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王夫人是喜欢宝钗还是黛玉:若无黛玉,宝钗二人会有好结局吗

的这篇博文被推荐到此博主被推荐的博文:
《红楼梦》笔记——史湘云为什么疏远了黛玉,亲近了宝钗
脂砚斋曾在小说第二十一回中批到:前文黛玉未来时,湘云、宝玉则随贾母。今湘云已去,黛玉既来,年岁渐成,宝玉各自有房,黛玉亦各有房,故湘云自应同黛玉一处也。也就是说,自打林黛玉进贾府以后,史湘云再来贾府,就和黛玉一起住了,从脂砚斋批语的口气来看,湘云和黛玉一起住是最合情合理的。但在小说第三十七回,至晚,宝钗将湘云邀往蘅芜苑安歇去,自此以后,湘云就住在蘅芜苑了。小说第四十九回,谁知保龄侯史鼐又迁委了外省大员,不日要带家眷去上任。贾母因舍不得湘云,便留下他了,接到家中,原要命凤姐儿另设一处与他住。史湘云执意不肯,只要与宝钗一处住,因此就罢了。从湘云住处的更替不难看出,湘云和黛玉的关系渐疏,与宝钗的关系渐近。
&关于湘云和黛玉的日渐疏远,我的上一篇拙文中有讲到其根源,但为什么史湘云在疏远黛玉的同时,突然和宝钗亲近了呢?
在小说第二十二回中,第一次有侧面表现出湘云和宝钗的关系。小说中这么写道:且说史湘云住了两日,因要回去。贾母因说:“等过了你宝姐姐的生日,看了戏再回去。”史湘云听了,只得住下。只是这么短短的三句话,就能看出湘云与宝钗的关系了,湘云不知道宝钗的生日,由于贾母让她等宝钗过完生日再回去,湘云“只得住下”,似乎有些无奈呢!也就是说,湘云一开始和宝钗的关系很一般,虽然当时湘云就认为宝钗是个挑不出毛病的人,比得过林黛玉,但湘云和宝钗并不亲密,那么为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二人越来越亲密了呢?
小说第三十二回,史湘云第二次在贾府露面,她和袭人谈话时,突然给了薛宝钗很高的评价,湘云说:“我天天在家里想着,这些姐姐们再没一个比宝姐姐好的。可惜我们不是一个娘养的。我但凡有这么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是没妨碍的。”
湘云第一次在贾府露面,一共经历了和黛玉拌嘴,宝钗生日看戏两件事,却没有提起她和宝钗的交往。但作者有意从宝钗嘴里道出了二人的故事来,仍是小说第三十二回,贾雨村要会宝玉,袭人给宝玉送扇子,偶遇薛宝钗,袭人说要找湘云帮忙粘鞋,宝钗听见这话,便两边回头,看无人来往,便笑道:“你这么个明白人,怎么一时半刻的就不会体谅人情。我近来看着云丫头神情,再风里言风里语的听起来,那云丫头在家里竟一点儿作不得主。他们家嫌费用大,竟不用那些针线上的人,差不多的东西多是他们娘儿们动手。为什么这几次他来了,他和我说话儿,见没人在跟前,他就说家里累的很。我再问他两句家常过日子的话,他就连眼圈儿都红了,口里含含糊糊待说不说的。想其形景来,自然从小儿没爹娘的苦。我看着他,也不觉的伤起心来、、、、、、上次他就告诉我,在家里做活做到三更天,若是替别人做一点半点,他家的那些奶奶太太们还不受用呢。”
宝钗的这一番话,透露出一个很重要的信息:湘云在小说第二十二回之后,还来过几次贾府,宝钗的原话是“为什么这几次他来了”,那么湘云就是在这几次来贾府的时候,和宝钗的关系渐渐地拉近了。我的另一篇拙文《史湘云和林黛玉有什么纠葛》中提及,湘云和黛玉曾因为宝玉结下了梁子,为她们二人关系的疏远埋下了种子,因为宝玉,二人曾在宝钗生日看戏时闹过不快,也因为宝玉,二人又可以在闹不快之后一起看宝玉写的诗,一起去哄宝玉。那么湘云和宝钗的关系越来越亲密,是否和宝玉有关呢?
一定是有关的,但不是最根本的原因。宝玉的心里没有薛宝钗,因此薛宝钗和湘云在某个角度上来说,是有一定的共性的,在黛玉未进贾府以前,湘云和宝玉青梅竹马,感情深厚,黛玉来了之后,完全替代了湘云在宝玉心中的位置,甚至大大超越了之前湘云在宝玉心中的位置。那么宝钗和湘云在这个时候就不存在吃不吃醋的问题了,她们的谈话也不会像湘云和林黛玉一样暗流汹涌。这是湘云和宝钗容易培养感情的原因之一。
再者,薛宝钗是个说话做事面面俱到,从不得罪人的人,她不仅会做人,而且最善于察言观色,最擅长从别人嘴里套话出来。小说第二十一回有一段宝钗和袭人的对话,袭人含笑道:“宝兄弟那里还有在家的工夫!”宝钗听说,心中明白。又听袭人叹道:“姊妹们和气,也有个分寸礼节,也没个黑家白日闹的!凭人怎么劝,都是耳旁风。”宝钗听了,心中暗忖道:“倒别看错了这个丫头,听他说话,倒有些识见。”
慢慢的闲言中套问他年纪家乡等语,留神窥察,其言语志量深可敬爱。一时宝玉来了,宝钗方出去。宝玉便问袭人道:“怎么宝姐姐和你说的这么热闹,见我进来就跑了?”
宝钗一听袭人的话,心中就明白了,接着就慢慢的闲言中套问袭人的情况,而宝玉一进来,宝钗就走了。此处宝钗的心机不容小视啊!单纯豪放的湘云,在与宝钗相处的过程中,自然也被宝钗研究得像玻璃一样透明了,这才有了宝钗对湘云在史家的情况了如指掌的情节。联系宝钗给黛玉送燕窝一节,可以看得出来,宝钗最善解人意,最能替他人解围,因此,宝钗一定也说了不少宽慰湘云的话,帮了湘云的一点忙,这才赢得了湘云的“我天天在家里想着,这些姐姐们再没一个比宝姐姐好的。可惜我们不是一个娘养的。我但凡有这么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是没妨碍的”一番话来。
自此湘云和宝钗的关系开始变得亲近,与黛玉相比,宝钗既不跟湘云争风吃醋,又能体贴湘云的身世之苦,湘云自然会更亲近宝钗。这是二人关系亲近的根源,那么让湘云疏黛玉亲宝钗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呢?有两件重要的事情,直接推动了三人关系的变化。
第一件:扇套事件。小说第三十二回,湘云和袭人的对话中有这么一段:史湘云道:“论理,你的东西也不知烦我做了多少了,今儿我倒不做了的原故,你必定也知道。”袭人道:“倒也不知道。”史湘云冷笑道:“前儿我听见把我做的扇套子拿着和人家比,赌气又铰了。我早就听见了,你还瞒我。这会子又叫我做,我成了你们的奴才了。”
湘云怎么就知道宝玉铰她做的扇套了呢?是谁告诉她的呢?从湘云说的话中看得出来,告密者不是袭人,更不可能是宝玉和黛玉,那还有谁呢?当然是薛宝钗了。薛宝钗和湘云的关系渐渐亲密,在湘云来贾府的某一次,薛宝钗和湘云话家常,说起湘云在家里做针线活做到三更天的事,不正好就能说到扇套的事了吗?如果不是湘云说她帮宝玉做扇套,宝钗又怎么会知道湘云“若是替别人做一点半点,他家的那些奶奶太太们还不受用呢”。最有趣的是,湘云在向袭人抱怨扇套事件时,袭人头一次公开地颂宝钗,贬黛玉,还顺便抱怨了老太太对黛玉的过分溺爱,火上浇油,更加重了湘云对黛玉的不满。因此,湘云和黛玉的疏远,也有宝钗和袭人的一份功劳。
第二件:湘云做东事件。小说第三十九回,湘云听说大观园里的姐妹们做诗,急得不得了,宝玉听说赶紧让贾母派人去接湘云。湘云做的白海棠诗得到了一致好评,她一个激动,也没细想,就说要做东,至晚,宝钗将湘云邀往蘅芜苑安歇去。湘云灯下计议如何设东拟题。宝钗听他说了半日,皆不妥当,因向他说道:“既开社,便要作东。虽然是顽意儿,也要瞻前顾后,又要自己便宜,又要不得罪了人,然后方大家有趣。你家里你又作不得主,一个月通共那几串钱,你还不够盘缠呢。这会子又干这没要紧的事,你婶子听见了,越发抱怨你了。况且你就都拿出来,做这个东道也是不够。难道为这个家去要不成?还是往这里要呢?”一席话提醒了湘云,倒踌蹰起来。接下来宝钗说出了她的主意,那就是弄个螃蟹宴,一来宝钗家里正好有人送了几篓大螃蟹,二来贾府里的人有一多半爱吃,这样就可以解湘云的围了。湘云听了,心中自是感服,极赞他想的周到。以宝钗对湘云的了解,以及宝钗的心思缜密,她早就已经想好了主意,因此才会邀湘云到蘅芜苑来住,这个螃蟹宴既给宝钗一家做了人情,哄得贾母开心得不得了,又替湘云解了围,兑现了她要做东的承诺。这件事情之后,湘云对宝钗无限感激,二人的关系更近了一步,最后发展到湘云哪儿也不去,就只要跟着宝钗一起住了。
以上,就是湘云疏远黛玉,亲近宝钗的原因了,因为宝玉的关系,湘云和黛玉之间有了一些嫌隙,宝钗和袭人再一推波助澜,利用扇套事件加深了湘云对黛玉的不满,导致湘云与黛玉日渐疏远。而宝钗善于察言观色,笼络人心,她通过对湘云的精神上的安慰和经济上的援助,让从小失去双亲,得不到叔婶关爱,又失去了曾经在贾府里拥有的至高地位的湘云,在宝钗这里重新找到了温暖和关怀,导致了湘云与她日渐亲近。只是,湘云不知道,宝钗再怎么关心湘云,再怎么大方体贴,在大观园被抄检之后,她深刻地认识到自己仍被贾府当作外人的事实后,便伤心地离开大观园,哪里还顾得上她史湘云呢?这个时候,湘云又一次地体会到了孤独,最终还是和林黛玉一起,回到了潇湘馆,并发出“可恨宝姐姐,姊妹天天说亲道热,早已说今年中秋要大家一处赏月,必要起社,大家联句,到今日便弃了咱们,自己赏月去了”的感叹。可怜湘云哪里知道宝钗的心思呢?
我的更多文章:
( 00:01:39)( 00:01:01)( 13:01:33)( 00:01:01)( 00:02:02)( 00:01:51)( 00:01:30)( 00:06:45)( 00:06:07)( 00:06:58)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如果没有林黛玉,贾宝玉和薛宝钗能有一个好结局吗?_百科TA说
百度百科·TA说
百度百科·TA说
如果没有林黛玉,贾宝玉和薛宝钗能有一个好结局吗?
原创| 11:35:25
《红楼梦》如果林黛玉没有下凡还泪,贾宝玉和薛宝钗能有一个好结局吗?婉如清扬《红楼梦》讲了一个悲伤的故事,几百人共同生活的豪门大族轰然倒塌,树倒了,生活在里面的猢狲也烟消云散。美好的生命一个个消亡,温暖的情谊都不复存在,作为主角之一的林黛玉和贾宝玉,也没能走在一起。他们的木石前盟,最终败给了俗世的金玉良缘。如果没有下凡还泪的林妹妹,丰神俊秀的贾宝玉和“不离不弃”的宝姐姐会有好结局吗?(怎么说的和林妹妹是三一样啊,哎,明明三另有其人的说。)既然是俗世的姻缘,自然是按俗世的说法来,他们会有俗世的幸福,会相敬如冰,一直到老。为什么是相敬如冰不是相敬如宾?其实冰也好,宾也罢,夫妻同体,冰、宾都不是正常的状态。夫妻嘛,就该亲密,就该同心,相处久了,才会有夫妻相,可是他们的性格,不太容易做到。少年贾宝玉,不爱读正儿八经的八股书,一谈书就头痛,还反攻人家,说人家是蠹虫。要他作起命题文来,简直是要了他的命,虽然他也做得很合格,但是不爱就不爱。看看贾政要他们写的歌咏姽婳林四娘的文,贾兰是中规中矩的七绝,不错。再看看才学平平的贾环,作的也是五律,也不错,得到了贾政的表扬。而贾宝玉呢,就是不走寻常路,一写就要写歌行体的雄文,在清客们的吹捧下,贾宝玉念,贾政来写,父子合作亲密无间。贾政当时的心里,想必是又喜又怒,喜的是宝玉有才,那是天生的。儿子们都不错,就连孙子,也是很不错的苗子。怒的自然是贾宝玉做这样的事情乐意,正经考试的路子就不愿意,终究是不能如贾政意。少年贾宝玉,是个多情种,无论是花儿草儿,女儿们,他都乐意去亲近,亲近花草还好说,亲近众多的女孩子算怎么回事?他还常说男子泥做,女儿水做。什么未出嫁的女孩儿是无价宝珠,老了老了就会变成鱼眼睛……奇怪言谈何其多。这样的宝玉,长大了会变吗?有林黛玉精神力的支持,两人共同叛逆着,贾宝玉最终出了家。如果没有林黛玉,贾宝玉在尘世中生活,想必会变成第二个贾政吧。也曾诗酒放诞,也曾好色不好德,身边围绕着众多莺莺燕燕,长大了随家长的安排,娶薛宝钗,过上贤妻美妾的生活。他真的会幸福吗?经过现实的打磨,家族的生存压力一天比一天大,作为荣国府二房顶梁柱,他也许会变得和其他人一样,循规蹈矩,注重世俗,也会养几个清客相公,忙些庶务,闲时训训孩子,万一这孩子又是个曾经的自己,那就往死里揍吧。贾宝玉没有林妹妹,他接触不到那个纯净的灵魂世界,一直接受着贵族公子的教育,他会按步就班走,该娶亲时娶亲,该生子时生子,他会按贾府的旧例,纳妾,会和夫人宝钗维持表面的和平。而薛宝钗呢,就算没有林妹妹,她也是一如既往地端着,做好她的大家闺秀。因为没有了林妹妹对宝玉的痴心,她进入贾府要好办得多。根本不用走什么掉包计,直接,光明正大的,入住荣国府,不再是那个借住贾府许多年的皇商家的姑娘,摇身一变,她成了宝二奶奶。依她的性格,她会悄无声息地夺回自己管家的权力,把王熙凤往一边扫,自己做起当家奶奶。当然,上下打点,仍然是会有的,但是大家还想吃应季的蔬果,大个的螃蟹,那对不起了。如果贾母还活着,她会天天去请安,也会去王夫人处问好闲聊。反正姑娘们也都出嫁了,小姑子们也不用讨好了,剩下个贾环,到了成亲时节,估计会替王夫人分忧,给他找门“好”亲事,让赵姨娘成天得憋着心思和媳妇斗着,自然没空理贾家偌大家产的事儿。她会继续规劝宝玉读书上进,振兴门楣。也许她还会作主,给宝玉纳几房小妾,只不过很不好意思,这些妾室肚子都不争气,宝二爷房里,只有她生的嫡子嫡女,其他人都不会有什么机会。凭宝钗的能力,既可得了贤名,又可得了实惠——没有谁可以和她抢,稍有苗头的,都会被掐断。如果宝玉做不了大官,她会好好教育儿子,把儿子培养成下一个“荣国公”。宝玉和宝钗相处,会平和得过一生,就如贾政王夫人一样。两人的婚姻,原本就是冲着家族的利益去的,薛家要势,贾家要钱,两两结合,挺好。当然了,两人感情不会太差,毕竟婚前相处了好一段时间,两人的条件又都不错,肯定不至于像夏金桂和薛蟠那样,也不会象孙绍祖和贾迎春一样,宝玉和宝钗都是有规矩的旧家人出身,表面上绝对会过得去,但是两人要想如胶似漆,如鱼得水,恐怕比较难。因为宝玉和宝钗,两个人的世界观,原本就不相同,他们,是貌合神离的一对,俗世里的大家族夫妻,什么爱不爱的,不需要了。联姻原本就是如此,利益最大化,就是好结局,这点和林妹妹无关。(婉如清扬)
金额(元)
2小时后转账
次日0点后转账
为什么林黛玉总被误解?
红楼梦里贾宝玉小名叫宝玉,大名叫什么?
少读红楼&&
薛宝钗:情商高的女子,为何还是零落成泥?
正在收听 :
如果没有林黛玉,贾宝玉和薛宝钗能有一个好结局吗?《红楼梦》真正的结局是这样!黛玉自尽薛宝钗嫁给贾雨村宝玉出家
《红楼梦》真正的结局是这样!黛玉自尽薛宝钗嫁给贾雨村宝玉出家
大家都知道,目前流传的《红楼梦》版本不完全是曹雪芹单独写的,本书共120回,曹雪芹写了前80回,高鹗续写了后四十回。但是鲜有人知道,其实曹雪芹是完成了全书的,共108回。《红楼梦》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一本异常优秀的小说作品,清朝统治者难以禁止全书流通,便毁掉了后四十回,后得高鹗续写。在高鹗续写的本子中,贾宝玉和薛宝钗喜结连理,黛玉却泪尽而逝,那么,曹雪芹为他们设计的真正结局又是什么呢?
《红楼梦》大观园宴饮图
在这里,小咖要为大家隆重介绍《红楼梦》的一个新版本:《红楼梦》癸酉本,该书甫一发现,就引起了广大网民的热议。它的神奇之处在于,后二十八回人物的结局与前面的判词高度契合,结合全书可以看出作者隐晦地描写了明王朝的灭亡和对清朝的控诉。美中不足的是,该文稿可能是一个草稿,还不是最后润色的版本,故文采和结构方面尚有不足。
这本书最早是一名化名何莉莉的网友在网上提到的,该书全名《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一个带朱批的石头记抄本,本子的持有者为何莉莉(化名)。何莉莉是安徽阜阳人,关于癸酉本的来历,据他透露: “祖父是山西人,这个本子是解放前祖父在山西某战场上当军医的时候,祖母是随行护士,一个伤员交给他祖母的,应该是个民国时期的过录本,不知是别人凭记忆还原的还是直接抄的。”这个本子分12册,每册九回,一共是108回。封面题为:“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这个本子通本带有大量朱批,其中有些批语是其它石头记古本所没有的。
《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封面
终于介绍完了背景知识,接下来,小咖带大家了解一下这本书中黛玉他们的真实结局吧。
一、黛玉的结局
《红楼梦》癸酉本中写到,贾府遭遇乱世,又逢府中没落,被一众匪兵包围,内外交困,此时贾府中只有黛玉能主事,故黛玉组织大家保卫贾府,这时敌人使用计谋使黛玉误会抗敌的得力干将小红,黛玉一时气急教人怒杀小红,正中敌人奸计,贾府被敌人攻陷,黛玉又羞又愧,又恐被敌人羞辱,乃寻杨柳枝自尽。正和“玉带林中挂”之意。听到这个故事,大家是否想起了什么,对,那就是崇祯皇帝冤枉误杀袁崇焕,导致大明亡国,崇祯自缢而死,看到这里,大家也应该明白为什么红楼梦后28回“必须”遗失了吧。
陈晓旭扮演的黛玉深入人心
电视剧中黛玉泪尽而逝
二、宝钗的结局
如果说我们看《红楼梦》前80回,对宝钗隐隐约约表现出的心机还不是很明确的话,后28回则是坐实了宝钗心机女的身份,宝钗不仅瞒着宝玉陷害黛玉,更直接导致了黛玉的香消玉碎。后来见宝玉无心功名,贾府败落,又果断的抛弃宝玉,嫁给发达了的贾雨村,听到这里你是不是惊呆了!但是结合全书看,黛玉代表明朝,宝钗代表清朝,而宝玉代表皇权,他们三人的结局也就不难理解了。但是最后宝钗就一定是好结局吗,并不是,贾雨村和宝钗向一不认识的高官行贿,没想打这个官员竟然是在战场杀敌升官,当初被贾雨村判了糊涂案的门子,正是冤家路窄,“恶人自有恶人磨”,门子怎可原谅贾雨村,直接将他们夫妇俩流放宁古塔,在流放途中,宁古塔天寒地冻,宝钗死在路上被雪掩埋,正和“金钗雪里埋”之意。
不得不说老版《红楼梦》选角非常好,宝钗眉眼间都透着心机
三、宝玉的结局
宝玉的结局和高鹗续写的版本差不多,因为高鹗应该就是在这个版本上续写的,后来无权无势又无钱的宝玉对宝钗来说已经失去了价值,被宝钗无情抛弃,宝玉出家,碰到已经流落街头、死了丈夫的史湘云,二人相依为命,湘云病死后,宝玉不慎投水而死。
马天宇饰演的宝玉颜值逆天
总之,《红楼梦》癸酉本后28回里各个人物的结局,与前80回结合的非常紧密,本文限于篇幅,仅列出了几个主要人物的结局,如大家对这个版本感兴趣,建议可以去看完整版本,并且网上网友关于这个版本的研究非常多也非常精彩,也可一看。宝玉和宝钗结婚后,宝玉最后还是走向了出家的结局,那么是说明他俩是不合适。红楼梦里有许多遗憾和未完的梦,如果宝玉和黛玉可以在一起,我想这会是一个很幸福的结局。
第一,有情人终成眷属!两个人相守相伴走过所有的困难。红楼梦里最开始读到爱情的美好,便是从宝黛开始的。看着他们从小孩子开始,然后懵懵懂懂的知道喜欢,认认真真的谈恋爱,两个人从吵吵闹闹到磨合,两个人享受细水长流的美好。他们的爱情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他们成婚也是迟早的事情。红楼未完,我们也不知道真实的结局里宝黛到底有没有在一起。我想他们在一起的话,那最好的一件事情就是“有情人终成眷属!”黛玉和宝钗都是可以做妻子的好人选。宝钗和宝玉结婚以后过得不幸福,那换成黛玉和宝玉呢?
黛玉在劝宝玉方面是很有办法的,她的话宝玉也很能够听得进去。宝玉有想出家的想法,有一次还学着参禅,宝钗刚听到的时候是担心,说宝玉“悟了”。可是黛玉却知道宝玉只是在胡闹,几句话就把宝玉问得哑口无言,也开解了宝玉,知道自己犯傻,也不往那方面想了。黛玉看似柔弱,实则坚强。很多事情,黛玉都很扛得住,而且黛玉也比宝玉更成熟。就像管家的理念,就像面对家人的离世和家庭的衰败,黛玉能够调整和改变自己的心态,坚强勇敢的生活。这些事情宝玉都会经历和面对,黛玉是最了解宝玉的人,只有她才能够安慰宝玉,能够陪着他一起成长。宝钗也懂这些事情,可是她不懂宝玉的心,她无法正在开解宝玉,无法让宝玉勇敢的接受和成长起来。第二,大家会不会有一个不一样的生活。宝玉有一个很好的愿望,就是所有的孩子们都在一起,大家永远都不分开。黛玉和宝玉的心意和想法是想通的,宝玉想要做的事情,黛玉也一定会支持。如果女孩子们不离开大观园这个保护天地,她们悲剧的命运是不是就可改变一下。
迎春的婚姻不幸福,那么有宝黛当家的话,他俩一定会把迎春接回来,不会像这些大家长一样放任这样的事情不管。惜春不用出家,也不必对家族失望。探春的远嫁也许无法避免,但是也会尽可能有所照应。怡红院的悲剧也可以避免一些,不会每个人都被遣散,如果不能够保住所有的人,但是至少会有一个平安的结局。第三,贾府会有一番新气象。贾府的衰败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破不立,如果有新力量的加入,贾府也会有一番新气象。黛玉没有宝钗那种一定要读书出仕的想法,黛玉可以让宝玉按照自己的特长和想法,做自己想要的工作。他们都是有能力的人,不会想着整天吃老本不思进取,所以面对贾府的危局,他们几个人会新的想法开创一种新的局面,黛玉没有参与管家,不是她没有这个能力,而且大家没有给她这个机会。林家的兴盛少不了贾敏的打理,黛玉从小受到贾敏和贾母的教导,她在面对危局和料理家事的能力绝对不会弱。有她的协助,宝玉也不会那么脆弱,有他两的贾府一定会有不一样的结局。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一键安装官方客户端
重大事件及时推送 阅读更流畅
http://dingyue.nosdn.127.net/Uwx1nc2DdSFygdTPt9WmQZbTi4Yz=y4nwvI7Xj2ht3YJU3compressflag.png若是没有黛玉,宝玉和宝钗能有一个好结局吗?不过是另一种悲剧!若是没有黛玉,宝玉和宝钗能有一个好结局吗?不过是另一种悲剧!影视动漫说百家号《红楼梦》这本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讲述的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林黛玉为贾宝玉还泪而来,泪尽而死,宝玉虽与宝钗成亲,但显然婚后生活过的也并非美满,随着贾府的没落,一切东西都化为了尘埃,几乎每个人都不得善终。那么,假如当初林妹妹没有下凡还泪报恩,那么宝玉和宝钗两个人会有一个好的结局,生活会过的美满幸福吗?那么让我们抛开一切因素不谈,假使这个理由成立。贾宝玉和宝钗的生活也未必会过的美满。因为在曹公的笔下,宝玉和宝钗两个人的三观是不同的,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就是这个道理。还记得书中有这么一段,是湘云劝诫宝玉要多读经济文章,多与为官作宰的人交往,结果却被宝玉怼:“姑娘请别的屋里坐坐吧,我这里仔细腌臜了你这样经济的人。”可见宝玉对为官仕途是不屑一顾的,而这时,宝玉身边的丫鬟袭人又说了这样一句话:“云姑娘快别说,他上回也是,宝姑娘也说过一回,他也不管人脸上过得去过不去,“咳”了一声拿起脚来走了。”这又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宝玉对宝钗屡屡劝诫他,要将心用在读书考取功名的事情上时,宝玉是很生气的,这是他不喜欢的,这即是三观不合。况且发生这样的事情还不止一次,宝钗数次劝诫宝玉,得到的都是宝玉的冷脸相待。因此哪怕宝钗的雪肤玉臂,柳眉杏眼让宝玉曾动过心,宝钗对宝玉的体贴关怀备至也让宝玉感动,但三观问题上这都无法让宝玉跟宝钗和和美美的过一辈子。再者,贾府在当时没落,他们需要借助薛家的财势来东山再起,这种涉及到政治利益上的婚姻虽不得不让宝玉和宝钗结合到一起,但往往强扭的瓜不甜,这样的婚姻也断然是不会幸福的。即便没有黛玉的出现,也会有别人的出现,宝玉和宝钗的结合也注定又是另一个悲剧!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影视动漫说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影视动漫深挖,脑洞大开,传递正能量。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楼梦小宝钗小黛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