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大会视频都是京剧吗

频道本月排行
随机推荐文章
Copyright (C) 2006 - 2016 www.eorder.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国粹传承】《中国戏曲大会》能让阳春白雪的戏曲落地吗
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节目之后,央视又推出了《中国戏曲大会》。节目采取综艺的形式,来普及戏曲知识、增强观众戏曲欣赏能力。这个做法虽然冲淡了节目主题的凝练性,可能会让一些戏迷觉得不过瘾,但对普通观众而言,“零门槛”是迈开戏曲欣赏教育第一步的必然做法。
戏曲从来没有完全缺席人们的生活,在许多文化底蕴浓厚的城市,无论高档场所还是平民消费的茶馆,都不乏有戏曲表演助兴,但戏曲毕竟已经远离我们的生活,在由电影、综艺、电视剧等构成的大众流行文化冲击下,戏曲的被边缘化不可阻挡。观赏戏曲正在成为一种越来越陌生的体验。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戏曲大会》所做的事情,不可被定位于“复兴戏曲”,这难以承受之重,会让制作者无所适从。这档节目的最大价值,在于用当下观众感兴趣的形式,来普及戏曲基础教育。让看电视的戏曲观众,产生强烈的看现场的愿望,也应是《中国戏曲大会》的努力方向。
在《中国戏曲大会》中,穿插了短小但精粹的戏曲表演,答题者会根据表演内容来回答问题。这些表演长不过三五分钟,是社交媒体时代网民观看一段视频的最佳时长,在观众对戏曲表演产生“不耐烦”心理之前,节目看点就转向了专家点评。事实上和之前的几版“大会”节目一样,专家点评才是观众更感兴趣的环节。戏曲背后的历史、人物与知识,能够与观众兴趣点产生更广泛的衔接。当拥有了一定的知识背景之后再去欣赏戏曲,自然就更能沉浸其中,得到“外行”所无法体会的乐趣。因此,比推广戏曲更重要的,当是普及与戏曲紧密相关的文化。
前两天,中央四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意见》做了许多宏观上的规划,需要许多执行层面上的落实,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利好是,有条件省区市的学生们拥有了每年都可以免费看戏的机会。当然,免费也不见得多数学生都爱看,但起码传达了《意见》的一种“零门槛”姿态。以免费为基础展开的校园戏曲教育,有一个很好的想象空间——在庞大的学生群体基数上,哪怕有十分之一、百分之一的孩子对戏曲产生了兴趣,那么他们就会成为未来的观众群,戏曲被边缘化的速度就会减缓,甚至有可能在局部地区重新进入主流娱乐消费。
扩大萎缩的戏曲观众群,从孩子抓起是长远打算。中近期打算也不得不考虑,把最有消费愿望和消费能力的成年人,吸引到戏曲观众中来,可以做的事情还很多。《中国戏曲大会》正在做这样的事情,并且效果不错,但如果想要把节目的成功思维扩大化,取得更大的影响,恐怕还是要大胆地转变一下思路,比如,在肯定戏曲是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这一事实之余,可不可以不只用“传统文化”眼光去包装戏曲?有生命力的艺术形式,总是要跟随时代变迁有所变化的,梅兰芳先生顶着巨大压力也要搞京剧创新,他把京剧带到了一个高点,梅葆玖先生谈京剧创新,曾主张交响乐进京剧,还表示过自己试图听迈克尔?杰克逊的专辑获取一些新想法……
如果说戏曲创新要在正源、守本的前提下大胆改革,那么戏曲推广则应摆脱各种沉重束缚,在包装、营销方面,多点儿思路甚至多点儿花样。哪怕引起点争议也没啥,戏曲进入不了大众话题圈、慢慢被遗忘,恐怕也与长期无争议不无关系。
要知道,戏曲是要在无数沉迷于平台社交、智能娱乐的数字产品消费者中争取观众,如果没有令人耳目一新、精神为之一振的吸引力,如何能让那些每天低头刷微博、刷朋友圈、打“王者农药”的网民们,对戏曲投以青眼?
别觉得戏曲只要还有一小部分人喜欢、能成为小众艺术就满足了,多少年来,正是这种清高思维,才让戏曲与观众之间产生了距离。
中国戏曲大会
华夏文明一脉通,精深博大意无穷。
汉唐盛世兴歌舞,宗社中兴续大风。
国粹传承英雄会,瑰卓不废造化功。
曲高和寡何堪虑,忠义节孝在戏中。
戏曲大会聚群英,述说歌舞意无穷。
婀娜主持多优雅,俊逸知音喜相逢。
答题潺潺如流水,点评铿铿玉玲珑。
传播更有新媒体,国粹绵长九州同。
文/高拨子导板
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民俗、杂技、雕塑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是中华传统文化精粹,民族艺术瑰宝。全国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剧种)。
宗社:宗庙和社稷的合称,也就是国家的誉称。唐玄宗 《并州置北都制》:“守宗社之大宝,恢中原之鸿业。”
歌舞:中国戏曲的表演手段主要有四种:唱、念、做、打。唱念属于歌,做打属于舞。国学大师王国维给戏曲的定义:歌舞讲故事。
大风:大国的风度、气派。《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为之歌《齐》,曰:‘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 唐 李白 《安吉崔少府翰画赞》:“ 齐表巨海, 吴 嗟大风。“也指刘邦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瑰卓:瑰异卓越的事、物。
乐府: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的官署,到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公元前112年,大汉武帝对乐府进行大规模扩建,广泛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乐府搜集演唱的诗歌被称为乐府诗,成为一种文学体裁。
大唐玄宗知音律,爱法曲,选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习歌舞,号“皇帝梨园子弟”。宫女数百亦为梨园弟子,居宜春北院。后来戏曲界也称梨园行,玄宗则被戏曲界奉为祖师爷。
诗经、乐府、宋词、元曲咋演咋唱,已经很难考证。《霓裳羽衣曲》和《凌波曲》究竟是A、B、C、D、E、F、G什么调,四分之几拍?谁也说不准。可喜的是,600多年前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昆曲,我们可以从中体味到盛行华夏几千年的古韵清声的袅袅余韵。
词林正韵:第一部 平声:一东二冬通用
瑞鹧鸪,词牌名。又名《五拍》、《天下乐》、《太平乐》、《桃花落》、《舞春风》、《鹧鸪词》、《拾菜娘》、《报师思》等。据《词谱》说,《瑞鹧鸪》原本七言律诗,因唐人用来歌唱,遂成词调。双调,五十六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四句两平韵。中间两联例用对偶。此调既可平起,也可仄起,如七律格式。其馀平仄,惟取协调,可不必拘,故不复注。
双调五十六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後段四句两平韵
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 平仄平平平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
敬录戏友共赏之
1、述说:戏曲大会实际是一次述说戏曲的来龙去脉、传扬国粹的盛会。
2、歌舞:指戏曲。
3、新媒体:这次大会第一次采用了同步微信直播的形式,吸引了大量的年轻人观会、参会。
看了《中国戏曲大会》,感觉棒极了。主持人孙小梅阳春白雪高雅型,这也是大会严谨的内容决定的。估计李梓萌主持也行,她文学底子较厚。朱迅也行,她戏唱的也不错。国戏附中教师刘晨,工文丑,曾主持过梨园闯关我挂帅,他的戏曲知识非常丰厚,语言表达能力上佳,他如果主持大会肯定又是一番风景。点评嘉宾都是真正专家级人物,张关正老师寄情勃发,蒙曼老师博学强识,江逐浪老师也非同凡响。总的感觉大会出的题比较浅显,目的是普及戏曲知识嘛。算了算,我能答对98%以上,感觉有点儿牛(毕竟依恋并研究戏曲47年啦)知识延伸我学到了不少新内容,过去不知道。但也有我知道的专家们没说(不等于不知道吧)比如当年总理出席万隆会议带的就是国产第一部彩色越剧影片《梁祝》当然,中国戏曲博大精深,其中的掌故、轶事、趣闻、故事和风流佳话太多了,难以尽述啊。这许多年来,我一直认为,对中国戏曲毫不了解就不算完整的文人或曰就是不完整的文人。这不是我下的定义,而是自唐朝千百年来承袭下来的文化传统。当年大作家大文人夏衍先生高踞中国文化部副部长的宝座,就是因为不懂京剧而遭耻笑和诟病,闹得相当尴尬和狼狈。我想,对中国戏曲大会能看得懂的人,文史哲知识就算及格了。可惜这个节目太短了,刚品出味儿来,熄火了。但愿它不会像首届少京赛一样虎头蛇尾,下不为继吧。
投稿要求:原创,注明姓名、地址、联系方式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中国戏曲大会》口碑获赞 普及戏曲文化任重道远|中国戏曲大会|孙霆|戏曲_新浪娱乐_新浪网
《中国戏曲大会》口碑获赞 普及戏曲文化任重道远
从开播至今,“戏曲大会”获得了来自社会各界的赞誉,口碑一路走高。
  新浪娱乐讯 由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大型中华传统文化节目《中国戏曲大会》已于8月12日圆满落幕。来自北京的“戏曲义工”孙霆过关斩将,夺得了本届大会的冠军。从开播至今,“戏曲大会”获得了来自社会各界的赞誉,口碑一路走高。首先从题型设置就别出心裁,其中的剧目表演题等题型大大增强了节目可看性。侯少奎、孟广禄、魏海敏、奚中路、钱惠丽等各剧种名家大腕云集本届大会,也让全球戏迷为之疯狂。而本届大会开创的”线上线下全方位“的互动模式也被观众肯定,让印象中”高高在上,深奥难懂“的戏曲艺术融入了大家的生活。有关注大会的网友在微博留言说“#中国戏曲大会# 第六场。终于听到了节目的口号: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传统文化,普及戏曲知识,传承华夏文明。中国戏曲真是博大精深,令人叹为观止!“
  “中国风”综艺霸屏 惊叹其制作精良
  近年来,国内电视节目被各种真人秀、相亲类综艺占领,虽然收视效果不错,但是对其内容和设定的质疑也层出不穷。今年暑期档央视推出的《中国戏曲大会》就如同综艺节目中的清流,“可看性”与“知识性”兼顾;“新鲜高颜值”与“传统有内涵”两种概念也融合得近乎完美。而这出色的节目效果和不俗口碑都来源于制作的精良。筹备前期为保证呈现出戏曲艺术独特的视觉美,为此设立了独特新颖的剧目表演题。3600平米演播室中汇集了折扇、点翠、天女散花等大量的戏曲及传统文化元素。由来自全国的戏迷票友组成实力强劲的百人团,以及比赛期间王立群、赵景勃等专家对于题目的即兴点评都让观众齐呼“太精彩“。此次”中国风“传统文化综艺的逆袭,让大家发现了”戏曲“的特有魅力,也可谓引领了新的综艺潮流。
  开启”线上线下全方位“互动模式
  此次中央电视台采用“线上线下全方位”互动模式,观众打开微信摇一摇就能和选手同步答题,还亲身参与了“戏曲大会”举办的线下体验活动。在北京、苏州、云南等地开设的”戏曲体验室“,让人们近距离欣赏珍贵的戏曲道具,孩子们DIY起了京剧脸谱,外国友人也穿上了戏服。值得一提的是,云南场“体验室”活动除了讲戏曲故事,展示戏曲服装道具、还特地准备了精美图书以及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品送给身在云南边疆学校的孩子们。通过”公益捐赠“这种方式让身处边疆的孩子也有机会接触戏曲,了解戏曲。
  通过“戏曲大会”让人们真正走进戏曲
  在大众固有的印象中,戏曲一直是高在神坛之上,难以触摸的文化瑰宝。因为“看不懂”是实际存在的问题,本届大会抛出“为什么提到白娘子会想起端午节”这种有趣又易于接受的问题,并用近四成的泛文化题目拉近和观众距离,实现大会秉承的“零门槛”宗旨。播出以来,大家纷纷留言表示通过观看比赛获益良多,了解到很多戏曲知识。有网友微博评论说“#中国戏曲大会总决赛#长知识了,对戏曲文化有很深入的了解是我们国人的自信,国人的文化,节目很好,特别喜欢这样的节目,有内涵!希望我们的中国戏曲能够继续发扬光大,加油。 ”
  关于“戏曲大会”的微博话题#中国戏曲大会总决赛#也于决赛当晚飙升到榜单第二名,足见观众对节目的超高关注。
  “戏曲普及”任重道远
  一档节目好不好,观众说了算。本届大会的百人团就是由全国各地各行各业喜欢戏曲的人组成,年龄下至6岁、上至70岁,而选手中更以85后的年轻人居多。然而除了这些小小年纪就爱上戏曲,并为传播戏曲做出极大努力的青年选手。不得不承认,当今时代对于真正的戏曲艺术,年轻人了解得始终还是太少。想要听清演员们每一句的唱词,看懂舞台上人物的一举一动,体会举手投足间流露的万千情绪,客观来说都是很困难的。然而就算前方困难重重,对于中华传统戏曲文化的普及依然需要有人去传播,去传承。就如同本届大赛冠军孙霆所说”把中国戏曲传承下去是我们这代人的使命,普及戏曲文化我们责无旁贷。“(责编:公莫舞)《中国戏曲大会》惊爆内幕!选手竟然都是这种人~
我的图书馆
《中国戏曲大会》惊爆内幕!选手竟然都是这种人~
作者:孙霆洋洋洒洒的《中国戏曲大会》终于完成了首轮播出,仰仗大家的支持我个人取得了一点成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2017年6月1号到12号,来自全国各地百余名戏曲爱好者齐聚北京大兴星光影视基地,参加这一梨园盛事。七期节目一共录了十二天,回想起来觉得趣事颇多,摘录片段与大家分享~~(有一些是朋友告知,也一并录下来)押题小组&在第一天的百人团见面会上我遇到了多年未见的老友徐林,然后又认识了坐在我们身后来自长春大学俄语系年仅二十岁的浙江妹子陈娟,然后是与陈娟住一个房间的北京第五中学分校的语文老师李媛,四个人组成了临时的“押题小组”,大家相谈甚欢,经常一起复习或畅聊到深夜。押题四人组(从左至右:孙霆、李媛、陈娟、徐林)&1、&&百人团的选手以票友居多,经常会听见有人在酒店的走廊亮一嗓子,深夜也不例外。陈娟妹子岁数最小,经常在我们讨论题目的时候打瞌睡,有一次正打着瞌睡被走廊里的一嗓子给惊醒了,但听她慌忙问道:“是到剧目题了么?”2、&&陈娟是个越迷,技能扫射范围均在长三角一带剧种,对京剧不甚了解,常临阵磨枪让我们给普及京剧知识。有一次谈到《虹桥赠珠》是根据《泗州城》改编,妹子一脸认真的问:“此虹桥是上海那个吗?”徐林说:“对,珠是坐飞机来滴……”3、&&李媛姐和徐林都是学校的老师,也都是把女儿丢给家人前来参赛,我说:“你们俩这算《二堂舍子》啊。”节目一录就是十二天,后面几天两个人都开始想闺女。我说:“这回该唱【盼子】了!”4、&&因为第四场给大家留下的印象比较深,造成了第五场的答题我压力很大,因为几乎每一道题都有百人团的同学回头看我的屏幕,所幸那天没有错题。宣布出线结果的时候主持人孙晓梅老师居然说:“让我们一起喊出他的名字!”大家齐呼:“孙霆!”徐林跟我说:“众望所归,再回来就丢人了!”5、&&我第三次上场让很多选手觉得意外,百人团谣传我是11频道的内部员工,并戏称说“三进宫”;徐林跟节目组的人说:“你给问问你们领导,把他收编了算了,可以服众啊。”其实节目组为避嫌不许本频道人员参加节目。6、&&第四场因为手速的问题没有抢到题目,第五场上场的间隙徐林和李媛姐给我培训了半个小时怎样按抢答器,媛姐看着我的手说:“手太大,欠灵活”。(我手掌长21厘米)7、&&决赛前节目组休息一天,媛姐回家看女儿,当天晚上特意赶回来帮我准备决赛,还给我们各自带了水果,给我几个橙子说:“必须得成啊!”第二天上场前徐林又递给我一瓶橙汁,说:“一定成啊!”眼泪哗哗滴~~~&校友团&戏曲的圈子说小不小说大也不大,这次大会来了很多我在戏曲学院的校友,尤其是那些还在念书的师弟师妹,他们让毕业近十年的我感受到了沧海桑田的残酷,那一口一个“师哥”叫的我不自觉的就想捋髯口。他们虽然岁数不大却纷纷杀入赛场,在为母校欣慰的同时也更让我觉得“廉颇老矣”……校友参赛团(从左至右饶骞、孙霆、杜媛、苏浩)&1、&&进组的前几天我的房间一直是我一个人住,直到录制的前一天有个小孩儿风风火火的入住进来,一问之下知道是戏曲学院的师弟叫苏浩,今年只有十八岁。我问他你是哪个专业的,他说是戏曲舞台监督,我顺口说了句:“检场的啊”,他看了我一眼:“师哥跟我念:舞—台—监—督!”&~~2、&&苏浩自第五场代表武戏演员发言就开始圈粉,第六场上场一个“四击头”又热了全场,答题环节轻松得了本次戏曲大会的最高分,在待定席上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录制间隙问我:“师哥,什么时候能录完啊,我都不敢喝水。”我说:“谁让你得那么高分儿的?”他说:“我也没想到啊!”这时旁边有个摄像大哥冷冷的说:“很多阿姨都顾着看他,忘记答题了……”苏浩参赛3、&&第六场苏浩轻松进入决赛,然后败下阵来,我说:“你手怎么比我的还瘸?”他说:“不行,决赛录不了了,明天晚上定了人艺《茶馆》的票。”……4、戏曲导演专业的饶骞师弟和国际文化交流专业的杜媛师妹可谓欢喜冤家,师弟生性温和,却常和嫉恶如仇的杜师妹拌嘴。第六场完了我们一起在第二现场接受参访,两个人因为“和蒙曼老师合影应该站在左边还是右边”的问题吵了起来~~杜媛参赛5、有一天大家一起吃宵夜,杜师妹跟我说:“师哥,你是不知道浩浩在后台有多认真!”我说:“他必须认真啊,毕竟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专业搬桌子的。”师妹笑的一口水都喷了出来,从此苏浩喊我“臭写本儿的”~~6、&&通过苏浩和杜媛认识了张昆昆师弟,他正好负责大会的撰稿工作,我也是后来听说他在每个选手上场前都要有个采访,挖掘信息点。我发现几场的选手都采了,唯独没有采访我。当我质问他的时候他说:“我那些天实在太累了,发现你是本校师哥不采应该不会挑眼,就算了吧”~~&关于考题&这次大会据说是中国戏曲学院和中国传媒大学的老师联合命题,有些题目脑洞之大足以补天;百人团的选手需要参与个人追逐赛所有题目的问答,你追我赶,全力以赴,其中也不乏趣事。&1、&&第一场有一道有关藏戏的考题,百人团不约而同的把目光投向了藏戏演员索朗旺久,结果答案出来后发现那一片的同学都错了,大家笑而不语。2、&&第二场剧目题《三岔口》,演员下台之后我心里“咯噔”一下,尽顾着看戏都忘记数跳了几个“铁门坎儿”了。当时特别怕考演员跳了多少个,幸亏没这么考…...3、&&第二场比赛我在粤剧那道题上选了汪明荃而折戟,晚上回去讨论陈娟妹子说:“你就是想太多,评委们在汪明荃身上哪有故事可找。”……4、&&第三场的剧目题是豫剧《焦裕禄》,从百人团杀出去的歌手王红涛在抢到题的情况下没有回答上来,大家都为之着急,旁边的一哥们儿说:“这会儿应该召唤张梦洁。”我说:“为什么啊?”他说:“他专业是党史!”“~~”贾文龙老师表演豫剧《焦裕禄》5、&&留学生熊锴上场答题,有一题百人团答题的时候答题器出了故障,节目组为调试机器休息了十分钟,再后来答题的时候屏幕显示那道题熊锴只击败了1人,旁边哥们儿说:“百人团串供了~~”6、&&第六场的时候首次出现选手答题没有到剧目题就结束了的局面,当天考题是《女起解》,眼看着在台口儿候场的崇公道悻悻而去,旁边一大哥自言自语的说:“也不知道还能不能拿到劳务。”7、&&第六场最后的剧目题是上海越剧院的《红楼梦》,开录后导演突然叫停,说:“乐队后面站那几个人穿帮了,闪开。”只听乐队有人回答说:“这三个人是伴唱!”8、&&梅兰芳反串那道题,中间那张《黄鹤楼》像素极低,百人团离屏幕又远所以基本看不清楚,旁边一大哥说:“嚯,这是拿手机翻拍的吧?”那道题我也错了,还以为是晋剧的某个坤伶。9、&&问《辕门射戟》里吕布射箭有多少米那道题,百人团有人议论说:“这弯儿转的比发给中老年人群的推送还险!”10、&&决赛猜戏画有一张“孟良”的题因为没人抢作废,第二张是项羽结果选手抢答说是焦赞(都是黑脸谱)。百人团有人说:“这逻辑倒是对,焦不离孟孟不离焦么,可惜出题的也懂这逻辑……”&&关于嘉宾&本次大会的嘉宾除了9位评委外,还有6位嘉宾选手,以及参加出题和祝贺演出的诸位戏曲名家。评委:蒙曼、赵晓东、刘连群&1、&&因为有之前诗词大会的影响,评委蒙曼老师在百人团的人气最高,录制间隙找她合影的人也最多,所以经常看到蒙曼老师一个人面对着长长的合影队伍,而蒙老师站的像一尊蜡像~~2、&&评委们对每道题的点评都特别长,《杨三姐告状》那道题评委张永和老师用评书“道活”的方式把整个故事讲了一遍……因为时长的关系评委们的点评不能全部收录进节目,所以对百人团来说参加这个节目的录制是一个极好的学习过程。3、&&节目录制的时间是早上9点开始化妆,12点半入场,最晚一天录到晚上10点,所以百人团每天都很疲惫。所以开始录制前导演组都要想办法热场子,乐队的姚利老师主动提出给大家伴奏,所以在《中国戏曲大会》的录制现场出现了百人团合唱《二进宫》和《智斗》的壮观场面,专业琴师主动提出给票友们伴奏,姚利老师令人钦佩。4、&&主持人孙晓梅老师极具亲和力,对谁都如春风化雨,还帮助导演组跟百人团互动热场。从酒店到录影棚有一段距离,经常看到百人团的选手拉着卸了妆的孙老师在马路边合影~~后来听节目组的人说孙老师每天都要准备稿件到后半夜,非常辛苦。5、&&第四场最后的剧目题一直没有录到满意的预期效果,奚中路老师嗓子越来越不听使唤。这时百人团一大妈不认识奚中路,不耐烦的说:“请这位老先生也不知道谁的主意,这么大岁数了,你折腾他干嘛!~~”魏海敏、奚中路表演京剧《霸王别姬》6、&&第六场谭孝曾老师上台献宝,百人团一致要求谭老师现场演唱,谭老师在走向乐队定调门儿的时候才不小心跌了个跟头,等谭老师唱完之后,有个小伙儿风风火火跑进录影棚:“怎么?听说谭老师翻吊毛了?!”……谭孝曾老师上台献宝7、&&决赛的九十二岁高龄的李滨声先生现场作画出题,节目组提议把画送给我和赵雅博,结果后来这两幅画在后台不知被谁拿走了,我和雅博以及节目组找了大半天也没结果,成为了此次大会最大的一桩悬案~~李滨声老师向我和雅博赠画8、&&最后的祝贺演出有一段李树建老师演唱的《赵氏孤儿》,凄凄惨惨一大段儿,旁边的小伙伴儿说:“我怎么觉得这段播不了……”果然~~9、&&本次大会冠军的奖品是决赛评委廖奔先生编著的《中国戏曲发展史》,节目组的编导要了我的地址直接从当当网下单寄了过来,就这样在单位楼下快递小哥为我颁了奖……关于百人团&百人团的选手来自全国各地,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甚至不同国籍,大家通过《中国戏曲大会》聚到一起,结下友谊,这是此次戏曲大会的又一意义所在。2017中国戏曲大会百人团(不用找我,我找画儿去了~)&1、&&第一场录制节目我与来自大连的妹子杨蕴章相邻,开场不久我就手滑错了一道对错题,她也错了一道,我们都觉得肯定没希望冲出去了,我们就开始边答题边聊天儿,并说好了一起打酱油。结果宣布结果的我居然入围,妹子一脸不屑的对我说:“这么快就食言了~~”2、&&第一场最后统计百人团分数的间隙,我和第二天出场的肖博、徐林还有几个同学围着现场导演问结果。导演看了一下我们长舒了一口气说不能透露。后来我们又看见导演,她说:“围着我的五个人,有三个入围…你们让我怎么说?”3、&&来自澳门中文大学的关文徵同学酷爱昆曲,有“小张静娴”的称号;关同学少年老成,我们都没有猜到他只有十九岁,因为他录制节目的时候一直是各种颜色的唐装,自带老先生滤镜,我们都盼着他能够改变一下扮相;直到决赛那天发现他换了一身中山装,嗯中山装……4、&&第三场前后脚上场的语文老师殷悦和边检警官刘涛通过戏曲大会牵手成功!丹麦留学生熊锴和来自台湾的昆曲发烧友梁道萍也因为戏曲大会走到一起,人家都以戏会友,这几位是以戏结缘。大家一致觉得这是第二季《中国戏曲大会》编导组的绝佳素材~~人民警察刘涛登台5、&&殷悦在第一场与从百人团杀出来的张梦洁对决,一道题也没有抢到。赛后孙晓梅老师问他有什么感受。她说:“我有种抢红包手慢了的赶脚~~”6、&&第四场上场的学霸郝玙虽是女生却天性爽朗,是百人团中的活跃分子。国家男篮前领队郝国华先生也在百人团之中,节目还没录制完百人团就开始谣传郝屿是他女儿,并且给她安排了俩闺女~~百人团选手(从左至右杜媛、郝玙、王中兴、梁道萍、关文徵、熊锴)7、&&第五场我和来自菏泽市地方戏曲传承研究院宋德靖同学争擂主,下台之后节目组一个老师跟说我:“你们俩千万别再同台了,这调门儿能把人听疯了。”(宋说话调门儿高,我说话调门儿低)为此在决赛的时候我特意把调门儿提到跟对方选手一致~~8、&&录制决赛的时候节目组给百人团准备了带戏曲大会logo的衣服,并答应给决赛的选手每人也预留一件留作纪念,结果后来现场导演跟我们说衣服让参加演出“军民鱼水情”的大爷大妈们给哄抢了,没拦住~~9、&&赛后节目组安排进入决赛的同学拍写真,摄影师要求把外套脱下来拍,赵雅博把他的皮带借给了我,奈何我太瘦,结果张梦洁同学在我后腰上塞了两瓶矿泉水~~10、节目播出后,很多朋友发来了各种疑问,其实每一场节目都要录制八小时以上,最后节目呈现只有一百分钟,有些地方看起来欠连贯是正常的。可喜大家都在关注这个节目,据可靠小道消息说第二季的筹备要开始了,大家记得报名哈~~&&以上这些片段,是我参加大赛录制时遇到的一些趣事。还记的节目组解散那天天上飘着小雨,大家都忙着互相道别,有点淡淡的伤感。相同爱好的朋友在一起总有聊不完的话题,大家都不愿与这种不用切换语境的感觉道别,这也说明戏曲在日常生活中变得越来越窄越来越专。希望通过《中国戏曲大会》让更多的朋友能够走近戏曲,毕竟这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流淌在民族血液里的艺术。这几天观看大赛,几个朋友都跟我提起说很怀念节目录制的日子,我亦若有所思。所以凭着记忆把这些点滴记录了下来,以为茶余饭后的谈资。戏说人生,曲演天下;希望大家初心不改,继续支持中国戏曲!
馆藏&69169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戏曲大会题目答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