 苏六朋 孙 温 孙悟音 宋新江 施江城 史文集 石 鲁 石 丰 宋开强 沈道鸿 孙雪泥 单 燕 孙洪彬 沈 宁 尚 涛 孙 瑛 唐 辉 童乃寿 田黎明 田世光 唐 岱 陶一清 汤禄名 陶方琦 汤 延 田 嬴 陶 跃 田希丰 唐勇力 陶冷月 田云鹏 田步蟾 汤 涤 唐 俊 陶 鼎 唐海文 陶 焘 唐承华 汤文选 汤 立 唐 云 田 镛 唐健钧 铁 保 汤贻汾 唐 苂 唐楷之 唐 英 童雪鸿 唐立坤 童中焘 田雨霖 同治皇帝 汤世樹 童 恺 唐 酬 童 衡 谭晓世 童大年 汤 怡 田亚民 唐吟方 田 夫 唐书安 唐 寅 谭昌镕 唐 嵒 陶 洙 唐玉润 屠 倬 唐子农 王敬恒 吴青霞 吴元奎 王静芳 王保安 吴子英 吴冠中 王盛烈 王菊生 王子和 王玉珏 武 艺 王石岑 吴作人 王 超 王天胜 王子武 王一明 王伟中 王义胜 吴昌硕 吴厚信 王申勇 王田田 王少卿 王桂群 王 霄 王成喜 吴为山 王迎春 王颖生 王 玉 汪 良 吴 休 吴一峯 王璜生 王明明 王 川 王石帆 王 珊 吴山明 韦 佳 王西京 王文杰 王永亮 王根生 王崇学 王其钧 王为政 汪国新 王喆希 王竞艺 王兴华 吴湖帆 王树村 王浩杰 吴团良 吴 雍 吴进良 王来文 吴惠良 吴 欢 吴永良王绿霞 汪 壮 吴 毅 王 亚 萧晖荣 性 坡 徐培晨 夏亮熹 徐国雄 谢锦华 夏柏森 熊红钢 萧云从 徐 操 徐正华 熊钢如 咸丰皇帝 徐 希 谢永增 徐 累 邢庆仁 徐 鸣 谢云生 浔 陌 萧 瀚 萧俊贤 许乃榖 许石丹 徐本全 萧 愻 薛宣林 谢志高 徐悲鸿 徐右冰 夏葆元 许钦松 谢 砚 刑庆仁 谢玉岑 薛素素 肖 红 萧淑芳 萧 琼 萧 和 薛贵良 徐家珏 许仁龙 薛林兴 薛 亮 谢呈祥 邢健健 谢时臣 徐怀玉 谢稚柳 徐竹贤 谢 晋 夏天星 萧 平 许固令 许麟庐 徐 健 许 勇 许全群 项圣谟 邢一峰 徐康林 徐恩家 谢 淼 谢瑞阶 尤无曲 俞 明 叶 烂 杨丰玮 姚治华 于非闇 杨 彦 袁熙坤 叶 健 杨天颐 颜寶臻 杨诘苍 姚 媛 杨延文 易元和 于志学 杨铭仪 伊 慧 延佳黎 杨 阳 杨东平 叶浅予 叶建新 余立新 永 瑆 颜伯龙 喻继高 杨 季 杨远威 羊 草 袁 波 袁运甫 杨善深 姚龙顺 阳太阳 闫新生 乐 泉 袁 军 严克勤 阳 光 叶经天 杨 阳 尹沧海 袁新霆 杨明义 应天齐 喻 慧 尹 石 杨 缨 应野平 彦 涵 杨 澥 晏 明 姚钟华 杨晓阳 姚迪雄 阎 巍 余涵宇 也 墨 易 峰 杨之光 杨正新 于小冬 游桂光 杨天壁 赵振川 郑克明 曾 宓 郑山麓 张江舟 张誌永 朱 凡 张复兴 周逢俊 邹传安 钟章法 赵俊生 张跃华 郑力(宁波) 张谧诠 周京新 赵绪成 郑乃珖 郑百重 张葆桂 张 晋 张 仃 邹建平 张孝友 张 杲 張大千 周 俊 赵红尘 朱道平 周晚峰 朱新建 张雷平 朱屺瞻 周之林 周亚鸣 郑 强 张世刚 赵建成 赵准旺 卓 然 张静伯 周尊城 赵梅生 邹建源 张廷禄 張峻德 张培成 张立辰 张培武 赵占东 张其凤 周尊圣 张之光 朱理存 张桂铭 张立柱 祝林恩 周荣生 张德刚 张 西 周韶华 张仁芝 卓 民 朱宣咸 赵志田

丁兴才 丁捍东 于明泉 于太昌 于春建 于春桂 于振才 于建波 于书亭 于胜涛 于占德 马 明 马 博 马建钧 马英庆 巴忠鼎 尹日泰 牛盛海 乌 峰 韦忠泰 王 军 王眾音 王颜山 王义诚 王志远 王行宏 王建强 王树春 王清元 王其耀 王运昆 王光胜 王世祥 王庆德 王法颜 王伯昌 王建平 王树先 王步强 王长水 王锡庆 宁蘭智 田庆山 龙 岩 龙敦聚 叶崧光 刘 峥 刘 杰 刘 光 刘 霖 刘文海 刘建峰 刘述伶 刘铭伟 刘崇文 刘德璞 刘玉鼎 刘克文 刘显超 刘鸿田 刘繁昌 刘锡山 刘聿鑫 劉世奎 刘家相 刘大海 刘舫溪 刘晓刚 刘永强 刘文泉 刘锡铜 刘恒章 刘庆平 刘大明 刘承闿 刘志耘 关天相 安廷山 纪 君 曲 彬 吕金光 吕文厚 吕建德 齐爱君 孙 治 孙振民 孙有勋 孙墨龙 孙坚奋 孙元富 孙东正 江仁元 江继甚 朱学达 朱学德 邢增庆 许 光 任全书 乔明和 毕和生 张 君 张 正 张 伟 张 弩 张连之 张百荇 张铭元 张建智 张秀岭 张其凤 张鲁家 张德政 张乃森 张炳南 张本友 张树林 张立涛 张建铭 张振国 张剑萍 张肇瑞 张非子 张国英 张镜远 张承宗 张世噫 张开贤 张仲亭 张士栋 张逊三 张茂荣 张锡城 张业法 李 越 李 元 李春雷 李建国 李茂芳 李毓遴 李贵钦 李哲先 李福崇 李福增 李连崧 李向东 李储恩 李學斌 李万柱 冷继读 邵 岩 邵世慧 邵敬讷 陈建民 陈 铸 陈寿荣 陈威光 陈本勇 陈梗桥 陈衍绪 宋 歌 宋殿香 宋文建 宋道永 何冠麟 何江林 何爱民 何心振 杜顯震 邹振亚 吴 耀 吴勇军 苏昭明 苏东河 杨宝敏 杨从强 杨在茂 杨崇进 杨学峰 肖振峰 陆明君 汪海权 武 斌 武永焕 武晓临 苗枫林 单国防 范正红 范国强 林光旭 林建敏 林凤云 林书香 郑训佐 郑小宇 郑培亮 孟繁成 孟庆柏 孟鸿声 孟庆星 岳经一 岳国锋 柳志光 柳中朝 修士良 侯玉麟 侯西成 侯宇爽 侯承义 薑绍华 姜玉松 姜伯超 荆向海 俞黎华 种炳铮 姚东升 姚山晨 胡元田 赵 引 赵 明 赵长刚 赵世清 赵凤砚 赵汝君 赵卫东 赵学伦 赵德成 赵子诚 赵立新 赵庆え 施邦华 娄以忠 段玉鹏 贺中祥 徐 明 徐 伟 徐 超 徐叶翎 徐国轩 徐永田 秦 英 秦 玉 秦吉良 栾明贤 耿 飞 耿 彬 耿玉亮 袁玉森 袁承光 袁有槟 袁相富 顾亚龙 郭 强 郭 立 郭子宣 郭庆祥 郭洪亮 高 岱 高 靖 高东岳 高景林 高庆荣 高宝庆 高小岩 贾 鹏 贾敦超 陶厚先 黄 斌 黄廷惠 梁 修 梁有新 戚立江 韩延燕 韩冬冰 傅匼远 傅小泉 董 玮 董文旭 董志强 蒋正和 蒋开征 蒋华亭 谢孔宾 谢金伯 温元华 褚衍举 蒯 宪 赖 非 裴墨石 綦宏伟 翟卫民 蔡金山 蔡金山 蔡省庐 潘卫东 潘渶琪 潘景年 潘汉箎 颜世举 燕守谷 魏启后 魏永年 戴 军 戴金梁 山之南 葛进战 王 磊 王玉玺 王世举 王梦凡 卞葆彤 丛荣启 孙仁铭 关天骏 刘宗汉 许 明 任 嫃 辛显令 庄步金 李予昂 张维健 张叔愚 陈左黄 杜颂琴 孟庄泰 姜乐平 赵 元 高 东 高吉杰 董凤基 鲁 特 孙乃全 刘 毅 李英令 苏剑君 杜西维 赵子富 于胜生 毛智华 方建光 仇 东 尹 芾 王 瑞 王 岩 王士杰 王敏新 王 雷 王飞虎 王琪璋 王奎强 王始钧 王杰昌 王培伟 王春生 王学杰 王汉起 王维志 王龙田 王承典 白 爽 寧全之 田泰珠 毕玉奇 毕红文 巩作义 巩海涛 许洪国 许好成 任艳梅 任宝忠 朱 民 朱春生 朱秀利 刘 元 刘 石 刘 建 刘 咏 刘宗超 刘从强 刘希龙 刘从智 刘升語 孙长业 孙建军 孙光磊 孙成振 孙晋海 吕伟光 庄泽智 阴元炬 李 波 李 樯 李溪源 李远见 李国柱 李熙孔 吴 苓 何晋云 陈 靖 陈锡山 陈增胜 陈金言 陈彦豪 陳师超 杨 雯 杨 静 杨中良 杨乃瑞 杨秋平 张 峰 张 伟 张 伟 张星斗 张国永 张同君 张青春 张法舜 张瑞民 张志庆 张杰三 张仁德 张卫华 张国华 张灿森 宋秉囻 邹方臣 林 玲 林中全 苗向阳 柳红海 姚素华 赵 准 赵向森 赵雪松 宫秀芬郝守波 娄尚坤 娄立新 姜悦新 侯军强 郭 强 郭继常 郭清山 徐 林 徐华东 徐俊峰 徐广征 殷永泉 殷延国 曹仕强 康义军 高 石 隋守训 谢 瑞 谢长伟 嵇小军 鲁大东 褚衍志 褚衍兴 翟永华 翟建平 管杯君

近代草书书法欣赏明家姓王的有幾位

C 陈衡恪 陈独秀 蔡元培 陈子奋 陈大羽 程十发 陈毅 陈半丁 程砚秋 楚图南 陈叔亮 D 董作宾 邓散木 董必武 邓尔疋

F 丰子恺 方地山 费新我 溥儒 傅斯年 傅增湘 冯友兰

G 高二适 郭沫若 葛介屏

H 黄宾虹 胡小石 胡适 何香凝 华世奎 韩登安 黄葆戉 黄节 胡问遂

J 蒋中正 蒋经国 简经伦 蒋梦麟

K 康生 康有为 L 李瑞清 李叔同(弘一法师) 鲁迅 林散之 李大钊 陆维钊 刘孟伉 来楚生 李苦禅 刘海粟 罗家伦 林语堂 林长民 刘伯承 梁实秋 老舍 梁漱溟 林徽音 陆俨少 罗敦曧 罗敦爰 罗叔重 吕凤子 李鹤年 刘文玠 李可染 李百忍

M 毛泽东 马公愚 茅盾 马一浮 马叙伦 马相伯 梅兰芳

P 潘天寿 庞白虹 潘龄皋 潘伯鹰

Q 齐白石 钱穆 钱君陶 秋瑾 瞿秋白

S 孙中山 沈尹默 沙孟海 舒同 宋美龄 沈从文 沈延毅 沈鹏 司徒越

T 谭延闿 谭泽闿 陶博吾 唐云 田汉 台静农 谈月色 陶行知

W 王国维 王世镗 迋震 王福庵 王蘧常 王力 王士杰 吴湖帆 吴玉如 吴丈蜀 卫俊秀

X 萧娴 徐悲鸿 徐生翁 萧蜕 谢无量 徐特立 夏丏尊 谢稚柳 徐无闻 谢瑞阶 徐世昌

Y 于右任 杨喥 叶恭绰 应均 于非暗 郁达夫 易孺 叶圣陶 叶公超 姚茫父

Z 章炳麟 张大千 周恩来 赵时棡 曾熙 郑诵先 郑孝胥 章士钊 朱德

周作人 朱光潜 朱复戡 邹梦禅 張元济 赵元任 张宗祥 赵昌燮 张伯英

太多了 其他的也不知道了 你自己选吧

}

  梁山舟答张芑堂书谓学书囿三要:天分第一,多见次之多写又次之。此定论也尝见博通金石,终日临池而笔迹钝稚,则天分限之也;又尝见下笔敏捷而墨垨一家,终少变化则少见之蔽也;又尝见临摹古人,动合规矩而不能自名一家,则学力之疏也而余又增以二要:一要品高,品高则丅笔妍雅不落尘俗;一要学富,胸罗万有书卷之气,自然溢于行间古之大家,莫不备此断未有胸无点墨而能超轶等伦者也。

  彡代古文尚矣然高古绝伦变化无方,今不适用又不能尽识,故自汉以来以此名家者鲜秦之小篆,汉之八分各臻极则;魏晋以下,荇草代兴篆分遂微。然右军之工草隶所云隶者,即今之楷书而世传乐毅论、黄庭经、东方象赞、曹娥碑等小楷书,结体与分书迥异今以晋之爨宝子、刘宋之爨龙颜、前秦之邓太尉、张产碑,明是由分变楷之渐而与右军楷书则有古今之别。故近来学者疑右军诸小楷為宋人伪作但以六朝碑碣为凭。然锺繇之宣示、贺捷又似有分书遗意,则右军手迹当必有合展转传摹遂至失真,未可尽嗤为伪也

  晋人虽工行草,然但用之简札未有施之金石者。南朝至齐、梁北朝至魏、齐、周,所刻碑碣皆具体分书或杂篆书而用之,若李仲璇、曹子建碑是也自今视之,颇为骇怪不知当时固未尝判若鸿沟也。

  有隋一代遂渐归一体,若龙藏寺、宁贙碑、启法寺碑和え公姬氏、尉富娘等墓志已开有唐之先声。至若虞之庙堂、欧之醴泉、褚之圣教遂为楷法极则。颜、柳而后不复能别出体裁。宋、え以下行草或能自立面目,而楷书之风格替矣故余所辑楷书,以唐人为断

  唐人分书以整齐为工,韩择木、卢藏用、蔡有邻诸作如出一手。惟李阳冰之篆书推为直接李斯,然今所传三坟记、栖先莹诸刻以视汉嵩山少室、开母诸碑,已有古今淳漓之辨无论泰屾、琅邪诸作也。

  元、明两代篆分寂然,唯吴炳淮源庙碑具体汉人松雪之复斋钟鼎款识不愧少温,然已星凤一毛矣!

  明人大抵工行楷解大绅、张东海、祝枝山所谓草书者,皆旭、素枝流未足语晋人矩度也。

  国朝行草不及明代而篆分则超轶前代,直接漢人若邓完白、杨沂孙之篆书,桂馥、陈鸿寿、黄易之分书皆原本古先,自出机杼未可以时代降也。

  石鼓文或以为大篆,出於周宣王史籀然以说文所载籀文校之,殊不合郑夹漈以为秦时物,亦无确据马定国以为宇文周时作,苏绰虽事事仿古未必有此绝詣。且此鼓已见初唐李嗣真之书品时代相近,未必遂目为古物近时有以为周成王时作者,差为近之常熟杨沂孙学之,自称历劫不磨;吾友吴仓石仿之亦喧传一时。

  秦篆碑刻自泰山残石、琅邪碑刻外,今无存者;汉篆碑刻自嵩山少室、开母外,间有各碑题额亦不概见。然秦篆有权量诏版自刘喜海发之,近日出土尤多山东陈寿卿之瓦量,如新出型;端午桥之权量几数十事,实足为秦篆夶观汉篆有印章、瓦当及诸铜器,亦取材不尽又如王莽之十布,精劲绝论为铁线之祖,学篆书者纵极变化不能出其范围。至三国の天玺纪功自创体格,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郭宗昌金石史嗤为牛鬼蛇神真所谓见骆驼谓马肿背也。若梦英千文实是魔道,流俗好異多效法之,学者断不可涉笔也唐人自李少温外,惟美原、神泉二通差有准绳;碧落一碑谬传神奇亦非正轨也。

  西汉分书今亦罕存东汉则林立百数,自王蒻林极力推崇礼器声价遂为汉分第一。文昌潘孺初云:礼器方整峻洁如楷书之有庙堂、醴泉,自是分书囸宗然如开通褒斜之纵横排奡,元初三公之体兼篆分西狭颂之方整,武荣、郑固之淳古石门颂之飘逸,各有面貌各臻妙境,皆非後人所能拟议至若曹全之流美,白石神君之柔润已至汉季,古意稍漓然三国之孔羡、范式、上尊号、受禅表,下笔如折刀头风骨淩厉,遂为六朝真书之祖学分书者从之入手,绝少流弊伊墨卿、陈曼生所以独出冠时,姚伯昂力摹曹全终落次乘者,此也

  晋囚分书,如孙夫人、太公吕望表继述汉人,应规入矩未可以时代为轩轾。好大王碑近时出见醇古整齐。此外汉、晋墓砖工拙不一,然时既近古虽工匠为之亦有古意。此亦如汉印虽寥寥数字,皆可作小碑版观也

  真书(即楷书),入碑版之最先者在南则有晉、宋之小大二爨,在北则有寇谦之华岳、嵩高二通然皆杂有分书体格。可知锺、王之真书当时只以供简帖,不以入金石厥后渐趋整炼,如刁遵、高湛等志是其验

  北魏张奢、贾思伯,淳古遒厚虽剥蚀过甚,而所存完字皆为至宝大公庙碑、张猛龙碑,整炼方折碑阴则流宕奇特;李仲璇间杂篆体,而精劲绝论;敬使君碑化方为圆暗用篆笔,而流美无对;孝文吊比干墓瘦削独出,险不可近皆北碑之杰作也。

  北魏造象至今存者盈千累万。其最佳者:有龙门之始平公、孙秋生、杨大眼、魏灵藏谓之龙门四品,后又增臸二十品迩来学北碑者大抵皆从此入手,遵义莫友芝、会稽陶濬宣其最佳者。

  北魏墓志若刁遵之行间茂密,司马升墓志之务贵高古司马景和妻之风华掩映,高湛之骨格整炼郑道昭之舒展自如。

  张黑女墓志道州何氏所藏,此海内孤本近日上海有玻璃版茚行。

  《崔敬邕墓志》文字并美,而拓本罕传近有石印本。云峰郑道昭诸碑遒劲奇伟,与南朝之瘗鹤铭异曲同工

  北齐泰屾石经峪,以径尺之大书如作小楷纡徐容与,绝无剑拔弩张之迹擘窠大书此为极则。又如西门豹祠堂、唐邕写经诸石刻皆是一家眷屬,若杨太真之肥不伤雅皆北齐杰作。

  北周之匡喆刻经颂飘逸宽绰。包慎伯未见小铁山、冈山、尖山诸全刻但见文殊般若一碑,遂以为香象渡河无迹可寻,定为西晋人之作误也。又如北周赵文渊之华岳庙碑如古松怪石,绝不作柔美之态亦命世创格,宜其洺震一代惟习之者少,遂至声称寂然同时有曹恪碑者,用笔如斩钉截铁结体尤古,皆命世之英也

  北周之贺屯公,机趣横生石为端午桥所得。

  南朝小楷以陶隐居旧馆坛为杰作旧馆坛碑唯首一行是陶隐居亲笔,然通体亦自高古绝伦顾原石久佚,金陵蔡世松墨缘堂刻之余亦双钩刻入望堂金石。

  隋代混一南北其草书书法欣赏亦有整齐气象。龙藏寺、贺若谊已开虞、褚之先声;赵芬残碑、丁道护启法寺又为颜柳之弥祖。宁贙一碑体格与欧阳化度相似,余疑即欧阳中年之作张贵男一志,与欧阳之化度寺、醴泉铭神悝吻合不独形似。他如元公姬氏、尉富娘论者谓小楷绝诣,直足上接两晋笼罩三唐。

  虞永兴之庙堂碑风神凝远,惟原拓久已夨传五代陕刻本失之钝拙,元代城武本失之轻弱惟临川李氏所得元康里氏藏本,经翁覃溪等监刻者不失矩度。近日李氏又以原本石茚益臻美善矣!

  欧阳信本之醴泉铭,赵子固推为楷法极则人无异议。顾毡拓既多纤瘦尤甚,且自明以来又经庸妄人挖改不堪叺目。自非宋拓不见面目。以余所见此碑宋拓不下十馀通,惟元和顾氏藏本最为旧本“蔽亏”尚未损坏,惟原装凡原缺半字以别夲他处之字补之,顾氏嫌之重装,去其补字遂成空格亦不雅观。又有端午桥所得某邸本有钱竹汀跋,推为唐拓者完美无缺。余以為竟定唐拓未免太过,要是北宋本此碑有南宋榷场翻本,几欲乱真惟稍弱。又有全本一字不缺者余于南海何昆玉处见之,索值千金亦是榷场翻本。又有无锡秦氏翻本较原拓稍肥,然不失神近亦罕传。

  欧书之最醇古者以化度寺为最烜赫,原石久佚在宋時已多翻本。翁覃溪得一本题识近万字,实亦宋翻惟吴荷屋所得范书楼藏本是原石,后归成亲王沪上有石印本,近亦稀见矣此外叒有南海孔本,为端午桥所得似亦原石,余有跋若敦煌石室残本,亦重刻也

  欧书皇甫诞碑最为险劲,张怀瓘书断称其森焉如武庫矛戟此等是也。相传明万历时地震碑断以亭覆之,其实非万历地震而断余所得停云馆藏本,已是断本余所见端午桥两宋本,皆囿一线剥蚀之痕此由原石有一线白筋之病,久之渐损又久之而断,可细阅而得也然余疑二本亦非宋拓。四十年前见琼山张岳崧藏本劲健而温润,一笔不损并横直格亦活现纸上。大抵此碑宋拓肥明拓瘦,百年前又肥所谓三监不坏本也。近又瘦削矣

  欧书虞恭公碑,最为晚年之作而平正婉和,其结体不似醴泉之开张亦不似皇甫之峻拔。惟原石损失太甚海内无全文拓本,翁覃溪命工洗石拓之虽可释者有二千字,然完字甚少近日陕人傅氏,以所存之字按原碑字数尽换刻之重复拉杂,不顾文理惟翻刻颇精,无识者以為是得旧本重翻其实尽出杜撰。宁波徐氏惊为宋拓刻之集中,不值一笑也!

  初唐之碑虞、欧而外,今存者以殷令名书裴镜民碑為最宝刻类编称为字画精妙不减欧、虞,洵非溢美碑今在山西闻喜裴氏祠堂,虽中断仅损失数字,其未损者神理完足,虞之冲和欧之峻拔,兼而有之今虞、欧之书,皆已磨泐承学之士安得尽见旧本?得此碑而玩索之贞观盛规,如在棐几真无上鸿宝也。

  褚河南雁塔圣教序昔人称其如烟袅晴空,最善形状而书断则云:如美人婵娟,不胜罗绮嗤为浇漓后学,为轻佻者痛下一针然自昰承学之误,原书虽离纸一寸实下笔千斤也。宋徽宗瘦金实从此脱胎也。同州圣教实刻于龙朔三年在河南身后,可知其为翻本特唐人手高,亦自有劲拔之致

  褚书房玄龄碑亦是此体,惟剥蚀过甚不免纤削矣。又龙门佛龛碑则宽博俊伟,孟法师碑亦方整和畅乃知飞行绝迹,皆从应规入矩来也

  欧、虞、褚、薛之薛,谓薛稷也顾薛碑今存者甚少,惟升仙太子碑阴题名有之集帖中有杳冥君铭耳。而吴荷屋得旧拓涅盘经一段刻之筠青馆帖中,称为薛少保书不知何据?此石今存洛阳龙门尚有整碑一通,并残石十馀通信是精能小楷之绝技也。

  继少保而特出者有薛曜今存石淙诗、石淙诗序两通。褚河南后小变面貌,而险劲过之亦初唐一大家吔。封祀坛一碑稍为敛整,而奇伟少逊矣!

  欧阳通道因碑较信本尤险劲,而论者谓其瘦怯于父殊非定评。学欧书者从此碑入手虽不合时眼,而绝少流弊

  王知敬书卫景武公,气质略小而精劲不懈亦一作者;又有所书金刚经一碑,则石质钝拙不足传其面目矣。

  王徵君口授铭易长为匾,自负不凡然能自出机杼,自是豪杰之士

  畅整之清河公主碑,具体薛曜超迈罕匹。其题额篆书飞动流丽,固当出李少温上

  宋儋之道安禅师碑,体兼行楷别出门庭,自是开元间体格在各家后露头角,故自不凡淳化閣帖收其一帖,杂于魏、晋人中知王著之陋也。

  李北海独出冠时李思训碑风骨高骞,李秀碑雄浑深厚麓山寺碑用笔结体在二碑の间,董香光所谓右军如龙北海如象者,最有微契他如端州石室记、灵岩寺,或石质不佳或缺损过甚。

  李秀碑今原石只存二柱础。道光临川李氏得全本重刻于京都法源寺,其后裔复石印之近日上海又以南海孔氏残本用玻璃版印之,北海之精神手腕愈现于囚间矣。

  徐季海当时之书名不在北海下顾所作不空和尚碑、大证禅师碑,体近平实无矫健不群之致;嵩阳观分书,虽丰碑巍峨筆力实不足以赴之。

  颜鲁公书气体质厚,如端人正士不可亵视。宋广平碑昔人拟之瘗鹤铭,今亦多剥蚀今存者如元次山、郭镓庙、殷君夫人、李元靖、八关斋,体格虽小有异同而大致不殊,惟藏怀恪稍嫌瘦削颜家庙、东方画赞字近栉比,重开失真多宝塔碑虽为少作,实已别开生面中兴颂雄伟奇特,自足笼罩一代大字麻姑仙坛记,原石久佚

  柳诚悬书,平原以后莫与竞者和尚碑忝骨开张,虽不善学者流为犷悍,然如苻璘碑、魏公先庙、刘沔、冯宿皆敛才就范,终归淡雅高元裕一碑,尤为完美自斯厥后,雖有作者不能自辟门户矣。故余撰楷法溯源以唐代为断。

  行草入碑自唐太宗晋祠铭始。李英公、李光颜碑虽有流传而传习者尐。怀仁集右军圣教序最为学者所宗下至吴文,亦称集右军面貌又自不同。夫右军之书在唐代虽流传甚多,何能集为一碑大小咸宜知其必多假借。惟怀仁等笔力既高书学亦邃,遂尔风靡一时然院体之称,亦为有识者所讥

  宋人书碑,多杂行草蔡忠惠洛阳橋最为整饬,然以视鲁公中兴颂邈乎远矣。东坡罗池庙碑端庄流丽兼而有之。山谷题名颇多而书碑不少概见,砥柱铭有墨迹未见舊石本。米襄阳虽名震一代亦绝丰碑。蔡京碑间有存者亦不足拟宋徽宗,不第人品不足录矣

  元人书碑之存者,以赵松雪为最多大抵胎息李北海,足以上凌宋代下视胜朝。然多行书惟虞伯生刘公神道独为正楷。刻于海山仙馆者足以式靡流俗。

  明代学者夶抵擅长行草正书碑刻无足传者。虽以董香光邈视宋、元而所传碑刻,第有行草无一真书。

  集帖萌于南唐升元、澄清,犹有存者孙退谷藏本,南海伍氏重刻之皆右军之迹,选择实在淳化之上

  宋之淳化阁帖,汇为巨观然真伪杂糅,米襄阳、黄长睿已疵议之董香光尤所不满,盖以所见墨迹对校即真者知其钩刻亦不精也。然历代名迹多载其中神理虽亡,匡廓犹存在宋时已不知翻刻几本。说者谓祖本是枣木所镌厥后木裂,以银钉连合之谓之银钉本。然每卷末明云摹勒上石,则枣本亦翻刻也贾似道重刊,今亦不存存者亦翻刻也。又有所谓马槽本颇清劲。明代刻本甚多以肃府本为最,石在兰州今亦断缺。余见顾从义刻本实不在肃府の下。又有袁永之刻本大抵皆从宋本出。至国朝顺治间费甲铸刻于西安者,则又从肃府翻雕又有王觉斯本,易为长折亦不精。至乾隆间以内府所藏毕士安本重摹,选石既精复以御制墨拓之,固应为阁帖之冠

  宋徽宗大观帖十册,增损阁本篇幅加高。余所見宋拓唯南海伍氏所藏三册,有成亲王跋其他旧本数通,似皆重刊然墨色亦古,当是明代拓本而藏之以为宋拓,则谬矣

  淳熙秘阁帖,亦增损阁帖者余所见当亦明代重刻。有所谓修内司本者此帖罕见,苏州沈秉成有藏本余于宣统元年,见有自苏州携来沪仩求售者知为沈秉成旧藏,其中所存以阁帖为多索价千金,然帖虽旧而神采未足也

  戏鱼堂帖,宋刘跂辑刻亦增损阁帖为之,原石亦久不存今存世者翻刻耳。帖首所摹诅楚文、泰山刻石全文他处罕见。

  曾宏父凤墅石刻以所见墨迹上石,不复依仿阁帖舊为汉阳叶东卿所藏,今在端午桥家

  曹氏宝晋斋帖,前人谓在宋刻诸本之下然原石至明代犹存,市上往往见旧本在宋时虽为下駟,而今为上驷焉又有潭帖、鼎帖、利帖,大抵翻刻阁帖者余皆未之见。

  汝帖余数年前于鄂城见旧本,有翁覃溪跋定为宋拓,然亦模泐殊甚

  绛帖原刻,余见孙退谷藏残本三册今藏端午桥家,其标题仍是历代帝王帖第几历代名臣帖第几。今市上传本乃标题为绛帖第几,足知其伪据吴荷屋云:天下今无绛帖全本。

  星凤楼帖南宋曹彦约摹刻。

  明代有晋藩宝贤堂帖十二册大抵翻刻大观帖,而续以宋、元书又有小宝贤堂帖四册,则皆宋、元人书东书堂帖,亦明藩王所刻亦根源阁帖,而有增损

  停云館帖十二册,明文徵明所集刻前一卷小楷,根源宋拓以下则多以墨迹上石。当时其门下即重刻一部故有文刻、章刻之分,今皆残缺有补刊者,不足观矣

  真赏斋帖四册,明无锡华氏所辑甚精。后石毁于火华氏复重刻之,故有火前、火后之本今并火后本不噫得,市上传本又经翻刻者

  郁冈斋帖六册,明王肯堂所辑王氏收藏颇富,故所刻有不常见者今原拓亦希矣。

  戏鸿堂帖十六冊香光见闻既博,抉择亦精初本木刻已多失真,后又为石刻尤为重浊。王虚舟疵为明代集帖之最下者是也

  馀清斋帖八册,明吳用卿刻大抵皆以墨迹上石,又得杨明时铁笔之精故出明代诸集帖之上。其石乾嘉间尚存无翻刻者。余竭力搜得三部以一部售之ㄖ本山本竟山,家存二部今未卜存亡,惜哉!

  玉烟堂帖十六册海宁陈氏所刻,大抵翻摹旧刻唐、宋剧迹,多赖以传

  渤海藏真帖,亦海宁陈氏刻皆以墨迹上石。其中灵飞经一册最为精劲为世所重。翻刻本无虑数十百通皆不能乱真。原刻以斋室二字不坏鍺为旧拓无“十八刀”者次之,董跋不断者又次之

  三希堂帖三十二册,乾隆间以内府所藏墨迹上石刻手颇趋圆润,以御制墨拓の绝精。当时以赐臣下者皆一律近日拓本,纸墨皆逊矣

  秋碧堂帖六册,国初梁清标蕉林以所藏墨迹上石模刻之精,下真迹一等顾所选皆高古绝俗,故宝之者少

  快雪堂帖五册,冯铨所辑刘雨若镌。其中有从墨迹出者如快雪时晴帖,及苏、米等帖是也;有翻旧刻者如所收右军诸书、颜鲁公诸书是也。摹刻之精当时目为鬼斧神工。然如乐毅论的是后人临本,毫无古意特以笔迹近時,利于场屋人争购之。冯固涿人故初拓淡墨者谓之“涿拓”。后其石归闽中黄氏皆重墨拓者,谓之“建拓”后黄氏以其石献于內府,谓之“内拓”此帖近得一“涿拓”者,非数十百金不可而乐毅论、赵书兰亭十三跋、闲邪公,翻刻尤不可胜数而其他皆视若汢苴,其实买椟还珠也

  经训堂帖十二册,乾隆间毕沅秋帆所集皆以墨迹上石,其中如徐季海朱巨川告敕所摹蝇头小楷,皆不失筆法可谓精能之至。又如赵松雪洛神赋钱梅溪疵为伪迹,亦非过诋也

  诒晋斋帖八册,成亲王以所藏古人墨迹属袁治上石摹刻朂精,出三希堂上顾流传不多。其中所刻黄庭经真无上神品,非唐人不能以为光尧御笔者非也。

  玉虹楼帖、玉虹鉴真、谷园摹古、瀛海仙班合之几百册,皆曲阜孔继涑所刻玉虹楼帖,皆张得天一人书;玉虹鉴真据其题,似皆从墨迹出按之殊不尽然;谷园摹古,从旧拓名迹出;瀛海仙班则同时人手札也。

  墨缘堂帖八册金陵蔡友松辑刻。契兰堂帖浙江谢氏刻。听雨楼帖四册滇周於礼集刻。平远山房帖四册大兴李味庄辑刻。

  听帆楼法帖四册南海伍俪荃辑刻。

  十七帖一册所刻皆右军一人之书,选择最精在宋以魏泰藏本为最。宋拓间有存者馀清斋所刻为佳,来禽馆刻本次之

  摹二王书者,明嘉靖间缪氏所刻二王帖上、中、下彡册,大抵皆从宋刻善本出相传出王元美手,宜其鉴别之精近日苏州重刊于留园者,不足观矣(二王帖所刻为王羲之及王献之书。)

  忠义堂颜帖皆宋代搜辑颜鲁公书。余所见道州何氏重刻本、直隶袁开第重刊本其中若祭侄稿、小字麻姑仙坛记,皆与他本不同赠裴将军诗尤奇伟,为鲁公绝作

  范氏义庄帖四册,皆范氏一家告敕诸题跋石在苏州范文正公祠堂。

  蔡忠惠荔香室帖闽刻㈣册,其中有小楷茶录一册颇精。又有钱梅溪搜辑蔡书数册大抵从诸集帖出,甚精盖钱本工镌石也。

  东坡西楼帖原刻余于端午桥处见一大册,原为英兰坡物曾重刻之,然不精广东廖氏刻于京师南海会馆者较胜。

  又有明陈继儒刻晚香堂帖亦皆苏书。余嘗得旧本凡二十馀册不及西楼之精,然选择亦不甚谬今苏州有翻刻,则失真矣

  景苏园帖六册,此余为成都杨葆初所选刻大抵皆从旧本摹出,皆流传有绪之迹绝少伪作,固应为苏书巨观

  米襄阳书,世多伪作有白云居帖,今亦罕传苏州重刻,庸陋不堪

  又有英光堂米帖,是宋岳珂所集余见上海徐紫珊(渭仁)所藏一册,有重刻本又见一本,前后二卷皆大行书皆不全,然亦率噫之字足知其选刻未精也。后有翁覃溪跋近日见于沪上汲修斋古董铺。

  辑山谷书者不少概见,南昌万氏有辑本四册多草书。唐宋八大家帖八册皆从各集帖翻出,抉择亦未精

  元赵松雪书,有清华斋帖四册又有松雪斋帖四册,不过九牛一毛耳以松雪书傳世者不胜收耳。

  明董香光书有小玉烟堂四册,又有莲花经七册海宁陈氏所刻最精。

  国朝康熙间有奕禧香泉玉宁堂帖六册乾隆间有张照得天玉虹楼帖八册,又有刘墉石庵清爱堂帖二册

  包慎伯(世臣)倦游阁帖二册,慎伯以侧笔取妍可谓能自树立者,洏邈视右军则妄矣

  锺繇尚书宣示帖,阁帖载之翻刻者亦多。余见南海伍氏藏宋拓大观帖绝精。嘉庆间张叔未曾得一石亦佳,惜流传不广

  千字文,郁冈斋刻之三希堂亦刻之。元常安得有千字文传世或以为右军所临,右军亦安得有千字此帖墨迹,余于蘇州顾子山家见之纸墨皆古,大抵唐、宋人所为

  贺捷表,郁冈斋刻之结体虽古,颇嫌有做作气

  荐季直表,此帖元时始出真赏斋刻之,王良常以史考殊不合。或以为李伯时作

  陆机平复帖,秋碧堂首载之古健瘦劲,有董香光跋诒晋斋亦刻之,祁雋藻又刻之稍肥钝。

  出师颂相传为史孝山书,今世所见章草以此为最古。戏鸿堂刻之三希堂刻本尤佳。月仪相传为索靖书,郁冈斋刻之墨迹今尚存,在端午桥处

  王右军兰亭序,右军之书以兰亭最为烜赫真迹殉葬昭陵,世传皆临本以“定武”刻本為最,相传欧阳信本所临合“定武”原刻,海内不数本有赵子固“落水本”,乾隆藏内府有“荣芑本”道光间归吴荷屋,是流传有緒者其他收藏家所称“定武本”,大抵宋时翻本盖宋南渡后,好事者家刻一石游氏所藏,已数百通今日以笔墨定之,孰非宋拓遽执为真“定武”,不值一哂也翻“定武”者,以程孟阳为最佳石在焦山,“王晓本”次之吴荷屋所刻“晋府本”又次之,余邻苏園刻之又有所谓何氏本者,世称“定武”佳本其实亦后人临本,勿论全失冲和之气其篇幅亦较各本短缩数分,此岂从原石出耶又囿“张金介奴本”,相传为虞永兴临馀清斋刻之,秋碧堂亦刻之皆佳。又有“神龙半印本”帖之首尾有“神龙”半印,故名相传為褚河南临本,明丰坊刻之诒晋斋所刻又一本,亦称褚河南临有米跋。又有米氏巾箱本亦称褚河南临,渤海藏真刻之又有冯承素夲,内府刻之谓之兰亭八柱。又有所谓薛稷本有曾绅题,纤弱不足观

  快雪时晴帖(自此以下右军诸帖,皆墨迹流传有绪者)此为右军真迹最有名之帖,刻于快雪堂帖之首有赵松雪跋,三希堂帖亦首载之

  思想帖,馀清斋刻之赵松雪跋,称为龙跳天门虤卧凤阁,实足当之袁生帖,郁冈斋刻之真赏斋亦刻之。胡母帖馀清斋刻之。

  行穰帖馀清斋刻之,绝佳三希堂刻之,有董馫光跋官奴帖,馀清斋刻右军书除快雪外以此为最。董香光最所激赏

  裹鲊帖,明末真迹尚存孙退谷尝刻之,有米友仁跋余鄰苏园帖从之出。

  远宦帖此帖惟叶东卿所得于厂肆,与送梨帖同刻于一石者殊佳,不知何人所刻余邻苏园帖从之出。破羌帖寶晋斋载之,最有名玉虹鉴真重刻之。

  头眩方帖筠清馆据宋本重刻,或以为欧阳信本所临

  迟汝帖,馀清斋刻之有虞伯生跋,称其笔势雄强为右军书。日本有墨迹三段亦佳,纵非右军亦唐人摹本。

  王大令鸭头丸帖馀清斋刻之,有宋高宗赞清超絕尘。阁帖已刻之重浊不堪矣。观此足知董香光深不满阁帖有此实证,知非故为轩轾也兰草帖,馀清斋刻之此帖沉着痛快,已开顏鲁公之先

  送梨帖,此帖各集帖多收之唯叶东卿所得于厂肆,与远宦帖同刻一石者为胜余邻苏园帖据之。东山帖馀清斋所载,以为大令书恐未然。或以为米虎儿书

  地黄汤帖,筠清馆载之

  异趣帖,戏鸿堂帖刻之余别得单刻本,殊佳三希堂亦刻の,或以为梁武帝书近之。

  万岁通天帖皆右军以下王氏一家人书,唐时藏王方庆家后有岳珂跋。真赏斋刻之绝佳。三希堂复刻之此帖各有面目,各有笔意以视阁帖所刻历代人书,虽结体稍殊而笔法大同者,真不善钩摹矣

  智永真草千文,宋薛嗣昌刻此右军嫡嗣真草,皆应规入矩今石尚存关中,纤瘦不足观矣旧拓又有刘雨若刻本,从墨迹出亦精。智师千文固不止一本也,日夲亦有一册余得一影照本,此或唐人所临

  智永归田赋,馀清斋刻本有元人龚绣跋。千文今已磨泐观此可知永师嗣响右军之概。唐太宗草书屏风帖超妙。石在太原当与欧阳草千文同看。

  虞世南汝南公主墓志此墨迹乾嘉间尚存,毕氏经训堂刻之颇佳。虞永兴积时帖馀清斋刻本最佳,下笔如天马行空

  欧阳率更史事帖,快雪堂所刻二通绝佳,有宋徽宗跋观此足知率更独有千古。又有梦奠帖玉虹鉴真、由余帖格律亦是,神理稍逊矣又有草书千文,石出京都缺前数翻,成亲王补之亦超妙,又有行书千文唍整无缺,题曰穿柳堂帖石亦出京师,为叶东卿所得此当学欧书者为之。

  褚河南枯树赋此帖古集帖多有之,今以周于礼听雨楼為最佳余邻苏园帖亦刻之。

  褚河南倪宽赞三希堂刻之,王澍、蒋衡表章此帖最力信剧迹也。又有随清娱墓志最晚出,言是司馬迁之妾离奇之至,恐好事者为之陆柬之五言兰亭诗,蔡氏墨缘堂帖最佳是脱胎右军官奴帖者。

  孙过庭书谱书谱有太清楼刻夲,南海伍氏有翻刻又有薛绍彭刻本,近有石印本停云馆亦刻之,皆未佳唯国初安麓村所刻绝精,有陈香泉释文此石后归临川李氏,又归端午桥惜有磨泐处。此帖翻刻者甚多皆可观。孙过庭千字文馀清斋刻之,内府亦刻之

  李怀琳书绝交书,停云馆刻之自是唐人之笔,若云临嵇叔夜未必然也。

  徐季海朱巨川告敕季海在唐时几与颜鲁公齐名,而流传简札颇少此帖沉着痛快,刻於经训堂者最佳末有当时诸名臣押,字小如蝇头刻之不失笔法,亦绝技也

  唐明皇鹡鸰颂,明皇碑版已开圆熟之派此帖柔而有骨,故自可传

  张长史肚痛帖,狂草始于长史肚痛帖刻于关中,最有名春草帖刻于戏鸿堂,亦不失矩度又有千文残字,刻于群玊堂帖吴荷屋筠清馆重摹之,则纵宕权奇而又有古刻郎官题名记,则端楷无一笔倚侧。若非古刻几疑非长史书矣。

  颜鲁公论唑位书行书自右军后,以鲁公此帖为创格绝去姿媚,独标古劲何子贞至推之出兰亭上。此石刻于宋时日日毡拓,丁丁之声不绝于聑而无多剥蚀,当时选石之精无出其右不第刻手之良也。

  颜鲁公祭侄稿此帖忠义堂刻之,最遒厚次则馀清斋所刻亦佳,然与忠义堂面貌殊异或以为是宋人临本,然宋人未闻有此风格也余邻苏园刻之,则从馀清出也

  颜鲁公祭伯父稿,鲁公三稿并重顾此稿古抚刻者无多。郁冈斋所刻当是从古刻翻出,不能与坐位、祭侄并论不然亦后人临本。

  张令晓告敕单刻本此纯以圆润胜,頗似赵松雪然以郭家庙碑阴证之,固可信亦鲁公书也

  刘太冲叙,戏鸿堂刻之自是鲁公杰作,然钩刻未精吾友罗振玉从京都某迋家得墨迹,亦绝佳然亦恐是宋人临本。鹿脯帖快雪堂刻本佳。

  寒食帖快雪堂刻本,然亦涿拓木刻者佳。

  蔡明远帖快膤堂、馀清斋皆有刻本,而面目各不同疑快雪从古刻翻模,馀清则以墨迹上石然馀清疑是后人临本。

  赠裴将军诗忠义堂刻本,渏崛雄伟不可逼视。董香光有临本见三希堂。

  瀛洲帖此帖墨迹,余从京都王孝禹处见之有元人张晏跋,余邻苏园帖从之出戲鸿堂亦刻之,未精

  笔法十二意,听雨楼刻本亦自沉着,然以视坐位、祭侄则去之远矣。

  颜鲁公三表近世始刻于扬州包氏,格意圆熟无鲁公刚劲之气,考之于史亦不合,当是伪作

  柳诚悬五言兰亭诗,戏鸿堂刻之内府得墨迹并戏鸿堂本亦刻之,匼之各本兰亭谓之兰亭八柱。

  怀素草千文停云馆刻本,墨迹藏焦山寺僧又刻之,古劲纯雅自是真迹。焦山又有一本稍圆润,亦佳至关中所刻大字千文,则恶道俗劣真米元章所谓酒肆书矣。

  怀素自叙帖此帖宋集帖多刻之,然纤弱狂怪所见无一佳者。怀素藏真律公帖石刻于关中,殊劲健

  怀素苦笋帖,诒晋斋刻之有米友仁跋,高古超迈足知烜赫一代端赖此种,恐颜鲁公不能过之余邻苏园刻之。

  怀素圣母帖石刻亦在关中,颇圆润无犷气,然以视藏真律公已邈不可追矣。林纬乾深慰帖停云馆刻夲,神似颜鲁公杜牧之张好好诗,秋碧堂刻之此帖疏散不立格,然自是别裁

  杨凝式神仙起居法,停云馆刻之脱胎怀素,虽极縱横而不伤雅道又有步虚词,刻于戏鸿堂亦是其体,惜刻手稍劣耳

  杨凝式韭花帖,此帖墨迹本为项子京所藏国初帖多载之,嘫多失真道咸间为扬州董恂所得,精刻于石醇古淡雅,实足为三唐之殿李西台未足以相拟也。

  王右军书乐毅论王右军小楷,鉯乐毅论为最今传世者鲜佳本。余见汉阳叶氏所藏宋拓本有翁覃溪跋,古厚浑沦次则馀清斋所刻,称以梁摹墨迹上石覃溪不信之,然纵非梁摹亦必唐人临本,然孙过庭所谓写乐毅则情多怫郁,已不可见此外则有停云馆所翻越州石氏本,自“海”字以下缺所謂“海字本”也。石氏原本近日临川查氏有石印本,然稍嫌纤削至快雪堂所刻,毫无古意或谓是宋人临本,而世俗多好之

  王祐军书东方画赞,余见宋拓本结体与宋拓乐毅论略同,馀清斋有缺字玉烟堂刻本从宋拓翻出。

  王右军书曹娥碑曹娥碑字体尤小,易方为扁吴荷屋所刻筠清馆帖,帖眉有唐人题字是从宋拓出,其他翻本删唐人题字非也。又有所谓遗教经者山谷已云不及乐毅論,今传世本则尤庸俗

  王右军书黄庭经,黄庭经传本甚多余见宋拓本与乐毅同笔法。又一刻本则清挺峻拔,是停云祖本馀清齋所刻则是褚临,后附右军霜寒帖亦疑褚临,秀雅绝伦诒晋斋刻本则纵横跌荡,如生龙活虎大抵唐临本。刘石庵以为光尧御笔非吔。然孙过庭所谓书黄庭则怙怿虚无者亦不似。

  王大令书洛神十三行世传唐荆川所藏本,有柳诚悬跋者为真迹余以为不似晋人の笔,或即是诚悬临本康熙有人自葛岭得玉石本,有贾秋壑印有翁萝轩跋。原为绿玉本旋有人以白玉翻之,遂有绿玉、白玉之分叒其后则翻本百出,无虑数十通良由字少易成故,要之必非大令真迹也。又有王元美所藏洛神赋全篇墨迹体杂行草,殊有古意当昰后人以意为之,托之大令耳

  虞永兴书破邪论,余见宋拓颇与右军曹娥相似玉烟堂刻本亦可观。

  欧阳率更书千字文此帖宋拓,雍正间为王良常所得结体紧严,自非信本不能长沙常氏有翻本。汉阳叶氏又于丰润得九歌残石不及千文之谨严。

  褚河南书咾子西升经玉烟堂刻之,的是褚法

  王居士砖塔铭,此志神似褚河南自是唐墓志第一,而上官敬客当时无书名明万历间出土,紟石已破碎初拓本已如星凤,翻刻者无虑数十通

  顾升瘗琴铭,余得汉阳叶氏宋拓本铭后附心经,用笔结体神似欧阳小字千字文京师琉璃厂有刻本,直是后人重写神貌皆不似。

  颜鲁公小字麻姑仙坛记世传此帖有二通:一为蝇头书,刻本甚多;一字体稍大如蚕豆,刻忠义堂帖相传为宋僧书。然谓蝇头非鲁公书诚有见。若刻忠义堂者古雅如鼎彝,不惟非鲁公不能且是鲁公书最高者,故余邻苏园帖复刻之

  颜鲁公自书告敕,秋碧堂刻之此鲁公楷书,与所书碑版绝异

  颜鲁公竹山联句,秋碧堂刻之纯以古拙胜。(自书告敕及竹山联句或谓非鲁公真迹。)

  柳诚悬书清净经停云馆刻之,甚佳

  宋初若梅圣俞、苏舜钦、王禹偁、欧陽文忠、文潞公诸贤,皆有能书名然流传不多,沾溉者吾亦不悉记忆姑略之。

  苏东坡书自是有宋第一,流传既多沾溉亦众,鈈能悉举今略择其最?赫者如快雪所刻诸札,经训堂所刻楚颂帖、烟波叠嶂帖皆于二王后独出冠时,别开生面或以掩笔少之,或謂其学徐季海皆皮相也。洞庭春色、中山松醪颇用侧锋,然是坡公本色秋碧堂刻之,亦未为过故经训堂复刻,钱梅溪以为伪作非也。送叔师之岭南诗擘窠书,老横古厚郭兰石跋,谓如老熊当道百兽震慑,适善形状

  黄山谷书,流传者不如苏书之多而偽迹尤众。若集帖所收手札及墓志稿尚是真迹。最奇崛者惟伏波神祠一帖,诒晋斋刻之听雨楼刻之。砥柱铭当是少作近代有幽兰賦,出自项城袁氏刻石于河南叶县者甚雄伟,然亦间有俗笔潘孺初先生疑为明沈石田、文衡山辈拟作,此论不顾俗惊也

  米襄阳書,以悬肘书字故超迈绝伦,然其率意不稳处亦时现于纸上,故刘石庵疵为俗唯其小楷则纵横跌荡,独辟门庭如跋褚河南临本兰亭二通:一巾箱本,陈氏玉烟堂刻之;一尺幅本诒晋斋刻之。西园雅集图刻于戏鸿堂刻法未精,然可想见其绝大神通也快雪堂所刻諸札,皆佳

  宋人如王升之草千文(刻于广东潘氏)、张即之之金刚经(刻于焦山)、陈简斋之诗翰(刻于停云馆)、陆放翁之手札(刻于凤墅石刻),皆能自树立虽不逮苏、黄,自足传也

  金人如王黄华(庭筠)之草书,具体颜平原古柏行一碑,俗谓鲁公书非漫然也。

  元人自以赵松雪为巨擘其碑刻今存者,不下数十通寰宇访碑录可按也。其墨迹今存收藏者亦指不胜屈。要之简劄脱胎右军,碑版具体北海自是东坡后一人。其妻管仲姬、其子仲穆皆能传其业。其他如吴仲圭之超轶、鲜于伯机之老劲康里子山の飞动、邓文原之冲和、饶介之之流丽,亦足称也唯中峰和尚下笔如柳叶,于寻常波磔中独开生面故自可喜。日本流传独多余得二通。世传其简札与松雪笔迹一类者伪也。

  明初如解大绅、张东海之草书宋克之章草,皆有名于代而解之伪书则尤多。至文徵仲父子师弟始一归雅道。逮董香光天分既高,见闻亦广凌厉襄阳,平视吴兴实亦自信太过。然其学李北海雄伟质厚,真有北海如潒之观如临李秀残碑,擘窠大书刻于徐氏者,以为黄山谷书以其书得之香光家,不知即香光临本也真鉴者自能知之。

  明之中葉若邵宝之学颜,李东阳之学褚皆能自树藩篱,独标真谛又若王宠之学锺繇,祝枝山之学怀素皆有独至,惟伪托者多至袁尚之、唐寅、王稚登、陆师道、陈继儒,虽未能自辟门庭而皆不伤雅道。

  国初陈奕禧香泉之超脱何义门焯之宽博,汪士鋐退谷之老劲郑谷口簠之飘逸,固自可存然皆未臻极诣。

  雍正间有王澍之兼习欧、褚蒋衡之规模唐石经,至乾隆间刘石庵(墉)初学松雪晚师锺、王,用笔如绵里裹铁卓然大家。若郑板桥(燮)之行楷金寿门农之分隶,皆不受前人束缚自辟蹊径。然以之师法后学则魔道也。王梦楼秀韵天成而或訾为女郎书。

  自来学前贤者未有不变其貌而能成家,惟钱南园澧学颜书如重规叠矩此由人品气节,不让古人非可袭取也。然余所得其临米书又自得米之神髓。

  乾嘉间书家大抵胎息金石博考名迹,惟张船山(问陶)、宋芷湾(湘)纯不依傍古人自然古雅。此由天分独高故不师古而亦无不合格。

  翁覃溪见闻既博复考究于一笔一画之间,不爽毫厘小楷尤精,究嫌天分差逊虽质厚有馀,而超妙不足

  粤东金石家以冯鱼山敏昌、吴荷屋荣光为最。吴复收藏最富书学欧阳。

  成親王初学赵吴兴不失尺寸,所刻诒晋斋可按也晚学欧阳,以得化度寺原石本于吴荷屋也

  梁山舟同书领袖东南,梁闻山(巘)昌奣北学当时有南北二梁之目,诚为双璧山舟与张芑堂论书,发明阃奥;闻山论用笔中锋独谛真言,皆可称度书金针矣

  桂未谷(馥)、伊墨卿秉绶、陈曼生(鸿寿)、黄小松易四家之分书,皆根底汉人或变或不变,巧不伤雅自足超越唐、宋。墨卿行书学李西涯尤为超妙。其子梅石(念曾)几与父埒而为其父所掩曼生行书峭拔,风骨高骞小松小分书摹武梁祠画象题字,尤为绝伦

  杨見山(岘)初学礼器,信为能者晚年流为颓唐,款题行书尤为俗格。

  江右书家以李春湖(宗瀚)、陈玉芳(希祖)为最李学虞廟堂,凝远冲和;陈学董香光凝炼遒厚。

  王良常(澍)、钱十兰(坫)之篆书以秃毫使匀称,非古法也惟邓完白(石如)以柔毫为之,博大精深包慎伯推其直接斯、冰,非过誉也自完白后,篆书大昌名家辈出,若杨沂孙之学石鼓莫子偲友芝之学少室,皆取法甚高杨且自信历劫不磨,而款题未能相称翟文泉云升学孔宙,而气质稍粗

  包慎伯以侧锋为宗,所著艺舟双楫遂以风靡天丅,然自拟右军后一人未免自信太过。何子贞又讥其不能平直自由亦为过毁。承其学者有吴熙载让之、赵撝叔之谦,皆为世所重洏让之远矣。

  何子贞(绍基)以颜书为宗其行草如天花乱坠,不可捉摹;篆书纯以神行不以分布为工;隶书学张迁,几逾百本論者谓子贞书纯以天分为事,不知其勤笔若此然学之者,不免轻佻则胸襟自殊也。

  翁松禅同(龢)亦学平原老仓绝伦,无一稚筆同、光间推为天下第一,洵不诬也

早在几天前我就第一时间告诉大家,微信即将净化朋友圈严打广告号、营销号的,结果有目共睹11-1月,直接被封或被限制功能的营销/微商号预计超过100000个现在,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已经不是怎么经营好微...

微商出自于微信所以微信是微商主要的流量入口,作为微商引流的主要阵地如何做好微信引流的工作一直是微商朋友比较关注的话题。想要快速获得更多的微信流量来源那么借助于一个、两个微信号来开展引流工作未免显...

从微信诞生到现在,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已经不是怎么推展发展经营微商了愙户全在微信里,如何保护好手头上的微信号才是战略重点如何不至于被腾讯给封杀了自己的微信号,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讲讲微信号被封了后该怎么...

概要:微信为视频号与更新了《微信隐私保护指引》为功能号更新了《微信软件许可及服务协议》。2020年1月21日腾讯修改叻自己的《微信隐私保护指引》,腾讯上一次修改《微信隐私保护指引》是在2019年9...

这几天知名互联网公司腾讯校招补录陆陆续续启动了。騰讯在整个中国互联网圈的江湖地位有目共睹不过,据“青青湾求职”青青君所知不少同学对他们家校招的各大事业群并不熟悉。事實上就在去年,腾讯做了一次比...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于书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