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回只是在婆娑世界吗世界是怎么产生的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世界是怎樣形成的?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宇宙的最初源头是一个奇点,即所谓的“宇宙蛋”,它凝聚了所有的时空质能,孕育着未来物质世界的一切,包括天体和生命.大约150亿年以前,宇宙蛋在一场无与伦比的大爆炸中猝然爆发.大爆炸震撼出时空,物质世界破壳面出,宇宙史的纪元从此开始.
刚刚诞生的宇宙,空间从无到有并急剧猛增,仅仅10-32秒后,就暴胀到大约1光年的直径.在1 秒钟时,由于大爆炸产生的极强高能辐身均匀地充满整个空间,宇宙成为100亿k高温的熔炉,所有物质被熬成一锅基本粒子汤.
紧接着,一场肆虐的原始宇宙风暴开始了,基本粒了之间发生猛烈撞击,中了熔入质子形成了氦核.这个过程延续了大约三分钟,直至所有的中子消耗殆尽为止.有约22%质量的物质聚合成氦核,余下的物质几乎为没有聚合的质子,即氢核,仅有十万分之几属于同位素氦3和氘,百亿分之几归之于锂.原始星云形成.
构建原始宇宙的原生物质(主要是约78%的氢和22%的氦)的产生过程,在宇宙史的最初三分钟便告完成;在此后宇宙由于膨胀面冷却,如此大规模的核合成过程再也不可能发生了,而小规模的核合成也只有等到恒星产生以后.初生宇宙的空间充斥着极强壮的高能辐射,炽热惊人.原生物质氢核和氦核均匀分布在整个太空,它们之间的引力微弱,远不足以克服巨大的扩散压力和辐射压,因此列法凝聚成团.看来要打破这种物质均匀分布的状态,还有竺宇宙冷却到足够的程度.
光阴一分分,一年年地流逝着,30万年过去,宇宙的温度温度隐降到了4000K,然而其均匀状态依然如故;1000万年过去,宇宙中高能辐射冷却变成微波背景辐射,氢核和拟核形成了各自的原子,原子间的引力也终于战胜扩散压力和辐射压,在它的作用下渐渐形成了一个个物质密度较大的地区,并继续向中心收缩;原始星云就这样形成了.在宇宙诞生1000万年以后,由氢拟两种元素构成的巨大原始星云弥漫着太空,虽然非常稀薄,却表明宇宙物质不再处于均匀分布的状态,这预示了宇宙星光灿烂的未来.
原始星云在引力的作用下继续向中心聚集,并因星云间的潮汐作用开始旋转,渐渐形成一双凸透镜的形状.星云收缩使引力不断增强,从而促使旋转不断加速,而旋转加速又导致星云缘不稳定,从而裂成两个旋臂.旋臂上发生局部的凝结,每个凝块具有适当体积,可以在我们所见的恒星狭小限度内形成恒星.
以上过程不断进行着,整个星云最终演化成星系.宇宙中最初形成星系的时间大约是大爆炸后十亿年.通过哈勃太空望远镜,可以发现在我们星系以外的遥远空间里正在形成的其它星系,那正是几十亿年前形成这些星系的情形.目前用天文望远镜观测的星系总数须以10亿来计算,我们所在的银河系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而已.这些星系都是庞大的恒星集团,且距离我们极其遥远,因此称之为“岛宇宙”.十几个或几十个星系由引力维系在一起,组成星系团;随着宇宙的膨胀,星系团间正彼此远离.
恒星的生命历程
恒星是宇宙物质凝聚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它起源于旋涡星云臂上的一块区域.在这块区域物质较密集的部分,由于自身的引力较强,就会使物质聚集得更快,温度也上升更快,旋转得更快.这一过程逐渐加剧,当某一区域的中心温度上升到约1000万k时,就会引发热瓜反应,向外发放辐射,恒星的生命历程便开始了;而旋转速度达到一定值时,恒星就会分裂成互相绕行的双星或多星. 双星(或多星)是恒星演化的正常规程,而伴有行星的单星(例如太阳)则是恒星演化中极其罕见的事件,大约在十万个恒星中才有一个,它的起源过程至今仍然只是一个猜想:在恒星演化的某一早期阶段,两个气体星运行到彼此邻近时,便产生了潮汐波.及至两星接近到某一临界距离时,这潮汐波即射出长臂状的物质,然后再裂成具有适当大小与特性的物体,形成像地球这样的行星.起源于原始星云中的恒星为第一代恒星,它们是由原生物质组成的气体星球.宇宙史纪元50亿年时,第一代恒星产生了,它们照亮了幽暗的太空,从此一个新的宇宙时代来临了.
恒星的生命历程
恒星形成后开始进入生命周期中的氢燃烧阶段,氢的原子核聚变成氦,并向外发放光和热.当恒星中的氢消耗掉10%时就发生收缩,恒星中心部位的温度升高到1 亿k以上.同时,由于恒星内部的活动,恒星外层被中心区域推开,膨胀的恒星变成一颗红巨星.于是,在星球密度很大温度极高的中心部分开始发生氦的燃烧,氦核聚变成铍,碳和氧.这一阶段一直延续到恒星中心部分的氦消耗殆尽,碳和氧所占的比例大致相等时才结束.氦的燃烧阶段结束时,星球中心区域收缩,温度重新上升.在一些质量足够大(质量至少是太阳的4倍)的恒星里,中心的温度可以达到10亿k,碳和氧的燃烧得以开始,结果形成了钠,镁,硅和硫等元素.当恒星中心部分的碳和氧消耗殆尽并富含硅时,便开始了硅的燃烧阶段,硅转化成硫,氩和其它一些更重的元素.如果恒星通过收缩,能使内部温度升到30亿k左右,那么恒星便开始了它生命周期中的平衡阶段,形成铁及附近的一些元素.铁在所有元素中,其原子核最为稳定,因此一颗恒星能燃烧到生命的终结,将形成一个铁球,它的末日也便来临了.
垂死的恒星与自身的引力作着最后抗争,但最终还是跌进了引力深渊之中.外围各层数以万亿吨计的物质以每秒几成公里的速度朝核区坍缩,与核区发生了极为强烈的碰撞,这就是“超新星爆发”.爆发的巨大能量使恒星外围物质得以加热,铁吸收中子及能量后,在恒星熔炉的是最后阶段炼出了金,铅,铀等更重的元素.以上过程表明目前人类所利用的核能(确切说应该是核裂变能)归根到底是久远的超新星爆发能,正如煤,石油所含的化学能是古老的太阳能一般.超新星爆发产生的巨大激波,将恒星外围的物质抛入广阔无垠的太空;这些物质由恒星各个燃烧阶段产生的92种元素构成.恒星的一生灿烂辉粕,它的光和热孵育了生命;它亦是宇宙中神奇的炼金炉,组成我们及地球的每一个原子,都曾在那些久已熄灭的古老恒星中经受熔炼.
恒星的物质循环
第一代恒星消亡了,它归宿于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然而悲壮的死亡中酝酿着灿烂的新生,在它们的废墟上将升起新一轮的恒星,一个有生命的宇宙时代即将拉开序幕.超新星爆发抛出的物质,在广袤的星际空间漫无目的地遨游,在碰撞和辐射的作用下,被原始星支携带着运行.几百万年过去了,这些物质因膨胀而变香稀薄,最终与原始星云混而为一了,因此宇宙中的星云不再只是由原生物质氢和氦构成,而是遭到重元素的污染;由开这种污染,恒星之外有了出现自然景观,生命,技术和能源的可能.在宇宙史纪元100亿年时,这种被“污染”的星云在引力作用下收缩,坍缩和碎裂.核子活动再度爆发,第二代恒星及行星诞生了,太阳便是其中一例.这些恒星也将开始其生命历程,最终与会因缺乏燃料而死去;它们的碎屑又与尚示聚集成恒星的原生物质一道凝聚成下一代恒星.但这各物质的再循环并非永无止境的,原生物质会一点一点地并入新生的恒星,直至全部用完.当最后一代恒星走完它们的生命轮回而死亡时,宇宙永恒的长夜就来临了.
生命的形成与进化
生命是宇宙物质演化的最高级形式,也有人认为生命只是宇宙演化的副产物中微不足道的偶然现象,由于发生了种种时间和空间的巧合,才得以在地球上出现.的确,在宇宙中满足生命形成与演化所必需的地方,即使不是唯有地球,也是很少的,地球所绕转的太阳是恒星中少有的单星,例得它外围有稳定的生态圈存在;太阳又是第二找恒星,使得其行星从一开始形成就有生命所必需的碳,氧等重元素存在;太阳大小适宜,使它既有足够的存在时间供生命形成与进化,又有足够的光和热去孵育和羊育生命,地球本身也是一个特殊的行星,它的轨道全部在太阳的生态圈内;它大小适宜,使它的引力能保留住水和大气,且大气层厚薄适当,即挡掉了大多数紫外线,又不至于遮住过多的阳光;地球有较强的磁场,使生命免遭宇宙带电粒子的致命轰击……,总之地球在许多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生命存在条件,使其成为宇宙中少有的生命家园.地球在46亿年前形成后,便开始了生命形成历程:原始地球中的无机物在太阳紫外线的作用下,形成了简单有机物,它们通过水流汇集于海洋,在那里化合成复杂的有机物:这些复杂有机物形成生命的过程,至今仍然是个疑案,但其中必定有不计其数的巧合,在地球形成生命的过程中幸运地发生了;这样,原始生命在地球形成15亿年后出现了.原始生命在漫长的岁月里不断进化:16亿前有细胞核的单细胞生物出现,7亿年前多细胞生物出现,3.7亿年前陆地生物出现,2.8亿年前爬行动物出现,1.8亿年哺乳动物出现,7000万年前灵长目动物出现,3500万年削类人猿出现,400万直前原人出现,50万年削直立人出现,直至3.5万年前出现了现代人类;于是在宇宙史纪元150亿年时, 宇宙中便月了智慧生物创造的技术和文明.我们目前所知的生命仅限于地球生命,而科学家对地外生命和文明的乐观估计是:仅银河系就可能有6亿个行星有生命存在,其中拥有技术和文明的的行星也多达100万个!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原始地球是什么时候诞生的?按照科学界流传比较广的看法,原始地球大概在太阳系形成约5000万年后诞生。但美国哈佛大学学者雅各布森提出的一种新观点认为,原始地球的形成时间要比这早得多。
科学家认为,太阳系是从一团巨大的星云演化而来的,这一星云中的物质在引力的作用下聚集成不同的团块,最大的团块形成了太阳,其他比较大的团块则形成了包括地球在内的行星。据认为,当形成地球的物质团块聚集了地球现在质量的64%...
盤古開天辟地形成的。。。
宇宙大爆炸形成的
扫描下载二维码【法眼看世间】如何才能跳出轮回?
山川文社江山
明心见性,跳出轮回(资料图)文:江山在心性论上,释教和儒道两教也是相近的。释教诸乘,无一不说人心性本净。他们都认为人的本性生来便是清净的,没有受到任何烦恼的污染。不过,大小乘在对心性本净的阐述上有所不同。小乘将心性比作一件器物,虽然表面蒙尘,但其原质本洁,擦去污垢仍旧光亮如新。大乘之所以认为人本性的纯净,是因为其从对众生的心理活动观察入手,看到心缘起的时候没有实自性,所以说心性是本来不生的、本是空寂的。既然心性中本来就不具有烦恼等污染源,那么也不会被污染,因此心性本净。大乘佛经中,经常将心性与法性的虚空放在一起来论,如“心性本清净,犹若净虚空”等句。这是说心体现在的不洁只是因为被无明烦恼等烟尘雾霭蒙蔽了,只要除去这些秽物,心性就可以如本清净。所以他们又将本来就清净的心性比作水火、日月以及笼中灯等,还将其叫做“自性清净心”。大乘中的如来藏学不仅认为心性本来清净空寂,还认为其具有明觉的本性,也叫“本觉”。超越生死轮回而成佛,所依据的就是这样既空又净还觉的心性。因此佛经里说,众生虽在五道之中受轮回之苦,但其心性仍旧是不被污染的,始终保持着自性不改的纯洁和清净,所以诸佛就是凭借此才得到了解脱。佛经里还说,心没有形色,也不可见。这种心的体性,就是佛的功德体性,也便是一切法的体性。在这里,释教其实是把心性与法性、真如等同了起来。所以心性实际上是从心的角度出发所观察到的法性,法性和真如一样,都是诸法所普遍具有的真实,又可以将其叫做心真如,是一体不二的。心性还是大乘的如来藏系教义的核心内容,其谓心的实性就是诸法的实性,只有如实知见自己的真心、明心见性,才能解脱成佛。汉化释教中,弘扬心性法门的就是禅宗。禅宗向来主张以心传心,其宗旨就是明心见性。何为明心见性?明就是明了,见乃是一种像是用眼睛看到了东西一样的直觉,没有动用自己的意识来思索,也不为自己的念头干扰。更无需语言文字来做注解,就是一种心性的原始呈现。成佛之路上他们崇尚的是顿悟、见性,力求在当下就顿证涅槃妙心,见性的实质就是见道。在禅宗中,心性也指没有被烦恼污染过的本来状态,所以被称作“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心性还有很多别称,其中一个就是“道”,另外还有“性海”、“心源”等。也就是说,禅宗就是从心性出发去洞察法性,以证得涅槃。应该说在文化心理上,我们中国人比较崇尚实用性,所以只要一种学说的本质对我们的身心或者是日常生活有利,我们一般都会乐于接受,所以禅宗自唐以后就成了汉化释教的顶梁柱。相较于其他教派的理论,禅宗没有那么多繁琐的清规戒律,在修行方法上也没有那么多花样。其理论直击人们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那就是证得涅槃。佛教中说人人皆有佛性,说的就是人人都能证得涅槃。如何得证?答案就在心性上。人人都先天具有未经污染过的本来心,所以《华严经》说每个人都有一切智,而这些智之所以未能显现是因为被妄想所遮蔽。妄想乃是认知习惯的一种,不实而虚妄,会遮盖人的本性,只有勘破妄想,心性的本初状态就会展现,人也就能够证得涅槃了。人若想成佛,其实可以不必花费漫长的时间、消耗那么多的精力,只要当下能够打破心中的妄想,就能达到涅槃之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就是禅宗宣扬的修行途径。在引导上,禅宗做得比较机密。老师和弟子之前联系密切,依靠的是以心传心的玄乎手段。此种手段重在观察,特别考验老师的观察能力。通过细致入微的洞察力,老师得见弟子的心态,得以发现弟子心中的执念,然后运用润物细无声的指导手段,仅通过只言片语或者是细微的肢体动作就消除弟子的妄想,让其真心自然显露出来,产生顿悟之感。之后弟子对于佛法的理解会再上一个台阶,不仅完全明晰了其含义,皈依之心也更虔诚,对于自己今后的修行道路也有了更切实的规划。以上所述的弟子的变化也便是见性了,人生最得意的事情莫过于未绕过多少弯路当下见性。初次见性的人,一定是极其欣喜的,因为他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体会到巨大的人生震撼,感知到宇宙间最大的智慧,许多困惑了许久的问题都会得到解答。见性的人会在一瞬间明了:生命本身的根基在哪里,人与世界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信仰的存在,信仰到底有什么用,如何才能跳出轮回……人人苦苦求索了那么多年的答案,在一瞬间全都出现在人面前,这怎能不让人感到欣喜?明心见性也可以说就是自己想通,皆大欢喜。明心见性,于修行来讲可以快速进入正定的状态,也可以作为心理调节和心灵修养的最佳手段。其不仅可以治愈心理疾病,还可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优化人的心理素质。不过,明心见性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要想开悟,必须要同时具备很多条件。这些条件中,极端重要的两个是慧根和导师。能够先天具有慧根的人很少,具有慧根并且能够遇到与自己有缘的、比自己高明的导师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佛法精深的禅师讲,自己的法只能用来接引“上根利器”,这个名词就指的是有慧根的人,或者是有着深厚的佛学基础的人,这两种之外的人很难顿悟。然而发展日益高速的现今社会,不仅有慧根的人少了,潜心学佛的人也少了,就连高明的禅师也很难见到。不过,禅师的稀缺也不是现在才有的事,早在禅宗发展的鼎盛时期,就有人感叹道国内合格的禅师仅是凤毛麟角。参禅的理论、地点和想要参禅的人遍地都是,但苦于没有导师的指引,所以禅宗的鼎盛时期并没有维持多久,南宋以后便开始逐步下滑了。顿悟也叫“无门关”,意思是说顿悟的方法并不是固定的,有很多路径可以走,无门即是顿悟的法门。这个法门中最重要的就是获得老师的指引,指引的方法又叫做“随方解缚”。老师在了解了弟子的基本修行状况后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点播,帮他去除执念,就像帮他解开束缚着自己的绳子一样。最初的参禅方法很简单,就是壁观。所谓壁观就是在理解如来藏学理论的基础上用释教教义来把持、调节自己的内心,最终使自己与真如相合,此时自己便如同直立的墙壁一样不偏不倚,不为有无之论所惑。这里面老师的随机示导仍处于关键地位。到了后来,人的根性质量越来越差,参禅的难度也往上增加,所以需要更多的禅法进行指导。不过,这些禅法越来越机械死板,很少能够带给人益处,因此明清以来能够顿悟的人并不多。禅宗之中,想要开悟必须经过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在宋代之后被广为流传。阶段一可以对应道教中的一念不生或者是儒家中的无思无为,能够体认到心体。大概是由于在这一阶段人的感受与在其他二教中的感受颇为相像,所以会觉得三教中的心性都是同一种。如果产生了这种错觉,那就说明修行还未到家,需要进一步参修,否则将会修炼到外教中去。进修到阶段二的人能够证得涅槃妙心,但这远不是终点,若不继续向前的话,其对佛的理解可能只能停留在小乘的境界。在小乘看来,佛只相当于阿罗汉的境界,只不过没有烦恼而已。据经书记载,很多已经开悟了的人就停留在这个境界,止步不前。禅仙曾对这阶段二的境界有一个评述,说其已经全部摒弃了七情六欲,达到了彻底的空,已经是本来无一物的状态了。这种状态下的人已经完完全全放下了自己的妄念,包括表层的有意识的和深层的无意识的。能够放下无意识的妄念可以说非常厉害了,因为这妄念因为无法得见而难以被勘破,能够放下它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放下所有难以放下的妄念后,人就变得轻松自在,内心也极其静谧,整个人处于一种极致的状态,就像是死而复生一样。这也就是说,人在死亡降临之前的最后一刻,脑海中是没有任何的念头的,在此时回转过来,这便是重生,亦是涅槃的根本。在这一点上,道教没有释教彻底。不过,释教之论太过高深,一般人怎能轻易将其勘破呢?阶段三就是开悟后能够达到的最高境界,对于这一境界,前人有过非常形象的描述:到达这一境界后,家舍就在路途之中,行路也不离家,是明也是暗,是寂也是照,是行也是住,是空也不是空,是古也是今,没有生也因此得长生,没有灭也因此而不灭。销落无明执着之后就是踏破了最后一关,这三关虽然过了,但实际上未过一关。这其中的意思是说,真正的悟是了无痕迹的,是无比自然的,能够将自己所悟与日常生活融合在一起,无论是行是走是坐是卧都安然无比,以本原心性包含万法,相当于达到了真空妙有之境。依据上文的三个阶段来看,即使抵达了第三境界,也仍旧不足以修成正果。充其量只是悟了习性的妙用、断除了烦恼、证得了涅槃妙心而已,并不能证得自心佛性。自心佛性拥有佛的一切智慧和功德,想要达到这个境界是很难的。禅宗说,“自性具三身,发明成四智”,这里的自性就是自心佛性。三身是哪三身呢?其一,法身,不生不灭,以法界为身。其二,报身,修行到十地以上的菩萨才能看见,居于色究竟天,形象高大,具威严之势。其三,化身,这种身可以为众生所见,在人间随机缘而示现,可以有很多种形象。四智指的就是使得众生的认识向佛的四种智慧转化,这四种智慧可以归结为一种,那就是可以洞悉法界一切的一切种智。这种智慧有着难以言说的不可思议之处,拥有了它就能让自己再不受任何拘束,就能畅游于任何之境,就能得到永远的安宁与喜乐。获得了自身的飞跃之后,还能够将万物众生纳入到自己的羽翼之下,为他们谋取福利,帮助他们追求这样的极乐。得到这种智慧就是修得佛果,就是成佛。成佛也就说明自己的心性已经被完全开发了出来,而且得到了究竟的、彻底的自我实现,也完成了明心见性的全过程。就其根本目标而言,释教的心性法门偏重于宗教,但其实现过程却远远超出了宗教的范围,深入了心灵的纵深境界。它不仅是一种修行方法,更是一种心理上的磨砺和升华,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发自身的潜能,也能让自己的心灵获得无穷的力量。可以算在个人心理学的范畴,但又超越了心理学范畴。抵达最高境界的过程,就是人对自己不断完善、以至于极致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的心灵不断得到升华,生命也得到了自觉的进化。对于心性的修炼,并非只能在禅堂之中完成,俗世生活也可以成为我们修炼的场所。佛法其实就于世间存在着,任何人都能力对其探究。无论你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是农民还是商人,是学生还是白领,是领导还是下属,是居于庙堂还是在野,是儒士还是道士,都可以精研佛法,只要有定力,任何地方都能变成禅堂。相较于其他二教的心性法门,释教的心性法门虽存在很多一致,但也有很多的差异和性质上的不同。儒家的心性论主要属于心理学和社会伦理学范畴,重在个人的自我修养与个人心灵升华,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简单而易行。道教的内丹学就难一些了,追求的是长生不老的成仙之道,要经过的修行时间也比较长,也有较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不过,在释教眼中,儒家出的是人间的圣贤之人,道教出的是仙人,这两种人并不能超脱轮回,都属于世间法的范畴。这么来看,就属释教的心性法门成就最高,不仅能够从生老病死中解脱,还能够成就佛果,造福万众。不过,成就最高的通常也是最难达成的,要想成佛,绝对比想象之中的难得多。三教虽有区别,但也是可以融贯的,可以选择儒道的心性法门作为释教入门的基础修行,儒道两教也深受禅宗影响。可以这样说,释教影响了宋代以来新儒学和新道教的出现。往更广阔的空间来看,释教的心性法门不仅影响了本土的儒道两教,还对西方教派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基督教中的灵修和禅类似,都讲的是先认识自己再认识神明,认识自己是认识神明的重要途径。其教派中有“假我“的说法,说的是人的不同于人的本真的一个方面,与“真我”相对,经由人的私欲产生,是人的罪恶的源头。在他们看来,寻找真正的自己就是在寻找神,这二者其实是同一件事。人在内心极度安宁平和的时候,会因为想要知道自己是谁而祷告,而要到达这个问题的核心,就得靠神的指引。 这时候,问题即是答案,答案也即是问题。只有拉近与神的距离,才能够与神身边的人建立起较为密切的联系,才能博爱众生。这些观点与释教不无重合之处,而释教的心性法门也对基督教真我的寻觅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可以说,基督教禅的复兴与其脱不了干系。由此可见,宗教之间可能因为信仰的问题而产生冲突,也会因为彼此之间的共通之处而相互之间受到影响。不论是冲突还是和平共处,彼此之前都少不了对话,只要是存在于同一片土地之上,难免产生思想上的交流与碰撞。对话的存在,可以使得各宗教之间发现自己教义中的不足和漏洞,完善自己的思想体系,也会根据实际需要向其他宗教进行学习,丰富自己的宗教实践。就在相互的比对与借鉴之中,世界各宗教的教义核心不断被巩固,不足之处也得到了有效的完善,自身也得到了长足发展。虽然各宗教仍旧不能在核心问题上达成共识,但大多数还是能够和谐共处、相互欣赏的。我相信随着相互之间交流的加深,世界上的宗教会越来越和谐,人们的精神境界也会随之产生积极变化。或许有一天,所谓的地球村不仅指人们外在联系的加深,还能代表世界人民思想上的靠近。上微信搜【腾讯佛学】轻松关注佛学微信公众号。或下载【腾讯新闻】客户端, 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点击关注“腾讯佛学 ”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佛学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上搜索“腾讯佛学”,获取更多佛学资讯。
[责任编辑:airyzhan]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佛法说因果轮回,第一次轮回之前的罪业从哪里来?第一次罪业是怎么产生? - 知乎21被浏览2660分享邀请回答15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4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文章不存在_百度首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限之武侠轮回世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