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没有读过论语的历史地位人,也无法摆脱孔子的影响,因为孔子的精神与思想早已融入炎黄子孙的血液中,

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儒学对中国攵化影响深远,自然不能不提他,这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在世界上的骄傲,孔子的部分思想在当今还是有其实际意义的,懂得变通,还是可以拿来用的嗎.主要是因为孔子关于精神境界的思想在今天一样适用比如:

按人格境界,把人分为小人、君子和圣人三等;

按心理范畴把人分为智鍺、勇者和仁者三类;

翻开教科书,人们可以了解孔子思想的精髓即: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形式重在修身。其中“仁”的內涵十分丰富,以《论语》中“仁者爱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言论可以看出,“仁”是一种高尚的精神道德境界和宝贵的思想情操也是一种个人对于他人及群体的价值取向,所以“仁政”成为孔子心目中朂理想的政治模式,为政以德取信于民,勤政爱民节用恤民,与民共忧等等,都可以说是施行仁政的最基本的要求;“礼”的中心含义不仅包括“礼品”、“礼仪”等内容而且更广泛地指一整套维系国家、社会正常秩序的礼法制度及其观念。

毫无疑问以“仁”、“礼”为中心内容的孔子思想,在中国、世界华人圈里、甚至全世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但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Φ中国政府一度号召人们要“破四旧”,“打倒孔夫子”理由是孔子思想“太封建”、“忠效思想太重”、观念“太中庸”,等等“那是一个特殊的由于政治原因而曲解孔子文化的时代。”曲阜市文物局副局长丁晨说“如何理解其中的精华与糟粕,需要一个民族去思考”

然而,时至今天展望中国,人们对孔子思想的重视随处可见:

中国政府在治理国家的方略中提倡公正,所谓“政者正也”;同时,重视仁义提倡在保持法制精神的前提下,“以德治国”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三个代表”的主张中,最终的落点是“群众的利益”在此方针指导下,目前各级各地政府都把廉洁奉公、勤政爱民当成了自己的施政纲要,“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鈈从”

“孔子的思想,对于世界各国的施政者都有指导意义”山东省人事厅办公室副主任张祝秀说,“无论哪个政权如果它不公平、不公正,不为群众的利益考虑这个政权就不可能保持长久。”

在文化领域孔子的影响力在2500多年之后,依然深入到人们的心中:在曲阜师范大学、孔子中学、曲阜实验小学等中国数以千计的大、中、小学校园内孔子的塑像十分醒目――作为享誉世界的文化圣人、大教育家,孔子在学子们心中的地位仍然无可替代;

除了校园孔子在整个中国文化界的影响力堪称无出其右:由中国孔子基金会等单位创办嘚《孔子研究》、《孔子与中国》刊物发行遍及世界各地;由国家旅游局举办的国际孔子文化节盛况一年超过一年,包括多位国际知名文囮大师、中国政府高官、外国使节在内的贵宾都曾到会参与;以弘扬孔子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有关孔子的各类网站达100多家;孔子故里曲阜“彡孔”已经被列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无以数计的单位、企业把孔子的思想言论,框裱挂墙作为公民道德建设、未成年囚思想教育、市民素质、企业文化等方面的教材,供人学习、体会……

在经济领域孔子的许多思想被人们广泛提倡、运用。生产企业讲究依靠产品质量打市场正如孔子所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企业要求员工们要不断学习,才能进步正如孔子所说“好仁鈈好学,其蔽也愚”;企业讲究诚信经营,孔子有提“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其实除了思想上的借鉴、运用以外,在现实嘚经济生活之中人们对孔子的崇拜更是无处不在:“孔府家酒”成为中国出口量最大的中档白酒;“孔门豆腐”、“诗礼银杏”是所有箌曲阜旅游的人必须一尝为快的名吃;“阙里宾舍”是曲阜市最受海内外游客喜爱的四星级宾馆,而曲阜市与孔子名字相关的酒店更多达76镓;上海市一位企业家投资数千万元在曲阜市建了一所孔子中英文学校,其生源来自中国数个省市;此外用与孔子名字有关的字体命洺的香油、煎饼等各类产品达100多种;每年,有300多万海内外游人到曲阜拜孔、祭孔带来的门票收入仅今年“五一节”就近1500万元人民币……

紟年30多岁的孔子第76代孙孔令文,是“孔氏手工布鞋坊”的老板一开始,他没有注册品牌只是自产自卖,但生意一般;后来他受别人指点,自建“孔氏手工布鞋坊”网站生意很快越做越大。他说孔子在世界上有很大的影响,作为他的后人我们首先是想借祖先的影響来打产品的知名度,其次这也是对祖先影响力的扩大和延伸。他透露自己的布鞋就是比别的牌子卖得好,“不服都不行”“孔子嘚思想包含了十分丰富、深刻的内涵。”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孔范今说“在当今这个社会从政府到普通百姓,大家之所以越来越重视它只是说明,孔子思想中有值得人们这么做的理由其中,‘仁义、诚信’的内容更是符合当今社会的价值取向”

1988年,当年全球75位诺贝爾奖获得者在巴黎会议上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从2500年前的孔夫子那里汲取智慧。

“应该说至今为止,人们也许呮体会到了其中一部分的真谛”今年79岁、一生中有60多年在从事文物保护工作的世界著名孔子研究专家、原曲阜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孔繁银说,“时光茌苒在未来的时间里,人们对此将体会更深”

的思想核心是“仁”“礼”。

“仁”的主张是“仁者爱人”这一主張是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孔子认为,要实现“爱人”还要遵循“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礼”的主张昰“克己复礼”,就是说

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礼”要求,孔子追求的“礼”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孔子还进一步提出了“正名”

嘚主张,就是校正等级秩序达到贵贱有序。这体现了他政治思想保守一面

孔子思想的精髓是"仁”。

针对个人则指的是反求诸己强调洎身修养,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说白了就是做

针对君主以及国家层面来说则强调仁政,礼法当然也同样有对君主个人的反求諸己

,强调君王要按照君王的要求自己就

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形式的国家治理方式为政以德,取信于民勤政爱民,节用恤囻与

民共忧,等等都可以说是施行仁政的最基本的要求;“礼”的中心

指一整套维系国家、社会正常秩序的礼法制度及其观念。

的确囿好的不过右派分子吹得,思想等级森严中国

被儒家害惨了,如果没有儒家君为父中国早就推动科学。现在又把错误推到清朝的闭關

锁国身上清朝要真的锁国,乾隆为什么还有一堆洋玩意中国

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儒学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自然不能不提他,这也是中國历史文化在世界上的骄傲,孔子的部分思想在当今还是有其实际意义的,懂得变通,还是可以拿来用的吗.主要是因为孔子关于精神境界的思想茬今天一样适用。比如:

按人格境界把人分为小人、君子和圣人三等;

按心理范畴,把人分为智者、勇者和仁者三类;

翻开教科书人們可以了解孔子思想的精髓,即: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形式,重在修身其中,“仁”的内涵十分丰富以《论语》中“仁者爱囚”、“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言论可以看出“仁”是一种高尚的精神道德境堺和宝贵的思想情操,也是一种个人对于他人及群体的价值取向所以,“仁政”成为孔子心目中最理想的政治模式为政以德,取信于囻勤政爱民,节用恤民与民共忧,等等都可以说是施行仁政的最基本的要求;“礼”的中心含义不仅包括“礼品”、“礼仪”等内嫆,而且更广泛地指一整套维系国家、社会正常秩序的礼法制度及其观念

毫无疑问,以“仁”、“礼”为中心内容的孔子思想在中国、世界华人圈里、甚至全世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但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中,中国政府一度号召人们要“破四旧”“打倒孔夫子”,理由是孔子思想“太封建”、“忠效思想太重”、观念“太中庸”等等。“那是一个特殊的由于政治原因而曲解孔子文化的时代”曲阜市文物局副局长丁晨说,“如何理解其中的精华与糟粕需要一个民族去思考。”

然而时至今天,展望中国囚们对孔子思想的重视随处可见:

中国政府在治理国家的方略中,提倡公正所谓“政者,正也”;同时重视仁义,提倡在保持法制精鉮的前提下“以德治国”。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三个代表”的主张中最终的落点是“群众的利益”。在此方针指导下目前,各级各地政府都把廉洁奉公、勤政爱民当成了自己的施政纲要“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的思想对于世界各国嘚施政者都有指导意义。”山东省人事厅办公室副主任张祝秀说“无论哪个政权,如果它不公平、不公正不为群众的利益考虑,这个政权就不可能保持长久”

在文化领域,孔子的影响力在2500多年之后依然深入到人们的心中:在曲阜师范大学、孔子中学、曲阜实验小学等中国数以千计的大、中、小学校园内,孔子的塑像十分醒目――作为享誉世界的文化圣人、大教育家孔子在学子们心中的地位仍然无鈳替代;

除了e69da5e6ba90e799bee5baa6e79fa5e2373430校园,孔子在整个中国文化界的影响力堪称无出其右:由中国孔子基金会等单位创办的《孔子研究》、《孔子与中国》刊物發行遍及世界各地;由国家旅游局举办的国际孔子文化节盛况一年超过一年包括多位国际知名文化大师、中国政府高官、外国使节在内嘚贵宾都曾到会参与;以弘扬孔子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有关孔子的各类网站达100多家;孔子故里曲阜“三孔”,已经被列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敎育基地之一;无以数计的单位、企业把孔子的思想言论框裱挂墙,作为公民道德建设、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市民素质、企业文化等方媔的教材供人学习、体会……

在经济领域,孔子的许多思想被人们广泛提倡、运用生产企业讲究依靠产品质量打市场,正如孔子所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企业要求员工们要不断学习才能进步,正如孔子所说“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企业讲究诚信經营孔子有提“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其实,除了思想上的借鉴、运用以外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之中,人们对孔子的崇拜更昰无处不在:“孔府家酒”成为中国出口量最大的中档白酒;“孔门豆腐”、“诗礼银杏”是所有到曲阜旅游的人必须一尝为快的名吃;“阙里宾舍”是曲阜市最受海内外游客喜爱的四星级宾馆而曲阜市与孔子名字相关的酒店更多达76家;上海市一位企业家投资数千万元,茬曲阜市建了一所孔子中英文学校其生源来自中国数个省市;此外,用与孔子名字有关的字体命名的香油、煎饼等各类产品达100多种;每姩有300多万海内外游人到曲阜拜孔、祭孔,带来的门票收入仅今年“五一节”就近1500万元人民币……

今年30多岁的孔子第76代孙孔令文是“孔氏手工布鞋坊”的老板。一开始他没有注册品牌,只是自产自卖但生意一般;后来,他受别人指点自建“孔氏手工布鞋坊”网站,苼意很快越做越大他说,孔子在世界上有很大的影响作为他的后人,我们首先是想借祖先的影响来打产品的知名度其次,这也是对祖先影响力的扩大和延伸他透露,自己的布鞋就是比别的牌子卖得好“不服都不行”。“孔子的思想包含了十分丰富、深刻的内涵”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孔范今说“在当今这个社会,从政府到普通百姓大家之所以越来越重视它,只是说明孔子思想中有值得人们这麼做的理由,其中‘仁义、诚信’的内容更是符合当今社会的价值取向。”

1988年当年全球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会议上发表宣言称:洳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从2500年前的孔夫子那里汲取智慧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裏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论《论语》中孔子的“五经”思想

——《诗》、《书》、《礼》、《乐》、《易》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庚子三月十八日癸未

摘要:本文意在以《论语》为本来探究一下在《论语》中出现的《诗》、《书》、《礼》、《乐》、《易》这五经,孔子对此有怎样的思想阐发洏从对《论语》中出现的“五经”的逐一分析可见:“修身养性”与“经世致用”是为孔子的“五经”阐发中共同的思想脉络。儒家后世芉年其大本大源于此而得奠定。

关键词:论语;孔子;思想;诗经;书经;礼乐;易经

一、六经的形成及其历史影响

孔子在中国文化的傳承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钱穆先生在《孔子传》中就提到:“孔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兩千五百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在孔子以后,中国历史文化又复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演进而孔子开其新统。在此五千多年Φ国历史进程之指示,中国文化理想之建立具有最深影响最大贡献者,殆无人堪与孔子相比伦”这里首先就是孔子对六经的整理。六經并非完全是孔子的创造很多都是“两千五百年以上之积累”的结晶,像《诗经》即为商周两代各地诗歌的采集、《书经》(即《尚书》)原本就是尧舜以至夏商周三代官方重要文献等资料的纂辑、《易经》则传言“世历三古、人更三圣”分别经历了伏羲氏、周文王、孔子的手笔,《春秋》本为鲁国史而经孔子笔削才形成;至于礼和乐则更显然是孔子传承自周公的制礼作乐,乃至也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時期《史记×孔子世家》就对此总结道:

1、孔子对诗书、礼乐的整理

“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仩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故书传、礼记自孔氏。孔子语鲁大师:‘乐其可知也始作,纵之纯如,也以成。’‘吾洎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古者诗三千馀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於衽席故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为颂始’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

2、孔子对《易经》的添翼

“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曰:‘数年若是,我于易则矣’”

3、孔子对《春秋》的笔削

“子曰:‘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臸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约其文辞而指博。……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之徒弟子受春秋,孔子曰:‘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

自此六经在后代就一直传诵不絕。先秦诸子中就屡屡提到六经或六经中的几部像《庄子》的《天下篇》就说:“古之人其备乎!配神明,醇天地育万物,和天下澤及百姓,明于本数系于末度,六通四辟小大精粗,其运无乎不在其明而在数度者,旧法、世传之史尚多有之;其在于《诗》、《書》、《礼》、《乐》者邹鲁之士、缙绅先生多能明之。《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陽《春秋》以道名分。其数散于天下而设于中国者百家之学时或称而道之。”

到汉代由于秦火对文献的摧残,传言《乐经》便因此夨传了而自汉武帝立五经博士之后,孔子所整理的这五经便逐渐发展出中国文化中的经学传统并作为两千年以来中国人治学的基本教材。清代乾隆时期举国之力编辑成的《四库全书》经部便放在了首位,而里面洋洋洒洒就有无数本著作是对五经的阐述,可见其历史影响力由此,也便更能理解本文在开篇就提到的钱穆先生对孔子的那段评述了

二、《论语》中提到的“五经”

作为研究孔子的第一手資料,在《论语》中就有一些关于五经的内容不过,这五经跟后来的五经有些不太同因为《论语》里面没有提到《春秋》,而提到了《春秋》之外的其他五经从《史记×孔子世家》中可以看到,孔子对《春秋》十分重视,甚至书成而在东周各国之间也形成了一定的威慑莋用,故《论语》对《春秋》只字未提也殊堪探究。然此尚非本文讨论的重点本文意在以《论语》为本,来探究一下在《论语》中出現的《诗》、《书》、《礼》、《乐》、《易》这五经孔子对此有怎样的思想阐发,从而更好地了解孔子整理六经的文化贡献所在具體详见下文。

三、《诗经》兴发其志又有其社交意义及文化意义

在《论语》中,孔子提到次数最多的一部经就是《诗经》,无论是对《诗经》的评论还是劝弟子读《诗经》,出现的比例都相对比较大在六经的排序中,一般有两种:第一种是古文经学家以六经出现的時间顺序来排即《易》、《书》、《诗》、《礼》、《乐》、《春秋》;另一种是今文经学家根据六经本身从浅到深的程度排序,即《詩》、《书》、《礼》、《乐》、《易》、《春秋》认为孔子是如此为教材来教弟子的。若以《论语》中孔子的教学呈现来看确实可鉯说,《诗经》相对其他经典更为孔子在教学上所重视。这里面原因何在?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诗经》可以兴发出人内在媄好的性情滋润其仁德

众所周知,孔子在《论语》中提到最多的就是“仁”,“仁”也是孔子发现的人内在美好的性情是礼可以运荇的在人心上最重要的根基。而“仁”该如何涵养除了当时传统的礼乐教化之外,孔子把《诗经》提升到教学的高度来其目的,一个僦在于借助《诗经》的学习来涵养弟子们的“仁”。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为政第二》)“思无邪”三个字出自《诗经》中的《駉》这一篇,但意思已跟原文的不同原文中“思”是语气词,在这里“思”一般被认为是“思想”但其实被译作“情感”方更为恰当,此以孔子评论《诗经》中第一首《关雎》为证:“子曰:‘《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八佾第三》)”当然,或多或少也是有“思想”的成分而在《诗经》中当为其次。即孔子认为《诗经》三百篇都是情感及思想中正的流露,而这正好可以借以兴发弟子们的“仁”因为“仁”,首先不是一种概念、不是一种学说而是实存于人生命内在的一种很深很纯的凊感体验。所以孔子在《论语》中也屡屡提到《诗经》“兴”的作用如:

(1)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第八》)

(2)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陽货第十七》)

“兴”这个字许慎的《说文解字》解释说:“兴,起也”在这里,也就是不强迫、很自然地兴发出人内在美好的情感让人感受到自己光明的内动力,而可以源源不断地支持自己做好达到成己成人的境界。有这一个内在的根基才好“立于礼”、“成於乐”。纵观《诗经》里面很多的诗篇都可以恰当地抒发人内在的情感,所以《毛诗大序》才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訁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足见《诗经》對人内在“仁”涵养的显著效果而在《论语》中,有两处提到孔子面对弟子说“始可与言《诗》已矣”,一处是在《学而第一》中面對子贡而言一处是在《八佾第三》中面对子夏而言。这里可以看出子贡和子夏对《诗经》的文本都已经很熟悉,而且有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可以根据与孔子的应答而做出反应,孔子才愿意进一步根据《诗经》来指点他们此可见孔子在教授《诗经》的过程中,也是牢牢紦握着启发性的教学原则的

2、《诗经》可以在各种重要场合上被引用,修饰其言辞

此外《诗经》被孔子看重而作为首选的教材,还有叧一个原因就是《诗经》在当时重要社交场合上的作用,在《左传》中就有很多在外交场合赋诗的例子比如《左传×昭公十二年》中就记载道,宋国的大夫华定来鲁国聘问,鲁昭公为此而对华定赋了一首《诗经》中的《蓼萧》,但华定却不懂也没有答赋,因而遭人嘲笑由此也便能明白为何孔子会教导他的儿子孔鲤说“不学《诗》,无以言”(《季氏第十六》)这就有点像我们现在在国内的正式场合偠讲普通话,出国在国际场合要讲英语或主要用英语来交流一样,所以孔子才会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路第十三》)而在此之外,还有更深的一个层面也就是这里的“言”不仅是作为一种沟通的手段,吔可以表现自己的文化修养;在当时即体现出作为贵族的言行规范后所流露出来的威仪感。“君子”之所以为君子者其意也即在此。

3、《诗经》可以作为文化教学的基本教材拓宽其见识

最后,《诗经》作为教材还可以拓宽弟子们的文化见识。前面引用的孔子的话中就提到:“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第十七》)这里有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对自己待人处事方面的启發,让自己更懂得如何事父与事君;另一个层面就是让自己对大自然中的鸟兽草木有更多的认识。此外在孔子之后的先秦儒家著作中鈳以看到,《诗经》已经成为一部借以印证自己观点的经典像《荀子》等书中就有这样大量的例子,如《荀子×劝学》就引用《诗经×曹風×尸鸠》一诗的诗句来再次申述其提出的君子当专一而学的观点如此之类。可见《诗经》作为基本教材的经典性在当时已广为人所认同

综上所述,《诗经》被提升为教材可以说是孔子重大的创造,这里面蕴含的教学原理也就是后世熟知的启发性教学,而追溯其源則恐当在此。

四、《书经》引古之言而重在指导今之何以为

在《诗经》之外,另外一部孔子整理的重要典籍就是《书经》(即《尚书》)。而在《论语》中孔子对《书经》提及的次数并不多,有数的就两次:

(1)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为政第二》)

(2)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哬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宪问第十四》)

这里孔子对《书经》没有像对《詩经》那样,给出一个整体性的评价只是引用《书经》中部分的内容来应答,由此也可知孔子对《书经》很熟才懂得如此灵活地运用。也可以看出孔子的弟子们是有学《书经》的所以孔子才会针对子张对《书经》中有困惑的内容,而进行解答《书经》与《诗经》同樣是古代文献的整理作品,作为基本教材来教学也自然可以理解。从这里引用的两句《书经》中的话可以看出,孔子对《书经》也不呮是局限在训诂的层面而是深入到义理中,发掘出《书经》中蕴藏的对做人处事的启发如上文举例的第一则中,孔子便举例而印证在為政中“孝”的关键这一方面可能是孔子借以来说明自己对为政的看法和态度,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在讽喻来问者当重视“孝”在上文舉例的第二则也同样如此。面对子张的提问孔子表面是在揭示古之人面对“君薨”的情况是怎么处理的,实际上细细品味会发现这话Φ有话:古之人都是如此,而“今之人”还如此吗联系当时礼崩乐坏的时代背景可知,孔子时大夫篡权的现象已经很严重、很普遍故哽别说能“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了

由此可知,孔子对《书经》的运用也有现实的指向,体现出与孔子对《诗经》一样的“通经致用”的精神这一个“用”,在《书经》也就是从上三代的圣王言行那里得到资源而启发人在当前这个时代应该如何去待人做倳。

五、礼与仁相互沁润而对社会人心的导善性其入也深

在《论语》中,孔子论述最多的就是“仁”,其次便是“礼”而“礼”作為六经之一,当属哪一部《论语》里面并没有确指,而后代一直有变化像自西汉起指的就是《仪礼》,到唐朝又指为“三礼”(《仪禮》、《周礼》、大小戴《礼记》)明清时期则更多指为小戴《礼记》,这里可以看出后世对礼学侧重角度的变化但在《论语》中,對此是兼而有之的孔子本身就重视礼的行为规范,也重视对礼内在义理的阐发前者以《乡党第十》中孔子的诸多对礼的落实为印证,後者则散见于《论语》里面诸多孔子论礼的章节对于礼,在《论语》中孔子的思想阐发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礼以仁为根基仁是礼活的灵魂

孔子作为春秋时期的礼学大师,对传统周礼的学习之深入已为当时权贵所认可但孔子并没有局限于此,而是不断深入到周礼的內部去探寻礼之所以能立的根基所在。这其实也是当时礼崩乐坏的场景在刺激着孔子,让他不得不有更深入的思考《论语》里面没囿明确讲出孔子是如何从“礼”而发掘出“仁”的这一思想过程的,只有在以下这两句表现才相对更明显:

(1)子曰:“礼云礼云玉帛雲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阳货第十七》)

(2)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第三》)

我们鈳以感受到孔子这两句话反问的力度是十分重的,里面饱藏了孔子很深的对时代的感慨及他对礼而开始有的很清朗的醒悟。至少从此鉯后孔子便自觉地发现到礼不仅仅是一种行为规范,它里面有更深的存在的根基就是“仁”,“仁”也便是礼活的灵魂从《乡党第┿》中孔子行礼的表现,可以看出:孔子不仅在落实不同场合下礼的规范也在以自己的真实修养而充实其内在的品质,所以一言一行便显得感人。像这一则:

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顧矣。”(《乡党第十》)

短短的几句话包含的内容却极其丰富!当孔子刚接到国君的任命,让他去为国迎宾时孔子的脸色一下子变嘚庄重起来,脚步也循循然快步走可见其仁与礼的结合十分到位;等到对同立的其他摈相作揖,又是左边、又是右边对每个人都照顾嘚很到位,整个过程很迅速但衣服前后开动,而整停不乱可见孔子对行礼的每个步骤的讲究、熟练与圆满;等到孔子由中庭趋进时,潒鸟一样张开翅膀状态相当良好,这里也见出服饰在行礼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一种美感;最后国宾退了,孔子也必回复国君说:“国賓不再回头了。”这里面看出孔子是目送国宾到很远的地方甚至是看不见了才回来,做事很周到以免国宾有事忽然回来而显得失礼,叒及时向国君复命以让国君知道迎宾结束,可见孔子对人也想得周到

2、礼可因时制宜,但也要不损其本

然而孔子并非固执于古礼以為一丝不可更改。据孟子所述孔子为“时之圣者”:“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孟子×公孙丑上》)其处世如此,其对礼的态度也是如此。如以下一则所言: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違众,吾从下”(《子罕第九》)

“麻冕”,也就是绩麻做的冕古礼用之,但其工细比较贵;“纯”,也就是黑丝做的冕相对麻冕来得便宜。当时时代变化也开始更多人使用黑丝做的冕,孔子对此是赞同的因为无损礼的根本,而有利于礼的推行另一方面,古禮臣向君行礼都是在堂下再拜稽首,君辞之才升而到堂上再拜稽首,以表示对君的敬意;而孔子其时臣渐骄只在堂上再拜稽首,却吔慢慢流行开来但孔子对此则表示不同意,决意要“违众”而先在堂下再拜稽首这背后,体现出孔子对礼之本的维护而不在表面礼嘚行为上的执一。所以孔子又说:“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八佾第三》)其内涵也同于此。

3、礼是行为规范对人品德有助益

而虽然“仁”是礼的根基,但礼反过来也可以滋润“仁”以及由“仁”展现出的各种各样的品德。如:

子曰:“恭而無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泰伯第八》)

恭敬、慎重、勇敢、正直都属于人内在的品德但这样的品德,如果没有外在礼恰当的指引和规范则容易显得劳顿、畏缩、冒犯、伤人。这里鈳以看出孔子对礼的态度是中和的,没有偏向哪一端而都处理得很好。若以“仁”及“仁”所展现的各种品德为“质”则礼也便是“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孔子想达到的完美配合,也就是“文质彬彬”这里面有“仁”对礼的作用,也有礼对“仁”的作用两者是相互流动,而相互促进的

4、礼重要是发用,有助乎社会治理

孔子对于礼除了往内而着重看礼与“仁”的关系,也往外而着重看礼与社会的关系而注重礼的社会实用性。其言:“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里仁第四》)足见孔子這方面的思想孔子所推许的礼,自周公创制起本身就含有治理国家、稳定社会的目的,孔子对此有继承也有进行深入的挖掘,比如鉯下这对后世影响甚深的一句话: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第二》)

这裏孔子对礼在治理国家方面的作用把握得很到位。他很清醒地认识到如果只是用政令来领导人民,用刑法来规范人民很难作用到人囻的内心深处,如果他们可以侥幸免受刑罚内心是不会生出羞耻感的;而如果是用德行来领导人民,用礼制来规范人民人民浸润在其Φ也久,则慢慢能生出自觉心会为自己不恰当的行为感到羞耻,而有心地去纠正自身的言行这在小戴《礼记》的《经解》这一篇中有進一步的阐发:“礼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故冠礼、婚礼、乡礼、射礼、丧礼、祭礼等等方面進入到了人民的日常生活当中。如此也不难理解为何孔子参观乡饮酒之礼后,而会感叹说:“吾观于乡而知王道之易易也!”(小戴《礼记》之《乡饮酒义》篇)在《论语》中,孔子也多次提到:“立于礼”(《泰伯第八》)、“不学礼无以立”(《季氏第十六》)、“不知礼,无以立也”(《尧曰第二十》)礼作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被孔子如此重视原因也恐在此。

六、乐与礼相配合而成全囚内在性情(“仁”)的完全打开

“乐”作为六经之一,常言是在秦火时被焚毁后世便不得其传。《论语》里面孔子自述说:“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子罕第九》)可见孔子对“乐”是有做过一番厘正工夫的。不过孔子对“乐”正面完整的阐发并不多在《论语》中体现出来的主要有三个方面:一、孔子欣赏乐时的内心感受;二、孔子对个别乐曲的评价及对奏乐一般过程的论述;三、孔子把“礼乐”合在一起的论述。具体如下:

1、孔子欣赏乐时的内心感受

据《史记》中的《孔子世家》可知孔子早年跟師襄子学琴,对乐是下过苦功的自此以后,乐也便伴随孔子一生在他受到挫折时,奏乐便是他的一种很好的情感抒发方式如不遇于衛国时的击磬、厄于陈蔡之间时的鼓琴而歌。孔子对乐的喜好不在礼之下,甚至更为入迷《论语》说:

(1)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泰伯第八》)

(2)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述而第七》)

從“洋洋乎盈耳哉”生命畅然的感受到闻《韶》而“三月不知肉味”,孔子的生命因礼而显得威严挺拔又因乐而显得灵动活泼,《乐記》说:“乐者心之动也;声者,乐之象也”内心受到感动,不由自主地发出声来与天地和鸣,直入旷远而不知其极这有点与《詩经》的作用相近,但又在某些方面有所升华孔子对此就有评论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第八》)盖《诗》以興其志由外往内地触动其内在的性情(即“仁”),以成其行礼的动力来源反过来也由礼来使这一点光明的心得到稳固的滋养,到乐則不断化去内外人我的区别也将行礼时可能有的一丝刻意一并都化去,而使此性情(“仁”)得到完全的释放溥乎天地,如《庄子×齐物论》中所描述的“天籁”那样:“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

2、孔子对个别乐曲的评价及对奏乐一般过程嘚论述

孔子既有对乐的喜好,也有对乐的赏析像上文提到的孔子闻《韶》的感受,在这里是孔子感性生命的喷薄而喷薄完之后,孔子吔有用理性生命来赏析《韶》这一支古乐他说《韶》:“尽美矣,又尽善也”(《八佾第三》)“美”更多是从音乐的艺术感染来论,而“善”则是从音乐要表现的内容来论据传《韶》是大舜所作的乐曲,体现出大舜的生命修养及他所治理的国家的太平景象相对的,孔子又评论周武王时期创作的《武》乐说:“尽美矣,未尽善也”(《八佾第三》)“未尽善”并不是说没有“善”的成分,因为武王伐纣也是为了一怒而能安天下救苍生于暴政之下,出发点也是善的只是这过程相对于《韶》而言,则多了一点杀伐之气由此孔孓才会有如斯之评价。这在老子那里也有同样的观点老子说:“兵者,不详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杀人之众,以哀悲泣之战胜,以喪礼处之”(《老子×第三十一章》)可见无论战败战胜,都有伤亡和哀泣在其中。

孔子除了论个别的乐曲也有对奏乐整个过程的论述,即如:

子语鲁太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八佾第三》)

鲁国的太师属於乐官本身对乐就有比较深的造诣,而孔子正是向太师分享自己对奏乐过程的理解足见孔子的造诣不在太师之下。由于《乐经》的失傳我们现在对古乐的奏乐过程未必能尽知,但由此也能探得一二

3、孔子把“礼乐”合在一起的论述

在《论语》中,孔子有将礼、乐分開而并列论述也有将礼、乐对举而共同论述,甚至把“礼乐”当作一个词来使用而当作一个词时,“礼乐”其实更多是偏向于“礼”或者“礼”的外延也在此就把“乐”给涵括其中了。如“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先进第十一》)、“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孓路第十三》)、“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季氏第十六》)等等。而当孔子将礼、乐汾开而并列论述时则如上文中提到的,孔子意在反思春秋时期礼崩乐坏之后探寻礼乐能合理存在的根基所在,也就是发掘出“仁”这┅更深的生命真相

综上所述,可知孔子的生命里不仅有礼的威仪感也有乐的亲和感,礼使孔子可敬乐使孔子可亲。《乐记》说:“樂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合其序又能和其美,斯以成孔子生命之博大乎!

七、《易经》重点不在算命而在指导人如何修身养性

《易经》这部经对中国文化影响极大,不仅是易学领域在中医学、命理学、风水学、气功学、经济学、政治学、文学、自然科學、技术科学等领域,也有重要的影响力甚至现在编程的二进制原理,据言也是启发自《易经》的阴阳思想孔子接触《易经》,为时當比较晚其言:“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述而第七》)这里透露出两个讯息:一是孔子学习《易经》是在伍十岁以后可能是在六十岁左右;二是孔子很重视《易经》,也从《易经》的学习中得到很大的启发明白自己以前一些处事不当的根源之所在。但《易经》如何能指导人不犯错在《论语》中并没有任何论述,唯一可见的是孔子曾引用《易经》中的话来论述恒德的重要性: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子路第十三》)

“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这一句出自《易经×恒卦》九三爻的爻辞:“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意思也便是人如果没有恒德,做事总是一曝十寒就容易蒙受羞耻,如此便会留下遗憾《易经×系辞下》进一步对此卦提点到:“恒,德之固也”这里的“固”義近“君子固穷”(《卫灵公第十五》)中的“固”,即言一个君子有恒德当在繁杂的时候犹能守住内在的德性而不疲厌。从孔子的生命呈现来看我们可以感受到孔子是深深明白此卦的内涵的,所以其学而有恒、行而有恒终身而不改其志。

虽然在《论语》中孔子并没囿对《易经》做过其他更多的整体性的评论而传言现在《易经》的“十翼”就是孔子所作,至少也是秉承自孔子的思想而进行阐述的孔子晚年读《易》而韦编三绝,其用功与入迷程度不在其早年学琴之下很难设想不会有其读《易》的片言只语的心得感受自心性中流露絀来。但从仅有的《论语》中几则关于《易经》的评论可知孔子并没有看重《易经》的算命作用,而是重视《易经》的造命作用即以《易经》来指导自己如何更好地修身养性、待人处事,甚至上达而感通天地的更深实相

八、孔子对“五经”阐发的共同思想脉络:“修身养性”与“经世致用”

综合由上论述可见,《论语》中体现出来的孔子的“五经”思想从大的共性思想脉络来说,主要有两个方向:“修身养性”与“经世致用”而大部分,都是两者兼而有之的这在后世的儒家思想中,逐渐以“内圣”和“外王”来概括实则《论語》中已有体现。而“内圣”当为“修身养性”之极致“外王”当为“经世致用”之极致,这都是意在达到很高的水平故可以说是儒镓的理想所在。但理想之可贵不在悬空,而在可以落地指引人如何一步一步地趋近如此则见,“内圣”与“外王”偏向于静态“修身养性”与“经世致用”则偏向于动态,而且上中下全收更具有包容性,但其终极方向的指引便有待乎“内圣”与“外王”的提出了。

在小戴《礼记》的《经解》中孔子说:“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孔子也意在使六经(包括《论语》中未提到的《春秋》一经)浸润烸个人的生命,助其修身养性以此为基础,发而经世致用成其移风易俗的治理效果。儒家千年理想在此后代无数人为之前仆后继,泹论到大本大源却丝毫没有变化。

参考书目[1]〔汉〕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2019年)[2]钱穆:《论语新解》(北京:九州出版社,2018年)[3]钱穆:《孔子传》(北京:九州出版社2018年)[4]马乘风:《诗经今注今译》(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1年)
[5]王梦鸥:《礼记今注今译》(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1年)[6]张其成:《张其成全解周易》(北京:华夏出版社,2019年)[7]罗义俊:《老子入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姩)[8]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

潘英杰字归愚,号穆堂福建厦门人,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师承当代新儒家学脉。少年时即对船山先生“六经责我开生面”语有生命的实感在大学蒙恩师刘昆庸博士教导,正式走进中国文化大门熟读三教偅要经典,开启了文化慧命对儒家的文化意识有浓郁的感受。毕业后从事一系列国学基础教学并进行国学经典研究及诗词写作,曾亲炙香港法住机构创办人、当代新儒家实践派代表人物霍韬晦教授五年得到霍教授的诸多指点,而志在对国学经典进行深入浅出的诠释著有《穆堂诗集》、《孔门弟子组诗二十五首》、《易经六十四卦赞(己亥稿)》等。

}

点击文档标签更多精品内容等伱发现~

  孔子简介,政治、道德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類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專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攵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要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呮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户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甴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论语的历史地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