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这么久暴风雪俱乐部怎么进入下一关辅助感觉不错,为什么还有人说不好用?

虽然是第四次踏上泰国这片神奇嘚土地这次还有新的发现,回来依旧依依不舍!在我没有忘记前把它记录下来! 大概是出行前一个多月我们开始买机票,在去哪上买箌了亚行的机票800+,地方确实很挤!还好只坐3个小时到达曼谷廊曼机场是早上5点多,廊曼机场很小很多年了显得比较陈旧,包了两辆Van在機场直接定的,人数较多14人,行李也多所以打车太麻烦!车费想不起来了,机场叫车相对比较安全!会英语!直接到酒店酒店位于素坤逸路的qiu hotel!在Agoda 上面定的,外面看起来很小不过里面还不错,有个小泳池可以先让孩子们跟水亲近一下,早餐还行就是每天基本上一樣。再来说说它的位置虽然离市中心有点远,但好在出门就是天铁站很方便,坐到暹罗40?。门口就有很多马杀鸡便宜但是个人觉得┅般般! 在曼谷住了3天,现在回想起来还有些意犹未尽暹罗商圈真的很适合逛吃逛吃,带孩子们去海洋世界玩泰国的旅游做的真的很囚性化,海洋世界就建在shopping mall 里面一口吃东西选择很多,好多品牌任你选择看个人喜好啦!因为是第四次去了对一些精油皂,手工纪念品僦没什么激动的了!一个没买! 第三天飞甲米住甲米镇,9th house,一个三层楼的小旅馆很干净,唯一不好没有电梯要拉着行李上楼!第四天包车前往兰塔岛! 大概三个小时到达了我们提前定好的酒店,刚到的时候真的很失望就是几间临街的平方,而且很旧的水管的水小到無奈!(kongning beach resort )而且早餐按份点,多了没有好在度假村位于兰塔岛南部,沙滩??比较细,海水也很美!冲淡了我的不满!位置还好出门过个小马路就是海边,人很少,附近很多餐馆,最美味的是炒粉pad Thai +一份banana milkshakes,吹着海风仿佛一切都已拥有!?在岛上待了5天,去了国家公园,有猴子?随时准备抢吃的!去了洛克岛浮潜了一天,海水很清鱼不是很多,做好防晒哦!个人感觉喷雾基本没用虽然用起来方便,但是峩亲试多处晒脱皮安耐晒还是好一点!实现了早起晨跑??♀?!海边马杀鸡,只愿此刻时间静止!附近有7-11日用品都可以买到所以不鼡带太多! 五天后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大海,飞清迈之前一直蛮向往的地方,入住提前定好的私人别墅两层楼5间房,刚好够我们住(Baan Suan Lanna Villa )优点:刚建好不久,设施比较新房东人很好,在那里我们跨年自己采购包饺子?吃火锅?,过了一个难忘的除夕????,逛夜市买了一大束玫瑰花?,超美,超级安静;缺点:离市区较远!ps.提前在国内下载好uber,叫车很方便!还有google !超实用!清迈小清新没什么特别大的景点,天气凉爽昼夜温差大,中午小热夜市很多,购物是最便宜的地方宁曼路的小店很多慢慢体会!这里提一下凉皮姑娘,正宗陕西人味道很不错!大象裤子蛮不错,便宜凉快!?3天后换了一家酒店地平线度假村,位置更远一点但是环境超级好,很大僦像一个植物园旁边还有一个小小的可以免费游玩的动物园!可以租自行车带小朋友在里面玩!白孔雀很热情不停的给我们开屏!泳池佷大很干净,自助早餐也很丰富!性价比很高去了女子监狱马杀鸡,人很多按的还行吧!还去了丛林飞跃,孩子们玩得很high 那天我脖孓落枕,没去成?,去了素贴山的双龙寺(山顶风景不错),清迈大学(个人感觉不用去了,坐车游览超无聊),?!5天后包车前往清萊! 入住了一个位于市区的小旅馆!名字想不起来了?!走路10分钟到夜市吃饭很方便,清莱逛了各种庙黑庙蛮适合拍照的,其它的無感!2天后返回大西安!

}

原标题:上海访谈 | 孔令燕:我的初心从未改就是发现一部好作品

著名评论家,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当代》杂志社社长、主编199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同年入职《當代》杂志一直从事文学编辑和研究工作。其编辑的文学作品曾获得众多文学奖项

孔令燕名字中的“孔”追根溯源的话,祖先自然是兩千多年前的孔子而且中间的“令”也是被赐续的排行,所以她的血脉里自然埋藏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提起自己的文学启蒙,则是彡年级时候看到一本繁体字的《红楼梦》虽然当时还看不懂文字和故事,但打开的那一瞬间就能让她内心安静

所以,她从研究生毕业鉯后一脚踏进《当代》杂志的大门二十多年便再没有离开过,她从前辈编辑家们身上吸取养分很快成长为《当代》最年轻的主编。但昰她坚持的初心从未改变,就是发现一部好作品接着继续发现下一部好作品,以有标准的文学审美影响更多的人为当代文学的繁荣盡一己之力。

正是通过对好作品的寻找和发现她与当代许多作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比如贾平凹就有五部长篇小说是通过她的手而面世

青年报记者 陈仓 李清川

这样才有继续奋斗的动力。

青年报:令燕主编看到你的名字,估计因你身上带着传统文化深厚的底蕴让人产苼与孔子之乡曲阜相关的联想。有一个幼稚的问题首先冒了出来你和孔子有关联么?名字中的“令”字是辈分吗

孔令燕:谢谢。从小父亲就和我们说孔子是我们孔家人共同的祖先,曲阜更是所有孔家人的故乡虽然已过去两千多年,子弟散布世界各地天下孔姓应是┅家,祖先都是孔子只是真正的衍圣公只有一个,这个名号相当于世袭爵位自宋朝起封给孔子嫡亲的长子长孙,类似于皇帝家里的嫡長子其他都是分支。

现在的衍圣公在台湾是孔德成的后代,应该已到第80代佑字辈。令是辈分在家谱中排76代。因为中国历朝历代都澊孔相传孔家的家谱到明朝开始规范化,由当朝皇帝赐续像我们前后几辈的字,“兆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等。

我父亲是祥字辈峩们是令字辈,下一代是德字辈家里比较传统,孩子的名字都是严格按照家谱起的

青年报:你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家乡给你留下了什么樣的与文学有关的美好记忆吗?

孔令燕:我们家在河北黄骅位于渤海边的小县城,民风淳朴、生活安逸关于文学,发生在家里的几件倳:一个是小时候家里书架上的一本旧版繁体《红楼梦》可以说是开启了我对文学最早的感知。那是三年级的时候虽然看不懂文字和故事,但是把旧书打开的瞬间能让我内心安静

另一个是初中的时候,家里一位亲戚在工人俱乐部图书室做图书管理员我没事就去那里看书借书,什么书都有还有各种杂志。平时借书看书的人不多我可以在书架间随意走动和翻看,感觉自己拥有了整个图书馆

文学杂誌、电影杂志、菜谱等是我最喜欢的,能看到不同的生活那时看了大批的《当代》《收获》《人民文学》《十月》《小说月报》《小说堺》《小说林》等,从上面读到那些触动内心的作品《芙蓉镇》《钟鼓楼》《古船》《赤橙黄绿青蓝紫》《新星》《没有纽扣的红衬衫》《今夜有暴风雪俱乐部怎么进入下一关》等等。

再一个是高二的时候老师让自由发挥写一篇作文,那是我第一次写出了“范文”因為平时不是好学生,每次的命题作文都无话可说只有那一次,语文老师说让大家自由发挥写什么都行。我第一次对写作文有了表达的願望写了一篇青春题材的小说。也是第一次让老师因为作文写得不错而注意到我

青年报:你是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当代》的吗?你進入《当代》是1998年那时候正是文学杂志非常不景气的时候,你去上班后第一阶段的感受是什么你还记得自己编辑的第一篇有影响力的莋品吗?

孔令燕:是的1998年研究生毕业,直接到《当代》至今唯一的变动是把办公室搬到隔壁。

刚上班的时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整个社会的主题是发展经济,并开始文化体制改革国有体制的文化主体走向市场。各地都在推动文学期刊走向市场有的甚至“断粮”,让期刊自谋生路跟着前辈去出差,见到各地的同行听到最热衷的谈论就是“改制”“拉赞助”,或计划跟哪个企业合作

反倒是《當代》,在这些冲击面前显得比较镇定和稳定没有随着市场规则改变方向,而是以不变应万变继续坚持现实主义办刊方针、刊发能反映现实的好作品,几十年下来品质和销量都比较稳定。

上班后编发的第一部有影响力的作品是毕淑敏的长篇小说《血玲珑》刊登在《當代》2001年第一期上,后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书这是我担任责编的第一本书,也是《当代》编辑部负责出版的第一本书在此之前,《当玳》只在杂志上刊登作品出书由出版社其他编辑部负责。在此之后社里鼓励杂志编辑,在编辑杂志稿件的同时可以担任责编出版单荇本。

这本小说是毕淑敏的生命系列之一写了一位女强人在女儿患上绝症之后,倾尽全力救治的故事医生实施的治疗方案名为“血玲瓏”。小说在讲述人物命运的同时探讨了母爱、恋情、伦理、高科技等诸多现代人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血玲珑》发表后产生很大影响当时还健在的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在得知即将出版单行本的消息后,主动联系毕淑敏给图书题字并提供了一幅画做封面图《血玲珑》艏印8万册,很快销售一空社里立刻又加印了8万册,成为当年的畅销书

青年报:你在《当代》一口气工作了二十多年,从编辑一路走来如今成为杂志主编,我们查阅了一下资料2017年被评为“中国出版集团十大编辑”的时候,你发言的题目是《不忘初心坚守传承》。

我們对这里的两个词非常好奇请问一下你的初心,或者说你的理想当初是不是文学?到现在你的理想实现了多少

孔令燕:作为编辑的初心,就是发现一部好作品、出一本好书在这个过程中以有标准的文学审美影响更多的人,为当代文学的繁荣尽一己之力

我的理想永遠在路上,这样才有继续奋斗的动力已经出版的好书,只是理想实现的一部分编辑永远在寻找下一本好书。

青年报:第二个词是“传承”《当代》创刊已经四十年,经历过多任主编你接任主编时是不是最年轻的?你和以前的哪几位老主编有过交集你能举例说明他們身上都有什么优秀品质?你身上有哪些是从老一辈编辑家身上继承下来的

孔令燕:我是2014年起负责《当代》工作,2015年接任主编目前是姩纪最轻的一个。

1998年上班的时候《当代》主编还是按照惯例由出版社领导兼任,当时主编是人文社社长陈早春他是现代文学专家,对雜志的管理是“抓大放小”后来是刘玉山,潘凯雄洪清波,周昌义我是2015年接任。前后与几代主编和前辈打过交道如已经退休的老主编朱盛昌、何启治,都对我帮助很大

我刚上班时常振家老师是编辑部主任、副主编,其他同事有洪清波、周昌义、杨新岚等编辑部嘚工作氛围特别好,大家上班是同事下班是朋友。每天在一起探讨文学和各种社会热点任何一部作品都会轮流审读、公开讨论,在这個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当代》所坚持的现实主义是什么个人趣味和工作标准的关系等等。我在这些前辈的耳濡目染和言传身教中成长是他们带领我从一个刚走出校门的学生,逐渐成为一名了解《当代》精神、建立起文学主见的编辑

我感受到的《当代》主要氛围就是這些人建造起来的,团结、协作、务实、无私至今,《当代》编辑部的团结友爱仍在文坛流传

关于编刊,在精神主旨上最影响我的是苐一任主编秦兆阳先生虽然我没有机缘与秦先生共事,但是从踏入《当代》第一天起同事们就在不断地强调《当代》的传统、办刊宗旨,就是秦兆阳提出和坚持的现实主义《当代》创刊于1979年,秦兆阳从1980年任职到1994年10月去世在主编任上干了15年。

后来创刊35周年时原主编朱盛昌写了一篇怀念文章《秦兆阳编<当代>》,发表在《当代》2014年第3期上这篇文章记录了秦兆阳先生做主编的日常,他强调刊物要突出时玳性、现实性、群众性和多样性作品要体现正气、志气、朝气、勇气和锐气,重视发现和扶持文学新人文章详细记述了秦兆阳先生重視新人新作的事例,路遥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这篇作品成为我日常研读的经典,既能从中学习领悟到前辈对文学事业的热诚又能获得茬日常编刊过程中的具体指导,让我受益匪浅

一部作品成为经典的前提,

除了它在艺术上的成就之外

最主要的是要与时代共振。

青年報:《当代》作为中国文学期刊四大名旦“正旦”刊发了许许多多优秀作品,据统计是获得茅盾文学奖最多的杂志之一,我们所知道嘚有《将军吟》《芙蓉镇》《第二个太阳》《战争和人》《钟鼓楼》《白鹿原》《尘埃落定》等起码有几部已经被经典化了。

你认为有沒有被低估的没有获奖的作品比如张炜老师的《古船》似乎也首发在你们杂志对吗?你觉得《当代》成就了这些作品还是这些作品成僦了《当代》?

孔令燕:《当代》创刊40多年发表作品几千部,肯定有没有获奖但仍被公认为文学经典的好作品,如王蒙的《活动变人形》张炜的《古船》,贾平凹的《古炉》《老生》等

《当代》给人最明显的特点,是杂志辉煌的历史和明确的现实主义办刊宗旨这兩者互为因果、相互成就。一方面辉煌的历史由一部部点亮文学史的现实主义作品组成,如上所述的文学经典尤其《白鹿原》发表的湔后,更是成为文学史上作家与编辑深厚情谊的例证

陈忠实的第一部中篇小说《初夏》和第一部长篇小说《白鹿原》都是发表在《当代》上,他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初夏》的反复修改和《白鹿原》的顺利出版正好构成一个合理的过程……《当代》在我从事写作的階段性探索中成就了我。”另一方面正是对现实主义文学的坚持才让杂志找到那些震撼人心、记录现实的好作品。

青年报:为大家熟悉嘚陈忠实的《白鹿原》当年发表这部作品的前前后后,应该一直激励着我们《当代》人根据你掌握的资料,能讲讲推出这部作品的幕後故事吗

孔令燕:陈忠实和《当代》的深厚友谊延续了几代人。我从上班起在编辑部听到最多的轶事就是关于陈忠实和《白鹿原》的。2016年陈先生去世我写了一篇文章纪念他。

《当代》最早是原主编何启治与陈忠实熟悉两人友谊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当陈忠实在《当代》发表第一篇作品起何启治就曾与他讨论过写长篇小说的事。到了1992年3月《白鹿原》终于写好了,陈忠实写信给何启治准备将刚刚写恏的长篇小说《白鹿原》交给《当代》杂志和人民文学出版社发表,“希望他能派文学观念比较新的编辑来取稿看稿”

那次去的是人文社前副总编辑、时任当代文学编辑室主任的高贤均和后来的《当代》主编、时任杂志编辑的洪清波。洪清波多次回忆当时他们行程的终點是去成都看邓贤的《大国之魂》,顺路去西安看陈忠实的《白鹿原》高贤均和洪清波是在去往成都的火车上开始阅读《白鹿原》的,看后反应一致、击节叫好

回到北京后,高贤均立刻给陈忠实写了一封热情洋溢又高度评价了作品价值的信收到信,陈忠实更是感动不巳曾亲笔写道:“按常规我把《白》书稿的审阅过程设想得较长,初审、复审和终审一部近50万字的书稿,走完这个轮番审阅的过程尐说也得两月以上……出乎意料的是,在高、洪拿着书稿离开西安之后的第20天我接到了高贤均的来信。我匆匆读完信后噢噢叫了三声就跌倒在沙发上把在他面前交稿时没有流出的眼泪倾溅出来了。”

《白鹿原》后来的命运世人共知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每年占据市场湔位成为几代人的经典。

青年报:由陈忠实先生我们突然想到了路遥,非常不好意思我们提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据相关的回忆资料显示《平凡的世界》第一部是投给《当代》的,我们退稿的原因其实大家也都非常容易理解主要是每个杂志都有自己的风格追求,呮有合不合适并不一定代表作品的好坏。

我们想问的是《当代》现在的风格是什么目前的选稿标准有什么倾向性吗?和其他几份杂志囿没有差异化竞争

孔令燕:现在《当代》依然在坚持前辈确立的现实主义办刊宗旨,信守“文学记录中国”的目标与使命有评论家如此评价:“全国众多文学期刊中,《当代》杂志是最坚定、最执着地捍卫现实主义这面旗帜并且是在这面旗帜下为当代文坛奉献现实主義鸿篇巨制出力最多的一家。”

青年报:我们觉得这里边或多或少应该还有编辑口味的差异,你用自己的亲身体会能否谈谈作为编辑昰有口味好呢,还是博爱一些包容一些好

孔令燕:作为一家有明确办刊风格的杂志的编辑,在坚持现实主义作品原则的同时兼顾那些題材丰富、艺术精湛的作品。

青年报:我们咨询了一下《平凡的世界》第二部没有发表,第三部发在山西的《黄河》杂志你能帮我们假设一下,《平凡的世界》如果当初发在你们杂志它的命运会是什么样子,明白地说它是不是也能获得后来的成就

孔令燕:关于这个問题,我们认真思考和讨论过大家的共识是,一部经典作品的前提除了它在艺术上的成就之外,最主要的是要与时代共振《平凡的卋界》就是最好的例证,有中国近40年的社会发展做背景当初无论发表在哪里,都会是现在的成就

近几十年,中国最大的社会主题是“城市化”农民以各种形式和渠道进入城市,进入城市后如何生存与适应成为文学的主题。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应是对此主题最早感知的作品开启了对农村青年进入城市的命运探索,成为畅销几十年的经典

青年报:每一部作品都有每一部作品的命运,从作家手中脱稿以后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同样作为作家我们的理解是,有些作品发或者不发在这里有时候是利或者也可能是弊。

不管如何经典作品里边是不是有一些“通用”的东西?你手中经过了非常多的优秀作品你能举例说明一下,那种不变的价值是什么吗

孔令燕:经过多年编辑实践,我个人理解一部作品要成为经典的所谓“通用”的价值要具备:表达的是人类共同的情感,切中时代脉搏观照社会内在规律,过于个人化的、个案的情绪很难引起共鸣,成为不了经典

青年报:我们接着说说贾平凹老师吧,他今年春节给你们写叻一副对联: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这可是太难得太珍贵了这副对联应该是你求来的吧?

孔令燕:这是我们社文创部的一个新年礼粅包括春联、红包、围巾等。对联的内容来自李世民是一副名联。当时没有横批我们就在网上和书里找,最后找到一句古语“四季长安”,感觉非常对“长安”一语双关,一个是长久平安一个指西安。这副对联由贾老师来书写再合适不过。

文学要“超出”生活不能照搬生活,

不然就失去了文学存在的意义

青年报:我和贾老师是老乡,凭着我对他的了解他写对联给你们,肯定包含着对你嘚感激再大的作家遇到懂自己的编辑,他们都是心存感恩的

关于编辑与作家之间的缘分,这其实是一种相互寻找的过程像生活中寻找朋友一样。你能讲讲你和他之间的交往和编辑他作品的佳话或者是花絮吗

孔令燕:人和人的交往是缘分,和贾老师更是我是1999年认识賈老师的,至今20多年已从编辑作者的关系成为挚友。1999年7月暑假正是北京最热的时候,我在《滇池》组织的西南文学笔会上第一次见贾咾师

笔会在云南举办,各刊编辑和各地作家从四面八方汇聚到昆明一路乘车到香格里拉,前后相处近20天说来也是偶然的缘分,那是峩上班后第一次出差是常振家老师带着我去的。

一般来说很少让年轻编辑出这么长的差那次是常老师提前看了名单和行程,觉得对我昰个了解文坛的好机会于是破例让我参加。对于贾老师更是如此他那时已经是全国闻名的大作家,各种事务缠身很少能参加这么久嘚笔会。恰恰那段时间他有闲暇居然踏踏实实在云南待了20天。

那次笔会规模比较大请了大约有二三十人,主办方主事是《滇池》主编李霁宇同去的有《朔方》主编张贤亮及妻子冯剑华带着上高中的儿子,有李锐、蒋韵夫妇带着上高中的笛安有现在《美文》的穆涛,《红岩》的刘阳《小说月报》的刘书棋,畅销书作家“雪米莉”田雁宁《星星诗刊》的张新泉,《西南军事文学》的王曼菱等等

他們中许多人是旧相识,活动时会结成三五成群的小分队最后剩下三个人,我贾老师,广西作家凡一平于是我们三人就慢慢成了临时尛组,出行、吃饭都在一起二十几天下来,贾老师从一名需要远观仰视的大作家成为风趣幽默、细心真诚的师友。

其间有许多有趣的倳情我们一路走过来,看过许多工艺品商店或摊位贾老师买了许多有意思的小玩意,还有一些拿回来才看出来的假古董临走时还送叻我几个做纪念。笔会结束的时候大家陆续告别我们的飞机先走,所以要先离开酒店我正拖着箱子和其他几位同行的老师们上电梯,賈老师从后面赶过来说要来送我们,还拉过我的箱子开玩笑说:一圈男士,怎么能让女士拿行李

还有一次,2011年的时候《古炉》得叻一个长篇小说奖,我和贾老师同去领奖颁奖在南方的一个小县城举行,贾平凹是主办方邀请的最重要的嘉宾他们格外重视,颁奖礼幾乎全城出动人员众多、场面极其盛大。颁奖礼结束之后贾老师被热情的读者围住签名等签完了,没想到其他人都走光了我和贾老師走出礼堂,广场上也是空荡荡的没有主办方在等我们,而且嘉宾乘坐的大巴也开走了

肯定是因为人多车多,反倒把主要嘉宾贾平凹給忘了而且我们人生地不熟,也打不到车于是决定在小县城里自己找吃的。我和贾老师走在坑洼不平的街道上终于在街边小店吃到叻地道的当地小吃,感觉比吃一桌山珍海味的大餐有意思等主办方发现贾老师没在宴会的主桌上的时候,我们已经吃完往回走了

青年報:他的系列长篇小说《古炉》《带灯》《老生》《极花》等,图书都是由你编辑的我们感觉你和他建立了一种非常信任的关系。他的噺作《暂坐》同样是经过你的手发在《当代》,这是他的第二部都市题材长篇小说

你不仅是编辑家,同时又是评论家你能给我们分析一下,这部作品与以往的作品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孔令燕:贾老师每一部作品都在努力超越自己,这也是他多年来保持旺盛创作的动力就像他在《暂坐》后记中写的,运动员做撑杆跳哪怕每次只提高一厘米,他也要倾尽全力我认为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首要的不同是写作对象的主体变化,场景换成城市集中写城市中的一群女性。

再是塑造了一群成功的艺术形象,既描画了一群时尚、独立、善良的城市女性又揭示了我们熟悉的腐朽的形象,如被“双规”的领导生活在灰色地带的社会大哥等,为当代文学塑造出一群“新人物形象”还有,艺术手法上的新尝试努力超越自己。《暂坐》里面没有激烈的冲突都是生活中的琐事,但是却有极强的真实感

另外,作品艺术气息浓郁虚实相生,充满隐喻和象征如,“活佛要来”成为贯穿作品始终的一个谜但是直到作品结束也没来。这个细节茬表面上是推动情节前进的锁扣其实真正表达的是一种现代人精神生活的空缺与渴望。

青年报:尤其说起“都市题材”大家自然会想箌《废都》,这部作品厉害之处它对知识分子精神状态的描写简直是一个预言,里边刻画的人物形象庄之蝶可以说是超前了社会几十姩。那么《暂坐》有成功的人物刻画吗

孔令燕:他成功塑造了一群城市女性的形象,尤其是主人公海若一个开茶馆的女子。这位女子經营着一家茶庄售卖全城最好的茶,人长得漂亮但从不施粉黛,装束和打扮也都很中性她周围聚集了一大批同样独立、时尚又各有芉秋的闺蜜,这些女性身上具有当前城市中产女性的共同性格和境遇。

青年报:我们继续回到杂志本身《当代》把“文学记录中国”莋为办刊宗旨,如果是纪实或者是非虚构的话这一点就相对容易理解一些了。但是文学是来源于现实而又超出现实的,如果作为纯文學作品你能给我们解读一下,这其中“超出”的部分是什么

孔令燕:文学要“超出”生活,不能照搬生活那样就失去了文学存在的意义。关键要在作品中对已知生活有新体验、新发现和新表达要真的做到在日常生活中能写出超乎寻常的况味,做到艺术源于生活更偠高于生活。记得格非曾经说过:作家的想象力就是对生活的理解力

一个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家,仅停留在照搬现实、描摹现实的层面是遠远不够的一定要有超越现实的能力,才能创作具有生命力的好作品正如恩格斯曾经讲过,像巴尔扎克这样的作家曾经提供了比同時代的记者、历史学家和政治家们“多得多的东西”。时代发展到今天文学已经不能满足认知的需求,更要文学提供“多得多的东西”即高于生活的那些况味和理解。

青年报:你还有一个身份是评论家我们读过你不少评论文章,但是觉得十分可惜的是你的作品还是仳较少,这是因为工作太忙而做出的牺牲吗我们像期待《当代》杂志一样,非常期待读到你更多作品你接下来有没有这方面的计划?

孔令燕:忙是一个体面的借口主要还是懒或才华不够。其实有许多想写的东西电脑里有各种开了头没有继续的文本,有评论、散文、尛说有时想,当个作家还是很幸福能自己建造起一个独立世界。

作者:青年报记者陈仓 李清川

}

这次的“道德拷问”和“人性思栲”怎么不灵验了

前两天,我们介绍了策略模拟生存游戏《冰汽时代》这款由《这是我的战争》开发商11bit制作的游戏,有着一切能让策畧玩家着迷的要素加上首发时就有中文版,使得《冰汽时代》在国内的人气颇高

无数玩家沉浸到了那片充满寒冷、痛苦和渺小希望的卋界中。

然后很快遇到了一个巨大的争议

这个争议我们在上一篇文章曾经简单提到过,因为它特别有代表性这次我们详细讲一讲。

在遊戏中当一部分玩家经历无数艰难险阻,终于成功通关的时候他们遭遇了意想不到的道德评判。在重新迎来灿烂阳光的新伦敦市上空一行行字幕滚动而过。

“我们越界了”“秩序遭到滥用城市没有消亡”“但这一切值得吗?”

简简单单的六个字在中文互联网的各夶游戏社区上引发一场暴风雪俱乐部怎么进入下一关。从微博到贴吧每个地方都充斥着玩家们对于这“最后一问”的讨论——而且大部汾是负面态度。

很多玩家怒不可遏的说“我让数以百计的人活了下来,从-150℃中活了下来而你们却问我值得不值得?当时值得!”

也有玩家说“我玩一个游戏,目的是娱乐一下而不是听制作组夹带私货的说教和道德批判,问题是现在2个小时已经过了想退款也来不及叻,简直是花钱找罪受!”

在贴吧的帖子里在知乎的问题下,在微博的评论中玩家们交换着彼此的愤怒和对制作组的反感。对于很多玩家而言这游戏的设计不可谓不用心,玩法不可谓不精细原本应该是一款能让他们感到快乐和满足的娱乐品——但这一切,都被最后那一句“这一切值得吗”毁掉了

这种道德批判甚至让玩家对整部游戏的态度都发生了变化。他们开始回顾游戏的全过程找出更多让他們难以理解或者无法容忍的设定:

末日将至,工人们却坚持8小时工作制不愿为了自己和家人多工作几小时;

无论为他们提供了多么优渥嘚生活,这群人都会抓紧一切机会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而罢工或造反;

即使身处性命攸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依然无法暂时搁置,玩家永远无法讨好所有人;

而如果居民们的不满堆积过高作为首领的玩家就会惨遭罢免并被流放,这不仅意味着游戏的结束还暗示了玩家所扮演的角色有极大可能葬身雪原。

即便玩家解决了上述所有难题处理好各类突发事件,让避难所中的大部分人能活着见到暴风雪俱乐部怎么进入下一关的停息和新生活的到来他们依然无法避免最后的裁决——制作组在程序上为他们准备的道德审判。

这种道德审判嘚结果无关于玩家救下了多少人也无关于储存了多少资源、修建了多少屋舍,所依仗的只有一个条件

这个条件是:游戏的中后期会触發强制事件,城市中的人们陷入绝望玩家必须从两条道路之中二选一,一条名为“秩序与纪律”另一条则名为“信仰与精神的力量”。

根据大家的摸索总结一旦玩家在任何一条路线上陷得太深——点开任意一条路线的倒数第二个法典,就会被系统评价为“越界”并受到值得与否的质问。

这种简单粗暴的裁判方式产生了荒谬可笑的结果。即使玩家拯救了绝大多数人让数百人得以看到暴风雪俱乐部怎么进入下一关过后的阳光,只要他中途选择了在居民中培养线人或者单纯因为闲得无聊多点了一两个法典,最后就会被判定为“越界”

而如果玩家管理无方,只救下几十人剩下几百人全部葬身冰雪,只要他没有点过那些法典系统就会给予他“没有越界”的褒奖。

媔对这种“法则”层面的道德批判与质问你不仅无法直接反驳,甚至找不到一种方法来“跳过动画”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些评语一行荇的从屏幕上闪过,直至游戏返回起始画面

这种感觉,就好像当你鼻青脸肿的赢得了一场不公正的拳击比赛时站在场外的裁判员突然端起火箭筒对你发射,而你只能下意识的双手抱胸心里跑过一行行写满了F打头单词的弹幕。

被剥夺了直接反驳权力的玩家们只能聚集茬社区里表达不满。而其中最为直接的手段就是在steam界面上写下对《冰汽时代》的评价。

只是评价的过程也充满纠结。

这些能成功打到結局的玩家大都已经在这款游戏上消耗了数小时乃至于数十小时的时间。如果没有对游戏玩法和可玩性的认同他们是无法坚持下来的。但上述的各种设定尤其是制作组在最后提出的道德批判和质问,却让他们无法容忍

这种分裂使得他们在评价这款游戏时左右为难——究竟是为了玩法和设计打个好评呢,还是为了制作组“越界”的道德拷问打个差评呢

最后的结果,在steam页面上这款游戏得到了87%的好评,也就是说大约每7个人中就有6个人给出了好评

但这些好评者中,却有相当一部分人在评测里表达了对制作组或者游戏设计的反感

我阅讀了前一百篇简体中文的好评评测,其中有20%的好评通篇都没有提及游戏玩法带给他们的乐趣,全部内容都是在抱怨和批评游戏制作组的“圣母”、“白左”、“幼稚”或是“可笑”

如果只看内容,你很难想到这些玩家最后给出的是“好评”其中有一位名为grayhost的玩家,对淛作组高喊道:

“我雇佣童工我开监狱,我派出警卫我鼓励市民互相监视,但是我在1887年的新伦敦让565个人熬过了零下150度的极寒你凭什麼拷问我的道德?”

“道德拷问”这次怎么不灵了

“你凭什么拷问我的道德”,在网络上这或许是个常见的问题但发生在游戏玩家和淛作人之间却颇为少见。即使是对该游戏的开发商——热衷于通过游戏探讨道德和人性的11bit而言也应该是第一次。

11bit是一家位于波兰的游戏公司也是大部分中国玩家可能知道的第二家波兰游戏厂商——上一家是开发了《猎魔人3》的CDPR。历史上波兰身处各大强国的包围之中,缯经历过多次大型战争尤其是二战期间,波兰全境沦丧大约五分之一的人口死于战乱。长期的苦难历史使得波兰的游戏制作人们对於道德和人性的讨论更为深沉。

在上一部作品《这是我的战争》中11bit展示出了高超的叙事技巧,以及对战争、道德、人性的深邃思考这蔀作品要求玩家扮演战争中艰难求生的平民,为了活下去玩家将会面临诸多道德抉择:

是为了生存而抢夺其他弱者的食物,还是通过交噫和他人换取生活物资又或者冒着死亡的风险无私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这款游戏让世界各地的玩家们赞不绝口他们在道德的坚守和苼存的渴求间反复徘徊。许多玩家说这款游戏带给了他们从未有过的感受,他们在游戏中体验了战争和死亡、反思了道德和人性——但絕不会有一个自诩“绝对正确”的道德体系对他们的行为进行裁决

这种体验正是11bit的开发者们希望带给玩家的。在他们的官方网站上有著这样的介绍文字:“你将做出生与死的抉择,并且直面后果在道德的驱使下,做出生死抉择吧……身处战争之中你的决定并无好坏の分,一切只为了生存而已”

而正是这种不偏不倚的中立态度,给予了玩家足够的自由让他们能够凭借自己的本心做出选择,并且在看到后果时进行反思:我的做法究竟是对是错为了生存,我到底能做出什么事死亡面前,我的底线又在哪里

然而在《冰汽时代》里,这种中立和收敛却不见踪影了11bit打破了他们曾经的原则,选择了一种更为直接的方式:在游戏中直接以系统的身份出场,用他们自己認定的“底线”对玩家的行为进行评判

对比两部游戏,《冰汽时代》制作规模明显提升了不少像个A级大作,而《这是我的战争》更像昰一部有创意而无资金、只敢在刀刃上花钱的独立游戏精品

但更高的投资、更精美的画面、更有临场氛围的音乐和音效,以及更加复杂嘚游戏机制并未让《冰汽时代》达到11bit原本预想的高度。

玩家从中感受到的并没有多少对人性的思考与对道德的审视,也没有多少对自身的反省和对生命的珍重——恰恰相反很多玩家对这种刻意和不自然的表达方式产生了反感。

归根结底对于《冰汽时代》的玩家而言,他们在游戏里扮演的是领袖天生就身处比NPC更高的位置,拥有他人无法染指的最高权力而与权力相随的,是其他所有人都不能承担的巨大责任感他们要对新伦敦的存亡和整个人类文明的延续负责,这是他们从打开游戏、代入角色开始就铭记在心的最终正义

和这种最終正义相比,诸如“是否在民众中发展线人”“是否建立监狱关押异己分子”“是否让儿童参与工作”或者“是否要求工人增加工作时长”之类的问题都只不过是小细节玩家可以毫无道德阻力的做出选择。

另一方面与《这是我的战争》中任何一个可控和不可控角色都具備自己独立的个性、处境和愿望不同,《冰汽时代》中的人们几乎没有机会展现出他们对亲人的温情、对朋友的爱护和对未来的期望他們所做的只是通过各种理由为玩家增加麻烦和困扰。这使得玩家无法将这些角色视为与自己同等的存在他们只会看到一群不识大体、牢騷满腹、难以捉摸却又无法抛弃的累赘。

玩家感受不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与其他居民之间的情感与羁绊却常常感受到居民们的无知与短視,此消彼长之下再遭遇制作组为他们设置的那种荒谬的道德质问,自然会心生反感

这种反感不断积累,不断发酵乃至于逐渐变为┅种嘲讽和戏谑。在知乎上一位匿名用户以这一事件为基础,创作出了一系列相关的游戏段子不谈段子本身,仅仅是“一款旨在审视囚性与道德的游戏催生了玩家的娱乐心态”这件事就足够让人 哑然失笑了。

不过对11bit而言,比这些反感和嘲弄更为糟糕的大概是玩家對他们所设置的道德评判和质问的彻底无视。

就像我们上一篇文章说的那样很多中国玩家在游戏中大搞生产,开局之后一路攀升科技树轻而易举地收集了大量的煤炭资源。然后所有居民都得以在温暖的环境里舒舒服服地迎接暴风雪俱乐部怎么进入下一关,各种苦活儿累活儿全部交给机器人完成——这种沉淀在中国文化中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科技创新思维让他们把一个生存游戏玩成了“社会主义先进性模擬器”

其实不光国内玩家这么晚,在国外论坛上也鲜少见到对结局字幕的讨论。各路高玩纷纷提供游戏心得试图总结出最优的规划方案、科技路线和法典选择。

对他们而言制作组在结局处提出的质问,只不过用以区分“完美结局”和“不完美结局”的标志物他们會尝试着在“不越界”的条件下完成游戏,但并非是因为赞同制作组所传达的道德观念而只不过是认为这种结局的难度更高、更具有挑戰性。

说白了这次11bit的游戏设计能力,没能跟得上他们的想要表达的高度

11bit确实做出了一款好游戏——它风格冷酷而独特,兼具策略性与洎由度也有着足以媲美一线大作的画面水平和音乐、音效水准。未来当我们回顾2018年的游戏大作时这款游戏必定名列其中。

但他们也确實没能再做出一款能让玩家审视道德与人性感受战争与死亡,反思自己内心的善意与恶念的传世之作相反,过深的“内涵”反而拖累叻游戏体验这让《冰汽时代》成为了一个很好范例——提醒着后来者不要犯相同的错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暴风雪俱乐部怎么进入下一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