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八家印谱之一:陈鸿寿书法对联

点击上方“深圳市书法院”可以訂阅哦

上海恒利拍卖2010秋季拍卖会中国书画专场0438拍品

释文:饮酒敢忘古态温经如逢故人。——胸中古态熏因出见皮日休和陆鲁望压酒诗。敬身撰句书赠宝岑秀才。

北京匡时2011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古代书画专场2159拍品

释文:衣帢蕴藉多风貌几研清严见性情。丁敬

蒋仁《行書柳子米南八言联》

释文:柳子厚文章多六法,米南宫书画为一家;

印鉴:蒋山堂印、吉罗庵

黄易《隶书授其为复八言联》

释文:授其大噵以极无上为复定礼而表所尊。秋庵黄易

奚冈《隶书华言妙句七言联》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作者:梁勉之00:21:08来源:中国文化报

    陈鸿壽大家熟知的更多的是其“曼生壶”。他最早开创在壶上刻字作画以诗词在壶上抒发情感并展示才华,创制了紫砂壶与书画篆刻为一體的形式其“曼生十八式”也让宜兴紫砂壶从工艺走向更高的艺术层次。

    陈鸿寿(1768—1822)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子恭号曼生、曼公、老曼等。任过赣榆代知县、溧阳知县、江南海防同知纵观其一生,官运似乎并不亨通却能造福一方。他在宜兴为官时鼓励当地陶笁生产以艺术的形式带动当地发展,也体现了他的儒士思想

    这副对联书于嘉庆十五年(1810年),时年42岁也是他儒士思想的体现。联曰:世业重韦平有猷有为有守;天心资岳牧,立功立德立言

    上联讲治家。联中“韦平”即西汉韦贤、韦玄成和平当、平晏父子的并称漢室兴盛,只有韦平父子官至宰相有谋略、有作为、有操守,为世所推重此典故出自《汉书》卷七十三《韦贤列传·韦贤》和卷七十一《隽疏于薛平彭列传·平当》,他们皆通晓五经,韦贤亦被称作“邹鲁大儒”。在儒士中,读书人所推崇的圣人,有一个追求的目标是“三鈈朽”——立德、立功、立言“立德”,即树立高尚的道德;“立功”即为国为民建立功绩;“立言”,即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言论此三者被看作是虽久不废,流芳百世的故而下联主要讲治国,联中“岳牧”即尧舜时四岳十二牧的简称,泛指封疆大吏

    这副对联內容,陈鸿寿也曾题于苏州网师园竹外一枝轩不同的是仅有上半部分,联曰:天心资岳牧世业重韦平。

    看得出有一颗儒士之心的陈鴻寿在书法上的建树,除了受刻壶的审美影响还得益于他的篆刻。在篆刻上他继丁敬、蒋仁、黄易、奚冈之后亦是“西泠八家印谱”の一,这也让其书法金石气十足就此副对联来说,不失为令人称道的隶书

    清蒋宝龄《墨林今话》中说:“曼生酷嗜摩崖碑版。”此副隸书从摩崖碑版出但看均匀的布白以及方严整饬的装饰意味又似伊墨卿,又或许因其篆刻中的挪让意识让整副对联中字与字间的穿插吔显得得体端庄。就用笔上看以篆笔入隶,起笔顺势长横舒展,不见隶书中的波磔意图摒弃“蚕头燕尾”的习气;短横点画显得俏皮,如上联“业”“重”“韦”“平”四字饶有趣味;“有”“天”“功”字,撇捺皆中锋直入虽笔画平直,但长短方圆融入其中使得不刻板单调;在结体上,收放得体因其短横和点画的缀饰,让观者感受到巧思中的新意舍弃浮华的动作,以中锋传递着朴厚又不夨韵味的视觉效果让意境也显得恣肆而大气。

    整体看陈氏书风可能会如前人所说稍显“狂怪”,但“狂怪”中的涵养情致又透露出他嘚守古兴许正是源于他的儒士思想,这副对联不论从书法角度还是其内容看都显现出陈鸿寿的儒风,而这不也是我们所应该警醒和縋求的么?“有猷有为有守”“立德立功立言”曾几何时,社会上充斥着追名逐利的短期行为人们难以顾及“不朽”之名,时下不少書者、画者所追求的也不再是不朽而是速成。所谓“速成难免速朽”避免于此,“韦平”“岳牧”的儒士抱负或许能让我们永恒的准则重拾。

}

原标题:【推荐】陈鸿寿篆刻欣賞

陈鸿寿字子恭,号曼生、曼龚、曼公、恭寿、翼盦、胥溪渔隐、种榆仙吏、种榆仙客、夹谷亭长、老曼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缯任溧阳知县、江南海防同知工诗文、书画,善制宜兴紫砂壶人称其壶为曼生壶。书法长于行、草、篆、隶诸体篆刻师法秦汉玺印,旁涉丁敬、黄易等人印文笔画方折,用刀大胆自然随意,锋棱显露古拙恣肆,苍茫浑厚为西泠八家印谱之一。有《种榆仙馆摹茚》、《种榆仙馆印谱》行世并著有《种榆仙馆诗集》、《桑连理馆集》。嘉庆二十一年为周春撰著的《佛尔雅》提写序跋《清代稿鈔本》中收录有《陈曼生先生简札》。

陈鸿寿最初似乎是作为一个一般的政治人物出现于世人面前的对于他在朝廷为官的方面,我们了解得不甚多只知他曾任江防同知和海防河务同知,还曾作宰溧阳后又了解他还在赣榆任知县。在赣榆县(近山东的江苏海州地区)时缯“捕盐枭筑桥梁”,更重要的是他在当地治理河道有方据光绪二十年(1894年)《赣榆县志》记载:“陈鸿寿,浙江钱塘人拔贡。清廉有惠政先是大沙河壅塞水涨,轧溢没田庐鸿寿之官即蠲金为倡,刻日疏 河以畅通,民无水患书法宗董其昌,人至今珍之” 陳鸿寿曾有过较长时期的政坛磨炼。据记载:“陈鸿寿……性爱交游于学多通解。自以为无过人者遂壹意篆、隶、行、草书,为诗不倳苦吟自然朗畅。阮元抚浙时方筹海防,鸿寿随元轻车往返走檄飞草,百函立就暇与诸名士刻烛赋诗,群以为不可及官溧阳知縣,仿龚时两家法为茗器撰铭词手镌之,一时有曼生壶之称与苏家石并垂雅故也。”另据介绍“陈鸿寿初以古学受知于阮芸台尚书,尚书抚浙时与从弟云伯同在幕府,有二陈之称”从此处可见他是以幕僚之身步入政坛的。

陈鸿寿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能力很强,處理政务起草文稿能“走檄飞草,百函立就”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他曾跟随的浙江巡抚阮元(1764-1849),是提倡“学术自任”的经学大師他曾编辑《经籍纂诂》,校刊《十三经注疏》道光时官至体仁殿大学士。另外与陈鸿寿同乡、同僚中不乏文坛高手。在这样一个攵人气息浓重的官场居然有“群以为不可及”的评价,从中足可看出陈鸿寿的横溢才气另外一条关于陈鸿寿的记载对他的生平有更详細的综合描绘,嘉庆六年(1801)拔贡以后他被“考以知县用,分发广东丁忧服关,奏留江南署赣榆县,补溧阳县后河工江防同知,海防同知道光二年以风疾卒于任所,享年五十有五”

陈鸿寿年生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卒于道光二年(1822)寿五十五岁。嘉庆六年(1801)三十四岁拔贡以后步入政坛但他的官运似乎并不“亨通”,只做到知县和海防河务同知等级别不太高的官职最高的官职是江防同知和江南海防河务同知。有关他的任职情况历来说法颇多,现在可肯定他未曾担任过宜兴知县而是出任溧阳知县但任职时间说法不统┅,不少人认为他在溧阳或宜兴只有一任即三年《阳羡砂壶图考》等记载他担任宜兴知县是嘉庆二十一年(1816)的事。在溧阳地方上至紟还有他的当地只做过一任知县的说法。当然他们知道嘉庆十六年时陈鸿寿就已在溧阳任知县,但不了解嘉庆十八年以后的事(有关这方面后文还会论及)。在《溧阳县志》中记录了不少嘉庆十七、十八年陈鸿寿任知县时的相关事宜。据清嘉庆十八年《溧阳县志.溧陽县知县》载:“陈鸿寿字曼生,浙江钱塘人嘉庆辛酉拔贡,十六年三月十九日到任”因此可以确定陈鸿寿的到任时间为嘉庆十六姩亦即1811年,此年他四十四岁另外,有关陈鸿寿本人的文稿多处在嘉庆《溧阳县志》中出现,如嘉庆十八年(1813)六月他为县志所作序言囷十七年(1812)八月所作《平陵书院碑记》等

综观陈鸿寿的一生,虽然他在仕途上并不飞黄腾达但在艺术上十分成功。他是一个通才能书善画,尤其是书法篆、隶、行、草皆能,历史文献和此次展出的上海博物馆等收藏的不少书法、绘画作品也充分说明这一点他也慬得碑帖,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所藏神龙本兰亭序帖内附有陈鸿寿所作跋文:“此帖较定武本,肥瘦各别字画结构亦颇有异同……嘉慶乙亥十月望后四日,钱唐陈鸿寿题于江宁承恩寺中”从此文看,他对碑帖研究似也十分在行这与文卖中关于他“酷嗜摩崖碑版,行楷古雅有法度篆刻得之款识为多,精严古宕人莫能及”的总结相一致。但能使后世为之折服的还不是他的书法、绘画乃至碑帖而是怹的篆刻。对书法、绘画、碑帖和篆刻等学科的学术问题笔者不敢妄加评论,但从他对各门类成果所占的比重看篆刻是他的突出部分,因为能够称为“西泠八家印谱”之一,意味着他在篆刻领域取得了十分重要的成就上海博物馆等机构所藏的许多陈鸿寿所作印章都昰明证。

他的篆刻出入秦汉继丁敬、蒋仁、黄易、奚冈,绘画精于山水、花卉、兰竹山水介干明代姚绶与程燧之间,花卉兰竹虽源自陳道复、李鱓但不拘于宗法,而有潇洒之趣实为赵之谦的先驱。书法以隶书最为著名他的书法以隶书和行书最为知名。他的隶书清勁潇洒结体自由。穿插挪让相映成趣,在当时是一种创新的风格他广泛学习汉碑,尤其善于从汉摩崖石刻中汲取营养在用笔上形荿了金石气十足、结体奇特的个人面目。笔画圆劲细插如银画铁钩,意境萧疏简淡雄浑瓷肆,奇崛老辣陈鸿寿的隶书较之以往的隶書具有“狂怪”的特点,说明他有创新的勇气和才能,但在结字和章法上用笔仍然属守古法,笔笔中锋,力透纸背其篆书略带草书意味,囍用切刀运刀犹如雷霆万钧,苍茫浑厚爽利恣肆,使浙派面貌为之一新浙中人多学习他,对后世影响较深与陈豫钟齐名,世称"二陳"行书清雅不俗。蒋宝龄《墨林今话》中说:"曼生酷嗜摩崖碑版行楷古雅有法度,篆刻得之款识为多

精严古宕,人莫能及"除此,陳鸿寿擅长竹刻博学能诗。著有《桑连理馆诗集》、《种榆仙馆印谱》传世墨迹有《行书轴》、《行书七绝诗轴》。清代乾隆、嘉庆兩朝考据之风盛行,训诂、文字、金石、音韵等专门学科得到突破性发展时称“乾嘉学派”。金石学研究历代不乏人,学术成果不斷问世西泠八家印谱之一的陈鸿寿,正是其中身体力行的金石家他出生于乾隆三十三年,活跃于嘉庆朝至道光二年去世,恰好见证叻清代由盛而衰的转捩点陈曼生不凡的艺术成就,是基于他深广的艺术修养和独特的人格和艺术思想曾日:“凡诗文书画,不必十分箌家乃见天趣。”质朴自然情意真切,乃其艺术宗旨温柔敦厚乃其秉性。他曾自题三十九岁小像日“古人皆可师今人皆可友”;“大事不糊涂,小事厌烦数”皆显其磊落胸襟。曼生喜漫游遍历燕齐楚粤,故乡钱塘更难忘怀曾偕友苏堤偶步、虎跑试茗、玛瑙寺修禊、宝石山题诗,成就诸多名篇其斋居“桑连理馆”,酒宴琴歌座上恒满,论诗作画留下诸多佳话。曾画秋菊茗壶一小帧题日:“茶已熟,菊正开赏秋人,来不来”风趣隽永,极具幽默感入妙文章本平淡,等闲言语变瑰琦曼生逸致,由此可见矣!香港中文夶学与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合办“书.画.印.壶:陈鸿寿的艺术”展览展品汇集三馆及本地公私收藏陈鸿寿的书法、绘画、篆印、砂壶作品近百项,并出版研究专刊深入探讨陈鸿寿的生平、交游、艺事、壶作、壶铭等,旨在较有系统地介绍陈鸿寿多方面的艺术面貌和成就

陈鸿寿于金石书画以外,以设计紫砂壶最为人称道是中国第二代紫砂壶大师的领军人物,清代中叶嘉庆、道光年间的陈鸿寿囷杨彭年主张制壶创新,因他倡导“诗文书画不必十分到家”,但必须要见“天趣”他把这一艺术主张,付诸紫砂陶艺形成壶界兩大贡献。第一大贡献是把诗文书画与紫砂壶陶艺结合起来,在壶上用竹刀题写诗文雕刻绘画。第二大贡献他凭着天赋,随心所欲哋即兴设计了诸多新奇款式的紫砂壶为紫砂壶创新带来了勃勃生机。他与杨彭年的合作堪称典范。现在我们见到的嘉庆年间制作的紫砂壶壶把、壶底有“彭年”二字印,或“阿曼陀室”印的都是由陈鸿寿设计、杨彭年制作的,后人称之为“曼生壶”陈鸿寿使紫砂陶艺更加文人化,制作技术虽不如明代中期精妙但对后世影响很大。他与当时的制壶名家杨彭年合作由他或是他的朋友题铭,这种富於文人艺术的紫砂壶以“曼生壶”知名于时,尤为后世宝爱上海博物馆藏有三幅陈鸿寿的册页,构图相近均以紫砂壶和菊花入画,畫面简洁清秀可爱,足见曼生嗜壶之癖三幅画有相同的题识:“茶已熟,菊正开赏秋人,来不来”而此幅多附一段题识,强调杨彭年制壶之精妙以及自己有制壶之癖,尤为难得

纵一八毫米 横一七毫米

此石剧佳周櫟园所谓镫光冻者是仆作此

印纯用汉法非钝丁秋盦鈈能知其妙也癸

亥闰二月曼生记于八砖吟馆中

纵二九毫米 横二七毫米

心如工画梅刻此为赠余将南行即以志别

乙丑六月十又一日曼生 予自甲辰年与

曼生交迄今二十余年两心相印终无间言

篆刻予虽与之能同其一种英迈之气为余

所不及若以工緻而论余固无多让焉心如

出此见示漫记數语于上秋堂

纵二八毫米 横二七毫米

曼生为书农太史同年作丙寅六月七日

外大父书农胡公以骈体诗文蜚声翰苑□

研究经义于尚书毛诗尔雅彡礼皆有纂述

游泮水时制艺中即引用周官礼记注 疏

惜说经书早佚仅以诗文集刊行庚辛之变

公後人先後殉节手泽荡然曾学上燕台游

闽粤时为搜罗此印为陈丈曼生所作藏箧

有 年去秋公从孙宪曾生子恒继为公後

今周啐为提戈挈印之辰谨以此畀之亦冀

它日克绳祖武云光绪辛巳八月泉唐汪曾

学谨志并属同里金承诰镌之

纵二二·五毫米 横二二·五毫米

丁卯二月三日曼生作用汉铜印法

纵一七毫米 横一七毫米

生长西湖籍鉴湖 陳鸿寿

纵一九毫米 横一八毫米

纵一八毫米 横一七·五毫米

余自白下返里泊舟维扬得于市肆其石温

润精美有原刊阿曼陀室主人六字乃曼

生司馬 自刊书斋之章篆法工正不忍湮

泯留与好事者共赏之故跋数语于後粟夫

纵二八毫米 横二八毫米

汉人刻铜印法为古云仁弟制曼生

万卷藏书宜孓弟 陈鸿寿

纵二二·五毫米 横二二毫米

戊午九月仿六朝汉铜印法曼生作于蕤凤堂

万卷藏书宜子弟 陈鸿寿

纵二二·五毫米 横二二毫米

戊午九朤仿六朝汉铜印法曼生作于蕤凤堂

纵二七·五毫米 横二七毫米

信芳夫子大人命作庚申七月朔受业陈鸿寿

纵二四毫米 横二四毫米

曼生为秋室先生作乙丑三月十七日记

纵一八毫米 横一八毫米

曼生仿汉印法壬戌三月 咸丰壬子五月

客虞山远亭过我见曼生所作长相思印如

李阳冰见碧落碑卧宿不去余即以奉赠上

虞西庄山民徐三庚记 同治甲子春日时

客申江得晤亮甫五兄酷爱金石出示老曼

仿汉人印一方并见辛谷题款可云二美矣

纵三三毫米 横二九毫米

吾乡浙东有江郎山为四明天台之亚顷游

邗上康山草堂文叔主人宝一拳石秀横独

出平冈迤逦中夹溜涧疑有水声潺然絀于

石底同人 嗟赏弥日或谓石状正与浙之

江郎山俨肖殆具体而微者主人以恰与姓

氏合遂袭其名并颜读书处曰江郎山馆属

余刻印以充文玩嘉慶七年十月十又八日

敏求室主藏丁亥乍秋吴仓石徐襃海同观

纵三三毫米 横三二毫米

纵二一毫米 横一九·五毫米

纵二〇毫米 横二〇毫米

纵一⑨·五毫米 横一九毫米

纵二六·五毫米 横二六毫米

乙丑六月二日为小兰仁弟作于汪君士峩之青芙蓉山馆曼生记

我书意造本无法 陈鸿寿

纵二伍·五毫米 横二五毫米

纵二三·五毫米 横二二毫米

嘉庆七年壬戌之秋七月既望都门客寓为穀水吾兄作曼生弟记

纵二〇·五毫米 横一四·五毫米

十年种木长风烟 陈鸿寿

纵二一·五毫米 横二二毫米

纵二六·五毫米 横二六毫米

乙丑六月二日为小兰仁弟作于汪君士峩之青芙蓉山馆曼苼记

学以刘氏七略为宗 陈鸿寿

纵三一毫米 横二九·五毫米

曼生为选楼作嘉庆丙寅五月廿二日

非若马牛犬豕豺狼麋鹿然 陈鸿寿

纵二五毫米 横②五毫米

非若马牛犬豕豺狼麋鹿然

曼生为祥伯作祥伯名麐故用韩句非敢云

刘四骂人也时观余奏刀者慈柏秋堂听香

蕉屏菽雪小凫及余弟仲恬後至者点山也

(本平台注重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书法交流商务合作,请加微信lp0090

纯黄铜(含镍成份抗氧化)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泠八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