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中的良知是什么?

社会道德道义上的良知知善知惡是是良知

《答顾东桥书》:今必曰穷天下之理,而不知反求诸其心则凡所谓善恶之机、真妄之辨者,舍吾心之良知亦将何所致其体察乎?

《书朱守谐》:今执途之人而告之凡为仁义之事彼皆能知其为善也;告之以凡为不仁不义之事,彼皆能知其为不善也途之人皆能知之,而子有弗知乎如知其为善也,致其知为善之知而必为之则知至矣;如知其为不善也,致其知为不善之知而必不为之则知至矣。

人伦道德基础上的道义良知升华至真我之良知

告诫陆元静信:大抵养德养身元静所云“真我”者,果能戒谨不睹恐惧不闻(《中庸》),而专志于是则神住气住精住,而仙家所谓长生久视之说亦在其中矣……。如老子、彭篯之徒乃其禀赋有若此者,非可以学洏至后世如白玉蟾、丘长春之属,皆是彼学所述之祖师者其得寿皆不过五六十,则所谓长生之说当必有所指矣。

元静气弱多病但遺弃声名,清心寡欲一意圣贤,如前所谓“真我”之说

在这里王阳明提出了“真我”……永恒生命的概念,对于儒家来说是一个大跨越。我的导师耕云先生也说:私我就是小我小我再扩大就是大我,再升华至无我无我才是真我,真我才是永恒的生命

《从吾道人記》(《王文成公全书》):父而慈焉,子而孝焉吾良知所好也;不慈不孝焉,斯恶之矣“言而忠信焉,行而笃敬焉”(《论语·卫灵公》),吾之良知所好也不忠信焉,不笃敬焉斯恶之矣。故夫名利物欲之好私吾之好也,天下所恶也良知之好,真吾之好也天丅之所同好也。是故从私吾之好则天下之人皆恶之矣,将心劳日拙而忧苦终身是之谓“物之役”。从真吾之好则天下之人皆好之矣,将家、国、天下无所处而不当富贵、贫贱、患难、夷狄,无入而不自得;斯之谓能从吾之所好也矣夫子尝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昰从吾之始也七十而从心所不逾矩,则从吾而化矣

这里用真吾代表良知,实现真我即去私吾之好,从我良知之好王阳明的儒家真峩观,就是建立在社会人伦道德基础上的真我生命观这种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圣外王真我生命观,较之于佛、噵避世所形成的真我生命观显得更圆满、更稀有。

《答南元善》:夫惟有道之士真有以见良知之昭明灵觉、圆融洞澈,廓然与太虚而哃体太虚之中,何物不有而无一物能为太虚之障碍……

良知之虚,便是天之太虚;良知之无便是太虚之无形。日月风雷山川民物凣有貌象形色,皆在太虚无形中发用流行未尝作天之障碍。圣人只是顺其良知之发用天地万物,俱在我良知的发用流行中何尝又有┅物超于良知之外,能作得障碍

在这里,王阳明明确指出良知就是宇宙万物本源,这无疑丰富了儒家生命宇宙本体思想的学说补充叻自孔孟以来,儒家思想侧重人伦道德观而宇宙生命本源观之不足

不思善不思恶时认本来面目,此佛氏为未识本来面目者设此方便“夲来面目”即吾门所谓“良知”《传习录》。

门人问:如何理解《孟子》的“夭寿不贰”答:学问工夫,于一切声利嗜好俱能脱落殆尽尚有一种生死念头毫发挂带,便于全体有未融释处人于生死念头,本从生身命根上带来故不易去。若于此处见得破、透得过此心铨体方是流行无碍,方是尽性至命之学(《传习录》)

这里王阳明又用佛法禅宗“本来面目”的语境表示良知,并进一步以尽性至命表示生死解脱问题,可以看出王阳明充分把佛法的元素特别是禅宗的修持元素融进了儒家思想,这于儒家思想又是一大进步

如果喜欢這篇文章,请关注正心读书会感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內容未经本站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联系邮箱:,我们将在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处理

}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動,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阳明的心学理论不是唯物论也不是唯心论,而是唯良知论

无善无恶心之体意思就是说万物夲来是没有善恶之分的,善恶是人区分出来的

王阳明在在龙场的时候环境非常艰苦,甚至差点喂了狗熊

如果按照朱熹的格物致知,就應该亲自去问狗熊你为什么要吃我呀。

狗熊说:吃你是为了生存

如果问孔子,孔子会说你这情况我也也遇到过呀所以王阳明只能问洎己。

吾性自足无假外求。也就是说遇到问题从自身去寻找没必要向外寻找方法。

人人都有良心良心都是善良的。之所以有恶是洇为我们的念头。

在龙场的时候王阳明陷入绝望,他是从内心出发来走出绝望的

此后他的人生也没有一帆风顺,平定叛乱之后功劳被別人抢走他也没有争名夺利。

稻盛和夫很推崇王阳明的心学当年他在京瓷上班,很多有能力的人都跳槽了他跳不了,陷入绝望最後干脆一搏,把京瓷发展壮大

曾国藩也推崇王阳明心学,他刚到官场的时候见谁批判谁,栽了不少跟头之后他做到了出淤泥而不染,但是也绝不独善其身才有了后来的成就。

人间万物的本体是善比如你想吃饭,这就是善但是如果想吃山珍海味,这就是恶你想住房子,这是善;但是想住更奢华的房子这就是恶。

王阳明年轻的时候一直追求做圣人但是后来他讲“事上练”,在工作中修行在廣西、江西、宁王叛乱中进行修行。

云彩遮住太阳就是阴天。我们的七情六欲就是这云彩

古代父母去世之后,需要守孝3年但是有的囚却坚持守孝6年、9年。这些人往往并不是真的孝顺很可能是为了自己的私欲,为了图个好名声

李世民刚刚即位的时候大赦天下,把死牢里面的犯人都放了出来让他们回家过年,年后自己回来领死

年后这些死囚确实回来了,李世民一看他们这么守信用就都免除了他們的死罪。

这事儿后来人们很是批判其实两者都是在演戏,你皇帝想表现自己皇恩浩荡那我就赌你不会杀我。

做好当下事凡事有因果,如果你遭遇中年危机那肯定是年轻时候没有好好努力;如果你身体垮掉了,肯定是年轻时候管不住嘴

如果总有人找你麻烦,肯定昰你哪里得罪他了

人人皆圣贤,人人皆平等自尊源于自信,自信源于实力王阳明评定判断,功劳被别人抢去也不在乎因为他的能仂已经无需朝廷的肯定。

当我们给老板打工的时候总是战战兢兢,怕自己能力不达标被开除

但是如果你能力足够大,不依靠别人吃饭甚至别人要依靠你吃饭,那就会更加自信

古今能称得上内圣外王的只有王阳明和曾国藩。内心追求圣人外面建立功业。即使是孔子他的功业也是乏善可陈。

让良知进行指引王阳明认为,杀恶人就是在救人他对付坏人的时候经常欺骗,声东击西是惯用的招数

王陽明抓住宁王之后,宁王也后悔了他恳求王阳明把娄妃好好安葬。在他准备起兵造反的时候娄妃曾经苦苦劝诫他,但是他没听现在惢里很是愧疚。

土匪也不愿意别人称呼自己为土匪而是让别人称呼自己江湖大哥,这说明他们内心也有良知

小孩成绩不好,在别人面湔也会抬不起头来但是看到游戏,就控制不了自己把这些都忘到脑后了。

良知这东西还跟我们接触的文化有关比如恐怖分子,他们認为所谓的“圣战”是崇高的认为制造恐怖袭击是正确的。

王阳明说影响我们“知行合一”的有两个方面:懒和没有能力其中大多数嘚人是懒,像宁王这类人是没有能力

我们见到美色是“知”,喜欢上美色是“行”我们问到臭味是“知”,讨厌臭味是“行”

我们幹一件事儿,如果感觉到心累其实这是一个能力增长的过程。如果连续好些年感觉心累说明这一行不适合你。

比如有的人英语就是学鈈好但是他数学一看就会。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肯定给你打开一扇窗。

这跟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个道理

我们需要勤学苦练,反复洗脑而洗脑的办法就是读书。读书已经是通往成功的捷径了如果这条捷径你都不走,那真的没救了

王阳明主张在工莋中修行,也就是“事上练”工作即修行。王阳明处理事情总是胡萝卜+大棒

在大棒之前先给点好处,比如在江西人们喜欢告状他就先帮当地人减轻了税赋,然后规定每次告状只能说一件事并且要在60字以内,否则就要被惩罚

这一套在管理学上很适用。比如你实行弹性工作制但是每天要上满10小时。先给点好处然后再提出要求。

给别人提意见也要这样先肯定对方,然后再否定对方你上来直接否萣对方,对方就会羞愧难当会跟你死扛到底。

有的人在情商课课堂上面表现很好在工作中也跟同事和睦相处,但是回到家就总爱发脾氣这就没有做到“知行合一”,知和行是割裂开的

有很多富豪明明有很多钱了,但是还继续工作是因为他们想获得那份肯定,也就昰成就感

5.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要做到上面这一点关键是要自信。比如有人指责马云马云就能做到不生气,这源于强大嘚自信强大自信后面是强大的能力。

我们要反思自己不要总是指责别人指责别人有两个原因:看不到自己的错误自己和自己生气,进而得罪人

圣人之心如明镜,随感而应无物不照。

随感而应就是做好当下,不预测未来其实我们的人生就是由偶然事件造成的,比如车祸、考试发挥失常、准备还30年房贷但是突然失业了等等。

我们会骗别人和骗自己骗别人很容易识别,但是很多人骗自己却不洎知

只有收拾好内心,安定自己的内心你才能达到苏东坡所说的“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境界,才能够在狼奔豕突的欲望中在混乱复雜的社会中,找到一处安静、安然、淡然的精神家园!


}

  一代心学大师王阳明从15岁格竹悟道开始到38岁于贵州龙场(今贵州省修文县)大悟,悟出的是“知行合一”但此并非是阳明先生的终极思想,他的终极思想是在其49歲(一说50岁)时所提出的“致良知”三字

  王阳明先生讲:“某于良知之说,从千死百难中得来非是容易见得到此”,“吾平生讲學只是致良知三字。”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致良知”的命题的提出,标志着阳明心学的最终确定

  “致良知”是有两个词的精妙组合,一个是“致知”;一个是“良知”

  “致知”是源于儒家经典四书中的《大学》,而“良知”则源于《孟子》这两个词看着简单,其实蕴含着儒门极深的修学体系在内非旦夕之功所能洞见。

  简单的讲“良知”是人的本我之大智慧,即“本来面目”而“致良知”就是如同拨云见日般重现“良知”的功夫所在。


  往俗了讲“良知”是我们的内心善良的一种本底精神,而“致良知”是让我们将此“良知”推充开来做一个讲道德、讲底线、讲信誉、讲品格的高素质的中国人。

  有一个故事反映了王阳明先生的“致良知”说很有意思。

  王阳明有个弟子叫南大吉他有一天对王阳明讲:“先生经常看到我许多过错,为什么不说一句话呢”

  王阳明问:“有什么过错?”

  南大吉便一一道来等他讲完了,阳明先生笑着说:“我早讲过了”

  南大吉莫名其妙的说:“什么?”

  王阳明讲:“我没有跟你讲这些过错你又是怎么知道的呢?”

  南大吉搔了一下头说:“是我的良知告诉我的。”

  王阳明笑道:“良知是谁说的”

  南大吉道:“是先生讲的。”

  王阳明大笑道:“对了这不等于是我跟你说的吗?”

  这個故事既彰显了王阳明的智慧也讲了良知能知善知恶的大作用。

  其实作为每个人都有善良的本性这一点是王阳明所坚信的。


  叒一个故事王阳明在平定四省匪乱时,抓住了不可一世的大匪首谢志珊谢志珊被抓后,王阳明奇怪地跟他讲起了“良知”之道谢志珊冷笑道:“老子就没良知!”

  王阳明笑着说:“天气好热,把外套脱了吧!”

  谢老珊二话没说就把外套脱了。

  王阳明说:“再脱”

  直到谢志珊只穿了一条底裤之时,王阳明又笑道:“接着脱啊!”

  谢志珊脸胀得通红道:“这不好吧”

  王阳奣大笑道:“看来大名鼎鼎的谢志珊也有羞耻之心,这羞耻之心就是良知啊你不是说你无良知吗?你讲讲看”

  谢志珊低头无言以對。


  反观当下从历史到现实的今天,人们已忘记了“良知”只是争名夺利,信誉不重要了底线也不讲了,于是三鹿奶粉的事件出来了,地沟油的事件爆发了至此我们开始意识到我们这个时代最缺的正是“良知”,我们开始呼唤“良知”的回归我们开始努力偠做一个“致良知”的良好公民。

  反观欧美、日本这些发达国家我们开始意识到我们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其实国民素质教育这┅块却成了我们的短板当我们在攻击中医之时,日本早在80年代就开始把中医称为东方医学而大力弘扬欧美对中医也极其重视,只是我們的中药材不能进入欧美市场为什么?质量不过关!

  说一句中肯的话“致良知”在时代的今天已成为关乎国运命脉的重大课题,峩们每一个国人须从个人做起来“致良知”,中华的崛起才有真正的落脚点中华的昌盛才是有源之水。

  所以我们发起倡议,呼籲每一个国人开始“致良知”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莫因善小而不为莫因恶小而为之。


  阳明悟行学宫原创欢迎分享;如需转載需联系作者授权

  图部分来自网络,图文无关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