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狮子爱尔莎小花鹿在河边走改成拟人句着改拟人句

短文分析训练教材 编者的话

非常感谢你翻开这本小集子!

每次考试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短文分析没有把握呢?如果是这样,当你阅读完这本小小的集子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牺牲的宝贵的时间是值得的,是有收获的,因为你在这本集子的指导下,短文分析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得到了提高。

愿每一位亲爱的你都能顺利地过好短文关!请记住:成功的花,人们只羡慕她现时的明艳,而当初她的幼芽,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以这一句话与你们共勉吧!

你们的朋友 -新思维王莎莎老师

第一章 分段与分层的训练

一、分段与分层的六种基本方法:

(一)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分段。

(二)按时间顺序分段。

(三)按空间位置变化(方位顺序)分段。

(四)按事物分绍的不同方面分段。

(五)按“总分总”的关系分段。

(六)按“活动前、活动时、活动后”分段。

二、提高短文分析能力的方法是:多阅读,多思考,多练习。

一、适用于什么种类的文章

这种分段方法适用于写事的记叙文,能清楚地看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结果。

一般按“原因、经过、结果”分三段。如果事情的经过特别长,要把“经过”分成“发展”和“高潮”两段。那么比较长的记叙文就可以分四段。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划分。

小学语文第七册《黄继光》

第一自然段:概述上甘岭战斗的激烈

第二自然段:讲黄继光所在的营接到了要在黎明之前夺下敌人占领的597.9高地。 (这就是事情的原因)

第三到六自然段:讲黄继光向指导员请战,指导员答应了他的要求。 (这就是事情的发展)

第七到十一自然段:详细叙述了黄继光顽强战斗、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壮烈牺牲的经过。 (这就是高潮部分)

第十二自然段:讲战士们在黄继光的鼓舞下英勇杀敌,占领了高地。 (这就是事情的结果)

因此这篇文章就应该分成四段。

四、独立完成《罗盛教》一文的分段练习。

(1)1950年冬天,罗盛教参加了志愿军,来到了朝鲜战场。

(2)有一天,罗盛教和战友从一条小河边经过,看见几个朝鲜孩子在结了冰的河上玩耍。

(3)忽然,冰上出现了一个窟窿,一个孩子不小心掉进冰窟窿里。孩子们急得大叫。

(4)罗盛教听到叫声,飞快地向孩子们跑去,奋不顾身地跳进冰窟窿里。

(5)罗盛教在冰冷的河水里找了很久,终于找到了那个孩子。

(6)罗盛教用最后的力气把孩子托出了冰窟窿,自己壮烈牺牲。

(7)孩子得救了,朝鲜人民永远怀念罗盛教。

请你现在把上面七个自然段的内容合理分段,并写出段意。

第二节 按时间顺序分段

这种分段方法适用于时间顺序十分清楚的记叙文,一眼就能看出时间词语很多,时间变化很清楚。

首先,把表示时间的词语全部找出来,然后进行归类,这样就可以分了。比如,把表示“早上”的时间归为一段,表示“中午”的时

间归为一段,表示“晚上”的时间归为一段。春、夏、秋、冬更是典型的时间顺序。凡此种种都要按时间顺序来分段。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我的战友邱少云》

第一自然段:讲敌人控制的高地像一颗毒牙,楔入我军阵地。志愿军决定在第二天黄昏发动突然袭击,攻占这个高地。

第二自然段:讲第二天天还没有亮,我军悄悄摸进高地下的一条山沟里,埋伏起来。

第三自然段:讲太阳爬上了山头,我们在山沟里把山上的敌人看得一清二楚,我看到邱少云隐藏得特别好。

第四自然段:在9点钟的时候,我们的炮兵炮击山头,我们巴不得快点天黑,好痛痛快快地打一仗。

第五自然段:中午的时候,敌人使用了燃烧弹,我们周围的草丛着火了。

第六自然段:邱少云被大火烧着了,他一动也不动。

第七自然段:邱少云在烈火中被烧了一个多小时,纹丝不动,壮烈牺牲。

第八自然段:黄昏时分,战士们高喊着为邱少云报仇,勇猛的冲上高地,消灭了全部敌人。

这篇课文,表示时间的词语有:“决定在第二天黄昏、第二天天还没有亮、太阳爬上了山头、在9点钟的时候、中午的时候、黄昏时分”,把这些词语简单地归一归类,就成了“决定在第二天黄昏时分发动突然袭击”、“第二天早上我军潜伏隐蔽在高地下的一条山沟里”、“中午敌人使用燃烧弹,邱少云在烈火中壮烈牺牲”、“黄昏时分,我军攻占高地,战斗胜利结束。”于是可以把这篇课文分成四个段落。

第三节 按方位顺序分段

一、适用于什么类型的文章

适用于写景的文章,尤其是写参观或游览的文章。这种文章的地点变化十分的清楚。

先把表示地点的词语都找出来,再进行归类,一个大的地点就是一段,地点变化了几次就分成几段。

小学语文第七册《颐和园》

第一段讲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这是总写)

第三段讲在万寿山脚下看到的景色。

第四段讲登上万寿山看到的景色。

第六段讲颐和园很美,希望你去细细游赏。(又是总写)

现在我们来看:有四个地点出现——长廊、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昆明湖。进行归类以后就成了三个地点:长廊、万寿山、昆明湖。三个地点就分成三段,再加上开头和结尾两个总写段,因此本文分成了5段。

四、练习题:《海滨小城》

第一段:讲海滨的大海的美丽景色。

第二段:讲海滨的沙滩的美丽景色。

第三段:讲小城的庭院的美丽景色。

第四段:讲小城的公园的景色。

第五段:讲小城的街道的景色。

请你把这篇文章分成两个大段,并写出段意来:

第四节 按事物的不同方面分段

适用于说明文,要说明某一种东西的文章。

一般说来这种文章会从几个方面来说明一种东西,不同的方面就一定要分开,有几个方面就分成几段。

小学语文第七册《新型玻璃》

第一段讲: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第二段讲:夹丝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第三段讲:变色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第四段讲:吸热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第五段讲:吃音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这篇文章写了五种玻璃,按玻璃的五个方面,于是分成5段。

四、练习:把下面这段文字用“/”分成三层,并写出层意来。

鲁迅的书桌上刻着一个小小的“早”字。 字横着, 很像一个还没开放的花骨朵, 又像一支小小的火把。 这个“早”字有一段来历。 鲁迅的父亲害了病。 鲁迅一面上书塾读书,一面帮母亲料理家务 ,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把家里的东西拿到当铺去换了钱,再到药铺去给父亲买药。有一天,鲁迅上学迟到了。教书认真的寿镜吾老先生严厉地对他说:“以后要早到!” 鲁迅默默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就在那张旧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 也把一个坚定的信念深深的刻在心里。 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再也没有迟到过, 而且时时早,事事早,毫不松弛地奋斗了一生。

一、适用于哪些种类的文章

适用于按“总分总”和“活动前-----活动时-----活动后”这种顺序进行写作的文章。

第一自然段为一大段,最后一自然段为一大段,中间全部合为一大段。于是分成三个大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三段”。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桂林山水》

第一段讲: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来游桂林。

第二段讲:桂林的水十分的美。

第三段讲:桂林的山十分的美

第四段讲:总写桂林山水很美,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这篇文章就是按照“总分总”的关系来写的,第一段总写桂林山水美得不得了,中间分别写了桂林的水和桂林的山有好美,最后写了桂林的山水的确美得如同一幅画。因此这篇文章就分成了三个大段。

请你把上面这篇文章分成三段,并写出段意来。

一、写段意要注意些什么

写段意一定要用一两句话把这一段的大概意思写出来,不要写长了,写长了反而不好。

写段意一定要抓住主要的意思,不要面面俱到。

1、直接在原文找出一两个句子来作为段意。

2、去粗取精法。把主要的内容抓出来作为段意。

3、合并法。把这一段的几个意思合并起来作为段意。

1、《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二段的段意“小兴安岭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就是直接从原文中找出来的,一般来说凡是总写句都可以拿来作为段意。

2、《珍贵的教科书》第三段写了“敌机疯狂轰炸”、“张指导员叫我卧倒”、“我被炸弹震晕了”、“张指导员用生命保护教科书,壮烈牺牲”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我们只能抓住主要的来写段意,就是“张指导员用生命保护教科书,壮烈牺牲”。这就是采用的“去粗取精”法。

3、《三味书屋》第三段的段意“‘早’字的形状、来历、意义”就是采用的“合并法”,把三个层次的层意合并起来就成了段意。

在语文书上把每一篇课文分一分段,写一写每一段的段意吧!相信自己一定能行的!!

第三章 如何回答短文里的问题

1、把题看清,看懂,这是下笔的前题。

2、短文至少要读三遍才能开始答题。

1、在短文里找到与思考题相关的内容,尤其是一些关键的词句,它往往在默默地告诉你,该如何回答问题。

2、回答的时候最好引用短文上原有的一些话来作答,记住一定要答完整。

3、多做一些短文练习,你一定会有好的手段、好的办法。

(一)理解短文中的词语:

1、用日常生活中的体会和经验来解释词语

例:听了妈妈的批评,我惭愧极了,一张脸红得像关公一样。 如何理解“惭愧”这个词语?上文和下文都没有可以引用的句子,那就用我们平常生活中的经验呀!

平时,我们惭愧的时候是什么感受?是觉得自己做得不对,心里不好意思。于是你就可以把这个意思写下来作为你的词语解释了。

惭愧:觉得自己做得不对,不好意思。

他穿了一件新皮衣,我十分羡慕他。请你写出“羡慕”的意思来。 羡慕: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这是最重要的一种理解词语的方法。首先要找到这个词语,再看看它的上面和下面的文句,对它的意思就能有效把握了。

例:他警惕地注视着前方,膝盖磕破了也毫不在意。有人叫他下来休息一下,他说:“一点小伤,不用放在心上。”

如何来理解这个“毫不在意”?看看上文,说他的膝盖磕破了,受伤了,本来应该去包扎一下伤口的。再看看下文,别人叫他休息,他却说一点小伤不用放在心上。

“毫不在意”意思就是:自己受伤了,但是一点也不放在心上。 独立练习:

他全神贯注地注视着局势的发展,眼睛都不眨一下,只有他注意力高度集中,他看得太认真了!请你理解“全神贯注”这个词语。 全神贯注:

(二)、理解短文中的句子

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短文中的句子是有一定难度的。理解短文中的句子,一般采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进行。

例如:小学语文第七册《五彩池》最后一句话:“原来五彩的瑶池不在天上,而在人间”。你对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呢?

想想课文一开头写了奶奶给我讲的神话故事,说天上有一个瑶池,水中有五种颜色。天上真有五彩池吗?没有,那只是一个传说而也。但是我在四川松潘的藏龙山上却亲眼目睹了人间的五彩池是如此的美丽。这下子你说说你对这个句子是不是理解了呢? 五彩的瑶池不在天上,而在人间——意思是:天上是没有五彩池的,只有人间才有这样美丽的景色,流露出作者对五彩池的赞美之情。

小学语文第七册《高大的皂荚树》最后一句话:“皂荚树啊,你曾经自己淋着,给我们挡雨;曾经自己晒着,给我们遮阴;你曾经把自己化成洗手水给我们洗手;而今你又燃烧着自己给我们取暖??”想着想着,我的心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

请你理解“我的心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这个句子的意思:

(三)回答短文中的问题要注意:

1、把短文读懂以后才答题,短文至少要读三遍才下笔。

2、把握问题的关键所在,审题至关重要。

3、尽量用短文中的原句来回答问题。

4、用自己的话来回答一定要言之有理,语言通顺。

小学语文第七册《海滨小城》有这样一个问题:“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小城?”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呢?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找出写小城的几个方面,不是叫你去找写海滨的几个方面。书上的原句是这样说的:“小城的庭院很美”,“小城的公园更美”,“小城的街道也美”。好了,这下有办法了。于是我们用简洁的语言来回答这个问题。答案就是:课文从小城的庭院、公园、街道三个方面来写小城的美。

《我爱故乡的杨梅》:“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

短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杨梅果的?

(四)在短文中找出过渡句

在短文中找出过渡句,这并不难。过渡句一般在段落的开头,少数在段落中间,更少的在段落末尾。它十分明显地告诉你:从一个地点转移到了另一个地点,或者从一个事情连接到另一个事情,从一个动作转化成了另一个动作??

1、在写景的文章中如何找出过渡句

这种过渡句一般在文段的开头一句,交待从一个地点来到了另一个地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非常好找的,你一定没问题! 例:《颐和园》

长廊又长又美,微风从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又高又美,还金碧辉煌,真是美不胜收。

这两段文字讲了从“长廊”到“万寿山脚下”,地点发生了变化,过渡句在下一段的开头一句,就是“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独立练习:给下面这两段写景的文字找出一个过渡句。

站在万寿山上可以看到颐和园的全景,好美丽呀!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昆明湖石桥多,湖中心有一个小岛,好美呀!

2、在写人记事的文章中如何找出过渡句

这就要看前一件事与后一件事之间是用哪个句子连起来的,前一个动作与后一个动作是用哪一句话连起来的。这个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就是过渡句!

鲁迅的书桌上刻着一个小小的“早”字。 字横着, 很像一个还没开放的花骨朵, 又像一支小小的火把。 这个“早”字有一段来历。 鲁迅的父亲害了病。 鲁迅一面上书塾读书,一面帮母亲料理家务 ,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把家里的东西拿到当铺去换了钱,再到药铺去给父亲买药。有一天,鲁迅上学迟到了。教书认真的寿镜吾老先生严厉地对他说:“以后要早到!” 鲁迅默默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就在那张旧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 也把一个坚定的信念深深的刻在心里。

这段文字说的是鲁迅刻“早”字这件事情。先说“早”字的样子,再说“早”字的来历,用“这个‘早’字有一段来历”来作为过渡,自然地讲到了关于这个“早”字的一件事来,因此这段文字的过渡句就是:“这个‘早’字有一段来历”。

独立练习:请你找出下面两段文字的过渡句(1个)

和尚做了四个准备工作:潜水摸牛,备船装沙,并船搭架,潜水拴牛。

准备工作做好了。和尚请水手们一起动手,把船上的泥沙都铲到黄河里去??

1、在短文中找出总写句。 你要记住,总写句绝大多数在段落的开头一句,少数在结尾那一句。它起着“总起”或“总结”的作用,一般比较容易就能找出来。

2、在短文中给没有标点的句子打上标点。这个内容就不在这里多说了,这些在平时的基本功训练中早就掌握了的,记住在进行短文检测的时候仔细一点就行了。

3、给划线句子划出动词。(略)

4、在文中找出几组近义或反义词。(略)

5、在文中划出比喻句或者拟人句。(略)

6、根据短文的内容,提一个问题并进行解答。

这个项目是近几年才增加的,十分重要。这种题,你提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问题不能太大,也不能太难。但是如果你提出来的问题的答案只是一个“是”或者“不是”,那么你提的问题明显就太简单了,容易失分。最好是用短文上的原句来提问题,答案又可以在短文上很轻松地找出来。这样你就做得非常的好了!

人们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但是,连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它,不知道在什么年代完全氧化了,早已无踪无影了。

我们就可以这样来提问题:“铁罐为什么会不见了呢?”自己准备的答案是上面的原句:“它,不知道在什么年代完全氧化了,早已无踪无影了。”这下好了,提的问题妙,答得也好。你想丢分都丢不了了!看看吧,是不是不难呢?

小狮子爱尔莎快两岁了,我想把它送到动物园去,后来又想,应该送它回到大自然去,替它选择一个好的环境,让它自己去生活。由人抚养的动物回到大自然是不容易生存的,因为它带着人的气味。不过,这也是一种科学实验,我决心训练它回到大自然去,大自然有它的同伴,有它的自由,只有在大自然它才会得到真正的幸福。

请你试着提一个问题并且作答。

第四章 归纳短文的主要内容

归纳短文的主要内容,是小学语文从四年级就要求同学们必须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主要内容就是一篇文章的大意,一般要求用最简洁的语言来归纳,几句话就要把大致意思归纳出来。因此,归纳主要内

容关键是要语言精炼,抓住主要意思,千万不可面面俱到。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一般说来有以下几种:短文分析.doc

1、根据记叙文的六要素来归纳短文的主要内容。

写事情的文章完全可以用这种方法 。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连起来就是短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课文讲了在抗美援朝时期,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顽强战斗,最后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壮烈牺牲的事。

2、连接段意来归纳短文的主要内容。

例:《新型玻璃》每一段写了一种新型玻璃,一共写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用途。因此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课文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例:《珍贵的教科书》写了“我们盼望每人能有一本教科书”、“我和张指导员去取书”、“张指导员为了保护教科书壮烈牺牲”、“教科书一直激励着我前进”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如何进行归纳呢?不可能全部都要呀,那我们来丢一些东西。“我们盼望每人能有一本教科书”、“我和张指导员去取书”、“教科书一直激励着我前进”这三个方面可以说不是十分的重要,我们完全可以丢了。于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就是:课文讲了张指导员为了保护教科书壮烈牺牲的事。

你看,那么长的文章,用这么一两句话就归纳出了主要意思,多简洁明了呀!

《捞铁牛》 “铁牛被大水冲走了,大家议论纷纷,想不出办法。”“一个和尚说他有办法把铁牛捞起来。”“和尚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起了铁牛。”“这个和尚叫怀丙,是个出色的工程师。”下面请你来试一试,归纳短文的主要内容,你一定行的!

任何一篇文章都有它的写作目的,这个目的就是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一般说来,写景的文章都是表达对祖国河山的赞美或对某地的赞美之情的;写人、记事的文章都是赞扬或批评某人的什么品质??只要细心体会,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不难的。

例:《黄继光》一文,作者写作的目的就是赞扬黄继光顽强战斗,不怕牺牲的高尚品质。

又例:《五彩池》一文,就是表达作者对五彩池,对祖国美丽河山的赞美之情。

再例:《小珊迪》一文,就是表达作者对穷苦儿童的同情和对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憎恨之情。

在自己的课本里找出一些文章,来进行一下归纲中心思想的训练吧!你一定会有惊奇的发现哟!赶快行动吧!

[文段一]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扑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1、找出麻雀的动词,用你喜欢的符号画出来。

2、从“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老麻雀?它为什么要这样做?

3、“绝望地尖叫着”中的“绝望”一词是描写老麻雀的心理,你替老麻雀把尖叫的内容写出来。

4、根据画横线的句子,请你提一个问题并回答。

5、想想猎狗走后,老麻雀和小麻雀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请你为文章加上一个精彩的结尾。

[文段二]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的(dí de d ì) 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p ín p íng )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只是 可是) ,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屏(bǐng p ǐng) 息(疑是 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1、把不正确的字音或词划去。

2、猫的性格有些古怪,既( )又( ),既( )又( )。

3、用“ ”画出猫贪玩的句子,用“~~ ”画出写猫尽职的句子。

4、这段话是围绕 这句话写的。

5、下列说法,对的在括号里打“ V ”,错的打“ X ”。

(1)“小猫贪玩,一天一夜不回来。”这句话是对小猫的批评和指责。流露出作者对猫的缺点的厌恶之情。( )

(2)“小猫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这句话用“非??不可”来说明小猫很勇敢。( )

[文段三]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陈赓同志走到他跟前,说:“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

小鬼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的瘦脸,微微

áng ji àng) 。” 陈赓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上去,骑一段路再说!”

áng ji àng) ,那就比一比吧。”他说着把腰一挺,做

陈赓没办法,只好一个人先走了。走了一段路,他猛然想起自己受骗了。小红军走了这么远的路怎么会有这样好的体力?小鬼一定是不想拖累我,所以才故意这样说这样做。他连忙回来找小红军,但是小红军已经又累又饿,倒在草地上牺牲了。

陈赓同志一把搂住小红军的尸体,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嘴巴:“陈赓啊,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

2、用“V ”给文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3、文中的“满不在乎”是什么意思?请在下面的解释中选择一个打上“V ”。

(1)完全不是一回事 (2)完全不放在心上

4、用“ ”划出小红军外貌的句子,你体会到

5、“陈赓啊,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读这句话时应带( )的语 气。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陈赓这样说的原因是

6、你还知道哪些长征的故事,请你简略写一个。

[文段四] 西门豹说:“这话是谁说的?”

老大爷说:“巫婆说的。地方上的官绅每年出面给河伯办喜事,硬逼着老百姓出钱。每闹一次,他们就收几百万钱;办喜事只花二三十万,多下来的就跟恶婆分了。”

西门豹问:“新娘是哪儿来的?”

老大爷说:“哪家有年轻的女孩子,巫婆就带着人到哪家去选。有钱的人家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女孩子被他们拉走。到了河伯娶媳那天,他们在漳河上放一条苇席上,顺着水漂去。苇席先还是浮着的,到了河中心,就连女孩儿一起沉下去了。有女孩儿的人家都逃到外地去了,所以人口越来越少,这地方也越来越穷。”

西门豹说:“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

1、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想一想“他们”指( ), “他”指( )

2、联系课文,说说“巫婆”是干什么的?

3、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你从西门豹的话中体会到了

4、最后一个自然段在课文中是( )段,既总结了( ),又引出了( ),起( )的作用。

5、、这段话选至课文《 》。这是一个历史故事,你还知道哪些历史故事,请你写三个关于历史故事的词:

[文段五]我的故乡是一个小山村,村里有条小河,河上有座小桥。

这座小桥是木头做的,架在清澈见低的小河上。河边载满了垂柳,柳丝迎风起舞,河里柔丝飘动,好看极了。傍晚,小鸟在枝头鸣唱,蝴蝶在花间篇篇起舞,山路上水牛在悠闲地吃着青草??我的故乡太美了。

我爱故乡的山,我爱故乡的水,更爱故乡的小桥。它没有卢沟桥的壮观,也没有长江那样雄伟,但是,它在我心中却十分高大。因为它虽然矮小,却是默默无闻地,十分认真地躬着身躯,让人踏着它的脊背走过去,年年月月负着重荷,而没有一句怨言。

每当我从桥上走过,心里就充满激情,把脚步儿放得轻轻的??啊,故乡的小桥,你在我心中。

1、“翩翩起舞”的“翩”,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 ),再查( )画。“柔丝飘动”的“柔”,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 ),再查( )画。

2、写出反义词: 高大( ) 悠闲( ) 傍晚( )

3、“躬着身躯”的“躬”意思是

4、文中的“脊背”指的是

5、“我”爱故乡的小桥,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用“ ”在文中划出来。

6、找出第二段中的错别字,按顺序改正在后面的横线上:

[文段六] 弯弯的小路

骄阳似火。近中午的了,可赶集的人还似一股股流水,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这弯弯的小路上,形成一条奔流的人河。在人流中,一个小姑娘正推着满满一车杏子摇摇晃晃地走着。路窄 人挤 突然 唿啦 一声 黄澄澄 水灵灵的甜杏儿在地上滚动起来

呀 无数只脚就要踩到杏子 怎么办 这时 一个洪钟似的喊声压倒吵嚷声 千万别动

人群立时静下来,接着,一个拄拐棍的老人弯腰去捡杏子,一个抱孩子的妇女弯腰去捡,一个红领巾弯腰去捡,一个小伙子弯下腰……

“完了!”姑娘心头一颤,五年前的情景一幕幕浮现在脑海里:一条小路弯弯曲曲,一个小姑娘挑一担苹果在路上走着。拥挤的人流碰翻了筐子,蜂拥而上的人争抢着果子。吃果子的人嘻笑着散开,姑娘掩面哭泣。这姑娘,正是她自己。

“闺女,别着急。”老人把捡到的杏子放进车里,打断了姑娘的追忆。

“姑姑,给你。”妇女怀中的孩儿用小手捧着杏儿喊。

红领巾踮着脚,努力把捧杏的手伸过来……

姑娘不敢相信自己,她擦去泪花,睁大眼睛:不错,都捡回来了,满满的一车杏子。

这时,一股清凉的风儿轻轻飘来,姑娘紧蹙的眉头舒展开了,脸上泛起了红晕,似一朵乍放的经彤彤的花,可泪花又蒙住了她的眼……

噢,是风儿吹到这弯弯的小路上,吹走了千万人心头的炎热,吹开了姑娘脸上的花??

1、给第一、二自然段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2、查字典:(1)澄: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 ),再查( )画。(2)嚷: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 ),再查( )画。

3、 联系上下文,将下列的词换个词,意思不变:

立时( ) 乍放( )

4、文章中两次写到姑娘的泪水。第一次姑娘“掩而哭泣”是因为 , 第二次“泪花又蒙住了她的眼”是因为

5、写出短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由()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小狮子爱尔莎在河边走着(改为拟人句)

小狮子爱尔莎在河边慢悠悠地散步。

采纳数:1 获赞数:4 LV2

小狮子爱尔莎在河边散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花鹿在河边走改成拟人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