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泥料的泥料真的会被用完吗?

01、关于紫砂泥料调砂的问题。

所谓调砂就是,就是在练生泥时加入了一定比例或粗或细的熟(或半熟)砂粒.(注:熟砂粒,烧过的紫砂泥,不含化工原料)。其实调砂自古有之,其中自然有许多好处。我不防随便谈谈关于调砂的各种好处。

俗话说,“泥是肉,砂是骨”,行家说紫砂泥泥中有"骨"。这个"骨"就是紫泥中的石英颗粒,也就是紫砂泥中的"砂"。

试想一下,倘若一个人没有了骨身子将会是怎么样的?我觉得泥里调砂就好比炒个小葱拌蛋,你要在蛋里少许加些水调匀,这样炒出来的蛋才更爽口美味。泥中调砂,不是以次充好,更不是偷工减料。其中确有玄机......

调砂应该是非常古老的工艺,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前开始学会烧制陶器时就知道要掺入一定比例的砂子,因为砂在烧制的过程中会减少收缩比例,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成品率。

当然泥料和所调之砂必须均匀得当,烧成后壶面感官才能饱满均匀,壶表质感也强烈,很多调砂的作品其实也是很漂亮的,特别是包浆之后,不一样的美。

目前,市面上的紫砂壶,大部分经历了2次烧制。

第一次烧制,是把壶做好之后进窑低温烧一次,然后开窑取出,修整壶口和盖墙,使壶的口盖更加平整严密。

整口,就是壶基本烧熟定型后(基本完成收缩),再通过打磨的方法磨平口沿、磨掉盖子子口多余的部分,然后抹上泥,封闭磨开的气孔,再次烧制,这样,做出来的壶就口盖严谨了。

第二次烧制,就是高温烧,依泥料不同,一般窑温在1050度至1400度之间。

紫砂泥料为什么温度跨度这么大(泥料能从1050度到1400度都可以烧)?因为有的泥料品质比较好能耐高温,如四号井产出的泥料,历来都是品质最优赞不绝口,所以顾景舟大师也最钟爱这里产出的底槽青。

4号井产出的泥料,能耐1400多度高温,1200度亦是1300度都不在话下。温度不同,颜色不同

窑温是根据泥性来定的,泥料不同所要求的窑温就不同。一般来说,温度越高烧结度也越高,收缩率随之越大。收缩率越大,也越容易出现问题,如变形。

不管什么温度、几遍烧成,只要最后能为我们呈现出一件尽可能接近完美的器物,那么就是好技术,值得追求的技术!

}

  说起紫砂壶,经常会有茶友们就紫砂泥料的真假询问我们。因为在网络上一直流传着一个关于紫砂壶的阴谋论,有很多人认为,紫砂泥资源枯竭,所以现在的大部分紫砂壶采用的都不是正宗的紫砂泥料。这是真的吗?

  实际上紫砂泥是宜兴特有的一种矿物质,目前还没有任何人在这个世界上的另一个角落发现跟宜兴紫砂一样的矿土,从这个角度来说紫砂泥料的资源是很稀缺的。


  但如果说储存量,紫砂泥其实还是有很多的,只不过政府2005年的时候出台了一个禁采令,对紫砂泥实行保护性开采的措施,所以有些人借机炒作紫砂泥资源枯竭,这都是误解。因为早在政府禁采令颁布之前,很多工厂和家庭作坊都储存了数以吨计的紫砂泥料,而且做一把壶的用料其实很少,紫砂工匠做一把壶,所用原料也就半公斤到1公斤,原料完全够用。可以说大部分宜兴紫砂工匠家藏的紫砂泥料,已经足够他们用上一辈子了。所以就目前来看紫砂泥料的稀缺论只是一个阴谋论,至少我们这辈子是看不到“无紫砂泥可用”的景象。

  紫砂壶泥料的选择是我们日常赏玩紫砂壶的第一要素,好的紫砂壶是选用黄龙山原矿,廉价的紫砂壶则选用化工合成的泥料。合成泥料实际上并不具备紫砂的属性,属于假紫砂壶。

  欣赏紫砂壶,我们就需要了解紫砂壶泥料的分类。总的来说,紫砂壶的泥料主要分为:紫泥,红泥及本山绿泥。

  1,紫泥:为最广泛市场接受的泥料之一。铁质成份较高,泥料内所含颗粒较大,结构疏松。器身明显成双气孔结构,空气对流顺畅;长期使用养成变化大。

  2,红泥:矿岩呈黄色,红色,青黄色,质地坚硬,烧成以后成暗红色,浅红色。由于窑温偏低,收缩比较大,较为适宜制作小壶,可爱灵动,深得世人喜爱。

  3,本山绿泥:是紫砂中最为稀少的泥料。烧制难度大,易开裂,采掘量稀少,故多用来制作小件和表面装饰。

}

开门见山,九香建议玩壶自备文玩放大镜。九香本人是感觉离不开了,借助此类放大镜(60-100X即可)我得以对泥料品质能够心中有数。紫砂市场鱼龙混杂,鱼目混珠的事情屡见不鲜,今天让我和大家聊聊究竟如何辨别纯正的紫砂泥料。

一把新壶,如果光溜溜、反光强烈,断不是好壶。好壶必润光、有砂感。哪么,何谓“砂”?

《江苏陶瓷》2012 45卷增刊上有这么一句话,“原矿紫砂,鲜有直径超过0.1mm的岩屑”。换言之,紫砂的砂,不是岩屑,更不是调入的砂。

可以说,紫砂的砂,指的就是“团粒”!

团粒又是什么?紫砂的常见矿物组成:高岭石、石英、云母、赤铁矿,这些矿物有些以单个晶体的形式存在,比如石英;有些聚集在一体形成了“团粒”(黄色圆圈标示),一个团粒内部可以包含几种矿物。

划重点:团粒周围的气孔是紫砂的主要气孔!团粒是砂感之源。

根据前辈总结,辨别紫砂壶的泥料是纯正还可以从晶润光入手:

一把有晶润之光的紫砂壶,首先肯定的是,这壶在最后出窑的时候已经烧熟了,没有烧到结晶的紫砂壶不可能有晶润之光。再向前推,这把壶的做工肯定是上乘的,没有上乘的抿针功力把砂粒磨平、把脂泥抿净是不可能发出晶润之光的,最好的泥如果没有抿针工烧出来是泥浆色,或制作时含水多(就是注浆)烧出来的是水光多,所以,有晶润之光的壶一定是好做工。再向前推,做这把壶的泥一定是纯正的好砂料,只有砂粒纯度高的泥料,砂粒才会相互固定,抿针的打磨才会对砂粒起作用,如果是等外泥,抿针一用力,砂粒陷进去了,粉末泥上来了。再就是砂粒一定是很整齐的砂粒,如果是杂质多、或者是岩化不均的料,因为它们的烧结温度不同,显色不同,也很难有晶润之光,所以,有晶润之光的壶,一定是用的好泥料。既然是好泥料,那一定是用好矿料炼的泥,因为,紫砂与别的材料不同,差矿料是很难炼出好紫砂泥的,既然确定是用的好矿料,就没必要纠结这个矿料在是那里挖出来的了。

朱泥壶放大,反光点细小而密集,我们在实物上的视觉感觉是细微密集的光点,这就是润光。

古人周高起这个鉴别紫砂壶的方法可以说是精、准、狠,简单、准确、高效,一锤定音。而现在消费者买把壶却本末倒置,追求矿料,仿佛是矿料就是壶,追求原矿,却又不识原矿,结果追得全天下都是原矿,追求老泥,反而老泥是越来越多,乱追的结果是,紫砂市场越来越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如今又流传起“现在没真紫砂啦,不敢买紫砂了”的危言耸听的言论。根本问题是:不是没有真紫砂,而是不识真紫砂,所以,要让更多的人识紫砂,这才是根本。

根据周高起的这个方法,要识紫砂壶,只要学会看晶光、润光就行了,这就是大道至简,往往最简单的,也是最难的。晶光、润光、和尚光,很多人认为都是光,没区别,所以,基本上都是看颜色说泥。光泽:就好比一个人的谈吐,反应的是这个人的内在气质。颜色好比是一个人穿的衣服的颜色,一个人可以穿各种颜色的衣服,只能说某人今天穿的衣服是红色的,但不能说穿红色衣服的就是某人。紫砂被称为五色土、七彩泥,紫砂本身的颜色变化是丰富多彩的,所以,看颜色就会把一个泥说成很多种泥,壶的颜色,并不代表壶的好坏。代表壶好坏的是内在气质,反应出来的是光泽。

此为品质等级不高的紫泥,颗粒表面与与颗粒之间都是脂浆,反光面是连续的,所以,这类壶经过擦养后、油光锃亮,这就是和尚光。

晶光、润光的区别实际是视觉感觉上的区别,大而强的光点叫晶光,细而密的光点叫润光。我们在观察或使用紫砂壶时,通常眼睛与壶的距离在三十厘米到一米左右,如果把一把好壶放在与眼睛三十厘米远的时候,感觉的是晶光,如果放在一米远看,这时感觉到的就是润光,只是强度密度不同而已。润光与和尚光的区别,润光是密集的、有厚度的点光,和尚光是平面光,当光点越来越密,就是光的深度越来越浅,当迫近平面时,就变成了和尚光。所以,紫砂壶,没有绝对全是晶光,也没有绝对全是和尚光。晶润之光越多,紫砂壶则越好,和尚光越多,则越差。实际鉴别紫砂壶的好坏,只有看两个相就够了,晶润之光,就是晶相,和尚光俗称玻相,晶相越多,壶越好,玻相越多则越差。
纯正的原矿紫砂泥料,是紫砂壶造型设计的前提,充分利用泥料的特点、颜色,表达紫砂的泥料美、造型艺术美、日用功能美。现代人生活水平的提高,讲究健康长寿,无毒、无害的纯正原矿紫砂泥料制作的紫砂壶才更会被壶友们所青睐。(九香总结整理)

紫砂交流 九香紫砂微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紫砂壶泥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