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抖音刷粉丝上刷到有人在喝千叶伊本益生复合果蔬酵素,想问问这是款什么产品?

本文讲解了抖音网红业务,和大家探讨一下抖音网红推广产品的套路。

我们的抖音网红推广业务开展了有一段时间了,在业务开展期间,接触到了很多意向客户,涵盖各行各业,比如电商、实体店、游戏、应用、甚至黑五类的也来咨询,怎样让抖音网红推广自家的产品。遇到黑五类的客户,我都拒绝了,因为没法推。抖音网红适合于推广有品牌、有辨识度、有落地的产品,否则转化会很差。

在与这些行业的客户沟通中,我发现很多人连基本的合作方式都不知道,有的一上来就问,按CPA一个多少钱?我的内心有一千只小马跑过,这样的客户教育成本可是相当的高哇。所以,我打算写一篇科普的文章,让大家对抖音网红推广有个基本的概念先,这样就可以省去乙方,比如我们的沟通成本了。

这篇文章从以下3个方面来讲解下抖音网红业务,简单来讲,合作方式同微博大V和公众号大号的合作方式类似,唯一的区别是展现形式,由图文变成了视频。

一、抖音网红推广业务介绍

指的是经常在抖音发布短视频,有一定的粉丝量的用户,被称为抖音网红。粉丝量的多少并没有行业标准,比如垂直类游戏的,有几万粉丝的就可以称为网红了。

2. 抖音网红的收费方式

按视频发布的条数收费,按粉丝量和网红的影响力定价。比如一个30万粉丝的网红,按照3分钱一个粉丝的报价是,网红发布一条视频的价格为9000元(不包含创意的费用)。

3. 抖音网红的推广方式

把产品信息软植入到网红的视频中,进行发布,比如电影里面的广告植入,主人公拿出来带有某品牌的啤酒喝等等类似的。部分行业可以选择直发视频,比如游戏行业,以直发为主。直发指的是甲方自己录制好视频,用网红的账号发布。

4. 抖音网红的推广效果

这是很多客户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抖音网红最不能保证的。抖音网红推广偏向于品牌曝光,品牌曝光的特点是起效慢、转化流程无法监控。所以,以效果广告的思维来投抖音网红广告,会比较受伤。

二、抖音网红推广业务合作流程

抖音网红推广里面有这2个称呼,甲方和乙方。在做效果广告业务里面,这2个称呼是客户和渠道。为什么称呼不同呢,是因为他们在不同的业务延续而来的。

抖音网红推广是品牌广告的延续,从户外广告、电视广告、新媒体广告延续到了抖音网红,所以称呼沿用了之前的甲方和乙方。效果广告是移动互联网广告的延续,从CPS、CPA、CPC这样演变来的,里面只有客户和渠道两个称呼。

抖音网红业务的合作流程是:业务咨询(甲方)-业务介绍(乙方)-产品介绍(甲方)-产品评估(乙方)-出推广方案(乙方)-确定合作(甲方)-视频拍摄(乙方)-视频验收(甲方)-发布推广(乙方)-结案报告(乙方)

看过这篇文章后,就不要在去问怎么收费的了。直接问对方有什么样的网红资源,适合自己的产品就好,因为不同的产品需要不同类型的网红去推,像卖女装的,就需要美女网红来推,如果是那种宠物类网红就不合适了,比如二豆。

我有遇到客户是推在线教育APP的,面向的是有娃一族的家长,我给他们推荐的是母婴和教育类的网红资源,会更容易形成转化。

一般是把自家做的比较好的案例拿给甲方看,比如我们做了XX汽车的广告、XX游戏的广告,还有就是把自家的网红资源报价给到甲方看,用那句话来说就是合约则谈,不合免谈。

甲方对乙方的报价能够接受,并且感兴趣时,会介绍下自己的产品,看乙方有什么好的推广建议或者方案。

我之前遇到过,无论怎样问甲方,是什么产品,对方就是守口如瓶,愣是不说自己是什么产品,还问东问西的,这样的人很适合去做保密工作。

主要是不知道甲方是什么产品的情况下,乙方很难去做出合适的推广方案,即便是电商,洗衣机和电视两个产品,去找抖音网红推广,思路就完全不一样的。

这个环节相对来讲会比较重要了,后面乙方的推广方案和创意都是来自产品评估。

产品评估主要是评估产品的卖点、属性、购买流程、用户特点等等,根据这些来策划方案。上次有个做化妆品的客户,我们甚至会了解,这个产品的下半年的研发计划,会有什么新品,好应用到创意中去。

这里的推广方案指的是创意了,推广的时间节点会在后面附上。做抖音网红推广,找资源不难,难的是创意,这就是和微博、公众号的区别了。微博和公众号对创意的要求不高,只要文章和图片没大问题,就可以获得曝光。

抖音短视频就不同了,若创意不好,即便是几百万粉丝的网红,一样没多少曝光量的,相反的是,即使没多少粉丝的网红,如果创意好了,视频一样可以获得百万次的播放量。

我们有个不到5万粉丝的游戏小网红,推了个单机的广告,播放量300万次。这是什么概念呢——比如一个粉丝曝光一次,视频创意一般的情况下,一个300万粉丝的网红发条视频播放量也就是这些了。

所以,抖音网红推广看重的是乙方的创意团队,这也是为什么甲方不会自己去找网红谈合作的原因,甲方不会拍,网红不会策划,两者配合拍出的效果可想而知。这就是我们存在的价值的了,我经常给底下的人说,知识是可以变现的,指的就是卖创意。

经过上面几个环节,甲方要么觉得乙方不靠谱,不合作,要么觉得资源和创意很匹配,可以合作,当确定合作后,就开始执行。

视频拍摄是比较耗时的,这个也会因网红的性格不同,耗时也不同。有的做事比较拖沓,拍的比较慢。有的网红做事干脆,性格好,一两天就拍好了。

作为乙方,在和网红沟通中,也会根据网红自身的性格来推荐,比较喜欢推配合度较高的网红。

因为视频拍摄,要来来回回修改好多次,遇到脾气不好的,就很难说了。大家应该都有做方案的经历吧,写的不好被打回来重写,来来回回四五次,一个人的性格秉性就很关键了,那种撂挑子不干的员工,也是有的。

视频拍好后,会发给甲方预览,就像我们做图片素材做好了要给老板过目一样,老板都是会挑出些问题的,即便不懂,比如要五彩斑斓的黑。同样的,视频第一遍验收就通过的情况,还是挺少的,一般都要改一遍的。

这里要留意下,和乙方合作时,视频是有免费修改次数的,一般为2次,超过2次的视频修改是要收费的。

视频双方确定没有问题,就按照先前确定的推广时间,进行发布即可。视频发布后,乙方一般会进行评论的优化,让网红删除竞品的评论,和引导用户体验甲方的产品。抖音里面评论区是能否有转化的重点。

最终的数据总结,会把播放量的截图附上,因为在普通用户那里是看不懂网红视频的播放量的,需要网红提供截图过来,用以证明曝光次数。对于有保播放量的客户需要提供这个,也可以不用提供。

三、抖音网红推广的注意事项

这是我做抖音网红业务遇到最大的问题:抖音官方会把有广告性质明显的视频做限流或者删掉。

什么是广告性质明显,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指标。所以我们在拍视频时,需要根据过往经验,自己拿捏。

现在在接广告时,既然是广告,就要做好视频被删,补发视频的准备。视频补发是这样规定的,24小时内,视频被删可以免费补发,超过24小时,或者因为甲方原因,比如非要露出logo,被删的,就不用补发了。

既然是品牌广告,若想有效果,最好的方式是同一用户面前,多次曝光。

那么一个网红视频,就有些薄弱了,最好的方式是一天投放3~5个视频,连续投放3~7天,就会形成一个热点,这也是为什么大公司喜欢买“挑战”的原因,一个挑战几万条视频,一个用户很容易被3~4条视频刷屏,就会形成转化。当然,这个对预算的要求很高,适合大公司。

3. 两微一抖组合推广更合适

做品牌曝光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转化、为了成交、带来收益,那么单独推抖音网红业务,可能会很有效果,也可能效果较弱。

我的建议是,微博、公众号加抖音,三者一起用力,会更容易打出效果来,未来的营销推广都是组合式的推广。当然,前提是对单个平台要及其的了解。

对抖音网红推广的业务做了简单的说明,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复杂的多,细节也多的多。而且抖音的政策是一天一变,昨天还可以发的视频,今天就被限流了,我们也一直在摸索着平台的规则,欢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哦。

老虎,微信公众号:老虎讲运营,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专注运营一百年,精通运营的各个模块,数据、用户、推广,信手拈来,将APP运营玩转于手掌中。

本文由 @老虎讲运营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

原标题:不刷抖音,也不玩快手的90后和00后们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刺猬公社

在评论区留言表示自己从没玩过快手抖音的朋友有很多,这说明,即使这两款短视频App加起来有数亿下载量和上亿日活,但也没有征服所有90后和00后。

我对此很感兴趣,想知道不使用抖音和快手的人的想法是什么,在这个泛娱乐时代,他们在思考什么,他们怎么认识自己与社交媒体的关系。

为此,我访谈了6位使用过和未使用过快手或抖音的90后和00后用户,并摘录了一位用户针对抖音和快手的分析留言。

短视频社交接近于浪费时间

我叫洋仔,在北京工作,我从没下过快手和抖音,我舍友超爱抖音,毕竟她当时拿到了抖音的offer,可最终却选择了网易。

她平时会时不时发一些有意思的短视频给我,她发过来我就看看,但自己也不会主动去搜。我是真的不感兴趣。

为什么?因为我觉得视频社交是一种“嘻嘻哈哈”的过度娱乐化的社交方式,目前的短视频社交基本上是不存在除了娱乐以外的任何意义。

女孩儿和她“老公”开视频玩段子

个人而言,短视频社交是接近于浪费时间的存在。社交应当是有意义的,能在轻松融洽的氛围里进行社交活动就更好了。

我们生活在一个泛娱乐化的时代,我们希望所有的事情都能够以一种娱乐化的方式讲述、呈现、解决。严肃的事物被排斥,也渐渐失去被注视和瞩目的资格。

抖音和快手正是泛娱乐化的产物,这也是它们的成功之处。就说抖音吧,室友拉着我拍十五秒短视频,一会儿就完成了一个作品,一个字:。这刚好契合当下快餐文化的社会风气,没有人再想听长篇大论,也根本没有耐心。

与此同时,泛娱乐化时代催生了很多“文化明星”,最典型的一个例子是张召忠,人称“局座”,歌手、演员反而不是泛娱乐化的产物。

短视频社交软件现在很火,但是我并不觉得不使用它们,我就会与世界失去交流。我手机里有9个社交软件,每一个社交软件都对接了不同的需求。

如果不使用短视频社交软件就失去了和世界的交流,那么你和世界的关系会不会太塑料啦?

不玩抖音和快手的我平常会看书、看综艺或影视剧、与朋友聊天。书嘛,主要是一些经典书,最近在看的三本书是《娱乐至死》《一百个人的十年》《And There Were None》(《无人生还》原版英文小说)。

我喜欢独立思考,我也尊重每一种娱乐和社交方式。人和人是不同的,不能说你不喜欢的就是不应该存在的,存在即合理,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多元的,希望每个人都能理解每个人的不同。

所以,你们也不要看不起我这个不玩抖音和快手的中年少女了好吗?

抖音内容同质化有些让人冒火

“社会摇中万人迷,唯有男神牌牌琦!”

“老公老公mua,左边一个mua,右边一个mua,嘴巴一个mua……”

明白这两个段子的出处吧?我就是那个快手和抖音都用过,但最后都没用了的人。

说来呢,我比较从众,看什么流行就想去玩玩。我家在南方农村,过年回家,发现家里很多人都在用快手,不过也有人在用火山小视频。为了和他们有共同话题,我也下载了快手来玩,只是,我接受不了那种格调。

我有几个妹妹很喜欢一个叫牌牌琦的快手达人,文首第一句话就是她们教我的,她们觉得牌牌琦的身材挺好,很仗义,有“大哥风范”。

在家的时候,我问妹妹和弟弟玩不玩抖音,他们说很少玩,“喜欢那种视频,只是觉得离自己太遥远了。”

我在二线城市工作,回到城里面,我就把快手卸载了,玩起了抖音,文首第二句话在抖音挺火。

你知道我刚开始玩抖音那会儿吗?沉迷得无法自拔,上班路上刷,下班路上刷,晚上睡前刷,推荐朋友刷,里面的小姐姐是真的好看,小哥哥的美色也是令人嫉妒。

最近觉得抖音挺无聊的,刷来刷去都是那些视频,内容同质化有些让人冒火,一个套路被人玩得都不好玩了。

我也做互联网产品,总体来说,觉得抖音的调调真不错,强运营也做得好。听说有人在上面做广告还赚了钱。我后来忙于工作,就没玩儿了。

其实吧,抖音这会儿的火爆程度和前几年小咖秀挺像的,火得一塌糊涂,不过,最后小咖秀就没气儿了。

蒋欣曾是小咖秀的明星“一姐”

抖音要做强大,得想着怎么把它做成人们的“基础工具类”软件,就像微信一样,替代品极少,且能提供的资源强大。

这个要求挺高的,要么是后台有一个原有的内容生态支撑,要么是自己构建一个丰富的内容生态,得让运营和内容发都光发热啊。

难得有这么一款好玩儿的App,打心里不希望死掉,如果大浪真的想把它卷走,我也没办法,是吧?

我是一个不用抖音的非常标准的00后宝宝。首先抱歉,不是针对抖音,因为我也不用快手,准确来讲,视频社交类软件我平时基本不太用,少有接触。

我是艺考生,前阵子从学校出来参加校考,大家会聚在一起聊天,每次都会聊到抖音上——

女生:哇!你看这个小哥哥,啊啊啊!

男生:woc,这个小姐姐真的可以诶,可以可以……

当然也会有这种情况:哈哈哈,你快看这个,哎呀我去,哈哈哈笑死我了……

这个时候我就很尴尬了,小鲜肉我没兴趣,我喜欢老腊肉,身边尽是天然美女姐姐,呆呆的我有些格格不入。

其实呢,我这个人爱玩得很,不是个固守旧道的怪咖,而是典型人格分裂“双子女”。我相信有人要开始点头了,没错,喜欢新鲜也喜欢陈旧,喜欢简单也喜欢繁琐;沉默到冰点,也可张狂到滚烫;喜欢矛盾,永远轰轰烈烈的矛盾与碰撞。

看似矛盾,其实我却很正常,会与朋友隔着手机屏幕长谈,感叹人生,吹嘘理想,现实中同样如此。看得出来了吧,我有很强烈的表达欲,我想要融入他们,于是我就下载了抖音。

在抖音,我刷到很多帅哥美女,确实,美好的颜值让人赏心悦目,人只要帅或美起来做什么都好像都很有道理,但接连看到几个同类型的帅哥美女后,我产生了审美疲劳。而且有些视频我不能理解,为什么一些人要在镜头前做矫揉造作的动作?(那些动作都是我起床照镜子和自拍臭美时才会有的。)

抖音还会给我推荐一些视频,只是,那些视频并不都会令我感到开心。那天,刷了一个下午,头晕目眩飘飘欲仙,有一种怅然若失的不真实感。我一个下午时光的流逝后,究竟收获了什么?

我身边也有一些人不玩抖音和快手,现在大家熬夜准备高考,都掉头发了,毕竟是要高考的人 ,喝最贵的枸杞,熬最晚的夜,刷最厚的题。

人只会迷失在信息流里找不到自我

职业:学生(硕士在读)

我叫小小,我身边刷抖音和快手的不多,我不刷抖音和快手是因为短视频承载的有价值的信息太少,没必要专门花大量时间精力去刷。

另外,平时学习和研究很忙,有时间娱乐的话,除了户外,更愿意看剧看书看电影放松身心。

拿视觉举例子,周五晚上有时间的话,奢侈一点去大剧院,简单一点打开b站,一场图兰朵或者红楼梦或者芭蕾舞看下来,整个人会沉浸在舞台艺术的余韵当中不断回味。

《图兰朵》是意大利著名作曲家贾科莫·普契尼根据童话剧改编的三幕歌剧

我从小就对故事或者比较难的艺术更感兴趣。丰富的情感或者思考,创作者的心血经验和想要传达的心情,经得住观赏的美,以及可以从中学到的历史文化科学知识,都非常令人幸福感动,并且能够获得一种充实的平静。

对于碎片化的点滴时间,刷一下微博或者b站,关注一下时事热点和专业动态……都比看所谓社会摇小视频要更有趣味和价值。

社会中存在一种幻觉,抖音和快手仿佛成为某个阶层或者年轻人群体的特征标签,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每个人都是多面而独立的,随意概括或者贴标签都很片面。

举例子,我是clamp的漫画粉,那么应当是二次元宅;我也喜欢歌剧舞剧戏剧,那么应该也属于广义戏迷;爱逛博物馆,就是古董爱好者;平时购买lo裙,因此也属于lo娘.etc。世上大坑何其多,抖音和快手只不过是其中两个罢了。

那刷抖音和快手的人会被类似的社交软件控制吗?不会的,人只会迷失在信息流里找不到自我。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也不会被社交软件控制。

总结一下,抖音快手等信息量少的短视频浪费时间,看它不如睡觉;没有形成规模的网络泡沫信息不需要关注,因为与自己无关;需要关注的热点信息自然有媒体或者某些片段能够传达到自己身边,略微搜索即可补充。

信息时代,信息无限人有限,需要选择自己的精力如何投放。

抖音快手的内容和宣传都get不到我的痛点

名字:@バカバカキヤロル

不支持把社会摇与年轻群体联系起来,95,抖音快手的内容和宣传都get不到我的痛点,同学与同龄朋友在用的也是很少。

个人感觉,这种通过降低门槛来扩大受众的热销产品,主要受众反而是中青年新网络用户群体,他们对于电子产品的接受度和学习能力都略逊于年轻群体(无贬义),简单便捷的操作是他们进驻网络社群的很好选择。

而年轻群体从小就接触网络,操作比较熟练,小学生打农药成为了普遍现象,我们也更倾向于使用电脑直播。

此外,接触的网络资源多了,就会去自我筛选,使信息的获取更有效率,追求优质信息,看直播、视频不再是看个新鲜、热闹,转向专注于喜爱的某个领域,看精湛的技艺、高超的后期,或者是喜欢的up。

受众不同,自是不愿被其中一部分代表的,年轻群体有喊麦社会摇的,早期网民老玩家也是有的,多元化才是发展的趋势。

网络世界里的“表演”太多

职业:新传学生(研狗)

第一次在微博上看见快手,以为是杂技app,第二次看见快手,感觉应该是东北人交友软件,现在看多了,搞不清到底是什么了。而我第一次看抖音,是朋友圈里有个化学系的研究生发出来的,我以为这是个新的跳舞软件。

我对有机化学敬而远之,因为他英语课上说他是个“researcher”。但是我前几天才知道他报名参加过湖南卫视一年级,还进了复试。是有一颗表演的小心心在燃烧,还是工科实验室太枯燥需要电音和镜头锁定?(如果他有幸成为著名抖音表演艺术家,那我立即发函祝贺。)

虽然我是新传狗,但是新出的app太多,对我有用的app太少。我手机里只有微信、QQ、微博、新闻app和几个拍照软件。新闻基本从新闻app和微博摄取,拍照软件只在出游时用,自拍频率低于一年一次。

我这个年龄段还去玩抖音快手的话,多半想成为MC天佑吧,否则要么职场新人被催着加班,要么疯狂做作业,要么天天跑新闻,一闲下来连微信都懒得打开。我虽然不玩抖音快手,但我总能在微博里刷到这些小视频,底下最多的评论应该是“哈哈哈哈哈哈哈”,这感觉就像看完刘老根大舞台。

我受不了成天看刘老根大舞台。

我平时不上课的时间大多在图书馆做作业看书,最近疯狂“云跑两会”,生怕错过哪一个新闻。在宿舍里泡B站的纪录片区时间最长,几乎把NHK《纪实72小时》看过两轮了,喜欢埋在屏幕前看日本人苦中作乐,聊家长里短,然后回家继续苦中作乐。

抖音快手上的用户像个十足的“表演者”,或许我还停留在生吞灯泡,配电音跳舞的记忆。他们在网络舞台上表演,看着粉丝“噌噌噌”往上涨,是不是相当于获得掌声后倍感欣慰的演员呢?

表演的人太多了,有时候分不清真实和虚幻的界限在哪。就好比一个人成天看武打片,结果有一天在超市里,对少找一块钱的收银员使了一招“黑虎掏心”。

但我不排除有些人的娱乐就是看这些表演,然后哈哈大笑。或者为了表演努力凹造型,也许不同的人对每一样新事物有不同的理解吧。

现在的新科技新文化层出不穷,流行一阵一阵的,保不齐哪一天流行过去了,你剩下了。

有时候我故意不去适应这些新东西,因为新东西本该适应我的习惯,为了吸引更多买家而更“新”的,结果变成把我裹挟着走了,这感觉像是被电脑操控的机器人。

没准过一年,抖音快手这些不火了,新的表演又出来了,到那时还是会有很多粉丝蜂拥而上。现在的我还是先等它飞一飞吧?

短视频社交是快文化的慰藉品

我叫柳毅,现在在上海读书。说到快手和抖音,我身边喜欢这两款软件的大有人在。也有同学曾足足刷了将近一天的抖音,可以说是痴迷上了。

实话说,我对这两款软件都不怎么感冒,平时经常出现的画面就是他们笑得乐不可支,我在这里一脸懵圈。

有时他们会分享给我一些内容,我倒是会瞧一瞧,但是自己没有下这两款软件。其实倒不是说它们做得多不好,主要还是个人不太喜欢这种东西。

对于像我这个年纪的人去玩这些软件,我觉得是无可厚非的。现在压力其实很大,需要一些精神上的欢愉和慰藉,而且生活节奏快,一些需要细嚼慢咽的快乐生产肯定是要拦在门外的,快手和抖音可以说是应时而生,而且就流量本身而言也做得很是不错,商业上是成功的。

我个人主要还是会用到常规的一些社交软件,如微信、QQ、微博等等,大部分还是处于信息沟通和交流的需要,偶尔也会从里面找一些有趣的资讯。找资讯方面,我用“即刻”用得比较多,还蛮喜欢“即刻”这种信息流式的产品,五花八门的东西,能在偶尔的间隙之中学习到一些小技巧之类的,还是很受益的。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娱乐的权利,也有方式选择的权利。是快手还是抖音,不可否认的是它们自身仍然存在很多的市场发展空间,但是我觉得快乐持续一小会,并不能真正给人带来多大的感受,用宋丹丹的话说,就是“不能带来美的感受”,平时小小消遣一下无伤大雅,沉迷其中就有些过头了

另外,这一类的产品层出不穷,它们给人们提供了瞬时的欢愉,但却会容易让人们在笑声中忘记了思考,忘记了为什么笑。这一类产品的发展其实很容易堕入低俗的怪圈,这还是值得警惕的,不仅仅是用户而言,产品生产者同样需要格外注意。

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抖音刷粉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