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的浪漫就是爆炸,命晕之城佣兵被动刷新刷深渊到底有多爽

女总裁的神级佣兵无弹窗_女总裁的神级佣兵最新章节列表_笔趣阁
& 女总裁的神级佣兵最新章节列表
他,身世成迷,被国家所弃。&&&&她,美艳聪绝,却红颜多舛。&&&&令西方黑暗世界闻风丧胆的一代‘杀神’‘回归都市,成为天才美女总裁的贴身佣兵,是命运的安排,还是人为的设计?陈奇左拥右抱美女成群,挥手搅动都市风云,轻松纵横四方无敌。&&&&(看书的萌友们请点击追书和撸撸哦,~建议使用手机APP读书,方便又舒服!)
《女总裁的神级佣兵》最新章节(提示:已启用缓存技术,最新章节可能会延时显示,登录书架即可实时查看。)
《女总裁的神级佣兵》第一卷:天州风云
《女总裁的神级佣兵》第二卷血色京都
《女总裁的神级佣兵》第二卷:血色京都
《女总裁的神级佣兵》第三卷:群雄并起
《女总裁的神级佣兵》正文啊叻?视频不见了?[无节操科普]壮哉!男人的浪漫就是“一机突入·全弹发射”——论为什么人型萝卜(robot)只能出现在动漫中 | 死理性派小组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895440人加入此小组
好吧,加粗下先表达主题——本片文章的主旨为“人型萝卜只是动漫里想象的产物。若在现实世界里按动漫的样子去做人型机器人,没有任何的战斗力。”最近和某些动漫中毒的同学有战了几回合,所以突然想到并决定写这么个帖子。当然了,我的目的不在于说服他们——他们其实是无法说服的,因为他们立于不败之地:“人型萝卜一定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并投入现代战争的,如果没有出现,只是因为科技不够!”(完美无瑕无懈可击)。不过例行吐槽还是要的。想象力是想象力,YY是YY。想象力的范畴是相同条件铁制品做成A形状会比做B形状更有性能(合理性),而YY则是相同条件下A4纸制品会比铁制品更有性能。归根结底的一句话——用来做人型萝卜的技术,用于坦克上,战斗力提升永远更大。在展开论述前,我们先定义下让大家热血(包括本人在内)的人型萝卜定义——人型,结构为四肢/躯干/头部形式,行走为两足行走,使用的武器包括激光剑(大误),大型的锯齿切割刀(也就是传说中的电锯杀人狂),大型的枪械/火炮等。其高度大于5米(抱歉我不是军事宅,所以不是特别擅长划分——但是1-3米左右的定义是动力装甲,这个玩意和人型萝卜有本质区别,是非常靠谱且有用的装备。3-5米的这个空档区我就不知道怎么划分了,不要……在意……细节……)。另外鉴于人型萝卜有大有小,具体的参数我们后续场景中再做讨论。坦克就以目前的主流坦克定义。随便百度一条:ZTZ-99式主战坦克,又称99式,工程代号WZ-123,网络上流传的98式坦克实际就是99式坦克的样车9910型,99式坦克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最新的主战坦克。该坦克战斗全重51吨,炮口向前时全长10米,车长7.6米,宽3.5米,高2.37米,最大公路速度67公里/小时,0-32公里加速时间为12秒。()乘员3或4人全重51吨HB涡轮增压中冷式柴油引擎悬挂装置为扭杆悬挂加叶轮式液压减震器最大公路时速达67公里/小时最大越野时速达56公里/小时基本作战行程为450公里,加上额外燃料可至600公里1门48倍口径125毫米滑膛炮,由自动装弹机装填,备弹数41发,具备发射炮射导弹能力多功能爆破榴弹1挺QJC88式12.7毫米指挥官机枪(300发)1挺86式7.62毫米同轴机枪(2,000发)坦克炮塔正面和侧面都在原有复合主装甲的基础上,加装了新的楔形双防附加式爆炸反应装甲正面防护力相当于900毫米均质装甲主动防护系统独立周视热像仪“猎—歼”下反稳像火控系统上反式周视瞄准镜,有微光与白光双模式激光目眩压制干扰装置激光压制观瞄系统中国制第二代凝视焦平面热成像仪===我是打破美好幻想的分割线===以下就是死理性的逐条分析。1.外部物理问题1)压强问题知道坦克为什么是履带式么!知道为什么坦克底盘低么!压强的基础概念是小学教的呢!我们就拿我目前手头最小的一个人型萝卜资料来看吧——《全金属狂潮里》里的AS——高大约是8米左右,机器大约是8~10吨,比例与人类基本一致。按一个170cm的人脚是40码(25cm)比例计算,其脚部大约也就1.2米左右(宽算作一半0.6米左右好了),这个概念也就是接地面积为1.2X0.6X2=1.44平方米……如果是上20米的刚大木和更大的玩意……那咱就不用算了吧。说实话我对坦克的数据不熟,随便查查普遍认为是大于5平方的,参考比例来看,AS是10吨/1.5平,坦克是50吨/5.5平,似乎相差不多?但有一点很关键哟亲!坦克运动的时候履带一滚就走你了,对地表额外施加的可只有一个摩擦力……人型萝卜呢?左脚一抬右脚压强立马加倍——这还是没加速的状态,如果要疾跑的话……那就不是一脚下去带出一脚泥了,带出来的是水泥……——结论,亲,水泥地让你走出雪地的效果,你值得拥有!2)体积和强度的比例这个理论大家都应该知道的——生物界力气最大的动物蚂蚁如果能长到和人类一样的大小,那么直接会被自己的体重压死。那是因为从三围角度看,高度增加一倍,体积和重量差不多就要增加8倍,几何级数的增张。或许8米/10吨还是有希望的(我们先不考虑科幻小说的严谨性),但到了20米的高度……那重量一下子就要增长到差不多80~120吨左右……我们就算不考虑压强问题,光考虑腿部结构的承重问题……都是很难想象的吧?或许有同学要提出了——万一以后发现了一种轻型有坚固的金属呢?问的好!这样就能满足刚大木20米20吨的问题了——不过同学啊,用这种材料做飞机的话……原来一箱油只能从中国这头飞到那头的现在可以从中国无补给直捣米粒贱合众国了哟!做坦克的话我原来50吨的重量立马变成10吨我能多拉40吨的主炮/导弹/装甲哟!不脚的做刚大木太浪费了么!!——结论,我们还是往小点做吧……20米的太大……3)运动性能问题这个当然是槽点最多的问题。看啊,刚大木里面各种闪导弹闪激光闪弹幕!可能么?基于目前的技术结构下来说——很难。机器人并不像人体能很敏捷的协调各个部位。两足是一个相当不稳定的结构——在移动中重心的变化及其复杂,所以目前技术下两足机器人要么依赖巨大的脚掌,要么就是缓慢的移动。好吧,那么考虑未来科技呢?或许有非常牛掰的操作系统外加非常牛掰的机械结构能够支持机器人跑跳后空翻呢——嗯机器没问题,但你考虑了驾驶员的感受么!!你说一个8米的机器人跳跃力要设定多少?没个5层楼20~30米不幸福吧?那么请你想象下……你被关在一个电梯里从5层楼自由落体,你觉得你能没事么——没错,这就是你跳跃过程的后半段……好吧,或许那时候有配套的安全服安全带还有悬挂系统让里面的驾驶员保证不受伤……但我又要说如果这些系统用在现有的坦克上,我都可以直接把坦克当碰碰车玩了呀!——结论,进去的是技师出来的是技师酱(不是卖萌)……嗯……===我是深入的分割线===2.内部物理问题1)关节结构大家都知道,轮子结构整个的运动点就一个,那就是轮轴和车子这里——除非这里出故障,不然整个系统的运行不会出现问题。但人型萝卜就不然了——为了2足行走的稳定,只要要模仿的关节最少就有3处,踝关节、膝关节、骨关节——响应的,风险也大了3倍以上。其次,关节还涉及到一个很麻烦的问题——旋转。你自己试试就知道了,为了让脚可以前后左右移动而脚面依旧保持可以踩在水平地面上,这个结构是必须的。人骨靠的是软骨、结缔组织、体液等结构实现的,机器呢?上20吨壳牌润滑油恐怕也撑不住这一个月的磨损量吧……另外,使用球型关节后,整体强度又是一个软肋——倒不用拿现在的技术来评估,即使是未来的材料未来的技术,人型萝卜的大腿强度可以打100分的话,膝关节强度也只能打50分,这是结构造成的无法改变的事实。——结论,或许僵尸型萝卜能解决这个问题?2)能源问题这里我必须先指出,2腿行走不仅是一种比较难以实现的技术,还是一种移动效率很低。想想就知道——用轮子滚的话需要做的功只是水平面的……但走路的话不仅水平面做功,垂直上还有把脚拎起来,这些能源都是白白浪费的。此外,以人型来说,负载又是个大问题(你见过机器人背登山包,或是拖着一辆小车上战场么!一!点!都!不!时!髦!)——且不说负载备用能源,单单负载装备上就会让本来已经浪费的能源捉襟见肘——于是又有同学要说未来的能源/电池/小型核反应堆了吧!亲,有这动力源我战斗机绕地球两圈不带喘气了哟~腰不酸腿不疼啦~——结论,也许一个超大型的溜冰鞋可以解决?===我是战斗力的分割线===3.战斗问题关键了亲们!!关键了!!虽然我不是军事宅,但这些基本因素我还是懂滴(错了的话求各位奆奆抽打)!1)隐蔽性/命中面积所谓的正面投影是也!雷达啊红外线啊各种检测啊靠什么?发出去XX波反射回来呀!什么样目标的容易反射?目标越大越容易!——看看坦克的尺寸,宽3.5高2.3,撑死也就8平方米的投影面积。再看看AS(我就不吐槽刚大木了),8米的高按比例算肩宽最少3米,不过躯干四肢不是填满的24平米打点折扣算18平米好了——足足大了2倍还有找啊!!!此外,正面飞过来的炮弹容易命中什么样的目标?没错!目标越大越容易!——AS再次躺着中枪了。有童鞋说了——那我们可以趴下呀。那么请问需要移动的时候怎么办……哦没错,有趴着移动——你看这时候去掉手,去掉脚装上个轮子移动起来效果拔群哟——我艹这不是刚大木外形的坦克车么!——结论,枪打出头鸟……2)持续作战能力/冗余性A部件出故障了怎么办!——最想听到的回答当然是“没关系,没那玩意我们也能打!”;差点的是“那就用B继续!”;如果你听到的是“卧槽,这下我们完蛋了……”那就真完蛋了。人型萝卜就有这个问题。两足,被打断一个怎么办?用手撑着走路么……手臂被打飞了用不了激光剑了如何?学卓洛咬在嘴里三刀流么……等等,机器人有嘴咩!而坦克显然木有这些风险——履带?少了那玩意一样跑,只是少写地形适应性罢了。轮子?飞几个就飞几个吧。主炮不行了还有其他轻型火炮/机枪呢。——结论,蟑螂型的多足机器人才是王道!3)火力问题/抗后坐力问题首先要明确一点——站立是非常不适合射击的。重心高力臂大,后坐力可以轻易的掀翻萝卜。因此,如果采用大型武器,作为萝卜势必要趴下使用,趴下的萝卜显然既不帅气又没有机动性。而本身就趴着的坦克就没这个问题。其次,使用的火力又和本身机体的重量有关——50吨的可以用160mm大口径的炮(我从贺胖的全金看来的,说错不要打我!)而10吨左右的用70mm左右口径的炮就是极限了。光火力上的差距就是一大截……——结论,给我一个兰达驱动器,还你一个无后坐力的梦想!4)维护问题看过探索频道节目的人可能会记得,有一次节目是介绍枪械的——其中正好对比了美军的M4A1和中东地区流行的AK-47。当时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M4A1因为精密,所以使用起来方便,射击性能好,精确度也高——但有个致命问题怕进沙子,所以美军还准备了安全套套枪管;而AK虽然没有那么好的性能,但胜在耐操,进沙子进水进什么都没压力,抖几下用起来和新的一样劲爆给力。这很好的说明了一个问题——结构越简单,维护成本越低,出错的可能性也越低。想想下即便是最低限度一个人形萝卜也有将近30个关节需要维护,还然后才能进行一些其他的常规……我脚的维护人员会死的……——结论,亲,先拼个刚打木模型玩玩?===我是结论的分割线===其实很多童鞋在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总是会犯这样一个错——以基于电影/动画里的未来科技,来对比现在的坦克——其实以那种科技做的坦克,战斗力比萝卜会强出N倍!那么,人型萝卜在任何战场都没赢面么?NONONO!至少在一个名为“床”的战场上……战斗力秒坦克20多条街。无节操的匿了!===后记的分割线===本来想配图的……不过我懒……大家踊跃吐槽……
两天没来居然起了这么一个高楼,这里的部分问题我以前也和别人讨论过。支持人形机动兵器的人老说未来战争什么的,不要用现在的战争观点,现在的技术水平来衡量。问题是人型机动兵器根本不是什么未来武器,只是动漫作品里YY的产物。一种崭新的武器系统能够投入战争并得以发展,综合考量相对于旧有武器系统必然要有优势,并且必然会在其适用领域内改变战争的形式,比如坦克、飞机、航母的出现。反观动漫作品中人形兵器们的战场并没有脱离现代战争的形式(盖塔射线、魔神之力之类的超级系我们就先不考虑了),以陆战来说人形还不就是移动、索敌、射击、防御、回避之类么,比起现有的成熟的武器系统人形不能带来任何优势。能跳跃?靠双足跳跃只能让驾驶员变成驾驶员酱,靠推进器那么人形又是不必要的了,别提什么白刃战,刀子必然干不过手枪,光枪也比光剑靠谱。空战海战更不要提,即使未来科技能无视空气和水的阻力,那也和人形没什么关系。宇宙作战没有现实参照,动漫中基本都是参照空战海战略作发挥,以高达为例,某人津津乐道的一年战争秘录中表现的鲁姆战役基本就是战列舰编队对射么,MS参战就好像加入了航母战斗群,理所当然的扭转了战局。就算未来的逆天科技可以解决目前看来人形兵器可能存在的种弊端,但即使在动漫作品了也看不出人形有什么无可替代的的优势。比如双手,为一些非战斗任务配一条机械臂也许是有必要的,动漫里双手更多的是使用武器,这一点显然不如武器挂架或者外接武器模块经济,只需要两个转动自由度就可以比双手更灵活的射击。再说双腿,别扯什么AMBAC,不就是角动量守恒么,球体的效率肯定比人形高,至于矢量推力完全没必要做成腿的形式。等等!机械臂、武器挂架、球体、矢量推力,这货不就是RB-79么!
引用 的话:其实大型萝卜存在的必要性用一张图就可以解释了:这了不起说明大型的必要性,但看不出人形的必要性。
引用 的话:嗯。。。MSL这个中古网站现在还有人看不?其实很早就有人把这些槽点一个个补过了只不过非控得很深是不会去看的,还有,不要以非UC来谈论合理性,虽然UC的合理性也一团糟,但是越往后越脑残这种事还是难以避免的,干脆不承认seed一类的算了。MS最早是作为殖民地统治者手中的镇暴工具出现的。殖民地为人造重力,外围基本无重力,因此结构强度不是问题。后来殖民地反抗地球联邦政府时将其用作对舰作战获得奇效,还是因为太空站,无重力,而且和太空舰比起来,这个尺寸已经是很小很隐蔽了。实际上联邦发现太空中的小型机动战斗力量的必要性后,第一个开发出来的是铁球,也就是球型MS,在技术条件不够精通的情况下这种形状最容易做,而且火力其实也不差,只是被近身就比较难发挥。吉翁公国的扎古对上铁球的时候,最大的优势就是有手脚,能做反扭矩机动,作为装饰品的脚只要拥有一定质量,就能通过反扭获得比喷气引擎更快的回转效率(包括速度和加速度)从而拥有铁球无法拥有的高机动性(非直线速度),这个你可以想象水中的孑孓,大致就是那个样子,虽然不能导致前进后退,但可以快速原地调转枪口,这个动作在后来的动画里长期被当做王牌或是太空长大的孩子的专利。联邦吃了铁球机动性不足一旦被近身就必死无疑的亏之后,秘密开发了高达,除了扎古所有的外形和机动力外,还增加了粒子枪和特殊合金的护甲。一年战争中期之前,吉翁都没有很多战舰,只是靠扎古就把联邦军压制在地面,所以高达是开发来克制扎古的,就像二战的猎豹一样,固定炮塔其实并不能发挥战车的对人效果,只是特化对战车用途,高达也基本只能对扎古。关于陆地散兵作战,在08MS里已经有了描述,虽然修改了很多部件,但是MS依然不是地面主力,地面战斗还是得靠坦克,MS只能靠ACE驾驶员在一些特定的视线受阻或是地形复杂的场合作为奇兵使用。比如08小队就是密林部队,爱娜的教父驾驶老虎大发神威是在矿山镇的矿洞和巷战中。一旦遇到游击队,只需要陷阱和RPG就能简单干掉打败战舰的扎古(高达要是遇到这种情况一样得死)。原作和现实不同,原作的世界观是有两个重大不同的一是米诺夫斯基粒子的发现,这种虚构的可以导致雷达失效的微粒可以被用于战场,直接导致制导武器和高速飞机的出局,只有目视飞行的飞机和惯性轨迹武器才能被正常使用。所以不存在导弹打高达,对于在太空中机动性超强的MS也不存在超视距打击的可能性,由于其尺寸并不很大,在看得见它们的时候,基本上也已经来不及调动火力来攻击它们了,所以才会被大量使用在太空。二是那场战争是由太空向地面发起的,所以武器习惯掌握在发动战争的人手中,同样是能克制对方的武器,最终要跟着谁的套路走,就看谁主动了。如果原作是联邦袭击吉翁,那就会以毒气大炮巨舰之类的为主流,如果一开始就夺取了重要的矿山小行星,吉翁也就无力使用扎古反击了,也就没有后来的故事了。这不仅仅是造不造得出来的问题,还有有没有必要造成人形的问题,或者说人形有什么不可替代的优势,这不可能补得周全吧。就说原地转身射击这事儿,即使对人形萝卜来说也不必转身,只需把手臂和脑袋旋转180度即可(这是要吓死爹啊)。你说MS不是地面主力,但UC0079里说的就是吉翁靠扎古压制联邦军,直到联邦造出吉姆。重力战线里扎古在平原上完虐61式战车是何等的霹雳无敌啊。
引用 的话:人形必要性之前就说了,这是作为镇暴工具而不是部队武器造出来的,所以一开始就是个稻草人,利用巨人的外形来驱散暴民,而不是比哪个杀的暴民多。至于变成武器之后的改装,你也可以看到吉翁并不是只有扎古,MA和各种奇葩MS的出现,都是应对了人形并非最佳外形的理论。话说,MS是有很多人形,但作战方法并不局限于人形,首先MS普遍不会转脑袋,全景摄像机并不是安装在眼部的,头部对MS来说,功能极差,除了火神机关炮外,只有ZZ在头部安了一个大功率粒子炮的发射器。。。。。所以ZZ被人诟病无数,虽然开场就唱这不是动画,但这货不是动画还能是什么呢。吉翁军压制联邦军是在太空,进入地面作战就只有全线空降一点优势了,其余一直都是陷于苦战而非全面胜利。正是由于吉翁缺少常规兵器,MS在地面效率很差。少数场合凭借ACE驾驶员的超水平发挥是有可能很激烈,但是在普通人员主导的大规模战争中,MS是不可能战胜地面战争之王的。重力战线。。。。。我忘了,回家再去看看,不过在离谱很多年后拍的外传。。。。还是当电影看看吧,电影里身中一百多枪还能杀敌夺旗的英雄很多,正常人中一枪就快休克了。吉姆确实是量产型的典范,比起高达和扎古都显得轻巧很多,从涂装和防御性能上甚至有些怀疑这货是ABS做的。这个必要性还是牵强,驱散暴民高压水枪足够了,人们首次见到这种巨大人形萝卜应该觉得惊奇而不是恐惧吧,制造恐惧的话当场干死几个人效果比较好,或者枪声、闪光弹之类的效果都更好。oo里的柱形对人兵器可能还靠谱一点。
引用 的话:你们。。。。高达的前提不是米季诺夫离子的存在导致制导武器无效才搞的高达么。。。另外人家玩到SEED的时候不是大家都在搞大型MA么。。。即使米氏粒子存在,人形也是不必要的,干扰电磁波显然不是全波段,至少可见光没有被干扰吧,雷达制导不行就研究其它的制导方式啊,也比整MS靠谱。再退一步讲,即便制导武器彻底被废,使用目视瞄准的动能武器,人形也没有什么不可替代的优势。动画里MS和大型MA的关系其实类似步兵和坦克的关系,主角光环笼罩的逆天步兵干掉坦克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引用 的话:楼主大人,我觉得人型机器人更像是现实中直升机(或垂直起降战斗机)的角色(不考虑太空战)。听说战场上直升机的生存力是最低的,按照楼主的思路,让这陀钢渣飞起来作战确实牺牲了很多效率,飞同样的距离或速度,比战斗机差了一大截,而作为对地攻击武器,装甲又太薄弱,火力跟坦克也没得比。但直升机却是现代战场上不可代替的作战单位,因为它就能做到你坦克、战斗机做不到的事情,尽管生存力不高,但却依旧杀敌如麻。但凡是存在必然有其合理性,部分人型机器人在其漫画背景下还是合理的。比如《太空堡垒》里的人型战斗机,具备了三种形态,故事背景也交代过了,既要在地球上像战斗机那样作战,还要以人型的形态在母舰里作战和作业(因为母舰本身设计就是适合外星人的,后来被人类改装了而已),还记得捡太空金枪鱼前舱门那个巨型旋钮吗。而且在太空战中,重力小了很多,只要操作系统合理的话,和人亲自打区别也不大,还记得那些机器人在建筑废墟里找掩体打游击吗。也许在地球上,对于目前的战争,这些人型机器人设计很不合理,但不排除将来技术进步了,当它们有一定的韧性和机动性后能像直升机那样作为战场上的重要军种,甚至在一定条件下能转换为战场的主力(凭借其灵活性和广泛适应性,这些优点楼主好像没分析哦)。我不知道你的直升机生存力最低是从哪里听说的,怎么可能花钱造出武器再培养出驾驶员然后坐着它们去送死?航速比不上战斗机没错,但它的对手主要是地面部队,比起坦克快多了吧。装甲薄弱也没错,先把重型防空火力干掉不就有用武之地了么?火力差这点也不敢苟同,武装直升机可是号称坦克杀手!但它能做到坦克战斗机做不到的事情这句算说到点子上了,试问人形机器有什么其他装备做不到的特性?太空堡垒至少说明了空战还是要靠飞机,人形只能用在地面。但这种海陆空天全能的适应性有实现的可能或价值么?要兼顾作战环境如此巨大的差异,怎么可能比得上专用设备(比如为了适应海战所作的抗压设计到了空中和宇宙就变成了多余的累赘,而雷达到了海里也成了睁眼瞎等等)。灵活性也完全看不出来,如果指的是各种帅气的拟人动作(还不是普通人,是大侠级的动作),那只能让驾驶员变驾驶员酱啊!
引用 的话:牵强么。。。还好,有一点点巨人不会动是没啥的,但会动的话,还是有点用的,毕竟是一种权力象征,古代宗教建筑喜欢造得高大令人仰望也是基于这种心理模式,抬头看的东西总比低头看的东西有说服力一些这???我冒着人类被全灭的风险不惜进入神的领域,终于整出了AT立场,太好了以后晚上睡觉再也不怕蚊虫叮咬了???
引用 的话:我坚持认为虫型(四足到六足)才应该是发展方向… 对人类而言直立是解放了双手,对机甲而言双足直立那就是坑爹天赋点…机动性负重不如履带,适用不如多足,至于武器泛用…多足或是履带设计上面又不是只能放固定炮塔我觉的吧无论双足还是多足在可靠性和效率方面还是比不过轮子(履带也算轮子的一种),而且尺寸越大速度越快差距越明显,地形适应、通过性什么的,改进轮子悬挂系统和轮胎材料、花纹,要比研究多足的移动方式更靠谱一点。多足系统应该在对速度要求不高的一些微型设备上比较有前途。
引用 的话:多足在攀爬和不平坦表面固定有优势。现在也有把轮子装在机械足上的,平常通过轮子移动,需要时锁定轮子,然后用机械足走。但是大型载具显然不能这样搞的,撑不了那么重,多足只是适合小型机体。再稍稍讨论一下,多足的一些优势其实是各足独立动力输出、独立控制,再依靠协调各足运动的强大算法带来的,这比现在靠一台发动机提供动力(目前普遍使用的牵引力控制系统还比较低级),基本都是被动悬挂的轮式系统通过性强大很正常。如果轮式系统能够有各轮独立动力和控制,有主动式悬挂,那应该也差不多吧。
引用 的话:战机不能静止,掠过目标后怕追尾,而且机炮射击精度低,只能靠导弹,为了机动性弹药还不能带太多,空中也没有掩体。如果人形萝卜都能空战,你说的这些根本不是问题。
引用 的话:在这里用数学中对无穷的证明来类比自然科学是不对的,数学证明一般依靠演绎推理,自然科学的证明则要靠确实的证据先说一下你的方法假设真有这样一个人的话,按照你说的方法,还是观察法,但是观察再久,也不...拿“绝对”这事儿上升到逻辑甚至哲学层面抠字眼有点抬杠了,虽然科学证明不了“神”不存在,但在科学的研究领域“神”基本都退位让贤了,比如人类起源,四季更替之类都不再需要用神来解释,神的概念还沿用至今是因为对神还有科学领域之外的诉求。更类似的其实是前面举过的魔法的例子,虽然科学也不能证明魔法不存在,最多就是说没有证据表明存在魔法这种东西,但有人正儿八经把魔法当回事一定会被认为不靠谱吧。另外人形兵器也不是什么未来兵器,而是现代的幻想兵器,有幻想的成份,但摆脱不了现代科技的烙印,古代的幻想兵器就会是如意金箍棒之类的。也许我们没法完全预测科技的发展,但一些基本的规律还是可以预见的。一种全新类型的兵器能投入战场必然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或优势,而人形兵器并没有表现出这一点,所谓的高机动性、泛用性都有明显更简单高效的方案,这楼里已经讨论很多不再赘述。就拿你说的脑波控制人形比控制蜘蛛形有优势来说,这也是本末倒置的,我们并不是为了操作兵器而操作兵器,而是操作兵器达到某个目的,比如移动、射击等等,目前看来也不外乎这两条主要功能,战场也不外乎陆海空天,那么和现代兵器或近似技术条件的现代兵器幻想版做比较也就很正常了,以最潇洒的射击动作来说,就算你使用脑波控制使得控制机体如同控制自己的身体,你可以举枪、瞄准、射击…不好意思,你比起现代兵器“密集阵”简直弱爆了,使用了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脑波控制技术结果却把兵器的能力限制在了人的能力这个很低的标准上。以现代兵器的发展方向来看,应该是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傻瓜”,对操作者的要求越来越低。因为人的反应速度操作精度没法跟机器相比,等计算机对动作的控制超过人脑时,人形兵器是不是就连你说的那一点价值都没有了呢?而这就目前的技术发展来看是早晚的事。
引用 的话:算不上抬杠,存在与否的问题,没了限定范围的话,就已经是哲学问题了,我是这么认为的。自然科学的研究毕竟是有限的。前面我已经很明确的说了,以现在的科学,最多只能证明:LZ和我就这个限定争论起来。...科学其实就是实证主义哲学,本质上和不可知论是一样的,科学就是认为讨论实证之外的东西没有意义,科学理论也不是说什么正确什么错误,而是目前的证据表明是什么样不是什么样,严格的说科学也不能证明科学理论是正确的,只能说目前的证据表明某个科学理论在特定的条件下是有效的,但在找到其失效证据前我们就认为该理论是正确的,量子力学、相对论莫不如是,没必要每次都强调还存在其他未证实的可能性,而没有证据支持的理论则被认为是不靠谱的,也不会强调还有被证实的可能性,那样效率太低,我们甚至不能排除世界只是梵天的一个梦或者是Matrix这种可能性,对于新的理论和假说实证主义的态度就是等你拿出了证据再说。德莫克里特斯提出原子理论今天看来可能会说是个天才的想象,但这是个成王败寇的观点,从实证的角度来看他在当时提出这个理论比四元素和五行还不靠谱,你并不知道有多少不靠谱的假说被淹没在历史洪流中。在实证之外的领域比如信仰、比如艺术创作,你可以随意使用神、魔法也包括幻想兵器这样的概念,但预言战争方式、军事技术的发展这显然是一个实证领域的问题,那么采取实证主义的科学态度也是理所当然,我也并不是说你加的哪个限定是错的,但每个问题都加上这种限定未免效率太低,我认为去掉它没什么不妥,除非你拿出证据,就好像我认为一个指挥官在制定作战计划时忽略掉天降神兵全歼对手的可能性没一样没什么不妥。你只要拿出一点点人形可能存在优势的证据我都觉得是有效地反驳,问题不是我有没有数据说人形不行,而是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人形行,人类以人形参与战争,以手操作兵器是不得已而为之,影视动漫作品中的人形兵器也不是以实战出发,人类的运动能力、地形适应能力在动物界也是低的,人的反应速度和控制动作的精度更是不可同日而语,你觉得把密集阵设计成机械臂持枪的形式能提高性能么?
引用 的话:技术最可靠的情况下,不需要备份多余的脚。有什么动作是两只脚可以做到而更多的脚反而做不到的吗?既然都能做到,那为什么要更多脚?吊车的设计是安装一个吊臂好还是多个吊臂好?显然是一个的强度更高,无论...人类看起来容易转向只是因为速度慢,乔丹能甩掉猎豹么?即使真的要搞两足,也一定不是人腿这种结构,反关节显然更适合奔跑跳跃转向这些动作,所以ED-209是比ROBOCOP更靠谱的设计。
引用 的话:跟速度快慢一点关系都没。不是看起来转向容易,长度越长掉头越慢。每个脚都要做功才能实现掉头的话,一个无限长的东西要掉头,他外侧的脚得加速到光速。想想骑自行车就明白了,玩特级的,都只用一个轮...你的物理知识和逻辑水平都有待提高,转向跟速度没关系?车辆转弯时为什么都要减速?人时速10公里跑步,车辆时速100公里,飞机1马赫,转向难度一样?1马赫转半径1公里的圆周过载超过10g,机器受得了驾驶员也受不了,而徒步、开车就毫无难度。至于长度越长转向越慢的说法同样可以套在高度上,无限长的车辆转弯超光速?那无限高的高达转起弯来又是什么光景?事实上相近的体积重量,高重心反而会大大增加转向难度,所以赛车都会设计成低矮造型,你让双层巴士过个五连发卡弯试试?你描述的多足机器跟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高达不是一个技术层面啊,人形都不用降低重心,多足为什么要加宽加长?猎豹体形重量跟人接近,很宽很长么?而灵活性和速度的优势不言而喻,别扯猎豹横滚,那时猎豹速度多少?换成人到不会横滚,直接狗吃屎了。反关节在奔跑、加速、转向,这些动作上的效率远远高于正关节,人腿在做这些动作时大腿和肌肉只是提高频率,膝关节效率低还容易受伤,蹬地发力则极大的依赖于小腿和踝关节(踝关节是反关节),人的奔跑能力差其实是腿部结构决定的。所有善于奔跑的四足动物和双足动物全都有强大的反关节,奔跑能力也因此高于人类。人型机器腿部关节正反随意调?你意思是耍帅摆pose时用正关节,跑起来立马切换反关节?其他人性支持者一定不能同意反关节高达存在的!
引用 的话:同样速度时,改装赛车转向容易,还是三联连接在一起的改装赛车转向容易?至于转弯,你没开过车吗?车越长,转弯占用的道路宽度越大。前轮能过去,后轮有时候会轧到。换成脚,同样宽度的情况下,两只脚的走过去...先说原地掉头转向的情况,掉头速度取决于转动惯量和转向力矩,水平面投影面积小可以减小转动惯量没错,但牵引力的转向力矩也会减小,所以只要不是长的离谱,掉头速度不会有太大差距。现在的车辆原地掉头困难是因为只有一套传动系统,只有两个转向轮。坦克两条履带可以独立控制动力,就可以快速原地掉头,所以只要能够独立动力里输出,独立转向,轮子、多足都没有任何问题再说行进中转向的问题,反复给你说高重心转向困难,现在你终于自己也承认需要倾斜身体控制重心了吧,这样一来你之前说的那些优势都不复存在了。时速60公里你觉得作死那我们就降低标准,30公里好了;转弯半径10米,也就是个略急的弯吧,至少对目前的车辆来说问题不大,但这一过程的法相加速度大约1g,换成直立的人形完成这一转弯,身体要倾斜45度才不会翻倒,载人机体至少至少也得10米高吧,这一倾斜水平投影就有7米宽,如果路两侧有垂直障碍物,那才真是绊头绊脚啊,如果碰到你画的那种连续的S弯就更悲剧了。最后说说爬坡问题,现代主战坦克爬坡率大约60%,也就是30度左右的坡,一些改装车爬坡率可以达到100%,也就是45度的坡,载具的爬坡能力是由动力和对坡道的附着力决定的,采用人形设计并不能解决这两点实质问题,只是靠摩擦力作为附着力的前提下爬坡能力不可能有本质的提高。
引用 的话:不用长的离谱,稍微长一点点的坦克,就不能原地转向了。二战苏军很多这种货色。反复说了有障碍不需要全速,达到能通过的最大速度就行。只有开阔地才需要通过机动来干扰瞄准的。有地形利用地形就可以了 ...是啊,二战的坦克不能原地掉头,现在的人形机器还路都走不稳呢。30公里就全速了么?这是何等的高机动性啊!就算在开阔地,拐个1g的弯就要倾斜45度,连续S弯还不疯掉,怎么干扰瞄准?人形机器要如何通过障碍物?方案一:先一脚踩上去,再根据脚部传感器的应力变化调节支撑力和姿势来保持平衡,目前的人形机器都是这么做的,包括你前面贴的视频,这种方式在面对较大障碍物一样得提前减速,人形奔跑时足尖速度可以达到机体速度的2-3倍,一脚踢在垂直面上一样得翻得断。方案二:事先观察好路面状况,落脚点避开障碍物。这应该是比较高效的方案,几乎不用减速,但人型机体驾驶员视野很高,迈步动作又是由算法控制,根本不可能由驾驶员控制落脚点来躲避障碍物,观察路面和躲避障碍得任务只能由计算机来完成。现在的车辆对较高垂直障碍通过力差是因为悬挂是固定的被动式系统,如果机器人技术到了前面方案二描述的程度,完全可以为车辆设计一套比双足更简单可靠的主动悬挂系统:由计算机观察前方路况,实时调节车轮角度及悬挂支撑力,大致相当于短足末端加轮子的设计,必要时甚至可以完成跳跃动作。这个方案明显比人形双足更稳定可靠,机动性和速度都更高。爬坡的动力问题在未来科技面前应该好解决,关键还是附着力问题,人可以通过用抓住地面突起物增加附着力来攀登60度以上甚至90度斜面(虽然有人能做到,但难度也非常大,并是一种可靠的移动方式),那还是因为人的体重轻,突起物可以承受,对于十几米高的机器人,自然地面根本不可能承受得住,就拿冰镐来说,冰面可以挂住人,但能挂住高达么?不解决附着力问题,载人的巨大人形机器要爬45度以上斜坡也是非常不靠谱的,就像那台挖掘机也只能爬上特定形状和材料的建筑物。如果附着力问题可以解决(某种逆天的吸附技术),那也同样可以应用在其他载具上。
引用 的话:现在人型怎么走不稳了?能不编故事么?视频里已经比很多人都走的稳了。速度多快要看地形平坦程度,30KM的话,2分钟1KM的速度,每秒也快10米了,如果能变向的话,坦克这种单发的怎么瞄?200...原来那样就叫走得稳啊,比起差不多体积的轮式或履带差太多了吧,我以为你对人形机器要求应该很高呢!你真应该好好补一下物理知识,不用多,高中就够了。变向变速都不是瞬间完成的,决定变向、变速能力的是加速度,跟实际运动速度完全两个概念,高重心机体做快速变向变速运动就是坑爹货,前面已经给你算过了,1g加速度就得倾斜45度。1g是个什么概念?一种是前面说过的30公里时速拐个半径10米的弯,时速60公里转弯半径就增加到将近40米;如果是直线掉头,时速30公里减速到0,再反向加速到30公里,这个过程大约需要2秒,移动范围不超过5米,时速60公里反向需要大约4秒,移动范围不到20米。计算机根据机体的倾斜程度可以更容易预判人形机体运动轨迹,你去了解一下现代的自动火控系统如何瞄准,比如密集阵,这种程度的机动在现代火控系统面前对躲避炮击都没什么实际价值,况且轮式或履带系统也做得到并且目标更小,更难预判。这个我也解释过了,你是选择性失明么?现代的轮式或履带无法通过较高的垂直障碍是因为悬挂系统是被动的,类比双足的控制方式,完全可以做出主动式的悬挂系统,明显比双足更简单高效,比双足有更高的移动速度和相同的通过能力,还不必升高重心。对啊,往垂直面里打桩固定也是增加附着力的方法之一,且不说这个方案具体实施起来的难度,就算所有问题都解决,这是一套成熟的系统,但这跟人形有什么关系,这玩意儿只有人形才能使用?完全可以给多足甚至轮式的载具也来一套么!
引用 的话:说稳是平衡能力,能单腿站立推不倒,控制能力不比人长。我什么时候说过躲密集阵了?密集阵在远距离命中了是不足以致命的,有个等效几十毫米装甲的复合装甲就能防御。机动能影响坦克主炮瞄准就行。...目前的人形机器在行走方面比起普通人来也还是有很大差距,这是事实。关于密集阵,你这是逻辑太差还是故意东拉西扯岔开话题啊!真实存在的武器有明确的战术用途,密集阵就是用来近程反导的,所以对火控系统要求高,而对射程和威力要求低,照你的逻辑给导弹装上装甲就可以破密集阵喽?我举密集阵的例子是说明在现代火控系统面前,那种程度的机动动作根本起不到干扰瞄准的作用,至于火控系统控制的是何种武器要由战术需要来决定,坦克也有相应的火控系统虽然没有近程反导那么高的要求,但也足以应付人形机器了。何况,完全可以用直升机的作战模式远距离摧毁重武器,露出顶部观察设备,垂直发射导弹。常规武器根本无法还击。你这说的是人形机器么?跟人形有什么关系?把这套系统用轮式或履带载具发射有何不可?正是因为重心高,可调节才能保持速度做出大幅度的转向而不会翻倒,摩托车转弯比一般汽车科学多了吧。你这还真是物死早啊,调节重心位置向弯道内侧移动的确有助于提高过弯速度,但重心越高调节起来越困难,摩托车的重心可不高,也就不到1米吧,摩托车倾斜45°和十几米的机器人倾斜45°能同日而语么?过S弯要从从左倾立刻变到右倾,十几米的机器人能像摩托车一样灵活么?尽管如此摩托车依然是反面教材,普通四轮车辆重心和外侧车轮支撑点连线与地面的角度要小于摩托车转弯时与地面的夹角,所以四轮车辆的弯道性能要好于摩托车。就拿最顶级的MotoGP和F1来进行比较,MotoGP有比F1更高的功率重量比,加上现在F1对发动机和轮胎的限制,因此MotoGP在加速性上有优势,最高车速则差别不大,但同一赛道的最快圈速MotoGP则远远落后于F1,加泰罗尼亚赛道最快圈速差了20多秒,主要的差距就在弯道性能上,当然F1拥有强大弯道性能除了重心低外还有空气动力学套件的帮助。再看最快圈速和MotoGP相当的GT1,尽管没有F1那么夸张的空气动力套件,加速性和最高车速也都逊色于MotoGP,但依然靠低重心和四轮抓地带来的弯道性能,在最快圈速上和MotoGP相当。
引用 的话:普通人单脚站立还能推不倒的有多少?机器人也不是推不倒,只是个在多大扰动下维持平衡的问题,这个确实比普通人差。坦克火控能不能对付要看交火距离,距离越远,坦克炮这种瞄准越困难。有脚可以去复杂地形,坦克上不去,显然交战选择权在脚这边。何况有脚本来就不会上大后坐力的加农炮,没必要在坦克正常交火距离正面对抗。对装甲应该是以导弹为主的,现代导弹基本射程都不是坦克主炮能够反击的。坦克火控为什么不能打远距离悬停的直升机?显然就是直升机有交战选择权,能从山后面出现先敌开火,或者在更远的距离,总是能以最隐蔽的方式先开火。即使是坦克被攻击,一样会用烟雾干扰瞄准和回避降低被命中的几率,为什么在现代火控面前回避就没意义了?你也说了有明确战术用途,我说很清楚是复杂地形有优势,从来没说在飞机场这种位置也能比坦克好。你这个逻辑相当混乱啊!我说的意思是人型机器作为载具比起轮式、履带载具以极高的代价仅仅解决了跨越较高障碍物这一个问题,并同时带来了1重心高、2目标大、3速度慢、4机动力差、5结构复杂等严重缺陷。前4条是人形设计的先天缺陷不可能解决的,就算后三条按你的意思是随着技术进步能有所改善(这还是相对于现在的坦克之类),但相同的技术条件明明有更简单高效的方案,一说你就要反坦克,拜托反坦克不劳机器人出马,直升机速度更快,更无视地形,机载反坦克导弹射程更远,直接就把坦克打尿了,你说了半天还是看不到人形的必要性啊。如果只能在复杂地形作战那根本不必以坦克做假想敌,你去不了平原,坦克也去不了山地,难道你要从山里开火打平原上的坦克?越野车在地面不平的情况没留神下一侧车轮上坎了有办法补偿吗?就算是主动悬挂,补偿距离能和人腿的比例相比吗?谁在失去平衡后补偿能力强?这还真不是你想的那样,双足因为支撑面小,本身就是不稳定结构,极易失去平衡,需要不停进行动态补偿,就像你贴的视频里那个走石头路的状况,而轮式或履带载具支撑面大,重心低是稳定结构本身就不容易失去平衡,走那种石头路被动悬挂已经足够应付了根本不需要补偿。低重心载具因为本身是稳定结构,即使一侧被猛然抬起只要没有飞起或超过90°当场翻掉,靠主动悬挂要恢复平衡位置是很容易的,反观高重心人形载具,倾斜超过45°就很难仅靠双足再恢复平衡了吧。F1这个级别的速度和设计,要是没有空气动力外型早就飞起来了,底盘低有什么用。这个你又断章取义了,F1空气动力性能好并不意味着低重心没用,而且你说摩托车的转向方式有利于提高转向能力,但在最高速度相当、加速性占优的情况下圈速差距20多秒,至少说明了摩托车这种转向方式并没有明显优势。而且我还举了GT1的例子又被你选择性无视了么?最高车速,加速性都处于劣势,也并没有F1那么夸张的空气动力性能的情况下凭借弯道能力最终圈速相当,也没有飞起来啊!人类转身的速度,啥车辆能实现?就算人类这种结构速度快了停不下来,那也是转身以后倒着滑几步而已。复杂地形也不会受影响。你又犯老毛病了,一方面是人能做到的,放大的机器人不一定就能做到;另一方面是不要总用未来科技和现在的技术作比较,要比就得是相近的体积和重量,相近的技术水平。现在的车辆转向慢是因为只有两个转向轮,各轮的动力也不能独立控制,不妨设想一下如果车辆可以全轮转向,掉头这事儿还不易如反掌,不见得就比人形机器慢,甚至更快。
引用 的话:卧槽纯水……聊也聊不下去,看也看不下去,只好水了……
引用 的话:我脚的这额外200楼和某个半桶水功不可没……咦?不是你小号么?
(C)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dnf90深渊刷哪个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