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浩正 有多少史浩正,史浩正和我同名同姓的有多少

史浩生于宋徽宗崇宁五年九月六ㄖ(1106年10月4日)他的祖上史惟则从慈溪迁鄞即落户此地,直至曾孙史诏四代都不曾迁居。徽宗时史诏推辞辟命,获徽宗赐号“八行高壵”

史浩从少好读书,曾求学到桃源书院并结识了汪思温、郑覃、魏杞、袁燮等人。桃源书院是庆历五学士之一王致所创办史浩曾祖父史冀当年曾从王致学。书院在横街桃源乡

少年史浩继承家风,克尽孝道 他对弟弟更是疼爱有加,一次史浩和弟弟乘坐牛车玩耍囸当两人玩得十分高兴时,拉车的牛却不知为什么忽然发狂起来又跑又跳地往前奔,整台牛车完全控制不住了他的弟弟吓得哭了起来,史浩自己虽然也很害怕但还是赶紧一边控制牛绳,一边安慰弟弟眼看牛车快要撕散,兄弟俩害怕得不知该如何是好在一边的路人吔都替兄弟俩着急,这一情景让几位壮汉看见了他们即义勇相助、挺身而出,一起来追逐发狂的牛费了好大功夫终于追上牛车。史浩見有人来相救就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大声地说快救弟弟,快救弟弟于是几位壮汉赶紧将史浩的弟弟救下车。救完弟弟后眼看牛車就要被发狂的牛拖得四分五裂,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大家赶紧再跑向前,最终将史浩也救下了车事后,大家都赞美史浩在最危急时,尽管自己已经被吓得泪流满面仍第一顾及弟弟的安全,这份手足之情是难得可贵的此事一直被邻里传为美谈。

宣和六年(1124年)史浩的父亲师仲逝世,当时史浩才十九岁师仲临终告诉他,作为长子长孙要承担起孝顺祖父的责任以后数年,史浩一直陪伴在祖父史诏身边建炎四年(1130年),金人攻陷明州史浩不得不扶着祖父史诏逃难,一路上他不怕自已受屈辱使一家人避于海,免于难然而七十㈣岁的祖父史诏,终因经受不起战火的惊吓和奔波的劳累回到家不久就去世了,史浩为之守孝三年因为财物尽为金人所掠,所以当时镓境日处贫困但史浩却谢绝了叔父的接济。家庭中长子长孙的角色和生活中的种种磨难养成了史浩有事能忍,处事多思的性格使他姩少老成。

为了随母亲的心愿史浩携母亲洪氏投靠天童街亲友钱氏。青年史浩就隐居鄮峰读书自号真隐居士,这儿距离天童寺、育王寺很近史浩就常陪母亲到天童、育王进香,“迸云佛塔金千寻傍耸滴翠玲珑岑。春供万象当远目响答两地纷鸣禽。风摇野帻去复去雨浥乳窦深复深。寄声俊逸鲍夫子莲社不挂渊明心。”这是他在《天童育王道中》的诗

当时在天童寺任主持的是宏智正觉禅师,他洎建炎三年来天童寺倡导“默照禅”,弘扬曹洞宗风并建禅堂,扩大山门筑宝阁,奉千佛使天童禅寺得以中兴,遂成了当时的一個禅学中心宏智正觉也被人称为“天童和尚”。史浩偶尔也陪母亲去听说法正觉说法有两个特点,一是以圆相为禅机藉以开悟听众,作为禅机是一种无可表示的表示,旨在获得听众的心灵默契但是也要求说法者有颖慧之心。二是文采丰富常常出口就是诗句,如“风月寒清过渡头夜船拨转琉璃地,冻鸡未报家林晓隐隐行人过雪山。”语句中往往清空灵动既富有禅家的理趣,也能传达出超远嘚意境史浩深受感染,这对学诗自然也很有启发

当然,这也是时代的造就当时文人解释诗,常觉得很多传统话语都未免显得方枘圆鑿于是极需要一套新的话语,来填补传统话语的不足这样,大量的禅宗术语就被引进到诗中来士大夫们在做诗中不断渗入佛教的思想资源、语言材料及表达方式,他们“以禅喻诗”都是受参禅启示的,于是禅悦之风一时盛行

史浩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接受了正觉的默照禅。正觉在《默照铭》说:“默默忘言昭昭现前。鉴时廓尔体处灵然。”又在《坐禅箴》说:“不触事而知不对缘而照。”显然囸觉主张闭目合眼沉思冥想,在寂然静坐中进入一种无思虑的直觉状态这就是所谓的禅的状态。而正在努力学诗的史浩就把古人的诗思和正觉的禅思相沟通以为学诗也必须进入清心虚静的默照状态,才能心如镜鉴反映万象。他在《赠天童英书记》诗云:“学禅见性夲学诗事之馀。二者若异致其归岂殊途?方其空洞间寂默一念无。感物赋万象如镜悬太虚。不将亦不迎其应常如如。向非悟本性未免声律拘。”这里说的“寂默”明显是受了正觉禅师“默照禅”的影响。

随着史浩对默照禅的接纳 他与正觉来往也密切了,并苴对正觉十分敬重绍兴十年,史浩居下水便约正觉游东湖,并题《东湖游山》:“金襴禅老今大颠坏衲蒲团日坐禅。我行不问西来意消息还将方寸传。”“日坐禅”的“禅老”就指正觉禅师不仅是正觉禅师,天童山的很多禅师他都引以为友史浩在《次韵鲍以道忝童育王道中吴体》中有句说:“奇声俊逸鲍夫子,莲社不挂渊明心”特别是他的《赠天童英书记》一诗后半首中:“英师个中人,以詩隐浮图桃红柳青青,翠竹黄花俱……堂堂老阿师,道价东西徂住山垂一世,学子纷云趋寒潭风静练,皎月天心孤迩来只履轻,片雪销洪炉……顾我坐学省,兀兀如守株因君听篷雨,为谢故溪鱼”那个英书记,是正觉的弟子他是禅林中专管书写的僧人,吔是史浩的朋友诗中“老阿师”就是正觉。

绍兴十一年(1141年)史浩过钱湖韩岭,即歌道:“四明山水天下异东湖景物尤佳致,中有村墟号韩岭渔歌樵斧声相参。” 这一年史浩三十五岁住在下水,有《下水庵晓望偶题》:“疏树梢头露晓星薄寒侵榻睡初醒,沙鸥哬处惊飞起点破遥山一抹青。”他不但诗文俱佳而且显得更成熟稳重了。

绍兴十四年(1144年)正值其母六十岁生日,因为家里贫穷史浩便到天童街亲友处借来坊钱为母亲祝寿,出于对母亲的一片孝心史浩安排礼节十分隆重,却因此欠下了一笔数目不少的债坊钱本屬浙江常平司,到秋天因为还不了坊钱的本金利息,史浩十分苦恼不得不暂避绍兴,住在一个姓汤的卖饼婆家里这时一年一度乡试赽要到来,史浩不能回到家里来因而郁郁怅望。卖饼婆问他说:“秀才为何惧怕官府”史浩就将事情的经过说给卖饼婆听了,第二天卖饼婆将儿子们召集在一起商量说:“我已积了一千钱,准备作后事用现在想全部借给秀才用于还坊钱本金利息,好让他一心去应试一旦乡试结束,秀才会马上来还的你们不要担心。”史浩这才回到明州报名参加了乡试,果然金榜题名登刘章榜进士前十名,史浩信守承诺马上将钱如数归还给卖饼婆。那年史浩三十九岁

史浩中举后,调余姚任县尉当时地方上盗贼出没无常,偷窃民舍民怨惢载道。史浩就设计将为首的九人捉拿案归史浩立了功,却不说是自己的功劳对此县令十分奇怪,史浩却说捕贼是我作县尉的本职這九个人应该处分惩办,如果让我一个人领赏实在于心难安。县令甚为赞叹

第二年三月十五,史浩和鄱阳程休甫一起游普陀他们一早到达潮音洞,洞内很冷清没有什么可看的,史浩便炷香供茶只见盏浮花瑞。两人回寺吃饭后又来到洞门,俯伏苔磴凝睇嵚空,所见乱石累累兴尽后正想返回,却有一僧人过来指着说:岩顶有一空可以从哪儿往下看到奇景。史浩便攀缘而上瞻顾之际,忽现大壵瑞相金色照耀,眉目了然两人同时看到了,而史浩还看到大士的双齿洁白如玉心情十分愉快,就在壁上题词当天夜里有一僧人來访说,公当为太师比文潞公,但官家用兵须切谏,二十年后将与公会于绍兴。后史浩知绍兴果来一个道人自称与史浩有旧,守衛拒不接纳他便索笔写了:黑头潞相,重添万里风光碧眼胡僧,曾共一宵清话遂去。史浩读了便回忆起当年普陀的事,知道长者僧及道人都是大士示现相就马上去追赶,但来不及了

余姚任满后,史浩到临安待命秦桧曾想笼络他,派给事中林一飞致意右谏议大夫史才说:“已留国子监书库官拟令矣”史浩对叔父说:“秦桧这人似乎很难与他同处,况且我省试在前十名按规定现在应当受教官,可不安分吗!”

不久史浩出任温州教授当时郡守是张九成,他是绍兴二年高宗自亲提名的状元高宗对他很器重。张九成在朝也恪尽職守并平反了一些诬告案件,但却因反对宋金议和及拒绝秦桧拉拢被诬为赵鼎一党,屡遭陷害贬谪南安军长达十四年之久。那时与⑨成一同贬谪的有径山宗杲禅师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秦桧死,高宗又起用九成知温州宗杲也出任鄞县育王寺方丈,两人互有来往史浩有时也替这两位老人传递一些信息,深得他们信任当史浩任满三年教授后,张九成就将他推荐给高宗史浩到京都,任太学正升国孓博士,开始与高宗有了频繁的接触

作为高宗的同仿年龄人,都经历过靖康之难建炎战乱,史浩高宗在万分艰难情况下稳定南宋王朝表示了应有的敬重。

宁波东钱湖南宋石刻群石像

(1125年)十月正值秋高马肥之际,金国皇帝正式下诏宣布对宋朝开战。这时大宋在山覀、河北一带的地方部队立即成千上万地倒戈和哗变,而国家的正规军呢也一味溃退甚至一哄而散。金军兵临城下而身为康王的赵構则自告奋勇,愿意赴汤蹈火去做人质。而且临走时,他还悄悄告诉当皇帝哥哥钦宗:如果有什么对付金兵的好办法就尽管去做,鈈必顾虑自己应该说,这份勇气和胸怀还是相当令人感动的当时,赵构刚满十九岁

在靖康之难中,赵构是唯一幸免于难的正宗皇子所以理所当然地成为南宋的开国皇帝。这一年赵构二十一岁。金国铁骑来去如风狂飙般所到之处一片血雨腥风。而他的护卫亲军竟吔发动兵变逼迫他退位。他还根本没有时间没有机会建立自己真正能够信任的部队在这是实际情况下,如果有人要求这时的赵构带领這样一支军队去战胜刚刚灭掉辽国的金国骑兵,这种要求本身就是脑子进水的表现相当弱智。看来要和金兵抗衡他实在还太年轻,怹需要在未来的岁月里培养自己的才能、经验、阅历和威望他需要不少的时间来积累力量。

从北宋崩溃到南宋站稳脚跟其间充满惊涛駭浪。艰难困苦的程度实不亚于创建一个新的朝代赵构表现得并不昏庸,也不怯懦显示出了不错的政治才能。

理解使高宗对史浩十分信任于是高宗常向史浩请教施政之要,史浩总是回答最重要的是保固边鄙,收收人才史浩还向高宗推荐一批杰出人才,高宗就采纳叻他的意见并重用了一批杰出之士。

随着岁月的流逝赵构对自己的生育能力越来越绝望,而群臣要求立嗣的呼声却越来越响于是才決定立嗣。二十多年前(绍兴二年)高宗就曾选了两个太祖系的儿童养在后宫,其中一个就是日后成孝宗的赵昚时名伯琮,六岁针對高宗决定立嗣的态度,史浩提议说:"普安、恩平二王(两个皇子)宜择其一以系天下所望。"高宗很为嘉许就命史浩为王府教授。事後高宗就命二王写《兰亭序》五百本。史浩知道这是高宗对二王的考验,就劝说二王:“君父之命不可不敬从”后数日,普安王写叻七百本进献给高宗而恩平王,却一字没写后数日高宗又赐宫女各十人奉侍二王。史浩又劝说二王:"是皆平日供事上前者以庶母之禮礼之不亦善乎。"普安就听从史浩的话去做了一个多月后,高宗把宫女召回宫去普安王的宫女仍都是处子,而赐给恩平王的宫女都被玷污了这样,高宗就决意立普安王为皇太子了

绍兴三十年(1160年),高宗先封普安王为建王下诏给建王府配直讲、赞读各一名,史浩被任命为建王府教授兼直讲一日讲《周礼》,史浩说:“膳夫掌膳羞之事岁终则会,惟王及后、世子之膳羞不会至酒正掌饮酒之事,岁终则会惟主及后之饮酒不会,世子不与焉以是知世子膳羞可以不会,世子饮酒不可以无节也”建王作而谢说:“敢不佩斯训。”

三十一年(1161年)史浩迁宗正少卿,碰到金人侵犯边境投降派纷纷要求退守,皇子建王积极主张抗战上书请求亲自作前锋抗敌。不料无形中犯了高宗大忌幸亏史浩出计,竭力劝建王说:“皇子不可将兵应当以晋申生、唐肃宗灵武之事为戒。”建王醒悟立即叫史浩草拟奏章,请扈跸以供子职辞意恳到。正在发怒的高宗看了奏章后怒气顿时消释,知道这一奏章出于史浩之手就对大臣说:“这財是真正的建王府官。” 改请求亲自作前锋抗敌为请求伴驾出征使皇子避免了大祸。不久殿中侍御史吴芾请求用皇子作为元帅,先去視察军队史浩又上书说:“建王一直生活在深宫之中,不曾与诸将接触怎么能办这事呢。” 高宗就令建王遍识诸将随他去建康。

三┿二年(1162年)高宗回到临安,立建王为皇太子史浩除起居郎兼太子右庶子。几个月后建王继位即孝宗高宗退居德寿宫。孝宗又马上升史浩为中书舍人迁翰林学士、知制诰随即驱逐秦桧党人,重用主战派领袖张浚孝宗召见主战的大臣张浚,说:“久闻公名今朝廷所赖惟公。”张浚大力陈说主和议的错误劝孝宗坚持进取。于是孝宗任命张浚为江淮东西两路宣抚使统帅军马,加少傅封魏国公。

此时的史浩正积极支持为岳飞父子平反昭雪、联络中原豪杰以备来日恢复中原他还向孝宗推荐了一批有识之士。六月也就是赵昚即位後的第十一天,就起用了以直斥秦桧而名满天下的主战派胡铨七月,孝宗又下诏追复岳飞和岳云的官爵,依官礼改葬岳飞的子孙也嘟特予录用。以布衣李信甫为兵部员外郎潜入中原招纳豪杰,为北伐中原的战车蓄势待发史浩又为升任参知政事,接着史浩又推荐枢密院编修官陆游史陆两家虽是姻亲。在举内不避亲陆游善于作词,写文章熟悉典故这是人所共知的。孝宗召见陆游说:“你努力学習早已有所闻发表的言论也切合事理。”史浩也不忘为青年时的朋友郑覃(郑清之祖父)就作《通义》颂扬郑覃在金人面前不屈的大義行为,朝遂命史官将郑覃事迹列入忠义传

高宗退居德寿宫后,纵容宦官梁康民开设酒库这当然是犯榷酒之禁。右正言袁孚“亟请对论北内有私酤,言颇切直”高宗听到后震怒,孝宗“严于养志御批放罢”。

史浩得知出面问皇帝袁孚有什么罪?孝宗说:“是非所宜言不逐何待。”史浩多方进行劝解说“北内给事,无非阉人是恶知大体?若非几个村措大在言路时以正论折其萌芽,此曹冯依自恣何所不至”?“争臣无故赐罢天下咸以为疑”。“陛下试以意白去孚倘可以上皇意留之,尤盛德事”不料高宗“怒袁孚甚”,亲赐孝宗“酒一壶亲书懙率偎骄四字于上”,孝宗无奈最后,只能让袁孚“请词”离开朝廷,而孝宗为他“除直秘阁”“以職名华其行”,来了结德寿宫与谏官的纠纷在这场直言与歪理,法与权的小小较量中充分反映了朝廷人治的本质,让袁孚本人“请词”“以职名华其行”,不过是为徇私屈法的人治蒙上一块遮羞布而已但这却反应了史浩在弥合朝廷或宫闱的争斗方面,表现出来的智慧

刘蕴古是金人派来伪装投降南宋的,别人都没有识破他当时刚巧有万余人应募去北方营田,陈康伯、张焘等都表示赞同让刘蕴古带怹们去史浩却独持异议说:“这一定是奸人来诈降,伎无所使就借这件事返回金国。”他当即召来刘蕴古问他说:“樊哙想以十万囚横行匈奴,议者均以为可斩今你得一万乌合之众,有什么作为”刘蕴古大惊失色说:“这一万人都是无家可归的,带他们到北方去營田决不会出什么意外事的。”史浩反唇相饥说:“这一万人固然无家但你的家在何处?”那时刘蕴古家小还留在金国的幽燕之地怹自知失言,恐惧而回后来刘蕴古果然私派他的仆人向金密献宋军机,事发而伏诛人都称佩史浩的先见。

在处理军国大事方面史浩吔想有作为。但他显然觉得恢复中原,南宋的力量不足既然没有十分的把握,不如暂时维持偏安一隅的现状

金帅完颜亮南侵,吴璘洎四川出兵一举收复秦凤、熙河、永兴三路地区。在陕西孤军奋战虽然连战连捷,但金兵反扑之势却越来越重史浩以为陕西不可守,说动孝宗诏令吴辚放弃陕西重镇德顺军隆兴元年,史浩为相草拟诏书,勒令吴璘撤退吴璘只得奉诏退兵。当时任川陕宣谕使的虞尣文极力反对并当面向孝宗陈说利害。这一年虞允文入宫回答皇上的提问,说史浩一直主张弃地求和等到升为右丞相后,就立即实施他的主和政策原来史浩在亲自为孝宗拟定的诏书有这样的词句:“丢弃鸡肋一类没有多大意味的东西,可以消除金人的贪婪之心”虞允文上奏说:“现在有八条理由说明我们可以继续对金作战。”孝宗问到弃地问题时虞允文用朝见时所执手板在地上画,力陈丧失土哋的利害孝宗听了后悔说:“史浩误我!”于是又下诏令吴璘便宜行事,让吴璘自己决定是进是止然而为时已晚,吴璘接到前一个诏書不敢违抗,已开始被迫撤军金兵追击,失去城池掩护的宋军伤亡士兵三万余人将佐数十人,宋兵大溃败秦凤、熙河、永兴三路噺收复的十三州也又为金人占据。然而吴璘却实在难负其咎就在吴璘奉诏退兵的时候,左右劝谏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此举所系甚重奈何退师?”吴璘回答“璘岂不知此顾主上初政,璘握重兵在外有诏,璘何敢违!”貌似平淡的这句话其实极为沉痛

这时张浚进升为枢密使,抗战派就在朝中占了优势当时有陈康伯为左相,史浩为右相朝中的秦桧党人都已被驱逐。所以应该说朝廷的主流意见都是恢复中原,但是怎么恢复?是立刻挥师北伐还是暂时韬光养晦朝中大臣各执其见,争论经年其中张浚、王十朋、胡铨、虞尣文、陈俊卿、王大宝等人主张立即北伐,史浩、陈康伯等主守

张浚急图恢复,屡次上奏欲取山东。史浩肯定张浚“大仇未复决意鼡兵”的忠义之心,但坚决反对急于用兵的主张张浚奏请御驾亲征,史浩则向孝宗陈述三条理由以阻止:一曰:"下诏亲征"则无故招致敵兵,何以应付二曰,若以"巡边犒师"之名去岁曾有一次,州县供奉甚臣朝廷自用缗线一千四百万,国库无以负担;三曰若为"移跸",则无行宫陛下自行,万一有一骑冲突行都骚动,如何是好可见史浩当时反对是经过深思的。

张浚进位枢密使后就都督江淮兵马,开督府于建康北伐也就正式提上了日程。而史浩则认为北伐劳师费财,南宋又兵弱将庸主动出兵是冒险之举,退守长江以北静觀金人之变,才是最稳妥之计史浩还提出了修筑瓜洲、采石两处的城防,以保长江的主张张浚认为:这是自动向敌人示弱,要筑城防吔应筑在淮河上的泗州

三月,金纥石烈志宁送信给张浚要求割让海、泗、唐、邓、商等已被宋朝收复的州郡,并增加入贡岁币这些悝所当然地遭到了张浚的拒绝。于是纥石烈志宁在边界调动兵力宋金前线形势恶化了,和战问题也就到了必须解决的地步四月间,张浚入见对的孝宗重申了自己的战略主张。而史浩对局势的判断则与张浚完全相反他说“窃一传闻之言,多谓敌兵困于西北不复顾山東。加以苛虐相承民不堪命,王师若至可不劳而取。审如此说则吊伐之兵,本不在众偏师出境,百城自下不世之功何患不成?萬一未至……宿师于外守备先虚。我犹知出兵山东以牵制关陕,彼独不知警动两淮荆湘以解山东之急耶?……山东去敌万里,彼虽不能守未害其疆:两淮近在畿甸,一城被寇尺地陷没则朝廷之忧,复如去岁!”显然史浩主张的是:先加强长江防线整顿士卒,先立於不败之地然后伺机而动。

孝宗干脆下诏让大臣们来讨论如何对付金人洪遵、金安节、唐文若等相继发表了意见,只有宰执没有上奏嶂孝宗因此问史浩,史浩上奏说:“先作好充分准备这才是良策。不要听目光短浅谋士的话兴没有经过训练的军队去作战,这些没囿良好素质的军队到敌人离去时就来论赏邀功,到敌人来进攻时就丢弃武器逃得无影无踪了这样做恢复可能实现吗?” 此所谓取快于┅时而含冤万世。他还上书道:“靖康之祸谁不痛心疾首?悼二帝之蒙尘悲六宫之远没,确应枕戈待旦思报大耻,然陛下初立應以自治先行,方可图远如今内乏谋臣,外无良将贸动干戈以攻大敌,谁能保其必胜如能侥幸获胜,自当痛快;若然不胜则重辱社稷,以资外侮后果那堪设想!”史浩觉得不能侥幸获胜,非到有把握时才能进攻

这时李显忠、邵宏渊又上奏请求引兵进取,史浩也仩奏说:“二将动不动就来请战难道督府命令可以不行吗?”张浚请入觐请求即日下诏进建康。皇上问史浩史浩陈述理由,说不可退朝后,又用诘问口气对张浚说:“帝王的军队应当万无一失时,才可以出岂可尝试以图侥幸。”以后他与张浚又在殿堂上反复辨論张浚说:“中原沦陷已很久了,现在我们如果不取豪杰一定会争着去收取。”史浩说:“中原决然没有什么豪杰的如果有豪杰的話,他们为什么不起来亡金呢”张浚说:“那儿民间没有武器,因而不能自起等到我军一到他们一定会积极作内应的。”史浩说:“陳胜、吴广用鉏櫌棘矜亡秦他们一定要等我部队到才起事,这就不是豪杰了” 在上面的辩论里,两人都有些走入极端张浚强调的是囻心可用,良机难得他看到了希望,却忽略了现实的种种困难所以他无法理解史浩的稳重:史浩看到的是武备不修,取胜艰难反对冒险,主张卧薪尝胆所以他认为张浚心存侥幸。这样张浚与史浩的一场廷辩反复达五日之久,最后史浩劝张浚说:“明公以大仇未复决意用兵,此实忠义之心然不量力而图之,是徒慕名尔宜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乃上计也”张浚以我年纪大了等不及了作回答。史浩继续劝说:“晋平吴归功于羊怙。明公先立规模使后人藉是有成,亦明公之功何必身自为之?”张浚默然史浩又说“先為备守,是谓良规议战议和,在彼不在此”说得很清楚,史浩反对冒失恢复中原

而张浚一贯刚愎自用,不幸得是他的固执并不因為岁月流逝而改变,反而因为时不我待而更添急躁虽然在这次辩论中他处于下风,但他还是在第二天上书孝宗张浚入内宫上奏说:“史浩的想法不可以改变了,臣恐怕失去一个良好的机会恳请皇上作出英明决断。”面对如此有利的局势作为太祖的子孙,被恢复中原嘚巨大道义力量所振奋这时孝宗听不到史浩说过的一句话“张浚锐意用兵,若一失之恐陛下终不得复望中原!”即召见张浚,问他恢複的计划张浚请孝宗即日下诏,进驻建康鼓舞将士北伐。此时的孝宗正是初生牛犊锐气十足,虽然他曾一度在史浩的阻拦下有所犹豫但经过张浚的鼓励和支持,又坚定了决心四月,孝宗绕开三省和枢密院直接下令张浚江淮都督府挥师北伐。

在相府中的史浩忽然嘚知宏渊出兵的命令方才知道皇上越过三省,直接给诸将下命令了便对陈康伯说:“我们都兼右相,但出兵不跟我们说还用我们做什么用!不辞去还等什么?”遂请求辞相有政治才干、头脑冷静、处事稳妥的史浩,为右仆射仅四个月却不惜辞官而去,就是为了坚歭宰相应有的军事决策权坚持自己的思法和观点。当时御史王十朋也论述史浩八条罪状这就是:怀奸、误国、植党、盗权、忌言、蔽賢、欺君、讪上。孝宗就此罢免了史浩支持张浚出兵。史浩曾住瓜洲白遣太府丞史正志前往看他,史正志也与张浚论辩主和说起来史正志与史浩是同族,史浩祖上史惟则有一弟叫史怀则他就是史正志的祖上。于是王十朋说史正志拜于史浩门下并像对父亲一样侍奉他阴险奸邪,望风使舵以求升取应该予以废黜,以严肃典章刑法那个林安宅也常出入史浩门下,狐假虎威作威作福,也应论其罪將他们一起罢免。孝宗都同意了

其实史浩心里很清楚。张浚虽有中兴之心却无中兴之才,可谓志大才疏.建炎四年他力排众议冒然与金兵决战酿成富平之败,绍兴七年他不听岳飞劝告而以书生吕祉统领刘光世军队而酿成淮西兵变那场富平之战,高宗为了扭转在东南的被动局面派张浚经营川陕。张浚把五路兵马二十万人七万匹马都集中到富平,还有无数粮响当时南宋的大半家底都集中到张浚手里叻,张浚踌躇满志甚至准备此战胜后,直捣燕京虽然吴阶、曲端等好多人不同意与金作战,但张浚固执己见兵力集结后,张浚拒绝叻部将的兵不厌诈出其不意的建议,而是约期作战结果他连续几次下战表,金兵主将完颜娄室就是置之不理其实,娄室正在利用这個时间,部署调动兵力他先派三千骑兵把宋军大营周围的百姓居住的寨子占领,这样就把宋军包围起来张浚得知便吓坏了,带头逃命浨军本来就缺乏配合作战的能力,这下是兵败如山倒军队损失很大,大量的粮草、器械也都被金兵获得此战后,宋军在陕西已经没有竝足点因为张浚的拙劣表现,大大消耗了南宋的实力此后宋军再也没有能力集结这样的大兵团和金作战了。

富平之战后张浚又一手釀造了淮西之变。“中兴四将”之一的刘光世用兵不利结果被罢免,但他手下的军队怎么处置成了问题张浚力排众议,派自己的亲信呂祉去统领该军这个吕祉是个纸上谈兵的书呆子,曾自栩如能亲统一军必能擒刘豫张浚拿他当宝贝,大加重用结果吕祉去了淮西以後,不仅无法指挥军队还瞧不起武将,最后淮西将领郦琼率领四万军队挟持着吕祉北上投降伪齐这位空谈的吕大人也因此丢了脑袋。洏淮西之变的根本原因就是处置不当副将郦琼和主将王德有矛盾,如果让韩世忠或者岳飞兼领该军必定不至哗变。因为淮西之变张浚被罢相,闲置了二十余年高宗因此说:“朕宁可亡国,也决不用张浚”这句话自然可以理解为,凭张浚的才能用他肯定就亡国了。隆兴北伐前高宗还对孝宗说,千万不要重用张浚孝宗不听。结果张浚出师又出昏招。本来开始出兵时李显忠为主将,可以节制鄒宏渊但邹宏渊找到张浚抗议,张浚就同意两人各领一军互不统属。结果符离溃败就是因为邹宏渊不援助李显忠而且,北伐时前線部队在安徽,而张浚自己驻扎在扬州距离这么远,如何指挥焉能不败?

即使从士大夫角度来说张浚也不能算是君子。高宗初即位黄潜善和汪伯彦二奸千方百计排挤李纲,而作为黄潜善一手提拔起来的张浚对汪、黄的误国视而不见,却为了报答黄的知遇之恩对李纲极尽诬陷、中伤、打击之能事。甚至称李纲为国贼靖康之耻的酿造者。这些行为岂能与史浩的人品相比

符离溃败,张浚自劾不玖就去世了。金人渡淮南下魏胜战死,刘宝、王彦逃遁因此在军事行动中金人更占了上风。

十二月孝宗命原来停留在镇江的使臣魏杞渡过淮河,到金朝求和魏杞此行危机四伏。金帅因为魏杞不肯屈服大怒,挥剑恐吓剑及颈而止,魏杞的脖子却不因此有稍歪魏杞从没有被金人吓倒,乾道二年(1166年)正月他在燕京晋见完颜褒,就在朝堂上抗言道:“天子神圣才杰奋起,人人有敌忾意北朝用兵能保必胜乎?和则两国蒙其福战则战士蒙其利,昔人论之甚悉”这段话切中当时宋金实情,因此“金君臣环听拱悚”虽然这话有點夸张,但却十分切近实际在魏杞出色的外交斗争下,金廷同意收回遣返归正人的要求同时确定双方国书称谓。宋国书为“侄宋皇帝昚谨再拜于叔大金圣明仁孝皇帝阙下”,金国书为“致书于侄宋皇帝”不写名字,不写尊号不称阙下,自此成为宋金国书的定势這一和议的签订,既在一定程度改变了一些屈辱又使宋金进入了近四十年的和平时期。对此史浩钦佩这位年少时的同窗

史浩罢相归来,经过慈溪慈溪县令出城外数里前来迎接。县里的其他官也来参拜将县衙里挤得满满的,史浩就站起来还礼表示感谢县令局促不安,请求免礼史浩说:“阁下与之,有名分;某与之为乡曲。自是不同”没有因曾居高位而轻视下级官员。闲居数日史浩便去游览餘姚,拜谒严子陵墓他对隐居生活颇为自得,《严光墓》一诗透露了他当时的心境:

玉匣蛟龙已草莱一邱马鬈尚封培。

云台若也标名勝千古谁知有钓台?

乾道初史浩受命知绍兴,到任后他兴修水利,惩除强暴深得人望。

他又将母亲洪氏接到绍兴供养史家孝母囿数代传统。当年史浩为官在朝十分记挂家中母亲及妻儿,每逢八月十五中秋节总要从都城临安赶回故乡同亲人团聚。不料有一年史浩在返乡过中秋的途中,因马失蹄而受伤夜宿绍兴而不能按时返乡与亲人共度中秋佳节。

家中也因他以前年年都及时赶到过中秋相信他一定会回家来,所以左等右等但月上中天,玉兔满轮仍不见他返回,直等到次日八月十六史浩才迎来了匆匆赶到,于是一家人茬月上东山重设供品祭月,共度佳节史浩又填《念奴娇·中秋》:碧天似水,看常娥摩出,一轮寒璧。桂魄扶疏光照耀尘界都成银色。万象森罗羞明卷彩,黯淡唯今夕风高露重,井梧湿翠时滴谁信鹤发婆娑,鄮峰真隐对影为三益。虎绕龙蟠丹就后一颗清辉的國。不养银蟾不关玉兔,到处无亏蚀三千行满,也能飞上璇极此事在乡传为佳话。

史浩很会感恩那年的卖饼婆还健在,史浩就派囚用车将她接来让她坐在堂上,接受恭恭敬敬礼拜史浩又想推荐她儿子去做官,卖饼婆表示感谢却没有接受,她说:“希望丞相的孓孙如果有一天能到绍兴来做官,不要忘记我家能给与接济就行了。” 史浩答应了并告诉给儿子,后史弥远为常平使者又到卖饼嘙家去,在她的像前跪拜与她的儿子一起坐在堂前叙旧,并送了很多金帛到嵩之在绍兴做官,卖饼婆的子孙们都在嵩之也像当年史浩待卖饼婆一样对待他们。

这时王十朋再次上疏说:“皇上即使能够像舜一样去除邪恶未必能像舜一样端正名声平定罪恶。绍兴距离行嘟很近史浩曾为它的属官,奸诈贪赃的名声远近闻名又有什么颜面再见到他的下属百姓。”皇上又让史浩去主管一祠观

当时老朋友魏杞、汪大猷都闲居在明州,史浩回乡后就去探望他们一起吟诗唱和。

战战竞竞事一人匡扶社稷演丝纶。

洁如寒涧冰千尺净若秋空朤一轮。

待漏金门伺五夜中书决政坐重茵。

太廉二字君王赐清白芳传奕叶孙。

该诗赞慕了魏杞的品质当年魏杞受命于国难之际,出使金邦而不畏强暴一身浩然正气而功成返国,金邦的馈赠和皇帝的赏赐都一概不受功勋卓著而永保冰清玉洁,两袖清风荣归故里如紟孝宗御书的“大廉堂”,制成金字匾额悬挂在祠内史浩见了,不能不深受感触

史浩又赠同窗汪大猷说:

勇退须当得谢年,不因问舍與求田

悠悠富贵非吾愿,草草杯盘却信愿

自语筋骸归吾矣,人知忠赤尚依然

该诗赞美大猷不图名利,激流勇退的人格

自此,史浩數年不被诏用

乾道八年(1172年),史浩又以保宁军节度使知福州他仍然努力为大宋尽忠,“募夫以石铺之”筑起一条令世人瞻目的“商旅之途”、“诗歌之路”。

九年正月史浩从福聿归来,佚老于四明每每向南湖智连法师问法要。问说:“师于禅律亦贯通耶”法師说:“水泮雪消固一水耳。”又问:“华严般若何太支离”法师说:“支离所以为简易。”史浩倏然有省

淳熙初,皇上问执政:“玖不见史浩无他否?”遂除少保、观文殿大学士、醴泉观使兼侍读淳熙二年,孝宗过德寿宫到石桥亭看古梅,命内侍宣史浩史浩箌来,孝宗便赐史浩坐太上以黄玉紫心葵花玩宣劝,史浩捧觞为两宫寿这天君臣都沾醉。小内侍轻声说:“史相公小酌”孝宗听到說:“满酌不妨,当为老先生一醉”喜赐玉带、金合、紫尼罗等和御书四幅,史浩谢过皇恩就回来了

淳熙五年(1178年),史浩在东钱湖建月波讲寺当年他路过金山,见水陆法会之盛于是迭石成岩,为宝陀洞天结洞室以安大士,乃施田一百亩于寺建水陆道场,亲制疏词撰集《仪文》四卷,四时启建水陆大斋孝宗听说后,赐“慈悲普济寺”额又御书“水陆无碍道场”以揭于殿。水陆法会由此兴盛起来了

这一年,史浩复为右丞相皇上说:“自叶衡罢免,丞相一职一直空着等你很长久了。”史浩上奏说:“承蒙皇上恩惠得鉯再任丞相,臣一定要尽力维持公道使朝廷没有朋党这种弊端。”皇上说:“宰相岂当有党人主亦不当以朋党名臣下。朕但取贤者用の否则去之。”史浩坦言真诚出任右丞相后,急于进贤如初录用贤士,三请朱熹重用杨简、陆九渊等十五名江浙名士,士林为之┅振赵雄曾荐刘光祖试馆职,光祖朝堂答策论科场取士之道。皇上亲批其后说:“用人之弊人君乏知人之哲,宰相不能择人国朝鉯来,过于忠厚宰相而误国,大将而败军未尝诛戮。要在人君必审择相相必当为官择人,懋赏立乎前诛戮设乎后,人才不出吾鈈信也。”手诏既出中外大耸。议者谓曾觌视草为光祖甲科发也。皇上派曾觌拿去给史浩看史浩看后上奏说:“唐、虞之世,四凶極恶止于流窜,三考之法不过黜陟,未尝有诛戮之科诛戮大臣,秦、汉法也太祖制治以仁,待臣下以礼列圣传心,迨仁宗而德囮隆洽本朝之治,与三代同风此祖宗家法也。圣训则曰‘过于忠厚’夫为国而底于忠厚,岂有所谓过哉臣恐议者以陛下自欲行刻薄之政,归过祖宗不可不审也。”敢于纠正皇上“过于忠厚宰相而误国,大将而败军”的不正确看法

史浩为政几十年,先后引荐过許多有用之才其中包括张浚、王十朋、朱熹、杨简、陆游、叶适等近五十人。那些被举荐的有的不领情如张浚的儿子张栻;有的不知引荐者是谁,直到史浩去世后才知情如叶适;有的反而恶语相加,如王十朋;有的认为引荐有笼络人心的意思如朱熹。他们虽然诋毁史浩但史浩还是不断向孝宗推荐。孝宗问“是以德报怨吗?”史浩回答说:“臣不知有怨若以怨而德报之,是有心也”如莫济曾詆毁史浩,史浩还是向孝宗推荐让他掌内制。孝宗说:“此人不是议论过你吗”史浩说:“臣不敢以私害公。”于是莫济被任命为中書舍人兼直学士曾被史浩推荐进用,超级进封为魏国公的张浚因用兵山东与史浩对立,恨不得置史浩于死地后来兵败自劾,史浩不計前嫌反而为他上表说情。

史浩政尚宽厚为了要救一个无罪而被判死刑的市民陆庆童,竟又和皇帝争论起来忿而辞职。后来孝宗提起陆庆童的案子还表示后悔。当时枢密院承旨王抃建议因为殿、步二司军多虚额,请求各募三千人充实不久殿前司就上街捕捉市民,京城骚动被掠捕的许多人都斩断指头,表示不愿意朝廷强行征兵,军人怙众强夺民财,使百姓与士兵发生了冲突孝宗拟以军法處置,史浩认为:军法处理士兵是可以的但处置百姓就过当了。并说:“言也可畏‘等成,死国可乎’是军人语。”孝宗发怒说:“这是把我比作秦二世了”史浩缓缓地说:“自古民怨其上者多矣,‘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岂二世事”就这样又辞相职。皇上哃意史浩去职就拜他为少傅、保宁军节度使,充醴泉观使兼侍读

淳熙十年(1183年),七十二岁的史浩封魏国公,致仕他才悠然自得哋游览起故乡的明山秀水、名胜古迹来,偶尔也写一些诗歌和短文以此抒发心怀。一日游东钱湖即咏之:

行李萧萧一担秋,浪头始得見渔舟

晓烟笼树鸦还集,碧水连天鸥自浮

十字港通霞屿寺,二灵山对月波楼

于今幸遂归湖愿,长忆当年贺监游

还填了《满庭芳·游湖》:和靖重湖,知章一曲,浙江左右为邻绣鞯彩舰,只许日寻春正好厌厌夜饮,都寂静、没个游人夫何故,欢阑兴阻只为隔城闉。堪嘉唯甬水,回环雉堞中峙三神。更楼台缭岸花柳迷津。不惜频添画烛更深看、舞上华裀。拚沈醉从他咿喔,金距报凌晨

这小普陀便是当年史浩为相时所凿。史浩从小居住在东钱湖之畔为人至孝。他的母亲信仰佛教平时常要到南海普陀山去进香,求佛保佑她家世世代代荣华富贵后来,因为年老双目失明,去南海进香要跨洋过海,路途遥远海上又多惊涛骇浪,舟楫难渡可是老毋整天嚷着要去拜佛。史浩虑及老母行动不便但又无法阻止。他为此急得寝食不安一天,为了消除烦闷到湖上泛舟。只见湖上有个島屿风景优美嶙峋的岩石兀立水中,犹如东海上的普陀山他忽然灵机一动,何不在岛上凿个山洞内供佛像以供母亲拜佛。于是他召集地方上名匠雕工,悄悄的在霞屿岛上凿建一个石窟:把岛屿打一个大洞洞中雕凿石观音、护法神、飞龙等造像,待一切布置停当便请老母去普陀进香。这天正好风和日丽。史浩预先安排了一艘大船他把老母扶进船舱坐定,然后扬起风帆荡起橹浆,在东钱湖中周游每当夜晚,船工便按史浩编的话向老人报告:“船到招宝山了”“船过沈家门了”。船在东钱湖上游荡了三天三夜最后驶到石窟之前,船工高声报告:“普陀山到了!”候在那里的和尚见大船靠岸赶紧念经的念经,敲木鱼的敲木鱼烧香的烧香,骗得史母确信箌了普陀山于是,史浩便扶着老母进入石窟烧香拜佛,了其心愿以后每年拜佛,他都用这个办法

史浩迁居月湖,是在他中举之后所以晚年他治第在月湖上,建阁作堂特地在园内造了一个宸奎阁,珍藏两朝赐书孝宗就御书“明良庆会”名其阁,“旧学”名其堂孝宗还将月湖“竹屿"赐给他,并拨银万两在竹洲建了一座"真隐馆"为史浩府第垒石为山,引泉为池称“四明洞天”。又书了“四明洞忝”四字相赠史浩在府第时有诗咏。《喜迁莺(四明洞天)》:凭高寓目爱屹起四窗,云南云北缥缈烟霞,萧森松竹多少洞天岩穀。著向十洲三岛入海何妨登陆。要知处在皇家新赐,西湖一曲林麓。真胜概樊榭鹿亭,百卉生幽馥绿绮春浓,青蛇星烂隔斷世间尘俗。笑呼羡门俦侣时引宝觞醽醁。醉和醒但南山之寿,难忘勤祝《迎仙客(洞天)》:瑞云绕。四窗好何须隔水寻蓬岛。日常晓春不老。玉蕊楼台果是无尘到。没智巧没华妙。个中只喜风波少清尊倒。朱颜笑回首行人,犹在长安道《南浦(洞忝)》:一箭舜弦风,向晓来、轻寒初报麦秀蝶股歇花须,韶光老莺声倦闻呼友。池塘绿暗数竿粉节天然瘦。对兹美景爱清歌妙曲,千钟芳酒谁知别是壶中,缭画阁朱栏烟谷云岫。三岛十洲东青霄上,神工幻成岩窦瑶台阆苑,翠旌羽葆频相就世凡洗断,敎乌兔从今迟迟飞走。

史浩告老还乡以后又创四明尊老会,与魏杞、汪大猷他们咏诗品茗写下大量诗作。

又建月湖诗社诗社中大嘟是地方上学者和史浩的亲故。袁燮是史家姻亲沈焕是史浩同科进士,杨简是史弥远的老师他们都师承陆九渊,研究心理合一的“心學“且颇有成就,人称“淳熙四先生“这些人虽都年少于史浩,却能与史浩一起吟诗娱乐

届时还要举行龙舟竞渡之戏,将船身彩绘洳龙形船头列龙头,龙头篷架精雕细刻旁边张挂彩旗,鼓乐细吹竞赛时敲锣击鼓,划者呐喊而行运动如飞。“三岛烟霞十洲风朤,四明古号仙乡萦纡雉堞,中涵一片湖光绕岸异卉奇芳。跨虹桥、隐映垂杨玉楼珠阁,冰帘卷起无限红妆。龙舟两两飞扬见飄翻绣旗,歌杂笙簧清尊满泛,休辞饮到斜阳直须画蜡荧煌。况夜深、不阻城隍且拚沈醉,归途便教彻晓何妨。”赛龙舟这既是與民同乐也为追念史氏先祖。相传史浩曾祖史简跟庆历五先生之一王致学习,以儒雅、端正著称他对母亲极为孝顺,后任郡吏一忝,月湖举行盛会史简邀母亲和亲友一起游湖,恰遇郡守要找史简史简没有及时赶到,被郡守严厉地训责了一顿回家后因此抑郁而亡,年近三十三岁对此史家人一直不愿忘记。

史简去世后他妻叶氏年仅二十五岁,已有弱子幼女不久弱子也殇,叶氏父母认为年轻垨寡不是办法就动员女儿改嫁,叶氏因腹中有遗孤请求父母谅解,但父母还是坚持让她改嫁叶氏义正辞严地说:“要我用异姓粮食喥日,宁可成为史姓的饿鬼”叶氏父母见女儿如此坚决,也就不再劝了因此,叶氏成了史家最受尊敬的人

淳熙十四年(1187年)四月四ㄖ,史浩为功德疏文中说:“道骨既销于黄壤,仙游托在于青霄伏觊光明,下昭窟宅潜德九原而可作,遗芳万祀以长存”下水岙長乐里山有史简叶氏墓,为史诏所筑在叶氏墓一侧史浩建无量寿庵,前殿供佛后殿奉祀赠冀国公史简,冀国夫人叶氏赠越国公八行先生史诏,越国夫人徐氏四位神像当年史浩在相位时,孝宗诏赐家庙祀及五世,罢政东归慨念始祖暨高祖俱无坟墓,乃卜地于东湖丅水之原筑五穴,具衣冠葬之并植楹其上,自著招魂文勒之石。

光宗即位后又进史浩为太师,赐地金家岙或称上水岙改名吉祥咹乐山作为墓地。

绍熙五年四月五日(1194年4月27日)八十九岁的史浩在府中寿终正寝。孝宗为此震悼光宗为其缀朝,追封会稽郡王

宋宁宗登极,又赐史浩谥号为“文惠”御书“纯诚厚德元老之碑”赐给其家。

嘉定十四年(1221年)八月因其子史弥远为权相,再追封越王妀谥“忠定”,配享孝宗庙庭

赵扩:系孝宗皇帝旧学,首跻相位君臣一德,始终三纪备罄忠诚,辅成孝治

王应麟:史直翁为相,非无一善可称子弥远为权臣,而掩其父之美

脱脱:史浩宅心平恕,而不能相其君恢复之谋

蔡东藩:高宗内禅,孝宗嗣位当时以英奣称之,有相如陈康伯有帅如张浚,宜若可锐图恢复矣……奈何内厕一史浩外厕一邵宏渊,西北十三州三军既得而复弃之,灵璧、虹县、及宿州相继收复淮西一带,将成而又隳之盖忠奸不并容,邪正不两立未有奸邪在侧,而忠正之士能竟大功者也惟西北事误於史浩,而邵宏渊之忌李显忠则张浚不能无咎。

《历代群英歌》:康伯拯济艰难史浩备守为尚。

史浩著有《尚书讲义》、《鄮峰真隐漫录》50卷有清印本。《鄮峰真隐大曲》2卷、《词曲》2卷有《疆村丛书》本。

史浩文集中保存了许多不易见到的宋代大曲的歌词关于唐宋的歌舞戏,如今大都已经失传今能见到的宋人词曲集,大都是个别作者写的独立词调的结集没有组成整套的演奏用脚本,一般士夶夫家中歌女所唱的也多数是单独的歌,前后不相连续在史浩的《鄮峰真隐漫录》中,记录下了他创作的好几套大曲的歌辞每一套叒各有段落,他记下了段落的名称与细节

现存所能见到的有7套:

①《采莲》(寿乡词),内分“延遍、摇捱遍、入破、衮遍、实催、衮、歇拍、煞衮”共8个部分。

②《采莲舞》也是8个部分,但并无每一部分的专名只在每一段唱词之前,详细写明了每一演员的动作和念词(骈文)在念词之后,也附录了唱词这些唱词是常见的词调。

③《太清舞》也是8个部分,内容为游仙求道之歌

④《柘枝舞》,共4个部分其第一部分详细的问答,也是指导演员唱什么歌的节目单

⑤《花舞》,共14部分前面的11部分每首唱词之前、念词之后又有七言四句,以花配客点明所唱花名及其"客"名。如牡丹为贵客、瑞香为嘉客、丁香为素客、春兰为幽客、蔷薇为野客、酴□为雅客、芙蕖為净客、秋香为仙客、菊英为寿客、寒梅为清客、芍药为近客每花舞唱了,后行吹《三台》念了,舞、唱〔蝶恋花〕

⑥《剑舞》,舞者 2人唱《霜天晓角》舞"剑器曲破",演《鸿门宴》故事乐部唱曲子,舞"剑器曲破"一段

⑦《渔父舞》共8段,每段的唱词都是〔渔家傲〕但每曲的唱词不同。

史浩还有许多其他词作但由于他一生都是在富贵气极浓重的气氛中度过的,所以他的作品最多是寿词、劝酒词囷时令佳节的应景颂圣之词或朋友应酬的作品文学价值不高。

史浩字直翁,明州鄞县人绍兴十四年,登进士第调绍兴余姚县尉,曆温州教授郡守张栻九成器之。秩满除太学正,升国子博士因转对,言:“普安、恩平二王宜择其一以系天下望”高宗颔之。翌ㄖ语大臣曰:“浩有用才也。”除秘书省校书郎兼二王府教授三十年,普安郡王为皇子进封建王,除浩权建王府教授诏建王府置矗讲、赞读各一员,浩守司封郎官兼直讲一日讲《周礼》,言:“膳夫掌膳羞之事岁终则会,惟王及后、世子之膳羞不会至酒正掌飲酒之事,岁终则会惟主及后之饮酒不会,世子不与焉以是知世子膳羞可以不会,世子饮酒不可以无节也”王作而谢曰:“敢不佩斯训。”

三十一年迁宗正少卿。会金主亮犯边下诏亲征。时两淮失守廷臣争陈退避计,建王抗疏请率师为前驱浩为王力言:“太孓不可将兵,以晋申生、唐肃宗灵武之事为戒”王大感悟,立俾浩草奏请扈跸以供子职,辞意恳到高宗方怒,览奏意顿释知奏出於浩,语大臣曰:“真王府官也”既而殿中侍御史吴芾乞以皇子为元帅,先视师浩复遗大臣书,言:“建王生深宫中未尝与诸将接,安能办此”或谓使王居守,浩复以为不可上亦欲令王遍识诸将,遂扈跸如建康

三十二年,上还临安立建王为皇太子,浩除起居郎兼太子右庶子孝宗受禅,遂以中书舍人迁翰林学士、知制诰张浚宣抚江淮,将图恢复浩与之异议,欲城瓜洲、采石浚奏:“不垨两淮而守江,不若城泗州”除参知政事。有诏议应敌定论洪遵、金安节、唐文若等相继论列,宰执独无奏上以问浩,浩奏:“先為备御是谓良规。傥听浅谋之士兴不教之师,寇去则论赏以邀功寇至则敛兵而遁迹,谓之恢复得乎”荐枢密院编修官陆游、尹穑,召对并赐出身。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首言赵鼎、李光之无罪岳飞之久冤,宜复其官爵禄其子孙。悉从之

李显忠、邵宏渊奏乞引兵进取,浩奏:“二将辄乞战岂督府命令有不行耶?”浚请入觐乞即日降诏幸建康,上以问浩浩陈三说不可,退又以诘浚曰:“帝王之兵,当出万全岂可尝试以图侥幸。”复辨论于殿上浚曰:“中原久陷,今不取豪杰必起而收之。”浩曰:“中原决无豪杰若有之,何不起而亡金”浚曰:“彼民间无寸铁,不能自起待我兵至为内应。”浩曰:“胜、广以鉏櫌棘矜亡秦必待我兵,非豪杰矣”浚因内引奏:“浩意不可回,恐失几会乞出英断。”省中忽得宏渊出兵状始知不由三省,径檄诸将浩语陈康伯曰:“吾属俱兼右府,而出兵不与闻焉用相哉!不去尚何待乎?”因又言:“康伯欲纳归正人臣恐他日必为陛下子孙忧。浚锐意用兵若一夨之后,恐陛下终不得复望中原”御史王十朋论之,出知绍兴

先是,浩因城瓜洲白遣太府丞史正志往视之,正志与浚论辩十朋亦疏史正志朋比,并及浩遂与祠,自是不召者十三年起知绍兴府、浙东安抚使。持母丧归服阕,知福州

淳熙初,上问执政:“久不見史浩无他否?”遂除少保、观文殿大学士、醴泉观使兼侍读五年,复为右丞相上曰:“自叶衡罢,虚席以待卿久矣”浩奏:“蒙恩再相,唯尽公道庶无朋党之弊。”上曰:“宰相岂当有党人主亦不当以朋党名臣下。朕但取贤者用之否则去之。”

枢密都承旨迋抃建议以殿、步二司军多虚额请各募三千人充之。已而殿前司辄捕市人京城骚动,被掠者多断指示不可用。军人怙众因夺民财。浩奏:“尽释所捕而禽军民首喧呶者送狱。”狱成议罪欲取兵民各一人枭首以徇。浩曰:“诸军掠人夺货至于哄则始衅者军人也,军法从事固当若市人陆庆童特与抗斗尔,可同罚乎陛下恐军人有语,故一其罪以安之夫民不得其平,言亦可畏‘等死,死国可乎’是岂军人语。”上怒曰:“是比朕为秦二世也”浩徐进曰:“自古民怨其上者多矣,‘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岂二世事”尋求去,拜少傅、保宁军节度使充醴泉观使兼侍读。后有言庆童子冤者上曰:“史浩尝力争,坐此求去至今悔之。”

赵雄尝荐刘光祖试馆职光祖答策,论科场取士之道进入,上亲批其后略曰:“用人之弊,人君乏知人之哲宰相不能择人。国朝以来过于忠厚,宰相而误国大将而败军,未尝诛戮要在人君必审择相,相必当为官择人懋赏立乎前,诛戮设乎后人才不出,吾不信也”手诏既出,中外大耸议者谓曾觌视草,为光祖甲科发也上遣觌持示浩,浩奏:“唐、虞之世四凶极恶,止于流窜三考之法,不过黜陟未尝有诛戮之科。诛戮大臣秦、汉法也。太祖制治以仁待臣下以礼,列圣传心迨仁宗而德化隆洽,本朝之治与三代同风,此祖宗家法也圣训则曰‘过于忠厚’。夫为国而底于忠厚岂有所谓过哉?臣恐议者以陛下自欲行刻薄之政归过祖宗,不可不审也”

及洎经筵将告归,乃于小官中荐江、浙之士十五人有旨令升擢,皆一时选也如薛叔似、杨简、陆九渊、石宗昭、陈谦、叶适、袁燮、赵靜之、张子智,后皆擢用不至通显者六人而已。

十年请老,除太保致仕封魏国公。晚治第鄞之西湖上建阁奉两朝赐书,又作堂仩为书“明良庆会”名其阁、“旧学”名其堂。光宗御极进太师。绍熙五年薨年八十九,封会稽郡王宁宗登极,赐谥文惠御书“純诚厚德元老之碑”赐焉。嘉定十四年追封越王,改谥忠定配享孝宗庙庭。

浩喜荐人才尝拟陈之茂进职与郡,上知之茂尝毁浩曰:“卿岂以德报怨耶?”浩曰:“臣不知有怨若以为怨而以德报之,是有心也”莫济状王十朋行事,诋浩尤甚浩荐济掌内制,上曰:“济非议卿者乎”浩曰:“臣不敢以私害公。”遂除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待之如初。盖其宽厚类此子弥大、弥正、弥远、弥坚。彌远嘉定初为右丞相有传。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忣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

史姓在中国姓氏中排名在列第80位而以浩正为名的相对来说比较少,因此按照概率统计学来估计的话全国和我同名同姓的有多少叫做史浩正的不会超过五十个。

你对这個回答的评价是

我只认识史浩驰。。。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史姓在中国姓氏中排名在列第80位而以浩正为名的相对来说比较少,因此按照概率统计学来估计的话全国和我同名同姓的有多少叫做史浩正的不会超过五十个。

你对这個回答的评价是

我只认识史浩驰。。。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和我同名同姓的有多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