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有司钩校苛切的 钩,校(出自《舒元舆列传》)

文言文翻译练习(四)《旧五代史·李琪传》 1、余尝患近年文士辞赋,皆数句之后,未见赋题,吾子入句见题,偶属典丽,吁!可畏也。2、梁祖经略四方,而琪以学士居帐中,专掌文翰,下笔称旨,宠遇逾伦。3、(萧)顷性畏慎深密,琪倜傥负气,不拘小节,中书奏覆,多行其志,而顷专掎摭其咎。4、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俄遇萧墙之难而止。5、自是之后,尤为宰执所忌,凡有奏陈,靡不望风横沮。《清史稿·童华传》 1、寻授平山知县,邑灾,不待报,遽出仓粟七千石贷民。擢真定知府,权按察使。2、滏阳河发源磁州,州民欲独擅其利。自春徂秋,闭闸蓄水,下游永年、曲周滴涓不得。3、会清查江苏负课千二百余万,巡抚督责急,逮捕追比无虚日,华固请宽之。4、徒以十五年积欠立求完纳,是暴征,非清查也。今请宽三月限,当部居别白,分牒以报。5、巡抚从其请,乃尽释狱系千余人,次第造册请奏。时朝廷亦闻江南清查不善,下诏切责。《明史·张振德传》 1、奢崇明潜结奸人,掠卖子女。振德捕奸人,论配之。崇明贿以二千金,振德怒却之,裂其牍。2、章文炳、段高选皆抗节死,贼遂据重庆。时振德兼署长宁,去贼稍远,从者欲走长宁。3、北向拜曰:“臣奉职无状,不能杀贼,惟一死明志。”5、刘希文代署县事,甫半载,贼复薄城,誓死不去。妻白亦慷慨愿同死。1《隋书·董纯传》1、帝庭谴之曰:“汝阶缘宿卫,以至大官,何乃附傍吾儿,欲相离间也。”2、臣本微贱下才,过蒙奖擢,先帝察臣小心,宠逾涯分,陛下重加收采,位至将军。3、岁余,突厥寇边,朝廷以纯宿将,转为榆林太守。虏有至境,纯辄击却之。4、纯初闭营不与战,贼以纯为怯,不设备,纵兵大掠。纯以精兵击之,大破之。5、时百姓思乱,盗贼日益,纯虽频战克捷,所在蜂起。有人谮纯怯懦,不能平贼。6、帝大怒,遣使锁纯诣东都。有司见帝怒甚,遂希旨致纯死罪,竟伏诛。《明史·蔡道宪传》1、地多盗,察豪民通盗者,把其罪而任之。盗方劫富家分财,收者已至。2、抗声曰:“今四海鼎沸,寇盗日滋。王不爱民,一旦铤而走险,能独与此曹保富贵乎?”3、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4、去长沙六十里有险,可栅以守,毋使贼逾此。5、贼夺门入,(尹)先民降。道宪被执,贼啖以官,嚼齿大骂。释其缚,延之上坐,骂如故。
《明史·尤世威传》1、世威以二千五百骑赴之,抵亳州。会总督洪承畴出关讨贼,次信阳,命世威趋汝州。2、世威军暴露久,大疫,与贼战失利。军大溃。贼遂越卢氏,走永宁。事闻,命解任候勘。3、世威善抚士卒,晓军机,徒以数千客旅久戍荒山,疾作失利。今当用兵时,弃之可惜。4、世威等犹督众巷战,妇人竖子亦发屋瓦击贼,贼尸相枕藉。5、世威被执,缚至西安。(李)自成坐秦王府欲降之,世威不屈膝。2
世无良猫(868人评分) 7.7朝代:清代作者:乐钧原文:某恶鼠,破家求良猫。厌以腥膏,眠以毡罽。猫既饱且安,率不食鼠,甚者与鼠游戏,鼠以故益暴。某恐,遂不复蓄猫,以为天下无良猫也。是无猫邪,是不会蓄猫也。写翻译写赏析纠错下载评分:参考翻译写翻译译文及注释译文  有个人憎恨老鼠,倾尽所有的家财讨得一只好猫。用鱼肉喂养,用棉垫、毯子给猫睡。猫已经吃得饱饱的并且过得安安稳稳,大都不捕鼠了,有时猫甚至与老鼠一块嬉戏,老鼠因此更加凶暴。这人十分生气,把它赶走,于是再也不在家里养猫了,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好猫。注释(1)某:某个人;有一个人。(2)恶:讨厌;厌恶▼参考赏析写赏析道理溺爱是不可取的,温室里是培养不出栋梁来的。环境过于安分,就会懒散,不思进取。主人公最后的结果全是他一手造成,他没有想过安逸会削弱猫的斗志,他是个只会说猫不好,却不会反思自己错在哪里的人。给人以深思启示。对人太过迁就会适得其反,对动物也是如此!▼作者介绍乐钧乐钧(,一说1816卒),原名宫谱,字效堂,一字元淑,号莲裳,别号梦花楼主。江西抚州府临川长宁高坪村(今属金溪县陈坊积乡高坪村)人。清代著名文学家。从小聪敏好学,秀气孤秉,喜作骈体文,利文20卷。弱冠补博士弟子。乾隆五十四年(1789)由学使翁方纲拔贡荐入国子监,聘为怡亲王府教席。嘉庆六年(1801)乡试中举,怡亲王欲留,乐钧以母老辞归。后屡试不弟,未入仕途,先后游历于江淮、楚、粤之间,江南大吏争相延聘,曾主扬州梅花书院讲席。嘉庆十九年,因母去世过分伤心,不久亦卒。...
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翻译三个基本原则:信、达、雅。信:就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不误解、不遗漏、不增译;达:就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无语病,符合汉代汉语的语法和用语习惯,做到字通句畅;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力求体现原文的语言特色,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文言文翻译标准: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意译为辅,文从字顺。文言文翻译常用方法:1、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地名、人名、物名、职称、器皿等,可照录不翻译。2、删:删去不需要翻译的词。3、补:翻译时应补出省略的成分。4、换:翻译时应把古词换成现代词。
5、调:翻译时,有些句子(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等)的词序需要调整。6、选: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比较常见,因此一定要选用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7、 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和通假字。8、意:意译。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白,应用意译。9、缩:文言文中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用了繁笔,翻译时可以将其凝缩。10、 扩:一是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扩为同义的双音词或多音词,二是对一些言简意丰的句子,翻译时,要扩展其内容,才能把意思表达清楚。初三文言文一《陈涉世家》
姓名:(一)通假字1.发闾左谪戍渔阳。適:通“谪”,远调。
2.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3.为天下唱。唱:通“倡”,首发。
4.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二)重点字词1.尝:曾经。
2.佣耕:被雇佣去给人耕地。佣,受人雇佣。
3.辍:停止。4.之:去、往。
5.怅:失望。
6.苟:如果。
7.若:你。 8.太息:长叹。9.皆次当行(háng):次,编次。
10.屯:驻扎。
11.会:适逢,恰巧遇到。12.度(duó):估计。
13.失期:误期,过了期限。
14.亡:逃走。15. 举,发动。
16.举大计:发动大事。指起义。
17.等死:同样是死。18. 将(jiàng)兵:统率军队。
19.死国:为国事而死。死:为.......而死。20. 或:有的人。
21.数(shuò):屡次,多次。
22.故:缘故。23.丹:朱砂。这里是“用朱砂”的意思。
24. 威众:威服众人。25.宜:应该。
26.然:正确。
27.怜:爱戴。
28.书:写。29. 间:这里指暗中。
30.罾(zēng):鱼网。这里是“用鱼网捕”的意思。31.固:本来。32.篝火:用竹笼罩着火,这里是用篝火装作“鬼火”。篝,竹笼,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用笼罩着”。
33.之:去、往。34.狐鸣:作狐狸叫的声音。狐:像狐狸一样。
35. 语:谈论。36.往往:到处。
37.陈胜王(wàng):王,指称王。38.忿恚(huì):使,,恼怒。
39.指目: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目:用眼睛示意。40.素:一向、向来。41.固:本来。
42. 亡:逃走。43.乘(sh?ng):辆。古时一车四马叫做“乘”。
44.宁:难道。45.比:等到。
46.骑(jì):一人一马。
47.会计:集会商议。48.无道:指不义的暴君。道:道理。
49.社稷:指国家。(三)重点语句翻译1.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陈胜协助吴广,一齐杀了两个军官。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称公子扶苏和大将项燕的队伍,作为天下的首发,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3.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何况大丈夫不死也就罢了,死就要干一番大事业。4.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他们)(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用两尉的头祭天。5.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么!6.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即使仅能免于斩刑,戍守边塞死的人本来也有十分之六七。7.置人所罾鱼腹中。
放在别人所捕获的鱼的肚子里。8.上使外将兵。
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9.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
(陈胜)又暗中叫吴广去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10.苟富贵,无相忘。
如果有谁富贵了,不要互相忘记了。11.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适逢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耽误了期限。1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现在逃跑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13.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陈胜、吴广很高兴,考虑卜鬼的事情,说:“这是教我们先威服众人罢了。(四)理解性默写1.起义的直接原因(起义的导火线是):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2.起义的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3.为起义所作舆论准备:篝火狐鸣,置书鱼腹。4.“为天下唱,宜多应者”用孟子的话来说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5.陈胜、吴广起义的策略是: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6.陈涉“召令徒属”时,向封建统治者挑战,激励众人的一句话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7.表明陈涉从小有远大理想的一句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7.通过对天下形势的分析,陈胜认为起义能够成功的条件有两个:第一是“天下苦秦久矣”;第二是“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五)阅读理解1.文章主要表现了陈涉怎样的作用和才能?主要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答:①敏锐的洞察能力——“天下苦秦久矣”“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②卓越的组织领导能力——抓住“将尉醉”的有利时机,使用激将法;“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③非凡的宣传、鼓动能力——“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主要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2.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答: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3.“怅恨久之”“苟富贵,无相忘”“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表现了陈涉怎样的思想品格?答:①不甘心受奴役,具有反抗精神
②同情同命运的人
③具有远大抱负和志向4.陈涉起义的有利历史环境(有利历史条件政治形势)是怎样的?答:①天下苦秦久矣
②统治集团内部发生矛盾斗争
③九百人被逼上绝路5.“死国可乎”表现了陈涉什么精神?
答:为国事敢于斗争和牺牲。6.陈涉抓住了哪两个有利于起义的敏感问题,提出了怎样的起义策略?答:扶苏和项燕都下落不明,“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诈称公子扶苏和大将项燕的队伍。7.陈涉为起义做了什么样的舆论准备,效果怎样?答:①鱼腹藏书
②篝火狐鸣;
巩固陈涉地位,坚定众人起义信心。8.发动起义的关键是什么?陈涉吴广是怎样做的?表现了陈涉的什么才能?答:获得众人支持;“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剑拔出鞘),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
机智勇敢。9.陈涉是怎样动员戍卒并发动起义的?答:①坚定众人起义的信念
②为坛而盟,组成农民起义的队伍10.陈胜、吴广的起义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根据本段内容,作简要分析。答:偶然性: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将九百名贫苦人民逼上绝路。必然性:天下苦秦久矣,秦朝的残暴统治使人们忍无可忍。11.“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说明了什么?答:表明舆论宣传工作取得了预期效果,人们对陈胜十分敬畏,表明起义爆发前人心紧张而兴奋。12.士卒为什么能跟陈胜、吴广一起举事?答:①敬畏陈胜,爱戴吴广,愿为他们效力
②形势所迫,因为“失期,法皆斩”,被逼上绝路。
韩琦任北都的行政长官。他的一个表兄弟献给他一只玉盏,说是耕地的人进入破损的坟墓得到的,玉盏从里到外找不到一点瑕疵,果真是绝无仅有的好东西。韩琦用百两金子答谢他,特别视为珍宝。于是打开醇酒召集负责水运粮食的官员和显要官员,韩琦特意准备了一桌饭菜,把玉盏放在上面,并准备用它来饮酒,向在座宾客劝酒。过了一会儿,一个小吏不小心碰倒了桌子,玉盏全摔得粉碎,在座的客人都很惊愕,那个小吏趴在地上等着发落。韩琦却神色平静,笑着对在座的宾客说:“东西也有它破损的时候。”又对那个小吏说:“你不是故意的,又有什么罪呢?”曹州于令仪,是做生意的人,为人忠厚,不损人利已,晚年家境颇为富裕。一天晚上有人到他家行盗。于令仪的儿子们抓住了小偷,原来是邻居的儿子。令仪对他说:“你平时很少做对不起自己的事,为什么要做小偷呢?”那人回答说:“都是贫穷逼的。”问他需要什么,小偷回答说:“有十贯铜钱就足够买食物及衣服了。”令仪按照他要求的数目给了他。小偷刚一走,令仪又叫他回来,盗贼很惊恐,令仪对他说:“你十分贫穷,晚上背着十贯铜钱回家,我担心你被人盘问。”留到天亮才打发他走。盗贼感到十分惭愧,最后成为良民。赵简子的儿子,年长的叫伯鲁,年幼的叫无恤。将要选出继承人,不知道该立谁好。于是写了训诫在两片竹简上,来给两个儿子,说“要记住。”三年后问他们,伯鲁已经不能说出上面的话了,问他的竹简哪里去了,已经丢失了。问无恤,他背诵训诫已经很熟练了,问他的竹简在哪里,从袖子中把竹简上呈给赵简子。因此赵简子认为无恤是贤能的,立他为继承人,这就是赵襄子,他果然使赵国昌盛起来。王羲之曾经到他的一个弟子家,看到一棐木几案平滑干净,于是就在上面写字,这些字一半楷书一半草书。(这些字)后来被这个弟子的父亲误刮去了,这个学生连着懊恼了好几天。他又曾经在蕺山看见一个老妇人,拿着一把六角扇在卖它 。王羲之就在老妇人的六角扇上每面各写了五个字。老妇人开始有些不高兴,王羲之于是对老妇人说:“(你)只要说这是王右军书写的,用它可以卖数一百钱左右。”老妇人遵照他说的(去做),人们都争着来买这把扇子。又有一天,老妇人又拿着一把扇子来,王羲之笑着却不答应。王羲之的书法被世人所推崇,就像这样啊!
文言文翻译方法指导沙洋中学高三语文组
孙治平从近几年的文言文主观翻译题来看,考查的是对全句的理解,但命题人选择文句是独具慧眼的。他们往往会选择那些带有关键词语和重要语法现象的文句让考生翻译,同时也将其列为高考阅卷的采分点,因此,考生必须特别注意这些采分点。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这三个意思分别是:要准确表达文章的意思;翻译出来的文章要明白通畅;文采要好。而这些题目对不少学生还是有很大的难度的。如何科学、高效、到位地翻译文言文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一、2009年的高考文言文命题方式还会从以下几个方面的规律:1. 选文标准——浅易突出,这方面的标准因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1)从文章运用的词汇来看,主要是文言文中的常用词和次常用词。(2从文章中出现的语法结构来看,主要采用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文言句式。(3从文章的体裁来看主要是传记、颂德类散文。(4从文章的涉及范围来看,同古代文化背景知识的联系较为松散,少用典故。 (5从文章的整体风格来看属于典范的文言文作品。2.今年的格式与往年基本一样。3.翻译字数还是在40个字左右。二、剖析文句设定,把握考察重点。每年高考总是选择那些带有关键词语和重要语法现象的句子。1. 积累性的重要实词和重要虚词为常考内容,也是得分点之一。2. 规律性的——词类活用、固定结构和特殊句式。三、方法指导(一)遵循三条原则:1、信:要使译文准确无误,忠实原文意思,如实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2、达:就是要通顺畅达,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3、雅:就是 指译文要优美自然,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二)坚持四个步骤:1、审:看清文句中的关键词语和重要的语法现象,如省略、倒装、活用等。2、切:以词为单位把句子切开,然后用下面介绍的六种方法逐一加以解释。3、连:再把解释好的词义按照现代的汉语习惯连缀成一个语义通畅的句子。4、誊:翻译完毕,带回原文,仔细检查,誊上卷子;要注意字迹工整,笔画清晰,不写错别字。(三)熟悉六种方法:1、留——凡是有古今意思相同的词语,以及专有名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冠名、地名、人名、器物明、书名等都可以保留下来,没有必要作变动。例1、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08全国卷Ⅰ)译文:每天等着吃从东南地区运来的军粮,浙地人民已经困乏,要解救这一患难不如屯田。2、对——将已由单音节发展成双音节的词对译出来。对译时主要有下面两种情况:(1)在原来的单音词前面或者后面加一个同义词或者近义词,合成一个双音词(原来的词语作为语素之一)。例如:不可党邪陷正以求苟免。(04湖北卷)译文:不能用阿附邪恶、陷害忠正的手段达到免祸的目的。(2)换为完全不同的另一个词。例如:吾但使国家无逋赋,吾职尽矣,不能复念尔民也。(07江西卷)译文:我只要使国家没有人拖欠赋税,我的责职就尽到了,不能再考虑你们百姓了。3、拆——文言中有两个单音词,在白话文中恰好有一个双音词,对这类词语,需要拆成两个单音词来翻译,而不能用白话中双音词的词义去翻译。例如:如古语里面的‘是非’应该翻译成:“这不是”,“设备”应该翻译成“设置防备”。4、增——增补句子的省略成分和词语活用后的新增内容。(1)句子的省略部分一定要补出来。例如: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07上海卷)译文:仲长统在青州、徐州、并州、冀州一带游历求学,和(他)交朋友的大多认为他与众不同。(2)词类发生活用时候,必须根据活用的类型增补有关活用后的新增内容。例如:郭异之,持以白王。(07广东卷)译文:郭感到非常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5、删——文言文中的一些虚词没有实在意义,或者为语气助词,或者表示停顿,或者是凑足音节,或者起连接作用,在翻译时候可以删去,而不必硬译。例如:盖忠臣执义(07全国卷Ⅰ)译文:忠臣坚持道义。6、调——把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子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语法的习惯。例如:门前植槐一株,枝叶扶疏,时作麋哺饿者于其下。(07湖北卷)译文:家门前种有一株槐树,枝叶繁茂,他时常在树下煮粥给那些饥民吃。(四)关注七个重点从近几年的文言文主观翻译题来看,考查的是对全句的理解,但命题人选择文句是独具慧眼的。他们往往会选择那些有重要语法现象的文句让考生翻译,同时也将其列为高考阅卷的采分点,因此,考生必须特别注意这些采分点。在答题时,我们除了把握句子翻译“信、达、雅”的要求,掌握“留、对、拆、增、删、调”等六种翻译方法外,还需注意以下七个关注点:1、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也是高考命题专家特别关注的一项内容。因此,我们在翻译文言文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把握,仔细辨别。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名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等。我们在翻译文言文遇到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时,一定要先判断出词类活用的类型,然后据此推断其意义。例1: 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08全国卷Ⅰ)译文:兄长为国君时就用国君礼对待他,自己为国君时用兄长礼对待他就可以了。 例2: 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于是速归之。(08山东卷) 译文:哥哥说:“且不说弟弟不能砍柴,纵使能砍柴,还是不能去做。”于是让张诚赶快回家。(关键点:“无论”(两个单音词)“ 樵”(名作动)“归”(使动))例3: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05湖北卷)译文:李超从此凭武技闻名,走遍南北,没有他的对手。例4: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06湖北卷)译文:吃饭是老百姓最大的事,老百姓没有吃的就无法生存了。三天不吃粮食,父亲和儿子就不能保全。【解析】:“粒”活用为动词,吃粮食。2、特殊句式文言文中有许多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含有特殊句式的句子,常被命题老师看重。要想能够准确翻译此类句子,就必须能够译出其句式特征;否则就极容易易造成失分。例1.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 [判断句](08浙江卷)译文:(顾)况,是吴地人氏,自恃有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文(或诗人)。 解说:无语言标志的判断句。例2. 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宾语前置句](08全国卷Ⅱ)译文:近日的事,祸端将要酿成,幸亏陛下英明果断,因而严惩了罪人。解说:结构助词“斯”为提宾标志,“罪人斯戮”即“戮罪人”。例3. 及得召见,遂见亲信。[省略句](08江苏卷)译文:到获得皇帝召见,便受到皇帝亲近信任。解说:该句的主语是传主吴汉,召见他的应是帝王,可见原文“召见”前省去了“帝”。 例4. 罪细且不容,巨猾乃置不问,陛下不出伯献,臣不敢奉诏。[被动句](08安徽卷)译文:罪轻的人尚且不被宽容,罪重的人竟然放过而不去问罪,如果陛下不放逐程伯献,我不能接受诏令。解说:无语言标志的被动句,“不容”即“不被宽容”。例5:纤微过失,又惜行捶楚,所以处于清名,盖护其短也.(06湖北卷)答案:(2)有了小的过失,又不忍督责鞭笞,他们之所以享有清雅的名声,是因为(朝廷)掩饰他们的过错。(4分)【解析】重点词:纤微过失意思是有小的过错;捶楚,用杖打。省略句。3、一词多义古代汉语的词语大多是多义的,这种一词多义的现象常常是翻译题考查的重点。在具体翻译时,我们一定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从众多的义项中选择出最恰当的一个进行翻译。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复习备考中要对词语的不同义项加以区分辨别。例1、永乐元年入朝,留为故官。未几,复谢去。(08四川卷)译文:永乐元年被征召入朝,留下担任原来的官职。不久,又辞官离去。(得分点“故”为“原来” “ 谢”为“推辞”)例2、使者至,所发皆经史,置其半不启,乃免于祸,人以为至行所感云。(08四川卷)译文:使者到来,打开看到的全是经史书籍,丢下另一半未打开,才免于祸患,人们认为是崇高品行感应的结果。(得分点“发”为“打开”,“ 置”为“丢弃”,“ 以”为“认为”“ 至行”为“崇高品行”)例3: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2005年高考湖北卷)译文:李超最初不说,尼姑一再追问,(李超)才把和尚(的名字)告诉(她)。分析:此句中的“乃以告僧”省略了主语、宾语和名词性短语的中心语,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把他们补出来。4、古今异义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现象非常普遍。这一知识点也是高考命题经常涉及到的内容。我们在翻译文言文时尤其要特别注意那些存在古今异义的词语,千万不可以今译古。否则,就会出现错误。例1. 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古今异义,实词)(08江苏卷)解说:这里的“亲信”是“亲近信任”之意,而现代汉语中则常指“亲近而信任的人”。 例2. 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古今异义,虚词)(08山东卷)解说:这里的“无论”是“不要说”之意,而现代汉语中则是表示无条件关系的连词。5、单音节词现代汉语词汇以双音节为主,而古代汉语词汇与此相反,以单音节为主。此类知识点也常常是高考命题老师重点关注的对象之一。因此,我们平时的复习备考过程中要加强对单音节词翻译的训练。在具体翻译文言文时,我们一定要注意不要轻易地把古汉语的词汇当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去解释。例1:隐处穷泽,身自耕佣。临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2004年高考全国卷) 分析:此句中的“耕佣”并非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而是“耕”和“佣”两个词,意思是“种田”“做工”。按照评分标准如若不能解释出“佣”的含义要扣分。所以该句应译为:(孟尝)隐居在偏远的湖泽,亲自种田做工。临县的士人民众仰慕他的道德,到他那里定居的有百余户。例2:遂大困,寻死富阳。(2005年高考山东卷)分析:此句中的“寻死”并非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而是“寻”和“死”两个词,意思是“不久”“死在(富阳)”。该句应译为:于是极度贫困,不久死在富阳。6、固定句式固定句式是文言文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在翻译时有相对固定的格式。如果不按照固定的格式翻译就会出现错误,因此,我们在翻译文言文时只能用它的固定意思来翻译,不能擅自意译。例1. 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复合虚词)(08宁夏、海南卷)解说:“所以”,由指示代词“所”和介词“以”构成,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方式,可译为“用来,,,,的方式”。例2. 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 (复合虚词)(08江苏卷)解说:“何意”,由疑问代词“何”与名词“意”构成,询问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为什么”。例3. 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复合虚词)(08天津卷)解说:“是其”由两个代词构成,用作主语通常偏指“是”,“是其”应译为“这”。 例4. 非若吏人、百姓然(固定格式)(08上海卷)解说:“若,,,,然”,由动词“若”和助词“然”组成,表示比拟,可译为“像,,,,似的”。例4. 刺史幸知民之敝而不救,岂为政哉?(固定格式)(08安徽卷)解说:“岂,,,,哉”,由副词“岂”和语气词“哉”组成,表示反问,可译为“怎么,,,,呢”。例5. 与通都大邑相去远,或二三百里,虽至近亦且半之。(固定格式)(08湖北卷)解说:“虽,,,,亦”,由连词“虽”和副词“亦”组成,表示让步关系,可译为“即使,,,,也”。例6:其李将军之谓也!(2002年高考全国卷)分析:此句中的“,,,,之谓也”是固定格式,应译为“说的是,,,,”。如不清楚此格式很容易误译成:大概是李将军说的吧!正确的翻译应为: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例7:今之朝臣无以易薛季昶。(2004年高考湖北卷)分析:此句中的“无以,,,,”是固定格式,应译为“没有用来,,,,的”。所以此句正确的翻译为:如今的朝臣当中,没有能够取代薛季昶的。例8: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分析:此句中的“,,,,孰与,,,,”是固定格式,应译为“与,,,,相比,,,,”。即此句应译为:我同城北的徐公比,谁更漂亮?常见的固定结构还有:何以,,,,为?(表反问语气,译为“为什么,,,,”)无乃,,,,乎?(表示揣度语气,译为“恐怕,,,,吧”)、奈,,,,何?(表示用来询问的,“拿,,,,怎么办”)、得无,,,,乎?(表示怀疑与揣测语气,译为“恐怕,,,,吧”)等。7、修辞知识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有比喻、借代、互文、委婉等。具有这些特点的句子大都不能采用直译的方式,而应根据其修辞方式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意译方式。如果需翻译的句子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式,有的需将喻体直接换为本体,有的就需抓住喻体采用形象描绘的方式进行意译;如果需翻译的句子采用了借代的修辞方式,就应采用直接点明借代本体的方式进行翻译;如果采用的是互文的修辞方式,翻译时就要把相应的内容合并到一起意译;如果需翻译的句子是委婉的修辞方式,就要根据语境译出句中所要表达的意思。目前高考试题中虽然此知识点设题并不多,但今后是否会加大这方面的力度,我们很难知道。因此对这一知识点略做说明以备后患。例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991年高考全国卷)分析:此句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方式。如果不了解此修辞方式很容易将此句误译为:不因为外物的美好而感到喜悦,也不因为自己的坎坷而感到悲伤。正确的翻译是要把相对应的内容合并到一起。此句应译为:不因为外物的好坏、自己的得失而感到喜悦或悲伤。例2:峰极危者,必跃而居其颠;洞极遂者,必猿挂蛇行,穷其旁出之窦。(2002年高考上海卷)分析:该句中的“猿挂蛇行”是比喻的修辞方式,应译为“像猿一样悬挂,像蛇一样爬行”。如果不了解此修辞就很容易翻译错误。例3: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李密《陈情表》)分析:该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式。此句中的“日薄西山”就是比喻祖母刘氏寿命将尽。在翻译时可采用描述性的语言将其译为:只因为祖母刘氏的生命就像太阳将要落到西山一样,奄奄一息,生命垂危。例4: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分析:此句采用的是借代的修辞方式。“金”是借代,代指“金属制成的刀剑”,属材料代物。翻译时要直接点明借代的本体,译为:金属制成的刀剑放在磨刀石上去磨就锋利。如果不了解该句中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方式就很容易闹出笑话来。高考文言文翻译主要考查以上内容。因此,我们在文言文翻译的备考过程中,重点要从上述角度,揣摩命题者的意图,从而做到胸有成竹。惟其如此,我们才不会事半功倍。
小石潭记从小石潭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隔着成林的竹子,听到水的声音,好像玉佩和玉环碰撞发出的叮咚声,心里(感到)很高兴。砍伐竹子开拓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潭水尤其清澈,(小潭)以整块石头作为底,在靠近岸边的地方,(潭底)有些石头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态。青色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向下直射到潭底,(鱼影)映在水底的石头上,(鱼影)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忽然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人嬉戏。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时隐时现,但也可以清楚的看见。而小潭两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难以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坐在小石潭边,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静悄悄地没有人迹,(这样的环境)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这氛围令人感到哀伤(寒意刺骨的凄凉,寂静深远的悲怆)。因这里的环境过于冷清,不可以长时间停留,于是(我)记下此件事便离开了。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作为随从跟着去的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的年号。当时作者谪(zhé)居黄州已经四年),夜晚,(我)解开衣服想睡觉时,(看到)月光洒进房间,就愉快的起身行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便)一同在庭院里散步。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草和荇草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一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松柏树?只是缺少了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游恒山记十一日,风平云散,澄碧的天像水洗过一样。(我)拄着手杖攀登恒山,向东走,一路尽是低矮的土山,没有爬山的劳累。
走了一里,转向北再走,所见到的山都是煤炭,不需要深挖就可得到。又走了一里,山上的土石都呈红色。有盘曲的松树并列路旁,有一座亭叫望仙亭。又走了三里,山势渐渐高起来,阳光透过松树像过筛一样投下阴影,这里名叫虎风口。从此石路萦绕盘旋,开始顺着山崖,借着峭壁,向上攀登。攀了三里,有一座高大的牌坊刻着“朔方第一山”,里面有一间官署,有厨房,有水井。从牌坊的右边向东一步一步踩上台阶而上,崖的半腰是寝宫,寝宫的北边是飞石窟,再向上就是北岳殿了。北岳殿上面是绝壁,下面挨着官署,殿下很高的台阶插向天空,堂四面的廊屋上下,高大的石碑密集地竖立着。从殿的右面上去,有石窟,就着改成一间屋子,叫会仙台。台中塑着群仙,四周排列紧密没有空隙。我这时想着从高崖攀援,登上绝顶。转过北岳殿东,望见高崖裂开的地方,中间悬垂千尺草莽,是登顶的小路,于是(我)脱下衣服攀着踩着登上山顶。行了二里,出了高崖,抬头望向山顶,还突出地悬在半空里,然而满山的荆棘茂密,参差的树枝和枯竹,只是钩刺衣服,抓住攀踏立即折断,不断地努力,却好像坠入洪流中,淹没在水里不能出来。我更加鼓足勇气攀登,许久才钻出荆棘,登上峰顶。这时阳光明丽,向下看山的北面,山崖上的岩石嶙峋开裂,像要纷纷坠落一样,各种树浓阴遮蔽。这山的土山没有树,而石山才有树。北边的山坡都是石山,所以树都长在北边。浑源州城,也在山麓。向北看,隔着一重山,苍茫看不到边际。南边是龙泉山,西边是五台山,呈现出一派青色,跟恒山作伴。近处是向西延伸的龙山,龙山的东边是它的支峰,好像肩并肩、衣袖连衣袖地阻挡着沙漠。过了一会儿,从西峰下山,寻找先前进入山峡的高崖,俯身看一片茫茫,不敢下。忽然回头向东看,见有一个人在上面飘摇,因而又上到那里问那个人,他指着东南松柏之间,朝着那个方向走,就是上山时所见到的寝宫后面的高崖顶。不一会儿,果然有一条路。经过松柏林,先前从山顶望松柏是一片葱青,像是蒜叶草茎一样,到了这里一看却是合抱的参天大树,比虎风口的松柏大不止百倍啊。从山崖隙缝直下,恰好到寝宫的右边,就是飞石窟了。[1]满井游记北京一带气候寒冷,花朝节过后,残余的寒冷仍然很厉害,冷风时常刮起来,飞沙走石。我受束缚得不到施展而拘束于一间房子以内,想出去也不行。每次冒着狂风快速行走,还没走够百步就返回了。二十二日天气略微暖和,(我)和几个朋友从东直门出去,到了满井。高高的柳树夹立在河堤两旁,肥沃的土地微微湿润,一眼望去空阔无际,(我)好像是从笼中飞出去的天鹅。在这时河面上的冰开始融解了,水波开始发出亮光,泛起一层一层鱼鳞似的波纹,水清澈极了,可以看见水底,水面亮晶晶好像刚刚打开的镜匣,清冷的光辉突然从镜匣里射出一样。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洗干净,美好的样子像刚刚擦拭过一样,美丽妩媚,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髻鬟一样。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未舒展,柔软的柳梢在春风中散开,麦田里的麦苗高约一寸。游人虽然不多,汲泉水煮茶喝的人,端着酒杯唱歌的人,穿着盛装而骑驴的人,也时时有。风力虽然还很猛烈,但是徒步行走却会汗流浃背。凡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戏水的鱼,都悠然自得,一切动物当中都透出喜悦。(我这)才知道郊田以外未尝没有春天,只是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这罢了。能够不因游玩而耽误公事,流连于山石草木之间的,只有我这个官职的了。而这里与我住的地方正好接近,我的郊游将从满井开始,怎么能够没有文章记述呢?己亥年的二月。
综合训练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9分)程务挺,洺州平恩人也。父名振大业末仕窦建德为普乐令甚有能名诸贼不敢犯其境后历务挺少随父征讨,以勇力闻,迁右领军卫中郎将。永隆中,突厥史伏念反叛,定襄道行..军总管李文暕、曹怀舜、窦义昭等相次战败。又诏礼部尚书裴行俭率兵讨之,务挺为副将,.......仍检校丰州都督。时伏念屯于金牙山,务挺与副总管唐玄表引兵先逼之。伏念惧不能支,遂间道降于行俭,许伏念以不死。中书令裴炎以伏念惧务挺等兵势而降,非行俭之功,伏念遂伏诛。务挺以功迁右卫将军,封平原郡公。永淳二年,绥州城平县人白铁余率部落稽之党据县城反,伪称尊号,署百官,又进寇绥德,杀掠人吏,焚烧村落,诏务挺与夏州都督王方翼讨之。务挺进攻其城,拔之,生擒白铁余,尽平其余党。又以功拜左骁卫大将军、检校左羽林军。嗣圣初,与右领军大将军、检校.右羽林军张虔勖同受则天密旨,帅兵入殿庭,废中宗为庐陵王,立豫王为皇帝。则天临朝,累受赏赐,特拜其子齐之为尚乘奉御。务挺泣请回授其弟,则天嘉之,下制褒美,乃拜其弟原州司马务忠为太子洗马。文明年,以务挺为单于道安抚大使,督军以御突厥。务挺善于绥..御,威信大行,偏禆已下,无不尽力,突厥甚惮之,相率遁走,不敢近边。及裴炎下狱,务挺密表申理之,由是忤旨。务挺素与唐之奇、杜求仁友善,或构言务挺与裴炎、徐敬业皆潜相应接。则天遣左鹰扬将军裴绍业就军斩之,籍没其家。突厥闻务挺死,所在宴乐相庆,仍为务挺立祠,每出师攻战,即祈祷焉。(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三》,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父名振/大业末仕/窦建德为普乐令/甚有能名/诸贼不敢犯其境/后历晋蒲二州刺史/龙朔二年卒/赠右卫大将军/谥曰烈B.父名振/大业末/仕窦建德为普乐令/甚有能名/诸贼不敢犯其境/后历晋蒲二州刺史/龙朔二年卒/赠右卫大将军/谥曰烈C.父名振大业末仕/窦建德为普乐令/甚有能名/诸贼不敢犯其境/后历晋蒲二州刺史/龙朔二年卒/赠右卫大将军/谥曰烈D.父名振大业末/仕窦建德/为普乐令甚有能名/诸贼不敢犯其境/后历晋蒲二州刺史/龙朔二年卒/赠右卫大将军/谥曰烈答案 B解析 解答此题,主要应根据句意来断句,同时结合句子的结构和文化常识等。通读可知,所给语段的内容是介绍程务挺的父亲的,先介绍了其父亲的名字,“父名振”是一个完整的语句,后面应断开,故排除C、D两项。“大业末”表示时间,“仕”是动词,应和“窦建德”相连,故排除A项。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行军总管,古代隋及唐初于各州设置的官职名,是出征时军队的主帅。B.礼部尚书,是主管朝廷中的礼仪、祭祀、学校、科举和官员任免的大臣。C.迁、拜,是古代授予或调动官职的专词,此外还有除、擢、封等。D.单于,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意思为“广大之貌”。答案 B解析 主管“官员任免”的是吏部尚书,不是礼部尚书。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程务挺平定叛乱,屡立战功。突厥史伏念和城平县人白铁余先后率众反叛朝廷,程务挺率兵讨伐皆取得胜利,自己也因功升职。B.程务挺参与废帝,受到重赏。他接受了武则天的密令,带兵进宫废唐中宗为庐陵王,武则天临朝听政时,他和家人都受到了赏赐。C.程务挺治军有方,威震突厥。他善于安抚统治部下,部下作战尽心尽力,突厥人对他也非常忌惮,闻其名便逃走,不敢进犯边境。D.程务挺遭人诬陷,被人处死。有人诬告他与裴炎、徐敬业暗中勾结,武则天派遣裴绍业将他斩杀于军营中,并处死其全家。答案 D解析 “处死其全家”的说法错误,原文是“籍没其家”,意为“登记并没收他的家产”,并没有处死他全家。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伏念惧不能支,遂间道降于行俭,许伏念以不死。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突厥闻务挺死,所在宴乐相庆,仍为务挺立祠,每出师攻战,即祈祷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史伏念害怕抵御不住,就走小路向裴行俭投降,裴行俭答应史伏念免他不死。(2)突厥人听说程务挺死了,到处设宴奏乐相互庆祝,仍然为程务挺建立祠堂,每次出兵征战,就到程务挺祠堂中祈祷敬拜。 参考译文程务挺,是洺州平恩人。他的父亲叫程名振,大业末年,在窦建德手下做普乐令,很有能干的名声,众贼不敢侵犯他的县境。程名振后来历任晋州、蒲州二州的刺史。龙朔二年去世,朝廷追赠他为右卫大将军,谥号为烈。程务挺年轻时跟随父亲程名振征战,以勇敢和力量闻名,升为右领军卫中郎将。永隆年间,突厥史伏念反叛,定襄道行军总管李文暕、曹怀舜、窦义昭等将领相继打了败仗。朝廷又下诏让礼部尚书裴行俭率领军队前去讨伐史伏念,程务挺担任裴行俭的副将,仍兼任检校丰州都督。当时史伏念驻扎在金牙山,程务挺和副总管唐玄表带领部队首先逼近敌人。史伏念害怕抵御不住,就走小路向裴行俭投降,裴行俭答应史伏念免他不死。中书令裴炎认为史伏念是因害怕程务挺等人的兵势才投降的,不是裴行俭的功劳,史伏念于是被诛杀。程务挺因为有功劳被提拔为右卫将军,被封为平原郡公。永淳二年,绥州城平县人白铁余率部落稽之众人占据县城反叛,白铁余自称皇帝,设置百官,还率领部众进攻绥德,杀伤抢掠百姓和官吏,焚烧村落,朝廷下诏让程务挺与夏州都督王方翼出兵讨伐。程务挺进攻城平县城,将城攻克,活捉白铁余,全部平定他的余党。程务挺又因功升任左骁卫大将军、检校左羽林军。嗣圣初年,程务挺与右领军大将军、检校右羽林军张虔勖一同接受武则天的密旨,带兵进入宫内,废唐中宗为庐陵王,立豫王李旦为皇帝。武则天临朝听政时,程务挺多次受到重赏,特封他的儿子程齐之为尚乘奉御。程务挺哭着请求将封赏转授给自己的弟弟,武则天赞赏他,颁下制表褒扬程务挺,于是封程务挺的弟弟原州司马程务忠为太子洗马。文明年间,武则天任命程务挺为单于道安抚大使,督军以防御突厥。程务挺善于安抚统治部下,在军中的威信非常高,副将以下的人,没有不尽力的,突厥对程务挺也非常忌惮,闻其名便相继逃走,不敢侵犯边境。等到裴炎被捕入狱,程务挺暗中上表为他伸冤,由此触犯旨意。程务挺向来和唐之奇、杜求仁的关系很好,有人便诬告程务挺与裴炎、徐敬业暗中相互勾结。武则天派遣左鹰扬将军裴绍业到军营中斩杀了程务挺,登记并没收他的家产。突厥人听说程务挺死了,到处设宴奏乐相互庆祝,仍然为程务挺建立祠堂,每次出兵征战,就到程务挺的祠堂中祈祷敬拜。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9分)舒元舆,婺州东阳人。地寒,不与士齿。始学,即警悟。去客江夏,节度使郗士美异其秀特,数延誉。 元和中举进士见有司钩校苛切既试尚书虽水炭脂炬餐具皆人自将吏一倡名乃得入列棘围,席坐庑下,因上书言:“古贡士未有轻于此者,且宰相公卿由此出,夫宰相公卿非贤不在选,而有司以隶人待之,诚非所以下贤意。罗棘遮截疑其奸,又非所以求忠直也。诗赋微艺,断离经传,非所以观人文化成也。臣恐贤者远辱自引去,而不肖者为陛下用也。今贡珠..贝金玉,有司承以棐笥皮币,何轻贤者,重金玉邪?”又言:“取士不宜限数,今有司多者三十,少止二十,假令岁有百元凯,而曰吾格取二十,谓求贤可乎?岁有才德才数人,而曰必取二十,谬进者乃过半,谓合令格可乎?”俄擢高第,调鄠尉,有能名。裴度表掌兴元书记,文檄豪健,一时推许。拜监察御史,..劾按深害无所纵。再迁刑部员外郎。 ...元舆自负才有过人者,锐进取。大和五年,献文阙下,不得报,上书自言:“马周、张嘉贞代人作奏,起逆旅,卒为名臣。今臣备位于朝,自陈文章,凡五晦朔不一报,窃自谓才..不后周、嘉贞,而无因入,又不露所缊,是终无振发时也。汉主父偃、徐乐、严安以布衣上书,朝奏暮召,而臣所上八万言,其文锻精粹,出入今古数千百年,披剔剖抉,有可以辅教化者未始遗,拔犀之角,擢象之齿,岂主父等可比哉?盛时难逢,窃自爱惜。”文宗得书,高其自激卬,出示宰相,李宗闵以浮躁诞肆不可用,改著作郎,分司东都。元舆为《牡丹赋》一篇,时称其工。死后,帝观牡丹,凭殿阑诵赋,为泣下。(选自《新唐书·舒元舆传》,有删改)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和中举/进士见有司/钩校苛切/既试尚书/虽水炭脂炬餐具/皆人自将/吏一倡名乃得入/B.元和中举/进士见有司钩校苛切/既试/尚书虽水炭脂炬餐具/皆人自将/吏一倡名/乃得入/C.元和中/举进士/见有司钩校苛切/既试尚书/虽水炭脂炬餐具/皆人自将/吏一倡名乃得入/D.元和中/举进士/见有司/钩校苛切/既试尚书/虽水炭脂炬餐具/皆人自将吏/一倡名乃得入/ 答案 C解析 分析可知,“元和中”是表时间的固定词组,其后应断开。据此排除A、B两项。又“倡名”的主语是“吏”,故“吏一倡名”中间不应断开。据此排除D项。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后来逐渐演变成为大臣与帝王面对面时对帝王的敬称。B.“高第”既指官吏考核成绩优等,也指生员参加科举考试成绩优等,根据语境,可以推断文中的“高第”指后者。C.“员外郎”是中国古代官职之一,原指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隋朝于尚书省二十四司各置员外郎一人,为各司之次官,唐宋沿其制。D.“晦”和“朔”分别指阴历每月初一和最后一天。“晦”“朔”连用,有时指一个月,有时指阴阳交相变化,文中的“晦朔”指前者。答案 D解析 “晦”是指阴历每月最后一天,“朔”是指阴历每月初一。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舒元舆受人赏识。客居江夏时,节度使郗士美多次为他扬名;做鄠县县尉时,裴度上表举荐他;文宗赏识他自负激昂的精神。B.舒元舆积极建言。到尚书省参加考试时,他向朝廷上奏,既为参加考试的生员讨公道,又表达了自己对朝廷选贤任能方面的看法。C.舒元舆为人自负。他向朝廷递送自己的文章,自认为才能不比马周、张嘉贞差,只是始终没有发挥才干的机会。D.舒元舆很有文才。他写的檄文很有气魄,受到时人的推重赞许;他写的一篇《牡丹赋》十分精巧,皇帝读后被感动得流泪。答案 D解析 “皇帝读后被感动得流泪”说法有误。皇帝“凭殿阑诵赋,为泣下”并不是因为《牡丹赋》写得精巧,而是因为怀念舒元舆。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夫宰相公卿非贤不在选,而有司以隶人待之,诚非所以下贤意。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岁有才德才数人,而曰必取二十,谬进者乃过半,谓合令格可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大凡宰相公卿不是贤才就不在选拔之列,但有关部门把他们当奴仆对待,实在不是礼贤下士的方法。(2)假如一年中德才兼备的只有几个人,却说必须选够二十人,那么错误地进用的人就超过了一半,说这是合乎规定可以吗? 参考译文舒元舆是婺州东阳县人。他地位卑贱,不与士大夫为伍。他开始学习时,就机敏聪明。后来客居江夏,节度使郗士美对他的突出才能感到惊异,多次为他扬名。元和年间,参加进士考试,看到有关部门检查苛刻,到尚书省考试时,即使水、木炭、脂烛、餐具,都是各人自带,官吏点到名字才能进去,用荆棘围住,应试者在廊下席地而坐,(舒元舆)于是上奏说:“自古以来的贡士没有比这更受轻视的,何况宰相公卿都是从这些贡士中选拔出来的,大凡宰相公卿不是贤才就不在选拔之列,但有关部门把他们当奴仆对待,实在不是礼贤下士的方法。罗列荆棘遮挡阻拦怀疑他们作弊,也不是用来寻求忠诚正直人才的办法。写诗作赋是雕虫小技,经传被断章取义,从中不能看出一个人的文化水平。臣担心贤良的人为了远离屈辱而自行退去,而不正派的人就会被陛下选用。如今进贡珠贝金玉,有关官员用皮革和缯帛做成的筐子盛放,为什么轻视贤才,重视金玉呢?”又说:“选取进士不应该限制人数,如今有关部门多的时候选取三十人,少的时候只选取二十人,假如一年之中有一百名将来可以辅佐皇帝的才子,却说按规定我只能选取二十人,说这是选拔贤才可以吗?假如一年中德才兼备的只有几个人,却说必须选够二十人,那么错误地进用的人就超过了一半,说这是合乎规定可以吗?”不久考中进士科高等,调任鄠县县尉,有能干的名声。裴度上表举荐他任兴元掌书记,他写的檄文有气魄,在当时受到人们的推重赞许。被授予监察御史一职,弹劾审查危害深重的人和事,一个都不放过。两次升任后担任刑部员外郎。舒元舆自负有过人的才能,一心向上。大和五年,向朝廷递送自己的文章,没有得到答复,上奏章自荐说:“马周、张嘉贞代人写奏章,从客居中被起用,最终成为名臣。如今臣在朝中任职,自己递送文章,过了五个月没有得到答复,臣私下认为才能不在马周、张嘉贞之下,却没有人引荐,又不能显露自己的才华,因此始终没有奋起的时候。汉代的主父偃、徐乐、严安以平民身份上奏章,早晨上奏晚上就被召见,而臣上奏的八万言,用词简练精粹,谈古论今纵横几千年,剖析挑选,凡是能够用来辅助教化的没有一点遗漏,拔犀擢象选取精华,难道是主父偃等人能比的吗?盛时难逢,自己珍惜吧。”文宗得到他的奏章,看重他的自负激昂,拿出来给宰相看,李宗闵认为他浮躁放肆不能任用,于是舒元舆改任著作郎,在东都任职。舒元舆写了一篇《牡丹赋》,当时的人称赞它精巧。他死后,皇帝观赏牡丹,倚着宫殿栏杆吟诵此赋,为之落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杭州苛美服饰有限公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