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战争5都是体系对抗体系,怎么还有很多人

现代战争的本质:国家间的体系对抗
18:38:20&&来源:新华军事
[提要]&&姜鲁鸣:自从信息化战争形态问世以来,国家防务呈现出一系列重要变化,最重要的是信息化战争强化了以国家整体实力为基础的体系对抗。姜鲁鸣: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本质上是打破军民界限,在整个国家利益平台上整合利益关系的过程。
  记者:还有一个与之相关的重要问题,就是现代战争已实现远程精确打击,使国防经济布局和战时防护的意义相对下降,有人据此断言:人民战争已成为永远的历史。对这个涉及战争制胜观的问题,您怎么看?
  姜鲁鸣:高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的确引起了作战样式、编制编成、资源保障、军事理论等方面的深刻变化,但它并没有改变人与武器的基本关系,也没有改变战争的政治属性,人仍然是战争制胜的决定因素。而且,现代战争直接作战空间虽然有变小的趋势,但潜在作战空间又有向深海、极地、太空和信息网络空间不断拓展的趋势,使得平时与战时、前方与后方、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的界限日趋模糊,也为人民群众在更加广阔的领域和更大范围内实施备战和参战提供了新的舞台。毫不夸张地说,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战争和军事活动更加具有军民兼容的“天性”。在某种意义上,战争正在超出军人、军队、军事的范畴。
  近年来的战争实践表明,信息化战争是现代化人民战争的最新载体,也为信息化、网络化的人民战争提供了一个全球化平台。即使在一些大的国际潜在冲突发生之际,一些国家的民众也在运用网络向对方的指挥系统实施病毒攻击,或发送大量的空数据包和电子邮件使其不能正常工作。今天,人民战争仍然是我军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是充分体现我国人民反霸权、反分裂、反恐怖作战合理性、合法性、正义性的基本载体。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网络大国、第一手机大国和第一网民大国,网络力量已超数亿人次,其中不乏信息网络技术及相关专业人才。这些力量都是信息化人民战争的巨大潜在力量。
  记者:那么,怎样才能在实践中避免把国家大防务挤压成狭义的“军防”,真正提升现代国家防务能力呢?
  姜鲁鸣:靠军民融合!在信息化战争时代,提升以国家整体实力为基础的体系对抗能力,是实现国防现代化建设目标的核心和实质。适应这一根本要求,必须把军民融合作为国防实力建设和潜力建设的基础工程常抓不懈。我们必须认识到:在信息化战争时代,只有实现全方位、高层次的军民融合,以整个经济社会为依托,国防和军队建设才能获得技术最先进、成本最经济、来源最稳定和最有可持续性的物质力量,才能极大地提高国家体系对抗能力,才能为我国的改革、发展、稳定、统一和利益拓展提供强大的安全保障。
  记者:在这方面,国家已经制定了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规划,但怎样将其转化为实现富国强军统一的强大力量,并不是一个已经解决好的问题。怎样才能避免貌合神不合,真正做到军民融合?请谈谈您的看法。
  姜鲁鸣: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本质上是打破军民界限,在整个国家利益平台上整合利益关系的过程。实行军民融合,对国防部门将意味着,有些军队岗位将由地方人员来担任,有些保障将交给地方承担,有些军工行业将失去垄断利益。而对于地方来说,实现军民融合式发展需要追加投入,可能还会增加工作量和风险。这样,推进融合式发展,就要与很多局部利益产生利益摩擦。因此,如何有效破解既定利益格局,促进有利于军民融合发展制度体系的充分发育是关键的关键。这就需要深入研究我国融合发展进程中政府、军队、企业等主要行为主体间的利益关系。在军民融合进程中,只有以相关利益主体的博弈关系为基点设计制度,从全局利益与各局部利益的相对均衡点出发制定政策,才能将体现国家利益的军民融合真正转化为各局部利益能够接受和乐于推进的利益格局,形成上下联动的利益驱动促进融合。这样,我们就能集中全民族的力量,共用一个兼容性的经济技术基础进行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进而极大地提升综合我国的国力和国家核心竞争力。(来源:学习时报)
来源:新华军事现代战争强调体系对抗 单一武器单挑已失去意义-中新网
现代战争强调体系对抗 单一武器单挑已失去意义
  近来,朝鲜半岛局势紧张,美韩联合军演接连登场。而美国频频亮出“撒手锏”,派出尖端战略武器参加军演,B-52“同温层堡垒”和B-2“幽灵”战略轰炸机、F-22“猛禽”战斗机、“全球鹰”无人侦察机、“夏延”和“旧金山”号攻击核潜艇、SBX-1巨型海基反导预警雷达、“菲茨杰拉德”号宙斯盾驱逐舰……此类重量级武器的出现,无疑加剧半岛局势。军事专家分析,美国“穷兵黩武”背后有其战略考虑。对于半岛局势中方始终认为应通过对话和平解决争端,实现半岛无核化。我外交部明确表示,反对任何使局势紧张做法,不允许在中国家门口生事。
  美国频繁地在朝鲜周边区域部署各类武器,形成一个严密的海陆空立体包围网。这从另一角度带给我们思考,即信息化时代“体系作战”战略战术的运用。
  当这些武器装备,部署在同一块战场,组合在一起时,会有怎样的威力?是1+1&2呢,还是1+1&2?在看饱了这些炫酷拉风、耀武扬威的明星武器之后,有不少人脑海里涌出这样的问号。
  事实上,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恰恰是当前中国国防建设面临的重大战略任务。
  “好汉难敌四手”
  米格-29悲剧折射出体系之威
  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南联盟空军面对北约空军不甘示弱,派出其最先进的第四代战斗机米格-29迎击。但在北约的首轮空袭中,就有5架米格-29被击落,在第三轮空袭中,又有2架米格-29被F-15打了下来。此后,南空军再也没有起飞战斗机迎战了。
  然而,在同年德国空军与美国空军联合演习时,德国空军出动其继承于原东德的降级版米格-29,在几乎每一次近距离格斗中,都发挥出其出色的机动性,用头盔瞄准器配合R-73导弹,击败美军的F-16。
  看来,米格-29并非无能之辈,在南军手中之所以惨败,正所谓“好汉难敌四手”。
  在科索沃战场上,美军的空战系统集情报获取、信息传输、作战指挥与决策、武器打击于一体,相对于南联盟的空战武器系统,有四大优势:一是看得清,美军建立了天、空、地三维情报保障系统,使南军的一切行动都暴露在其眼皮之下;二是反应快,美军E-3预警机能迅速将目标数据传送给己方战斗机;三是“开外挂”,美军电子战飞机对南军实施电子干扰和欺骗,让米格-29陷入“云里雾里”;四是打得更远,美军战机装备有超视距空空导弹。
  现代战争,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单一武器的“单挑”已经失去意义。在拥有完备体系的对手面前,缺乏体系支持的“单打独斗”没有前途。无论单件武器多么强悍,都不堪一击。
  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作为纽带,把各种武器装备连结成一个整体,战斗力就能成几何倍数提高。这,便是信息时代体系作战的力量。
  骑着毛驴指挥飞机,也是体系作战
  “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是我军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国防科技大学军事技术哲学专家刘戟锋对记者说。
  过去,我军使用过合同作战、整体作战和联合作战等概念。那么,新提出的体系作战最大不同点在于哪里?
  “第一,体系作战更强调整体对抗、全维对抗,指挥控制一体,从传感器到射手的‘无缝链接’;二是打破了军兵种界限,根据不同任务,编组作战模块,实现优势互补;还有便是多维对抗一体,任何战斗,都离不开来自太空、网络和电磁空间的支持。”刘戟锋说。
  “别看体系作战强调整体,其实,并不否定个体的作用,而是更强调人的临场应变能力。”空军军事理论专家徐勇凌大校告诉记者,单个武器的操控人员的任务更加明确,但这不是降低了对作战能力的要求,反而增大了协调配合的难度。“比如战机飞行员,不仅是平台操控和武器发射的执行者,也是体系信息获取的窗口、力量融合的基本要素。在任务变更和备份作战方案中,需要飞行员迅速变换角色任务,对飞行员临机择变的要求就更高了。”
  有趣的是,体系作战思想中,有中国传统思想的烙印。“美军在近20多年的战争中,首先打击对方的关键要害。这与机械化战争时代强调‘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大不相同,却与中国兵家强调‘擒贼擒王、打蛇打七寸’的思想不谋而合。”徐勇凌说。
  而在刘戟锋看来,体系作战,并非一定都是先进武器打出来的。“在阿富汗战场上,就有美军士兵骑着毛驴,手持笔记本电脑,指挥在附近空中徘徊的战机,去轰炸突然出现的敌人。谁能说,这不是体系作战?”
  地图挂到显示器上才能指挥,转型中经历着阵痛
  我军正在从传统军队向信息化的体系作战转型,要同时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两大任务。其中,有着诸多不为人知的艰难与痛苦。
  “我军的信息化体系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现今最主要的任务是进一步充实体系要素,为搭建完备体系打基础。”徐勇凌说,另一个当务之急,提高所有人的体系作战意识。“所有军人都应像从前学文化那样,学习信息技术。就像医生看病,过去就量量体温把把脉,现在得做CT、PET,搞清楚神经末梢和细胞有没有病变。”
  据徐勇凌透露,不少指挥员都觉得现在的演习不好看了:枪炮声少了,阵势、气势小了;决策、命令变成代号和短语“黑话”,没训练过看不清、听不懂;演习内容、程序大都从左屏到右屏,一串串在屏幕上跳动。
  电脑里明明装着战场数字地图,有的指挥员仍要把纸质地图挂在显示器上,才能述说战场态势和命令;指挥方舱内明明就几台电脑、几个人,从指挥员到参谋仍然习惯性地大喊大叫,就像在指挥一场解放战争的战斗……
  “这是一场革命性的突变。在传统作战训练中浸染时间越久,转型的痛苦也会越重。”徐勇凌认为,“想要真正形成信息化体系作战能力,不啻于一轮新的思想解放。”
【编辑:曹昆】
>相关新闻:
>军事新闻精选: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1999-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131被浏览56,891分享邀请回答1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现在的朝鲜军队有能力击落美国的F22战斗机吗?谢谢回答。_百度知道
现在的朝鲜军队有能力击落美国的F22战斗机吗?谢谢回答。
我有更好的答案
没有, 现代战争都是体系对抗,朝鲜的体系已经落伍了,只有60年代的水准,没法对付F22 不过他们的教科书上会写,伟大的将军金正恩,一枪把美国的F22打下来了
假如中国不帮助朝鲜,那么美国现在拿下朝鲜,代价会不会很高啊?
不一定,美国会采用斩首作战,同时加强心理战 参考昔日第二次海湾战争
朝鲜不是全民皆兵吗?还有百万大军,怎么可能那么轻易被美国打败?美国才140万左右的兵力了。2,一个傻子能不能靠自己的努力赚取几亿?是真傻。
那你看看第二次海湾战争的时候,伊拉克是不是全民皆兵,结果怎么样十几辆美国坦克就杀到巴格达了
一个傻子能不能靠自己的努力赚取几亿?是真傻。&
津巴布韦货币吧?
采纳率:90%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f22战斗机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现代战争的本质:国家间的体系对抗
――访国防大学姜鲁鸣教授
&&日10:34&&来源:
记者:当近几场信息化战争的硝烟渐渐飘逝之后,人们开始冷静思考今日战争与昨日战争的根本区别。有人说,在现代战争中,国际军事对抗更为集中地表现为国家间军事体系的直接对抗和较量。究竟怎样从总体上认识现代战争对国家防务的影响呢?
姜鲁鸣:自从信息化战争形态问世以来,国家防务呈现出一系列重要变化,最重要的是信息化战争强化了以国家整体实力为基础的体系对抗。也就是说,从国家军事体系对抗到以国家整体实力为基础的体系对抗,深刻反映了由机械化战争到信息化战争对抗形态的变化。虽然,这种国家间的体系对抗并非始自今日,但只有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这种国家层次的对抗才会演绎得如此淋漓尽致。在这种背景下,如果仍把现代战争的体系对抗仅仅理解为两大军事体系之间的对抗,无疑是在用“昨天的头脑”谋划“今日的战争”,后果将不堪设想。今天,我们必须牢牢树立一个基本理念:现代战争本质上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体系对抗,主要表现为各相关国家综合国力、国防发展理念、军民融合程度、国防体制机制整合力之间的较量和对抗。
记者:这的确是一个重要趋势。形成这种趋势必有其深刻动因,这个动因是什么,能否解读一下?
姜鲁鸣:这种趋势主要根源于国防技术基础的变化。近代以来,军事技术种类呈迅速扩张、膨胀之势。武器装备研制涉及的工业行业技术门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不过数十种,到海湾战争时期已达到了上千种。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人类经历了以信息化、智能化为特征的第四次技术革命。这次革命标志着军民通用技术时代的到来。美国国防部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变化,2002年就提出,美国社会信息化程度已高于军队信息化程度,商业革命的发生先于军事革命,要利用商业革命的成果促进军事革命的深入发展。目前,军民两用技术已经成为美欧发达国家军事技术的主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用高新技术企业已发展到10多万家,它们在新材料、电子、信息等许多领域,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均超过了军工企业,表明我国国防的技术基础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今天,建立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的军事信息系统、信息化武器装备系统、信息化支撑环境,其建设资源几乎覆盖了国家的各主要战略资源。可以说,历史发展到今天,人类创造财富的活动与人类自身寻求安全的活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地融为一体,单靠独立的国防经济部门已经难以支撑现代战争,必须紧紧依托以整个国民经济为支撑的国家大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说,信息化战争是典型的小打大备、小攻大防、小行动大保障。这种战争对战争准备的要求不是低了而是高了,国防动员的作用不是下降了而是上升了,这就要求建立起以国家整体实力为支撑的大体系对抗能力。
记者:这可以被看作是促成国家间体系对抗趋势生成的共性因素,您能否进一步从我国面临的特殊安全环境中归纳出一些个性化原因呢?
姜鲁鸣:可以。当前我国面临的安全态势极为复杂,概括而言,至少有五种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现实安全与潜在安全相互交织,国内安全问题与国际安全问题相互交织,军事安全威胁与其他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国家战略利益拓展与维护国家安全相互交织。这种复合型国家安全,本质上是由中国加速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引发的。在社会处在比较封闭的发展时期,安全属性相对单一。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影响我国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各种矛盾因子在相对加速的发展进程中,在相互影响和渗透的国际交流中,被充分诱发和释放出来,形成各种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的情形。这种复合型安全结构,将国家安全与发展压合成为体现国家根本利益的“一块整钢”,国家对外防御功能与对内应对危机管理功能趋向融合,国防亦愈加具有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总体战略特征。应对这种安全态势,我们不仅需要研究信息化战争的特点和规律,还要研究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特点和规律,这也使国防更加具有国家体系对抗的属性。
记者:还有一个与之相关的重要问题,就是现代战争已实现远程精确打击,使国防经济布局和战时防护的意义相对下降,有人据此断言:人民战争已成为永远的历史。对这个涉及战争制胜观的问题,您怎么看?
姜鲁鸣:高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的确引起了作战样式、编制编成、资源保障、军事理论等方面的深刻变化,但它并没有改变人与武器的基本关系,也没有改变战争的政治属性,人仍然是战争制胜的决定因素。而且,现代战争直接作战空间虽然有变小的趋势,但潜在作战空间又有向深海、极地、太空和信息网络空间不断拓展的趋势,使得平时与战时、前方与后方、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的界限日趋模糊,也为人民群众在更加广阔的领域和更大范围内实施备战和参战提供了新的舞台。毫不夸张地说,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战争和军事活动更加具有军民兼容的“天性”。在某种意义上,战争正在超出军人、军队、军事的范畴。
近年来的战争实践表明,信息化战争是现代化人民战争的最新载体,也为信息化、网络化的人民战争提供了一个全球化平台。即使在一些大的国际潜在冲突发生之际,一些国家的民众也在运用网络向对方的指挥系统实施病毒攻击,或发送大量的空数据包和电子邮件使其不能正常工作。今天,人民战争仍然是我军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是充分体现我国人民反霸权、反分裂、反恐怖作战合理性、合法性、正义性的基本载体。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网络大国、第一手机大国和第一网民大国,网络力量已超数亿人次,其中不乏信息网络技术及相关专业人才。这些力量都是信息化人民战争的巨大潜在力量。
记者:那么,怎样才能在实践中避免把国家大防务挤压成狭义的“军防”,真正提升现代国家防务能力呢?
姜鲁鸣:靠军民融合!在信息化战争时代,提升以国家整体实力为基础的体系对抗能力,是实现国防现代化建设目标的核心和实质。适应这一根本要求,必须把军民融合作为国防实力建设和潜力建设的基础工程常抓不懈。我们必须认识到:在信息化战争时代,只有实现全方位、高层次的军民融合,以整个经济社会为依托,国防和军队建设才能获得技术最先进、成本最经济、来源最稳定和最有可持续性的物质力量,才能极大地提高国家体系对抗能力,才能为我国的改革、发展、稳定、统一和利益拓展提供强大的安全保障。
记者:在这方面,国家已经制定了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规划,但怎样将其转化为实现富国强军统一的强大力量,并不是一个已经解决好的问题。怎样才能避免貌合神不合,真正做到军民融合?请谈谈您的看法。
姜鲁鸣: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本质上是打破军民界限,在整个国家利益平台上整合利益关系的过程。实行军民融合,对国防部门将意味着,有些军队岗位将由地方人员来担任,有些保障将交给地方承担,有些军工行业将失去垄断利益。而对于地方来说,实现军民融合式发展需要追加投入,可能还会增加工作量和风险。这样,推进融合式发展,就要与很多局部利益产生利益摩擦。因此,如何有效破解既定利益格局,促进有利于军民融合发展制度体系的充分发育是关键的关键。这就需要深入研究我国融合发展进程中政府、军队、企业等主要行为主体间的利益关系。在军民融合进程中,只有以相关利益主体的博弈关系为基点设计制度,从全局利益与各局部利益的相对均衡点出发制定政策,才能将体现国家利益的军民融合真正转化为各局部利益能够接受和乐于推进的利益格局,形成上下联动的利益驱动促进融合。这样,我们就能集中全民族的力量,共用一个兼容性的经济技术基础进行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进而极大地提升综合我国的国力和国家核心竞争力。
(责任编辑:秦华、高巍)
成果简介非遗体系的中国范式&&当今,“遗产事业”已成为重大的国际政治和社会现象之一…
常用社科查询库→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代战争游戏单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