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匈奴统治过中亚铁路 历史吗?

曾称雄中亚的白匈奴是怎么回事?他们是阿提拉的同族吗?曾称雄中亚的白匈奴是怎么回事?他们是阿提拉的同族吗?史上风云百家号在中亚历史上,尤其是在中世纪的前期,曾经出现过一波被称为白匈奴的人。他们和中国历史上的匈奴,有没有什么关系?或者和欧洲的阿提拉那伙人,是一帮的?根据考古发现复原的白匈奴轻骑兵历史上的阿提拉被称为huns,而在当时的中亚也出现过一支所谓的white huns,也就所谓的白匈奴。但实际上,他们两者之间可以基本上说是没有关系的。之所以都会被冠以huns的名称,其实可能是因为古人的命名习惯问题。当时的人,对于一个方向来的外人,往往继续使用之前的称呼。例如罗马人很喜欢用希腊人使用的斯基泰人,称呼南俄草原上的一切游牧势力。至于阿提拉这批人被称为huns,也可能是受到萨珊波斯人的影响。这里主要说说更为神秘的white huns。这样大家就能明白,他们的之间的区别了。公元前1世纪左右的月氏轻骑兵形象所谓的白匈奴,其实本身可能并不是一个民族。从他们最初兴盛于河中地区来看,他们应该是一支以斯基泰人和月氏人混合形成的民族集团。双方都属于印欧系的游牧民族,但在语言和服饰上有所区别。加上本地城市绿洲地区的伊朗系土著,形成了一个盛极一时的中亚帝国。公元前2-1世纪之间,大月氏人从东方迁徙过来,除了一部分人去了南方的阿富汗地区,不少人也向西进入了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的河中地区。这两伙人的命运也就此发生了不同走向。进入阿富汗的那一支,曾经短暂统治过当地半个世纪。但在公元1世纪初,被他们自己委任的本土贵族掀翻。这个本土势力以其封号--贵霜候而闻名,他们依附于南方印度河流域的帕提亚人分支,反过来击败了居于上层的月氏人。这就是著名的贵霜帝国起源。被击败的月氏人,一部分继续留在了阿富汗当地,剩下的则可能向西投奔自己的远亲。贵霜帝国的骑兵部队这也就是为什么,今天的人发现在贵霜帝国弓骑兵形象中,总是会出现服饰和武器稍有不同的两种人。本地的东伊朗土著,更多的受斯基泰-伊朗影响,而月氏人更偏向东方一些。当面都成为希腊-伊朗风式具装骑兵的辅助力量。他们在河中的亲戚,则继续混迹在众多斯基泰人和部分西迁的北匈奴之间。在贵霜帝国最强势时期,河中本身也成为了贵霜王权下的一个独立总督区。贵霜帝国在公元3世纪衰退后,这里成为了一个独立区域。显然,月氏人的那一批开始占据优势。以河中为中心的白匈奴屡屡攻击萨珊王朝最终,在公元5世纪的时候,进攻重组的白匈奴人异军突起。他们向南开始征服分裂的贵霜领地,几乎把所有的贵霜势力都控制在自己手里。当时的贵霜北部是数个臣服于萨珊波斯的小型附属国,南方则是残存的贵霜王权留居地。前者很快就投靠了白匈奴,后者则在数次战斗后被彻底降服。随后,白匈奴人又以核心所在的河中地区为基地,开始侵袭西方的萨珊波斯。由于波斯人一直以西部的两河流域为战略重心,忽视东方的利益,所以也经常被打的十分被动。尤其是东部重镇所在的呼罗珊地区,经常被白匈奴大规模劫掠。鼎盛时期的白匈奴帝国几乎控制了半个内亚鼎盛时期的白匈奴人,不仅控制了河中、花剌子模、费尔干纳盆地、阿富汗山区和印度河流域,甚至向东进入西域。虽然很多地方保留了原先的小团体领袖,却都要向河中的霸权折腰。白匈奴军队还在防御波斯军队反击的战争中,俘虏和打死过萨珊王朝的国王,迫使波斯人开始缴纳岁币。根据当时的拜占庭-罗马人记载,这些河中地区的所谓匈奴,与之前出现在欧洲的阿提拉匈人,有很大不同。阿提拉的匈人,长相比较接近乌拉尔山区的黄种人。而河中地区的白匈奴,基本上与波斯人一样金发碧眼居多。而且他们有着阿提拉一伙人所没有城市文明,非常发达。被罗马人视为最文明开化的游牧民族。最终,为了应付这些难缠的对手,萨珊波斯开始联合新崛起的突厥势力。在波斯军队与突厥骑兵的夹攻下,采取中亚松散体制的白匈奴人开始抵抗不住。他们很快就失去了河中的主基地,残余势力只能在费尔干纳盆地附近,苟延残喘。这个最后的白匈奴国家,与南面阿富汗地区的几个贵霜小邦一起,再次成为萨珊波斯的属国。萨珊与西突厥联手击垮了白匈奴势力在后来的历史上,萨珊波斯首先被崛起的阿拉伯人消灭。这些残余的月氏人与贵霜贵族,在中国历史上,和原先的大月氏先祖一样,被称为吐火罗。他们所在的阿富汗山区,也就在隋唐时期被称为吐火罗地区。俾路斯东逃后支撑波斯残余的力量就就来白匈奴-吐火罗地区波斯末代王子俾路斯和他的儿子,曾经多年依靠吐火罗斯坦的地方贵族支持,尝试复兴波斯。但在阿拉伯东征军的打击下,这些古老的地方贵族,也只好向木鹿的呼罗珊长官纳贡。这些最后的白匈奴人,逐渐同阿富汗本地人合流,成为了伍麦叶王朝边境的附属国。伍麦叶王朝时白匈奴依然控制着费尔干纳阿巴斯王朝时费尔干纳被占据萨法尔王朝最后攻灭贵霜王朝在阿富汗山区的残余最后在阿巴斯王朝时期,伊斯兰化的波斯军队,占领了费尔干纳。最后的白匈奴国家,从此被消灭。南方的几个贵霜后裔小国,则坚持到下一个世纪,被从阿巴斯王朝内分裂出来的萨法尔王朝吞并。(完)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史上风云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我分析的,你相信的,才是历史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有高人可以指点吗?招福姐姐知道吗?还有他们在攻打亚欧大陆时,受到的称呼是不是也叫匈奴?*^-^*
主帖获得的天涯分:0
楼主发言:3次 发图:0张 | 更多
  请教了
  大漠的民族(匈奴和突厥的兴衰)!!!     匈奴在罗马被称为Huni或Huna, 他们最早大概于公元前10世纪前后就生活到了欧亚大陆的东北大草原上,并在那时候就为远古的中国人所得知。这群人是匈奴民族的直接祖先,并在日后分化成了亚欧平原上的两大种族,突厥和蒙古种族。     前9到8世纪,当时的周人称为“严狁”的胡人,被认为就是最早和中国人打交道的匈奴人。当时他们生活在今天的内蒙鄂尔多斯,山西和河北的北部。春秋时,被称为“北戎”的匈奴部落,开始对燕晋等边境国家形成了直接的威胁。     战国赵武灵王(大约在前320-295在位)为了对付北方胡人,,改他们的重车兵为灵活的骑兵(胡服骑射),并一举降服了山西大同地区和鄂尔多斯河套地区的胡人部落,从此这两个地区纳入中国版图,被中国人牢牢掌握至今。     战国时代,为了防御匈奴人,赵国及其邻近诸国包括秦,魏,燕的中国人开始沿其北部边境垒起最初的城墙,后来秦始皇统一和完成了城墙的建筑,成为了长城。     根据《史记》记载,大约在公元前三世纪后半叶,在中国完成统一的差不多同一时代,匈奴似乎也成为了一支统一的、强大的民族,他们由一位名叫单于的首领统帅着,并产生了自己的文字,其文字中可以明显发现和后世的蒙古和突厥词根的被继承关系。     统一的匈奴疆域广大,单于住在鄂尔浑河上游的山区,以后成吉思汗蒙古人的都城哈拉和林就建在这儿,左贤王(原则上是单于的继承人)住在东面,可能在克鲁伦高地。右贤王住在西面,在杭爱山区、今乌里雅苏台附近。这个游牧民族,所有的人员在行进时,被组织得像一支军队,所以他们的每一个游牧民,都是军人,而他们的行进方向,始终习惯性地朝南,于是,和中国的冲突不可避免。     匈奴人非常凶悍,据史记记载,他们的战术往往是,当他们被追赶时,他们会引诱中国军队深入大戈壁滩或是草原荒凉之地,然后埋伏起来,以雷雨般的箭惩罚追赶者,直到中国军人被拖垮,被饥渴弄得精疲力竭,他们才一举而消灭之。汉代中匈奴埋伏而遭屠杀的中国军人的数量惊人。加上匈奴的骑兵的机动性以及他们的弓箭技术相当先进,匈奴军队成为了中国军队的劲敌。     公元前公元前214年秦蒙恬把匈奴再次赶出了鄂尔多斯黄河河套地区。与此同时,匈奴头曼单于打败了甘肃的大月氏人。     头曼之子、继承者冒顿在约前209年打败了满洲边境上的另一支蛮族东胡,冒顿利用秦汉鼎革之际中国的楚汉内战于公元前201年入侵中国山西省,围其首府太原。汉高祖奔赴太原,驱赶匈奴,然而反被匈奴围困在平城附近的白登山,即今山西边境的大同地区。后经谈判,方得解围,协议中,汉高祖给予匈奴优惠。把一位中国公主或者是宫女嫁给单于为妻。这是匈奴对中国取得的第一次军事胜利。     大约在公元前177或176年,冒顿彻底征服了甘肃西部的大月氏人。冒顿之子,继承者老上单于在结束了大月氏人的威胁后,把大月氏人驱逐出甘肃,迫使他们向西迁徙,由此产生了发端于亚洲高原的有史记载的第一次各民族大迁徙。     大月氏人西迁的一个直接后果是,结束了希腊在阿富汗地区的巴克特里亚希腊王国,(该王国是由亚历山大的希腊王公继承者所建立的)。大约在在公元前140-130年间,游牧部落实际上已经从希腊国王赫利克勒斯手中夺取了巴克特里亚,建立了大夏国。而大夏国不久就臣服于大月氏人在“妫水”以北(即今阿姆河以北,和锡尔河之间)建立的大月氏国。并在前126年左右被大月氏吞并。在公元1世纪左右,大月氏人统一了各部落,在这些地方建立了古代历史上非常著名的贵霜王朝。其疆域从阿富汗扩张到了北印度的旁遮普。在这其中,值得一提的事件是公元前128年,汉使张骞访问了大月氏。     言归正传,继续讲匈奴。     公元前167年,匈奴老上单于进入陕西,直至彭阳(都城长安以西),放火烧了这里的一座皇宫。   公元前158年,他们返回渭河以北,直接威胁着长安。   公元前142年,他们进攻山西北部大同附近雁门方向的长城。     在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时,中国边境各处都遭受着匈奴的威胁。     汉武帝即位后,立刻制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要将匈奴赶回漠北去(所谓漠北,一般就是指匈奴的原住地(杭爱山,鄂尔浑河,克鲁伦河一线以北地区)。于是他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想联络大月氏一同对付匈奴。张骞两度出使西域,历时20年,遍历西域大月氏,大宛,康居,乌孙诸国,虽然未能说服西域国家对匈奴用兵,但对中国和中亚的联系,做出了很大贡献。     从公元前129年开始,汉武帝开始了对匈奴的持续用兵。   前129年,大将卫青从山西北部地区出发,穿过戈壁,远征至翁金河畔的龙庭,把匈奴赶跑。   公元前127年,中国在鄂尔多斯和阿拉善之间、地处黄河岸边的朔方进行了屯军,以保卫河套。   公元前124年,匈奴侵入朔方边境,卫青把他们赶跑。     公元前121年,少年英雄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领1万骑兵把匈奴从原大月氏人和乌孙人占领的、离今凉州、甘州和瓜州不远的甘肃部分地区赶走。并完成了占领。   公元前119年,汉朝大军对匈奴取得了一次决定性的胜利。卫青和霍去病--前者从山西北部的库库河屯地区出发,后者从北京西北、今宣化附近的上谷出发--横穿戈壁,深入匈奴帝国的中心。她出其不意地袭击了伊稚斜单于,迫使匈奴人溃逃,卫青消灭或俘虏2万人。(这个数字可能要占当时匈奴总人口的5%)。霍去病进行了一次更大胆的远征,深入漠北2000里,一直到达鄂尔浑河上游。他俘虏匈奴头目80余人。霍去病回国后不久,这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武将之一,于公元前117年去世。     此次战役,让匈奴在整个西汉时期再也没有对长城脚下和漠南地区产生过威胁,这次作战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对北方蛮族最成功的一次反击作战。汉武帝于是在前127-111年间,着手在甘肃建立了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和敦煌郡四个军郡,从此,从兰州到玉门关的丝绸之路正式建立,并永归中国所有。     以后西汉和匈奴的争夺基本上围绕这对西域的宗主权展开,汉宣帝时,前67年,大将郑吉降服吐鲁番,前65年,另一位大将军冯奉世收服叶儿羌,公元前60年,郑吉正式占领吐鲁番,从此西汉对塔里木盆地建立了绝对的控制权。     公元前60年,匈奴发生内战,呼韩邪和郅支两位单于互相争位,前51年,呼韩邪归顺汉宣帝,在西汉军队帮助下,打败郅支单于,占领了匈奴故地,被称为东匈奴。     郅支单于则向西攻击,在咸海流域打败乌孙人和康居人,建立了自己的国家,被称为西匈奴。然而这支不愿归顺中国的匈奴人依然没有逃脱中国的功击。公元前36年,西域校尉陈汤在一次异常大胆的袭击中直抵楚河畔,袭杀了郅支。西匈奴迅速瓦解,并向西逃循。     这支向西迁徙的匈奴人,由于缺乏和其他文明势力的接触,所以在以后的400年间,就此不为人所记录,直到公元4世纪末,他们渡过伏尔加河和顿河入侵欧洲时,这些匈奴人以及他们的首领巴拉米尔和阿提拉才再次让世人震惊。   
  再说说东匈奴。     由于西汉对于东匈奴的绝对优势,东匈奴非但无法对中国北方边境形成威胁,而且也无力与西汉争夺西域的控制。     可是当新汉更迭时,中国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匈奴乘机夺取了对吐鲁番和西域的控制。     可是匈奴的运气始终不太好,中国迅速从混乱中恢复过来,东汉政权的迅速稳定和强盛,对匈奴来说是相当致命的。     公元48年,东匈奴发生分裂,南方的8个匈奴部落在首领的率领下起来反对蒲奴单于,并归附中国。光武帝把他们作为盟邦安置在内蒙古,在戈壁南部边境,以及山西与甘肃的边境上。建立起了南匈奴国,南匈奴其实是东汉的保护领地,听命于东汉的边疆大员,对东汉已经没有威胁。     而北匈奴则继续与东汉为敌。 这时东汉政府开始扶持辽东的鲜卑部落,让他们来对付北匈奴,从此鲜卑人开始出现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     东汉从公元73年开始,开始了对北匈奴的全面出击,在西域,车骑将军窦宪的部将班超和耿恭,利用极少量的军队,纵横千里,深入虎穴, 破于阗,取喀什,灭库车,平车师,并不断打退了由匈奴策动的西域诸国的多次叛乱,十年间让东汉帝国在西域重新获得了绝对控制权。班超和耿恭不愧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出色的特种作战英雄。     而窦宪率领的东汉主力部队,则于公元89年,大破北匈奴于稽落山,又向北追击匈奴诸部,出塞三千余里,匈奴降者八十余部,命班固作铭记汉威德,刻石于燕然山(今杭爱山)而还。     公元91年,中国将军耿夔使匈奴再次遭到决定性的失败。他进军至外蒙古,很可能达到鄂尔浑河,在金微山,俘虏了单干的母亲及其家庭的全体成员,立单于的弟弟於除踺为继承人。     93年,当於除踺反叛中国时,中国派遣一支来自满洲边境的鲜卑人对付他,他们打败并杀死新单于,北匈奴再也没有恢复过来,并逐渐消亡,最终在公元2世纪年,完全被鲜卑人所降服。其作为一个民族和部落的历史基本结束。北匈奴败亡后,鲜卑各部占据了原来匈奴帝国的土地,但他们对中国远不能形成威胁,直到4世纪的民族大迁徙。     让我们回到另一支匈奴人的命运,他们就是内附的南匈奴。     南匈奴作为东汉的臣属,除了在公元144年由过规模不大的叛乱,基本和东汉相安无事。但到了汉末,由于鲜卑人的进一步崛起,南匈奴不得不逃离内蒙草原,进一步内附,南下迁徙到了河套以内。甚至进入了长城以内定居,南匈奴的呼厨泉单于在官渡之战(202年)前后,山西腹地平阳居住下来,改姓刘。(大概是想跟了远祖的汉公主的姓吧)。并逐渐强大起来。     304年,在太原的匈奴首领刘渊,从西晋获得了五部落单于的称号,308年,他率领5万匈奴军,借口是汉朝的合法继承人在太原称帝,是为前赵。     311年刘渊子刘聪占领晋都洛阳,火烧帝国宫殿,俘获晋怀帝,然后向长安逼近,在长安屠杀了一半居民(312年)。匈奴人凶残的一面在蛰伏200年后,再次爆发。     被俘的普怀帝被送往刘聪驻地平阳,强迫他作为刘聪的斟酒侍者,直到313年被杀。     316年刘聪卷土重来,又包围了长安城,迫使晋愍帝投降。西晋灭,这位匈奴皇帝又一次地在平阳接见了被俘虏的中国皇帝,迫使他在宴会上洗刷碗碟,最后,于318年把他处死。     可是昙花一现的匈奴政权在329年被羯族后赵所灭。     但南匈奴部落依然存在,直到公元350年,后赵大将汉人冉闵立国,大肆屠杀胡人,见到高鼻深目的格杀无论,致使二十余万人暴尸于野(主要是匈奴人和羯族,以及部分鲜卑和氐、羌、巴氐人),残存的匈奴人几乎被灭族。从此,匈奴人在亚洲的历史和作为一个民族的历史结束了。     匈奴人的历史还没有完,而它的终结篇,却如同超新星爆发,眩目而残酷。     在亚洲的匈奴人被基本消灭后,还没来得及被世人遗忘。公元375年,一支更为强悍的匈奴人突然出现在顿河的左岸,从此走上了让欧洲震惊的征服之旅。     这支匈奴人的来源,我们现在基本上可以猜测是公元前36年被西汉征服的西匈奴郅支单于的后代,至于他们这400年间的历史,由于他们没有和任何一个当时的文明势力所接触而记录,所以已不可考。     
  匈奴人一进入欧洲,没有受到过欧亚平原的蛮族冲击的欧洲文明国家和半文明国家对他们几乎是束手无策。     公元375年,匈奴征服了顿河至捷列克河之间的阿兰人。幸存的阿兰人辗转流离到了高卢南部,成为了现代加泰罗尼亚人的祖先。     公元376年,匈奴打败了当时在第聂伯河以西的东哥特王国,使大多数东哥特人臣服。残存的东哥特部落,进入了巴尔干。     同年,西哥特人,为了躲避匈奴人的入侵,被迫放弃在中欧平原的土地,度过多瑙河南下,进入罗马帝国。     由于东西哥特人的离去,匈奴人到405年左右,已经完全占据了乌拉尔山和喀尔巴阡山之间的广大草原,并开始进攻欧洲。     406年,他们经喀尔巴阡山豁口占据了匈牙利平原,他们由此扩张到多瑙河右岸,成为了罗马帝国的邻国。     在随后的30年间,虽然匈奴帝国对罗马帝国的巨大财富充满渴望,但由于忙于自身内部的权利混战,所以基本上两大帝国的边境依然保持平静。     直到435年,阿提拉杀兄即位后,阿提拉统一了匈奴全境,恐怖的“上帝之鞭”开始了挥舞了。     441年,阿提拉东罗马宣战,他度过多瑙河,横穿今天塞尔维亚和保加力亚,然后劫掠了色雷斯,东罗马帝国强悍的重步兵方阵,在阿提拉的骑兵箭手冲击下,几乎不堪一击,(阿提拉的进攻基本上淘汰了罗马步兵方阵的作战方式)历时7年的不断进攻,让整个东罗马帝国几乎崩溃。448年,无力再战的东罗马帝国,隔地求和,将多瑙河以南的大片土地,割让给阿提拉,这块土地,包括了今天的塞尔维亚全部,马其顿和保加利亚的大部。除此之外,东罗马还承诺了高额的岁贡,并允许了阿提拉在希腊北部的劫掠。     451年,阿提拉对西罗马帝国的领土和联姻要求遭到拒绝后,阿提拉开始进攻西罗马帝国。阿提拉统领惊人的五十万大军进入高卢,1月度过莱茵河,4月,阿提拉火烧梅斯,接着围困奥尔良。7月,由于阿提拉担心东罗马帝国的援军,主动撤退。     452年春阿提拉入侵意大利,攻克并焚毁了阿奎莱亚。他还占领了米兰和帕维亚,进行了恐怖的大屠杀,并开始向罗马进军,罗马皇帝瓦伦丁三世从罗马逃走,7月,罗马主教利奥一世答应交纳贡赋,并把罗马皇族公主荷罗丽娜嫁给他。阿提拉于是撤退。     阿提拉的恐怖征服在453年他离奇身亡后,突然终止。     阿提拉的匈奴帝国,在他死后如同潮水一样退却了。归顺的东哥特人在后方立刻反叛,并在454年杀了他的长子。他的另外几个儿子,有的率部退到了黑海沿岸,有的归附了西罗马帝国,还有的继续向东罗马帝国进攻,468年,阿提拉的儿子顿吉兹奇在多瑙河下游被东罗马帝国击败,其本人兵败被杀,头颅被拿到了君士坦丁堡示众。     最后,就是那些残留在黑海北岸的匈奴人部落了。他们分为了在亚速海西北和顿河河口的两个部落,由于东罗马帝国的挑拨,两支部落不久成为敌人。自相残杀了几十年,其中还有进攻君士坦丁堡的举动,但被击败。两支匈奴部落,在内战中日趋式微,最后在6世纪来自俄罗斯平原的阿瓦尔人的征服中消亡。我们所知道的匈奴的最后一点踪影是,那支在亚速海的匈奴人,最后和当地人融合通婚后,形成了另一支游牧民族保尔加人,他们在阿瓦尔人的征服中,逃离了南俄平原,进入了巴尔干,是保加利亚民族的先祖之一。     在人类历史上神奇的匈奴民族,就此消亡了,这个民族给历史留下的最难忘的记忆是,他们居然可以纵横万里,对当时世界上的三大文明巅峰,汉,波斯,罗马,都造成极大的威胁,在巨大文明的笼罩下,依然不改其民族本色,其生命力之顽强,令人感叹。只可惜,匈奴人有点生不逢时,他们面临的对手,尤其是汉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最朝气蓬勃的帝国,以匈奴的实力,是完全无法抗衡的,其失败毕竟还是有点悲剧色彩的。     突厥民族是世界历史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突厥民族在几乎所有的文明中心都留下了他们的历史,并至今生生不息着。他们曾是欧亚草原的霸主,他们在历史上首度在西域建立了统一的大帝国。他们做过中国的皇帝。他们主宰过伊朗高原,他们征服了神话般的罗马帝国,他们统治了半个欧洲。也是他们,是伊斯兰人民中的第一个觉醒的民族,开展了资产阶级的民主运动。     由于突厥民族的部落非常多,因而突厥人在历史上建立了非常多的国家,这里只能按照时间顺序,把一些重要的突厥国家历史介绍一下。     突厥民族可能是诞生于阿尔泰山和叶尼塞河上游地区。在这一地区,出土过许多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3世纪的古代文物,包括青铜面具,匕首,动物饰片,铁制马具,以及棺木中的木雕等等,从这些文物的纹饰和风格看,他们应该是突厥人的早期文化,俄罗斯人将这一文化称为塔锡蒂克文化。     随着匈奴人的衰落,突厥人开始在欧亚平原崛起。     
  突厥人建立的第一个大国,根据突厥史家的观点,就是大名鼎鼎的拓跋部落国家,但中国历代史家拒绝承认拓跋氏是突厥部落,而认为他们属于拓跋鲜卑部,笔者无意介入这个讨论,这里姑且认为北魏君主不是突厥人。(这样也比较有面子,毕竟鲜卑人早已为中国人所同化,中国人带点鲜卑血统,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如果要中国人承认自己具有突厥血统,这恐怕就不太有面子了)     公元6世纪初,统治漠北的是蒙古柔然部,当时各突厥部落臣属于柔然汗国。6世纪中叶,突厥部在西域崛起,西魏为了拉拢突厥共同对付柔然,把一个公主家给了突厥首领土门(看来真有可能是同族的阿),552年突厥和西魏一起夹攻柔然,柔然阿拉瑰可汗自杀,柔然败亡,突厥于是占领了柔然故地,土门称可汗。建立了广大的突厥帝国。     土门可汗不久去世,他的庞大帝国,被他的儿子和弟弟继承,其子木杆可汗得到蒙古地区建立了东突厥汗国。其弟室密可汗,继承了西域的疆土,包括准噶尔、额尔齐斯河流域、、伊犁河流域、直到怛逻斯河流域,建立了西突厥汗国。     先来看看东突厥汗国。     从木杆可汗统治期间553-572年,东突厥开始迅速强大起来。     560年前后,木杆打败了契丹人,势力到达了辽河西岸。     565年,北周武帝为了全力对付北齐,谦卑地向木杆之女求婚。并向东突厥进献了大量财富。     581年,东突厥沙钵略可汗即位,西突厥达头可汗拒绝承认沙钵略可汗名义上的宗主地位,东西突厥正式分裂,并引发内战。达头联络辽西的契丹一起进攻沙钵略。当时隋文帝立国不久,在面临突厥有可能重新统一的关头,非常英明地排部队地支持了沙钵略可汗一同对付达头,并在达头退走后,在东突厥内部不断制造权力纠纷。     587年,东突厥都蓝可汗即位,隋文帝支持突利反叛,599年突利失败,隋文帝立刻隆重迎接突利,承认他的可汗地位,并让他在河套地区做隋的盟邦,东突厥自此分裂。     600东突厥都蓝可汗死,西突厥达头可汗再次企图统一突厥,为了吓唬隋朝,西突厥于601年进攻长安,602年进攻内蒙的突利。可惜他们遇到的还是老辣的杨坚。随文帝不用军事手段,只是暗中利用小恩小惠在达头的后方策动西域各部落反叛达头,达头准备不及,偌大帝国居然被迅速瓦解,其本人也只能逃往青海。隋文帝确实是中国历代帝王中玩弄政治最娴熟的一个。其分裂鼎盛时期突厥的功绩,对于刚从大分列时期走出的中国来说,值得大笔称颂。     西突厥瓦解后,东突厥政权落到了亲隋的突利可汗中,隋文帝也被尊为了突厥的保护者和“天可汗”,突厥的威胁似乎已经要过去了。     可惜隋炀帝东征高丽的失败,使隋朝威信扫地,也大大鼓舞了突厥人,615年,突利的儿子东突厥始毕可汗叛乱,在山西雁门关大败隋军,隋炀帝本人几乎成为了俘虏,于是隋文帝的所有心血全部白费,一切都要重来了。     618年隋朝的覆灭,中国开始了大内战,东突厥的实力急剧膨胀,内战各派纷纷拉拢始毕和继任者颉利可汗。东突厥又迎来了一次复兴的机会。     624年,颉利可汗率突厥精锐骑兵,打到长安附近,京城一片震怖。对突厥来说,不幸的是,遇上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统帅李世民。这里允许我在介绍突厥历史的文字中,不妥当地来吹吹李世民的英勇事迹。     当时颉利可汗占据战场的绝对优势,李世民不仅力排众议,反对迁都,反而率少量部队直接来到颉利对面,与突厥大军对峙.李世民以坚定的姿态,通过欺骗,威慑的手段,未发一箭,让对手慑服,颉利与各部首领在一起协商,他们被李世民的气势所震慑,认为唐军早有准备,居然决定退军了。正当颉利退军时,天降大雨,李世民鼓励众将 “突厥人众,如鸟铩翮”, 命令唐军“此而不乘,夫复何时?”,李世民身先士卒,唐军居然利用突厥不习水战,大破颉利,东突厥败退后乞和。李世民几乎以一人之力,挽救了大乱后的中国,不愧千古中华大帝。     继续说东突厥和李世民。     626年,李世民即位,东突厥颉利可汗以为唐朝政局不稳,有机可乘,再次发动骑兵远征,10万大军直抵长安城下,唐太宗似乎只有很少人马,他采取了大胆的行动。他召集了所有可用的人,打开城门,把他们置于各城门前,而他亲自率领小部分骑兵沿着渭水向敌军背后扑去。突厥诸首领见其不可思议的英勇,皆大惊,下马便拜。太宗纵马到突厥营前,训斥颉利可汗及众首领背信弃义,破坏停战协定。颉利可汗羞愧低头。次日,太宗与颉利按传统习俗,歃白马而盟。此役李世民恩威并重,其光辉形象如同天人。     为了继续削弱颉利可汗,唐太宗学习隋文帝,支持薛延陀部反叛(627年),随后在630年派出由李靖和李世绩率领的唐军猛攻颉利,击溃其部落。颉利本人被俘。在随后大约50年中(630-682年),东突厥汗国臣属于中国。突厥“贵族子弟,陷为唐奴,其清白女子,降作唐婢”。     李世民面对蛮族,不求和,不献金,决不妥协,偌大的东突厥帝国在十年间就被他征服,造就了一个史诗般的大唐王朝。但另一方面,对于刚刚崛起在欧亚平原的突厥民族来说,遇上了盛唐和李世民这样的人物,运气也是实在是太差了。     
  借东突厥汗国臣服之机,让我们把注意力从东突厥汗国转移一下,回头看看西突厥汗国。     前一节说道,突厥帝国的缔造者土门可汗死后,他弟弟室密可汗继承了西部地区,称为西突厥汗国。这时波斯的萨珊王朝日趋强盛,对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造成了很大威胁,于是拜占庭人看中了在波斯后方的室密,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二世与568年与西突厥结成反对共同敌人萨珊波斯的牢固联盟。接着,这位突厥王向波斯宣战。572年,拜占庭人也亲自向波斯宣战,这一战争持续20年(572-591年)。在此期间,西突厥与拜占庭人之间保持着亲密的关系。     575年,室密可汗去世,达头可汗即位。由于君士坦丁堡宫廷与柔然的残部,也就是阿瓦尔人达成了友好协定,达头非常不满,作为对该条约的报复(达头认为这一条约撕毁了两国之间的联盟),他派出一支由某个名叫波汗的统帅率领突厥骑兵去攻打拜占庭在刻赤附近(黑海沿岸)的潘蒂卡派(576年)。581年,突厥又兵临刻赤城下,直到590年,他们才完全撤出该地区。     西突厥与拜占庭之间的争吵没有妨碍前者继续对波斯的战争。在588至589年期间,他们入侵了巴克特里亚(今阿富汗),西突厥汗国完成了对兴都库什山以北的巴克特里亚的征服。630年,当玄奘途经该地时,巴克特里亚是昆都士的西突厥可汗儿子的封地。当时的西突厥从哈密一直延伸到威海和波斯。以阿姆河南岸为界与波斯相邻。     正如我们前节所述,如此强大的西突厥,由于达头可汗妄图重新统一突厥,被隋文帝动用政治手腕,鼓动西域的铁勒族(回纥的祖先)叛乱,抄了达头的后路,603年达头逃往青海,西突厥立刻瓦解。     达头之孙射匮可汗只获得了塔什干附近一小块地盘。但射匮可汗以此为中心,又开始了统一西突厥的事业。611年,阿尔泰地区的薛延陀部归降于西突厥。611至618年间射匮可汗统治着从阿尔泰山到里海和兴都库什山之间的地区。几乎恢复了西突厥全境     射匮之弟、继位者统叶护可汗进一步扩张势力。他已经征服了叛乱的铁勒部,重新获得了对阿富汗的统治,并取得了对塔里木盆地部分地区的霸权。     但西突厥的复兴依然是昙花一现,盛极一时的唐朝征服东突厥后,立刻把手伸向了西突厥。     630年,唐策动葛逻禄部反叛并杀害了统叶护,西突厥分裂为葛逻禄部和咄陆部两部互相混战,咄陆部可汗为了避免唐朝插手,统一西突厥,不惜进攻唐朝在哈密地区的屯军,但是唐将郭孝恪在今天的乌鲁木齐附近的博格达拉山附近打败了他(约642年)。逼其逃往阿富汗。唐朝获得了对西突厥汗国的宗主权。     651年,咄陆部贺鲁可汗得到葛逻禄部的承认,恢复了西突厥汗国。为了谋求独立,贺鲁可汗发动了反叛中国的宗主权的叛乱,为了镇压这次叛乱,唐和回纥突厥人(从前的铁勒部)结成联盟。     唐高宗派遣大将苏定方直入西北部不毛的荒凉之地。当时冬季来临,地上覆盖着两英尺厚的雪。苏定方对其部下说:“虏恃雪,方止舍,谓我不能进,若纵使远超,则莫能禽。” 于是,唐军冒着暴风雪袭击了敌人,在准噶尔地区艾比湖击败贺鲁,后来然后又在楚河流域再次打败了他,迫使他逃到西突厥的老巢塔什干(657)。而塔什干人民抓了贺鲁,把他交给了中国。此后,唐朝宫廷任命忠心为中国效劳的突厥人阿史那弥射为咄陆部新可汗(657),而立另一位依附于唐朝的突厥人阿史那步真为葛逻禄部的可汗(659)。     从此西突厥完全成为唐的殖民地,唐成为整个中亚的保护者。     写到半路,笔者想把匈奴和突厥史中可能出现的重要的历史地理名词总结一下。     漠南:主要指今天的内蒙地区,这一地区是蒙古高原边缘和长城之间的戈壁和戈壁草原地区,进入漠南地区的标志是雁门关和大同,根据双方军队在这一线的位置,可以判断双方的军事态势。     鄂尔多斯:指黄河河套地区,北起雁门,南到宁夏的朔方。这块地区,深入中国腹地,但由于土壤沙化严重,只长夏季牧草,基本上不能产生种植农业,所以这一地区,历史上也是游牧民族的活动区域,但由于鄂尔多斯地区离长安和洛阳都不远,所以在这里的游牧民族可以直接威胁中国的统治中心。     漠北:在历史上是匈奴,突厥,蒙古人的活动中心。位于今天的蒙古高原,海拔平均在1500米左右。南以戈壁为界,东大致到克鲁伦河,西以杭爱山,阿尔泰山一线。     克鲁伦河:鄂嫩河的支流,一般来讲,这条河流是分隔漠北各部和满洲各部的自然界限。     鄂尔浑河:贯穿蒙古高原的中部,是贝加尔湖最重要的一条支流,水量丰富,牧草茂盛,是蒙古的母亲河,历代漠北游牧民族,都把夏季的王庭设在这条河流边。     杭爱山:汉代中国称为燕然山,位于蒙古高原的西北,离雁门关大概在1800公里左右,是历代中国军队可以深入漠北追击游牧民族的极限。杭爱山以北,中国人称为“极北”,基本上被视为地狱。     西域:指今天的南疆塔里木盆地地区。历史上的界限,东以玉门关,敦煌为界。北线以盆地边缘一系列弧形绿洲,哈密,吐鲁番,库车,等等,最后到达喀什。南线比较荒凉,出敦煌后,经楼兰,米兰,尼雅,和田,叶尔羌等最后和北线在喀什会合。     回部:指我后面要讲的回纥帝国的后继部落,基本上在西域地区,后来还包括了北疆的准葛尔地区。     中亚草原:是西突厥各部和后继突厥人诸王朝历史上的主要活动地区。东以阿尔泰山,鄂尔齐斯河上游于漠北各部相邻。北线沿巴尔喀什湖,楚河一线,直到咸海。南线先以天山山脉与西域及回部相邻,然后经过兴都库什山脉同伊朗高原的波斯帝国为邻。西线的界限比较模糊,一般可以以咸海和阿姆河为界,但游牧民族的活动,有时可以到达里海沿岸,甚至可以越过里海,到达亚美尼亚高原,伏尔加河,极限可以到达黑海和亚速海之间的博斯普鲁斯海峡。     巴克特里亚:中国古籍中叫吐火罗,今天的阿富汗地区,是以昆都士,巴米安为中心的中亚文明中心,早在公元前4世纪就被希腊人征服,并很快形成了希腊化的文明,在公元1世纪左右,被中亚游牧民族(大夏,大月氏)征服后,成为中亚文明程度最高的地区,中亚游牧民族和波斯各王朝之间往往为争夺这块地方打得头破血流。     河中地区:中亚的两河流域,位于咸海的两条支流阿姆河和锡尔河(中国古代称为乌浒河和药杀水)之间。包括了今天吉尔吉斯,乌兹别克,和土库曼的大部分地区。牧草丰盛,是游牧民族休养生息的家园。     塔什干:锡尔河上游的历史名城,可能是突厥人建立的第一个永久定居点。     撒马尔罕:阿姆河上游的历史名城,突厥人历史上建造的最伟大的城市,盛极一时的花喇子模哈拉汗王朝的中心,被成吉思汗野蛮毁灭。     楚河:锡尔河的支流,是中国军队进攻突厥人的北限,中国人不愿意想象,过了河还会有些什么东西。     坦罗斯:位于楚河流域,盛唐在中亚的征服活动曾经盛极一时,唐帝国曾经在几乎整个中亚草原建立了霸权,但751年坦罗斯一役,结束了中国人向中亚扩张的全部历史。从此以后,中亚草原的历史中,再也没有出现过中国人的身影,也不再有任何如同药杀水那样的汉字地名了。   
  请继续?渔歌飞扬 看的很过瘾!!!
  普及历史知识。好:)))
  我也转一篇匈奴西迁,比楼主祥细些。  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当提起“亚洲人”这个字眼儿时,容易想到一种“正 统”的黄种  人形象,他们身材中等偏矮,毛发稀疏,肤色浅黄,细长眼睛,眉脊不 很突出,鼻梁比较  直但不高。这是一种典型的东北亚人的形象,主要分布在中国北 方、朝鲜和日本。我们认  为这才是“纯正的”黄种人。亚洲的历史和文化主要是他 们的历史和文化,是他们创造了  亚洲,使亚洲具有了“亚洲”的含义。其他亚洲人 则是在体质和文化两个方面被杂化了的  。西亚人被印欧人种杂化了,南亚人则被尼 格罗人种杂化了。我们容易把这种正统的亚洲  人与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精耕细作 的农业,和温和含蓄的性格联系起来。他们身材不健  美,肌肉不发达,尽管可能会 有很多高身材的个体类型,但一般并不粗壮。无论在历史文  化、社会生活还是体质 方面,他们都显得过于纤细了,似乎是被一种早熟的文明过于浸染  了。亚洲的直观 意象中似乎有阴性的特点。   应该说这是一种不全面的,或不准确的印象。亚洲的纤细和阴性特点可能来自 于大陆型的  气候,以及由之所决定的农业生产方式。事实上真正的北亚人是游牧民 族,他们从来就不  是我们这种温和含蓄的、过于文明的和有点阴性的“亚洲人”。 他们是一些骠悍的、好挑  衅的、有血性的民族。尽管他们没有发展出精细的农业文 化,但从来就不比我们缺少智慧  。普通的西洋人和西方人类学家把亚洲人的代表定 位于蒙古人,这多少令我们这些所谓“  正统的”亚洲人不解。如果我们了解一些西 方的历史,就不会对此感到诧异。要知道北亚  草原游牧民族给他们留下的印象实在 是太深刻了,说刻骨铭心也不为过。他们所说的那种  蒙古人无论在是前文明时期, 还是有记载的历史时期,都曾大规模地向西方迁移,或干脆  就是侵略和扫荡。北亚 人善于远征,在人类文明的早期他们已经广泛地分布于欧亚大陆。  西欧的拉普人和 北极的埃斯基摩人,以及芬-乌戈尔语族,欧洲中部的匈牙利和保加利亚  ,欧亚之 际的土尔其,俄罗斯人的蒙古脸型和文化特质,都是他们活动的结果。     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开始,北亚草原民族对西方的军事入侵有过四次。第一次 是匈奴人的  西迁;第二次和第三次分别标志着匈牙利和保加利亚历史的滥觞;第四 次则是蒙古人的远  征。在这里面,第一次和第四次都与中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最令欧洲人记忆犹新的  梦魇是蒙古人对世界的征伐。我们中国人对十三世纪蒙古人 的征战并不陌生。成吉思汗的  雄心壮志导致了在中国历史编年表上插入了一个元代, 这是一个人类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横  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汉人的先进的军事技术 和科学使得蒙古人的远征势如破竹,他们  对于西方人的军事优势不亚于海湾战争的 美国之于伊拉克。尽管他们的文明启蒙要晚于我  们汉人,但蒙古人绝不缺乏智慧。 成吉思汗从来就不是“只识弯弓射大雕”的草莽英雄。  是蒙古人首开把系统工程的 思想运用于战争的先河。我们完全可以设想,如果没有系统工  程的思想,这样庞大 的远征计划是不可能实现的。可靠的后勤保障体系,在当时独一无二  的、由汉人指 挥的工程兵部队,先进的军事工具和通信手段,周密的战役计划,再加上他  们天生 的勇猛骠悍,以及在物质享受方面的单调与落后,使得他们得以如飓风般驰骋欧亚  大陆。这是一次真正的蒙古飓风,令西方人至今耿耿于怀的“黄祸”。     尽管蒙古人的征伐如此规模巨大,我认为在西征欧罗巴的亚洲黄种人里面,当 数匈奴人的  西迁最具悲壮的诗意,并且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意义。不论西洋人是否 愿意接受这样的观  点,事实上是匈奴人促成了欧洲历史发展的转折。他们把丛林里 的日尔曼蛮子推上了历史  舞台,并与后者一起如摧枯拉朽般地结束了罗马人的时代。 帝国的历史消失了,多元化的  封建国家政治开始了,一个几乎延续至今的欧洲国家 的主要划分格局形成了。最后一个匈  奴王阿提拉被罗马人和日尔曼人一致地称为“ 上帝之鞭”,表达了欧洲的恐惧和无奈。然  而不要忘了,恰恰是匈奴人挥起了欧洲 历史战车转向的第一鞭,这才是名附其实的上帝之  鞭。匈奴人在欧洲建立了一个庞 大的帝国,但他们的帝国是短命的。他们在欧洲的史命似  乎仅是促成历史的转折。 当这个转折完成后,他们的帝国就瓦解了,甚至整个民族也消化  在欧洲的历史和文 化当中,不复出现了。西迁欧洲的匈奴人的故事是极富戏剧性的,这个  民族在生命 最辉煌的当口结束了自己,留下了令人难以忘怀的传说。     在西方人的词汇里,匈奴人是极端凶恶的人的代名词。在二战时,希特勒的德 国兵被称为  匈奴人。然而,在当年匈奴人曾经统治过的土地上,人们仍然敬仰和怀 念阿提拉的英雄气  概。至今在匈牙利和土耳其,阿提拉仍然是男孩子们用的名字, 甚至有人自称是阿提拉的  后代。匈奴人还给欧洲留下了另一件东西。阿提拉在征伐 高卢失败(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  失败)之后,于次年攻掠意大利的阿奎利亚。一些 农人和渔民(被称为威尼提人)为了躲  避战争,来到了亚德里亚海滨的一片充满沼 泽的半岛。历经数百年的经营,他们在这里建  立起了一座欧洲最美丽、发达的城邦, 这就是后来的威尼斯共和国。     我们中国人对于匈奴人并不陌生,他们是在蒙古高原活动的一个北方游牧民族, 在历史上  也称为胡人。从有记载的编年史开始就一直有他们的踪迹。在殷商时期他 们曾被称为鬼方  、犬戎等等。中国古人认为他们与我们一样都是炎黄的子孙,是被 殷人驱赶到北方的夏人  的后裔。据《史记·匈奴列传》云:“匈奴其先祖夏后之苗 裔也”。《山海经·大荒北经  》则称:犬戎与夏族同祖,皆出于黄帝。从春秋开始, 直到东汉、乃至五胡十六国的时期  ,匈奴人不断南下骚扰。东汉光武建武二十四年 (BC48年),有小部分匈奴人,大约五千  户,分裂出来归附了汉朝,他们被称为南 匈奴。留下的大部匈奴人,也就是北匈奴,在东  汉帝国的打击下,于AC89年败走西 方。这些西迁的匈奴人为了维持他们的民族的完整,在  里海一带的大草原上奋斗了 二百多年,以求寻找新的家园。在四世纪下半叶时(公元36  0年),他们的势力 骤然爆发了。在一个叫做巴兰姆巴尔(Balambir)的王的领导下,匈奴  人进入了阿兰 人的领土,这是一个位于伏尔加河和顿河之间的强大的王国,属于突厥系游  牧民族。 匈奴人在顿河沿岸大败阿兰人的联军,杀死了阿兰国王,并通过条约束缚和武力  威 胁把阿兰军队纳为自己的同盟。匈奴人紧接着开始继续向西,他们的下一个征伐对 象  是东哥特人。从这时开始,这个民族的最辉煌的一幕就拉开了。     我不否认我本人十分偏爱这一段历史。当我第一次知道了阿提拉的伟业时,我 就被这些匈  奴人迷住了。他们的历史作用,他们那充满戏剧色彩的命运,他们出色 的军事和外交天才  ,以及他们作为一个真正的东方民族──准确地说是炎黄后裔的 一支──在西方世界所留  下的影响,都深深地吸引着我。应该说他们唤起了我的一 种情感。如果这种情感能传达给  读者,那么我将感到非常满足。本文将要讲述的就 是匈奴人在欧洲的一些事迹。     当匈奴人进入欧洲时,他们离开他们传统的家园已经有两百多年了。而在这以 前,除了中  国的史书,关于他们的记载很少,特别是他们从中国北方向西迁徒的经 历更是鲜为人知。  大体上我们可以知道,北匈奴西迁途中经过康居、大宛、鄯善等 等西域诸国。这些国家过  去曾遭受匈奴的征服和奴役,因而对于他们的过境没有给 予欢迎,反而乘其落魄之际进行  报复。匈奴因此不得不继续西迁,寻找新的生存家 园,其间他们在中亚地区停留了大约两  百多年的时间。最后一次离开时,匈奴人把 老弱留在当地,选精壮继续西征。     一些欧洲的历史学家认为他们在文化上甚少成就,他们只是一支生活在马背上 的,有着不  寻常的军事天才的游牧民族。在罗马史家马西里那斯笔下他们是一群不 知使用火,不懂欣  赏美味,吃任何动物的肉和草根的野人。这显然含有相当的歪曲 和误解的成份。匈奴人的  社会组织方式是军事部落联盟。他们长于征战,有着极强 的作战机动性。他们善于骑射,  善于佯作后退诱惑敌人,然后迂回包抄。他们可以 根据远方马匹奔跑掀起的烟尘,判知敌  方人数的多少。据认为有些马具是他们发明 的,比如骑马用的脚蹬子。     有人认为他们由于长途的迁徙,所经历的地域和民族也很多,所以在体质上变 化非常大。  但是据西方古代史籍对阿提拉形象的描述,可以看出具有典型的黄种人 特征。我们可以这  样设想,匈奴人在西迁途中收编了一些其他的种族作为自己的同 盟。两三百年间这些外族  人与匈奴人有不同程度的混血,而后来的匈奴人实际上混 杂了多种不同的成份,但在民族  文化特征和民族心理上都认同自己为匈奴人。     匈奴人打败了阿兰人之后,曾暂时安置在顿河草原一带。在匈奴人联盟的西面, 还有两个  日尔曼人的部落联盟:一个是第聂伯河以西至德涅斯河以东的东哥特人联 盟(Ostrogoth)  ,另一个是德涅斯河以西至喀尔巴阡山之间的西哥特人( Visigoth) 联盟。在西哥特人联  盟的西南方,就是罗马帝国的领土。罗马帝国在征服了高卢之 后,在北方主要是与日尔曼  人为邻。最初多是罗马人向日尔曼人地区进行扩张和掠 夺。到三世纪以后,帝国日趋衰落  ,边防松驰,各日尔曼蛮族部落不断蚕食渗透。 当时的局势有些类似于同时期中国的“五  胡乱中华”。这些日尔曼蛮族部落后来向 罗马帝国展开了全线进攻,最终成为帝国的征服  者。     在罗马帝国的时代,日尔曼人由于文化上的落后而被称为蛮族。当时的日尔曼 人住在森林  里,他们基本上以打猎为生,衣兽皮,食兽肉,住草棚,无文字,无礼 仪。他们从来不洗  浴,身上奇臭,文明人见了唯恐避之不及,当时的罗马人诅咒说 “不要让我遇见一个日尔  曼人”。日尔曼人身材高大,碧目白肤,头发金红,身体 极壮,小孩子象动物一样不加看  顾地放敞着养大,妇女常干很重的体力劳动。日尔 曼人的部落组织是原始军事部落联盟,  首领同时也是最高军事长官。日尔曼人部落 间长年打仗,所有男子都是战士。他们的马很  矮小,主要用于骑乘而不是打仗。一 旦与敌人对阵时他们就从马上跳下来,用一种短剑与  敌人博斗,这时他们的马会很 听话地站立不动。与匈奴人相比,日尔曼人的生存条件要好  得多。他们有森林和适 于耕种的土地,而匈奴人则长期生活在气候条件恶劣的北方大草原  上。     公元375年,匈奴人在他们的老王巴兰姆巴尔的带领下,开始大举向东哥特 人的领地进  攻,拉开了中古欧洲史上持续了两百多年的民族大迁徒的序幕。东哥特 人从没有见过骑马  作战,从没有见过如此迅猛的攻势。在匈奴人排山倒海般的打击 下,东哥特王由于无法保  住家园而引疚自尽,他的臣民落花流水似地向西逃窜直至 多瑙河边。这些惊恐万状的日尔  曼蛮子为了寻找新的生存空间,他们沿途打击所经 过的西哥特人部落,把他们连根拔起,  驱赶到更向西的地方。西哥特人在逃窜的同 时又打击近邻的各日尔曼部落,这使得恐惧很  快也蔓延到了汪达尔人、苏维汇人、 勃艮第人、阿拉曼尼人、法兰克人和萨克森人。这就  象一种连锁反应,匈奴人的进 攻几乎把所有的日尔曼部落都给驱动了起来。     毫无疑问,匈奴人的军事能力超过了当时所有的日尔曼蛮族和罗马人。罗马史 家对此有生  动的描述。匈奴人作战时总要发出混乱的震天呐喊。他们有时会排成规 则的纵列,而大多  数情况下他们作战是毫无规矩的。匈奴人的作战机动性异乎寻常, 他们会时而忽然间四散  开来,时而极其迅速地集中到一起,形成一个松散的阵列。 他们会在原野上风驰电掣般地  狂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飞过敌人的营垒,使敌人 在未得喘息之际就遭到了袭击。匈奴  人优良的骑射技能使得他们能够远距离作战。 近距搏斗时,他们根本不顾及自身的安全,  而当敌人企图躲避他们的利剑时,他们 就扔出一张网把敌人套住,使其动弹不得。     在匈奴人的压力下,所有这些日尔曼人蜂涌逃向西方,以期定居在罗马帝国境 内寻求庇护  。西哥特人后来经罗马皇帝瓦伦斯的允许,越过多瑙河进入帝国境内的 色雷斯地方避难。  来避难的西哥特人数量非常之多,以至于负责统计人数的罗马官 员根本无法计数,数到二  十万以后就失去控制了。如此之多的西哥特人蜂涌而入, 对罗马帝国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安  的因素。但管理这些西哥特人的罗马官员却犯了一 个极大的错误。他们趁机肆意役使和侮  辱这些日尔曼蛮子,最终迫使他们奋起反抗。 公元378年,西哥特人在君士坦丁堡附近  的阿德里亚堡大败前来镇压的罗马军队, 皇帝瓦伦斯本人也被打死。以后罗马大将狄奥多  西勉强镇压了这次起义,其代价是 允许西哥特人以同盟者的资格居住在巴尔干半岛西部。  狄奥多西后来成了罗马皇帝, 临终前将罗马分为东西二部,遗赠给他的两个儿子。这样,  自公元395年开始, 就有了两个独立的东西罗马帝国之分。西罗马首都仍然是罗马城,  东罗马则建都于 君士坦丁堡(罗马帝国自公元285年始实行过分治,但在312年又由  君士坦丁 大帝恢复了统一)。     日尔曼人是一些野性十足、不甘寂寞的蛮子,他们也是真正的战士。象匈奴人 一样,作为  一个落后的蛮族,他们除了酗酒对于生活上的享受所知甚少。因此与罗 马人相比,他们花  很少的代价就能达到很高的战斗力。日尔曼人被从森林里驱赶出 来以后,不可能再营他们  过去习惯的生活方式,而变成了真正的强盗和征服者。他 们肆行于罗马帝国的版图,尤以  西哥特人和汪达尔人为甚。西哥特人一直征战于高 卢、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广大地区。公元  396年西哥特王阿拉里克攻陷雅典,大肆 洗劫而去。公元401年西哥特人入侵意大利  ,410年焚掠罗马,使这座圣城第 一次被攻陷。汪达尔人于455年再次攻人罗马,大  肆洗劫破坏,损失异常惨重, 糟蹋破坏文明成果的汪达尔主义由此而得名。在前后只有几  十年的时间里,一些日 尔曼人的王国相继在帝国境内建立了起来。西哥特人于416年占  领并建国于西班 牙。法兰克人于418年占领了高卢,建立法兰克王国。汪达尔人于42  9年进入 北非,于439年占领并建都于迦太基。     在日尔曼人的这些征战中,匈奴人很少参与其中拌演一个显著的角色。在给予 欧洲的第一  次沉重打击之后,他们停留在多瑙河沿岸一带,以大匈牙利平原(当时 称潘诺尼亚)一带  为中心,在中欧地区建立了一个匈奴帝国。东哥特人在这期间被 迫加入了匈奴人的联盟,  使其力量得到加强。他们也曾与西哥特人一起讨伐罗马 人。395年他们曾越过多瑙河,  在反抗罗马人的战役中凑过热闹;410年攻陷 罗马城的战役中也有他们的份。但在长达  五十年的时间内,他们基本上是作为罗马 人的同盟军而占有他们的位置。作为一种回报,  从420年开始,东罗马帝国每年 要供给他们一定的俸禄。到432年狄奥多修斯(Theo  dosius)一世执政时期,匈奴 人的力量显著地增强了,以至于匈奴王罗阿斯(Roas),又称  鲁吉拉斯(Rugilas),迫 使东罗马每年交纳一大笔供俸,这实质上已经变成了纳贡。这种令  人尴尬的关系一 直持续到匈奴人多次威胁要直接介入帝国的内部事务时为止。     匈奴人力量的决定性的崛起是自阿提拉(Attila,406-453)登基成为匈奴帝国的 王之后。公  元433年,27岁的阿提拉与他的兄弟布来达(Bleda) 一同从他们的 叔父罗阿斯手中继  承了帝国的王位。436年,阿提拉无情地谋杀了他的胞兄,独 自君临帝国。与他的前辈  们相比,阿提拉更具有雄心壮志,更富于侵略性,而且才 智极为超群。在历史上,阿提拉  是一个极为突显的角色。阿提拉时期的匈奴帝国是 匈奴史的最后一章,也是最辉煌的一章  。他使罗马人蒙羞,使日尔曼人丧胆,具有 令西人沮丧而无奈的强大力量, 以至于他和  他的匈奴铁骑都被称为“上帝之鞭” (Scourge of God)。     关于阿提拉本人各方面的记载,西方史书上有过多少有些贬损,但仍不失生动 具体的描写  。阿提拉年青时作战勇猛,登基之后则更主要地是依靠他的头脑,而不 是他武功,完成了  对北方的征服。他具有勃勃野心和高超的政治外交手腕,而且为 人狡猾、残忍。作为匈奴  王的阿提拉,他的步态和举止都显示出了一种其力量可傲 居全人类之上的自负。据传说,  他曾自称拥有战神之剑,所以当部下晋见时,如若 正面直视他则必须同时后退,否则会烧  坏自己的眼睛。他有一个凶猛地转动眼珠的 习惯,好象他乐于欣赏受他惊吓的人的恐惧。  阿提拉在生活上崇尚简朴,却很能容 忍部下的奢侈。他的臣民对他极其敬畏,在他外出巡  查的时候,凡见到他必向其欢 呼,以示服从;进出宫殿必有华盖迎送,逢宴会还有专为他  谱写的赞歌。他甚至还 有罗马人赠送的私人秘书。阿提拉的长相似乎令人不敢恭维。据记  载,他身材矮胖, 双肩很宽,短粗的脖子上长着一个硕大无朋的头颅,有粗硬的黑发和稀  疏的胡须, 鼻子扁平,一双黑眼睛锐利而阴鸷。尽管这种描写似乎有些不太恭敬,但有一  点毫 无疑问,这肯定是一个东方人的形象。这说明经过三百多年的西迁后,匈奴人并没   有被其他民族混血得失去了原来的体质特征。     我们对于阿提拉时代的匈奴人的社会生活所知不多,但仍然能从一些传说中窥 见鳞爪。曾  有一个东罗马官员及其随从出使匈奴帝国,他们有幸见到了阿提拉和其 他匈奴将领,甚至  参加了阿提拉举行的盛宴。从他关于这段经历的罗里罗嗦的记载 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  的一些民俗、外交以及政治等方面情况。     这些罗马官员在途中曾遭遇暴雨和洪水,幸得附近村落匈奴人的康慨相助方能 逃生。匈奴  人将他们迎进村里烤火取暖,侍以美食,安排他们休息。不仅如此,作 为表示他们的善意  的一部分,匈奴人还送来好看的姑娘陪伴客人休息。由此可见, 匈奴人作为一个在当时文  化上较为落后的民族,野蛮的习俗与古朴、善良的民风是 并存的。在衣、食、住等物质生  活方面,匈奴人一般来说是富足的。他们有鲜食美 酒,有好看的发式;贵族衣饰华丽,甚  至有巨大的浴室。但他们只有村落,而没有 城市。阿提拉的宫殿不过是一个木结构的建筑  ,四周围以木桩,顶端饰有尖塔。     由于多年征战所涉及的地域极其广阔,匈奴人的部落里人种成份很复杂,匈奴 语、哥特语  和拉丁语,或者是这些语言的混合,在这里都能通行。这位东罗马官员 在阿提王宫所在地  曾遇见了一个希腊人,并与之交谈。这个希腊人原是一个俘虏, 后因作战勇猛而获得自由  ,并娶匈奴女子为妻,还成为了贵族的坐上宾。有趣的是 这位希腊人对于匈奴帝国和罗马  帝国的对比和评价。他说他喜欢在这些野蛮人中生 活,在没有战争时,这里的生活是相当  恬静而富足的。反过来,罗马倒应该对很多 战争带来的灾难负责。罗马人把自己的安全建  立在别人的利益之上,而且在有战事 时,罗马的将领都是些胆小鬼,根本不配领导军队出  征。在和平时期,罗马社会分 成了许多阶层,赋税极重,养活了很多不劳而获的人。富人  谙熟法律,又有钱,总 能得到法律的保护;而穷人总是在不知不觉中触犯法律,而且那没  完没了的诉讼又 要化很多钱,正义是用钱来购买的。对于这些“谬论”,那位罗马官员的  反驳也有 趣且耐人深思。他说当初建立帝国的伟人和智者们为了确保帝国的秩序运转正常  , 必须把社会划分成很多阶层,大家各司其职,所以赋税是必要的;就法律而言,诉 讼  的复杂是为了确保正义得到伸张。     在外交事务方面,明显地存在着一种不平等的关系。这位东罗马官员来匈奴帝 国的目的是  为了交还几个匈奴帝国的叛逃者,并在皇帝的授意下与阿提拉就两国的 利益方面的问题进  行磋商。在整个过程中,充满着阿提拉对东罗马帝国的傲慢,而 东罗马方面总是不断许诺  大量的馈赠。他们在这里还遇见了几位来自西罗马的使者。 这些西罗马人带来了他们的皇  帝对于阿提拉的乞求,希望阿提拉放过一位罗马银器 商人,这位商人是一个匈奴人的俘虏  的债权人,有大量的黄金在他的手中。阿提拉 先把那俘虏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得知他有黄  金在那个银器商手里,就要求西罗马皇 帝把人和赃物都交出来。皇帝请求放过这个商人,  并答应交纳同等数量的黄金。阿 提拉对此根本不予理会。     阿提拉是匈奴史上最伟大的领导者。他不仅建立了最强大的匈奴帝国,而且依 靠自己的头  脑以及帝国的军事力量,在当时西欧的政治舞台中占据了一个极其突显 的位置。在他称王  尹始(大约435年之后),阿提拉就逼迫东罗马交纳更多的钱。 狄奥多修斯二世皇帝被  迫按往年的贡额加倍上贡。然而由于各种各样的理由,这位 新的匈奴王在447年以后,  开始把眼光转向西面,把西罗马作为寻找新的机会的 主要地区。自他登基开始十多年以后  ,在西罗马帝国各种事务的角逐中,阿提拉的 匈奴帝国变成了最强大的外部势力。在他当  政时期,匈奴人已经变成了一个定居的 民族,而不再是早先的牧马人了。大匈牙利平原不  可能象黑海北部的大草原那样, 有足够的空间供他们放牧马群,因而阿提拉不得不发展步  兵团来补充比过去规模小 得多的骑兵力量。实际上,在阿提拉的时代,匈奴人的军队在形  式上已经和当时欧 洲其他蛮族相差无几了。不同的是,他的军事力量极为庞大,能够实施  包围和攻城 等大型军事行动,而其他的蛮族军队则望尘莫及。     公元五世纪四十年代,阿提拉对巴尔干半岛东部实施了一系列致命的打击。其 中有一座位  于多瑙河以南一百多英里的尼斯查瓦河畔的城市(441-442), 被匈奴人 摧毁得之彻底,以  至于数年后罗马使者前往晋见阿提拉经过此处时,仍可见岸边白 骨累累,城内尸臭熏天。  此后,许高卢地区的城市都不能免遭此厄运。     匈奴人在比邻东罗马的多瑙河地区确立了一个强大的地位之后,在442年被 著名的东罗  马将军阿斯帕尔阻挡在色雷斯地区。447年阿提拉又对巴尔干实施了 一次更大规模的入  侵。他们长趋直抵君士坦丁堡城下,迫使东罗马皇帝狄奥多修斯 二世乞降。阿提拉不仅收  取了所有欠交的贡金,还得到了一个新的价值2100镑黄金 的年贡额,同时又被赠予了多瑙  河以南面积可观的领土。这次战役使东罗马受到前 所未有的重创。史家言称,匈奴人所经  之地“杀戮无数,血流成河。他们抢劫教堂 和修院,遍杀修士与修女......他们彻底摧毁  了色雷斯,使其不可能再恢复过去的 旧貌了。”阿提拉这次对东罗马的狂胜,令他有了足  够的回旋余地去实现其突袭西 欧的计划。       到445年时,匈奴帝国的势力达到鼎盛,其疆域大致东起里海,西至波罗的 海和莱  因河。东西罗马均被迫向其纳贡,以求免遭蹂躏。在当时,西罗马帝国经过 与各日尔曼蛮  族的数十年的战争,边防松弛,军力大为减弱;而各日尔曼蛮族的势 力却在纷纷崛起。在  这种天下大乱,群雄四起的角逐中,当数匈奴帝国最为强大, 罗马人与日尔曼人的各派势  力都想拉拢匈奴人以制服对方,而阿提拉则利用西方错 综复杂的矛盾巧妙周旋,力图施展  自己的政治报负。对于阿提拉来说,打击东罗马 ,焚掠巴尔干不过是一个前奏,而彻底占  领高卢则是他实现其野心的第一个目标。 在随后的几年里,阿提拉作了充分的准备,并获  得了足够的理由。直到451年再 次大举发兵,阿提拉把对高卢的征服推向了最高潮,同  时也为自己掘开了墓穴。     所谓高卢地区,主要包括内高卢和外高卢两部分。前者指意大利北部阿尔卑斯 山以南的波  河流域地区,公元前三世纪始就己处于罗马帝国治下。后者指阿尔卑斯 山以北的广大地区  ,包括现在的法国、比利时、卢森堡,以及荷兰、瑞士的一部分, 公元前51年被恺撒大  帝征服。     451年阿提拉所侵入的即是外高卢,那场决定性的战争发生在今法国香槟省 境内马恩河  畔的沙隆附近,史称“沙隆之战”。这是中古欧洲史上一场著名的战争, 也是世界军事史  上最著名的战争之一。双方投入兵员之多,伤亡之惨重,不仅在那 个时代是空前的,而且  堪与现代战争相比。这场战争形成了欧洲中世纪传说的一部 分。这是一个对性与权力的贪  欲,对金钱与土地的渴求的故事,它的主要角色象任 何一个曾经活着的人物一样诩诩如生  而且富有色彩。战争的胜负,不仅对于阿提拉 和匈奴帝国的命运是决定性的,而且对于欧  洲历史的发展也是决定性的。在阿提拉 的计划中,完成了对高卢的征服之后,下一个目标  将是罗马城。也就是说,他的最 后目标是要把整个西罗马帝国纳入自己的版图。然而,他  的超群的才智、与生具来 的傲慢,以及极度膨胀的野心结合在一起,不仅把他在征战西欧  的生涯中带向了命 运的顶峰,同时也迫使罗马人和日尔曼人联合起来对他形成了强大的对  抗。说到这 里,诸位也可以猜出战争的结果了。     促使阿提拉实施对高卢的进攻计划的可能有三个因素。首先,是汪达尔国王盖 萨里克挑开  了沙隆之战的序幕。大约十年前,盖萨里克的儿子与西哥特王西奥多里 克一世的女儿结了  婚。但在442年,西罗马皇帝瓦伦丁三世批准了自己的女儿与 盖萨里克的儿子的婚礼,  其结果是可怜的西哥特公主被残忍地割了鼻子耳朵后送了 回来。从此以后汪达尔人与西哥  特人之间就结下了深刻的仇恨。盖萨里克因此力主 阿提拉与其联合进攻西面的西哥特人。  然而,当阿提拉当真越过了莱茵河,而西哥 特人也加入了阿埃丘斯的联军来对抗匈奴人时  ,汪达尔人却作壁上观。     另两个因素更直接地促使阿提拉下定了入侵高卢的决心。一个因素是东罗马的 停止纳贡。  东罗马皇帝迪奥多修斯二世于450年从他的马上掉下来摔死了,他的 儿子马西安继位。  马西安在巴尔干建立了一道坚固的防线来阻止蛮族的入侵,并且 拒绝向阿提拉交纳贡赋。  被惹恼了的阿提拉决定把他的狂怒泻向西罗马,不仅因为 西罗马比东罗马的军力与边防更  弱,还因为一个极为特殊的事件给了阿提拉充足的 口实向西罗马宣战。     449年,西罗马皇帝的妹妹霍诺莉娅与她的宫廷侍卫的私情被发现,受到其 母干涉。那  位不幸的情人被处死了,而霍诺莉娅极可能是由于有了身孕,被送到君 士坦丁堡囚禁起来  。此女不知是出于恶做剧还是报复心理,情急之中派人给西哥特 王西奥多里克送了一封信  ,称若能解救则将许配自身为妻。同时她也给阿提拉送了 一枚戒指和一个口信,表达同样  的意思。西奥多里克以此为由,一路连下七十余城, 直杀入东罗马,大肆洗劫了君士坦丁  堡,被贿以重金后始退。西奥多里克根本没有 理会婚约之事,他深知皇帝女儿不可能下嫁  蛮人。再者,他也非常惧怕阿提拉,不 愿意与他争风吃醋。西哥特人走了,君士坦丁堡的  恐惧阴影仍没有消除。为了彻底 解决阿提拉的威协,东罗马皇帝令人买通其身边的侍卫,  以伺机行刺。这个阴谋很 快就被阿提识破了,但此种小技俩他根本就不放在心上,他的野  心很大。阿提拉 仍旧派人给东罗马皇帝送去了重礼,并捎口信说:“你我都出身于贵族,  但你的行 为使你失去了继续保持这份头衔的资格,而我却以我的功绩保留了荣耀。我们因  此 可以分出高下了。”这个信息给君士坦丁堡带来了极度的恐慌,堂堂不可一世的皇 帝  不得己再次屈辱地向匈奴人交纳大量的黄金,以求苟安。阿提拉至此并未罢休, 他要求把  包括高卢在内的一半西罗马割让给他作为嫁妆。当他越过莱茵河时,宣称 这不过是以武力  来寻求应得的权利。他要履行婚约,迎娶霍诺莉娅。     阿提拉经过充足的准备和精心的策划,于451年初率领数十万大军越过了莱 茵河。在他  的联军里,有一只数量可观的东哥特人同盟军和其他日尔曼人杂牌军, 包括一些勃艮第人  和阿兰人。法兰克人的一部分也加入了阿提拉的联军。关于匈奴 联军的兵员人数,各种史  书记载不一,从三十万到七十万的说法都有,五十万应该 是比较可靠的。匈奴联军越过莱  茵河以后,在四月份首先占领了美茨,恐惧很快在 高卢蔓延开来。紧接着,包括莱姆斯、  美茵兹、斯特拉斯堡、科隆、沃姆斯和特里 尔在内的一系列欧洲大城市都遭到了抢劫和焚  毁。巴黎也险遭劫掠。     在扫清了莱茵河流域的通路之后,阿提拉率领他的匈奴大军以雷霆万钧之势直 杀向高卢的  心脏,包围了奥尔良。匈奴人强劲而迅猛的军事行动不仅使西罗马危在 旦夕,而且更直接  地威胁着各新建之日尔曼国家的安全。罗马大将阿埃丘斯受命组 织了一只同样强大的联军  来迎击阿提拉。阿埃丘斯的联军主要由罗马高卢人组成, 同时西哥特人、阿兰人、勃艮第  人也与他们传统的敌人──罗马人联合起来一起保 卫高卢。法兰克国王也被说服加入了进  来。尽管联军的所有各方都对匈奴人有一致 的仇恨,但对于阿埃丘斯来说,能够把他们联  合起来组成一个有效的军事联盟,仍 然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阿埃丘斯号称是“最后一个  罗马人”,在451年前的很 多年里一直是西罗马最杰出的将军,并一直担任着瓦伦丁三  世的首席政治顾问。在 此前的四十多年间,罗马帝国的皇帝们在强大的外敌面前一个个变  得软弱而退缩, 在西罗马更是如此。瓦伦丁三世皇帝为了躲避蛮族骚扰己迁住拉文那。无  论与任何 人相比,阿埃丘斯都付出了更多的努力来保持帝国晚期的强大和繁荣。     由于西罗马联军的抵抗,匈奴人对奥尔良的包围没有能够达到即定的目标。阿 提拉没有想  到会遇到来自西罗马联军的如此强烈的抵抗。他显得有点聪明过头了, 生怕在奥尔良围墙  外面拖陷得太久,所以于6月14日放弃了围攻。阿提拉撤退到 了今天法国香槟地区的开  阔平原上,这给了西罗马联军的士气以极大的鼓舞,匈奴 人并非不可战胜。6月20日,  在沙隆附近卡太隆尼平原上,一场恶战发生了。最 初,阿提拉显然是被自己的命运的突然  转折所震惊,他对能否取胜没有信心,对撤 兵与否亦不能决断,他躲在车阵里直到下午才  出来。阿提拉原想拖到天黑以后再开 始战斗,但他最终还是把兵力投入到战役中。     在阿提拉的阵列里,右翼是杂牌日尔曼人,左翼是东哥特人,最精锐的匈奴军 队则处于正  中位置。阿埃丘斯采取了另一种布阵,他把最不可靠的阿兰军队放在罗 马联军中间,用来  对付匈奴人的正面突袭;西哥特人部署于右翼,而他自己的罗马 军队则处于左翼。很明显  ,阿埃丘斯希望能够有效地打击匈奴人较弱的两侧,然后 对匈奴主力部队来个两面包抄。  在战役初期的小规模冲突中,当罗马人在匈奴主力 的右侧占据一处高地后,阿埃丘斯的这  种布阵看来确实取得了一定的优势。从后面 的战况的分析来看,仅管阿提拉自己的匈奴主  力在所有这六只军队里是最强的,但 他两翼的日尔曼人同盟军则要明显弱于对手。     紧跟着,西方历史上规模最大、最惨烈、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之一就发生 了。阿提拉  与处于罗马联军中心的阿兰人发生了激烈的战斗。当匈奴人把阿兰人压 退时,其右侧的罗  马军队发动了突然的进攻。同时,匈奴人向前的运动也把自己另 一侧暴露给了西哥特人的  进攻,结果使匈奴人的力量遭受到重创。但实际上战役的 结果并未分出胜负,双方的死伤  同样极其惨重。战况的残酷程度是空前的,据称双 方死亡人数估计有16到30万人。西  哥特王西奥多里克在混战中一头栽下马来, 被乱兵杀死。阿提拉如果不是于危急之中保持  镇定,也难逃厄运。阿提拉撤回到他 的车阵中,一直呆到夜幕降临也不出来,他的弓弩手  把罗马人挡在外面。     由于匈奴人所遭受的打击,阿提拉首先想到的是保持住其精锐兵力,因此无心 恋战,想伺  机脱身。恰好西奥多里克的死给了他这样一个机会。西哥特人由于国王 的死去所发生的政  局变化,新的继承人不愿再继续参战,急于回国登基,甚至阿埃 丘斯对其确立王位也表示  支持。于是,其王兄于半夜时分偷偷跑到匈奴人的营账内, 与阿提拉签定了城下之盟,网  开一面地放走了匈奴联军。后者则于凌晨悄悄溜出战 场,从而避免了一场更为惨烈的、流  血更多的战役。     事实上战役到此时已经结束了。在罗马联军一方有人主张第二天追讨阿提拉, 但阿埃丘斯  没有采纳。也许他希望保留着这个虽然遭受了打击,但仍然有相当实力 的匈奴军队,以便  保持与日尔曼蛮族之间以罗马名义的联盟。由于阿埃丘斯的放手, 阿提拉得以轻易撤走并  越过了莱茵河。很多人谴责阿埃丘斯对匈奴人太便易了。不 用讨论阿埃丘斯的政治动机,  仅从军事上说,他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了。实际上罗 马联军损失也是及其惨重的,而阿提  拉不过是一只受伤的老虎,他的军事力量仍然 很强大。因此阿埃丘斯的做法应该是明智的  ,能够把匈奴人驱赶出帝国领土已经是 相当的成功。确实,阿提拉于次年得以有足够的力  量入侵意大利,并造成了极大的 灾难。但假如当年匈奴联军在高卢成功地实施了一次有效  的反击,那么整个西方的 历史就要重写了。     匈奴人对于罗马的威胁,确实没有因为阿埃丘斯在沙隆的胜利而消失。虽然阿 提拉撤过了  莱茵河,但他并未知悉自己的劫数。阿提拉于次年(452)率匈奴大 军绕过阿尔卑斯山  ,从东面进入北意大利,再次发动了一场从某种意义上说规模更 大的、令整个西罗马极度  恐慌的入侵。位于亚德里亚海岸的阿奎利亚城几乎被从地 面上铲除了,它的逃亡者后来在  一处沼泽地带建立了威尼斯新城。许多波河流域地 区的城市,包括米兰、威罗那和巴度阿  等等,都遭到了洗劫。匈奴人几乎彻底焚毁 了整个北意大利。阿埃丘斯,这位曾因其在高  卢的政治军事运作而功垂史册的罗马 人,这一次却不可能为了保卫意大利,而使西哥特人  和阿兰人听命于他了。     在当时整个西方世界看来,罗马城就要成为阿提拉的囊中之物了,然而阿提拉 的雄健的攻  势恰在此时开始萎缩。紧接着发生的事极富传奇色彩。由于瓦伦丁三世 早已迁住拉文那,  此时的罗马城实际上由教皇管辖。就在阿提拉逼近罗马城时,教 皇利奥一世舍身出城,在  北意大利的米西诺河和波河的汇流处面见了阿提拉。他身 着华丽的教皇服饰,以其滔滔雄  辩居然把阿提拉说服同意退出意大利。不仅如此, 后面的传说更是邪乎,居然圣保罗和圣  彼德同时在阿提拉面前显圣,并下神示说如 若不理会利奥的要求则立即赐死。这个传说在  西方中世纪史上非常著名,至今在罗 马梵蒂冈的一座教堂内还有一副以此主题的油画。威  尔第曾根据这个传说写了一出 歌剧,其主旨在于表达意大利反抗外国侵略势力决心,和意  大利人民必胜的信念。 在歌剧上演时,正置意大利被奥匈帝国所占领。根据这个歌剧,有  一个叫做埃兹奥 的罗马将军,作为罗马使者前往阿提拉营账谈判。他许诺将作为内应为阿  提拉打开 城门,但条件是事成之后把罗马的一半赠给他。但阿提拉没有抓住这个机会。       实际上以阿提拉的自负和信仰,如果没有远为重要的自身原因,他是根本不会 理会不知深  浅的利奥的说项的。真实的情况是,阿提拉的军队给养短缺,整个意大 利在450-51年期间  又经历了一场饥荒,而且一场瘟疫开始席卷匈奴人的军队。更令 阿提拉担心的是,东罗马  皇帝马西安派遣了一只军队越过多瑙河去进攻匈奴人的老 巢,潘诺尼亚。所有这些因素再  加上阿提拉前一年在沙隆所遭受的损失,促使阿提 拉接受了利奥的劝说,回师潘诺尼亚。      阿提拉到底还是放过了罗马。在相继的两年内,先后在沙隆和北意大利,匈奴 人的威胁最  终没能使西罗马拜倒在自己的膝下。也许罗马帝国最后的历史作用是在 来自亚洲的匈奴人  和日尔曼蛮族之间充当一个缓冲,而后者的命运则奠定了现代西 方民族的中世纪基础。仅  管很多意大利人不满意阿埃丘斯没有在沙隆彻底消灭匈奴 人,但恰恰是这位“最后的罗马  人”使这个曾经骄横一时的蛮族帝国走向灭亡。战 争和疾病打垮了阿提拉的势力,匈奴帝  国元气大伤,它在历史上的最后一页很快就 要翻过去了。
  又补了一课。
  顶    罗马军团如何?
  请继续  俺着急  等着看呢
  我们认    为这才是“纯正的”黄种人。亚洲的历史和文化主要是他 们的历史和文化,是他们创造了    亚洲,使亚洲具有了“亚洲”的含义。      -------------------------------------  亚洲之所以为亚洲是因为汉人创造了辉煌的华夏文明,而古汉人来自西北!
  匈奴是古汉族人后代,古代汉族人分为两类,一类农耕,一类游牧。 中国古人认为他们与我们一样都是炎黄的子孙,是被 殷人驱赶到北方的夏人的后裔。据《史记·匈奴列传》云:“匈奴其先祖夏后之苗 裔也”。《山海经·大荒北经》则称:犬戎与夏族同祖,皆出于黄帝。  
  渔歌飞扬帖子硬伤太多,有点愤怒青年的味道。    真实的匈奴与“技术先进”之类的词汇是不搭边的,汉成帝时陈汤就谈到:“夫胡兵五而当汉兵一,何者?兵刃朴钝,弓弩不利。今闻颇得汉巧,然犹三而当一”。    汉朝时严禁汉地的精兵利器在交易中流入以匈奴为主的各胡族。《汉律》曰:“胡市,吏民不得持兵器出关”。疏勒河流域出土308号汉简也说:“禁毋出兵、马、谷、牛、羊”??。塞外羌胡也不得进入塞内采购兵器,如居延新简EPT5:149曰:“甲渠言毋羌人入塞买兵、铁器者”。东汉又禁乌桓市买铁,《后汉书·应劭传》云:“(乌桓)得赏既多,不肯去,复欲以物买铁。边将不听,便取缣帛聚欲烧之。”乌桓买铁的主要目的是制造兵刃,故边地官吏不愿应允。    一系列兵器封锁的例子表明汉朝技术先进,就象现在的美国对中国的敏感技术禁运。  
  顶,还没看完。
  不错不错,收藏了
  坦罗斯:位于楚河流域,盛唐在中亚的征服活动曾经盛极一时,唐帝国曾经在几乎整个中亚草原建立了霸权,但751年坦罗斯一役,结束了中国人向中亚扩张的全部历史  ================================================  好啊 比那些评论谁是千古一帝的口水贴耐看多了.只是这里在下不敢认同,坦罗斯之役使安西都护军精锐尽丧,但很快就得到了恢复(失败的高仙芝的后继者好像是封长清).真正使中国人退出中亚霸权竞争的是安史之乱
    看了渔歌飞扬的帖子,果然很长见识啊!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亚 历史 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