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经融思维导图训练营训练营(第六期)by 秦小明

金融思维:为什么搞金融的赚钱更多?_财经评论(cjpl)股吧_东方财富网股吧
金融思维:为什么搞金融的赚钱更多?
&  前几天助理问我身边的同学毕业后,大概现在都是什么收入水平。我快速在脑子里过了一遍身边比较熟悉的朋友,报出了一个数字:  六十万一年。  这还不包括年终奖金,算上年终,一年一百往上妥妥的。  两天后,我收到了助理的辞职请求,她要跳槽去金融行业,我自然是没有同意。  我不少关系较近的朋友,都在金融圈子。我自己也在行业里打工过一些年,对行业的整体情况还算有些了解。  要说明的是,这里讨论的都是总体情况,平均水平。人人都知道,哪个行业都有赚大钱的,哪个行业都有屌丝,金融行业里也有收入很低的民工。这些具体的差异性,不是我们要讨论的范畴。  不吹不黑地讲,整体来说,金融行业的待遇水平,的确要显著地高于其他行业。唯一能与之媲美的,可能是互联网公司,并且特指持有公司股票的那部分员工。  上次和阿里的一个朋友吃饭时谈到「年终奖」,他是工作了四五年的产品经理,说年终发了3个月的工资。这让我颇为吃惊,因为常常看到网上说,某某互联网公司年底发了几十个月的奖金。  「那只是媒体的噱头,游戏行业或者极少部分才会有的,多数人都是几个月工资。」  朋友如此补充到。  回到金融行业,以我身边的朋友来讲,年终奖和工资收入各占全年收入的一半,是常态(除非市场表现极差),市场好的时候,最夸张的情况,一个工作四年的朋友领了四百万年终奖金。  联想到新近成立的一家券商,圈内应该都清楚,一度在市场疯狂挖人,有一定市场影响力的,比如新财富前几名,开价都是四五百万起跳。  问题来了,不少人心中都会有一个疑问:  凭什么搞金融的能赚这么多钱?  有人说,是因为搞金融的准入门槛很高,招的都是些名牌大学毕业的,动不动研究生起步。  有人说,是因为搞金融的加班多,比如投行那些人,虽然年薪百万,但也是拿命在赚钱。  还有人说,是因为现在泡沫大,搞金融的赚到了资产价格泡沫化的钱。  以上说法,全错。  说是因为泡沫的,看一下上面图当中2008年的数据,就会发现,哪怕在金融危机最严重的一年,金融行业也远比其他行业赚得更多。  那到底是因为什么?  1   资源结点  问:赚钱有哪几种方式?  答:靠信息赚钱,靠钱赚钱,靠卖注意力赚钱,靠卖劳力赚钱。  问:那种赚钱方式最容易?  答:第一种。  最典型的靠信息赚钱的,是刚改革开放时的倒买倒卖,这样的方式成就了中国第一批富人。手握不对称的信息,把双方链接撮合到一起,然后收取中介费。这样的方式叫什么?  空手套白狼。  举个简单例子,投行的收入为什么高? 是因为它处在需要钱的,和有钱的,这两方的中间。专业点来说,处在融资方和投资方的中间。  投行是这两方资源的节点。想要融资的一方,需要借助投行找到资金方。想要投资的一方,需要借助投行找到可投的资产。投行在这中间来回倒腾,牵线搭桥,然后中介费就到手。  除了投行,金融行业的很多分支,都具有这个特点。可以简单理解为,它充当了很多资源流转的媒介,正是这种媒介的角色,让金融行业有机会成为资源的结点。  资源结点的深层含义,即是拥有信息优势。  我手上拥有优质客户,这是我的资源,我利用这些客户来赚钱,本质上,是利用的我对这些客户的信息优势来赚钱。  金融行业里的人,也能够获得更多信息优势,无论是宏观经济大势上的,还是微观产业公司层面的。信息优势越多,越容易铺开人脉,建立起互相交换资源(交换信息)的关系, 因而越容易从这当中做成「空手套白狼」的事情。  2   杠杆  杠杆我已经不是一两次提到了。它的意思就是你用10块钱办100块钱的事,这样的杠杆就是10倍。  金融行业能赚钱,另一个核心原因,甚至我认为是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它可以持续的高杠杆经营。  加杠杆经营,某种意义上,也是「空手套白狼」的事情。  以银行业为例,银行一端把居民的钱借过去,另一端再把这些钱放贷贷出来,两端的利差,就是银行的利润。  而在这一过程当中,银行需要多少资本来做这个交易呢?  按照8%的资本充足率,只需要交易金额的8%即可。换句话说,银行放100块贷款出去,自己只需要有8块钱作为「保证金」即可。  这样的好事,其他哪个行业能有?  资本充足率是银行经营当中控制风险的一个核心指标。它是用银行的自有资本/加权风险资产计算而得。这个比率的倒数,可以看做银行经营的杠杆倍数。  不理解资本充足率?没关系。你可以直观地把它理解为,你做一个交易的「保证金」比率。也就是,你要做100块的交易,需要有8块的保证金,也只需要8块就够了。  保证金交易,运用得更彻底直观的是在期货交易当中,让我们来举个形象的例子。  你投入10万本金(保证金),买入价值100万的螺纹钢期货。今天螺纹钢的价格上涨了5%,100万的价值变为105万。那么你的收益,就是5万/10万=50%,相对于螺纹价格的涨幅,放大了十倍。   金融行业的高杠杆,和期货的保证金交易,本质相同。当然,杠杆越高,意味着风险越大。2008年的金融危机,就是加杠杆加太疯玩儿脱的。  最近金融行业搞去杠杆,也就是因为金融机构太猖狂,杠杆一个劲儿往上加,用钱赚钱,用别人的钱赚钱,堆积了潜在巨大的风险。当然这个不是今天文章的主题,不展开。  用杠杆赚钱,本质上,就是用别人的钱来赚钱。  金融行业由于其信用中介的角色,由于其国家担保的事实地位,所以能方便地,以极低的成本,「借入」别人的钱,然后再用这些钱去套利。这样的方式,除了金融行业,还有哪个行业能做到?  3   轻资产与低边际成本  这一点与互联网行业颇为相似。  在互联网行业,一个App服务100万用户,与服务1000万用户相比,成本并不会显著提升(除去市场运营等)。这个叫做边际成本为零,也就是新增一个用户耗费的成本为零。  在金融业,虽然不如互联网行业这么显著,但是也总体具有这个规律。最典型的,是资产管理行业。  一个基金经历管理1亿和管理10亿,可能多配置几个研究员交易员就够了,并不需要更多额外的投入。同样地,一个投行团队做一单融资额一亿和融资额十亿的交易,付出的成本也不会高太多。  其他行业就不一样。除了人力这种轻资产的投入,你还需要投入设备、技术、厂房、工具等等,这些要素的成本,往往会随着你的经营规模扩大成比例上升。  比如你去开学校搞培训,要增加收入,就要多开教学点,就要多租场地,多招老师。你的边际成本是不可能接近于零的,甚至随着管理半径扩大,边际成本还可能上升。  轻资产下的低边际成本,再结合上一部分提到的高杠杆,让金融行业扩张起来,也几乎没有太多的市场障碍(除了监管).      搞金融的,都是全球套利。  一个资产管理公司,同时配置美国的股票,中国的股票,欧洲的地产,这些是非常常见的。除了金融行业,有哪个行业,可以如此方便地接入全球市场,利用全球市场的机会来赚钱?  轻资产另外一个重要的含义是,除了人,几乎没有其他要素来参与利润的分配。赚的钱,全都分给人这个要素了,所以金融行业的人,自然能赚到更多的收入。  4   对个人有何启示  以上三点,是我认为金融行业能整体上赚到更多收入,最核心的原因。  对资源的掌握,使得金融行业占据了信息优势,这种信息优势,则直接转化成了信息不对称下的收入来源,最常见的是「中介费」,「渠道收入」等。  光有信息优势还不够,要把这种优势放大,需要低成本地加杠杆。如若不然,房地产中介怎么没有金融业赚得多? 因为它没办法持续或者低成本地加杠杆。金融行业低成本加杠杆的天然属性,让其可以方便地利用别人的钱,来为自己赚钱。  轻资产下的低边际成本,则保证了行业的扩张变得天然地更为容易。全球套利的金融市场,自然能提供更多的机会。轻资产结构,也自然保证了人员可以分到更多的经营成果。  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或者机遇先读个名校,进入金融行业,再逐步负责核心业务,但是每个人都可以弄懂金融行业为何赚了更多的钱。这背后,对应的是人人都可以学习的  金融思维。  中国好几代人都被教育,劳动创造财富,实际上这是个大错特错的观念。如果劳动创造财富的话,富士康的工人,应该是天底下最富的人了。  在金融行业里同样如此,比的不是谁花了更多时间。在一个错误的方向上,可能你越努力,亏损就会越多,比如在牛市里做空。  财富的分配和创造,需要你构建属于自己的核心资源,掌握了资源的人,最终才会处于财富分配的最顶端。不然你以为公司招些不会干活的二代是傻还是啥?  掌握资源,利用信息不对称赚钱。是最高级的赚钱方式,也是无本万利的方式。  除此之外,要善于敢于加杠杆。  不是喊你去赌博,而是要学习懂得如何撬动身边的资源为我所用,这一点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  大家的思维更多的是,我有10块钱,我只花5块,另外5块压在箱底。更可取的是,尤其是在年轻奋斗期,我有10块,我怎么可以撬动100块的资源为我所用。  最后,要构建资本化的收入,低边际成本的收入。  要在那些边际成本为零的收入方式上,花大力气,做大投入。具体可以参考前天的文章:.  你可以抱怨自己运气不好,入错了行,所以没有搞金融的赚得多。但是你不能抱怨自己太懒,不愿学习,不愿改变思维习惯。  哪怕是搞金融的,没有金融思维,也难赚到大钱。不是搞金融的,有了金融思维,也可能财富自由。  金融思维不能直接转化成钱,但我相信,它是你提高「财商」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PS:有朋友说,搞金融,不如搞金融男,你觉得呢?
投资股市,债市,ipo,资产管理等等哪个都需要高知识技术含量的
普通员工就少了
根本原因是拢断,搞金融要有资格,99%的人没资格搞才造成搞金融的收入高。如果人人都开银行开证券收入会高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
&  前几天助理问我身边的同学毕业后,大概现在都是什么收入水平。我快速在脑子里过了一遍身边比较熟悉的朋友,报出了一个数字:  六十万一年。  这还不包括年终奖金,算上年终,一年一百往上妥妥的。  两天后,我收到了助理的辞职请求,她要跳槽去金融行业,我自然是没有同意。  我不少关系较近的朋友,都在金融圈子。我自己也在行业里打工过一些年,对行业的整体情况还算有些了解。  要说明的是,这里讨论的都是总体情况,平均水平。人人都知道,哪个行业都有赚大钱的,哪个行业都有屌丝,金融行业里也有收入很低的民工。这些具体的差异性,不是我们要讨论的范畴。  不吹不黑地讲,整体来说,金融行业的待遇水平,的确要显著地高于其他行业。唯一能与之媲美的,可能是互联网公司,并且特指持有公司股票的那部分员工。  上次和阿里的一个朋友吃饭时谈到「年终奖」,他是工作了四五年的产品经理,说年终发了3个月的工资。这让我颇为吃惊,因为常常看到网上说,某某互联网公司年底发了几十个月的奖金。  「那只是媒体的噱头,游戏行业或者极少部分才会有的,多数人都是几个月工资。」  朋友如此补充到。  回到金融行业,以我身边的朋友来讲,年终奖和工资收入各占全年收入的一半,是常态(除非市场表现极差),市场好的时候,最夸张的情况,一个工作四年的朋友领了四百万年终奖金。  联想到新近成立的一家券商,圈内应该都清楚,一度在市场疯狂挖人,有一定市场影响力的,比如新财富前几名,开价都是四五百万起跳。  问题来了,不少人心中都会有一个疑问:  凭什么搞金融的能赚这么多钱?  有人说,是因为搞金融的准入门槛很高,招的都是些名牌大学毕业的,动不动研究生起步。  有人说,是因为搞金融的加班多,比如投行那些人,虽然年薪百万,但也是拿命在赚钱。  还有人说,是因为现在泡沫大,搞金融的赚到了资产价格泡沫化的钱。  以上说法,全错。  说是因为泡沫的,看一下上面图当中2008年的数据,就会发现,哪怕在金融危机最严重的一年,金融行业也远比其他行业赚得更多。  那到底是因为什么?  1
  资源结点  问:赚钱有哪几种方式?  答:靠信息赚钱,靠钱赚钱,靠卖注意力赚钱,靠卖劳力赚钱。  问:那种赚钱方式最容易?  答:第一种。  最典型的靠信息赚钱的,是刚改革开放时的倒买倒卖,这样的方式成就了中国第一批富人。手握不对称的信息,把双方链接撮合到一起,然后收取中介费。这样的方式叫什么?  空手套白狼。  举个简单例子,投行的收入为什么高? 是因为它处在需要钱的,和有钱的,这两方的中间。专业点来说,处在融资方和投资方的中间。  投行是这两方资源的节点。想要融资的一方,需要借助投行找到资金方。想要投资的一方,需要借助投行找到可投的资产。投行在这中间来回倒腾,牵线搭桥,然后中介费就到手。  除了投行,金融行业的很多分支,都具有这个特点。可以简单理解为,它充当了很多资源流转的媒介,正是这种媒介的角色,让金融行业有机会成为资源的结点。  资源结点的深层含义,即是拥有信息优势。  我手上拥有优质客户,这是我的资源,我利用这些客户来赚钱,本质上,是利用的我对这些客户的信息优势来赚钱。  金融行业里的人,也能够获得更多信息优势,无论是宏观经济大势上的,还是微观产业公司层面的。信息优势越多,越容易铺开人脉,建立起互相交换资源(交换信息)的关系, 因而越容易从这当中做成「空手套白狼」的事情。  2
  杠杆  杠杆我已经不是一两次提到了。它的意思就是你用10块钱办100块钱的事,这样的杠杆就是10倍。  金融行业能赚钱,另一个核心原因,甚至我认为是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它可以持续的高杠杆经营。  加杠杆经营,某种意义上,也是「空手套白狼」的事情。  以银行业为例,银行一端把居民的钱借过去,另一端再把这些钱放贷贷出来,两端的利差,就是银行的利润。  而在这一过程当中,银行需要多少资本来做这个交易呢?  按照8%的资本充足率,只需要交易金额的8%即可。换句话说,银行放100块贷款出去,自己只需要有8块钱作为「保证金」即可。  这样的好事,其他哪个行业能有?  资本充足率是银行经营当中控制风险的一个核心指标。它是用银行的自有资本/加权风险资产计算而得。这个比率的倒数,可以看做银行经营的杠杆倍数。  不理解资本充足率?没关系。你可以直观地把它理解为,你做一个交易的「保证金」比率。也就是,你要做100块的交易,需要有8块的保证金,也只需要8块就够了。  保证金交易,运用得更彻底直观的是在期货交易当中,让我们来举个形象的例子。  你投入10万本金(保证金),买入价值100万的螺纹钢期货。今天螺纹钢的价格上涨了5%,100万的价值变为105万。那么你的收益,就是5万/10万=50%,相对于螺纹价格的涨幅,放大了十倍。
  金融行业的高杠杆,和期货的保证金交易,本质相同。当然,杠杆越高,意味着风险越大。2008年的金融危机,就是加杠杆加太疯玩儿脱的。  最近金融行业搞去杠杆,也就是因为金融机构太猖狂,杠杆一个劲儿往上加,用钱赚钱,用别人的钱赚钱,堆积了潜在巨大的风险。当然这个不是今天文章的主题,不展开。  用杠杆赚钱,本质上,就是用别人的钱来赚钱。  金融行业由于其信用中介的角色,由于其国家担保的事实地位,所以能方便地,以极低的成本,「借入」别人的钱,然后再用这些钱去套利。这样的方式,除了金融行业,还有哪个行业能做到?  3
  轻资产与低边际成本  这一点与互联网行业颇为相似。  在互联网行业,一个App服务100万用户,与服务1000万用户相比,成本并不会显著提升(除去市场运营等)。这个叫做边际成本为零,也就是新增一个用户耗费的成本为零。  在金融业,虽然不如互联网行业这么显著,但是也总体具有这个规律。最典型的,是资产管理行业。  一个基金经历管理1亿和管理10亿,可能多配置几个研究员交易员就够了,并不需要更多额外的投入。同样地,一个投行团队做一单融资额一亿和融资额十亿的交易,付出的成本也不会高太多。  其他行业就不一样。除了人力这种轻资产的投入,你还需要投入设备、技术、厂房、工具等等,这些要素的成本,往往会随着你的经营规模扩大成比例上升。  比如你去开学校搞培训,要增加收入,就要多开教学点,就要多租场地,多招老师。你的边际成本是不可能接近于零的,甚至随着管理半径扩大,边际成本还可能上升。  轻资产下的低边际成本,再结合上一部分提到的高杠杆,让金融行业扩张起来,也几乎没有太多的市场障碍(除了监管).
  搞金融的,都是全球套利。  一个资产管理公司,同时配置美国的股票,中国的股票,欧洲的地产,这些是非常常见的。除了金融行业,有哪个行业,可以如此方便地接入全球市场,利用全球市场的机会来赚钱?  轻资产另外一个重要的含义是,除了人,几乎没有其他要素来参与利润的分配。赚的钱,全都分给人这个要素了,所以金融行业的人,自然能赚到更多的收入。  4
  对个人有何启示  以上三点,是我认为金融行业能整体上赚到更多收入,最核心的原因。  对资源的掌握,使得金融行业占据了信息优势,这种信息优势,则直接转化成了信息不对称下的收入来源,最常见的是「中介费」,「渠道收入」等。  光有信息优势还不够,要把这种优势放大,需要低成本地加杠杆。如若不然,房地产中介怎么没有金融业赚得多? 因为它没办法持续或者低成本地加杠杆。金融行业低成本加杠杆的天然属性,让其可以方便地利用别人的钱,来为自己赚钱。  轻资产下的低边际成本,则保证了行业的扩张变得天然地更为容易。全球套利的金融市场,自然能提供更多的机会。轻资产结构,也自然保证了人员可以分到更多的经营成果。  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或者机遇先读个名校,进入金融行业,再逐步负责核心业务,但是每个人都可以弄懂金融行业为何赚了更多的钱。这背后,对应的是人人都可以学习的  金融思维。  中国好几代人都被教育,劳动创造财富,实际上这是个大错特错的观念。如果劳动创造财富的话,富士康的工人,应该是天底下最富的人了。  在金融行业里同样如此,比的不是谁花了更多时间。在一个错误的方向上,可能你越努力,亏损就会越多,比如在牛市里做空。  财富的分配和创造,需要你构建属于自己的核心资源,掌握了资源的人,最终才会处于财富分配的最顶端。不然你以为公司招些不会干活的二代是傻还是啥?  掌握资源,利用信息不对称赚钱。是最高级的赚钱方式,也是无本万利的方式。  除此之外,要善于敢于加杠杆。  不是喊你去赌博,而是要学习懂得如何撬动身边的资源为我所用,这一点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  大家的思维更多的是,我有10块钱,我只花5块,另外5块压在箱底。更可取的是,尤其是在年轻奋斗期,我有10块,我怎么可以撬动100块的资源为我所用。  最后,要构建资本化的收入,低边际成本的收入。  要在那些边际成本为零的收入方式上,花大力气,做大投入。具体可以参考前天的文章:.  你可以抱怨自己运气不好,入错了行,所以没有搞金融的赚得多。但是你不能抱怨自己太懒,不愿学习,不愿改变思维习惯。  哪怕是搞金融的,没有金融思维,也难赚到大钱。不是搞金融的,有了金融思维,也可能财富自由。  金融思维不能直接转化成钱,但我相信,它是你提高「财商」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PS:有朋友说,搞金融,不如搞金融男,你觉得呢?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404:页面没有找到。思维游戏有36页,小明每天看2时,若要3天看完_百度知道
思维游戏有36页,小明每天看2时,若要3天看完
思维游戏有36页,小明每天看2时,若要3天看完
我有更好的答案
每小时看:36÷3÷2=6页/小时
为您推荐: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如何评价经融思维训练营(第六期)by 秦小明? - 知乎65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2分享邀请回答1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秦小明 金融思维训练营_思维训练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828贴子:
秦小明 金融思维训练营
一楼度娘,不谢
我想要这个资源,请问怎么才可以拿到呢
能发一份给我吗,谢谢。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融思维训练营第四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