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至习徘徊良久终归什么意思

欲思歌者意,思之断人肠(关于大秦原书中几支曲子的感悟,不定期更【大秦帝国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73,899贴子:
欲思歌者意,思之断人肠(关于大秦原书中几支曲子的感悟,不定期更收藏
一楼百度。。。
主营儿童乐园设备,淘气堡等
二楼说几句闲话:大秦帝国确是鸿篇巨制,其中丰沛的情怀,详实的典故,不同的人生命运令人敬服。其中自然包括了那些歌吟,词曲。不完全是古语,却含满古意。细细体味这些词中深意,徘徊良久,不免嗟叹。在贴吧里看见了一个收集所有词曲的帖子,细致详实教我生敬。。。于是想开始一件长久的工作——断断续续把自己的一点感想写出来。虽无高见,也算是支持大秦的一种方式了。远望漫长,但愿不是坑。。。我思歌者意,虽不能尽解,不是知音,却也断肠。以一首《西北有高楼》表此心境:&&&&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开始:一:何日天下兼相爱,如何大地为乐土
陈仓河谷里,弥散着玄奇的歌声:生人莫要恋乐土,乐土原有千番苦,何日天下兼相爱,抛却矛戈共耕织。歌声清越悠长,女儿的曼声吟唱似乎随时可以被忽然扬起的马蹄尘土所淹没;歌声却似乎永不断绝,永不断绝的是歌者的哀伤。一道细瀑布如线垂落,如横在青山深谷中的一道琴弦。流水为弦,青山为琴,水流不绝,山陵无声。歌从苦中来,苦是歌者苦。歌者,以及歌者的愁苦,来自高远天空,黄土大地。上古之时,第一个人学会了长啸发声时,声音划破了山谷河流的寂静。那种声音不同于天籁,因为它自天籁中来,却含了人世的感情。那是不是在抒发着上天的高远,黄土高地的无边,天籁的无法解释,还有生存的艰辛?后来大禹治水功成,修城池,划井田,无边大地成了无数个九格棋盘;远离对天空的探究而仰望它,俯身贴近黄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就是古书所说的王道乐土。像是束缚也像是依凭。和风顺雨带来只需赞颂不能掌握的幸福,风兮雨兮带来诚惶诚恐的敬畏与叹息。从山林大泽,采果逐兽中走向农田的先人,为什么唱“生人莫要恋乐土”?因为夕阳将下,风雨时至,朝露将晞,清猿夜啼?也因为刀戈争夺,禾黍离离?王道乐土的人们就这样一直唱着,生人莫要恋乐土,乐土原有千番苦。对着河水清而涟漪,或者唱坎坎伐檀兮,或者唱泛彼柏舟。对着春日迟迟,女儿家唱“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可也忘不了野有蔓草时遇见的那婉如清扬。歌声从夏之阳城到了殷商朝歌,到了麦苗青秀的郊野;从白天到黑夜,到骊山烽火,再到洛阳王畿。春秋战国,大争之世。姬氏,姜氏,嬴氏。。。。。。没有姓氏的庶民;分散于南北西东,平原河谷;做着不变的事情是耕和织,唱着不变的是风和雅。于是陈仓河谷里,有一个女子继续吟唱:何日天下兼相爱,抛却矛戈共耕织。天下能否兼爱非攻不是歌者所能回答的。她也许也不知道,即便是天下兼相爱了,是不是就没有苦恼烦忧。她只是在唱着一种久远的哀愁与幸福。哀愁是因为千番苦,可是这片茫茫大地还是一定要被称为乐土的——千番苦和千番眷恋,构成了乐土。我们不是生活在天上,所以要栉风沐雨,要耕,要织。还要梦想着天下兼相爱,并用这种梦想去包容苦难。于是在梦想与包容中,有了英雄奋起,国士纵横,骑士流血,女儿相思。再来细细读读这四句歌词吧:生人莫要恋乐土:只有生人,有喜悦和哀愁的活生生的人,有幽怨和祈求的鲜活灵魂,才知道乐土和荒原的区别。不去留恋,是因为乐土应该比想象的要好。为了乐土是它本来该有的样子,所以才唱“莫要留恋”,所以去国离乡。唱着“生人莫要恋乐土”,许多人都离开了。殷商的微子带着失落离开了朝歌,回来时在麦秀之歌中品味着更迭过去的青春欢乐。百里奚从虞国到了楚地,再以五张羊皮的身价到了秦国。重耳离开了他温婉的齐国妻室,常年的奔走才刚刚开始。还有更多青年士子离开了,孙膑庞涓离开了巍巍大山,开始长长的沦落,阴谋,沧桑恩怨。卫国的商鞅也离开了,他将入秦,走过函谷关,桃林,栎阳,渭水,再到新都咸阳,旧地河西,商於封邑,创造他的路,后人眼中的历史。很多人的奔走,包括周游列国的夫子篷车,西入秦关的老子和青牛,还有那么多的迁徙流民。乐土原有千番苦:可是这片充满离别和苦难的大地的确是称作乐土的。千番苦生出千番坚韧,千番憧憬,千番大志,千番情怀。百代而过,后人思慕的光荣梦想,文明起源,便沉积在苦地与乐土中。那是怎样的艰难和怎样的骄傲。何日天下兼相爱,抛却矛戈共耕织?也许答案就该是孝公对玄奇的答歌那样说:莫道乐土千般苦 甘泉原从苦中出 若得天下兼相爱 犹是日月两聚头 陈仓河谷里的歌声弥散开来,隐忍悠长,绵绵不绝。这里边藏了久远的故事,恒新的愁情与欢乐。
沙发,楼主每次都让俺看的傻眼~~~
话说这首歌让俺想起《击壤歌》: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於我何有哉!
回复:5楼春水兄好。又看见兄台了呵呵。。。 《击壤歌》,帝力於我何有哉!不知是骄傲或是艰辛呢?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回复:6楼与“百姓皆谓:我自然!”相通。
春水兄好。又看见兄台了呵呵。。。 ~~~~~~~~~~~呵呵,期待兄台大作呢~~~ 7楼的仁兄也是解人啊~~~
下边说说电视里的那首“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一不小心写了好长好长的一篇。。。我话唠,呵呵歌词: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绿矣如松茂矣兄及弟矣结同心矣风兮雨兮爰笑爰语。啊。。。幽幽南山啊。。。幽幽南山;风兮雨兮爰笑爰语爰笑爰语。。。
二:绿竹松柏自有节,风兮雨兮望南山这首歌在书里边没有,它出现在电视里,商君与白雪十三年后在崤山相逢时双双吟唱。不过我还是很喜欢。歌词大体出自诗经《小雅*斯干》。先把歌词整理出来: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绿矣如松茂矣兄及弟矣结同心矣风兮雨兮爰笑爰语。啊。。。幽幽南山啊。。。幽幽南山;风兮雨兮爰笑爰语爰笑爰语。。。山间苍翠,一别多年;人心未改,松柏不衰。风雨临窗,我自悠然,执手同唱,追忆旧年。这样的场景清新而舒缓。恍然间闻到了松柏的味道,湿润清新;南山独立沉默了那么久,用山石般的不可动摇与山影般的冷峻来面对冬日的雪,夏日的雨;可是南山的心不会因为长久的沉默而与山石同体;它的心结在松柏上,灵动坚韧。君子言心忧,请上南山径。青山结松柏,同德复同心。《小雅*斯干》的第一段是: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兄及弟矣,式相好矣,无相犹矣。据说本是写周王室宫室落成的场景。全诗中有青山清泉,宫室之美,兄弟之乐,生儿育女之人伦欢情;清幽高华,温煦悠远。而我更愿意一字一句的品味它,糅合着《黑色裂变》的故事去深思遥想。秩秩斯干,如竹绿矣。秩秩斯干。流水清越处,有绿竹,有翠柏。如竹绿矣。流水青色如竹,竹枝青色如水;人心如水,人心如竹。说人心如水,因为有两个人正在回首十三年的岁月;都说逝者如斯,流水带走时间,余下疲惫。可是流水始终是清的;它会泛起一点涟漪,来诉说淡淡的愁情与怀念。可是它始终选择了消逝,一点一滴。莫说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其实十几年的流淌里早已读过万壑千山,灌溉大地山河。说人心如竹,因为人守本心,如同竹有奇节。少年寂寞之时,无人赏高节,亦是徒自抱贞心。所以卫鞅可以居石室草庐而问:草席兄,天上有路吗?所以白雪做到了舍朝夕而全真情,舍相聚而守本心。得志之时,要做到“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不折节,不变异。不是自苦若此,都是名士情怀而已。而这般清寒悠远的情怀,却打动人心。说道流水秩秩,绿竹猗猗;不得不想到了《淇奥》。想象丰富一点,《淇奥》是卫风,卫鞅本是卫人。淇水是一条充满了浪漫气息的水流。淇水滺滺,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淇水上曾经有女子垂着竹竿垂钓;淇水旁曾有许穆夫人叹息思念着她的家园;淇水旁有绿竹,有君子;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我很喜欢这句“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喜欢能用这种句子形容的心性气度。如金如锡,如圭如璧;金,锡,圭,璧,都是方正,坚挺,如同大公之心,全局之器。金,金错刀。美人赠我金错刀,我欲报之以琼瑶。像不像白雪的相赠以素女剑?既然赠君慧剑,那望君有慧心;既知君情怀,望君守此怀。锡,如锡坚韧,如锡庄严。心有神圣,气度自可服人。圭,白圭至纯无暇;“白圭之玷,犹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这是史书里我最 喜欢的一句誓言。守护你的誓愿,比白圭还要洁净庄重。使死者复生,生者不愧。真正的誓言需要这样的力度,无论是爱情的誓言,还是青山松柏的男儿之约。&&&& 君子言心忧,赠君白玉壶,颜色若白雪,冰心长相护。&&&& 君子言心忧,赠君白玉圭,白玉不可玷,斯言不可违。&&&& 多说一句,想想古人多好啊,对物事看得郑重,不论是白玉金石,还是苍松翠柏,都是生命的寄托与连接。
大秦帝国,亚马逊网上书店,热门图书一网打尽!大秦帝国,亚马逊,正版图书,天天低价!大秦帝国,首选亚马逊网上书店!
&&&& 如同重耳与子犯在河水之侧的掷圭盟誓;&&&& 如同王昌龄说,一片冰心在玉壶。璧,最珍贵的是和氏璧。和氏璧其实是一种信念;美好的终归不被埋没,牺牲与失去终归造就传奇。怀璧其罪也好,我怀璧玉,皎皎我心。瞻彼淇奥,望见君子;既见君子,我心悄悄;缘何?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幽幽南山,如松茂矣。幽幽南山,终南山。终南何有,有条有梅;终南何有,有纪有堂。如松茂矣,山上松。亭亭山上松,壑壑谷间风,孤松岩岩,岂无思念。幽幽南山,终南山。终南山是属于隐士的地方。王维说: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但终南不是一座平坦,或者平和的山。终南险峻,峻峭,有自己的品格和沟壑。终南的雪景被吟诵,终南的青秀被眷恋。说得更远一点,武侠小说里神秘的全真剑派,遥远的古墓和小龙女,也被选在了这个终南。如松茂矣,山上松。松柏被引用在生者的誓言间。还是想到大秦帝国里那句有名的说辞:公如青山,我如松柏,粉身碎骨,永不相负。松柏被摆放在死者的墓冢前。它的鲜明甚至冲掉了死亡的暗淡。我竟想起了另一部小说,《我的团长我的团》里,迷龙用松树翠枝所做的三寸厚的棺木。“那是我见过的最美丽的棺材,它让人忘记了死亡而只记得生命。”那不是送葬,而是为幸福做的聘礼。松柏被用在孔丘老人的感叹里: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它的姿态,它的气味,它的颜色,它的恒久,决定了它所包含的寄托。兄及弟矣,结同心矣。按我的理解,卫鞅和白雪同唱这首《斯干》,“兄及弟矣”也当是指他们的初识吧。中庶子卫鞅,画工小弟。似乎卫鞅即使在后来知道了白雪的身份后也常常叫她小弟。他们的交往有着浓浓的名士色彩,知音之情,用“兄及弟矣,结同心矣”来形容竟也很是贴切。风兮雨兮,爰笑爰语。在《小雅*斯干》的原诗中,爰笑爰语出自“爰居爰处,爰笑爰语”,“风兮雨兮”并未出现。我却很喜欢这个加上去的“风兮雨兮”。风雨如晦中,仍有笑声欢愉在;浮云蔽日,不蔽我心;山风冷石,不冷我肠;雨霖铃,雨滴竹叶亦滴我心;我心并不悄悄,我心无限温情,缘何?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风雨如磐,心中不暗,期彼君子,幽幽南山。风兮雨兮中的笑语声,比惯常的咽箫,愁笛更为难得,更为温煦。那是属于两个分别了很久的知音人。他们的相交甚至已超越了离合聚散。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绿矣如松茂矣——这是景,是境。境中有心。兄及弟矣结同心矣风兮雨兮爰笑爰语——这是缘,是情。不避风雨。
回复:7楼兄台解人。。。受教。
三:雪扬高天诉风骨,雪覆黄土拥魂灵皑皑白雪,天地静穆,有行刑者惴惴,有饯行者歌哭。在琴声中,天地间飘散了商君的歌声:天地茫茫,育我生命;一抔黄土,拥我魂灵。有情同去,遨游苍穹,千秋功罪,但与人评。天地茫茫,育我生命。商君将要归去,他在此时仍说,我的生命是上天,大地所孕育。在无法留住现世的生命的最后时刻,还会坦诚地承认上天厚土的宽容与博大,是因为歌者的有所馈赠,和了无遗憾。我已对天之下,地之上的这个生人的世界有所馈赠;最后,我再将整个生命融入天和地。那今日,我是该跟天地说,告别;还是该跟天地说,我回来了呢?琴弦一勾,发出了一种既像是告别,又像是叹息的声调。如同嵇康的最后一曲《广陵散》,魂归北邙,可以留恋,也可向往。侯非侯,王非王,千乘万骑归北邙。我生若得志,当尽公不顾私;纵然身将去,不愧白雪颜色,青天澄明。我生不得志,我死从嵇康。一抔黄土,拥我魂灵。喜欢这个“拥”字。一般而言,我们喜欢说“在天之灵”,似乎灵魂是飘荡在上天间,漫游在江水旁。比如说,伍子胥之魂化为涛神,素车白马驰骋与潮起之巅。忠臣名士,身后被感念,自然是好事。不过,商君自己说“黄土拥我魂灵”,却是别有一番深意。那该是一种赤诚和谦逊,魂灵化入土地又何妨?他们在归去时,不会想身后是毁是誉,不会想我的魂灵是升为天神,或是游于深山?一如他们活着的时候,做事从不想是得是失,是福是祸;当为则为,当不为则不为,岂以祸福趋避之?黄土拥住魂灵;而皑皑白雪,覆盖住了黄土;黄土维持着魂灵的温度;白雪维系着灵魂的纯净。有情同去,遨游苍穹。有情同去。归去的时候,是含满了感情的,没有怨尤,没有冷漠。遨游苍穹。是去窥探生者不知道的秘密吗?育我生命的是天和地,显然我是不能够洞悉天地间的一切奥秘的。甚至,也不知道生命自身究竟如何解释?可是这又有什么要紧呢?不知道也好,不是所有的事都要等知道了才去做的。不知道生命,不意味着不能去创造,改善生命。渴望:为希望而生,在希望里死去,终于承认了不知道生命;接受了它又挥霍掉,只是历史的工具,长路上的一粒沙。所以拼命摆脱那黑影,而他们因此讥笑我;这就选择了寂寞,热闹的寂寞。——出自:杜运燮《赠友》(从《我的团长我的团》小说扉页中看见)不知道奥秘也无妨,我将遨游苍穹,去探究这些未知,去祝福这些已知。千秋功罪,但与人评。我与知音双双归去,足矣。电视里,商君闭目,含笑,似乎有所思,似乎无所恋;琴声里,白雪苍枝上栖息着一只鸟;让人想起那首秦风:交交黄鸟,止于棘。。。。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还是偷偷懒。。。用发在大秦帝国吧里的一首旧贴,一篇旧文,作为结尾:)&&&&&&&&&&&&& 哀商君天纵圣哲,正道公心,英雄相谋,老秦同命。岂曰无情,红颜性灵,岂曰无恩,刎颈恩深。松柏青山,高义已全,皑皑白雪,投剑觅君。茫茫大地,寂寂山陵,魂兮归来,前踵犹寻。念我商君,纵马河西,与秦锐士,复我旧地。函谷险塞,关山崔嵬,被山带河,以成高势。山河虽险,不足为恃,何以固国?以法为根。登高远眺,望见桃林,夸父逐日,殁于斯地,先人硬骨,烈日方熔,英雄远志,山河方容。野草青青,河水粼粼,逝者如斯,光阴无声。念我商君,独上高山,白雪飘零,如絮相缠。秦公永逝,霸业忽断,剑坠涧底,君情何堪?延陵季子,墓前解剑,不违心志,以报徐君,商君投剑,凄烈更甚!难觅前人,复断后生。治国唯法,法外无恩,不重神器,公器唯存,良剑期断,名臣赴死,剑刃虽折,龙吟长闻。念我商君,嘶马长奔,既辞商於,独来国门。蒹葭苍苍,白露未晞,风吹君袂,露沾君衣。驻马长笑,鞅今归矣!早将栎阳,作我故里。逆旅难入,徘徊街衢,且伴月眠,鞅将长辞。此城初建,君名咸阳,一郭一里,君曾丈量。渭水长流,北坂在望,极目览兮,鞅永不忘。念我商君,自请囹圄,惊雷闪电,萧萧夜雨。雨冷酒热,电光洞明,镜中有心,心如明镜。所谓密诏,以火焚之;所谓私恩,以义拒之;所谓伏草,以法绳之;所谓生死,君亦抛之。谋即谋国,不言谋身,名士其骨,烈士其人。飓风过岗,不作伏草,法理不屈,正道方存。念我商君,身受极刑,白衣玉冠,诏车辚辚。冬雷暴雪,降自苍冥,河山缟素,哀极民生。寒枝衰草,一鸟独栖。天地祭文,秦人招魂。交交黄鸟,将适何方?悠悠苍天,歼我良人。似已无牵,似有所思,含笑闭目,而待伊人,伊人何人?乌鬓红裙,知音一世,钟情三生。念我商君,特立独行,磐磐大才,皎皎孤心。为民立法,为国立制,刑上大夫,礼下庶民。与国何物?深思远计;与民何物?血气争心。渡船别时,尚在青春,白发青丝,高堂明镜。大河滔滔,青山隐隐,天上有路,托身白云。苦菜烈酒,不易本色,天纵英雄,青史难泯。春蚕吐丝,不避自缚,以身铸剑,天地熔炉。天道人道,赤诚相求,哀我商君,君归何处。
四:忽闻策士一朝去,魂归大海永流浪第二部《国命纵横》——第九章《纵横初局》——第六节《联军幕府,春风得意》中孟尝君歌得此曲:东出大海兮渔舟飘荡海国日出远我故乡云遮明月星斗暗水天无尽路长长西望故土思WO草房念我丽人我独悲伤忽闻丽人一朝去魂归大海永流浪这是六国联军大战前夜,在幕府内聚宴时孟尝君田文所唱。那个晚上确是高朋满座,苏秦,四公子尽皆在场。而且不是“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那种和雅之乐,是真正的男女杂坐,交杯换盏,极尽欢愉。这样的场面也许不存在于历史,也与将来的大战悲凉格格不入;可是它看起来却教人有些伤感。少壮之时,皆不成熟,引为知己,共奔远途。时移世易,白发皆生,筵席将散,终归分途。那个晚上,信陵君抚琴,弹的是齐国《海风》,孟尝作歌,歌的是渔舟远游。他们都还年轻,一阵欢腾,杯盘狼藉,不知东方之既白。想起后来的苏秦逝世于齐,孟尝终老薛邑,信陵高才落寞,平原壮士老去,春申君嘛,可惜列传之上,被李园之流的隐秘权谋遮蔽了曾经的奔走岁月。山东六国的英雄名士们,演出了多少浪漫入骨又凄怆之至的悲歌。今天说这首齐国《海风》,于是说说齐国,齐士。东出大海兮渔舟飘荡海国日出远我故乡齐国泱泱,临海而立,自太公建国,管仲谋霸,田氏代姜,后有威王。田地亡国,即墨孤守;泱泱齐国,终止于齐王建。东出大海兮,稷下学宫的风气如同海风,洋洋乎,文乎,一时盛况。海国日出远我故乡离开齐国的名士们,皆有着不同的命运,复杂的故事。楚人激烈;譬如屈原,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九死而不悔,壮心激烈,不容尘埃。燕赵之人,慷慨悲歌。秦人厚重,韩人孤愤。而齐人齐士,有时倒也真如海上渔人,漂流无定,浪漫而坎坷。譬如孙膑。上天磨才,历经艰苦,辗转回国,终于桂陵马陵一展奇才。战后隐居,不得寻觅,同窗恩怨,传世兵法,留与后人评。直到战国之后,齐人有东方生名朔。博闻强记,然诙谐取容;人人以东方生之言为乐,安知东方生之悲?看看东方生酒后一歌:“陆沉于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之中可以全吾身。何必深山之中,蒿芦之下”,便知生而不遇之痛。齐人还出了一个主父偃;少壮困厄,暮年得志,然日暮途穷矣。留下一句“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就走向了一条悲剧之路。云遮明月星斗暗水天无尽路长长西望故土思WO草房念我丽人我独悲伤我不知道日后孟尝君回忆起他的歌声时,唱到“水天无尽路长长”,会否记起苏秦他们共渡了多少茫茫河水,奔波了几座城池,去支撑着合纵梦想,创造他们所想的第二次变法的机会。唱到“西望故土,思WO草房”的时候,如果他是在薛邑封地,会不会想起齐国故土已经只有一座即墨孤城,田单他们正在艰难对峙。念我丽人,我独悲伤。君子何处?少壮几时?大势易去,河水已逝。忽闻丽人一朝去魂归大海永流浪其实这首曲子就是最后一句“魂归大海永流浪”,打动了我。这七个字,莫名的让人想起太多太多零零碎碎的记忆了。想起鲁仲连,这个布衣柴门千里驹。那是最后一个纵横策士,一己之身,书剑飘零,创造了纵横之士最后的辉煌。他可以解一国之危,不受一官一爵,飘然而去。而他最后还是归隐大 海,真正的魂归大海永流浪了。策士沉寂,纵横之局不复昔年,只有几个老公子,在秋风战场中喟然暗叹。后来,有个叫李白的老狂生,他梦想着英雄功名,挥洒气势。于是他自比鲁仲连说: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君亦澹荡人,仰天大笑出门去时,散发扁归湖海时,不知安有喟叹:留给英雄豪侠的土壤早已稀薄?鲁仲连之世犹如此,况李白之世哉?李白还说:谁道泰山高,下却鲁连节? 谁云秦军众,摧却鲁连舌? 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夫子还倜傥,攻文继前烈。 错落石上松,无为秋霜折。赠言镂宝刀,千岁庶不灭。 可是,最后李白也散发弄扁舟去了。远涉碧海苍梧,轻舟下巫峡白帝,特立独行尚未开始,就匆匆老去,继而归去。魂归大海永流浪。魂归大海的感觉不同于商君的“一抔黄土,拥我魂灵”。魂灵拥于黄土,倾向于一种有所值偿,已无遗憾的坦然;魂归大海却有些无家可觅,无根可依的怆然。只有在广大的土地上丧失了热情的时候,落魄的名士才走向大海,走向未知的国度,希冀以未知的远方来冲淡化解不开的情结。鲁仲连如是,直到多少年后的朱舜水如是。朱舜水载着思想的光芒来到了东瀛国度,海浪声声,不送乡音,能不为公一泫然?大海茫茫,海上孤岛中漂流着隐者,还漂流者末路英雄。陆秀夫蹈海,文天祥零丁洋里叹零丁。还有张煌言,去时还是惨绿少年,再回到故国土地上,已是白发如丝。漂流海上几十年,一部《畸零草》哪里道得尽?魂归大海永流浪,寄托了多少无可寄托的深深愁。不知道流浪大海的隐士们,遇到了多少海上风浪呢?海雨天风逼人,千古兴亡悲怆,更能消几番风雨?最可惜一片江山。碧水长天,海岸渺茫,海水扬波,高树悲风。纵有丽人思君子,望断烟波人不见。惟愿风波停息,舟楫不坠,避世君子能得安宁,入世君子能得知音。
啊。。。没人理我么。。。。
五:谷风习习万木愁,不求安乐求相守!《国命纵横》里,苏秦临去之时的那首《谷风》,听之何堪。人说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这一曲绝唱竟真是袅袅秋风,添人霜华。叹一世大才,一生寄托,谁舍谁收?春去也,东风可堪托?凭尔去,忍淹留。春归也,归燕曾相识?斯人去,独空守。先附上诗经里《小雅*谷风》原诗:习习谷风,维风及雨。将恐将惧,维予与女。将安将乐,女转弃予。习习谷风,维风及颓。将恐将惧,置予于怀。将安将乐,弃予如遗。习习谷风,维山崔嵬。无草不死,无木不萎。忘我大德,思我小怨。《谷风》在诗经里据说是弃妇之诗,在《大秦帝国》里所包含的蕴意,我姑妄解之。一己之见,不知可有偏颇处,望诸位教我。苏秦唱的歌词是:习习谷风,维风及雨。将安将乐,汝转弃予。习习谷风,维山崔嵬,无草不死,无木不萎。将安将乐,非汝弃予,弃予如遗,上天弃予!上天弃予————听闻此曲,我心何堪。“弃予如遗,上天弃予”,在我看来包含了多少的不舍和悲凉。那种悲凉不粗犷,不激烈,如同苏秦的为人一样,沉静缓和,却至真至切。所谓以草木之清润,含天地变色之大悲;以喟然之叹息,含维风及雨之大痛,其谓乎?当狂风的强力卷满了深谷,摧折满山青翠的是狂风,枉自垂泪伤感的是山雨。那时的世界里只有两个灵魂两个灵魂,相知,相似其实如同是一个身躯当外在的风雨终于褪去我和你必须分离容不得一刻迟缓如果离去是必然之举安乐来不来又何须在意?当狂风的强力卷满了山陵,崔嵬山影选择了无言沉寂。如果草木可以像青丝一样白头何必还要残存的一颗疏星作为眼睛?我把星辰作为眼睛是因为最后选择了相信相信一切终有值偿一切我所不知道的改变和路径留下眼睛不是为了享受安乐留下眼睛不是为了看这场别离如果最后的和谐是上天书写的结尾之前的风雨和失去,是必须支付的代价上天弃予——上天在结尾处加了一笔别离——那我将把过程当作结尾在结尾到来之前走入谷风永远不息的地方想象那个名士器局的苏子,一世辗转的苏子,在最后的时光里长吟“上天弃予————”,他的嗓音回荡在齐国小小的庭院,那里边是包含着坦然?不甘?欣慰?眷恋?期待?苏秦的朋友们和燕姬都在看着他;张仪在看着自己的知交和对手,谷风习习,河山黯然,纵横一世,九死一生,抵不过上天的翻云覆雨手。燕姬在看着自己爱而不得的君子,非汝弃予,上天弃予。孟尝君看着自己视作己之兄长,齐之栋梁的苏秦,变法未成,名士先去,梦想中的大业抵不过世族们背后的一支匕首。苏秦看着别人,看着自己,看着自己的灵魂将要去向另外一个地方,那里有没有功业,等人耕耘?有没有知音,等人相寻?习习谷风,维风及雨。苏秦有过功业大成,也经历过很多的失意。本想使山东六国在合纵之时抓住变法时机,行大道,充国力;让天下大争之国回到一个同样的起点。其中本意,几人知?苏秦所为之奔走努力的六国,不是张仪的秦国,它的心志不够清明,它的情怀不够坦荡,它的决心不够痛彻,它的表里不够同一。虽然它也有着多少年青士子,老成谋断,慷慨情怀,酷烈壮心,可这些没有被足够的珍惜与尊重,这些被多多少少的漠视与浪费。他所奔走的列国庙堂里有过多的曲径通幽,他所进出的列国宫阙中有过多的柳暗花明。不够干爽,不够刚硬。将安将乐,汝转弃予。齐国变法稍有眉目,可以实现一番志愿,可以在心愿了却后与燕姬一同归隐——谁料到一支匕首破碎了这一切。吴起死在楚王灵堂,身重数箭却伏于王尸;苏秦将死,却请齐王定其罪名,都是为了除掉摧毁自己的势力,都是不甘吧。习习谷风,维山崔嵬,无草不死,无木不萎。江水茫茫不能渡,壮士舍身不还乡;风流云散夕阳下,秋风沙场有国殇;聚时煌煌,散时寥寥不结同心,大才奈何习习谷风充满了幽幽深谷,可在山之上凌风独立的那个人,可以无愧,尽管凄惶。不是看不清山川大势,不是看不到风雨将至;根基不坚,草木零落,君子奈何。无草不死,无木不萎,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众芳芜秽,林间松柏只有作松涛之响,与万木同悲。将安将乐,非汝弃予,弃予如遗,上天弃予!不是我想舍你而去,是上天如此弃予!也许这是对燕姬说的吧。史书中简略的记下了一句“苏秦与燕文后通”,我宁愿相信大秦帝国里的那个燕姬与苏秦的故事。他们在燕姬未嫁的那个夜晚唱着“南有乔木,不可休思”,相隔彼此的不是江水,是各自的责任与心志。燕姬对苏秦而言,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苏秦对燕姬而言,是渺渺兮予怀,望君子兮天一方。当燕国太后与丞相苏秦终得相守时,却是“弃予如遗,上天弃予!”。岂不愿与子相守,舍此情安得有它求?岂不愿再说天下,我本心岂为富贵谋?岂不愿再拥渔火,管它秦剑还是吴钩?岂不愿续我弦歌,日月昭昭安得淹留!非汝弃予,上天弃予!如果可以相守,宁愿舍弃安乐。纵然风兮雨兮,谷风习习没有尽头,那也好过一朝离去。。。春去也,东风可堪托?凭尔去,忍淹留。春归也,归燕曾相识?斯人去,独空守。谷风习习万木愁,不求安乐求相守!
楼主好文笔!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六:灼灼日色染桃林,汤汤河渭化壮心这是《金戈铁马》里,宣太后与乐毅的临别作歌:(宣太后)夸父逐日兮我做河渭行影大合兮今生何期夸父做山兮我做桃林相伴相守兮何在乎一(乐毅)夸父逐日飘风发发长鲸饮川日月之华颓然一倒山林崔嵬无草不死无木不萎山水相望与天地共长(一)瑰丽绝色,烈烈相思我喜欢这两阙词曲,它们仿佛浸染了日暮之时的金黄颜色,浓郁深厚。我愿意如此臆断:夸父道渴而死的时候一定是在薄暮时分;夸父一直追逐的太阳洒下了浓厚的颜色,照在山之棱,水之波;一直可望而不可及的太阳突然间前所未有地变得多情多意,近在咫尺;她的浓浓颜色如同经历了长久的酝酿,才一捧出,就能安慰所有饥渴的行人。可是夸父看到了这样的柔和与安慰,却得不到这样的柔和与安慰——在夸父即将沐浴夕阳的光芒时,夸父倒下,死去。夸父倒下时,一直追逐的太阳光辉第一次缠绕着自己,于是夸父的眼神不再焦虑,而是充满眷恋:我终于证明了,我追逐的东西是如此之美,独一无二。没能追上它,还有来生。夸父倒下时充满留恋,又充满期待——他知道自己今生的力气已经殆尽,追不上眼前的流光;于是来生的漫长追逐和新生的力气对他而言充满了期待与向往。这种眷恋与期待,赋予了夸父奇异的风采:灼热酷烈与温煦湿润相杂糅。他的手杖挥动着,既有战场击鼓的急促与亢奋,又有名士执绋的散淡与漫不经心;这支手杖融入了山川与大河,化作了一片桃林——灼灼其华与林间清露的融合。这片桃林叫做邓林。这支歌充满了瑰丽与梦想;饥渴与满足。对太阳光华的梦想;功业的饥渴,情感的饥渴;夸父倒下的瑰丽;化作桃林,以待来生的永久满足。宣太后与乐毅的一番对话自然也显得余味悠长:“乐毅,可知那是何山?” “当是夸父山。”“这苍苍林海,又是何名?”&&&& “桃林。亦称邓林。”&&&& “夸父逐日,何等美也?”宣太后站了起来,仿佛在喃喃自语,“夸父山,桃林塬,这片山塬埋葬了一个多么壮烈、多么心酸的灵魂。你说,夸父何以要追逐太阳?”&&&& “……”乐毅默然了。&&&& “他是要圆心中那个大梦。饮干了河渭两川之水,夸父还是没有追上太阳,却活活干渴死了,空留下那座默默的大山,这片绿绿的桃林。乐毅啊,临死时看着远逝的太阳,夸父他后悔么?”宣太后的声音中充满无可挽回的失落与惆怅。乐毅慨然叹息:“他不会后悔。他有来生。”&&&& 宣太后笑了,一脸酡红在晚霞下竟是分外绚烂。&&&& 乐毅怦然心动:“芈大姐,你我也是夸父逐日。你追你的太阳,我追我的太阳。只可惜,我们没有共同的太阳。”&&&& “会有的。”宣太后静静地看着乐毅,“虽然不是今日就有。” 乐毅低声吟诵一句:“与前世而皆然兮,吾何怨乎今生?”&&&& “楚歌?”宣太后眼睛骤然一亮。&&&& “屈原的《涉江》。”&&&& 宣太后默然良久,叹息一声:“生非其国,遇非其君,屈子悲矣哉!”&&&& 乐毅大饮一爵,慨然便道:“天地造化,情谊原本并非一面。我助你脱难,你助我功业,生其国,遇其君,夫复何憾也!”“惟余一缕相思,便待来生聚首了。”
斜阳原本多情,可也必须离去,不再驻足;夸父不怨斜阳,河渭不怨夸父。(二)字里深意,待人深察还是一字一句,品品这阙相和之歌吧:言不尽意,一字一词之中有言外之意,诗外之诗,不加思量不能解其味——这一点是古诗的妙处之一。这两阙歌词对我而言,也有如此妙处。句句有深意,欲待人深察。第一句:夸父逐日兮我做河渭夸父逐日四个字作为开头,先展开一种旷达气象。诗之以景物开篇,曰比,曰兴。盖以秋风秋雨入诗者,必幽愁幽思,以春鸟春花入诗者,必欣然愉悦;以高楼琴音开篇着,必叹知音稀少;以古时沙场开篇着,必叹兴衰变换。夸父逐日,有锲而不舍之决断,有精力殆尽之壮烈,有身化桃林之绚烂,有饮尽河渭之气魄。追日故事流传于上古之时,人人但有听闻,不能得见,所以渺远开阔。试想,林野之间,忽闻一声“夸父逐日兮”的长吟,不论是男子放歌还是女子曼吟,都让人想驻足继续,听听歌者何意,讲述这人人皆知的远古故事?接着一句:我做河渭这一句不知为何,竟让我有绝妙之感。仅仅四个字,引浮想联翩。“我做河渭”。歌者愿意作为对方的“河渭”,不但是白雪说的“欲化作大河之水,随君西去”,而是让夸父“饮尽”自己。首先,这种情怀充满长度。江水河水本就是长长一带:“鄂君绣被寒无香,江水不如残夜长”,流水展现的长度可以比漫漫长夜还悠远;这种长度一方面是相思之长,又是一种坚韧隐忍的感觉。就像徐陵的那篇“自君出之矣,明镜黯不置,思君如流水,何曾有穷时”。其次,这种情怀充满轻轻愁。逝者如斯,作为流水的歌者是把握不住自己的流逝的。无论是岁月的流逝,还是人事的流逝。思君如流水,岁月忽已老。然而歌者的情思所牵却还是离不开这湾令人惆怅的水。君是夸父山,我是河渭水——有没有一点像“妾梦不离江水上,人传郎在凤凰山”?有一点幽怨,又有一点期盼甚至嗔怪?结合夸父追日故事的原文: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如果想象力丰富一点,八卦精神强一点,这段话是否也可以解读成男女之间的离合情爱呢?“夸父与日逐走,入日;”太阳是追逐的对象,是功业饥渴;“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之水则指代唱歌的女子。人说“三千弱水取一瓢饮”,此之谓也。为何情之至深,反是“饮尽”呢?河水是灵动的,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可是当行人终于离开了水流,去追逐更多时,于是就“昔时横波目,今日流泪泉”了。我想“饮尽河渭”的“饮尽”,就是这种转变吧。由横波目向流泪泉的转变。“河、渭不足,北饮大泽”,夸父所满足的不止是河水渭水,他要“北饮大泽”,要更广阔的东西。北方的大泽,可以是功业,可以是其他的不能否定不能割舍的情怀,极大处,甚至是北冥无边。要去那里的则是鲲鹏志向。而河水渭水之所以愿意被他饮尽,也是因为夸父非同常人的奇异追逐?“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追得上追不上都罢了,最后的归宿是“弃仗化为邓林”。也就是说,他留下的痕迹是有人追忆和维护的,就像河渭之水继续浸润他留下的桃林一样。夸父的辛酸和未竟之志,被桃林所凝结展现。好比逝去的英雄不会少人怜惜,尤其是红颜怜惜?呵呵。在很多古诗之中,河水似乎都与女子情思有关。湘夫人目缈缈兮愁予是在水畔,洒泪成湘妃竹是在水畔;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是在汉水,秦风蒹葭更是宛在水中央的绝唱篇章。洛神凌波而去是在洛水,西子与范蠡泛舟是在五湖。而“君为夸父山,我为河渭水”的情怀,是那样的独特。夸父做山兮我做桃林相伴相守兮何在乎一夸父纵不在,还有夸父山。桃林作为夸父的手杖,就是夸父的印迹。桃林的存在也就是夸父的辛酸,困苦,向往,狂喜的遗存。有女子愿作桃林,夸父足矣。行影大合兮今生何期相伴相守兮何在乎一放达而坚贞,淡然于情而不薄情;想离即相守,行影大合不在朝暮;此等情怀,若以歌吟唱出,该是怎样气象?。。。。。。写累了,乐毅的部分就少说几句好了。夸父逐日飘风发发长鲸饮川日月之华颓然一倒山林崔嵬无草不死无木不萎山水相望与天地共长最喜欢这几句:颓然一倒山林崔嵬无草不死无木不萎乐毅以近乎叙事的口吻表达着夸父的颓然一倒;名士在谈论成败死生是不会顾及,忌讳,回避,好态度。在承认了“无草不死,无木不萎”之后,把“山水相望,与天地共长”的长相守作为最后的点题,好归宿。夸父没追上最终的太阳,化而为夸父山,与河渭相守——所以,容纳太阳的除了天空,还有河水,还有人的心。虽然太阳驰骋与天界时远离河谷,但在薄暮时分,灼灼太阳终将融入它,融入深谷怀抱,流水容颜。灼灼日色染成了桃林,汤汤河渭可以融化壮心;接近河渭之水的那一刻,太阳成了倒影,他要走了;如同夸父在沐浴日光的前一刻死去;可是此时的太阳,有着前所未有的深情颜色。这该是个不错的结尾。灼灼日色染桃林,汤汤河渭融壮心;
这一篇写的累死了。。。不能控制地写了这么长话唠乎?自作自受乎?累。。。累。。。
回复:17楼谢谢17楼,和18楼IP兄。。。
七:采桑秦女在北阪,远行烈士在山川这是嬴异人在赵国的胡杨林里梦呓般吟唱的秦人歌谣。&&&&&&&&&&&&&&
《北阪有桑》:&&&&&&&&&&&&&&&&&
北阪有桑&&&&&&&&&&&&&&&&&
南隰有杨&&&&&&&&&&&&&&&&&
有车辚辚&&&&&&&&&&&&&&&&&
别我远邦&&&&&&&&&&&&&&&&&
黑发老去&&&&&&&&&&&&&&&&&
烈士相将&&&&&&&&&&&&&&&&&& 西望关山&&&&&&&&&&&&&&&&&& 念我故乡&&&&&&&&&&&&&&&&&
北阪有桑&&&&&&&&&&&&&&&&&
南山稻粱&&&&&&&&&&&&&&&&&
长谷如函&&&&&&&&&&&&&&&&&& 大河苍苍&&&&&&&&&&&&&&&&&& 君子去也&&&&&&&&&&&&&&&&&
我多彷徨&&&&&&&&&&&&&&&&&
关山家园&&&&&&&&&&&&&&&&&
与子共襄&&&&&&&&&&&&&&&&&
萧萧雁羽&&&&&&&&&&&&&&&&&
诉我衷肠&&&&&&&&&&&&&&&&&
子兮子兮&&&&&&&&&&&&&&&&&
道阻且长&&&&&&&&&&&&&&&&&& 雨雪霏霏&&&&&&&&&&&&&&&&&
知音何伤&&&&&&&&&&&&&&&&&
死生契阔&&&&&&&&&&&&&&&&&
这支歌苍凉深沉,质朴真切。
“不事雕琢,天衣无缝”,是前人对古诗十九首的评价。而北阪有桑又一次带给我那种朴素温柔的感觉——它的深沉萧瑟不同于古诗十九首的温婉含蓄,可是同样炙热真诚。
唱歌的嬴异人并不是典型的老秦人风骨;这位流落异国的王孙敏感,多愁,对故乡的刻骨思念近乎梦幻。他是弹奏着秦筝长大的,又在最艰苦的岁月里失去了随身的秦筝,他的少年友情与心之寄托。于是,当在邯郸的胡杨林里突然听到久违的秦筝时,禁锢已久的情怀突然流泻。
嬴异人敏感优柔,卓昭醉心诗乐,但是从这两个人的琴声和歌声里,还是可以感到秦川山月,北阪秦桑的烈烈风情的。那几个胡杨林里的秋夜也还是充满了别样诗意。
《北阪有桑》,是老秦人的歌,它把秦川的艰苦,寂寞,落寞,坚韧,多情,决绝都展现出来。
我是极其热望——这首歌能被谱曲该有多好。
在这种歌声里,函谷关的石墙在月色下青幽幽的显现了,寒气还在绕着坚硬的砖块,那种坚硬仿佛是在护持着什么。那该是护持着古老的悲剧故事。没有这道墙,古老的悲凉会一下子倾泻而下,浓得让人顾不上现世的桑麻田园的平淡生活。
在这种歌声里,悠悠的埙声在长者青草的垛口上飘出了,埙声的音色单薄,不丰富不圆润;埙声是为了传达古老历史的不甘而缈缈飘到今日的时空的,所以埙声不去愉悦听者,甚至不去试图打动听者——它高傲冷峻,又满怀幽怨,自己为自己而鸣响。
在这种歌声里,陌上绿绿的秦桑枝条间,忽然显现出了一只红袖;秦桑低绿枝,采桑怀袖中,鲜明的颜色如同在告诉为她叹息的人们,有一种情怀不会老去。
在这种歌声里,清凉的石板和深深的池水旁,忽然出现了一群纤细的影子和一片捣衣声。悠长的相思怀远和远方的秦歌声在一起,支撑的却是宏大的主题。
秦川有了华夏子民,秦川在流血,秦川崛起了,秦川沉寂了,秦川改变了,秦人大出天下了,秦人远离故乡了,秦川黯淡了,秦川燃起大火了,秦川再次历经沉浮。。。无论怎样,秦人歌谣都在唱着,悲凉高远永久不变。
“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秦人齐吼秦腔,端一碗髯面喜气洋洋,没撮辣子嘟嘟囔囔。”
这是粗放地描画秦人吧,欢喜忧愁都藏起,只给人一派永远热辣辣的精神看。
而《北阪有桑》是真诚地把灵魂画给人看,唱给人听,留给人评。 也许这是秦川女在北阪登高,采桑折柳时的长歌。北阪有桑南隰有杨诗经·秦风——《车邻》里说:阪有桑,隰有杨。既见君子,并坐鼓簧。今者不乐,逝者其亡。
所以一开始,阪有桑,隰有杨,是今朝欢乐,既见君子的象征。浓荫绿枝下,并座鼓簧,且尽今日欢,逝者终其亡,是一种对现况的惊喜和对未来的隐忧。
当隐忧变为真实,斯人已离乡未归时,采桑就成为一种追忆和怅然若失了。
我对秦川女子的诗意想象是从李白的诗开始的——春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采桑”这两个字眼,在中国诗词里的意思太久太深了。
从诗经开始,《卫风*氓》之“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一直到汉曹植的“美女妖且娴,采桑歧路间”,桑叶的变迁表示时间的流逝和伤怀。
而有关秦罗敷的《陌上桑》,表征的是采桑者的聪慧和清洁。
最典型的是乐府《董娇娆》:&&&& 洛阳城东路,桃李生路旁。&&&& 花花自相对,叶叶自相当。&&&& 春风东北起,花叶正低昂。&&&& 不知谁家子,提笼行采桑。&&&& 纤手折其枝,花落何飘飏。&&&& 请谢彼姝子,何为见损伤?&&&& 高秋八九月,白露变为霜。&&&& 终年会飘堕,安得久馨香?&&&& 秋时自零落,春月复芬芳。&&&& 何时盛年去,欢爱永相忘。&&&& 吾欲竟此曲,此曲愁人肠。
&&&& 归来酌美酒,挟瑟上高堂。 采桑人叹息“终年会飘堕,安得久馨香?”“何时盛年去,欢爱永相忘”。 吾欲竟此曲,此曲愁人肠。听者于是“归来酌美酒,挟瑟上高堂。”字字含蓄,情思悠远浓烈,这就是诗经,就是汉乐府;此间之妙,在于赤子心肠与宛转慧心,今日诗人几人能得矣。
李白的“秦桑低绿枝”大概是写秦川相思最为动人的,“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一直到后世,比如纳兰性德写的那么多阙《采桑子》,“采桑”二字,越见深意。
再说“隰有杨”;杨,杨柳也。“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是《采薇》之风;汉乐府的《折杨柳》更断行人肠。所谓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或是杨柳千树,挽不住行人;“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折杨柳的意向我们太过熟悉了。一直到明末的柳子柳如是,一阕寒柳词更是写的春日酿成秋日雨,万点愁思当如是:有恨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况晚来,烟浪斜阳,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 春日酿成秋日雨。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纵饶有,绕堤画舸,冷落尽,水云犹故。忆从前,一点东风,几隔着重帘,眉几愁苦。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北阪有桑,南隰有杨,实在是太多后世情怀的源头。
有车辚辚别我远邦车辚辚,马萧萧,远别故乡,去向何处?黑发老去烈士相将西望关山念我故乡去时还是黑发青丝,归来已是雪漫白头。李白说,“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采桑女叹远行烈士的“黑发老去”,亦是叹自己的韶华已逝;沙场征戍客叹自己的“黑发老去”,也是再叹家乡的妻子,是否依旧红颜?西望关山念我故乡山尖似麦芒,处处割惆怅。恨不能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西望关山,让人想起李白,还是那个写彻写透了秦地相思的李白——他说,长相思,在长安。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且再念一遍李白的《长相思》吧,时事不同,诗人不同,此心相通。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不信妾断肠,归来看取秦镜前。北阪有桑南山稻粱长谷如函大河苍苍南山稻粱金黄一片,不知是何人在陇亩耕田?如此河山,桑麻稻田;如此天地,春秋变迁;日月不息,变换何急,相待漫漫,子兮子兮!长谷如函大河苍苍函谷地形如函,起于崤山,穿过夸父桃林,西到潼水渡口。《水经注》说,邃岸天高,空谷幽深,涧道之峡,车不方轨,号曰天险。而当时的大河还是清澈浩荡的广阔一片。函谷和大河,都在表现一种长度。大河绕青山,河水流逝,逝者如斯,绵延悠长。而深谷镶嵌于黄土大地之上,如伤痕,如隐秘所在。山谷里是不是在正在行军?或是行人远涉?山谷里隐藏的,是桂陵,马陵道那样的兵家险情,或者只是隐士的寂寞浩叹?还是行人的疲惫落寞?不知道。长谷大河,对于采桑折柳的家乡人来说,只是梦魂里忧思难忘的煎熬和想象;只是在不知道行人何处的时候,一个安慰自己的渺远名词。而长谷大河,对远行人来说,太过具体琐屑了,远不是史书的简约和诗文里的古雅。对他们而言,再著名的山川险要,都化作了渡口的落日,山间的炊烟,清夜猿啼和霜浓露重。
君子去也我多彷徨关山家园与子共襄好一句“关山家园,与子共襄”。是寄语,是自勉。“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且自珍重,共守关山家园,不会抱怨别离,而是默默承担艰苦,担起责任。至于生离如何?死别如何?他们说: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萧萧雁羽诉我衷肠子兮子兮道阻且长雁阵,又一个经典意向。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雁羽的归飞,雁阵的转徙,本就是希望的延续。苏武在匈奴的下落,汉皇帝是托名于“大雁传书”,告诉匈奴单于的;雁字来时,月满西楼,雁羽传达了尺素书。子兮子兮道阻且长关山不得过,大河不能渡,路阻,路长。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长路漫漫,上下求索;求索时,有一双眼睛在背后凝望,不亦幸事乎。雨雪霏霏知音何伤死生契阔赤心煌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雨雪霏霏的时候,不必心伤,哪怕是生死相隔,也还有一片赤心煌煌。还是应了那句,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彼此赤心煌煌,君子何必彷徨。《北阪有桑》的感情,太过古老,太过深沉。多想听到那声声秦筝,伴着这支秦人歌谣。在这种歌声里,函谷关的石墙在月色下青幽幽的显现了,寒气还在绕着坚硬的砖块,那种坚硬仿佛是在护持着什么。那该是护持着古老的悲剧故事。没有这道墙,古老的悲凉会一下子倾泻而下,浓得让人顾不上现世的桑麻田园的平淡生活。在这种歌声里,悠悠的埙声在长者青草的垛口上飘出了,埙声的音色单薄,不丰富不圆润;埙声是为了传达古老历史的不甘而缈缈飘到今日的时空的,所以埙声不去愉悦听者,甚至不去试图打动听者——它高傲冷峻,又满怀幽怨,自己为自己而鸣响。在这种歌声里,陌上绿绿的秦桑枝条间,忽然显现出了一只红袖;秦桑低绿枝,采桑怀袖中,鲜明的颜色如同在告诉为她叹息的人们,有一种情怀不会老去。在这种歌声里,清凉的石板和深深的池水旁,忽然出现了一群纤细的影子和一片捣衣声。悠长的相思怀远和远方的秦歌声在一起,支撑的却是宏大的主题。秦川有了华夏子民,秦川在流血,秦川崛起了,秦川沉寂了,秦川改变了,秦人大出天下了,秦人远离故乡了,秦川黯淡了,秦川燃起大火了,秦川再次历经沉浮。。。无论怎样,秦人歌谣都在唱着,悲凉高远永久不变。,
......还真是太长了。。。一篇文章发上去,被百度腰斩成四段。。。 那个,祝各位吧友国庆,中秋节日快乐。
八:不怨河水濡我裙,只怨君心不分明这是卓昭还是叫卓昭,还不是赵姬的时候,将适嬴子楚时的诀别之歌。野有蔓草清扬婉兮邂逅相遇与子偕乐子惠思我褰裳涉水子不思我岂无他君欲将子还兮子不我思子不我思生而不能知
卓昭还没有成为赵姬的时候,还只是个醉心诗乐,热烈过度的少女;这个时候的卓昭倒是有点儿像《战争与和平》里的娜塔莎,年轻鲜活,她的热烈没有礼教与矜持的一切人情束缚。可惜,吕不韦不像安德烈公爵,嬴异人也不像彼埃尔,呵呵。
这时的卓昭是以情为至上之物的,大河之上的对歌,以及长夜的一首《秦月关山》,使她认定吕不韦是她的知音;可是吕不韦不会是为琴声相和而舍弃一切的浪漫派,反之,他觉得卓昭是“多情美艳而不坚贞。”
爱恨兼有的卓昭于是唱出了这支诀别之曲。
就词曲本身来看,因决绝而生凄恻,因冷淡而显深情;自矜而又自伤,缠绵而又激烈,有一种我所喜欢的风骨在其中。它的格调有点类似于《白头吟》:&&&&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所坚持的情怀一定要是雪白的纯粹的;如果对方心意混沌不明的话,宁愿相诀。竹杆何袅袅,鱼儿何徙徙,男儿重义气,何用钱刀为? 这其中包含了一点揶揄,甚至是悯怀:因为他们看重的东西是不同的。取舍不同,相别也好,坦然而已,何用钱刀为?这支词曲也有些《子夜歌》的伤感味道,欲诀不能诀,欲舍不能舍。落日出前门,瞻瞩见子度。冶容多姿鬓,芳香已盈路。芳是香所为,冶容不敢堂。天不夺人愿,故使侬见郎。此是为初相识。野有蔓草,清扬婉兮。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常虑有贰意,欢今果不齐。枯鱼就浊水,长与清流乖。此是为相决绝。子不我思,生而不能知。前丝断缠绵,意欲结交情。春蚕易感化,丝子已复生。谁能思不歌,谁能饥不食。日冥当户倚,惆怅底不亿。此为别亦难。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逐句品读:野有蔓草清扬婉兮邂逅相遇与子偕乐开头是为人熟知的《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蔓草是清新,挂满露水的;可是初识的美丽也像零露瀼瀼的蔓草一样,只在一天的开始。当太阳越高,露水消散,蔓草的湿润新鲜也渐渐淡薄。所谓蒹葭苍苍的怅惘,也是在白露未晞的时候,不会是在正午烈日的时候。沃若之绿变淡之后,他们发现了分歧,发现了对方心思的不确定。于是,歌者说:子惠思我褰裳涉水子不思我岂无他君这是出自诗经《郑风·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思我,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思我,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子惠思我,何不褰裳涉水?子若思我,我也会褰裳涉水;以卓昭的个性,也该是这种想法了。唱歌的女子说:自古褰裳涉水的君子又不是没有;&&&&&&&&&&&&
你看唱蒹葭的那个君子不是就溯洄从之了么;&&&&&&&&&&&&
你看郑交甫不是在汉水边徘徊么;你看曹植不是在洛水边如痴如梦么;可是你不是这样的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来,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子若褰裳涉水,我宁不来?你看湘夫人不是在湘水边目缈缈兮愁予么?你看娥皇女英追寻舜,不是让江水都沾湿了裙裾么?你若如此,我何能不褰裳涉水?可是她之所思不是这样的人,于是她长长太息,狂童之狂也且!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这是来自诗经——《狡童》 &&&& 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 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 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狂童也好,狡童也好,纵然割舍,仍心有忧戚。李白有诗:覆水再收岂满杯,弃妾已去难重回。古来得意不相负,只今惟见青陵台。歌者并不掩饰她的痛苦与难以割舍,并不掩饰她不能息,不能餐。然而纵使如此,也不会改变与君绝决的选择。琴弦断,其声铮铮,知音不复存兮,非为唤回故人。杜鹃唤,其声切切,春已去不得归,何必啼与东风?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昨日去便去了,今日烦便烦了——长风入怀,总是要扬帆而去的,何必淹留?这种有些落魄,有些傲气的辞别,让人欣赏。苏轼的咏梅诗有这几句: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故作桃杏色的梅枝,哪有醉酒的孤瘦雪梅快意呢。子不思我,岂无他君;纵无他君,有我自赏足矣。呵呵,虽说疏狂,却也真实可爱。欲将子还兮子不我思子不我思生而不能知子不我思,生而不能知。这句“生而不能知”何尝不悲哉。既然生而相识,却又偏偏不生而相知。纵然生而相知,却又不敢相知,不甘只是相知;君知我心忧,也该知我何求;求之不得,心纵常爱,身亦当远矣。知我也好,不知我也好,生而不能知,不复知。辞切切,声铮铮,决然而凄然,缠绵而干脆。不怨河水濡我裙,只怨君心不分明。君心不肯分明寄,何必犹豫费猜疑?
PS:其实,从野有蔓草,邂逅相遇;到君心非我心,唯有不相知;到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都是不同的心境与风景。在此献丑,贴上旧作一篇:《忆江南》忆江南未相逢,不信相思浓。纵有闲愁千百种,万般心绪也是空。花落且因风。初相逢,灯暗月迹浓。忽撷江南相思种,思如飞絮散青空。依依唤春风。忆相逢,纸上画君容。眼底愁思画不成,墨染幽怀蕴笔峰。心似夜半钟。望相逢,想见旧音容。江上孤帆望不成,天际几点翠山峰。日暮听残钟。怕相逢,又惹思无穷。离别须臾太匆匆,此生也似天上月,只有一夕重。梦相逢,余恨生无穷。梦里彩云散匆匆,晓风吹皱波心月,清影难再重。将相逢,期子于桑中。何夕剪烛在西窗,何当良夜理丝桐。翠袖薄几重。重相逢,犹恐在梦中。红粉垂泪绿纱窗,疏雨纷纷滴梧桐。心上落几重。夜相逢,飘灯践前盟。眉弯烟雨犹在望,凌波已去隔屏风。蓬山路不通。恨相逢,枉然结山盟。何必烦卿卷帘望,蛾眉徒自泣西风。两心通不通?难相逢,前因原似梦。沈园重访拾梅英,囊收落红葬香冢。囊上绣双凤。问相逢,梦断仍寻梦。蹉跎十年见云英,恐将墙下吊孤冢。墙上钗头凤。
今晚状态不错。。。再更一篇。。。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