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使当年身不遇便死 一生真伪有谁知

汪精卫:向使当初身便死  一生真伪复谁知【下】
我的图书馆
汪精卫:向使当初身便死  一生真伪复谁知【下】
不愿做远距离的革命家 &&&&&&&&&&&&同盟会频频起义,也频频失败,革命党人无不感到痛心。同盟会内的章太炎、陶成章等也借机攻击孙中山,也连带着诋毁汪精卫,他们说,汪精卫受孙中山指令恢复的《民报》,“今为孙文、汪精卫所私有,岂欲伸明大义,振起顽聋,实以掩从前之诈伪,便数子之私图。” &&&&&&&&&&&&&&&&&&&&&&&&&保皇党更是大肆污蔑革命,“诚足为风俗人心之大害。”并且嘲讽革命党是“‘远距离的革命家’……徒骗人于死,己则安享高楼华屋。”少年气盛的他岂能忍受如此糟践。他拿定主意,要“藉炸弹之力,以为激动之方”,以证明自己决非是“远距离的革命家。”&在决定暗杀活动之前,他给孙中山去了一封信,对章太炎等的种种成见,表示极为不满。信中说:“先生(指孙中山,作者注)谓弟死后,太炎等不知又如何舞文,此言弟亦虑及:小人之为不善,无所不至,不能保其不为此卑陋之行。故弟草遗南洋同志书。存展兄(指胡汉民,作者注)处,弟事发后,即为登之中兴报,以杜彼等之舞文。”不难看出,这里多少已表露出赌气争胜的情绪。 &&&&&&&&&&&&&&&&&&&&&&&他已作好必死的准备,可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孙中山、黄兴等不同意他去做荆轲,一再劝阻,而他却去意已决。胡汉民在《自传》中写道:“精卫自河口失败之后,遂有个人暗杀之决心,余屡规止之。及往日本,余为长函,力言暗杀之无济。”他却复信说,暗杀之念,“则自丁未(1907年)以来,蓄此念于胸中,以至今日,千回万转而终不移其决心。”他之选择暗杀,一是证明革命党的存在与力量,“纵有千百之革命党(此指真革命党)运动于海外,而于内地全无声响,不见于直接激烈之行动,则人几几忘中国之有革命党矣。”二是揭穿清王朝的所谓立宪骗局,“全露马脚之立宪大纲尚未足醒国人迷梦”,揭穿这一“迷梦”,惟有“直接激烈之行动”,才可“使国民不肯受欺”。 &&&&&&&&&&&&&&&&&&&&&&&&&&&&&&&&&日,他给南洋革命党人写了一封信,这一年他只有26岁。这是封绝命书,字里行间透着一股成仁取义的豪气: &&&&&&&&&&&&&&&&&&&&&&&&&“今者将赴北京,此行无论事之成否,皆必无生还之望。……然死者长矣,至于生者固将来革命之风潮日高,而其所负之责任亦日重,其劳瘁苦况必有十倍于今日者。弟不敏,先诸同志而死,不获共尝将来之艰难,此诚所深自愧恧者,……嗟乎!革命之责任必纯洁而勇者,乃能负之以趋,非诸同志之望而谁望,愿诸同志同心协力,固现在之基础,努(力)将来之进行,则革命之成功,有如旭日之必东升矣。弟虽流血于菜市街头,犹张目以望革命军之入都门也。”他从容地安排好暗杀前的各门功课,就偕陈璧君、黎仲实等由香港来到北京,与黄复生、喻培伦在琉璃厂火神庙设一秘密机关,对外公开挂着“守真照相馆”的牌子,实际是密谋暗杀的活动场所。 &&&&&&&&&&&&&据吴玉章在《辛亥革命》中说,汪精卫给在日本的吴玉章写信,让尽快从日本寄炸药来。吴玉章也不赞成暗杀,回信说:“弟不赞成此举,故不能寄药品来。”汪精卫不甘心,又给吴玉章去了一信,继续要求尽快寄来炸药,并在信中再次表明自己的决心:“革命之事譬如煮饭。煮饭之要具有二:一曰釜,二曰薪。釜之为德,在一恒字。水不能蚀,火不能融,水火交煎,皆能忍受;此正如我革命党人,百折不挠,再接再厉。薪之为德,在一烈字。矩火熊熊,光焰万丈,顾体质虽毁,借其余热,可以煮饭;此正如我革命党人,一往无前,舍生取义。弟素鲜恒德,故不愿为釜而愿为薪。兄如爱我,望即寄各物。” &&吴玉章终被说服了,将炸药等寄给了他。他们有了炸药,便开始实施暗杀计划。最先,他们把目标锁定为庆亲王奕劻,后又改为贝勒载洵、载涛等,最后议定摄政王载沣为他们的暗杀目标。吴玉章参与了这一行动,对此有着真实、生动叙述:“在1910年4月的一个晚上,喻云纪和黄复生偷偷来到这个桥(银锭桥)下。他们首先把炸药安好,然后再来安设电线,谁知电线事先目测不准确,临时才发现电线短了几尺。怎么办呢?不得已只好收拾重来。正在收拾的时候,暗中发现有人在桥边大便,于是他们只得暂时躲开。而这时摄政王府大门开处,有打灯笼的人等出来。喻、黄恐怕被他们发现,便顾不着去取炸弹了,只得任它埋在土里。等第二天晚上再去探取时,炸弹已被人取走了!他们估计:若是敌人取走,必定会惹起满城风雨;若是竟无声息,则是一般居民拿去了。过了一天、两天,一连几天皆无动静,他们估计无事,便派喻云纪、陈璧君再到日本向我取炸药,准备回头再举。他们回到日本,陈留在神户,喻到岗山来找我。就在那天我们正要去准备器物的时候,忽然报上登出了黄复生、汪精卫被捕的消息!原来敌人非常狡猾,他们发觉炸弹并未声张,先拿到外国使馆找专家鉴定。这外国专家说:‘这炸弹威力强大,且较粗糙而车有螺丝,必是就近制造的。’于是清政府根据弹壳的线索,找到了那家铁工厂。然后由便衣侦卒带着那家铁工厂的老板四处寻找,又在琉璃厂附近认出了黄复生并发现了守真照相馆。于是侦卒们装着要照相,乘机把黄复生和守真照相馆的人全部逮捕了。接着又利用一个给汪精卫送饭的人带路,把汪也捕去了。”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被捕后,汪精卫料定必是一死,倒也是毫无惧怕之意,反而以平静的心态,写下数千言的供词,对于暗杀之举毫不遮掩,表示之所以暗杀,是想“于京师根本之地,为振奋天下人心之举”。接着,他笔锋一转,以北京熟人多,为避人耳目,“故闻黄君映相馆之设,即以三百元如股,至京居其家。黄君等皆不知精卫目的所在,相处月余后,见精卫过止可异,颇疑心”。这些情节都是他的杜撰,目的是为了不牵连黄复生,颇有“好汉做事好汉当”的侠肝义胆。&&&&&&&&&&&&&&&&&&&&&&&&&&&&&&&&&&&&&&&&&&&&&&&&&&&&&&&&&&&&&&&&&&&&&&&&供词以极大的篇幅,抨击清廷的所谓“立宪”。他似乎不是清廷囚禁的囚犯,而是在大学讲堂的教员,引经据典,纵论中外,从容不迫地揭穿清廷“立宪”的欺骗性,揭示“暴力革命”的必然性,指出“君主立宪”也罢,“民主立宪”也罢,都绕不开“一度革命而得之”的规律。他还针对颇为迷惑人的“速开国会”的言论,进行辨驳。“吾敢断言:国家权力发展之根本未有所变易,而贸然开国会,以生息于君主大权之下者。”这就是说国体未变,国会只能是君主的附庸,如:“国会为君主傀儡”之土耳其,“国会为君主之鱼肉”之俄罗斯,“国会为君主之鹰犬”之安南(即越南)。请愿国会者意愿中的所谓国会,“其结果也不出此三者也。”而“革命诸人,以为欲达民主之目的,舍与政府死战之外,实无他法,此实革命党人所久己决议者也。” &&&&&&&&&&&&&&&&&&&&&&&&&&&&&&&&&&&&&&&&&&&&&&&&&&最后,他痛心地指出:中国的外交地位“足使中国一亡而不可复存,一弱而不可复强者,尤令人惊心怵目,而不能一刻以安。”中国必须自强,自强之路必是“国家权力发动根本上有大变革”,而决非“预备立宪”。 &&&&&&&&&&&&&&&&&&&&&&&&&&&&&&&&&&&&&&&&&&&&&&&&&&&&&&&&&&在沦为清廷的阶下囚,他非但没有被吓倒,反而变被告为原告,就清廷所谓“预备立宪”细致辩析,鞭辟入里。他不仅写下言正词严的供词,还留下了多首脍炙人口,悲壮激昂的狱中诗篇。《被逮口占》便是其中的一首: &&&&&&&&&&&&&&&&&&&&&&&&&&&&&&&&&&&&&&&&&&&&&&&&&&&&&&&&&“衔石成痴绝,沧波万里愁。孤飞经不倦,羞逐海鸥浮。姹紫嫣红色,从知渲染难。他时好花发,忍取血痕斑!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留得心魂在,残躯付劫灰。青磷高不灭,夜夜照高台。”这确是一首慷慨抒怀的好诗,诗中的“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成为当时革命党人口口传颂的佳句。他的另外两首狱中杂感,则是表现一副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与抱负: &&&&&&&&&&&&&&&&&&&&&&&&&&&&&&&&&&&&&&&&&&&&&&&&&&&&&&&&&&&&&&&&&&&&&&&&&&&&&&“西风庭院夜深沉,彻耳秋声感不禁。优枥骅骝千里志,经霜乔木百年心。南冠未改支离态,画角中含激楚音。多谢青磷慰岑寂,残霄独自伴孤吟。&&&&&&煤山云树总凄然,荆棘铜驼几变迁。行去已无干净土,忧来徒唤奈何天。瞻鸟不尽林宗恨,赋鹏知伤贾傅年。一死心期殊未了,此头须向国门悬。”汪精卫、黄复生谋杀王公大臣,是属于“谋反”,乃“十恶”之首,必在诛杀之列。可清廷的气数到此已是气息奄奄,再也没有当年的霸气和嚣张。时为民部尚书的肃亲王善耆,在当时诸王中,可谓开明。当载沣力主判以死刑时,善耆晓以利害,指出,为“标榜立宪,缓和人心,并羁縻党人起见,不如从轻发落为佳。”载沣觉得有理,只得依从。汪、黄这才从鬼门关过了一下,由死刑改判永远监禁。 &&&&相传善耆爱才,对汪、黄法外施恩,据当时的《正宗爱国报》所说,汪精卫“在内城巡警总厅,一切皆照国事犯文明之法相待:一、审讯时不用跪。二、饮食皆不粗恶。三、衣服衾枕皆准其将素常所用之物带入。”善耆为了软化汪精卫,又将他们的囚室改为一人一间,“行动皆得自由,”汪精卫这才“终日披卷吟咏,颇觉安逸”。 &&&&&&&&&&&&&&&&&&&&&&&武昌起义的枪声,终结了清朝的统治。汪精卫和黄复生等,由摄政王载沣签署大赦令予以释放。出狱的这天,好热闹的北京人早早的来到典狱司门外,以至“途为之塞”,人们多想一睹英雄的丰恣。汪精卫本想“为薪”,“引刀成一快”,没曾想却“成釜”,好在“成釜”的牢狱之灾,也就一年多,而作为他来说,却因此而赚足了政治资本,以至对他素有成见的章太炎,在谈到由谁来担任中华民国的总统时,竟说出这样的话:“以功则黄兴,以才则宋教仁,以德则汪精卫”。可真是“失之东隅,则收之桑榆。”汪精卫以61年的生命,经营了40年的政治。在这个舞台上,他也曾博得了许多的喝彩声,如:才子、壮士、名流、总理信徒和左派领袖等。唐德刚先生说:“汪在投敌之前,他在全中国的公共形象(public &image)实在是全国第一人。他在民初国民党中的地位,也是总理孙文的当然继承人,排在黄、宋、胡之上。”他成为举世公认的大汉奸,是在他生命的最后七年。“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是啊,假如当年载沣杀了他,怎会有后来的晚节不保,沦为民族的败类。残酷的是,历史从来是不能假设的。 &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 简书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图片发自简书App
唐宋以后的历史学家因受儒家忠君报国思想的影响,统治的需要,常把曹操与王莽比作同一类型的人物,是篡位者,是奸臣。
然而实事求是地说,曹操毕竟与王莽不同。王莽所篡的天下,是汉高祖刘邦所留下来的,尚未失去控制的天下。曹操所经营的天下,却不是汉光武帝刘秀所留下来的,而是汉灵帝以后被董卓与袁绍等人弄得分崩离析,经过曹操自己的“力征经营”才又像个样子的天下。也就是说,曹丕所篡的天下,是曹操本人舍命打出来的。
东汉时期,外戚宦官轮流掌权,朝野上下乌烟瘴气。步入建安年代,东汉朝廷早已无可救药。对此,司马光曾在《资治通鉴》中评论道:“建安之初,四海荡覆;尺土一民,皆非汉有。”董卓擅行废立,刘焉自造龙袍,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的乱世中,而曹操却一直保持着对朝廷的尊敬。汉献帝刘协禅位曹丕后,退居山阳国,刘协在私下向皇后曹节提及曹丕的无情时而想起曹操。曹节提醒刘协应该想到他的老丈人曹操的一些好处,特别是刘协曾三次要除掉曹操。尽管曹操杀了伏皇后等人,但曹操到死都没杀刘协,也没称帝取而代之,反而还把自己的三个女儿嫁给他。曹操的行为,不仅使汉朝江山在风雨飘摇中又延续了20多年,还使刘协因这种特殊的关系保住了性命。还是宋人王安石对曹操的评价要正面一些:
青山为浪入漳州
铜雀台西八九丘
蝼蚁往还空垄亩
麒麟埋没几春秋
功名盖世知谁是
气力回天到此休
何必地中馀故物
魏公诸子分衣裘
凡夫一枚,俗不可耐
白居易的诗中有这样一句话:“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说的是周公和王莽的故事。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幼子。曾辅佐其兄武王姬昌伐商、平定天下。 后武王病,周公为册文告天,愿以身相代。藏其册于金匮中。 武王驾崩后,太子年幼,周公尽心...
《反经》霸图 【原文】 臣闻周有天下,其理三百余年。成康之隆也,刑措四十余年而不用;及其衰也,亦三百余年。(太公说文王曰:“虽屈于一人之下,则申于万人之上,唯贤人而后能为之。”于是文王所就而见者六人,求而见者十人,所呼而友者千人,友之友谓之朋,朋之朋之党,党之党谓之群,以此...
《反经》三国权 【原文】 (《蜀》、《吴》、《魏》)论曰:臣闻昔汉氏不纲,网漏凶狡。袁本初虎视河朔,刘景升鹊起荆州,马超、韩遂雄据于关西,吕布、陈宫窃命于东夏,辽河、海岱,王公十数,皆阻兵百万、铁骑千群,合纵缔交,为一时之杰也。然曹操“挟天子令诸侯”,六七年间,夷灭者十八九...
夏朝 夏朝(前2033?-前1562?)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王朝。 四千多年前,夏部落首领禹因治水有功,得到了虞舜的重用并最终将部落联盟首领之位禅让于他,是夏王朝的开端。大禹死后,其子启即位,即历史上所谓的“大禹传子”,宣告了部落联盟“禅让制”的结束和封建世袭制的开始。 然而夏...
世人只知《洛神赋》的美好,却不知它背后的阴谋 一 公元二百二十二年,魏黄初三年。曹植从邺返回封地鄄城的途中,他写下了一篇文章。 在这篇文章里,曹植说自己在途经洛水时邂逅了传说中的伏羲之女洛神,极尽描摹这位佳人的风采神姿,字里行间充斥着强烈的倾慕之情。他就象是一位陷入疯狂热恋...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圈子。文艺界、饭店宾馆、皮货、药行等,都有各自的专业圈子。凡是不了解行业特点的,便进不了圈子,也不了解他们的规矩及人文特点,便无法避免上当受骗。 古玩行业更是如此,是不是圈里的行家,只要看对方手里玩的、身上戴的就明白了。拿着瓷器、铜器以及各种藏品咨询求助鉴...
人和人初到一个说话的最多而思考头脑少的小城市里,总有够他受的。 把你们的希望寄托在那个无所承继者的身上吧。
做菜时忘了煮面条的事情,面条水都煮干了,好在发现及时,还能吃。本来还想着做好了之后在锅里放一点香油,这下也放不了了。所以在还不熟练的情况下还是一次只做一件事吧。 食材提前准备好,火爆大头菜时,油锅里边放着葱姜蒜,半天找不到红辣椒了,太囧了。 这次做的两个菜,火爆大头菜和西红...
曾是阿里铁军成员,滴滴CEO程维,对阿里铁军内部文化观感。 曾是阿里铁军成员,现滴滴CEO程维对阿里铁军内部文化的,观察感慨是:阿里铁军在对每一个“人”就是每一个成员的琢磨上,已经做到了极致,没有任何公司能够与之相比较。 他的意思就或许可以理解为。阿里铁军最大的长处,最擅长...
因为现在大部分APP启动的时候,app第一屏是广告,需要启动时通过网络下载,所以一般都需要给APP设置一个启动页来避免在启动刚进入和下载完这段时间白屏。 方法一、设置启动APP的背景,将原来的黑屏/白屏替换成Logo图片 保存一张启动页图片到项目中,这个图标是一直不变的。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  倘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  (白居易《放言》五首之三)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这首诗后半部分很出名,被后人一引再引,据说毛泽东还把最后一句改为“千古忠佞有谁知”,也有的版本是“至今真伪有谁知”或“一生真伪复谁知”。  把周公与王莽凑在一块,始作俑者是《汉书 王莽传》,其载:群臣奏曰:“周公权而居摄,则周道成,王室安,不居摄则恐周坠失天命。”周公辅助侄子成王的时候,大约抓权过甚,外面有流言说他企图把天王杀掉,自己取而代之,这使周公也怕起来了。当然后来的历史证明周成王活得好好的,周公成了忠臣的典范。而王莽在没有叛国篡位以前名声好得很,没人比他更能礼贤下士满朝文武,全国老百姓,没有人说王莽是坏的,但这个人最终因为做了“新朝”皇帝被指为乱臣贼子,《三国演义》就极力把曹操塑造成成莽式大奸似忠的代表。    这首大家熟知的诗是要给我们一个启示,使我们知道,有些人运气不好,把冤枉带到棺材里去了,可知人生定论很难。    但是对于周公有没有称王其实至今并不能说有定论。    周武王去世后,其子成王尚年少,周公作为叔父在当时如何处置政局,历来就有不同的说法。    《左传 僖公二十六年》称,周公曾“股肱周室,夹辅成王”;《左传 定公四年》又记,在成王继武王之位后,“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史记 周本纪》也载,当时由于天下初定,成王年少,“周公……乃摄行政,当国”。可见周公只是“监国”或代为行政。    然而另一些记载又证明周公确实是身居王位!《礼记 明堂位》称:“周公践天子之位”;《尚书 大传》更明确指出:“周公身居位,听天下为政。”再根据近人的考证,《尚书 大诰》中的“王”称文王为“宁王”,又叫作“宁考”。所谓“考”,对已故父亲的称呼。周公是文王的儿子,而成王已是文王的孙子,故称文王为“考”的“王”只能是周公。《尚书 康诰》又载:“王若曰:孟侯,朕其弟,小子封。”按“封”是康叔的名字,他是周公的同母弟。《康诰》中的王称康叔为“弟”,那么这个“王”显然又是周公。由此可知周公自称为王。《荀子 儒效》称:“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属天下”:屏者,除也,或蔽也;及,继也。《韩非子 难二》说:“周公旦假为天子七年。”正是由于这样,“周公服天子之冕,南面而朝群臣,发号施令,常称王命”。    根据这些典籍的记载,我相信周公确实“篡位”了。他为什么要、又为什么能践位称王呢?    当时东方尚未平定,有待于嗣君继续完成大业,而成王幼弱,威信与能力均不足以肩此重任。《逸周书》记说武王在弥留之际,也曾有过传位周公的想法。武王曾称赞周公为“大有知”,认为只有周公“可瘳于兹”,能稳定周初的政局,因而主张“乃今我兄弟相为后”,兄死由弟来继承王位。当武王说出了这样的想法后,周公顿时诚惶诚恐,“泣涕共手”,表示不能接受。因为这里有个问题:周公旦还有哥哥管叔呢。周公的地位很尴尬,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是不能得过且过等着瞧的,他只好先用计把管叔调离京都,结果引起的反应是“管叔、蔡叔疑周公之为不利于成王”(《史记 管蔡世家》),因而发生动乱,然后顺理成章地再兴兵东征把管叔杀了。    《荀子》说,周公“履天子之籍”的原因是“恶天下之倍(背叛)周”。从管、蔡的一贯表现看,他们是忠于周的,《逸周书》有不少关于管叔、蔡叔“受赐于王”、“开宗循王”的记载,所以顾颉刚曾说:“他们二人确实是武王的好助手”。那时中央政府的权威本来就有限,朝中没有一个强人来挑大梁野心膨胀的诸侯都会叛乱,天下就大乱了。但是管蔡联合殷商王子武庚起兵反周,关中地区也跟着乱起来,《尚书 大诰》称“西土人亦不静”,这时候周公的名声已经很可疑了。《史记 燕召公世家》记当时“召公疑之”。事态的发展可能出乎周公的意料之外,于是《鲁周公世家》记周公急忙向召公、太公这两位大腕又是商量又是解释。根据《尚书 金滕》的记载,周公对太公、召公说:“我之弗辟,我无以告我先王。”就是说不掌握政权则先王未成之事业将坠,没办法向祖宗交待。    显然他的说服成功了,诀窍是什么?任你三寸不烂之舌赌咒说什么“天厌之”、演出割肉祈祷的把戏,发誓说只不过是代行王政,待成王稍长就即刻归位,谁敢轻易相信?那么还是直奔主题:分权。《史记 燕召公世家》载,成王时“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陕以东,周公主之”。除长子就封诸侯外,次子留守周室,世代共掌王政。这真是“政治家”的好手腕!《孟子》说得更清楚:“周公不有天下。”他完全不想把天下占为己有!    周公是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光明正大地代理王政,还是有篡位野心,耍尽阴谋诡计而未能全逞?如何在纷然杂陈的大量历史记载中理出一个头绪,至今还是一个问题。但可以确信的是周公比王莽、袁世凯机灵多了,至少他看到天下大势是民心思定,篡位不容易成功,于是就以另一种和平方式取得了大量的权力。评价一个人最终是要看结果而不是旁人谁也无法说情的动机,这桩“千古疑案”可以继续存疑,然而历史已经写在纸上不会改变了。    (历史笔记,有感于翻案风的而作)
主帖获得的天涯分:0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王涛说历史。
  哈哈,谢谢yiping1914阿姨顶贴及斑竹错爱。为谨慎计,自删一半,避免吵架。    虽说有句话叫“盖棺定论”,实际上大多历史人物是盖棺不定论,只好任由后人评说去吧。
  三代渺茫无可征。周公之事实在不好谈。    记得读过曹操一文讲述其何以不称帝,曹公多过人之处。
  到最后,不过是成败之论
  看的是结果,谁又过多的注重过程呢。汪精卫的“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又有多少人知道呢?
  晚上去问一下就知道了。
  当年屠杀一役,某公要是早10年身死,不也是没了后来的糗事。
表面不是历史
历史不是说谎
  作者:wangtao911 回复日期: 17:54:52 
    哈哈,谢谢yiping1914阿姨顶贴及斑竹错爱。为谨慎计,自删一半,避免吵架。  ---希望贴全:)吵不吵架的,也未必吧。除非是你说一个自己的定论,出现相反的观点而已。其实这样展开讨论更有价值!
原来如此,可以想象了,第一句在有些书里写作:“向使当年身便死......”,很多过来人喜欢念这首诗。
  我的水平还不敢借古讽今:)因为后来发现,看似很近的东西其实我可能几乎一无所知,所以就是胡扯也只好从较远的说起,比如说李世民,我准备说说为什么他要“修史”。
  才发现很多历史常识是读金庸而得到普及的。这首诗也是看倚天屠龙记看到的。
  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感觉分寸把握上还是很精到的。但不知贴全了会是……,想想楼主的标题,猜测多少天呢?
  今日提供公司有十八到二十二岁的处女想看想感受就进入网   站     免费黄色电影 http://www.512 18.net 请去掉中间的空格   免费黄色电影 http://www.512 18.net 请去掉中间的空格   免费黄色电影 http://www.512 18.net 请去掉中间的空格   免费黄色电影 http://www.512 18.net 请去掉中间的空格   免费黄色电影 http://www.512 18.net 请去掉中间的空格   今日提供公司有十八到二十二岁的处女想看想感受就进入网   站       免费黄色电影 http://www.512 18.net 请去掉中间的空格       免费黄色电影 http://www.512 18.net 请去掉中间的空格    片名: 近親相姦系列-家庭糾紛 (薄碼) [推薦]
  內容: 變態的媽媽經常因媳婦與兒子間的恩愛而吃味,她經常把兒子臥室房間的電話拿起半掛著而後在自己臥室竊聽兒子與媳婦做愛時發出的淫聲浪語來得到滿足她更誘姦了兒子在沐浴中發生了姦情更以上述電話的方式設計了自己的丈夫強姦了年輕貌美的媳婦.!     片名: 近親相姦系列-母親我要你 (清晰版)
[強力推薦]
  內容: 日本最有名的鬼畜強姦 AV 系列,絕對值得珍藏, 換換口味吧,看看另一種A片,讓你產生完全不同的感覺 ,劇情香豔火爆、刺激、火辣、令你窒息、憤慨、血管爆漲,太多太多的強姦、輪姦案件,同學、師生之間、同父異母的兄妹???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假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
假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
& 相片上九大“胜利”闭幕。毛“兄”用一根小指头,就灭了和他一起打江山的刘弟,正踌躇满志,旁边林二助毛给力,得意洋洋荣升接班人宝座,居然还写进了党章。此乃公元一九六九年四月春寒料峭的时候。
& 此时,永远健康怎么会想到,不久将有个震惊世界的九.一三嘛?!此刻,洞察一切会知晓未过几年会有个轰动全球的十月六吗?
唉,人在做,天在看,人算不如天算,出来混,总要还的。两位亲密战友怎么会不知道这一条江湖铁律呢?!
佛经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看来俩“兄“忘了初心,未得始终啊!
& 诚哉斯言,斯哉诚言,罪过罪过,阿弥陀佛!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若使当年身不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