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求儿女双全的藏头诗诗,求各位大神来破解下意思,答对有奖

求高人 来一首藏头诗 她叫陈新洁 最好不要太直接 破解 - 谷普下载┆┆┆┆┆站内软件文章
| 当前位置: →
→ 求高人 来一首藏头诗 她叫陈新洁 最好不要太直接作者:佚名 来源:互联网 更新时间: 22:48:00与好友分享: 更多网友提问:求高人 来一首藏头诗 她叫陈新洁 最好不要太直接
参考答案:知恩图报人正心
音容笑貌显人品
陈媛娉婷淑名著
新朋旧友齐欢欣
洁身自好扬佳音
风风雨雨一起走谁若背叛谁小狗
天涯海角共存亡背信弃义定断肠陈年往事飞天堂最讨厌文人骚客 直接艹陈新洁
[] []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文章栏目导航 |
| 本类热门文章
按字母检索:
按声母检索:
站内网页综合 |
| CopyRight(c)2007-
谷普下载 All Rights Reserved.【闲情逸致】别开生面的藏头诗(“旧体诗赏析篇”之四)
我的图书馆
【闲情逸致】别开生面的藏头诗(“旧体诗赏析篇”之四)
别开生面的藏头诗(“旧体诗赏析篇”之四)
藏头诗,又名“藏头格”,是旧体诗中的一种杂体。其文学性质、外在形式包括它的写作方法基本上与古典诗的正体(古体诗、近体诗、半自由诗)并无二致,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但由于有人喜好别出心裁,有时吟咏偏偏将最要突出的字隠去,或将重要的词、名及作者刻意要表达的某种特别的意愿与思想分散藏在诗句中,从而产生出某种谐趣,其谐就谐在让人必须费点思考才能把隠藏的字寻找出来,才能将作者隠在诗句中的意愿或思想弄个清楚明白。如果隐藏的字、意愿、思想体现在诗句的头一个字上,或者隐藏的方式与诗的前段(前头)或头一个字有关,那么这样的诗就叫做藏头诗。显然,藏头诗就多了一些文字游戏的意味,属于“俗文化”的范围,因而注定其难登大雅之堂,不为正史和正集收录。从古至今,藏头诗多在民间流传,或散见于古典戏曲、小说等文学作品当中,自然更大量地存在于个人的私藏文字之中,如果有人愿意悉心收集,它的数量应当是巨大的。
就藏头诗的自身形式来说,它可分为三种。
(一)、首联与中二联(颔联、颈联)六句皆言所寓之景,而不道破题意,直到尾联才点出主题。这种藏头诗深藏诗作的意图,例如宋朝孔平仲的一首藏头诗就属于这种形式:
“高会当年喜得曹,日陪宴衎自相劳。力回天地君应惫,心狭乾坤我尚豪。
&豕亥论书非素学,子孙干禄有东皋。十年求友相知寡,分付长松荫短蒿。”
前六句仅仅描写当年得子后举行宴会及为儿孙打拼的历程,只有最后一联才真正吐露了心声,是为吩咐对方(老朋友)庇护照顾自己的儿孙后辈(长松荫短蒿),显得含蓄而又有趣。这种形式的藏头诗的特点就是含蓄,要细细体味才能明白。
(二)、将每一诗句的头一字暗藏在前面一句的末一字中。例如上面孔平仲的诗就同时具有这一特点:日、力、心、豕、子、十、分都分别藏在曹、劳、惫、豪、学、皋、寡的下部,首句开头的高字藏在尾句最后蒿字下部。再如,清代嘉庆年间有一奇女,文才出众,秀丽端庄,可惜一直未遇到如意郎君。后来,她写了一篇48字未断句的奇文张贴,说是若谁能断句成诗,便嫁给他为妻。其文曰:
“月中秋会佳期下弹琴诵古诗中不闻钟鼓便深方知星斗移少神仙归古廟中宰相运心机时到得桃源洞与仙人下盘棋”
许多慕名而来的才子文人都失败而回,唯有一英俊潇洒青年将诗写了出来。诗云:
“八月中秋会佳期,月下弹琴诵古诗;寺中不闻钟鼓便,更深方知星斗移。
多少神仙归古廟,朝中宰相运心机;几时到得桃源洞,同与仙人下盘棋。”
这青年便是后来写作著名长篇小说《镜花缘》的作者李汝珍。不用说,这是一首藏头诗,每一句最后一字的右半部作为下一句的开头字,全诗的开头字隠在最末一字的右下方,真是妙绝。又如,1986年在湖南省桃源县桃花源遇仙桥头石碑上新刻了一首怪诗(见右下矩形字阵),吸引了众多游客,可是大家都看不懂。后来经人指点,才知道原来这是一首藏头诗,同时又兼有回文诗的特点。依照碑上的提示,应该从中间念起,按顺时针方向从里往外旋转着念。其诗曰:
&&&&&&&&&&&
牛郎织女会佳期,&&&&&&&&&&&&&&&&&&&&&&&&&&
机时到得桃源洞
&&&&&&&&&&&
月底弹琴又赋诗。&&&&&&&&&&&&&&&&&&&&&&&&&&
忘钟鼓響停始彼
寺静惟闻钟鼓響,&&&&&&&&&&&&&&&&&&&&&&&&&&
尽闻会佳期觉仙仙&&&&&&&&&&&&&&&&&&&&&&&&&&
音停始觉星斗移。&&&&&&
&&&&&&&&&&&&&&&&&&&&作惟女牛底星人
多少黄冠归道观,&&&&&&&&&&&&&&&&&&&&&&&&&&
而静织郎弹斗下
见机而作尽忘机。&&&&&&&&&&&&&&&&&&&&&&&&&&
机诗赋又琴移象
几时到得桃源洞,&&&&&&&&&&&&&&&&&&&&&&&&&&
观道归冠黄少棋棋&&&&&&&&&&&&&&&&&&&&
同彼仙人下象棋。
这真是一首灵机天纵、组合巧妙的诗!尽管桃花源里历代诗人墨客的题咏、碑刻很多,不少人却被这首诗吸引住了,纷纷或抄写,或默诵,甚至干脆拍照留念。这首藏头诗同前述二例具有一样的特点,49个字要念出56个字的一首诗来,多出的七字便藏在诗中,即后面七句的头一个字分别是前面一句最末一个字的一半。(作者敬告:这首诗及右边的矩形字阵在发博文至网上时,不知为什么竟从中间断开,变得很不齐整;字阵的第三句最后多出一个仙字,第七句最后多出一个棋字,重新编辑都修改不过来。令我非常遗憾,并想表示歉意。)
又再如,被人们作为“离合藏头诗”例证的乃白居易所著之《游紫霄宫》,其实就属于这种藏头诗的形式。诗曰:
“水洗尘埃道未甞(尝),甘于名利两相忘。心怀六洞丹霞客,口诵三清紫府章。
十里采莲歌达旦,一轮明月桂飘香。日高公子还相觅,见得山中好酒浆。”
此首诗第一句首字来自诗末尾最尾字浆之“水”部首,其它各句的首字都分别藏在前一句的最末字中,也都处在其下部。显然,这第二种藏头诗最富有趣味,但要求较高,创作起来较为困难,费时费神费力。有时费尽千辛万苦,还未必能够创作出理想的好作品,所以现在很少见了。即便如桃花源的那一首诗,立意奇特,构思巧妙,但还是可以看出有模仿李汝珍诗的明显痕迹,笔者以为,这一做法,实在是不足为训的。
(三)、隐藏的字明明白白地放在每一诗句的最前面,大多数人一眼就能看穿。这是一种最常见的藏头诗,是人们最喜爱从而使用得最为普遍的藏头诗的形式。例如:
《悼周总理》:“悼词花圈献碑前,周围广场尽肃然。总想恩人功和绩,理应哀痛泪连绵。”——句首嵌入“悼周总理”四个字;
唐伯虎赠秋香诗:“我画蓝江水悠悠,爱晚亭上枫叶稠。秋月融融照佛寺,香烟袅袅绕经楼。”——句首嵌入“我爱秋香”四个字,此诗载《唐寅诗集》;
冯梦龙《醒世恒言》中的《苏小妹三难新郎》里有这样的情节,苏、秦(观)新婚之夜,苏小妹的第一个难题是一首绝句:“铜铁投洪冶,蝼蚁上粉墙。阴阳无二义,天地我中央。”要求新郎也做一首,合了出题之意方为中式。这是一首谜语诗,秦观自然心知肚明。便回了一首:“化工何意把春催?缘到名园花自开。道是东风原有主,人人不敢上花台。”——句首嵌入“化缘道人”四个字,此谜底说的是秦观曾经为了访察苏小妹装扮道人在庙里向小妹化缘的事;
庐剧《无双缘》中,双写以藏头诗表明自己的心志:“早妆未罢暗凝眉,迎户愁看紫燕飞。无力回天春已老,双栖画栋不如归。”——句首嵌入“早迎无双”四个字;
明朝学者、画家徐渭游西湖,面对平湖秋月胜景,即席作七绝一首:“平湖一色万顷秋,湖光渺渺水长流。秋月圆圆世间少,月好四时最宜秋。”——其中藏头“平湖秋月”四字;
近年有人写《赠青岛啤酒厂》:“青翠纷披景物芳,岛环万顷海天长。啤花泉水成佳酿,酒自清清味自芳。”——句首藏“青岛啤酒”四字。
平心而论,此六例中,以唐伯虎、秦观的为佳,“无双”诗次之。其余三首都有凑合之嫌,徐渭那首实在显得平平,而且,“平湖秋月”四字在诗中重复出现,有失藏头诗的韵味;其第三句中的“世间少”更是用得有点莫名其妙,可以认为最次。
有人还根据藏头诗的实际运用或功能,将它分成各种各样的形式,但又把按不同标准分成出来的形式混在一起,显得杂乱,并不可取。依笔者浅见,将藏头诗分成“指事型”与“表意型”两个大类即可,当然,“指事”也包括“指人”,因为“事”与“人”都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如上述六例中,“化缘道人”、“平湖秋月”、“青岛啤酒”属于“指事型”,其余三首则属于“表意型”。所有的藏头诗均可依此类推。很有巧合的是,笔者随意举出的这六个例证,刚好两种类型平分秋色,而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创作出来的藏头诗,整体看来,“指事型”藏头诗与“表意型”藏头诗也几乎是各占半壁江山。但是,若从个人经验的角度去把握,似乎写“表意型”藏头诗的人或情况要多一些。这也难怪,因为人们需要表达自己的感情、意愿和思想的场合总是让人觉得要经常一些。事实上,在人生中下列三种情况时常发生,而人们在这些情况中就往往爱用藏头诗来“表意”:1)、表达祝愿。包括对人生各种大事诸如入学就业、升职晋级、结婚生子、乔迁新居、纪念生日等等的祝愿、祝贺,还包括对各种节日的祝愿、祝贺。这种情况极其普遍常见,例如笔者近年就写过两首,第一首是《贺××先生寿诞祝词》:“祝愿一篇情意诚,您听吾说共从容。幸运喜气伴君走,福寿健康如影同。快意人生抒壮志,乐为善事多良朋。文人贺礼寒酸甚,明我由衷谊更浓。”此诗各句首字连在一起为“祝您幸福快乐文明”,最后的“文明”是笔者名字的简称——笔者实名为“文X明”,网名为“文明之士”;第七句则是化用“秀才人情纸半张”之意的自谦,可惜存在一处瑕疵,即第三句中的“运”字不合平仄,但实在选择不到合适的字,只好犯规。第二首是《祝福》:“节临华夏喜氛浓,日奉亲人夜聚朋。愉悦并非仙仅有,快活人世胜天庭。”——句首嵌入“节日愉快”四个字,适用于对任何人的节日祝贺。2)、进行情感交流。这通常应用于同学、同事、同志、战友、朋友等相互之间,用以加强和睦亲切关系,巩固交情友谊;尤其是对正在热恋中的恋人,对感情深厚的夫妇,对和睦友爱的亲人来说,一首言辞贴切动人、情感深刻厚重的藏头诗,会给对方带来一种非常特别的情愫,会在加强促进双方感情上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前文的“我爱秋香”、“早迎无双”两诗皆是。3)、抒发感慨,宣泄情绪。面对丰富曲折的人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人们往往会产生出诸多感慨,涌发出各式各样的情绪,而利用藏头诗来抒发感慨、宣泄情绪是一个很不错的主意,特别是由于藏头诗表意比较隐晦曲折一点,常被用来进行嘲讽或抒发自己的愤怒和不满。例如唐伯虎戏严嵩寿诗:“真真宰相,老老元勋,乌纱白发,龟鹤遐龄。”表面上是对奸臣严嵩的恭维,实际上是一首藏头诗,每句首均嵌入一字,合为“真老乌龟”,对严嵩进行了无情的嘲讽。再如1976年“四五”事件中,天安门广场上的众多诗篇里,就有不少藏头诗,如前文的“悼周总理”一诗即是,还如:“周天风云浪翻飞,恩光冲空电波随。来自五洲悲痛语,同忆四海波涛泪。志壮气烈西安急,名清高贵红岩威。千年俊杰化英灵,古今中外汗青碑。”——句首嵌入“周恩来同志名千古”八个字;“横眉冷对千夫指,扫尽人间变色虫。文章千古颂总理,汇华全国八亿兵。妖风起自浦江畔,风展红旗战妖风。”——句首嵌入“横扫文汇妖风”六字,因“四人帮”又称“上海帮”,当时上海的《文汇报》助纣为虐,此诗明斥文汇报,暗刺“四人帮”;“迟睡早起为人民,群众爱您您爱民。早期立下雄心志,晚年仍为人民奔。得享今天亿人敬,‘完全彻底’誉忠魂。”——句首暗藏“迟群早晚得完”六字,迟群当时为清华大学党委书记,是“四人帮”的忠实爪牙,此诗内容为歌颂周总理,刀锋却直指迟群,又暗讽“四人帮”……昔日江青自杀身亡时,笔者当即吟诗一首,题目为《咏江青死》:“江山搅乱邪还凶,青白倒颠罪亦隆。该受严惩饶不得,死前可悟万般空?”,在同事和朋友中多次宣读过。这是一首藏头诗,句首暗藏“江青该死”四个字,发泄了本人在“文革”十年中累积下来的愤懑与怒火。按说,笔者本是一个天性善良淳厚之人,亦懂得必须以人道精神善待一切人,包括已经放下屠刀、不再作恶的敌人之道理,更何况我还知晓江青当年不过是毛泽东运作的一颗棋子而已,如果没有毛的支持纵容,她绝不可能那样胡作非为。现在对她之死,我为何竟然如此幸灾乐祸呢?只因“文革”十年中江青毕竟太严重祸国殃民,罪恶累累,真是神人共愤,不可饶恕。她那个人确实是死有余辜的!
此外,藏头诗在表达夸奖、赞颂一类情感方面的作用同样十分突出,这样的例子也比比皆是,如前文的“平湖秋月”诗、“青岛啤酒”诗即是,虽然这两首诗属于“指事型”,但内里又存在着夸奖、赞扬所指对象的感情。而下面两首的夸奖赞颂之情则溢于言表,非常直白。一是凤凰卫视记者吴小莉作客《华西都市报》送上的贺词:“华夏之光,西部翘楚,都会雄风,市镇豪情,报业先锋。”——句首嵌入“华西都市报”五字,通篇都是赞颂。二是《赞〈东方时报〉诗》:“东风劲起灿辉芳,方向全凭政策昌。时代正当催上进,报刊自应谱佳章。改天换地开鸿运,革故鼎新道远航。先觉觉人宜教化,声名今已震潇湘。”——每句诗首嵌入一字,合为“东方时报,改革先声”。
在藏头诗的三种主要形式当中,第一种需要巧妙构思,精细推敲,要求是比较高的;而第二种除了巧妙构思和精细推敲外,还需要善于做文字游戏的高超技巧,似乎要求更高一点,因而创作这两种藏头诗的人历来都不多,流传下来的这两类作品自然也就较少,当代则更加少见了。至于第三种形式的藏头诗,由于比较简单、直白,不需要很高的写作技巧,只要是具有一定的古诗基础、会写一点古诗的人都能够写。而且,这一类藏头诗比第一第二两种藏头诗实用性更强,实用范围更广,又同样饶有趣味,同样具有一种特殊的美感,于是,这类藏头诗就理所当然地一直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与喜爱,写作这类藏头诗的人在藏头诗的作者群里历来所占的比例自然也就极大。换言之,第三种形式的藏头诗从来就是藏头诗的最主要部分,今天人们提到藏头诗时通常就是指的这类藏头诗。据闻有人曾提出,应当提倡写第一、第二两种形式的藏头诗,而不要写那种一看便知的藏头诗。这个建议是很有建设性的,从理论上讲,这是提高藏头诗质量和水平的最佳方法,但在实践中却未必行得通。依笔者来看,仍然应当是三者并行不悖,而重点恰恰要放在第三种形式藏头诗的普及与提高上,只要这类诗的创作在质量和水平上有较大的提高,藏头诗的价值便不会消失。总之,就藏头诗这一旧体诗杂体而言,不管是三种主要形式也好,不管是“指事”与“表意”两种功能性形式也罢,都有继续存在下去的价值。打一个不太恰当贴切的比喻,藏头诗在亭亭玉立的众多旧体诗杂体中间,就像一个独具某种特殊风韵的美女,既有人们形容妙龄少女的那种含情脉脉、欲说还休的娇憨,又有白居易笔下刻画的成熟女士那种“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矜持。但我更为欣赏她的另一种特质,即随和、大方,非常平民化、大众化。虽然她也曾受到诸如白居易、秦少游、唐伯虎那样高水平的文人雅士的钟爱,但更受到历代普通百姓、下层民众所喜爱。因此,无论什么时代,在广大人民群众中都拥有数量众多的藏头诗爱好者与藏头诗写作者,即便到了古代诗歌并不很盛行的今天,你仍然可以感觉到藏头诗它那活泼跃动的生命力,你会不断地发现周围人群中不乏喜爱写作藏头诗的人。例如前文提及的1976年天安门广场“四五”事件中就有非常明显的表现。记得近年的《快乐老人报》上先后登载过两条有关藏头诗的消息,一条是说有一个老人,年轻时爱好写诗,且时常写藏头诗,甚得友人及同学同事的认可和赞许。退休后,他决定将写藏头诗作为自己每日的必修功课。据其人自己表示,他决心每天创作一首,坚持不懈。假若果真如此,数年下来,他写的藏头诗的数量就会远远超过海口王姓青年那一千多首的记录,到时候,申报“吉尼斯”的就该是这位勇气可嘉的退休老人了。另一条是报道长沙市一个78岁的名叫李建中的老先生,平时喜爱参加各种活动,也爱好写藏头诗,经常用藏头诗将自己的快乐生活与参加社会活动的情况表达出来。例如他称自己为“快乐老爹”,便用这个名称写了一首:“快活人生夕照红,乐拼爱搏拜高朋。老当益壮展才艺,爹似神仙兴更浓。”看来老先生赋诗的水平还不低,说明他颇有古诗功底。由这两条消息来个举一反三,推而广之,就可想象得到当今藏头诗存在着一种什么样的基本境况。近期出于某种个人需要,笔者刻意浏览了网上的有关信息,发现有很多年轻人对藏头诗非常感兴趣,还有不少人将自己创作的藏头诗发表在网上,其中有的写得相当不错,这是一个很可喜的现象。此处从中摘录几首佳作:1)、网友抱月山人的七绝:“抱书闲步过琴房,月照溪头浣女妆。山水若能知我意,人间何处不为乡。”——句首嵌入自己网名;2)七绝·咏桃花源:“溪临春水笼长烟,上接仙庭下别源。桃雨潇潇空寂寞,花间从此不经船。”——句首嵌入作者网名“溪上桃花”;3)、七绝·咏梨花诗:“江山万里几诗人?南北东西说不真。天赐一团乌墨水,娇涂梨雪亦精神。”——句首嵌入作者网名“江南天娇”;4)、某网友用藏头诗的形式描述当地知名画家多首,均写得较好,其中写画家李小龙(号蚕斋居主)的一首尤佳,诗为:“蚕吞春色醉春风,斋纳墨香居墨雄。清志明神挥妙笔,雅情逸志淡浓中。”——句首藏“蚕斋清雅”四字,此诗意境甚佳,格律较为严整,是一首好诗,可惜微有瑕疵,不该重了一个志字。
虽然,创作藏头诗就和平常写正体诗差不多,没有太多的不同,更不需要过多的其它什么技巧;但是,既然是诗,而且还是旧体诗的一种正式体裁,自然就有它的内在要求和严密规矩,不能任意违反变更。首先,就外表而言,它必须具有旧体诗的一般外在形式,诸如句式齐整,句子字数按规定,必须押韵,等等;其次,就内容而言,它必须得有一个完整的意象,完整的主题,即有确定无误的内容,而不是几句毫不相干的句子凑在一起,或用不知所云的字词凑成一个句子,整个地让人云里雾里,莫名其妙;3)、必须具有一定的旋律感和一定的意境,让人认为值得赏读,觉得有一定的美感,甚至余味无穷。一言以蔽之,写作藏头诗,除开运用巧妙的构思与方法将自己需要隐藏的字、词、思想、意愿恰当地纳入到诗中去这一点以外,其余的要求同写作正体诗没有两样。如果不是这样做的,决不可能写出好的藏头诗,或者说,写出来的藏头诗决不是好作品,也就不能吸引人,没人愿意欣赏,当然不能达到作者预期的效果。至于藏头诗到底用何种诗体写作好?或许存在着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但归根结底,应根据作者个人的喜好和作诗水平来定,没有必要一概而论。笔者认为,写作藏头诗,运用古体诗、近体诗、半自由诗三种诗体均可,都可以创作出质量好、高品位的藏头诗作品来。但是笔者另有一个建议,即:对于初学写作旧体诗的朋友来说,不妨先用古体诗或半自由诗这两种诗体进行写作,可能效果会更好些;而那些有一定功底的朋友,最好坚持用近体诗(格律诗)的诗体写作藏头诗。用格律严格规范的近体诗体写作藏头诗,不仅使创作出来的作品美感更强,更耐欣赏品味,而且有利于藏头诗的长期存在,有利于促进藏头诗的向前发展。总而言之,不论采取何种诗体写作藏头诗,就一定得按该诗体的具体要求及有关规定来写,绝不能随便变更,更不能毫无章法,胡乱凑合。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当今藏头诗的创作当中,恰恰存在着这种不正确的现象,正如一位朋友所指出的,有的人“误以为只要将N个字分别藏在N个句子中凑在一起,就算是藏头诗了,丝毫不考虑作为诗所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要素”。这样的例子在我们周围人群中并不鲜见,连网上发布的藏头诗里也可见到,譬如那位据说已写出一千多首藏头诗,扬言要申报“吉尼斯”的海口王某的作品便有此种毛病。其煌煌大作笔者无缘一一看到,但也“拜读”过几首。坦率地说,就看到的这几首的水平,实在不敢恭维。即如评点刘晓庆的那首:“刘姐门前盛小花,晓保川上多麻辣。庆幸唐宫溢风华,沉浮一生只为家。”不知道“评点”了些啥东西?第一、三两句尚可勉强理解,第二句说的简直乱七八糟,莫名其妙。第四句又是啥意思?其中的“家”,是成名成家的“家”,还是家庭的“家”?但无论哪种意思,都不能按诗句那样去说别人,作者没有任何权力对一个自己并不完全了解的人随随便便做出那样的结论。笔者我也曾写过关于刘晓庆的一首藏头诗戏作,不妨比较一下。笔者我的诗是:“刘姐当年靓小花,晓(小)操演艺艳芙蓉。庆登宫殿炫高技,美誉盛传声望隆。”诗中小花暗指电影《小花》,芙蓉暗指电影《芙蓉镇》,两者都是刘晓庆的电影代表作,后者还是她的成名作,均使她名声大震;登宫殿暗指刘晓庆后来进军电视剧界所主演的一系列饰武则天、慈禧等角色的宫闱、宫廷戏,更使她名扬四海,如日中天;“晓操演艺”一语可看成是清晨操练表演的基本功,也包含“牛刀小试”的赞誉。整首诗说的都是刘晓庆的生平,并且点明了她的几件标志性的大事,这才是名副其实的“评点”,至少并非文不对题。况且句首嵌入的四个字“刘晓庆美”比起王某的“刘晓庆沉”来的确要略胜一筹,起码不会遭到刘晓庆及其粉丝的臭骂。笔者不敢说自己有多高明,但两首诗的高下还是很分明的。所以说,要写好藏头诗也不是一件易事,需要认真学习,认真钻研,认真思考,认真演练,以为随便凑几句话,霸蛮安进去几个字,就成了藏头诗,那真的只能令人喷饭,跌坏眼镜。
笔者还听到过与藏头诗相关的两件事。第一件是,近年我国教育界也开始注意到了藏头诗这种所谓的“怪异诗”,认为藏头诗对加快青少年大脑运作效率、丰富词汇、提高语文水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据说曾有北京文联、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等组织的相关人士在北京市某小学宣布“学写藏头诗,打造民间文学传承基地”正式启动。随后,这种让儿童尝试“怪异诗”创作的做法便在学界引起争论。一位有识之士认为:“藏头诗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作为一种民间文化遗产,应该渗透在对小学生的教育中,这样才能得以传承。”这是非常正确的认识。毋庸置疑,北京市的上述做法确实很有意义,是在做一件特别实在的大好事,值得大力推广。然而,在旧体诗众多诗体(包括正体、杂体)中,人们为什么首先提出让青少年尝试创作藏头诗的呢?大概是因为藏头诗简单易作,青少年较易学会掌握,便于普及推广,同时藏头诗又有极强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最容易受到青少年的喜爱,并极易使之形成一种兴趣爱好。总之,这些有识之士所倡导的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一件善举,可谓功德无量。希望这一活动能够顺利并普遍地开展起来,肯定对藏头诗的发展也将会产生较大的促进。
另一件是,由于越来越多的人都喜欢上了藏头诗,但又有不少人为自己水平有限,无法写出有水平的藏头诗来而感到无奈和遗憾,于是,便有人“急人所难”,开发出一种可以自动生成藏头诗的软件,你只要输入自己的或别人的名字,或者输入你想表达的意思,软件就能为你生成一首诗,这软件就叫做藏头诗生成器;此外,在互联网上还兴起在线生成藏头诗网站,这些网站同样,只要你输入名字或你想表达的意思,点击开始,就可生成你想要的藏头诗。网络世界的确神通广大,无奇不有,这比起号称“摆摊卖诗第一人”的余乐平先生,令人感到更有气势,也更令人趋之若鹜。何况,余先生的劳动是需要银两的,而这是免费的尽心服务,那境界更是有天壤之别。当然,余先生收取酬劳是正当的,无可厚非,大家也不必为其利用传统诗种走偏门而大获暴利的做法耿耿于怀。尽管余先生收入颇丰,但他每天为应对顾客需要连续地苦思冥想,耗精费神,说不定会大大的“有损贵体”呢?或许那些心怀恻隐悲悯的仁人君子都不忍去劳他大驾了呢?而这个多好!不用走路,不用花钱,又不用担心劳累别人,就如同玩其它电子游戏一般,手指头轻轻一动,“优美”妙趣的藏头诗就到手了,何乐而不为呢?不过,在笔者看来,这未必就是一件值得广泛宣扬、值得今后大力发扬光大的好事。先不从什么对弘扬一种文化是否有利的大问题上去说道,单就个人的实际感受与得失而言,恐怕未必就真的是一件乐事。自古以来,吟诗作对(联)本是文化人(包括各个层次的有知识者)乐意为之并刻意求之的赏心悦事,不仅在社会上被赞颂为高雅之举,而且使个人能够感受到还是一种可喜的人生历练。因为它让人得到许多,包括文化素养、才具气质的提高,知识的累积与贯通,情感的抚慰与充实,还有那过程中与结果里的其它种种乐趣,等等。如果是亲人爱人之间或友人之间的一起吟咏、联句唱和,还会格外得到一份浓浓的弥足珍贵的人情、友情。那是何等的愉悦与妙不可言啊!可现在从冰凉的电子设备那儿,虽然得到了几行用汉字组成“话”,但上述的一切全没有了,那有什么意思呢?还不如花点功夫花点银两,去找余乐平先生,或许这样也不能尽如人意,但毕竟是直接从人脑里产生出来的东西,人情味总会要多一点,至少会感觉到有点温度,不是那么凉冰冰的。再说,我们一方面极力主张传承优秀民间文化,倡导在青少年中“学写藏头诗”,并希望在全国更大的范围里推广普及开来;一方面又大肆宣扬从电脑上求得藏头诗的简易直捷之道。这是哪跟哪的事呀!令我不由得想起“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古代寓言,这两者岂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倘若继续如此,我辈夫复何言。不说也罢!
&&&&&&&&&&&&&&&&&&&&&&&&&&&
&&&&&&&&&&&&&&&&&&&&&&&&&&&&&&&&&&&&&&&&&&&&&&&&&&&&&&&&&&&&&&&&&&&&
&&&&&&&&&&&&&&&&&&&&&&&&&&&&&&&&&&&&&&&&&&&&&&&&&&&&&&&&&&&&&&&&&&&&&
&&&&&&&&&&&&&&&&&&&&&&&&&&&&&&&&&&&&&&&&&&&&&&&&&&&&&&&&&&&&&&&&&&&&
&&&&&&&&&&&&&&&&&&&&&&&&&&&&&&&&&&&&&&&&&&&&&&&&&&&&&&&&&&&&&&&&&&&&&
馆藏&246511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求儿女双全的藏头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