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儒家入世和道家出世会出这么多败类

1851之远东风云,正文 51科考:是满奸和儒家败类我就要!,88读书网
当前位置: >
> 正文 51科考:是满奸和儒家败类我就要!
/g,'\n'));}});" rel="nofollow">加入书架/g,'\n'));}});" rel="nofollow">添加书签投推荐票:
正文 51科考:是满奸和儒家败类我就要!
&&&&$请到 wwW.69Zw.Com 六九中文阅读最新章节$
&&&&公元1854年夏天,夜已深,但原叶名琛总督府后院一处窗户里还亮着烛光,宦助国推开房门,在院子里大声叫道:“喂,叫厨房上夜宵。”
&&&&侍卫们透过宦助国大人和门框之间的空隙,可以看到赵阔正在自己的“皇宫”里抱着一本书苦读,敞胸露怀,一脚踩在凳子上,一手拿着蒲扇狂扇,嘴里骂骂咧咧的;而他身边围坐着七八个投靠逆贼的“儒家败类”,人人面前放着一摞书,有的提笔急书,有的则摇头晃脑的吟诵。
&&&&“是,大人。但天色很晚了,宦大人请陛下早点休息吧,他注意身体要紧。”侍卫官赶紧行礼,瞄了瞄屋里的赵阔说出了后面的这些话,但和后世那经典的拍马屁不同,这句话是真心实意的。
&&&&说实话,赵阔在军队中的威信很高,当然最关键的是他一直胜利,但小事上也颇受属下敬仰和爱戴:首先就是同甘共苦,当皇帝半年了,广东民团杀个精光了,但也没有大兴土木,只是把叶名琛的总督府换了个牌子,而且诺大的总督府还只住了四分之一当皇宫,其他的分给下属办公和各国领事。
&&&&这些侍卫经常见他饭后一起和大臣或者外国领事在花园里散步,想想自己家乡的那些满清大臣,一个县令也比赵阔威风啊;就连被内部暗暗敌视视为叛将的太平军联络官钟汉,自己回来看到赵阔还住得那样,这大嘴巴说了句:“您可真比不了天京的王爷排场,天京现在都成了工地了。”他是用唉声叹气的口吻说的。
&&&&“清妖未灭,大兴土木干什么?海宋刚起,缺钱,银子要用到刀刃上啊。”赵阔嘴里说得好听,肚里却骂:“建毛!我建个金字塔也建不出个空调来啊!”
&&&&而且赵阔天天都去校场半个时辰和老兵新兵一起“同甘共苦”,他也对训练不说什么,士兵该举石锁还是举石锁,该练刺枪还是练刺枪,这皇帝就自己一个人跑跑步、拉拉胳膊(引体向上),然后满头汗的消失。
&&&&那时候的人当然不知道赵阔是因为吃的太好了,担心发胖才锻炼身体的,这个审美观完全不同。
&&&&这个年代的贵人、富人都是以大肚子为美——显示你不用干活、吃的好,有些变态还故意把手指甲留n长,显示老子是上等人。但再明白,赵阔毕竟不是这个时代来的,知道大肚子也许美,然而得了高血糖糖尿病就麻烦了,所以在除了“吃”没法享受这个时代其他的好的情况下,很积极的减肥。
&&&&而士兵却都因为赵阔的这种“同甘共苦”而“更”士气高涨,纷纷嘀咕这陛下真是明君啊,说“更”是基于他们钱袋里的墨西哥鹰洋叮当响的前提下。
&&&&今天这种办公到深夜的情况已经持续好几个月了,因为他找到了两套书《海国图志》和《瀛环志略》。
&&&&是小叶巴巴的送来的,这两套书并不像庄家《明史》那样难搞。
&&&&小叶是两广总督的儿子,要钱有钱,要势力有势力,别人巴结还来不及呢,可以说是在满清横着走的主,别说套书,就算一条军舰说不定他都能给赵阔搞来。
&&&&而魏源听到有人求书的时候,那是差点心脏病发作而死——高兴的。
&&&&这套书他编了足足100卷了,这完全是发烧友陷进去的状态,否则一个小县令玩命搞什么下等夷人的信息,而且还站在皇帝的立场说什么制夷,他算个什么东西,配为皇帝出谋划策吗?在满清官场干什么事,不是看你什么本事、能力、爱好,而是看你的地位,他就一个小奴才,写毛师夷长技以制夷啊?他以为他是琦善、叶名琛那种宣力股肱大臣啊。
&&&&这套书写完之后,根本无人问津,这小子自费出版了几套(找人自己印呗),放在家里垫脚。
&&&&所以魏源完全就是赵阔后世的文学青年,为了出书在王府井裸奔、或者一边吃着糠咸菜一边回忆自己在大观园菜单的主,不是牛逼就是傻逼,但命中注定死后才见分晓。
&&&&现在竟然有个头面人物知道自己写了这套为皇帝分忧的书?巴巴的派人上门买来了?
&&&&一和叶公子委托来的某个豪绅见面,激动的县令就又是请上座又是请喝茶,把自己压箱底的好茶都献出来了,毕竟自己是“小众作家”,知己难求啊。
&&&&但人家也是受委托来了,问了半天,也没法告诉究竟那个知己是谁,然后问价钱。
&&&&魏源楞是一个铜子也没要,欢天喜地的把半人高的《海国图志》修订版送给了来人。
&&&&文学青年就是容易激动啊。
&&&&另一套书更好弄,徐继畲比县令魏源位高权重,是福建巡抚,来捧的人多得是,别说他写书了,就算是擦屁股纸弄不好都有人敢裱起来挂自己客厅里。所以很多大人家里都收藏了徐继畲的《瀛环志略》。
&&&&看?自然是没人看的。
&&&&但那销路比魏源好太多了,徐继畲也可以算是有名气,写卫生纸都大卖的当红作家了。
&&&&所以叶公子托了福州的一个缙绅,很快就买到了某人家中的藏书《瀛环志略》。
&&&&叶公子没有直接求徐继畲,也是担心这用书赎回自己老父尸体的事情太过骇人听闻,而且老父毕竟丢了广州,要是这位大人平日里和老父有瓜葛,直接去求,弄不好就给咸丰打小报告了,不如这样悄无声息的悄悄的搞到书,悄悄的把老父尸体弄出广州。
&&&&尽管叶公子这么小心,但这事最后还是闹腾大了,因为他压根想不到赵阔会拿这两套书干什么。
&&&&赵阔竟然用这两套书的修改版本进行了海宋的第一次科考。
&&&&对这个时代,赵阔很明白,以自己的知识水平,在当时人眼里自己也是个野蛮人:他不怎么会繁体,不怎么会在没有任何标点符号的文件上断句;基本上等于不会用毛笔写字,有时候为了快和字迹让手下看清楚,不得不用毛笔杆蘸墨水写文件,这些都是他的大笑话,连他手下都毫无羞耻的称:“俺家将军圣经了解很多,但其他方面是个粗人”。
&&&&以他这种在这个时代粗人的文化水平,组织科考?
&&&&用什么教材?四书五经八股文他自己根本就看不懂,看懂了也不能用,因为儒家精英几乎全是他的死敌。
&&&&就算《马克思主义》也没听说过有文言文版的啊。
&&&&你如果在这个时代让大姑娘穿比基尼,那人家肯定是要抱着石头往海里跳的,奇耻大辱啊。
&&&&要切入相差百年的文明,总得找交集上手吧?
&&&&狗急跳墙之下,赵阔只能使用后世知道了的两部:“号称开眼看世界”的经典作为科考指定教材,反正都是清末文人写的,都是经典的文言文,学学地理了解了解世界总可以吧。
&&&&和自己知识交集越多,起码能了解下天下大势,自己不就越安全嘛。
&&&&因此这个黑老大打算搞来这两部鼎鼎大名的奇书,用来科考,收买读书人中的“败类”——90%的文盲之下,识字就是生产力啊,就是文明啊。
&&&&赵阔拿到书很高兴,但拿回去一看,大吃一惊,大叫道:“我就知道老子高估这群鸟人了!”
&&&&以现代人的知识水平来看,这两套书可谓谬误百出,这还是其次,就在主题上,也存在致命矛盾。
&&&&比如魏源那哥们虽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名言,但书里到处是“不用师夷长技也可制夷”的桥段。
&&&&他提出了用越南的大木栅竖在江上抵抗西洋军舰,提出用火船烧灭英国舰队等等。赵阔翻了翻哀叹:如果这些三国时候的鸟法管用,满清还至于被抽脸吗?
&&&&此外还有很多荒诞不堪的叙述。
&&&&赵阔不得不决定下大力气删改这两套东西。
&&&&他召集来他收拢的十几个儒家败类,让他们给他断句,告诉他大概的意思,合乎自己意思的就留,不合的就改掉,比较扯淡的直接撕下来在火盆里烧了,这几个月忙得就是删改这两套书,把书弄薄了,弄通俗易懂了,然后立刻刊印,以成本赔本价发行。
&&&&《海国图志-赵阔编》是海宋继《圣经》之后的第二套刊印的书,可见他对这件事的重视程度——毕竟哪个国家也不可能领着一群文盲搞好啊。
&&&&卷子也是赵阔自己亲自出的,大体题型就是几道地理简答题,和一个论述题。
&&&&难度嘛,大约相当于后世小学水平。
&&&&“请简单说说英国。”“请说说法国。”“请联系圣经说说人人平等。”“为什么清妖打不过洋人?”
&&&&就这水平!
&&&&赵阔坚信只要有人认真看过他编的的小册子,傻子都能考满分。
&&&&尽管如此,但是海宋第一次科考可谓惨淡收场,和他的老boss太平天国的第一次开科考试一个下场。
&&&&几十万人的城市,就一百多个读书人败类过来考试。
&&&&“来来来,让我看看我的战绩。”马厩棚一样的考场,海宋皇帝就巴巴的等在收卷的房子里,急不迭的翻开这些也许会成为他得力干将的识字人的考卷,墨迹都没干呢。
&&&&但看了没几份,赵阔的脸色就白了,暗想:“这份是什么水平啊?字体都歪歪扭扭的,我这都认出错别字来了。这份,呀,这1854年不至于就出现简体字了吧?而且就算有,你丫也不能满篇都是简体字啊!你也是穿越的?!”
&&&&再翻开一份试卷,赵阔脸色变青了,这卷子翻来覆去的就一个意思:“赵阔逆贼我*你*!”
&&&&“这么变态的都有?是不是以前考不上科举到我这里出气来了?”赵阔咬牙切齿的把那卷子抽出来扔到一边。
&&&&过一会,又一份类似卷子出现了。
&&&&“想死还不容易啊!”赵阔勃然大怒,把这两份卷子都用红笔狠狠的写上血红大字:“殺!”
&&&&别的繁体字未必写对,但这几年造反,这个“杀”字可谓写的是张牙舞爪、力礴千钧,已经像签名一样练出来了。
&&&&但随后又出现了5、6份这种卷子,赵阔叹了口气,暗道:“不要命的都来参加我科举了?怎么不去清妖那里?妈的,粪青哪个年代都是没钱逃命的主。”
&&&&终于一份字体儒雅清新的卷子出现在了他面前,赵阔松了口气:“光看这字体也知道这小子有学问,总算找到一个认真答卷的了。”
&&&&他仔细艰难的阅读了这份考卷,满篇都是赵阔不怎么懂的儒家名句和解答,但却怎么也没看出来他说得和地理有什么关系。
&&&&又觉的这么认真写小楷的人不至于忽悠自己啊,赵阔在那里翻来覆去的看,当他眼睛扫到上面的时候,登时猛捶桌子大吼:“这哪里来的王八蛋啊!”
&&&&原来这是一个藏头答卷,清末文字都是从右往左竖着写的,这份答卷不仅藏头而且还逆向藏头,如果你把每行第一个字从左往右读,恰恰表达的是强烈的“赵阔逆贼我*你*!”
&&&&能用娟娟小楷写出优美的八股文还可以逆向藏头的肯定是个才子。
&&&&然而人倒霉喝凉水都塞牙。
&&&&这才子虽然知道赵阔这个逆贼是无耻的粗人,但绝没想到这家伙惯用的就是从左往右的横向逆读,恰恰轻松看出他强烈的爱满清之心。
&&&&结果只有一个人被处死,脑袋热乎乎的装进木笼挂在了城门口,就是这个才子——赵阔觉的这个人太恶心,别的人不要命了在卷子上指名狂骂,可以说傻逼,给我滚就得了,爱满清就他妈的给我爱去,反正就是个百无一用的废物;但藏头诗这小子完全是阴险啊。
&&&&然而尽管这第一次科举很失败,赵阔还是录了十个家伙,这几个家伙的水平都属于八辈子别想在正规科举中考中的人,而且就算认真回答他的试卷,也是错误百出。
&&&&但他缺识字的人啊,而且人家既然来考了,就说明人家有背叛满清之意,是儒家败类,当然要拿来重用啊。
&&&&在他另一边的天京,洪秀全和赵阔一样的痛苦,他的科考可是正儿八经的八股文,但一样没人来考,被迫的,他抓南京读书人来考,反正整个城市里的人都入了户籍,读书人也跑不了,录取比例也暴高,几乎是只要你不是全写成简体字,或者指名道姓的骂洪秀全我*你*!就能被录取。
&&&&虽然当场就录了十个人,处死一个,但赵阔也没绝望,他不像洪秀全只能依靠他爹发配去菜园子种菜的孔老二(他的圣梦里,他爹上帝训斥了孔老二,然后让孔老二去菜园子里劳动改造了),因为他根本没触碰广州的商业,现在这里到处是洋人和商人,有的是用人的标准。
&&&&除去科举之外,赵阔还同时举行神考、夷文考。
&&&&前者就考一个圣经常识,目标就是香港汉会成员那种人,要知道干王洪仁玕就是汉会的,所以去天京之后还算知道点世界变了,这批人想当官,马上就用,起码知道英国开花弹落你身边不是用狗血能破法的。
&&&&后者则考洋文,一样是后世的小学水平,考完了就请几个洋人朋友考考口语,通过了直接发配到外交大臣萧祖业那边去办洋务,这个小食摊出身的家伙因为替赵阔搞定了几个洋人记者立了大功,而且为了这种人上人的美妙感觉,死活戒掉了鸦片,在人手奇缺的海皇造反集团里立刻坐上了高位,现在这个曾经的小贩天天装模作样的举着一杯红酒,在洋人堆里操着蹩脚的英文叫着:“hello,sir。”
&&&&“你们不是不来考吗?”出了马厩一样的科举号房群,赵阔气咻咻的撂着袍角,上了法国人赠送的四轮马车,拉下头巾,叫道:“既然一次也能找十个,老子干脆天天考得了!是满奸和儒家败类我就要!他妈的!”
&&&&说干就干,海宋建国初期的奇闻就是:那时候想当官、想当人上人,你可以自己去“自荐处”,神考、科考、夷文考,随便选一种考试参加,考官立刻改卷,立等十分钟后看成绩;考过了,立刻接受面试,再过这一关,就进入海宋朝廷做官了,比米行招小工的效率都高!
&&&&当然这种皮包公司招聘式的疯狂做法只维持了几年,以后再想进入海宋上层人的行列,就得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了。
&&&&\wWW. 六九中文书友上传\
/g,'\n'));}});" rel="nofollow">添加书签六“妻”案一记耳光后,当代儒学“热”该冷静了_网易新闻
六“妻”案一记耳光后,当代儒学“热”该冷静了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编者按】一段时间来,轰轰烈烈的儒学“热”扑面而来,热闹的喧嚣中,却有一位因儒学研究闻名的教授撕坏了道德文章,霎时间,儒学的圈子出事了,挨上了一记响亮的耳光!其场景如同一个盛大欢乐的晚宴上,一个人突然砸破了窗户,巨大的响声令周遭顿时失声。现代人还谈得起儒学么?我们有必要对当今的儒学“热”做一番冷静的思考,现代社会借儒学之名,究竟想要从中得到什么?问题出在哪里?儒学没有出问题,儒学家也没有出问题,出问题的可能是盲目渲染儒学、利用儒学的这种社会行为。做这篇文章,并不想要针对某件事情或某个人,那是因为我们实在不想让太多的瑕疵玷污我们的美好的传统文化精神。儒学家与儒学有无关系?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郑家栋因两年携六“妻”出国,六“妻”皆一去不归,而涉嫌“人口走私”,日前被刑事拘留。看热闹的人没完没了、不愿散去,是因为他不是一般普罗大众,而是哲学教授;还不是一般的哲学教授,而是以新儒学研究闻名的教授。
  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徐友渔认为人归人,学归学:“人们尽可以对当前的国学热,对儒学与现代化的关系,对儒学的作用发表意见和争论,但我看不出有什么理由让郑家栋事件和我们的文化讨论发生关系。研究某种学问,信奉某种教义的人何止千万,其中难免有在道德、操守等方面不合格者或一时失足者,如果个别人的劣行可以伤及那门学问、那种信仰,那么世界上将不会有任何学术和信念存留。任何事业、任何活动都有不良分子杂入其中,出了郑家栋事件,儒教一如既往地仍然为儒教。”&&&郑家栋失足与儒教无关
  北京教师肖淑珍认为:后世研究儒学的人,不全是身体力行儒学基本信念的“君子儒”。现在的儒学研究,多强调从现代性上对它做“学理”上的探究,从社会政治层面审视它的现代合法性,郑家栋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出色。而也正是对学理的“科学”追求,使他们忽视了作为儒学精髓的个体的最基本的“人性”。将学理与为人道德分开,似乎显现了学术研究的客观和理性。关键是,如果是别的学问倒也罢了,恰恰儒学本身是注重道德体验和道德实践的学问。&&&不要扯上学理做遮羞布
  儒学是“身心之学”、“安身立命之学”,儒学这门学问的全部特殊性在于,它包含了一套价值信念的传统学派,在漫长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它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联系在一起。它已经不单纯是一门学问,而且还和个人德行的修养,乃至经国救世的要求或想象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它远远超出了学科范围,变成了对于人的一种要求,涉及民族未来的期盼。&&&把儒学从儒学家手中解放出来当代重拾儒学,究竟要得到什么?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文化里最为耀眼的、无可取代的精神传统,重拾与复兴是一种美好的愿望。今人对于儒学,首先可以进行学理研究,再来可以冀望于一种生活态度或思维方式的养成,更深刻一层,可以用之来规范价值观念与伦理道德。
  但是从目前来看,当今社会的儒学“热”,似乎仅限于一些形式的铺垫以及某些学者的学理研究,还并没有达到规范道德这一层面,甚至有些时候被简单化为纯粹的文化作秀,或被利用来以传统文化之名而行“政绩工程”。
  郑家栋事件提供了一个最新例证:国学(以儒学为主流)研讨,既不足以内在提高个人的伦理意识,更不能外在规范个人的道德实践。于此,可以对当前的国学热有一个简单直接的判断:倡导国学,假若目标限于强化知识界的专业学术水准,或增进大众的古典人文素养,那也不无微劳;但若想借此提升国民道德或复兴社会信仰,则不独徒劳无功,更会使国学变成思想上的行尸走肉;假如欲图将国学作为意识形态,作为“盛世”图腾,那么国学也就更不成其为国学,而沦为花瓶式的文化赝品。儒学,一旦当作一种手腕,一种工具,为世态作粉饰,为治道作点缀,那它就真的可能成为我们时代的“文化口红”了。&&&打在知识分子脸上的一记响亮耳光
  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徐友渔指出,上世纪90年代初国学热时兴了一阵,马上被打压下去,原因是有人(尤其是儒学研究队伍内部)对国学热的所谓“意识形态动机”大加追究,而不是从学理方面提出了疑问与批评。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我以为,艰苦、长期、低调的文化建设而非张扬、鼓噪,是复兴国学的建设性道路。儒学在当代社会如何做好道德文章?
  儒学的开展,应以儒学自身的特质为起点,以兑现对生活的庄严承诺为旨归。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儒学生命得以开展并生生相续,其前提是当今的儒学宣传者、研究者和崇信者应能自觉把握如下三个向度。
  其一,生活的向度。所谓生活的向度是指儒学应全身心地投入生活,与人类的实践生活保持连续性对话和互动。生活的向度是当今儒学开展的基本向度。儒学生活向度的选择,乃是儒学的价值诉求所规定的。传统儒学有一个基本主张,即“内圣外王”。“内圣”就是修身养德,要求人做一个有德性的人;“外王”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内圣外王”的统一是儒家学者们追求的最高境界。
  其二,批判的向度。所谓批判的向度是指儒学所具有的批判功能和品质。比如,孔子“复礼倡仁”,不仅是对“礼崩乐坏”社会情状的批判,对社会秩序混乱和民众品性下滑的担忧,同时也饱含着建构新的社会秩序和提升民众品质的强烈渴望。所以,孔子儒学的展开,实际上是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是对百姓生活、生命的深情关爱。也就是说,孔子儒学是富有批判性的。
  其三,信念的向度。所谓信念的向度,是指儒家学者对儒学应具有真挚的情感。在历史上,确实有某些儒家学者对儒学是缺乏信念的,儒学对他们而言只是通向仕途的敲门砖。章太炎先生所批评的趋炎附势、投机钻营就是指那些打着儒学的旗号招摇撞骗的小儒、腐儒。儒家思想中负载着强烈而执着的信念。孔子告诉学生,获得儒学之道是最为神圣的,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则成为宋明儒者的普遍信念。而且,儒学对义利、公私、理欲关系的处理,也都充分展示出儒学的信念向度。遗憾的是,在当今的儒学研究中,这一向度显得有些匮乏。因为儒学研究话语被西方化、儒学的范畴命题被分析化、儒学的思想被学科化之后,儒学被切割得七零八落。而由于儒学研究者的职业化身份,研究儒学在很大程度上追求的是学术价值,而所谓学术价值的高低是以西方学术范式为标准,所以如果儒学研究者要服从所谓学术价值,那在他的儒学研究中就很难保持对儒学的信念。儒学研究缺失了信念向度,儒学的当代开展就难以获得成效。&&&儒学当代开展的三个向度传统文化的内涵与外延比儒家宽泛得多
  当前社会流行的一种看法或做法,就是把传统文化放在儒家文化的层面上来表述,似乎二者可以等量齐观。这种观点抽象看来颇有道理,但仔细分析却十分片面,因为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是:传统文化的外延显然要比儒家文化宽泛得多,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而儒家文化则仅仅是民族思想文化形态中的一种而已。传统文化除儒家文化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法家文化,墨家文化,名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就儒家文化本身而言,在其历史演进过程中,也大量融汇、吸收了其他各种不同的思想文化内容,从而丰富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如荀子之集成百家,自成一系;董仲舒之重儒家、阴阳家,自立一说;宋明理学家更是融释、道于一身,终使儒家达到较完备的形而上理论形态。因此,传统文化不是静态的存在,而是动态的观念;不是静态的积淀物,而是动态的价值取向。所谓传统文化不仅仅意味着“过去存在过的一切”,其更深层含义在于:传统文化是一种观念,是一种价值取向,是肇始于过去融透于现在直达未来的一种意识趋势和存在。
  现代人提出复兴儒学,实际是传达了一个美好的愿望,美好的东西是值得并且应该传承的。传统文化的活力不在于“仿古”,而是活生生的东西,其价值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希望有更多的、更广泛的传统文化的精华与亮色留下来。
本文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帐号:密码:下次自动登录{url:/nForum/slist.json?uid=guest&root=list-section}{url:/nForum/nlist.json?uid=guest&root=list-section}
贴数:11&分页:Westlife发信人: tomas002 (西城老男孩), 信区: GuoXue
标&&题: 儒学就是糟粕,再研究只会让人们误入歧途
发信站: 水木社区 (Mon Sep&&3 19:45:12 2012), 转信 && 春秋战国时期信孔子的鲁国没有得到永生,而是信法家的人得了天下。宋朝是儒学和经济发展的颠峰,而在军事和外交上一败再败,很像现在的天朝。儒学强调人治,而忽视法治,这就是现在的问题根源。
在一个平滑的轨迹上走着不平滑的路! && ※ 来源:·水木社区 ·[FROM: 116.213.222.*]
Westlife发信人: tomas002 (西城老男孩), 信区: GuoXue
标&&题: Re: 儒学就是糟粕,再研究只会让人们误入歧途
发信站: 水木社区 (Wed Sep&&5 16:43:08 2012), 转信 && 那儒家呢?儒学大家大都很虚伪,看红楼梦就有感觉了。自古斯文多败类,就是形容儒生的虚伪 && 【 在 devin 的大作中提到: 】
: 法治是一个骗局。法家都不屑于法治。
在一个平滑的轨迹上走着不平滑的路! && ※ 来源:·水木社区 ·[FROM: 116.213.222.*]
Westlife发信人: tomas002 (西城老男孩), 信区: GuoXue
标&&题: Re: 儒学就是糟粕,再研究只会让人们误入歧途
发信站: 水木社区 (Wed Sep&&5 16:45:08 2012), 转信 && 群众们的眼睛是雪亮的 && 【 在 Sunyata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这么没水平的感想居然有人回
: 我的感想却没人回
: 真是劣币驱逐良币
: ...................
在一个平滑的轨迹上走着不平滑的路! && ※ 来源:·水木社区 ·[FROM: 116.213.222.*]
Westlife发信人: tomas002 (西城老男孩), 信区: GuoXue
标&&题: Re: 儒学就是糟粕,再研究只会让人们误入歧途
发信站: 水木社区 (Wed Sep&&5 16:46:17 2012), 转信 && 是的,那天月黑风高,着急回家 && 【 在 Dti 的大作中提到: 】
: 命意有些许可取。然分析没达到实质。
在一个平滑的轨迹上走着不平滑的路! && ※ 来源:·水木社区 ·[FROM: 116.213.222.*]
Westlife发信人: tomas002 (西城老男孩), 信区: GuoXue
标&&题: Re: 儒学就是糟粕,再研究只会让人们误入歧途
发信站: 水木社区 (Wed Sep&&5 16:59:48 2012), 转信 && 您老的话很有意境,前边是官话,后边是愤言。
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文明古国现在一个过得比一个惨,如果厚重的经验是财富的话,那我们肯定是富二代。然而文化的积累,尤其是儒家学风的积累,让我们积重难返,为什么日本的明治维新能成功,而我们学习它反而不能呢?最主要的就是我们的旧文化经验的反扑,还是那句话如果悠久是财富我们是富翁,如果不是财富而是负担的话,我们就是负重前行。我建议还是跳出儒学的怪圈,走民主,民权的道路吧,别再固步自封了。 && 【 在 daliaoloveu 的大作中提到: 】
: 真是越无知越喜欢现
: 直接拍死
在一个平滑的轨迹上走着不平滑的路! && ※ 来源:·水木社区 ·[FROM: 116.213.222.*]
Westlife发信人: tomas002 (西城老男孩), 信区: GuoXue
标&&题: Re: 儒学就是糟粕,再研究只会让人们误入歧途
发信站: 水木社区 (Wed Sep&&5 17:15:31 2012), 转信 && 日本、新加坡你敢说是儒学影响的?日本100多年前就不信儒学了,有些人还在研读王阳明,但没有多少人研究孔老二了,新加坡虽然华人很多,也没有跟儒学牵上多大的关系,新加坡是法治国家。台湾和香港确实还有些儒学影响,而香港被英国用西方制度统治了100年,能留下多少儒学内容真的不敢说。只余下一个台湾,真不能说台湾现在有多强。至于韩国受美国文化影响最大,直到现在还有美国驻军,研究儒学也是娱乐一下吧,要不也不会在100多年前折腾个韩文出来的。我倒是建议您多读一点历史充充电 && 【 在 daliaoloveu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说你无知必然有所指
: 你肯定没完整读过儒学经典,不了解历史,即使读过了,也没有真正领会。
: 鲁国衰落,一是本身地盘小,实力不足,二:孔子的主张并没有在鲁国实行
: ...................
在一个平滑的轨迹上走着不平滑的路! && ※ 来源:·水木社区 ·[FROM: 116.213.222.*]
Westlife发信人: tomas002 (西城老男孩), 信区: GuoXue
标&&题: Re: 儒学就是糟粕,再研究只会让人们误入歧途
发信站: 水木社区 (Wed Sep&&5 17:22:45 2012), 转信 && 看在你也喜欢圣斗士的份上,我们讲和吧 && 【 在 daliaoloveu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可理喻
在一个平滑的轨迹上走着不平滑的路! && ※ 来源:·水木社区 ·[FROM: 116.213.222.*]
Westlife发信人: tomas002 (西城老男孩), 信区: GuoXue
标&&题: Re: 儒学就是糟粕,再研究只会让人们误入歧途
发信站: 水木社区 (Wed Sep&&5 17:33:17 2012), 转信 && 哈哈,建议有时间看看福泽谕吉的书.那厮可是熟读中国经典,影响了日本进程。
我们落后了,就得承认,就得从先进文明中吸取经验,读1000多年前的书真的没多大价值。 &&&& 【 在 daliaoloveu 的大作中提到: 】
: 讲和有个毛用,又不搞基友。
在一个平滑的轨迹上走着不平滑的路! && ※ 来源:·水木社区 ·[FROM: 116.213.222.*]
Westlife发信人: tomas002 (西城老男孩), 信区: GuoXue
标&&题: Re: 儒学就是糟粕,再研究只会让人们误入歧途
发信站: 水木社区 (Wed Sep&&5 17:37:57 2012), 转信 && 刚好是破旧立新的时候啊 && 【 在 bd95 的大作中提到: 】
: 个人觉得你还真没啥文化积累,更谈不上积重难返,
: 现在的问题不是被儒家活着法家什么的毒害太深,而是破坏了原有的文化,也没有建立起新的文化,说白了就是空虚
在一个平滑的轨迹上走着不平滑的路! && ※ 来源:·水木社区 ·[FROM: 116.213.222.*]
Westlife发信人: tomas002 (西城老男孩), 信区: GuoXue
标&&题: Re: 儒学就是糟粕,再研究只会让人们误入歧途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Sep&&6 08:51:42 2012), 转信 && 佩服佩服,确实特别有道理! && 【 在 chunzai 的大作中提到: 】
: 儒家強調禮,是禮治,與後專制有本質不同。原儒雖有人道主義合理成份,但畢竟過時了。現在北歐國家最好,先進國家的人民都沒有一絲儒念。中國周邊國家淫儒是因為深受儒家影響,根深蒂固的源因,慣性也,還要再過幾百年儒家思想才會被消滅。中國如不是前三十年硬來,現在也這樣。
: 我一直欣賞魯迅先生那句忠告,不要看中國書!
在一个平滑的轨迹上走着不平滑的路! && ※ 来源:·水木社区 ·[FROM: 116.213.222.*]
文章数:11&分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儒家出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