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斯哪两大建筑被誉为日月同辉,春秋不老?

巴斯小镇一日游
巴斯大教堂侧颜
普尔特尼桥
巴斯大教堂内部
圆形广场的三分之一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穷游大洋洲
更多疑问请点击这里哦
出境游尽在穷游App
千万旅行者的选择
IOS/Android扫码下载
巴斯适合一日游吗?
来自论坛版面
适合一日游吗?
 1779人浏览
 1 人关注
题记:最近翻照片修图是想写写那些适合一日游的英伦小城,依然是从美食开始,从雨桐在第二次的旅行开始,就这这座名为Bath的小城。和一样,依然是一次即可游遍的英伦小城。这座小城雨桐同学算是到了第二个旅游的城市吧。。。昏雨桐那时候偏爱小城。。。第一个去的是第二个就是这里。。。因为这里不止有美食还有美色。就是唯一一个整座小镇被列入文化遗产的名城。【Sally Lunn's】餐厅:这里除了是地图上排名第一的景点,这座面包店还是整个最最古老的建筑,来没有来这里喝下午茶就像去York没有去Betty一样的赶脚。不过这家面包店倒是比Betty有趣的多,也不用怎么排队,雨桐记得自己在这里就排了半个小时的队。这家1-3层都是餐厅用餐的地方雨桐记得自己做的是二层,每层的位置也都不是很多,而地下室则是这里的面包博物馆,你看这座餐厅都有自己的博物馆了,所以可见其著名度吧。人员:随和温柔,热情周到。从你排队时就很热情,丝毫没有照顾不周的地方。价格:个人感觉很便宜。物美价廉棒棒哒。服务:很好很好。【环境】:从门口看这个小店特别有feel,好吧雨桐是色彩控,爱死这个色彩了,虽然不像大部分的下午茶小店那么色彩绚丽,但这个分分钟的各种高逼格袭来,还是很爱很爱的。不过室内则是各种古老感袭来,感觉这就是一个专门喝下午茶的地方。【Sally Lunn cream tea】:每一个地方都有一个经典。虽为英伦下午茶套餐。却有他的与众不同。我想很多人都有听说过圆面包(bath bun)吧,现在全世界也有很多地方都可以买到,但这个的原点就是这里,这家餐厅就是圆面包的起点。下午茶喝的是优雅,传统上的英式奶油茶(cream tea)其实是雨桐在贝蒂所讲的三层塔那种复杂下午茶的简约版:一壶茶+司康+奶油+jam。而的特色就是圆面包,下午茶必然和它来搭配,这也是只有在才能体会到的吃发。Sally Lunn的下午茶一般是半个圆面包配上jam和奶油。圆面包很大也很松软,口感棒棒的,这家店雨桐是相当推崇的,个人的大爱超越Betty很多很多。而且还超级便宜,雨桐记得5-6磅这种标准款。餐具较为朴实,茶壶也同样是没神马特殊造型的银制茶壶,也有一种优雅简洁之感圆面包搞定了,这样的美食到底是怎吗做出来的,那就要看这家地下一层的博物馆咯,顺便说一下这下面也外面。。。主打当然是圆面包和jam了。【】众所周知,这个地方最出名的就要算是温泉了,至于就是古贵族泡温泉的地方,当然这个地方现在是用来参观的,并不是用来泡温泉的哈,现在在泡温泉是另有其他地方的,这里现在是最著名的景点之一,一个特别适合参观的,大学的学生凭学生证免费参观。。。好吧这个其实是陪童鞋给她土豪朋友送东西,然后某土豪借的学生证带着进去的,就是排队实在是排的好久。然后有free的导览【修道院】这里是免费进入的,不过有募捐箱,其实就是全凭自觉,这种东西没法说,雨桐倒是蛮喜欢这里的外建筑的,觉得比里面好看,雨桐去时是出于刚开门的阶段,所以就排队进去了,队伍很快,其实里面真心没神马,可能是教堂看多了吧,反而觉得这里其实从外面的建筑上看看更美好,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很宏伟并有气势,是很著名的拍照景点。【】这是在Parade Gardens的小花园拍到的照片,一座很特别的桥,两端都是商店,是著名设计师Robert Adam 的传世杰作,也是之旅不可错过的风情。这个桥经常会出现在德明信片上,雨桐有沿河而行,却发现其实还是远观这里会更加漂亮,这座桥的故事雨桐并不清楚,为神马它是传世之作也是不懂得。但是雨桐却无厘头的喜欢远眺这里的画面。【缤纷花园】是在修道院身后的河边的小公园,雨桐去的时候已经没人收取门票了,但是上面有写着门票的价格和开放时间神马的牌子,是在河畔,要从道路上面走下去,花园还是蛮大的,有各种塑像和小亭子,是个玩累了休息的好地方,这个花园也是观赏的绝佳地点。很多外国人喜欢在这里乘凉,这里的水边有鸭子在嘻戏,当然这里也还是拍婚纱照的绝佳地点之一。【】各种玩耍拍照的场所,适合花一下午时间小憩。记得这个的建筑师伍德的评价这里因为是圆型,所以它代表的是太阳。而距离它一条街的楼是月亮的形状,所以自然代表队代表的就是月亮。这两个建筑就组成了日月同辉的意思,是不是别有一番风格,反正雨桐超喜欢这里,这里比较好认的就是那颗大树了,雨桐就是靠着这棵大树来分辨和楼的。【】这里离很近,一般是先到再到的,就像伍德说的取自日月同辉。毋庸置疑因为这牌楼是新月形状的,也就是所谓的月亮的意思取出月来,而也是来自形象,圆形代表太阳的意思,取出日来,这就组成了这两个建筑交相呼应的意义。这里雨桐一直没有进去只是在这里前面的上玩耍,觉得是个好地方,特别适合拍照片。以上内容来自天际之梦的微《英伦名城一日游全》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https://www.baidu.com/s?wd=拨开历史看人物
我的图书馆
拨开历史看人物
拨开历史烟云看人物   文 /&
  安徒生:爱与美的梦幻    童年渐行渐远,我对安徒生的热爱却随着年岁而逐增。安徒生这位哥本哈根鞋匠的儿子,这个一生都在讴歌美与爱而终身未婚的人,他的童话像宝石始终在熠熠发光。这种光亮照耀着百代之下芸芸众生的眼睛,照彻人类的灵魂。  我的脑海中时常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蓝天像洗过一样澄澈洁净,阳光纯灿如金,照耀着美丽的乡村,一栋一栋红砖青瓦砌成的房子排列着,安徒生沿着一条从乡村穿流而过的小河漫步。两岸长着疏疏落落的白桦和柔条拂水的垂柳,洁白的天鹅在水面上浮游,后面跟着它们的儿女--毛茸茸的"丑小鸭"。安徒生在林中松松散散地来回溜达,绿草的青幽,树林的清新浸泡着他的身躯,水晶般清亮。溪水洗刷着他的心灵。他的童话是树林和溪水唤醒的梦幻。  我是把安徒生的童话当作小说来读的。他那含情的目光总是落在日常生活里,而不像某些童话作家那样,编造森林动物的故事。他的取材是日常事物,比如水面上的天鹅,屋顶上的猫,豌豆上的公主,一个士兵……他的文字异常简洁干净。名篇《丑小鸭》的开头异常朴素:"乡下真是非常美丽"。这篇童话使我看到童年的安徒生的影子,一个出生于贫穷的鞋匠家庭的孩子,衣衫褴褛。父亲死去,母亲改嫁,他只能靠为别人张贴海报而维持生计。贫困的家庭使他变"丑",求乞的生活使他变"丑"。他受尽了别人的歧视和欺凌。为了摆脱悲惨的境遇,安徒生到哥本哈根谋求发展。  他孜孜不倦地创作童话,把痛苦结晶为纯美的情感和优雅的文字。挪威的一位著名女演员是安徒生的挚友。这位秀外慧中的女子想嫁给他。可是,他婉拒了。他说:"如果我把我的爱情给了你,我拿什么给我的童话呢?"童话是安徒生一生相濡以沫的爱人。苦难的生活淘洗着他的灵魂,使他像天鹅一样美丽起来。  安徒生的童话是写给孩子读的,同时也适合成年人阅读。他的童话常读常新,每一次阅读都能唤起我内心深处一些新的东西。他的童话是"小孩说大人话"。他降低了自己的高度,蹲下身子,和儿童处于同一个高度线上。童年时代读《海的女儿》,我泪流满面。多么美丽而可爱的公主,居然变成了海上的水泡。少女时代,我从这篇童话中读到了美丽的爱情。小人鱼之所以能忍受在刀尖般的甲板上跳舞的惨烈的锥心的痛苦,是为了自己心爱的人。写作此文,我再次读了这篇童话,又有了新的感悟。人鱼公主希望在拥有王子爱的同时得到灵魂。在寻找灵魂的漫漫征途中,她承受着肉体和精神的磨砺与煎熬。她的勇敢、善良、舍己为人的品德像宝石般熠熠闪耀。最终,她变成了水泡,依靠自己的精神,踏上了寻找不朽灵魂的漫漫苦旅。在童话的结尾,我听到了上帝的脚步声,也听到了自己的脚步声。人类也如同人鱼公主一样,永远走在一条陌生的朝圣路上。  安徒生的每篇童话里,都包裹着一颗蓬蓬勃勃的心。故事取自作家的内心,充满了对弱小者的怜悯,对真善美的热爱,同时也彰显着人的尊严。安徒生用他至真至诚的爱,从苦涩的生活中采撷美编织童话,试图托住堕落的尘世。他所走过的光荣的荆棘路,是一条连结上帝与人间的炫目的光带。  美国当代人文主义学家马斯洛提出"健康的儿童性"的概念,认为成年人应该具有双重视角。一方面,以成年人成熟、深刻、理性的眼光看待生活;另一方面,又以儿童的天真、非理性的眼光看待生活,擦拭生活的尘土,让诗性与神性的光辉重新放射出来。迷茫之中如何重新唤醒湮灭的童心,寻找幸福的生活?我想,应该弯下腰来和孩子们一起读读童话,尤其要读安徒生的童话。(1372字)    梵高:灵智如电光石火        我深情地注视着一位心灵深处的艺术殉道者。这是一位改写世界美术史的天才画家--梵高。那个不曾张开眼睫的时代冷落了他,将他遗忘在寂寞的旷野。他却在贫困饥饿与坎坷不遇的痛苦中,创造出了生命中最虔诚最动人的作品献给人类。  梵高在给他弟弟提奥的信中曾经如此欢愉地诉说:"我以调和与对比的色调,来叙述人与人之间的爱……以星星来表明我对世界的希望,以金灿无比的夕辉来诠释我身上的热情。"光影、色彩、线条是梵高的心灵与世界对话的语汇。土地、大自然、人物是他钟爱的题材。他把心灵深处如岩浆奔突般汹涌澎湃的情感,以特立独行的个人化的方式注入作品,形成一种手法神奇、色彩高妙、构图超绝的画风。这种惊世骇俗的前所未有的艺术感觉,这种战粟着、流动着、闪耀着、绚烂着的光和色彩一旦问世,就开启了新的复杂多歧的画派,改写了世界美术史。这就是梵高撒向人间的一个永恒的谜。然而,更触动我的是他的心灵世界。试问,那一位画家能像梵高那样画得那么动情、那么执著、那么牵人魂魄。梵高用他的画笔在画布上与自己斗争。《向日葵》中留下了他的躯体灵魂与幻化成向日葵的自我搏斗的痕迹。在《邮递员罗林》、《伽塞医生像》中,我看到了在贫困、病痛中依然还保持着强烈的情感以及熊熊燃烧的希望之火。欣赏他所有的自画像,眼神没有一幅不咄咄逼人,仔细分辨那眼中闪现的光芒,有坚毅,有果敢,有睿智,有不平,有尊严,充满了对人的批判和对命运的抗争。他的作品是他的灵魂与现实命运搏斗时所产生的电光石火的定格。  生活的极度贫困和精神的极端孤独使他处于灰暗的人生状态。他需要太阳,需要太阳强烈的热度和光亮。他在法国南部地中海的阳光小镇阿尔的野地里且行且止。突然,传说中太阳神阿波罗的女儿神矢般的光束如同电流刹那间击中了他,他的心脏强烈地震颤了一下,眼睛里燃起了美丽的火苗。金黄金黄的正在绽放的向日葵花征服了他。他在昂起头颅迎向太阳的向日葵中发现了自己追求的光与热,将心爱的画架深深地****大地的胸膛。阿尔如火般强烈的阳光烧红了他虬结蓬乱的头发。他如痴如醉地在画布上描绘着一朵朵明灿耀眼的向日葵。那金红晶黄的花瓣,那强劲坚韧的生长态势,那旋转成涡的花蕊,无不表达着淋漓丰沛的生之****。那擎托着花盘的粗柄不是柔软地弯曲,而是艰难执拗地折拧着极具个性的棱角。《向日葵》何尝不是梵高被贫困、压抑、误解折磨之后依旧不甘心不屈服的自画像呢?他就是仰望艺术这轮烈日至死不渝的一株最谦逊最虔诚的向日葵。  阿尔的长夜冰冷、阴暗、寂寥,梵高斜坐在一张破旧的椅子上,点燃了烟斗,抽的是粗劣廉价的烟草。明灭的烟斗照亮了窗外的星空,湛蓝的天幕挂满了密集灿极亮极的灯盏。他的心灵在无边的黑暗中舞蹈。支起紧绷的画布,深邃辽阔的画面就是他的灵魂天马行空般自由驰骋的天空。创造的激情燃烧着,灵智在颤抖,仿佛在电光石火的一瞬间,他感受到了来自无限的宇宙的大意境与人生大自由的况味。密集的星辰在或明或暗、时隐时现的运动中膨胀与交融、燃烧与冷却、新生与死亡、升腾与坠落……《星夜》中留下了神的语言,千万颗星星在燃烧,点燃在寂静永恒的无穷无尽的夜空中。  梵高在美术史上的出现是一个奇迹。清澈的灵智如电光石火,使他远离了传统审美的藩篱,以所向无敌的气势和才力睥睨千秋。令人扼腕叹息的是,20世纪30年代西方某些评论家不能理解他的叛经离道,认为他的画是神经不健全的产物,认定梵高患有癫狂症。而现实中的梵高为人和蔼厚道,对人真挚热情。为祝贺母亲70岁生日,他自画一幅《没有胡须的梵高》送给母亲,告诉母亲他的精神正常。人们把他当作疯子,他用一生与世人的蔑视和误解斗争,他的一生都活在贫困和愤怒之中。然而,今天所有雄伟壮丽的画馆都以展览梵高的作品为荣。荷兰和法兰西各不相让,争夺梵高这个儿子的荣耀,在巴黎和阿姆斯特丹都巍然耸立着梵高纪念馆。他的生命将与人类的生命一样久长。
梵高清澈的如同电光石火的灵智,毁灭了他的血肉之躯,却铸造了他熠熠生辉的艺术魂魄。我为前者哀惋,为后者沉醉。(1620字)    巴赫:天堂与尘世的交汇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是第一位被当作偶像来崇拜的音乐巨匠,被称为"音乐之父"。他一方面继承了前辈艺术家的艺术精华,另一方面又博采了德、法、意音乐的优秀经验,加以融会贯通,在创作上达到了博大精深的境地。  几乎所有景仰他的人都寻找最崇高的词汇来形容他。贝多芬说:"他是大海,不是小溪。"肖邦说:"巴赫是音乐的全部和终结。"而柏辽兹说:"巴赫就是巴赫,就像上帝就是上帝一样。"他在音乐中用丰富而深刻的内容和严谨完美的形式,演绎了沉溺于人类情感的心灵,表达出最动情的渴望、愉悦和温柔。  巴赫出生于历史上最庞大的音乐世家。尽管他只活了65岁,但创作的作品却高达1000多首(部)。由于用眼过度,他晚年双目失明。据说,在他临终前几天还口述了一首圣咏前奏曲《神啊,我站在你的宝座前》。他的《布兰登堡协奏曲》被认为是大协奏曲的最高典范。他的《大提琴无伴奏组曲》和《小提琴无伴奏奏鸣曲和帕蒂塔(组曲)》被看作是大提琴和小提琴艺术的"圣经"。《平均律键盘曲集》是他建造的钢琴音乐圣殿,被命名为钢琴音乐的"旧约全书"。《赋格的艺术》和《音乐的奉献》是巴赫晚年在艺术上达到炉火纯青时的登峰造极之作,是他灵魂深处的艺术和奉献。欣赏他作品时,享受着并吃力着,反复地涵咏、琢磨,才能领受音乐本身的纯净,收放自如的动感和蓬勃的活力,以及鬼斧神工似的不断生发出的旁逸斜出的曼舞的枝条。  神创造了简单天然的音乐,经巴赫之手提高润饰,人们会惊讶万分地感受到围绕一些简单曲调,加些协调音和不协调和音的欢快、跳跃,以各种各样美妙的音响装饰曲调,仿佛在表演天上的舞曲。这样美妙高超的音乐建筑,如同蓝天烈日、崇山峻岭,召唤出了人类心灵中最为纯粹而又美好的情感。  巴赫自幼丧父丧母,中年丧妻,后又续了弦。两任妻子给他生了20个孩子,夭折了11个,养大了9个。生前,巴赫的作品在听众中并无巨大的影响力,出版的作品寥寥无几。在伴随着痛苦的一生中,巴赫创造出了优美动人的音乐。他的音乐中流淌着爱的温情。在康塔塔第21首《我受尽痛苦》中流露出了巴赫的心灵规迹:一个人如何从悲哀痛苦、孤独绝望中靠着内心的反省和崇高的信仰,最终走向平静、胜利与欢呼。音乐也开始从忧郁的感情流露转变为英雄气概的万民欢腾的局面。音乐是安慰人的。音乐抚慰了巴赫和被音乐俘获的众生的心灵。  1827年,年轻的门德尔松召集了柏林职业的和业余的演唱演奏家,以及全体音乐爱好者,演出了巴赫最雄伟最复杂最艰深的《马太受难曲》,纪念此曲诞生100周年。演出非常成功,年轻的指挥家给予了这位最伟大最深刻的作曲家以新的生命力,带来了巴赫在近代音乐中的神奇光辉,也促进了巴赫协会出版巴赫全集的宏大规划。约翰内斯·勃拉姆斯声称,他的一生中经历了两件大事,一是德意志帝国的成立,一是巴赫协会出版计划的完成。  正如巴赫所言:他的音乐所造就的悦耳谐和之声,既荣耀了上帝,又在许可的范围内愉悦了人的心灵。其目的和最终的原因和一切音乐一样,都只能是为了荣耀上帝和愉悦人的心灵。  巴赫的音乐是天堂与尘世的交汇,是全人类的音乐。万物阖寂的静夜,我身着宽松的睡衣,手边沏了新茶,沉浸在经典音乐中。最爱听的还是巴赫。我的心灵在巴赫的和谐之音里放飞绽放。(1302字)    嵇康:一灯能除千年暗       魏晋时某个月夜,我所仰慕的那位叫嵇康的圣贤,手持精致的七弦琴一路踏歌而行,往山间野外的华阳亭走来。古琴是有关嵇康的一个关键词,那看似简单的七根弦上蕴藉着他独特的气息、个性和精神内核。他身披罗绸短衫,盘坐在一片无边无际的长夜的寂静里。十指搭上了琴弦,七根心弦有节奏地和着松风吟唱。那琴声如同天籁,飘渺、低缓、婉转,仿佛清澈的溪流静静地淌过水底发白的石头,仿佛雾霭一点点地浸染在静谧的暮色里,若有若无,时隐时现。身逢乱世,白骨横野的残暴和污浊不堪的现实令他苦闷忧伤、愤慨绝望。弦上的琴声滑过愤慨的心灵,飞出尘世的夹逢,在一片皎洁如水的月华中寻求几许清淡。  嵇康可谓天人。他心如朗月,情深意真,寄形于天地间,而不为天地所拘。他用高贵的人格喂养了不屈的生命。乱世之秋,人命如草荠。阮籍为求自保,不得不与司马氏虚与委蛇。嵇康不像阮籍那样"口不藏否人物",而是"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他不愿与阴谋篡位的司马昭一伙同流合污,毅然拒绝高官厚禄的诱惑,宁愿在乡间靠打铁为生。昔日好友山涛投奔司马昭后荐举他为官,他愤然写下绝交书,与之断交,说"今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亲友叙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也"。嵇康,那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魏晋名士的精神气韵夹在凝重庄严的汉唐精神之间,熠熠生辉。他的世界属于线装典籍、桐木古琴、青花瓷器、幽兰逸菊,属于窗格上虬曲的梅枝。那是一方宁静和谐、轻灵飘逸的天地。  钟会是司马昭的功臣。他听闻嵇康大名,就去拜访他,欲荐他为官。钟会等人到他家时,嵇康正在打铁,一声不响,旁若无人,扬槌不缀。钟会悻悻然起身离去。嵇康问:"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答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嵇康不愿中断打铁的兴致而怠慢了他。钟会恼羞成怒,回到主子身边就添枝加叶捏造罪证,说嵇康锻造兵器,有谋反之心。论断他的罪状是"无益于今,有败于俗",不杀"无以清洁王道"。  一千多年前一个寒冷的清晨,嵇康坐着囚车走向刑场。三千余名太学生尾随其后,欲上书,请以为师。成千上万的黎民百姓为他鸣冤叫屈。其人格感召力可想而知。面对刽子手雪亮的屠刀,他提出了平生最后一个要求:弹一支曲子。他神情冷傲俊逸,如同坐在华阳亭那无边的夜色里。一股势不可挡的音乐急流,从他那高贵雅洁的手指间奔涌而出。山洪暴发出了怒号。黄河吼出了决堤的狂啸。千万匹腾空的野马在嘶鸣。大地塌陷了。灵魂撕裂了。雄浑激越悲壮的曲调如同上涨的洪水淹没了所有的人。他的身体已与古琴融为一体,那琴声仿佛是从他的身体里兀自流出。  据说,嵇康临终时弹的那支曲子叫《广陵散》,受一位世外高人秘传。这首古曲写的是战国时聂政为父报仇刺杀韩王的故事。只有嵇康这样刚直崇高的人,才能弹出这支古曲气势磅礴的真味。嵇康坚守自己的人格风范,听从心灵的旨意生活。他为此献出了珠玉之身。他像彗星那样,在大气层的剧烈磨擦中倏忽消逝,如一粒微尘落于恒沙瀚海。但他却在人类的历史上留下了一串清晰坚实的脚印,树起了一座高耸入云的丰碑。  千载之下,我时常想起嵇康"目送归鸿,手挥五弦"的超逸风姿。独立于高天阔地之间,嵇康用他那高贵雅洁的手指,重重地拨击着琴弦,拨击着世人的心魂。激昂雄浑的琴声诉说着他的刚直与尊严。他的人格光辉永远烛照着芸芸众生。(1336字)    李叔同:悲欣交集     他轻轻地、缓缓地走来了。他穿花缎锦袍,戴丝绒碗帽,是上海滩头的翩翩风华才子,受尽艳羡与敬仰。他身着白衲破袈裟,脚穿旧僧履,疏髯飘飘,衣袂飘飘,飘然而去,云水不知处。  他叫弘一,剃度出家前,名叫李叔同。我对大师的事迹知之甚少,最初的了解始于那首由他填词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电影《城南旧事》公映后,这首歌传唱甚广。那时恰逢我中师毕业,朝夕相处的同窗即将各奔前程,歌中弥漫的离愁别绪深深打动了我。李叔同出生于津门豪富之家,自幼颖悟、聪慧,年方二十已是文章名天下的旷世奇才。留学日本学习诗词曲赋、音乐绘画、书法篆刻,他样样俱精。归国后,于浙江第一师范教音乐和绘画。此时,他才思如万斛之泉,奔涌不息,创一时之风气。他慷慨济世,交游广阔,有着"魂魄化作精卫鸟,血花溅作红心草"的豪情;有着"破碎山河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的伤叹;亦有着"惟落花委地无言兮,化作泥土,何春光长逝不归兮,永绝消息"的感慨。  阅尽繁华,归于平淡。37岁那年,他从风华婉转、情深意真、心中时时回响着诗与乐的李叔同,变成了毅然决然斩断尘缘的弘一。他由道而佛,在虎跑寺剃度出家。此后,做了24年戒持严律的苦行僧。文艺界将他的这种转变视作奇事,谁也不能确切知晓其中缘故。后来他写了一篇叙述出家经过的文章,称与夏丐尊先生于湖心亭吃茶时,讲道像我们这样的人,做和尚倒是很好。因为素食于身体有益,又可籍此治愈自己的神经衰弱症。到虎跑寺住了一段时日,觉得很好,便正式剃度,皈依佛门。我一直不太相信大师说的这番话。哦,大师,如果这样的想法是无礼的,请原谅我的失礼。  我认为大师后半生所选择的瓢饮箪食的僧人生涯绝非偶然。乱世瘴烟四起,以及人生的痛苦煎熬着他,促使一颗被压抑着而又挣脱着的敏感的心灵逃向了佛门的避难所。据载,法师每入座,必摇动凳椅,以免伤害了虫子。临终前,再三叮嘱弟子把他的遗体装龛时,在龛的四脚下各垫上一只水碗,以免蚂蚁虫子爬上遗体,火化时被无辜烧死。一颗怜惜虫子的悲悯之心,自然更怜惜黎民百姓。战火纷飞的乱世带给黎民百姓的苦难如磐石一般压在他的心上,使他忧心如焚,每时每刻都在悲愍众生的苦痛。他的心脏生来就不只是为家庭为个人而跳动的。他爱及八方,痛及八方。他为众生万物而动情悲悯,为救国救民而悲哀。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据姜丹书先生《弘一律师小传》云:"上人故有妻,居天津,有二子……留日归国时,携日姬,居泸……"遁入空门,两位妻子恸哭跪地,求其还俗,大师面壁而立,默默无语。我相信他对两位妻子的感情是真挚而深刻的。爱之愈深,痛之愈切。他不忍伤害其中的一位,剪不断理还乱的家事情事使他精疲力竭。他原是"高头白马万两金"的李家贵公子,后因票号倒闭,百万资产荡然无存。从富贵跌入寒门,他感受到的人间冷暖世态炎凉是否也是一条隐秘的诱因呢?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大师认为向佛能以佛法普度众生,实现自己对人间万物的大爱之心。  大师在生命的终点遗墨"悲欣交集"四字。第一次看到这四个字组合在一起,我的心灵就失去了平静。我联想起大师回首人生之旅,万千感慨涌上心头,凝于笔端,欲辩忘言,欲说还休,写下这四个字的情景。如果有来生,我们还要不要做一个有灵有肉、有血有泪的人呢?!不知大师如何回答,我答要。因为悲欣交集是人生的底色。大师斩断尘缘,遁入佛门,仍未改变这个明暗参半的底色。有其《清凉歌》为证:"清凉月,月到天心光明殊皎洁。今唱清凉歌,心境光明一笑呵。清凉风,凉风解瘟暑气已无踪。今唱清凉歌,热恼消除万物和。清凉水,清水一渠涤荡诸污秽。今唱清凉歌,身心无垢乐如何。清凉,清凉,无上,究竟真常。"大师的胸中依然横亘着"热恼"和"诸污秽"。小小的陋室僧房,一定听到了他夜半失眠时的叹息。母亡后,曾改名李哀的孝子,又怎能割断自己的骨肉筋脉呢?!能将茶花女表演得出神入化的多情公子,又怎能斩断缠绵的柔情呢?!辗转反侧的漫漫长夜,他在月的皎洁风的清爽水的温润营造的极清极静的境界中,无奈地清凉自己。没有任何一种宗教能够拯救人类,但是人类的悲悯之心总有一天会化解、超越人类的仇恨,让人间布满福音。  既然活在尘世与佛门,都得承受人生的悲与欣,何不以寄身于喧嚣尘世的肉骨凡胎痛快淋漓地迎接人生的悲欣交集呢?!(1739字)    肖邦:钢琴诗人    愤怒出诗人。苦难孕育了诗人。波兰是遭受过无数次战争戕害的苦难的民族。波兰的苦难在幽密中胚胎萌蘖了若干年,如诗般的钢琴艺术的美妙花朵突然降临在华沙的大地上。  1810年,肖邦出生于波兰华沙近郊的热拉佐瓦肺掷?Pぐ钭杂仔郧槲潞停??庇窒衽?⒆右话忝舾小U庖恍愿裼胨?谛牡挠怯艉蜕畛恋母星榻岷掀鹄矗?纬闪怂?捞氐囊衾帧Pぐ?岁正式跟一位捷克籍的音乐家齐夫尼学琴,14岁又跟另一位音乐家埃斯纳尔学习钢琴与作曲。19岁时,肖帮到维也纳举办了两场音乐会,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媒体称"他的触键微妙到了极点,手法巧妙,层次的细腻反映出他感觉的敏锐,加上表情的明确,无疑是个天才的标记"。  1830年,波兰遭到欧洲列强的瓜分,大部分领土落入了沙皇俄国手里,波兰人民陷入了被欺凌被压迫的深渊。年轻而富有才华的肖邦,满怀着悲愤离开了自己亲爱的祖国。他告别了亲人,离开了朋友。在华沙城郊,他的马车被老师埃斯纳尔和同学们拦住了。站在路边,他们歌唱着埃斯纳尔特地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埃斯纳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说:"孩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呀!"几个同窗好友送给他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里面装满了波兰泥土。肖邦的心中装着亲友们的叮嘱和家乡的泥土离开了祖国。  1831年9月,肖邦在前往巴黎时听到了华沙民众反抗俄国殖民统治革命的爆发与失败。刹那间,流血的亲友被杀害的画面,一幅幅映现在脑海里,民族的悲剧在他的心灵中激起了剧烈的动荡。国破家亡,凄凉四顾,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肖邦悲愤欲绝,他将一腔热血化作了音符,在音乐的天地中找到了精神出口,并安顿了自己的灵魂。艺术,从不屈服于任何东西。他写下了著名的《革命练习曲》。乐曲旋律刚劲昂扬,极富英雄气概,从中似乎能听到肖邦的呼号与呐喊,暴风雨般的大幅度起伏,象征着心潮汹涌与群情沸腾,既有激越的号召的音调,又翻腾着拼搏似的形象,表现了波兰人民的呐喊与抗争。《d小调前奏曲》充满着热烈斗争和反抗的激情。德国音乐家舒曼曾说:"如果北方的专制君王(指沙皇)知道在肖邦的作品中,在他的马祖卡的朴素的旋律中有一个多么危险的敌人在威胁着沙皇,他会禁止肖邦的音乐的。肖邦的作品是埋藏在花丛中的大炮。"  肖邦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钢琴曲。富有民族特色的《马祖卡》,弥漫着高浓度的爱国主义气息的《波罗涅兹》,宁静深沉富有浪漫色彩的如抒情诗般的《夜曲》,洋溢着炽烈的爱国激情与斗争精神的《练习曲》。他的作品只能由一种乐器演奏:钢琴。钢琴是他永远的爱人。他的语言,他的思想,他的灵魂交给了黑键白键。他把那无法形容的痛苦,不可言状的悲悯注入了钢琴之中。傅雷先生说:"在巴赫过世的以后七十年,肖邦为钢琴艺术开创了一个新的学派,建立了一套新的方法,来适应钢琴在表情方面的新天地。"没有人比肖邦更能把心灵深处的诗意通过歌唱的音符完美地表现出来。德国诗人亨利希泛D?谔?晷ぐ钜淮窝葑嗷岷笃缆郏?我甚至想打断琴声问他:'美丽的水妖和白胡子海神之间的爱情是否依然炽热?花园里的玫瑰是否依然妖艳欲滴?月色朦胧微风轻拂,树木是否依然婆娑起舞,簌簌作响?'"肖邦的葬礼进行曲《b小调第二号钢琴奏鸣曲(op?5)》完全能够与贝多芬的"英雄"比肩!开始的时候,是四个小节缓慢的引子在苦难之门上短促地叩了四下。接着,主部的速度加快变得沉重而有力,如钢铁一般冰冷而坚毅。他们把沉浸在幸福的梦幻中的听众拉回到苦难的现实中,让他们看到了失去美好的希望之后的冷酷的现实。但是勇士们仍在前进,信仰的旗帜绝不会倒下。在斗争中倒下的勇士的死与后来者奋起的生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1849年10月,日益严重的肺病夺走了肖邦的生命和才华。弥留之际,肖邦紧紧地握住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他的心脏被运到了波兰首都华沙,保存在圣十字教堂。那只装满波兰泥土的银杯,一直被肖邦珍藏着,直至一位朋友把杯中的泥土倾倒在他的灵柩上。在肖邦的葬礼上,他创作的葬礼进行曲再次响起,成了他在巴黎终生的天鹅之歌。  肖邦是一位爱国的音乐家。他抒发情怀的或激越昂扬或优雅纤美的作品,无人能够企及,因而被称为"钢琴诗人"。德国大诗人海涅曾说:"波兰给了他骑士般的心胸和年深日久的痛苦,法国给了他潇洒出尘、温柔蕴藉的风度,德国给了他幻想的深度,但是大自然给了他天才和一颗高尚的心。"肖邦一生都在用音乐的诗篇歌唱着,并战斗着,成为了"钢琴诗人"。(1801字)    李白:大唐一壶酒       "书画琴棋诗酒花"是人生的七件雅事。好诗是慢慢吟诵的,好酒是细细品味的。吟好诗、品好酒是一种美的享受。好诗与好酒在大唐与一个伟大的天才相遇。李白的诗歌古今中外无人能与之叫板,何故?其他人生命的水银柱无法上升到李白的高度。酒是上苍赐给李白的最好的投入与解脱的方式,陶醉其中,把最深不可测的忧伤惶惑和最漫无边际的喜悦豪情毫无保留地交出。有了酒,才有了李白的诗歌。李白的诗歌把对生命万物的参悟和人生的况味写到了极致的境地。  "茶类隐,酒类侠",李白一生以诗酒相伴。李白生于中亚的碎叶,后又举家内迁。这个漂泊者的家族终于孕育了一位伟大的漂泊者。伟大的诗人是属于民族的,如同雨果之于法兰西,泰戈尔之于印度,普希金之于俄罗斯。李白之于中国是如何尊崇都不足为过的。帝王将相多也,可是有谁能让世人皆知?!而"床前明月光"是咿呀学语的孩子都会背诵的。  唐朝开朗雍容的气势在整个封建社会空前绝后,只有大唐的江山才能安放下李白那放达的天才脚步。李白由碎叶入蜀,由蜀入荆楚入山东,辐射大唐各地。沸腾的血液使他不能在任何一个地方安住。他永远行走在漂泊的漫漫长路上。他没有家园,没有故乡,一路上唱他的歌,饮他的酒,写他的诗。醉酒的地方就是心灵的故乡。他把生命看作一场纯粹的漂泊。大唐江山的青山碧水天梯栈道,都给他的心灵以滋泽,赋予其诗以奇幻的想象和超越的飞升,给了他充分张扬个性的空间。读奇书、观音象、当游侠,他杂儒、道、纵横等思想于一炉,成为"飞扬跋扈为谁雄"的狂客,"诗成泣鬼神"的诗仙。他的游侠生涯与狂放性格铸造了他豪迈洒脱进取飘逸的浪漫主义作品。那些精妙绝伦如若天成的作品,正如王国维所言:"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阕',廖廖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  这位飘逸绝尘且孤傲的诗人,存诗千余首,其中一百七十余首涉及饮酒。据宋叶廷珪《海录碎事肪泼拧罚?李白每醉为文,未尝差,人目为醉圣。"喝酒的趣味在何处呢?乐在醉后的陶然境界,飘飘悠悠,好不惬意。醉酒使他的脑神经麻痹、短路,从而挣脱了千年的儒教枷锁。他的爱恨情仇、寂寞与苦痛、梦与醒,他的豪气义气都在酒后赋予诗神。"李白斗酒诗百篇,天子呼来不下船。"有了酒神的佑护,他才不至于被训化为侏儒,敢于向权贵要尊严、要平等。皇帝老儿也得拿他当朋友待才行。他不习惯奴颜卑膝,不习惯仰视。要他作诗,得力士为他脱靴,贵妃为其捧墨,御手亲自调羹。而这一切使骄横跋扈的权贵齿寒,令信奉尊卑有序的谦谦君子瞠目结舌。仕途放归恰恰成就了诗人。诗穷而后工,若没有仕途坎坷,安能有《蜀道难》《将进酒》等绝世之作。  诗人想象的翅膀浸着酒香高高地飞扬。他的如椽大笔生动了大唐山水。他所表达的生命愿欲:自由、平等、壮志、激情、感喟,是每个个体生命自然生发的。他醉心于酒醉心于诗。诗酒的翅翼载着他奔腾澎湃的灵魂翱翔于无垠的天地与浩瀚的长空中。他在酒神的佑护下实现了对自我的超越。他天籁似的诗文,横空出世的才华,纯粹而又独特的生命酿成了大唐一壶酒,醉了百代之下的芸芸众生。(1233字)    纳兰性德:至情至性    他为所有的痛苦和深情找到了一种形式,一种凄美的形式,词的形式。他用词来整理生命中的忧伤,就像受伤的天鹅一边流泪,一边不忘梳理自己的羽毛,保持优雅的姿态。每一根羽毛都是一首词。  他就是康熙大帝的御前待卫,权臣明珠之子--纳兰性德。他善骑射,好读书,以小令见长,堪称文武双全。在别人眼里,他位高权重,终日陪伴在皇帝的身边,宝马香车,锦衣玉食,可谓占尽了风光和荣耀。可是,随王伴驾在"翡翠丛中,鹅黄队里"的纳兰性德向往的是人格独立、自由自在的平民生活。他厚厚的铠甲里面跳动的是一颗生来就忧郁深刻向往自由的心灵。他厌恶皇家园林里金丝笼般的生活。他向往的生活纯粹而又简单:有爱妻朝夕相伴;有朋友经常往来;笑看花开花落,坐看云卷云舒。这种宁静致远"闲云野鹤"似的生活,他虽心向往之,却死也未能至。他想游离于官场与功名之外,曾言:"仆亦本狂士,富贵轻鸿毛"。视权势如敝履。但是,命运的疆绳却套牢了他。他叹自己错为人间富贵花。他不得不成为康熙手中的一颗棋子,不得不充当御座前的一个小摆设。时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他心痛自己宝贵的生命如水流逝。他犹如被投进一部旋转的、庞大的而又残酷的机器,被挟裹着,搅拌着,失去了生命中本应有的欢娱,失去了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每天转动挤压出的都是无法言说的郁闷和痛苦。他为忧伤找到了一个宣泄的出口,这就是词。当康熙得意地指点江山、顾盼流连时,他的心灵却是忧郁惆怅而又孤独寂寞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他凝视山林中的落叶就想到一片树叶与一株树的全过程,他凝听风雪中的一声鸟啼,就意识到了自然与人类的联袂。他在梦想与现实的悖论里生活着,忧伤而苦闷。他的词中弥漫着苍苍茫茫的无边无际的感伤。  唯一能慰藉他斑斑伤痕的心灵的是他的爱妻。在浪荡公子们声色犬马流连于秦楼楚馆的时候,纳兰性德在自家的庭院内与结发妻子"赌书消得泼茶香"。《饮水词》如初日芙蓉、晓风杨柳的姿影,明丽娇美;又如出谷春莺、天边云雀的鸣声,曼妙清新。描绘了他与妻子相伴时的良辰美景。可惜,婚后三年,他就写赋"悼亡"了。"无奈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燕在人亡,往昔他与爱妻的喃喃细语旖旎柔情,已如梦幻一般消失了。睹燕思人,一片凄清。"若是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纳兰性德把眼前的月光幻想成了日思夜想的爱人,铺洒一地清辉陪伴着他。他的身边并不缺少爱他的佳人,但他的心纯净如初,只能容得下那一个人。纳兰性德走的时候,正是繁花似锦的春天。我想,他一定是想趁着月夕花晨与爱妻团聚,弹琴赋诗,在另一个世界中相亲相爱。他把自己还给了自己。两只脱蛹而出的蝶飞出了壁垒森严的宫殿。他们在青山绿水间双憩双飞。纳兰性德的生命越过而立的山岭,就踌躇不前了。  纳兰性德的词,字字含情,真挚动人。读他的词如同见他的人。他的词就像一朵朵梅花,于飞雪中散发着冷艳的馨香。他在无奈的岁月中诉说着他的无奈。他的词虽静卧在历史的深处,却能经受住时光长河的淘洗。三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从词中见出的是人的精神,人的性灵。历史只会淹没一切琐屑的、不足挂齿的污泥尘埃,而一切人性的光芒都不会被淹没。纳兰性德用他的词发出了对人性的呼唤和呐喊。他连同他的词,闪耀着夺目的人性之光。  1685年的春天,葬送了一个出色的词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写的人。三百多年过去了,有人还在捧读《纳兰词》,譬如我。打开《纳兰词》,你会明白什么叫做对生命本质的热爱与追求,什么叫做至情至性。柳如是:柳销红瘦        在江南古城常熟虞山南麓,尚湖之畔,在历史的更深处徜徉着一位才情兼备、风华绝代的江南女子。  隔着历史的雾障,我只能看见那个女子永远清丽脱俗的影子,小巧玲珑,巧笑嫣然,白衣飘飘,步履飘飘。她是我心仪的女子,是历史上那一个令我魂牵梦萦的同类。而历史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没有时代的。缘此,她是纯粹和永恒,是破碎的人生中不灭的诗意和爱。读她的诗文,我清晰地看到了站在诗文背后的她,我们有着相同的情感意识和思维方式,血脉相通。我们是同一种素质做成的。她,就是诗文气节令无数文人名士拍案称绝的才女--河东君柳如是。  柳如是是中国历史上明清易代之际,出现的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女子。她,原姓杨,名爱,年仅十岁被卖入青楼。她,聪慧好学,识文墨,谙丹青,善琴棋,才艺出众。她厄塞当途,但始终与命运抗争。赎身脱籍后,自购画舫"扁舟一叶,放浪湖山间,与高才名辈相游处"。她自比河东的一株杨柳,隐去真名,这就是别号"河东君"、"柳隐"的来历。她还从《金钢经》中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雾复如电,应作如是观"得到启示,又号"柳如是"。  柳如是令众生仰慕的不是她翩若惊鸿的逸丽风姿,而是她的锦绣才情和高亮的气节。她能文善画,传世山水画几十幅,如《月堤烟柳图》等。她的诗词更加出色,《戊寅草》和《湖上草》相继结集。明末评论家称,柳诗"盖闲情淡致,风度天然,尽洗铅华,独标素质"。综观柳诗意旨,大多表现追求婚姻自由幸福,向往文学知己。清风习习,杨柳依依,暮春时节的西子湖畔,柳如是气定神闲,临风而立,即将凋零的桃花,在一个神采奕奕的女子面前,重放异彩。最是西陵寒食路,桃花得气美人中。柳如是的光华照亮了桃花,拨动了无数人的心弦,也拨动了享有"邺下逸才,江左罕俪"美誉的九社领袖陈子龙的心弦。他走进了她的生命。柳如是深深敬佩陈子龙的高德逸才,撰写《男洛神赋》赠与陈子龙,自言陈是自己所追求的偶像。他们相遇相逢,相知相爱,尽情享受因山水诗文而美丽起来的爱情和因爱情而美丽起来的山水诗文。他们朝夕相伴,天地间再也没有苦难与酸楚,只是写满了一个大大的"爱"字。短暂的良辰美景过后,劫难来临,陈柳二人因陈之妻而被迫仳离分别。尽管如此,柳如是依然一直把与陈子龙之间的枕席燕呢之私升华为高尚的精神之爱。  柳如是凭她用以遣怀的诗词绘画,令无数名流文士心醉神迷,纷纷慕名造访。哪怕只是与她对坐清谈,或远远地听听她的琴声。柳如是在与复社名士的交流中,闻及众人对钱谦益由衷的赞叹和钦佩,便幅巾弓鞋,着男装,亲访居半堂的钱谦益。二人相见,互道倾慕,促膝而谈,一见如故。钱柳二人缔结良缘,十分相得。钱为柳筑"我闻室",又建专供藏书的"绛云楼"。他俩在"绛云楼"竟日对读诗书,乐而忘倦。两人尽情赏读品评数万卷古籍珍本,不免使人联想起李清照赵明诚夫妇的读书佳话。后来,钱谦益编撰《历朝诗话》,许多查找资料的工作都是由柳如是完成的。红袖添香,赏心乐事。他们暇时到虞山风景绝佳处去观瀑,到白茆"红豆山庄"去看闻名遐迩的红豆树。此树为钱外祖父从海南移植,枝繁叶茂,有红豆生成。新婚后的数年间,钱柳二人着实过了几年才子佳人夫唱妇随的充满诗意的好日子。  柳如是在刻苦研习琴棋书画和与名士聚酒文会、诗词唱和中,逐渐形成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和渴望自由独立的思想。明清易帜之际,曾慷慨激昂的"复社"诸君跪拜在了清延的御辇下,柳如是却明大义重气节,劝夫君投河自尽,声称"你殉国时我殉夫"。钱谦益犹豫不决,柳如是大义凛然,举身赴清池,后被人救起。钱谦益降清后,众降臣皆携妻妾随行,唯柳氏坚不肯从。她身穿大红衣衫立于路边为夫君送行,在杀气腾腾的清军面前举起了一面反清复明的大旗。朱明王朝的"朱"字即红色之意。不久,钱谦益称病南归,在柳如是的激励下重新萌发反清复明之心。柳如是亲自慰问义师,卖尽首饰支持义军,并为义军传递蜡书密信。柳如是为江山社稷不惜倾尽家产,让三次变节的丈夫最终保得忠义之名,其精忠报国的赤诚之心日月可鉴。钱柳二人深感复明无望,遂退居"绛云楼",为总结明亡教训,拟修一部明史,作为余生的寄托。"绛云楼"及半野堂的藏书不幸被烧成灰烬,修史无计,遂成泡影。钱谦益在贫病交迫中逝去,尸骨未寒,便有恶霸临门逼债。柳如是解孝带自缢,一代才女从此香消玉损。  柳如是一生的经历悱恻动人,作为一位历史人物,她是因才华横溢志洁高尚而留名于世的。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在目盲体衰之际,皓首穷经历时十载,为我们留下了八十万字宝贵的文史巨著《柳如是别传》。寅恪老先生在诠释古典时,绾合着今情,即"温旧梦寄遐思"。前后两部书稿,都标明"痛哭古人,留赠来者"。由此看来,《柳如是别传》撰写的真正旨趣,是为我们推出一个具有"民族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爱国者。  柳如是是集"侠气、才气和骨气"于一身的奇女子,她的胭脂泪中凝聚着民族魂。柳如是生命的最后一站是虞山,虞山有幸!她头枕青山,脚抵尚湖。虞山苍苍,尚湖泱泱,柳氏之风,山高水长。(2010字)    贾平凹:一个人的地方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日本作家池田大作与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兴致勃勃地谈起华夏文明。池田大作突发奇想,问汤因比:"阁下如此倾情古老的神州大地,假如给你一次机会,你愿意活在中国这五千年历史中的哪个朝代?居住何地?"汤因比答曰:"我选择唐朝的长安。"长安即今天的西安。汤因比愿舍弃伦敦而就长安,是因为西安在大唐时曾经拥有过拥抱整个世界的盛世光景。西安的土地上留存着李白杜甫的足迹。西安是个气度闳大、包容万物、胆囊气壮、气贯长虹的地方。今天的西安尽管失去了昔日的显赫地位,但它因历史文化的积淀,具有了厚重苍茫的独特风格,为天下瞩目。西安也诞生了一位可以和这片土地相对称的作家,他就是贾平凹。  早些年我爱读他的《丑石》、《月迹》、《访兰》等。这些作品文字清新、意境优美、形式华丽,且有思想的闪光。他是陕西的商州人,商州位于西北,曾归于楚界。他的文字既有粗犷的块状结构,亦有性灵派的线状素描。语言酷似西安的秦腔,体悟句中的节奏能感受到吹拉弹奏,翻打念唱的韵律,"快板"如烈性炸药,"慢板"则哀怨悱恻。后来他解除了古典散文和近现代散文章法对他的束缚,随心所欲地写出了无"法"的《商州初录》、《商州又录》、《语画》等。文章中写的是野性的自然和普通的人、事、物。《语画》中谈的虽是树、草、鹰、一条线、相马等小事物,但却藏匿着微妙精深的东西。他皆从细微处入手,要多灵气有多灵气,且灵气跃动于雄浑中,整体上给人许多开阔的想象。《高老庄》写的依旧是生活中的蝇营狗苟的琐碎小事,没有独具匠心的结构和另类的技巧。他在生活的事实、经验和细节之上构筑起了一个广阔的意蕴空间。人物故事"无序而来,苍茫而去,汤汤水水又黏黏乎乎"(贾平凹自语),如同他家乡的商洛糊汤,以玉米糁为主料,佐以什么便成为什么糊汤,有其独特的多样性、丰富性、综合性。他的文章,你无法用几句话概括他到底写的是什么。他的文字呈现的是社会的肉身,生活的本来面目。但是在生活原生态的流动之上,贯彻的是作家独特的精神发现和心灵看法,字里行间时常崛现精神奇迹。在作家的散文和小说中,表层呈现的是物质外壳,内核所蕴藏的是辽阔的精神内涵,二者得以完美结合。  贾平凹自称是在缓慢地、步步为营地推动着战车。他的战车驶过的辙印中留下了《静虚村记》、《废都》、《商州初录》、《商州又录》、《高老庄》等为世人瞩目的优秀作品。他写的皆是西安城里和商州乡下人们的生活,揭示的却是在这一历史时期人类的精神状态和命运,从作者的精神探索中我们能感受到他的灵魂与这个世界接通的能量。青天一鹤见精神,鹤的精神来自于青天,贾平凹的精神来自于西安。如果贾平凹不生活在西安,他也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作家。但是他生活在西安,西安使他成为一个在北京或其它地方不会成为的这种类型的作家。我认为他与西安有着割不断的精神血脉。他的文字与西安有着根本的联系,一样的辽阔而苍茫,一样的有着大的气象和大的境界。(1208字)    卡米尔房寺遽范?郝薜ひ跤跋碌呐??         卡米尔房寺遽范?钦琶览龆?源?怯舻牧常?诼薜さ淖髌分兴娲?杉?R?嗝窗?桓鋈耍??呕嵊檬帧⒂眯模?檬惫獍阉?拿嫒菽?蹋?谧约旱淖髌分蟹捶锤锤吹馗杷棠兀浚×橛肴獾陌槁拢?窃煳锏拇?妫?巧??钫涔蟮幕竦茫?巧喜缘亩鞔汀C烂灿氩徘榧由下薜ふ馕淮笫Φ恼找???锥?克洛岱尔注定是要留芳史册的。  卡米尔房寺遽范?苄〉氖焙蚓涂?佳?暗袼埽??刑旄场8盖资撬?恍傅闹С终撸??盖自蚴羌岫ǖ姆炊哉摺?883年19岁的她去巴黎,成为艺术大师罗丹的学生和助手。罗丹惊异于卡米尔房寺遽范?倥?巳嵬獗碇?卤加康募で楹秃嵋绲牟呕??饺撕芸毂憬?肓丝穹绫┯臧愕陌?椤B薜ざ运?担?你才是我要的,你是我的女神!"因着卡米尔房寺遽范?拇嬖冢?薜は嘈抛约嚎?剂诵碌纳??6??锥?克洛岱尔,能够委身于《思想者》《吻》《丹娜德》的雕塑者,难道不也是上苍赋予的"特殊使命"么?!  美丽聪慧的卡米尔房寺遽范?吞觳诺穆薜ひ欢ǚ浅O喟???锥?克洛岱尔登上模特的转盘,跪卧着,头发像瀑布一样披散开来,她的美凝固成了罗丹不朽的《丹娜德》。罗丹把《思想者》献给她,把《吻》献给她。罗丹曾这样评价卡米尔房寺遽范??我只是告诉她在哪里可以找到金子,而她找到的金子则完全是自己的功劳。"卡米尔房寺遽范?醋鞒隽恕渡彻Т锫蕖罚?锰觳诺淖髌分っ髯约旱拇嬖诓唤鼋鍪锹薜さ那槿恕?   可惜,这种狂热的爱情没有持续多久,盛名之下的罗丹有了新欢。卡米尔房寺遽范?薹ㄈ淌茏约河蒙???诺哪歉瞿腥艘魄楸鹆担??擅谰票涑闪硕疽?N曳路鹂醇??谖颐媲翱奁??业纳嗉馍嫌凶爬崴?南绦龋晃曳置骺醇??驮诶胛也辉兜牡胤轿??陌?槠砀#?虬泸?稀5??幢涑闪朔胬?呢笆祝?钌畹夭褰?怂?男靥牛?两?怂?男姆浚??男南恃?殂椤??宰鸲?嗳醯目?锥?克洛岱尔宁为玉碎,宁死也不愿意与其她女人一同分享罗丹的爱。争吵、出走、愤怒、绝望……一时间接踵而来。这位身陷爱情炼狱的女人几经心灵的折磨,终于从长达十多年的情感纠葛中退了出来。  痛苦初始袭来时,卡米尔房寺遽范??堪?牡袼艽罹攘怂?K?孟朐诘袼苤卸哑龌ㄔ埃?酝家缘袼芏钥估淇岬南质怠H欢??露赖拇?常?纯嘁钟舻男那椋?由鲜廊硕运?髌返睦淠???锥?克洛岱尔最终还是没有迈过那道坎,精神彻底崩溃了,出现在公众面前的她,衣着邋遢、神情恍惚。卡米尔房寺遽范?够俚袅怂?约核?心芑俚舻淖髌贰?913年,卡米尔房寺遽范?徊槌龌加芯?癫 K?慕俸笥嗌?诜枞嗽褐卸裙??敝?943年病逝。卡米尔房寺遽范?-这朵人们认为有可能超过罗丹的艺术之花,就这样静悄悄地枯萎了。  在雕塑艺术中,只要有罗丹出现的地方,必然会有卡米尔房寺遽范?挠白印<?烂埠吞觳庞谝簧淼目?锥?克洛岱尔,一不小心坠入万丈深渊,被天才的阴影网住了,再也未能逃离出脱,最终沦为情和爱的奴隶。在沉醉与奴役的搏斗中,败北。疯狂。窒息。这难道真是宿命么?!  当我们身陷困境发出呼救,灵魂中的理性可否伸出手来?!(1175字)    老子:永远的老子      丰衣足食之后,人总会对生命的智慧进行追寻。长夜静坐,我的身心依偎着老子。老子的智慧让我感受到尘世之上的时间和空间,感受到尘世之上世界本源的清静和透明。    老子的《道德经》以其精妙简洁优美的五千言,洋洋洒洒地构造出了一个朴素、自然、飘逸、豁达、深邃的宇宙观、人生观、方法论的宏大框架,铸成融哲学、文学、史学于一体的华夏文明基本肌骨。《道德经》的全部精义,在于阐述了"道"和"德"的深远涵义。 老子把物质世界、精神世界、宇宙万物及其隐蔽的宇宙法则抽象成精绝的道。《道德经》首章开篇明义:"道可道,非常道。"老子如此描述:"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其中有象。恍兮惚,其中有物。窈兮冥,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被称为天地之母的"道",显然就是宇宙万物起源的根本。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万物由道而生。道生万物后,内在于万物,成为万物的本性。想来当年鉴于人们生活常背道而驰,老子修"道"教人反璞归真复还于道,眼光是何等的深远。    老子思想以"道"为核心,认识"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同时又是"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超时空、超感觉的精神实体。他用"道"来说明天地万物的一切,把"道"看着天地万物存在与变化的普遍原则和根本规律。    老子想借"道"之作用,教诲人们认识到精神内核,力求使自己的行为合乎"道"。怎奈人心浮躁,往往对此"道"观之不见听之不闻。老子预言:"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在汽车飞机电脑网络东西方一体化的今天,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新世纪,缺少的就是老子的"道"中所包含的人类必须尊崇的自然律、道德律。只有识"道"、修"道",人才能从生存的困惑中走出来,找回人的身份人的尊严,构造真诚善良公正的人格基座,使人性更加自然化,人际更加和谐化,社会更加有序化。"道"是人类元初形成的本源,亦必是人类精神最后的栖泊地。人类创造的科技文明、物质文明再丰富、再完美,最终仍要依存优良的人文环境。精神在人性上的超越,必将替代精神在物欲中的沉沦。新世纪的人类人文主义、人道主义内容,必然从"道"中诞生。    荷尔德林曾经用诗一样的语言描述:"只要善良纯真与人同在,人将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反之人类终将失去精神家园,任何真善美的事物都难以居存。"道"告诉人们要珍爱生命、善待生命,按照生命本来的真实来生活。拥有了"道",精神世界便拥有了自然律与道德律。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位高权重还是一介草民,无论你是学富五车还是目不识丁,都会拥有自己生命本应拥有的喜悦和幸福。    当我们对人类对世界认识有所突破的时候,总会发现老子的大智慧早在前面等着我们。老子不老,老子的功德与日月同辉;老子将永远活在人类的精神家园,老子的光辉将永远烛照着人类的精神家园……(1199字)  贝多芬:灵魂深处的火焰    湛蓝深邃的莱茵河是那样生动而富有人性,仿佛一颗巨大的灵魂,无数的思想与力量在其中涌动。这一条德意志的庄严的父性的大河,孕育了一批又一批人类艺术大师。我们能从世界音乐史最显赫的位置上找到一颗音乐巨星--贝多芬。  莱茵河是贝多芬少年时的梦境。河畔浓阴密布,鲜花满地,雾似白纱轻笼着白杨,丛密的矮树、细柳把根须浸在静默而湍急的水流中。贝多芬常在花木、云彩、河水间漫步,他靠着它们生活。大自然是贝多芬唯一的知己,是他的至爱。在这片如诗如画的树林中,突然飞起一只被阳光熏醉了的云雀。贝多芬的心灵就像云雀一样,它知道等会儿要落下来的,而且还要落下来无数次,但它渴求永远能够往火焰中飞升,唱出呖呖流转的歌声,向那些留在地上的同伴描绘天国的光明。  有人说,贝多芬是音乐的最高缔造者。有人说,现在世界上没有一分钟没有人在演奏贝多芬的音乐。贝多芬是一位音乐家,但他却被傅雷先生看作是人生的精神导师。傅雷说:"医治我青年时世纪病的是贝多芬,扶植我在人生中战斗意志的是贝多芬,在我灵智的成长中给我最大影响的是贝多芬,多少次的颠仆曾由他搀扶,多少次的创伤曾有他抚慰,--且不说引我进音乐王国的这件次要的恩泽。"当年傅雷先生聆听贝多芬的音乐,未晤其人,却破解了他的情怀。艺术到了至高的境界,原是不分畛域,心神相融的,他们是灵性上的同道中人。  贝多芬出生于贫民家庭。艰苦的童年,他没有享受过家庭的温情。一开始,人生于他就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11岁时,为了争取每日的面包他加入了戏院乐队。不久,母亲病故,父亲酗酒,家庭的重担落到了他稚嫩而单薄的肩上。  贝多芬的声音传到德国的音乐首都维也纳,有识之士李希洛夫斯基亲王发现了他这块稀有金属。亲王全家对他关怀备至。对此,贝多芬心存感激。但当亲王企图通过爵位的尊严,迫使贝多芬改变自己的意志,他立即搬出亲王的宅邸,并宣布与之绝交。贝多芬在绝交信里写道:"您之所以成为一个亲王,是由于偶然的出生;而我之所以成为贝多芬,却是由于我自己。亲王现在有的是,将来也有的是,而贝多芬只有一个!"贝多芬追求人格的独立自由、藐视权贵的个性由此可见一斑。没有任何一种权力能够钳制贝多芬的思想。贝多芬是伟大的自由之声,也许是音乐世界里唯一的自由之声。与他齐名的莫扎特直到晚年才挺直了脊梁。莫扎特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属于他的皇帝的,他迫不得已写了一些被权贵们认为好听的东西。而贝多芬只忠实于自己的心灵。他的责任是将音乐奉献给"可怜的人类","将来的人类",给他们勇气,唤醒他们的迷梦,斥责他们的怯懦,把他们引入到光明、正义、美好的世界中。贝多芬人格的高度决定了他作品的高度。  正当年轻的贝多芬在音乐王国里展翅翱翔时,命运却企图折断他的翅膀。贝多芬患了一切疾病中最致命的耳聋。这对于平常人是一部分世界的毁灭,对音乐家却是整个世界的毁灭。整个世界毁灭了,贝多芬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绝不让它毁灭我。噢,能把人生活上千百次该有多美。"贝多芬战胜了病魔,坚强的道德情操留住了他。他认为没有完成善的行为就不该结束生命。他在音乐的避难所里为人类重建欢乐世界。这一切成为他音乐中的永恒主题:从绝望到斗争,从斗争到平静,从平静到凯旋,再到欢乐。在穷困潦倒的日子里,在患耳聋的痛苦中,他从没有对生活失去过信心,从没有对命运放逐过流离的坚毅和拼搏。贝多芬在与命运的搏斗中展示出他不屈不挠的品格。他用痛苦换来的各种各样的交响曲、奏鸣曲、弥撒曲,被后人奉为音乐经典世代相传;他的《命运》,他的《田园》,他的《英雄交响曲》,他的《悲怆》燃着灵魂的火焰照亮了世世代代的人们。  罗曼仿蘩荚?担?提起贝多芬,不能不提起上帝。"贝多芬不但要用超生的创造的力量控制肉体,控制感情,控制思想,控制作品,而且竟然敢向命运挑战,敢与上帝搏斗。大自然中五彩的音响的世界毁灭了,贝多芬用他心灵的耳朵重建音响的王国,不但为自己,而且为着整个人类。他与命运的搏斗,体现为乐曲中两个主题的对立:一个主题代表意志,代表个人的力量;另一个主题代表命运或者上帝。倾听贝多芬的乐曲你能感受到人与命运的斗争,斗争的结果总是人得胜。在《第五交响曲》中,作为主宰万物的人抱着一腔希望与力量,与命运搏斗,命运越来越残酷,可怜的人似乎要败下阵来,时有悲叹之声。忽尔,胜利的号角骤然奏响,接着是行军的节奏,曙光出现了,人恢复了自信。可是,嚣张的舞曲再次挡住前进的脚步,刹那间一片黑暗,然后迅速地响起凯旋的曲子,胜利之歌宣告终曲。对苦难命运应当用力量去反抗,去征服;对于人类,应当用力量去激励,去热烈地爱。这便是贝多芬精神的真义。  我曾经梦想有一天能够成为在琴键上流泻心思的女人。然而,至今没有做成钢琴女人。我只是一个聆听者,喜欢在黑暗中听音乐,尤其爱听贝多芬。当《命运》的旋律在暗夜中滑过时,我仿佛看见一个个黑色的音符在跳跃,在咆哮,在奔跑,灵魂随之一起狂舞。在琴声泼洒的旷野,心灵的枷锁一片一片地碎裂,在黑暗中纷扬。我被琴声淹没了,在激情的海洋里,不断地沉湎,不断地漂游。紧接着,在一种快乐的极致中高高地飞翔,最后轻轻地静静地降落在一片幽蓝里。听《命运》不是欣赏,而是感染。它激励人们剔除一切懦弱与惰性,在命运之神面前飒爽地挺立起身躯来,高昂起头颅来。它教会人们与命运之神对视,汲取拼搏的勇气,享受做自己主人的欢乐。沿着《田园奏鸣曲》一直走下去,曲径通幽的小路不断延伸,金色的阳光洒遍了原野,清凉的微风拂过柳梢,一碧如洗的蓝天薄云游弋,忽而几只不知名的鸟儿啼了几声。小溪在脚下潺潺地唱起歌来,泛起银色的浪花。整首曲子洋溢着安谧、宁静与欢乐。在贝多芬的意念中,欢乐是神明在人间的化身。它的口号是友谊与博爱。爱与欢乐合为一体。爱是唯一的现实。贝多芬的一生是受难的一生。悲惨的命运把他的灵魂放在躯体与精神的苦难中磨砺,把他的肉体放在贫穷与疾病的铁砧上锤炼。贝多芬的作品或缠绵悲壮,或庄重激昂,或恬静甘美,或卓越奔放……都给人以无尽的遐思与力量的源泉。我们能够从中感受到沸腾的热情、坚强的意志和对光明的渴求。他的音乐痛苦与欢乐交织,绝望与希望交织,忧伤与幸福交织。他的音乐旋律在激昂的火焰之后,才会沐浴在宁静的气氛中。在痛苦与悲吟之后,心灵在阵痛中走向清明高远。贝多芬以个人创造力把梦幻、痛苦、欢愉融入音乐,用柔和的气息抚慰着痛苦,用欢乐抓住了生命。这是一种征服,一种对痛苦的征服,对命运的征服。孤独、疾病、穷困煎熬着他,他慢慢地隐忍下去,让一切悲苦深深沉潜心底。他汲取悲欢的灵泉,打破形式的桎梏。音乐几乎变成歌词与独白,透明地传达出他的内在思绪与微妙起伏的心理状态。贝多芬写下的一句话可以适用于他的全部音乐:发自内心,才能进入内心。他对于世界和平、人类公民和兄弟友爱的观念理想在《第九交响曲》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在庄严肃穆的圣殿里,倾听人类心灵深处的共同声音--"亿万人民团结起来","我们团结成兄弟"。这部作品是贝多芬生命的完美句号。贝多芬的墓碑上镌刻着奥地利诗人格利尔巴采的名言:"当你站在他的灵柩跟前的时候,笼罩你的并不是志颓气丧,而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我们只有这样对他一个人才可以说:你完成了伟大的事业……"  贝多芬用他的一生阐释了苦难与欢乐的真谛。他代卑微的人类呼吁,为受难者歌唱。他的作品闪耀着照彻人性的光辉。贝多芬的心中有一轮不落的太阳。缘此,他才能用纯洁的爱,用坚强和欢乐来解析这个世界。他的作品穿透黑夜,照亮了我们的灵魂,点燃我们的灵魂。人们啊,切勿过于怨叹,因为有优秀的贝多芬与我们同在!"汲取他的勇气做我们的养料吧,倘若我们太弱,就把我们的头枕在他的膝上休息一会吧。"在他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量和强烈的慈爱,像火焰一样烛照人类的心灵家园。走进他心灵的圣殿,我们应当重新鼓起对生命、对人类的信仰。(3168字)        米开朗琪罗:永恒的主题       文艺复兴时传下来的一种遗产,就是相信天才,这比技艺和才能更珍贵的东西,能改变诸艺。詹姆斯防???洛威尔评论道:"才能是那在人的控制范围之内的东西,而天才则是那把人控制在它范围内的东西。"独创性的"天才"一词最完美地体现在米开朗琪罗身上。米开朗琪罗喜欢说他的天才是故乡"飘逸的空气"所赐。他于1475年3月6日生于佛罗伦萨附近的卡普莱泽。当时,他的父亲从宇宙的星座中看到他的儿子将会不同凡响。这种预测巧合地给人类带来一代"天才""巨人"。  佛罗伦萨的建筑和精美的艺术品使米开朗琪罗着迷。他还曾一度沉醉于意大利文学大师的作品中。这为他以后的艺术奠定了思想和精神的基础。他年幼时就展示出潜藏的艺术天赋。他应一位法国红衣主教的邀请,做了一件雕塑《哀悼基督》。人们从这件作品中看到了他非凡的创造力。不久,他经过艰辛的劳动,以自己的智慧、技巧、毅力和艺术天赋,使一块沉睡多年的巨石起死回生。这就是闻名世界的大卫英雄立像。达芬奇说,这块大卫雕像可以与他的绘画相媲美。  米开朗琪罗声名远扬,他奉教皇朱利奥之召来到罗马。教皇提出了翻新西斯廷教堂的计划,并且把一个空旷的大圆顶交给了米开朗琪罗。教皇想让米开朗琪罗在天花板上画一幅大壁画来掩饰屋顶上那梁柱交错凹凸不平的巨大空间。米开朗琪罗无数次茕茕独立于阳光照射着的教堂中央,仰望着巨大的穹顶,暝思苦想。一个成为艺术品的圆顶不应该仅仅是一个被装饰过的房顶。绝对不是。它应该是一个无限的天穹,与脚下的大地连在一起,与头顶上的天空连在一起。每一个站在圆顶之下的人,应该都能够感受到上帝的存在,感受到阳光的照射,感受到灵魂的升腾与飞翔……  1508年的一个清晨,米开朗琪罗沿着一条崎岖的小路,登上一座山顶。举目瞭望,一轮红日冉冉升起,仿佛天国的光辉洒向人间。田野、树木、河流、山峦、村落都在阳光中苏醒。整个罗马像刚诞生的婴儿褓抱在天宇的红光里。站在黎明的山巅之上的米开朗琪罗如醍醐灌顶。他突然感受到了《圣经肪稍肌防铩洞词兰汀返囊饩常禾?踔?保?斓鼗煦缍?招椤I系鬯担??泄狻??诙?欤?系塾炙担??旭仿???谑牵?斓胤挚?:罄矗?系塾职凑兆约旱男蜗笤谔斓丶浯丛炝巳恕??澜绲??恕??裕?谴词兰停〕?苏夂甏蠖?篮愕?创世纪"主题之外,还有什么更适合那神圣闳阔的穹顶呢!米开朗琪罗周身的血液顿时沸腾起来,他感到浑身充满了创造的激情。  米开朗琪罗选择了"创世纪"的主题,他要进行的,又何尝不是一件创世纪的工作呢?!1508年5月10日,巨大的工程开始了。这是米开朗琪罗整个生活中最暗淡最崇高的岁月!西斯廷英雄的伟大面目应该永远镂刻在人类记忆之中。当罗丹命丰腴清丽的裸女模特在画室翩然起舞时,当莫提格里昴尼面对着妩媚而慵懒的美女,在画面上把她们的脸"令人愉快地拉长"时,我们的米开朗琪罗在哪里呢?他像囚徒一样,每天把自己关在教堂里,作画时他必须颈椎后仰,眼鼻朝天。每画一笔,都有一些颜料和泥灰滴到脸上,甚至于滴进他的鼻孔和眼睛里。有时画到一些转弯抹角的地方,他必须蜷曲身子,甚而跪下双膝,整个人弯曲成一支弓箭。这样的扭曲姿势,使他疲倦至极。每次从脚手架上下来时,脸上都涂满了厚厚的颜料,周身疲乏得几乎不能动弹,但他必须坚持下去。因为上帝和人类都在他的心中,他要用手中的颜料和白灰来抒写献给他们的诗篇。他曾经在一首诗中这样描绘他作画时的辛苦:我的胡子向着天/我的头颅向着肩/胸部像头枭/画笔上滴下的颜色/在我脸上形成富丽的图案/我的皮肉在前身拉长了/在后背缩短了/仿佛是一张叙利亚的弓。"仰面的工作严重损伤了他的视力,使他只有头向后转才能读书和看画,这样的状况持续了好几个月才逐渐恢复。  正如罗曼罗兰所言:"清贫不仅是思想的导师,也是风格的导师。它使精神和肉体都知道什么是淡泊。"淡泊者明于心而淡于欲,清于志而寡于营也。米开朗琪罗几乎没有用餐和睡眠的时间。他如一个穷人一样生活,只以极少的面包来维持生命。他被劳作束缚着,好似一匹马被磨轮的轴系住。他每天只睡几小时。为了节省时间,他睡觉时不脱衣服,皮靴也不卸。有一次,腿肿起来,他不得不割破靴子,在脱下靴子时腿皮也跟着剥下来了。这样为天才拘囚的人,空前绝后。  经过米开朗琪罗四年紧张孤独艰辛的劳作后,1512年,这幅长40米、宽13米,共有336个人物组成的,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穹顶壁画终于揭幕了。壁画峻工之时,米开朗琪罗才37岁,却俨然变成了一个身躯佝偻、容颜苍老的老人。艰辛的劳作透支了他的生命和体力。万圣节那天,全罗马的人们都穿上了华丽的服装参加教皇为西斯廷举行的奉献仪式。整座罗马城沸腾了,人们奔走相告,米开朗琪罗所创造的那个登峰造极的穹顶。在被三角形和半月形弄得支离破碎的拙劣的弧形空间中,米开朗琪罗描绘了从创世到诺亚的地球史。在这周围环绕着耶稣的预言者们和祖先们,最后揭示出灵魂的解放。扭动的****戏剧性地体现了准备获得灵魂自由的肉体的苦闷。这是依据米开朗琪罗式的新柏拉图主义--肉体只是灵魂的载体--来描绘的。这幅作品倘若画在一块完整的大画布上,已令人叹为观止。而把它****这个空间,那就是天才的确证了。瓦萨里欢呼:"没有别的作品比它卓越,以后也不会有,就连模仿米开朗琪罗完成的东西也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个壁顶画确实是我们美术的真正灯塔,对所有画家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它为陷入黑暗好几个世纪的世界带来了光明。"我没有亲临过西斯廷教堂。我在印刷品上仔细地辨认着,哪是《神分光明》,哪是《授福大地》,哪是《洪水》,哪是《诺亚》,哪是《亚当的创造》,哪是《夏娃的创造》……我阅读着每一只伸向深渊的会说话的手,每一座如城堡的胸膛。我把握着人物与画面、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呼应,寻索着一条侧线的轨迹和隐喻,窥伺每个动作的诞生和终极。米开朗琪罗的绘画是哲学的,是诗的。我仿佛看到米开朗琪罗苍老而忧愁的容颜,睿智而深邃的目光隐藏在那幽蓝和暗黑的背景里,隐藏在那些赤裸的、受难的、圣洁的和满怀渴求与提升的人们中间。透过人神共存的世界,一道人与神共同具有的光芒裹挟着精神获得自由、灵魂得以解放和升腾时的力量,犹如电光石火直射而来。这一道强烈而耀眼的光芒,足以照亮和提升在不同世纪里曾经陷入黑暗和即将陷入黑暗,以及深渊之中的世界。  米开朗琪罗说,好的画直接迫近神而和神结合,它是神的完美的抄本。神的画笔的阴影,神的音乐,神的旋律……因此,一个画家成为伟大与巧妙的大师还是不够的。我想,他的生活应当是纯洁、神圣的,使神明的精神得以统治他的思想。《创世纪》与《最后的审判》,都是取自《圣经》的题材,这与他的思想有关。他认为艺术的最高目的并不是艺术本身,而是表现心灵的意境或者伟大的思想,或者人类热情的使命。米开朗琪罗不满足于巧妙的壮丽的装饰,而搬来整部的《圣经》做他的主题。  我们永远都在朝圣的途中,但永远都走不到神的位置。人性向神性无止境地迈步,灵魂与身体的征战,这是人类终极的主题。对这个主题的探求,是所有生命的终极的追求。为了这个主题,神圣的米开朗琪罗耗尽了毕生的心血。米开朗琪罗在他的遗嘱中说,他的灵魂赠予上帝,他的肉体遗给尘土。  米开朗琪罗在他神圣的痛苦的生涯中用他的天才和心血雕成永恒的灵魂和壮美的作品。他伟大的心魂犹如崇山峻岭,我们从中能够呼吸到纯洁的空气,洗涤心灵的秽浊。他的作品矗立在人类的艺术殿堂中,在那里,我们可以变换一下肺中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从而将感到迫近上帝,迫近永恒!(2998字)    王维:坐看云起           翻开大唐史册,我不关心帝王是谁,我的目光落在了一个叫王维的诗人身上。    借用"坐看云起"来形容王维唯美的人生最合适。王维的山水诗打开了日升月隐、草长花开的生命空间。对于王维善感的心灵来说,花开花落云起云飞是一种审美、一种启示。坐看云起是王维诗意人生的一种极致。红尘中的喧嚣如潮水般退去,生命纯真的本质和理想随着天光云影浮现在心灵的天空中。内心的真实是生命的真实。    我对王维情有独钟的理由是因为他诗中显示出的静美的气质与我的心灵深深契合。我从琐碎而缺少光泽的生活中挣脱出来,走进王维的诗境。月色把竹林、山色整理成一派柔和。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夜晚静美至极。山中寂静无人,只有松风游于林间,竹隙筛下碎银似的月光落在石上。俗世的欲念,心灵的尘埃,被清风月华洗涤得清清净净。诗人在明净的天、明净的地、明净的月光中弹琴复吹箫。他身着雪白的长衣,长身玉立、羽扇纶巾、眉宇间流动着英气。细细的手指已搭上纹质拙朴的古琴,弦丝在颤动。音乐的意境渐渐开阔,仿佛一粒石子投进天空般湛蓝的碧水。此刻,我的身是明净的,我的心灵是明净的,彻上彻下彻里彻外的明净。    渴望建功立业、匡扶社稷是历代知识分子的共同梦想和追求。王维既做官吏又当隐士,往返于人类斗争与自然情调的两极。朝廷的险恶伤着他的心,大自然景致的美妙却给他的心灵以慰藉,在入世与出世之间生存着。完全的媚俗与脱俗,都会导致深刻的痛苦。王维只能这样做。    亦官亦隐的王维没有忧悒,没有焦虑,没有烦躁,没有抱怨。他不为物我所役,自自然然地生活着,充分感受天地之心之道,用一颗天高云淡的心感受着大自然中的山川日月、花木飞鸟,呈现出蓬勃的生命精神。只有卸下尘嚣的重负才能抵达生命原初的家园。王维在恬静的光线里收割盛唐山水盈漾的清香。我于幽谷中远眺"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在田园里仰望"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徘徊于涧边凝视"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沐浴着如水的月华聆听"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静夜独坐沉浸在"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的意境中。    王维那颗体悟天地万物的大智慧者的心,静静地活在他的山水诗境中,静静地思考着。他用全部的生命和智慧,创造出了继陶谢之后盛唐山水田园诗歌的奇峰,彪炳千古,成为中华五千年辉煌文化的璀璨一页。倘若删去这一页,我无法想象唐朝诗坛将淡没多少光辉!    我从王维的心灵和诗境中寻找心灵的归宿。时光从我的身外从我的心内慢慢地流逝,如水。从中,我试图领略生命的意义。    王维,用他美丽的恬淡的心灵真诚地面对世界,面对自然。这境界,这情怀,足以温暖和滋润我们焦虑的心灵。(1062字)    孟浩然:在山水与功名之间         文化名人是一个地方的名片,孟浩然是襄阳的名片。襄阳属于孟浩然。把一方美好山水归于一个诗人名下,古今中外恐怕唯此一例。因为有了孟浩然,盛唐时襄阳,诗人们熙来攘往,空气和美酒中都飘溢着诗的芳香。  孟浩然是棵繁茂、质朴、挺拔的大树,耸立成襄阳绝无仅有的靓丽的风景,天下诗人纷纷慕名而来。诗圣杜甫对这位同乡如此评价:"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王维为其画像:"状欣而长,峭而瘦衣白袍"。诗仙李白给予至高的赞美:"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此语出自"风歌笑孔丘"的狂人之口,可以推想,李白在短兵交接中是多么地惊叹孟浩然高深功夫,由衷地拜服于孟诗的高不可攀。  岘山和鹿门山是襄阳两座并肩而立的山峰。岘山是孟浩然人生之旅的起点,鹿门山是孟浩然人生之旅的终点。四面山峰环合、巅连相抱、氤氲出一种与世隔绝的清幽与秀逸。汉水在山脚下滔滔东去,造就了一种形胜独标的孤高与自得。山上古树苍藤、泉凛涧幽。有这样的山水滋补灵性,孟浩然的生命怎能不鼓涨起创造的活力,怎能不张开自由的翅膀?!  孟浩然出生于岘山脚下的涧南园。岘山是他的胎盘和摇篮,是他最初的生存课堂。他在幽静恬素的岘山脚下读书养志,间隙悠游岘山,从中触到了学问中没有的生命的娱悦。他读懂了岘山,读懂了山上密树浓云苍茫的气韵,绿叶清泉的骨胳,古木岩石的风神,艳花异鸟的风姿。孟浩然独自一人或邀三五好友在树林中弹琴、吟诗、赏月、饮酒。  怀有兼善天下,经世济时理想抱负的孟浩然,虽然过着隐居的生活,但他内心却充满矛盾,而立之时他从岘山出发,开始了坎坷的求仕之旅。  孟浩然渴望凭借自己满腹经纶获得朝廷的赏识。他应试却名落孙山。皇恩浩荡清正廉明只不过是一个幌子,幼稚的诗人那知道官场比战场还要凶险,四处碰壁势必是其必然命运。他曾作《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其诗句"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谦恭有度,落落大方地表明了他对仕途的热望以及期盼当权者援引的心情。孟浩然曾有幸亲瞻龙颜,但生性耿直的他没有抓住这独一无二的重大的向他迎面走来的契机。一日,王维私下把孟浩然请进官衙内闲谈。恰巧玄宗亲临,王维借直言请罪之机,向皇上隆重推介:"这是襄阳孟浩然,我的朋友。"玄宗听此龙颜大悦,说:"我早闻此人诗名,相见甚欢。"玄宗让孟浩然吟诗作乐,人称不识时务的他却说"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刹时,龙颜由喜变愠,口谕其终身不得录用。皇上喜欢的是柔顺、服贴,善于阿谀奉承的读书人,这孟浩然又何尝不知?!但刚正不阿、光明磊落的孟浩然又怎能为五斗米折腰?!这注定了他的济世情怀终将被黑暗吞没,掩埋在历史深处。昏暗的权势射落了孟浩然的"鸿鹄之志"。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诗人从点缀着归村人影的平沙远渡,乘坐着一弯新月的江畔小舟,踏着松径下的烟树月影,边吟边行,朝着鹿门山悠悠归来。他仰望鹿门山的目光和灵魂被岁月淘洗得更加清澈宽广。这是他人生最淡泊最辉煌的时期。鹿门山的清风、明月、飞萤、树影、露光、泉响都进入了孟浩然的心空,他在宁静清幽的意境和心境中尽情地创造人生;他的诗写得更加轻灵飘逸,冲淡清旷,臻于至境。孟浩然是幸福的。  所幸,孟浩然并没因仕途不畅而消极遁世,更没有扭曲知识分子的精神人格,而是以积极热情的心态放情山水,回归田园,用毕生的智慧和才情将田园诗歌推向顶峰,以根深叶茂的大树形象耸立在唐诗中。  山水与功名,历来与中国知识分子结下了不解之缘,造成了他们双重的性格和矛盾痛苦的人生,在他们身上烙下了深深的烙印。人是大自然一部分。人的身上带有大自然的胎记--自由、尊严、平等、思索、创造……而颇有棱角的知识者不可能为了成就功名而动摇山水在灵魂深处引发的共鸣。他们宁愿舍弃功名,保持生命自然无拘的状态和人格精神的独立。孟浩然斯是人矣!(1561字)    苏东坡:宋朝的丰碑  如果可能,我最想去的朝代便是宋朝。今夜,宋朝的月光照着我,皎洁凉爽。我想起那篇堪称极品中的极品的千古名作,月亮、水光、凉夜、笛声、酒香和东坡共同写下的令后世人叹为观止,极其美妙的《前赤壁赋》。那是一篇清新可人的故事,澄澈干净如同《记承天寺夜游》。我的眼前浮现出东坡的身影,他面容清矍,长髯飘飘,一身仙风道骨,立于赤壁的江水间凝眸沉思。  东坡是北宋时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在诗词、书法、绘画等文学艺术方面均有建树,在散文领域取得的成就尤为令人瞩目。他的散文以雄健奔放、挥洒自如为特色,正如他自己在《文说》、《答谢民师书》中所说:"吾文如万斛泉源"喷薄而出,"如行云流水","文理自然,姿态横生"。他的诗文凸现一颗历经磨难而旷放豁达,富有生活情趣的心灵,是他性格的升华,思想的结晶,或者说是他直率无饰的人品沉淀。多年前,我喜欢慷慨激昂地高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也喜欢浅斟低呤"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可我却不理解这些千古名句骨血之中所隐含的沉郁顿挫之气。那时的我,只把东坡作为一位大文学家做单纯的诗词文赋层面的崇拜。  年岁逐增,我对东坡的钦佩与日俱增。这源于他豁达的心襟。东坡仕途坎坷,屡遭贬谪。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身罹北宋最大一场文字狱的迫害。晚年又被贬至当时蛮荒的岭南海南。东坡一生曲折坎坷、艰辛悲愤,饱尝丧妻别子、颠沛流离之苦。他在无路可走无家可归的绝境中,用闪闪发光的字句照亮了七月之一夜的苍穹。那是个有月光的夜晚,江面碎银般波光粼粼,扁舟在光点之间随意飘荡徐行。有如泣如诉、如怨如慕的萧声自江面响起,东坡说了"山间明月,江上清风"等开导悲观的吹萧人。东坡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儒、佛、道三家,形成自己独特的人生态度,形成一种随缘自娱、恬淡寡欲、旷达乐观的性格。人生的大豁达使他在艰险的劣境中超然物外。真不知世间有多少"吹萧人",是经过东坡耐心的开导而提高认识,变得豁达乐观。  东坡毕竟是东坡,他比纯粹的文人才子型作家更让人钦敬的是他永生永世的济世胸怀。他在南贬惠州后,有一次拍着自己的肚子问周围的人,里面装的是什么?有人说是文章,他沉默不答;有人说是诗书,他摇头不语;直到红颜知已朝云说是"满肚子不合时宜"时,他抚掌呵呵大笑不已。这就是苏公做人作文的境界。他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心中所念的,绝非一己的功名文名,而是社稷江山与经国大业。他的写作动机在朗朗乾坤,而非名利场。他在丰湖建起行善的放生池,为百姓散尽钱财,祈求上苍保佑贫民。此心昭昭,日月可鉴。  我是芸芸昂仰东坡人群中的一名普通的小女子,犹如尘埃草芥一般微不足道。但我有幸生在东坡之后,解读他寄予高远,大气磅礴的千古襟怀。  东坡是一座矗立于宋朝的丰碑。东坡不朽!(1200字)    胡适:从女人这边看胡适      看风景需远观近瞧、横看侧视;看东西需上看下看、左看右看;看胡适也不能光从男人的角度来理解,也要从女人的视角来解读。关于胡适的文章,大都要么写他曾任北大校长,成为新文化启蒙大师;要么写他才华横溢、幽默风趣;要么写他一生坚持自由主义,始终以一种从容的态度批评所处的时代。人生醉魂魄,铭肌骨,寄身心者莫过于情。让我以一个女人的身份,从女人这边来看胡适血肉之躯的另一面,解读跋涉于情爱苦旅的他,在灵与肉中挣扎的心迹。  江冬秀是胡适结发妻子。他没有爱过她。她只是胡适母亲用来套牢儿子的一条绳索。订婚时胡适才十三岁,江冬秀十四岁。对这桩婚事本来就极不情愿的胡适,后来以"求学要紧"为由不断地逃婚,试图感情突围,但没有成功。为了不拂逆母亲,胡适不负婚约。新婚之夜,胡适为花烛洞房写了一副对联:三十夜大月亮;廿七岁老新郎。愁苦之情跃然纸上。婚后胡适匆匆北上,把江冬秀留给了自己母亲。为了孝顺母亲,胡适牺牲了自己的爱情。无疑,这是一桩奇异的婚配。几十年里,他们虽无多少恩爱,却白头偕老。胡适誉满天下,小脚太太也随之名扬海内外,以致这场奇异的婚配被戏称为中华民国史上的七大奇事之一。蒋介室"赐"胡适一副挽联:新文化中旧道德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大师。这副挽联自然是针对胡适恪守"中西合璧"的婚姻而言。洋博士与小脚太太白头偕老,无愧于中西合璧。这就是历史,这就是真实的人生。  韦莲司是胡适在美国留学期间结识的女友。韦莲司,这位才女拨动了胡适最初的情感之弦。才女才子于湖边散步,公寓约会,共荡双桨,得知无法结合,终生尺牍传情。胡适是韦莲司唯一想嫁的男人,但她知道,永远也别想让这个男人成为自己的丈夫。韦莲司坚持自己对爱情和婚姻的理想--终生未嫁。她宁可孤寂地度过一生,也要捍卫自己的爱情理想。他与胡适虽未成眷属,却一往情深。韦莲司的一生是在等待与回忆中度过的。一次午夜的倾谈,一片共赏的霞光,林中的一个黄昏,湖边的一个午后,都闪烁着悸人的光彩。在胡适和韦莲司五十年的交往中,我们看不到丝毫的牵绊与怨叹,只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深情。得知胡适化鹤仙去,韦莲司检点整理好100多封书信辗转交到寓居台北的胡适遗孀江冬秀手中,作为文物,由胡适纪念馆永远收藏。彻骨的至情至爱,让我想到了我们在立德、立功、立言之外,更应该立情。  曹珮声是胡适与江冬秀婚礼上的伴娘。他俩的交往始于曹珮声向胡适"乞序"。西子湖畔的相逢使彼此陷入了情网。胡适在诗中把与曹珮声西湖相处的三个多月生活称之"神仙生活"。七月的杭州进入了酷暑,胡适与曹珮声的"神仙生活"在清静、悠然、凉爽中度过,充满了诗意,漾溢着温情。胡适被压抑多年的情感释放了,感情的闸门打开了。胡适和曹珮声所住的斋房前面的桂花开了,开得很繁盛,香气沁人心脾,令人心旷神怡。胡适白天读书著文,晚上便在花香之中与曹珮声下棋。此时的胡适,完全放松了自我也放纵了自我。他和曹珮声有时寄情山水,有时下棋赏月。更有情趣的时候,两人耳鬓厮磨同看一本书,诗意盎然。三个月的"神仙生活"过完后,便是"黯然神伤"的别离,爱的别离是一种沦肌浃髓的痛苦。曹珮声为胡适牺牲了爱情,绞杀了尚未成形的骨肉,失落了这一生的幸福--一个女人应有的,作为女人和母亲的那一份。一份深情执著终生,她在遗嘱中让亲友把她安葬在胡适回家乡的必经之路,她幻想着在地下也能听到胡适归来的脚步……胡适想必有常人不及的品质。这世间有女人如此爱他,总是有道理的。(1423字)    沈从文:行云流水      宽阔的河滩,隐约可见的方头渡船,清澈见底的河水萦绕在峰青峦翠之间。纯真可爱的翠翠一只手托着下巴,端坐于篁竹旁的岩石上翘首企盼。我迷恋这个梦境已很久很久,真的不愿意从沈从文的梦中醒来。    当"沈从文"三个字从笔尖落下时,我立刻想到了水,汪洋恣肆的水,清澈澄明的水。这缘于他如水的性情。沈从文最喜欢的就是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水边,望着缓缓流淌的沱江水出神凝思。他幼时的情思被江水柔得皱皱的,一直铺向远方。    婚后沈从文回乡探母,船走了一程又一程,他一程又一程看水,一程又一程地给他的兆和写信,写心中的思念,写看水的感受。    先生的文章,也无处不关一个水字,让人无时无刻不置身于山水的故事之中,置身于他的故乡之中。先生说他的情感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他的影响实在不小。先生的生活无法与水分离。先生受业的学校就设在水边。水让先生学会了思索,认识了美,理解人生。先生在《一个传奇的本事》中写道:"水和我的生命不可分,教育不可分,作品的倾向不可分。……水的德行兼容并包,从不排斥拒绝不同方式浸入生命的任何离奇不经事物!却也从不受它的玷污影响。水柔弱中有强韧,如集中一点,即涓涓细流,滴水穿石,无坚不摧。"这段隽语,足以启发我们理解"上善若水"与"智者乐水"的深意。先生的性情如一派清波,温和而坚韧。在那个魔影憧憧的年代,足以从容地应对凄风苦雨。    先生在致夫人张兆和的情书中写道:"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地方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先生还喜欢看云,看各种各样的云。有散散淡淡似有若无的云;有飘飘忽忽悠悠荡荡的云;有天高气爽时薄纱般的秋云;亦有阴霾化不开的冬云。先生在读云中读到了"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的名句,体验到那种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恬淡的心境。对于善感的心灵来说,看云其实就是在解读人生。看云是一种审美,更是一种启示。先生看到了云的外衣,亦看到的云的内里,看到了命运的穹宇,看到了历史的天空。    无数个晨昏,先生抬起头默默凝视天空的流云。此时,红尘中的喧嚣如潮水般退去。心静静空出来。关于生命的本质,关于精神理想,随着天光云影浮现在心灵的天空。无心出岫的云把先生从充斥着名利纠缠着人事的繁杂生活中解脱出来,为他营造一方静谧的世界,使他心境开阔,能够从容地怀念故乡的山山水水人物故事,思考生命的意义。    先生就是一片无心出岫的白云,飘浮在文学史的青山秀水之间,营造出一幅令人深深迷醉的风景。先生是一泓淡泊澄澈的清波。他的精神及其作品永久地温暖地润泽后人。我用"行云流水"这个词来形容先生唯美的人生,想必是恰当的。(1091字)    托尔斯泰:俄罗斯之魂(1659字)  〇张佐香  没有任何一个作家能像托尔斯泰那样使我产生如此强烈的震撼,也没有任何一个作家能像托尔斯泰那样使我感到如此的亲切。《战争与和平》、《安娜房?心崮取贰ⅰ陡椿睢妨魈食龅娜说乐饕宓墓饣院嵩厩?铮?屡?盼业男牧椤A榛暝趺床幌嗤ǎ?榛暝趺床挥篮恪N宜?劝?耐形贪。?榛甑南辔?嘀?巧??蠲赖幕竦谩M形塘榛曛邪?墓饣哉找?盼遥?刮业男牧楸涞酶?尤崦馈⑹?狻?   托翁是世界文学长河中的"泰斗"和"顶峰"。这一颗俄罗斯民族伟大的心魂,百年前在大地上发出的光焰,成为时代良知和智慧的火把,照亮了愚昧和黑暗,驱散了困惑和迷雾。他那颗博大仁爱的心灵引领着我。在我修养灵魂的无数个日日夜夜里,托翁灵魂中闪耀的光芒超越时空,太阳般明澈地照耀了我。每当我悠闲地漫步在湖畔林中,心灵深处那种宁静与浓浓的沉醉便悠远地漫溢开来。花丛把自己秀美的影子投射在湖中;飞鸟滑过林中,洒下一串串乐音;树叶与树叶之间的隐约可闻的摩擦声……这一切,在我看来都是一种绝顶的美,一种极至的幸福。当一个人的灵魂与宇宙万物日益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月同辉,春秋不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