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两桂林市龙舟侧翻翻致17人遇难队员训练时穿救生衣没有?

  4月21日下午,翻船事故发生处的橡胶水坝。 新京报记者 王婧祎 摄

  原标题:桂林桃花江龙舟侧翻事故背后

  4月21日下午,广西桂林的桃花江上一艘18米长的龙舟赛船逆流而上。13时30分左右,赛船发生侧翻,舟上的人全部落入水中。

  挣扎间,另一艘赛船从旁靠近,试图营救。但很快,救援赛船也发生侧翻。一名目击者对媒体称,“水里的人求生欲太强,把过来的那只龙舟也扒翻了。”

  在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十年一大扒,五年一小扒”的划龙舟活动是沿袭千年的传统。今年的“大扒”盛会却遭遇了意外。

  据官方通报,事故系桂林市秀峰区敦睦村村民私自操舟练习所致,事前曾向当地政府报备,但未获批准。

  据统计,两艘龙舟上共约60人落水。截至当日22时30分许救援工作结束时,共有17人遇难。

  4月22日一场微雨过后,有人在桃花江边烧纸。

  十年一遇“大扒”盛会

  4月21日上午10点半左右,62岁的敦睦村村民廖志成(化名)从家中出发了。

  他特意穿上彰显身份的蓝色缎面套装,绣有白色纹饰。之所以盛装打扮,是因为今天有件十年一遇的大事——扒龙舟。

  划龙舟,桂林俗称“扒龙舟”,2010年被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在当地,龙舟素来“十年一大扒,五年一小扒”,且逢戊必扒。今年是农历戊戌年,恰属“十年一大扒”的年份。

  从1988年开始,廖志成每10年都会参加“大扒”的盛会。算上这次,一共参加过4次。

  按照老规矩,龙舟出发前,廖志成和上百个村民一起到庙里给老祖宗磕了三个头,上了香,把龙头请上龙船。紧接着,龙船被村民们抬到桃花江边的码头。

  桃花江亦称阳江,是漓江的一条支流,沿江村落众多。有些村子世代交好,互称兄弟。每逢“大扒”盛会,兄弟村会互相“进贡”——到对方村庙烧香磕头,赠送礼物。敦睦村规模较大,上游几个村子都要喊他们一声“大哥”。

  敦睦村此次扒龙舟的目的地就是上游的兄弟村于家庄。今年春节后,于家庄曾来敦睦村进贡,两村村民举行了盛大聚餐,“摆了三四十桌,鸡鸭肉很丰盛。”

  江边停了一艘龙船,两艘赛船。赛船较小,长约18米,穿着藏蓝色T恤衫和短裤的年轻人多上了赛船。龙船相对较大,长约30米,船上气派十足。有一人专司敲鼓,两人专司唢呐,还有两三个“头人”家的小孩子挥舞龙旗助兴。

  除了穿着统一的村民,龙船上还有地位较高的“头人”和廖志成这样的龙舟管理者。只有他们,才能穿着锦缎制的传统服饰。

  4月21日天气晴朗,水流和缓。桃花江两岸低矮的山映在水中,绿色的影子上是粼粼波光。

  通航船闸被封,赛船强行冲坝

  逆流而上,敦睦村的村民们最先到达狮子岩村。

  狮子岩村也是兄弟村,全村姓李。听闻大哥村扒龙舟,村民们早已挤在村边码头守候。龙舟上的锣鼓一响,大家一起向大哥们拱手作揖,还噼里啪啦地放起鞭炮。敦睦村村民在龙舟上拱手回礼,龙船还在江心转了几圈,俗称“打太极头”。

  三艘船随后停靠在狮子岩村码头。29名村民跳上船,替换大哥们休息。

  “好高兴的,10年才玩一次。”狮子岩村的李东才也上了船。他告诉新京报记者,他们村没有龙船,每次都是大哥村扒龙舟经过时一起玩。“每次至少要玩两个月,从‘三月三’一直玩到端午节。”

  敦睦村、狮子岩村的村民们划着龙舟继续前行,先后经过巫山脚村、鲁家村。此时已近下午1点,船队划行了两个多小时。

  鲁家村水域有一道橡胶水坝。当初修建,是为了解决桃花江的通航难题。

  据《桂林日报》报道,桃花江进入秀峰区后,河道形成一个大“S”形、两个小“S”形。为抬升水位实现通航,工程设计者在江上修建了几座船闸枢纽。每座枢纽都有橡胶坝和通航船闸。

  据多位村民回忆,4月21日,鲁家村的橡胶坝充气未满,坝的上下两侧水位约有七八十厘米的落差,像一道“楼梯”。

  大龙船上的敦睦村村民熊国明(化名)说,大船试图率先冲过这道“楼梯”, “没想到直直地冲了上去,又直直地退了下来。”

  小赛船跟着冲坝,船身过去了2/3,但还是被水流冲了回来,“船身打横了”。

  冲坝未遂后,三艘船船身转向,驶向橡胶坝旁边的通航船闸。闸道约七八米宽,三四米高,原本可以通行。没想到,闸道进口的门开着,出口的门关着,船驶不过去。

  船上的人开始打电话联系开闸之事。在熊国明印象中,村民们等了约半小时,还是没人来开闸。

  小赛船上的年轻人按捺不住了,驶出闸道再次冲坝。

  “游出来,又被漩涡卷了回去”

  李东才也在小赛船上。再度冲坝时,他所在的赛船第一个冲上去。冲过橡胶坝2/3时,一股水流将船打得横了过来,翻倒在水中。船上的村民全部落水。

  “村民们在江边长大,划船的人全部是水性好的。”狮子岩村副村长告诉新京报记者,那天江水不算大,翻船处距离江边不到30米,按理说不会有太大危险。

  但落水后的李东才发现,自己被卷入了漩涡,“游出来又被卷回去,游出来又被卷回去。”他拼尽全力向着顺流的方向游了几十秒,“反而还往后走了。”

  一名蓝天救援队队员告诉新京报记者,翻船处是一处“滚水坝”,落差虽然不大,但水从高处流下时会形成漩涡。落水者一旦被漩涡吸住,便很难挣脱。

  李东才在漩涡里挣扎了一阵,眼看要被江水吞噬。他急中生智改向侧方游,竟然挣脱了漩涡,几分钟后抵达江边。“我是幸存者。”李东才说。

  眼见一艘船翻,另一艘赛船冲过去救援时也被水流打翻。通航船闸内的大龙船闻讯退出,赶到近前救援。

  不少落水者爬上大龙船,船上的人越来越多。熊国明眼看着船体越来越低,大龙船也即将沉没。为了保护老人、孩子,刚刚爬上船的人又纷纷跳入水中。

  熊国明记得,当时水中一片混乱。江里江边,到处是喊叫,“救人啦,出事啦!”没多久,就有落水村民的遗体浮了上来。

  据桂林市政府通报,本次龙舟侧翻事故共有约60人落水。截至当日19时20分,40人获救,5人送医救治,已脱离生命危险。事后统计,落水者中17人遇难。

  最年轻的遇难者仅20岁

  事发那天,廖志成和儿子都去扒龙舟了。他在大船,儿子在小船。

  他奋力游到岸边后,就和亲戚一起在湿漉漉的人群中找儿子。“看见我儿子没?这个说没看见,那个说没看见。”

  来回找了几圈,廖志成的心凉了。他残存着一丝希望赶回村里,到祖庙烧香,“祖宗保佑他,保佑把他救上来。”

  下午五六点,救援队伍发现了廖志成儿子的遗体。

  “我和我老婆一夜没睡,哭得伤心。”廖志成说,儿子有两个孩子,大的2岁10个月,刚上幼儿园;小的预产期是5月3日,成了遗腹子。

  最年轻的遇难者年仅20岁,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农历三月初三是广西特有的民歌节,放假五天。意外发生时,是假期的倒数第二天。

  古时这个日子,少数民族的青年男女会聚江边,畅饮欢歌。这名大学生的生命,也永远终结在这个美好的节日里,留驻在美丽的桃花江边。

  事故发生后,秀峰区政府正在安抚村民。新京报记者了解到,秀峰区政府提出给予每位遇难者家属抚恤金5万元,希望家属尽快将遗体火化安葬。

  意外发生的第二天,敦睦村村民聚集到祖庙,庙门口的两尊大石狮子仍身披红绸。庙墙上悬挂着村民参加历届桂林市龙舟大赛的红色锦旗,最好的成绩是全市第五名。村里特意将参与这次比赛的村民名单一一列出,誊写在红纸上。

  敦睦村有世代相传的龙舟歌。每次扒龙舟,村民们从《闹兵歌》唱起,唱到《出山歌》《拉船歌》,“吔儿呀哈,哦喉耶儿,哦吔嘿呀!”

  但那些逝去的人再没机会唱响《收兵歌》了:“早去,夜回,耶呀哦哦嘿……”

  新京报记者 王婧祎 实习生 张一川 广西桂林报道

}

原标题:哀悼!桂林龙舟翻船事故造成17人遇难,视频还原翻船经过

4月21日下午1点40分左右,桂林秀峰区甲山街道办事处敦睦村村民私自组织3艘龙舟在桃花江练习,2艘龙舟发生侧翻,共造成57人落水,40人被救起,其中5名伤者送医救治,已脱离生命危险;17人死亡。

翻船事件是怎么造成的呢?一段现场拍摄的视频,还原了事发的全过程。

事发前,一支龙舟在桃花江上进行练习。可当他们划到一处坝附近时,龙舟突然打横发生了侧翻。

龙舟侧翻后,有人跳水游向岸边逃生,也有人紧紧抓着龙舟和木板浮在水面等待救援。没过多久,另一艘龙舟也来到了事发地点。在橡胶坝附近转了几个圈之后,同样发生了侧翻。

虽然大部分落水村民安全上岸,但还是有人出现了溺水的情况。

从拍摄的视频上看到,龙舟的上的人员基本都没有穿着救生衣,除了两艘侧翻的龙舟之外,其它的龙舟在经过橡胶坝时也遇到了危险。

翻船情况发生后,自治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第一时间作出批示,自治区、桂林市、秀峰区有关党政负责人赶赴现场指挥救援。共组织消防、海事、专业救援人员、公安干警、医护人员、干部职工700余人,投入各类救援车辆120辆、海事搜救艇6艘,经过9个小时的紧张奋战,于当晚10点40分,找到最后一名失踪者尸体,搜救工作结束。目前善后处理工作正在有序进行,翻船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之中。

龙舟为何说翻就翻,还会有人溺亡?一般来说,划龙舟的人应该都会游泳,为何会出现溺水情况呢?据了解,

4月20日,桂林下大雨,橡胶坝下游水流很急而且还有倒吸力,一时很难游出来

另外也有经验人士表示,没有充沛体力和强壮的身体,即便会游泳的遇到这样的水情也很危险。

翻船水域位于一个漩涡水流,船翻覆后人被压在下面出不来,即便潜意识要游出来换气也会被水流拉回去,这种情况下只有等待救援,体力不好的人就更加危险了。

}

  4月21日13时30分许,广西桂林秀峰区甲山街道办事处敦睦村村民正在桃花江上练习的2艘龙舟发生侧翻,57人落水。事发后,桂林市立即启动应急联动预案,调集公安、医疗、海事、水利、供电等部门200余人赶赴现场救援。截至当日22时30分,共有17人遇难。此外,公安机关已对牵头组织活动的2名人员进行控制。

  ■据《新京报》、《法制晚报》

  2艘龙舟侧翻 57人落水

  现场视频显示,一艘载有统一着蓝色服装约30人的龙舟,在江面上逆着水流行驶。船上大多数人都手拿船桨划行,还有两人站在靠近船头位置,其中一人击鼓,周围伴有加油呐喊声。

  当船行至一处水坝时,船体前半部分通过,稍作停顿后顺着水流向后退,而后与水坝呈平行状态。船上队员先是暂停划桨,后又继续划了约10秒钟,船体突然侧翻,人员落水。之后船上队员分散游开,也有人尝试去整理侧翻的船体。

  约两分钟后,又有一只船从下游向该船侧翻的方向驶来。在行驶至上一只船发生侧翻的位置时,行驶方向也发生改变,渐渐与水坝平行。在摇晃几下后,第二只船也发生侧翻。而后听见有人哭嚎,并提及要叫救护车。

  据媒体报道,事发水坝水流较急。划龙舟人员尝试冲过去,但未果,下面正好又是漩涡,最终导致侧翻。另一艘龙舟上的人前往营救,但走近后,“水里的人求生欲太强,把过来的那艘龙舟也趴翻了。”

  记者从桂林市政府获悉,4月21日,秀峰区村民私自组织在桃花江练习划龙舟。13时30分许,2艘龙舟发生侧翻,57人落水。截至当日22时30分,翻船救援结束,该事件致17人死亡。

  水流湍急 救援人员一度无法靠近

  新华社消息称,接到报警后,当地消防部门立即调派80余名官兵赶赴现场救援。由于事发江河段水流湍急、水质浑浊,给救援工作带来很大困难,消防部门同时调用了6艘橡皮艇、2艘冲锋舟下河进行搜救。

  4月21日13时32分,广西桂林市消防支队119指挥中心接到报警:位于桂林市秀峰区鲁家村桃花江河段发生龙舟侧翻事故,多人落水。接到报警后,当地消防部门立即调派80余名官兵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救援,支队长黎少林率领全勤指挥部遂行出动。

  13时45分,消防官兵相继到达现场。2组人员在河段中、下游两处进行设网拦截,并及时协调桃花江水域管理部门利用充气坝对涉事河段进行水流拦截,14时16分,消防官兵利用冲锋舟和橡皮艇第一时间营救出了5名落水群众,其中3人已自行离开、2人送往医院抢救已脱离生命危险。

  14时35分,救援人员利用救援绳把涉事的一艘龙舟拖到岸边,15时许,将第二艘龙舟拖离事故区域。

  桂林消防王俊仕参谋长介绍,从事发视频中可以看出当时两艘龙舟正训练,在水坝处龙舟发生侧翻,而另一艘龙舟想上前救助,不料也发生翻覆。据王参谋长描述救援现场称,当时有些龙舟队员扒在龙舟上等待救援,有些队员则拼命往岸上游。

  据了解,桂林市这几日的下雨天气加大了此次搜救行动的困难程度,降水导致水位加深,最深处在3米到4米左右,拦堰堤坝让河水形成回流。“水流湍急,当时我们无法靠近。”王参谋长说。直到水位下降后,消防人员将两艘船固定,再实施搜救,当日22时30分,救援人员将最后一名遇难者搜救上岸。

       “龙舟队员没有穿救生衣的习惯”

  记者从桂林市政府获悉,4月21日,秀峰区村民私自组织在桃花江练习划龙舟。此前曾报备但并未通过,事发前一天当地还进行相关安全警示,结果发生意外,公安机关已对牵头组织活动的2名人员进行控制。

  桂林市体育局官网显示,当地自古盛行龙舟活动,史载最早见于唐朝,民间约定为逢戊年大划龙舟,形成“十年一大划,五年一小划,每年自由划”的习俗延续至今。记者查询发现,今年恰为农历戊戌年,属于当地龙舟“十年一大划”的年份。

  桂林市龙舟协会秘书长谭桂安表示,出事的为秀峰区甲山街道敦睦村龙舟队。由于当地龙舟比赛临近,该村龙舟队便在附近桃花江面划舟练习。

  据其透露,敦睦村龙舟队在路过事发滚水坝时试图冲过去,但由于水流较急且有漩涡,导致龙舟倾覆。按当地习惯,龙舟队员一般没有穿救生衣的习惯。类似滚水坝在当地江河中较为常见,此前当地龙舟队常有冲越滚水坝行为,但从未听说出过事。

  多次参与救援的专业人士表示,在没有合规格的救生衣情况下,落水人员脱险可能性较低。即使有合规格的救生衣,未经训练也难以完成。同时当被卷入流区时,有可能进入翻覆的船体,增加脱困的难度,几分钟时间就会耗尽体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桂林市龙舟侧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