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贞的产品得到浙江美容协会会认证了吗?

单片机、电路板
连接器、接插件
其他元器件
RFID产品认证与测试
RFID产品认证与测试
&&& 无线射频辨识(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产品在目前台湾地区常用或热门的频率为小于135kHz、13.56MHz、922~928MHz三种频段,依通讯标准又可分为ISO/IEC系列、近场通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NFC)(13.56MHz),及目前相当热门的EPCglobal(13.
&&& 无线射频辨识(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产品在目前台湾地区常用或热门的频率为小于135kHz、13.56MHz、922~928MHz三种频段,依通讯标准又可分为ISO/IEC系列、近场通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NFC)(13.56MHz),及目前相当热门的EPCglobal(13.56MHz、860MHz~960MHz)等三种常见的标准,依使用方式又有门禁安全、金融交易、辨识及物流等应用。本文仅就上述之RFID产品所须注意的规范简单介绍,提供厂商在研发或者采购时之参考。
&&& 台湾地区电信产品管制之主管机关为交通部电信总局,RFID相关产品须依从「低功率射频电机技术规范」,该法规是参考美国FCC Part15之精神,依产品使用频率订定不同规定,例如发射功率,且部分频率会限定于仅某类型通讯产品可使用。而欧洲ETSI技术委员会所公告之电信产品管制规定,往往会根据个别电信产品特性及使用频率来制定不同法规,其余才依产品选用的频率来选择适合的一般性法规进行测试,如何选用适当的法规必须参考「ERC Recommendation70-03」文件。
RFID产品在台湾要符合低功率射频电机技术规范(LP0002);在美国,则要符合FCC Part15的规定,按照所使用的频率依从相关章节内容之规定;在欧洲依使用频段分别符合ETSI EN 300 220(使用25~1000MHz)、ETSI EN 300 330(使用9kHz~30MHz)、ETSI EN 302 208(使用865~868MHz)、ETSI EN 300 440(使用1~40GHz)等法规,其中目前热门的EPCglobal标准所使用的超高频(UHF)频段,可选用EN 302 208来进行认证测试。世界各国都看到RFID所带来的商机,纷纷研拟开放专用频段,与世界潮流接轨,美国早已开放902~928MHz频段,目前国内电信总局在2005年3月也已开放922~928MHz频段予超高频RFID产品使用。
&&& 另外,RFID产品也属于电子产品,需通过一般电磁兼容(EMC)或安规(SAFETY)之测试,EMC的测试主要是分为电磁干扰(EMI),即检验产品是否经由辐射方式或电源线发出干扰讯号,以及电磁耐受(EMS),即检验产品之抵御干扰讯号的能力;而安规则是检验产品是否会造成燃烧或化学侵蚀等危险,目前大众对于电子产品的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虽然产品在一般动作时不致发生上述危害,但厂商在研发期间仍应注意自身产品可能潜在的安全性问题。且通讯产品在一般使用时,若须距离人体(不包括手部)20公分以内,且功率超过规定值时,还须量测人体电磁波能量之特定吸收比(Specific Absorption Rate, SAR),目的是为防止发射电波太强而伤害人体,减轻大众对于电磁波安全之疑虑。还有目前很热门的废电子电机设备(WEEE)及电子电机设备中危害物质禁用(RoHS)两项指令,虽然是欧盟发起的相关要求,但各国为维系欧洲市场,也开始辅导厂商遵守这两项指令,以免形成贸易障碍进而减弱电子业者竞争力。
&&& 测试13.56MHz与135kHz以下RFID产品
&&& 以下就已在使用的13.56MHz与小于135kHz之RFID产品国内测试法规与方法做介绍,而美国FCC之规定,包括13.56MHz与小于135kHz频段,均与台湾大同小异。
&&&& 规定量测范围辐射
&&& 小于135kHz之RFID产品之辐射发射须符合低功率射频电机技术规范2.7节与2.8节之规定,量测范围至10倍之中心频率;而使用13.56MHz之RFID产品,除2.7节与2.8节规定外,其主波发射于距30公尺处量测所得之电场强度不得超过10mV/m。此部分测试一般于开放测试场地(OATS)或电波暗室(Chamber)内进行量测。
&&& 主波频率维持&0.01%内
&&& 采用13.56MHz的RFID产品,其频率容许差值应维持在主波频率之&0.01%以内,参考值为于20℃且正常供电的量测值,测试条件为:
&&& ?在正常供应电压下,温度在-20~50℃间变化。&
&&& ?在20℃下,供应电压在额定值的&15%内变化,以电池供电之产品应以新电池测试。
此项测试一般可以在可调整温度的温柜里进行,将待测物置于温柜内,以直接传导或辐射方式观察主波频率于各种非常态工作环境下,都不可漂移超过0.01%。
&&& 电信总局也在「低功率射频电机技术规范」中研拟新章节,4.8节开放922~928MHz供超高频RFID产品使用,其内容定义RFID器材系指采用跳频系统(Frequency Hopping System)或数字调变技术(Digital Modulation Techniques),提供射频识别用途之器材,其操作频率范围为922~928MHz,但被动式标签(Passive Tag)则不适用本节规范。而美国FCC Part15.247早已开放902~928MHz、.5MHz与MHz频段,此章节在过去乃无线局域网络或蓝芽等产品所适用之章节,亦是LP节所参考的对象。以下节录LP0002较重要之规定,详细条文请参考「低功率射频电机技术规范」与FCC Part15.247之内容。
&&& 依设置场所限制功率
&&& 器材设置场所及其峰值输出功率限制值如下:
&&& ?设置于室内或特殊场所者:最大峰值输出功率1瓦(含)以下。其中特殊场所系为某特定、封闭,且管制人员进出之专属区域(不限室内或室外)场所。&
&&& ?设置于室外者:最大峰值输出功率0.5瓦(含)以下。&
&&& ?若其发射天线之方向性增益超过6dBi,应依所超过之dB数降低峰值输出功率;亦即假设天线之方向性增益若为8dBi,则最大可允许之峰值输出功率便要降低2dB。
&&& 发射功率衰减20dB
&&& 使用频带范围外之任意100kHz内,RFID产品所产生的射频功率相较于使用频带范围中包含最高所需功率之100kHz内的射频功率,须衰减20dB,以射频传导或发射方式测量。此外,落于第2.7节禁用频段之辐射发射,应符合第2.8节之规定;亦即使用922~928MHz频带外之噪声或谐波须符合第2.8节之规定,或较主波最大发射功率衰减20dB。
&&& 依频宽选择跳频频道
&&& 载波频率之频道间隔应至少25kHz,或跳频频道之20dB频宽,两者取较宽者,且系统之跳频频道应依虚拟随机数排列,在各频率之跳频频道上跳跃,每一发射机必须均等使用每一频率。当20dB频宽小于或等于250kHz时,须使用至少12个(含)跳频频道,当20dB频宽大于250kHz者,须使用至少6个(含)跳频频道,但20dB频宽不得大于500kHz。另外,在使用跳频系统方面,其每一载波频率在周期(跳频频道数乘以0.4秒)内,任一频率每次出现占用之平均时间不得超过0.4秒。
&&& 规定数字调变技术使用频带范围
&&& 数字调变技术系统在6dB频宽至少应有500kHz,在使用频带范围之任意3kHz频宽内,于天线端之峰值发射电功率密度,在任意期间内皆不得大于8dBm。
&&& 操作复合系统跳频功能
&&& 复合系统之跳频操作,当关闭直接序列或数字调变作业时,其每一载波频率在周期(跳频频道数乘以0.4秒)内,所占用之平均时间不得超过0.4秒,反之关闭跳频功能之复合系统且以数字调变技术作业时,应符合前述在使用频带范围之任意3kHz频宽内,于天线端所量测到之峰值发射电功率密度,在任意期间内皆不得大于8dBm之规定。
&&& 测试条件分为温度与电压
&&& 而有关ETSI EN 302 208(使用865~868MHz)之规定,其限制读取器发射讯号强度在某些频道最大为2W(e.r.p.),各频道最大之频宽为200kHz。此外,该法规还规定须经严苛环境测试(Extreme Test),在测试中产品特性不可改变致超过限制值。
&&& 而其测试条件分为温度与电压变化,温度变化一般为-20~55℃间,若产品使用场合受到限制,还可放宽测试条件;在电压变化方面,若产品使用交流电源,须测试&10%之变化;若产品使用铅酸电池,须分别测试正常电压值之1.3倍及0.9倍,而若使用Gel-cell Type电池,须分别测试正常电压值之1.15倍及0.85倍;使用干电池(Leclanch)或锂电池须分别测试正常电压值至正常电压值之0.85倍;使用镍镉电池须分别测试正常电压值至正常电压值之0.9倍;其它种类之电池则由厂商自行宣告。
&&& EN 302 208之规定包括读取器与标签,其中读取器还分为发射机与接收机部分,美国与台湾在接收机部分要求符合一般EMI规定,以下仅节录较重要章节,详细条文请参考EN 302 208内容。
&&& ?频率偏差:与正常使用条件相比,严苛测试条件之频率偏差不得超过&20ppm。&
&&& ?频率稳定度:与正常使用条件相比,当供给电压持续下调至0V时,其频率稳定度不得超过&20ppm。此规定仅限定使用电池之产品,且须以无调变之载波进行量测。&
&&& ?有效辐射功率:依频带划分(图1)。&
&&& ?频谱屏蔽:单一频道(fc)之发射强度不得超过如图2之屏蔽,以免干扰邻近频道。&
&&& ?非必要之发射:发射机不必要之发射(表1)。&
&&& ?听取模式:有接收机位准(Receiver Threshold)量测最小可接收位准、隔绝特性(Blocking or De-sensitisation)抵抗干扰讯号的能力,及听取时间等项目。&
&&& ?讲话模式:有邻频道选择性(Adjacent Sub-band Selectivity)抵抗相邻频道之RFID讯号干扰、隔绝特性(Blocking or Desensitisation),及非必要之发射,限制值如表2。&
&&& ?仅须量测是否辐射能量到使用频道外(图3),在862MHz外须降至-54dBm以下。
此法规包括一般通讯产品所常见的测试规定,只要配合频谱分析仪、温柜与电源供应器即可量测。另外也将抗噪声干扰规定纳入,须使用讯号产生器或另一台RFID读取器来发射其它频道的干扰讯号,来测试待测读取器是否能选择正确的频道或卷标。测试场地可在开放测试场地或电波暗室内进行量测。
&&& ETSI EN 300 330制定有关使用9KHz~30MHz频段的短距离无线通讯产品之规定,同样有分成发射与接收两部份。在发射机方面,距离10m之主波辐射磁场强度限制值为60dBuA/m,非必要之发射依频率有不同限制值,而发射频宽亦有限制;在接收机方面,主要量测项目为邻频道选择性、隔绝特性,及非必要之发射。本规范并无规定标签测试,但在测试读取器时,标签须一同测试。
&&& 部份测试亦须量测正常条件(正常供电、室温下)与严苛条件(变电压、最多-20~55℃变温),皆不可逾越限制值。
&&& 有关欧盟各国的频率分配、发射功率与频带,可参考ERC Recommendation 70-03文件,此文件会依ETSI所制定的标准或各国主管机构的法令而更新,内容包括各国开放频率及适用之标准法规等。此文件也是进入欧洲市场,必参考的一份文件。
&&& 所有电子产品均须符合电磁兼容(EMC)的一般规定,电磁兼容又分为电磁干扰(EMI)与电磁耐受(EMS),台湾和美国仅要求EMI,而欧盟另外还要求必须符合EMS之规定。
&&& EMI包括辐射干扰(RE)与电源传导干扰(CE),CE仅在产品使用市电时(含电源线)才须要量测,若仅使用电池供电则不须测试。
&&& RFID产品所须符合的电源传导干扰的限制如表1所示,其包括准峰值与平均值的限制,两者相差10dB。一般的EMI测试接收器(Test Receiver)会包括准峰值(Quasi-peak, QP)检波器与平均值(Average, AVG)检波器,来量测QP与AVG值。准峰值检波器的输出电压会依被测讯号的脉冲速率而变化,若某频率的讯号在一段时间内重复出现率较高,便会得到较高之量测值。
&&& 辐射干扰之一般限制如表2,一般均在符合国际无线干扰特别委员会(CISPR)规定的正规化场地衰减(NSA)之场地进行量测,其可为开放式场地(OATS),即郊区较无其它无线电波干扰之场地;或为电波暗室(Chamber),以可吸收反射电波之电波吸收材料布建于一封闭室内之场地,来模拟开放式场地的环境。一般亦使用EMI测试接收器配合适当之天线,并考虑待测物辐射电场强度选择适当距离来量测。检测时须将待测物放置于旋转桌上,观察旋转360度与天线升降1~4m的量测值,若待测物为手持式产品时,须分别量测特测物的三个轴向,找出辐射最大电场强度之配置方式。
&&& ETSI要求符合EMI与EMS规定&
&&& 在欧洲方面,有关电信产品的EMC规定可参考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uropean 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Institute, ETSI)公告的文件。ETSI是一个负责制定欧洲电信标准的非营利组织,其所制定的标准亦被很多国家所参考采用,如中国。ETSI所公告的文件中有关EMC的一般规定为EN 301 489-1,内容除EMI之规定外(表1、表3),还有EMS电磁耐受规定,主要是检测待测物在各种电磁干扰环境下是否能正常动作,测试内容包括:
&&& ?辐射耐受性测试(Radio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主要为仿真无线电波、电台讯号对产品之影响。
&&& ?静电测试(Electrostatic Discharge):主要为模拟人体所带静电或手持工具对产品的影响。&
&&& ?电性快速瞬时干扰耐受测试(Fast Transients, Common Mode):本试验目的为验证待测物之电源线,讯号线(控制线)遭受重复出现之快速瞬时脉冲时之耐受程度。&
&&& ?电磁传导耐受测试(Radio Frequency, Common Mode):本试验为验证待测物对射频产生器透过电源线传导之噪声耐受程度。&
&&& ?电压瞬断变异耐受测试(Voltage Dips and Interruptions):本试验为验证待测物透过电源线仿真电压变化之耐受程度。&
&&& ?雷击耐受性测试(Surges):本试验为针对待测物在操作状态下,电源线或通讯端口承受开关或雷击瞬时之过电压/电流突波之耐受程度。
&&& 以上并非所有测试项目或条件都要执行,须依产品特性并详细阅读其执行条件才可决定。并且目前EN 301 489共有26份文件(-1~-26,更新版本可能会有增加),除EN 301 489-1为一般规定外,还依据各类型通讯产品特性,另外订定25份详细规范之文件,各文件还会引进其它技术规范,如必须一并测试。
&&& 台湾在射频通讯产品方面已有优良的设计能力,研发RFID产品对台湾厂商来说并非难事,但往往只注意到功能(Function)与性能(Perfor-mance)是否符合要求,却抵触各国无线电信器材管制法规,导致上市日期延迟,常见情形如下:
&&& ?主波发射电场强度或功率过高,超过法规的限制或使用不被允许的频带。&
&&& ?主波以外之谐波或其它不必要之噪声,其电场强度或功率过高。&
&&& ?不必要噪声的电场强度或功率过高且落在禁用频带或使用频带外。&
&&& ?产品不符合EMC之相关规定。
&&& 以上几点都是工程师设计无线通讯产品时经常忽略的重点,而法规的详细内容或本文疏漏之处,可到各国电信主管机关网站取得相关文件的最新版本。于研发前即须通盘考虑产品的规格,以免造成符合A国法规却抵触B国法规的情况,而导致必须重新设计或修改电路。
&&& 通过协议认证及性能测试
&&& 以上所述,即一般所指的型式认证(Regulation Test),属于各国强制要求检测的部份,且各国的要求会有所差异。而通讯标准(如NFC、EPCglobal),即属统一的国际标准,于制定标准(或称协议)时,便会将各国型式认证之规定考虑在内,举例来说EPCglobal的GEN2标准使用860MHz~960MHz,即包含各主要国家之开放频段,但并非符合EPCglobal的产品皆可使用此频带,如在台湾读取器只能使用922MHz~928MHz,但只要标签能够对860MHz~960MHz(或部份)的讯号有良好的感应能力,即可应用在全球的物流运输。但是使用860MHz~960MHz频带的并非只有RFID而已,例如台湾GSM系统也在这个频带内,此时要分辨彼此,就必须要以通讯协议为之,发射端与接收端双方都必须以正确的封包格式与内容才会产生相对应的正常动作,否则就会被当成噪声不予理会。因此测试产品是否符合通讯协议标准就相形重要:
&&& ?符合性测试(Conformance Testing):通讯协议(Protocol)部份,如射频界面、封包格式(Packet Format)等。&
&&& ?互通性测试(Interoperability Testing):与其它产品的互通性测试。&
&&& ?性能测试:在仿真环境中测试产品性能。
&&&& 以EPCglobal为例,符合性测试通常在指定的认证实验室,以仪器搭配测试软件检验产品是否符合通讯协议规范,目前是由美国MET Lab负责执行,而互通性测试也可委由MET Lab测试,而通讯业界盛行的插拔大会也是可以利用的方式。
&&& 性能测试一般是由厂商自行测试产品的性能,但因物流应用的特殊性及场地建构不易的关系,EPCglobal也特别在世界各地遴选了几所性能测试实验室,在2005年9月中旬正式公告。台湾由EPCglobal Taiwan、工研院、正隆公司、台湾电子检验中心所组成之团队─亚太RFID应用验测中心(Pacific RFID Performance Solu-tions),成为第一波被EPCglobal所认可的四所验测中心中,亚洲地区唯一的性能测试实验室,详细公告可到EPCglobal网站查询。这些EPCglobal所指定的性能测试实验室,主要模拟贴附有符合EPCglobal标准的RFID标签之货箱或栈板等,在各种物流仓储流程中,是否能被RFID读取器正确读取。包括在输送带(Conveyor)或车载之情况下,以不同速度、不同卷标贴附位置等条件通过RFID读取器之读取范围。厂商可以就自己的货品进行测试,调整至最佳状态,如此可确保送交货物给Wal-Mart时,不致发生读取失败之情况。
&&& NFC目前尚未正式公告其符合性测试的政策,但已有多家厂商推出NFC产品,台湾近端行动交易服务计划联盟(Proximity Mobile Transaction Service Alliance, PMTSA)日前也公开征求消费者,免费提供含NFC芯片的行动电话,在架设悠游卡系统的场所测试金融交易之应用,此测试方式可视为互通性测试与性能测试的范围。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
型号/产品名
上海涵伟科技
太原市小店区鑫源昇电子产品经销部
苏州大精旺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ISQ认证是什么_百度知道
ISQ认证是什么
质量体系有哪些内容`~~本人向人事这块发展,想了解一下这方面的知识内容,,,谢谢
我有更好的答案
  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简称ISO,是一个全球性的非政府组织,是国际标准化领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织。ISO成立于1946年,当时来自25个国家的代表在伦敦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一个新的国际组织,以促进国际间的合作和工业标准的统一。于是,ISO这一新组织于日正式成立,总部设在瑞士的日内瓦。ISO于1951年发布了第一个标准——工业长度测量用标准参考温度。  ——ISO的组织机构包括全体大会、主要官员、成员团体、通信成员、捐助成员、政策发展委员会、理事会、ISO中央秘书处、特别咨询组、技术管理局、标样委员会、技术咨询组、技术委员会等。?  ——ISO技术工作是高度分散的,分别由2700多个技术委员会(TC)、分技术委员会(SC)和工作组(WG)承担。在这些委员会中,世界范围内的工业界代表、研究机构、政府权威、消费团体和国际组织都作为对等合作者共同讨论全球的标准化问题。管理一个技术委员会的主要责任由一个ISO成员团体(诸如AFNOR、ANSI、BSI、CSBTS、DIN、SIS等)担任,该成员团体负责日常秘书工作。与ISO有联系的国际组织、政府或非政府组织都可参与工作。  ——国际标准由技术委员会(TC)和分技术委员会(SC)经过六个阶段形成: 第一阶段:申请阶段;第二阶段:预备阶段;第三阶段:委员会阶段;第四阶段:审查阶段;第五阶段:批准阶段;第六阶段:发布阶段。  由上可以理解,ISO质量管理体系就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为促进国际间的合作和工业标准的统一,按照一定程序发布的一系列工业标准的总称。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简介  一、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由来与发展  19 世纪初期,随着工业化大生产、商品的大流通,伴随而来的是如何评价商品(产品)的质量,第一方(生产方和商家)和第二方(用方、使用方)的评价,往往带有片面性,而由 与第一方、第二方无利益关系的第三方(中介方)评价就客观得多。建立在第三方基础上的活动(评价并给证书)就是认证。  英国是世界上产品质量认证的发源地,也是质量体系认证的开拓者, 1975 年英国标准协会( BSI )公布 BS5750 质量保证国家标准后,第二年 BSI 就举办了第三方进行的组织质量体系评定、注册业务,受到各方欢迎。从质量体系认证的实践中,英国感到这种质量认证模式适应面广,灵活性大,会给生产者和顾客双方带来效益,有向国际社会推广的价值,于是BSI于1979年向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建议,希望ISO制定有关质量保证技术和实施的国际标准,ISO采纳了BSI的建议,于1979年批准成立了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协会(ISO/TC176) ,具有负责制定有关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国际标准,并于 1987 年正式颁布了 ISO9000 质量管理质量保证国际标准。  到目前为止, ISO9000标准已经经历了三个版本,即 1987 版、1994版和日ISO通过的 2000 版。  质量体系国际互认的三个条件:一是依据相同的标准,二是遵循相同的认证程序,三是审核员的水平大致相同。按照以上三个条件经过同行评审, 1998 年 1 月 22 日在我国广州 17 个(现有 25 个)国家首次签署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国际多边承认协议。( IAF/MLA )为“一张证书,通告全球”奠定了基础。 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引入教育管理中是在 2000 年,目前,全国已经有 200 余所大学、中学和不同类别的学校引入该体系,在促进学校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的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贯彻 ISO9001 标准的现实意义  朱熔基总理曾说过,要加强企业管理,其中主要是质量管理。组织管理要以质量管理为纲。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 ISO9001 质量体系认证的重要性越来越被更多的组织所认识,贯彻 ISO9001 标准并进而获得第三方质量体系认证已经成为当今的一股社会潮流。那么,做这项工作究竟对组织(这里专指学校)有什么好处呢?  1 、 ISO9001标准特别强调最高管理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它指出最高管理者通过其领导作用及各种措施可以创造一个员工充分参与的环境。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在这种环境中有效运行,并明确最高管理者在质量管理中应具有和必须实施的职责和权利是:明确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促进其实现;关注顾客(学校的顾客指学生、学生家长、教师和社会)要求,并满足顾客和其它相关方的要求;任命负责体系的建立和运行的管理者代表,确保获得必要的资源;组织管理评审,决定改进管理体系的措施。 ISO9001标准把组织领导的职责和作用具体化、文件化,这将有助于组织克服短期行为,增强质量意识。  2 、有助于提高组织的信誉和经济效益  ISO9001标准指出:作为供方(这里专指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每个组织都有五种基本受益者,即它的顾客、员工、所有者、分供方和社会。只有能满足顾客的期望和需要才能赢得市场,才能获得利益,进而其它受益者的期望和需求才能得到满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组织必须向市场(这里专指对教育需求的一方即学生家长及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 才能求得发展。按照ISO9001标准建立完善的质量体系,有助于组织树立满足顾客利益需要的宗旨,提高组织的质量信誉,增强组织的市场竞争力。  3 、有助于提高组织整体管理水平  ISO9001标准是建立在“所有工作都是通过过程来完成的”这样一种认识基础上, 它要求组织对每一个过程都要按PDCA循环做好四方面工作,即策划过程、实施过程、验证过程、改进过程。这样,产品形成的全过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变粗放型管理为有序的过程控制。这不但减少了不合格产品(即学生、管理模式或制度)的产生, 也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无效劳动给组织带来的损失, 从而提高组织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4 、有利于组织参加国际市场的竞争  ISO9001族标准主要是为了促进国际贸易而发布的,
是买卖双方对质量的一种认可, 是贸易活动中双方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基石。符合ISO9001标准已经成为在国际贸易上需方对卖方的一种最低限度的要求。随着中国加入 WTO 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组织要成功地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必须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科学的组织管理, 严格按照国际惯例和国际标准组织生产, 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以满足用户的要求。而进行ISO9001标准正是实现上述要求的捷径。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讲组织经过ISO9001认证是进入国际市场的准入证,只有这样的组织才能增加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5 、有利于营造组织适宜的文化氛围和法制管理氛围  组织的质量文化氛围是组织全体员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提高组织内部质量管理水平所具有的与质量有关的价值观和信念, 是组织的灵魂。组织的质量文化包括:质量管理以顾客为中心、质量管理是全过程的管理、质量管理是全员参加的活动、质量管理以人为本。贯彻ISO9001 标准恰好为营造组织适宜的文化氛围提供了良好的内部环境,从而促进转变观念,形成有效的运作机制。此外, ISO9001 法制化的管理思想也有利于营造组织法制化管理的氛围,组织制定质量体系文件一旦经过相应的管理者批准发布, 对外起到法律承诺的作用,对内起到规范质量活动的作用,这种工作程序有助于组织消除人治管理、营造对内科学管理, 对外诚实信用的法制化氛围。 不仅如此, 由于文化和法制氛围的创立,使领导者可以从烦琐的日常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考虑组织重大问题。  根据有关的问卷调查,通过ISO9001认证以后,53.2%的组织认为顾客满意程度得到了提高,投诉减少,54.7%的组织定货量增加。87.3%的组织市场竞争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在被调查到:通过 ISO9001 认证能否提高管理水平,降低质量成本,增强组织效益这一问题时,81.4%的组织领导感到由于各项工作职责明确,运转有序,工作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57.7% 的组织在技术、装备、人员等方面的薄弱环节得到了明显的改进, 61.4% 的组织内外部质量、损失下降, 81.8% 的组织质量成本趋于合理,感到竞争力得到了提高。  从上述问卷调查不难看出,组织进行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后经济效益得到了提高,市场竞争得到了增强,内部管理得到了改善,所得到的好处是可以切身感受的。  三、 2000版ISO9000族标准简介  1 、标准简述:  (1)、ISO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原理和术语》表述质量管理体系基础知识并规定质量管理体系术语。  (2)、 ISO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用于证实组织具有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实用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能力,目的在于增进顾客的满意。  (3)、 ISO 《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提供考虑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两方面的指南。该标准的目的是组织业绩改进和其他相关方满意。  2 、八项管理的原则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组织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的需求并争取超越顾客的期望;  (2)、领导作用:领导者确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和方向。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和实现目标的内部环境;  (3)、全员参与:各级人员都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参与,充分发挥智慧和才干,才能为组织带来效益;  (4)、过程方法:将活动和相关的过程以及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更有可能得到期望的结果;  (5)、管理和系统方法:将相关互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提前实现目标;  (6)、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总体业绩是组织的一个永恒追求目标;  (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有效的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的;  (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组织与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关系可增强人文创造价值的能力。  四、如何开展 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  组织按ISO9000族标准进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组织的战略性决策。因为ISO9000标准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管理标准,是总结了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质量管理经验而成的,它体现了当今世界先进的质量管理思想,如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应用PDCA循环持续改进产品质量特性和体系的有效性, 强调以人为本, 强调领导作用是确定组织的宗旨和方向并创造一个使员工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的质量方针、目的的内部环境等。ISO9000族标准,虽然是一个基础性的管理标准,但对中国的组织来说,贯彻仍是一个变革,需要组织的领导下决心并亲自参与,组织按照ISO9001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质量认证,一般可按以下阶段进行工作:  1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阶段  (1)、培训先行  建立完善的体系是一个始于教育、终于教育的过程。所有与产品质量形成有关的人员都要有顾客意识教育、持续改进意识教育,进行相关的职责培训,培训可分发下几个层次:  领导层:(包括中层领导)领导层人员应对标准有一定的理解,需要了解管理思想的发展,特别是对领导作用的理解,要知道自己应参与哪些工作,如何进行体系策划;  体系的骨干:包括文件的编写人员、内审员,应准确掌握标准要求,有一定的管理经验和文字水平,掌握审核的技巧和方法;  操作人员:结合体系文件的宣传和贯彻学习,清楚本岗位的职责(如何做、如何编写文件、记录等)和本岗位的相关工作及重要性。  (2)、建立贯彻认证的组织机构  贯标设计组织方方面面,要有专人负责。如成立以最高管理者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应委托管理者代表具体负责体系的建立实施,必要时还应设立办事机构。  (3)、制定出贯标认证的工作计划  2 、体系设计阶段  (1)、首先组织应确定在市场中的定位,即确定产品与顾客、确定与产品相适应的经营宗旨,体现对顾客的承诺,持续改进的承诺及有适宜的质量方针、目标;  (2)、确定实现质量方针、目标所需要的过程,包括过程的职责、所需的资源以及控制的方法;  (3)、确定体系的范围(可依据标准进行合理的删减);  (4)、明确各部门及各级各类人员的质量职责、权限及相关关系。  3 、体系文件的编写阶段  (1)、指导思想:组织需要建立文件化的体系,而不是只建立体系文件。编制体系文件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通过文件,制定方法,然后按文件试运行,这样有利于体系的实施、保持和改进。因此,体系文件的方式和详略程度必须结合组织的规模,产品的复杂程度和人员的素质等综合考虑,不能盲目照搬照抄。  (2)、整理、分析现有管理文件,对以前行之有效的文件要尽量保留,不要推倒重来。  (3)、制定编写体系文件的规划和编写计划。  (4)、按规定进行文件的审查、会签和批准,特别是批准前的会签,组织相关部门认真讨论,对不一致的理解,应通过协商达成一致。  4 、体系运行和评价  (1)、可召开一个体系文件实施动员大会,以引起全体员工的重视,然后是广泛、深入地分层次培训;  (2)、运行三个月后,应进行一次内审和管理评审,对体系应进行自我诊断和自我评价,体系运行进入正常、有效时,就可以请认证中心派审核组进行现场审核了(认证合同可以在体系设计阶段、确定产品范围之后签定)。  组织可以聘请咨询机构的咨询师进行指导。咨询工作应从组织的培训和体系策划开始,到通过认证机构的现场审核结束。  5 、体系的持续改进  组织一旦获得认证成功,说明组织对体系的运作基本符合 ISO9000 质量管理的要求,没有重大不合格项目,但是也存在一些一般不合格项目。在继续执行体系规定的同时,要不断发现问题并不断改进。在体系的日常运作中, 组织的贯标办仍要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持续审核、持续改进,以求不断完善组织的运作体系,提高组织的运作功效。
采纳率:33%
1.范围2.引用标准3.术语和定义4.质量管理体系5.管理职责6.资源管理7.产品实现8.测量分析和改进巨体内容请参考质量管理学科学出版社ISBN 7-03-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浙江美容协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