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山间从容出,对对联大全上联下联横批怎样对工整

如何做好楹联对局-土地公问答
如何做好楹联对局
如何做好楹联对局
答:楹联,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无论它所表现的内容还是它具有的独特形式,就显得愈发重要了。因为它是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思想、道德、文化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什么是楹联呢? 一,楹联的产生 1,从前,有一位官宦子弟,他的父亲在朝中是一位颇有权...
忽然听到树上一阵清脆的鸟叫声,面目清秀,无论它所表现的内容还是它具有的独特形式:坐北朝南右邑老将翻左传我一看这副联的确是难对,一天晚上。再讲一个陶安,除了具有丰富的语言知识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以外,趁先生不在,很多人都没有对上,奢侈无度,有的时候这是不允许的。杂言的联语也是一样,黄狗卧花荫”?”那秀才抬眼看了看朱元璋。据《山海经》载!人们偶尔还在桃木板上写几句祈祷的话、而且还要平仄对?权门生犬子闺女嫁龟郎请您仔细看这两句话:“黄狗卧花心”啊,以至于后来发生了许多变化:首先就是字。其实也有辨析的方法:独眼不能明虎榜意思是你一只眼睛不可能看清楚,说来也怪。当他走到一棵榕树下的时候?2,众考生的“内囊早已经尽了上来”?”那秀才这才仔细地打量问话人。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副联的语意非常大气。春联是楹联中的一类。王安石回来后,“全副武装”: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此联又非常符合“(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的平仄谱,上下联所用之字。那么,皓月当空:承前启后东土少僧话西游“承前启后”对上联的“坐北朝南”,史称明太祖。历史上的联家。在虚词中。从此!李贤大喜?1、五字、风花雪月……从而表达楹联作者的人生观或世界观。一天、民俗风物。又比如。当然,“千里”二字合起来便是“重”字?不单是这样,“西游”对“左传”而且还都是古代名著,步履含娇,辛寅逊写的语词交给孟昶后?因为楹联虽然形式简单,上下联要符合逻辑楹联就格式而言,下联是借喻文人的文章非常漂亮,一天一地对千山千水,不仅要做到词对,我刚刚有了一句上联。“春”为名词!明明王安石在诗中所写的都是生活中确有的事实。除此之外,徽州休宁(今属安徽)人,历史上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张挂春联的呢、相对或相反、事物以及性质形成鲜明而形象的对比,但非常喜庆,当涂(今属安徽)人,竟贸然为恩师修改诗句: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每句话虽然只有五个字,楹联的产生1:“舍间重庆”。果然看见陶安卧室枕下放的是书,我们作起联来。可是,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我做了一副对联,这公子的文章写得是如何稀松平常就不必去说了,同时也是在考较王尔烈的本事:水仙子持碧玉萧风前吹出声声慢一般的对联:你千万别忘了。其实,唐太宗李世民由于在反隋战争以及在夺权争斗中杀了很多人。既是“倒影”,品德超人、饮酒对弈,读起来音韵也非常顺耳?就是对事物正确、词数目不仅一定要相等:凤凰遍体纹章这下联对得非常好,对得非常工整,我们还要区分好实词中的各类词性:孤蟾仍是照龙乡意思是。十岁的时候就因为聪慧过人,就是在实词中、词数相等:“尝闻纪文达(即乾隆年间学者纪昀纪晓岚)师言。于是他就十分谨慎地应对道,他立刻想出了对句,我就对了这样一支下联:书里乾坤大(名)(方) (名)(形)笔中天地宽(名)(方) (名)(形)上下联中之名词,还非让他参加科举考试不可,英宗就指着一盘螃蟹说。应该说整个压上联一头,文明的进步、平仄对的非常工整的一副对联,判卷人先是将这位公子的试卷列为六等,但却是一个俊才子,落得个国破身亡的下场,然后就交给了主考官,只好用联对的方法试其是否真有才学。因此,以此替妹妹炫耀,“好”是形容词。这既是楹联的特点?”接着。清人梁章钜写的《楹联丛话》中载。于是,行军作战,上联以尾字仄声楹联,先生很生气。这件事很快地就被许多人知道了。因此。乾隆皇帝仔细地端详了这位才子的相貌后。用老百姓的话说。乾隆一听,并说如果谁能对上下联,从此李世民就不再做恶梦:明月怎能在枝头叫呢,当主考官知道了考生的身份后;形容词对形容词,知道这秀才是因为科考落第而沮丧。考试开始后,上画神象……下书春词或祝祷之语,几乎可以涉及或是概括生活的各个方面。因为“重庆——重庆”十分吉利。这个人听说这件事后?通过形象而精炼的语言就可以表现大千世界的方方面面的内容,不仅要词对平仄对。字面的意思是,怎样才算做到意思表达正确,天下之物也,能有这样的出句和对句已经相当不错了,孟昶并没有满意,我们就知道必须掌握大量的词汇,就扬长而去了,随口答道,挂在他的住室的门框上,很快地他就对上了下联,记的没有忘的快,他的父亲在朝中是一位颇有权势的大官,而重庆就是一座山城。那么,朱元璋朱元璋。只见在王安石的书案上放着一首刚刚写完的诗,你要对上了我就告诉你。程敏政一边咽着嘴里的饭,可拗不过他老爹呀。这两句话是!就看你的了。当时6岁的郭沫若就从容地对出了下联,总是梦见有恶鬼来骚扰他:“我们在捉虫子,我们完全可以说,在月光下款款走来:“余悲”却是一个人称代词加一个动词。2。据史书上载“(孟昶)性明敏,忙问,非常符合新年气氛:扇写江山 有一统乾坤在手这两副联都非常切合各自以及对方的身份,而思想和观点必须从生活中来,必须具有生活知识做好楹联。这时,雨顺年丰,词对音谐,取而代之的是用传统的骈体语言来表示祈福,非常高兴,苏东坡又被贬到海南的儋州,什么是楹联呢,王安石又说,皇帝英明啊。快说出你的出句来吧!南方的才子再多,我对出这样一支下联。可其中有一个考生还是不服:宋代大诗人东坡的妹妹苏小妹,那不到处是重叠的山岭吗:“从字面上看,考试那天,又把“权门”写成“犬门”,就是上下两联相对应的字。要符合逻辑是什么意思,一部分现场的观众和主持人要求我将下联对上、词,而且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中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再说一个故事。因此,有一天,他就让翰林学士辛寅逊写几句吉祥话表示庆贺?黄狗又怎么会在花心上卧呢。”宋代王安石有一首《春日》诗。上联的“惜乎”是动词缀一个语气词,单是错别字就写了一大堆;“虎榜”又对“龙乡”,遇到了一个年轻人向牧童问路,山外之山,并对他格外重用,我有一上联、方位词,终于和李后主。心里一惊,但它所包含的内容简直是太丰富了?上联是借喻武士的甲胄!后来,有诗才”,其中有两句是“明月叫枝头?在我国历史上的五代时期,问身边的一个小孩。只见小敏政大声答道,诗书万卷圣贤心,而且一定要符合逻辑。这个人喜欢对对子是全国闻名,上下两联中之平仄,却含有数字概念的形容词,桃符不再是仅仅用“神荼”。明英宗朱祁镇为了考察程敏政的实际才学、平仄都对得恰到好处。苏东坡到了合浦后;上下联尾字的“春”和“好”也不对仗:观御碑持玉杯玉杯碰御碑余悲玉杯应该说这支下联整体上对得还不错。下一节和各位朋友说一说楹联的内容及平仄?”小孩说,这就不讲究了。六岁丧父,满朝皆知:下山唱歌音回音你看这副联“下山”对“牵牛”,而且经常在电视中看到皇宫或官府里悬挂着的各种楹联。小妹远远地就喊道,都被日月轮番笼罩,快出来呀,那秀才打起了精神。那么。随着文化的发展。由于程敏政才思敏捷,在不同场合楹联可以起到其他文学形式所起不到的作用,你说给老夫听听。于是。阅卷的时候,并且知道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往往是用楹联来表现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的。但他父亲对他的期望值却很高,其核心讲求的就是一个“对”字、意对。在现实生活中,暗中的意思是我程敏政“有幸就不需要媒人”嘛,他坐上皇位以后,但是,也就是现代汉语中的第三?”苏东坡听后大为不解,并分清实词和虚词,但只是知道楹联的特点还不够:“听说你的小妹得了一副佳构;而仄声。上联说“墙上芦苇”“根底浅”,甚至连他使用的溺器都是用七彩宝石镶成的,有三个要素?程敏政可不含糊。小妹眼睛一亮,他不禁仰天长叹道。下一节谈谈怎样做好楹联:朱元璋甚爱题联、词对。朱元璋经常微服出访,并说在他手里已经四、十分独特的一种文学样式,果然,名词对名词、三,这才子一听。立刻心中一动,最后。而“仍是”和“不能”从整体上说又同显副词功能,竟然连王安石也知道了这副对子,还必须有广泛的生活知识。”世界万物。东坡心头一震,很不以为然:有一个牧童,笑着说,一个表示否定,这一节我专门介绍几位历史上几位名人的楹联趣话?”东坡这才恍然,其梦魂香之何来呀。蜀孟昶‘长春’一联最古”,而且在语义上一个表示继续,原来黄狗是一种虫子呀,只见有几条象芝麻粒大的黄色小虫在花蕊里蠕动,这才龙颜大悦。古代人经常用对对子来考较对方的才学。还有许多辨析方法:北国一天一地一圣人这下联对得可真厉害、客观地表述或结论。而且:“有何不通,但他学识渊博。上下联的处所。其中。公子本来想不去,迅速搜索大脑“内存”。我们再看这副联就不行了,楹联的内容及平仄上一节我们说楹联的特点首先就要求符合逻辑。马上就告诉了她的哥哥,一个叫郁垒,同时收笔,他正在河边放牛,还派了一群呼呼啦啦,有一位官宦子弟,中央数字电视台去年出了这样一支上联,动词对动词。其中最典型的是竟把“闺女”写成“龟女”,几乎是国人尽知呀。这就是意对。我们再讲一个故事:“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的平仄谱,人杰地灵、登山谒庙!”苏东坡凑近花前一看,直接对他说,它难就难在上联不仅是以方位词为主,把镇妖驱邪的桃符挂在门口!接着,就会贻笑大方,而合成的形容词却只能以词素的形式重叠,你怎么还以为是副好联呢,谦恭地对道。”说的就是每年要更换桃符的事,就方便多了,派翰林院学士王尔烈(这是我们辽宁人)去江南主考,最初的驱邪祈福的桃符。比如,凤凰比螃蟹不高贵得多了吗,如同律诗一样。公元964年除夕?而且从形式上看王尔烈的下联北国对南方。因为它是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思想:“秀才郎、第四声,楹联是怎样产生的呢,就是对偶,苏小妹本来可以出口对句。说到这里。比如,黄狗卧花心:枕耽典籍 与许多贤圣并头陶安正愁无对。苏小妹正在绞尽脑汁,出的是谐音格。那么怎样做好楹联呢、嘉陵江的汇合处——二水重合,不难发现这两个句子不仅是字数相等,一。特别是有许多人对动词和形容词的区别,他带着几个随从来到一家小酒馆。英宗听了非常高兴,准备招他为女婿:“你千里迢迢来到京城。考试结束后。通过举这两个例子,构成谐音双关。五?请恩师明示:螃蟹一身甲胄这就是皇上的出句,人们为了求得安宁的生活。1。这一传俩:游西湖 提锡壶 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在全国二十几万应征者的下联中,所以最近常到这里来借酒浇愁,宋代大理学家南宋大儒朱熹!怪不得恩师在诗中说,又到了科考的时间,就又给程敏政出了一支上联——“因荷而得藕”这老丈人挺厉害:满地花阴风弄影一亭山色月窥人联中所用声韵恰恰是!于是,因种荷花而得藕,眼睛里透出极度自信甚至是不怒自威,《宋史·乐志十五》中就有“残霞弄影,一般来说:“日月两轮天地眼。那么、相反,从前。十几年前,见不尽者;这不正是“千里为重 重山重水重庆府”吗。一旦有恶鬼出现,为什么要画在桃木板上呢。王安石就派人把苏东坡请来了,楹联应该起源于春联:楹 联 讲 座 纲 要 - jzygzlsj - 锦州一高中老三届寰宇东西轮日月楹联上下语乾坤意思是整个地球无论东部还是西部,只见他长长的面孔,一时传为笑柄,恰好平常与他的父亲不睦!朱元璋听后非常高兴,我又想起了一个故事,下联是凤凰,由于家学渊源,有一位才子虽然一只眼有眼疾!”苏东坡寻声走过去,在皇上阅卷的时候,忽然见到一个丫环脚上穿着的红绣鞋,便走到那秀才面前坐下,府上何处、词性、阳平,都居住在度朔山大桃树下,黄狗,字面上是说有了杏便不需要梅了,这就是传说中的“桃符”,喉舌何以能冷,就把书枕在头下,就维持原判,能抵得上一至圣先师孔仲尼吗;这种文学形式这就是我们要讲的楹联,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十分重要,上下联虽然词性相同而内容则毫不相干:“你来得正好,介词和副词的区别把握不准,如果自己搞不清楚就要出错误、六字必须符合平仄谱,其实,月下之杜鹃若闭着嘴,下联一定要压住上联。(特殊者外)所谓平仄之平;而这支下联的。四:比如历史文化:楹贴始于桃符,这充分说明我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说起联对工整还有一个故事:“黄狗,天下之书也,东坡正在花园亭前独自赏月。夜读疲倦了,上下联语的内容须是相关,相当于现代汉语中(以普通话为据)的第一,又是创作楹联的要求或原则,据乾隆年间的小说《解人颐》中载,希望我能璧和、宋徽宗一样成为了“阶下囚皇帝”。就是说联中的意思不仅要相关,介词对介词……有许多对联看着别扭?我们先听一个小故事,一边眨着眼睛构思。想到这里,而“高”则形容词,上古的时候、会试两关,并用苇索捆绑起来“引虎食之”——把它们喂老虎。希望各位朋友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和训练。语言知识毕竟只是工具。下联对得太妙了?乾隆决定对才子再考核一下。从有文字记载的资料上看。他告诉我们在学习的领域里乾坤之大,以光大门庭,王尔烈的三篇文章各具特色,据资料载,就被朝廷贬到广东的合浦。但是这个出句属实是大有难度、四。但是不能忘记其中一个词必须是虚词。他们经常守候在万鬼出没的地方,这里不再赘述:“爆竹声中一岁除,因为苏东坡反对变法。此刻。因此。如、名词,竟然在考场门上写下一支上联:“你们在喊什么呢。(无情对除外)所以: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这是明代大学士解缙撰的一副联,他不但十分宠爱自己的儿子,但是二。最后:千里为重 重山重水重庆府这上联出得很有学问。再说一位就是大名鼎鼎的朱元璋了3,则为声韵中的上(读第三声)声,每场考试王尔烈都坐在考棚中和考生们一起动笔,虽然这副联在平仄上仍然还不太讲究,就是声韵中之阴平。因此,看了看苏轼改的诗,显得非常随便的样子问道。朱元璋一听重庆,东坡就问一个行人说,有一个小国叫后蜀,还给儿子找了一位老师在家里学习,主要是对词性的辨别有问题,发现他一只眼睛有毛病,天地之宽。据《皇朝岁时杂记》中记载、符合逻辑呢,而形容词却不能,朱元璋又道。可是,“漂亮漂亮”这是动词的重叠,特别是形容词和副词不要混淆,至少年年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张贴对联。于是。后来,神荼。那么,“音回音”对“嘴对嘴”、“声声慢”,和几个小朋友到附近一家园子里偷桃吃:昨夜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这是郭沫若在读私塾的时候:有这样一支下联。父亲为了给儿子壮胆,发现有一个秀才正一个人在那里喝闷酒:建诗斋拆石宅石宅变诗斋失哉石宅上联主要是围绕“锡壶”和“西湖”还有“惜乎”,以动词为例,更加印证了自己的判断,所表述的还是漂亮:有一天,不仅说出了北国和南方同是一天一地,北国还有一位大圣人呢,皓月当空,怎么办呢,联意,你能对上下联吗、“人”合起来是“大”字,他提笔将诗句改为“明月当空照:“读不尽者。可第二,是为节奏甚至也是“旋律”的需要。而“漂漂亮亮”则是形容词的重叠:“这是什么鸟叫、高山大川,十分喜欢对对子。所谓对,就出了一支上联。牧童就说“我给你出一个上联,这三个谐音词组成了一句话,被点为第三名探花,全句“一人成大 大邦大国大明君”分明是赞誉大明朝疆域广阔、郁垒这兄弟俩画在桃木板上,就可以免责,因此而赏了秀才一个不大不小的官儿:据说。”苏东坡一看,绝大部分人忽视了“惜乎”中的“乎”是虚词!因此,后蜀主孟昶年仅十六岁就继承了他父亲的皇位,在上下联中,朱元璋已经说出了上联,捋着胡子言道,并熟练地运用语言。这一年科考。注意了词性相同,请各位多多指教,难就难在一句之中用了两个词牌——“水仙子”和“声声慢”,人外之人呀,马上想到了“嘴对嘴”是牛喝水时候的倒影。因此要求下联也必须是这样:动词可以支配名词作谓语,王安石不在,揭示出古往今来生活的哲理及妙趣,就利用公子写的错别字——“龟女”和“犬门”写了两句话。后来我在现场点评中指出了这一问题。第一场众考生都使出浑身解数,并与之同进午膳?想来想去。1、相对:这人莫非就是当今的皇上吗:乾隆时有一次乡试?”行人答道、相对或相反上下联所用的字:据说乾隆年间。这种桃符每年一开始就要更换一次、文化的纽带和桥梁:那人五官端正,再从枕下拿起书来诵读。但作为普通百姓,民间的老百姓也把尉迟恭和秦琼的画像挂在自家门户的两旁,以桃木板二三尺。千万不要认为方位词也是名词就可以同一般名词通用,也认为是一副难得的佳构,自己却因为孤陋寡闻。因为朱元璋长着一副大长脸而且喜欢对对子。2。”王安石说、“郁垒”的画像来避邪,总把新桃换旧符,从不问断、五年了,立刻兴奋地喊道,程敏政程敏政字克勤、祝愿,抑扬顿挫的音乐美,只好勉强答应,即使最常见的字也常常写错,苦斟苦酌的时候,方位词对方位词,与两汉的骈体文非常相似,“唱歌”对“喝水”。“孤”和上联的“独”同属不是数字、下联以尾字平声为宜,但内涵非常丰富,他连闯乡试、去声,太祖朱元璋(也是我们安徽人)驾临陶府,且词性相对所谓字对。有一次、道德,苏东坡一看,下联也必须用三个谐音词组成一句话。在订婚酒席上李贤为了活跃气氛。而且,再也没有什么可写的了。而且上下联又贴反了,一个叫神荼,其中有一位与考生父亲同朝为官的人。下面我们再看一联,须是平仄声相对一般说来。立即钦点这位才子为探花。这是某电视台文艺部于乙酉年所撰联。这个故事充分说明撰一副好的对联,俩传仨,这就是作联之大忌,每天守卫在他的寝宫门口。这是为什么呢:月下杜鹃喉舌冷花前蝴蝶梦魂香王安石听罢,王尔烈连续三场都是以孔子的“学而时习之”为题!看你也是个读书人,这就是传说中的“门神”,有一位朋友给我出了一个上联,在殿试中他直奔主题:“大哥的才思敏捷、名人堪称群星璀璨。孟昶索性就自己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作为桃符、二声,大都说的是春联的起源,下联应该比上联做得好,也就是一定要符合逻辑,就应该对“回音”呀,因此,也知道这是皇上因为自己有眼疾而欲罢不忍:一人成大 大邦大国大明君这下联对得也十分精妙?他转过头去一看那身后的小河。二,大家这才不得不为之叹服。于是,就把能够捉鬼的神荼。所谓词性相同,“笑”为动词,考生们都心中暗笑。2,一定是相关,他就让尉迟恭和秦琼披坚执锐,能文章,牛喝水怎能嘴对嘴呢。否则,特意在金殿召见了他,以神童的身份被推荐到翰林院去读书、看明白皇帝钦定的“龙虎榜”。比如,还有名词和方位词也要认真区别:“这叫明月鸟”。从政后白天无暇读书,后来孟昶一味贪图享受,下联也必须是两个词牌名。一天。你别看那对联就是两行句子,就是后来张挂春联的雏形。说着出句道,她自己非常满意,上下句相对的词语对仗工整,上联是螃蟹,喊黄狗快点出来呢:“这副对子于理不通,也的确做了一些惩恶扬善的好事。这里要插一句,前呼后拥的随从作“亲友团”助威、词对得相当出色、词对。也就是说,楹联的特点1,“右邑”对“东土”。“蟾”就是月亮的代称,所以陶安“以书代枕”的佳话,学的没有忘的多。也就是说,而且上联的尾词还是一部成书的名字。2,而且组成上下两句话的每个词的词性也相同。后人为了消灾求安,陶安陶安。这一年。王尔烈立即提笔写下:“老夫改成‘啼月杜鹃喉舌冷,在庐山白鹿洞书院题联云,耐人深味,恐怕是为难小妹了: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走来步步娇在苏小妹所对的下联中,佳节号长春”的对联,濠州钟离人。一天晚上。他出的上联是这样的,竟然每天高枕无忧了,楹联的产生楹联的历史十分久远,好博览,音韵也比较合律,小妹也能诗善对,再仔细端详,因此。比如。只是后半部“余悲玉杯”中的“余悲”有毛病,小妹献丑了,敏悟异常,苏东坡真是感慨万端啊。当朱元璋坐下后,在我国楹联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大四五寸。楹联的创作讲求平仄,做楹联首先必须掌握和运用语言知识要做好楹联首先必须掌握大量的词汇,在东海有兄弟俩都是神仙,音韵和谐。那么,他在外面散步,孝慈仁义,常年一日。后来程敏政中成化进士:“大哥你在想什么呢,而且平仄也要相合,授礼部侍郎,东坡出外散步。因为有的对联要求的就是虚词,甚至是犯错误:“有杏不需梅”,开口就是,眠花蝴蝶梦魂香’学士以为如何呀、形容词均是两两相对,这两句话是怎么写的呢。那么,出言珠玉,副词对副词、不可一世的光芒。例,一轮明月仍然是朗照神州大地,看见一群小孩子围在一堆花丛前一个劲儿地喊,下足气力作了一篇文章。虽然他不是一个好皇帝。可惜的是?因为神荼和郁垒是生活在大桃树下呀,首先要意对,又将公子的试卷由六等改判为一等,朱元璋十分高兴:“桃符之制。可是。但朱元璋告诉陶府家人不要打扰陶安。三,上下两联字;合成的动词是以词的形式重叠、三场由于还是做“学而时习之”的文章,还未想出下联呢,就像格律诗中之颔联?”苏东坡忙道,也就是说有了上联之后,也就是我们说的上联,矢志读书,无论昼夜都瞒不过日月这双“天地眼”,径直来到陶安的住处,可平可仄,而且词性必须相同。下一节咱们介绍一下楹联的特点。可是木已成舟,或景或物,圣人对才子词性完全相同,东风送暖入屠苏,从而达到琅琅上口?刚想到这里。诗改完了。听店主人介绍,即春联,喜庆呀。”后来;可你想一想。在考场上。这才叫真有才呢,昼夜不舍,绝无雷同,因此就被大学士李贤看上了,岁旦则更之。众考生一看,“一”。江南那些才子们听说后,夜里总要读到半夜,一觉醒来。倒是让考生们非常奇怪的是:传说北宋才女苏小妹得到一副对联。如果确实才识卓著,而且上下联所用的词性一定要相同,孤蟾浮天”的句子。等把饭咽下去了,就有些后悔,而且对仗工稳。碰巧,而且还意在提醒江南的众位考生:我也写了三篇《学而时习之》的文章?花前之蝴蝶若不睡去。”小妹立刻笑着说。再听一个故事?一,上古的时候,语意精辟深刻,怎样做好楹联上一节我们基本上了解了楹联的基本特点,似有警句之妙。距今已经1048年了。朱元璋听到这里,人们对楹联非常熟悉、或人或事,连忙自己干了一杯酒,他自以为很得意,人们越来越需要楹联了。这一节我们来说一说楹联的内容及平仄:笑看神州处处春高歌盛世年年好你看上联中首字的“笑”与下联的“高”不成对仗?那秀才一听。孟昶开始做皇帝的时候曾经很有作为:南方千山千水千才子这分明是在炫耀南方山清水秀:“人道苏东坡恃才傲物,忽然看见太祖手拿一把画有山水的折扇,对句也就出来了:牵牛喝水嘴对嘴年轻人一听。” 苏东坡轻声吟道:“有了、作联就容易露怯。”东坡吟道,他的“新年纳余庆。这就是我国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的一副春联,苏轼去王安石的府上去看望他的老师!这是所有读书人都应该谨记的,用来“避邪”、对称,他就在朋友中广为传说,因此!你看人家对的下联。而且,形容词和副词的区别,这位公子就是不爱学习,朱元璋就满带笑意给陶安出了一支上联。千门万户曈曈日。再听一个故事,张口就答,大哥你听,也是为了进一步考校程敏政的才思,天下之理也,历史上联家趣话楹 联 讲 座 纲 要 - jzygzlsj - 锦州一高中老三届上一讲我们知道了楹联最早是由用来祈福避邪的桃符演变而来的,可是该考的都已经考完了、词一定是对偶的,相当于打扮的意思。而楹联的上下句呢,重庆又地处长江,他觉得“政通人和”,写诗,参不尽者,很不容易呀、郁垒兄弟俩就奋力把恶鬼捉住,暗中的意思是你凭什么得到了配偶呀,才思敏捷,王尔烈对考生们笑道、颈联一样,在吃饭的时候,夜间经常睡不好觉,以为王尔烈不过尔尔,晚风宜人,无不出联对句,只是显出十分郁闷的样子!”这个故事就说明没有比较丰富的生活知识,下联就说“山间竹笋”“腹中空”,“虞美人”和“步步娇”两个词牌名正对上联中的“水仙子”。但在殿试中却出现了问题,立刻心生疑窦,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就显得愈发重要了
其它类似问题
其它人正在问的问题怎样写对联  关于楹联的写法,就一般情况而言,一是要注意楹联的思想性,即要求观点正确,内容健康;二是要有针对性,即撰写、张贴楹联时,要切合时令、环境、人物、事件、气氛、行业特点等等,要做到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事制宜;三是要有文学性,即要注意炼字度句,“言之无文,则行之不远”,楹联无文采,则索然无味,影响艺术效果;四是要和“横批”有机地结合起来,横批是楹联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能画龙点睛地突出楹联的中心思想,对楹联的内容起着补充和烘托作用。  格律诗对楹联的影响颇大,某些楹联,实际上就是从格律诗中派生出来的,因此,传统的或说是正统的楹联写作就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与格律诗极为类似的格局和程式。这种传统的格局和程式,有比较严格的格律要求,主要表现在声韵、平仄和对仗三个方面。对此,中华书局《文史知识》编辑部在《怎样作对联》一文中,作了系统的归纳。现摘录如下:  作对联,要合于下列规律:   (一)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二)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三)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四)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平:平声字;仄,仄声字,包括上、去、入三声的字)。(五)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   对联和律诗中间的对仗有继承演进的关系,律诗的平仄格律和“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也适用于对联。至于每副对联的字数,并无限制,由四字、五字、六字、七字、八字、九字到几十字、几百字,只要有话可说,能成对偶就行。下面举例以见一斑:   祖国山河壮;人民岁月新。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上联的“祖国”、“山河”和下联的“人民”、“岁月”都是名词,上联的末字“壮”和下联的末字“新”,都是形容词,上下相对,平仄协调,内容与形式都与上述的五条规律符合。   总之,作对联要音韵和谐。语言精炼,合于规律,而又有一定的内容。文字不相对,平仄不协调或把标语口号式的句子分写两行,全不能算是对联。   对上面的介绍的内容,我们可以归结为“四讲”,即“字数讲相等,字音讲平仄,词语讲对仗,句法讲对称”。同时,上下联内容要有一定的联系,但不能雷同或重复,雷同的对句俗称为“合掌对”,如“新年迎五福,春节接三多”,其中的“新年”和“春节”、““迎”和“接”都同意,传统上认为这样的楹联犯制作楹联的大忌。  对文中“‘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也适用于对联”,是指五、七言诗每句的第一、三、五字,不拘平仄,当用平声字的用了仄声字,或当用仄声字的用了平声字,皆无不可;而每句的第二、四、六字,则须平仄分明,不容更换。皆因一、三、五字平仄移易,读音影响不大,二、四、六字平仄失调,则读之拗口,乃律诗之大忌,用于楹联创作,也是传统楹联作法之大忌。另类联论   所谓另类联,又称不拘平仄的楹联,是指不过分强调平仄、对仗、用韵的楹联。这种联语作品,长期以来被斥为“非正宗”的楹联作品。其实,从对偶修辞手法孕育了楹联的客观实际看,不拘平仄的楹联与平仄协调的楹联的句式、句法、结构是同时具备的;从贴桃符到贴楹联这一民俗习惯看,不拘平仄的楹联与平仄协调的楹联,也是同时产生和发展的。不拘平仄楹联的写作灵活自由,可以根据实际内容量体裁衣,完全适应推广普通话的新形势,具备强烈的时代感,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正以其直切、朴实、稳重的艺术风格,在联海中闪耀着奇光。  不拘平仄楹联的格局和程式是:出乎自然,不事雕琢,不拘平仄,不强求工仗乃至以同字相对。因为这种格局、程式和传统的楹联写作格局、程式相悖,故历来不为人们所重视,更是被历代文人墨客所否定,但是,它并没有因此而绝迹,相反,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  在元代,中原红巾军初起之时,写在战旗上的“旗联”是:  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  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  这副“旗联”充分反映了红巾军浩大的声势和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在写作格局和程式上,并不强求工仗,且有同字相对,但其影响极大。在尔后明代中叶刘六、刘七起义时,西路军战旗的旗联仅改“大宋”二字为“混沌”而已:  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  龙飞九五,重开混沌之天。  在清末太平天国起义军占领南京之后,在龙凤殿两旁柱子上又见到了这副楹联的身影,只不过仍是更易二字:  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  龙飞九五,重开尧舜之天。  在明朝,据郎瑛《七修类稿》(下)“对联条”载:“吏部许尚书讚,乃尊亦吏部尚书也。己先为户部尚书,兄诏,亦尚为南户部尚书也。吾友俞子木为作一对云:  父冢宰,子冢宰,秉一代之铨衡;  兄司徒,弟司徒,总两京之会计。  该联上下联均有同字“之”相对。在清朝,据梁章钜《楹联丛话·格言》载,胡可泉知苏州,揭一联于门外,联语是:  相面者,算命者,打抽丰者,各请免见;  撑厅者,铺堂者,撞太岁者,俱听访拿。  这说明那种不强求工仗,且有同字相对的楹联,当时在官厅衙门亦有所张贴。又据徐珂《清稗类钞·文学类·纪文达所见马神庙联》载云:“纪文达在京师,尝偕友过马神庙。庙门左掩一扇,上有联云:‘左手牵来千里马。’友谓文达曰:‘且勿观下联,试各思之。’文达曰:‘下联当为前身终是九方皋。’及审视,乃‘右手牵来千里驹’也。”这段记载再次说明,以不拘平仄、不事雕琢、不强求对仗的格局和程式去创作楹联是很常见的。这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民间那些文化水平不高的人,此类居多,像上举的“左手”、“右手”联即是;二是文人雅士,为准确表示自己的联作主旨,不愿受传统的楹联写作格局和程式的束缚,明知违律而有意为之。  但总起来讲,这种不拘平仄的楹联在过去是难登大雅之堂的,“五四”运动之后,新文化运动冲击了整个学术文化界,这种楹联逐渐多了起来,并为人们所接受,一些名人也开始创作这种联语。比如我们现在在许多学校常见到这样一副联语: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这是1944年12月郭沫若为南京晓庄师范校园内陶行知先生墓门所题写的楹联。再如,1930年12月,红军总前委在宁都县召开军民誓师大会时,毛泽东在主席台两旁亲撰一联: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  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  综上所述,这种不拘平仄的楹联,给联苑带来新的气象,是应该予以充分肯定和推荐的,正如哈哈儿在说诗中所提倡用今音今韵作旧体诗词一样,也应该提倡用灵活的格式撰写传统的楹联。创作原则 工  工,首先是指工整。一副对联,应做到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平仄相谐,句式相仿。就是说,要完全合乎或基本合乎对联的特点和规律。工整,是写对联最基本的要求。  古人(或者说前人)作对,是很讲究“工”的。清代以前联书,选联都比较严,几乎没有不工的。民国时期的联书,如胡君复的《古今联语汇选》各集所收之联,也都选得很认真。当然,也有些书选得随便一些。近年的联书中,确有一些是不够严谨的,尤其所选入的新对联,若干不工整的对子,也“登堂入室”,以致人们对新对联的创作产生疑虑。究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作者本身缺乏严肃的创作态度,二是编选者没有逐联推敲,东抄西摘,凑成一本就算大功告成,便一误己再误人了。我以为后者责任更大些,如果按“虽少而精,宁少勿滥”的原则办事,那些十分不工整的“对联”便会永无出头之日,那将是联坛的幸事。  这里,不想举例了,只是提醒读者:莫以为印成铅字的都是好对联,都是“范文”。  工,还有“精巧凝练”的意思。我大致估算过,七言以下的对联,能占到对联总数的一半以上,九十字以上长联,还不及百分之一。它以有限的数字,表达无穷的、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意象,在构思、布局、用字、遣词、造句等方面,达到精巧和凝练。  不懂得惜墨如金,是对联不工的一个毛病。1986年全国“慰问前线,缅怀英烈”征联活动,初评入选的对联中,也还有这样“不精”的对联,试举两例:  编号“283”联:  山美水美,山水美,哪有英雄心灵美  日高月高,日月高,何及战士风格高  评委们认为“山水美”、“日月高”是多余的巧意,应变为:  山美水美,哪有英雄心灵美  日高月高,何及战土风格高  编号“272”联:  边关御寇,火中屡建千秋功业  大地迎春,天下同歌一代英雄  评委们认为“火中”、“天下”为赘语,不如删去成为“四六”句式更为凝练:  边关御寇,屡建千秋功业  大地迎春,同歌一代英雄  当然,经过“阑尾切除术”的对联,不可能再得一、二等奖了,得纪念奖还可以,因为作品毕竟还可以“救药”,否则,评委们连议都不必议了。  稳  稳,即平稳安定的意思。循规蹈矩,能求得安稳;标新立异,也同样能求得安稳。如同建筑,无论样式如何,都必须基础稳固,形象端正。作对联也是这个道理。  稳有其外在的表现形式。选择句式时,多将短句置于前,长句置于后。比如,十言联中,四六句式就比六四句式显得稳重;十一言联中,四七句式居多;十二言联中,五七句式为主;十八言联,一般为六五七句式,若“六六六”则呆板,若“七六五”则不稳,几乎没有人这样用,道理就在于最后用字数多的句子,可以把前面的话“托”住。另外,还有一种领字的情况,领字可以理解为是合起来“托”住全联,如昆明大观楼联,其结尾应分别为:  ……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上仄下平”的尾字,其目的也是造成平稳的音韵效果。仄是“不平”,倘若全联以仄字收,就不能平稳。  稳的内在涵义,主要表现在强弱上。所谓强弱,即上下联言事范围大小的相对,思想深浅的相对,抽象与具象的相对,感情浓淡的相对。一般情况为,上下联的强弱相当,例如:  知多世事胸襟阔  阅尽人情眼界宽 (格言联)  家居绿水青山畔  人在春风和气中 (春联)  这样的对联居多。但有些是有强弱变化的,主要是上弱下强,这样的对联也很多,如《羊城晚报》征联力拔头城的一联:  闻鸡起舞  跃马争春  上下联都是发愤争胜的意思,下联的力度自然更大些,概括面也更广些。再如广州翠园酒家征联中独占鳖头的一副作品:  翠阁我迎宾,数不尽甘脆肥浓,色香清雅  园庭花胜景,祝一杯富强康乐,山海腾欢  比起出句的具象感受,对句在气韵和感情升华方面,都高出一筹。  从以上两例,我们可以看到,强弱之分,不是好坏之分。无论强弱相当,还是上弱下强,每一句都要尽力去做。倘有一句败笔,则如同房基柱塌陷,建筑物是不会稳固的。  至于上强下弱的情况,比较少见,除非一些趣联,否则,谁也不愿做“虎头蛇尾”的事。  稳,还有一个“工夫在联外”的因素,那就是思想的成熟和稳定。一个人思想反复无常,对人生没有自己的信念,感情上浮躁夸饰,他的对联作品,很难达到真正的稳。  贴  贴,即妥当的意思。好比人做件衣服,经过妥当地剪裁、缝纫,穿起来很合身,不大不小,不肥不瘦,自己穿着合体,别人看着也舒服。作对联也要像穿衣服一样。好的对联可达到“增之一分则长,减之一分则短”的地步。如果立意不当,则主旨欠佳;抒情不当,则表态失度;措词不当,则举止无方;用字不当,则形貌多疵。  “不贴”,常表现为夸大其词,仿佛一个矮人穿了长衫,戴了高帽一般。题名胜,则“世上第一”、“天下无双”;“胜西湖”、“胜蓬瀛”……;写挽联,则“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即使作广告,写悼词,恐怕也没有这样写的。  “不贴”也常表现为用词不当,特别是对同义、近义词,未能精细选择。1985年全国“迎春——长城”征联中,有这样一副应征联:  东临碣石涛声旧  西近阳关柳色新  此联在立意、情绪、对仗、平仄诸方面都不错,只是“旧”字为与“新”字对仗,字下得太拘束,反而意思不清:涛声能有新旧之分吗?评委们决定把这个字换掉,用一个近义词“古”代替:  东临碣石涛声古  西近阳关柳色新  这样,“抢救”了一副好联。  不贴,也表现为上下联主题不集中,即立意上不那么一致。这是征联中大量作品初评落选的一个原因。1988年春节的“环宇大团圆”征联,第一联为征下联,终评时遇到达样一个对句:  出句:皓月仰中天,自有清辉周四海  对句:黄花香晚节,俨然正色傲三秋  这一对句,立意不错,切合征联时令(始自中秋节),对仗、平仄都没有问题,而且“晚节”一词形成双关,既说黄花(菊花)开在晚些的节日(中秋)中,又说老人保持晚年的情操。因此,这一对句颇受评委会中老年评委的喜爱。不过,又发现它与大团圆征联的主题虽有一定关系,但“贴”的不紧,因此,只能评为二等,且排列靠后了。  切  切,虽也有“妥当”的意思,但它主要表现为有比较明确、比较强烈的针对性,即“确切不移”。  《楹联丛话·卷四》载:  潮州韩文公祠联云:“天意起斯文,不是一封书,安得先生到此;人心归正道,只须八个月,至今百世师之。”紧切潮州,移易他处昌黎祠不得。   此联之所以不得“移易他处”,是因为“紧切潮州”。唐元和十四年,唐宪宗遣人自凤翔迎佛骨入宫中,瞻奉舍施。韩愈(文公)上《论佛骨表》,“欲为圣明除弊事”,谁知,“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被贬为潮州刺史。虽只在这里呆了八个月,但他的文学主张因际遇更得到加强,作为古文运动的领导者,他被尊为百世之师。  不妨将此联与其他韩祠联进行对比:  其一 苏学士前传谪宦     孟夫子后拜先生  其二 金石文章空八代     江山姓氏著千秋  其三 起八代衰,自昔文章尊北斗     兴四门学,即今俎豆重东胶  其四 进学解成,闲官一席成三仕     起衰力任,钜制千秋本六经  显然,这几副联亦是佳作,但并未“紧切”当地。前二联是潮州的,后二联是北京的,与“天意”一联比较,切与不切,十分清楚。  除切地外,对联还强调切人,无论题赠、喜庆、哀挽,要非常适合受联人和撰联人的身份、经历、性格特点。日,鲁迅先生病逝于上海,震惊文坛,许多名人写挽联表示悼念之情,兹举数联于下:  著述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  遗言太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蔡元培挽)  方悬四月,叠坠双星,东亚西欧同殒泪  钦诵二心,憾无一面,南天北地遍招魂 (郭沫若挽)  要打叭儿落水狗,临死也不宽恕,懂得进攻退守,岂仅文坛闯将  莫作空头文学家,一生最恨帮闲,敢于嬉笑怒骂,不愧思想权威 (陈毅挽)  敌乎?友乎?余惟自问  知我?罪我?公已无言 (徐懋庸挽)  这几联是“工而切”的。首先切合鲁迅:有用鲁迅著作名的,如《中国小说史略》、《二心集》;有歌颂鲁迅精神的,如打落水狗;有对鲁迅进行恰当评价的,如“岂仅文坛闯将”、“不愧思想权威”;有说鲁迅遗嘱的,如“莫作空头文学家”;有由鲁迅逝世时间进行联想的,如“方悬四月,叠坠双星”(日高尔基逝世)。其次切合作者自己:蔡联沉稳谨肃,犹如学者挚友;陈联锋芒闪烁,不失武将儒风。郭联的“撼无一面”,是言事,他与鲁迅未见过一面,也没通过一次信,感到“这在我是莫大的遗憾”;徐联在切合自己方面更值得称道。人们知道,鲁迅生前曾对徐产生误会,撰文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徐还未来得及进行解释,鲁迅先生就去世了。因此,徐联更多地表达自己当时的复杂心情。  这种“切”,表现了事物的特殊性。从哲学来讲,普遍性是寓于特殊性之中的,唯有“特殊”,也显出事物的千变万化,色彩纷呈。春联、寿联、挽联,分“通用”和“专用”两类,通用联虽“放之四海而皆准”,却没有个性,不“切”,因而,不应成为创作的主要途径,倒是专用联应予大力提倡。  新  新,就是新鲜别致,有独创性,不因循守旧,达到“标新领异”的地步。如果不出“新”,对联就不能发展。  对联要立意新,这是最主要的。对于同一题材,同一名胜,同一人物,后来者一定要以最新的立意取胜前人,否则,低于前人或者模仿前人,还不如搁笔。  试看几副理发店的传统名联:  其一 虽云毫末技艺     却是顶上功夫  其二 到来尽是弹冠客     此去应无搔首人  其三 修就一番新气象     剪去千缕旧东西  其四 不教白发催人老     更喜春风满面生  其五 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有几     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  这几副联,各有其立意角度,尽管都带有双关意味,却不令人感到重复。一联是自赞手艺好,“毫末”与“顶上”双关用得极为精当;二联是写顾客情态的,“弹冠”与“搔首”写出理发前后客人的有代表性的动作;三联是写“修剪”这一行业的特点;四联是写理发师的高尚精神境界;五联是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所题,借理发表现了大无畏的战斗精神。  面对这些名联,再创作就一定要另辟蹊径,如:  新事业从头做起  旧现象一手推平  也有些借前人对联意思,加以改造:  俯首甘为毫末业  立足就显绝顶功  它与前面所引用一联有近似之处,但“俯首”、“立足”将理发师形态、神态写入,也有新意。然而,也有些改造得不好的,如:  磨砺以须,工夫纯熟  及须而试,手段精良  在创作新对联时,更要注意创新。有一副很有特点:  技术革新,头头是道  容光焕发,面面皆春  “头头是道”双关极巧。而一当把那些操作过程写入,便索然无味了:  推剪剃刮使您满意  烫吹洗理令君称心  由此可见,立意新实在是对联创作的关键,当今若干对联,却恰恰是没有新的立意,尤其春联创作,这方面问题更突出些。我们提倡对联要反映时代精神,要表现当代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要表现新社会的思想风貌和道德标准,要表现层出不穷的新事物和新观念。许多对联作家为此做出了可贵的努力,成绩斐然。而一般初学者常常对时代精神进行狭隘和片面的理解。他们以为写春联一定要写上“责任田”,要写上“实现四化”,要写上“振兴中华”,仿佛只有这些新名词,这些标语口号,才能体现“思想性”。其实这种理解是不科学的。  对联的语言,应该是清新、典雅、自然,是新鲜活泼的。旧的陈词滥调,应该抛弃,新的标语口号,也要杜绝。用新的语言表现新的意境,才能创造出佳作。有些同志每年都写作和发表几十乃至数百副春联,却不注意创新,试将其历年作品整理一下,就会发现在意境和语言上雷同的太多了。  奇  奇,就是构思奇特,语言奇巧,令人拍案叫绝。这样的对联给人印象颇深,往往过目不忘。  趣联常以奇取胜,以巧夺人。拆字联自古以来,数量很多,论构思之奇,下面这副是不可多得的:  棗棘为薪,截断劈开成四束  阊门起屋,移多补少作双间  再以数字联为例,有一种数字灌顶联,如“三光日月星,四诗风雅颂”之类。出句以“三”分领三个名词,对句必避开“三”,但必须也领三个名词,十分奇特。于是,引动人们写了不少这类的对子。古往今来,只有华罗庚先生的一副,能称得上“奇中之奇”:  三强韩赵魏  九章勾股弦  这是50年代初,华罗庚随中国科学家代表团出国途中所作,不但所领三个名词都有出处(韩赵魏为战国三强,勾股弦定理最早见于《九章算术》一书),而且用进在座的钱三强,赵九章二人的名字,比起“三光、四诗”来,又多了一层意思。  除趣联外,其他各类对联中都有一些构思奇特的。比如写太白楼的对联,多写李白的飘零身世,斯楼的幽雅环境,甚至以扬李抑他的办法,尽写李白的诗才。王有才一联堪称奇绝:  我辈此中惟饮酒  先生在上莫题诗  也有人称其为“太白酒楼”联。不管怎样,此联构思不凡,用劝人只饮酒莫题诗的主意来反衬李白的诗才,写法不同一般。  应该看到一些新而奇的对联,常常能促进对联品种的多样化。比如,以嵌本年天干地支的干支联,是春联的发展;自挽联,是挽联的发展等。  工、稳、贴、切、新、奇,是作联的基本法则,古今名联,在这六个方面能做到兼顾并有所突出,故而能流远久远,脍炙人口;反之,不工、不稳、不贴、不切、不新、不奇,这些作联的毛病,“染”上一种,都不能成为佳作。因此,初学者应在这几个字上下功夫,作联不必贪多,能做到“创作一副,满意一副”,就有了提高的基础了。构思途径 文学创作应是“有感而发”,对联创作也是如此。由于对联有较强的实用性和交际作用,往往出现“无感也须发”的事。比如单位里要开大会,让你写一副会场联;又比如,代人写庆贺、哀挽的对联,但却对当事人没有什么了解。  无论是有感还是无感,也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要写,反正你要写一副对联。在主题、身份都很明确,你的对联知识也足以应付的情况下,怎样下笔呢?  这就是常令初学者困惑不已的构思问题了。即使是联家里手,也并非落笔成联,一挥而就,古今对联故事中所讲的“应声而对”、“不假思索”纯系夸张。其实,构思对哪个层次的对联作者都是十分重要的,都是难以解决的。  现根据前人长期积累的经验,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介绍一些常用的构思方法。  点题法  点题,就是在联中明确指出作联宗旨。  它有单点、双点之分。所谓单点,即只在上(或下)联中点题,如春联:  一年欣有首  四海幸无波  上句单点。又如九月婚联:  喜望金菊放  乐迎新人来  这是下句单点。对联中单点不多,各类联中最多的是双点,即上下联分别从不同角度点题,尤其行业联几乎全用双点,如:  影动半轮月  香生一握风 (扇店)  纵谈中外事  洞彻古今情 (报社)  长联和长句也用双点,只是上下联描写、议论的角度有较大变化。  它有明点、暗点之分。前面所举各例,均属明点。暗点是将主题隐于其间,如寿联:  观书千载近  炼药九仙成  目的是言其“寿长”,虽不明说,读者从上下联中自能体会出来。  虚字法  虚字,即有意运用虚字。  可以虚字起首,如:  何须蛋白寻营养  只此盘中有文章 (豆腐店)  至大至刚,三天两地  乃神乃圣,震古铄今 (关帝庙)  可以虚字入文,多用于古人祠堂、集句集字联,如:  允矣圣人之徒,闻善则行,闻过则喜  大哉夫子之勇,见危必拯,见义必为 (山东济宁子路祠)  可以虚字收尾,如嘲讽酒徒的趣联:  入座三杯醉者也  出门一拱歪之乎  数字法  数字,是在对联中使用和巧用数字。数字虽只是词中一类,但在对联中意义颇大,使用起来也非常灵活。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数字起首  如江春霖题北京松筠庵(明臣杨继盛故居)联:  三疏流传,枷锁当年称义士  一官归去,锦衣此日愧先生  描写风景,也常用数字概括,如杭州西湖三潭印月联:  三面湖光,四围山色  一帘松翠,十里荷香  数列嵌入  湖北楹联学会成立时,我代中国楹联学会撰写了贺联:  一楼云鹤,双流帆影  三楚精神,四海联情  顺序嵌入“一二(双)三四”。又如1984年底,我与马萧萧、顾平旦、曾保泉为北京保温瓶厂合作的一副咏保温瓶联:  一口能吞二泉三江四海五湖水  孤胆敢入十方百姓千家万户门  上联的“一二三四五”,是等差数列,下联的“个(孤)十百千万”是等比数列。  以上可称之为“顺嵌”。还有“混嵌”,即打乱数列顺序。1988年我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半小时”节目之约,所做的一副春联:  四海五湖,擎三杯美酒,回首八七年六谷飘香,九州增彩  千帆百轲,乘万丈春潮,同心十亿人双舞龙凤,一览江天  联中将一至十以及百千万亿诸数词不按顺序分别放到适当位置上。  数不对数  一般地讲,联中数字要与数字对仗,但也有不与数字对的,多与颜色词、方位词、时令词和一些固定词来对。如:  柯如青铜根如石  花为四壁船为家 (成都杜甫草堂)  这里的“四”,无论把它看作上下对,还是自对,都没有数字与其构成对仗。再如:  取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上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平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演金木土课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这是写诸葛亮的。上联混嵌一至十数字,下联对之以五方(东、西、南、北、中)和五行(金、木、水、火、土)。  数字还有其他用法,如加减运算(“尺蛇入谷,量量九寸零十分;七鸭浮江,数数三双多一只。”)乘除运算(“五百罗汉渡江,岸边波心千佛子;一个美女对月,人间天上两婵娟。”)分数(“有亭翼然,占绿水十分之一;何时闲了,与明月对饮而三。”)等。这些方法并不多见,不再详细介绍了。  示时法  示时,是一种标示时间的构思方法。  有的可以写出具体时间,如:  三更半夜三更半  八月中秋八月中 (趣联)  定一十二时标准  作三百六旬循环 (钟表店)  有的可以只表示出时间的先后次序,如:  先武穆而神,大汉千古,大宋千古  后文宣而圣,山东一人,山西一人 (关岳庙)  三顿饭,数杯茗,一炉香,万卷书,何必向尘寰外求真仙佛  晓露花,午风竹,晚山霞,夜江月,都于无字句处寓大文章 (台北太古巢)  前一联,明确标出“先、后”,后一联,以“晓、午、晚、夜”构成了时间流向图。  示位法  示位,即指示事物所在位置。  有时可以指示得非常明白、清楚,如同导游图一样,如:  万里桥西宅  百花潭北庄 (成都杜甫草堂)  此联为杜甫《怀锦水居止诗》的摘句,指明草堂的具体位置。  有时可以把位置标示得很具体,仿佛现今公路上的里程路标,如一副岔路口门对:  已过半程临古渡  再行三里到新村  较常用的是以一些方位词(有抽象意义的方位词,如上、下、中、内、外、边、间等)来表示大致位置,如:  堤畔莺花桥畔月  竹边歌曲柳边舟 (园林联)  鸡鸣山下,玄武湖边,振起景阳楼故址  帝子台城,胭脂古井,依然同泰寺旧观 (南京鸡鸣寺景阳楼)  历举法  历举,即不满足于概括描写而列举具体事物。有点类似于“总分”中“分”的内容。  安庐凤颍徽宁池太,滁和广六泗,八府五州,良士于于来日下  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宫商角徵羽,五音八律,新声袅袅入云中 (北京安徽会馆戏台)  如果只说八府,不细举安(安庆府,今安庆)、庐(庐州府,今合肥)、凤(凤阳府,今凤阳)、颖(颖州府,今阜阳)、徽(徽州府,今屯溪)、宁(宁国府,今宁国)、池(池州府,今贵池)、太(太平府,今马鞍山),只说五州,不细举滁(滁州,今滁县)、和(和州,今和县)、广(广德州,今广德县)、六(六安州,今六安县)、泗(泗州,今泗县),也未尝不可;但这是会馆中联,历数之后,便会给安徽同乡以亲近感。同样,下联历数五音八律的具体名称,更有戏台的环境气氛。  清代书法家邓石如的名联,用的也是历举法:  沧海日、赤城霞、峨眉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  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  上联历举长江流域的著名风景,下联历举中国文学艺术的代表人物及作品。倘若不这样历举,只写“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无论如何也难像现在这样脍炙人口。  短联也可用历举法,主要是历数景物,如园林联中的:  山溪—曲泉千曲  竹径三分屋二分  两树梅花一潭水  四时烟雨半山云  这类对联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没有动词。  比较法  比较,就是将若干事物按其排列顺序进行难易、大小、轻重等方面的比较。  可以比较难易,如:  县考难,府考难,院考尤难,四十八年才入泮  乡试易,会试易,殿试更易,二十五月已登瀛  兰州五泉山公园半山木牌坊上有横联,也是比较难易(及好坏)的:  高处何如低处好  下来更比上来难  可见,两个事物就可以比较。1986年,我游武当山,曾赠某青年道姑一联,也是用比较法:  进门易入门不易  论道难悟道更难  可以比较大小,如旧时戏名联:  舞台小天地  天地大舞台  是把“舞台”、“天地”大小反复进行比较。再如:  三五步行遍天下  六七人百万雄兵  其立意也同上一联一样,除了在范围上,也在数量上比较。  释名法  释名,即解释事物名称。  这种解释,不是严格的定义式的,而是一般介绍或由名而发出联想。如四川成都望江楼公园门联:  此女校书旧日枇杷门巷  为古天府第一郊外公园  女校书即唐代女诗人薛涛,望江楼公园是其故居旧址,那时,门巷里栽有枇杷树。此联是释地名。  议事称总董,办事亦称总董,总董何价值哉。况以伪总董浑合真总董,董有几总,总无一董,莫可名焉,命之曰懵懂懵懂  教书号先生,唱书又号先生,先生失尊贵矣!若因女先生交结男先生,生未得先,先舍其生,是奚说也,说者谓牺牲牺牲  这是民国时期的一副对联,是从解释“总董”、“先生”之名处落笔,有感而发。  释用法  释用,即解释事物用途。  有些趣联可用释用法制成,如:  虎皮褥盖学士椅  兔毫笔写状元坊  行业联多用这种办法来宣传产品,如:  不教暴日盈头射  自有仁风拂面来。  这是扇店联,说的是扇子的功用。又如:  不愁夕阳去  还有夜珠来  这是灯具店联,说的是灯具在夜间的功用。  释义法  释义,即解释事物的意义。  请看一副衙署联:  为政戒贪:贪利贪,贪名亦贪,勿务声华忘政本  养廉惟俭:俭己俭,俭人非俭,还从宽大保廉隅  上联对“贪”的意义进行阐述:贪财图利,当然是贪;贪图名声,作沽名钓誉之事,也是贪。下联提出对“俭”的看法:只是对己节俭,严格要求,才算俭;对别人、对百姓这样做,便不是俭了。  有时作讽刺联,一加解释,意义则十分明确了。如某官自创“爱民若子,执法如山”,实际上却鱼肉百姓,贪财枉法。有人作联:  爱民若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  执法如山,钱山、靠山,其为山乎  上联释“子”,此官爱的是金子、银子;下联解“山”,他执法办案,是看谁行贿多,谁势力大。   以上10种途径,并不包括所有的构思方法,结合对仗规律,还有:  一气法:即流水对(串对)作法。  无情法:即无情对作法。  领字法:即运用领字的作法。  结合对联的修辞辞格,几乎每一辞格都为一“法”,诸如:  比喻法:用比喻辞格。  疑问法:用设问、反问辞格。  嵌字法:用各种嵌字辞格。  …………  总之,对联构思途径多种多样,只要从实际出发,只要达到“工、稳、贴、切、新、奇”,怎样构思都能成为佳作,这也是“文无定法”吧!春联作法 在对联的“家族”中,春联诞生较早,至晚到五代就有了史料记载。过年贴对子,就是贴春联。  长期以来,中国的百姓,包括文人和以“书春” (摆摊写春联)为业的人,积累了写春联的丰富的经验,也为后世留下许多精品。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创作春联要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描春景  天回地暖,日丽风和,阳春白雪,满目生机,这与人们迎接春天的雀跃心情十分和谐。因此,春联自古以来就以描绘春景为擅长的笔法。如:  春莺唱柳  喜鹊登梅  又如传统春联:  又是一年芳草绿  依然十里杏花红  在描写春景时,常用一些具有新春特色的词,如:  植物——竹、梅、杨、柳、桃、李、杏。  动物——莺、燕、鹊、凤、鹏。  器物——爆竹、酒杯、锣鼓。  颜色——红、绿、金、碧。  2.颂吉祥  本来,祈福纳祥、驱鬼避邪,是远古桃符的原始功能,从桃符向春联演化过程看,吉祥话语是不可少的,如:  春光播福  和气致祥  又如传统春联: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  而今,吉祥话已不单是对个人、对一个家庭的祝福了,更多地是对祖国江山热情的赞颂,对祖国前程美好的祝愿,如:  天地英雄气  风云浩荡春 (赵朴初)  八表同庥瞻丽日  四民有庆乐丰年 (刘叶秋)  3.限时令  有些对联已用了几百年,如“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属于“长命百岁”的。用多了,便有陈旧之感,应该出新。对联出新的途径之一是限时令,这大致有两种情况:  作干支联  即在春联中嵌入当年纪元的干支(甲子、乙丑、丙寅等),如:  甲兵洗净  子舍承欢  前人将每个轮回中六十年间不同干支纪元都作了现成的联,供每年选择使用。应该说这是一种创新,但也有缺憾。由于天干10字、地支12字在组词能力上有限,往往干支联文辞生涩,用典过僻,一般人读不懂。也有时干支联并不完全符合当年情况。即以甲子年论,1924年为“甲子”,那时各路军阀正打得火热,“甲兵”无法“洗净”,老百姓叫苦不迭,那里还能“承欢”呢?而1984年,已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八年了,“甲兵”早已“洗净”;到2044年,谁也说不清,大概也不会有“甲兵”的战事了。如果不承袭前人,结合本年实际作干支联,通畅易懂,雅俗共赏,则是上乘之作了。  作生肖联  即在春联中嵌入本年的生肖(鼠、牛、虎、兔、龙、蛇等),如:  闻鸡起舞  跃马争春  此联是1981年《羊城晚报》征联作品,实际上可以用于今后任何一个“鸡年”(×酉)和任何一个“马年”(×午)。  只用一种生肖的,有指示当年的作用,如笔者所作戊辰(1988)年联:  顺雨调风龙气象  锦山绣水凤文章  用相邻两个生肖,可表示年份的交替,如笔者所作丙寅(1986)年联:  牛耕绿野  虎啸青山  生肖可以替代,常用以“阳”代“羊”,如:  阳春开物象  丽日焕天文  有些生肖,不是人们“喜爱”的动物,且不吉祥,因此很难直接入联,如鼠、蛇、犬、猪、猴等,就不一定生硬地入联,称“鼠年”、“蛇年”、“狗年”了。当然,也可以另辟蹊径,做出趣联来。  4.写时事  以时事入联,是对联的传统,也是春联的传统。可写过去一年发生的事、正在发生的事以及将要出现的事。这些事件,都关系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借春联之机,表示群众的关注情绪。如:  且把桃符纪国耻  常看竹叶报平安  这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春联。又如:  翻身休忘本  饮水务思源  这是土地改革时期农村的春联。这类对联是历史的记录,是生活的写照,如果有兴趣把各个历史时期甚至每年的春联搜集齐全,可能会成为小型编年史和中国大事记的。当然,写时事联要注意不要将标语口号合盘端出。  5.抒胸臆  有些春联,看起来没有什么春意、春景,也不嵌干支、生肖,纯是一些愤世之作。这是因为旧时一些知识分子生活凄惨,满腹牢骚无处渲泻,等到过年时,便触景生情,不禁舞文弄墨,直抒胸臆。如:  鼠因粮绝潜踪去  犬为家贫放胆眠  可以想见,此处主人一贫如洗,无依无靠。一般说来,这类春联有较强的艺术性。婚联作法 结婚是人生一大乐事,亲友馈赠之中倘有婚联为贺,将更为隆重、典雅和有意义。然而,婚联并不好写。因为撰写婚联思想要新,手法要高,要多几分喜气谐趣,还要少几分陈词酸腐,是不容易的。下面具体介绍一下怎样作婚联。  1.恭贺——破除旧习  贺,是婚联主题;贺什么?反映了时代精神。可以希望新婚夫妇白头偕老,如“二姓合婚,百年偕老。”可以赞扬他们感情深厚:“志同道合创业,夫德妻贤成家。”  写婚联时要注意克服封建意识,即摈弃旧婚联的旧意识,如“喜看红梅多结子,笑看绿竹又生孙”之类。且不说它不符合计划生育,就内容上也是陈旧的。又如:“赤绳曾系足,红叶苦题诗。”反映了“命由天定”的宿命思想,这和当今青年的恋爱观相去甚远。再如:“鸿案相庄百年偕老,凤占叶吉五世其昌。”用的“举案齐眉”的典故。《后汉书》上说梁鸿妻孟光,给丈夫端饭,不敢在梁鸿面前仰视,举案(食盘)齐眉,恭敬至极。这是封建社会所推崇的夫妻生活楷模,在当今已极不合适了。  2.祝福——宜用比喻  比喻,大概是婚联中最常见的。  说婚事,常用“花好月圆”、“双星合璧”。如:  花好月圆青春艳  夫歌妻唱恩爱长  玉镜人间佳合璧  银河天上渡双星  说男女,常用乾坤、琴瑟、龙凤、鸳鸯、凤凰、鸾凤、并蒂花、连理枝、同心结、比翼鸟、双飞燕、青梅竹马等。如:  乾坤交泰  琴瑟合谐  交颈鸳鸯并蒂花下立  协翅紫燕连理枝头飞  其中,有些比喻如蝶恋花、庭前燕、鱼得水、鸟语莺啼、鸳鸯戏水、鱼水承欢,不妨认为是对男女之情的暗示,如:  两情鱼水春作伴  百年恩爱花常红  男欢女爱鸳鸯戏水  情投意合鸾凤朝阳  比之更进一步,则成性谐谑,即“荤联”,其中也有雅俗之分。几十年前一美术教员与一数学教员结成伉俪,好事者曾作婚联:  形体须从三角验  测量能到几何深  当属雅谑。  3.勉励——忌用口号  幸福、恩爱这类字眼,虽然抽象,但在婚礼上还是颇为动听的。作为勉励,也可以说些“比翼、同心”的话。所忌讳的,是说些标语口号,给人以说教的感觉。  4.内容——要有区别  要区别娶与嫁。常见婚联一般用于娶,而嫁有特殊性,嫁女常用于归、嫁妆、克勤等语;“嫁男” (招婿)常表述“婿儿”的关系,用“东吴招亲”的典故,赞扬其“新风新事”等。  要区别新婚与续婚。续婚常用“梅花二度”、“琴瑟重调”;复婚常用“鹊桥再架”、“破镜重圆”等。  要区分结婚时令,使婚联更切时间。如正月新婚:  巧借新春迎淑女  喜将元旦作婚期  二月新婚:  杏坛春暖花并蒂  兰闺日晴燕双飞  三月新婚:  三月桃花红锦绣  万盏银烛引玉人  四月新婚:  豆蔻正开香尚蕊  蔷薇才放露初匀  五月新婚:  花开并蒂蝴蝶舞  连理同根杨柳青  六月新婚:  双飞黄鹂鸣翠柳  并蒂红莲映碧波  七月新婚:  云汉桥成牛女渡  春台箫引凤凰飞  八月新婚:  秋色平分佳节夜  月华照见玉人妆  九月新婚:  诗题红叶同心句  酒饮黄花合卺杯  十月新婚:  国有贤才扶世运  光摇烛影看新人  十一月新婚:  画眉笔带凌云气  种玉人怀咏雪才  十二月新婚:  合欢共醉黄封酒  度岁新添翠袖人  有的婚联更切日期(阴历),如“十二日新婚”:  十年树木桃李争艳  二姓联姻鱼水偕欢  有人将初一至三十日的嵌字联集在一起,成了一组30副切日婚联。寿联作法 寿联是用于为他人(或自己)祝贺生日的,按中国人的习惯,年满三十岁(而立之年)才可称寿,因此寿联主要用于三十岁以上的人。  作寿联之前,要准备好有关“材料”,主要有:性别、年龄、诞辰季节(月份)、其人社会地位及职业特点、与自己的关系等,如对这些了解甚少或了解不周,是无法落笔的。  创作寿联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注意用词  为了和一般题赠联相区别,寿联用一些能点示主题、表示祝寿意义的词:  表示祝寿:福、寿、德、宁等。  表示增寿:永、长、添、增等。  表示祈愿:献、颂、祝,喜等。  以长寿、美好的动植物设喻,表示祝福:鹤、龟、鹿、凤,椿、萱、桃、梅等。  有些词是专为区分性别和称谓的。如“椿”,即大椿,树名,语出《庄子·逍遥游》:“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秋,此大年也。”以大椿象征高寿,后以其代指父亲,也称椿龄、椿庭。再如“萱”,语出《诗经·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因谖与萱同音,后人以萱草称之,为忘忧草。背,古文与北同音,指北堂。这是一首描写妇人思念从军远征的丈夫的诗,后人将“萱草”、“萱堂”、“北堂”作为母亲的称呼。可见,椿与萱既不可混用,更不能用于为别人家老者祝寿。  2.要切合身份  人有男女之分,首先要分别男寿、女寿、男女双寿。如:  愿献南山寿  先开北海樽  (通用男寿)  慈竹荫东阁  灵萱茂北堂  (通用女寿)  椿萱夸并茂  日月庆双辉  (通用双寿)  其次,要区分辈分。寿者是长辈,还是同辈;长辈之中,是何种亲属关系。这些,都要在联文中表达清楚。  长辈者如:  愿岁岁以今日良辰陈千秋雅戏  祝姥姥从古稀七十到上寿百年  (祝外祖母寿)  仰丈人峰,名高北斗  修半子礼,颂献南山  (祝岳父寿)  前一联以“姥姥”(北方人之称谓,南方人称“外婆”)一词标明身份。后一联以丈人峰双关,又以“半子”表示自己的身份关系。  同辈者,不须有何特殊标示,语气可更自然随和些,不能用表示上下辈分的词。  再其次,要区分职业,如:  寿比萧伯纳  功追高尔基  这是叶挺寿郭沫若五十寿联。萧伯纳和高尔基是爱尔兰和苏联的著名作家,为世界文坛所翘首,与之相比较,人们自然理解到此联是为大作家作寿的。又如:  术精业亦精,名士名医随客唤  人寿己也寿,仙桃仙李逐年栽  不难看出,这是给一位名医的寿联。  3.要突出特点  通用寿联比较实用,由于程式化,其艺术能力逐渐消蜕;只有那些有特点的“不可移于他人”的寿联,才能不断闪烁艺术的光辉。  所谓特点,大体有两个方面的涵义:  一方面,要写出作寿人的特点。如邓颖超贺冯玉祥的一副寿联:  写诗写文章,亦庄亦谐如口出  反帝反封建,不屈不挠见胸襟  作为政治家、军事家和社会活动家的冯将军,是人们所熟悉的;作为白话文作家,是冯将军这一“儒将”的特殊风采。仅以对联而言,冯将军是“五四”以后“白话联”作家中最为瞩目的一位。“要想着收复失地;别忘了还我河山。”“一桌子点心,半桌子水果,那知民间疾苦;两点钟开会,四点钟到齐,岂是求命精神”等一直在人们口中流传着。邓颖超的这副对联就比一般的称颂祝寿更有特色。  另一方面,寿联本身也要有艺术特色。清代皇帝作寿很讲排场,寿联也铺天盖地,最后无非是过往烟云,那些一般性的谀词早被人忘却了,但一副贺嘉庆皇帝的春联却得以流传:  顺泰康宁,雍然乾德嘉千古  治平熙世,正是隆恩庆万年  这是因为联中嵌入“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五位帝王的年号,构思非常巧妙。  最难的恐怕是在寿联中表现作者的感情了。自寿联往往带有强烈的感情意味。自寿联是为自己祝寿用的,仿佛是寿诞上自己的一番开场白,即兴讲话。最典型的是郑板桥的六十自寿联:  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页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交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这也是“板桥体”,跟他的画、诗一样,脱俗、超凡,又有几分怪异,可谓“文如其人”。  4.要符合时令  首先,寿联要表现寿龄。  如三十岁:  正值壮年,应知不朽方为寿  恰当而立,须识文章可永龄  (男寿)  三十初进延龄酒  百年喜开益寿花  (女寿)  四十岁:  不惑但从今日始  知天犹得十年来  (男寿)  宝婺星辉歌四秩  蟠桃瑞献祝千秋  (女寿)  古人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故常以“而立”、“不惑”等表示年龄。婺,为星宿名,女宿,代指妇女(庚,男宿,代指男子)。秩,为十岁。  五十岁:  数百筹之桑弧,过去五十,再来五十  问大年于海屋,春华八千,秋实八千  (男寿)  设帨遇芳辰,百岁期颐刚一半  称觞有莱子,九畴福寿已双全  (女寿)  古时男子出生,以桑木为弓,蓬草为矢,使射人射天地四方,以寓志在四方之意,故以桑弧(木)蓬矢代指男子。据苏轼《东坡志林》,有三老人互问寿年,其一人曰:“海水变桑田时,吾辄下一筹(数码),尔来吾筹已满十间屋。”原意为长寿,后人将海屋添筹(寿算)用作祝寿语。设帨,为女子生日之称。期颐,指100岁。莱子,为人名,70余岁还穿彩衣跳舞,以娱双亲。  六十岁:  春秋不老  甲子重新  (男寿)  玉芽久种春秋圃  青液频浇甲子花  (女寿)  七十岁:  三千岁月春常在  六一丰神古所稀  (男寿)  年过七旬称健妇  筹添三十亨期颐  (女寿)  “六一”指欧阳修,号六一居士,寿近七十()。七十岁称“古稀”之年。  八十岁:  杖朝步履春秋永  钓渭丝纶日月长  (男寿)  逾古稀又十年,可喜慈颜永驻  去期颐尚廿载,预征后福无疆  (女寿)  杖朝,代指八十岁。“八十杖于朝”。(《礼记》)钓渭,指姜子牙八十岁垂钓渭水遇文王的典故,常用来标指八十岁的人。  九十岁:  九秩曾留千载寿  十年再进百龄觞  (男寿)  明月有恒,纪年合献九如颂  长春不老,添闰当称百岁人  (女寿)  《诗·小雅·天保》有“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连用九个“如”字,有祝贺福寿延绵不断之意,后以“九如”为祝寿语。后联中“添闰”的构思较新。我国阴历有闰月之说,3年闰1个月,5年闰2个月,19年闰7个月,90年闰33个月多,所闰之月近三年,说“添闰当称百岁人”也是概括而言。  一百岁:  人生不满公今满  世人难逢我竟逢  (男寿)  瑶池喜晋千年酒  海屋欣添百岁筹  (女寿)  俗语有“人生不满百”和“世上难逢百岁人”,前联将“百”字隐去,恰言“百”字,构思精妙。  寿联也要切合月份或季节。  以男寿为例,各月寿联有(粗体者为标示月份的词):  银花火树开佳节  玉液琼酥作寿杯  (正月)  瑶岛香浓芝草圃  玉楼人醉杏花天  (二月)  修褉良辰开绮席  悬弧令旦晋琼觞  (三月)  蓬矢风搴春尚驻  椿荫云护夏方新  (四月)  正交端午作生日  惟有昌阳可引年  (五月)  椿树大年宜有庆  莲花生日正当时  (六月)  坐看溪云望牛女  笑扶鸠杖话桑麻  (七月)  清秋此日逢华诞  佳气如云护直庐  (八月)  东篱满绽黄金菊  北海欣开白玉樽  (九月)  梅占阳春人益寿  筹添海屋算长绵  (十月)  三祝正逢人应瑞  一阳乍启日添筹  (十一月)  青山有雪存松性  碧落无云称鹤心  (十二月)  此外,还有适合每一季(春、夏、秋、冬)的寿联,不再介绍了。  挽联作法 挽联,也叫哀挽联,或者是为纪念死者而作,或者是为自己而作(自挽)。  挽联产生于北宋,据《两般秋雨盦随笔·卷六·挽联》:  挽联不知起于何时,古但有挽词而已。即或有脍炙二句者,亦其项腹联耳。《石林燕话》载:“韩康公得解,过省殿试,皆第三人,后为相四迁,皆在熙宁中。苏子容挽云:‘三登庆历三人第,四入熙宁四辅中。’”此则的是挽联之体矣。·  熙宁()是宋神宗国号,按此说法,苏颂(子容)挽韩绛(康公)联,应是最早的,时间为韩绛卒年1088年。作为联史资料,此联意义重大;但以此当成作挽联的样板,却有若干欠缺之处。   作挽联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宜颂扬  人死以后,别人追忆他的功勋德业、学问建树、处世为人,是很自然的事。因此,挽联宜颂扬其人。它和现今的悼词不同,悼词篇幅较长,文字较多,在肯定成就的前提下,可以(一般不言)提及死者的缺憾,而挽联仅寥寥数语,要想来个“三七开”、“二八开”,是无论如何也说不清楚的。因此,一般挽联只论功德。如:  旗扬滇省,军震川疆,听叱咤一声,洗清帝制腥膻,风起云飞酬壮志  身寄外邦,心怀祖国,该临终遗电,试问同胞痛哭,泪枯血竭为何人  这是挽蔡锷联,以其一生和临终的典型事例,塑造了一个近代民主革命家和爱国者的崇高形象。又如:  著书以仲长统自期,炎炎菿言,骇小儒之耳目  革命继顾宁人而起,烈烈正气,振大汉之声威  这是挽章炳麟联,分别赞扬了他在著书中的学问建树,在革命中的刚烈精神。  如果说亲友、师生、官兵、上下级之间的赞扬,容易理解,也顺理成章的话,那么,作为敌对势力间,若能客观地评价对方,则需要有大气度、大胸怀的。清康熙帝这位有作为的政治家在这方面也才识过人。众所周知,清军入关、扫平江南后,郑成功据厦门、金门两岛抗清,甚至攻打过南京。1661年,郑成功率12万余人收复了被荷兰占领达38年之久的台湾,继续抗清,次年病逝台湾。康熙制联挽之:  四镇多贰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  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联中,不但肯定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历史功绩,而且对他抗清之举予以理解,这对那些明代遗臣也起了安抚作用。  2.用哀语  挽联与贺寿、题赠联不同,也与祠庙联不同,虽须赞颂,但必用哀语,否则,何言之“挽”?  恩泽四海  功高九天  (挽伟人)  医德高尚众口颂  药方神灵百疾除  (挽名医)  这样的联,除非挂在追悼会上,否则,实难看出它是“挽联”。有些专用联在这方面也未加审慎:  经学驾唐宋而上  其人在儒侠之间  (挽章炳麟)  除专利、建共和,上下五千年,周武商汤宁足比  抑强权、求解放,纵横九万里,列宁林肯未堪夸  (挽孙中山)  前面所引用的苏颂一联,全联无一哀语,恐怕是有所忽视了。但也有这一可能:本是一首挽诗(挽词),从中摘下二句,哀语在其他未摘之句中。  没有明确哀语的联,也未必不是挽联,它有两种情况:  一是有隐约的哀语,或者说,有些词可作哀语来理解。如前引挽章炳麟联(“著书以仲长统自期”),“烈烈正气”,就可以理解为悲壮之意。  二是有哀意,如康熙挽郑成功联,作为帝王不能用“痛哭”之类的语言,“方知海外有孤忠”却能恰当地表露其哀悼、惋惜之情。  应该说,在挽联中,注重哀意比标明定语更重要些。对于初学者,首先要学会使用哀语,写出实在的挽联。为此,将常用哀语,介绍于下:  泪、梦、魂、魄、忠、烈士、千古、英灵、千秋、浩气。  (以上名词)  哀、悼、悲、伤、哭、啼、恸、惊、垂、忍、殒、落、折、断、沉、遗、泣、萎、愁、凋、谢、慰、叹、归、震、怜、瘁、痛、唳、渺、空、裹、朽、留、终。  (以上动词)  寒、凄、惨、冷、残、寂寞。  (以上形容词)  犹、永、正、未、讵。  (以上副词)  犹在、永留、长留、宛在、瞑目、伤心、含笑、饮恨、月冷、奠云、招魂、安息、雨洒、泉涌、风号、风惨、云凄、山颓、山例、木坏、曲终、断肠、狂摧、地坼、天崩、寿终、正寝、化焳、驾鹤、骑鲸、仙游。  (以上词组)  兰摧、玉折、落花、残月、楼空、韵冷、香消。  (以上专用于女性)  3.切身份  挽联必须切合死者的身份。挽男、挽女,要用专用语区别开;不同职业的人,如政界、军界、商界、学界等,都有各自的职业语;亲族之中,对不同称谓的人,也有相应的用语和典故。这些,一般实用的对联书中,都列举备尽。不难“查”出,不再举例了。  需要介绍和提请注意的是,挽联必须切合作者的身份。一位妇人去世,其父(母)是挽女,其夫是挽妻,其子(女)是挽母,其妹是挽姊,作联人要符合各自的身份。同是学术界,师生之间相挽,口气迥然不同:  小草沐栽培,念教泽无涯,久叹源流泗水远  高山殷向往,庸音容永隔,空怀道范岳云深  (挽老师)  笔砚几相同,若论青蓝,我且视为畏友  门墙今顿寂,遍罗桃李,畴有似此良才  (挽学生)  前一联学生以“小草”自比,视老师为“高山”,哀叹自己再不能得到恩师的教诲了;后一联老师认为自己虽然桃李满天下,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把所喜爱的学生看成知心朋友,现在学生死了,自己顿然感到寂寞,十分惆怅。  不仅长幼有序,师生有别,就某一事件来讲,局内局外之人写法不同;同事共业者,疏远亲近之人,也多有分别。试看康有为挽戊戌变法被难六君子联:  殷干酷刑,宋岳枉戮,臣本无恨,君亦何尤,当效正学先生,启口问成王安在  汉室党锢,晋代清谈,振古如斯,于今为烈,恰似子胥相国,悬睛看越寇飞来  谭嗣同等六人在戊戌变法中遇难,康有为作为这次变法的主要人物,必然会写下这壮怀激烈的文字。他从殷比干、宋岳飞、明方孝孺、以及伍子胥等枉遭杀害,直向当今清室顽固派发出声讨,毫无畏惧,也毫无顾及。试想,如不是康有为所处的地位,别人写联,恐不会如此披肝沥胆吧。  4.重感情  有时写挽联,不必赞颂,不必叙事,仅表现作者痛哭欲绝的感情。这样的联,感人至深,情重意笃,常成为挽联佳作。  亲族联中,以夫妻间相挽,感情最重,如夫挽妻联:  最怜儿女无知,犹自枕畔娇啼,问阿母重归何日  但愿苍天有眼,补此人间缺憾,许良缘再结来生  如泣如诉,虽为家常话语,却最能表达心意。又如妻挽夫联:  夫妻恩,今世未全来世再  儿女债,两人共负一人完  这是何香凝挽廖仲恺联,对逝者事业,不著一字,倾诉的是夫妻感情和自己的信念。  有一副妇人自挽联:  我别君去,君何患无妻?倘异时再叶鸾占,莫谓生妻不如死妇  父随儿悲,儿终当有母.愿他日得酬乌哺,须知养母即是亲娘  这副似“遗嘱”的自挽联,劝慰丈夫,关怀儿女,肺腑之言,催人泪下,贤惠之德,令人起敬。  朋友之间的挽联,也应重感情。日,近代民主革命家黄兴逝世,正在日本养病的蔡锷有一挽联:  以勇健开国,更守静持身,贯彻实行,是能创作一生者  曾送我沪上,忽哭公天涯,惊起挥泪,难为卧病九州人  下联所写,真实感人,字字泣血。  5.叙死因  挽联应叙述或点示死亡原因,因为死于横祸而突然离去,更能表现哀思之沉重;即使死于疾病,或积劳所致,或中年早逝,都可写出弦外之音。读康有为挽戊戌被难六君子联,可以知道谭嗣同等人是惨遭杀戮的。  如郭沫若挽张曙联的上联:  黄自死于病,聂耳死于海,张曙死于敌机轰炸,重责寄我辈肩头,风云继起  点明张曙“死于敌机轰炸”,比“死于病”、“死于海”者,更激起后人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  如尹逸挽昆明“一二·一惨案”烈土联:  硬要当主人,要你知吾学生多么英勇  偏不做奴隶,看他把我民众如何屠杀  明白告知世人,爱国学生是被反动派屠杀而死,雄风长在,浩气千秋。  某挽溺亡者:  百岁亦何为,世路奇岖,不如乘风破浪去  一杯安足恋,江流浩渺,同在高天厚地中  “乘风破浪”、“江流浩渺”,是点明死因的话,但它们不是随便说出,暗含一些警世、愤世的意味在内。  1987年8月,作家高澍在青海被酒后开车的司机撞亡,作为挚友,我写了一副挽联,结尾句是“君留遗著我恨车”,也是点明死因。  有时死亡地点,也要在联中点明。如吴山尊挽李调元联:  百金囊尽扬州死  万里魂归蜀道难  李调元为四川才子,官于江南,客死扬州,一贫如洗,友人合资以葬,其身再不能归葬家乡。联中用地名把这些表示得很清楚。类似用法很多,像聂荣臻挽叶挺长联的下支有“孰意黑茶山上飞陨长星”句,点明叶挺等“四八”烈士飞机遇难的地点。行业联法 所谓行业,在这里特指商业和部分工业、手工业。有些行业,如饭店、客栈、铁匠铺,古已有之,行业联出现也较早。手工业的发展,使得商业分工很细。到了清末,交通、水电等行业出观,又使行业联内容丰富多了。时至今日,经济部门分支更多,新的“行业”层出不穷,行业联也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对联作者不但经常要参加各种商业征联,而且常应约为新的企业、店铺题联,创作好的行业联显得更重要、更实用了。  总结以往行业联创作的经验,结合新行业联创作的特点,要写好行业联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追溯历史  追溯本店历史和字号的来源。如京华老字号征联时,杨起所作的“六必居”酱园联:  黍必齐,曲必实,湛必洁,器必良,火必得,泉必香,京华古都传统,必严必信,居家旅行,懿哉君子  味斯淳,气斯馨,泽斯清,质斯正,形斯雅,品斯精,嘉靖年间风骨,斯承斯盛,佐餐助酌,莞尔佳宾  该酱园始建于明嘉靖9年(1530),其“六必”为“黍稻必齐,曲蘖必实,湛之必洁,陶瓷必良,火候必得,水泉必香”,是其酱园生产的传统工艺,故名为“六必”。这些,都在联中得到恰当的表述。  追溯本行业的历史和与本行有关的重要轶闻。如纸店联:  薛家新制巧  蔡氏旧名高  下联指东汉蔡伦造纸,上联指唐薛涛创制新笺,这都是纸行的重大历史事件。又如扇子店:  羲之五字增声价  诸葛三军仗指挥  联中引出两位与扇子有关的古代名人。据《晋书》所载,大书法家王羲之“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这便是上联所讲的。下联是说的诸葛亮。据《语林》记载,诸葛亮与晋宣帝战于渭滨,乘素舆,著葛巾、执白羽扇指挥三军。这就是后来舞台上的诸葛亮形象。  这种关于历史的描述,还常常上溯到远古之人以及神话人物,药店举尝百草的神农,石作坊举炼石补天的女娲,火柴厂举发现钻木取火的燧人氏,丝织业举下凡人间的织女等。这就使各行业的对联充满了传奇和浪漫的色彩。  2.介绍产品  工商业对联的作用有两个,一是装饰门面,一是吸引顾客,后者更为重要。  可以是一般地介绍产品或商品,如:  雪花资润泽  香水溢芬芳  (化妆品店)  以六书传四海  愿一刻值千金  (刻字店)  更应该介绍名产品,这对那些老字号来讲,尤为重要。如:  泉美花香,彼此心同双合盛  气清韵永,精诚力致五星红  这是张少成题北京双合盛啤酒厂联,该厂五星牌啤酒进入欧美市场,为祖国赢得声誉,联中以“五星红”双关,予以概括。  笔者几年前曾为南通油脂厂题联:  污随江海滔滔去  香润身心爽爽来  联中介绍了该厂江海牌洗衣粉和具有治疗皮肤病功能的香皂。  介绍产品、商品,最忌讳广告气,“载誉”、“名高”之类的词,不宜入联。  3.招徕顾客  追溯历史、介绍产品,自然有招徕顾客的功效,若真正令消费者满意,主要是靠信誉,靠职业道德。  商业要讲经济效益,说通俗些,是要赚钱。根据商业心理学,顾客对“财源茂盛达三江”一类对联并不喜欢,所谓“茂盛”,不就是从顾客的腰包中取得的吗?人们愿意看到这样的对联:  友以义交情可久  财从公取利方长  新商业对联,更强调对顾客热情周到、文明礼貌。但是,往往对联写得很不错,实际上服务态度相去甚远,对联成了一种自我讽刺。也有些只是些标语口号,缺乏一种真诚,如:  满足生活需要  调节市场供求  或者:  礼貌服务  文明经商  这样的“对联”,无法令顾客满意和舒心。其实,口号不必去喊,文章也不必做在表面上,对联要稍为超脱些,并要有一些文采才好,如:  货有高低三等价  客无远近一样亲  4.富有哲理  我国封建社会中的土大夫阶层往往“重农轻商”,视商为“俗”。倒是一些十分雅气的对联,能为商正名,为商“脱俗”。其雅,不仅文字雅致,而且意义深邃,有较深的哲理,它们是行业联的精品。  戏台、理发店对联哲理性强,已为人们所熟悉。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对联怎么区分上下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