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义小说》有哪些谚语?

要说《封神演义》中最大的赢家,很多人会以为是元始天尊,毕竟十二金仙毫发未损度过杀劫,三代弟子中根基尚浅的也全部入榜。

其实不然,最大的受益者应为西方教,真应了那句“世间好话佛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的谚语。

今天笔者为您盘点《封神演义》十大叛道入佛之人。

第十名:祗陀太子:法戒

法戒为为蓬莱岛炼气士,也是汜水关韩升,韩变的师尊。

因汜水关姜尚等人大破“万刃车”,法戒前来为弟子复仇,并以“妖幡”生擒了雷震子。

后被郑伦的鼻烟所擒,被准提道人所救,带回西方,后成为了舍卫国波斯匿王的儿子——祗陀太子,曾在舍卫国修建“祗园精舍”,成为佛教传教时的最大精舍,也是佛教寺庙的雏形。

道行天尊的弟子,与韩毒龙和薛恶虎同门,法宝有“降魔杵”。封神榜肉身成圣的七人之一,后与杨戬、杨任联手杀掉渑池守将张奎。

韦护后成为韦驮天,负责守护释迦摩尼佛的佛牙。韦陀在中原的地位与关羽相等,当然在中原的话,关羽因为道教关系,地位在韦陀之上。

韦陀在佛门之中,尚有另一个分身,便是南方增长天王魔礼青部下的护法神将韦琨,简称韦天。

第八名:马元尊王佛:马元

马元乃是骷髅山白骨洞的道者,与石矶娘娘出自同一个所在,也许与石矶就是同修道友。

马元不是封神榜上人,对打神鞭可以免疫,但是正面交战,曾正面不敌西周猛虎大将军武荣,后以异术吃掉武荣。

对阵杨戬时,马元故技重施,又以同样的方式吃掉杨戬,不料反被杨戬以泻药暗算,后在文殊与姜尚的布计下,将马元生擒。

后马元被准提道人所带往西方,后成马元尊王佛。

第七名:弥勒佛:惧留孙

在龟灵圣母前来赶杀广成子时,惧留孙便前来与龟灵圣母交战,但因龟灵圣母的“ 日月珠”威力不明,致使惧留孙被龟灵圣母所追杀。

后惧留孙得接引道人所救,叛道入佛,是为东来佛祖弥勒佛。

第六名:普贤菩萨:普贤真人

在文殊大破“太极阵”之后,灵牙仙的“两仪阵”再开。

普贤真人便再度顶出红云,化身三头六臂前去破阵,并以“长虹索”将灵牙仙生擒,使得灵牙仙化作白象成为了普贤的坐骑。

后普贤成为了佛教四大菩萨的普贤菩萨,三大士一同佛道兼通。

第五名:文殊菩萨:文殊广法天尊

文殊广法天尊在准提道人前来后,受准提道人点化泥丸,又得元始天尊赐予法宝“盘古幡”。

在破“太极阵”时,化身赤面蓝靛,并以“盘古幡”镇住“太极阵”之中的万道兵刃,从而以“捆妖索”生擒虬首仙,使得虬首仙化作青狮成为了文殊的坐骑。

后文殊成为了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佛道兼通。

第四名:观世音菩萨:慈航道人

在普贤真人大破“两仪阵”之后,慈航道人也出战金光仙的“四象阵”,四象阵的威力不简单,其威力应当在“太极阵”之上,阵内武器全部由各式各样的法宝所组成。

慈航道人顶出庆云,化身三头六臂,将所有法宝顶住,其防御力可见一斑,后以元始天尊赐予的“三宝玉如意”将金光仙生擒,使得金光仙化作金毛吼成为了慈航的坐骑。

后慈航成为了佛教四大菩萨之中最有名气的观世音菩萨,佛道兼通,因得元始天尊最强法宝“三宝玉如意”的相助,其战力为三大士之首。

第三名:欢喜佛:长耳定光仙

长耳定光仙为截教二代弟子,被通天教主授予“六魂幡”。

这“六魂幡”虽然在后来对顶起庆云的四圣无任何威胁,但若在实战中,长耳定光仙要是配合通天教主的法力来施展“六魂幡”的话,即便不对四圣有任何伤害,但是也能起到牵制四圣行动的法宝。

但无奈长耳定光仙是截教叛徒,“六魂幡”的价值被埋没,以至于通天教主万仙阵战败。

而且其人勇气不足,“诛仙阵”一战被老子一气化三清就给震慑住,后长耳定光仙传说被封佛教密宗的欢喜佛。

第二名:多宝如来:多宝道人

多宝道人受了通天教主之命,前去界桥关摆下“诛仙阵”,因有“诛仙阵图” ,多宝道人方才调动得了四大仙剑。

于此战中,多宝道人与广成子对上了一小阵,但被广成子以“番天印”击倒。

后在援助通天教主时,被老子以“风火蒲”给卷走,带回玄都八景宫。

后多宝道人入了佛门,成为多宝如来,即为现在的如来佛祖。

第一名:燃灯古佛:燃灯道人

燃灯道人也就是日后的燃灯古佛,在对赵公明一战中,得到了佛国至宝定海珠,这对燃灯的修行有大大的提升,而定海珠在日后也成为了佛教二十四诸天。

燃灯道人为玉虚宫阵营,更是作为领导十二金仙大破十绝阵的主帅。在十二金仙各自负劫后,又逢赵公明出战,击伤数位金仙,点名要战燃灯。

燃灯躲过赵公明的定海珠,来到武夷山,得五夷山萧升,曹宝相助,战住赵公明,然后用“乾坤尺”击伤赵公明,夺得“定海珠”,以修正果。

二十四颗定海珠,其原形为道教的念珠,法宝流落于西方教寓意了佛教对道教法器的剽窃,真应了那句“世间好话佛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的谚语。

喜欢杯酒的文章请点赞,关注,分享!欢迎推荐给您最好的朋友,历史、国学、风俗等你来撩!

}

  封神传奇讲述了的是姜子牙率领一群能人异士协助武王伐纣的故事,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封神演义故事梗概,欢迎大家阅读。

  《封神演义》是明代道士陆西星(一说为许仲琳)所著的神魔小说。主要以姜子牙辅佐周室(周文王、周武王)讨伐商纣的历史为背景,描写了昆仑山元始天尊为代表的阐教、东海蓬莱岛通天教主为代表截教诸仙斗智斗勇、破阵斩将封神的故事。包含了大量民间传说和神话。有姜子牙、哪吒、杨戬等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最后以姜子牙封诸神和周武王封诸侯结尾。

  《封神演义》又名《封神榜》,全书共一百回。

  《封神演义》的原型最早可追溯至南宋的《武王伐纣平话》,可能还参考了《商周演义》《昆仑八仙东游记》,全书以武王伐纣、商周易代的历史为框架,叙写天上的神仙分成两派卷入这场斗争,支持武王的为阐教,帮助纣王的为截教。双方祭宝斗法,几经较量,最后纣王失败自焚,姜子牙将双方战死的要人一一封神。

  《封神演义》是在神话式世界观指导下,向人们诉说上古的民族之战—商周战争。它所涉及的许多重要文化现象,不是某个文人独立完成,而是属于民族的意识与心理。它由平话到写定再到以鼓词的形式在民间流传,在这个意义上,它具有史诗的性质。《封神演义》将武王伐纣这一查诸史典的重大历史事件神话化,借此重塑上古诸神的形象,恢复神话英雄的威名,再造神祗谱系,使历来杂乱无章的神仙道有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上层为仙道,中层为神道,下层为人道。可以这么说,《封神演义》是在文化反刍的背景下,诞生于人类成年期的神话史诗。

  本书以内容篇幅巨大、幻想之奇特而闻名于世。其内容依托商灭周兴的历史背景,用武王伐纣为时空线索,从女娲降香开书,到周武王姬发封列国诸侯结束。其中的哪吒闹海、姜子牙下山、文王访贤、三抢封神榜、众仙斗阵斗法等情节,展现了古人丰富的想象力:腾云驾雾、呼风唤雨、搬山移海、撒豆成兵、水遁、土遁、风火轮、火尖枪等。日本江户时代本书已出现翻译全本,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也有介绍。[2]

  在《封神演义》中分成为仙山洞府和三界。仙山洞府是由仙道组成的昆仑山「阐教」和海外仙士、方外术士或得道禽兽组成的「截教」。三界是由玉皇大帝统治的天庭和商(殷朝)的纣王的统治的人间和女娲统治的妖界。在一次祭祀时,纣王对美丽的大地之母女娲作出了无礼行动(作了首淫诗),纣王的渎神使女娲异常愤怒,命令轩辕坟三妖——千年狐狸精、玉石琵琶精、九头雉鸡精迷惑纣王,使殷商毁灭。狐狸精使用冀州侯苏护女儿苏妲己的身体,进入后宫迷惑纣王。此后,九头雉鸡精称自己是妲己的义妹“胡喜媚”也进入宫廷。玉石琵琶精先被姜子牙识破以三昧真火逼回原形,后又复活化作王贵人,与其他两妖一起祸乱朝纲。

  昆仑山仙道由于犯了红尘之厄,

  杀罚临身(大致的意思就是修行时遇到了岔路,体内阴阳之火相犯,只有斩却三尸方能归于正途),又因为玉帝命仙首十二称臣,仙首自然不肯,故此阐、截、人道三教共签押封神榜,编成三百六十五位正神,共分八部,上四部:雷、火、瘟、斗;下四部:群星列宿、三山五岳、布雨兴云、善恶之神。道行低者榜上有名。纣王与武王相对的是截教和阐教,国家天下之争神仙道统之争。

  封神演义大概可以分成四个部分:

  1.纣王乱政。从第一回女娲宫进香到黄飞虎反商。

  2.殷商伐西岐。从张桂芳伐西岐一直到洪锦归顺西岐,其中高潮部分当属闻太师的部分。

  3.武王伐纣。从战孔宣到纣王自焚。

  4.归国封神,分封诸侯。

  陆西星(,一说),字长庚,号潜虚子,又号方壶外史,扬州府兴化(江苏泰州兴化)人,明朝时期道教人士,道教内丹派东派的创始人。

  许仲琳(约1560—约1630),亦作陈仲林,号钟山逸叟,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市)人,生平事迹不详,他生活在明代中后期,明朝小说家。

  学术界对《封神演义》的作者有较大争议。以陆西星说与许仲琳说为多。但因许仲琳本人生平史料极少,难以考究。而书中宗旨又与陆西星的身份相符合。所以陆西星的可能性更大。

  封神演义的创作背景

  封神演义不仅关系到对其文学史价值的准确认定,也关系到对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发展脉络的认识,意义深远。《封神演义》非文人独立完成 ,而属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它是若干关于武王伐纣故事经长期流传后的编集、整理和写定,这一点学界普遍认同。

  有所争议的是《封神演义》在多大程度上是文人创作。刘振农就提出《封神演义》是第一部文人创作的比例远远超过群众创造的作品。齐裕焜认为《史记 》中《三代世表 》《周本纪 》等记载 ,为武王伐纣故事提供了一个大致的史实框架;《楚辞·天问》《诗·大雅 ·大明 》《淮南子·览冥训 》,汉贾谊的《新书·连语》、晋常璩的《华阳国·巴志》、晋王嘉的《拾遗记》、晋李翰的《蒙求集注 》等记载了从秦汉到魏晋时代关于武王伐纣的不少民间故事;到了元代,说书艺人根据民间传说、文人的记载,编成一部讲史话本—《武王伐纣平话 》,第一次从小说的角度较完整地演述了妲已惑纣王,纣王无道,姜子牙佐武王伐商,纣王妲己伏诛这段殷周斗争的历史故事;明嘉靖、隆庆间人余邵鱼,又按照历史记载,对《武王伐纣平话》进行加工,把改写的内容编入他的《列国志传 》,其第一卷的内容,即始自《苏妲已驿堂被魅》至《太公灭纣封国》止,完全是叙述武王伐纣的故事;之后不久,《封神演义》问世。陈三强在《〈封神演义〉的成书及作者》一文中说,《平话》、《列国志》和《封神演义》三书叙述方式虽有别,却有前后演化的痕迹。虽然《列国志传》与《封神演义》创作时间距离较近,但对《封神演义》起范本作用的还是《平话》,这一点学界也基本达成共识。

  在中国小说史研究中,鲁迅最早提出了关于《封神演义》成书年代的判断:“日本藏明刻本,乃题许仲琳编,今未见其序,无以确定何时所作。但张无咎作《平妖传序》,已及《封神演义》,是殆成于隆庆万历间(16世纪后半期)矣。”(《中国小说史》第18篇《明之神魔小说下》)这个论断审慎清晰,所以曾长期被一些文学史采纳沿用。

  上世纪90年代章培恒发现了鲁迅先生引用资料上的一点失误,即张无咎在泰昌元年为《平妖传 》作序时实际上未提及《封神演义》,提及《封神演义》是在崇祯年间重修此序时补加进去的。章先生据此提出逆推断,认为泰昌元年作序未提及而几年后补加了进去,说明《封神演义》应成书或出版于此期间,即天启年内。章先生的论点遭到刘振农的反驳,刘氏认为鲁迅误引资料可以纠正,但章先生的逆推却不符合事理逻辑。接着刘氏在鲁迅《西洋记》杂窃《封神演义》观点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封神演义》和《西洋记》两部小说的部分诗文,认为《西洋记》抄袭《封神演义》有铁的内证,从而推出《封神演义》成书应在《西洋记》之前,提出《封神演义》成书早于万历年间。然后刘氏又探讨了《西游记》与《西洋记》的关系并以此为桥梁结合古代小说出版的一般规律得出最终的结论:《封神演义》的出版至迟应在嘉靖三十年 (1552)完成。诸种说法使得《封神演义》的成书年代在隆庆、万历其间及其前后振荡摇摆。

  为了考定《封神演义》的成书年代, 不少学者不得不采取迂回曲折的办法,即通过探求《封神演义》与其它小说的关系来界定其成书时间。其中探讨得最多的是《封神演义》与《西游记》的关系。比较这两部小说的回目、诗歌韵语及情节,剖析两书中的人物形象和特征等都是常见方法。有学者就认为《封神演义》中的哪吒乃《西游记》中哪吒与红孩儿的综合,《封神演义》中的杨戬是《西游记》中杨二郎的延伸和扩大。关于《封神演义》与《西游记》成书先后问题,学界颇多争议,或以为《封神演义》早于《西游记》,或以为《西游记》早于《封神演义》,或以为都是世代累积的集体创作经过共同的长久的流传过程才能产生,《西游记》早于《封神演义》和《封神演义》早于《西游记》的两种情况同时并存,它们相互影响,不是片面的单向度关系。

  相比而言,赞同《封神演义》受到《西游记》的影响的一方占优势。陈大康主编的《明代小说史 》也认定《封神演义》深受《西游记》影响并竭力效仿。但实况如何,仍没有权威的说法。


看了封神演义的故事梗概还看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封神演义小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