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下载手机版免费下载,天天相棋和相棋一样吗?

中国象棋行棋规则必备知识
中国象棋行棋规则必备知识
  中国象棋它凝聚了人类共同的智慧。所以,要下好象棋,就是不停的动脑子,与高手切磋,能令自己的棋艺大有进步。下面是的中国象棋行棋规则资料,欢迎阅读。
  中国象棋行棋规则
  第1条 棋盘和棋子
  1.1象棋盘由九道直线和十道横线交叉组成。棋盘上共有九十个交叉点,象棋子就摆在和活动在这些交叉点上。
  棋盘中间没有划通直线的地方,叫做&河界&;划有斜交叉线的地方,叫做&九宫&。
  九道直线,红棋方面从右到左用中文数字一至九来代表;黑棋方面用阿拉伯数字1至9来代表。
  1.2 棋子共有三十二个,分为红、黑两组,每组共十六个,各分七种,其名称和数目如下:
  红棋子:帅一个,车、马、炮、相、士各两个,兵五个。
  黑棋子:将一个,车、马、炮、象、士各两个,卒五个。
  1.3 对局开始前,双方棋子在棋盘上的摆法见下图(印刷体棋图规定:红方棋子在下,用阳文;黑方棋子在上,用阴文)。
  1.4 比赛用的标准棋盘,应每格都为正方形,每方格长宽均应为3.2至4.6cm。每个平面圆形棋子直径应为2.7至3.2cm,大小与棋盘合适配套。棋盘和棋子底色,均应为白色或浅色。
  棋盘上直线和横线应为红色或深色,四周应有适当空白面积。棋子面色分为红黑两组,字体和圆框应当醒目。
  演示比赛用的大棋盘为直式,红方在下,黑方在上。棋盘和棋子大小,应配合场所相应增大。
  第2条 走棋和吃子
  2.1 对局时,由执红棋的一方先走,双方轮流各走一着,直至分出胜、负、和,对局即终了。
  轮到走棋的一方,将某个棋子从一个交叉点走到另一个交叉点,或者吃掉对方的棋子而占领其交叉点,都算走了一着。
  双方各走一着,称为一个回合。
  2.2 各种棋子的走法如下:
  帅(将)每一着只许走一步,前进、后退、横走都可以,但不能走出&九宫&。将和帅不准在同一直线上直接对面,如一方已先占据,另一方必须回避。
  士每一着只许沿&九宫&斜线走一步,可进可退。
  相(象)不能越过&河界&,每一着斜走两步,可进可退,即俗称&相(象)走田字&。当田字中心有别的棋子时,俗称&塞(相)象眼&,则不许走过去。
  马每着走一直(或一横)一斜,可进可退,即俗称&马走日字&。如果在要去的方向有别的棋子挡住。俗称&蹩马腿&,则不许走过去。
  车每一着可以直进、直退、横走,不限步数。
  炮在不吃子的时候,走法同车一样。
  兵(卒)在没有过&河界&前,每着只许向前直走一步;过&河界&后,每着可向前直走或横走一步,但不能后退。
  2.3 走一着棋时,如果己方棋子能够走到的位置有对方棋子存在,就可以把对方棋子吃掉而占领那个位置。只有炮吃子时必须隔一个棋子(无论是哪一方的)跳吃,即俗称&炮打隔子&。
  除帅(将)外棋子都可以听任对方吃,或主动送吃。吃子的一方,必须立即把被吃掉的棋子从棋盘上拿走。
  第3条 将死和困毙
  3.1 一方的棋子攻击对方的帅(将),并在下一着要把它吃掉,称为&照将&,或简称&将&。&照将&不必声明。
  被&照将&的一方必须立即&应将&,即用自己的着法去化解被&将&的状态。
  如果被&照将&而无法&应将&,就算被&将死&。
  3.2 轮到走棋的一方,无子可走,就算被&困毙&。
  第4条 胜、负、和
  4.1 对局时一方出现下列情况之一,为输棋(负),对方取胜:
  4. 1.1 帅(将)被对方&将死&。
  4. 1.2 走棋后形成帅(将)直接对面。
  4. 1.3 被&困毙&。
  4. 1.4 在规定的时限内未走满规定的着数。
  4. 1.5 超过了比赛规定的迟到判负时限。
  4. 1.6 走棋违反行棋规定。
  4. 1.7 走棋违反禁例,应变着而不变。
  4. 1.8 在同一棋局中,三次&犯规&。
  4. 1.9 自己宣布认输。
  4. 1.10 在对局中拒绝遵守本规则或严重违反纪律。
  4.2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为和棋:
  4. 2.1 双方均无可能取胜的简单局势。
  4. 2.2 一方提议作和,另一方表示同意。
  4. 2.3 双方走棋出现循环反复三次,符合&棋例&中&不变作和&的有关规定。
  4. 2.4 符合自然限着的回合规定,即在连续60个回合中(也可根据比赛等级酌减),双方都没有吃过一个棋子。
  中国象棋规则
  行棋规定
  对局开始前,双方棋子在棋盘上的摆法要根据规定
  对局时,由执红棋的一方先走,双方轮流走一步。
  轮到走棋的一方,将某个棋子从一个交叉点走到另一个交叉点,或者吃掉对方的棋子而占领其交叉点,都算走了一着。
  双方各走一着,称为一个回合。
  走一着棋时,如果己方棋子能够走到的位置有对方棋子存在,就可以把对方棋子吃掉而占领那个位置。
  一方的棋子攻击对方的帅(将),并在下一着要把它吃掉,称为&照将&,或简称&将&。&照将&不必声明。被&照将&的一方必须立即&应将&,即用自己的着法去化解被&将&的状态。如果被&照将&而无法&应将&,就算被&将死&。
  棋例细则
  在任何情况下,均不许可单方面长将。
  凡是走子前不存在捉,而走子后造成捉的(即从没捉到捉),一律按捉处理。
  凡走子后,预计下一着能在子力价值上构成得子者,均按捉处理。
  凡用作为根的子捉吃对方的子,也按捉处理。
  凡捉子兼具兑献。送吃,也按捉处理。
  凡是原来已经捉着子的子或相关子,走动后无新的捉子行为(即从捉到捉)均捉闲着处理。
  凡形式上捉子,一旦吃子立即会被对方将死者,均闲着处理。
  双方均为禁止着法(不包括单方面长将),双方不变作和。
  其他棋子和帅(将)同时捉吃对方的棋子,均按捉处理。
  过河兵(卒)子力价值浮动。
  发生互打时,兵(卒)叫吃子均按捉处理。
  凡走子兼具多种作用,从重定性。
  占据防守要点,立即形成简明和棋,附带产生的捉士。相(象),按闲处理。
  胜负规则
  对局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本方算输,对方赢:
  己方的帅(将)被对方棋子将死或吃掉。
  己方无子可走(被困毙)。
  己方对对方&长将&或&长捉&
  己方发出认输请求;
  有步时要求的,己方走棋超出步时限制。
  有时间要求的,超过规定时间。
  违反比赛规则。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为和棋:
  双方均无可能取胜的简单局势。
  一方提议作和,另一方表示同意。
  双方走棋出现循环反复三次,符合&棋例&中&不变作和&的有关规定。
  符合自然限着的回合规定,即在连续60个回合中(也可根据比赛等级酌减),双方都没有吃过一个棋子。
  国际象棋与中国象棋有关系吗
  《楚辞&招魂》有句云:&菎蔽(用于六簙棋的竹制筹码)象棋,有六簙些。&这大概是&象棋&一语最早的记载。但这里的象棋是指用象牙做的六簙棋棋子,与现在所说的象棋并不是一回事。
  象棋的发明,可能是在南北朝。北周武帝宇文邕著有《象经》一书。他很得意自己的这部著作,因此招来百官,亲自给他们讲解,并命人作注。可惜这部书早已失传。
  从时人和后人的记述中,我们可以约略窥知它是一部讲棋道的书,《隋书&经籍志》中将它列于兵书类,和《棋势》、《杂博戏》等书并列,也可以证明这点。
  明朝正德、嘉靖年间的学者杨慎在《丹铅总录》中说:&周武帝《象经》有日月星辰之象。&也就是说,&象戏&是取象于日月星辰的。那么,它是如何演化成后世的象棋的呢?
  英国学者李约瑟认为,这是印度人加工的结果。他认为,北朝象戏有象征日月的棋子,也有类似中国象棋& 将&、&帅&的棋子;五代、北宋出现的&炮&,他认为最初是表示飘忽不定的彗星的棋子。
  这种棋戏传入印度后,在约7世纪时(中国初唐时期)演变成游戏;&象&、&马&、&车&、&兵&四种棋子,是当时印度军队的组成部分。经过印度人改造的象棋一面传回中国,一面经波斯、阿拉伯传入欧洲,衍生出中国和西方两大象棋体系。
  唐代象棋,已经接近现代象棋的形态;到了北宋,规制多变;南宋以后,逐渐定型,此时的象棋已离最初的日月星辰之象越来越远。但是,印度、阿拉伯和欧洲人似乎没有忘记它的天文学含义,都把象棋用于占星术。
  13世纪的一首拉丁诗,曾把星相符号赋予国际象棋的每一个子。虽然两个象棋体系在后世的发展中有了很多差异,但其同出一源的标志还是很明显的:兵进不退、马走日、象斜行、将帅或王一步一格等等都是它们的共同点。
  可以说,国际象棋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产物,它凝聚了人类共同的智慧。
猜你喜欢:中国象棋是一项传统益智类棋艺活动。它简单,只要画个图,有一盘棋就可以随时随地的玩。它还可以锻炼人的大脑所以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关于象棋的起源,现在还没有定论。但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而我们现在下的象棋就跟古代的一场战争有关。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一条分界线,上面写了"楚河汉界"四个大字。相传它跟楚汉之争有关。公元前203年,刘邦出兵攻打楚国成阜,成阜失守。项羽就抓了刘邦的父亲要求刘邦投降,如果不投降就把刘邦的父亲给煮了。谁知刘邦说,你煮了他别忘了给我留一碗汤。项羽粮缺兵乏,被迫和汉军讲和,双方约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这条宽约800米,深200米鸿沟就成了楚河汉界。如今荥阳广武山上还有两座遥遥相对的古城遗址,西边那座叫汉王城,东边的叫霸王城。下象棋时,双方的棋子数目一样,除了"将"和"帅"两子不同外,其他子都是一样的。下象棋无论怎么走,最终的目的都是把对方的"将"或"帅"将死,这样才能胜利。下象棋的时候,将和帅是不能在一条直线上的,为什么会这样呢?从棋盘上我们就知道跟楚汉之争有关。刘邦带兵攻入咸阳城后,秦朝就此灭亡了,项羽却不顾"先入关中者为王"的约定,打算亲自带兵攻打刘邦,刘邦得到消息后 ,就参加了项羽的鸿门宴,在宴席上刘邦借尿遁而逃。后来的楚汉战争中,刘邦在广武山上和项羽对峙,两军离得比较远。刘邦以为楚军没有办法射中他,连盔甲都不穿,就开口数落项羽的罪状。项羽听了非常生气,直接命人用箭弩去射刘邦,结果刘邦被一箭射中了,差点死了。为了稳定军心,他假装射不中,骗过了项羽。这件事就造就了中国了中国象棋将帅不能碰面的原因。如今我们下象棋还是一直都在遵守这些从古就流传下来的规则,这也是文化的一种传承。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象棋和易经八卦是不是相通的呢?
我的图书馆
象棋和易经八卦是不是相通的呢?
谢谢邀请,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周易面相大叔中国象棋是古代起源于易经占卦的巫师游戏。首先要从象棋这个“象”字论起。有人认为,象棋中的象是百兽之雄,威力最大,故称为象棋。象不是百兽之雄,更不要说象棋中威力最大是车。象棋的象是指阴阳变化之象,来源于易经时代巫师占卦的工具无疑。古象棋应该是国际象棋的64格棋盘,阴阳格的棋盘。用直走表示阳,斜走表示阴。最初的形态,王的前身是乾卦,直走一步。后(士)的前身是坤卦,斜走一步。象的前身是长子震卦、长女巽卦,分别是黑格象,白格象,斜走两步田字。马的前身是中子坎卦,中女离卦,走一阴一阳的日字。车的前身是少子兼卦,少女泽卦,直走两步。一开始应该是没有卒的,但骰子有6面,如果掷到没有代表棋子的,可能就要停一步。演变中增加了第6种棋子“六甲”,卒的前身。一开始的象棋,是以日月星辰为象,也就是天地风雷,水火山川。随着巫师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在民间的演变中,逐渐成了通俗的王,将(相),士,马,车,卒。根本没出现过象。但在宋代,不知什么原因,将(相)演变成了“象”字。象棋的得名与《周易》的唯象思维方式及其象数理论密不可分。这一点可以从汉人边韶《塞赋》对于博塞象棋的描述中得到证明:  可以代博弈老曰塞,……故书其较略,举其指归,以明博弈无以尚也。……本其规模,制作有式。四道交正,时之则也;棋有十二,吕律极也;人操其半,六爻列也;赤白黑者,分阴阳也;乍存乍亡,象日月也;行必正直,合中道也;趣隅方折,礼之容也;迭往迭来,刚柔通也;周而复始,乾行健也;局平以正,坤德顺也。然塞之为义,盛矣!大矣!广矣!博矣!质象于天,阴阳在焉;取法于地,刚柔分焉;施于人伦,仁义载焉;考之古今,王霸备焉;览其成败,为法式焉。  这段话简直不是在解释“塞之为义”,而是在解释《周易》的象数。西汉易学以“卦气说”为主的象数概念和理论,在这里几乎被包揽无余。从棋局上讲,它制作象式;四道交正,象征四时的更替;局平以正,象征着坤卦(即地)的德性——和顺地承载着万物。从棋子上讲,子有十二,象征着源于易数的十二律数;两人弈棋,人各六子,象征着卦的六爻;子分黑白,象征着《易》的“一阴一阳之谓道”;从着法上讲,子的获得和丢失,象征着日月的推移;行子必正而直,象征着《周易》的“贞、正”“时中”观念;到了角上要方折转弯,象征着礼制的宽容大度;行棋的迭往迭来,象征着六爻的刚柔上下往来;行棋的周而复始,象征着乾卦的性质——宇宙永远运动不息的刚健性质。总之,《周易》的“立天之道,曰阴曰阳;立地之道,曰柔曰刚;立人之道,仁曰义”的思想,在博塞象棋之“象”中被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唯象思维是《周易》独特的思维方式,八卦、六十四卦中涵盖了天地万物的各种物象、实象、虚象,《周易》正是通过取象比类、触类旁通的思想方法,去把握和认识客观事物的。博塞象棋在思想方法上采取了唯象思维方式,在局、子的设计上取法于《周易》象数,故其中充满了天地运动、日月推移、四季交替、刚柔上下、礼制仁义等各种“象”,正如边韶所总结的,其有“质象于天”“取法天地”的盛大广博之“象”。因此,博塞之所以称为象棋,正是由于式盘和博塞局子中具有“象天法地”之“象”的结果。不仅边韶说棋中有“象”,古代凡与象棋有关的词赋文章全都这样说,如北周王褒《象经序》说:“一曰天文,以观其象;二曰地理,以法其形;三曰阴阳,以顺其本;四曰四时,以正其序。”这些讲的都是象棋之“象”。在棋戏“前冠”以“象”字,是指弈棋犹如“象天则地”一样,自然和社会法则都以唯象思维的方式比拟后被用于棋局、棋子的设计和棋理上,棋中固有的“象天则地”之象,才是把棋戏称作“象棋”的原因所在。  弄清了象棋得名的原因及其和天文占盘的关系,再参以文献,就可以对博塞象棋的起源有个大致的认识。  越晚的文献把博塞的起源推的越早,宋以后的文献有系于神农的,有系于黄帝和黄帝吏乌曹的,有系于殷纣王的,有系于周武王的。而式盘和六博象棋之“象”所反映的《周易》整体观及其象数,绝对不会早到周初,所以上述文献均不足据。较可靠的记载有:《孟子·离娄下》“博弈好饮酒”。《庄子·拇》“博塞以游。”《史记·宋微子世家》:“十一年秋(前681年),泯公与南宫万猎,因博争行。……遂以局杀泯公于蒙泽。”这些文献可证至少在战国中期以前已有了博塞象棋。关于其上限,我们认为不会早于式盘出现年代的上限。如果从天文学史角度来考察式盘中二十八宿和有关历法概念的出现年代,笔者曾根据古距度计算了二十八宿系统建立的年代为公元前559±100年,[(5)]在这个年代范围内,《易经》及其象数都已出现,和《史记》的记载也大致相符,因此,博塞象棋的始创年代不会早于公元前7世纪左右。      二、六十四卦阴阳棋和国际象棋的起源  国际象棋的起源是一个争论很久又悬而未决的问题。权威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作了一个含混不定的结论:“国际象棋是从印度或中国的一种古老棋戏演变而来。”[(6)]究竟从哪种棋戏演变而来?又是怎样传播的?特别是国际象棋棋子、棋局和着法中反映的是哪种文化思想?并没有人深入探讨过。而后者将是解决其起源的关键所在,因为,棋戏作为一种世俗文化,最能反映特定民族文化的突出特征,正如博塞象棋只能是易学象数文化的产物一样。  现代的国际象棋是八八六十四格,其中黑白交错、阴阳各半。可称为八八阴阳棋。棋子有三十二个,每方各二车、二马、二象、一皇帝、一皇后、八个兵共十六子。  印度的梵文古籍(不晚于距今1000年)记载了一种四角棋,名为“恰图兰格”。棋盘是64方格,32个棋子分别8个一组放置四角,每方8子:兵四,王、象、马、船各一。着法是:兵、马与今国际象棋一样。王直、斜行一格;象斜行两格;船直行无远近。每着棋走前先掷骰子,五点走王、兵;四点走象;三点走马;二点走船。这种棋与国际象棋在局子和着法上均有区别,特别是局中没有阴阳格,无阴阳思维方法。另外,印度还出土有公元8世纪的立体棋子,这是印度起源论的主要证据。  中国与国际象棋相近的棋戏,至少出现于北周时期。周武帝制有《象经》一书,此书虽佚,但有大臣王褒的《象经序》和庚信的《象戏经赋》存。其中关于棋局有“丹局正直”、“八卦以定其位”、“局取诸乾”、“坤以为舆”的记载,可知其局取法于《周易》乾坤八卦,很可能是8×8的64方格正方形棋局。又王赋说:“三曰阴阳,以顺其本。”故此局应含有天地阴阳之“象”,即为朱(丹局)白相间的“八八阴阳局”。关于棋子只透露出有马与卒(六甲)。但和其同时的《敦煌棋经》则有“炮棋”、“悬炮”、“车相(象)井阑”的记载,可知象戏已有“八八阴阳局”和车、马、炮、卒等棋子。入唐以后,这种象棋逐渐流传。大诗人白居易(772—846)有“兵冲象戏车”的咏象棋诗;唐相牛僧孺(780—848)制有“宝应象棋”,元僧念常称其“用车马士卒加炮代之为机矣”。大概到了唐末宋初,这种八八阴阳棋已普及于民间,并被用作锦绣装饰图案——琴棋书画锦中的棋图案(见图三)[(7)]  这种源于《周易》阴阳64卦的八八阴阳棋局和国际象棋盘完全一致。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象棋盘。说它是国际象棋的起源,并不为过。但正如前述,我们必须解决这种八八阴阳棋(其子和国际象棋并不一致)怎样流转到西方并演变成现代的棋制的问题,不然无以服人。  清初人徐兰1688年到蒙古,发现了一种“蒙古象棋”,他的《塞上集唐六歌·蒙古棋》小序说:  局纵横九线,六十四卦。棋各十六枚:八卒、二车、二马、二象、一炮、一将,别朱墨。将居中之右,炮居中之左,车、马、象左右列,卒横于前。……其棋形而不字,将刻塔,崇象教也;象刻骆驼或熊,迤北无象也。……马横行六卦,驼横行九卦,以驼疾于马也;满局可行,无河为界。卒直行一卦至底,斜角食敌之在前者,去而复返,用同于车,嘉有功也。众棋还击一塔,无路可出,始为败北。(见图四)  这种在蒙古流传的象棋,既与唐代的阴阳八八棋类似,又与国际象棋相近。首先,三者的棋盘都是阴阳64卦局,而以唐代的最早,是另二者的源头。而印度的四角棋,局中既无阴阳格,又是四人弈棋,不能作为国际象棋之源。其二,蒙古象棋的炮、将是中国棋戏的主要特征,其源于中国毫无疑问。车、马、象的棋子在唐代象戏中也早已有之,且这些子的着法(如马行六卦即走“日”,驼横行九卦即走“田”,)和中国棋戏的着法也大致相同。因此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蒙古64卦象棋的源头是中国北周至唐代以来的八八阴阳棋。它随着蒙古大军12世纪的大规模西征,逐渐地传入东欧、中亚和西欧,15~16世纪时被欧洲人结合本地文化传统加以简单改造(仅去炮加皇后)以后,定型为现代的国际象棋。  上边仅就形式上说明了国际象棋的中国起源论,其实,它作为一种世俗文化,仅仅反映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特别是《周易》象数的基本内容和思维模式。64卦方局在西汉就出现了,当时的京房创“卦气说”,把64卦分八宫排列,以64卦卦象来解释四季、十二月、二十四节气、七十二侯的变化。创造了一个以阴阳五行为主体的64卦世界图式。这个图式即64卦方图。至迟在东晋,这个图式就被用于棋戏,东晋李秀的《四维赋》说:“四维戏者,画纸为局,截木为棋,……盈尺之局,拟象乎两仪,九道并列,专都独毕。”两仪即乾坤二卦,实代表64卦,九道纵横并列,即构成64卦方图。北朝后秦的和尚道朗在其《涅般经·现病品第六》中谈到了“八道行城”的棋戏,也是一种矩形64格棋。至周武帝的《象经》更是利用这一世界图式构思了作为现代国际象棋起源的象戏。因此,从民族文化和棋戏设计思想角度讲,国际象棋的阴阳八八局,只能是中华民族文化思想的产物,这是中国起源论的有力证据之一。      三、易学中的河图、洛书与中国象棋的形成  现代的中国象棋大体定型于北宋晚期。我们认为,它是在唐代八八阴阳棋的基础上,受北宋早中期流行的易学河图洛书思想影响而最终定型的。河、洛之学是在“先天”易学基础上建立的又一宇宙模式,它以数、图来代表世界的万事万物,以先天64卦方、圆图来模拟世界的运动变化,故又称为“宇宙代数学”。大凡中国棋戏的设计,往往基于宇宙整体的思维方式,涵天盖地,天人合一,并总是强调《周易》的“易变”原则,阴阳辩证,变化无穷。所以,当河、洛之数兴起后,很快地被用于棋戏的改造。本来的八八阴阳局以九线纵横成64卦,但“河图”数为十,于是就在八八阴阳局上多出一横行,组成十行,以满足河图数的要求,并在双方中间置“河界”,以示其源于河图。洛书数为九,汉以来的“九宫算”也被视为洛书,故又称为洛书九宫。九宫则被直接加于棋局,作为弈棋双方的大本营,由将、士居之。因为九宫的中位“五位”,象征着协调万方或至高无上的君权。早期的象棋将帅都居于五位,弈棋开始后,才退居一位,象征着争夺天下的开始。朝鲜象棋还保留着这种着法。  河图、洛书观念进入棋局。至少当在1055—1075年程颢作《象戏》一诗时,该诗云:“中军八面将军重,河外尖斜步卒轻。”中军八面即将军居九宫的“五位”故有八面之说,说明局中已有九宫;步卒过河可尖斜吃子,说明已有河界。而且暗示了唐代八八阴阳棋的小卒可以尖斜吃子,这种着法被蒙古象棋和国际象棋继承下来,而在中国象棋中却亡佚了。  由于中国象棋在八八阴阳棋局中加了河界和九宫,已不适宜在阴阳格中行棋,故略去阴阳格而改在交叉点上布阵和行棋。遂定型为现代形式的中国象棋。但它还保留了唐代八八阴阳棋的基本着法。如象斜行三步(即横行九卦),马斜跨二步,车直行无远近等。但将、士都被禁锢在九宫之中。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当前位置:
>>>五子连珠棋和象棋、围棋一样,深受同学们喜爱,其规则是:在15×15..
五子连珠棋和象棋、围棋一样,深受同学们喜爱,其规则是:在15×15的正方形棋盘中,由黑方先行,轮流弈子,在任一方向上连成五子者为胜.如图所示,是两个五子棋爱好者甲和乙对弈图(甲执9黑子先行,乙执白子后行).观察棋盘,若点M的位置记作(8,4),甲必须在(  )处落子,才不会让乙在短时间内获胜.A.(1,8)B.(3,5)C.(1,7)或(5,3)D.(7,1)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根据题意得,乙执的白棋已有三点(2,6)(3,5)(4,4)在一条直线上,甲只有在此直线上距离(2,7)(4,5)最近的地方占取一点才能保证不会让乙在短时间内获胜,即为点(1,7)或(5,3).故选:C.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五子连珠棋和象棋、围棋一样,深受同学们喜爱,其规则是:在15×15..”主要考查你对&&用坐标表示位置&&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用坐标表示位置
点的坐标的概念:点的坐标用(a,b)表示,其顺序是横坐标在前,纵坐标在后,中间有“,”分开,横、纵坐标的位置不能颠倒。平面内点的坐标是有序实数对,当a≠b时,(a,b)和(b,a)是两个不同点的坐标。 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特征&:点P(x,y)在第一象限;点P(x,y)在第二象限点P(x,y)在第三象限;点P(x,y)在第四象限坐标轴上的点的特征:点P(x,y)在x轴上y=0,x为任意实数 点P(x,y)在y轴上x=0,y为任意实数 点P(x,y)既在x轴上,又在y轴上x,y同时为零,即点P坐标为(0,0)。 点P(x,y)到坐标轴及原点的距离: (1)点P(x,y)到x轴的距离等于|y|; (2)点P(x,y)到y轴的距离等于|x|; (3)点P(x,y)到原点的距离等于。 坐标表示位置步骤: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绘制区域内一些地点分布情况的平面图的过程如下:(1)建立坐标系,选择一个适当的参照点为原点,确定X轴、y轴的正方向;(2)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适当的比例尺,在坐标轴上标出单位长度;(3)在坐标平面内画出这些点,写出各点的坐标和各个地点的名称。
发现相似题
与“五子连珠棋和象棋、围棋一样,深受同学们喜爱,其规则是:在15×15..”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385447152518441508187905194202904507原来中国象棋里的象(相)还真的指的是大象【中国古代战争与兵器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007贴子:
原来中国象棋里的象(相)还真的指的是大象
我原本以为指的是谋士之类的。从宋代出土象棋来看,最初指的是象兵,难怪它跟马一样是斜着走,可惜过不了河。
顺便问一下有没有介绍中国古代象兵的资料,记得商代有不少大象,但中国历史上象兵作战的记录不是太多。
李定国抗清的时候用过战象
战象最早商朝就有,用来对付东夷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象棋下载手机版免费下载,天天相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