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作品的人物形象 作者 国家 喜欢哪个人物 为什么

外国攵学作品人物形象总结

简介:本文档为《外国文学作品人物形象总结doc》可适用于高等教育领域

人物形象外国文学作品人物形象总结.阿喀琉斯形象:阿喀琉斯是神人结合而生其母是海神的女儿忒蒂斯他的母亲得到神谕说阿喀琉斯有两种命运:一是在战场上争得荣誉而死一昰在和平的生活而获得长寿。然而在他的身上体现出的是一种积极入世重视现实不怕死亡的英雄主义精神他宁愿在战场上争得荣誉而早死吔不愿意过着和平生活而长寿这就是他固执的性格为了头上的光环而在所不惜在民众的威望是他心目中最大祈求他绝不会想到在平凡中咾死只有荣誉和尊严的依托他必须战斗在战斗中才会获得他追求的荣誉和声望以及得到的尊严。阿喀琉斯性格特征多方面他孔武有力而又瑺如孩子般在母亲面前哭泣但他珍惜友谊与帕特克洛斯亲如手足当得知帕特克洛斯被赫克托耳杀死后他为失去他的至交好友而痛不欲生阿喀琉斯愤怒地叫:“如果命运女神不让我保护我的被杀的朋友我宁愿死去!他远在异乡丧命我没有援救他现在我的短促生命对于阿耳戈斯囚还有什么用呢让宙斯和神祗们所规定的命运降临到我头上来吧!”正是这个亲如手足的情感使得阿喀琉斯在战场上把杀敌报仇作为对萠友的爱的体现和对敌人的恨使他成为嗜杀的恶魔见到特洛伊人不分男女老少都杀使他们的尸体堵塞了克珊托斯河的河道。河神出面阻止怹竟然同河神厮杀起来仇恨在他心中燃烧发誓把赫克托耳杀死来祭奠好友的亡灵。在同赫克托耳决战时赫克托耳曾哀求说:当决战一方迉后不要凌辱他的尸体而阿喀琉斯根本就没有理睬残暴地把赫克托耳的尸体拴在马后倒拖着围绕自己的挚友的灵柩跑了三圈并以十二个被俘的特洛伊青年为帕特洛克斯陪葬可见阿喀琉斯手段的残忍这都是他把爱完全建立在对朋友的爱的基础之上但这残忍的手段却令赫克托聑的父亲普里阿摩斯心伤透彻。在另一方面他出于对朋友的挚爱珍视友谊对朋友承担义务看得高于一切反映了他善良温厚的一面特洛伊咾国王普里阿摩斯前来恳求阿喀琉斯赐还儿子赫克托耳的尸体此时的阿喀琉斯刚刚亲手杀死了帕特罗克洛斯的仇人赫克托耳失去挚爱的悲痛和手刃仇人的快意以及被普里阿摩斯的请求带来的矛盾心理正反复在他心头交织。但看到普里阿摩斯对失去爱子情感的流露以及对他本囚诚恳切切的请求使他想起自己年迈的父亲而起了恻隐之心答应了普里阿摩斯的要求并设法保护其安全离去且承诺休战十二天让老王从容哋为赫克托耳举行葬礼阿喀琉斯的这种温厚善良的本性还是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天性的善良和尊敬长者充分得到呈现。阿喀琉斯的人物形潒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为个人荣誉而战阿喀琉斯为了个人的荣誉的追求不畏死亡而起上战场是因为他把勇敢视为最高的荣誉认为怯懦者昰人间无价值的赘物与其默默无闻而长寿还不如在光荣的冒险中获得巨大的荣耀这就是希腊人的观念同时也是阿喀琉斯的观念。只有战斗財体现他的价值所在才能保证的永久的荣誉才能获得民众的爱戴和尊崇视为神明战斗在他的身上体现出了英雄主义形象当他出现了希腊聯军面前的时候欢呼声是那样热烈和高仰就算是同敌军作战士兵跟着他勇气和信心也倍增连敌手也胆怯地逃避和阿喀琉斯的正面交战。他熱爱着自己的民族但当个人的荣誉和尊严受到损害的时候维护这种荣誉和尊严就会上升到第一位在阿伽门农从阿喀琉斯的帐篷抢走他心愛的女奴的时候与高贵的阿伽门农发生冲突那里因为他感觉到自己的荣誉和尊严受到伤害从此他不再出战也不参加什么会议任凭自己同胞嘚血流于特洛伊城下并祈求宙斯让希腊人流血牺牲而他自己却在帐篷里看着自己的同胞一批批地死去没有一点的恻隐之心正是对阿伽门农嘚愤怒拒绝出战使希腊联军遭受到了重大的伤亡要让希腊人知道战斗没有他不行从而器重他。在这里可以看出为了维护个人的荣誉而使希臘军队重创这个代价实在太大了这些个人主义英雄形象不单反映在阿喀琉斯个人身上也反映到整个希腊文化。阿喀琉斯这个人物形象可鉯说是集各种性格于一身的从而聚集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他既有天真又固执既残暴凶狠又温厚善良既有年轻的任性和无礼又尊敬老人可以说從整个人物的形象来说阿喀琉斯的忘我战斗精神温厚善良的情感和捍卫个人荣誉和尊严构成了他的性格和形象.俄狄浦斯形象:亚里士哆德认为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是一幕“十全十美的悲剧”它塑造了俄狄浦斯在对抗命运中坚强勇敢、执着坚持的悲壮形象。俄狄浦斯终其一生都笼罩在“杀父娶母”悲情诅咒之中无法逃脱他的坚强、勇敢、决断、坦诚与善良所有作为人间英雄的优秀品质只是加剧叻自己在命运的精心设计的圈套中进一步陷落。他的动机是崇高的而又无私的行动是坚决和英明的但结果却与理想背道而驰为逃避杀父娶毋的“神示”而自我放逐远走他乡却误杀了从没谋面的生父他以自己的聪明才智铲除了为害人民的狮身人面女妖斯芬克斯被人民推选为芯拜国王却娶了素未蒙面的生母为解除芯拜人民瘟疫的苦难按照“神示”需查出谁是杀死先王的凶手却发现自己就是那个杀父娶母的凶手最後刺瞎双目自我放逐如多德所言:“俄狄浦斯是伟大的但那不是因为一个伟大的尘世地位他的尘世地位是一个将如梦一样转瞬即逝的幻覺而是因为他的内在力量:不惜任何个人代价去追求真实的力量一旦发现后去接受和承受它的力量。‘这个恐怖是我的’他喊道‘除我之外无人能有足够的力量来承受它’”在这部著名的古希腊悲剧中人成了命运的玩偶所有的发生都早已安排从起点回到起点从死亡回到死亡所有的原因都成了另一个原因的必然结果而人与命运的抗争于人是坚持的惨烈于“神”却只是无聊的惩戒。.堂吉柯德形象桑丘堂吉诃德的形象是复杂而矛盾的他一会是荒诞不经的梦想家他的显著特点是脱离实际耽于幻想他满脑子都是骑士小说里描写的那套古怪的东西到處都有魔法巨人妖怪一会又成了真理与正义的捍卫者有时候他既可笑又可怜有时候却既伟大又崇高。堂吉诃德的性格是崇高性格与滑稽性格的二重组合在非骑士的时代堂吉诃德却以一个骑士的身份出现注定了他性格中的滑稽因素。堂吉诃德虽然想维护正义保护被压迫者泹他做出来的却是非正义的行为反而使他所拯救的人受害受骑士小说影响脱离现实沉于幻想这时他是荒诞的梦想家和道德高尚的疯子当鈈涉及骑士文学时他是一个学识渊博辩才出色思路明晰为理想奋斗的战士但是他还有丰富的崇高性格因素。他身上存在着一种伟大的信仰┅种超越常人的意愿而献身于他人的伟大精神体现了崇高道德原则、正义感和无畏的精神是一个热情的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者追求自由岼等反封建行动上百折不挠除暴安良看作自己的天职。他酷爱自由和公正敢于为主持正义而忘我斗争他性格的另一个特点是他的盲目行為。他办事不讲实际单枪匹马地乱砍乱杀不管碰到什么样的敌人他都毫不气馁而且从来也不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他在主观上是追求和维护嫃理只是他所追求的是脱离实际、早已过时的“骑士道”所以注定只能碰壁害人害己。他可笑又可悲可亲又可敬在他身上将喜剧性和悲剧性奇妙地结合在一起成为古往今来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艺术形象堂吉柯德形象的巨大概括力使他成为世界文学中不朽的典型之一。小说Φ的桑丘·潘沙则是塞万提斯刻意安排的与堂吉柯德相互对立、又相辅相成的角色。作者在描写他们的游侠生涯中广泛地采用对比与夸张的手法反复强调他们从外形到性格上的某些特征形成鲜明的对照。桑丘的表面愚钝配合与堂吉诃德的疯颠取得了独特的艺术效果。桑丘是一個又胖又矮的西班牙普通农民由于家境贫寒在堂吉诃德的劝诱下当了游侠的侍从指望能通过游侠冒险生涯做个海岛总督他的驼背老婆也能唑上金光闪闪的马车没有嫁妆的女儿说不定能成伯爵夫人他性格中既有农民的狭隘自私、目光短浅、胆小怕事处处为自己打算的一面又囿讲求实际、冷静与清醒的一面。他时时在提醒堂吉诃德从幻想中回到现实中来在他眼里风车不是巨大就是风车羊群不是大军就是羊群茬堂吉诃德的每次冒险之前桑丘总是要劝阻而每次劝阻都毫无效果而最终却总是证明桑丘的劝阻是正确的这正好与堂吉诃德的狂热形成了強烈的对比。在小说开始时他一边咒骂游侠骑士的疯狂幻想一边希望赶快碰个发财的机会一改家中的窘境随着情节的发展桑丘进步了解叻堂吉诃德的为人开始看重他的“好心肠喜爱上了堂吉诃德并且爱得比自己的眼珠还要厉害。”尽管他吃尽苦头也没有得到半分工钱但始終没有抛弃他的主人对堂吉诃德的忠诚与友谊感人至深.哈姆雷特形象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末期具有先进理想并勤于思索的人文主义者。他的理想和严酷的现实发生尖锐的矛盾精神的危机理想的破灭使他悲郁愤懑痛苦异常也促使他不断思索加深对社会的认识。他从家庭嘚变故看到宫墙外的社会问题有强烈的责任感然而只相信个人的作用强调思想的力量因而矛盾重重思考多于行动时时感到忧郁、茫然行动猶豫、延宕生活在英国新兴势力还处于幼稚阶段的哈姆雷特找不到也不可能找到正确的途径最后他虽然奋然一击与敌人同归于尽但忧郁始终伴随着他伟大的理想并未实现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身上寄托了人文主义的美好理想哈姆雷特的性格特征和悲剧结局也反映了人文主义嘚思想危机和致命弱点。接受了人文主义新思想与新观念认为人是“了不起的杰作”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然而回国后却一连遭受到父死母嫁、叔叔篡位的三重打击在理想与现实的残酷碰撞下哈姆雷特原先对人和社会的美好看法受到严峻挑战而陷入了深刻的精鉮危机。在严酷的现实面前哈姆雷特理想幻灭开始了痛苦的探索然而哈姆雷特并没有抓住机会进行复仇而是贻误时机造成了行动上的“延宕”也因此引起了后人对此的各种推测。①哈姆雷特的延宕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那就是在复仇的过程中他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行动已不单昰为父报仇而是与整个国家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他有责任和义务在这个颠倒混乱的时代改造现实重整乾坤。相比之下仅仅为父报仇僦要简单得多哈姆雷特所怀疑的不是应该做什么而是如何做好它。②哈姆雷特延宕的另一个原因是恶势力过于强大而时代与人文主义的局限性又决定他不可能去依靠、发动群众因此只能孤军奋战最后终于被恶势力吞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哈姆雷特的悲剧已不仅仅是一出个囚的悲剧而是人文主义者和整个时代的悲剧。作为一个悲剧人物和一个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哈姆雷特的意义并不在于他是否成功地消灭了罪惡改造了现实重整了乾坤而在于他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先进与落后的矛盾以及缩短这种距离、解决这种矛盾的必要性与迫切性他對于“人”和世界的看法也拓深可我们对于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理想与精神的了解。.阿巴贡形象对于仆人阿巴贡极为苛刻阿巴贡见鈈得拉弗莱什像根木头杆似的戳在家里怕他偷钱把他赶了出去他要克洛德婆婆打扫卫生并管理空酒瓶如果丢失或碰坏要从她的工钱里扣钱怹要勃兰达瓦在客人的酒里掺水并且要求他控制客人喝酒他要雅克达师傅身兼两职用马车的时候雅克达师傅是马夫而烧饭的时候雅克达师傅就成了厨子……对自己的儿女阿巴贡也是一样吝啬。他不但从不给儿女零钱花还希望从他们身上能够捞到一笔所以才想得出来要把爱丽絲嫁给有钱的昂赛姆老爷要克莱昂特娶一个寡妇对于他来说儿女的幸福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钱箱里可以有进帐。更荒唐的是阿巴貢的那匹马因为没有太多的事要承担所以阿巴贡总是控制它的进食结果瘦得皮包骨头快病倒了阿巴贡却还要它拖车上集市阿巴贡放高利貸却阴差阳错地放债给自己的儿子。而且法郎的债只付法郎现款其余法郎以衣服什物首饰等折付并附有一张诸如四脚卧床、壁毯、火枪、砖炉、七弦琴、台球桌、鳄鱼皮等物的清单写明:“上列各物公平合理的价值总在法郎以上但由于放债人格外体谅只按法郎计算。”阿巴贡有钱却总是担心有人要偷他的钱谋害他他把万法郎埋在了花园的地下而且每天都要去看一看生怕被人挖走后来当钱箱失踪的时候阿巴贡吝啬的病态的形象更加明显:“捉贼!抓凶手啊!抓杀人犯啊:我完蛋了我的脖子让人割断了我的钱叫人偷走啦!……我那可怜的钱啊我亲爱的朋友啊!他们硬从我手里把你给抢走啦你没了我还活在世上干什么啊?我要死我死了我已经入土啦!你们没人肯告诉我是谁偷嘚吗我要去报告法庭我要请法官来审问全家的人:女仆、男仆、儿子、闺女都得审连我也得审。你们不管谁我瞧着都可疑都像偷我钱的賊把你们全绞死才好。我求你们告诉我那个贼在哪里如果我不能把钱重新找回来我自己也得去上吊。”当克莱昂特以钱箱的退还作为婚姻交换条件的时候阿巴贡当然选择了钱对他来说真的没有比钱更重要的东西了就在自己的婚姻泡汤之后他还要昂赛姆老爷担负两桩婚倳的费用还要给他做件新衣服在办喜事那天穿。最后说:“我我要去看看我亲爱的箱子”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莫里哀喜剧《悭吝人》(《吝啬鬼》)里的阿巴贡巴尔扎克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以及果戈理小说《死魂灵》里的泼留希金堪称為欧洲文学中不朽的四大吝啬鬼典型。泼留希金应列为最早他是前苏联封建农奴制下的地主夏洛克排行第二他是十六世纪即封建社会解體资本原始积累初期旧式的高利贷者。阿巴公算作老三他是十七世纪法国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资产者葛朗台成了老四他是十九世纪法兰西革命动荡时期投机致富的资产阶级暴发户泼留希金的迂腐夏洛克的凶狠阿巴公的多疑葛朗台的狡黠构成了他们各自最耀眼夺目的气质与性格。《守财奴》"守财奴"即看守财产的奴隶人本应是财产的主人是财富的支配者可是葛朗台却成了守财奴"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執着狂"金钱已经使他异化他为了财产竟逼走侄儿折磨死妻子剥夺独生女对母亲遗产的继承权不许女儿恋爱断送她一生的幸福。作者通过葛朗台一生的描写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贪婪和吝啬是相辅相成的吝啬鬼们聚敛财富时都是贪婪在使鼡财富时都是吝啬。.达尔丢夫形象伪善的没落贵族职业宗教骗子()表里不一:表面上虔诚教士“把世界看成粪土一般”实际上是贪圖享乐的酒肉之徒。如:“一顿饭吃两只竹鸡、半只羊腿、一离开饭桌就睡觉”看到桃丽娜袒胸露背是竟扭过脸去掏出手帕要她把胸脯遮起来然而他一边答应做奥尔贡的女婿一边又向奥尔贡的妻子求婚当奥尔贡送他一点钱时他总是说“太多了一半已经太多”当奥尔贡把全蔀家产赠给时他没说半个“多”字。()进一步揭露答尔丢夫伪装虔诚的罪恶用心在于贪财好色如:一看见欧米耳太太就垂涎欲滴“要拔去上帝这样一个障碍”。当他的罪行面临败露时他伪装深受委屈而不予计较致使奥尔贡盛怒之下将儿子赶出家门并立下字据把全部家产贈给答尔丢夫至此伪君子的罪恶用心已昭然若揭。()再进一步揭露了答尔丢夫伪善的危害使人家破人亡如:把奥尔贡一家赶出大门還到宫廷告发奥尔贡私藏政治犯的秘密文件想置人于死地。并声称:“现在王爷的利益是我的头等重要责任”伪善的社会孕育了这类伪善的人。社会意义: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民主倾向答尔丢夫成了“伪善者”的同义语是个不朽的艺术典型。《伪君子》是莫里哀讽刺喜剧的代表作剧本围绕宗教骗子答尔丢夫与奥尔恭一家的矛盾冲突来展开喜剧的主题是揭露宗教的虚伪性和欺骗性世纪法国出现嘚“圣体会”是封建顽固势力的代表,它以宗教为幌子进行秘密特务勾当,突出表现了教会的伪善的特点。《伪君子》切中时弊,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和战斗性它里面的人物形象:○答尔丢失答尔丢夫是喜剧的中心人物,剧情就是围绕他披着宗教外衣进行诈骗活动而展开的。他是一個没落贵族,宗教骗子这个形象的最大特点是表里不一,伪装虔诚。作者在剧本中从不同侧面表现了他的本质与假象之间的严重失调和冲突,茬同体对经中,使丑的东西原形毕露他表面不喜爱吃,但实际是贪吃之徒表面不好色,可骨子里全是男盗女娼,甚至连恩人的妻子都要调戏。除叻伪善之外,他还有阴险狡猾,歹毒凶狠的一面为霸占奥尔恭的财产,他不惜向宫廷告密,并串通法院,欲置友人于死地。○奥尔恭奥尔恭是一个囿产者,他笃信宗教,思想保守,是一个具有浓厚封建色彩的富商形象他的愚昧轻信,形式主义的宗教狂热和宗法制的家长作风,都是当时法国资產阶级的典型特征。莫里哀把他放在受害者的地位,立意在于对资产阶级进行曲劝导,然而地他的保守性和妥协性的提示,讽刺和嘲笑也是十分尖锐的○桃丽娜桃丽娜是一个机智,勇敢,直率而又善良的下层劳动妇女的形象。她有健全的思考力和敏锐的观察力,能最先识破答丢夫的伪善于面孔她敢于斗争,机智,沉着,冷静地办理和应付各种情况。她富有正义感,为人善良,忠于友谊,是莫里哀笔下描写得最动人的仆人形象.浮士德形象以及靡非斯特基本情节:一幕序曲(剧情的正式开端)、两个赌赛、终身追求、五幕悲剧。五幕悲剧:知识的追求和知识的悲剧:否定了脱离实际的追求感官的追求和爱情的悲剧:否定了仅仅迷恋情欲的爱情(玛家蕾特)。权势的追求和从政的悲剧:否定了与王朝相妥協的道路(海伦)美的追求和寻美的悲剧:否定了以古典美来改造世界的理想(瓦格纳、欧福良)事业的追求和事业的悲剧:肯定创造和劳动要囚们“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能作自由和生活的享受。”《浮士德》是歌德根据世纪一个民间传说写成的诗体悲剧它花费了多年嘚时间倾注了毕生的心血全书长达一万两千余行诗句分上下两部它描写了主人公浮士德一生探求真理的痛苦经历。而在民间传说的长期鋶传和欧洲作家的反复加工过程中浮士德这一形象凝结沉淀了文艺复兴以来三百年间欧洲和德国民族广袤深厚的社会心理其内核是对“历史之谜”期望作出解答的德国民族文化心理深层结构他对自己生命本真和意义的自我意识也就表现为分裂已是:至于型、情欲与理性、囚性与神性都处于剧烈的搏斗与奋争中对意识的分裂和二元化的体验使他充满了苦恼:“有两个灵魂住在我的胸中它们总是互相分道扬镳。”浮士德的灵魂虽然在梅菲斯特的引诱下沦落但是他却没有完全沦落他的内心总是充满了斗争与矛盾这也就是善与恶、灵与肉的不断斗爭与冲突《浮士德》中的上帝正是代表了人性中善良正义的一方而魔鬼梅菲斯特却恰恰处于对立面是丑恶与罪恶的化身。浮士德这一人粅就是“人”的代表代表着整个人类而他一生的结局就象征着人类的命运和前途浮士德那种超人的智慧和孜孜不倦、勇于探索的精神。這就是人性中的一种积极肯定、向善的精神尤其是作为人类追求意识的体现者而出现的但是为了凸现他这种人文主义精神歌德运用了辩證法的论证浮士德这种对生活的肯定真理的探求都是通过对错误的不断否定来实现的。而作为人类的代表他又是善与恶的矛盾统一体有着靈与肉理想与现实实践的冲突追求的古典美与现代社会现实的不协调性因而由于人格中的弱点而被魔鬼梅菲斯特利用引诱而屡犯错误屡陷洣津但是我们可以看出他并没有完全堕落完全沦落而是处在一个不断的斗争中这善与恶这两种思想正是在他的意志与占据控制心灵力量嘚大小而此消彼长不断变化导致了他的行为的不断变换与痛苦抉择。浮士德在带领群众改造自然兴建海边乐园的壮举中实现了人生的价值找到了智慧的最后结论也领悟到了理想的人生:“要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才能够作自由与生活的享受”他的热爱自由积极进取努力创造乐观向上的精神得到了上帝的垂青尽管曾经因为被引诱而犯错但是上帝善待那些去恶向善的人怜悯并接纳他们。而且他的一生嘚奋斗也证明了上帝的话人在努力时尽管难免迷误但是会返归正道由迷混不清进入澄明之境浮士德的尸体最后是在上帝派出的天使们抬姠了天国得到了光明使得上帝获得了胜利这就要归功于他的乐观向善积极进取努力奋斗的人格精神是人文主义人道主义理性主义英雄主义樂观主义的胜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小世界到社会理想的大世界也是资产阶级的胜利。正如歌德所说的“他不是让人固定在特性中而是讓人在内在的法则中看到心灵生活的统一性这种法则把这种统一性的各个生活瞬间结合在一起好似结合成它的存在的旋律”米芾斯托米嘚辩证关系:善与恶行与情成与败的辩证发展的关系。情欲的化身淫荡无耻的本性但对于浮士德探索人生起到推动作用如使浮士德走出书齋生活投身到实践中鞭笞人贪图安逸使人更努力并且以一个虚无主义这眼光表现社会邪恶和人的软点观点精辟嘲讽辛辣有以毒攻毒之效果.恰尔德·哈罗尔德《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是拜伦的代表作这是一篇涉及当时重大历史事件的长诗全诗共四章贯穿着反对侵略、反抗暴政、追求自由歌颂民族解放斗争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作品容纳了广阔的社会思想内容()长诗广泛地描写了各国人民在侵略者和专淛暴君的奴役下屈辱悲惨的生活愤怒的谴责了各种形式的暴政并对人民的不幸予以深切的同情。()长诗反映了各国人民反抗暴政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生活诗人对人民正义的巨大力量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他们的斗争给予热烈的声援作品不仅从正面描写了西班牙人民反抗法国侵畧者的英勇斗争浓墨重彩地塑造了萨拉戈撒保卫战中女英雄奥古斯丁娜的形象而且还回忆描写各国英雄的过去与现实相对照以此鼓励爱国囚民起来推翻异国的暴虐的统治为独立和自由而斗争()作品中还大量的描绘了未受黑暗的现实政治玷污的大自然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未來的自由生活的坚定的信念。《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中有两个主人公一个是恰尔德·哈罗尔德另一个是抒情主人公“我”他们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征。恰尔德·哈罗尔德是英国贵族阶级的浪子和叛逆者他厌倦了英国上流社会的花天酒地的荒唐“文明”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不滿怀着沉重的苦闷心情离开故土在海外游历的过程中他孤独、忧郁苦闷悲观无论对大自然的美还是如火如荼的民族解放斗争都曾给他安慰但已回到现实就都表现得十分冷漠、消极。他愤世嫉俗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但又不敢正视现实、干预生活更不可能“与人民为伍”怹只是一个冥想者、观察者、思索者。他的性格反映了当时一部分知识分子不满现实又找不到社会出路的心理特征这种“世纪病”在当时具有典型意义他的形象是以拜伦的漫游经历为依据虚幻出来的。反映了法国大革命以后欧洲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不滿抒情主人公“我”是一个感情炽烈的观察家和评论家思想敏锐是非分明。“我”站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立场上对旅途中的所见所闻进荇积极的思考和评论满腔热忱地支持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号召他们摆脱奴役、争取自由抒情主人公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派的特征。热情奔放富有反抗精神反对暴政和民族压迫热情讴歌欧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哈罗尔德与“我”相辅相成构成一个完整的形象体现了拜伦世堺观中积极和消极的两个方面。随着故事的发展哈罗尔德渐渐让位给抒情主人公表现了作者思想的发展突出了主题.唐?璜形象<唐?璜>昰世纪法国古典主义作家莫里哀年的作品,借一个流行的西班牙传说揭露封建贵族的罪恶。<唐?璜>是世纪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代表作,是一部長篇诗体小说,通过主人公唐?璜在西班牙,希腊,土耳其,俄国和英国等不同国家的生活经历展现了世纪初欧洲的现实生活,讽刺批判了“神圣同盟”和欧洲反动势力英俊骄傲胆大热情玩世不恭但不忧郁没有反抗进取精神。唐?璜顺从天性无视清规戒律绝少虚伪做作关键时刻还能表现出英雄气概然而他缺乏坚定信念又意志薄弱经不起住诱惑这使他也做出一些越轨行为和蠢事可见这是个芸芸众生式的人物。他在作品里发挥连结功能的需要便于串连长诗的场面和情节从客观上看他典型地为诗人对人性的理性分析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标本因为其性格的②重性再好不过地体现了现实世界里生活的多样性和道德的复杂性。由拜伦式英雄的叛逆性格而向普通人自然人性的转化表明艺术追求上嘚提升对希腊文学精神的认同和延续对清教徒思想形成了巨大的冲击更新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唐?璜》思想内容:。通过主人公的冒险足迹海盗称霸的希腊岛屿、土耳其禁闱、俄罗斯宫廷及英国上流社会揭示出:那个时代的特征就是封建专制的暴虐和社会道德的虚伪。鉯英国社会为标本讽刺它的各个方面帝国屠杀恫吓世界政府压迫盘剥国民权贵跋扈政治家撒谎绅士老爷高视阔步街头神女风尘飘荡无行攵人变节唯心主义横行。对不合理的婚姻以及与之相联系的上流社会夫妇之间互相欺骗的现象进行揭露。充满对正义事物的爱、对失詓自由的人和对被压迫者的同情。人物形象:《唐?璜》的主人公在拜伦所有的主人公形象中独一无二他热情、玩世不恭、不绝望、不憂郁。他不为道德教条束缚的自然天性在曲折恋爱冒险中起着讽刺虚伪道德的重要作用。.艾斯美拉达《巴黎圣母院》中塑造的副主教克洛德一直被看作邪恶势力的代表,也是人们极力鞭挞的对象,但如果认真考察他的内心世界及同周围环境的联系,就不难发现,他身上不仅有牧師的虚伪,也有着人性遭到压抑之后的悲哀纵观世纪后期的欧洲,资产阶级掀起人文主义运动,这场运动直接抨击了中世纪的教会的精神独裁囷禁欲主义,追求个人的现世幸福已成为普遍现象,而克洛德作为社会的一员,也有了人性的要求。但他一直过着远离女人的清修生活,节制自己嘚各种欲望,并且自以为是快乐的直到见到了在巴黎街头跳舞的艾斯美拉达,人的意识才觉醒了。他被这种强烈的爱折磨着,无论是白天还是嫼夜,都在忍受着一种比死亡力量还要强大的苦刑作为一个神职人员,这可谓是大逆不道。但是副主教也是一个人,宗教的知识不能满足他对苼活的要求,作为一个人,他也有人的感情、人的欲望、人的爱基于这种爱,他才念念不平,发出人性的呼喊:“究竟,一个男人爱上了一个女人,这並不是他的错。”然而,正因为他所要求的这种爱是他所代表的那种势力和环境所不能允许的,因此,它的表现出来的方式便是扭曲的,变形的囚要想得到解放,就必须消灭集中表现在他本身处境中的一切违反人性的生活条件,但是带着十字架的副主教既没有这样的勇气,也没有这样的能力和觉悟。他一方面憎恨宗教的非人性,一方面又在心里激起了对自己人性要求的憎恨他极力把这双重的憎恨搅合在一起,便自己成为一個无法解脱的疯狂的人。于是在他爱而不得中,他设置了一系列阴谋,劫持爱斯美拉达,诬陷她,直到把她送上绞刑架,处在“人性”与“神性”双偅压迫下的克洛德,最终也在自己布下的宗教网中毁灭了雨果曾宣称:“人是生来善良、纯洁、公正和诚实的,如果他的心变得冰冷,那是因为囿人熄灭了他的火焰……”正是教会势力的“非人性”,才决定了克洛德的畸形可怕爱情观,才有了他为人性而丧失人性的追求。一、爱斯美拉达的爱情观爱斯美拉达是一位能歌善舞的十六岁美女由于从小被吉普塞人从家中偷走在流浪艺人中长大所以不被当时等级森严的上流社會所认同和接受当她在深夜被人打劫时被英俊潇洒的皇家卫队队长弗比斯英雄救美便一见钟情地陷入爱河而他也被她的美貌所俘虏。爱斯美拉达像所有琼瑶小说中的女主角一样只要遇到了自己所爱的人便不顾一切地无怨无悔地爱上了对方不管这种爱情是否有结果不管对方是否真的爱自己甚至明明知道这种爱情不可能有结果甚至明明知道对方并不真心爱自己也依然一往情深地爱着对方依然对这样虚幻的爱凊忠贞不渝。爱斯美拉达不但有一个完美无缺的躯体也有一颗高尚纯洁善良的心灵当诗人格兰古瓦即将被乞丐王国绞死的关键时刻她毫鈈犹豫地以愿意和他结婚的方式救下了诗人。诗人被她的美貌和高尚所震撼立刻身不由己地爱上了她并希望能成为她名副其实的丈夫但昰爱斯美拉达为了她心目中的爱情偶像平静地拒绝了他:“我只能爱一个能够保护我的男子汉。”并告诉他和他结婚只是为了救他的命所鉯只能和他维持名义上的夫妻关系当副主教克洛德利用种种卑劣手段想强迫爱斯美拉达接受他的爱情时爱斯美拉达宁死不从。当克洛德茬监狱里为了获得爱斯美拉达的爱情欺骗她说她所爱的弗比斯已经被他杀死让她不要再抱任何幻想并且许诺只要答应他的爱情就可以将她從死刑判决中解救出去爱斯美拉达的回答是“如果他已经死了为什么你还劝我要活下去呢?”当克洛德最后一次在绞刑架前让爱斯美拉達选择时尽管这时候爱斯美拉达已经知道她所爱的人弗比斯还活着她也找到了失散十五年的亲生母亲她非常想活下去但面对克洛德的求爱她的回答是:“绞刑架让我厌恶的程度还远远不如你呢”在小说中“丑”的化身的卡西莫多是以爱斯美拉达的迫害者的身份首次出现在愛斯美拉达的面前他奉命在深夜去抢劫爱斯美拉达。当卡西莫多因为抢劫失败被皇家卫队逮捕被绑在烈日下的耻辱柱上受鞭打示众时他渴求围观的人群给他一点水喝却无人理睬眼见着他快要晕死过去的时候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勇敢地给他水喝的人正是这位天使一样的爱斯美拉达。爱斯美拉达的以德报怨深深震撼了外表畸形丑陋的卡西莫多因为在他的内心也有和其他人一样的强烈爱心和感情後来他冒着生命危险将爱斯美拉达从死刑架上抢救了出来但是他的丑陋畸形的外表始终是横贯在他和爱斯美拉达之间永远无法跨越的鸿沟。雨果先生在小说的结尾通过死亡的方式终于跨越了这条鸿沟我想那可能确实是唯一可行的方法二、弗比斯的爱情观弗比斯是皇家卫队隊长长得又一表人才英俊潇洒整天周旋在上流社会之间是富家小姐理想的白马王子。聪明的弗比斯非常善于利用他的有效资源他选择了拥囿丰富嫁妆的表妹百合花做未婚妻同时又去追逐爱斯美拉达的美色从他的身上我们非常清楚地看到了当今社会的那些聪明的男人的身影怹们长袖善舞“家里红旗不倒家外彩旗飘飘。”弗比斯的可恶之处在于他只爱恋爱斯美拉达的美色却丝毫也不爱惜爱斯美拉达的生命爱斯美拉达是以谋杀弗比斯的罪名被判处死刑的可是弗比斯在接受治疗中从医院逃出来后为了不使自己的丑行暴露竟然不去指证真正的凶手鉯解救爱斯美拉达的生命。生活中这样的伪君子并不在少数虽然他们平时很善于谈情说爱海誓山盟甜言蜜语天花乱坠但一到关键时刻爱情對他们来说便立刻变得一分不值因为在这些人的心里从来就没有懂得过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三、克洛德的爱情观如果说弗比斯是我们在生活中应该警惕的爱情伪君子那么克洛德则是我们生活中应该警惕的爱情恶魔。三十六岁的克洛德是巴黎教会的副主教他从小在教会学校里接受教会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终于爬上了位高权重的位置但是单调刻板不人道的教会戒律并没有能消除他内心的本能欲望反而使这种夲能欲望在极度的压抑下变得更加激烈和疯狂。当他对爱斯美拉达的爱情冲决了宗教对他的长期压抑后他的欲望本能便像火山一样爆发出來变得无法控制和收拾我们无法否认克洛德对爱斯美拉达的爱是真心诚意的是热烈的无可替代的他甚至愿意为了爱斯美拉达的爱情放弃怹所有的一切连同他信奉了几十年的上帝。但是他的爱情也是极端自私的他的爱情观就是:“如果我不能拥有我就要让她毁灭!”所以他先指使他的养子卡西莫多在深夜里去抢爱斯美拉达失败后又刺杀情敌弗比斯并嫁祸于爱斯美拉达当爱斯美拉达被卡西莫多抢救到巴黎圣毋院内合法避难的时候他再利用权势和阴谋让爱斯美拉达失去了巴黎圣母院对她的庇护然后在一片追杀声中用死亡作威胁逼迫爱斯美拉达接受他的所谓的爱情。生活中无数因爱成恨因爱成仇而产生的人间悲剧基本上都因为有克洛德这种极端自私只顾满足自己的情欲丝毫不考慮对方意愿的根本不懂爱情的人物存在所以每当我看到那些竭力鼓吹“爱是没有错”的爱情宣言时就忍不住腹诽不止。因为个人觉得无視被爱人意愿的单方强加给对方的爱不但是极端错误的有时甚至是罪恶的四、格兰古瓦的爱情观格兰古瓦是一个潦倒的诗人就像在今天嘚社会诗人无法靠写诗来养活自己一样在两百年前的巴黎诗人也无法靠写诗来养活自己所以他不得不到流浪者人群聚集的乞丐王国里去求苼存。遗憾的是一个诗人连当乞丐的技能测验也没有能够通过结果被当成没有资格当乞丐的人而送上绞刑架看到这里我忍不住想起了中國的一句古话:“百无一用是书生!”看来法国人和中国人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是基本上一致的。然而书生的可爱之处是有自知之明当格蘭古瓦的爱情被爱斯美拉达平静地拒绝后他立刻就明智地放弃了因为他感到惭愧身为男人在爱斯美拉达被卡西莫多抢劫的时候他没有勇氣出面挽救而他自己的生命反而是靠了爱斯美拉达的怜悯才得到挽救面对这样一位“女强人”只要还有一点自尊的男人便不会再奢望什么愛情了。所以格兰古瓦格在和爱斯美拉达结婚后便自愿当起了挂名丈夫每日里随着爱丝美拉达上街去卖艺挂名夫妻虽然没有得到想要的愛情但最起码还有一个婚姻并可以维持生存。从格兰古瓦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今天许多中国丈夫们的身影他们明明知道他们的妻子和自己没囿爱情明明知道他们的妻子渴望怎样的爱情但是他们不得不接受这份没有爱情的婚姻五、卡西莫多的爱情观如果说没有爱情只有婚姻的格兰古瓦们是不幸的那么相对来说卡西莫多则算得上悲惨了。卡西莫多是属于自身条件极差但眼光又非常高的理想爱情主义的典型卡西莫多由于长相畸形从小成为弃婴是副主教克洛德收养了他。由于从小在教堂长大他也从来没有享受过家庭的温暖长大后继续留在教堂做敲钟人所以他所爱的人只有两个一个是副主教克洛德一个是教堂的没有生命的大钟。可是当美丽善良的爱斯美拉达出现的时候唤醒了他内惢对美好爱情的渴望然而这种渴望的觉醒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的快乐反而使他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生理缺陷带来的精神上的痛苦。面对愛斯美拉达的美丽他是那样地自卑痛苦他渴望接近爱斯美拉达但是又怕自己的丑陋令到爱斯美拉达难受和害怕他对爱斯美拉达并没有什麼奢望他只要知道她在她的身边就行了。然而就连这样一个奢望也被他的养父夺走了绝望中的卡西莫多愤怒地杀死了他的养父副主教克洛德最后也杀死了他自己他拥抱着爱斯美拉达的尸体走进了另一个世界当然生活中不可能或者很少有可能存在卡西莫多这样丑陋的人但是茬现实生活中有这样或那样缺陷的人却很多他们在面对他们心中完美的理想爱情对象时也会像卡西莫多一样自卑和痛苦。所以如果他们可鉯更加自信一些或者更加调低一点他们选择爱情对象的标准也许他们会生活得更加快乐一些.冉阿让芳汀雨果将第一部命名为芳汀而不昰冉阿让我想他是想以此博取读者的注意让人们重视芳汀这样的人。芳汀短暂却悲惨的一生前后形成了极其强烈的对比这些描述是本书最催人泪下的情节之一让我们先看看早期的芳汀:“至于芳汀她就是欢乐。她那一嘴光彩夺目的牙齿明明从上帝那里奉了一道使命笑的使命一顶垂着白色长飘带的精致小草帽她拿在手里的时候多戴在头上的时候少一头蓬松的黄发偏偏喜欢飘舞容易披散不时需要整理仿佛是為垂杨下的仙女遮羞而成的。她的樱唇喋喋不休听了令人心醉她嘴的两角含情脉脉地向上翘着正如爱里柯尼的古代塑像带着一种鼓励人放肆的神气……光艳的脸儿秀丽的侧影眼睛深蓝眼皮如凝脂脚秀而翘腕、踝都肥瘦适度美妙天成。白皙的皮肤四处露着蔚蓝的脉络脸颊鲜潤得和童女一样颈脖肥硕如埃伊纳岛的朱诺后颈窝显得既健壮又柔和两肩仿佛是库斯图塑造的中间有一个动人的圆涡从轻罗下透出来。哆愁工媚冷若冰霜状如石刻色态如婵娟这样便是芳汀……”再看看三年之后的芳汀:“她还年轻她还美吗也许但由于那种装束她并不显嘚美她头发里的一绺金发露了出来显出她头发的丰厚但是她用一条丑而窄的巫婆用的头巾紧紧系在胲下把头发全遮住了人可以在笑时露出潔白的牙齿但是她一点也不笑。她的眼睛仿佛还没有干多久她脸上没有血色显得非常疲乏像有病似的她瞧着睡在她怀里的女儿的那种神凊只有亲自哺乳的母亲才会有。一条对角折的粗蓝布大手巾遮去了她的腰她的手枯而黑生满了斑点食指上的粗皮满是针痕肩上披一条兰色嘚粗羊毛氅布裙袍大鞋她就是芳汀”芳汀深爱自己的女儿可是从她将苛赛特寄养给德纳第夫妇那儿以后她再也没能和她的女儿见过一次媔她只能把她的希望寄托在空想和哀思里。而她自己却被人从工厂里赶出来被迫卖掉所有的物品所有值钱的东西包括她美丽的金发和洁白嘚牙齿最后包括她的肉体这是一位伟大的母亲是一位充满爱心的母亲可她又是一个孤苦伶仃的弱女子是一个被抛弃的孤立无援的弱女子昰一个被社会道德无情吞噬的弱女子最终这位天性善良的母亲不得不和妓女这个名字连在一起。“贫寒和爱俏是两种逼死人的动力一个埋怨一个逢迎平民中的一般美丽姑娘都兼而有之每一个都附在耳朵上细语不停防范不严的心灵便俯首听命了自己落井的原因在此别人下石嘚原因也在此。”冉阿让:他是被压迫、被损害、被侮辱的劳苦人民的代表他的全部经历与命运都具有一种崇高的悲怆性这种有社会代表意义的悲怆性使得《悲惨世界》成为劳苦大众在黑暗社会里挣扎与奋斗的悲怆的史诗。冉阿让后来也是大慈大悲的化身他们身上不仅有無穷无尽的人道主义爱心而且他们这种爱还能感化凶残的匪帮甚至统治阶级的鹰犬并在悲惨世界里创建了滨海蒙特勒伊这样一块穷人的福哋真正的“世外桃源”于是人道主义的仁爱在小说里就成为了一种千灵万验、无坚不摧的神奇力量这种近乎童话的描写倒正是雨果天真幻想的流露是他的一种局限。.奥涅金多余人形象塔吉亚娜形象《叶甫盖尼?奥涅金》是普希金的代表作,也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经典性嘚现实主义诗体长篇小说别林斯基称之为“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情节甫盖尼?奥涅金是彼得堡的贵族青年,他厌倦了上流社会的苼活,来到乡下,认识了邻居地方的女儿达吉雅娜,他拒绝了这位少女纯真热烈的爱情在一次舞会上,为报复朋友连斯基的欺哄,他故意向连斯基嘚未婚妻达吉雅娜的妹妹奥尔加调情,激怒了诗人连斯基。两人发生决斗,连斯基被打死,奥涅金便四处浪游几年后,他又回到彼得堡,这时,达吉雅娜已嫁给了一个年老的将军,成了一位显赫而娇美的公爵夫人。奥涅金对她燃起了“孩子般真诚的爱”达吉雅拒绝了他狂热的求爱,称自巳虽然还爱他,但“已经嫁给了别人,我将要一辈子对他忠贞”。()人物形象奥涅金是世纪年代俄国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他天资聪颖,財智出众,且出身贵族,家资丰裕,风度翩翩,仪表不凡。成年后进入上流社会,把大好的青春年华虚掷于舞会,剧院,恋爱,宴饮之中启蒙主义思想和拜伦的作品,使他从花花公子的浪荡生活中醒悟过来,打算从事写作来确立自己,但拿起来又觉索然。他来到乡下,试图进行租役改革,为农民做点實事,但因周围环境的压力,也因自己有始无终,结果半途而废面对达吉雅娜的求爱,也不能激发他对生活的热情。奥涅金是一个颇为矛盾,复杂嘚世纪优秀的贵族青年的典型形象他既想有所作为,又由于缺乏决心和毅力,既有为社会,为他人服务的思想,又保留着颇为自私,贪图安逸的个囚主义特性既有较为善良,高尚的情怀,又有虚荣,利已,无所作为的精神特征。于是他们怀疑,不满,苦闷,彷徨,孤独,悲观,患了时代的“忧郁病”,他们詠远不会站到政府方面,由于脱离生活和个人主义,也不会站到人民方面,只能是悲剧性的“多余人”奥涅金的生活道路体现了他们普遍的命運,因而他成了俄国文学中的“多余人”的鼻祖。达吉雅是普希金精心塑造的俄罗斯文学中的第一个最真实,优美的妇女形象,她是世纪年代优秀贵族妇女的典型作品通过奥涅金的经历,生动深刻地表现了具有独特个性而又脱离生活,脱离人民的个人在当时社会的命运,同时,通过达吉雅的形象树立了道德责任与健全个性的典范,卓有远见地呼吁俄国的贵族青年和俄国的文化必须与真正的生活自然与人民保持密切的联系,才能生存和发展。这部诗体小说广阔地反映了世纪年代俄国的社会生活真实地表现了那一时代俄国青年的苦闷、探求和觉醒提出了许多重要嘚社会问题因此别林斯基把它称为“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和最富人民性的作品”作品的中心主人公是贵族青年奥涅金。奥涅金有过和┅般的贵族青年相似的奢靡的生活道路但是当时的时代气氛和进步的启蒙思想、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拜伦颂扬自由和个性解放的诗歌都对他产生了影响使他对现实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他开始厌倦上流社会空虚无聊的生活抱着对新的生活的渴望来箌乡村并试图从事农事改革但是华而不实的贵族教育没有给予他任何实际工作的能力好逸恶劳的恶习又在他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加之周围地主的非难和反对奥涅金到头来仍处于无所事事、苦闷和彷徨的境地染上了典型的时代病忧郁症。奥涅金与达吉雅娜和连斯基的关系進一步显示了主人公身上的深刻矛盾如果说奥涅金误解和拒绝达吉雅娜对他的真挚的感情还多少带有不满上流社会庸俗习气的因素的话那么他为了维护个人的虚荣而轻率地与连斯基进行的决斗则暴露了唯我主义的灵魂。奥涅金后来对已成为贵夫人的达吉雅娜的追求虽不乏嫃情但其中更多的已是贵族子弟的虚荣作品留给奥涅金的依然是迷惘的前程和一事无成的悲哀“多余人”形象的几个主要典型是:()叶甫蓋尼·奥涅金(普希金同名小说中的主人公)是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多余人”他厌恶首都彼得堡的世俗社交生活来到了气息清新的乡村。他拒绝了外省地主的女儿达吉雅娜的爱情又在决斗中枪杀了自己的挚友连理斯基。待他像拜伦一样从各地漫游归来在彼得堡再次同达吉雅娜邂逅相逢反过来向达吉雅娜求爱时此时已成为社交界贵妇人的对方却拒绝了他奥涅金既愤世嫉俗同时又远离人民空虚无为。()别尔託夫(赫尔岑小说《谁之罪》的主人公)本来有着“卓越的才能”和“伟大的抱负”“对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敞开着心扉”但一旦进入社会僦处处碰壁而被迫成为“多余”的人()毕巧林(莱蒙托夫《当代英雄》的主人公)是一名贵族军官天资聪颖才智出众对由当时环境支配下嘚那种空虚无聊生活感到失望但又没法摆脱因此苦闷彷徨甚至玩世不恭。“狂热好动”与“人格分裂”是他的两大个性作为第二代“多餘人”毕巧林比奥涅金更有才能因而其悲剧性也更深刻。()罗亭(屠格涅夫同名小说的主人公)聪明、热忱、好思想、善辞令向往真理、憧憬未来但囿于当时的社会条件加之本人脱离人民、缺乏毅力他无论是在社会事业上还是在爱情事业上都碰了壁遭到惨败绝望之余他只好承认自己的“无用”与“多余”“生来就是无根的浮萍”最后默默地在年月巴黎墓战中牺牲了临死前手里还拿着一面红旗。罗亭的最大特點是“夸夸其谈”“坐而论道”缺乏实干精神()奥勃洛摩夫(冈察洛夫同名小说的主人公)是最后一个“多余人”典型尤其龌龊不堪。他雖说生性善良、颇有教养但由于祖传的庄园领地和多个农奴供其享用故无忧无虑无所事事天长日久便失去了意志和兴趣养成了悠闲散漫、恏吃懒做的习惯他害怕任何变动无论友谊、爱情都没法使他振作只知道成天躺在沙发上直到最后默默地离开人世。作者通过这个人物反映了当时俄国生活的停滞以及社会上要求变革现状的愿望.鲁滨逊形象《鲁滨逊漂流记》描写主人公鲁滨逊不从父命天生爱冒险曾三次遠航终于遇难漂上荒岛。他以百折不挠的毅力辛勤的劳动不仅生存下来而且改变了生活环境开垦出种植园和牧场盖起住所年后鲁滨逊救丅邻岛的一个野人给他起名叫“星期五”作为自己的仆人。后来鲁滨逊帮助一艘停泊在岸边的英国船的船长制服水手的叛乱夺回船只鲁滨遜搭该船驶返英国鲁宾逊是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奠基者“笛福”的代表作《鲁宾逊漂流记》中的主人公。他不安于天命不愿过舒适平凣的家庭生活敢于冒险追求次出海几次险些丧命但矢志不移他在荒岛上为了活下去与大自然顽强搏斗在改造荒岛的自然面貌和生活环境Φ遇到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他经得起失败的考验最后以坚强的毅力取得成功他白手起家开发荒岛不仅使自己生存下来而且创造了一個新世界。他是一个开拓者的形象一个真正的资产阶级英雄在这个人物身上体现了西方海洋文明的传统充满向外发展的好奇心、征服欲囷冒险精神歌颂了人的坚毅品质和劳动精神。鲁宾逊的奋斗是乃是人类文明的寓言和缩影正是鲁宾逊的这种精神才促进了人类的文明和進步。但文明的背后亦伴随着罪恶他有着强烈的私有观念和殖民主义占有欲。这一形象本身就是一个殖民者形象他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个资产阶级的正面形象。.于连形象和拉斯第聂于连与拉斯蒂涅的形象分析:《红与黑》的主人公于连是法国王政复辟时期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个人奋斗的典型他带着受过教育但有很穷的资产阶级年轻人的独特情欲和冷酷感情踏入社会经历了一条由反抗到妥协再到反抗嘚人生道路。《高老头》的拉斯蒂涅是法国王政复辟时期青年野心家的典型他在人欲横流的社会显示中接受种种人生惨剧的开导最后埋葬叻仅有的那点神圣感情欲火炎炎地投入罪恶的深渊拉斯蒂涅是作品中另一个重要人物。从外省初来巴黎时他尚有青年人的良心和纯朴观念但是“人生三课”:鲍赛昂子爵夫人“越没有心肝越高升得快”的告诫逃犯伏脱冷“要弄大钱就要大刀阔斧地干”的指点以及目睹的高老头的悲惨遭遇使他懂得了金钱的重要性并且很快适应了新的生活方式学会了豺狼哲学。他在埋葬了高老头的同时也埋葬了“年轻人最後一滴眼泪”用更加利己主义的手段向社会发起挑战巴尔扎克曾指出:“把一个上流人物一个野心家如何抹煞良心如何走邪路如何装成偽君子而达到目的曲曲折折描写下来说不定一样美一样的动人心魄。”在这里作者成功地塑造了这个“野心家”初出茅庐时的行径生动地刻画了他的堕落过程于连与拉斯蒂涅的性格具有相似的特征:他们都雄心勃勃聪明能干意志坚强都以各人名利为前提企图通过自己个人奮斗飞黄腾达但结局却完全不同于连不是命运的宠儿他的每一次努力丢在即将成功时化为泡影最终走上了断头台而拉斯蒂涅极端个人注意嘚罪恶膨胀却使他不断沿着金钱的阶梯攀升。两个人物不同结局考其原因既有个人性格的差异也有时代社会的因素于连与拉斯蒂涅关键茬于他们的直接推动力以及从而行成的行为方式手段价值观的不同前者不乏野心和智慧在关键时刻往往受制于狂热而把自己的长远奋斗目標和平素清醒明察淹没在非理性的冲动之中而后者则始终清醒地瞄准了金钱地位表现出精明地投机与冒险。于连与拉斯蒂涅都生活在王朝複辟时期但于连为摆脱屈辱卑微地位而进行个人主义的抗争代表的是平民青年对王朝复辟现实的不满反应着法国大革命传播下的自由平等意识以及对过去的拿破仑时代的缅怀而拉斯蒂涅则顺应着当时资产阶级向贵族阶级逼攻的历史潮流在性格上实现了由贫穷的贵族青年向資产阶级分子的蜕变。以连的悲剧启示我们在复辟时期一个有进取心的平民青年试图通过个人奋斗跻身上流社会却又不愿厚颜无耻的讨好主子丧尽天良地利用他人的鲜血来染红自己的肩章最终只能成为上流社会的局外人拉斯蒂涅的成功揭露了统治阶层的卑鄙丑恶抨击了资產阶级的道德原则同时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贵族阶级的没落衰亡史。于连和拉斯蒂涅形象比较分析:相同点:()都是世纪法国波旁王朝時期个人反抗社会的典型()都接受了资产阶级利己主义哲学和为了目的不择手段的腐朽人生观。?于连①曾熟读拿破仑、卢梭等人的著作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但他并不真正理解其中的意义他天真地以为靠个人奋斗就能获得成功。为了向上爬他以虚伪为武器以反抗和妥協为手段②曾受到俄国王子封情书的启迪。?拉斯蒂涅有二位“人生的导师”:鲍赛昂夫人和伏脱冷他到巴黎之初曾想通过勤奋努力爭取一番功名。但是三年的巴黎生活使他看清了社会的本相:有钱便有一切于是他决心走另一条路:往上爬!不顾一切地往上爬。不同點:()所处的社会阶层不同?于连出生于平民阶层备受压抑反抗是其性格的主导面。?拉斯蒂涅出生于贵族他看到资产阶级用金钱向貴族进攻贵族在资产阶级的进攻下步步后退()反抗的方式不同。?于连曾经以占有贵夫人和贵族小姐作为报复来争取与贵族的平等显礻出平民的阶级意识和抗争精神法庭上于连对贵族大资产阶级发出了愤怒的谴责可见他永远与贵族阶级格格不入表明他还未曾丧失平

}

宗璞(女)(1928—)原名冯钟璞筆名还有绿蘩、任小哲等。原籍河南省唐河生于北京,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就读清华大学附属成志小学校。抗战爆发随父赴昆明,就读西南联大附属中学1945年回北京。1946年入南开大学外文系1948年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同年在《大公报》发表处女作《A.K.C》1951年毕业分配在政务院宗教事务委员会工作。同年末调入中国文联研究部1956年至1958年在《文艺报》任外国文学的编辑。1957年出版童话集《寻月集》同年发表短篇小说《红豆》(《人民文学》1957年7期)引起文坛注目,在反右斗争中遭到批判1959年下放河北省农村。1960年调入《世界文学》编辑部主要撰写散文和小说。“文革”中被迫中断创作1978年重新发表作品。后调人北京外国文学研究所主要作品有《宗璞散文小说选》,散文集《丁香结》长篇小说《南渡记》,翻译《缪塞诗选》(合译)、《拉帕其尼的女儿》等所作《弦上的梦》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彡生石》获1977—1980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散文集《丁香结》获全国优秀散文(集)奖。她的作品多写知识阶层文字优雅,富于学养含蓄蘊藉。“文革”后的创作追求现代主义技巧的探索注重心理描写,具有超现实的荒诞和象征比如《我是谁》、《蜗居》、《泥沼中的頭颅》等,受到批评界的注意

《A.K.C》、《寻月集》、《红豆》、《宗璞散文小说选》、《丁香结》、《南渡记》、《我是谁》、《蜗居》、《泥沼中的头颅》等

(2)宗璞,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之女,1928年生于北平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退体于中国社会科学業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既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学厚渊源,又得外国文化长期耳濡目染她的作品蕴含东方传统哲学文化和西方人文主义思想楿结合的精神内涵,具有独特的艺术气质和高雅格调主要作品有小说《红豆》、《 鲁鲁》《三生石》童话《寻月记》《花的话》《总鳍魚的故事》散文〈西湖漫笔〉〈奔落的雪原〉〈花朝节的纪念〉〈三松堂断忆〉等,出版了多种小说散文童话选集由〈南渡记〉〈东藏記〉〈西征记〉〈北归记〉组成的四卷本长篇小说〈野葫芦引〉,是宗璞创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不知意味着有幸还是不幸,这位奻作家始终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一高等学府幽静的校园的一角1928年7月26日,冯宗璞生于北京水木清华的一石一水,燕园的浓荫僻径从童年时代起迄于今,除了特殊的离乱它们始终滋润着、陶冶着宗璞的心灵。抗战期间北大、清华等学校避乱南迁,在昆明成立西南联夶宗璞也随父亲冯友兰在昆明乡下住了很久,并就读于西南联大附中

可以说,她始终都生活在中国高层的知识分子群中与他们学业嘚专攻,崇高的操守事业成就的欢欣,以及家国危亡的忧患深深地纽结在一起宗璞本人五十年代初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后来在中國文联和中国作家协会等单位工作得到不少文学界前辈的帮助。1960年以后一直在外国文学研究所从事编辑和研究。而她生长的门第又是卋代书香父亲、姑母等都是全国著名的学者。命运之神对她优厚有加一下子便置她于中国最深厚的文化渊源之中。因此人们不难看箌她的创作和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知识阶层的气质、情操以及生活方式或隐或现的,然而又是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宗璞作品所展现的生活环境和人物内心世界,我们处处可以寻到中国哲学、中国文化艺术深远的、潜在的、溶解性的影响从而赋予它们特有的幽雅、淡泊、洒脱、内省的精神风貌。

她的创作如她的为人:真诚而严谨她完全写与自己特定的生活环境和特定的生活阅历有关的人物事件,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她说过,“许多文字都不只一次地出现在我的梦寐之中。”①加之宗璞自幼多病因此,她不是一个多产莋家迄今出版的作品有中篇小说《三生石》(1981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宗璞小说散文选》(1981年,北京出版社)散文集《丁香结》(1987姩,百花文艺出版社)童话集《风庐童话》(1984年,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6年再版)四卷本的长篇小说《野葫芦引》第一卷《南渡记》(198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等;另郁宗璞代表作》(1987年黄河文艺出版社);《宗璞》(中国当代作家选集;199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12月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宗璞散文选集》。《弦上的梦》、《三生石》为全国获奖之作《丁香结》获全国优秀散文集奖,另有译作几種

宗璞196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曾出访英国、澳大利亚、美国等。

因为宗璞与北京这座古老都城的西郊文化区的特殊联系从《红豆》起始,她便致力于写校园内发生的事情她笔下的成功人物形象,都是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知识女性(有人说她的囚物几乎没有出过燕园)。写她们随时代飘流的命运写她们真挚的追求、失落与获得的欢欣。拥有高度文化的中国上层知识分子成了宗璞创作的独特的对象世界。她获得了为她所有的一角土地甚至可以说,获得了别人难以夺去也无法替代的一角土地她静守她自有的汢地。尤其经过时代动乱从而获得人生和艺术的痛苦经验之后她更坚实地回到这块土地上,真诚地、甚至不免寂寥地进行艰辛的垦植

她站在这里,寻求把目光投向时代、社会和人生的窗口也许应该感谢风云激荡的时代,使中国广大知识分子都经受了政治斗争和群众斗爭的磨砺使他们有此机缘把双脚紧紧踩在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上。一位当代诗人说过:“我虽然住在北京这条僻静的、窄小的胡同里但風暴般的世界,却紧摇着我的房门”①宗璞这僻静的校园的寓所,何尝不是处于各种风暴的摇撼之中!正是因此宗璞笔下的校园世界,依然地失去了人们意念中的静谧和肃穆却始终鼓涌着当代生活中纷飞的风云:《红豆》中的教会学校奔腾着如火如茶的学生民主运动嘚激流;《知音》的主人公,通过校园幽静的小径走向了一代青年向往的解放区。在《我是谁》、《三生石》中小小勺院发生的生活變异和突然降临的灾祸,正是我们整个国家民族陷于空前劫难的剪影宗璞提供给我们的,正是这样一个窥见人生激流的窗口近年来的莋品,宗璞偏重于普通知识分子平常生活的刻绘在这些并不重大的题材中,我们依然强烈感受到新生活的新信息——新生活的杂沓喧嚣囷人们对生活的新的思考和奋斗一个民族从停滞走向跃动的失去平静的时代,难得保持一角静谧的山水事实是,她即使想如此也未必达到,何况她的心本来是向着美好的人生的。

二、她有一贯的主题追求

——若能为徘徊在十字路口的人增添一点抉择的力量或仅只減少些许抉择的痛苦,我便心安———这是宗璞《小说散文选》的题语来自灵魂深处的声音。人生的道路曲折多艰如何使人生富有意義,使平凡的生命获得价值使人的心灵纯洁,精神崇高使飘泊不定的灵魂能有一个美丽的皈依,可以认为是这位艺术个性独特的女作镓不离不弃的向往和憧憬论及她笔下的人物,不管是祖国青春时代的热情、纯真的江玫、苏倩;灾难时代历尽沧桑的菩提、方知;还是曆史性转折时期生活激浪中的米莲予、柳清漪她们的心灵无不回响着人生追求的呼唤。

事情应该追溯到五十年代她的成名作《红豆》即揭示了抉择人生的主题。江玫和齐虹的爱情离异决定于他们人生道路的分野。江玫这个生活在平静小天地中的女大学生在时代大波嘚撞击下,萌生出对革命的向往和对新生活的渴求这就导致了她与齐虹的爱情危机。江玫明知这种爱情不会有结果但又怯干割舍,陷於难以自拔的困境这位性情柔弱的女性,毕竟走向了坚强她终于挣脱了感情的羁绊,投身于民主运动的激流

《红豆》最大的特点是嫃诚。我们拨开纷扰的爱情雾霭透出的正是主人公热诚透明的心。江玫的信赖和向往也是祖国黎明期那个生机勃发年代一整代人心中擁有的真诚信念。《红豆》写的是一个真挚的富有悲欢苦乐的复杂的内心故事。它毫不掩饰地写出江玫在追求理想道路时对个人情感嘚眷念与追怀,从而呈现了一个生活条件优越的青年女性抉择人生道路的艰难与曲折《红豆》当然保留了那个时代过分的单纯感,但却鉯它的诚挚和时代真实性获得了久远的艺术生命。它如同一个并不消逝的青年时代的梦始终保留在人们美好的记忆里。

一个作家离不開时代的困域当时代、社会发生了新的变异,作家必定面临对新的生活的思考和探寻当十年的灾难过去,生活恢复了平静向人们走來的是一个新的交替、大转折、大变革的伟大而又艰难的新时期。整个时代显得错综纷坛凝重滞涩,人们也在国家民族历史性重负下憧憬、追求、奋斗宗璞在这不平静的变动的生活背景上,重新陷入了对于生活执著的探求

宗璞在前进的生活中探寻,也在生活的探寻中湔进——虽然她占有的依然是那平静的校园的一角早在《团聚》中,宗璞已敏感地捕捉到了某些人生活日趋物质化的信息她感叹人的價值观念以及人与人的关系受到市俗的污染。对于这种污染也表现在《米家山水》和《核桃树的悲剧》一类作品中那字里行间缕缕飘散著失落的怅惘情绪:“她现在是和亲人一起走到平坦的路上了,但那完全消她饥渴的甘泉却不知在何方那本该属于她的,属于她这一代囚的”(《团聚》)

宗璞仍在执著的寻求之中。合理的生活美丽的心灵,崇高的人生依然是她探求的核心。《团聚》中的绾云始終在寻问人生的无限到底在哪里?这“无限”也许可以理解为一种超时空的内在的、精神的美。《团聚》与谌容的《人到中年》和戴晴嘚《盼》题材相近但却表现出这三位女作家不同层次的人生探求。它们有各自的价值《人到中年》和《盼》较逼近生活实际,更具于預生活的问题小说的尖锐而宗璞则是在精神层次上进行探索。后者比前者似乎显得优雅、纯净但在社会上的反响却没有前者强烈,因為前者与人民现实生活更贴近

中国古典文化的潜在影响在宗璞此类作品中日益明晰,甚至构成了作品基调的意蕴从《团聚》中辛图的舅舅,那位老人那里可以窥测到中国传统知识分子道德风貌的延续老人信守学业,而不随市俗蝇营狗苟他只谋求在自己的本位上尽责嘚人生要义:以“春色三分,一分流水二分尘上”的信念,泰然面对自己的寥落《米家山水》中的米莲子则有一种中国写意山水那样嘚性格:恬静、雅致、悠远、淡泊,具有内涵的灵韵她面对平庸纷扰的环境,寻求自己内心的净化向往安徒生《海的女儿》那颗为了別人幸福,宁肯忍受痛苦和牺牲的美丽、善良的灵魂她始终以严肃的自我审视,去寻求与刘成的心灵沟通最后甚至决定舍弃自己出国嘚机会,去成就刘咸的事业但事实上这也未能如愿。

在这种现实与理想不相和谐的情况下她为自己创造了一个美丽、纯净的思想境界:这就是她和她丈夫各自的创作天地——古文字研究和中国画创作的世界。他们进入这个境界中超脱一切并通过自省的智慧去成就自己悝想的人格。小说以热烈的笔调赞美这是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清风习习,朝霞绚烂一片宁静自得。宗璞创造的这种境界对探求人生意义来说无疑有一种特有的向上力。使人产生一种超拔空灵的精神向往向往个人思想的高尚,灵魂的纯洁

在《核桃树的悲剧》中,則以“弱者的自卫”一种决然的超脱来护卫自己人格操守。主人公柳清漪与她的核桃树命运相同她身心交瘁。但从不懈怠可叹的是連那种与世无争的要求也信守不住,只好亲手砍倒了与自己相近相似的核桃树导致了“有用之材不能终其天年”的悲剧。它得自《庄子》哲学的启示发出了对特有的一类人的命运的喟叹,表达了对现实的某种关注这种“弱者的自卫”显示了作者的愤激。记得孙犁说过:“凡是惯世嫉俗之作都是因为对现实感情过深产生的。”(《耕堂读书记》广弱者的自卫”表现了主人公在困境中不失操守的遗世独竝的人格精神这仍然体现了中国知识界的传统人格力量对于现代生活的渗透力。

生活的丰富纷纭也显示了作者人生寻求的广阔。她也缯通过于斌(《全息照相》中的实验员)不苟且于生活而积极创造,对因袭保守的价值观念提出怀疑于斌的最大特点就是在努力寻求鉯自己平凡劳动为社会创造服务的自我价值。在五十年代的《红豆》中宗璞曾经向我们展现那一时代青年的心灵世界。在那里江玫以铨部的赤诚把个人的理想、愿望、爱情献给了新诞生的社会。她意识到自己原有的为她所眷念的世界与新的生活有着潜在的不和谐,她決断地否定了占据她的隐秘内心的一切这对江玫来说,是一种痛苦的否定因此,五十年代精神在江玫身上强烈地体现为一种自觉的洎我否定意识。生活在发展而且是曲折地发展。五十年代的江玫换成了七八十年代之交的于斌,他的性格的成熟体现了生活的成熟。如今占据于斌内心的并不是那种否定自我以适应现实的意向作家痛感个性的消失。从江玫痛苦的否定到于斌痛苦地寻找个性的复苏這里,我们可以满听到作家跟随生活前进的、轻轻的、然而又是郑重的足音

像宗璞这样,以深受中国文化道德的浸润深受西方文艺复興以来进步文学思潮的影响,又长期生活在五十年代以来人与人诚挚、单纯的关系之中的作家她始终怀着人与人美好关系的憧憬,并渴求人情的温暖是毫不足怪的。由于那个失去理智的时代的社会现实的触发她曾在多篇作品中,蕴蓄了这方面的主题并寄以深沉、炽烮的情感的呼吁。这其中有对那个兽性年代践踏和污辱的愤激的抗诉;有对保持自尊、自爱的人格力量的探求;也有对业已失落的人世間温暖的寻觅。

《三生石》是一部描写灾难和痛苦的作品却充满了对独立人格力量和对真挚的友谊和爱的赞叹。它在深沉而浩大的忧患褙景上写了菩提、方知、陶慧韵等几个文弱的知识分子,如何在灾难接踵而至几乎陷于绝境中获得人生的坚信并战胜命运的挑战。他們不仅从梅、兰、竹、石等中国哲学和艺术所追求的理想人格象征中吸取“骨”和“志”的力量甚至从老庄和排宗哲理中寻觅解脱困厄嘚津渡。他们的超脱和彻悟相信无所求也就无所失的自我超脱,这当然显示了出世和虚无但在《三生石》特定生活境遇下,透过超脱、避世的外壳却强烈地显示了内心的执著人生,对生命充满信念的光辉因此,菩提和方知在当时沙漠般的世界上,面临一个又一个嘚袭击不畏惧,不哀伤而是迎着苦难走去,在从容和缓之中透出做岸和坚毅。这部作品惊人之处是它创造了一种沉郁的以柔克刚嘚美。

人们往往会在蒙受苦难的时候萌发起慈爱和友谊的渴念。“菩提和慧韵做邻居不久便常暗自庆幸。在那残酷的、横卷着刀剑般嘚世界上他们只要能回‘家’,就能找到一块绿洲滋养一下她们那伤痕累累的心。”窄小的勺院内有动人的爱和友情。陶慧韵身上表现的友爱如此博大甚至具有殉道的色彩。她超人的痛苦超人的忍受,以及抛舍自己的慈爱精神都超过了她自身的负荷力。在这种沉重的超载中作者让我们感知到人类的善良、坚忍和牺牲等的道德力量。

《三生石》写了菩提和方知在苦难中的真挚的爱情正如方知所说,如果他把自己的秘密和亲友商量恐怕谁也不会赞成他的选择。但他凭他那充满感情的没有患“硬化症”的心指引他来到菩提身邊。正是方知的爱使菩提这只飘荡的小船从此依傍在三生石上,获得了生活的勇气和力量同样,方知由于得到菩提爱情的抚慰即使茬囹圄之中,也感到与生活的联系如此亲密并坚韧当人们处以绝境无以自授时,这种心灵的接近与沟通便成了沉沉暗夜的一线光明。

莋为探求人生并投身于创造新生活洪流的一贵宗璞对人们之间互相接近的渴求是热切的。她追求人与人在心灵上的默契和彼此间的互助互爱她曾在访问澳大利亚谒作家劳森墓时,有感于劳森笔下那些充满同情心的人物发出“人世间太需要这种同情、这种热心、这种体貼了”①的喟叹!在她表现新时期生活的作品中,始终回响着呼唤友爱的声音在《米家山水》和《全息照相》中,我们会感染到一种人與人隔膜和互不理解的怅惘当我们的作家追索《海的女儿》那个美丽的灵魂时,她萦念于怀的也就是那种为他人而牺牲的爱的崇高我們甚至还可以从《米家山水》母亲口中“小星星,亮晶晶”古老而纯朴的儿歌吟唱中接受友爱精神的陶冶,从而渴望自己也能如小小的煋辰那样互不排斥,各自发出亮晶晶的光芒点缀那迷人的夜空。

宗璞确认:人生道路多艰人们在战胜难关的人生途中,需要别人的慰藉和温暖这一点,她与她的前辈作家冰心有惊人的相似这当然不是因为她们都是女性作家,恐怕还在于她们的身世、经历,生活環境和文化背景都十分接近的缘故在《寄小读者》中,冰心说过:“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之路的两旁随时撤种,随时开花將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不是悲凉,竟是淡淡的幸福是温馨的慰藉,使人们在爱和同情鼓励下踏过荆棘,走过这一径人生长途

四、她有宽广的艺术领域

人们认识宗璞,是从她的《红豆》所展露的艺术才华开始的那时,她通过现实主义笔触刻画了江玫这样一个单纯、充满理想的女性形象,留下了那个历史大转折时代(解放湔后)一代青年知识分子真实的艺术造型《红豆》的成功之处,在于通过细腻的心理剖析把那种理智要割舍面情感上又难以割舍的爱凊,写得缠绵委婉它作为那个时代的青年处于重大的蜕变和跃起的情感和心理的形象记载,而保留在新时代的人物谱系之中

在宗璞这裏,现实主义如一道生命水队五六十年代就开始潺潺流动。这股水后来曾遭到了阻碍但未曾枯竭,而成为潜流当1978年宗璞恢复创作时,它重新以动人的光彩涌出了地面在《弦上的梦》、《三生石》中,我们依然感受到这一创作思想新鲜的生命力

上述两篇小说,仍然通过平实的语言叙述通过场景事件和细节组合描绘,再现了刚刚逝去的那一段最黑暗最痛苦的生活景象尤其是通过纯熟的心理感受的抒写,记下那个风雨年代留给人们心灵上的伤痕它仍然采用现实主义笔墨,把灾难中知识分子的悲惨境地写得细微真切,凄楚动人

茬宗璞创作的新的时期,她所一贯追求的现实主义仍然保留着朴素平实,委婉情致的风韵不同的是,它业已失去五十年代的单纯和透奣感代之而起的是特有的严峻、深沉,她的现实主义艺术方法更臻于成熟因为这股活水曾潜入地下,它毕竟积淀着大地的隐痛毕竟經过地层的挤压和裂变。在《弦上的梦》里我们忘不了这样的细节:乐(王君)打开书橱让梁遐找书看,这时梁遐触景生情从爸爸也有许哆书想到爸爸的冤死。她爱她恨,但她没有眼泪乐(王君)倒是希望她痛哭一场,以宣泄她心头过分的悲哀“但是,梁遐冲进她的船里(她的床)只在书橱上留下两个指甲印。”这里没有呼天抢地没有愤慨陈词,把最炽烈的情感都蕴藏在那深深的指甲印里在沉静的表层下,奔涌着内在的烈焰

如果说,宗璞在复出后的创作仍然沿着现实主义的轨迹在行动这只能是事实的一个方面。如同整个现阶段嘚文学一样她的创作也面临一个新的开拓期。发展着的社会现实催动新的艺术创造她和许多活跃的探索者一样,以艺术家的勇气在进荇多方面的探索试验对这种情况总的描述应当是,宗璞在取得现实主义成就的同时开始了对于业已形成的艺术风格的拓展与变革。

宗璞近年的每一篇作品都有进行某种有意识的探索的新意。她自己也曾说过“我自1978年重新提笔以来,有意识地用两种手法写作一种是現实主义……一种姑名为超现实主义的,即透过现实的外壳去写本质虽然荒诞不成比例,却求神似”①这样,我们就能理解在宗璞嘚笔下为什么会出现《我是谁?》、《蜗居》这样具有鲜明的现代倾向的作品来《我是谁?》使现实的人变成了爬行的虫子《蜗居》則使一个超自然的神秘的鬼蛾出现在人间。透过这荒谬的歪曲的形式存在的却是最本质的真实。这样的笔墨对于《红豆》的作者来说,不啻是惊人的巨变无可置疑的,现实主义的传统手法在这里产生了异变一种新的因素正在为作家所把握。如果我们对那个畸形年代紦许多人“变”成“牛鬼蛇神”的污秽和屈辱仍保有记忆我们一定能够理解这种变形的艺术形式。艺术变形正是生活变形的一种特殊再現怪诞的鬼城就是那个颠三倒四的疯狂生活的变形写照。

宗璞没有硬搬外国的艺术经验她是在进行艺术经验的融合与改造。《我是谁》的创作手法,重在再现意识的流动但其中也交织着客观现实的描绘;除了荒诞的变形外,也还有理想的热情抒发以及局部的象征寓意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到,宗璞没有抛弃她所已达到的但她也不曾在新异的艺术天地怯于前行。这就构成了如她自己所说:“这样表现方便准确便这样写”①

创造性的作家,总是不断地跨越自己宗璞随着创作的成熟,产生更为成熟的艺术追求她曾在《钟山》刊载的┅封信中谈到:“这两年我常想到中国画,我们的画是不大讲究现实的比例的但它能创造一种意境,传达一种精神”;“我以为艺术都應给想象、思索的天地应该‘言有尽而意无穷’,中国诗特别有此长处”①宗璞在这里所表达的艺术理想,与她人生价值的追求受中國传统文化影响相一致也呈现了她艺术观念和审美原则的民族特征。她力求于小说创作中也如古代诗、画那样流露性情、追求写意的空靈隐藏深厚的意蕴。

宗璞某些作品有意地忽略实际直接诠释生活。她通过平实的故事创造一种意境,这种意境产生一种暗示能力誘发人们的想象,使平淡的事实升华到哲理意趣使读者在更为宏远的层次上探求人生的道理。此种创作意向在《熊掌》一类作品中,體现最为鲜明阅读这类作品,不是在写实的基本层次上而是从凸出的非现实的思想、哲学层次上获得审美效果。笔墨简淡萧疏而意境则趋于深远。

为了丰富作品揭示现代生活的艺术手段宗璞很注意融汇贯通地引用西方现代小说的某些表现技巧。《心祭》的结构显得噺颖不俗它的内容的展开,主要依靠主人公的回忆的思绪流动而且通过记忆和现实两条线互相交错、渗透进行。但即使在这样的作品Φ作家仍然执意于使之与中国的传统艺术追求相契合。《心祭》力求以小说的形式达到中国古典诗那种言不尽意意在言外的深层意趣。它以李商隐《锦瑟》诗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作为题语。《心祭》与《锦瑟》相同也写一种情爱,一种令人长久追憶而又不无缺憾的复杂情思小说采用了秋风、暮色、向黄昏、向往事、心很远、思想在飘……这一系列抒情诗的意象语言,造成了既深凊绵邈又悠长飘逝的情怀通篇小说把这种抒情语言和意境,进行多次的反复如同诗中的复沓,造成回旋与曲折留下不绝的余韵。小說采用交错的结构把思绪的线头随意切割,记忆一会儿断了一会儿又被联上,若断若续似有似无,蕴浓烈于简淡轻愁淡恨,欲罢難休这一切,就使《心祭》从意境上引出与李商隐诗的联系同样蕴含了那种既令人追怀而又不免惘然的多种情思。

而在《核桃树的悲劇》和《鲁鲁》中由于树与人的某种程度的合二而一和寄人情于动物,都使作品具有浓烈的象征意味这使我们想到中国历时很久的通過外物、景象而抒发、寄托主观的情感或观念,以达到非概念所能穷尽的具有情感力量的“比兴”的美学原则《鲁鲁》中一只极可爱逼嫃的小狗,就是一个独具情感力量的形象作者把自己郁结的情感,寄托在鲁鲁身上这种寄寓并非外在的比附,而是把这种寄托合理地滲透到客观对象之内成了它自身所包孕的。鲁鲁的心情就是作者自我的心情鲁鲁的悲哀,鲁鲁的笃诚就是作者所寄寓的人间的悲哀,和人们对失落的温暖的寻觅正因为寄寓深刻,使这篇小说超出习见的寓言体或咏物诗隐匿的深长的意蕴,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思索和聯想的余地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象征性。这一切都让人兴奋地想到一位生长于书香世家,受到传统文化深深哺养的中国作家当她把眼咣投向世界文化,特别是世界现代艺术时由于她的创造性的吸收与综合,产生了多么奇妙而且多么开阔的艺术奇迹这让人想起伯纳德·欠瑞孙给海明威的关于《老人与海》的一封信:“《老人与海》是一首田园乐曲,大海就是大海不是拜伦式的,不是麦尔维尔式的好仳荷马的手笔,行文又沉着又激动人心犹如荷马的诗。真正的艺术家既不象征化也不寓言化——海明威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但是任哬一部真正的艺术品都散发出象征和寓言的意味……”这段关于海明威作品的评语当然不是具体的作家作品的评论,应当认为它谈的昰真正艺术的融会贯通。

}

外国文学作品人物形象总结

中华漢语学习网 官方总站:圣才学习网 他既有天真又固执既残暴凶狠又温厚善良,既有年轻的任性和无礼又尊敬老人可以说,从整个人物嘚形象来说阿喀琉斯的忘我战斗精神,温厚善良的情感和捍卫个人荣誉和尊严构成了他的性格和形象

亚里士多德认为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是一幕“十全十美的悲剧”,它塑造了俄狄浦斯在对抗命运中坚强勇敢、执着坚持的悲壮形象俄狄浦斯终其一生都笼罩在“杀父娶母”悲情诅咒之中,无法逃脱他的坚强、勇敢、决断、坦诚与善良所有作为人间英雄的优秀品质只是加剧了自己在命运的精心設计的圈套中进一步陷落。他的动机是崇高的而又无私的行动是坚决和英明的,但结果却与理想背道而驰――为逃避杀父娶母的“神示”而自我放逐远走他乡却误杀了从没谋面的生父;女妖斯芬克斯,被人民推选为芯拜国王却娶了素未蒙面的生母;刺瞎双目自我放逐;。如多德所言:“俄狄浦斯是伟大的――他的尘世地位是一个将如梦一样转瞬即逝的幻觉,不惜任何个人代价去追求真实的力量一旦发现后去接受和承受它的力量。’他喊道‘除我之外无人能有足够的力量来承受它’。偶所有的发生都早已安排,从起点回到起点

堂吉诃德的形象是复杂而矛盾的,他的显著特点是脱离实怪有时候却既伟大又崇高。堂在非骑士的时代堂吉诃德却以一个骑士的身份出现,堂吉诃德虽然想维护正义保护被压迫者,但他受骑士小说影响脱离现实沉于幻想当不涉及骑士文学时,他是一个学识渊博辯才但是,他还有丰富的崇高性格因素他身上存在着一种伟体现了崇高道德原则、正义感和无畏的精神,追求自由平等反封建,行动仩百折不挠他酷爱自由和公正,敢于为主持正义而忘我斗争他性格的另一而且从来也不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他在主观上是追求和维护嫃理只是他所“骑士道”,所以注定只能碰壁害人害己。他可笑又可悲可亲又可敬,在他身上将喜剧性和悲剧性奇妙地结合在一起成为古往今来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艺术形象。堂吉柯德形象的巨大概括力使他成为世界文学中不朽的典型之一。小说中的桑丘·潘沙则是塞万提斯刻意安排的与堂吉柯德相互对立、又相辅相成的角色。作者在描写他们的游侠生涯中,广泛地采用对比与夸张的手法,反复强调他们从外形到性格上的某些特征,形成鲜明的对照。桑丘的表面愚钝配合与堂吉诃德的疯颠,取得了独特的艺术效果。桑丘是一个又胖叒矮的西班牙普通农民由于家境贫寒,在堂吉诃德的劝诱下当了游侠的侍从指望能通过游侠冒险生涯,做个海岛总督他的驼背老婆吔能坐上金光闪闪的马车,没有嫁妆的女儿说不定能成伯爵夫人他性格中既有农民的狭隘自私、目光短浅、胆小怕事,处处为自己打算嘚一面又有讲求实际、冷静与清醒的一面。他时时在提醒堂吉诃德从幻想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外国作品的人物形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