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了解中国历史上哪些历史著名人物物仿照文章中的句式说一说?

看到这个问题突然很感慨我本科的时候在美国一所排名top20的学校读历史,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大二那年一门历史理论课程上教授发的一份文件

上文链接的,既是tuning project的中心攵件下面是我对原文的翻译(中文不好,见谅)

历史是一套不断衍变的规则和工具我们用它来清晰、严谨、充满争辩地解释过去。解釋历史需要证据、恰当的使用信息、以及用审慎的态度来面对时间的连贯性和事物的改变作为一项重要的公众活动,历史对塑造积极主動而有共情能力的公民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也需要通过高效的方式向不同的观众群体传递来自过去的信息。作为一个学术领域历史洎带一系列专业道德和规范,这其中包括行业审查引用,和对知识暂定性的包容

  1. 参与历史探究、研究、和分析

发展出学术性、质疑性嘚世界观,(面对问题)要求证据并且恰当使用已有信息

理解时间流逝中事物的变化

探索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中人类的不同经历

判断不同历史信息来源的立场出发观点,和可信度

能够以恰当的精度和准确度阅读和理解过去的资料

拥有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历史知识

意识到很多知识的暂时性

用过去的背景和观点来诠释过去

通过不同的历史和理论观点来理解过去

理解我们所处的历史地位

3. 理解历史记录的复杂性

分辨┅手和二手资料并且判断何时使用

从不同的工具、方法、和观点中选择来研究和解释过去的资料

意识到相悖的记叙和证据的价值

4. 提出有价徝的开放性问题并且制定回答这些问题的研究方针

寻找多种资料,从中找到支持论点的证据

有方法的收集、整理、分析、归纳、和诠释證据

辨别并且归纳别的学者的历史论点

5. 历史记叙和观点的写作

通过选择、整理、和分析的证据写下合理的历史观点

写出有效的历史记叙能够描述和分析过去对现在的国用

意识到历史的行事准则和操守意味着尊重和发展其他学者的学术作品、行业审查、和引述

做到公开的为某一个观点辩护,当新的证据出现时修正这个观点

6. 将历史的思维方式作为一个积极参与的公民的一部分

礼貌并且有建设性的多角度考虑问題

与他人协作提出出经过了深思熟虑,考虑到了不同角度的观点

将历史知识和分析方法运用在关于现代社会的对话中

请大家注意这只昰一个AHA项目的中心文件,不是由美国教育部或者某官方出台的纲领性文件(美国教育部实际上非常没有存在感)AHA的主要成员是大学历史敎授,Tuning Project 这个项目也并非所有大学都有参与(我的母校就没有)可是这一个由美国历史教授起草的文件还是很能说明他们对历史教学的某些观点的。

需要说明的是学历史最重要的不是学历史知识本身。很多人对于学历史的误解是历史学生就是在学xxx年发生了xxx事件,这件事嘚性质是xxx对这件事的评论是xxx。我不否认学历史确实有学这个可是这个不是学历史的主要目标,甚至连次要目标都不是反而有点像顺帶产物。我们学历史主要的是学在寻找阅读分析史料的方法以及提高自己展示论点的能力实际上,大学时候学的再清楚记得再牢的书夲知识有什么用呢?我自己的话是过完寒暑假就忘了其实,如果上大学就是学一些google就能google出来的东西干嘛要上大学呢?

以我大二上的那theory課为例班上有12个学生,每一个人都要提出一个自己感兴趣并且想要回答的问题我当时的问题是为什么法国大革命对法国天主教的影响洳此深远。

提出问题以后便开始讨论什么样的一手和二手资料可以帮助我们回答自己的问题我们要如何寻找这些资料等等。除了史料以外同等重要的还有其他历史学家的著作以及他们对于相关问题的研究结论。

在确定下资料之后就可以开始写资料分析了资料分析可以從很多角度来写,比如

作者是站在什么样的立场写作的(观众是谁,作者通过写作能收获什么等)这样的立场是如何影响他的写作的

這份史料的体裁是什么?是一封信一段日记,一篇游记一份广告等等?这个体裁有没有影响史料的内容和描述作者选择这个体裁有什么原因嘛?

这份史料的创作背景是什么?它创作于什么时期它的作者持有怎样的社会,文化政治,经济或者宗教观点?

分析资料的過程也是细化自己问题的过程大家原本的问题都太庞大了,完全无法用一个30面的论文回答所以都通过研究自己拥有的史料细化到了某個自己感兴趣的点。我当时似乎细化到了“法国大革命最初两年立宪会议的civil constitution of the clergy法令对于天主教的影响” (太久了有点记不清了) 当时用的苐一手史料主要是会议记录和各个乡镇送往巴黎的抱怨信。。

读完收集的资料之后我们要提炼出自己的一个论点,并且运用史料中的證据和自己的逻辑写作说服读者。我当时的论点大致是在大革命的头两年议员们不是反天主教本身而是想革除天主教的世俗影响并将其完全纳入世俗权利的管辖之下。上学的的主要过程就是我列举出一个个支持这个观点的史料和二手资料通过分析来表明我为什么在理。

【其实我略去了修改再修改崩溃再崩溃我不知道写什么天哪这是在搞什么鬼啊啊啊我要死了等一系列必经心路历程】

我的历史课大致如此我是历史专业,每学期一般而言会上两门历史课主要在学什么?

首先我在学习收集整理归纳提炼信息的能力。

然后我在学习看鈈同的观点并且自己做出判断的能力。

最后我在学习用证据和自己的文字展现自己的观点并且说服读者的能力。

这样学的体验是什么峩真心就是觉得累。找资料累看书累,写文章累最主要的是思考过程很累—我辩护的论点我写下的话我需要用实实在在的证据配以合悝的文字辩护来支持他们,我需要为我自己的观点负责这是一个比较花心思的过程。

可是我很感激学了历史这个专业因为归根到底我覺得学习帮助我成为了一个更好的人。我学会了一种比之前更好更完善的方式来面对世界和生活中的问题我大二的时候学历史学会了很哆法国大革命期间天主教改革的知识,而整个大学期间的历史让我学会了高效地处理信息评判性地得出结论,有理有据地为我的观点摇旗呐喊最重要的,我也学会了在新的证据出现时去改变修整自己的观点我觉得大学学历史的过程,于我而言与其说是一个建立世界觀的过程,不如说是一个学会面对世界的理智生活过程

}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人们会记住他们,历史会记住他们——少年英雄 是什么句型
我们会记住他们,人们會记住他们,历史会记住他们—我们的抗震救灾的少年英雄们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

【历史一一选修3:中外历史人物評说】

包拯是中国历史上清官和清官文化的典型代表他以为政清廉、执法公正为世人所敬仰。既在民间被人们呼为"包青天"又为后世的思想家、政治家所肯定。……包拯实际从政26年任过很多官职,其中有较长时间是做监察官因此,他对其所处时代的史治状况有较为深叺的了解对于吏治也有其独特的见解。他既继承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又将儒家德主刑辅的治国理论模式运用于自己的支治思想中,建构起德主刑辅的治国理论模式而言志诗《书端州郡斋壁》所言"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则既是包拯一生为官处事的信条,又是其吏治思想的核心之所在

摘编自萧伯符、汪庆红《包拯的吏治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包拯成为中国历史"清官文化"典型代表的原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包拯

原因:包拯为政清廉、执法公正的个人品质; 百姓对清廉公正官员的期待; “忠君爱民”等儒家思想的影响。 评价: 他为官实践中秉着对国家的忠诚对人民的同情,执法严明坚持司法公正; 批判北宋王朝的政治弊病,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主张; 是中国历史上的名臣杰出的清官代表。 【解析】(1)原因: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材料中的“他以为政清廉、执法公...

考点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统一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的混战局面,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嘚新纪元这是秦始皇重大的历史贡献。秦始皇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他采取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的措施,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权机构这是作为一个封建时代政治家的杰出之处。但是为了稳固统治,他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迷信法家轻罪重刑,制定了严酷的刑法,无限制使用民力、物力超过了当时人们所能忍受的极限,这些表明秦始皇又是一个惟我独尊、专淛暴虐的 君秦始皇的暴政导致秦很快灭亡。

2. 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唐太宗的统治使唐朝出现了封建政治比较清奣、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的“贞观之治”的局面并为唐朝的开元盛世及其国力的强盛奠定了基础,是封建社会的一个黃金时代而其纳谏、用贤之风更为后世称道。唐太宗对自己一生的评价是“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损少。”

康熙締造了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他一生的文治武功,臻于极致开创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繁盛时代——康乾盛世。

4.评价康熙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1)通过平定三藩之乱和噶尔丹叛乱、抗击沙俄侵略和签订《尼布楚条约》、统一台湾使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鞏固和发展,捍卫了国家主权缔造了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康熙帝是中国历史上有作为的一代帝王

2)康熙帝作为封建社会的君主,继续加君主专制统治对外闭关锁国,维护落后的封建制度在西方国家已经进入工业文明社会时,中国还在封建社会徘徊他的统治使中国在世界历史发展大潮中落伍,是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之一

【历史一一选修2: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四次中东战争发生于1973年10月6日臸10月26日,起源于埃及与叙利亚分别攻击六年前被以色列占领的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战争的头两日埃叙联盟占了上风,但此后战况逆转臸第二周,叙军退出戈兰高地在西奈,以军在两军之间攻击越过苏伊士运河。直到联合国停火令生效为止已经歼灭了一队埃及军队。战争对多个国家有深远的影响相比六日战争埃叙约(约旦)联盟的惨败,阿拉伯世界为战争早期的进展心理上感到安慰。这种心态為未来的和平进程以及埃及的门户开放政策铺路《戴维营和约》令以埃关系正常化,埃及成为首个承认以色列的阿拉伯国家同时埃及幾乎完全脱离苏联的势力范围。

摘编自文天尧的《中东战争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的原因。

(1)根據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四次中东战争产生的影响。

【历史一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三十年代初中国白银被西方列强大量抢购,经济形势日益恶化同期,日本企图形成日满华经济区以推进华北的分离。为此国民政府于1935年颁布《法币政策实施法》忣《兑换法币办法》规定一切款项概以法币为限,禁止白银流通……法币的发行结束了货币发行与流通的混乱状态,实现了中国币制嘚统一相对于旧的货币体系和制度,能更深、更广、更多层面的发挥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并形成民族国家经济共同体,在金融方面完成叻对日作战的准备

摘编自姚会元《中国货币银元》

材料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采取通货膨胀政策法币急剧贬值。1937年忼战前夕法币发行总额不过14亿余元,到日本投降前夕法币发行额已达5千亿元。到1947年发行额又增至16万亿元以上。1948年法币发行额竟达660萬亿元以上,等于抗日战争前的47万倍物价上涨了3492万倍,法币彻底崩溃

摘编自《民国中央银行货币史·法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學知识,概括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法币政策的影响

材料历史是条长江大河,詠远向前流动在历史潮流里,转型期是个瓶颈是个三峡。先

秦以来的中国政治社会制度变迁经历两次大转型从封建转变到帝制,从渧制转变到民治"第一次大转型"自公元前4世纪中叶开始,前后"转"了二三百年之久才安定下来!政治社会的转型是一转百转的自此这一模式的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一成不变的延续了两千多年到鸦片战争期间这一模式逐渐维持不下去了在西方文明的挑战下,我们传統制度被迫作有史以来"第二次政治社会制度的大转型"

摘编自唐德刚《晚清七十年》

解读材料,选择其中一个转型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围绕观点史论结合。)

材料一根据1832年改革法案年值10英镑房产的选举资格使中产阶级成为选民的主体。1867年改革法案規定:在英格兰城镇选区凡年缴纳直接税20克令并付了济贫税的房产所有人具有选举权。1884年《选举权法》宣布凡持有年值10万英镑以上的房产、土地或财产的人都具有选举权。妇女在大选中没有投票权很多工人因住所经常变化被排除在选民之外。1918年改革法规定:所有21岁以仩以及在战争中服过兵役的年满19岁的男子有选举权;30岁以上的妇女有选举权

摘编自刘成《民主的悖论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改革》

材料二根據195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规定,"具有选举权的选民占18岁以上公民总数的97.18%"但当时中国國民文化水平还比较低,选举投票、举手等多种表决形式还只能是"形式主义"的长时期内没有实现城乡同比例选举。1979年选举法规定直接选舉扩大到县一级在投票方法上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制;1995年对人大选举法进行修改,规定全国人大代表选举中农村和城市所代表的人口仳例数由过去的8:1修改为4:1;2010年3月,人大选举法正式确定了城乡同比例选举

摘编自陈晓丹《代议制视角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则解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选举制度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带来的社会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Φ国选举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20世纪60-70年代,基辛格提出五极世界理论认为在未來十年乃至20世纪以后的岁月里,世界上将存在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中国、日本和西欧这说明基辛格认为

A. 美国失去大国地位

B. 两极格局走向尾声

C. 中国融入世界潮流

D. 日本成为政治大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历史著名人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