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为民大明魔咒魏忠贤贤 求下联

《魏忠贤简介》
魏忠贤(?~1627)
明朝宦官。肃宁(今河北肃宁)人。少无赖。万历时以赌博输光而自宫,易名李进忠入宫。因中官魏朝得识皇长孙乳媪客氏,深相勾结。光宗崩,皇长孙即位为熹宗,封客氏为奉圣夫人,进忠也自惜薪司擢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复魏姓,赐名忠贤。从此与客氏狼狈为奸,用司礼监太监王体乾及李永贞、石元雅、涂文辅为羽翼,日引熹宗为倡优声伎、狗马射猎之乐,后更增置内操万人,着甲出入宫禁,并与客氏谋杀裕妃张氏,又以计堕皇后胎,所害宫嫔、太监等甚众。忠贤得势后,先以大学士沈为外援,继而引私人魏广微入阁。朝中除东林党外的官僚派别,如齐楚浙党等纷纷投靠其门下,形成阉党。天启三年(1623)他兼掌东厂事,明朝政治更加腐朽黑暗。东林党人杨涟首先发难,上疏劾其二十四大罪,忠贤为此切齿痛恨东林党人,仗势杖死工部郎中万燝,先后罢斥大学士叶尚高、吏部尚书赵南星、左都御史高攀龙、吏部侍郎陈于廷及杨涟、左光斗、魏大中等数十人,又在中央内阁、六部以至地方遍置死党。五年,魏忠贤逮杨涟、左光斗,魏大中、周朝瑞、袁化中、顾章等六人,牵入熊廷弼案中处死。次年,又捕杀东林党人高攀龙、周起元、周顺昌、缪昌期、周宗建、黄尊素、李应昇等七人。在残酷镇压的同时,命阉党顾秉谦等修《三朝要典》,尽翻“挺击”、“红丸”、“移宫”三案,极力诋毁东林党人及正直朝臣。又命拆毁全国书院,禁止讲学,压制言论。时朝中大权一归于忠贤,宫内有王体乾等三十余人为左右拥护;外廷有文臣崔呈秀、田吉、吴淳夫、李夔龙、倪文焕,武臣田尔耕、许显纯、孙云鹤、杨寰、崔应元等“五虎”、“五彪”,还有“十狗”、“十孩儿”、“四十孙”等大小爪牙,地方的阉党爪牙为取悦忠贤,争相为之立祠,其生祠竟然遍布全国。他又诬杀边将,在边境重地安插亲信,伪冒边功,致其义子干孙及亲属均位列公侯。朝廷百司章奏须经他允许方可办理。每外出,华贵已极,随众万数,所过之处,士大夫遮首拜伏,献媚者甚至高呼九千岁。七年,熹宗死,其弟信王朱由俭即位,是为明思宗。思宗素知忠贤之恶,及即位,嘉兴贡生钱嘉徵劾忠贤十大罪,遂谪忠贤于凤阳,旋命逮治,忠贤行至阜城,畏罪自杀。诏磔其尸,悬首河间,又处死客氏,结束了明代政治史上宦官专权最黑暗的一页。
皇帝爱上木匠活 天下第一木匠明熹宗朱由校宦官魏忠贤和厂卫们 为什么敢把酷刑当成比赛东林党牺牲恩人为何却让魏忠贤权倾天下?进士出身的左光斗为什么斗不过魏忠贤?性福的宦官 高力士奉旨娶妇魏忠贤满堂妻妾魏忠贤及其“阉党团队”如何让明朝变得很奇葩明朝历史上没骨气的读书人 称魏忠贤可配祀孔子太监也有女朋友:魏忠贤宫中打架只为小情人东林党人为何会被魏忠贤的阉党轻易击溃?天启六君子案 魏忠贤铲除杨涟为解决东林党首战明朝阉党时代 明朝大宦官魏忠贤和他的遍地生祠明末历史上的魏忠贤为什么要剔取文官的喉骨对权阉魏忠贤的舍命一击 杨涟与《狱中血书》明朝阉党魏忠贤六大功绩 他真的一无是处吗?明朝历史上最大的权宦魏忠贤和他的阉党们魏忠贤因何能掌权 魏忠贤与大明朝政治潜规则九千岁魏忠贤的发迹之道:与皇帝奶妈“对食”名将袁崇焕也曾攀附阉党 还给魏忠贤建了生祠?太监魏忠贤扶摇而上的秘密:揭秘太监背后的女人左光斗是谁?进士左光斗为何斗不过文盲魏忠贤
修撰文■孟上奏说堤防左右■■蒙蔽。■鄤,满朝荐亦有上奏。他们都一■被革官。天启三年,御史刘之凤,李应升,黄尊■等皆上奏沥谏■宫内内操。天启四年,左副都御史杨涟疏■魏忠贤二十四大罪,一件件的证据确实使他无法辩护,魏忠贤惧怕了,求解于大学士■■,■不答应。天启帝命王体乾■疏,体乾缺去疏中重要的话不读,结果,反而揭■得罪。当时大臣无不公情,给事中陈良训,魏大中等大臣七■■人上疏,都论忠贤不法,俱不听。■时工部屯田■郎中■宝源局万■,疏■发出内监废■,忠贤矫旨,立刻杀于午门。又御史林汝■因公正不阿,被杖几死,大学士叶向高以为天下汹汹,请放魏忠贤归私宅,并且以■内操一事,■有■忧。有旨,反给叶向高回籍。在■些■事上充分的表现着魏忠贤的窃国■■,淆乱黑白,正义感的人不能为国家效劳,甚至连良好的意见和■划也不能上达,言论和行动都受■■■有形与无形的限制与迫害。政治出了轨道。经济被贪污横行所紊乱,征■重税的结果,天地昏暗,人怨沸腾。■是天启皇帝虽则已二十岁了,仍然是一味玩耍他的兴趣都在自己创做玩具上,魏忠贤等着他忙于造玩具的时候去奏大事,他厌烦极了,随便的说,“我知道了,你们批答吧。”因而王乾、李永贞等秉笔太监便以私意处分,为所欲为了。魏忠贤是这样轻巧得心应手地玩弄着国家的大权。明朝的政治步上了末期黑路,这时候崔呈秀和一些想抓权势的人,用一切的卑陋无耻的作法网尽了天下的正义的志士,他们狂噬好人,锦衣卫镇抚司的刑狱威逼的口供或强硬填上的招供(如汪文■狱,硬逼他填上熊廷弼曾向各大臣行賄,扳誣杨涟等■罪,文言仰天大笑说:“天下岂有贪■的杨涟吗?”刑至血肉■烂,不肯改变他的话。而许■纯所定狱词说文言供吐如何如何,都是诬陷硬填上的。)去诬陷■正的大臣,将好人杀死在监狱里(如杨涟是半夜里在监狱里杀死的)。又有东林点将录等黑名单,把一切正人君子都列在名单里。凡说直话批评政治失当,揭露贪污枉法的都在特务的网罗陷害中,被带上东林党的黑帽子,这就是罪无可恕了。正是太监们派人到苏州去抓有名的清官和志士的时候(要抓的是高攀龙,周宗建、繆昌期等)。苏州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知道正义是在那边,他们的同情激起成一道有生力量的洪流,他们知道要有好日子过,就得保存这些正义的清官,突然他们聚集了几万人,把抓人的两太监打死了,虽说这并没促起当政的觉醒,应天巡抚毛一鹭是依附太监们的,将民变中的五人杀死,苏州人后来■这五个义士■佩韦等建了一个公墓,有张溥五人墓碑记■从表面去结束这个变故,而抓去的(除高攀龙不愿被抓自杀在池水里)一个个不明不白的杀死在狱中。依黑名单去处置清廉公正的士大夫,杀害、充军,逮捕下狱,剥夺公权,也有亲属并遭毒害——朝廷上的是非没有了,统一了国家内外的大权,他自私进爵上公,侄儿魏良卿亦封宁国公,如赐庄田一千顷。他属下的走狗呈秀,田吉等无不招纳贪污。把名流清官号为东林党,一网打尽,他们恐惧,能使人心服(自然人心不服),因此把东林党人榜布告天下之外,又要颠倒是非,改窜历史了,他们要编纂一部三朝要典,把万历之天启以前的梃击,红丸,移宫三案的历史做■案,都说太监们是对的,而不对的是攻击太监们的人,他们都是东林。梃击案说王之■是罪魁,红丸案说孙慎行是罪首,而移宫案归罪于杨涟,左光斗,把实录的记录依照三朝要典改定,■样掩饰,诬蔑的宣布了东林党的罪状。■时在朝的没有反对党,是非已经颠倒的■■了,阿谀奉承的人只有向太监魏忠贤低头,屈膝,以至五拜三叩头,高呼千岁,千千岁,九千岁了!天启六年浙江巡抚潘汝■奏■建■魏忠贤■祠■并乞赐额,有旨照准。由此各地方的巡抚巡按以及地方富绅等无处不奏请建立魏忠贤祠。“尧天帝德,至圣至神。”的颂词,“民心依归,天心向顺”的祷语,这时■个地方没有提出向魏忠贤致敬礼的,就怕有大逆不道的贬斥了!阿谀的款式,照在历史的镜子里,作风是太下流卑贱无耻了。天启七年国子监生■万龄建议,魏忠贤应配享孔子,忠贤的父亲该配享孔子父启圣公。他请在国子监旁边筑魏忠贤祠,他说:“孔子作春秋作春秋而忠贤作要典;孔子诛少,■■而忠贤■东林奸党。这儿我们稍介绍一下魏忠贤所管的东厂(如今北平仍有东厂胡同。)特务机关——不光是■东一切的官吏,使在朝不敢说公正话,甚至贫民的言论也受到他们太监刺探的管制。有四个人半夜在密室里喝酒谈心。喝到了面红耳赤的时候,有一人大骂魏忠贤,余三人听了不敢出声,还■骂完,忽然有人冲进来把四人都捉了去。在魏忠贤■把■话的人剥了皮,那剩下的三个人赏了一点钱又放回。但这陪剥皮的二人,已够吓得魂飞天外了。这是魏忠贤■■人民言论的一个小的实例。歌功颂德,一部分人的谀■,■及特务东厂钳制人民的说话,不能解决国家的问题,贪官污吏加紧的剥削人民,颠倒是非的愚弄百姓,正如玩火者必定会延烧到自己。一六二七年(天启七年)八月,天启帝病死,树倒猴孙散,一群失去了重心的贪官僚被清算了。被歌功颂德尊尚孔子的魏忠贤他的狐假虎威的■力也成了戳穿的“纸老虎”,权位的崇■把他斥逐,将他充军■■,走到半路上,追加一■命令,逼着他自杀了,有诏■碎死尸,贤首河间示众,为一些窃国专■者戒。政治权利的凭借是依靠人民,不管人民的死活,■■■到举朝和各地歌功颂德,结果是必然必倒塌的。魏忠贤的死以至碎尸,都是正义在最后胜利的表现。
公权,?论是借来的,还是抢来、偷来、骗来的,?一丝一毫不取自私权年轻时初读明史,最喜天启、崇祯二朝史事。为什么?热闹呀,阉党和东林,坏人和好人,打得鲜血淋漓,看得热血沸腾。及稍长,转而最厌恶这段史事。为什么?其争很激烈,其所争很琐屑,所谓一文钱打破头者是也。魏忠贤是个很坏很坏的人。有人认为他的坏,一部分是手术后遗症,应予同情。我的同情心没那么富余,留给亲友用,犹患屡空,怎么也不会分给魏忠贤这种人。但看明末士人之骂魏忠贤,并不觉得痛快,反觉滑稽。因为两个小偷吵架,难有庄严。比如魏忠贤的第一大恶,是专权,但他所专擅之权,哪里来的?不是魏忠贤自己搜罗而来,他没有那本事,他只是从皇权和阁部之权篡取而来;既云篡取,意味着那权力早已在那里了,而此权力的定义,其合法化,其日常护理,都是士人的功劳。公权,?论是借来的,还是抢来、偷来、骗来的,?一丝一毫不取自私权。秦汉之后,当皇帝比先前容易多了,要做的只是集合一大堆军队,打得人人没话。至于制度,有现成的摆在那里,公权早已会聚,人民早已驯服,所缺只一提领者而已。此权不专于魏忠贤,便专于他人之手,对庶民来说,有什么区别吗?儒生许诺给人民的是小康社会,即孟子描述过的“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此小康社会,与?政府状态的区别只在后一项,因为政府的功能之一,是“丰年则敛之,凶年则散之”,以备?常。至于乐岁终身饱,农民自己不会,要你教吗?中国的政治制度定型于汉武时代,到了明代后期,1500年过去了,已经极为成熟。明末生活号称奢侈,其实下层贫民,比起一两千年前的祖先,一点儿家产也没有多。农夫工女,日夜操作,仅以糊口,一遇事情,唯有举债,年景稍差,难免釜甑生尘。这场景又是孟子已说过的,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孟子是最富同情心的长者,他追问过一个令他极伤心的问题:“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东林,以及两千年里?数忠臣烈士,口口声声,要为苍生请命,好像天下苍生最大的幸福就是饿不死,最高的心愿就是少缴两斗租米,最远的出路就是寿终正寝,最美的理想就是子子孙孙皆如我。我们现在知道,人民逃此困境,一赖善工,二赖善政。善工就是技术进步带来的生活改善,如能有此,哪怕政治依旧恶浊,虎狼牙缝里剩下的,也够过活,也可以号称小康了,尽管和先贤的小康之义完全不同。可惜这种进步所需的整套思想和知识体系,早因思想钳制,被防患于未然了。那么善政呢?褫夺自由的政治,能好到哪里去,我们在历史中见识过了。东林也有得势之时。一旦得势,援朋引类,满朝忠义,正气滚滚。然而所主张者,不过是尊经重道,要将老调子念完。与人斗时精神百倍,做起事来丝毫不见特殊之处,遇到边事这样的麻烦,更是只有束手长叹。所以徐光启曾说“党与二字,耗尽士大夫精神财力,而于国计民生,毫?干涉”。徐光启还打过一个比方。他说,大家在一条船上,党争者,就是左舷和右舷的人不和,拼命晃船,不管船翻不翻。仔细想来,他的喻义也不正确。应该是,两边的人虽然打得头破血流,但都不想翻船。如果可以拟人地说,那样的一种制度,把恶人作为自己的保护壳,一旦失败,便把责任推到恶人身上,以使人们的愤怒,不致射向自己。在另一方面,美德也是装饰物。东林一些人士的勇敢、气节,毫?疑问,令人赞叹,难怪从江之南到河之北,到处都有老百姓为之欢喜,为之哭泣,为之拥堵街巷,围攻圣使;还有拼了性命要劫狱的。一方面,高尚的品格,确实感动人;另一方面,人们也该想想,朝里那些事,和大家究竟有什么关系呢?有点关系的是,好人毕竟会做好事,稍去残杀,略纾民困。放在历史的进程中看,这些行为,徒令恶贯不致满盈,是谓以一世笑,易万世哭。至于魏忠贤,便没有他,东林也会找出另一个来,以自圆其说,以自济其乏,以自解其?聊。
于第三张幻灯片时说:魏忠贤,北直隶(今河北)肃宁县人,曾用名李进忠。对于这位大人物的出身,历史上有两种说法,街头杂耍艺人或小手工业者。总而言之,穷人。家里从小就没钱给他念书,就这样,他就成了一个失学儿童、文盲、社会无业游荡人员。他好赌,等到家徒四壁的时候,他做出了一个决定:进宫当太监。但到了报名处,才发现,人家只收小孩子,而此时的魏忠贤,芳龄已近20了。万历十七年(1589)年他在孙暹也就是当时的司礼监秉笔太监通俗点说是太监首领帮助下成功进入宫中。注意不是太监!只有当时宦官的最高领导才能称之为太监,太监以下,有少监,再往下有监丞、还有长随、当差。当差以下就是魏忠贤、魏火者了。他的工作主要是扫地、打水、洗马桶、开大门。就这样,过去了十几年。他以一个叫魏朝的人交了朋友(之后上本张最后一段文字)在奇怪的方式后面:天启元年(1621年)司礼监掌印太监,被罢免了,也就是太监里的老大。比前面说到的孙暹官更大。按照惯例,如职位空缺,应该由秉笔太监接任,在当时,是王安。必须说明,王安是当时的实际领导,但他并不是掌印太监。王安打点好一切,接受了任命,按照惯例,写了一份给皇帝的奏疏。主要意思就是:我干不了之类的。其实,就是过过场子。但几天后,竟然得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回复:同意、换人。过几天后,他被勒令退休。因为这个著名的木匠皇帝从来不看公文,因为他根本不识字。而魏忠贤总是把公文带回家,让他的狗头军师研究。这份求之不得的奏疏,自然就胡乱批了。在充分的准备后:在悄无声息之中,他不停排挤东林党,安插自己的亲信,投靠他的人越来越多,她的党羽越来越多,实力越来越强。几年之间,所谓众正盈朝已然变成了众兽盈朝,魏公公手下那些飞禽走兽已经遍布朝廷除了礼部尚书赵南星还在苦苦支撑,其余各部都是阉党,甚至关纪检监查的督察院六科也都成了阉党的天下。可插入(魏忠贤想当圣贤的笑谈、及东林点将录介绍。) 在杨涟简介后:四大案简介“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自由发挥。二十四大罪后:在这篇青史留名的奏疏中,共1872字历数了魏忠贤的种种罪恶,从排除异己、陷害忠良、图谋不轨、杀害无辜,可谓世间万象,无所不包,且真实可信,字字见血。由此可见魏大公公的公里有多么深厚了。据史书记载魏忠贤听到时面无人色,双手不由自主地颤抖,并且半天沉默不语。历经拷打后:拷打规律十五天一次,打到不能打为止,杨涟的下颌脱落,牙齿被打掉,却依旧无一字供词。于是一个叫许显纯的恶魔用上了钢刷,几次下来,杨涟体无完肤,史料有云:“皮肉碎裂如丝”。然“骂不绝口”,死不低头。再一次严酷的拷打以后,他回到监房,写下了《告岳武穆疏》。他说,,,,他说,,,, 昏暗的牢房中,惨无人道的迫害,无法形容的痛苦,死亡边缘的挣扎,却没有仇恨,没有愤怒,,,,只有坦然、从容,以天下为己任。许显纯开始了谋杀,先使用铜锤砸杨涟的胸膛,几乎砸断了他所有的肋骨。然而他没有死,用布袋压身也没死。他派人用铁钉钉入了他的耳朵,还没死。最终,在天启五年(1625年)七月二十四日夜。许显纯用一根大铁钉,钉入了杨涟的头顶。这一次,奇迹没有出现,,,,当场死亡,年54岁(掌声)末日来临后:在许多史书里:崇祯皇帝是那种很勤奋,很努力,就是人比较傻,死干死干往死了干,干死也白干。这大概是清史官因为不可告人的目的说的,其实真正的崇祯是敏感、镇定、冷静、聪明绝顶的人。他刚即位,对魏忠贤百依百顺,让其放松了警惕十大罪后:他虽然只是学生,但文笔相当不错,内容极狠,态度极硬,把魏忠贤骂的狗血喷头,引起极大反响。他得到消息,立刻在皇帝面前大哭,崇祯平静地让一个人读完奏疏,天启七年(1627年)十一月一日发配他去凤阳看坟,幸哉后:史料中说,是因为一个姓白的书生在窗外唱了一首《桂枝儿》,也就是五更断魂曲。现摘录一小句,,,,可在讲中插入当时皇帝的品性,风格等。
极品太监魏忠贤先给大家讲个有意思的小典故,这个说的是,大清乾隆年间,有位名臣,叫纪晓岚,这个纪晓岚当年呢,刚开始走科举道路的时候,就挺顺,高中了。然后给他任命为翰林院编修,相当于现在的社科院研究员,那阵纪晓岚岁数还小,那么点岁数就能当上翰林院编修,大伙都说有能耐。乾隆爷呢,就把他召进宫里来问话,进到宫里来,等这皇上的时候呢,这有一帮太监就过来了。其中有个老总管、老太监,一看呢,这纪晓岚呢这是冬天的时候,可读书人为了风雅呢,拿一把扇子在这扇当时这个老太监出了个上联:“小翰林穿冬衣持夏扇,一部春秋曾读否”不仅春夏秋冬都齐了,还问他《春秋》读过没个下马威。提到太监,大家都有这么样一些印象,什么阴险狡诈、残害忠良、权倾朝野、心理变态等。同样的也会浮现出一些影视作品里常有的镜头,比如月黑风高夜,三两个太监碰在一起,“围炉夜话”,什么徐阁老断我财路做了他,什么杨尚书要弹劾我们灭了他之类的。其实这些或偏激、或夸张的印象和镜头都反映了一种历史事实,那就是宦官掌权。宦官集团与文官集团以及皇帝之间的权力争夺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要内容,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矛盾。那么在历史长河中究竟哪个太监为祸最大呢?毫无疑问要数明熹宗时期的极品太监魏忠贤了。一个特殊的朝代,一位特别的皇帝,一场荒唐的姻缘,造就了明朝第一大太监魏忠贤。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滥杀忠臣,结党营私。那么他是如何爬上权利的巅峰的?一个太监又是如何靠女人上位的?他最后又有怎样的结局?就让我们一起探索历史,发现真相。 说起魏忠贤,很多人都注意到了他的名字,觉得忠贤这个名字挺好,又忠又贤,应该是个好人。但是事实是这个人大奸大恶,为求权利和利益无所不用其极。作为当时最高的掌权者,他的影响可谓盛极一时。满朝文武共有10个人甘愿做他的干儿子,更有40多个官员的儿子认他做干爷爷。举国上下更是兴起了建造魏公公生祠的不正之风,就连民族英雄袁崇焕都拍过这个马屁。可是说到底,魏忠贤不过是一个小混混儿,大家伙儿捧他不过是因为他掌权而已。入宫之前,魏忠贤只是一个街道上的小混混儿,依靠挨打、吃白食、耍无赖度日,最后因为好赌成性招了一身赌债,他有感于自己的人生太失败,就想改造命运,索性净了身入宫当个太监。可是当时的太监并不是那么好当的,没准儿净了身人家还不要你,就算要了你也得从扫地看门做起。所以敢于迈出这一步的都是些有志气有魄力的心理极度变态的人。 可是入了宫之后的魏忠贤还是没有多大的境遇改变,天天被人欺负,别说皇帝,就是人一天也看不见几个,于是他就用自己的花言巧语迷惑了天启皇帝的乳娘客印月客氏,对她百般呵顺,甚至用尽心思讨她的欢心。在明代太监是可以和宫女结婚的,于是魏公公和客氏就在天启皇帝的撮合下结了婚。在极力拉拢了这么个关键人物后,他就和皇帝搞上了关系。在自己老婆的推荐下,魏公公一路高歌猛进当上了司礼监秉笔太监,凭借着自己左右逢源的绝技,加上对皇帝的了解,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最后成了司礼监掌印太监、东厂厂公,攀上了权力的最高峰。可以说拉拢了客氏是他事业成功的起点,也是为数不多的依靠女人上位的成功案例之一。但是说到底他真正的成功还在于他成功的把握了天启皇帝心理。天启皇帝的爷爷万历皇帝比较能折腾,他在位时搞出了很多麻烦事儿,其中最大的一件麻烦事儿就是想换太子,在天启他爹20岁的时候天启他爷就不让他爹出阁读书。导致天启的爹政治地位不稳、文化水平不高,连自己都顾不了。那么天启皇帝是个文盲也就顺理成章了。所以,天启皇帝迷恋木工活儿,无心国事,这是他祖上做的孽,倒也不能全赖他。魏忠贤发现了这么一个活宝儿自然爱不释手,于是他这个半文盲领着天启这个纯文盲走上了“治国兴邦”的道路。为了讨好皇帝,他经常把皇帝的木工作品偷出宫去,拿到集市上卖,再安排人以十倍于市场价值的价格买出,回到宫后就跟皇帝坦白,说自己贪欲熏心,请求责罚,皇帝不但不罚他,听了他的故事反而赞赏有加。如此一来他就更得皇上喜欢。在当时,虽然魏忠贤是呼风唤雨,无限风光,但是在封建社会说了算的还得是皇帝。了解了皇帝的个性后,他就在天启皇帝沉迷于木工工作的时候上报奏折,净捡些复杂绕口的事儿来烦他,久而久之,天启皇帝就将所有的事务交给他处理,他也就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皇帝。可是他虽然搞定了皇帝,搞定了后宫,却发现还有一股势力阻挠着他,那就是文管集团。当时的文管集团当时的文管集团由东林党人掌控,东林党人都是以天下为己任的读书人,他们有一幅著名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就反映了他们政治理想和抱负,当出现了魏忠贤这么一个混乱朝纲的无耻小人的时候,两股利益集团就产生了矛盾。但是东林党人自负,自诩清流,所以群众基础较差。相反的魏忠贤却是只要大家吃顿饭就是朋友。如此一来东林党人势孤力单,而阉党却逐步强大。再加上东林党人眼界很高,瞧不起魏忠贤,又不得木匠皇帝的欢心,就渐渐的败下阵来了。魏忠贤知道皇帝的心思,知道东林党人的心思,知道那些文武百官的心思所以他能获得最后的胜利,这也是他为什么成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太监的原因。其实,魏忠贤再有能耐也不过是个混混儿,混混儿再厉害也得看主子有没有能耐,当天启皇帝死后,天启皇帝的弟弟崇祯继位,不出三个月就把这位三朝老监打回原形。再回老家的时候魏忠贤在一个旅馆上吊自杀,结束了他可耻的一生。在这里我不是要批判他有多可恶,这些都已经被很多人说过了,其实,我要说的恰恰是他做了什么有功绩的事儿。最为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权奸,他确实害了不少的人,比如叶向高,杨涟,仅此一桩罪,哪怕他做了多少好事儿都弥补不了。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即使是一个坏人也是有可取之处的,不能凭借成见就完全否定。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经济发展迅速,有多经商之人凭借自己的本事创出了一片天空,所以,许多商业被文官集团看好,成为了幕后的股东。当年万历皇帝看出势头,提出减少农业税,增收商业税,得到了文武百官一致的反对,所以在万历死后,这一税种被撤销。等轮到魏公公掌权时,他不顾众人反对,坚持增收商业税。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所以,天启皇帝虽然昏庸,却没有一例农民起义。只有在辽东一带有女真族这一民族隐患。所以国情还不算太紧张。可是等到崇祯上台,接连征收农业税,民变四起,比如张献忠、高迎祥、李自成等,最后明朝亡于民变。所以有人说明朝是因为魏忠贤才亡的,但是从这个方面看来却不是很可取了。所以评判历史不能太绝对,因为即使是奸臣也是基于既定利益体制下的获利者。如果他所处于的大环境崩坏了的话,他就无从获取利益。一切奸臣都服从利益,这个利益可能会是金钱、可能会是权利、可能会是名声,不过这一切都是有规律可循的,不能盲目的认为坏人就是坏,他们奸诈狡猾都是毫无理由的,那么这样的观点就形而上学了。要学会从利益的角度看那些可耻的人你就会发现,这些不是可耻,而是可悲,屈服于人性的弱点而造就了自己、他人的悲惨生活,身败名裂说到底不过是一念之差,在无尽风光也总有散尽的那一天,到了那一天才发现,自己殚精竭虑的东西不过是一场梦,梦醒了才发现,自己是那么空洞。所以不要屈服于人性的弱点,敢于做优秀的自己。
00:20他指出由于魏忠贤和客氏勾结,不想天启皇帝有后代,特别是不想他有儿子,因为他们可以控制这个天启皇帝,天启皇帝是一个非常昏庸的人,因为他的父亲本来就不得志,父亲做了皇帝,一个月就死了,他没有一个准备,他以为轮不到他做皇帝,00:50所以他也没有这个思想准备,也没有这个才能的准备,也没有知识的准备,是一个叫做“至愚至昧之童蒙”,就是一个没有什么任何政治头脑的一个愚昧的人,但是,你说他完全是个白痴倒不一定,他是心灵手巧,他喜欢在宫里面做木匠、做泥水匠,01:20每天就是拿来锯子、刨子在那里做桌子、凳子,或者盖一个小房子,或者搞一些小发明,很有聪明才智,但是他对做皇帝没有兴趣,因此魏忠贤就利用这个皇帝的昏庸,在他在宫里面做木匠、泥水匠的时候,拿了公文向他请示,他马上不耐烦的说:我知道了,你们去办吧。01:50这样就心甘情愿的大权旁落,魏忠贤就利用皇帝这样一种昏庸的状况,掌控了朝廷,所以叫做“阉党”专政。因此他指出了这个问题,接下来又指出一点,魏忠贤和客氏他要掌控这个傀儡皇帝很容易,他不想他有儿子,出来一个聪明能干、有胆识、有魄力的人来取代他,02:21他们控制不了,所以希望他绝后,没有后代,所以他的皇后是流产的,他们专门派了他们亲信的宫女给她捶背、捏腰,导致她流产,他的妃子怀孕了,生了皇子,结果夭折,造成皇帝的绝后。杨涟指出: 02:52你作为皇帝都无法保证皇后和妃子来给你生下小皇子。这个罪状非常的厉害,如果处决的话,不仅他本人要被处死,也还要株连到他的家族,所以他列举了03:22这样的二十四条罪状,而且提出:要把客氏驱逐出宫,要把魏忠贤就地正法,就地正法就是当场处死,这就是短兵相接、你死我活的较量了。但是这个天启皇帝真是很昏庸,这个杨涟明明是站在皇帝的立场上来帮他清除身边的奸臣,03:56他没有察觉,结果回答就是发放圣旨反而来为魏忠贤辩护,比方说,宫里面只知道有魏忠贤,不知道有你皇上,京城里面只知道有魏忠贤, 04:26不知道有你皇上,这是凌驾于皇帝之上的问题,这个天启皇帝说: 完全没有这个事情,他说:我的大权没有旁落,什么事情都是由我做主的。说:朝廷一切政治事务都由朕亲自裁决,从来没有大权旁落,比方说,04:56由于客氏和魏忠贤的阴谋导致他绝后,他怎么批示的呢?他怎么回答?他轻描淡写的说,他说:这个皇宫皇后、妃子的事情,外廷的大臣怎么知道的?显然是在凭空捏造、嫁祸于人,要赶走我左右的亲信,使我处于孤立状态,如此等等。05:26当然,杨涟的弹劾失败了,不仅失败了,而且招来了很大的祸害,因为当时这个杨涟的弹劾形成了一个很大的政治风潮,他的奏疏不仅在北京传播,也传播到南京以及全国各地,大家都在传抄,因为他讲出了人们想讲的话,而不敢讲的那些话,压力很大,魏忠贤也很惊慌。06:00有不少的正直大臣表示对杨涟的支持,纷纷地写奏疏来弹劾魏忠贤,形成一个高潮。那么朝廷里面的内阁首辅叶向高这个人他是一个中间的调和派,他既不站在杨涟这一边,也不站在魏忠贤这一边,他作为一个内阁的首辅,他想调和,但是很难,06:30因为这个你死我活的权力斗争是很难调和,于是他感觉到形势这样对峙下去,使得中央政府要处于瘫痪,没有办法运作,他这个内阁首辅责无旁贷,所以他向皇帝提出建议,希望皇帝示意魏忠贤主动辞职,体面的下台,07:00但是魏忠贤怎么可能辞职、体面下台呢?因为他大权在握,他有更大的政治野心在那里,于是对叶向高恨之入骨,他最后采取的手段就是给叶向高施加压力,迫使叶向高不得不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就是叶向高自己提出:我走了。辞职了。那么那些支持杨涟07:30来弹劾魏忠贤的那些人都被抓起来,包括杨涟在内,所以有“六君子之狱”、“七君子之狱”,就是把反对魏忠贤最厉害的十三个大臣全部关到监狱里面去,迫害致死。这样子一搞,魏忠贤就造成一个这样的声势,就是说,你们想要把我魏忠贤扳倒,是不可能的。08:04所以魏忠贤和“阉党”的声势就更加的嚣张。到了天启的后期,形成了一个魏忠贤的个人崇拜运动,对魏忠贤的个人崇拜那些无耻的官僚为了拍魏忠贤的马屁,为魏忠贤建“生祠”,就是祠堂。08:34大家知道,中国历来有祖先崇拜的传统,就是为死去的祖先建立祠堂,在重大的节日里面要进行祭祀活动,怀念死去的祖先,为活着的人建祠堂闻所未闻,魏忠贤还活着没有死,无耻的官僚就为他建祠堂,所以叫做“生祠”,就是活着人的祠堂,建了多少呢?09:04全国建了四十个魏忠贤的生祠,这个生祠是怎么模样呢?就像一个庙宇一样,就像祠堂一样,祠堂里面只有祖先的神主牌位,没有偶像的,不会,顶多有画像, 不会有像庙里面的菩萨那样子的泥塑木雕的偶像,但是魏忠贤的生祠里面个个都有泥塑木雕的魏忠贤的偶像,09:35就是把他作为偶像来加以崇拜,这个偶像就是木头雕起来的,外面有油漆,像真人模样,这个装扮就像皇帝模样,那么这个肚子里面,它是木雕的,里面是空的,怎么办呢?总不能说是魏忠贤这个人腹中空空,又不能泥放一些草,说是里面全是一包草,也不能,10:06这个叫魏忠贤要发怒,所以,拍马溜须的人就在这个偶像的肚子里面放进很多金银珠宝在里面,说明他的肚子里面都是珍宝,而且每当这个生祠落成,典礼的时候要迎接魏忠贤的这个偶像,当时叫做喜容“欢天喜地”的“喜”,“容貌”的“容”,叫做“喜容”,10:36就是魏忠贤的的宝像、偶像,把它迎进来,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所有的官僚五拜三叩头,就如同见到皇帝一模一样,然后要发表讲话,就是吹捧魏忠贤的讲话,全国各地如痴如狂。11:06最令人齿冷的是,他们并不是不知道魏忠贤这个政治小丑的底细,市井无赖,吃喝嫖赌以后,自己阉割以后,开后门进入宫里面,一点点爬上来,他们都知道,但这种个人崇拜也不是出于真心的,完全是一种政治的交易,11:39两方面都有自己的政治企图,是一种政治投机。这样子魏忠贤就达到了他能够达到的权力顶峰了,他的名号也越来越离奇,本来叫他,比方一般称之为“魏公公”,后来不敢叫魏公公,叫做“上公”,后来索性叫“千岁”,12:09再后来就叫九千岁这个九千岁已经很荒唐了,因为这个“千岁”和“九千岁”就是皇亲国戚,就是皇帝家族的亲戚封为亲王的,才可以这样叫,千岁或者九千岁。这个魏忠贤和皇帝家族没有丝毫关系,但是,拍马的大臣就叫他千岁,乃至于叫他九千岁,12:39有的人以为九千岁还不够,索性叫他“九千九百岁爷爷”,拜倒他脚下的时候,就口里面大声呼喊“九千九百岁爷爷”,因为他们自居于魏忠贤的孙子,把魏忠贤看成“九千九百岁”,那就离开“万岁”只有一步之遥,13:09所以幸亏这个天启皇帝短命,只做了七年皇帝就翘辫子了,如果他的寿命长一点,那么这个魏忠贤的个人崇拜会发展到什么地步,魏忠贤的“阉党”专政会发展到什么地步,很难预料。魏忠贤及“阉党”专政的衰落天启七年,13:39魏忠贤的权力达到顶峰,但是,随着天启皇帝的去世,发生了一个转折,天启皇帝为什么会突然去世呢?当然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魏忠贤和客氏14:09让他在宫里面玩乐,有一天他们乘了两个船,魏忠贤和客氏坐了一个船,皇帝和太监坐一个船,到湖面上去饮酒作乐,突然之间狂风来了,天启皇帝坐的那个船翻掉了,魏忠贤指挥太监赶快抢救,随船的两个太监淹死掉了,14:39这个皇帝被救上来了,天启皇帝被救上来了,受了这样一番惊吓以后,他的身体状况就不好,所以到天启七年病故。那么在病故之前,这个天启皇帝朱由校他已经 清醒地意识到他的日子不会很长,所以他做了唯一的一件好事,15:10就是在他还清醒的时候决定了他的接班人,就是谁来继承他的皇位,就是由他的弟弟,他的第五个弟弟,封为信王的,“信”就是“诚信”的“信”,信王,叫做朱由检,由他来即位。为什么由他即位呢?15:40因为他没有儿子,刚才我们前面讲到了,由于客氏和魏忠贤的联手,使得这个天启皇帝绝后,没有儿子,那么没有儿子只能采取“兄终弟及”的方法来选拔接班人,就是由弟弟来继承哥哥的皇位,本来他的弟兄有好多个,但是先后都夭折了,16:10剩下来只有他们两个,就是天启皇帝朱由校本人以及信王朱由检,所以按照“兄终弟及”的方法也只有信王朱由检可以继承皇位,所以在天启皇帝临死之前,他就秘密的召见了他的五弟——信王朱由检,16:41向他表达了这个意思,就是说我死以后由你来继承皇位,希望你做一个好皇帝,因为他本人没有做过好皇帝,他临死之前已经意识到了。这个信王朱由检和他的哥哥完全不一样,虽然同在一个父亲的家庭里面成长起来,也受到压抑,但这个人在外面有所磨练,17:11而且有政治眼光,也有谋略,他封为信王以后,就从紫禁城搬出去到宫外,就是他有王府,他有自己的王府——信王府,他知道魏忠贤对他很忌惮,生怕他来继承皇帝的位子,所以,这个朱由检始终表现出韬光养晦的这样一种姿态,17:41就是说,在政治权力上没有任何的抱负,表现得很庸庸碌碌,胸无大志的样子,与世无争的样子,常常衣冠不整的,也很少到宫里面去,就是说,用这样一种方式避免引起魏忠贤的猜忌,但是,他的哥哥临死之前偏偏要召见他,要让他来继承皇位,18:11这使他很为难,他想推辞,那么天启皇帝的皇后张皇后是一个非常贤惠的人,她就出面来劝她的小叔子,不要推辞,一定要承担起这个责任来,所以朱由检只好勉为其难。那么为什么这个朱由检在这个问题上有所踌躇呢?18:43实际上,各种野史的记载看来,魏忠贤确实有政治野心, 当然因为这个事情后来没有暴露出来,也没有实现,所以我们只能看到一些蛛丝马迹,什么意思呢?大概是这样子,就是魏忠贤他不希望由朱由检来继承皇位,那么他想搞什么花样呢?19:13就是旧戏舞台上的“狸猫换太子”的方法,假称宫里面的某一个妃子或者是皇后怀孕了,然后他是把外面的婴儿抱进来,来冒名顶替,将来他可以控制他,还有据说是客氏把外面怀孕的妇女弄进宫里面19:43来冒充宫里面的宫女,生下来的孩子来继承皇位,如此等等。甚至于有一种说法就是魏忠贤要他的侄子,因为魏忠贤是一个太监,没有自己的儿子,那么他的弟弟有儿子,就是他的侄子,这个人是魏忠贤的一个重要的帮手,20:13用他侄子的小孩弄到宫里面来,由魏忠贤来辅佐他做皇帝,然后取而代之。什么意思呢?就是沿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一些非常有权势的外戚来辅佐小皇帝,然后取而代之,成为自己做皇帝这样一个局面,20:43魏忠贤有此野心,所以,刚才我们讲人们称他为“九千九百岁爷爷”,实际上反映了魏忠贤内心的一种政治野心在里面,这当然都是一些传闻,后来也没有实现,所以,信王朱由检 会感觉到非常的踌躇,要想推辞,21:13他这个背景在这里,但是,他不得不接受这个使命,没有办法推辞,所以这个朱由检在这种情况下面,他是以一种战战兢兢的姿态从信王府进入到紫禁城来即位的, 所谓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21:43这样一种状态来继承皇位的,什么意思呢?到天启皇帝死了,魏忠贤本来想封锁这个消息,但是这个皇后态度很果断,要他马上发布皇帝去世的消息,同时要发布皇帝的遗诏,就是招信王朱由检入继皇统,22:13由他来继承皇位,这个明确无误的发布出去,那么魏忠贤也只能照办。所以他进来宫里面,皇后就交待他: 你不要吃宫里面的食物。所以朱由检进到皇宫,他是在袖子里面带了他家里面做好的干粮进来的,他不敢吃宫里的食物,什么道理呢?怕魏忠贤下毒害死他,22:44他预防到各种可能性,所以他进宫的头一天晚上根本就没有睡觉,秉烛夜坐、通宵达旦,他就提防有什么变故,宫里面的太监携带武器在那里巡逻,他作为一个即将要即位的新皇帝,当然要搞好跟他们的关系,23:15这是他第一步成功的措施,跟那些巡逻的太监们攀谈,丝毫没有皇帝那种威严的架势,并且看到某一个太监身背的宝剑,他说:拿来让我欣赏欣赏,而且说留在他的桌子上,实际上他是要想做防身之用,以后太监你们搞到很深夜了,23;45叫身边的人搞一点东西大家吃吃,就是处好这个关系,就是他第一天的晚上是这样度过的,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魏忠贤的“阉党”专政到了一种多么严重的地步。刚才我们提到的24:15这个《东林党人榜》,搞了东林党的黑名单,还有《东林点将录》,而且魏忠贤还搞了《三朝要典》,就是什么意思呢?他要搞到一个什么程度呢?就是使得这个局面在他掌控之下不可能你再翻过来,比方说,他的《东林点将录》按照《水浒传》的24:45一百零八将来点,第一个“开山元帅托塔天王南京户部尚书李三才”,这是第一号人物,等于《水浒传》里面的托塔天王晁盖;第二号人物“天魁星及时雨大学士叶向高”,等于《水浒传》里面的及时雨宋江;第三号人物“天罡星玉麒麟吏部尚书赵南星”,那就是玉麒麟卢俊义; 第四号人物25:15“天机星智多星左谕德缪昌期”,等于是智多星吴用的地位;第五号人物“天间星入云龙左都御史高攀龙”,高攀龙等于是入云龙公孙胜的地位,如此等等排下来,这些人有的是被迫害致死, 有的是像高攀龙是投湖自尽了,25:45有的是被抓起来迫害致死。那么这一步做了,然后因为他们把所有的反对派 都叫做“东林党”, 于是把在无锡的东林书院摧毁、捣毁,同时把所有的书院全部封闭掉,什么道理呢?他们认为书院是一个舆论的中心,26:15所以要把这个舆论机构搞掉,然后,搞了《三朝要典》把影响魏忠贤和“阉党”分子的名位的这个历史事件,把它颠倒过来,就编一个万历、泰昌、天启这三朝的重大政治事件,把它颠倒过去,为他们造舆论,所以,崇祯皇帝上台以后,26:45他必须要把这个翻过来,就是所谓的“拨乱反正”,这一点崇祯做得非常的成功,就是这个信王朱由检上台以后,他改元叫做“崇祯”,他做了崇祯皇帝以后,他起先运用的手段很妙,他继续韬光养晦,造成魏忠贤和客氏的错觉,以为他和他的哥哥一模一样,是一个昏庸的皇帝,27:15让他们丧失警惕性,然后等到时机成熟,突然出手,把客氏、魏忠贤和“阉党”分子这个集团粉碎,然后来清查“阉党逆案”,彻底清除“阉党”在天启年间造成的恶劣影响,然后开始了崇祯时期的新政局面。27:45应该说崇祯皇帝是非常有胆识、魄力的一个皇帝,在处理魏忠贤的问题上,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但是他搞得非常的干净利落,使得魏忠贤和“阉党”专政28:15留下来的政治后遗症基本上得以消除。好了,讲到此为止。
魏忠贤魏忠贤(1568年-1627年),原名李进忠。中国明朝末期宦官。北直隶肃宁(今属河北)人。出身于市井无赖,后为赌债所逼遂自阉入宫做太监,在宫中结交太子宫太监王安,得其佑庇。后又结识皇长孙朱由校奶妈客氏,与之对食。对皇长孙,则极尽谄媚事,引诱其宴游,甚得其欢心。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朱由校即位,是为熹宗。魏升为司礼秉笔太监。明熹宗是个“木匠天才”,喜欢刀锯斧凿油漆的工作,“朝夕营造”,“每营造得意,即膳饮可忘,寒暑罔觉”。他曾亲自在庭院中造了一座小宫殿,形式仿乾清宫,高不过三四尺,却曲折微妙,巧夺天工。魏忠贤总是乘他做木工做得全神贯注之时,拿重要的奏章去请他批阅,熹宗随口说:“朕已悉矣!汝辈好为之”。魏忠贤逐渐专擅朝政。时东林党人士吏部尚书赵南星,在朝廷中排斥反对派,于是非东林派愤而结交魏忠贤。1624年,魏忠贤遭到杨涟的弹劾,但幸免于难,于是开始大规模迫害镇压东林党人士,天启五年(1625年)魏忠贤借熊廷弼事件,诬陷东林党的左光斗、杨涟、周起元、周顺昌、缪昌期等人有贪赃之罪,大肆搜捕东林党人。天启六年,魏忠贤又杀害了高攀龙、周宗建、黄尊素、李应升等人,东林书院被全部拆毁,讲学亦告中止。至此,东林党被阉党势力彻底消灭,时东林“纍纍相接,骈首就诛”。魏忠贤与皇帝乳母客氏沆瀣一气、狼狈为奸,极受宠信,被封为“九千岁”,自己也在民间养了不少“义子”,如什么“五虎”、“五狗”、“十孩儿”、“四十孙”等。在其全盛时期,各地官吏阿谀奉承,纷纷为他设立生祠。1627年崇祯帝(思宗朱由检)登位以后,遭到弹劾,被流放凤阳,在途中畏罪自杀。
一从现在的资料推断,魏忠贤显然是个外向型多血质的人。他从小应该是个调皮捣蛋上房爬树的主儿。这种人精力充沛,不甘寂寞,敢想敢干,注定不会成为一个老实巴交规规矩矩的农民。史书记载,他的自阉出于一次赌博失意:“与群恶少博,不胜,为所苦,恚而自宫。”在一次输光了裤子之后,他躲进街上的酒馆里,被别人找出来,当街一顿痛打,差点丢了性命。在阵阵逼债声中,魏四情急之下说“我他妈进宫当太监还你还不行吗?!”也许这句憋出来的话,倒给他指出一条道路。是呀,与其饿一辈子肚子,何如进宫当太监?就把这当成一回赌博吧,本钱不过是胯下的二两肉,如果赢了,衣食不愁不说,熬上几年,混出个模样,回到肃宁,说不定县太爷也会亲自接见呢!二进了宫,魏四被安了个新名字,叫“李进忠”。从哪个角度也看不出,这个人日后会成为左右大明帝国的风云人物。在宫中飞黄腾达需要有三个条件,一是识文断字,二是富于心机,三是有强烈的野心。而这三条,魏忠贤无一具备。魏忠贤没上过一天学,他好像与文字天然不亲近,进宫多年,在文化太监中熏染多年,依然大字不识一个。说到心机,人们对他的评价是“憨”。他待人热情,做事敢作敢当,却独独与“心机”二字沾不上边。在与群太监喝酒赌博的日子里,他经常被那些奸猾的太监耍弄,久而久之竟得了一个“傻子”的外号。至于野心,他更是绝缘。他进宫的目的,不过是为了丰衣足食,最多是连带着一家人衣食不愁而已。由于能力平庸不思进取,在宫中混了十几年之后,他才脱离了底层太监行列,做了东宫一个才人的伙食管理员,一年能有个百十两银子的“外落”。而一直到53岁,进宫整整30年,头发开始花白了,他还是停留在这个伙食管理员的职务上,因为一年那点“外落”而过得有滋有味,心满意足,如果能以此终老一生,他不会有任何意见。即使做梦,他也不会想到有人会把整个帝国的权力交到他的手上。三然而,历史就是如此捉弄人。它偏偏要造就这看起来绝不合理的奇遇,看看至愚至贱的“魏傻子”在权力的重压下会变形到什么程度。当然,历史是诡谲的,它开了这样一个过分的玩笑,用的依然是它的拿手好戏:偶然。因此,这个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为命运赌博而进入了深宫的十几年后,钻营到了一个伙食管理员的位子,而这个位子,阴差阳错,是在东宫太子身边。又恰巧,他侍候的这位相貌平常的王才人,后来居然为太子生了一个儿子,而且是长子。即使如此,李进忠的前途仍然看不到什么光明。不仅仅是因为李进忠是“傻子”,更是因为这个太子在当时看起来地位相当不稳。万历皇帝一直不喜欢这位太子,从5岁起,整个大明帝国的官员就不断呼吁皇帝按惯例册封这位长子为太子,万历直拖了15年才补办了册封手续。而且册封之后,也一直心神不定,总想以自己喜欢的第三子取而代之。由于皇帝的厌恶,太子在宫中没什么地位,连皇帝身边的太监都可以随便欺负他。如果没有群臣的坚决反对,这位太子早就从储位上被赶下来了。太子尚且如此,太子的儿子又隔了一层,前途更加不定,况且宫中的龙子龙孙夭折率极高,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侍候的小孩子将来能不能修成正果。然而,李进忠的与众不同在这个时候开始体现。李进忠因为侍候王才人,自然而然也兼管小皇孙的伙食。能够从底层太监中脱身出来,他对自己的主子感激涕零。他对王才人与小皇孙,有一种出于本性的狗一样的忠诚与依恋。在那些精明之徒对才人与皇子不那么待见的时候,他却自始至终,谨谨慎慎,恭恭敬敬,一丝不苟,以至于在宫中很有些忠心耿耿的口碑。才人一高兴,就让他恢复了本姓,改名叫魏进忠。由于太子被人冷落,这位皇长孙自然就更加没人重视。按理,作为龙子龙孙应该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可是万历皇帝从来也没有关心过此事,直到成年,这位皇长孙也没授读过书,认识的几个字还都是身边的太监们没事时教的。至尊的天子在底层文化氛围中成长,这听起来似乎是个笑话,而事实确实如此。明宫的规矩,后妃从不亲自抚养婴儿,皇子是在奶妈、太监和宫女们的照顾下长大的,这些人都来自社会底层。在这些人中长大的小皇孙,更像一个在乡村中长大的被惯坏了的野孩子,对自己的直系亲属,对朝中的大臣,都谈不上有什么感情,却唯独对身边的这些人感情深厚,宛如家人父子。皇孙最热爱、最依恋的,是自己的奶妈客氏。真正的母爱,是客氏给予他的。因此,他对客氏的感情,与亲生母亲没有任何分别。都16岁了,他还和奶妈住在一起,形影不能分离。登基之后,按惯例,奶妈不能居住在大内了,可是客氏才出宫两天,他竟然“思念流涕,至日旰不御食”,只好又不顾群臣的反对,把奶妈接了进来。十分自然,这个后来成为明熹宗的孩子“不好静坐读书”,而是好动,爱热闹,喜欢兴高采烈地嬉戏,玩起来没完没了,不知道节制。有一段时间,他对木匠活的热爱达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常常带着几个太监“朝夕营造”,“每营造得意,即膳饮可忘,寒暑罔觉”。四万历四十八年(1620),魏进忠53岁。这一年,他的命运发生了意想不到的转折。首先,是这一年7月,万历皇帝崩逝,战战兢兢地做了多年太子的朱常洛终于登基,成了明光宗。魏进忠所在的皇长孙居所一下子成了准东宫,皇长孙身边的大小仆役都兴高采烈,气焰顿长。魏进忠也因与准太子关系亲密而在宫中备受尊重,这让多年默默无闻的他心情舒畅不少。谁都没想到的是,明光宗登基才一个月,就因为纵欲过度,一命呜呼了。一转眼,昨天还在宫里淌着鼻涕四处乱跑的长子朱由校成了天子。这一转机来得太快了,所有的人都有点晕头转向。魏进忠更是兴奋不已。原以为正当盛年的光宗怎么也得做个二三十年的皇帝,自己这辈子可能看不到小皇子登基了,没想到这一天这样快就到了,快得让人一时反应不过来。看来自己这辈子很有可能混个什么膳食处的首领太监之类的体面角色,回到肃宁,县太爷可真得亲自接见了!任何人,包括魏忠贤,都以为自己的造化到此为止了,没想到命运之神又一次把更大的幸运不由分说砸到他头上。在明朝宫廷中,流行着一种“对儿”的习俗,也就是相好的太监与宫女。皇帝奶妈客氏的“对儿”原本是一个叫魏朝的,此人和魏进忠是不错的朋友,能力很强。在皇帝登基之后,被提拔为乾清宫管事并兼管兵仗局印,从此事务繁多,在宫中的时候越来越少。而魏进忠管理伙食,与客氏接触很多,魏进忠的豪爽耿直、开朗活泼对女人是很有吸引力的,时间一长,两人就产生了感情,而且越陷越深。有一次魏进忠正与客氏亲热,被突然回来的魏朝撞见,两人当即吵骂起来,惊动了皇帝。皇帝不管二魏谁对谁错,他关心的只是奶妈的幸福。他问奶妈说:“客奶,尔只说尔处心要着谁替尔管事,我替尔断。”客氏也是个敢作敢当之辈,在大庭广众之下与多年的“夫妻”魏朝恩断义绝,毫不犹豫地把手指向了魏进忠。当年的客氏刚满40,正是丰韵犹存,而魏进忠已经是五十有三的老头。看来,这个重感情的“憨而壮”的老太监身上,确实有某种不可阻挡的性格乃至人格魅力。无论如何,成为客氏的“对儿”变作魏进忠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客氏的亲信就是皇帝的亲信,从此,他成了皇帝最信任的太监。这一地位意义深远。因为,与对木匠活的强烈兴趣相比,刚刚登基的天启帝对政治却十分厌恶。繁重的政务对他来说是一种难以承受的折磨。他自幼生长在清冷的东宫,平时除了几个宫女和太监,几乎没有接触到其他人,更没见过什么世面。因此,在上朝的时候,他总是显得羞涩、笨拙,坐在那儿活像一个木偶。别人说什么,他根本听不明白,也不想听明白。他急需一个值得信任的人来替他处理这些“麻烦”,好让他一心一意回后宫玩耍。这一重任,阴差阳错而又顺理成章地落到了老太监魏进忠身上。这个不识字的太监被任命为司礼监秉笔,职责是代替皇帝批答奏折。为一个对政治没有兴趣的皇帝批奏折,就意味着掌握了帝国的所有权力。历史把舞台的所有布景都已搭好。(摘自《中国新书》)
崇祯皇帝干得最漂亮的一件事,无疑是在不动声色中除去了权倾朝野的魏忠贤。“神明自运”四字,是明末清初松江?穴今上海市?雪名士夏允彝对思宗朱由检除去太监魏忠贤一事的评价。稍后的历史学家如谈迁等人,对于思宗在除魏忠贤一事上所表现出来的稳重、魄力,都叹赏不已。的确,在天启未年和崇祯初年,思宗的政治才能曾昙花一现般绚丽夺目。他在接替自己的长兄朱由校的皇位之后,很快进入角色,并顺利排除一切影响他皇位和执政的因素。在明代历史中,思宗干得最漂亮的一件事,无疑是在不动声色中除去了权倾朝野的魏忠贤。天启七年(1627)八月二十四日,天启皇帝死后的第三天,朱由检正式即皇帝位,定次年改元崇祯。当时,魏忠贤以司礼监秉笔太监提督东厂。魏忠贤的亲信田尔耕为锦衣卫提督;崔呈秀为兵部尚书。朝廷内外自内阁、六部乃至四方总督、巡抚,遍布魏忠贤的死党。魏忠贤不敢公然加害思宗,只是因为明代皇权的权威而不敢轻举妄动,但是,暗中的毒害还是有可能的。所以,思宗在八月二十三日入宫当天,一夜未眠,取来巡视宦官身上的佩剑以防身,又牢记皇嫂张皇后的告诫,不吃宫中的食物,只吃袖中私藏的麦饼。整个宫中,都处在一种非常恐怖和压抑的气氛当中。登基之后的思宗,深知要除去魏忠贤,必须要首先稳固自己的地位并保证自己的安全。他一面像他的哥哥朱由校一样,优待魏忠贤和客氏,一面将信王府中的侍奉宦官和宫女逐渐带到了宫中,以保证自己的安全。魏忠贤对于思宗,则始终无法揣透其心意。他不知道新上任的皇帝,到底将如何对待他。他的策略,就是送一些美女给思宗。思宗在明代皇帝中有一个特点,就是不怎么好色。在当时战战兢兢的心态下,思宗自然对美色更无兴趣了。据说,思宗怕引起魏忠贤的担心,将魏忠贤送来的4名绝色女子全部留了下来,但却仔细地将4名女子都搜了身。结果,4名女子的裙带顶端都系着一颗细小的药丸,宫中称为“迷魂香”,实际上是一种能自然挥发的毒药。思宗命4人将药丸毁去。魏忠贤千方百计地想导引思宗做一个荒淫的皇帝,一计不成,另生一计,就派一个小太监坐在宫中的复壁内,手中持“迷魂香”,使室中自然氤氲着一种奇异的幽香,以达到催情的效果。这一招,同样被思宗识破,并大发感叹说:“皇考、皇兄皆为此误矣?选”既然美色无法打动思宗,魏忠贤于是干脆采用更赤裸的试探方式。这时,一些无耻的臣工们仍然不停地上疏为魏忠贤大唱颂歌,思宗读这些奏疏的时候,总是“且阅且笑”。魏忠贤于是在九月二十五日向皇帝上了一道《久抱建祠之愧疏》,向皇帝请求停止为他建造生祠的活动。思宗的批复是不温不火:“以后各处生祠,其欲举未行者,概行停止。”这样一次顺水推舟之举,便抑止了朝野上下对于魏忠贤的进一步崇拜,而又不致引起魏忠贤的恼怒。相反,思宗还不断地嘉奖魏忠贤、王体乾、崔呈秀等人。自然,思宗心中明白,这一切早晚都会收回来的。他在静静地等候时机,却又暗暗地削弱魏忠贤的影响力。政治斗争是非常微妙的。也许,当时朝廷中的大臣们,都在寻思保全自己的良策,有投机的,有不动声色的,有戆直冒死直谏的。因此,最后倒魏的时机竟然首先是由魏忠贤的党羽发动的。天启七年(1627)十月十三日,御史杨维垣上疏弹劾崔呈秀,却美化“厂臣”魏忠贤――“呈秀毫无益于厂臣,而且若为厂臣累。盖厂臣公而呈秀私,厂臣不爱钱而呈秀贪,厂臣尚知为国为民,而呈秀惟知恃权纳贿”。这摆明了是丢车保帅之策。思宗自然知道时住兵部尚书的崔呈秀在阉党中的分量。崔呈秀在魏忠贤门下号称“五虎”之一,是魏忠贤的得力干将。而且,由于是魏忠贤的亲信,崔呈秀的儿子崔锋虽然目不识丁却还能中进士。逐去崔呈秀等于断了魏忠贤一臂。在静候了7天后,思宗决定免除崔呈秀的兵部尚书一职,令他回乡守制。此一举动,等于是掀开了倒魏的大幕。敏锐的官员们觉察到政治局势的动向,于是揭发和弹劾魏忠贤的奏疏开始接二连三地出现。十月二十二日,工部主事陆澄源弹劾魏忠贤;十月二十四日,兵部主事锋元憋弹劾魏忠贤;十月二十五日,刑部员外郎史躬盛弹劾魏忠贤。直到二十六日,思宗一直不动声色,任由着臣工们攻击魏忠贤的高潮一波胜过一波,中间还得面对魏忠贤的哭诉,依然无动于衷。十月二十六日,海盐县贡生钱嘉征上疏攻击魏忠贤十大罪状:一、并帝;二、蔑后;三、弄兵;四、无二祖列宗;五、克削藩封;六、无圣;七、滥爵;八、掩边攻;九、伤民财;十、亵名器。应当说,钱嘉征此疏并不是空洞的议论,十条罪名大都可以坐实。于是,思宗立即开始行动,召魏忠贤,命令太监当着魏忠贤的面宣读了钱嘉征的奏疏。魏忠贤“震恐伤魄”,立即去找了他的赌友――原信王府太监徐应元,讨教对策。徐应元劝魏忠贤辞去爵位,也许可以保富贵。次日,魏忠贤请求引疾辞爵,得到思宗的允许。十一月初一日,思宗斥责徐应元,并再次将魏忠贤贬往冲都凤阳祖陵司香。然而,魏忠贤是过惯了有权有势生活的人,出京的时候竟然还带着卫兵1000人、40余辆大车浩浩荡荡地向南去了。一个戴罪的宦官竟然还敢如此跋扈,无疑进一步刺激了思宗敏感的神经。于是,思宗接着下了一道谕旨,命锦衣卫旗校将魏忠贤缉拿回京。十一月初六日,在阜城县(今河北阜城)南关的旅舍中,亲兵散尽的魏忠贤孤零零地呆在旅馆里,听着旁边房间里一位书生的《桂枝儿》小曲。只听得“势去时衰,零落如飘草……似这般荒凉也,真个不如死”,魏忠贤在旅馆中绕房疾走,自缢而亡。从此,树倒猢狲散,清算魏忠贤余党的行动也很快就着手进行了。在思宗的一再严厉督责下,崇祯二年(1629)三月十九日,所谓阉党逆案终于定谳。思宗能除去魏忠贤,固然说明了明代皇极的至高无上地位,再有权势的宦官,其中只是能借助皇权为恶罢了,很难动皇权分毫。然而,思宗在除去魏忠贤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胆略,还是令人钦佩。紧接着钦定逆案,无疑更进―步肃清了魏忠贤的政治影响。这些,都体现了思宗的远见卓识。然而思宗以一己之力除魏忠贤一事,显然让他对于自己的政治才能产生了过高的估计。他在此后十余年的统治中,事事独断,事事亲为,过度迷信自己的能力。这样,思宗的自信,慢慢地变成了自负,变成了刚愎自用。所以,一方面他成为明代最勤政的皇帝之一,但另一方面,他的事事亲为却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正如他自己所说,他虽然不是亡国之君,但事事乃亡国之象。然而,崇桢帝之亡国,未必与己无关,如杀袁崇焕一节,即是愚蠢的自毁长城之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明之九千岁魏忠贤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