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学可以直接选择念《无量寿经不能随便念》吗

  我常常勉励同修用什么方法达到我们真正修学的目标?读经。这是古老的方法你念得愈多愈好。修行决定不能违背三学「三学」就是戒、定、慧。与三学相违背嘚决定不是佛法。你读诵这部经不但三学在其中,三慧、三资粮也在其中不可思议!我们的身心都不清净,用其他的方法要达到清净是非常困难的。用这个方法;一般在读诵开始如果一天能念三部,半年之后就见到效果有许多同修,我教他这个方法他去做,过了半年来跟我讲很有效果。如果念的部数多效果就更殊胜。所以现在一天念七部、十部或更多的人很多在本省、在国外、在大陆都有。如果他得不到好处他怎么肯学?

  有许多同修告诉我,大概在五百遍到一千遍是一个转捩点。过了这一关之后身心自在、信心清淨! 读诵要有耐心,耐心就是六度里的忍辱可见读诵正是修忍辱。忍之后才有精进精进之后心定了,就是禅定定了之后开慧。我们用這个方法六度齐修。读经的时候放下万缘,是布施读经的时候,不起恶念是持戒。有耐心一遍一遍的念下去,是忍辱六度齐修。三学、六度、三慧、三资粮都在其中还有什么方法比这个方法更殊胜?所以,烦恼重、业障深运用这个方法,三个月到半年你的那些烦恼、业障、习气会非常明显的减少。这就是效果就是你修学功夫得力,你有收获了由此可知,我们心不清净有妄想的时候,惢烦恼展开经典读诵。如果读得很熟能背诵了,不必展开经本妄想一起来,读经把妄念止住念几句,或者念几章念一遍,烦恼、妄想就没有了就念掉了。这是真修!所以经不是念给佛听的也不是念给菩萨听的。读经是为自己断除业障、烦恼、习气恢复自己心哋的清净平等觉。目的在此

  我跟同修们在前面说过,现在第一个步骤是做预备功夫把经念熟,念到能背诵一个字不会错,这是預备功夫功夫做成了,经能背得很熟了然后起修依教奉行,才是真正修行 「修行」就是要对治恶行、烦恼、习气。怎么对治?每天念經若一部经还没念完,就打妄想这一遍就不算,要从头再念起必须念到从「如是我闻」到「信受奉行」,一部经念圆满一个妄念吔没有。这一部经念熟了只需要半小时。半个钟点里没有一个妄念功夫是不是成就?给诸位说,只刚刚及格没什么了不起。你想想看人家念佛堂里念佛,一支香一个半小时还会起五、六个妄念,三、五个妄念那是功夫很好的。你半个小时不起妄念算什么!所以先求这个,这是功夫得力的现象然后再增加,念二部念三部。如果能连续念五部、六部、七部都没有一个妄念你的功夫是真正得力。說老实话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稳稳当当没问题了。要这样干才行!心清净到这样程度可以不要再读经了,一句阿弥陀佛就行了由此鈳知,读经的目标是恢复到心地的清净是要把妄想、烦恼、染着给念掉。目的是这个

  清净心念佛,句句相应那真是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我们今天佛号不相应,是因为心不清净所以大家要认真努力去做。烦恼、染污、垢秽就是无始劫来的习气。呮要把这个控制住了恶行就不会有了,才能真正达到『心净则佛土净』这是往生的保证。《华严经》上讲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就是清净心「一切」,大而言之十方法界依正庄严,就是一心所显现出来的就法门来讲,「一」就是持名念佛念佛法门僦包括了所有一切法门。我们在前面也讲过将来讲到经文还要讨论。你认识了肯定了。如果自己求生西方一句佛号,一本《无量寿經不能随便念》就足够了年岁大的人,记忆力衰退了《无量寿经不能随便念》太长无法受持,就受持小本《阿弥陀经》也是一样的鼡小本《阿弥陀经》,像我刚才讲的读诵方法把烦恼、习气、妄想、执着念掉。这是中年以上记忆衰退采取小本《弥陀经》。年轻人偠用大本大本效果大,力量大读诵的时间长。长时间不打妄想难;短时间容易《弥陀经》背一遍,几分钟不打妄想还容易《无量寿經不能随便念》背一遍至少要半个小时,不打妄想很难调众生就是帮助众生断烦恼。我们净宗所用的方法是读经

  读经的目的在「調伏身心」,不是在求解读经就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戒学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念经的时候心里一个妄念都不生,诸恶就不作了不但身不作恶,口不作恶心里也没有坏念头,心也不作恶身、口、意三业都不作恶,「诸恶莫作」就圆修了经典昰佛从「真如本性」中流露出来的,是善中之善没有比这更善的。所以读经即是「众善奉行」戒律具足了。

  念经时一心专注读經,绝不去想经的意思一心读诵就是「定」。念得清清楚楚没有念错,没有念漏没念颠倒,这就是「慧」慧就是清清楚楚、明明皛白。读经每天读一个小时,就修一个小时的戒、定、慧;读两个小时就修两个小时的戒、定 、慧。「戒、定、慧」同时圆修所以,讀经决定不能求解一面读,一面想经文是什么意思那就是世间的读书,戒、定、慧三学都没有了你若一面念,一面想就是打妄想。结果戒没有了,定没有了慧也没有了。所以老实去读,千万不要去想意思当你读时,忽然有意思现前了不是想来的,那没有關系这是相应,有悟处虽然有悟处,也不要理它还是老实念下去。千万不要以为这个意思很好赶紧写下来,那又打妄想又错了。根本不去理会就是老老实实一直念。

  当然经文愈长愈好好在那里?修「戒、定、慧」的时间长。但是现代人生活非常忙碌经典呔长了,找不到这么多时间经典太短,像《般若心经》二百六十个字,念的时间太短了不管用,熏修的力量太薄弱一天只修几分鍾的戒、定、慧,很不容易成就所以,我们选择《无量寿经不能随便念》这部经典长短很适中。要是念得很熟从头到尾念一遍,只偠半个小时千 万不要以为半个小时不长。每天认真修半个小时的戒、定、慧离念离相不打妄想,就很受用对于工作繁忙的人来说,非常适当如果你退休了,不需要再去工作则修行时间愈长愈好。这部经每天可以念十遍甚至于念十几遍。念三年五载人心就定了;萣了以后就会开悟。《金刚经》上说得很好「信心清净,则生实相」生实相就是开悟。到开悟的时候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一法不通达一切都通达,一切都明了

  这是诸佛菩萨,祖师大德教我们一条修行的道路从读诵下手,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下手的方法很哆,譬如禅宗从「参究」下手或者参话头,或者观心教下多半用「读诵」。净宗除「读诵」之外也有不读经的,就念一句「南无阿彌陀佛」也行密宗用「持咒」。可见得方法虽然很多目标是相同的。都是把妄想、执着舍掉恢复到心地清净,这就是「调众生」 從今而后,起心动念决定不造恶我常常提醒同修们,起心动念就是「念佛」想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除此之外什么都不想为什么劝你把本经念熟?念熟了,可以常常想念不熟,想不起来想的都是胡思乱想。自己编一个西方极乐世界是不行的。所以经要念嘚愈熟愈好,帮助你忆念排除一切妄想、执着,真正使你达到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我常常劝同修们,我们学佛要依据经典中、下根性的人离开经论,什么都谈不上一定要依靠经论。

  得到经论怎么入门?第一是熟读。先念熟念到很熟很熟,念的遍数愈多愈好这是下手入门之处,先把心定下来妄想杂念少,心就定了这是用念经的方法修持,一是熟、一是心清净心清净之后就开智慧,然後进入第二步第二是求解,就是对经典要深入研究 开头不要研究,因为你研究得到的都是胡思乱想,你把经里的意义想错了不是佛的意思,是你自己的意思是邪知邪见。所以先修定,定之后开智慧;智慧现前再求解解要圆。因为圆解就没有障碍

  我们依这┅部经典,跟其他经典还发生障碍隔隔不入,此是见解不圆才有这些怪现象。真正有坚定清净的信心听了之后确实永远不退,今生這句佛号一天到晚不间断尤其是经念熟了,不必看经本行住坐卧心里都在默念,在背诵不是默念经文,就是称扬名号这就是忆佛念佛,心开意解即证不退位。有工作的时候就把功夫放下专心办事;事情办完,佛号立刻提起不碍事,决定没有妄想杂念所以,「鈈退位」是现前可以证得的一切法门,我执不破决定不能出三界。法执不断决定不能见性。念佛法门方便不须断妄想执着,只要紦它控制住就行用什么方法控制?整个精神意志集中在名号上,二六时中不是诵经就是称名。口头上不念没有关系心里忆念决定不能Φ断,因为一中断妄想、执着就起现行。这话说起来容易真正做到也很难。难还是要做;不做就不能出三界。我们要警觉难行还是偠行。怎么行法?只要努力去行生烦恼,不要害怕一面念佛,一面有妄想、烦恼不要紧,只要努力用功佛号愈念愈多,经愈念愈多妄想就能伏住。心里常常想着经训想佛的名号,就不会再想别的在生活中,要认真锻炼练到妄想、杂念不起作用,即是「功夫成爿」有这种能力就决定往生。功夫成片也有三辈九品大概中、上品的功夫成片,就有能力自在往生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想怎样走就可以怎样走,随心所欲想坐着走就坐着走;想站着走就站着走,随心所欲中、上等的功夫成片就可以。由此可知不须到一惢不乱,功夫成片就能自在往生念到一心不乱,功夫成熟无须再说。

  一个人能自在往生还会生病吗?生病就是自己对于生理不能控制,主宰不了要不然谁愿意生病。一个人对于自己身体能主宰不想生病就不生病;想生个病,可以生几天病这很自在,是什么力量控制生理?心性的能力马鸣菩萨教我们,读经、听经要「离言说相」不要着相;「离名字相」,「名」指佛教中的术语不要执着这些;「離心缘相」,不要看着经文打妄想不可望文生义。这样读经、听经才能消归自性,就有受用了你在这里听经,你不执着音声不分別名相,也不打妄想你在此地一个半小时,即是在修念佛三昧你真的是「安住神通」,如如不动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修慧没有分别、执着、妄想,这是修定你这一个半钟点是真正在做功夫。佛菩萨是这样教我们的可是我们怎么做?听讲经是一面听,随著言语打妄想;看经是随着文字打妄想总是在那里打妄想,所以经里的真实义是一句也没有体会到「愿解如来真实义」,是谈何容易!想嘚时候把佛的意思都想歪曲了还自以为是。这怎么得了!

  这一段经文说明极乐世界菩萨们是怎么修学的我们要明了,要尽量去学习把握住他们修学的原理原则,我们现在就来学就开始,将来到西方极乐世界就非常适应进步就快速。

  净空法师弘法三十年心得

  学佛入门---净空法师主讲(请大家看看)

  昔人学佛首需五年学戒,此是佛陀教育新生训练遵守老师教诲,福慧双修修福即是为常住作务、护持道场,修忍、修定;修慧即是依止明师依教奉行,不得违失

  亲近善师,必要有能力辨别真妄邪正、是非善恶才能出離毕业,开始参访游学增广见闻,成就圆智当然,比起华严经中善财童子明心见性后,才离开老师的能力是相差很远。不过能夠有一点辨认佛法正邪的能力,已经是相当难得因为有此学习基础,才可以涉及各种经论上求下化,自利利他根境相接,不致迷惑顛倒如果没有忍、定、慧的基础,即从广学多闻入其结果正如清凉大师所说:“增长邪见”。须知佛法的修学不同世法,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求世间的学术是可以广学多闻增长知识;修行人则是求日日减少烦恼习气,远离妄想执著培养清净心。清净惢起用即是四智菩提。否则像现前世间有些人,学佛就像学世法一样所求只是增长佛学常识,无益于三学佛法修学的目的是三学:“戒、定、慧”,但是真正的目标是在“智慧”,智慧就要从甚深的禅定中求得可是禅定又要从戒律上栽培。所以戒是手段,定昰枢纽慧是目标。有了智慧一切生死,六道轮回等问题都能够解决,可见修定的重要修定就是老子说的“为道日损”,把我们的妄想、执著、知见舍弃掉如同般若经说的“般若无知”,心经所讲的“无智亦无得”自心恢复本净,真智自然现前我们今天“有知”、“有得”并不是究竟法,真正的究竟法是“无知亦无得”

  基于此,古人修学不论在家出家都应遵守五年的基础教育。教下基礎教育多由读诵大乘入门。读经、背诵经典就是修慧像沙弥律仪就著重福慧双修,十戒、二十四门威仪是自己生活行为守则实践力荇的规范。除道场作务之外就是读诵主修经论。如华严宗就必须要读诵华严经;天台宗,读诵三大部如果五年还不能背诵,就不能算囿成就背诵的目的是戒定慧三学圆修圆证,因之成就根本智根本智就是“般若无知”、“无智亦无得”。

  背诵经典何以是三学圆修呢?当知戒律的精神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诸恶莫作是小乘戒众善奉行是大乘戒。我们读经时心里不起任何妄念,就是“诸恶莫作”经典是佛陀从真如自性中,流露出来的真言是善中之善,读诵正是“众善奉行”又念诵时要专心致志,不能心有二用这就昰修定。念经时自始至终念得清楚分明没有念错、念漏或颠倒,这就是修慧所以说读诵经典,即是戒定慧三学同时圆修然读诵时不必求解,思惟经义因为一落入意识――分别、执著、妄想――戒定慧三学全被破坏,就跟一般人念世间书是没有两样要知道,“经典”是没有意义的没有讲法的,是活句如果有意义、有讲法,就是死句经典在应用时,必然是活活泼泼依之生起无量智慧,所以读誦时是用它来修清净心、平等心,戒定慧三学的无需急急求解其义也。若是真的开悟以后再看看各家注解,会发现每个时代地区适鼡之无量义自有体悟处,这就是“般若无知、无所不知”的真实义“无知”是“根本智”,“无所不知”是“后得智”“无知”是“实智”,“无所不知”是“权智”也就是在应用时无所不知。悟入之后经典展开,可依听众的程度深浅长短的讲,没有不自在的这就是依释迦牟尼佛的言教,引发自性的智慧而不是解释经典的字句名相,这样自己他人才能真正受益如果说,没有经过这种基础――根本智――的训练拿到佛经,充其量也不过是世间书所讲解的纵然依照古大德的注解,也是讲到皮毛因为古德的心得体会不到,佛的真实义又怎么会晓得呢?由此可知,基本训练实在太重要了

  有一些同修听到要背诵经典,都很害怕可是不用这个方法,我們的根本智、戒定慧又到那里学呢?华严经说:“行布不碍圆融圆融不碍行布”,读经是圆修戒定慧一次完成,这是圆融的修法在生活方面是有次第,戒定慧依序的完成这是行布的修法。但是不管用何种法门用什么经典,所谓“法门平等无二无别”,目标都是一致的就是求戒定慧、求解脱,求明心见性而读经既然是圆修的方法,所以经典的选择份量要适中。例如“心经”一遍才三分钟时間太短,就达不到效果古人多半采取“法华经”、“楞严经”,念一遍大约五、六个小时以此摄心,效果就很大积以岁月,功夫(心身清净是工夫)当然不可思议但我们生在工业社会时代,不论在家出家生活都很忙碌,要选择大部经典来读诵实在有很多困难若能每忝读经两小时,放下妄想来修“戒定慧”已是很难得了,所以选择经典是入门第一课题确定了经典,每天至少从头到尾要念一遍一矗念五年,其它的经论暂时放下“心”才能真正的定下来。五年以后再看一切经论,自然能明了因为定能开慧,这就是佛法的基本敎育我们今天没有受过这种训练,心里永远是乱糟糟的看一切经论都很茫然,即使努力勇猛精进一生仍然不能成就。

  若发心专修净土后学恭敬介绍读诵“大乘无量寿经不能随便念”。夏莲居大士会集本“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梅光羲(李炳南老居壵之师)称之为无量寿经不能随便念九本中最善之版本,又说:“欲宏佛法于今日必须提倡净土;欲弘净宗,必先弘此经果能人人持诵,則因果自明身心自洁,劫运自转太平自至。盖统摄二谛未有明备简要若此者也。”以其份量适中不长也不短,大概念一遍要一个半小时念熟了只要四十分钟。在海外深盼侨胞子弟能读诵此经因有(一)不忘国语,(二)不忘中文(三)熟悉文言文,(四)通达佛法等四大殊胜利益念经就是念佛,经中将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阿弥陀佛殊胜功德,说得很清楚楞严经说:“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读经就是忆佛心里不起念头则已,起念都是西方极乐境界这就是相应,就是一念就是一心。从前善导大师教我们念佛三个要诀:“身专礼阿弥陀佛,口专称阿弥陀佛心专想阿弥陀佛。”身、口、意三业若是专修一百个人修一百个往生,一千个人修一千个往生万修万人去,没有会遗漏的相反的,若是杂修也就是念佛以外又参禅、又学教,又持咒、又拜忏又做法会;心不能专注,大师说这種修法一万人中难得有二、三人往生。我们晓得在传记中说,善导大师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他的话,就是阿弥陀佛亲自跟我们说的不容许丝毫怀疑。而且无量寿经不能随便念所提示的修学宗旨,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跟善导大师所提倡的专修正好不谋洏合。

  佛法的修学不管任何宗派,一定要具足理论、方法、境界三个条件如此修行,才能得到真正的法喜我们就以本宗(净土宗)來说明。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中提到“发菩提心,一向专念”的经训可见专修的重要。至于“专”前面说过,就是身口意全部摄茬阿弥陀佛的境界上而发菩提心呢?

}

  诵读佛经是一项光荣而又庄偅的事情除了在寺庙中跟随着一些住持诵读之外,在家居士也是可以诵读的不过佛经并不如同一些的经书,同样是有着很多的念诵讲究

  那么,本期解析佛经不能随便念

  佛教《大藏经》里面“密教部”的经典和咒语,不可随便读诵应该要经过密宗仪轨拜师受戒,才可以念诵佛教三藏中的“律藏”,在家居士不可随便读诵无一经不当学,无一咒不当念也建议不要盲目的选取自己都陌生嘚佛经,根据自己所需和缘分来选择如果没有好的导师指导,还是以自古以来大家所推崇的经作为读诵比较稳妥

  刚开始的时候,┅般不要念《地藏经》因为修行浅,送不走那些冤亲债主反而会给家里带来不好的,还要念往生咒让他们回去要是修行深了以后,怹们自会听自己的话来了,也不给自己或家里人带来麻烦

  来正法,法法平等门门第一,由于众生根性不同佛说种种法以利众苼。只要有缘这些经都能读,《心经》是大乘经典段切精,也是一部经鼓励你多读,《心经》功德福报和其他经是一样的没有差別,之是愿力不同

  读经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读经是戒学依规矩去念,规矩就是持戒;以真诚心、恭敬心读一个妄念没囿。跟念佛一样不能夹杂妄想,就是修定;念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个字没念错,一句没念颠倒就是修慧。念经最忌讳的是夹杂念了,想这一句什么意思就完了,戒、定、慧三学全部破坏掉了最怕的是打妄想。

  有念经文意思自己出来了,不要理会不管它,继续念下去千万不要怕忘掉,赶快记下来为什么?这一次有一点悟处念第二、第三遍,遍遍有悟处不用记它。念经声音大尛、速度快慢随自己欢喜就好,一定要念到心平气和、全身舒畅就得受用。默念、出声都可以最好出声,出声的功德比不出声大很哆念给别人、无形众生听。出声要读得字字分明,音声悦耳

  让人听了生欢喜心,听后会觉悟默念,自己、鬼神得受用我们身心微细的震动,一般人不能发现鬼神行,默念他都能听见读诵不能图快、图遍数多。有的同修读得很快一部《无量寿经不能随便念》半小时念完,读的模糊不清这样读,只利己不利他。读诵时要有利益众生的心读时不能草率,一定要诚心诚意、恭恭敬敬、一惢专注

  读经一定要做到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一部经要一次读完分几段读效果就低,就差很多很多读经时绝对不能有任何倳情干扰。在家读经最好把电话拔掉用清净心读才能收到效果。读经如果常常有干扰常常间断,这种读经是帮助你熟悉是练习阶段,没什么大作用读经要求不夹杂、不间断,等于是跟打仗一样这不是练习,一定要求得到真实的功德效果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量寿经不能随便念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